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1284C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91284C CN1291284C CNB031450024A CN03145002A CN1291284C CN 1291284 C CN1291284 C CN 1291284C CN B031450024 A CNB031450024 A CN B031450024A CN 03145002 A CN03145002 A CN 03145002A CN 1291284 C CN1291284 C CN 129128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developer
- mentioned
- magnetic field
- generating mea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03G15/0921—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 G03G15/0928—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relating to the shell, e.g. structure,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其用于对形成于像承载体的静电像进行显影,其具有:显影容器,该显影容器收容有磁性显影剂;第1及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该第1及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用于承载上述显影剂容器内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至上述像承载体;第1及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该第l及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被分别固定配置于上述第1及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内,上述第1的磁场发生机构及上述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形成磁场,该磁场用于从上述第1的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转移显影剂;设置在上述第l磁场发生机构附近的第1磁性部件及设置在上过第2磁场发生机构附近的第2磁性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采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等,对形成于像承载体的静电像进行显影,其特别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及传真机等。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复印机等的成像装置中,现在作为适用于这些成像装置的显影装置,所熟知的有采用粉雾法、瀑布法及磁刷法等,这些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对应其特性在各方面被实际采用。
其中,采用粉雾法和瀑布法的情况,显影剂被集中在形成于感光鼓等的像承载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中的电场强度变化率大的地方,即原稿图像浓度的不连续部,此部分的再生图像被突出生成。也就是说由于有边界效果发生,所以适用于文字等的事务用文书图像复印的再现,即逐行复印。但是同时,此种方法对于一般的阶调图像(含有中间浓度的图像)的再现,即原稿图像的浓度连续变化部分的再现就会有不足之处表现出来。从而不适用于例如要求有高画质的真彩复印机等。
另外,由于粉雾法和瀑布法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较大的显影剂在感光鼓上的作用区域,所以有显影装置本身的容积较大的缺陷。
对此,对于两种成分显影形式的磁刷法的情况,将由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等混合而成的含有两种成分的显影剂吸附于磁场发生机构,在磁极部分将显影剂抽穗(像小麦抽穗那样立起)并形成刷子状,通过擦印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而显影,并成像。此时,由于显影剂中的磁性载体自身起着柔软显影电极的作用,所以可以使调色剂与静电潜像的电荷密度成比例地进行附着,即,适用于阶调图像的再生。另外,具有显影装置自身小型化的特征。
作为此两种成分显影形式的磁刷显影装置的更好的改良形,一般为采用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套筒的磁刷显影方法。为了达成以良好效率显影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目的,一方面,对含有例如铁氧体等的磁性载体和颜料分散在树脂中形成的调色剂的两种成分显影剂进行搅拌混和,并通过由摩擦引起的摩擦起电使调色剂起电,另一方面,将此显影剂保持在感光辊上,该感光辊为以其内部具有磁极的非磁性体制成的中空的圆筒状的显影剂载体。通过显影套筒,将显影剂由显影剂容器输送至与感光鼓相对的显影区域,在此区域上通过上述磁场的作用使显影剂抽穗立起并通过擦印摩擦感光鼓表面,对形成于感光鼓上的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采用该显影套筒的两种成分磁刷显影方法,在以黑白数字复印机,或高画质要求的真彩复印机等为中心的许多的制品上被采用。
