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7885A - 无线电通信系统、方法、和适用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方法、和适用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97885A CN1497885A CNA2003101003206A CN200310100320A CN1497885A CN 1497885 A CN1497885 A CN 1497885A CN A2003101003206 A CNA2003101003206 A CN A2003101003206A CN 200310100320 A CN200310100320 A CN 200310100320A CN 1497885 A CN1497885 A CN 14978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
- information symbol
- frequency axis
- preassigned pattern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e.g.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 H04L5/026—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e.g.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using code 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在OFCDM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装置上持续接收不可靠信息符号,以便可以改善传输质量。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装置100,其配置为估计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接收机装置200,其配置为接收该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重新安排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符号。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发明基于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P2002-296549,并要求其优先权的利益,所述申请在2002年10月9日提交,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和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方法,以及涉及适用与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机装置和接收机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和码分多路转换”(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作为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已经公知,该方法结合“正交频分多路转换”调制方法和“码分多址”(CDMA)调制方法。
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基于多载波CDMA通信方法,该种方法正被研究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多载波CDMA无电通信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复制沿频率轴方向的信息符号,用一个扩展码的一个码片(chip)乘每一个复制的信息符号,然后在扩展后在多个具有不同频率的子载波上并行传输这些码片。
换句话说,根据多载波CDMA无线电通信方法,使用扩展码的乘是在频率轴的方向上作为结果被执行。因此,可以通过使用正交扩展码实现多个信息信道的码多路转换。
另外,根据多载波CDMA无线电通信方法,当通过使用多个子载波并行传输而增加符号的长度时,符号率减小。因此,可以减小“多路径干扰”的影响,这种干扰会在无线电通信环境中引起问题。
这里,“多路径干扰”使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恶化,它由从发射机装置传输的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互相影响引起,因为无线电通信信号通过多个不同的传播路径(多传播路径),从而在不同时间到达接收机装置。
此外,上述多传播路径引起频率选择性相位调整,其中在传播路径中的条件的波动非常依赖于频率。然而,根据多载波CDMA无线电通信方法,无线电通信信号沿频率方向扩展,使得可以通过频率差异效应改善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
图1表示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发射机装置100的功能框图。
如图1所示,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发射机装置100配置信息信道信号处理单元110、信息信号发生单元111、纠错编码单元112、数据调制单元113、串行—并行变换单元114、符号复制单元115、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乘法单元117、信号合成单元118、频率—时间变换单元(IFFT)119、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20、和OFCDM发送信号输出单元121。
后面说明各单元的功能。这里,参考图2简要说明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发射机装置100的操作。
如图2所示,在步骤A,发射机装置100的符号复制单元115复制由信息符号发生单元111沿频率轴的方向和时间轴的方向产生的信息符号。
在步骤B,发射机装置100的每一乘法单元117用由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产生的一个扩展码的一个码片乘沿频率轴的方向和时间轴的方向复制的每一信息符号。
在步骤C,发射机装置100的OFCDM发送信号输出单元121在扩展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频率的子载波和具有不同定时的OFCDM符号执行码片的并行传输。
图3表示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接收机装置200的功能框图。
如图3所示,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接收机装置200配置有OFCDM接收信号输入单元211、符号定时同步单元212、保护间隔清除单元213、时间—频率变换单元(FFT)214、扩展信号发生单元215、乘法单元216、符号合成单元217、串行—并行变换单元218、数据解调单元219、纠错解码单元220、信息符号恢复单元221、和输出单元223。
后面说明各单元的功能。这里,参考图3、图4A和图4B简要说明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接收机装置200的操作。
如图4A和4B所示,接收机装置200的乘法单元216用由扩展信号发生单元215产生的扩展码,亦即等同于在发射机装置100中被乘的扩展码,沿频率轴方向(或沿时间轴的方向,或沿频率轴的方向和时间轴的方向两者)乘通过OFCDM接收信号输入单元211接收的OFCDM接收信号。
接着,接收机装置200的符号合成单元217根据扩展码周期通过合成该信号在各子载波上逆扩展OFCDM接收信号。
图4A和4B表示逆扩展的情形,其中,扩展码只沿频率轴方向被乘。
如图4A所示,当传播路径的波动在各子载波中间恒定时,在各信息信道上被乘的扩展码彼此正交。因此,在逆扩展后可能在各信息信道上完全恢复该信号。
相反,如图4B所示,当传播路径的波动在各子载波中间变化时,亦即当各子载波受不同的振幅和相位的波动影响时,在通过多传播路径传播后接收到的信号在扩展码中间丧失正交性。因此,可归于另一信息信道的信号作为在逆扩展后的干扰结果停留在其上,从而引起传输质量的恶化。
此外,特别当由于上述多传播路径的影响接收的功率在多个连续的子载波上减小时,由于持续存在不可靠的接收信号使纠错能力恶化,从而引起传输质量恶化。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亦即避免持续流过不可靠的接收信号的方法,称为“交织”,它涉及使用发射机装置按照预定模式安排信息符号,和使用接收机装置按照该预定模式的逆模式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然而,当把“交织”应用于常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时,在扩展码周期内的子载波的振幅的波动被增加,而在扩展码中间的正交性丧失,从而增加来自不同信息信道的影响。
在这种场合,重要的是适当结合对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特定的沿频率轴的方向的扩展处理与“交织”。
然而,“交织”的应用迄今主要根据对常规多载波无线电通信方法检查,因此“交织”对需要考虑扩展码中间的正交的影响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应用尚未被明确讨论。
