CN101803349A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3349A CN101803349A CN200880107199A CN200880107199A CN101803349A CN 101803349 A CN101803349 A CN 101803349A CN 200880107199 A CN200880107199 A CN 200880107199A CN 200880107199 A CN200880107199 A CN 200880107199A CN 101803349 A CN101803349 A CN 1018033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mobile terminal
- key sheet
- key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4—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02—Legends replaceable; adapt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6—Casings convertible
- H01H2223/05—Casings convertible composed of hingedly connected s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6—Casings convertible
- H01H2223/052—Casings convertible reductible in size, e.g. for transpor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虽然在能够沿纵向和横向方向打开/闭合的具有TV接收功能的移动电话上的横向取向的屏幕上可以观看TV广播,但是诸如数字键的控制部的显示仍保持移动电话的样子。控制部的键片(13)粘附到在第一壳体(1)中滑动的框架(6)。凸轮(12)设置成与第一旋转轴(9)联接。在第二壳体(2)沿纵向方向打开时,通过凸轮(12)随着与第二壳体(2)一起旋转的第一旋转轴(9)的旋转而运动,框架(6)运动。诸如数字键的控制部的显示从用于选择频道的数字布置改变为用于电话的数字布置,并且显示方向也变为旋转90度后的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在该折叠式移动终端中,两个壳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分别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自由地打开和闭合。
背景技术
在具有两个彼此连接从而彼此叠置的壳体的折叠式便携电话中,使用者通常以如下方式使用该折叠式便携电话:使用者用手握住具有诸如十键的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并观看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
然而,近来,接收并显示电视广播的便携电话投入实际使用并开始流行。为了观看横向上较长的电视广播屏幕,使显示部沿横向方向旋转90度,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观看显示部。因此,提出如下结构: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在设置于端部的旋转轴上沿壳体的横向方向机械地旋转,从而显示部的方向从纵向方向变为横向方向(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图24-26示出通常提出的折叠式便携电话的一个示例。图24中的便携电话60包括三个壳体,即,具有操作部71的第一壳体61、具有显示部72的第二壳体62、以及连接部63。这样,连接部63支撑在设置于第一壳体61中的第一旋转轴61a上,从而在箭头标记A所示的方向上自由地旋转。用于将连接部63连接到第二壳体62的第二旋转轴63a布置在连接表面的端部,从而支撑具有显示部72的第二壳体62以自由旋转。因此,在便携电话60中,在连接部63如图25所示相对于第一壳体61垂直直立的状态下,第二壳体62可以在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在第二旋转轴63a上旋转。在该状态下,当允许第二壳体62与连接部63一起在箭头标记C的方向上折叠时,便携电话60可以在第二壳体62的显示部72沿横向方向打开的形式下使用,如图26所示。
在常规的便携电话60中,当显示部72从纵向方向的状态变为横向方向的状态时,如图24和图25所示,进行三个阶段的旋转操作,包括沿箭头标记A所示的方向的旋转操作、沿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的旋转操作和沿箭头标记C所示的方向的旋转操作。这样,检测到壳体通过旋转操作的机械运动,从而改变与壳体运动相关联而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方向。
在常规的便携电话60中,显示部72设定到横向较长的方向,从而可以观看电视广播。显示部72的方向设定为横向较长的形式,随后执行用于选择要观看的节目的操作。然而,诸如十键的操作部仍保持便携电话原来的布置,十键的方向仍保持原方向。当显示部72被置于所谓的横向打开状态时,如果操作部的显示保持纵向显示,则操作部在直观上几乎不能操作。尤其是,作为操作部的十键,显示从“1”到“10”的数字,然而,不显示诸如“11”或“12”的数字。例如,当使用者尝试观看12频道时,使用者不会知道要按下哪个按钮。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第二壳体62横向打开以将显示部72设定为横向较长的形式时,诸如十键的操作部的布置和方向可以方便地变为观看电视广播的布置和方向。作为满足上述目的的方法,可以设想使操作部具有带液晶显示的触控面板的形式,并且每当显示部72的方向改变时,使液晶显示的键布置和方向改变。然而,在使用者观看电视广播时,液晶显示和背光可能不会总是开启。一旦液晶显示关闭,如果需要再次开启液晶显示,则要触碰触控面板一次,然后选择频道(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此外,在图24-26所示的常规便携电话60中,检测壳体通过在箭头标记A所示的方向上的旋转操作、在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的旋转操作和在箭头标记C所示的方向上的旋转操作而进行的机械运动,从而改变与壳体的运动相关联而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方向。因此,当壳体在电源未开启的状态下打开或闭合时,将不会显示最优的字符输入方向。
作为另一常规示例,已知一种电子装置的键结构,该键结构包括键顶和示出各键的键功能显示以便能够从外部识别的键功能显示部,其特征在于,键功能显示部可以改变其与键顶的相对位置,并且根据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切换能够从外部识别的键功能显示(例如,专利文献3)。
图27示出上述常规的电子装置的前表面的示意图。图28部分地示出沿图27中的线D-D截取的键顶91和键功能显示板84的截面。在图28中,键盘90在下壳体81上向右和向左滑动。当设置在键盘90的右端的导体93滑动时,该导体与下壳体81的两个端子83电导通,从而检测键盘90的向右和向左移动。当键盘90设定到其中一个端子时,可以输入英文字符。当键盘90设定到另一个端子时,可以分别输入日语字符。
如图27所示,键盘90的键91a在中心部具有透明部分91b。此外,如图28所示,键91a的下表面与键功能显示板84的上表面84a接触,从而自由地滑动。键功能显示板84具有垂直固定到电子装置80的主体的下壳体81的下端、逐步弯曲的中间部和印刷有字符的水平的上表面84a。这里,上表面84a包括左右平行布置且隔开规定宽度的日语字符表示和英文字符表示。上述规定宽度等于键盘90的滑动行程。此外,透明部分91b的尺寸比键功能显示板84的字符表示大约略大,不能透过透明部分91b同时看到这两种字符。当使键盘90靠近图27中的右侧或左侧时,透过透明部分91b看到的表示内容切换到日语字符表示或英文字符表示。在上述的键结构中,即使当电子装置80的主体的电源没有开启,也可以切换键功能显示板的表示内容。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6-22899
专利文献2:JP-A-2001-296958
