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2059A - 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子信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子信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42059A CN1642059A CNA2004101038604A CN200410103860A CN1642059A CN 1642059 A CN1642059 A CN 1642059A CN A2004101038604 A CNA2004101038604 A CN A2004101038604A CN 200410103860 A CN200410103860 A CN 200410103860A CN 1642059 A CN1642059 A CN 16420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hannel
- chip
- expansion sequence
- subchannels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98 Tetracyc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104 Oleandomyc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107 Penicillin G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188 Virginiamyc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99 Chlortetracyc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81 Flavomyc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00 Oxytetracyc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86 Penicillin G benzath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05 Penicillin G potas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85 Penicillin G proca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87 Spiramyc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692—Hybrid techniques using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e.g.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 H04L5/026—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e.g.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using code 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375—Passband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14—Multi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的方法,所述扩展码由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扩频序列的元素形成,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进一步调制所述映射码片,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在其中传输,其特征在于以预定顺序排序所述码片,将第一个码片映射到子信道,并且将随后的每一个码片映射到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这些子信道与先前码片已经被映射到的子信道具有相同载波频率或相同时隙。所述方法还涉及一种反映射方法和相关联的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子信道组的子信道映射扩展码码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扩频序列与有待传输数据项相乘的多载波传输网络中,诸如多载波码分多址传输网络(它更为人所熟悉的名称是MC-CDMA传输网络),或正交频分和码分复用换传输网络(它更为人所熟悉的名称是OFCDM传输网络),在传输网络中,正交频分码分复用调制和传输之前,将L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的L子信道,所述L码片的每个扩展码由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所述扩频序列的L元素形成。
OFCDM和MC-CDMA传输网络使用正交扩频序列,以便有选择地向和/或从传输网络的每一用户传输和/或接收数据。OFCDM和MC-CDMA传输网络在通过多路径信道传播之后,由于用户信号间的正交性损失而受到多址干扰的影响。由于多路径,所述信道在频率上可选择;由于Doppler偏差,所述信道在时间上可选择,所以用户信号间的正交性可能是不可靠的。
为了降低多址干扰,已经提出对不同用户所需的扩频序列的选择进行优化。
所述的码片映射,还旨在通过定义多载波传输信道中的相关子信道组,以降低多载波传输信道选择性的影响。所述信道选择性可以被分解成两个部分,信道频率选择性和信道时间选择性。
所述信道频率选择性起因于多路径传播。位于所述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由房屋和其它障碍产生的阻塞,使所述传输信号在多路径上传播,其中的每路信号都被不同程度地推迟和衰减。结果,来自多路径的信号在不同时间到达接收器,并且这些信号在构造和析构的时候产生了信号衰减。
由于接收器、或发送器、或沿着传输路径的障碍是在移动的事实,所以信道时间选择性起因于多普勒效应。那么可以将所述信道描述为时间变化响应信道。
为了避免由所述信道频率选择性产生的问题,已提议在相同时隙的L个连续子载波上映射L码片扩展码。这种技术被称作一维频率域扩展。
同样,为了避免由所述信道时间选择性产生的问题,已提议在相同频率的L个连续时隙上映射L码片扩展码。这种技术被称作一维时间域扩展。
还提议将这两项一维扩展技术结合,继而实现在时间和频率二维域上的扩展。依照这种技术,将L码片扩展码映射在包括连续子载波和连续时隙的L个子信道上。由于这项技术,才可能限制由信道频率选择性或者由信道时间选择性所产生的问题。
Hiroyuki Atarashi在4G移动通信国际论坛中,在题目为《宽带信息包无线接入和实验》(“Broadband Packet Wireless Access and itsExperiments”)的介绍文献中,公开了这种二维扩展。在此文献中,所提出的映射在一些映射到扩展码的连续码片上的子信道可能发生大的反相关性时,不是最优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按照一种有效的方式,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子信道,能够降低信道频率选择性和信道时间选择性、以及传输网络运行时干扰的影响,以便当所述子信道被映射到连续的扩展码码片时,为子信道提供高度相关性(correlation)。