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551206A - 盘盒 - Google Patents

盘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1206A
CN1551206A CNA2004100631429A CN200410063142A CN1551206A CN 1551206 A CN1551206 A CN 1551206A CN A2004100631429 A CNA2004100631429 A CN A2004100631429A CN 200410063142 A CN200410063142 A CN 200410063142A CN 1551206 A CN1551206 A CN 1551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alver
shell
disk drive
housing
identifica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31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0249C (zh
Inventor
ֱ
井上直树
柴垣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5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1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2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2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1Wrong insertion prevent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2Auxiliary featu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盘盒,其内壳向外壳的可滑动旋转使快门构件可滑动旋转,从而打开或关闭外壳的开口部分;盘盒插入到盘驱动器的插入开口从而使盘状记录介质安装在被使用的盘台上。一用来与另一种类型的盘盒区分开的识别凹槽形成在外壳上,该识别凹槽至少向盘驱动器的插入开口的插入方向侧开口。本发明的优点是,在盘盒插入之前就容易识别。

Description

盘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总体上涉及一种盘盒,尤其涉及一种可容易识别的盘盒的技术领域,其通过在盘盒的外壳上形成识别槽以在将整个盘盒插入盘驱动器之前的阶段就能识别盘盒,以将该盘盒与其它类型的盘盒区分开。
背景技术
有一种盘盒,该盘盒包括一被支撑以在外壳内侧可滑动地旋转的内壳,被支撑以在内壳上可滑动地旋转的活门构件,和一旋转地容纳在壳体空间中的盘状记录介质,其中该壳体空间形成在内壳和外壳之间。随着内壳相对于外壳滑动地旋转,活门构件可滑动地旋转从而打开或关闭外壳的开口部分(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2001-332058A)。
上述的一些盘盒被设计成具有基本相同的外部尺寸,即使这些盘盒彼此类型不同,因为相同地使用各个部分可以实现降低价格。
当这些盘盒被设计成具有基本相同的外部尺寸时,例如,就有了对应于可重写盘盒的可重写盘盒和一次写型盘盒,对应于可重写盘的可重写盘盒和只读存储式盘盒,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和对应于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的满足专用使用标准的盘盒。
但是,在这些被设计成具有相同外部尺寸的不同类型的盘盒中,当使用者想将这些盘盒中的一种类型的盘盒插入盘驱动器的插入开口时,由于它们的外部尺寸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使用者可能会错误地将其他类型的盘盒插入到盘驱动器的插入开口中
因此,一些盘驱动器被构造成能读先前就已经记录在盘盒的盘状记录介质上的识别标志(ID),从而当发生上述错误插入时会弹出其他类型的盘盒。
但是,当这种盘驱动器基于读出上述的识别标志(ID)弹出错误地插入的盘盒时,直到执行被插入的盘盒的盘状记录介质的读操作后才能重新识别错误的插入操作。因而,将盘盒的盘状记录介质安装在盘驱动器的盘台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记录的ID进行读操作也需花费一定时间,将盘盒从盘驱动器中弹出也需要一定时间,从而使用者需要等待如此长时间才能使用一类盘盒。因此,这种驱动器有一个问题,其使用性能不好。
另外,表明这种盘盒是某一种类型还是另一种类型的识别信息(ID)记录在盘式记录介质上。因此,当被记录的识别信息发生变化或进行类似操作时,例如,在再次创建被记录的信息或进行类似操作的同时,该盘驱动器不再能判断被插入的盘盒是哪种类型。这样将可能产生各种不利影响,例如,非法的在盘状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由于与记录介质不相适应的激光束的照射从而使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遭到破环,和盘驱动器的内部机构被损坏。
另一方面,在另外一些设计成基本上相同的盘盒中,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编辑工作的可操作性等,将一种类型的盘盒的外壳的开口部分构造成大于其他类型的盘盒的开口部分,并且,给对应于其他类型的盘盒的盘驱动器提供两个光学头(光学拾取器),当盘状的记录介质安装在盘台上时,将这两个光学头设置成与盘状记录介质相对,同时将开口部分设置在两光学头之间。
因而,当一类的盘盒被错误地插入时,光学头中的一个会偏离以避免与盘盒的一部分接触,在该部分没有和光学头形成开口部分。但是,盘驱动器需要具有光学头偏离的空间,由于具有该空间则盘驱动器的尺寸将变大。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从而能让使用者在整个盘盒插入盘驱动器之前的阶段就能容易地识别盘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盘盒包括:一个至少具有一开口部分的外壳,盘驱动器的盘台插入该开口部分;一被支撑以在外壳内侧可滑动地旋转的内壳;一被支撑以在内壳可滑动地旋转的活门构件;和一旋转地容纳在一壳体空间中的盘状记录介质,该壳体空间形成在该内壳和第一壳体之间;从而内壳向外壳的可滑动旋转将引起活门构件滑动地旋转以打开或关闭外壳的开口部分;该盘盒被插入盘驱动器从而将盘状记录介质安装在将被使用的盘台上,其中其特征在于:一识别凹槽形成在外壳上以与另一种类型的盘盒区分开,其中该凹槽至少在盘驱动器的插入口的插入方向侧开口。