专利文献3:JP-A-2002-703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旋转轴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连接以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自由地打开和闭合,例如便携电话、游戏机或具有电视接收功能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在通过使连接部的旋转轴旋转而使第二壳体从其折叠状态打开时,改变印刷在诸如十键的操作部上的字符,以与诸如液晶的显示装置的方向相符。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实现这样一种容易操纵的便携终端装置,该便携终端装置即使在电源没有开启时也可以改变印刷在诸如十键的操作部上的字符,以与诸如液晶的显示装置的方向相符。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无需使用者特意操作,即可通过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打开和闭合来改变字符以与显示装置的方向相符。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第一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和闭合;和第二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和闭合,并且操作部包括:键片,印刷有各操作键的内容,其中,键片在跟随第一旋转轴的旋转的同时滑动,并且键片不跟随第二旋转轴的旋转。
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第一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和闭合;第二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和闭合,和凸轮,附接到第一旋转轴,第一壳体在其内部包括:键片,印刷有操作键的内容;和从动元件,固定到键片并跟随凸轮的旋转,其中,在第一旋转轴旋转时,从动元件和键片在跟随凸轮的同时滑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从动元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沿纵向方向被推压向连接部,凸轮布置在该连接部上;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从动元件抵靠在凸轮上;并且在凸轮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闭合状态旋转时,从动元件在压缩弹簧的推压作用下在跟随凸轮的同时朝连接部运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压缩弹簧的一端附接到从动元件,并且另一端固定到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的保持器。
在上述的结构中,遮盖片与键片的印刷表面侧重叠,其中第一字符组沿第一壳体的纵向方向印刷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上,第二字符组沿第一壳体的横向方向印刷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上,遮盖片形成多个透明的显示窗,当滑动片滑动时,第一字符组或第二字符组通过显示窗从外部在视觉上可识别,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字符组与显示窗重叠,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第二字符组重叠在显示窗上。
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第一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旋转;和第二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旋转,并且操作部包括:键片,印刷有示出各键功能的字符;键顶片,设置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侧;框架,围绕键片;和推片,设置在键片的印刷表面的背面侧并固定到框架,其中,键片固定到与第一旋转轴的旋转互锁的连接元件,并且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键片在框架的内部滑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第一方向是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打开的纵向方向,第二方向是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打开的横向方向。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推片粘附并固定到框架。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键顶片固定到框架。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包括:突出部,固定到第一旋转轴,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和从动元件,在一端固定到键片,并且在第一旋转轴旋转预定角度时,在另一端跟随突出部,其中,当第二壳体围绕第一旋转轴在闭合方向上旋转时,键片通过突出部的旋转而滑动,从而推动从动元件的另一端。
在上述的结构中,键片在第一方向上印刷有第一字符组,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印刷有第二字符组;键顶片形成多个透明的显示窗,当键片滑动时,第一字符组或第二字符组通过显示窗从外部在视觉上可识别,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字符组重叠在显示窗上;并且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第二字符组重叠在显示窗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沿两个不同方向上显示在键片上的字符是交替印刷的。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和电视广播接收单元,其中,用于无线通信的字符印刷作为第一字符组;并且,用于电视广播接收的字符印刷作为第二字符组。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按压单元,一端固定到从动元件,另一端固定到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的支撑部,其中从动元件被按压单元沿第一方向压向连接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从动元件抵靠在突出部上;当突出部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闭合状态旋转时,从动元件在按压单元的按压下跟随突出部而朝连接部运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按压单元是扭转螺旋弹簧。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按压单元是压缩弹簧。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在保持器中,止动器在从动元件运动的方向上形成在保持器上;并且当从动元件运动预定量时,从动元件抵靠在止动器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多个微突出部形成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上。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两个旋转轴并形成为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自由地打开和闭合的诸如便携电话、游戏机或具有电视接收功能的PDA的折叠式移动终端中,当第二壳体通过使连接部的旋转轴旋转而从折叠状态打开时,印刷在诸如十键的操作部上的字符可以改变,以与诸如液晶的显示装置的方向相符。
此外,由于改变操作是通过机械手段实现的,所以即使壳体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没有开启电源时打开和闭合,也可以改变印刷在诸如十键的操作部上的字符,以与诸如液晶的显示装置的方向相符。