至今为止,感光鼓的旋转移动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中,也就是比较低速的复印机的情况中,由于即使显影时间短也可以得到充分良好的显影图像,所以即使显影套筒只有一个也会很好。但是同时,对于如今要求复印机高速化的发展中,在感光鼓的旋转移动速度变快的情况下,以一个显影套筒保证不了一定会形成优质的图像。
作为其对策,有通过增大显影套筒的圆周速度,从而提高显影效率的方法,可是,增大显影套筒的圆周速度,就会使作用于形成有磁刷的显影剂上的离心力增大,从而导致飞散的显影剂变多,引起复印机内部的污染,从而有可能降低装置机能。
因此,作为其他的对策,抽穗显影剂的方法被提出(特愿昭49-116899号公报),即,加宽显影区域中抽穗立起呈刷子状的宽度,为了以更好的效率显影,将2个同极的磁极与显影领域相对地并列排放,从而产生相斥磁场。
此方法中,作为保持用于显影的显影剂且通过磁极部使显影剂抽穗立起的显影套筒内的磁极配置,特别是使与感光鼓相对的显影辊上的显影剂抽穗立起并显影的显影磁极的配置,使其具有形成相斥磁场的磁极,就对于显影效率而言是非常有效的。
可是同时,与感光鼓相对的显影极的相斥磁场内,由于保持磁性载体于显影套筒的磁力极度低下,存在导致磁性载体付着于感光鼓上并出现损坏图像品质的情况,从而保证不了一定会形成优质的图像。
因此,作为更好的对策提出多段磁刷显影方法,即,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显影套筒等的显影剂载体,将其周面接近地进行配置,以使其相互邻接,经过相互的邻接的周面的传递,连续地输送显影剂,从而延长显影时间并提高显影能力。
在此,现有的具有2个显影套筒的多段磁刷显影形式的显影装置的例子如图7所示。
显影装置101具有与感光鼓动21平行配置的显影剂容器2,其内部由与感光鼓21平行的隔壁3,划分出显影室R1和搅拌室R2,在搅拌室R2的上方设有调色剂储藏室R3,在此当中收容有备用调色剂11。从设在调色剂储藏室R3的下部的补给口12中,落下并补充与显影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相同量的调色剂11,该落下的调色剂11补充至搅拌室R2内。另一方面,显影室R1及搅拌室R2中,收容有将上述调色剂粒子和磁性载体混合而成的显影剂13。
显影室R1内收容有输送螺旋部件4,通过旋转驱动,沿与显影剂容器2的感光鼓21平行的纵向输送显影剂13。通过输送螺旋部件5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与通过输送螺旋部件4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相反。
隔壁3中,表侧和内侧设有开口,输送螺旋部件4所输送的显影剂13从此开口中的一个被接收并传送至输送螺旋部件5,输送螺旋部件5所输送的显影剂13从上述开口的另外一个被接收并传送至输送螺旋部件4。
在与显影剂容器2的感光鼓21接近部位上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上设有以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第1显影套筒6及第2显影套筒9的2个显影剂载体。
该2个显影剂载体中,沿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a的上游侧相对的第1显影套筒6沿箭头b的方向(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a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在显影套筒6的旋转方向上被配置于显影区域的上游区域,因此在显影剂容器2开口上端的刃状的显影剂限制部件(层厚限制刃)8上限制适当的显影剂层厚之后,向第1的显影领域14承载并输送显影剂13。
显影套筒6内固定配置有辊状的第1磁场发生机构(磁辊)7。该第1的磁辊7具有与第1显影领域14相对的显影磁极S1。显影磁极S1通过形成于第1显影领域14的显影磁场形成显影剂的磁刷,该磁刷与在第1显影领域上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1接触并在显影领域14上显影静电潜像。
第1的磁辊6除具有上述显影磁极S1外还具有N1,N2。N3,S2极,其中,N2极和N3极以同极相互邻接于显影剂容器2内并由此对于显影剂13形成有隔壁。
另外,上述第1显影套筒6的下部,感光鼓21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第1显影套筒6及感光鼓21同时大致相对的区域,可沿箭头c旋转地配置有作为第2显影剂载体的第2显影套筒9。该第2显影套筒9与第1显影套筒6同样以非磁性材料构成,其内部设置有作为磁场发生机构的辊状的第2磁辊10,该磁辊10以非旋转状态被设置,该第2磁辊10具有磁极S3,S4,N4的3极。
显影剂13的输送顺序为,第1显影套筒6沿N2→S2→N1→S1→N3被输送后,第1显影辊6上的显影剂向第2显影套筒9移动,第2的显影辊9上沿S3→N4→S4被输送。
其中,在第2显影套筒9和感光鼓21的相对部,也就是第2显影区域15中,N4极与感光鼓21相接触,对通过显影领域14后的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再进行第2次显影。如此,通过进行第2次显影,达到高的显影效率。