因此,在本发明的盘盒中,根据外壳上存在的识别凹槽来识别盘盒的类型。
因此,盘盒插进插入开口部时就可以识别出盘盒的类型。当盘盒被错误地插入时,盘盒一插入到插入开口就能立即将该盘取出。因此,实现了提高可用性。
而且,不需要提供任何一种复杂的识别机构来在盘驱动器的内部将该盘盒与另一种类型的盘盒区分开,因此,实现了使盘驱动器机构简单化和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与外壳上的识别凹槽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了一内表面作为位置参考面以在插入方向上定位。因此,当盘状记录介质安装在盘台上时,能确定且平滑地将盘盒定位到盘驱动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都包括一主表面部分和一周边表面部分,该主表面部分与盘状记录介质相对设置,该周边表面部分形成在主表面部分的外围边缘上;识别凹槽并没有贯穿在第一壳体的主表面部分和第二壳体的主表面之间。因此,例如,每一部分,如盘驱动器内部的弹射杆不被插入到识别凹槽中,从而能防止误操作,如弹射杆的弹射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参考区域形成在外壳上,其中当盘盒插入盘驱动器时,该参考区域是将盘盒定位在盘驱动器上的定位参考;识别凹槽形成在该参考区域附近。因此,当盘盒错误地插入到另一种类型的盘驱动器中时,也可能防止每一部分、如弹射杆的相互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仅仅只形成一个识别凹槽作为识别凹槽。因此,与形成多个识别凹槽的情况相比,盘驱动器内侧上的每一部分无意地插入到识别凹槽中的可能性将减小。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盘盒和盘驱动器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图1和下面的图2至27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
图2是盘盒和盘支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固定框架、凸轮滑板和齿条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局部剖开的盘支架的透视图;
图5是齿条构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基座单元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是基座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盘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盘盒的透视图;
图10是盘盒的底视图;
图11是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图12是一示意性俯视图,示出盘盒插入到盘驱动器的插入开口时盘盒插入到插入开口之前的盘盒的状态,及图13至22也表示了这种操作;
图13是一侧面部分的一部分被局部剖开的俯视图,表示了盘盒被插入到插入开口并且识别销插入识别凹槽中的状态;
图14是一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从插入开口插入到保持位置的盘盒的状态;
图15是一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承接图14所示的状态盘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
图16是一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承接图15所示的状态齿条构件刚刚开始移动之后齿条构件的状态,其中示出的是外壳的局部横截面;
图17是一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承接向图16所示的状态齿条构件继续移动和释放锁紧构件对内壳的锁紧的状态,其中示出的是外壳的局部横截面;
图18是一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承接向图17所示的状态齿条构件继续移动和内壳转动的状态,其中示出的是外壳的局部横截面;
图19是一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承接向图18所示的状态齿条构件继续移动和开口部分被打开的状态,其中示出的是外壳的局部横截面;
图20是一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向下移动的盘支架的状态;
图21是一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向下移动的盘支架被移动到安装位置时的状态;
图22是一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安装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的状态;
图23是盘盒的总体图,示出了该盘盒包括一识别凹槽,该识别凹槽在其他形状的识别凹槽之间向插入方向和上下方向开口,这也在图24和25中显示了;
图24是盘盒的总体图,该盘盒包括一识别凹槽,该识别凹槽向插入方向和向上方向开口;
图25是盘盒的总体图,该盘盒包括一识别凹槽,该识别凹槽仅仅向插入方向开口;
图26是一总体图,示出当盘盒通过在X方向上分离的定位孔进行定位时每一机构的可设置区域;和
图27是一总体图,示出了当盘盒通过沿Y方向分离的定位孔和识别凹槽进行定位时每一机构的可设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下文将对本发明的盘盒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带地,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把盘盒1作为一个例子进行描述,该盘盒符合一个专用的标准,该专用的标准与一个消费者使用的标准Blu-ray(商标)盘相兼容。然而,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并非与Blu-ray(商标)盘相兼容的盘盒。
首先,描述盘驱动器(参见图1至7),其中将盘盒1插入该盘驱动器中以被使用。盘驱动器50由外壳51构成,预设的每一部分设置在该外壳51中(参见图1)。在横向上延伸的插入开口51a形成在外壳51的前表面上。插入开口51a不仅作为使盘盒1插入在外壳51上的插入部分,而且还作为一弹出部分,盘盒1通过该弹出部分从外壳51中弹出。