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映射扩展码码片的方法,所述扩展码由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扩频序列的元素形成,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进一步调制所述映射码片,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其中传输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其特征在于以预定顺序排序所述码片,向子信道映射第一个码片,对于随后的每一个码片,都被映射到与先前码片已经被映射到的子信道具有相同载波频率或相同时隙的子信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向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映射扩展码码片的设备,所述扩展码由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扩频序列的元素形成,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进一步调制所述映射码片,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其中传输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其特征在于以预定顺序排序所述码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向子信道映射第一个码片的装置,和用于向与先前码片已经被映射到的子信道具有相同载波频率或相同时隙的子信道映射随后的每一个码片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从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demapping)扩展码码片的方法,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解调,预先解调所述码片,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其中接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其特征在于,从子信道反映射第一个码片,对于随后的每一个码片,从与已经被反映射的先前码片的子信道具有相同载波频率、或相同时隙的子信道中,进行反映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从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扩展码码片的设备,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解调,预先解调所述码片,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其中接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具有用于从子信道反映射第一个码片的装置,和用于从与已经被反映射的先前码片的子信道具有相同载波频率或相同时隙的子信道反映射随后的每一个码片的装置。
因此,映射到连续码片的所述子信道具有高度相关性。这样子信道之间的相关性被最大化,从而降低多址干扰。
依照另一方面,所述子信道组包括的子信道满足以下要求,这些子信道的时隙在预定时隙之间,并且它们的载波频率在预定载波频率之间。
因此,子信道组中所有的子信道彼此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依照特定特征,包含在子信道组中的子信道数目L,等于所述扩展码码片的数目L。
依照特定特征,多载波传输信道包括多个子信道组,包括多个扩展码元的数据帧的每个扩展码元,都被分配给各自的子信道组。
因此,在最大能力所及范围下使用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从而降低多个码元间的干扰。
依照特定特征,多载波传输网络包括多个用户,向每个用户分配一个扩频序列,并且分配给用户的所述扩频序列是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的扩频序列。
由于该特征,通过选择适当的扩频序列集可以降低所述多址干扰。在本发明中所提出的码片映射,保证在映射到连续码片的每个子信道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从而大幅度降低所述多址干扰。
依照特定特征,预定义扩频序列集存在于这样的扩频序列中:所述扩频序列将代表在所述扩频序列,和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之间的干扰的函数最小化。
扩频序列的选择大大地降低了多个多址干扰,所述扩频序列将代表在所述扩频序列和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的扩频序列之间的干扰的函数最小化。如果使用常规的二维码片映射,那么该技术与二维码片映射的结合会导致降低扩频序列的选择效率。这两项技术的结合甚至可以导致抵消其各自的优点。发明人发现,通过生成带有在映射有连续码片的子信道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码片映射,可以叠加这两项技术的优点,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多址干扰。
依照特定特征,在预定义的扩频序列集中,按照自然顺序放置所述扩频序列,每个扩频序列都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Walsh-Hadamard)序列,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矩阵,并且依照它们在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的顺序,向多载波传输网络的用户分配所述扩频序列。
依照在预定义的扩频序列集中扩频序列的顺序分配扩频序列,大幅度地减低了多址干扰。如果使用常规的二维码片映射,那么该技术与二维码片映射的结合会导致降低扩频序列的选择效率。这两项技术的结合甚至可以导致抵消各自优点。发明人还发现,通过生成带有在映射有连续码片的子信道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码片映射,可以叠加这两项技术的优点,这样,子信道是高度相关的,给用户的分配扩频序列的过程得到优化,从而最小化了不同用户之间所述多址干扰。
依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直接装载到可编程设备中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可编程装置上执行时,包括用于执行依照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的指令或代码部分。由于关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和设备的特征和优点与上文关于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相同,所以这里不再重复。
附图说明
阅读下文中对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展现本发明的特征,所述描述参考附图做出的,其中:
图1是多载波传输网络发送器的框图;
图2是多载波传输网络接收器的框图;
图3是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二维映射的例子;
图5a是当时间域的相关性比在频率域的相关性更重要时,本发明提出的二维映射的例子;
图5b是当频率域的相关性比在时间域的相关性更重要时,本发明提出的二维映射的例子;
图6是向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映射扩展码码片的算法;
图7是从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扩展码码片的算法;
图8是使用在向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映射所述扩展码码片的查找表格的例子;
图9是使用在从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所述扩展码码片的查找表格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多载波传输网络中,诸如MC-CDMA传输网络或OFCDM传输网络中,通常存在一个基站和几个移动站。所述基站向每个移动站(在下文中称其为用户)分配扩频序列。当所述基站或用户不得不发送数据项时,它们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上。