如上所述,以设有2个显影套筒的结构,例如,即使伴随着感光鼓圆周速度的高速化而使显影时间变短,也可以有高的显影效率,且不会产生显影浓度低下和浓度不均而能进行良好的成像。
但是同时,采用上述2个辊6,9的现有例中,第1显影套筒6内部的第1磁辊7和第2显影套筒9内部的第2磁辊10之间具有磁性引力,致使容易产生两磁辊7,10的中央部分弯曲的问题。
作为磁辊7和10间存在磁性引力的原因,例如与两磁辊7,10相对的极(N3极和S3极)为相异磁极的情况,但是,如两极为相同磁极的情况,两极间就不会形成磁场,从而增加了从第1显影套筒6向第2显影套筒9的显影剂的接受传送不能稳定进行的可能性,所以多数情况下采用相异磁极。
一旦磁辊7,10产生弯曲,首先磁辊7的一部分与显影套筒6,9的内壁接触,在此部分产生摩擦力,致使显影驱动需要很大的力,根据情况不同产生负荷过重而停止(锁住)的现象。
作为此问题的对策,可以考虑在磁辊7,10的外径与显影套筒6,9的内壁之间留取足够的间隙,假如在采用有2个显影套筒的基础上,再将显影套筒做得更大的话,关系到显影装置的大型化,例如像真彩复印机那样采用4台显影装置的情况,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印机小型化的要求,就成本方面也不适合。相反,若将磁辊的外径变小,意味着磁辊的体积减小,从而加大了取得适合于显影的磁力变难的可能性。
另外,假设有足够的间隙,即使磁辊和显影套筒的内壁不再接触,也避免不了以下问题。也就是说,一旦磁辊弯曲,显影套筒表面的磁力分布就会变得不均匀,引起显影辊上的显影剂覆盖不均匀的问题。像这样的颜色不均,极可能会影响到图像。
所以,作为上述问题的对策,有必要消除弯曲。作为对策的其中一种,通常,磁辊在以金属构成的轴芯棒的周围设置磁铁而制成的情况比较多,作为对于弯曲的对策,可以考虑将轴芯棒的直径加粗并增加强度。可是,一旦加大轴芯棒的直径,磁铁部分的体积就会减小,所以与前述的减小磁铁外径的情况一样,加大了取得显影所需磁力变难的可能性。
尤其,当采用直径为25mm以下的小径显影套筒时,磁辊的直径也不得不变小,有为得到磁力而尽量使轴芯棒变细的倾向,所以很难取得适合于显影的磁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装置可以抑制设在显影剂载体内部的磁场发生机构的弯曲。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装置可以防止设在显影剂载体内部的磁场发生机构的弯曲。
本发明另外的其他目的,参照附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加以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显影装置,其用于对形成于像承载体的静电像进行显影,并具有:显影容器,该显影容器收容有磁性显影剂;第1及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该第1及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用于承载上述显影剂容器内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至上述像承载体;第1及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该第1及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被分别固定配置于上述第1及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内,上述第1的磁场发生机构及上述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形成磁场,该磁场用于从上述第1的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第2的显影剂承载体转移显影剂,由该磁场的作用,在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及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之间产生使其互相吸引的磁力;第1磁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的附近,且在其与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之间可产生抵抗磁力,该抵抗磁力用于抵抗前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受到的来自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的上述吸引磁力;第2磁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的附近,且在其与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之间可产生抵抗磁力,该抵抗磁力用于抵抗前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受到的来自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的上述吸引磁力;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显影装置,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上述第1的磁性部件限制承载于上述第1的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的层厚。