此外,由于操作部具有通过键顶片、框架和推片而密封的结构,因此操作部在防尘或防水功能上是极好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闭合时的局部截面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示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二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键片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键片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1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闭合时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二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1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二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键片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键片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20](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2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20(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闭合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2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2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壳体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键片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键片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24]是示出常规便携电话的第二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常规便携电话的第二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且第二壳体旋转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6]是示出常规便携电话的第二壳体与连接部一起沿纵向方向打开、第二壳体相对于连接部旋转、然后连接部闭合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7]是常规电子装置的平面图。
[图28]是常规电子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附图标记和符号说明
1、1A:第一壳体
2、2A:第二壳体
3、3A:连接部
4、4A:印刷电路板
5、5A:隔膜
6、6A:框架
7、7A:随动元件
8:压缩弹簧保持器
8A: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
9、9A:第一旋转轴
10、10A:第二旋转轴
11:压缩弹簧
11A:扭转螺旋弹簧
12:凸轮
12A:突出部
13、13A:键片
16A:键顶片
19A:推片
51A: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如下操作来解决问题,即,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打开时,根据第二壳体沿纵向方向还是沿横向方向打开,使作为用于将第一壳体连接到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的连接部相对于具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打开或闭合。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第二壳体2沿纵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具有操作部51的第一壳体1支撑第一旋转轴9,从而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轴承部自由地旋转。连接部3通过轴保持器3a和3b使第一旋转轴9一体固定到连接部3。此外,可以允许由虚线所示的凸轮12与第一旋转轴9互锁。因此,连接部3、第一旋转轴9和凸轮12作为整体部分而旋转。在连接部3的一个拐角中,由虚线所示的第二旋转轴10设置成与第一旋转轴9正交。第二壳体2附接到该第二旋转轴10,以自由地旋转。在第二壳体2中,设置有显示部52。
以这样的方式,在折叠式便携电话100中,当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沿纵向方向打开时,操作部51的十键的数字沿适合于纵向方向的方向按照标准所规定的用于电话的十键布置被显示,从而用作电话。
在图2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第二壳体2沿横向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各部分的布置与图1中的相同,然而第二壳体2从其闭合状态在第二旋转轴10上旋转,并相对于第一壳体1沿横向方向打开。连接部3相对于第一壳体1闭合。此时,对于操作部51的十键的数字,“1”、“2”、“3”和“4”从左侧开始布置成第一行,使得对于电视接收器而言,这些数字可以容易地使用。在第二行中,从左侧开始布置了“5”、“6”、“7”和“8”。然后,在第三行中,布置有“9”、“10”、“11”和“12”。这些数字的方向沿与壳体的横向方向相符的方向显示。
在折叠式便携电话100中,当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分别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打开时,操作部51的印刷字符布置成在与液晶显示部的显示方向相适应的方向上显示。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其结构的细节。
图3是操作部5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如图3所示,其上有诸如数字之类的键的内容的键片13固定到设置在键片13的印刷表面的背面上的框架6。在键片13中,用于十键的从“1”到“10”的数字以13a、13b和13c所示的方式布置和印刷。此外,用于电视频道的用14a、14b和14c表示的数字以跨过十键的数字的方式布置和印刷。用于十键的数字(第一组印刷字符)的方向在第二壳体2的纵向方向上上下印刷。用于电视频道的数字(第二组印刷字符)通过使纵向方向改变90度而印刷在横向方向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键片13贴到框架6的上表面上,以形成所谓的键片。然而,字符可以通过印刷而写在框架6本身上,从而形成键片。
在键片13的数字的印刷表面上,叠置或重叠有由塑料元件制成的遮盖片16。在遮盖片16上,透明部分的尺寸形成为具有第一组印刷字符的印刷字符的尺寸并在印刷字符的间隔处,使得仅看到键片13中的第一组印刷字符或第二组印刷字符,剩余部分形成为不透明部分。遮盖片16贴附到壳体。
从动元件7一体固定到设置在键片13的印刷表面背面的框架6。框架元件结合在第一壳体1中,作为其上一体固定有从动元件7的一个部分。在第一旋转轴相对于凸轮运动规定角度或更大时,从动元件7跟随附接到第一旋转轴的凸轮而运动。因此,随着第一旋转轴的旋转,从动元件7、框架6和贴附到框架6的键片13一体滑动。下面将描述滑动移位的细节。
此外,在框架6中,在与贴附有键片1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布置有隔膜5和键电路板4。所布置的隔膜5的数量比印刷在键片13上的数字和字符的数量小。当隔膜5从上部受压时,中心部凹陷,设置在与中心部重叠的位置的触点与键电路板4上的键的触点电路接触,从而与其电导通,由此感应到按压操作。