固定框架52设置在外壳51中。如图2所示,固定框架52包括顶板部分53和侧板部分54,该侧板部分54从顶板部分53两侧的侧边缘垂直向下设置。两个在前后位置上互相分离的导引孔55形成在每一侧板部分54上(参见图3)。各个导引孔55由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水平部分55a和从水平部分55a的一端向下延长的垂直部分55b构成。驱动齿轮56被支撑在每一侧板部分54的下端。未示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力驱动驱动齿轮56同步地转动。
凸轮滑动件57在前后方向(如图3所示的L1-L2方向)上滑动地支撑在每一侧板部分54中。齿条部分57a形成在每一凸轮滑动件57的下端。驱动齿轮56分别与齿条部分57a啮合。因此,当驱动电机的驱动力驱动驱动齿轮56旋转时,凸轮滑动件57依照驱动齿轮56的旋转方向在图3所示的L1和L2方向之间同步地滑动。
在每一凸轮滑动件57中,凸轮孔58分离地形成在前后位置上。每一凸轮孔58由上侧保持部分58a、与上侧保持部分58a连接的凸轮倾斜部分58b和与凸轮倾斜部分58b连接的下侧保持部分58c构成。凸轮倾斜部分53b朝L2方向前进的越多,凸轮倾斜部分53b的位置越向下移动。下侧保持部分58c在前后方向上延长。
盘支架59设置在固定框架52的内部(参见图2和3)。如图4所示,盘支架59包括顶面部分59a、从顶面部分59a的两侧边缘垂直向下设置的侧面部分59b和接收表面部分59c,其中该接收表面部分59c从侧表面部分59b的底侧边缘朝互相闭合的方向突起。
在每一侧面部分59b上,两导引销59d分离地设置在前后位置上。各个导引销59d从侧面部分59b朝外侧(侧面方向)伸出。如图3所示,导引销59d插入固定框架52的导引孔55和凸轮滑动件57的凸轮孔58中,从而分别与导引孔55和凸轮孔58滑动啮合。
检测传感器60设置在右侧接收表面部分59c的后端(如图4所示)。检测传感器60包括基板60a和相对基板60a旋转的检测臂60b。当朝基板60a的方向压动检测臂60b而驱动检测臂60b旋转时,能够检测盘盒1完全插入到盘支架59中的操作。附带地,检测盘盒1完全插入到盘支架59中的操作状态的装置不局限于检测传感器60,其他的检测传感器如光敏元件和磁传感器也能取代检测传感器60。
未示出的用来向下激活盘盒1的压杆弹簧设置在盘支架59内侧。向上方突起的识别销61形成在左侧接收表面部分59c的后端(参见图4)。
齿条构件62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在盘支架59的侧面部分59b的一个侧面的内侧表面上(参见图1)。如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长地形成齿条构件62,并且包括齿条62a,该齿条62a形成在齿条构件62的内表面上,即形成在侧面部分59b相对侧的相反侧表面上。朝内突起的操作突起部分62b和锁紧突起部分62c形成在齿条62a的前后位置上。齿条构件62通过未示出的传动机构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基座单元63设置在盘驱动器50的内部。基座单元63由设置在装配基座64上的每一预设构件组成(参见图6和7)。主轴电机65大致设置在装配基座64的中心部分上,盘台66固定在轴头电机65的电机转轴65a上。一未示出的磁体隐藏在盘台66中。
在装配基座64上,光学拾取器67可滑动地支撑在前后位置上,其中盘台66设置在光学拾取器67之间。每一光学拾取器67包括一可动底板68和支撑在可动底板68上的双轴激励器69。每一可动底板68具有驱动齿条68a。进一步地,在装配基座64上,两对双导向轴70分离地设置在前后位置上,其中盘台66设置在两双导向轴70之间。该两对导向轴70分别导引光学拾取器6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装配基座64也设有配备了多个齿轮的减速机构71。减速机构71的末级齿轮分别与可动底板68的驱动齿条68a相啮合。因此,当减速机构71通过未示出的电机的驱动力进行操作时,驱动齿条68a根据电机的旋转方向进行传动。因此,导向轴70导引光学拾取器67向前或向后移动。
基座单元63具有定位部分72和接收部分73。每一定位部分72由一轴部分72a和一定位销72c构成,其中轴部分72a在邻近于装配基座64前端的位置向上突起,定位销72c在轴部72a的顶面72b的中心部分向上突起。定位部分72分离地设置在左右侧。
接收部分73在邻近于装配基座64的后端位置向上突起。接收部分73的顶面形成了接收表面73a。接收表面73a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和定位部分72的顶面72b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同。接收部分73分离地设置在左右侧。
接下来,将描述盘盒1(参见图8至11)。盘盒1被设置成平面形状。如图8所示,盘盒1具有外壳2、内壳3、一对活门构件4和盘状记录介质5。外壳2由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和8构成,它们整体形成顶部和底部(参见图8和9)。外壳2基本上是四边形。外壳2的前缘2a,即盘盒1插入盘驱动器50时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边缘,是一平缓圆弧。如图10所示,前缘2a是具有一参考点2c的圆弧,该参考点2c是邻近于基底末端边缘2b的区域(即在插入方向的相反侧的边缘)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
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插入凹槽2e形成在外壳2的右侧表面2d上(参见图9)。在外壳2的右侧表面2d上,突起部分插入孔2f形成在邻近于前缘2a的位置处;与突起部分插入孔2f相比,齿轮孔2g形成在更邻近于基部端部边缘2b的位置处。突起部分插入孔2f和齿轮孔2g的开口在插入凹槽2e中。
第一壳体6是向下开口的浅盒。第一壳体6包括主表面部分6a和周边表面部分6b,其中周边表面部分6b垂直向下设置在主表面部分6a的外围边缘上。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6的底面上具有圆形固定壁6c,该圆形固定壁6c在周边侧的一部分上向下突起。沿固定壁6c的外围向下开口的滑动凹槽6d形成在第一壳体6上。
内壳3由基本上是圆盘状的平面部分9和形成在平面部分9的外围边缘上的环部分10构成,其中平面部分9和环部分10是一体的。环部分10从平面部分9向上突起。
用于打开的凹口9a形成在平面部分9上。用于打开的凹口9a形成在位于环部分10相反侧的180度位置处的一些部分之间。因此,平面部分9被分成第一部分9b和第二部分9c两部分,其中用于打开的凹口9a设置在该两部分之间。平面部分9的第一部分9b和第二部分9c的底面分别具有向下突起的支撑杆9d和9e。
在环部分10的外表面上,齿部11形成在位于第二部分9c侧部的一个部分上。在环部分10的外表面上,锁紧凹穴部分10a和啮合凹穴部分10b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相反侧位置上,齿部11设置在该两部分之间。通过将环部分10插入第一壳体6的滑动凹槽6d中,内壳3被第一壳体6旋转地支撑。