此外,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P2002-190788只公开了在扩展后改变各码片的安排的概念,通过沿频率轴在增加或减少载波频率的方向上逐步移动这些码片,难于估计传播路径上的条件和根据该估计结果在适当的时间执行重新安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考虑上述问题上提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方法,它们通过在考虑扩展处理下使用“交织”实现按照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无线电通信,和提供适用于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机装置和接收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总结为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它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
该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发射机装置,其配置为估计在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和包括一个接收机装置,其配置为接收该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该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重新安排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符号。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总结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该方法包括步骤:(A)估计在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B)在一个接收机装置中接收该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该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重新安排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符号。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总结为一个发射机装置,它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
该发射机装置估计在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在该第三方面,所述发射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符号安排器,配置为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器,配置为估计传播路径的条件;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器,配置为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从多个符号安排器中间选择用于安排信息符号的符号安排器;信号发射机,配置为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在该第三方面,所述多个符号安排器可以包括第一符号安排器,配置为在纠错编码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第二符号安排器,配置为在数据调制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第三符号安排器,配置为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扩展信息符号。
在该第三方面,所述发射机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模式选择器,配置为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选择预定模式;符号安排器,配置为按照选择的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信号发射机,配置为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在该第三方面,符号安排器可以在纠错编码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在该第三方面,符号安排器可以在数据调制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在该第三方面,符号安排器可以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扩展信息符号。
在该第三方面,符号安排可以沿频率轴方向和时间轴方向两个方向执行。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总结为在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收机装置,用于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
该接收机装置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机的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包含在该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这里,发射机装置估计在该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在该第四方面,所述接收机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信号接收机,配置为接收无线电通信信号;和多个符号重安排器,其配置为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包含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和从多个符号重安排器中间选择的符号重安排器可以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在该第四方面,所述多个符号重安排器可以包括第一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在数据解调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第二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在逆扩展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和第三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在时间—频率变换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扩展信息符号。
在该第四方面,所述接收机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信号接收机,其配置为接收无线电通信信号;一个符号重安排器,其配置为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包含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
在该第四方面,所述符号重安排器可以在数据解调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在该第四方面,所述符号重安排器可以在逆扩展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在该第四方面,所述符号重安排器可以在时间—频率变换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码片。这里所述码片扩展信息符号。
在上述的各方面,所述符号重安排可以沿频率轴方向和时间轴方向两个方向执行。在上述的各方面,所述符号重安排可以沿频率轴方向和时间轴方向之中的至少一个方
向执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发射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一用于解释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发射机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3是表示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接收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4A和4B是用于解释应用现有技术的OFCDM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接收机装置的操作视图。