本发明在于,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子信道,以便使映射到连续码片的子信道之间的相关性最大化。
图1是多载波传输网络发送器的框图。
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发送器10是基站传输单元的例子。
所述发送器10向k个用户发送数据。所述发送器10包括标号为111到11k的k个乘法器。每个乘法器11使用扩频序列C来扩展分别向每个用户发送的数据项d,所述扩频序列C已经由序列分配模块17分配给每个用户。
所述乘法器111乘以数据项d1,所述数据项d1由长度L的扩频序列C1的每个元素发送给用户1,所述扩频序列C1通过所述序列分配模块17已经被分配给用户1。
所述乘法器11k乘以数据项dk,所述数据项dk通过长度L的扩频序列Ck的每个元素被发送给用户k,所述扩频序列Ck通过所述序列分配模块17已经被分配给用户k。
在优选实施例中,序列分配模块17向用户分配预定义扩频序列集的扩频序列,所述扩频序列将代表在分配给用户的扩频序列和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之间干扰的函数最小化。所述序列分配模块执行已在欧洲专利EP1085689中公开的分配方法。
依照一个变形,所述序列分配模块17通过下述方法向用户分配所述扩频序列:通过获得多载波传输网络的每个用户的空间信息,然后依照所述空间信息顺次排列所述用户,并且依照其顺序,为每个用户分配至少一个序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更确切地说,每个扩频序列都是沃尔什-哈达玛序列,并且每个经过排序的扩频序列组都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矩阵,该矩阵的行或列均为自然顺序。
所述沃尔什-哈达玛矩阵可以是原始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或是一个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
按照如下迭代规则,定义大小为L的原始沃尔什-哈达玛矩阵WL:
W1=1
这里应当注意,由迭代规则形成的原始沃尔什-哈达玛矩阵WL的行或列,是按照一种被成为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自然顺序(naturalorder)的顺序排列的。
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是通过将原始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每个行或列逐个元素乘以所用通用扩频序列所获得的矩阵。这样,如果原始矩阵的行乘以所用通用扩频序列,那么所述扩频序列就被包含在所述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行中。如果原始矩阵的列乘以所用通用扩频序列,那么所述扩频序列被包含在所述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列中。
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还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获得:将原始沃尔什-哈达玛矩阵,或如前所述的所获得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至少一行或一列乘以至少一个预定值(诸如常量)所获得的矩阵。这样,如果原始矩阵的行乘以一个常量,那么所述扩频序列被包含在所述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行中。如果原始矩阵或如前所述所获得的矩阵的列乘以一个常量,那么所述扩频序列被包含在所述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列中。
这里应当注意,所获得的沃尔什-哈达玛矩阵WL的行或列,是按照一种被称为沃尔什-哈达玛矩阵的自然顺序的顺序排列的。
依照另一变形,所述序列分配模块17依照按自然顺序排列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所述扩频序列的顺序,向多载波传输网络的每个用户动态地分配扩频序列组的扩频序列。
将待发送到用户1至k的数据项d1到dk分别乘以所述扩频序列C1至Ck,并且形成标注为S1至Sk的长度为L的扩展码。然后将所述扩展码输入加法器13。所述加法器13按同样顺序分别相加扩展码码片,然后形成长度为L的扩展码Sk。
然后将扩展码Sk码片传送到码片映射模块14,码片映射模块14将扩展码Sk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上。
码片映射模块14将L个码片映射到L个多载波信道的NTNF子信道上。NT是时隙数目,且NF是载波频率数目。
参考图3、5和6将更确切地公开由码片映射模块14所产生的映射。
最后由OFDM模块15执行OFDM调制,并且插入保护间隔Δ以避免码元间干扰。在输出码元前插入保护间隔Δ,对于一个典型的保护间隔Δ,该保护间隔的长度典型地大于响应于所述传输信道的脉冲持续时间。在实践中是通过增加与所述码元的末尾完全相同的前缀Δ来实现。然后所得码元经过过滤,并被通过天线16向多个用户发送。
这里应当注意,在变形中,使用多个天线的波束形成技术可被用于本发明。作为例子,在2003年2月国际会议ITC学报2003年Vol 1第793到798页中,由T Salzer和D Mottier所发表的题目为“TransmitBeamforming for SDMA in Multi-Carrier CDMA Downlink on a PerSubcarrier Basis”的文章中,公开了波束形成技术。当序列分配模块17依照用户的空间位置向他们分配扩频序列时,此技术特别高效。
这里应当注意,可以使用全球定位信息或发送给用户的信号偏离平均方向来获得空间位置。
图2是多载波传输网络接收器的框图。
作为例子,多载波传输网络接收器20是移动站或用户1的接收单元。
通过天线25接收由基站的传输单元10传输的信号。
所述接收器20包括反OFDM模块21、码片反映射模块22、均衡模块23和反扩展(despreading)模块24。
所述反OFDM模块21在从自接收信号去除保护时间Δ之后,执行正交频分复用解调。
码片反映射模块22收集来源于NTNF子信道的信号,所述NTNF子信道用于传输所接收的数据项,在我们的例子中所述数据项是数据项d1。
所收集的信号被传送到均衡模块23,所述均衡模块23调整在不同子信道上传输的每个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所述均衡信号被传送到向反扩展单元24,所述反扩展单元24使用分配给用户的扩频序列反扩展被均衡的信号,最后由接收器20输出所接收的数据项以用于进一步的处理。
图3是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视图。
将多载波传输信道30分解成时间和频率域。
例如,将多载波传输信道30分解成标注为T1到T4的四个时间间隙和标注为F1到F16的十六个载波频率。
实际的多载波传输信道被分解成更多个时隙和载波频率,但是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显示了四个时隙和十六个载波频率。
多载波传输信道30也被分解成标注为31到38的多个子信道组。
子信道组用于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项。例如,标注为31的子信道组用于向用户1至k传输一个数据帧的第一个数据项。标注为32至38的子信道组分别用于分别向用户1至k传输数据帧的第二至第八个数据项。
还应当注意,前文提到的顺序还可以被修改,例如,所述子信道组35、36、32、33、37、38和34,可以分别向用户1至k传输数据帧各自的第二至第八个数据项。
每个子信道组包括具有在预定时隙范围内的子信道的多个时隙,也包括多个载波频率在预定载波频率范围内的子信道。
所述子信道组31包括多个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时隙在标注为T1和T2的时隙之间,并且它们的载波频率在标注为F1和F4的载波频率之间。
所述子信道组32包括多个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时隙在标注为T1和T2的时隙之间,并且它们的载波频率在标注为F5和F8的载波频率之间。