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显影装置,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上述第2的磁性部件为被设置于上述显影容器外部的磁石。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4显影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磁性显影剂含有非磁性调色剂及磁性载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载体的一实施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磁性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纵向方向剖面图。
图7是现有的显影装置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成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对彩色电子照像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定于此方式。本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装置,对装备有多个成像部的彩色电子照像装置的成像装置加以说明,该多个成像部具有多个像承载体,并由在各自的像承载体所备有的成像机构构成。图1为成像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在成像装置主体1`内部,内置像承载体等的处理机构的成像部Pa,Pb,Pc,Pd沿水平方向被配置,各成像部Pa,Pb,Pc,Pd的下部架设有传送带驱动辊31,32,33,并设置有作为转印材载体的环状的转印带30。转印带3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使驱动辊31以与各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旋转。
储藏盒41收纳有作为记录媒体的记录薄材P,收纳于内部的记录薄材P,从重叠的最上部开始被输送。于是,在通过拾取辊对42修正斜行的同时,对于成像部Pa,Pb,Pc,Pd的成像动作也进行同步处理,然后记录薄材P被输送至转印带30上。输送导向部43通过拾取辊对42向转印带30导入上述记录薄材P。
接下来,对成像部Pa,Pb,Pc,Pd的结构加以说明,其具有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21a,21b,21c,21d,感光鼓的周围各自设有:一次起电器22a,22b,22c,22d,该一次起电器22a,22b,22c,22d为构成处理机构的起电机构;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1a,1b,1c,1d;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起电器23a,23b,23c,23d;作为清理机构的清理装置24a,24b,24c,24d;前曝光光源221a,221b,221c,221d。另外,感光鼓21a,21b,21c,21d的上方,设有作为静电潜像形成机构的激光扫描机构25。
一次起电器22a~22d用于在对感光鼓21a~21d进行曝光前,使感光鼓的表面均匀起电,显影装置1a~1d的作用为在静电潜像上附着作为显影剂的黑,品红,黄,深蓝的各色调色剂并使其可视化从而形成调色剂像,该静电潜像形成于被曝光的鼓21a~21d表面上。另外,转印起电器23a~23d的作用为将在感光鼓21a~21d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搭载于转印带30上的记录薄材P上,清理装置24a~24d的作用为除去图像转印后附着于感光鼓21a~21d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前曝光光源221a~221d的作用为去除感光鼓21a~21d的表面电荷,激光扫描机构25具有半导体激光、多面镜和fθ透镜等,其接收到输入的电子数字信号,对应此信号,沿感光鼓21a~21d的母线方向照射被变调的激光25a~25d并曝光。
分离起电器26在转印带30的移动方向上,定位于各成像部Pa~Pd的下游,其作用是分离被输送至转印带30上的记录薄材P。定影器27用于对转印于记录薄材P上的转印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机构,其内部具有定影辊28和加压机构29,该固定辊28具有加热器等加热机构,该加压机构29压接于固定辊28。排出收集盘44是为了积载向装置外排出的记录薄材P。
下面对成像动作进行说明,一旦向装置主体1输入成像作业开始信号,感光鼓21a~21d就会沿箭头方向开始旋转,通过一次起电器22a~22d均匀起电,曝光步骤中,通过激光扫描机构25向感光鼓21a~21d面上照射激光25a~25d并形成显影剂像(调色剂像),该激光25a~25d根据对应原稿图像的黑色成分的图像信号被调制。
接下来,在各成像部Pa~Pd中,静电潜像伴随着感光鼓的回转而到达显影装置1a~1d后,通过显影装置1a~1d分别供给黑色、品红色、黄色及深蓝色的显影剂(调色剂),由此形成由该静电潜像可视化而成的显影剂像(调色剂像)。
