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2760A - 除去读取双面或重叠原稿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除去读取双面或重叠原稿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2760A CN1512760A CNA2003101243572A CN200310124357A CN1512760A CN 1512760 A CN1512760 A CN 1512760A CN A2003101243572 A CNA2003101243572 A CN A2003101243572A CN 200310124357 A CN200310124357 A CN 200310124357A CN 1512760 A CN1512760 A CN 15127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zone
- processing apparatus
- color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04N1/3878—Skew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H04N1/3935—Enlarging or reducing with modification of image resolution, i.e. determining the values of picture elements at new relative pos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12—Conversion of colour to monochro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62—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mage types, e.g. two-tone, continuous to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2—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5—Correction of errors due to scanning a two-sided document, i.e. show-through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行校正以除去在读取双面印刷的原稿或重叠的原稿时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31a)中,从图像输入部(32)输入正面、背面图像,由图像反转部(33a)进行反转,由位置关系检测部(34)检测位置关系,由图像校正部(35)进行图像校正以便除去透印,由图像反转部(33b)再次进行反转,从图像输出部(36)输出。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申请号:99809543.5;申请日:1999年6月16日)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进行校正以除去在读取双面印刷的原稿或重叠的原稿时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硬件及软件的发展,作为取代已有纸媒体书籍的新的书籍形态,电子书籍的出版日益活跃起来,在个人计算机或便携终端上已能够阅读漫画或小说。
这些电子书籍也能够处理声音、图像、动画及卡通等所谓的多媒体类数据,但是由于从头开始将电子书籍为对象来制作要花费成本和人力,所以多是将已有书籍原封不动地电子化。
在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书籍的制作中,有以下课题。第1课题是将用扫描仪等图像输入部件读取彩色印刷原稿等所得的图像变换为自然的单色图像的情况下的课题。
一般,将彩色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通过从彩色图像中提取亮度分量来进行。以下的式(1)是从彩色图像的红(R)、绿(G)及蓝(B)分量中提取亮度分量(Y)的式子。
Y=0.299R+0.587G+0.114B ...(1)
该方法也被使用于作为电视广播方式的NTSC方式中,是众所周知的方法。在NTSC方式中,将彩色图像分为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进行发送,所以在单色电视中通过只接收、再现亮度信号也能够将自然的单色图像放映到电视上。
上述式(1)基于人的视觉特性,通过将亮度分量作为单色图像,能够将照片等全色图像自然地变换为单色图像。
然而,将已有书籍原封不动地电子化所得的电子书籍内容在显示色这一点上没有限制,所以用彩色显示器来观看没有任何障碍,但是对于用于观看电子书籍的便携终端,价格低、耗电小是重要要素,所以多使用单色液晶显示器。
因此,通常,照片等全色图像被变换为单色图像。通过使用上述式(1),能够变换为自然的单色图像,能够由已有书籍来制作单色内容。或者,能够将彩色图像显示在单色显示器上。
然而,在已有书籍、特别是漫画杂志等中,有时图像用红或黑油墨进行双色印刷,或者不使用黑油墨,用红、绿及蓝等中的一色油墨进行印刷,在用式(1)来变换这种图像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图像。
例如,在用红和黑进行双色印刷的情况下,轮廓或阴影使用黑,肉色等使用红。在使用式(1)将这种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红的混合比率小,所以存在的问题是:与实际上看到的图像的印象相比,红的部分变黑。
此外,有时用红、绿及蓝等黑以外的单色油墨来印刷图像。在人看到这种图像的情况下,不太意识到该颜色本身,只具有与用黑色一色印刷的图像同样的印象。然而,如果用式(1)与彩色图像同样地将这种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则成为颜色浅、对比度低的图像。特别是在用绿油墨印刷的图像的情况下,由于在式(1)中绿的混合比大,所以成为非常浅色的图像。
第2课题是将漫画等由字符、线条画和网点组合而成的图像以高精度进行缩小并回避波纹的情况下的课题。
漫画或小说等印刷物原来是用非常高的分辨率印刷的,读取其的扫描仪也具有400dpi(dot per inch,点每英寸)或600dpi以上的高分辨率。然而,个人计算机或便携终端的显示分辨率充其量是100dpi左右,所以为了在个人计算机或便携终端上显示已有书籍,需要进行图像的缩小处理。
在许多漫画中,用网屏色调(スクリ一ント一ン)来模拟地附加浓淡或灰度等级。由于网屏色调由细小的网点、线及花纹构成,所以如果将其缩小,则已知通常产生称为波纹(モァレ)的条纹或格子花纹。在本发明中,将用网屏色调来模拟地附加浓淡或灰度等级的区域称为模拟浓淡区域。
以外缩小图像的方法大体分为2种,有对全体划一地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进行区域分割、对各个区域用最佳的方法进行缩小处理的方法。作为对全体划一地进行处理的方法,一般使用单纯地抽取像素进行缩小的抽取处理、或通过对原图像的像素值进行平均来决定缩小图像的像素值的平均法:((日本)贵家仁志著,“ディジタル画像の解像度变换(数字图像的分辨率变换)”,CQ出版社,ィンタ一フェィス1998年6月号p72)。
此外,作为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的方法,有日本特开平4-365182号公报上记载的图像处理装置。根据特开平4-365182号公报上记载的图像处理装置,示出下述方法:将二值化过的图像分割为线条画区域和图案区域,在线条画区域中进行缩小并保存细线,而在图案区域中则根据像素密度进行多值化处理后再进行缩小-二值化处理,抑制缩小时产生的波纹,字符-线条画部分也精密地缩小。
然而,在缩小字符、线条画和网点混杂的漫画等图像的情况下,在抽取处理中网点部分产生波纹,字符或线条画出现飞白或变得零碎。另一方面,在平均法中,波纹被抑制,字符或细线也很少出现飞白或变得零碎,但是整体上失去清晰度。为了显现清晰度,可以在缩小后进行边缘增强处理,但是连被抑制的波纹也被增强而出现。此外,通过增大对像素进行平均的范围,能够完全消除波纹,但是相反地字符和线条画也变得模糊。
如上所述,在通过抽取处理或平均处理进行的现有技术的划一处理中,不能既抑制波纹、又使字符和线条画清晰,需要分离图像的区域进行与各个区域对应的处理。
特开平4-365182号公报上记载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区域分离,进行与区域对应的缩小处理,但是漫画等在网点中绘有线条画,所以不能用单纯的模式匹配(パタ一ンマツチング)来分离字符-线条画。此外,字符是作为冒出(吹き出し)而绘在图像中,所以难以用单纯的矩形来分离。在分为字符-线条画区域和其以外的区域这2个区域、在字符-线条画以外的区域中进行平滑的方法中,容易发生字符-线条画区域的提取差错。例如,细线或复杂分组中略微模糊的部分等边缘分量少,所以有时不作为字符-线条画区域来提取,如果对该部分进行平滑处理,则字符或线条画部分进一步变得模糊。
第3课题是进行校正以除去在读取双面印刷的原稿或重叠的原稿时产生的透印的情况下的课题。
已有书籍通常被印刷在纸的双面上,所以在用扫描仪等对其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或者在将页重叠的状态下用扫描仪等进行读取的情况下,存在所谓的透印的问题,即背面的图像透显到正面。
以往,作为校正透印的装置,有特开平6-14185号公报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特开平6-14185号公报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对图像信号进行浓度校正来降低浓度,使得原稿的背面或重叠的下一页的原稿不透过而被复印,从而除去低浓度的透印部分。
作为用正面图像数据和背面图像数据来校正透印的装置,有特开平6-62216号公报。在特开平6-62216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正面图像数据和背面图像数据进行“与”运算,对其输出进行直方图计算来进行平滑,然后进行阈值处理,将其与从正面图像数据中除去重叠部分的数据所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从而除去透印,而不损失正面图像的低浓度部分。
此外,在特开平8-340447号公报所示的具有透印除去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从图像信号中检测透印区域、和透印区域内的透印电平,根据透印电平来进行透印区域的浓度校正,从而除去透印。
然而,在特开平6-14185号公报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对整个图像施加浓度校正,所以存在的问题是:中间色调出现飞白,或者字符出现飞白。
在特开平6-62216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中间色调部分透印等情况下,有时不能完全除去透印。此外,需要预先知道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但是在自动送纸的情况下未必在同一场所取入图像,所以在图像偏移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不能完全除去透印。
在特开平8-340447号公报记载的具有透印除去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判定为有透印的区域是非字符像素连续的区域、非图案像素连续的区域、规定浓度以下的像素连续的区域、或者规定色度以下的像素连续的区域,由于在微范围内进行判定,所以例如在大范围的黑块字符、图像透印的情况下,不能判别透印和正面的中间色调。
第4课题是在基于图像来输入书籍以形成电子书籍内容的创作系统中、在输入的书籍的图像数据中进行希望的页间位置对准的情况下的课题。
电子书籍也能够处理声音、图像、动画及卡通等所谓的多媒体类数据,但是基本上采用基于文本(字符码)的形式。另一方面,基于纸媒体的书籍、即所谓的“书”在即使目前每年也有50万部,其总数庞大,但是电子化的部数非常少,其绝大部分只以纸媒体存在。然而,这种现有电子书籍基于文本(字符码),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为了创作纸媒体的书籍,必须利用人力或OCR来形成文本数据。因此,内容形成需要很多时间,难以及时提供大量内容。此外,漫画或照片杂志等文本以外的数据占大部分的书籍难以内容化。由于这种情况,现有电子书籍内容数少至几百左右,而且内容也偏向辞书类。因此,现状是电子书籍的普及率连纸书籍的1%也未达到。特别是,内容的种类少的问题是致命性的,成为电子书籍普及的大的障碍。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提出基于图像进行输入来得到电子书籍内容。这有以下优点。
基本上,只需扫描已有纸媒体的书籍就能进行内容形成,在短期间提供大量内容。能够提供漫画或照片杂志等不能用基于文本的电子书籍来实现的内容。即使存在外国字、异体字、或古文书等不合乎现在字符码体系的字符也容易取入。由于不依赖于语言(字符码),所以查看器(ビュ一ワ)或整个创作系统容易在海外推广(普及)。由于上述优点,基于图像的电子书籍能够解决基于文本的电子书籍的所有问题。然而,为了基于图像进行输入以得到电子书籍内容,用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馈送器)等进行扫描输入,实施文档结构化等各种处理即可,但是产生以下问题。
在扫描输入时产生图像的倾斜或偏移,在电子书籍的情况下,在查看器中有作为基准的直线(例如,CRT或液晶的边缘部分),与纸相比,倾斜更加增强,给用户以不快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的处理。依靠人力来完成此也需要相当的作业量,招致创作时间显著增大。特别是,在电子书籍的正文页的情况下如果有倾斜或偏移,在用查看器观看时引起很大的不快感。此外,如果为了校阅电子书籍内容而确认全部页,则招致创作时间增大,在短期间内不能提供大量内容,所以需要适当的差错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进行校正以除去在读取双面印刷的原稿或重叠的原稿时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第1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反转部件,使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中的任一个反转;位置关系检测部件,检测由图像反转部件反转过的正面图像和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背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由图像反转部件反转过的背面图像和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正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像校正部件,根据位置关系检测部件输出的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以及图像输出部件,输出图像。
根据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由图像反转部件将其中某一个图像进行反转后,由位置关系检测部件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图像校正部件根据该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因此,能够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第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的本发明中,位置关系检测部件只提取正面、背面图像的高亮度分量,通过用图像的高亮度分量进行块匹配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由图像反转部件将其中某一个图像进行反转后,由位置关系检测部件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这里,只提取正面、背面图像的高亮度分量,通过用图像的高亮度分量进行块匹配,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图像校正部件根据该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因此,能够更正确地检测位置关系,能够进一步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第3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输入部件;边缘检测部件,检测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图像的边缘;图像校正部件,通过提高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以及图像输出部件,输出图像。