所述子信道组37包括多个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时隙在标注为T3和T4的时隙之间,并且它们的载波频率在标注为F9和F12的载波频率之间。
所述子信道组38包括多个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时隙在标注为T3和T4的时隙之间,并且它们的载波频率在标注为F13和F16的载波频率之间。
每个子信道组包括预定数目的子信道,所述预定数目与扩展码码片的数目相等。在本例中,子信道的数目L和码片的数目等于8。
图4是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二维映射的例子。
在本例中,子信道的数目L和码片的数目等于8。
在图4中所示的二维扩展中,某些映射到扩展码的连续码片的子信道会发生一些较大去相关(de-correlation),就这一点讲,所述扩展码码片的映射并不是最优的。
作为例子,将连续码片Sk(2)和Sk(3)映射到并不高度相关的子信道。对于连续码片Sk(4)和Sk(5),Sk(6)和Sk(7)也一样。
将码片Sk(2)映射到具有载波F2和时隙T1的子信道。将码片Sk(3)映射到具有载波F1和时隙T2的子信道。因此,所述两个连续码片Sk(2)和Sk(3)没有共同的子信道特征,它们被映射到不同的载波频率以及不同的时隙。
这样的映射对连续的扩展码码片产生一些去相关,并且当以优选顺序和/或依照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预定标准分配扩频序列时,利用这样的扩频序列对抗多址干扰的益处被大大降低。
图5a是当时间域的相关性比频率域的相关性更重要时,本发明提出的二维映射的例子。
在本例中,子信道的数目L和码片的数目等于8。
在图5a所公开的二维扩展中,连续扩展码码片已经被映射到所有保持高度相关性的子信道,就这一点来说,扩展码码片的映射是最优的。
当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比频率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优选地使用在图5a公开的映射。
将码片Sk(1)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1和时间间隙T1的子信道。将连续片Sk(2)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1和时间间隙T2的子信道。因此,所述两个连续片Sk(1)和Sk(2)具有相同的载波频率F1,因而它们是高度相关的。
将连续码片Sk(2)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1和时隙T2的子信道。将后续码片Sk(3)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2和时隙T2的子信道。因此,所述两个连续码片Sk(2)和Sk(3)具有相同的时隙T2,因而它们也是高度相关的。
事实上,将码片Sk(1)至Sk(8)的每一个码片都映射到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载波频率或时隙与先前码片已经被映射到的子信道相同。
这样的映射保证连续的扩展码码片保持高度相关性,并且当以优选顺序和/或依照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预定标准分配扩频序列时,利用这样的扩频序列对抗多址干扰的好处是最大的。
图5b是当在频率域的相关性比在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本发明提出的二维映射的例子。
在本例中,子信道的数目L和码片的数目等于8。
在图5b所公开的二维扩展中,连续扩展码码片已经被映射到所有保持高度相关性的子信道,就这一点来说,扩展码码片的映射是最优的。
当在频率域内的相关性比在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优选地使用如图5b所公开的映射。
将码片Sk(1)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1和时隙T1的子信道。将后续码片Sk(2)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2和时隙T1的子信道。因此,所述两个连续码片Sk(1)和Sk(2)具有相同的时隙T1,因而它们是高度相关的。
将所述码片Sk(1)和Sk(2),Sk(2)和Sk(3),Sk(3)和Sk(4)分别映射到具有相同时隙T1的子信道。因此,所述码片Sk(2)、Sk(3)和Sk(4)是高度相关的。
将码片Sk(4)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4和时隙T1的子信道。将后续码片Sk(5)映射到具有载波频率F4和时隙T2的子信道。因此,所述两个连续码片Sk(4)和Sk(5)具有相同的载波频率F4,因而它们是高度相关的。
事实上,将码片Sk(1)至Sk(8)中的每个码片都映射到满足以下要求的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载波频率或时隙与先前片已经映射到的子信道相同。
这样的映射保证了连续的扩展码码片保持高度相关性,并且当以优选顺序和/或依照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预定标准分配扩频序列时,利用这样的扩频序列对抗多址干扰的好处是最大的。
这里应当注意,在多载波信道中具有相同时隙或相同载波频率的两个子信道之间的距离,与在所述多载波信道中具有不同时隙和载波频率的两个子信道之间的距离相比缩小了。因而加大了在连续时隙之间的相关性。
图6是向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映射扩展码码片的算法。
当在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比在频率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由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发送器的码片映射模块14执行本算法。这种情况与参照图5a所描述的例子所对应。
当扩频序列码片的数目L等于包含在子信道组中的子信道数目L的时候,执行本算法。
在本算法的第一步E600中,依照分别与将被映射的子信道组相关的参数设置变量i,j。
作为例子,如果在图3中标注为31的子信道组上产生所述映射,那么与该组相关的参数是imin=1、imax=2、jmin=1以及jmax=4,其中imin表示子信道组的最低时隙标记,imax表示子信道组的最高时隙标记,jmin表示子信道组的最低载波频率标记,以及jmax表示子信道组的最高载波频率标记。
那么变量i和j分别被设置为imin和jmin。
如果在图3中标注为33的子信道组上产生所述映射,那么与该组相关的参数是imin=1、imax=2、jmin=9以及jmax=12。
在该步骤中,所述变量n也被设置为值1。
在下一步E601中,将所述码片Sk(n)映射到一个子信道,该子信道的时隙相应于变量i,并且载波频率相应于变量j。
在下一步E602中,变量n递增一个单位。
在下一步E603中,检查变量i是否等于所述参数imax。
如果所述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ax,那么在步骤E604中变量i递增一个单位,并且只要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ax,就执行从步骤E601到E604的循环。
如果所述变量i等于所述参数imax,那么在步骤E605中变量j递增一个单位。
在下一步E606中,将所述码片Sk(n)映射到一个子信道,该子信道的时隙相应于变量i,并且载波频率相应于变量j。
在下一步E607中,变量n递增一个单位。
在下一步E608,检查变量i是否等于所述参数imin。
如果所述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in,那么在步骤E609中,变量i递减一个单位,并且只要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in,就执行从步骤E606到E609的循环。
如果所述变量i等于所述参数imin,那么在下一步骤E610中检查所述变量j是否等于所述参数jmax。
如果所述变量j不等于所述参数jmax,那么在步骤E611中,所述变量j递增一个单位,并且只要所述变量j不等于所述参数jmax,就执行从步骤E601到E611的循环。