图5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7是一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9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0是一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5是一用于解释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修改的例子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产生一个安排模式的方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考图5和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配置有发射机装置100和接收机装置200,并设计为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配置有信息符号发生单元111、纠错编码单元112、数据调制单元113、串行—并行变换单元114、符号复制单元115、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乘法单元117、信号合成单元118、频率—时间变换单元(IFFT)119、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20、OFCDM发送信号输出单元121、控制信道接收信号输入单元131、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传输参数信息输入单元133、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和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
每一信息信道信号处理单元1101到110n配置有信息符号发生单元111、纠错编码单元112、数据调制单元113、串行—并行变换单元114、符号复制单元115、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乘法单元117、和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和152。所述信息信道信号处理单元配置为对每一信息信道1到N执行信号处理。
信息符号发生单元111配置为产生信息符号,该信息符号要通过每一信息信道传输。纠错编码单元112其配置用于对信息符号执行预定的纠错编码,以便允许接收机装置200执行纠错解码。纠错编码单元112执行诸如turbo(BROLAND公司开发的系列语言软件)编码的纠错编码。
数据调制单元113配置为对纠错编码的信息执行数据调制,诸如四相移键控(QPSK)调制。串行—并行变换单元114其配置用于对数据调制的信息符号执行串行—并行变换,以同时传输多个信息符号。
符号复制单元115其配置用于以等于扩展码的扩展周期的数目复制串行—并行变换的信息符号。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其配置用于以产生相应于每一信息信道的扩展码(扩展信号)。
乘法单元117其配置用于由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产生的扩展码乘由符号复制单元115复制的每一信息信号。
信号合成单元118其配置用于多路转换相应于每一信息信道的信息符号。频率—时间变换单元(IFFT)119其配置用于对多路转换的信息符号执行频率—时间变换(IFFT),从而产生OFCDM发送信号。
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20其配置用于给每一信息符号插入保护间隔,以便减少符号之间的干扰的影响,这种干扰是由于无线电通信信号(OFCDM发送信号)由于多传播路径的影响到达接收机装置晚引起的。
OFCDM发送信号输出单元121组成信号发射机,其配置为通过使用具有各种频率的载波的无线电通信传输包含扩展的并行符号的OFCDM发送信号。
控制信道接收信号输入单元131配置为接收控制信道,它包含传播路径信息诸如到来的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NR)、延迟扩展或最大多普勒频率。
控制信道接收信号输入单元131可以从接收机装置200以任何无线电通信方法诸如OFCDM通信方法、MC/DS-CDMA通信方法、OFDM通信方法、DS-CDMA通信方法、TDMA通信方法或者FDMA通信方法接收上述控制信道。
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配置为,根据在由控制信道接收信号输入单元131接收的控制信道中的传播路径信息,估计在发射机装置100和接收机装置200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
传输参数信息输入单元133配置为接收传输参数信息,诸如扩展方向(频率轴方向还是时间轴方向)、扩展周期、数据调制方法、多路转换的代码的数目或者纠错编码率。
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其配置用于根据由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和通过传输参数信息输入单元133输入的传输参数信息,从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中间为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安排单元。
例如,当扩展周期是1,亦即在OFDM调制方法的场合,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可以根据传播路径条件和传输参数信息,通过从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中间为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安排单元,选择符号安排模式。
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被配置为响应配置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的选择结果,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更具体说,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使得对不可靠信息符号的接收在接收机装置200中不能继续。
符号安排单元151组成第一符号安排器,其配置为在由纠错编码单元112纠错编码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同时,符号安排单元152组成第二符号安排器,其配置为在由数据调制单元113调制后和在由串行—并行变换单元114进行串行—并行变换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同时,符号安排单元153组成第三符号安排器,其配置用于安排码片,所述的码片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扩展由乘法单元117乘的信息符号。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配置有OFCDM接收信号输入单元211、符号定时同步单元212、保护间隔清除单元213、时间—频率变换单元(FFT)214、扩展信号发生单元215、乘法单元216、符号合成单元217、串行—并行变换单元218、数据解调单元219、纠错解码单元220、信息符号恢复单元221、输出单元223、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231、和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
OFCDM接收信号输入单元211组成一个信号接收机,其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机装置100传输的OFCDM信号(无线电通信信号)。
符号定时同步单元212被配置为建立涉及接收到的OFCDM接收信号的符号定时周期。保护间隔清除单元213被配置为清除在接收到的OFCDM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保护间隔。
时间—频率变换单元(FFT)214其配置用于在清除保护间隔后通过执行时间—频率变换(FFT)分割OFCDM接收信号为各子载波频率的分量。
扩展信号发生单元215其配置用于以产生相应于每一信息信道的扩展信号(扩展码),其相似于由发射机装置100的扩展信号发生单元116。
乘法单元216配置为使用由扩展信号发生单元215产生的扩展码乘被分成为由时间—频率变换单元(FFT)214变换的各子载波频率的每一信息信号。
符号合成单元217其配置用于通过合成由乘法单元216用扩展码沿扩展周期乘的信息符号,恢复(逆扩展)扩展前的信息符号。
串行—并行变换单元218其配置用于以执行恢复的信息符号的串行—并行变换。数据解调单元219其配置用于对串行—并行变换的信息符号执行数据解调。纠错解码单元220被配置为在数据解调后对信息符号执行纠错解码。
信息符号恢复单元221其配置用于在纠错解码后恢复信息符号为最初由发射机装置100的信息符号发生单元111产生的信息符号。输出单元223被配置为输出由信息符号恢复单元221恢复的信息符号。
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231被配置为从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中间为重新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重安排单元。