根据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图像,由边缘检测部件检测图像的边缘,通过提高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图像校正部件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因此,能够防止字符的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第4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输入部件;边缘检测部件,检测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图像的边缘;图像分割部件,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图像校正部件,求图像分割部件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区域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以及图像输出部件,输出图像。
根据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图像,由边缘检测部件检测图像的边缘,图像分割部件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像素的亮度,图像校正部件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因此,能够防止中间色调部分出现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第5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4本发明中,上述图像校正部件在高亮度区域内从亮度在规定范围内的像素中求代表亮度,以代表亮度为基准来提高上述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图像,由边缘检测部件检测图像的边缘,图像分割部件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像素的亮度,图像校正部件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这里,在高亮度区域内从亮度在规定范围内的像素中求代表亮度,以代表像素为基准来提高上述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校正过的图像由输出部件来输出。因此,能够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而不受纸质引起的透过率不同的影响。
此外,第6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反转步骤,对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中的某一个进行反转;位置关系检测步骤,检测反转过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反转过的背面图像和正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像校正步骤,根据位置关系的检测结果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
根据本发明,输入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将其中某一个图像进行反转后,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根据该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因此,能够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第7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边缘检测步骤,检测图像的边缘;以及图像校正步骤,通过提高检测出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
根据本发明,输入图像,检测图像的边缘,通过提高边缘检测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因此,能够防止字符的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第8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边缘检测步骤,检测图像的边缘;以及图像分割步骤,根据检测出的图像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图像校正步骤,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区域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
根据本发明,输入图像,检测图像的边缘,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因此,能够防止中间色调部分出现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附图说明
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特色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a的方框图。
图2是图像处理装置1a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颜色分析部3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步骤S22的曲线图。
图5是用于说明步骤S23的曲线图。
图6是用于说明步骤S24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b的方框图。
图8是图像处理装置1b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c的方框图。
图10是图像处理装置1c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a的方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求所讨论像素的方差的范围的图。
图13用于说明通过平均进行缩小处理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通过平滑进行缩小处理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b的方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求周围像素相关的方法的图。
图17是第17-第23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第24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第25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31a的方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位置关系检测部34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提取高亮度分量的部件的曲线图。
图23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31b的方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图像校正部38的操作的曲线图。
图25是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31c的方框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图像分割部39的操作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求像素值t2的方法的曲线图。
图28是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50的方框图。
图29是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50中的书籍的结构原理图。
图30是用于说明页轮廓检测部52的页轮廓检测操作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页轮廓检测部52的页轮廓检测手法的流程图。
图32是用于说明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的页内容区域提取操作的图。
图33是用于说明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的页内容区域提取手法的流程图。
图34是图像旋转的情况示意图。
图35是页位置信息缓冲器60中存储的模板(テンプレ一ト)的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a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1a包括:图像输入部2、颜色分析部3、混合比计算部4、图像变换部5及图像输出部6。图像输入部2读取双联页或页等规定单位的原稿的图像、例如漫画杂志的图像,输入到颜色分析部3。颜色分析部3分析输入的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混合比计算部4决定红(R)、绿(G)及蓝(B)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r∶g∶b。图像变换部5根据决定的混合比,混合R、G及B颜色分量,将输入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变换后的图像由图像输出部6输出。
图像输入部2例如用扫描仪、复印机及摄像机(照相机)等图像读取装置来实现。此外,也可以用存储预先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CD-ROM(CompactDisk-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硬盘、软盘及光磁盘等媒体读取图像的装置或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
图像输出部6例如用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或LCD(LiquidCrysta1 Disp1ay,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来实现。此外,也可以是打印机等图像打印装置。再者,也可以用向CD-ROM、硬盘、软盘及光磁盘等媒体中写入图像的装置或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
颜色分析部3、混合比计算部4及图像变换部5例如通过计算机和软件来实现。
图2是图像处理装置1a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像输入部2按规定单位输入原稿的图像(S1),颜色分析部3对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进行分析(S2),混合比计算部件4决定R、G及B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r∶g∶b(S3),图像变换部5根据混合比来混合R、G及B颜色分量,将输入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S4),图像输出部6输出变换后的图像(S5)。
图3是用于说明颜色分析部3的流程图。在颜色分析部3中,将输入图像按规定单位变换为色相(H)、色度(S)、亮度(I)(S21)。将输入图像变换为H、S及I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说明省略)。接着,根据H及S的分布,来求代表色相和方差(S22)。接着,根据I的直方图来判定有无黑像素(S23),判定图像中使用的颜色(S24)。
图4是用于说明步骤S22的曲线图。图4(a)是横轴为色相(H)、纵轴为色度(S)之和的曲线图。所谓S之和,是指将取同一H的所有像素的S值相加所得的值。为了求图像中使用的颜色,得到用S进行加权的直方图。从其中选择S之和最大的H,将其作为代表色相H0。在H0处的S之和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的图像本来就是单色图像,判定为没有代表色相H0。
根据H±2π=H的关系,如图4(b)所示,变换S之和,使得S之和分布在H0±2π的范围内,求方差V。在方差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输入的图像中使用了多种颜色,而在其他情况下,判断为只使用了代表色相H0。
图5是用于说明步骤S23的曲线图。在用256级对亮度(I)取直方图时,在未使用黑时,如图5(a)所示,低亮度的像素少,而在使用了黑时,如图5(b)所示,低亮度的像素多。由此,能够根据低亮度区域的像素的分布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来判定是否使用了黑。
图6是用于说明步骤S24的流程图。在没有代表色相H0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的图像是单色图像(S241)。如果在步骤S22中求出的方差V在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输入的图像使用了多种颜色(S242)。在其他情况下,如果没有黑像素,则判断为输入的图像是黑以外的单色图像,而如果有黑像素,则判断为输入的图像使用了黑和另一颜色(S243)。
用代表色相H0来如下判定图像中使用的颜色。首先,求H0最接近0、π/3、2π/3、π、4π/3、5π/3、2π中的哪个。其中,假设H0位于0-2π的范围内。在0及2π时判定为红(R),在π/3时判定为黄色(Y),在2π/3时判定为绿(G),在π时判定为水色(C),在4π/3时判定为蓝(B),在5π/3时判定为红紫(M)。
接着,说明混合比计算部4。混合比计算部4根据颜色分析部3的分析结果来决定R、G、B分量的混合比r∶g∶b。即,按照图像中使用的颜色来变更混合比。
在颜色分析部3判定为单色图像时,例如使r=0,g=1,b=0。在单色图像的情况下,由于R、G、B分量没有差别,所以在r、g、b中,哪个为1都可以,此外,也可以使其全部为相同值。
此外,在颜色分析部3判定为多种颜色时,与通常的彩色/单色变换同样,使r=0.299,g=0.587,b=0.114。通过使用这种比例,能够将照片图像等全色图像变换为自然的单色图像。
此外,在颜色分析部3判断为黑以外的单色时,将颜色分析部3求出的、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的补色的颜色分量的比例作为混合比。这里,所谓补色,是指与该色混合时成为白色的颜色。例如,在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是红(R)的情况下,补色为水色(C)。水色的R、G、B分量的比率是0∶1∶1,所以求出的混合比为r=0,g=0.5,b=0.5。通过用这种混合比来混合R、G、B,能够使图像的对比度最高地变换为单色图像。
此外,在颜色分析部3判断为黑及黑以外的一色时,将颜色分析部3求出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的补色的颜色分量的比例、加上图像中使用的颜色的颜色分量的比例作为混合比。例如,在图像中使用的颜色是红(R)和黑的情况下,红(R)颜色分量的比例是1∶0∶0,红的补色即水色(C)的R、G、B分量的比率是0∶1∶1。为了区别红和黑,使得红处于黑和白之间,使红的比例为水色的比例的一般来相加。因此,求出的混合比r∶g∶b为r=0.2,g=0.4,b=0.4。这里,假设使用的颜色和其补色的比例为1∶2,但是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颜色来改变其比例。
此外,也可以预先设有混合比表,对上述各色或每个颜色组合存储最佳的混合比,混合比计算部4参照该混合比表。由此,无需逐一计算,处理速度提高。
此外,如果对每一张图像进行图像变换,每个图像产生颜色偏差,则有时变换图像的结果不同,在用查看器等便携终端来翻页观看电子书籍时,给人以不快感。因此,也可以对多张图像一起进行图像变换。具体说来,图像输入部2输入多张图像,颜色分析部3根据多张图像对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进行积分,根据其结果来分析颜色,混合比计算部4对输入的所有图像计算相同的混合比,图像变换部5对所有图像用相同的混合比来变换图像。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将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
最后,图像变换部5用混合比计算部4决定的R、G、B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r∶g∶b,用变换式
M0=rR+gG+bB (其中,r+g+b=1)将各像素变换为单色图像M0。
图7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b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1b不快:图像输入部2、混合比计算部4、图像变换部5、图像输出部6及颜色指定部8。图像输入部2、混合比计算部4、图像变换部5及图像输出部6与前述图像处理装置1a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颜色指定部8指定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