当框架6的表面涂成白色或框架6本身用白色材料形成时,由于键片13的字符浮动至白色的表面,从而字符可被清楚地看到或被有效地容易看到。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局部截面图。图4示出第二壳体2与连接部3一起相对于第一壳体1闭合的状态,并以截面示出第一壳体1的内部。折叠式便携电话100根据连接部3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运动改变键的布置和操作部的显示方向。在第一壳体1中,印刷电路板4设置成由图中未示出的支撑部支撑。在印刷电路板4上,布置有隔膜5,该隔膜5的数量比印刷在键片13上的数字和字符的数量小。当隔膜5从上部受压时,中心部凹陷,并且设置在中心部的图中未示出的触点与印刷电路板4上的键的触点电路接触,从而与其电导通,使得隔膜5感应到按压操作。框架6支撑在隔膜5与键片13之间,从而滑动(图中左右方向)。
在第一壳体1中,压缩弹簧保持器8设置成通过弹簧保持器8a支撑压缩弹簧11。当第一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或更大时,固定到框架6的从动元件7的端面在第一壳体1中在第一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受压。框架6在压缩弹簧11的力的作用下倾向于向图中左侧运动。止动部8b突出在压缩弹簧保持器8的与弹簧保持器8a相反的一侧,用于阻挡框架6向图中左侧方向的运动。当不存在其它用于阻挡框架的运动的元件时,框架6在壳体中朝连接部运动,直到框架抵靠在止动部8b上。
凸轮12附接到第一旋转轴9。凸轮12抵靠在固定到框架6的从动元件7的端部。当第一旋转轴9旋转规定的角度或更大时,从动元件7与框架6一起跟随凸轮12运动。
图5(a)示出第二壳体2沿横向方向打开的状态。截面中示出第一壳体1。连接部3相对于第一壳体1保持闭合,而第二壳体2在第二旋转轴10上旋转以展示出显示部52。这里,由于连接部3相对于第一壳体1保持闭合,因此第一旋转轴9未旋转。即,凸轮12没有旋转,框架6保持与如图4所示的第二壳体2闭合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图5(b)示出折叠式便携电话100在第二壳体2沿横向方向打开时的平面图。由于第二壳体2打开,可以从第一壳体1的透明窗1a看到用于操作按钮的数字。在图5(b)中,以“1”、“2”、“3”和“4”在字符方向上布置于第一阶层的方式看到用于电视频道的从“1”到“12”的数字。在第二阶层,布置有“5”、“6”、“7”和“8”。在第三阶层,布置有“9”、“10”、“11”和“12”。结果,当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显示部52设定为横向较长的形式以观看电视广播时,使用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按下“1”到“12”频道中任一个。
在图6(a)中,示出第二壳体2沿纵向方向从闭合状态打开90度的状态。截面中示出了第一壳体1。连接部3与第二壳体2一起沿箭头标记E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壳体1打开。当连接部3打开时,与连接部3一体固定的第一旋转轴9也在箭头标记E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当第一旋转轴9旋转时,凸轮12与之互锁以旋转。当凸轮12在箭头标记E所示的方向上旋转时,从动元件7在压缩弹簧11的伸展力的作用下向图中左侧运动,即,在箭头标记F所示的方向上运动。从动元件7向图中左侧连续运动,以抵靠并停止在止动部8b上,止动部8b形成为在压缩弹簧保持器8中突出。
从动元件7的运动量设定为是第一壳体1的相邻窗1a之间的一个节距长度的一半的量。即,当假设该一个节距为“P”时,从动元件7向左运动“P/2”,其上固定了从动元件7的框架6也向左运动“P/2”。
在图6(b)中,示出了局部截面图,图示出第二壳体2从90度的位置沿纵向方向完全打开的状态。由于从动元件7抵靠于在压缩弹簧11的保持器8中突出的止动部8b上,因此其运动停止,然而,连接部3、第一旋转轴9和凸轮12还可与第二壳体2一起沿箭头标记G所示的方向进一步打开,并停止在适于作为便携电话读取通话或电子邮件的规定角度。
在本发明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中,当第二壳体2以90度的角度沿纵向方向打开时,从动元件7在凸轮12的作用下的运动就完成了。结果,当第二壳体2沿纵向方向以90度的角度打开时,键的布置和操作部5的显示方向变为第二壳体2沿纵向方向打开时的内容。
通常认为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操作者在进一步沿箭头标记G所示的方向完全打开第二壳体2之后会观看操作部51。因此,当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操作者打开第二壳体2并将他或她的眼睛转向操作部时,键的布置和显示方向已经改变。当看到字符的位置随着第二壳体2逐渐打开或闭合而逐渐改变的状态时,外观不好。然而,在本发明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中,在第二壳体2开始打开、即打开角度在规定角度之内的初始状态下,完成键的布置和显示方向的改变,使得外观不变差。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在第二壳体2以90度的角度打开时,键的布置和显示方向完全改变。然而,在第二壳体2开始打开的初始状态下,完成改变的角度不限于90度。
图7示出折叠式便携电话100在第二壳体2沿纵向方向完全打开时的平面图。由于第二壳体2与连接部3一起打开,所以可以从第一壳体1的透明窗1a看到用于操作按钮的数字。在图7中,数字是以如下方式显示的:“1”、“2”和“3”在用于电话的字符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阶层。在第二阶层,布置有“4”、“5”和“6”。然后,在第三阶层,布置有“7”、“8”和“9”。在第四阶层,布置有“*”、“0”和“#”。结果,当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显示部52设定为纵向较长的形式时,操作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按下作为电话数字配置的十键按钮。
为了防止滑动板6的位置在如图8(a)所示的第二壳体2和连接部3相对于第一壳体1闭合的状态下因凸轮12旋转不均匀而不稳定,可以设置确定滑动板6的位置的第二止动器14。在图8(b)中,示出第二壳体2和连接部3以90度的角度打开的状态的截面图,在图8(c)中,示出设置了第二止动部14时第二壳体2和连接部3完全打开的状态的截面图。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凸轮12固定到第一旋转轴9的情况。然而,在第一旋转轴9的旋转与凸轮12互锁并传递到凸轮12的结构中,可以采用任何其它的结构。例如,另一轴可以设置在第一旋转轴9与凸轮12的轴之间,以允许第一旋转轴9和凸轮12互锁。这样,可以任意地设定凸轮12的轴的位置。
正如上面所描述的,在双轴旋转型便携电话中,当第二壳体从其折叠状态打开时,可以根据第二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还是沿横向方向打开来正确地改变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向。
此外,作为第三壳体的连接部3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旋转运动被作为凸轮12使其上固定了从动元件的框架6滑动从而以机械方式改变操作部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向的运动。因此,即使当便携终端装置中电源没有开启,也可以可靠地改变操作部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向。
正如上面所描述的,在本发明中,具有电视接收单元的便携电话是作为便携终端装置中的一种来说明的。在具有台式电子计算器功能的便携电话中,当便携电话沿横向方向打开时,键布置可以改变为用于计算器的键布置,使得便携电话可以用作台式电子计算器。除此之外,可以交替地布置显示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字符。这样,可以适于游戏机或其它各种类型的便携终端装置。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如下操作来解决问题,即,根据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壳体的第一方向)打开还是沿第二方向(壳体的第二方向)打开,使作为用于将第一壳体连接到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的连接部相对于具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打开或保持闭合。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第二壳体2A沿第一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具有操作部51A的第一壳体1A支撑第一旋转轴9A,从而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轴承部自由地旋转。连接部3A通过轴保持器3Aa和3Ab使第一旋转轴9A一体固定到连接部3A。此外,由虚线所示的突出部12A固定到第一旋转轴9A。因此,连接部3A、第一旋转轴9A和突出部12A作为整体部分而旋转。在连接部3A的一个拐角中,由虚线所示的第二旋转轴10A设置成与第一旋转轴9A正交。第二壳体2A附接到该第二旋转轴10A,以自由地旋转。在第二壳体2A中,设置有显示部52A。
