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2920A - 等离子体体驱动方法和器件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体驱动方法和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92920A CN1592920A CNA01818135XA CN01818135A CN1592920A CN 1592920 A CN1592920 A CN 1592920A CN A01818135X A CNA01818135X A CN A01818135XA CN 01818135 A CN01818135 A CN 01818135A CN 1592920 A CN1592920 A CN 15929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ulse
- auxiliary discharge
- discharge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101000609860 Homo sapiens [Pyruvate dehydrogenase [acetyl-transferring]]-phosphatase 2,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2100039167 [Pyruvate dehydrogenase [acetyl-transferring]]-phosphatase 2,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1000600772 Homo sapiens Pyruvate dehydrogenase phosphatase regulatory subunit,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2100037284 Pyruvate dehydrogenase phosphatase regulatory subunit,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1001126226 Homo sapiens Polyisoprenoid diphosphate/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 PLPP6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000609849 Homo sapiens [Pyruvate dehydrogenase [acetyl-transferring]]-phosphatase 1,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39169 [Pyruvate dehydrogenase [acetyl-transferring]]-phosphatase 1,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89635 Arabidopsis thaliana PDP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060 Arachis glabr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05624 Arachis hypoga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777 Arachis hypoga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262 Arachis montico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1033 Hypomenorrho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83207 Indigofera tincto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50 d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232 peanu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address discharg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8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 G09G3/298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with more than 3 electrodes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即使在短写入周期中在PDP场中可靠进行写入的技术。当在写入周期中提供扫描脉冲时,至少在多个单元中被进行选择性写入的单元中或附近,产生写入辅助放电,该写入辅助放电的幅度比写入放电的幅度小。结果,该写入辅助放电在进行选择性写入的单元中或其附近产生引动粒子,于是单元中的空间进入易于导致写入放电的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等离子体显示板和一种驱动方法,用于信息终端、个人计算机等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机等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可广义地分为直流型(DC)和交流型(AC)。但是,目前AC PDP由于其适用于大屏幕应用而成为焦点。
传统的进行RGB彩色图像显示的AC型表面放电PDP以及相关的驱动方法已经被公开,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申请公开No.6-186927和No.5-307935中。被公开的技术基本上如下所述。
传统PDP由一前盖板和一后板构成,它们彼此平行放置,且中间具有一定间隔。在前盖板上具有以条纹图案排列的显示电极(即,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还具有一覆盖这些电极的电介质层。后板上具有以垂直于显示电极的条纹图案排列的数据电极和障壁(barrier rib),障壁之间具有对应于红、绿、蓝色彩的紫外光激发的磷光体层。在两个板之间,在电极彼此垂直相交延伸处形成多个单元,各单元中的放电空间充有放电气体。
根据传统的驱动方法,首先,在初始阶段,通过向扫描电极施加一初始化脉冲,在显示板的所有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该初始化放电用于平衡显示板的空间电荷,并使壁电荷积聚在数据电极的附近(即,当随后产生写入放电时有效)。
然后,在写入周期,通过选择性地向扫描电极施加一正的数据脉冲,在将被接通的单元中(下称“接通单元(on-cell)”)产生一写入放电,同时接着向扫描电极施加一负的扫描脉冲。这里,写入放电通常诱发一写入维持放电,该维持放电在接通单元中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产生,从而完成写入。
然后,在维持周期中,交替向接通单元中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高电压的维持脉冲。从而在被写入的单元中选择性地重复放电,且由于该维持放电产生的发光实现图像显示。然后,在擦除周期,通过向维持电极施加擦除脉冲,擦除了存储在电介质上由维持放电产生的壁电荷。
对于PDP设计,目前的任务是提高具有上述结构的PDP中的发光亮度。
但是,由于维持周期是实际上对单元中发光做出贡献的唯一周期,因此,为了提高发光亮度,需要通过缩短初始化、写入和擦除周期尽可能地延长维持周期。
为了缩短写入周期,施加到扫描电极的扫描脉冲和施加到数据电极的数据脉冲的的脉冲宽度最好尽可能地缩短。目前。越来越要求显示装置可实现高分辨率图像显示,同时为了在不延长写入周期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写入,希望保持前述的脉冲宽度大约为1.0μ秒或更少。
但是,从开始施加扫描和数据脉冲的时间到产生放电的时间会出现一定量的色散,从而缩短扫描和数据脉冲的脉冲宽度增加了出现错误写入的可能性。
由于错误写入的出现会导致接通单元不被接通,因此显示的图像的质量也随着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它允许即使当写入时间段缩短时也能有效地在PDP中实现写入。
提供了实现该目的的一种驱动方法,通过在写入周期中向第一电极顺序提供一扫描脉冲和向第三电极选择性地提供数据脉冲以便在多个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并在写入周期后的维持周期中照明被写入的单元,从而驱动PDP。这里,当在写入周期中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至少在被选择用于写入的单元中或该被选择的单元的附近,产生幅度比写入放电小的写入辅助放电。
根据该结构,至少在被选择用于写入的单元中或在被选择的单元的附近产生由该写入辅助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priming particle),这样这些单元中的状态变为对产生写入放电是导通的。因此,在已开始施加扫描和数据脉冲后,有可能显著地减小产生放电所需要的时间。即使缩短扫描和数据脉冲的脉冲宽度时,出现错误写入的机会也被降低,并有效地实现写入。
另外,由于写入辅助放电的放电幅度小于写入放电的幅度,因此写入辅助放电不会扩展变为写入放电。另外,由于写入辅助放电产生的发光级低,因此写入辅助放电对对比度几乎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如下面(1)-(4)所述的方法用于在写入周期中产生如上所述的写入辅助放电。
(1)在写入周期中,在除被选择的单元(即,关断单元(off-cell))外的其它单元中,可向第三电极施加一辅助脉冲,同时,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该辅助脉冲具有与数据脉冲相同的极性。
根据该结构,在对应于被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关断单元中产生写入辅助放电。从写入放电或写入辅助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流入对应于被下一次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即,第一电极序列中的下一个第一电极)的单元中,从而使这些单元中的状态变为对产生放电是导通的。
(2)在写入周期,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可被调整,从而使该电压超过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如上面(1)中所述,根据该结构,在对应于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关断单元中产生写入辅助放电。写入放电或写入辅助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流入对应于下一次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单元中,从而使这些单元中的状态变为对产生放电是导通的。
(3)可在邻近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的每一第一电极处提供一辅助放电电极,在写入周期中,可在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邻近该第一电极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根据该结构,在对应于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单元中,产生由写入辅助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该写入辅助放电在该第一电极和与其邻近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发生,从而使这些单元中的状态变为对产生放电是导通的。
(4)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可邻近每一第一电极提供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可邻近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附近提供第二辅助放电电极,在写入周期,在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根据该结构,在对应于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单元中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和/或在对应于下一次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单元中产生写入辅助放电。在任一情况下,在该第一和第二写入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发生辅助放电,从而产生引动粒子,从而使这些单元中的状态变为对产生放电是导通的。
在上面的(1)和(2)中,写入辅助放电的产生可能会导致积聚在覆盖扫描电极的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的量过剩或不足。但是,在上面的(3)和(4)中,由于在扫描和数据电极之外还提供了用于产生写入辅助放电的辅助放电电极,因此,降低写入辅助放电对由写入放电产生的壁电荷的负作用。特别在(4)中,由于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写入辅助放电,因此写入辅助放电对由写入放电产生的壁电荷的形成具有很小的影响。
写入辅助放电的发光级最好在写入周期在被写入单元中产生的放电的1/10到1/100的范围之间。
虽然在实施例1-1到1-5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根据涉及上述(1)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在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同时,最好在写入周期向被选择单元以外的单元中的第三电极施加辅助脉冲,该辅助脉冲与数据脉冲具有相同的极性。
辅助脉冲被可设定为使其脉冲宽度小于数据脉冲的脉冲宽度,或使平均电压的绝对值小于数据脉冲的绝对值。另外,可设定辅助脉冲的波高低于数据脉冲的波高,或可设定辅助脉冲的波形的形状为三角波或脉冲串之一。
当施加辅助脉冲时,可检测到被选择单元附近的一个单元,并在该检测到的单元中选择性地施加该辅助脉冲。
当利用根据将单个场分为多个子场的时分灰度级显示方法驱动PDP时,可在具有特定亮度加权的子场的写入周期中产生一写入辅助放电,或可判断每一场用于在该场的时间段中用于照亮的单元的数目是否满足预定的参考值,且在判断满足该预定参考值的场中可选择性地产生该写入辅助放电。
虽然在实施例2-1到2-3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根据涉及上述(2)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可通过调节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其超过第一电极和该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从而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这里,在写入周期中,向所有第三电极施加具有与数据脉冲相同极性的第一基础脉冲(base pulse),然后可在该第一基础脉冲上提供数据脉冲,或可向所有第一电极施加具有与扫描脉冲相同极性的第二基础脉冲,然后在该第二基础脉冲上施加扫描脉冲。或者,在写入周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扫描脉冲的波高可使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第一电极和该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写入周期中的第二电极的电压最好保持在这样一个范围,即(i)在产生写入放电的单元中,允许由写入放电诱发且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写入维持放电,(ii)防止在发生写入辅助放电的单元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写入维持放电。
虽然在实施例3-1到3-6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根据涉及上述(3)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可调节施加到邻近于该第一电极的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压,从而使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火花放电电压。
该驱动电路由以下部分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在维持周期中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该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顺序地将该扫描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以及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中的一个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该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或者,驱动电路可由以下部分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在维持周期中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该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顺序的将扫描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辅助放电电极施加第二初始化脉冲,该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以及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或者,驱动电路可由以下部分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在维持周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该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顺序的将扫描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以及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辅助放电电极施加一第二初始化脉冲,该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
在维持周期,可向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维持脉冲,或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可向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初始化脉冲。
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可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调节为小于第一电极的电势。这种情况下,在初始化周期中可向第一电极提供一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可将辅助放电电极保持为接地电势,或者,在初始化周期可向第一电极提供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向辅助放电电极提供负脉冲。
在维持周期,可将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或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波动的范围内。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或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可以被设为使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或使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波动的范围内。