图8是图像处理装置1b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像输入部2输入图像(S1),颜色指定部8指定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S6),混合比计算部4决定R、G及B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r∶g∶b(S3),图像变换部5根据混合比来混合R、G及B颜色分量,将输入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S4),图像输出部6输出图像(S5)。
与第1实施例的图2的不同点仅在于将步骤S2置换为步骤S6。上述图像处理装置1a自动判别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而图像处理装置1b半自动进行判别,用户通过用鼠标或键盘等实现的颜色指定部8从外部进行指定。
接着,说明颜色指定部8。颜色指定部8让用户选择图像是单色、多种颜色、黑以外的一色、黑及黑以外的一色中的哪个。在选择了黑以外的一色、黑及黑以外的一色的情况下,让其进一步从红(R)、黄色(Y)、绿(G)、水色(C)、蓝(B)、红紫(M)中选择黑以外的一色。这样,通过让指定颜色的判别,能够更正确地判别图像,并变换为单色图像。
(第3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c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1c不快:图像输入部2、图像变换部5、图像输出部6及混合比指定部9。图像输入部2、图像变换部5及图像输出部6与前述图像处理装置1a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混合比指定部9指定R、G及B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r∶g∶b。
图10是图像处理装置1c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像输入部2输入图像(S1),混合比指定部9指定R、G及B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r∶g∶b(S7),图像变换部5根据混合比来混合R、G及B颜色分量,将输入图像变换为单色图像,图像输出部6输出图像(S5)。
与第1实施例的图2的不同点仅在于将步骤S2、S3置换为步骤S7。图像处理装置1a自动判别输入的图像中使用的颜色,并且还自动求混合比,而图像处理装置1c半自动求混合比,用户通过用鼠标或键盘实现的混合比指定部9从外部进行指定。
接着,说明混合比指定部9。混合比指定部9让用户指定R、G、B分量的混合比r∶g∶b。由此,能够以用户希望的比例来混合颜色分量,所以能得到希望的单色图像。
第1-第3实施例中所示的处理是用程序来实现的,但是也可以将该程序存储到光盘或软盘等计算机可读的记录媒体中,在需要时读出来使用。此外,进行这种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第4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a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21a不快:图像输入部22、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4、图像缩小部25及图像输出部26。图像输入部22输入图像,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4根据输入图像和字符-线条画提取部23的提取结果来提取模拟浓淡。图像缩小部25在字符-线条画区域、模拟浓淡区域及字符-线条画-模拟浓淡以外的区域中用不同的方法对输入的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处理过的图像由图像输出部26输出。
图像输入部22及图像输出部26分别与上述图像输入部2及图像输出部6同样来实现。
在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中,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后,进行边缘提取。通过进行平滑处理,就是在模拟浓淡中绘有线条画,也能够正确地除去模拟浓淡部分,只提取字符或线条画的边缘分量。在平滑处理中,例如使用
所示的滤波器,对周围的像素浓度单纯地进行平均。这里,设滤波器的大小为5×5,但是也可以按照原图像的分辨率来进行变更。此外,也可以使用高斯滤波器等在中心部和周边部改变加权的滤波器。在边缘提取中,例如使用
纵边缘
和
横边缘
所示的2个边缘提取滤波器,将各滤波器的输出的绝对值之和作为边缘提取结果。
使用上述边缘提取的结果,将值比规定阈值大的像素判定为字符-线条画区域。在值比规定阈值大的像素中,也可以将孤立点等作为噪声从字符-线条画区域中除去。此外,能够将被边缘包围的小区域判断为字符的复杂部分,所以也可以包含在字符区域中。
接着,说明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4。在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4中,求周边像素的方差,在方差的像素中,将除去上述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提取出的字符-线条画区域所得的区域作为模拟浓淡区域来提取。这是因为,模拟浓淡和字符-线条画等的边缘部分这两者的方差值都大,所以通过从方差值大的像素中除去字符-线条画区域部分,能够只提取模拟浓淡部分。
图12是用于说明求所讨论像素的方差的范围的图。在图12中,斜线部分是所讨论像素,用粗线包围的范围是求方差的范围。在图12中,对各像素在5×5的区域中求方差,但是也可以按照原图像的分辨率来改变区域的大小。各像素处的方差值用
来求。其中,pi是像素值,m是检查方差的区域内像素浓度的平均值,n是检查方差的区域中包含的像素的数目。
接着,说明图像缩小部25。在图像缩小部25中,在通过平滑处理来缩小模拟浓淡区域、通过平均处理来缩小字符-线条画区域后,进行边缘增强处理来进行缩小,只通过平均处理来缩小模拟浓淡-字符-线条画以外的区域。由此,能够在模拟浓淡区域中防止波纹,在字符-线条画区域中通过平均处理来防止飞白或零碎,并且通过进行边缘增强处理来保持清晰度。通过在模拟浓淡-字符-线条画以外的区域中只进行平均处理,即使在区域分离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无用的平滑而引起的模糊、或因无用的边缘增强而引起的噪声增大。在字符-线条画区域和模拟浓淡区域邻接的情况下,平滑处理和边缘增强处理也邻接。由于画质极端变化,所以也可以通过将边界的像素作为模拟浓淡-字符-线条画以外的区域,使画质平滑地变化。
图13用于说明通过平均进行缩小处理的图。在图13中,虚线所示的小格子是原图像的格子,而粗线所示的大格子是缩小图像的格子。为了说明简单,设缩小图像为原图像的1/2倍,但是并不必是整数分之一倍。在不是整数分之一倍的情况下,原图像和缩小图像的格子不一致,但是也可以将坐标值舍入为整数,或者按照格子的公共部分的面积比对像素进行加权平均等。图13所示的所讨论像素Pm的像素值通过对斜线所示的像素进行平均来求。
图14是用于说明通过平滑进行缩小处理的图。在图14中,虚线所示的小格子是原图像的格子,而粗线所示的大格子是缩小图像的格子。图14所示的所讨论像素Pb的像素值通过对范围比缩小图像稍宽的斜线所示的像素进行平均来求。也可以按照缩小率或原图像的分辨率来变化进行平滑的范围。
边缘增强例如用
所示的滤波器来进行。通过对缩小后的图像进行边缘增强处理,能够使通过用平均处理而缩小的图像的模糊变得清晰。
(第5实施例)
图15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b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21b包括图像输入部22、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图像缩小部25、图像输出部26及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7。图像输入部22输入图像,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7根据输入图像和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的结果来提取模拟浓淡。图像缩小部25用互不相同的方法对输入的图像的字符-线条画区域、模拟浓淡区域及字符-线条画-模拟浓淡以外的区域进行缩小处理,图像输出部26输出处理过的图像。图像输入部22、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图像缩小部25及图像输出部26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21a同样来实现,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7中,求所讨论像素的周边的相关,在相关低的像素中,将除去了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提取出的字符-线条画区域所得的区域作为模拟浓淡区域。模拟浓淡区域与周围的像素之间的相关低,而且边缘部分在纵、横、斜中某个方向上相关高,所以不容易将字符或线条画部分包含在模拟浓淡区域中。
图16是用于说明求周围像素相关的方法的图。首先,将包含所讨论像素的一定区域设定为基准区域。设将基准区域A在(x,y)方向上移动到(+1,0)、(+1,+1)、(0,+1)、(-1,-1)纵、横、斜4个方向处的区域为比较区域Bi(i=1,2,3,4)。此时,所讨论像素处的相关值C用
来求。
其中,|A-Bi|表示区域A和B中对应的像素的差分的绝对值的总和,n表示区域内的像素数,Min表示i=1,...,4中的最小值。在图像处理装置21b中,用各区域间的差分来求相关值,但是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求相关。相关值C越大则判断为相关越低,越小则判断为相关越高。纵、横、斜线在上述4个方向中的某个上相关高,所以一开始就能够从模拟浓淡区域中除去,能够更正确地提取模拟浓淡区域。
在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7中,在上述相关值比规定值大的像素(相关低的像素)中,将上述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未提取出的像素作为模拟浓淡区域来提取。由此,能够可靠地只提取模拟浓淡区域。
(第6实施例)
第6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只变更第4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a或第5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b的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24、27而得到的,其他构成要素与第4或第5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21a、21b同样来实现,所以省略其说明。第6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检测图像的边缘,在边缘值大的像素中,将除去了上述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23提取出的字符-线条画区域所得的区域作为模拟浓淡区域来提取。这是因为在模拟浓淡和字符-线条画等边缘部分这两者中边缘检测滤波器的输出大,所以通过从边缘值大的像素中除去字符-线条画区域部分,能够只提取模拟浓淡部分。
图17是第17-第23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31是输入图像的处理模块,是从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或存储媒体向图像缩小装置的存储器中读入图像的处理模块。步骤S32是提取字符-图像区域的处理模块,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后,通过进行边缘提取来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步骤S33是提取模拟浓淡区域的处理模块,根据第4、第5或第6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来提取模拟浓淡区域。步骤S34是对步骤S32、S33的处理模块中提取出的字符-图像区域及模拟浓淡区域执行第4、第5或第6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缩小处理的处理模块。步骤S35是将缩小了的图像输出到图像输出部26的处理模块。
图18是第24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40-S43是进行与图17的步骤S31-S34相同的处理的处理模块,所以省略其说明。在步骤S44中,检测缩小后的模拟浓淡区域的边缘。由于对模拟浓淡区域进行了平滑处理,所以边缘值应该不大,但是在发生波纹时能检测出边缘。
步骤S45是只对步骤S44中检测出的边缘值在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例如,60等)进行平滑处理的处理模块。这样,其特征在于对缩小后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步骤S46是输出图像的处理模块,进行与步骤S35相同的处理。
图19是第25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50-S53是进行与图17的步骤S31-S34或图18的步骤S40-S43相同的处理的处理模块。在步骤S54中,检测缩小后的模拟浓淡区域的边缘。由于对模拟浓淡区域进行了平滑处理,所以边缘值应该不大,但是在发生波纹时能检测出边缘。
在步骤S55中,在步骤S54中检测出的边缘值在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例如,60等)存在的情况下,认为发生波纹,中断缩小处理(步骤S57)。此时,可以只发出警告。在边缘值在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存在的情况下,输出图像并结束(步骤S56)。
(第7实施例)
图20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31a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31a包括:图像输入部32、图像反转部33a、33b、位置关系检测部34、图像校正部35及图像输出部36。图像输入部32输入原告的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第1图像反转部33a只将背面图像左右进行反转,位置关系检测部34检测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图像校正部35中,根据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运算处理,来分别除去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的透印,再次由第2图像反转部33b将背面图像的左右进行反转,还原背面图像的朝向,由图像输出部36输出校正过的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该输出可以用于电子书籍。图像输入部32及图像输出部36可以与上述图像输入部2及图像输出部6同样来实现,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1图像反转部33a将正面图像的左右进行反转。反转的天线也可以是正面图像。透印的反面的图像是左右反转了的,所以为了由位置关系检测部34、图像校正部35进行像素的运算处理,预先将背面图像进行反转。进行过校正处理后,恢复到正常的朝向,所以校正处理过的背面图像再次由第2图像反转部33b进行反转处理。图像反转部33a、33b也可以是同一结构。
图21是用于说明位置关系检测部34的图。位置关系检测部34由例如块匹配部来实现。在正面图像侧设定大小(m×n)的比较区域G。对比较区域G和基准区域F进行比较,搜索与基准区域F最类似的区域。即,设基准区域F的左上端点为(0,0)、比较区域G的任意的左上端点为(u,v),则通过下述式(8)来进行基准区域F的任意点(k,1)和比较区域G的对应点(k+u,1+v)的比较。
将式(8)的点d(u,v)最小的位置处的比较区域G的区域判断为与基准区域F最类似的区域,检测基准区域F和比较区域G的一致性。
如果知道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上对应的位置关系,则背面图像相对于正面图像的偏移量(0x,0y)可根据比较区域G和基准区域F的位置的差分来求。
在本实施例中,块匹配只对1处基准区域F进行,只求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的平行移动量,但是也可以通过设定2处以上的基准区域F进行块匹配,进而检测旋转量。