例如,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231可以根据来自发射机装置100的指令从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中间为重新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重安排单元。
另外可选,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231可以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或者已知的传输参数信息从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中间为重新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重安排单元。
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被配置为响应来自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231的指令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重安排包含在OFCDM接收信号(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
符号重安排单元251组成第一符号重安排器,其配置为在数据解调单元219执行数据解调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重安排信息符号。
符号重安排单元252组成第二符号重安排器,其配置为在乘法单元216执行逆扩展后和在符号合成单元217进行同步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重安排信息符号。
符号重安排单元253组成第三符号重安排器,其配置为在由时间—频率变换单元214执行时间—频率变换(FFT)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重新安排码片。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操作>
参考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操作。图7表示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射机装置100的操作。
如图7所示,在步骤301,发射机装置100的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根据传播路径信息诸如到来的SINR、延迟扩展或者最大多普勒频率,估计在发射机装置100和接收机装置200之间的传播路径条件。
在步骤302,发射机装置100的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检查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是否很大影响传播代码中的正交性的丧失。
当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很大影响扩展码中的正交性的丧失时,于是在步骤303,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检查通过传输参数信息输入单元133得到的传输参数信息(诸如扩展方向,扩展周期,调制方法,纠错编码率的多路转换码的数目)是否抵抗扩展码中的正交性的丧失。
当传输参数信息不抵抗扩展码中间的正交性的丧失时,于是在步骤304,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从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中间为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安排单元,以便减少由符号安排引起的扩展码中间的正交性的丧失。
例如,当使用对由于在扩展码中间正交性丧失而引起信息信道中间的干扰抵抗很低的调制方法(诸如16-QAM调制方法)作为传输参数信息时,则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切换安排模式,使得在纠错编码后执行对位的符号安排。换句话说,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选择符号安排单元151用于执行符号安排。
其结果,对不可靠的信息符号的接收在接收机装置200处将不能继续,同时避免在信息信道中间增加干扰。因此,与其它模式相比可以改善传输特性。
另一方面,当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对扩展码中间的正交性的丧失的影响不是很大时,或者当传输参数信息不抵抗扩展码中间的正交性的丧失时,则在步骤305,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从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中间为安排信息符号选择符号安排单元,以便使频率差异效应最大化。
例如,当使用对由于在扩展码中间正交性丧失而引起信息信道中间的干扰抵抗很高的调制方法(诸如QPSK调制方法)作为传输参数信息时,则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切换安排模式,使得在扩展后执行对位的符号安排。换句话说,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选择符号安排单元153用于执行符号安排。
其结果,虽然在信息信道中间的干扰增加,但是对不可靠的信息符号的接收将不能更有效地继续。因此,与其它模式相比可以改善传输特性。
在步骤306,由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在步骤304或在步骤305选择的符号安排单元执行信息符号的安排。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功能及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发射机装置100的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根据由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接收机装置200的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根据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符号。因此,可以避免诸如在接收机装置200处持续接收不可靠信息符号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参考图8到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这里,对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下面主要针对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不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包括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以代替传输参数信息输入单元133和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134,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中提供。
此外,本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只包括符号安排单元151来代替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中提供。
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组成模式选择器,其配置为根据由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估计连续信息符号的可靠性,从而选择一种安排模式(预定模式),以便防止接收机装置200连续接收不可靠的信息符号。
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通知符号安排单元151选择的预定模式。
提供符号安排单元151用于在纠错编码后根据由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通知的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映射)连续的信息符号。
其结果,连续的信息符号的位在纠错编码后被映射入不同的数据调制符号,和该信息符号在数据调制后被扩展入子载波,它们在扩展周期上是连续的,然后被传输。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包括一个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232来代替提供给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的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单元231。
此外,本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只包括符号重安排单元251来代替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中提供。