盘状记录介质5的中心部分具有金属芯5a。盘状记录介质5在旋转状态下容纳在形成在第一壳体6和内壳体3的平面部分9之间的空间。每一活门构件4基本上是半圆形的平板。每一活门构件4的外围边缘部分由弦侧部分4a和圆弧侧部分4b构成。在预定方向上延长的导引孔4c和设置在一侧的支撑孔4d形成在每一活门构件上。
内壳3的支撑杆9d和9e分别插入活门构件的支撑孔4d中。因此,活门构件4分别绕支撑杆9d和9e向壳体3可滑动地旋转。
如图8和11所示,第二壳体7和8由平面状的主表面部分12和13和外围表面部分14和15形成,其中,每一主表面部分基本上是长方形;外围表面部分14和15分别从外围边缘(除了位于主表面部分12和13内侧的外围边缘)向上突起。平面状的主表面部分12和13分别与外围表面部分14和15形成于一体。导向杆12a和13a分别形成在第二壳体7和8的主表面部分12和13的顶面上。位于右侧的第二壳体8设置有锁紧支撑杆13b,该锁紧支撑杆13b在主表面部分13的前缘向上突起。
在主表面部分12和13的底面上,向下开口的定位孔12b和13c分别形成在邻近于基底末端边缘2b的位置处(参见图10)。定位孔12b被形成为圆形。定位孔13c在某种程度上从一端到另一端是长孔形。定位孔12b和13c在插入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上。
参考区域16形成在每一第二壳体7和8上。参考区域16是盘盒1插入到盘驱动器50时在高度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参考表面。第二壳体7的参考区域16分别位于邻近于主表面部分前缘的左侧部分,及位于定位孔12b的开口边缘周围。第二壳体8的参考区域16并位于邻近于主表面部分前缘的右侧部分上,及位于定位孔13c的开口边缘周围。
向插入方向和向下方向开口的识别凹槽17形成在第二壳体7的前缘处(参见图10)。识别凹槽17比位于邻接于参考区域16的位置处的宽度要宽,该参考区域16位于邻近于主表面部分12前缘的左端部分上的位置处。引入部分17a形成在前缘上的识别凹槽17的开口边缘上,其中,引入部分17a在接近前缘2a的时朝更加互相分离的方向倾斜。识别凹槽17两侧的侧面是左侧位置参考表面17b和右侧位置参考表面17c。内表面是内侧位置参考表面17d。左侧位置参考表面17b和右侧位置参考表面17c之间的间隔大致等于或稍大于形成在盘驱动器50的盘支架59上的识别销61的直径。
将盘盒1插入到盘驱动器50的插入方向设定为Y方向,将垂直于盘盒1的厚度方向和Y方向的方向设定为X方向,识别凹槽17的左侧位置参考面17b的位置与定位孔12b在X方向上的中心平齐,例如如图10所示。
锁紧构件18以可滑动地旋转的状态被第二壳体8的锁紧支撑杆13b支撑(参见图8和11)。锁紧构件18由环形支撑部分19、操作突起部分20和锁紧突起部分21构成,其中操作突起部分20从环形支撑部分19向一方向突起,锁紧突起部分21从环形支撑部分19向操作突起部分20相反的方向突起。环形支撑部分19、操作突起部分20和锁紧突起部分21整体形成于一体。锁紧突起部分21形成叉形。锁紧突起部分21由锁紧块21a和弹性接触块21b构成。当锁紧支撑杆13b插入支撑部分19时,锁紧构件18以可滑动地旋转的状态被第二壳体8支撑。
在锁紧构件18被第二壳体8支撑的状态下,操作突起部分20的前缘从外壳2的突起部分插入孔2f伸出,锁紧块21a和弹性接触块21b分别弹性地接触或毗邻内壳3的环形部分10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8的外围表面部分14的内表面。
第二壳体7和8分别与第一壳体6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于一体(例如通过螺钉拧紧)。在第二壳体7和8与第一壳体6接合于一体的状态下,第二壳体7和8之间形成一开口,该开口作为通过活门构件4将其打开或关闭的开口部分22。该开口部分22在插入方向上延长。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用作工作台插入部分22a,盘台66通过该工作台插入部分22a插入到盘盒1中;工作台插入部分22a的相对侧的部分分别是第一操作部分22b和第二操作部分22c。第一操作部分22b和第二操作部分22c是被光学拾取器67照射的激光束的传送部分。开口部分22与内壳3的用于打开的凹口9a的开口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在第二壳体7和8与第一壳体6接合于一体的情况下,分别形成在第二壳体7和8上的主表面12和13的导向杆12a和13a与活门构件4的导引孔4c滑动啮合。
下面,将描述盘盒1通过插入开口51a插入到盘驱动器50中的操作(参见图12至22)。
首先,将描述盘盒1插入到插入孔51a之前的状态(参见图12)。锁紧构件18的锁紧块21a与内壳3的环部分10的锁紧凹穴部分10a相啮合。因此,内壳3锁紧在初始位置处,在该初始位置处,用于打开的凹口9a向开口部分22倾斜一预定角度,从而调节内壳3相对于外壳2的旋转。
第二壳体7和8的各个导引杆12a和13a分别与活门构件4的导引孔4c在某一侧的端部(即圆弧部分4b侧的端部)处啮合。因此,活门构件4的弦侧部分4a置于上面而保持在关闭位置。由于活门构件4处于关闭位置,因而外壳2的开口部分22被关闭。
随着盘盒1通过插入开口51a插入到盘驱动器50的内侧,盘盒1沿盘支架59的侧面部分59b移动,形成在盘支架59上的识别销61插入到形成在外壳2的识别凹槽17中(参见图13)。因为引入部分17a形成在识别凹槽17的开口边缘部分,其中该引入部分17a接近前缘2a时向更加互相分离的方向倾斜,因此,引入部分17a导引识别销61从而使识别销61确定并平滑地插入到识别凹槽17中。
识别销61插入到识别凹槽17后,盘盒1到达保持位置处,在该保持位置处,盘盒1被盘支架59保持(参见图14),这样可以识别被插进的盘盒是专用盘盒1。当盘盒1到达保持位置处时,盘盒1的基底末端边缘2b端部上的一部分从插入开口51a伸出到其外侧。
附带地,在上面描述中的例子中,识别销61作为一种插入到上述识别凹槽17中的部件,但是用来插入到识别凹槽17的部件并不限定于识别销61。例如,用插入块或插入部分可以取代识别销61,其中插入块是通过切削盘支架59的一部分以使该切削部分凸起而形成的,而插入部分是由树脂制成的并与盘支架59相连。
使用这种插入块或插入部分能使插入到插入凹槽17中的部件的制造成本低,因而降低了盘驱动器50的制造成本。当盘盒1到达保持位置时,盘盒1的基底未端边缘2b一侧的部分从插入开口51a向外侧凸起。
附带地,一种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没有识别凹槽17。因此,当这种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从插入开口51a插入时,该盘盒与识别销61接触但并不到达保持位置。因此,可以识别出这种盘盒是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因为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的一部分从插入开口51a向外侧突起,此时,若这种满足消费者使用标准的盘盒被错误地插入时可以将其从盘驱动器50中拔出。