在写入周期,可在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的同时或之前,产生写入辅助放电。这里,可在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开始后的约500ns或更短时间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对于显示板结构,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可被设为当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一半或更多的电压时,在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放电。
另外,该间隔的宽度可为当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一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电压时,该电压超过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另外,该间隔的宽度最好在包括10μm到50μm的范围内。
另外,该间隔的宽度可小于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可将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间隔的宽度设定为,当在第一电极和该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电压时,该电极扩展区中不会产生放电。这里,该间隔的宽度最好在包括10μm到300μm的范围内。
在辅助放电电极的附近,最好形成一遮蔽膜,从而防止辅助放电产生的光射到面板表面。
在每一单元中,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一向另一电极延伸的突出部分。
虽然在实施例4-1到4-6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根据涉及上述(4)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可调节邻近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邻近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其超过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该驱动电路由以下部分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在维持周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顺序的将扫描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以及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中的一个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或者,驱动电路可由以下部分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在维持周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顺序地将扫描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施加第二初始化脉冲,该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以及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或者,驱动电路可由以下部分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在维持周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顺序地将扫描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以及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施加一第二初始化脉冲,该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
每一第一电极可以与其邻近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连接,且可以向第一电极、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维持脉冲。
在维持周期,可以向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维持脉冲。
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可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调节为小于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初始化周期中可以向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一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可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保持为接地电势,或者,可向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负脉冲。
在维持周期,可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或可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波动的范围内。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或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可以被设为使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或使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波动的范围内。
在写入周期,可在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的同时或之前,产生写入辅助放电,或者,可在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开始后约500ns或更短时间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这里,在写入周期中,写入辅助放电可在(i)位于邻近下一次将会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ii)位于邻近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
在此情况下,每一第一电极可以与邻近下一次对其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相连,且在写入周期中,将向(i)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ii)位于邻近下一次对其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相同的电压波形。
对于面板结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邻近它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可被设为当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一半或更多的电压时,在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这里,间隔宽度最好为包括10μm到50μm的范围内。
另外,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与其邻近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间隔的宽度最好设定为当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电压时,该电极扩展区中不会产生放电。这里,该间隔的宽度最好在包括10μm到300μm的范围内。
在辅助放电电极的附近,最好形成一遮蔽膜,从而防止辅助放电产生的光射到面板表面。
在每一单元中,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应当具有向另一电极延伸的突出部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1-1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2示出利用场时分灰度级显示方法表示256灰度级的单个场的分割;
图3示出根据实施例1-1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4示出根据实施例1-1的PDP中的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的定位;
图5示出应用到图4中的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的驱动波形;
图6示出图1中的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的结构;
图7A-7C示出根据实施例1-2的辅助脉冲波形的详细例子;
图8示出根据实施例1-3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9示出根据实施例1-5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10A-10B示出根据实施例2-1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11示出根据实施例2-1的驱动方法在写入周期中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势差的关系;
图12示出根据实施例2-2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13示出根据实施例2-3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14示出根据实施例3-1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5示出图14所示的PDP的沿A-A′的结构截面图;
图16示出根据实施例3-1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17A-17C示出根据实施例3-1在写入周期在面板中的放电等的产生;
图18A-18B示出根据实施例3-1在电极扩展区域中电极的配置;
图19示出根据实施例3-2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20示出根据实施例3-2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21示出根据实施例3-3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22示出根据实施例3-3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23示出根据实施例3-4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24示出根据实施例3-4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25A-25E示出根据实施例3-4在面板内的放电等的产生;
图26示出根据实施例3-4的PDP的驱动波形的变化;
图27示出根据实施例3-5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28A-28H示出根据实施例3-6的PDP的电极结构;
图29示出根据实施例4-1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0示出图29所示的PDP的沿B-B′的结构截面图;
图31示出根据实施例4-1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32A-32C示出根据实施例4-1在写入周期中面板内的放电等的产生;
图33为根据实施例4-1的变化的PDP的结构截面图;
图34示出根据实施例4-1在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电极配置;
图35示出根据实施例4-2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6示出根据实施例4-2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37示出根据实施例4-3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38示出根据实施例4-3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39示出根据实施例4-4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40示出根据实施例4-4的PDP的驱动波形;
图41A-41E示出根据实施例4-4在面板内的放电等的产生;
图42示出根据实施例4-5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43A-43H示出根据实施例4-6的PDP的电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
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1-1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该PDP显示装置的结构如下所述,基本上与传统的表面放电PDP相同。
作为传统PDP,PDP显示装置中的PDP1包括多个水平方向延伸的扫描电极11,多个平行于扫描电极的维持电极12,多个与扫描电极正交的数据电极21。
虽然未在图1中示出,但PDP1具有彼此具有一定间隔安装的一前玻璃基片和一后玻璃基片,该间隔充满了放电气体,从而形成放电空间。在前玻璃基片的相对表面上具有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在后玻璃基片的相对表面上具有数据电极21。在前玻璃基片上的扫描和维持电极上覆盖有电介质层和保护层,在后玻璃基片上的数据电极上覆盖有对应红(R)、绿(G)和蓝(B)的磷光体层。
另外,以矩阵图案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扫描电极11与数据电极21相交延伸,通过改变各放电单元的接通状态和关断状态的组合,实现图像显示。
在驱动PDP的方法中(即,场时分灰度级显示方法),通过将一个单帧(即,TV场)时分为多个子帧(即子场)并改变子帧的组合,表示中等灰度级。
例如,由于NTSC标准的电视图像由每秒六十个场组成,因此单个TV场被设定为16.7ms。图2示出将单个场分割表示256灰度级的例子,纵向表示时间。如图2所示,一单个TV场由八个子场构成,各子场的发光时间的比例分别为1,2,4,8,16,32,64和128。这里,通过利用子场改变各单元的接通状态和关断状态的组合,可以利用256个灰度级控制单元的一单个TV场中的发光周期。
图3示出由对应单个子场的上述驱动电路产生的驱动波形。
基本上,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与用于驱动表面放电PDP的传统方法相同。首先,在初始化周期,向扫描电极11提供一初始化脉冲100,从而在显示板内的所有单元内产生初始化放电。通过该初始化放电,整个面内的空间电荷均匀化,并使在写入放电的产生中起作用的壁电荷存储在数据电极21的附近。
然后,在写入周期中,顺序向扫描电极提供负的扫描脉冲110,且同时,根据显示数据向数据电极提供正的数据脉冲130,从而在位于提供相应脉冲的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的交叉点位置的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即执行写入)。
然后,在维持周期,交替向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提供高电压维持脉冲401和402。从而只在写入放电发生的单元中重复产生放电,并通过利用该维持放电产生的发光实现图像显示。然后,在维持周期后的擦除周期中,通过向维持电极12上提供擦除脉冲403,擦除由于维持放电而存储在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
驱动波形和驱动电路
下面将说明用于实现上述波形的驱动电路。
如图1中所示,该PDP显示装置包括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用于顺序向多个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初始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用于向多个扫描电极11共同提供初始化脉冲和维持脉冲;维持/擦除脉冲产生电路70,用于向多个维持电极12共同提供维持脉冲和擦除脉冲;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用于根据显示数据向数据电极21提供数据脉冲;脉冲控制电路90,用于控制上述脉冲产生电路和处理图像数据。
除了从输入的图像数据中为每一场提取图像数据,从该提取出的场图像数据中产生各子场的图像数据(即,子场图像数据)并将该产生的子场图像数据存储在帧存储器中外,脉冲控制电路90从存储在帧存储器中的当前子场图像数据每次一行地向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输出数据。另外,例如,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的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等,脉冲控制电路90产生触发信号,并将该产生的触发信号发送到脉冲产生电路,其中该触发信号指示多种脉冲的应用时序。
根据脉冲控制电路90发送的触发信号,脉冲产生电路50、60、70和80向电极11、12和21提供多种脉冲。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和初始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以如下方式连接,即利用电路60的输出作为假设接地电平Vg从而操作电路50。另外,在电路50的附近提供一电源51、一电容器52、电路50的一FET53和一FET54。
在写入周期,FET53为“接通”,FET54为“关断”,在其它周期,FET53为“关断”,FET54为“接通”。这样,电源51在写入周期只向电路50提供能量。
而且,在写入周期,利用电容器52将扫描电极11的参考电势(即,图1中的p点的参考电势)保持在电势Vt,根据该参考电势,电路50提供幅度为(Vt-Vg)的负扫描脉冲(见图3)。
下面部分将详细说明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电路80包括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行存储器81(见图6),该数据表示每次一行输入的子场图像数据(即,为每一数据电极21显示数据电极是“接通”还是“关断”的数据),电路80用于在写入周期中并行地向多个数据电极21输出数据脉冲。
写入周期中的操作
图4示出PDP1中的扫描电极11和数据电极21的位置。在图4中,由方块表示的电极11和21彼此相交延伸的区域表示放电单元。这些单元为面板发光的最小单位。
从顶部到底部按照X0、X1、......、Xn-1、Xn、Xn+1、......的顺序提供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扫描电极11。从左侧到右侧按照Z0、Z1、......、Zm-1、Zm、Zm+1、......的顺序提供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多个数据电极21。
这里,当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了X0、X1、......、Xn-1、Xn、Xn+1、......和Z0、Z1、......、Zm-1、Zm、Zm+1、......时,位于扫描电极Xn与数据电极Zm相交延伸处的单元(即,图4中的涂有阴影的单元)被指定为“接通”单元,其它单元被指定为“关断”单元。
图5示出提供到图4中的扫描和数据电极的驱动波形的例子。
如图5中所示,当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110c时,向对应于该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Xm提供数据脉冲130,且当分别向扫描电极Xn-2、Xn-1、Xn+1提供扫描脉冲110a、110b和110d时,并向对应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Xm提供数据脉冲130。
如图3所示,维持/擦除脉冲产生电路70在写入周期向维持电极12提供幅度为Ve的正的维持写入脉冲120。提供维持写入脉冲120从而当写入放电发生时产生写入维持放电,从而在维持电极12上的电介质层上存储负的壁电荷。
这里,对于对应被提供扫描脉冲110的扫描电极的单元,在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关断单元中产生写入辅助放电(下称“辅助放电”),辅助放电的幅度为不足以发生写入。该写入放电引发在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维持放电,从而完成写入。另一方面,即使在关断单元中产生辅助放电,该辅助放电的幅度也不足以产生写入维持放电。