通过这种方式,在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中,当第二壳体2A相对于第一壳体1A沿第一方向打开时,操作部51A的十键的数字在作为上下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按照标准规定的用于电话的十键布置被显示,从而用作电话。
在图10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第二壳体2A沿第二方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各部分的布置与图9中的相同,然而第二壳体2A从其闭合状态在第二旋转轴10A上旋转,并且第二壳体2A相对于第一壳体1沿第二方向打开。连接部3A相对于第一壳体1闭合。此时,对于操作部51A的十键的数字,“1”、“2”、“3”和“4”从左侧开始布置成第一行,使得对于电视接收器而言,这些数字可以容易地使用。在第二行中,从左侧开始布置了“5”、“6”、“7”和“8”。然后,在第三行中,布置有“9”、“10”、“11”和“12”。这些数字的方向显示在与上下方向相符的第二方向上。
在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中,当第二壳体2A相对于第一壳体1A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打开时,操作部51A的印刷字符布置成显示在与液晶显示部的显示方向相适应的方向上。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其结构的细节。
图11是操作部5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1所示,在键片13A上,诸如数字之类的键的内容印刷在其表面上。用于十键的从“1”到“10”的数字以14Aa、14Ab和14Ac所示的方式布置和印刷。此外,用于电视频道的用15Aa、15Ab和15Ac表示的数字与用于十键的数字交替布置和印刷。用于十键的数字(第一组印刷字符)的方向在第二壳体2A的作为上下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印刷。用于电视频道的数字(第二组印刷字符)通过使第一方向的角度改变90度角而印刷在第二方向上。键片13A由塑料片制成,塑料片较薄,但具有不会变形的刚度。然后,如图11所示,在其一端,从动件附接部13Aa形成为突出的。
在图11所示的键片13A的外周,布置有框架6A。在背面侧(与字符印刷表面相反的表面),布置有推片19A。框架6A设置成围绕键片的外周,以调节键片13A的运动。在框架6A的下表面,设置有台阶部6Aa,以减小框架6A的厚度,使得上面描述的键片13A的从动件附接部13Aa通过该台阶部。推片19A粘附并固定到框架6A的下表面,以改进对键的点按的感知。
在推片19A粘附并固定到框架6A的下表面的状态下,键片13A放置在推片19A上,并允许形成在键片13A一端的从动件附接部13Aa通过框架的台阶部6Aa与推片19A之间的空间,从而将从动件7A固定到从动件附接部13Aa。图12示出该状态的透视图,图13示出截面图。
返回图11,在键片13A的前表面侧,叠置或重叠有由塑料元件制成的键顶片16A。在键顶片16A上,显示窗16Aa形成为具有一组印刷字符的印刷字符的尺寸并在印刷字符的间隔处,使得仅看到键片13A中第一组印刷字符或第二组印刷字符的印迹,剩余部分16Ab形成为不透明的。键顶片16A粘附并固定到框架6A的上表面。键片13A在键顶片16A、框架6A和推片19A所密封的空间中滑动。
如下面所描述的,在第一旋转轴9A与之相对地运动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时,从动元件7A跟随附接到第一旋转轴9A的突出部12A运动。因此,其上固定了从动元件7A的键片13A跟随第一旋转轴9A的旋转而在由框架6A、推片19A和键顶片16A形成的空间中滑动。
在图11中,在框架6A和推片19A的下部,布置有隔膜5A和键电路板4A。所布置的隔膜5A的数量比印刷在键片13A上的数字和字符的数量小。当隔膜5A从上部受压时,中心部凹陷,设置在与中心部重叠的位置的触点与键电路板4A上的键的触点电路接触,从而与其电导通,由此感应到按压操作。
在图14(a)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的局部截面图,示出第二壳体2A在第一方向上从打开状态闭合到90度角的位置。
在第一壳体1A中,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8A设置成通过弹簧保持器8Aa支撑扭转螺旋弹簧11A,以将固定到键片13A的从动元件7A的端面压到固定到第一旋转轴9A的突出部12A。键片13A在扭转螺旋弹簧11A的力的作用下倾向于向图中左侧运动。在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8A的左端,止动部8Ab突出,用于阻挡键片13A向图中左侧方向的运动。当不存在任何其它用于阻挡键片13A的运动的元件时,键片13A在壳体中向图中左侧运动,直到键片13A抵靠在止动部8Ab上。
突出部12A附接到第一旋转轴9A。在第一旋转轴9A旋转时,突出部12A抵靠在固定于键片13A的从动元件7A的端部,并使键片13A滑动并运动。
在图14(a)所示的状态下,从动元件7A抵靠在形成为在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8A上突出的止动部8Ab上,并且不与突出部12A接触,然而,当第二壳体2A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并闭合时,从动元件7A与突出部12A接触。
由于突出部在上述操作之前不与突出部12A接触,所以键片不运动。这样,可以保持具有适于便携电话的通话或电子邮件读取的普通字符表示的状态。
在图14(b)中,示出第二壳体2A在第一方向上运动以从规定角度闭合的状态。第一壳体1A被以截面示出。连接部3A与第二壳体2A一起相对于第一壳体1A在第一方向上运动,从而如箭头标记H所示闭合。当连接部3A闭合时,与连接部3A一体固定的第一旋转轴9A也在箭头标记H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当第一旋转轴9A旋转时,突出部12A与之互锁以旋转。当突出部12A在箭头标记H所示的方向上旋转时,从动元件7A在扭转螺旋弹簧11A的力的作用下向图中右侧运动,即,在箭头标记I所示的方向上运动。从动元件7A向图中左侧连续运动,以抵靠并停止在形成为在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8A中突出的止动部8Ab上。
这样,使用者执行闭合第二壳体的操作,从而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的键片运动,然而,因第二壳体的遮断,使用者不会感觉到字符实际上发生了改变。
从动元件7A的运动量设定为是第一壳体1A的相邻窗1Aa之间的一个节距长度的一半的量。即,当假设该一个节距为“P”时,从动元件7A向左运动“P/2”,从动元件7A固定到其上的键片13A也向左运动“P/2”。
在本发明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中,当第二壳体2A在第一方向上闭合到规定角度时,从动元件7A在突出部12A的作用下的运动开始。结果,操作部51A的键布置和显示方向在第二壳体2A沿第一方向闭合至90度之前不改变。当第二壳体2A开始沿第一方向闭合时,操作部的键布置和显示方向开始改变。当第二壳体完全闭合时,字符完全改变。
因此,在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解释了第二壳体2A沿第一方向闭合到90度、键布置和显示方向开始改变的示例,然而角度不限于90度。
图15示出第二壳体2A沿第一方向完全打开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平面图。由于第二壳体2A与连接部3A一起打开,可以从第一壳体1A的透明窗1Aa看到用于操作按钮的数字。在图15中,数字以如下方式显示:“1”、“2”和“3”在用于电话的字符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阶层。在第二阶层,布置有“4”、“5”和“6”。然后,在第三阶层,布置有“7”、“8”和“9”。在第四阶层,布置有“*”、“0”和“#”。结果,当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显示部52A设定为纵向较长的形式时,操作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按下作为电话数字配置的十键按钮。