在左侧位置参考面17b和右侧位置参考面17c的作用下,识别销61插入到识别凹槽17能调节盘盒1在左右方向(如图10所示的X方向)上在盘支架59上的位置。而且,在内侧位置参考面17d的作用下,识别销61插入到识别凹槽17和识别销61与内侧位置参考面17d的接触将调节盘盒1在前后方向(如图10所示Y方向)上在盘支架59上的位置。因此,识别销61也起定位销的作用,用来调节盘盒1在盘支架59上的位置,识别凹槽17也起定位凹槽的作用,用来调节盘盒1在盘支架59上的位置。
附带地,上述涉及到的实施例是:当识别销61插入到识别凹槽17中并且对专用的盘盒同时在X,Y方向上进行定位时,对专用的被插入的盘盒1进行识别。但是,例如,当识别销61插入到识别凹槽17中时,认为对盘盒进行插入操作且仅仅对专用的盘盒1进行识别。可选地,仅仅对专用的盘盒进行识别并仅在X方向上进行定位。另一选择为,仅仅对专用的盘盒1进行识别并仅在Y方向上进行定位。
当识别销61插入识别凹槽17中时,盘盒1的前缘2a按压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臂60b从而使检测臂60b旋转(参见图13),因而,检测传感器60检测出盘盒1插入到保持位置处。当检测传感器60检测出盘盒1插入保持位置时,驱动电机开始旋转。驱动电机的旋转带动驱动齿轮56旋转从而使凸轮滑动件57向图14所示的L1方向滑动。
当凸轮滑动件57向L1方向滑动时,导引销59d在固定框架52的导引孔55的水平部分55a上向L1方向移动,且固定盘盒1的盘支架59也向L1方向移动。当导引销59d进入水平部分55a的后端时,盘支架59到达缩回位置(参见图15),驱动齿轮56的旋转运动暂时中止。当盘支架59到达缩回位置时,整个盘盒1被插进盘驱动器50中。
接着,齿条构件62开始向图15所示的L2方向移动。当齿条构件62向L2方向移动时,操作突起部分62b和齿条62a从而插入盘盒1的外壳2的插入凹槽2e中(参见图16)。
如图17所示,当齿条构件62向L2方向移动并且操作突起部分62b和齿条62a插入到插入凹槽2e中时,齿条62a被锁紧构件18的操作突起20压入外壳2的内侧,同时操作突起62b被插入内壳3的啮合凹穴部分10b中从而与啮合凹穴部分10b相啮合。
当齿条62a将操作突起部分20压进外壳2的内侧时,锁紧构件18向如图12所示的S1方向偏转。因而,锁紧块21a与锁紧凹穴部分10a分离,从而释放了内壳3和锁紧构件18的锁紧。
当齿条构件62继续地向L2方向移动时,由于操作突起部分62b移动,内壳3将沿图17所示的R1方向转动,因而齿条62a与内壳3的齿部11相啮合(参见图18)。此时,活门构件4随着内壳3的转动而向R1方向转动。
当齿条构件62进一步向L2方向移动时,操作突起部分62b与啮合凹穴部分10b的啮合将被释放。但是,因为齿条62a与齿部11相啮合,内壳3随着齿条构件62的运动而进一步向R1方向转动。此时,导引杆12a和13b分别在活门构件4的导引孔4c中相对移动。因而,活门构件4逆着内壳3转动。因而,活门构件4的弦侧部分4a相互分离。
接着,当齿条构件62向L2方向移动时,锁紧突起部分62c与内壳3的锁紧凹穴部分10a啮合,从而齿条构件62向L2方向的移动将终止(参见图19)。在齿条构件62向L2方向的移动终止的状态下,内壳3到达停止位置,用于打开的凹口9a与开口部分22相重合。此时,第二壳体7和8的导引杆12a和13a分别在弦侧部分4a的一侧与导引孔4c的端部相啮合,整个活门构件4分别位于内壳3的第一部分9b和第二壳体7之间、内壳3的第二部分9c和第二壳体8之间。因而,整个开口部分22被打开并且暴露出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
当向L2方向的移动被中止并且整个开口部分22被打开时,驱动齿轮56再次开始转动。当驱动齿轮56转动时,凸轮滑动件57再次在图15所示L1方向上滑动。
当凸轮滑动件57向L1方向滑动时,导引销59d在固定框架52的导引孔55的垂直部分55b和凸轮滑动件57的凸轮孔58的凸轮倾斜部分58b中移动,支撑盘盒1的盘支架59与齿条构件62形成一体(参见图20),在图15所示的H1方向(向下方向)上移动。
接着,当凸轮滑动件57向L1方向滑动并且导引销59d到达垂直部分55b的底端和凸轮孔58的底端支撑部分58c时,盘支架59到达安装部位(参见图21),驱动电机的旋转中止。当盘支架59到达安装部位时,盘台66从外壳2的开口部分22的工作台插入部分22a插入(参见图22)。因而,盘状记录介质5的芯5a被盘台66的磁铁吸引,盘状记录介质5就安装在盘台66上了。此时,形成在基座单元63上的定位部分72的定位销72c分别插入盘盒1的定位孔12b和13c中。
在盘支架59到达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盘盒1通过形成在盘支架59上的压杆弹簧被向下激活,盘盒1的参考区域16分别压靠在定位部分72的轴部72a的顶面72b和接收部分73的接收表面73a上。而且,光学拾取器67分别相应于开口部分22的第一操作部分22b和第二操作部分22c被定位(参见图22)。
当定位销72c分别插入定位孔12b和13c中时,盘盒1在图10所示的X、Y方向上定位,也即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进行定位。参考区域16分别压靠顶面72和接收面73a从而使盘盒1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定位。
当盘状记录介质5安装在盘台66上时,盘状记录介质5随着盘台66的转动而转动,通过驱动光学拾取器67,实现在盘状记录介质5上记录信息信号,或从盘状记录介质5上再现信息信号。附带地,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来驱动两个或一个光学拾取器67。驱动两个光学拾取器57将提高传输速度并提高编辑的工作性能。
当完成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时,驱动电机朝前述的相反方向转动,从而盘盒1根据与上述操作的相反操作将盘盒1弹出。也就是说,首先凸轮滑动件57向L2方向移动,支撑盘盒1的盘支架59与齿条构件62形成一体向H2方向(向上方向)移动。接着,齿条构件62向L1方向移动,内壳3朝R2方向转动。因而,开口部分22随着活门构件4关闭,并且凸轮滑动件57再次向L2方向移动。因而,支撑盘盒1的盘支架59向L2方向移动。此时,设置在盘驱动器50上的一对未示出的弹杆按压盘盒1的前缘端部表面,因而,盘盒1的基底末端边缘2b端部上的一部分从插入开口51a突起。使用者能通过固定突起部分从盘驱动器50中弹出盘盒1从而将盘盒1从插入开口51a抽出。
如上所述,形成了识别凹槽17,该识别凹槽17向盘驱动器50的插入开口51a的插入方向的侧部开口,以用来与另一种类型的盘盒区分开。因而,在将盘盒1插入到插入开口51a时就能识别出被插入的盘盒的类型。如果错误地插入,在盘盒一插入到插入开口51a就将盘盒弹出了。因而,提高了可使用性。