如果所述变量j等于参数jmax,那么所有扩展码码片都已经被映射到子信道组的子信道。然后算法返回步骤E600,并且将随后的扩展码码片映射到随后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
这里应当注意,当在频率域内的相关性比在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发送器的码片映射模块14执行类似的算法。在这种情况下,由j和jmax的比较替代步骤E603,在步骤E604中,变量j代替i递增一个单位,在步骤E605中,变量i代替j递增一个单位,由j和jmin的比较替代步骤E608,在步骤E609中,变量j代替i递减一个单位,由i和imax的比较替代步骤E610,并且在步骤E611中,变量i代替j递增一个单位。
这里还应当注意,以上述例子中,码片是依照升序映射的,还可以依照降序映射码片。
图7是从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扩展码码片的算法。
当在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比在频率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由多载波传输网络的接收器的码片反映射模块22执行本算法。这种情况与参照图5a描述的例子所对应。
当扩频序列码片的数目L等于包含在子信道组中的子信道数目L的时候,执行本算法。
在本算法的第一步E700中,依照分别与将被映射的子信道组相关的参数设置变量i,j。
作为例子,如果在图3中标注为31的子信道组上产生所述反映射,那么与该组相关的参数是imin=1、imax=2、jmin=1以及jmax=4,其中imin表示子信道组的最低时隙标记,imax表示子信道组的最高时隙标记,jmin表示子信道组的最低载波频率标记,并且jmax表示子信道组的最高载波频率标记。
那么变量i和j分别被设置为imin和jmin。
在该步骤中,所述变量n也被设置为值1。
在下一步E701中,将所述码片Sk(n)从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进行反映射,该子信道的时隙相应于变量i,并且载波频率相应于变量j。
在下一步E702中,变量n递增一个单位。
在下一步E703,检查变量i是否等于所述参数imax。
如果所述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ax,那么在步骤E704中变量i递增一个单位,并且只要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ax,就执行从步骤E701到E704的循环。
如果所述变量i等于所述参数imax,那么在步骤E705中,变量j递增一个单位。
在下一步E706中,将所述码片Sk(n)从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进行反映射,该子信道的时隙具有相应于变量i,并且载波频率相应于变量j。
在下一步E707中,变量n递增一个单位。
在下一步E708中,检查变量i是否等于所述参数imin。
如果所述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in,那么在步骤E709变量i递减一个单位,并且只要变量i不等于所述参数imin,就执行从步骤E706到E709的循环。
如果所述变量i等于所述参数imin,那么在下一步骤E710检查所述变量j是否等于所述参数jmax。
如果所述变量j不等于所述参数jmax,那么在步骤E711中,所述变量j递增一个单位,并且只要变量j不等于所述参数jmax,就执行从步骤E701到E711的循环。
如果所述变量j等于参数jmax,那么所有扩展码码片都已经从子信道组的子信道被反映射。
然后在步骤E712中,所述反映射码片被传送到接收器20的均衡模块23。
然后算法返回步骤E700,并且将随后的扩展码码片从随后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
这里应当注意,当在频率域内的相关性比在时间域内的相关性更重要时,由多载波传输网络的接收器20的码片反映射模块22执行类似的算法。所需的修改与前文中根据图6所公开的相同。
这里还应当注意,在以上例子中,码片是依照升序反映射的,还可以依照降序反映射码片。
图8是一个查找表格的例子,该表用于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
作为例子,码片映射模块14代替执行上述算法,使用所述查找表格800,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
作为例子,扩频序列的最大长度等于8。多载波传输网络还认可可变长度的扩频序列,例如,将长度为4的扩频序列分配给标注为用户2的用户。通过使用这种较短的扩频序列,用户2可以按照比其他用户更高的比特率来传输或接收数据。
向多载波网络的每个用户分配查找表格800中标注为801至80k中的一列。
向子信道组的每个子信道分配标注为81至88中的一行。
码片映射模块14读取与子信道相关联的行的内容,并且映射相应的扩展码码片的和,所述和是由将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相应的扩频序列的每个元素形成的。
对于用户1至用户k,如果子信道组是第一子信道组,那么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扩展码的行81中的标注为S1(1)、S2(1)...Sk(1)的第一码片的和,其将被传输到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1定义的子信道。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2中标注为S1(2)、S2(2)...Sk(2)的第二码片的和,其将被传输到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1定义的子信道。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3中标注为S1(3)、S3(3)...Sk(3)的第三码片的和,其将被传输到由时间间隙T2和载波频率F2定义的子信道。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4中标注为S1(4)、S4(4)...Sk(4)的第四码片的和,其将被传输到由时间间隙T1和载波频率F2定义的子信道。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5中将被传送的标注为S1(5)...Sk(5)的第五码片,与第二扩展码中标注为S2(1)的将被传送到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3定义的子信道的第一码片的和。
由于,依照我们的例子,已经向用户2分配了长度等于4的扩频序列,因而两个扩展码可以被映射到子信道组,继而被传输给用户2。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6中将被传送的标注为S1(6)...Sk(6)的第六码片,与第二扩展码中标注为S2(2)的将被传送到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3定义的子信道的第二码片的和。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7中将被传送的标注为S1(7)...Sk(7)的第七码片,与第二扩展码中的标注为S2(3)的将被传送到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4定义的子信道的第三码片的和。
码片映射模块14映射第一扩展码的行88中将被传送的标注为S1(8)...Sk(8)的第八码片,与第二扩展码中的标注为S2(4)的将被传送到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4定义的子信道的第四码片的和。
显然,此表可用于从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所述扩展码码片。
图9是一个查找表格的例子,该表用于从多载波传输网络子信道组的子信道反映射所述扩展码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也可以使用查找表格900从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扩展码码片。