图16示出第二壳体2A和连接部3A一起相对于第一壳体1A闭合的状态,并以截面示出第一壳体1A的内部。在第一壳体1中,设置有印刷电路板4A,该印刷电路板4A由图中未示出的支撑部支撑。在印刷电路板4A上,布置有隔膜5A,该隔膜5A的数量比印刷在键片13A上的数字和字符的数量小。在隔膜5A上,固定了推片19A。在图中,夸大地画出了框架6A和推片19A,使得可以清楚地看到框架16A和推片19A的截面形式。然而,整个部分的实际厚度较小。当推片19A从上部受压时,推片弯曲以使在推片19A正下方的隔膜5A的中心部凹陷。
图17(a)示出第二壳体2A沿第二方向打开的状态。第一壳体1A被以截面示出。连接部3A相对于第一壳体1A保持闭合,然而,第二壳体2A在第二旋转轴10A上旋转以显示出显示部52A。这里,由于连接部3A相对于第一壳体1A保持闭合,第一旋转轴9A不旋转。即,突出部12A不旋转,键片13A的位置与图14所示的第二壳体2A闭合时相同。
图17(b)示出第二壳体2A沿第二方向打开时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平面图。第二壳体2A打开之后,可以从第一壳体1A的显示窗1Aa看到用于操作按钮的数字。在图17(b)中,用于电视频道的从“1”到“12”的数字以如下方式显示:“1”、“2”、“3”和“4”在字符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阶层。在第二阶层,布置有“5”、“6”、“7”和“8”。在第三阶层,布置有“9”、“10”、“11”和“12”。结果,当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显示部52A设定为纵向较长的形式以观看电视广播时,使用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按下“1”到“12”的任何频道。
图18是示出如下状态的透视图,其中框架6A和推片19A一体形成,然后,键片13A放置在推片19A上,允许从动件附接部13Aa通过由框架的台阶部6Aa与推片19A形成的空间,从而将从动件7A固定到从动件附接部13Aa,并使从动件7A与扭转螺旋弹簧11A接合。
图19示出图18的截面图。如图19所示,在从动件7A的下部,凹槽7Aa形成为与扭转螺旋弹簧11A的端部接合。扭转螺旋弹簧11A附接到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8A。在扭转螺旋弹簧保持器8A中,止动器8Ab和保持器8Aa具有与图14所示的相同功能。
此外,扭转螺旋弹簧11A的端部变为圆弧的形式,然而,在从动件7A的下部的凹槽7Aa的方向上滑动。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固定键片13A和从动件7A的单元,导销20A从键片13A的从动件附接部13Aa的上部配合到从动件7A。然后,允许导销20A抵靠在图中未示出的沿滑动方向设置在第一壳体1A中的引导凹槽上。当键片13A滑动时,调节其滑动运动,使得键片不在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运动。以此方式,由于键片13A的滑动运动通过导销20A和图中未示出的沿滑动方向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的引导凹槽调节,所以键片13A仅沿滑动方向运动。结果,键片13A以稳定的方式滑动。
图20(a)至20(c)示出局部截面图的细节,示出如图14所示第二壳体2A和连接部3A一起相对于第一壳体1A打开和闭合时键片13A的滑动状态。
图20(a)示出第二壳体2A和连接部3A完全打开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0(b)示出第二壳体2A和连接部3A打开90度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0(c)示出第二壳体2A和连接部3A一起相对于第一壳体1A闭合时的局部截面图。
在上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突出部12A固定到第一旋转轴9A的情况。然而,在第一旋转轴9A的旋转与突出部12A互锁并传递到突出部12A的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另一轴可以设置在突出部12A的轴与第一旋转轴9A之间,以允许第一旋转轴9A与突出部12A彼此互锁。这样,可以任意地设定突出部12A的轴的位置。
此外,作为第三壳体的连接部3A相对于第一壳体1A的旋转运动被作为突出部12A使其上固定了从动元件7A的键片13A滑动从而以机械方式改变操作部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向的运动。因此,即使当便携终端装置中电源没有开启,也可以可靠地改变操作部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向。
此外,如上所述,具有电视接收单元的便携电话是作为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一种来说明的。在具有游戏功能的便携电话中,当壳体沿第二方向打开时,键布置可以变为用于游戏的键布置,从而用作游戏机。除此之外,可以交替地布置显示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字符。
此外,对于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第二方向打开时显示的字符布置,数字以如下方式显示:“1”、“2”、“3”和“4”布置在第一阶层。在第二阶层,布置有“5”、“6”、“7”和“8”。然后,在第三阶层,布置有“9”、“10”、“11”和“12”。然而,为了容易地输入邮件,“1”、“2”和“3”可以从上部沿字符方向布置在第一阶层,“4”、“5”和“6”可以布置在第二阶层,“7”、“8”和“9”可以布置在第三阶层。
此外,作为确保键片13A的位置精度的标准,在说明书中,通过使键片13A与止动部8Ab接触来确保精度。然而,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构,其中,可以允许键片13A抵靠在内部的端面上,以获得位置精度。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A的局部截面图。在图21中,在第一壳体1A中,设置压缩弹簧保持器21A,从而通过压缩弹簧保持器21A支撑压缩弹簧22A,并将固定到键片13A的从动元件7A的端面压到固定到第一旋转轴的突出部12A。该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弹簧种类方面,使用压缩弹簧来代替扭转螺旋弹簧,其它结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22和图23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该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微突出部23A形成在键片13A的表面上,其它结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微突出部设置在表面上,使得在键顶片与键片之间可以保持规定的间距。由于接触面积可以减小,因此滑动阻力可以降低。
所示示例中微突出部23A设置在几个部分,然而可以设置许多微突出部23A。微突出部不仅可以设置在前表面上,而且也可以设置在后表面上。此外,微突出部23A的突出高度可以比键片13A的厚度小。
通过参照具体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或变型。
本申请基于2007年9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A No.2007-238806)和2008年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A No.2008-018696),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折叠式便携终端,该折叠式便携终端具有两个旋转轴,并连接,从而不仅在折叠式便携电话中,而且还在通过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改变显示屏而使用的游戏机中或具有电视接收功能的PDA中,沿纵向方向和沿横向方向打开和闭合。
Claims (18)
1.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连接部包括:
第一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和闭合;和