而且,不要求提供复杂的识别机构用来在盘驱动器50的内侧与另一种类型的盘盒区分开,因而,使盘驱动器50的机构简单化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而且,仅仅只有盘盒1的盘状记录介质5安装在盘驱动器50的盘台66上,其中该盘盒1具有与两个光学拾取器67相对应的开口部分22。因而,不需要为了防止满足使用者需要的盘盒1与光学拾取器67接触而缩回光学拾取器67中的一个,从而不需要任何回缩空间。于是,因为没有回缩空间,盘驱动器50的尺寸可以更小,可以同时起动光学拾取器以缩短了直到各种操作开始的时间。
进一步地,识别销61插入识别凹槽17中并与内侧位置参考表面17d相接触,从而识别销相对于盘支架59在插入方向上进行定位。因而,当盘支架59向下移动时,定位部分72的定位销72c分别平滑地插入定位孔12b和13c中,从而防止定位销72c与定位孔12b和13c由于它们之间的接触而发生卡塞和磨损等。
而且,在盘盒1中,识别凹槽17并不贯穿在上下方向上,前缘2a从左端到右端并不是断开的。因此,盘驱动器50内侧中的每一部分(如弹杆)并不插入识别凹槽17中。因而,防止了由于弹杆而引起的误操作(如弹射错误)。
附带地,总的来说,在盘驱动器中,当盘盒1被插入时,每一部分,如弹杆并不位于参考区域16的附近以避免与定位部分72和接收部分73相互干扰。因而,当错误地将盘盒1插入到满足消费者需求标准的盘驱动器50中时,识别凹槽17形成在盘盒1的参考区域16附近也可能防止每一部分(如弹杆)之间的相互干扰。
而且,也可以将多个识别凹槽17形成在盘盒上。但是,与形成多个识别凹槽17相比,仅仅形成一个识别凹槽17在盘盒1上能减小将盘驱动器50内侧中的每一部分无意地插入到识别凹槽17中的可能性。例如,即使一个弹杆插入到识别凹槽17中,前缘2a一定可以按压另一弹杆,从而一定能将盘盒1弹出。
上面已经描述了盘盒1,该盘盒1包括向下和向插入方向开口的识别凹槽17。但是,对于识别凹槽来说,至少向插入方向开口就足够了。例如,可以采用向插入方向开口和向上下方向开口的识别凹槽17A,如图23所示。也可以采用向插入方向开口和向上方向开口的识别凹槽17B,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也可以采用仅仅向插入方向开口的识别凹槽17C,如图25所示。并且在识别凹槽17A、17B和17C中,最好形成引入部分以平滑地插入识别销,该引入部分类似于识别凹槽17中的引入部分17a。
在采用识别凹槽17B的情况下,向下突起的识别销61B设置在盘驱动器50中。在采用识别凹槽17C的情况下,向前突起的识别销61C设置在盘驱动器50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盘支架59从伸缩位置向安装位置向下移动时,通过在X方向上分离的定位孔12b和13c将盘盒1相对于盘驱动器50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6所示,某一区域(盘驱动器50中的每一机构能设置在该区域中)是除了盘盒1的基座末端边缘的侧部区域的区域E1,其中侧部区域是定位部分72被阻止的部分。因而,区域E1并没有覆盖整个开口部分22。
另一方面,在盘盒1中,当盘支架59从伸缩位置向安装位置向下移动时,通过在Y方向上分离的定位孔12b和识别凹槽17将使盘盒1在盘驱动器50中进行定位。此时,盘转动装置50中也需要形成与定位孔12b和识别凹槽17相对应的定位部分7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7所示,某一区域(盘驱动器50中的每一机构能设置在该区域中)是除了盘盒1的左侧边缘的侧部区域的区域E2,其中该侧部区域是定位部分72被阻止的部分。因而,区域E2覆盖了整个开口部分22。
如上所述,在定位的同时通过使用定位孔12b和识别凹槽17,覆盖了整个开口部分的区域E2被设置成能设置盘驱动器50中的每一机构的区域。因此,在盘驱动器50中,其中该盘驱动器50包括两个满足专用标准的光学拾取器67,使用定位孔12b和识别凹槽17有益于每一机构的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表示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具体形状仅仅只是实施本发明的例子,因此,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盘盒,该盘盒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开口部分,盘驱动器的盘台插入该开口部分;
一内壳,该内壳被支撑,以在外壳的内侧可滑动地旋转;
活门构件,该活门构件被支撑,以在内壳中可滑动地旋转;
一盘状记录介质,可旋转地容纳在一壳体空间中,该壳体空间形成在内壳和外壳的第一壳体之间,其中,内壳向外壳的可滑动旋转引起活门构件的可滑动旋转,从而打开或关闭外壳的开口部分;盘盒插入盘驱动器的一插入开口,从而盘状记录介质安装在被使用的盘台上;所述的盘盒进一步包括:
一识别凹槽,该识别凹槽形成在外壳上,并朝盘驱动器的插入开口的插入方向侧开口,以用来与另一种类型的盘盒区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
一位于外壳的识别凹槽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内表面,用来在插入方向上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每一壳体都包括一主表面部分和一外围表面部分,其中该主表面部分与盘状记录介质相对设置,外围表面部分形成在主表面部分的外围边缘上;和
识别凹槽没有贯穿在第一壳体的主表面部分和第二壳体的主表面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
一参考区域形成在外壳上,当盘盒插入到盘驱动器的内侧时,该参考区域是将盘盒向盘驱动器进行定位的参考;和
识别凹槽形成在该参考区域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
仅仅形成一个用作识别凹槽的识别凹槽。
CNB2004100631429A 2003-04-03 2004-04-02 盘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2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00159A JP2004310829A (ja) 2003-04-03 2003-04-03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100159/2003 2003-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1206A true CN1551206A (zh) 2004-12-01
CN1310249C CN1310249C (zh) 2007-04-11

Family