由该写入放电或辅助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也流入对应下一个将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中,(即,邻近对应于提供当前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且在其下面的单元)。
随后,当向下一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对应于该扫描电极的单元的状态变为可产生放电(即,流入这些单元的引动粒子可助于产生写入放电),从而仅在施加扫描和数据脉冲之后的很短的时间段中,在该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即,该结构可使写入放电延时降低)。
这样,根据该结构,扫描和数据脉冲可被设为具有很短的脉冲宽度(即,大约1.0μ秒),与传统的写入时间段相比,写入周期的长度可缩短,可以抑制错误写入的发生。
下面的描述涉及驱动电路的结构,该驱动电路通过选择性地向数据电极21提供数据脉冲和辅助脉冲执行上述的驱动。
如图6所示,除了用于产生数据脉冲的数据脉冲产生器82,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包括,对于每一数据电极,用于产生辅助脉冲的辅助脉冲产生器83;用于选择性地操作两个脉冲产生器82和83的转换开关84(图6只示出位于面板的最左侧的数据电极的结构,其它数据电极结构省略)。
当存储在行存储器81中的对应数据表示“接通”时,转换开关84驱动数据脉冲产生器82从而向数据电极21提供数据脉冲,当存储在行存储器81中的对应数据表示“关断”时,转换开关84驱动辅助脉冲产生器83从而向数据电极21提供辅助脉冲。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使用与传统技术相同的面板结构和基本驱动方法,从而在降低写入时间段的长度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图像显示。
实施例1-2
根据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1中相同。
另外,在写入周期向对应于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施加的辅助脉冲和向对应于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施加的数据脉冲与实施例1-1中相同。
在实施例1-1中,将辅助脉冲的脉冲宽度设为小于数据脉冲的脉冲宽度。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辅助脉冲的平均电压绝对值设为小于数据脉冲的平均电压绝对值。这里,辅助脉冲和数据脉冲都具有正极性意味着将辅助脉冲的平均电压绝对值设定为比数据脉冲的平均电压绝对值“较低”的值。
由于在对应于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关断单元中产生的辅助放电在幅度上小于写入放电,因此即使当波形如上述被调节时,也可以实现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效果。
图7A-7C中示出辅助脉冲波形的具体例子。
在图7A所示的例子中,虽然辅助脉冲150a、150b......的脉冲宽度与数据脉冲130实质不同,但是辅助脉冲的波高被设为小于数据脉冲130的波高。
在图7B所示的例子中,辅助脉冲的波形为三角波形式。
具有三角波形状的波形可允许逐步产生辅助放电,因此,可抑制允许辅助放电的微弱发光。且可使对比度的恶化最小化。
在图7C所示的例子中,辅助脉冲的波形为脉冲串形式。
还有这里,具有脉冲串形状的波形可允许辅助放电逐步产生,因此,可抑制允许辅助放电的微弱发光。且可使对比度的恶化最小化。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1中,在组成一单个场的所有八个子场(SF1-SF8)中,向对应于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提供辅助脉冲。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具有相对较高亮度加权(即,SF1-SF5)的子场中,向对应于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提供辅助脉冲,反之,在具有相对较低亮度加权的子场(即,SF6-SF8)的写入周期中,向对应于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只提供写入脉冲(即,不向这些数据电极提供辅助脉冲)。
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当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110c时,在子场SF1-SF8中的任一个中向对应于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Zm提供数据脉冲130,从而对单元写入,虽然对于关断单元,只在子场SF1-SF5中向数据电极Zm提供辅助脉冲150a、150b......,而在子场SF6-SF8不向数据电极Zm提供辅助脉冲。
根据驱动该面板的方法,即使由于实施辅助放电使写入周期变短,也可在具有较高亮度加权的子场中有效进行写入(即,大多数为人眼可见的),这样,在没有错误写入的情况下可实现高质量图像显示。
另一方面,虽然由于在具有较低亮度加权的子场中没有产生辅助放电而使在这些子场中可能不总是有效执行写入,但是这些子场的低亮度加权意味着即使确实发生了错误写入,但在视觉上几乎没有不良影响。
另外,与实施例1-1相比,该结构使每一场中产生的辅助放电的数目减少。相应的,可能抑制如由于辅助放电导致的对比度的降低或由于在作为电容性负载的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进行的充电和放电的频率增加导致的能耗增加等不良影响的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驱动方法,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可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辅助脉冲产生电路83的开关。这里,该开关在子场SF1-SF5中可以被设为“打开”,在子场SF6-SF8中可以被设为“关闭”。
实施例1-4
根据本实施例,当每一场的图像数据相对较亮时,如实施例1-1中所述(图5)在关断单元中提供辅助脉冲,即使当图像很暗时,也不提供辅助脉冲。
例如,可以通过确定在一单个场中受照的单元的总数目是否超过了PDP1中单元的总数目的10%,来判断各场中的图像数据是否为明亮。这里,“在一单个场中受照的单元”是指一个单个场中的所有子场中除关断单元以外的单元。即,在场中的恰好子场之一中存在接通单元在这里被定义为“单个场中的受照单元”。
仅通过当该场中的图像数据相对较亮时产生辅助放电就可实现下述的效果。
亮图像与暗图像相比,图像的错误写入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通过只当图像为亮图像时产生辅助放电来抑制错误写入,可实现可接受的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另一方面,在关断单元中产生辅助放电可产生微弱的发光,从而降低对比度。该微弱发光导致的对比度的降低相对于暗图像较大。相应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当图像为暗图像时不产生辅助放电,可保持对比度。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保持对比度的同时防止错误写入,可实现图像质量的改进。
另外,由于与实施例1-1相比,辅助放电的数目减少,因此本实施例可降低能耗。
下面提供用于实现上述驱动方法的电路。
在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中可提供一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数据脉冲产生器83,脉冲控制电路90中可提供一接通单元计数器,用于对在一单个场中的接通单元的数目进行计数。
这里,当由接通单元计数器计数的接通单元的总数目超过一预定参考值(例如,PDP1中的单元的总数的10%)时,该开关可被设为“打开”,当由接通单元计数器计数的接通单元的总数目小于或等于PDP1中的单元的总数的10%时,该开关可被设为“关闭”。
实施例1-5
虽然在实施例1-1中在写入周期中,所有的关断单元中产生辅助放电,但在本实施例中,只在位于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中产生辅助放电。
图9示出根据本实施例应用于各电极的驱动波形。
如图9所示,分别向扫描电极Xn-2到Xn+1顺序提供扫描脉冲110a、110b、110c和110d。
而且,在提供扫描脉冲110c的同时,向对应于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Zm提供数据脉冲130。
在关断单元中,另一方面,在提供扫描脉冲的同时,向对应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Zm-1、Zm和Zm+1提供辅助脉冲150。但是,不向对应于不位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提供辅助脉冲150(即,虽然未在图9中示出,还有除了Zm-1、Zm、Zm+1外的其它数据电极)。
这样,即使上如所述将辅助脉冲限定为只应用于那些位于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但仍然可利用接通单元被写入之前的接通单元附近的单元中产生的写入放电和辅助放电中的至少一个产生的引动粒子,实现在该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相应的,在不出现错误写入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图像显示的能力与实施例1-1中相同。
另一方面,由于根据本实施例没有向不在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中提供辅助脉冲,因此在这些关断单元中不会产生辅助放电,因此由辅助放电导致的微弱发光对对比度的影响只限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单元。
另外,与在所有单元中产生辅助放电的实施例1-1相比,本实施例中产生辅助放电的单元的数目减少,从而可实现降低能耗。
现在说明区分“位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和“不位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的方法。
对于当接通单元被写入时,在该接通单元(即,位于电极Xn和Zm交叉处的单元)中实现写入放电的引动粒子的产生,最重要的单元为该在接通单元的前面被提供扫描脉冲的邻近单元(即,电极Xn-1和Zm的交叉处的单元)。
因此,这里“位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应当被理解为指示在单元序列中位于一接通单元附近或它相邻上方的至少一个关断单元。
为了给出一具体例子,如果只位于该接通单元附近或它相邻上方的关断单元被称为“位于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则所有其它的关断单元应当被理解为“没有位于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或者,如果,如图8的例子中所示,位于该接通单元周围的关断单元被称为“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则所有其它关断单元应被理解为“没有位于该接通单元附近的关断单元”。
下面说明实现上述方法的电路。
图6所示的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可使行存储器81存储,除了扫描脉冲当前提供的扫描线外,涉及与所述扫描线邻近的多个扫描线的子场信息。
另外,在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中提供判断单元,用于访问行存储器81,从而判断对应当前被写入的扫描线的每一单元是否位于一接通单元的附近。
当存储在行存储器81中的相应数据表示“开”时,对应每一数据电极21的转换开关84驱动数据脉冲产生器82,数据脉冲被提供给该数据电极。另一方面,当存储在行存储器81中的相应数据表示“关”时,转换开关84首先参考判断单元的判断。如果判断“单元位于接通单元的附近”,则该转换开关操作以驱动数据脉冲产生器82向数据电极提供辅助脉冲,如果判断“单元没有位于接通单元的附近”,则不提供该辅助脉冲。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1-1相同。
图10A示出根据本实施例在PDP1中提供到电极的驱动波形。
如图10A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在写入周期同时向所有数据电极提供数据基础脉冲131。
而且,分别向扫描电极Xn-2到Xn+1顺序提供扫描脉冲110a、110b、110c和110d,虽然当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110c时,向对应于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Zm提供叠加在数据基础脉冲131上的数据脉冲132。
这里,在写入周期期间,将维持电极的电压保持在一平均级别。
图10B示出驱动波形的一个比较例。这里,在写入周期,向数据电极只提供数据脉冲130(即,不提供数据基础脉冲131)。
图1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在写入周期中各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势差的关系。
现在将参照图11说明数据基础脉冲131和数据脉冲132的幅度的设定。
当数据脉冲132叠加在数据基础脉冲131上被提供时发生的幅度(即,脉冲131和132的组合幅度)被设定为:(i)被施加扫描脉冲110的扫描电极和被同时提供数据基础脉冲131和数据脉冲132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3足够高,从而可产生写入放电(即,远大于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201),和(ii)被施加扫描脉冲110的扫描电极和只被施加数据基础脉冲131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4只略高于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201(即,低于需要产生写入放电的电压)。
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5被设定为不超过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202。
通过执行上述的设定,如图10A所示施加到数据电极的电压高于图10B所示的比较例。这使得在写入周期中可实现下述的效果。
由于在对应于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接通单元中提供数据脉冲,因此,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3极大的超过了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201,结果是产生写入放电。然后由该写入放电引发并产生写入维持放电,从而实现写入。
另一方面,虽然在对应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的关断单元中只提供了扫描脉冲(即,没有提供数据脉冲),但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3只略超过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201,其结果是产生辅助放电。由于该辅助放电比写入放电弱,因此不会发生写入,同时也不会引发写入维持放电。
由对应于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中发生的辅助放电或写入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同样进入对应于将在下一个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中(即,邻近于对应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并顺序在该单元之下的单元),从而在这些单元之内的空间可产生放电。
相应的,仅在已开始向这些单元提供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之后的短时间段,在该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这样,即使当将扫描和数据脉冲设定为具有短脉冲宽度(即,大约为1.0μ秒)时,可抑制错误写入的发生。即,在缩短写入周期时间长度的同时可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为了实现用于将数据脉冲132叠加到数据基础脉冲131上的电路结构,图1所示的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除了数据脉冲产生器还可以包括用于产生数据基础脉冲的数据基础脉冲产生器,数据脉冲和数据基础脉冲可以都被施加到数据电极。通过如上所述将数据脉冲和数据基础脉冲叠加,可相对较容易的将高电压提供给数据电极。
现在说明辅助放电的幅度。
每当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产生的写入放电或辅助放电都将产生发光。图10A的图形210示出当例如利用光电二极管通过示波器测量数据电极Zm产生的放电的发光时的发光强度,该示波器将顺序测量各扫描电极。
图形210示出由关断单元中产生的辅助放电导致的较小发光峰值211和由接通单元中产生的写入放电和写入维持放电导致的相对较大的发光峰值212。其中,利用相同的标记在图11中示出发光峰值211和212。
虽然发光峰值211和212的大小随波形中的变化而改变,但假如在抑制错误写入发生中引动粒子的充足产生是有效的,则峰值211与峰值212的发光级别比率最好被设为等于或大于1/100。另一方面,如果该比率增大,则会发生误寻址和对比度的降低,因此该比率最好保持在不大于1/10。
其中,在图10B中示出该比较例中的发光强度的图形210中,虽然由于在关断单元中不会产生辅助放电,因此不能观察到发光峰值211,但可以观察到由接通单元中产生的写入放电和写入维持放电产生的发光峰值212。
实施例2-2
根据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1相同。
图12示出提供到本实施例PDP1中的电极的驱动波形。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2所示,在写入周期连续的向所有扫描电极11提供一扫描基础脉冲111,并顺序向扫描电极Xn-2、Xn-1、Xn和Xn+1提供叠加扫描基础脉冲111的扫描脉冲122a-122d。
其中,当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112c时,同时向对应于该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Zm提供数据脉冲130。
另外,在写入周期期间,连续的向维持电极12提供具有与扫描基础脉冲111相同极性的维持基础脉冲121。
在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中,写入周期中不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关系与图11所示相同。
换句话说,当在扫描基础脉冲111上叠加扫描脉冲112时出现的幅度被设为:(i)同时被施加扫描基础脉冲111和扫描脉冲112的扫描电极和被施加数据基础脉冲130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3足够高,可以产生写入放电,(ii)被同时施加扫描基础脉冲111和扫描脉冲112的扫描电极和没有被施加数据脉冲130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204只略高于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即,低于需要产生写入放电的电压)。
另外,维持基础脉冲121的幅度被设为使被施加维持基础脉冲121的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低于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通过执行上述的设定,如图12所示,施加到扫描电极上的电压的绝对值高于图10B中的比较例。这使得在写入周期中可实现与实施例2-1相同的效果。
换句话说,由于在对应于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112的扫描电极的接通单元中提供数据脉冲,因此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极大的超过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其结果是产生写入放电。然后由该写入放电引发并产生写入维持放电,从而执行写入。
另一方面,虽然在关断单元中只提供了扫描脉冲(即,没有提供数据脉冲),但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只略超出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其结果是产生辅助放电。该辅助放电不足以引发写入维持放电。