第二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和闭合,并且
操作部包括:
键片,印刷有各操作键的内容,
其中,键片在跟随第一旋转轴的旋转的同时滑动,并且键片不跟随第二旋转轴的旋转。
2.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连接部包括:
第一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纵向方向打开和闭合;
第二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横向方向打开和闭合;和
凸轮,附接到第一旋转轴,
第一壳体在其内部包括:
键片,印刷有操作键的内容;和
从动元件,固定到键片并跟随凸轮的旋转,
其中,在第一旋转轴旋转时,从动元件和键片在跟随凸轮的同时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
从动元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沿纵向方向被推压向连接部,凸轮布置在该连接部上;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从动元件抵靠在凸轮上;并且
在凸轮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闭合状态旋转时,从动元件在压缩弹簧的推压作用下在跟随凸轮的同时朝连接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压缩弹簧的一端附接到从动元件,并且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保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
遮盖片,与键片的印刷表面侧重叠,其中
第一字符组沿第一壳体的纵向方向印刷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上,第二字符组沿第一壳体的横向方向印刷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上,
遮盖片形成多个透明的显示窗,当滑动片滑动时,通过所述显示窗第一字符组或第二字符组从外部在视觉上可识别,
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字符组与显示窗重叠,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第二字符组重叠在显示窗上。
6.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连接部包括:
第一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旋转;和
第二旋转轴,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
方向旋转,并且
操作部包括:
键片,印刷有显示出各键的功能的字符;
键顶片,设置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侧;
框架,围绕键片;和
推片,设置在键片的印刷表面的背面侧并固定到框架,
其中,键片固定到与第一旋转轴的旋转互锁的连接元件,并且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键片在框架的内部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第一方向是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打开的纵向方向,第二方向是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打开的横向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推片粘附并固定到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键顶片粘附并固定到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连接元件包括:
突出部,固定到第一旋转轴,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和
从动元件,在其一端固定到键片,并且在第一旋转轴旋转预定角度时,在另一端跟随突出部,
其中,当第二壳体围绕第一旋转轴在闭合方向上旋转时,键片通过突出部的旋转而滑动,从而推动从动元件的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
键片在第一方向上印刷有第一字符组,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印刷有第二字符组;
键顶片形成多个透明的显示窗,当键片滑动时,通过所述显示窗第一字符组或第二字符组从外部在视觉上可识别,
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字符组重叠在显示窗上;并且
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第二字符组重叠在显示窗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1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沿两个不同方向显示在键片上的字符是交替印刷的。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11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和电视广播接收单元,其中,用于无线通信的字符印刷作为第一字符组;并且,用于电视广播接收的字符印刷作为第二字符组。
14.根据权利要求6或11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
按压单元,一端固定到从动元件,另一端固定到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的支撑部,其中
从动元件被按压单元沿第一方向压向连接部;
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从动元件抵靠在突出部上;
当突出部根据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闭合状态旋转时,从动元件在按压单元的按压下跟随突出部而朝连接部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按压单元是扭转螺旋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9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按压单元是压缩弹簧。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止动器在从动元件运动的方向上形成在保持器上;并且
当从动元件运动预定的量时,从动元件抵靠在止动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6-17中任一项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中,多个微突出部形成在键片的印刷表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38806A JP4216887B1 (ja) | 2007-09-14 | 2007-09-14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JP2007-238806 | 2007-09-14 | ||
JP2008-018696 | 2008-01-30 | ||
JP2008018696A JP4216895B1 (ja) | 2008-01-30 | 2008-01-30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PCT/JP2008/002473 WO2009034701A1 (ja) | 2007-09-14 | 2008-09-08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3349A true CN101803349A (zh) | 2010-08-11 |
Family
ID=4045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7199A Pending CN101803349A (zh) | 2007-09-14 | 2008-09-08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16528A1 (zh) |