ID=3284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31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249C (zh) 2003-04-03 2004-04-02 盘盒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37248B2 (zh)
EP (1) EP1465191A3 (zh)
JP (1) JP2004310829A (zh)
KR (1) KR101017308B1 (zh)
CN (1) CN1310249C (zh)
TW (1) TWI2452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9111A (ja) * 2003-10-22 2005-05-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20070124744A1 (en) * 2003-12-12 2007-05-31 Pioneer Corporation Shutter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EP1575050A3 (en) * 2004-03-11 2008-05-28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JP4631469B2 (ja) * 2005-02-28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20247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ony Corp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7234067A (ja) * 2006-02-27 2007-09-13 Fujifilm Corp 感光性記録媒体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シャッタロック解除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8005B2 (ja) * 1991-01-21 2001-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5225743A (ja) * 1991-12-19 1993-09-03 Sony Corp 記録媒体用カートリッジ
JP2508991B2 (ja) * 1994-02-22 1996-06-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トリッジとこれが用いられる記録再生装置との組み合せ構造
TW473706B (en) * 1997-07-14 2002-01-21 Sony Corp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misinsertion of disc cartridges
JPH11317039A (ja) * 1998-02-16 1999-11-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プレ―ヤ
JP3900685B2 (ja) * 1998-06-10 2007-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6356527B1 (en) * 1998-07-13 2002-03-12 Sony Corporation Shutter assembly for a disc cartridge
US6473392B2 (en) * 1998-07-13 2002-10-29 Sony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JP2000156061A (ja) * 1998-11-16 2000-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341722B2 (ja) * 1999-07-15 2002-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ケース
JP2000040327A (ja) * 1999-07-28 2000-02-08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50363A (ja) * 2000-03-02 2001-09-1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83556A (ja) * 2000-03-31 2001-10-1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988352B2 (ja) * 2000-04-14 2007-10-10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ドライブ装置
JP3605016B2 (ja) * 2000-09-11 2004-1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収納装置
JP3991553B2 (ja) * 2000-05-17 2007-10-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522385B (en) * 2000-05-17 2003-03-01 Sony Corp Disk cartridge
JP2001357650A (ja) * 2000-06-13 2001-12-26 Hitachi Maxell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089140B2 (ja) * 2000-07-28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051168A (ja) * 2001-03-15 2003-02-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91357A (ja) * 2001-03-19 2001-10-1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051171A (ja) * 2001-05-21 2003-02-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0895743B1 (ko) * 2001-06-29 2009-04-30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디스크 카트리지 및 디스크 카트리지용 성형 부재 및 내측쉘의 제조 방법