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232被配置为对符号重安排单元251指示一个对预定模式的逆模式,为由符号重安排单元251重新安排信息符号使用。
例如,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232可以根据来自发射机装置100的指令对符号重安排单元251指示一个对预定模式的逆模式,为由符号重安排单元251重新安排信息符号使用。
另外可选,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232可以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对符号重安排单元251指示一个对预定模式的逆模式,为由符号重安排单元251重新安排信息符号使用。
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其配置用于在数据解调后按照对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或时间轴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参考图10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操作。图10表示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射机装置100的操作。
如图10所示,在步骤401,发射机装置100的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单元132根据传播路径信息,诸如到来的SINR、延迟扩展或最大多普勒频率,估计在发射机装置100和接收机装置200之间的传播路径条件。
在步骤402,发射机装置100的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估计连续的信息符号在纠错编码后的可靠性。
在步骤403,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选择安排模式(预定模式),以便防止在接收机装置200处连续接收不可靠信息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参考图11和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这里,对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下面主要针对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不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只包括符号安排单元152来代替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中提供。
提供符号安排单元152用于在数据解调后按照由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通知的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映射)连续的信息符号。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只包括符号重安排单元252来代替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中提供。
符号重安排单元252其配置用于在数据扩展后按照对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或时间轴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参考图13和图1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这里,对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下面主要针对与根据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不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只包括符号安排单元153来代替多个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装置100中提供。
提供符号安排单元153用于按照由符号安排模式选择单元135通知的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或者时间轴的方向安排(映射)扩展信息符号的码片。
在本结构中,多个连续的码片在扩展后由在扩展周期上不连续的子载波传输。另外可选,符号安排单元153可以在由信号合成单元118合成后执行批量安排。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只包括符号重安排单元253来代替多个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它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200中提供。
符号重安排单元253其配置用于在时间—频率变换后按照对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或时间轴方向重新安排码片。
(修改的例子)
这里,在上述第二到第四实施例的任何一个中,可以配置无线电通信系统,使其包括符号安排单元151到153,和符号重安排单元251到253,和选择一个符号安排单元和一个符号重安排单元执行上述处理。
此外,如图15所示,可以响应子载波的数目和和扩展周期产生上述预定模式(安排模式)。
图15表示一种方法,其中,安排模式((1)或(1,2,3))(这里接受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数目Nsize是1或3)被取为基本模式,从其中产生具有两倍该信息符号数目的安排模式(Nsize=2或Nsize=6)。
更具体说,在该方法中,具有两倍该信息符号数目的安排模式((1,2)或(1,4,2,5,3,6))通过在基本安排模式上顺序加上下面的值产生,这些值通过在基本安排模式((1)或(1,2,3))上加上基本安排模式的信息符号(Nsize=1或Nsize=3)的数目得到。
此外,当上述操作重复n次时,可以产生具有相对于基本安排模式2n倍信息符号数目的安排模式。
当在安排前信息符号的顺序是(1,2,3,…,Nsize-1,Nsize)时,上述方法可以用一般公式表示为(X1,X1+Nsize/2,X2,X2+Nsize/2,…,XNsize/2,XNsize/2+Nsize/2),它是安排后的信息符号的顺序。
这里,参考码Nsize指示在要产生的安排模式中的信息符号的数目。同时,参考码Xi指示基本安排模式的第i个分量。
其结果,可以响应符号安排、子载波的数目或扩展周期的配置产生安排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配置OFCDM无线电通信系统,使得防止在接收机装置200处连续接收不可靠信息符号。以这种方式,可以改善传输质量。
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很容易实现。因此,本发明更广阔的方面不限制在具体细节和在这里表示和说明的代表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及相同的限定范围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8)
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该系统包括:
发射机装置,其配置为估计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接收机装置,其配置为接收该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重新安排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符号。
2.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用于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发射机装置中估计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在接收机装置中接收该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方向重新安排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符号。
3.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发射机装置,用于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其中,
该发射机装置估计在该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射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多个符号安排器,其配置为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传播路径条件估计器,其配置为估计传播路径的条件;
符号安排结构选择器,配置为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从多个符号安排器中间选择用于安排信息符号的符号安排器;
信号发射机,配置为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射机装置,其中,
多个符号安排器包括:
第一符号安排器,配置为在纠错编码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第二符号安排器,配置为在数据调制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第三符号安排器,配置为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扩展信息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射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式选择器,配置为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选择预定模式;
符号安排器,配置为按照选择的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信号发射机,配置为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射机装置,其中,符号安排器在纠错编码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射机装置,其中,符号安排器在数据调制后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安排信息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射机装置,其中,符号安排器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扩展信息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射机装置,其中,符号安排沿频率轴方向和时间轴方向两个方向执行。
11.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收机装置,用于通过结合OFDM调制方法和CDMA调制方法执行无线电通信,其中,
所述接收机装置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机的无线电通信信号,和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包含在该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
发射机装置估计在该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条件,根据估计的传播路径条件,按照预定模式沿频率轴方向安排信息符号,和传输包含所安排的信息符号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接收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机配置为接收无线电通信信号;
多个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包含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其中,
从多个符号重安排器中间选择的符号重安排器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接收机装置,其中,
多个符号重安排器包括:
第一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在数据解调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第二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在逆扩展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第三符号重安排器,配置为在时间—频率变换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扩展信息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接收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机,配置为接收无线电通信信号;
符号重安排器,其配置为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包含在无线电通信信号中的信息符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接收机装置,其中,所述符号重安排器在数据解调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接收机装置,其中,所述符号重安排器在逆扩展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信息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接收机装置,其中,所述符号重安排器在时间—频率变换后按照预定模式的逆模式沿频率轴的方向重新安排码片,所述码片扩展信息符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1的接收机装置,其中,符号安排沿频率轴方向和时间轴方向两个方向执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96549 | 2002-10-09 | ||
JP2002296549A JP4041719B2 (ja) | 2002-10-09 | 2002-10-09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これらに用いて好適な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7885A true CN1497885A (zh) | 2004-05-19 |
CN100514893C CN100514893C (zh) | 2009-07-15 |
Family
ID=3202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003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893C (zh) | 2002-10-09 | 2003-10-09 | 无线电通信系统、方法、和适用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06196B2 (zh) |
EP (1) | EP1408642A3 (zh) |
JP (1) | JP4041719B2 (zh) |
CN (1) | CN100514893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45693B2 (en) | 2005-12-22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control channel |
US10959120B2 (en) | 2005-12-22 | 2021-03-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71261B2 (ja) | 2001-08-27 | 2008-10-2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0584439B1 (ko) * | 2003-11-05 | 2006-05-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간섭신호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
US7852903B2 (en) | 2004-06-24 | 2010-12-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reception device, and symbol arranging method |
US8081688B2 (en) * | 2004-08-06 | 2011-12-2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
JP4539969B2 (ja) * | 2004-08-25 | 2010-09-08 |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方法 |
US7453856B2 (en) | 2004-09-03 | 2008-11-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block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
KR101084124B1 (ko) * | 2004-10-25 | 2011-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를 이용한 브로드캐스트에적용되는 차등 진폭 위상 변조 방법 |
JP4611182B2 (ja) * | 2005-02-16 | 2011-01-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式切り換え方法 |
WO2006095423A1 (ja) | 2005-03-09 | 2006-09-14 | Fujitsu Limited |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 |
WO2006114932A1 (ja) | 2005-04-18 | 2006-11-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1921784A4 (en) | 2005-08-25 | 2012-08-01 | Fujitsu Ltd | MOBI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QUIPMENT |