由对应于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中发生的辅助放电或写入放电产生的引动粒子同样进入对应于将在下一个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中,从而在这些单元之内的空间可产生放电。因此,即使当将扫描和数据脉冲设定为具有很短脉冲宽度(即,大约为1.0μ秒)时,也可抑制错误写入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的将扫描脉冲112叠加到扫描基础脉冲111上,在初始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见图1)中可以提供扫描基础脉冲产生器,用于提供扫描基础脉冲111,电路60的结构可以是使扫描脉冲112叠加到扫描基础脉冲111上。另外,为了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基础脉冲121,在维持/擦除脉冲产生电路70中可以包括维持基础脉冲产生器。
而且,通过如上所述将扫描脉冲叠加到扫描基础脉冲上,可相对较容易的向扫描电极提供高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1一样,图12的图形210示出由关断单元中产生的辅助放电导致微弱发光峰值211和由接通单元中产生的写入放电和写入维持放电导致相对较大的发光峰值212。其中,峰值211与峰值212的发光级别比率被优选设定为包括1/100到1/10的范围内。
实施例2-3
根据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1-1相同。
图13示出提供到根据本实施例的PDP1中的电极的驱动波形。
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基本与传统驱动方法相同,如图13所示,向扫描电极顺序提供扫描脉冲113a到113d,虽然当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113c时,同时向对应于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Zm提供数据脉冲130。
另外,在写入周期的时间段中,向维持电极12提供具有与扫描基础脉冲111相同极性的维持基础脉冲121。
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所述,扫描脉冲113a-113d的幅度被设为极大的大于图10B所示比较例中给出的扫描脉冲的幅度。
将扫描脉冲113的幅度设定为使被提供扫描脉冲113的扫描电极和被提供数据脉冲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该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但仍然低于产生写入维持放电所需的电压。
将数据脉冲130的幅度设定为:被提供扫描脉冲113的扫描电极和被提供数据脉冲的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允许产生写入维持放电。
另外,将维持基础脉冲121的幅度设定为:被提供扫描脉冲113的扫描电极和被提供维持基础脉冲的维持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小于该扫描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通过上述的设定,在写入周期中,不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关系与图11所示相同。
换句话说,由于在对应于当前被施加扫描脉冲113的扫描电极的接通单元中提供数据脉冲,因此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极大的超过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其结果是产生写入放电。然后由该写入放电引发并产生写入维持放电,从而执行写入。
另一方面,虽然在关断单元中只提供了扫描脉冲(即,没有提供数据脉冲),但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只略超出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其结果是产生辅助放电。该辅助放电不足以引发写入维持放电。
由于在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关断单元中产生不足以实现写入的辅助放电,因此,引动粒子仍然进入对应于下一个将被提供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单元中。因此,即使当扫描和数据脉冲被设为具有很小的脉冲宽度(即大约1.0μ秒)时,也可以抑制错误写入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1一样,图13中的图形210示出由关断单元中产生的辅助放电导致微弱发光峰值211和由接通单元中产生的写入放电和写入维持放电导致相对较大的发光峰值212。其中,峰值211与峰值212的发光级别比率被优选设定为包括1/100到1/10的范围内。
实施例3-1
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关于实施例1-1的PDP1相同。
图14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虽然PDP显示装置中的PDP2的结构基本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1相同,但是还提供邻近于并平行于扫描电极11的辅助放电电极31。
图15为图14所示的PDP2的沿A-A′的结构截面图。
在PDP2中,提供了彼此相对安装其间具有一定间隔的一前玻璃基片10和一后玻璃基片。
在前玻璃基片10的相对表面上具有彼此平行排列的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辅助放电电极31,在这些电极上覆盖有电介质层14和保护层15。扫描电极11分别由透明电极层11b和层叠在透明电极层上的总线电极层11a形成。维持电极12均由透明电极层12b和层叠在该透明电极层上的总线电极层12a形成。辅助放电电极31均邻近于扫描电极的总线电极层11a,并在遮蔽膜32之上。
各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小于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并被设定为当出现接近于扫描脉冲的幅度(Vt-Vg)的电势差时可产生辅助放电。
另一方面,在后玻璃基片的相对表面上,排列有与扫描电极11正交的数据电极21,并提供有电介质层23和磷光体层24以覆盖数据电极21。
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图16示出应用于PDP2中的电极的驱动波形。
应用于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数据电极21的波形如实施例1-1中所述,且这些电极的操作与传统的三电极AC类型表面放电PDP中的驱动波形相同。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1相同,图14中辅助放电电极31在点P与该驱动电路相连。
如实施例1-1中所述,在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中,在写入周期,FET53为“接通”,FET54为“关断”,而在所有其它阶段,FET53为“接通”,且FET54为“关断”。
相应的,在初始化周期和维持周期分别从初始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初始化脉冲和维持脉冲。而在写入周期,不向辅助放电电极提供扫描脉冲。
换句话说,除了在写入周期没有提供扫描脉冲外,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的波形与提供给扫描电极11的波形相同,即初始化脉冲100和维持脉冲141都被提供给扫描脉冲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
下面将参照图17A-17C说明在写入周期中面度中的放电等的产生。
如实施例1-1中所述,扫描脉冲为负极性且幅度为(Vt-Vg),因此当将该扫描脉冲提供给扫描电极时,扫描电极和相邻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出现电势差(Vt-Vg)。
相应的,如图17A所示,在扫描电极和相邻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如图17B所示,在发生辅助放电的单元的放电空间中产生空间电荷。
其中,在向接通单元中的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的同时,向对应该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提供数据脉冲。其中,由于上述辅助放电导致的在接通单元产生大量的充电粒子,因此如图7C所示,在施加扫描和数据脉冲之后,在接通单元中仅很短时间就有效地产生写入放电。
另一方面,在关断单元中只提供扫描脉冲,而并未向对应该关断单元的数据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相应的,在该关断单元中的扫描电极11和数据电极21之间的电势差不会超过该扫描和数据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因此不会产生写入放电。
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即使当将扫描和数据脉冲的脉冲宽度设为很小(大约,即1.0秒)时,也可有效的产生写入放电,从而抑制错误写入的发生。
各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最好为这样的宽度:当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等于或大于(Vt-Vg)/2时,可以产生放电。这里,该间隔最好被设为10μm-50μm之间。
通常,当在距离很近的电极之间产生放电时,由于离子溅射,这些电极附近的薄膜会发生退化。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在一个单个场(1/60秒)中只产生很小数目的辅助放电,因此事实上并不会发生由于离子溅射导致的保护层15的性能的退化。
另外,由于辅助放电会产生很微弱的发光,且由于在一场中在黑水平(black level)的显示期间会发生至少几次辅助放电,因此由于当产生辅助放电时出现的黑水平亮度的增加很容易出现对比度的降低。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各辅助放电电极31的下面具有遮蔽膜32,因此可以抑制由于辅助放电的发光引起的对比度降低。
另外,由于在初始化周期和维持周期向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相同的波形,因此可使用初始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来向电极11和31提供这些波形。另外,由于在写入周期辅助放电电极31的电势被保持在电势Vt,因此不需要特别提供另外的驱动电路,从而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该装置。
电极扩展区域里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8A和18B说明在面板边缘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电极的结构。
图18A示出PDP2的一部分,该PDP2包括前玻璃基片10、后玻璃基片20、密封单元16、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辅助放电电极3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A所示,面极显示区域(即,由密封单元16标示的边界中的区域)中的各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D1被设定为很窄,从而便于辅助放电。但是,该间隔在密封单元16附近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即,图18A中画圈的部分)中扩展,在该电极扩展区域(即,密封单元16标示的边界外侧的区域)中的辅助放电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间隔d1被设为大于间隔D1。
间隔d1足够宽,从而即使当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接近于(Vt-Vg),也可以防止发生放电。这里,间隔d1最好在50μm-300μm之间。
相应的,可能实现这样一种面板结构:其中只在显示区域中发生辅助放电,而在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相邻电极之间不会发生辅助放电。
另外,如图18B中所示,在常规现有技术PDP300的前玻璃基片310上,由密封单元316标示的区域外侧(即,在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相邻扫描电极311之间的间隔d小于由密封单元316标示的区域内的相邻扫描电极311之间的间隔D。该结构的优点在于将与电极扩展区域接触的软性印刷电路(FPC)的宽度可以被设为很小,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相对的,根据图18A所示的本实施例,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相邻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d2等于或大于显示区域中相邻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D2。该结构具有下面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的PDP2中,形成在前玻璃基片10上的辅助放电电极31的数目等于扫描电极11的数目,因此,与传统的PDP相比,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电极增加一倍。相应的,如果电极扩展区域中的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被设为很小,则在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相邻电极之间的间隔将相当小,因此电极扩展区域中将很可能产生放电。但是,通过设定电极扩展区域中的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等于或大于显示区域中的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可以抑制电极扩展区域中产生放电的可能性。
实施例3-2
图19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该PDP显示装置中的PDP2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3-1相同。
作为驱动电路,该面板包括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用于提供扫描脉冲(即,具有参照电势Vt的幅度Vt的负脉冲);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用于提供维持脉冲301;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2,用于提供初始化脉冲;作为用于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脉冲的电路,该面板包括用于在写入周期产生具有规则电压Vp的引发放电脉冲的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2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的输出作为假设(provisional)的接地电平来操作,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和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2的输出作为假设的接地电平来操作。
另外,作为用于向维持电极12提供脉冲的电路,该面板包括维持脉冲产生电路71,用于提供维持脉冲;维持写入脉冲产生电路72,用于向维持电极12提供正的维持写入脉冲120(幅度Ve),以及擦除脉冲产生电路73,用于提供擦除脉冲。
其中,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2被构成可以向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提供维持和初始化脉冲。使用向电极11和31提供脉冲的电路61和62可降低关于面板电路的成本。
维持写入脉冲产生电路72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71的输出作为假设的接地电平来操作,擦除脉冲产生电路73利用维持写入脉冲产生电路72的输出作为假设的接地电平来操作。
其中,提供维持写入脉冲从而当产生写入放电时,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产生写入维持放电,从而使得在维持电极上面的电介质层上聚集负电荷。
另外,该面板包括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用于根据显示数据向数据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如上面的实施例1-1一样,这些电路由面板控制电路90来控制。
图20示出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给PDP2中的这些电极的驱动波形。
本实施例的驱动波形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3-1中的波形相同,但是与在写入周期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等于扫描电极11的参考电压电平的电压Vt的实施例3-1相比,在本实施例中,由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产生的引发放电脉冲160的波高确定在写入周期提供给辅助放电电极31的电压Vp。
相应的,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可自由设定电压Vp,因此该电压Vp可能被设为高于电压Vt的值。
这里,必须将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使辅助放电电极和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之间的电势差Vd2(=Vp)略高于该辅助放电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这样,可以将电压Vp设定为高电压值,从而可以在辅助放电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间隔的设定中允许一定程度的自由度。
换句话说,设定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间隔为:当扫描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Vp-Vt)时,在这两个电极之间不发生放电,当扫描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Vd2(=Vp)时,在这两个电极之间发生放电。相应的,设定电压Vp为较高值可允许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相距更远一些。
当在PDP2中提供图20所示的波形时,在写入周期期间,在面板中的放电等的产生与参照图17的实施例3-1的描述相同。即,每当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在扫描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由于该辅助放电产生大量带电粒子,在提供数据脉冲后用于写入放电发生的所要求时间相当短,该写入放电可有效的产生。
这里,由于辅助放电电极31与扫描电极11之间的距离比与维持电极12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只在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发生放电,而在辅助放电电极31与维持电极12之间不发生放电。
另外,如图19的例子所示,虽然图19的例子中所示的辅助放电电极31彼此相连从而可对所有的辅助放电电极提供相同的波形,但即使辅助放电电极彼此没有相连,也可通过向各辅助放电电极提供相同的波形来实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3
本实施例的PDP的结构与实施例3-2所示的PDP2相同。虽然根据本实施例,在维持周期中可将辅助放电电极31设为如图21所示的高阻抗状态或保持在如图22所示的中间电势,但是其驱动方法也与实施例3-2中相同。
为了将辅助放电电极31设定为在维持周期为如图21所示的高阻抗状态,可提供开关,用于“接通”或“断开”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见图19的驱动电路模块)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连接,该开关可以在维持周期设为“断开”,在所有其它周期设为“接通”。