一方面,导入转印带30上的记录薄材P通过临时停止的拾取辊对42修正其斜行后,配合形成于感光鼓21上的黑色调色剂像的时刻,通过转印辊的旋转被输送至成像部Pa的相对位置(转印部)。记录薄材P在成像部Pa的转印部,通过转印起电器23a进行转印起电,该转印起电器23a设置于转印带30内侧。像这样的转印步骤在成像部Pb,Pc,Pd中,也同样地进行,将品红色调色剂像,黄色调色剂像,深蓝色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于记录薄材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完成图像转印的记录薄材P在转印带30的左端部通过分离起电器26受到AC去电,然后转印带30中被分离并被输送至定影器27。于是,通过定影器27进行了定影的记录薄材P,被排出至装置外的排出收集盒44。
这里,参照图2对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中采用的各显影装置1a~1d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就显影装置1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显影装置1可以表示显影装置1a,1b,1c,1d中的任何一个。
显影装置1具有显影剂容器2,该显影剂容器2收容有作为磁性显影剂的含有非磁性调色剂及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其内部与现有的显影装置101有同样的结构,由隔壁3划分出显影室R1和搅拌室R2,搅拌室R2的上方有调色剂储藏室R3,其中收容有补给用调色剂11。
从设在调色剂储藏室R3下部的补给口12中,向搅拌室内落下并补充与显影所消耗的调色剂相同量的调色剂。另一方面,显影室R1及搅拌室R2中,收容有将上述调色剂粒子和磁性载体混合而成的显影剂13。应用于本发明的磁性载体最好采用如铁氧体载体或含有聚合树脂、磁性金属酸化物及非磁性金属酸化物的树脂性磁性载体。通过显影剂容器2内的输送螺旋部件4,5,对显影剂容器2内的显影剂13进行搅拌和输送。输送螺旋部件4,5在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附近,通过轴承旋转自由地设在显影剂容器上。
于是,与现有的显影装置101同样,在与显影剂容器2的感光鼓21接近的部位设置开口部,该开口部上,设置有作为显影剂载体的2个显影套筒,该2个显影套筒为由铝或不锈钢等的材质构成,且其表面有适度的凸凹的第1显影套筒6及第2的显影套筒9。这些显影套筒在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附近,通过轴承旋转自由地设在显影剂容器上。
本实施例中,2个显影套筒6,9的直径为20mm。像本实施例的彩色电子照像成像装置1`中,备有4个显影装置,由于每一个显影装置上都配有2个显影套筒,那么成像装置中合计备有8支显影套筒。将这些显影套筒的直径变大即意味着装置的大型化。因此,这些显影套筒的直径被设定的很小。
第1的显影套筒6在箭头b的方向(与感光体旋转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以周速度Vb旋转,该箭头b的方向与作为感光鼓21a~21d的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a相同,将在显影剂容器2中收容并搅拌的显影剂13吸出并承载,且在显影套筒9的旋转方向b上,设置于第1的显影领域14的上游,这里以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层厚限制刃8限制适当的显影剂层厚之后,输送至第1的显影领域14,该层厚限制刃8装备在显影剂容器2的开口上端。对于层厚限制刃8,后面还将加以说明。
于是,显影套筒6内固定配置有辊状的作为磁场发生机构的第1磁辊7。该第1磁辊7在与第1的显影领域14相对的位置上具有显影磁极S1。显影磁极S1通过形成于第1显影领域14上的显影磁场形成显影剂的磁刷,该磁刷在第1显影领域14上,与感光鼓21接触并在该第1显影领域14上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该感光鼓21沿箭头a方向以圆周速度Va旋转。这时,附着在磁刷上的调色剂和附着在显影套筒表面上的调色剂,都转移至该静电潜像的图像领域并进行显影。本实施例中,第1磁辊7除上述显影磁极S1外还具有N1,N2,N3,S2极,这其中,定位于显影剂容器2内的N2极和N3极同极接近,由此对于显影剂形成屏障。
在第1显影套筒6的下方,与第1显影套筒6及感光鼓21大致相对的领域,配置有作为显影剂载体的第2显影套筒9,使该第2显影套筒9可以沿显影套筒箭头c方向以周速度Vc旋转,该箭头c方向与第1显影套筒6的旋转方向b为同方向。
该第2的显影套筒9与第1显影套筒6同样以非磁性材料构成,其内部以非旋转状态设置有作为磁场发生机构的辊状的第2磁辊10,该第2磁辊10具有磁极S3,S4,N4的3极。其中,N4极上的磁刷在第2显影领域15上与感光鼓接触,由此对于通过第1显影领域14后的静电潜像,再进行第2次的显影。
另外,定位于第2磁辊10的显影剂容器2内部侧的S3极和S4极为同极,且S3极和S4极间形成有相斥磁场,并对于显影剂13形成有屏障。其中S3极在两辊最接近的位置的附近与第1磁辊7的N3极相对,该第1磁辊7包容于第1显影套筒6内。
以下,对于显影剂13的流动,参照作为第1显影套筒6和第2显影套筒9附近的放大图的图3加以说明。N3极和N2极间形成有相斥磁场,该N3极和N2极定位于第1显影套筒6内的第1磁辊7的显影容器2内,另外,S3极和S4极间也形成有相斥磁场,该S3极和S4极定位于第2显影套筒9内的第2磁辊10的显影容器2内,所以即使输送至第1显影辊6上并通过显影领域14的显影剂到达N3极,在相斥磁场的作用下也不能像箭头e那样通过两辊6和9的最接近位置,而是像箭头d那样,沿磁力线d向第2显影套筒9侧移动,该磁力线d从第1磁辊7的N3极向第2磁辊10的S3极方向延伸,显影剂13被承载于第2的显影套筒9上并输送至显影室R1内的输送螺旋部件4。