JP2003085910A (ja) * 2001-09-11 2003-03-20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記録媒体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809786B2 (ja) * 2001-10-01 2006-08-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3948235B2 (ja) * 2001-10-01 2007-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3242740A (ja) * 2002-02-15 2003-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278151B2 (en) * 2002-12-25 2007-10-02 Sony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US6944875B2 (en) * 2003-02-14 2005-09-13 Sony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with shutter overlapping gap having labyrinth shaped portion spaced to have a recessed dust deposition portion
JP4592684B2 (ja) * 2003-04-09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05022533A1 (ja) * 2003-08-28 2005-03-10 Sony Corporation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1006604B1 (ko) * 2003-09-15 2011-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카트리지
JP2005108390A (ja) * 2003-10-02 2005-04-21 Tdk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16074A (ja) * 2003-10-08 2005-04-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29111A (ja) * 2003-10-22 2005-05-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DE602004024568D1 (de) * 2003-10-28 2010-01-21 Lg Electronics Inc Datenträger-kassetten-baugruppe
EP1575050A3 (en) * 2004-03-11 2008-05-28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EP1577893A3 (en) * 2004-03-16 2008-05-28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JP2005322386A (ja) * 2004-04-05 2005-11-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202965B2 (ja) * 2004-05-07 2008-12-24 Tdk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55319A1 (en) 2004-12-16
EP1465191A2 (en) 2004-10-06
CN1310249C (zh) 2007-04-11
KR101017308B1 (ko) 2011-02-28
US7237248B2 (en) 2007-06-26
TW200501074A (en) 2005-01-01
KR20040086837A (ko) 2004-10-12
JP2004310829A (ja) 2004-11-04
EP1465191A3 (en) 2007-11-21
TWI245271B (en) 2005-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6574A (zh) 盘盒
CN1126091C (zh)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CN1245336A (zh) 盒式盘
CN1082228C (zh) 盘盒
CN1310249C (zh) 盘盒
US8949869B1 (en) Optical disk drive having a carrying roller that contacts a surface of an optical disk
CN1251229C (zh) 用于可更换地封装记录介质的盒
CN1386269A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2004296090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用トレー
CN101034576A (zh) 光盘装置及控制光盘装置的方法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585978A (zh) 盘装置
CN1179360C (zh) 装配盒式磁带的方法和设备
CN1305057C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JP447972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駆動制御方法
CN1783280A (zh) 盘驱动设备
JP4260668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826654A (zh) 盘盒的活门件、盘盒和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US20100050192A1 (en) Disk conveyance device and disk device
JP3804236B2 (ja) 記録媒体装填装置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US7249362B2 (en) Disk chucking mechanism and disk drive device with increased positional accuracy
CN1754222A (zh) 盘片盒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3974148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CN1757072A (zh) 盘片夹
JP5057083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