FR2894416B1 (fr) * | 2005-12-05 | 2008-02-29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selection des parametres d'etalement d'un systeme ofdm cdma |
JP2008035285A (ja) | 2006-07-28 | 2008-02-14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6031496A1 (ja) * | 2014-08-27 | 2016-03-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647833B4 (de) * | 1996-11-19 | 2005-07-07 |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 Verfahren zur gleichzeitigen Funkübertragung digitaler Daten zwischen mehreren Teilnehmerstationen und einer Basisstation |
JP3236273B2 (ja) | 1999-05-17 | 2001-12-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方法 |
JP2001060934A (ja) | 1999-08-20 | 2001-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Ofdm通信装置 |
US6816555B2 (en) * | 2000-02-18 | 2004-11-09 | Sony Corporation | Signal component demultiplexing apparatus, filter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2002190788A (ja) | 2000-03-17 | 2002-07-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AU3954201A (en) | 2000-03-17 | 2001-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2002296549A (ja) | 2001-03-30 | 2002-10-09 | Topcon Corp | レンズメータ |
US7440509B2 (en) * | 2001-06-21 | 2008-10-2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aver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3088537A1 (fr) * | 2002-04-12 | 2003-10-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multiporteus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multiporteuse |
US7436757B1 (en) * | 2002-06-21 | 2008-10-1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cattered pilot and filtering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US7289459B2 (en) * | 2002-08-07 | 2007-10-30 | Motorola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interleaver |
EP2058972B1 (en) * | 2003-12-25 | 2011-08-17 | NTT DoCoMo,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radio communicating method |
-
2002
- 2002-10-09 JP JP2002296549A patent/JP40417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0-07 US US10/679,488 patent/US76061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08 EP EP20030022836 patent/EP140864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0-09 CN CNB2003101003206A patent/CN10051489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45693B2 (en) | 2005-12-22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control channel |
US10959120B2 (en) | 2005-12-22 | 2021-03-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14893C (zh) | 2009-07-15 |
US20040071105A1 (en) | 2004-04-15 |
EP1408642A3 (en) | 2006-11-29 |
JP4041719B2 (ja) | 2008-01-30 |
EP1408642A2 (en) | 2004-04-14 |
JP2004134978A (ja) | 2004-04-30 |
US7606196B2 (en) | 2009-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6610C (zh) |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式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
CN1300963C (zh) | 用于在ofdm通信系统中发送与接收部分发送序列的边信息的装置与方法 | |
CN1497885A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方法、和适用该系统和方法的发射、接收装置 | |
CN1106776C (zh) | 通信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 | |
CN1951050A (zh) | 用于具有四根发射天线的ofdm系统的导频设计 | |
CN1816993A (zh) |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 |
CN1369981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 |
CN1222130C (zh) | Ofdm通信装置及检波方法 | |
CN1561592A (zh) | 无线传送系统和方法以及在该无线传送系统中使用的发送台装置和接收台装置 | |
CN1795632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611028A (zh) | Ofd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速率控制 | |
CN1898930A (zh) | 多载波mimo系统的速率选择 | |
CN1833388A (zh)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 |
CN1692586A (zh) | 在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生成前置序列的装置和方法 | |
CN1836392A (zh) | 多载波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
CN1893335A (zh) | 控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支持多阶调制方式的方法 | |
CN1810048A (zh) | 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14525A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控制程序 | |
CN1364358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1043496A (zh)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不同业务导频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 |
CN1960358A (zh) | 一种多载波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数字信息传输方法 | |
CN100340122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播路径推断方法 | |
CN1650555A (zh) | Ofdm-cdma发送装置和ofdm-cdma发送方法 | |
CN1625855A (zh) | 通信系统、基站及移动站 | |
CN1849763A (zh) |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