在实施例3-2中,由于各辅助放电电极和相邻的维持电极之间的较大电势差,因此在维持周期,在辅助放电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会发生不需要的放电,该不需要的放电可减弱或中断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之间产生的放电。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维持周期保持辅助放电电极31为高阻抗状态,来阻止不需要的放电的产生。
这里,虽然为了提高防止非需要的放电产生,最好在维持周期断开辅助放电电极并分别将各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但是也可将彼此连接的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
如图22所示,另一方面,为了在维持周期将辅助放电电极31保持在中间电势,可将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的输出保持在规则的电平,该电平具有与维持脉冲相同的极性但在数值上较小(即,大约为维持脉冲幅度的1/2)。
这种情况下,维持周期中所有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被保持在近似于一个范围的中间值的水平,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的电势在该范围内波动(即,“中间电势”),因此在辅助放电电极31和相邻维持电极12之间不会出现大的电压。在上述的高阻抗的例子中,可以防止不需要的放电的发生。
这里,如图19所示,由于PDP2中的辅助放电电极31彼此连接,使它们可共同由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驱动,因此该电路结构相对较为简单。
实施例3-4
图23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该PDP显示装置中的PDP2的结构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3-1的结构相同。
驱动电路的结构与图19所示相同,虽然在该结构中包括的为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该电路63用于在初始化周期中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具有规则幅度(Vs)的第二初始化脉冲101。
电路的连接为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的输出作为假设的接地电平来操作,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利用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的输出作为假设接地电平来操作。
图24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给PDP2中的电极的驱动波形。现在将参照图24说明这些波形的应用。
提供给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数据电极21的驱动波形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3-2的波形相同。
另一方面,在初始化周期,利用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具有幅度Vs的正的第二初始化脉冲101(电压Vs),在维持周期利用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向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幅度Vp2的正的维持脉冲161(电压Vp2)。这里,第二初始化脉冲的幅度Vs低于提供到扫描电极11的初始化脉冲的幅度。
下面将说明电压Vp2和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间隔的设定。
在写入周期中,当在没有向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的情况下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引发放电脉冲时,在扫描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出现电势差Vd3,其中Vd3=(初始化周期中存储的电荷导致的电势差)+(Vp2-Vt)。另外,在写入周期中,当向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并向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引发放电脉冲时,在扫描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出现电势差Vd4,其中Vd4=(初始化周期中存储的电荷导致的电势差)+Vp2。
相应的,电压Vp2的值以及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间隔的宽度被设为:当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电势差为Vd3时,在这些电极之间不产生放电,而当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电势差为Vd4时,在这些电极之间产生放电。
下面的描述涉及当提供如图24所示的驱动波形时,在初始化和写入周期期间在面板中的放电等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施加到辅助放电电极31的第二初始化脉冲101的幅度Vs低于初始化脉冲100的幅度,因此在初始化周期中,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产生预备放电(见图25A)。
作为该预备放电的结果,在辅助放电电极31上面的电介质层上存储正电荷,在扫描电极11上面的电介质层上存储负电荷(见图25B)。
然后,当向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时,在写入周期中在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产生辅助放电(见图25C),在放电空间中产生空间电荷(见图25D)。
本结构的基本操作和效果与实施例3-2相同,即使当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被设为具有很短的脉冲宽度(大约1.0μ秒)时,也可抑制错误写入的发生。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2设定为小于实施例3-2中的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的较小值是可能的。
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电势差Vd4与实施例3-2的电势差Vd2(=Vp)的比较说明:因为这两个电势差都产生了只略超过扫描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的电压,因此Vd4和Vd2可被视为相似。相应的,可将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2设定为小于在实施例3-2中提供给辅助放电电极31的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的较小值。
由于可降低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中的电路元件的耐电压性(voltage resistance),因此可以减少相应电路的成本。
另外,在初始化周期中存储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压可补充在写入周期中提供的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的电压,因此即使当将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2设为小于在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时,也可产生辅助放电。
另外,由于根据本实施例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向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提供脉冲,因此与涉及提供分离电路的那些电路成本相比,该电路成本可比提供分离电路的那些电路的成本低。
本实施例的变化
如图26中的驱动波形所示,通过将辅助放电电极31设定为接地电势,而不是提供第二初始化脉冲,即使当将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3设定为小于幅度Vp2的较小值,也可实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这种变化,可以省略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而且,提供给辅助放电电极31的第二初始化脉冲不必要具有正极性,也可被设为负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辅助放电电极31上的正电荷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即使当提供给辅助放电电极31的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仍然很低,也可实现本实施例的相同效果。
另外,如实施例3-3中所述,通过将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或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见图23的驱动电路模块)的输出保持为(i)在维持周期处于高阻抗状态,或(ii)在维持周期中维持脉冲的幅度的1/2,可以防止用于显示的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之间的维持放电的弱化或中断,还可以防止在辅助放电电极31和维持电极12之间发生放电。
再有,即使将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和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的位置转换为电路63利用维持脉冲电路61的输出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电路55利用电路63的输出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也可实现本实施例的上述相同效果。
实施例3-5
图27示出本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波形。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在施加扫描脉冲的时间和施加数据脉冲的时间之间设定了很短的延迟时间段Td,但是这些驱动波形仍然与图16所示的基本相同。
可通过调整面板控制电路90向数据脉冲产生电路80输出触发信号的时序,来设定该延迟时间段Td。
延迟时间段Td可被设为大于0ns而小于或等于500ns,最好为低于300ns。其理由如下。
根据本结构,在施加扫描脉冲之后的很短延迟后,产生辅助放电,由该辅助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在该期间进行重组,并被消除。另外,为了产生快速和有效的写入放电,必须在放电空间中还有空间电荷时提供数据脉冲。因此,最好在辅助放电产生空间电荷以后,且在这些空间电荷被消除前,施加这些数据脉冲。该时间段在0ns-500ns之间。
随后,通过开始施加扫描脉冲之后延迟0ns-500ns施加数据脉冲,有可能进一步缩短由辅助放电产生写入放电所需要的时间。
其中,图16所示的驱动波形中,延迟时间段Td=0。
另外,通过在实施例3-1以及3-2到3-4中设置延迟时间段Td,可实现与本实施例所述的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6
在涉及PDP2的实施例3-1到3-4中,每当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扫描电极11和辅助放电电极31之间将产生辅助放电。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下面所述,通过对PDP2的电极结构进行一些调整,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助放电的产生。
在图28A所示的例子中,在单元的辅助放电电极31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栉状的小突起33a,所述突起向扫描电极11突出。根据这种结构,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变窄,以便于辅助放电的产生。
在图28B的例子中,在单元中的辅助放电电极31上形成较宽的突起33b,所述突起向扫描电极11突出。根据该结构,除了缩小了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还减小了辅助放电电极31的电阻值,这样,防止了当放电产生时电压的降低,还有利于辅助放电发生。
在图28C所示的例子中,在单元中的辅助放电电极31上形成一个或多个T形的突起33c,所述突起向扫描电极11突出。
在图28D的例子中,在单元中的辅助放电电极31上形成一个或多个L形的突起33c,所述突起向扫描电极11突出。根据该结构,除了通过缩小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而有利于辅助放电发生外,还可以防止由于过电压电流的流动电流而导致电极被烧坏。
与图28c中的具有两个端部(即图28c中的画圈的部分)的T型突起33c相比,图28D中的L形突起33d每个只具有一个端部。这里,形成在基片上的电极的端部比较容易与基片分离。因此,L型突起的端部比较不容易被分离。
这里,在图28A-28D所示的例子中,在辅助放电电极31上形成突起33a-33d。但是,即使如图28E-28H所示,在扫描电极11上形成突起33a-33d,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1
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29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图30示出图29所示的PDP3的沿B-B′的结构截面图。
该PDP显示装置中的PDP3的结构与图14中所示的PDP2相同,但是与PDP2中辅助放电电极31与扫描电极11相邻,从而可在扫描电极和邻近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的PDP2相比,在本实施例的PDP3中,在邻近各扫描电极11处提供一对辅助放电电极(即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该辅助放电电极被设置在遮蔽膜43上,在每对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为了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之间产生辅助放电,将电极41和42之间的间距设定为在大约(Vt-Vg)的电势差下产生很小的放电。这里,该间距最好被设为这样一个宽度:当前面所述的电势差大于或等于(Vt-Vg)/2时,可产生放电。在数量上,等于10μm-50μm范围内的一个间隔。
另外,如图29所示,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与一相邻的扫描电极11相连,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在图29中点P彼此相连。
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结构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3-1中描述的完全一致,因此本实施例在电路成本方面也没有增加。
驱动波形和驱动电路
图31示出提供到PDP3的电极的驱动波形。
提供到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数据电极21的驱动波形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3-1的波形相同,且PDP3的操作基本与传统三电极AC类型表面放电PDP相同。而且,提供到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上的驱动波形与图16所示实施例3-1中所述的提供到辅助放电电极31的驱动波形相同。
另外,提供到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上的驱动波形与提供到邻近它的扫描电极11上的驱动波形相同。这里,对于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图31只示出提供到邻近于扫描电极Xn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驱动波形。
下面将参照图32A-32C说明在写入周期期间在面板中的放电等的产生。
由于扫描脉冲具有负极性且幅度为(Vt-Vg),因此当向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时,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之间出现电势差(Vt-Vg)。因此,如图32A所示,当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且如图32B所示,由于该辅助放电在放电空间产生空间电荷。
另一方面,当向接通单元中的扫描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向对应于该接通单元的数据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由于该辅助放电导致在接通单元中出现大量空间电荷,因此可快速和有效的产生写入放电。这样,即使当扫描脉冲被设为具有很短的脉冲宽度(即,大约1.0μ秒),也可有效的产生写入放电。
另外,如实施例3-1中所述,由于产生的辅助放电的数目不是很大,因此不会发生由离子溅射引起的保护层15性能退化。另外,由于在每对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下形成遮蔽膜,因此可以抑制由辅助放电引起的对比度的降低。
除了实现实施例3-1的上述效果外,本实施例还可实现以下效果。
在实施例3-1中,由于在辅助放电电极31和扫描电极11之间产生辅助放电,因此在扫描电极11上的电介质层的表面上将存储过量或不足量的壁电荷,这将导致缺陷照明,如在维持周期关断单元被照或开单元不被照。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即除了扫描电极11以外的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因此,事实上辅助放电对在扫描电极11上的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的形成没有任何影响。这意味着不需修改就可使用用于传统三电极AC类型表面放电PDP的现有驱动技术对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数据电极21进行基本驱动。
这里,如图30所示的例子,在遮蔽膜43上直接形成PDP3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这些电极由电介质层14和保护层15覆盖。但是,如图33所示,电介质层14和保护层15可形成在遮蔽膜43上,然后在层14和15的顶部上形成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当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直接面对放电空间,也仍可产生辅助放电。
另外,由于产生的辅助放电的数目不多,因此不会出现由于离子溅射导致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的性能变坏。另外,由于在电极41和42下形成遮蔽层,因此可以抑制由辅助放电导致的对比度降低。
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34说明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电极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PDP3中,形成在前玻璃基片10上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的数目都等于扫描电极11的数目,因此与传统PDP的扫描电极的数目相比,电极数目增加两倍。
如果例如,扫描电极11和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都延伸到密封单元16外侧的区域,则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电极数目将为实施例3-1中的1.5倍(或传统PDP的3倍),且将电极扩展区域中的各电极与FPC连接将变的困难。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密封单元16标示的区域(即,没有延伸的电极41)中,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与相邻的扫描电极11相连,因此延伸超出密封单元16标示的区域的电极的数目将与实施例3-1中的相同。
因此,通过将电极扩展区域中的扫描电极11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于或等于该显示区域中的等效间隔(即,与实施例3-1中的相同),可以防止在电极扩展区域中产生放电。