如本实施例,通过在第1显影套筒6的下面设置第2的显影套筒9,显影剂如下述那样进行流动,第1显影套筒6沿N2→S2→N1→S1→N3输送后,第1的显影辊6上的显影剂通过两辊的相斥磁场被锁定,并向第2显影套筒9移动,将第2显影辊9上的显影剂沿S3→N4→S4输送,通过S4极上的相斥磁场被锁定并再次在显影室R1进行显影剂的剥落。
而且,被接近设置的显影套筒6和9之间,此显影装置1内部的第1磁辊7的磁极N3和第2磁辊10的磁极S3被相对设置,由于两者为相异磁极,所以平稳地进行从第1的显影套筒6向第2的显影套筒9的显影剂的转移。
此时,第1的显影套筒6和第2显影套筒9间的距离最好为0.1~3mm。一旦距离小于0.1,由于2个显影套筒6,9内的磁辊7,10间的磁力过大,而使弯曲更弯,因而不理想。最好距离为0.5以上,尤其最好为0.8以上。另外,一超过3mm以上磁辊7,10间的磁力过小,虽然不容易产生弯曲,但会有显影套筒6,9间的显影剂的转移出现故障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结构虽然与在现有例中所述的显影装置相同,但如本实施例那样,由于一旦减小显影套筒6,9的直径,在现有例中所述的那样,不得不减小其内部的作为磁场发生机构的磁辊7,10的尺寸,如不这样,为释放出显影所必须的磁力有必要尽可能地增加磁石部分的体积。由此,不可能在磁辊7,10和显影套筒6,9内壁间留取间隙,或加粗磁辊的轴芯,且由于在接近地设置显影套筒6和9之间,相对的磁极相互间为相异极性,磁辊7和10容易被吸引,致使容易产生弯曲。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对于如本实施例那样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套筒比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即使在2个显影套筒的其中至少一方的直径为25mm以下的情况,尤其是在20mm以下的情况下,能持续确保必要的磁力并防止弯曲。
作为这种机构,在以上所述的显影装置1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特征如图2所示,第2显影套筒9的位于第1显影套筒6的相反侧的磁极位于配置有成为磁性机构的第2磁性板16的位置,这里使其大致与S4极相对,在S4极的作用范围上,沿第2显影套筒9的滑动方向取向。
由此,第2显影套筒9内部的第2磁辊10上,S3极施加吸引第1显影套筒6内部的第1磁辊7的磁力,S4极通过相对配置的第2磁性板16被磁化,在相反方向上施加磁力。其结果,可以防止第2磁辊10弯曲。
并且,此时,第2磁性板16在这里与S4附近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向地进行配置,由此使磁力线朝向显影剂容器2形成,所以可以形成平滑的显影剂流动。
一方面,与第1显影套筒内部的第1磁辊的弯曲一样,在与S2极大致相对的领域,配置有成为磁性机构的第1磁性板8,上述S2极为定位于与第2显影套筒2相反侧的磁极,还是通过在与磁辊间相反方向上施加磁力,来防止弯曲。另外,本实施例中第1磁性板8兼作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限制刃8,其通过刮去承载于显影套筒6上的多余的显影剂来限制显影剂的层厚。。
如本实施例,第1磁性板兼作限制刃,这对于空间和成本是有利的,但根据制品的必要性能,没有必须兼作的必要。而且,显影剂限制部件如本实施例那样,可以只由磁性板构成,如图4所示采用在非磁性板17上粘贴磁性板8的方法也可以。
第1磁性板8或第2磁性板16可以为如铁或镍,强磁性SUS等的强磁性体或是新型复合塑料等,只要通过磁辊的磁力被磁化的磁性体即可。厚度最好为0.3~3mm。太薄则牵引磁辊的磁力就会减弱,不能期待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在采用2个显影套筒的显影装置中,即使是采用小径显影套筒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磁辊弯曲及由颜色不均等造成的图像不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只是以下所述点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结构完全与实施例1相同。
参照图5对本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1中,与磁极S4相对地配置磁性板8,但在本实施例中,在S4极的磁力的有效范围上夹着显影剂容器2,配置有作为永久磁性机构的永久磁铁,使与S4极之间形成垂直方向的磁场,上述磁石18为使N5极与N4极相对的板状的磁场发生部件。与实施例1的磁性板8相比,采用像本实施例这样的永久磁石18,可以更强力地吸引磁辊7。另外,本实施例中,对应磁极S4的磁场强度60mT,将N5极的磁场强度设为50mT。
关于磁场强度,总而言之,通过将2个显影套筒6,9内的磁辊7与10相接近的磁极的比(就本实施例而言,S4极和N5极的比)和永久磁石18与磁辊10相接近的磁极的比(就本实施例而言,S4极和N5极的比)大致设置为相等,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磁辊7和10的弯曲,但要根据永久磁石18的形状或大小来决定。