透印与原来描绘的图像相比,亮度及对比度都很淡,所以在进行块匹配时,如果将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原封不动地进行比较,则对各个面上描绘的图像影响很大,可能会检测出错误的位置。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位置关系检测部34的前级插入预先只提取高亮度分量的高亮度分量提取部件,通过只用高亮度分量进行块匹配,能够更正确地进行位置检测。
图22是用于说明提取高亮度分量的部件的曲线图。在图22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输入像素值,纵轴表示输出像素值。在图22的曲线图中,像素值表示亮度,取0-255的值,越接近0,则越判断为低亮度(黑),而越接近255则越判断为高亮度(白),但是0和255的关系也可以相反,值可以不是整数,也可以不在0-255的范围内。
提取高亮度分量的部件通过只将输入图像的像素值Lt以上的像素值变换为0-255的值来切除低亮度分量,只提取高亮度分量。像素值Lt被预先设定为比透印分量的亮度低的值,由原稿用纸的透过率、扫描仪的灵敏度特性等来决定。
接着,用下述式(9)-(12)来说明图像校正部35的操作。以下的a及b分别表示实际印刷的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A及B分别表示图像输入部32读取的包含透印的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为了说明简单,a、b、A、B分别表示相同位置上对应的像素值,但是实际上由位置关系检测部34考虑平行移动、旋转来决定对应的像素。
A=a-r(255-b) ...(9)
B=b-r(255-a) ...(10)
r表示印刷图像的媒体、例如原稿用纸的透过率,可以用式(9)将已知的值或通过测定而得到的值代入A、a、b来求。
分别解式(9)及(10),得到式(11)及(12)。即,通过对摄取的正面图像A及背面图像B进行运算处理,能够还原除去了透印的实际的正面图像a及背面图像b。图像校正部35进行上述式(11)及(12)的运算,输出正面图像a及背面图像b。
可以将表示上述图像反转部33a、33b、位置关系检测部34及图像校正部35的处理步骤的程序记录到软盘、ROM及CD等媒体上,由计算机读取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31a。
(第8实施例)
图23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31b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31b包括图像输入部32、图像输出部36、边缘检测部37及图像校正部38。图像输入部32输入图像,边缘检测部37检测边缘,图像校正部38通过提高上述边缘和低亮度区域以外的像素的亮度来除去透印,图像输出部36输出校正过的图像。图像处理装置31b的图像输入部32及图像输出部36与图像处理装置31a的图像输入部32及图像输出部36同样来实现,所以省略其说明。
边缘检测部37的边缘检测使用例如式(13)及(14)所示的2个边缘检测滤波器,将各滤波器的输出的绝对值作为边缘检测结果。将上述边缘检测的结果是值比规定阈值大的像素判定为边缘。
纵边缘
横边缘
图24是用于说明图像校正部38的操作的曲线图。在图像校正部38中,设预先知道输入像素值的透印分量附近的像素值为t2,设值比像素值t2适当小的像素值为t1,变换从像素值t1到像素值t2的输出像素值的关系(斜率),通过校正输出像素值而使得在像素值t2以上达到饱和,来校正透印。像素值t1、t2由原稿用纸的透过率、扫描仪的灵敏度特性等来决定。此时,由于不影响像素值t1以下的低亮度部分,所以能够防止黑的部分出现飞白。此外,在上述边缘检测部37检测出的边缘部分中,通过不进行上述亮度校正,能够保存字符的轮廓处的高亮度分量,防止字符出现飞白。
可以将表示上述边缘检测部37及图像校正部38的处理步骤的程序记录到软盘、ROM及CD等媒体上,由计算机读取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31a。
(第9实施例)
图25是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31c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31c包括图像输入部32、图像输出部36、边缘检测部37、图像分割部39及图像校正部40。图像输入部32输入图像,边缘检测部37检测边缘。图像分割部39用上述检测出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图像校正部40在上述分割出的区域中通过只提高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高处的亮度来除去透印,图像输出部36输出校正处理过的图像。图像处理装置31c的图像输入部32、图像输出部36及边缘检测部37与图像处理装置31b的图像输入部32、图像输出部36及边缘检测部37同样来实现,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像分割部39通过边缘检测部37检测出的边缘及规定亮度以上的像素值来分割图像区域。例如如图26所示,图像分割部39将图像分割为区域1-5。区域1是记载字符的封闭区域,区域2是底色区域,区域3是黑的中间色调,区域4是浅中间色调区域、区域5是深中间色调区域。假设区域1-5中不包含字符或线等黑像素或边缘部分。并且假设在区域1及区域2中有与区域4相同亮度的透印。使用中间色调的区域3-5的平均亮度低,而由于背景几乎是白的,所以区域1及区域2的平均亮度高。由此,通过只在平均亮度高的区域1、2中进行亮度校正,即使在区域1、2中存在与区域4相同亮度的透印,也能够保存区域4的中间色调,并且除去区域1及区域2的透印。这样,在图像内的黑区域中透印不太明显,所以从校正透印的区域中除去。
图像校正部40求图像分割部39分割出的区域平均亮度,只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用与第8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4同样的方法只校正高亮度部分的亮度,来除去透印。如上所述,通过只对平均亮度高的区域进行透印校正,即使在与透印相同亮度的中间色调部分,也能够防止线包围的黑块出现飞白。此外,由于预先除去了黑区域和边缘部分,所以防止了字符出现飞白,或黑色部分出现飞白。
此外,图像校正部40根据高亮度区域的像素值的分布来自动求图24的像素值t2。图27是用于说明求像素值t2的方法的曲线图。首先,取高亮度区域的像素值的直方图,设定像素值tmin和tmax。如果高亮度区域的像素全部分布在tmax右边,则设t2=tmax,而如果分布在tmin左边,则设t2=tmin。如果取最小值的像素位于tmin到tmax之间,则设该值为像素值t2。透印部分比周围的区域暗,所以通过检测该像素值并校正为白色,能够除去透印。
可以将表示上述边缘检测部37、图像分割部39及图像校正部40的处理步骤的程序记录到软盘、ROM及CD等媒体上,由计算机读取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31a。
(第10实施例)
图28是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50的方框图。在图像处理装置50中,按页切离的书籍的原稿由图像输入部51作为图像数据来按页读入,页轮廓检测部52、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倾斜校正部54、页位置校正部55及页信息处理部57用各种缓冲器来进行后述的处理,从图像输出部56输出页间位置对齐了的图像数据。
接着,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50中的书籍是小说书的情况下的结构原理图示于图29。从图29可知,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50中的书籍由书名(封面)页、目录页、正文页(偶数页、奇数页)、索引页、及封底页构成。其中几乎所有页都是正文页,该正文页大致每页在确定的位置上都有页眉区域(在本例的情况下,表示页号)、页脚区域(在本例的情况下,表示第几章)、及内容区域(正文区域)。图像处理装置50用这种书的结构特征来进行页间的位置对齐。
接着,说明图像处理装置50的各部的处理。图像输入部51从扫描仪等处取入二值或多值图像,保存到输入图像缓冲器58中。该图像可以是单色图像,也可以是彩色图像。图像的输入的大致朝向是正确的,从书的最初、或者最后,按页序来输入。在使用自动送纸器的情况下,也考虑到错误地倾斜输入的情况,在用扫描仪等取入图像时,最好根据书的页的大小来扩大扫描仪的输入区域,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该情况。错误,在页比扫描仪输入区域大时,分割来输入,在输入图像缓冲器58内连接起来即可。
接着,说明页轮廓检测部52。用图像输入部51输入的图像的页的大小比扫描仪的输入区域小,所以由书的实际业区域和后面的背景区域构成。页轮廓检测部52从输入的图像中区别背景区域和页区域,提取该页区域的轮廓。这里,在将已有的书按页切离来使用的情况下,由于有时背面部分的页端倾斜,或者被撕碎,所以往往不是正确的矩形。因此,页的轮廓的形状可以大致用矩形来近似。
页区域的轮廓检测方法有下述等方法:从图像中检测边缘部分,根据其边缘点来检测矩形的各角度是90度;或者扫描图像,提取亮度的变化大的边缘点的集合,根据该集合来求直线,提取轮廓。
用图30及图31来说明页区域的轮廓检测手法的一例。图30是该手法的说明图。这里,由于页区域的轮廓是四边形,所以说明检测图像最外侧4条直线的方法。
首先,说明图30(a)所示的页区域的左端轮廓直线的情况(S61、S62)。首先,选择进行扫描的行(S63)。这里,由于沿横方向进行扫描,所以选最上面一列。由于从左端向右端进行扫描,所以将左端的点作为初始值(i=0)(S64)。依次扫描图像,从输入图像缓冲器58中得到该点的亮度(S65)。判定该点是否是边缘点(S66)。判定方法是取横方向的一次微分。例如,是使用Sobel滤波器的方法。在判定为是边缘点的情况下,存储该点的坐标(S69),该行的扫描结束,选择下一行。在所有行中进行该扫描,直至最下面一行(S70)。在判定为不是边缘点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图像的端部(S67)。在判定为是图像的端部的情况下,进至S69。而在判定为不是图像的端部的情况下,使i=i+1(S68),返回到S65。上述的结果是得到边缘点的坐标的集合,它们大多集中在1条直线上,计算该直线。作为该方法的代表例,用哈弗?(ハフ)变换来进行(S71)。对输入图像的4个方向(在图31的流程图中对应于D=0-3)分别进行以上处理(图30(b))(S72)。求4条直线(S73),将这些直线作为页区域的轮廓来检测(图30(c))(S74)。
接着,用图32及图33来说明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从页轮廓检测部52求出的页区域的轮廓内的图像这提取页内容区域。图32是说明该手法的图。图33是说明该手法的流程图。
如图32(a)所示,按线依次扫描图像(S61、S62),首先提取边缘点。这是与页轮廓提取部52相同的方法。该边缘点是与字符的边缘,或者是与图或表的格线、或者漫画的冒出部分的边缘,而在本例的情况下,求与字符区域的边缘点。如果得到的边缘点集合是字符串等,则并不存在于1条直线上。因此,这里求它们的边缘集合的外接线(直线)(图32(b)),将该直线作为页内容区域的边界线(图32(c))。
现在再次用图33来说明外接线的求法。首先,求边缘点集合(S75)。从边缘点集合中选择2个点,求通过该2个点的直线式(S76)。如果设2个点的坐标为(x1,y1)、(x2,y2),则直线式为
(y2-y1)x-(x2-x1)y-(x1y2-x2y1)=0。
判定未选的其他边缘点位于该直线的哪一侧(S77)。如果假设该判定式为
F(x,y)=(y2-y1)x+(x2-x1)y-x1y2+x2y1,若F(x,y)<0则点(x,y)位于原点侧,而若F(x,y)>0则点(x,y)位于外侧。
在所有点位于相同侧的情况下,该直线式是外接线。否则,新选择另外2个点(S78-S80)。如果对所有组进行,则一定能够求出外接线。
如果对扫描方向的4个方向(在图33的流程图中对应于D=0-3)进行以上操作(S72),则能求4条直线(S73),能够提取外接线包围的图形的页内容区域(图32(c))(S74)。
接着,说明倾斜校正部54。倾斜校正部54根据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提取出的外接线的图形对基准坐标轴进行旋转处理,校正输入图像的倾斜。对书的所有页进行该处理。
图34是图像旋转的情况示意图。使该旋转变换的中心为页内容区域的角的坐标(cx,cy)。在将输入图像旋转θ时,设输入图像上的某个点的坐标为(x,y),设变换后的校正图像上的坐标为(x′,y′)。该旋转的变换式是
在旋转处理中,对输入图像缓冲器58的各像素使用该式,向校正图像缓冲器59上的变换后的坐标分配亮度或颜色。
接着,说明页信息处理部57。页信息处理部57判定输入的书的图像是正文页、还是其他页。该判定的方法是下述方法:比较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提取出的外接线的图形的大小或形状,如果在规定的大小或形状的范围内则判定为是正文页。此外还有下述等方法:按页序来输入,所以如果是正文页,则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提取出的外接线的矩形的大小为大致一定的大小,所以在外接线的矩形的大小持续大致一定的大小的情况下,从其最初的页起判定为正文页;或者按页序来依次读入,所以从外部预先指定正文的开始页和结束页(第几页)。此外,在判断为是正文页的情况下,页信息处理部57在页位置信息缓冲器60中存储该外接线的矩形的页内容区域的位置信息,作为正文图像间、即页间的位置对齐的模板。在页位置信息缓冲器60内已经存储有表示是用于页位置对齐的基准正文页的模板的位置信息时,进至页位置校正部55。
接着,说明页位置校正部55。输入图像已校正了倾斜,但是由于读入时的机械偏移等而使正文的页内容区域的位置因输入图像而异。如果不对正文页机械位置校正而原封不动地输出,则作为电子书籍而用查看器等观看正文页的内容时,正文页就有位置偏移,给人以不快感。因此,页位置校正部55对校正过倾斜的正文页的图像的位置进行平行移动来进行校正,使其与表示是页位置信息缓冲器60中暂时存储的正文页的模板的位置信息一致。其结果是,从图像输出部56得到正文页间没有位置偏移的图像数据。即,一旦根据判定为是正文页的页求出模板,则将该页以后的正文页以该模板为基准进行位置对齐。
此外,上述模板包含正文页的页眉区域、页脚区域、及内容区域全部,但是也可以如图35(a)所示来划分各区域,以图35(b)所示的形态存储到页位置信息缓冲器60中。通过这样进行分割,能够容易地进行字符识别或关键字提取等,使得文件的结构化变得容易。
在以上的说明中,所有的处理都是连续、自动化进行的,但是上述页轮廓检测部52、页内容区域提取部53及倾斜校正部54也可以手动进行。
(第11实施例)
通常,书的图像被自动依次输入,在输入时刻不知道下一输入图像是正文页、还是其他页。此外,即使是正文页,例如在章的最后一页中页内容区域的大小也不同。因此,即使判定为是正文页,在页位置信息缓冲器60的模板的位置信息和新输入的图像的页内容区域的位置信息显著不同的情况下(位置信息在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看作出错,向出错缓冲器(未图示)按页写入出错比特,生成并留下警告数据。由此,用户在整个书的自动处理结束后,通过用显示部件(未图示)从该出错缓冲器观看警告数据,能够马上知道必须手动进行校正处理的页。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用程序来实现,可以将该程序存储到光盘或软盘等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上,在必要时读出来使用。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来实施。因此,前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书所示,而丝毫不限于说明书正文。
再者,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第1本发明,对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的图像,颜色分析部件分析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混合比计算部件根据分析出的颜色来计算红、绿及蓝等颜色分量的混合比,变换部件根据算出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2本发明,对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的多张图像,颜色分析部件分析这些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混合比计算部件根据分析出的颜色来计算多张图像共同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变换部件根据算出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自动判别多张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各自的单色图像。此外,根据多张输入图像来判别颜色,所以能够更正确地判别颜色。再者,对多张输入图像用相同的条件形成单色图像,所以能够稳定地形成图像。
此外,根据第3本发明,对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的图像,颜色指定部件指定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混合比计算部件根据指定的颜色来计算颜色分量的混合比,变换部件根据算出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用户指定输入图像中使用的颜色,能够形成更正确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4本发明,对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的图像,混合比指定部件指定颜色分量的混合比,变换部件根据指定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用户指定颜色分量的混合比,能够形成期望的单色图像。