多载波传输网络的每个用户具有与已经由多载波网络的发送器产生的映射对应的查找表格。
查找表格900是用户1的查找表格的例子。
所述查找表格包括标注为900和901的两个列,这两个列包括子信道组的每个子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以及已经映射到子信道的相应的扩展码码片。
向子信道组的每个子信道分配标注为91到98的行。
所述码片反映射模块22读取与子信道相关联的行的内容,并且反映射相应的扩展码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1定义的行91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1)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1定义的行92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2)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2定义的行93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3)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2定义的行94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4)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3定义的行95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5)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3定义的行96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6)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2和载波频率F4定义的行97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7)的码片。
码片反映射模块22从由时隙T1和载波频率F4定义的行98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标注为Sk(8)的码片。
显然,此表可用于从多载波传输网络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中映射所述扩展码码片。
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对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可作许多修改。
Claims (19)
1.一种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的方法,所述扩展码由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扩频序列的元素形成,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来进一步调制映射的码片,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在其中被传输,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信道组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频率和至少两个不同时隙的子信道,以预定顺序排序所述码片,将第一个码片映射到子信道,并且将随后的每一个码片都分别映射到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这些子信道的载波频率或时隙与先前码片被映射到的子信道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信道组包括时隙在预定时隙范围内的子信道,和载波频率在预定载波频率范围内的子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在子信道组中的子信道的数目L等于所述扩展码码片的数目L。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包括多个子信道组,包括多个扩展码的数据帧的每个扩展码分配给各自的子信道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载波传输网络包括多个用户,向每个用户分配扩频序列,并且分配给用户的所述扩频序列是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的扩频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扩频序列集存在于一个扩频序列之中,这个扩频序列使代表所述扩频序列和预定义扩频序列集的扩频序列之间的干扰的函数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按自然顺序放置所述扩频序列,每个扩频序列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序列,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矩阵,并且依照它们在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的顺序,将扩频序列分配给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用户。
8.一种从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扩展码码片的方法,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解调来预先解调所述码片,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在其中接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信道组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频率和至少两个不同时隙的子信道,从子信道将第一个码片反映射,然后分别从满足下列条件的子信道中反映射随后的每一个码片,这些子信道具有与先前码片已经被从中反映射的子信道相同的载波频率或相同的时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映射码片进一步与扩频序列相乘。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信道组包括:时隙在预定时隙范围之内的子信道,和载波频率在预定载波频率范围之内的子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在子信道组中子信道的数目等于所述扩频序列的元素数目。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包括多个子信道组,包括多个扩展码的数据帧的每个扩展码分配给各自的子信道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载波传输网络包括多个用户,并且向每个用户分配扩频序列,分配给用户的所述扩频序列是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的扩频序列,与反映射码片相乘的扩频序列是分配给所述用户执行所述反映射的扩频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扩频序列集存在于一个扩频序列之中,这个扩频序列使代表在所述扩频序列和预定义扩频序列集的扩频序列之间的干扰的函数最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按自然顺序放置所述扩频序列,每个扩频序列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序列,所述预定义扩频序列集是一个沃尔什-哈达玛矩阵,并且依照它们在预定义扩频序列集中的顺序,将所述扩频序列分配给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用户。