另外,如在实施例3-1中,在靠近密封单元16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中(即图34中画图的部分),各对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将加宽,电极扩展区域中,这些电极之间的间隔被设为很宽。
特别的,通过将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一个宽度(最好在大约50μm-300μm的范围内),该宽度使得甚至在电势差大约为(Vt-Vg)时也不允许产生放电,可防止在电极扩展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发生放电。
实施例4-2
图35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该PDP显示装置中的PDP3的结构与图29所示的实施例4-1的结构相同。
由于驱动电路与实施例3-2中的相同,因此将不再进行具体说明,但是为了向扫描电极11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提供脉冲,该面板包括用于提供扫描脉冲(即参考电势Vt时幅度为Vt的负脉冲)的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用于提供维持脉冲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1,以及用于提供初始化脉冲的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2。另外,为了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提供脉冲,该面板包括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用于在写入周期产生具有规则电压Vp的引发放电脉冲,并且为了向维持电极12提供脉冲,该面板包括用于提供维持脉冲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71,用于向维持电极12提供正的维持写入脉冲120(幅度Ve)的维持写入脉冲产生电路72,以及用于向维持电极12提供擦除脉冲的擦除脉冲产生电路73。
图36示出提供到PDP3中的电极的驱动波形。虽然这些驱动波形基本与图31所示的实施例4-1中的基本相同,但在本实施例中,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可在写入周期中调节提供到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的电压Vp,而与电压Vt无关,从而可将电压Vp设定为较高值。
将电压Vp的值和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设定为(i)在邻近于被提供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仅略高于电极41和42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ii)当电极41和42之间的电势差为(Vp-Vt)时,在这些电极之间不会发生放电,以及(iii)在电势差为Vp时,电极41和42之间产生放电。
这里,由于本实施例中将电压Vp设为较高的值,因此可以将各对中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实施例4-1中的宽。
当将图36所示的波形提供到PDP3中时,产生的放电等与参照图32的实施例4-1中所述的相同。因此,每当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1和42之间将产生辅助放电。因此,由于辅助放电产生的大量的带电粒子,仅在施加数据脉冲后的极短的时间内就发生写入放电,因此可有效地产生写入放电。
另外,由于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因此事实上对在扫描电极11上的电介质层上形成壁电荷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由于离子溅射对电介质层15的性能产生损坏,而且遮蔽膜43可抑制由辅助放电导致的对比度的降低。另外,由于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向扫描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脉冲,因此电路成本可降低。这些效果与实施例4-1中所述相同。
实施例4-3
本实施例基本上与实施例4-2相同,但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37所示,在维持周期第二辅助放电电极被保持在高阻抗状态,或如图38所示,为了保持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处于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的电势的中间值,将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的输出保持在大约1/2维持脉冲幅度上。
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保持在高阻抗状态的方法与实施例3-3中描述的相同。
其效果也与实施例3-3中所述的相同。因此,与实施例4-1中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和维持电极12之间的大的电势差可导致这些电极之间的非必要的放电,从而弱化或中断了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之间的维持放电的实施例4-1相比,本实施例中这些不利影响都可被防止。
这里,当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保持在中间电势时,可通过将电极42彼此相连并同时驱动它们来简化电路结构。
实施例4-4
图39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PDP显示装置中的PDP3的结构与实施例4-1中的描述相同。
PDP3的电路结构与图23所示的实施例3-4的结构相同。即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与图35所示的相同,但还包括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具有规则电压Vs的脉冲。
提供给电极的驱动波形与图40所示的相同,因此提供给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和数据电极21的驱动波形与用于现有技术中三电极AC类型表面放电PDP的驱动波形相同。
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幅度为Vs(即,具有被设定为小于提供到扫描电极11的初始化脉冲的幅度的幅度)的第二初始化脉冲(电压Vs),在写入周期,向电极42提供幅度为Vp2的引发放电脉冲(电压Vp2)。
下面将说明当在面板中提供图40中所示的驱动波形时的放电等的产生。
提供到扫描电极11、维持电极12以及数据电极21的驱动波形与图36所示的相同,基本操作也与实施例4-2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幅度为Vs(即,低于初始化脉冲的幅度)的第二初始化脉冲,这将导致在第二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中产生放电903(图41A)。
由于上述的放电,在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上的电介质层上存储正电荷,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上的电介质层上存储负电荷(图41B)。
然后,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引发放电脉冲,而没有向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时,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出现电势差Vd3,其中Vd3=(初始化周期中存储的电荷导致的电势差)+(Vp2-Vt)。
另外,在写入周期中当向扫描电极11提供扫描脉冲,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引发放电脉冲时,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出现电势差Vd4,其中Vd4=(初始化周期中存储的电荷导致的电势差)+Vp2。
这里,每当提供扫描脉冲时,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都将产生辅助放电。该辅助放电后将在放电空间中产生空间电荷(图41D)。随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施加数据脉冲后在接通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时间(图41E)可大大降低,从而可有效的产生写入放电。
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压Vp2的值和每对中的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设定为当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Vd3时在这些电极之间不会发生放电,以及当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Vd4时,在这些电极之间产生放电。
这里,本实施例中的电势差Vd4与实施例4-2中的电势差Vd2的比较说明:由于Vd2和Vd4都可导致略超过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的电压,因此可以将电压Vp2设定为比电压Vp低的数值。这样,由于可降低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中的电路元件的电阻电压,因此可降低电路成本。
本实施例的变化
即使没有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第二初始化脉冲,通过在初始化周期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设定为接地电势,可实现相同的效果。该结构可允许省略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从而进一步降低电路成本。
而且,提供到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的第二初始化脉冲(幅度Vs)不是必需为正极性。例如,如果第二初始化脉冲为负极性,则在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上存储的正电荷的数量将进一步的增加,从而提供到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的引发放电脉冲的幅度Vp2可进一步降低。
如实施例4-3所述,通过将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63或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55(见图39的驱动电路模块)在维持周期保持为高阻抗状态,或在维持周期保持为大约维持脉冲幅度的1/2,可防止用于图像显示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产生的维持放电的弱化或中断。
其中,在图39所示的例子中,所有第二辅助放电电极彼此相连,即使它们没有全部相连,也可通过向所有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相同的驱动波形来实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5
图42示出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的结构。
该PDP显示装置中的PDP4的结构与上面实施例4-2中的PDP3相似,但是与实施例4-2中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与相邻扫描电极11连接的PDP3相比,在图4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PDP4中,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与下一行的扫描电极相连。
另外,该驱动电路的结构与实施例4-2描述的相同,提供给电极11、12、21和41的驱动波形也与图36所示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当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时,向相邻于扫描电极Xn+1(即,扫描电极Xn后的扫描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相同的脉冲,从而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换句话说,在向扫描电极Xn提供扫描脉冲的同时,在向接通单元中的数据电极Zm提供数据脉冲之前,在相当于一行的写入时间的时间段中,在接通单元中产生辅助放电。
因此,利用已经完全分散在该接通单元的放电空间中的辅助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即,之前产生的一行写入),施加扫描和数据脉冲从而写入该接通单元。这样,还可进一步减少从辅助放电激发的放电所需要的时间。
其中,实施例4-3中对维持高阻抗状态(图37)和中间电势(图38)的描述和在实施例4-4中对在初始化周期中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提供的脉冲的电势的描述(如图40等)都可相应的用于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
实施例4-6
如图43A-43H所示,可通过在上述4-1到4-5实施例中描述的PDP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41上提供突起44a-44d或在第二辅助放电电极42上提供突起45a-45d,以便于辅助放电的产生。
其中,图43A-43H中所示的突起44a-44d以及突起45a-45d的形状分别与图28A-43H中所示的突起33a-33d以及突起13a-13d具有相同的特点,且这些结构的效果也分别相同。
相关问题
实施例3-5中所述的延迟时间段Td的设定可同样应用于实施例4-1、4-2、4-3和4-4,且如上所述,还可以进一步减少从辅助放电激发的放电所需要的时间。
虽然上述实施例是按照具有被提供初始化脉冲的初始化周期的各子场来说明的,但并不是必需要在每一个子场中都提供初始化周期。例如,本发明可仅通过在每一个场的头部提供初始化阶段来实现。
另外,并不总是需要初始化周期,本发明可通过仅从写入周期和维持周期构成每一子场来实现。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向维持电极12提供擦除脉冲,但也可向扫描电极11提供擦除脉冲。
实用性
本发明的PDP可用于计算机、电视等的显示装置,特别可用于可进行高分辨率图像显示的大屏幕显示装置。
Claims (97)
1.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板具有多对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多个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对垂直延伸的第三电极,在电极垂直交叉的部位形成单元,该驱动方法通过在写入周期中顺序地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和选择性地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从而在多个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并在写入周期之后的维持周期中照明被写入的单元,从而实现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当在写入周期中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至少在被选择用于写入的单元中或该被选择的单元的邻近单元中,产生幅度比写入放电小的写入辅助放电。
2.如权利要求1的驱动方法,包括:
辅助脉冲提供步骤,在写入周期中,在除被选择的单元以外的一单元中,向第三电极施加辅助脉冲,同时,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该辅助脉冲具有与数据脉冲相同的极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辅助脉冲提供步骤中所提供的辅助脉冲被设定为脉冲宽度比数据的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辅助脉冲提供步骤中所提供的辅助脉冲被设定为平均电压绝对值比数据脉冲的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辅助脉冲提供步骤中所提供的辅助脉冲被设定为波高比数据脉冲的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辅助脉冲提供步骤中所提供的辅助脉冲的波形的形状为三角波和脉冲串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辅助脉冲提供步骤中,检测被选择单元附近的单元,并在该被检测的单元中选择性地施加该辅助脉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该驱动方法利用其中单个场包括多个子场的时分灰度级显示方法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和
在具有预定亮度加权的子场的写入周期中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判断每一场,在该场的时间段内用于照明的单元的数目是否满足预定的参考值,和
在判断满足该预定参考值的场中选择性地产生该写入辅助放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写入辅助放电的发光级别为在被选择的单元中的写入周期期间将产生的放电的发光级别的包括1/10到1/100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中,通过调节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其超过该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从而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中,向所有第三电极施加具有与数据脉冲相同极性的第一基础脉冲,然后在该第一基础脉冲上施加数据脉冲。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中,向所有第一电极施加具有与扫描脉冲相同极性的第二基础脉冲,然后在该第二基础脉冲上施加扫描脉冲。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扫描脉冲的波高使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该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1、12、13和14任何一个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期间,第二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这样一个范围:(i)在产生写入放电的单元中,允许由写入放电引发的且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写入维持放电,和(ii)防止在产生写入辅助放电的单元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写入维持放电。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在邻近每一第一电极处提供辅助放电电极,并且