根据第5本发明,输入数据,分析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根据分析出的颜色来计算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根据算出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6本发明,对输入的图像内使用的颜色的分析根据输入图像的色相、色度及亮度的分布来进行,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7本发明,输入多张原稿的图像数据,分析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根据分析出的颜色来计算多张图像共同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根据算出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判别多张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各自的单色图像。此外,根据多张输入图像来判别颜色,所以能够更正确地判别颜色。再者,对多张输入图像用相同的条件来形成单色图像,所以能够稳定地形成图像。
此外,根据第8本发明,指定输入的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根据该颜色来计算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根据算出的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用户指定输入图像中使用的颜色,能够形成更正确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9本发明,上述混合比参照上述混合比表来计算。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单色图像。此外,通过参照混合比表来计算混合比,能够对图像中使用的各色高速地得到最佳的混合比,所以能够高速地形成更佳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0本发明,上述混合比根据输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的补色的颜色分量比例来计算。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对比度高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1本发明,上述混合比根据输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的补色分量比例和输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分量比例来计算。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能够形成对比度高、而且容易判别图像中使用的颜色和黑色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2本发明,对输入的图像,指定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根据该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用户指定颜色分量的混合比,能够形成期望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3本发明,能够提供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对输入图像分析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根据该颜色来计算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按照输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来决定混合比,根据该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自动判别输入图像的颜色,形成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4本发明,能够提供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对输入的多张图像分析这些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根据该颜色来计算多张图像共同的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按照输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来决定混合比,根据该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自动而且更正确地判别多张输入图像的颜色,稳定地形成各自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5本发明,能够提供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对输入图像指定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根据该颜色来计算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按照输入图像内使用的颜色来决定混合比,根据该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用户指定输入图像中使用的颜色,能够形成更正确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6本发明,能够提供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能够对输入图像指定颜色分量的混合比,根据该混合比来混合颜色分量,用户指定颜色分量的混合比,能够形成期望的单色图像。
此外,根据第17本发明,由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图像,从该图像中,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件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此外,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件提取模拟浓淡区域,图像缩小部件在模拟浓淡区域、字符-线条画区域及它们以外的区域中用互不相同的方法来缩小图像,缩小了的图像由图像输出部件来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将输入图像分割为模拟浓淡区域、字符-线条画区域及它们以外的区域这3个区域,在模拟浓淡区域中抑制波纹来缩小图像,在字符-线条画区域中鲜明地缩小图像,而在它们以外的区域中适当缩小图像。
此外,根据第18本发明,图像缩小部件对模拟浓淡区域进行平滑处理来缩小图像,对字符-线条画区域进行平均处理后进行边缘增强处理来缩小图像,对它们以外的区域进行平均处理来缩小图像。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模拟浓淡区域中抑制波纹来缩小图像,在字符-线条画区域中鲜明地缩小图像,而在它们以外的区域中适当缩小图像。
此外,根据第19本发明,字符-线条画区域提取部件从输入图像中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后,模拟浓淡区域提取部件提取模拟浓淡区域。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从输入图像中首先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接着提取模拟浓淡区域,所以即使是模拟浓淡区域内的字符-线条画区域,也能够正确地提取,而不影响模拟浓淡区域。
此外,根据第20本发明,字符-线条画区域的提取通过对输入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后进行边缘提取来进行。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从输入图像中首先如上所述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接着提取模拟浓淡区域,所以即使是模拟浓淡区域内的字符-线条画区域,也能够正确地提取,而不影响模拟浓淡区域。
此外,根据第21本发明,模拟浓淡区域如下形成:对输入图像的每个像素求周边像素的方差,在方差大的像素中,提取未作为字符-线条画区域而提取出的区域的像素。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通过求周边像素的方差,在方差大的像素中,将未作为字符-线条画区域而提取出的像素作为模拟浓淡区域来提取,能够除去字符-线条画区域,正确地只提取模拟浓淡区域。
此外,根据第22本发明,模拟浓淡区域如下形成:对输入图像的每个像素求周边像素的相关,在相关低的像素中,提取未作为字符-线条画区域而提取出的区域的像素。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通过求周边像素的方差,在相关低的像素中,将未作为字符-线条画区域而提取出的像素作为模拟浓淡区域来提取,能够更可靠地除去字符-线条画区域,正确地只提取模拟浓淡区域。
此外,根据第23本发明,模拟浓淡区域如下形成:检测输入图像的边缘区域,在该边缘区域中,提取未作为字符-线条画区域而提取出的区域的像素。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边缘滤波器很单纯,能够更高速地提取提取模拟浓淡区域。
此外,根据第24本发明,对模拟浓淡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对浓度值在规定值以上的区域,再次进行平滑处理。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模拟浓淡区域中更可靠地抑制波纹,以高精度来缩小图像。
此外,根据第25本发明,对模拟浓淡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对浓度值在规定值以上的区域停止缩小处理。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不进行无用的缩小处理,继续正常的缩小处理。
此外,根据第26本发明,输入图像,从该图像中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此外,提取模拟浓淡区域,模拟浓淡区域、字符-线条画区域及它们以外的区域中的图像用互不相同的方法进行缩小并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在模拟浓淡区域中抑制波纹来缩小图像,在字符-线条画区域中鲜明地缩小图像,而在它们以外的区域中适当缩小图像。
此外,根据第27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从输入图像中提取字符-线条画区域,此外,提取模拟浓淡区域,将模拟浓淡区域、字符-线条画区域及它们以外的区域中的图像用互不相同的方法进行缩小并输出,在模拟浓淡区域中抑制波纹来缩小图像,在字符-线条画区域中鲜明地缩小图像,而在它们以外的区域中适当缩小图像。
此外,根据第28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由图像反转部件将其中某一个图像进行反转后,由位置关系检测部件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图像校正部件根据该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因此,能够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29本发明,只提取正面、背面图像的高亮度分量,通过用图像的高亮度分量进行块匹配,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更正确地检测位置关系,能够进一步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0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图像,由边缘检测部件检测图像的边缘,通过提高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图像校正部件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防止字符的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1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图像,由边缘检测部件检测图像的边缘,图像分割部件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像素的亮度,图像校正部件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由输出部件来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防止中间色调部分出现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2本发明,图像的校正如下进行:在高亮度区域内从亮度在规定范围内的像素中求代表亮度,以代表像素为基准来提高上述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校正过的图像由输出部件来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而不受纸质引起的透过率不同的影响。
此外,根据第33本发明,输入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将其中某一个图像进行反转后,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根据该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4本发明,输入图像,检测图像的边缘,通过提高边缘检测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防止字符的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5本发明,输入图像,检测图像的边缘,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防止中间色调部分出现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6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将输入的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中的某一个图像进行反转,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校正图像以便根据该位置关系来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7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检测输入的图像的边缘,通过提高边缘检测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防止字符的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8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检测输入的图像的边缘,根据提高边缘检测输出的图像的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高亮度区域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并且输出,防止中间色调出现飞白,并且不透印地输出输入图像。
此外,根据第39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按页来输入图像,图像判定部件从该图像中判定规定图像,模板取得部件根据判定的图像来求模板,图像校正部件根据该模板来校正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按页输入的图像中,在短时间内进行期望的连续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
此外,根据第40本发明,从图像输入部件按书籍的页来输入图像,图像判定部件从该图像中判定规定正文图像,模板取得部件根据判定的图像来求模板,图像校正部件根据该模板来校正正文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正文图像间的位置对齐。通过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按页来输入的正文图像中,在短时间内进行正文图像间的位置对齐。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电子书籍内容,并且在用查看器来观看电子书籍的情况下,正文图像的位置是对齐的,所以能够消除使用者的不快感。