CN (1) | CN101803349A (zh) |
WO (1) | WO200903470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8134A (zh) * | 2014-12-19 | 2016-06-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WO2018205790A1 (zh) * | 2017-05-12 | 2018-11-15 | 深圳市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边旋转式弧形锁 |
US10711490B2 (en) | 2017-05-12 | 2020-07-14 | Shenzhen Gloshine Technology Co., Ltd. | One-side rotating arc lo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3233Y2 (ja) * | 1978-04-06 | 1983-01-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薄型キ− |
JP2771234B2 (ja) * | 1989-03-29 | 1998-07-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
US5543787A (en) * | 1994-03-23 | 1996-08-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Keyboard with translating sections |
US6008986A (en) * | 1997-07-30 | 1999-1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aptop computer with slideable keyboard for exposing a heat generating surface for more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on |
JP2004187269A (ja) * | 2002-11-20 | 2004-07-0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携帯機器 |
JP2005012493A (ja) * | 2003-06-19 | 2005-01-13 | Hitachi Ltd | 携帯端末装置 |
JP4187607B2 (ja) * | 2003-08-14 | 2008-11-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
US20050125570A1 (en) * | 2003-10-23 | 2005-06-09 | Robert Olodort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4286735B2 (ja) * | 2004-07-08 | 2009-07-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機器 |
US7092247B2 (en) * | 2004-07-16 | 2006-08-15 | Semmie Kim | Method of designing a size-adjustable multi-mode display un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JP2006040155A (ja) * | 2004-07-29 | 2006-02-09 | Kyocera Corp | 携帯電子機器 |
KR100703459B1 (ko) * | 2005-07-06 | 2007-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 키패드를 구비하여 데이터 입력이 편리한 휴대장치 |
-
2008
- 2008-09-08 WO PCT/JP2008/002473 patent/WO20090347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9-08 CN CN200880107199A patent/CN101803349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9-08 US US12/678,127 patent/US201002165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8134A (zh) * | 2014-12-19 | 2016-06-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CN105718134B (zh) * | 2014-12-19 | 2020-08-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WO2018205790A1 (zh) * | 2017-05-12 | 2018-11-15 | 深圳市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边旋转式弧形锁 |
US10711490B2 (en) | 2017-05-12 | 2020-07-14 | Shenzhen Gloshine Technology Co., Ltd. | One-side rotating arc loc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34701A1 (ja) | 2009-03-19 |
US20100216528A1 (en) | 2010-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92668B2 (ja) | 携帯型端末 | |
EP1976239B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0993095B1 (ko) | 폴더식 휴대기기 | |
JP4216887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CN101803349A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KR100664169B1 (ko) |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
JP4267687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216895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237814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267686B2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286903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335296B1 (ja) | キーシート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 |
JP4216900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2009182955A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857324B2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335295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2009296567A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335294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4387442B1 (ja) | 携帯電子機器 | |
JP2009296563A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KR20090070439A (ko) | 힌지 및 그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 |
JP2010114527A (ja) | 携帯電子機器 | |
JP2009200666A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