在写入周期中,在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邻近该第一电极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调节施加到邻近于该第一电极的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压,从而使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火花放电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维持周期,向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维持脉冲。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向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初始化脉冲。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调整为小于第一电极的电势。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一电极提供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将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接地电势。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一电极提供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向辅助放电电极提供负脉冲。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维持周期,将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维持周期,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波动的范围内。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的同时或之前,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之后的约500ns或更短的时间,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在每一第一电极的邻近处提供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在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邻近处提供第二辅助放电电极,并且
在写入周期,在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时,调节邻近于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邻近于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其超过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向每一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板提供相同的电压波形。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维持周期,向第一电极、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具有相同波形的维持脉冲。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
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调整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使其小于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接地电势。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初始化周期,向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正的初始化脉冲,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提供负脉冲。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维持周期,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保持在高阻抗状态。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维持周期,将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波动的范围内。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的同时或之前,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之后的约500ns或更短的时间,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3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i)邻近于下一次将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ii)邻近于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写入周期,向(i)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ii)邻近于下一次将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提供相同的电压波形。
4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多对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多个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对垂直延伸的第三电极,在电极垂直交叉的部位形成的单元,和
驱动电路,用于通过在写入周期中顺序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和选择性地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从而在多个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并在写入周期后的维持周期中照明被写入的单元,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当在写入周期中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至少在被选择用于写入的单元中或邻近该被选择的单元的单元中,该驱动电路产生幅度比写入放电小的写入辅助放电。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
辅助脉冲提供单元,用于在写入周期中,在除被选择的单元以外的一单元中,向第三电极施加辅助脉冲,同时,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该辅助脉冲具有与数据脉冲相同的极性。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辅助脉冲提供单元所提供的辅助脉冲被设定为脉冲宽度比数据脉冲的小。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辅助脉冲提供单元所提供的辅助脉冲被设定为平均电压绝对值比数据脉冲的小。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辅助脉冲提供单元所提供的辅助脉冲被设定为波高比数据脉冲的小。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辅助脉冲提供单元所提供的辅助脉冲的波形形状为三角波和脉冲串中的一种。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辅助脉冲提供单元检测被选择单元附近的单元,并在该被检测的单元中选择性地施加该辅助脉冲。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电路利用其中单个场包括多个子场的时分灰度级显示方法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和
在具有预定亮度加权的子场的写入周期中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驱动电路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场,在该场的时间段中用于照明的单元的数目是否满足预定的参考值,和
辅助放电单元,用于在由判断单元判断的满足该预定参考值的场中选择性地产生该写入辅助放电。
49.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写入辅助放电的发光级别被设为在被选择的单元中写入周期期间产生的放电的发光级别的包括1/10到1/100的范围内。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写入周期中,通过调节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其超过该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该驱动电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基础脉冲提供单元,用于在写入周期中,向所有第三电极施加具有与数据脉冲相同极性的第一基础脉冲,和
第一脉冲叠加单元,用于在该第一基础脉冲上施加数据脉冲。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第二基础脉冲提供单元,用于在写入周期中,向所有第一电极施加具有与扫描脉冲相同极性的第二基础脉冲,和
第二脉冲叠加单元,用于在该第二基础脉冲上施加扫描脉冲。
53.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电路向第一电极提供的扫描脉冲的波高使在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没有施加数据脉冲的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该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54.如权利要求50、51、52和5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
电压调节单元,用于在写入周期中保持第二电极的电压在这样的一个范围:(i)在产生写入放电的单元中,允许由写入放电引发的且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写入维持放电(ii)防止在产生写入辅助放电的单元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写入维持放电。
5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在邻近每一第一电极处提供辅助放电电极,并且
驱动电路包括:
辅助放电产生单元,用于在写入周期中,在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和邻近该第一电极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该辅助放电产生单元调节施加到邻近于该第一电极的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压,从而使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火花放电电压。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的同时或之前,该驱动电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之后的约500ns或更短时间,驱动电路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59.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该驱动电路包括: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维持周期产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扫描脉冲顺序施加给第一电极;以及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中的一个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该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60.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该驱动电路包括: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维持周期产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该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扫描脉冲顺序施加给第一电极;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辅助放电电极施加第二初始化脉冲,该第二初始化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以及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61.如权利要求59和60中的一个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该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保持辅助放电电极为高阻抗状态。
62.如权利要求59和60中的一个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该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的波动范围内。
63.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该驱动电路包括: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维持周期产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扫描脉冲顺序施加给第一电极;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以及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辅助放电电极施加第二初始化脉冲,该第二初始化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保持辅助放电电极为高阻抗状态。
65.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的波动范围内。
6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在每一第一电极邻近处提供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在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邻近处提供第二辅助放电电极,和
驱动电路包括:
辅助放电产生电路,用于在写入周期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当在写入周期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该辅助放电产生电路调节位于第一电极邻近处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位于第一辅助放电电极邻近处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其超过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电压。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每一第一电极与和它邻近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连接。
69.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的同时或之前,驱动电路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70.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写入周期,在开始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之后的约500ns或更短时间,驱动电路开始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
71.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写入周期中,该驱动电路在(i)邻近下一次将会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ii)邻近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写入辅助放电。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每一第一电极与位于下一次将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邻近处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相连。
73.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电路包括: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维持周期产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扫描脉冲顺序施加给第一电极;以及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中的一个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74.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电路包括: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维持周期产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扫描脉冲顺序施加给第一电极;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施加第二初始化脉冲,该第二初始化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以及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
75.如权利要求73和74中的一个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保持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为高阻抗状态。
76.如权利要求74和74中的一个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的波动范围内。
7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电路包括: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用于在维持周期产生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维持脉冲;
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使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在写入周期前的初始化周期中,将初始化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一辅助放电电极;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扫描脉冲顺序施加给第一电极;
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将引发放电脉冲施加给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辅助放电;以及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它利用引发放电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势来操作,并向第二辅助放电电极施加第二初始化脉冲,该第二初始化脉冲的电压小于施加到第一电极的初始化脉冲的电压。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保持辅助放电电极为高阻抗状态。
79.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
第二初始化脉冲产生电路被构成为能在维持周期中将辅助放电电极的电势保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的波动范围内。
8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i)具有多对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多个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对垂直延伸的第三电极,和在这些电极垂直交叉的部位形成的单元,和(ii)通过在写入周期中顺序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和选择性地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从而在多个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并通过在写入周期后的发光时间段中照明被写入的单元来驱动,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邻近处提供辅助放电电极,使得当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在第一电极和邻近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产生幅度比写入放电小的写入辅助放电。