此外,根据第41本发明,从按页来输入的图像中判定规定图像,根据判定的图像来求模板,根据该模板来校正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在按页输入的图像中,在短时间内进行期望的连续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
此外,根据第42本发明,根据扫描输入的图像得到的边缘点的集合而求出的外接线构成的矩形的位置信息被作为模板来求。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用外接线来求模板,所以即使是字符区域,也能够得到正确的模板,能够提高位置对齐的精度。
此外,根据第43本发明,从输入的图像中判定规定图像,从判定的图像中如上所述来求模板。根据该模板来校正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这里,从输入的图像中判定规定图像,在输入的图像的位置信息和上述模板的位置信息在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生成警告数据。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检测图像间的位置对齐失败,能够方便地进行创作过程中或结束后的修正。
此外,根据第44本发明,从书籍的按页来输入的图像中判定规定正文图像,根据判定的图像来求模板,根据该模板来校正正文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正文图像间的位置对齐。通过这种图像处理方法,能够在按页来输入的正文图像中,在短时间内进行正文图像间的位置对齐。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电子书籍内容,并且在用查看器来观看电子书籍的情况下,正文图像的位置是对齐的,所以能够消除使用者的不快感。
此外,根据第45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从按页来输入的图像中判定规定图像,根据判定的图像来求模板,根据该模板来校正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在按页输入的图像中,在短时间内进行期望的连续的图像间的位置对齐。
此外,根据第46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下述图像处理程序的媒体:计算机从书籍的按页来输入的图像中判定规定正文图像,根据判定的图像来求模板,根据该模板来校正正文图像间的位置,进行连续页的正文图像间的位置对齐,在按页来输入的正文图像中,在短时间内进行正文图像间的位置对齐。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输入部件,输入原稿的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
图像反转部件,使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中的任一个反转;
位置关系检测部件,检测由图像反转部件反转过的正面图像和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背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由图像反转部件反转过的背面图像和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正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像校正部件,根据位置关系检测部件输出的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以及
图像输出部件,输出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关系检测部件只提取正面、背面图像的高亮度分量,通过用图像的高亮度分量进行块匹配来检测正面、背面图像的位置关系。
3、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输入部件;
边缘检测部件,检测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图像的边缘;
图像校正部件,通过提高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以及
图像输出部件,输出图像。
4、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输入部件;
边缘检测部件,检测来自图像输入部件的图像的边缘;
图像分割部件,根据边缘检测部件输出的图像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
图像校正部件,求图像分割部件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亮度区域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以及
图像输出部件,输出图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校正部件在高亮度区域内从亮度在规定范围内的像素中求代表亮度,以代表亮度为基准来提高上述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反转步骤,对正面图像及背面图像中的某一个进行反转;
位置关系检测步骤,检测反转过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反转过的背面图像和正面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
图像校正步骤,根据位置关系的检测结果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
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边缘检测步骤,检测图像的边缘;以及
图像校正步骤,通过提高检测出的边缘以外的高亮度像素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
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边缘检测步骤,检测图像的边缘;以及
图像分割步骤,根据检测出的图像边缘和低亮度像素来分割图像;
图像校正步骤,求分割出的区域内的平均亮度,通过只提高亮度区域的亮度来校正图像,以便除去图像的透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5244/98 | 1998-06-23 | ||
JP175245/1998 | 1998-06-23 | ||
JP17524498A JP3881454B2 (ja) | 1998-06-23 | 1998-06-23 | 画像変換方法 |
JP175244/1998 | 1998-06-23 | ||
JP17524598A JP3604909B2 (ja) | 1998-06-23 | 1998-06-23 | 画像間位置合わせ方法 |
JP175245/98 | 1998-06-23 | ||
JP183469/1998 | 1998-06-30 | ||
JP18346998A JP3604910B2 (ja) | 1998-06-30 | 1998-06-30 | 画像縮小装置及び画像縮小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183469/98 | 1998-06-30 | ||
JP187058/98 | 1998-07-02 | ||
JP187058/1998 | 1998-07-02 | ||
JP18705898A JP3881455B2 (ja) | 1998-07-02 | 1998-07-02 | 画像補正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並びに画像補正方法を記録した媒体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95435A Division CN1158854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2760A true CN1512760A (zh) | 2004-07-14 |
CN1290312C CN1290312C (zh) | 2006-12-13 |
Family
ID=2747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243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11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对书籍图像数据进行页间位置对准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B998095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8854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CNB20031012435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12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除去读取双面或重叠原稿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CNB2003101243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390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缩小字符、线条画和网点的组合图像的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243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11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对书籍图像数据进行页间位置对准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B998095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8854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243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390C (zh) | 1998-06-23 | 1999-06-16 | 缩小字符、线条画和网点的组合图像的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7006708B1 (zh) |
EP (2) | EP1838084A3 (zh) |
KR (1) | KR100607018B1 (zh) |
CN (4) | CN1290311C (zh) |
WO (1) | WO199906794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2397B (zh) * | 2007-04-06 | 2011-08-3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
CN101677351B (zh) * | 2008-09-17 | 2013-02-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CN110619608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0971782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33277B2 (ja) * | 2000-09-12 | 2012-09-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3878401B2 (ja) * | 2000-09-14 | 2007-02-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DE10138353A1 (de) * | 2001-08-04 | 2002-02-28 | Grundig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bei einer pulsbreitengesteuerten Bildanzeigevorrichtung |
US7190486B2 (en) * | 2002-01-25 | 2007-03-1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JP3918919B2 (ja) * | 2002-03-15 | 2007-05-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3898075B2 (ja) * | 2002-03-18 | 2007-03-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JP4253158B2 (ja) * | 2002-03-29 | 2009-04-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動画像の生産方法 |
JP3584246B2 (ja) * | 2002-06-17 | 2004-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眼科撮像装置 |
JP3754943B2 (ja) * | 2002-08-19 | 2006-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方法、装置、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4129022A (ja) * | 2002-10-04 | 2004-04-22 | Pfu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698136B2 (ja) * | 2002-11-13 | 2005-09-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US7327504B2 (en) * | 2002-12-06 | 2008-02-0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thod of detecting clipped image pixels |
JP2004265264A (ja) * | 2003-03-04 | 2004-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EP1460557A3 (en) * | 2003-03-12 | 2006-04-0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anual and automatic alignement of pages |
US7327496B2 (en) * | 2003-04-11 | 2008-02-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7701489B1 (en) | 2003-05-27 | 2010-04-20 | App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correction |
JP4508553B2 (ja) * | 2003-06-02 | 2010-07-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影画像投影装置、及び撮影画像の補正方法 |
US7369699B1 (en) | 2003-08-29 | 2008-05-06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toring color and enhancing electronic images |
JP2005310115A (ja) * | 2004-03-25 | 2005-11-0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データ変換装置、画像データ変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出力システム |
JP4598426B2 (ja) * | 2004-03-30 | 2010-1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境界抽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
US7739577B2 (en) * | 2004-06-03 | 2010-06-15 | Inphase Technologies | Data protection system |