该永久磁石18为例如固定磁石,含有磁性粉的塑料磁石,被磁化的金属等其自身具有磁极的材料即可,只要能通过调节种类,大小从而调整出必要的磁力即可。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容器2的外侧配置永久磁石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显影剂13附着于作为磁力部件的永久磁石18而不分离,从而防止由显影剂容器2内的显影剂13的取出部分引起滞留等而阻碍显影剂的顺利流动。如果适当地调整磁力,设置在容器2内也可以。
上述结构也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只是以下所述点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结构完全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如图6的沿纵向的剖面图所示。
由磁辊7和10间的磁力而产生的弯曲,由于显影套筒6及9的纵向的中央部上变形最大,以显影套筒6及9的中央部上±2cm的宽度,在第2的显影套筒9内部的第2磁辊10的磁极S4的磁力的有效范围上,将作为磁性机构的磁场发生部件的永久磁石19配置于显影剂装置2的外侧,对于磁辊7和10间的磁力,通过向第2的磁辊10的中央部施加由永久磁石19产生的相反侧的磁力,来防止第2的磁辊10的弯曲。也就是,永久磁石19的纵向方向的长度,比显影套筒9内的磁辊10的长度短,并将其设置在易产生弯曲的中央部。
另外,即使磁性机构不是像本实施例那样的永久磁石,而是像实施例1那样的磁性板,如果其不兼作显影剂限制部件,这样使其比磁辊的长度短,并可以设置在中央部。这里,这种情况也是设置在磁辊的磁力的有效范围内。
通过这样,可以消减磁力部件的成本和空间。
另外,关于在以上说明的显影装置及成像装置,显影剂承载体的数量可以比2个更多,但至少其中的任何2个其周面相互接近。本发明也适用于相邻近的显影剂承载体。在显影剂承载体的各自相应的周面相互接近并且连续设置3个以上的情况下,在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上最上游位置的显影剂载体作为第1显影剂载体,在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上最下游位置的显影剂载体作为第2显影剂载体。对于该第1及第2显影剂载体,可以设置本发明的磁性机构,并可以得到实施例1~3中所说明的效果。
另外,作为磁性显影剂不仅仅限定于上述所记载的彩色磁性显影剂,在黑白成像装置中也可适用本发明。
该黑白成像装置的显影剂容器收容有作为磁性显影剂的1成分磁性调色剂,只是此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其它结构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总而言之,本发明所适用的成像装置是将1成分磁性调色剂从第1显影剂载体向第2显影剂载体转移,同时在两显影剂载体中进行显影的装置。另外,此时的结构也可以为,对使第1显影剂载体上承载的1成分磁性调色剂摩擦起电的限制部件进行配置,使其与第1显影剂载体相抵触。
如以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能防止第1及第2的磁场发生机构的弯曲,由此可以避免由该弯曲引起的显影剂的着色不均等的图像不良及显影装置的破损。尤其,可以实现显影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显然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各种结构可进行变形。
Claims (4)
1.一种显影装置,其用于对形成于像承载体上的静电像进行显影,其具有:
显影容器,该显影容器收容磁性显影剂;
第1及第2显影剂承载体,该第1及第2显影剂承载体用于承载上述显影剂容器内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至上述像承载体;
第1及第2磁场发生机构,该第1及第2磁场发生机构被分别固定配置于上述第1及第2显影剂承载体内;
由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及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形成磁场,该磁场用于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转移显影剂;由所产生的该磁场的作用,在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及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之间产生使其互相吸引的磁力;
第1磁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的附近,且在其与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之间可产生抵抗磁力,该抵抗磁力用于抵抗前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受到的来自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的上述吸引磁力;