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可被设为当在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一半或更多的电压时,产生放电。
82.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可被设为当在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电压时,使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火花放电电压。
83.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在包括10μm到50μm的范围内。
84.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小于在该第一电极和邻近它的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85.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和与其邻近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间隔的宽度被设定为当在该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电压时,在该电极扩展区域中不会产生放电。
86.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第一电极和与其邻近的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间隔的宽度在包括10μm到300μm的范围内。
87.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辅助放电电极的附近,形成遮蔽膜,从而防止辅助放电后产生的光射到面板表面。
88.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单元中,第一电极和辅助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另一电极延伸的突出部分。
8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i)具有多对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多个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对垂直延伸的第三电极,和在这些电极垂直交叉的部位形成的单元,和(ii)通过在写入周期中顺序向第一电极提供扫描脉冲和选择性地向第三电极提供数据脉冲,从而在多个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并在写入周期后的发光周期中照明被写入的单元来驱动,其中
在每一第一电极邻近处提供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使得当向第一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产生幅度比写入放电小的写入辅助放电。
9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每一第一电极与和它相邻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相连。
91.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每一第一电极与和下一次将被提供扫描脉冲的第一电极相邻的第一辅助放电电极相连。
92.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邻近它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可被设为当在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一半或更多的电压时,产生放电。
93.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邻近它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在包括10μm到50μm的范围内。
94.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每一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与其邻近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间隔的宽度被设定为当在该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提供等于扫描脉冲幅度的电压时,在该电极扩展区域中不会产生放电。
95.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与其邻近的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之间的电极扩展区域中的间隔的宽度在包括10μm到300μm的范围内。
96.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第一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的附近,形成一遮蔽膜,从而防止辅助放电后产生的光射到面板表面。
97.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
在每一单元中,第一辅助放电电极和第二辅助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向另一电极延伸的突出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56913/2000 | 2000-08-28 | ||
JP256913/00 | 2000-08-28 | ||
JP2000256913 | 2000-08-28 | ||
JP281547/00 | 2000-09-18 | ||
JP281547/2000 | 2000-09-18 | ||
JP2000281547 | 2000-09-18 | ||
JP2001014124 | 2001-01-23 | ||
JP14124/01 | 2001-01-23 | ||
JP14124/2001 | 2001-01-23 | ||
PCT/JP2001/007350 WO2002019305A1 (en) | 2000-08-28 | 2001-08-28 | Plasma display dr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2920A true CN1592920A (zh) | 2005-03-09 |
CN100383844C CN100383844C (zh) | 2008-04-23 |
Family
ID=27344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181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3844C (zh) | 2000-08-28 | 2001-08-28 | 等离子体显示器驱动方法和器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116289B2 (zh) |
KR (1) | KR100761605B1 (zh) |
CN (1) | CN100383844C (zh) |
TW (1) | TW518539B (zh) |
WO (1) | WO20020193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18539B (en) * | 2000-08-28 | 2003-01-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superior luminous characteristics |
JP4612985B2 (ja) * | 2002-03-20 | 2011-01-12 |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4251389B2 (ja) * | 2002-06-28 | 2009-04-08 |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
JP2004192875A (ja) * | 2002-12-10 | 2004-07-08 | Nec Plasma Display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3988667B2 (ja) * | 2003-03-24 | 2007-10-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3888322B2 (ja) * | 2003-03-24 | 2007-02-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4325237B2 (ja) * | 2003-03-24 | 2009-09-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3888321B2 (ja) * | 2003-03-24 | 2007-02-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WO2004105074A1 (ja) * | 2003-05-21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809857B (zh) * | 2003-06-24 | 2011-04-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KR100570658B1 (ko) * | 2004-03-12 | 2006-04-1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726633B1 (ko) * | 2005-07-28 | 2007-06-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KR20070062360A (ko) * | 2005-12-12 | 2007-06-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
KR100784510B1 (ko) * | 2005-12-30 | 2007-12-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JPWO2007091325A1 (ja) * | 2006-02-09 | 2009-07-02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JP2007286192A (ja) * | 2006-04-13 | 2007-11-01 |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KR20100019756A (ko) * | 2008-08-11 | 2010-02-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20220021753A (ko) | 2020-08-14 | 2022-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불휘발성 메모리의 파워 로스 프로텍션 영역에 저장된 온 셀 카운트를 복원하여 읽기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스토리지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14525A (ja) | 1993-01-19 | 1994-08-05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気体放電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H08106358A (ja) * | 1994-08-10 | 1996-04-23 | Fujitsu Ltd | タブレット機能付き液晶表示装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タブレット機能付き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H1074059A (ja) | 1996-08-30 | 1998-03-17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装置 |
JP3503727B2 (ja) * | 1996-09-06 | 2004-03-08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H10177365A (ja) * | 1996-12-16 | 1998-06-30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の駆動制御装置 |
JP3559136B2 (ja) | 1997-02-04 | 2004-08-25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US6043605A (en) * | 1997-07-04 | 2000-03-28 | Samsung Display Devices Co., Ltd. | Plasma display device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and protective layer |
JPH11133912A (ja) | 1997-10-31 | 1999-05-21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H11265163A (ja) | 1998-03-18 | 1999-09-28 | Fujitsu Ltd | Ac型pdpの駆動方法 |
US6597334B1 (en) * | 1998-08-19 | 2003-07-22 | Nec Corporation | Driving method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
KR100300407B1 (ko) * | 1998-10-14 | 2001-09-06 | 김순택 |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 |
JP2000322026A (ja) | 1999-05-17 | 2000-11-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駆動装置 |
US6825606B2 (en) * | 1999-08-17 | 2004-11-30 | Lg Electronics Inc. | Flat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independent trigger and controlled sustaining electrodes |
JP3482928B2 (ja) | 1999-11-15 | 2004-01-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方法 |
KR100338519B1 (ko) * | 1999-12-04 | 2002-05-30 | 구자홍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어드레스 방법 |
TW518539B (en) * | 2000-08-28 | 2003-01-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superior luminous characteristics |
JP2002091745A (ja) * | 2000-09-11 | 2002-03-29 | Canon Inc |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印刷装置と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
-
2001
- 2001-08-27 TW TW090121048A patent/TW51853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8-28 US US10/362,693 patent/US71162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8-28 KR KR1020037002986A patent/KR10076160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8-28 CN CNB01818135XA patent/CN10038384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8-28 WO PCT/JP2001/007350 patent/WO20020193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
- 2006-07-14 US US11/486,721 patent/US78522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83844C (zh) | 2008-04-23 |
US20040095294A1 (en) | 2004-05-20 |
KR100761605B1 (ko) | 2007-09-27 |
KR20030029883A (ko) | 2003-04-16 |
US7116289B2 (en) | 2006-10-03 |
TW518539B (en) | 2003-01-21 |
US20060256044A1 (en) | 2006-11-16 |
US7852287B2 (en) | 2010-12-14 |
WO2002019305A1 (en) | 2002-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7635C (zh) | 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该装置的方法 | |
CN1179314C (zh) | 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592920A (zh) | 等离子体体驱动方法和器件 | |
CN1192344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板装置 | |
CN1192345C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48217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49655C (zh) | 电光器件驱动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 | |
CN1175461C (zh) | 平面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18357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67218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72764C (zh) | 图象显示装置 | |
CN1263069C (zh) |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 |
CN1881393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98717A (zh) | 等离子体显示屏驱动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器 | |
CN155408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 |
CN1388950A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504982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452148A (zh) | 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 | |
CN1845227A (zh) |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78293C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 |
CN148154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64049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302425A (zh) | 显示装置 | |
CN159642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方法和装置 | |
CN1855189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