US8462384B2 (en) * | 2004-09-29 | 2013-06-11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esthetically enhanced image conversion |
KR100648350B1 (ko) * | 2004-11-15 | 2006-11-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문서영상의 반전 처리 장치 및 반전 처리 방법 |
US7742200B2 (en) * | 2005-01-11 | 2010-06-22 | Xerox Corporation | Pre-press production image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
JP4360335B2 (ja) * | 2005-03-15 | 2009-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カラー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1167243B1 (ko) * | 2005-04-29 | 2012-07-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효과적으로 히스토그램을 디스플레이하기 위한 디지털 영상처리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사용한 디지털 영상처리 장치 |
WO2007013238A1 (ja) * | 2005-07-27 | 2007-02-01 | Pioneer Corporation |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
JP4694306B2 (ja) * | 2005-08-17 | 2011-06-08 | Hoya株式会社 | 輪郭強調処理ユニット |
US9792866B2 (en) * | 2005-12-02 | 2017-10-17 | Flextronics Computing Mauritus Ltd. | Detecting and eliminating method for ghosting effect of LCD |
JP4344888B2 (ja) | 2005-12-09 | 2009-10-14 |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 撮像装置、撮像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35204B2 (ja) * | 2006-06-26 | 2012-05-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作成装置、画像作成方法および画像作成プログラム |
KR101278238B1 (ko) * | 2006-10-16 | 2013-06-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에서 영상 편집 방법 |
US7769348B2 (en) * | 2006-11-24 | 2010-08-0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d-hoc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method |
US7945075B2 (en) * | 2006-12-19 | 2011-05-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nverting a digital image from color to gray-scale |
US8284467B2 (en) * | 2007-01-16 | 2012-10-09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Intelligent toner saving for color copying |
US7760399B2 (en) * | 2007-03-13 | 2010-07-20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color images to black-and-white bitmaps and decoding color images |
JP5142836B2 (ja) * | 2007-07-02 | 2013-02-13 |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 ビーブイ | 走査画像要素位置合わせ方法 |
JP4872860B2 (ja) * | 2007-09-13 | 2012-02-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US8013858B2 (en) * | 2007-09-20 | 2011-09-06 | Spx Corporation | Statistical waveform drawing routine |
KR101428054B1 (ko) * | 2007-12-13 | 2014-08-07 | 주식회사 엘지씨엔에스 | 매체이미지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를 이용한매체취급시스템 |
JP4502001B2 (ja) * | 2007-12-20 | 2010-07-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WO2009090901A1 (ja) * | 2008-01-15 | 2009-07-23 | Comap Incorporated | モザイク画像生成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35305B2 (ja) * | 2008-07-11 | 2013-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729733B (zh) * | 2008-10-23 | 2011-08-03 |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以文字来呈现数字相片的影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4301526B1 (ja) * | 2008-11-26 | 2009-07-22 | 株式会社オーエムアイ |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182523B2 (ja) * | 2009-03-04 | 2013-04-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CN101599122B (zh) * | 2009-07-02 | 2013-06-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 |
JP5121786B2 (ja) * | 2009-07-10 | 2013-0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8503733B2 (en) * | 2009-11-16 | 2013-08-06 | Xerox Corporation | Show-through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ks on media |
JP5761994B2 (ja) * | 2010-12-14 | 2015-08-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12216109A (ja) * | 2011-04-01 | 2012-11-08 | Sony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 |
JP2013030918A (ja) * | 2011-07-27 | 2013-02-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US9195861B2 (en) * | 2011-11-16 | 2015-11-24 |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 Methods and systems involving manufacturing sheet products by testing perforations |
US8675986B2 (en) | 2011-12-01 | 2014-03-18 | Hachette Book Group, Inc. | Reducing moiré patterns |
JP5865113B2 (ja) * | 2012-02-20 | 2016-02-17 | 株式会社Pfu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CN102789658B (zh) | 2012-03-02 | 2015-02-18 | 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紫外防伪支票真伪验证方法 |
GB2500431B8 (en) * | 2012-03-22 | 2017-06-07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Europe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page position |
US9275467B2 (en) | 2012-03-29 | 2016-03-01 | Analog Devices, Inc. | Incremental contour-extraction scheme for binary image segments |
JP2014027403A (ja) * | 2012-07-25 | 2014-02-06 | Toshiba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 |
US9413912B2 (en) * | 2012-10-26 | 2016-08-09 | Abbyy Development Llc | Scanning device having a bed cover including a pattern of repeated design elements |
US10102333B2 (en) | 2013-01-21 | 2018-10-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eature selection for efficient epistasis modeling for phenotype prediction |
CN104159018B (zh) * | 2013-05-15 | 2017-09-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获取装置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
CN103413340B (zh) * | 2013-07-25 | 2015-11-18 | 长安大学 | 深度增强的图像线条画生成方法 |
KR102025184B1 (ko) * | 2013-07-31 | 2019-09-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6232945B2 (ja) * | 2013-11-07 | 2017-11-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 |
US9430848B1 (en) * | 2014-09-02 | 2016-08-30 | Google Inc. | Monochromatic image determination |
JP6213517B2 (ja) * | 2015-04-21 | 2017-10-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US10339410B1 (en) * | 2016-01-13 | 2019-07-02 | Snap Inc. | Color extraction of a video stream |
JP6503308B2 (ja) * | 2016-02-18 | 2019-04-17 |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KR102510458B1 (ko) * | 2018-09-12 | 2023-03-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잔상 보상부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
JP7378221B2 (ja) * | 2019-04-17 | 2023-11-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CN110288663B (zh) * | 2019-06-28 | 2022-03-15 | 北京乐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78474A (en) * | 1981-04-25 | 1982-11-02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Color separating device |
JPS6120791A (ja) * | 1984-07-10 | 1986-01-29 | Nec Corp | プリンタ装置 |
JPS61276077A (ja) * | 1985-05-31 | 1986-12-06 | Fujitsu Ltd | 画像の位置合わせ方式 |
JPS62180668A (ja) * | 1986-02-04 | 1987-08-07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 |
JPH0732476B2 (ja) * | 1986-02-04 | 1995-04-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スチル画像再生装置 |
JPS63244973A (ja) * | 1987-03-30 | 1988-10-12 | Toshib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 |
US4984013A (en) * | 1988-04-26 | 1991-01-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xposure amount in copying of color originals |
US5289293A (en) * | 1989-03-14 | 1994-02-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ixel density conversion and processing |
JP2859296B2 (ja) * | 1989-06-01 | 1999-02-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962742B2 (ja) * | 1989-08-25 | 1999-10-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 |
JPH0385061A (ja) * | 1989-08-29 | 1991-04-10 | Ricoh Co Ltd | 文字領域分離方式 |
US5191438A (en) * | 1989-12-12 | 1993-03-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Facsimile device with skew correction and text line direction detection |
JPH03229357A (ja) * | 1990-02-02 | 1991-10-11 | Brother Ind Ltd | 文書処理装置のレイアウト表示制御装置 |
JPH0486750A (ja) * | 1990-07-31 | 1992-03-19 | Konic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
US5204760A (en) * | 1990-08-27 | 1993-04-20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continuous half tone image into pseudo half tone image |
JPH04219882A (ja) | 1990-12-20 | 1992-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文字認識装置 |
EP0505113B1 (en) * | 1991-03-18 | 1997-1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2784278B2 (ja) | 1991-06-13 | 1998-08-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変倍処理装置 |
JP3112988B2 (ja) | 1991-07-17 | 2000-11-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ジタル画像処理装置 |