16.一种用于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的设备,所述扩展码由将要被传输的数据项乘以扩频序列的元素形成,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来进一步调制映射的码片,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在其中传输,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信道组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频率和至少两个不同时隙的子信道,以预定顺序排序所述码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将第一个码片映射到子信道的装置,和用于将随后的每一个码片都映射到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的装置,这些子信道分别与先前码片已经被映射到的子信道具有相同的载波频率或相同的时隙。
17.一种用于从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多载波传输信道的子信道组的子信道中反映射扩展码码片的设备,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解调,来预先解调所述码片,所述多载波传输信道的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传输信道的载波频率和时隙定义,在其中接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码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信道组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频率和至少两个不同时隙的子信道,所述设备具有用于从子信道将第一个码片反映射的装置,和用于将随后的每一个码片都从满足以下条件的子信道反映射的装置,这些子信道分别与先前码片已经被从中反映射的子信道具有相同的载波频率或相同的时隙。
18.一种可以被直接装载到可编程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或代码部分,当在可编程装置上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这些指令或代码部分可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9.一种可以被直接装载到可编程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或代码部分,当在可编程装置上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这些指令或代码部分可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8至15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3292581.0 | 2003-10-16 | ||
EP03292581A EP1524793B1 (en) | 2003-10-16 | 2003-10-16 | Method of mapping chips of a spread out symbol to sub-channels of a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2059A true CN1642059A (zh) | 2005-07-20 |
CN1642059B CN1642059B (zh) | 2010-06-16 |
Family
ID=3435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1038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42059B (zh) | 2003-10-16 | 2004-10-15 | 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子信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24009B2 (zh) |
EP (1) | EP1524793B1 (zh) |
JP (1) | JP4420788B2 (zh) |
CN (1) | CN1642059B (zh) |
AT (1) | ATE415754T1 (zh) |
DE (1) | DE60324933D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17256A1 (fr) * | 2006-08-02 | 2008-02-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recevoir et transmettre un signal ofdm |
CN101800727B (zh) * | 2009-02-05 | 2013-10-30 | 索尼株式会社 |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新的帧和数据模式结构 |
CN104320223A (zh) * | 2006-12-21 | 2015-01-28 | 无线星球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利用ofdm技术的通信系统中的符号映射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52903B2 (en) | 2004-06-24 | 2010-12-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reception device, and symbol arranging method |
KR101214102B1 (ko) * | 2005-04-28 | 2012-12-20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US20070091786A1 (en) * | 2005-10-21 | 2007-04-26 | Shupeng Li | Transmitting data from a mobile station on an uplink in a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 system |
JP4607007B2 (ja) * | 2005-12-28 | 2011-01-05 | Kddi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伝送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伝送方法 |
JP4732947B2 (ja) * | 2006-05-01 | 2011-07-2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Ofdm通信システム、ofdm通信方法およびofdm信号送信装置ならびにofdm信号受信装置 |
US8457221B2 (en) * | 2006-09-08 | 2013-06-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transmission with localized sprea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TWI458284B (zh) | 2007-12-07 | 2014-10-2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分散無線系統中的多頻道支援 |
US8472309B2 (en) * | 2008-08-20 | 2013-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ing CDMA to send uplink signals in WLANs |
WO2013000056A1 (en) * | 2011-06-27 | 2013-01-0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maximum payload size |