JP2950003B2 (ja) * | 1992-03-11 | 1999-09-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US5452374A (en) | 1992-04-06 | 1995-09-19 | Ricoh Corporation | Skew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a document image representation |
JP2819365B2 (ja) | 1992-05-28 | 1998-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67681B2 (ja) | 1992-06-26 | 2002-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978012B2 (ja) * | 1992-08-10 | 1999-11-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DE69319979T2 (de) * | 1992-09-08 | 1998-12-1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inami-Ashigara, Kanagawa | Bildverarbeit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originalgetreuen Wiedergabe der Farben von Objekten auf Negativfilm |
WO1994022264A1 (en) * | 1993-03-17 | 1994-09-29 | Ricoh Company, Ltd. |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mage |
JP3302147B2 (ja) * | 1993-05-12 | 2002-07-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文書画像処理方法 |
JP3325955B2 (ja) | 1993-05-25 | 2002-09-17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H0715657A (ja) | 1993-06-25 | 1995-01-1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画像スキャナシステム |
JP3208947B2 (ja) | 1993-09-10 | 2001-09-17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複写装置 |
EP0650287B1 (en) | 1993-10-26 | 2004-03-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3054299B2 (ja) | 1993-10-26 | 2000-06-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JP3661797B2 (ja) | 1994-03-18 | 2005-06-22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放射線画像の位置合せ用対応点決定方法 |
JP2816095B2 (ja) * | 1994-04-26 | 1998-10-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ビデオカメラの信号処理回路 |
JP3532287B2 (ja) * | 1994-04-28 | 2004-05-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再生装置 |
US5687006A (en) | 1994-04-28 | 1997-11-1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generat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character resolution and pattern gradation |
US6115148A (en) * | 1994-06-02 | 2000-09-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5506696A (en) * | 1994-08-10 | 1996-04-09 |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 Color image reproduction system having color analysis function performed with a neural network system |
US6013123A (en) * | 1995-01-31 | 2000-01-11 | The Rowland Institute For Science | Inking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digitized stereoscopic polarizing images |
JP3401977B2 (ja) | 1995-03-07 | 2003-04-28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再現装置 |
JP3359180B2 (ja) * | 1995-03-28 | 2002-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
JPH08340447A (ja) | 1995-06-14 | 1996-12-24 | Ricoh Co Ltd | 裏写り除去機能付き画像処理装置 |
JP3725207B2 (ja) | 1995-07-20 | 2005-12-0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画像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製品検査装置 |
US5646744A (en) | 1996-01-11 | 1997-07-08 | Xerox Corporation | Show-through correction for two-sided documents |
US5666208A (en) | 1996-01-11 | 1997-09-09 | Xerox Corporation | Printing system with electronic light table functionality |
JP3357776B2 (ja) | 1996-01-17 | 2002-1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方法 |
JPH09200455A (ja) * | 1996-01-19 | 1997-07-31 | Minolta Co Ltd | 読取り画像の濃度補正方法及び画像読取り装置 |
US5841148A (en) | 1996-02-02 | 1998-11-2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3699519B2 (ja) | 1996-02-02 | 2005-09-28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H09233319A (ja) * | 1996-02-20 | 1997-09-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JP3580951B2 (ja) * | 1996-05-22 | 2004-10-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449860B2 (ja) * | 1996-06-28 | 2003-09-22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画像のシャープネス処理装置 |
US5710957A (en) * | 1996-11-18 | 1998-01-20 | Xerox Corporation | Reproduction apparatus transmissivity sensor system for duplex documents |
US5995719A (en) * | 1997-03-25 | 1999-11-30 | Barco Graphics Nv | Method for proofing imposed documents |
JPH10336466A (ja) | 1997-05-29 | 1998-12-18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US6025890A (en) * | 1998-02-20 | 2000-02-15 | Displaytech, Inc. | Beam splitter element including a beam splitting layer and a polarizing layer for use in a light polarization modulating display system |
-
1999
- 1999-06-16 CN CNB2003101243568A patent/CN129031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6-16 CN CNB998095435A patent/CN11588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6-16 EP EP07011767A patent/EP1838084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9-06-16 US US09/720,475 patent/US700670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6-16 EP EP99925332A patent/EP110025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6-16 CN CNB2003101243572A patent/CN129031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6-16 CN CNB2003101243587A patent/CN124139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6-16 WO PCT/JP1999/003200 patent/WO1999067943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9-06-16 KR KR1020007014604A patent/KR10060701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12-08 US US11/299,234 patent/US71586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2-08 US US11/299,223 patent/US73278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2-08 US US11/299,222 patent/US729892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2397B (zh) * | 2007-04-06 | 2011-08-3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
CN101677351B (zh) * | 2008-09-17 | 2013-02-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CN110619608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0619608B (zh) * | 2018-06-20 | 2023-11-14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0971782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232606B2 (en) | 2018-09-28 | 2022-01-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with reduced influence of image show-through by conversion processing into one of an achromatic color and a designated chromatic col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1390C (zh) | 2006-02-08 |
CN1158854C (zh) | 2004-07-21 |
CN1512761A (zh) | 2004-07-14 |
US7158688B2 (en) | 2007-01-02 |
US20060088208A1 (en) | 2006-04-27 |
US7006708B1 (en) | 2006-02-28 |
WO1999067943A1 (fr) | 1999-12-29 |
US7327879B2 (en) | 2008-02-05 |
EP1100257A1 (en) | 2001-05-16 |
KR100607018B1 (ko) | 2006-08-01 |
EP1838084A3 (en) | 2007-12-26 |
KR20010053109A (ko) | 2001-06-25 |
US20060159338A1 (en) | 2006-07-20 |
CN1313004A (zh) | 2001-09-12 |
CN1290311C (zh) | 2006-12-13 |
US20060188148A1 (en) | 2006-08-24 |
CN1512759A (zh) | 2004-07-14 |
EP1100257A4 (en) | 2005-02-09 |
EP1838084A2 (en) | 2007-09-26 |
CN1290312C (zh) | 2006-12-13 |
EP1100257B1 (en) | 2011-12-07 |
US7298927B2 (en) | 2007-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0312C (zh) | 除去读取双面或重叠原稿产生的透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1264121C (zh) | 数字图象锐化系统 | |
CN1291352C (zh) | 彩色图象处理装置及方法、图案抽取装置及方法 | |
CN1201266C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
CN1123205C (zh) | 图象形成设备及图象处理设备 | |
CN1114888C (zh) | 图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253010C (zh) | 图像压缩方法及装置、图像编码装置及图像编码方法 | |
CN1109315C (zh) | 象域识别方法、图象处理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 |
CN1119767C (zh) | 字符提取设备及方法,模式提取设备及方法和模式识别设备 | |
CN1396775A (zh) | 分割像素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60947C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程序及记录媒体 | |
CN1809116A (zh) |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处理装置 | |
CN1893535A (zh) | 浓度确定方法、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 | |
CN1284233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764228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
CN1620094A (zh) | 用于将图像转换为预定格式的图像处理设备及方法 | |
CN1103725A (zh) | 成像装置及方法 | |
CN1295308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882026A (zh) | 信息埋入网屏编码的生成方法 | |
CN1484114A (zh) | 图像处理设备 | |
CN1809117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处理装置 | |
CN1542693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程序 | |
CN1805499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588431A (zh) | 基于游程邻接图的复杂背景彩色图像中字符提取方法 | |
CN1054843A (zh) |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