US20150049731A1 (en) * | 2013-08-16 | 2015-02-19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for Coding OFDMA Data without Pilot Symbols |
US11271691B2 (en) * | 2018-07-09 | 2022-03-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 Dynamic spectrum spreading of data symbols for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36273B2 (ja) * | 1999-05-17 | 2001-12-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方法 |
DE69908125T2 (de) * | 1999-09-13 | 2003-12-04 |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Schiphol Rijk | Zuweisung von Spreizfolgen in einem MCCDMA-System |
AU3954201A (en) * | 2000-03-17 | 2001-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DE10206966B4 (de) * | 2002-02-19 | 2011-08-11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81671 | Verfahren zum Schätzen von Verstärkungsfaktoren eines CDMA-Signals |
US6999467B2 (en) * | 2003-07-28 | 2006-02-1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03
- 2003-10-16 EP EP03292581A patent/EP152479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16 DE DE60324933T patent/DE60324933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16 AT AT03292581T patent/ATE41575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10-15 CN CN2004101038604A patent/CN16420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15 US US10/964,930 patent/US742400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18 JP JP2004303113A patent/JP44207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17256A1 (fr) * | 2006-08-02 | 2008-02-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recevoir et transmettre un signal ofdm |
CN104320223A (zh) * | 2006-12-21 | 2015-01-28 | 无线星球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利用ofdm技术的通信系统中的符号映射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800727B (zh) * | 2009-02-05 | 2013-10-30 | 索尼株式会社 |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新的帧和数据模式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2059B (zh) | 2010-06-16 |
JP4420788B2 (ja) | 2010-02-24 |
EP1524793A1 (en) | 2005-04-20 |
US7424009B2 (en) | 2008-09-09 |
US20060215536A1 (en) | 2006-09-28 |
JP2005176313A (ja) | 2005-06-30 |
EP1524793B1 (en) | 2008-11-26 |
ATE415754T1 (de) | 2008-12-15 |
DE60324933D1 (de) | 2009-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6610C (zh) |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式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
CN1172472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 |
CN1642059A (zh) | 将扩展码码片映射到多载波传输网络中的子信道的方法 | |
CN101039295A (zh) | 利用低相关码字改进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同步性能的方法 | |
CN1290281C (zh) | 正交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空时频率块码编码/解码设备和方法 | |
CN1079614C (zh) | 频谱扩展通信装置 | |
CN1714525A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控制程序 | |
CN101032104A (zh)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489404A (zh) | Mc-cdma下行链路传输方法 | |
CN1816993A (zh) |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 |
CN1502173A (zh) | 单个用户检测 | |
CN1720686A (zh) | Mimo通信系统的导频 | |
CN1853367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 |
CN1833387A (zh)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符号传输方法 | |
CN1617534A (zh) | Ofdm接收机 | |
CN1951077A (zh) | Miso和mimo系统的导频传输和信道估计 | |
CN1552132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518803A (zh) | 在电网上的点到多点系统中用于多路访问和传输的方法 | |
CN1836391A (zh) | 多载波发送设备、多载波接收设备和多载波通讯方法 | |
CN1810048A (zh) | 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 |
CN1684450A (zh) | 接收机、发送机和无线通信系统及信道估计方法 | |
CN1599300A (zh) | 给多载波传输网用户分配一个或多个扩展序列的方法 | |
CN1497885A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方法、和适用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接收装置 | |
CN1918838A (zh)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947370A (zh) |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射信号的方法和设备,用于估计相应传输信道的信号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