第2磁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的附近,且在其与上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之间可产生抵抗磁力,该抵抗磁力用于抵抗前述第2磁场发生机构受到的来自上述第1磁场发生机构的上述吸引磁力。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上述第1磁性部件限制承载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的层厚。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上述第2磁性部件为被设置于上述显影容器外部的磁石。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磁性显影剂含有非磁性调色剂及磁性载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9122/2002 | 2002-06-19 | ||
JP2002179122A JP4136481B2 (ja) | 2002-06-19 | 2002-06-19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4238A CN1474238A (zh) | 2004-02-11 |
CN1291284C true CN1291284C (zh) | 2006-12-20 |
Family
ID=2972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450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1284C (zh) | 2002-06-19 | 2003-06-17 | 显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78108B2 (zh) |
JP (1) | JP4136481B2 (zh) |
CN (1) | CN1291284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9671A (zh) * | 2018-12-29 | 2019-03-22 | 重庆市合川区金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废玻璃破碎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60967B2 (ja) * | 2005-09-07 | 2012-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4498246B2 (ja) * | 2005-09-07 | 2010-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4290157B2 (ja) * | 2005-11-21 | 2009-07-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47964A (ja) * | 2005-11-28 | 2007-06-14 | Sharp Corp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JP5002169B2 (ja) * | 2006-03-06 | 2012-08-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4175378B2 (ja) * | 2006-04-19 | 2008-11-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7356292B2 (en) * | 2006-06-15 | 2008-04-08 | Xerox Corporation | Electrostatographic developer unit having multiple magnetic brush rolls with a magnetic restrictor for carrier particle emission control |
JP5214127B2 (ja) * | 2006-09-19 | 2013-06-19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854532B2 (ja) * | 2007-01-30 | 2012-0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5439201B2 (ja) * | 2010-01-25 | 2014-03-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262371A (zh) * | 2010-05-28 | 2011-11-30 | 珠海市奔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 激光打印机的新的显影方式 |
JP5136625B2 (ja) * | 2010-11-25 | 2013-02-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7429B2 (ja) | 2010-12-08 | 2014-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2012155251A (ja) | 2011-01-28 | 2012-08-16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5794B2 (ja) | 2011-02-03 | 2015-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マグネットローラ |
JP2013152391A (ja) * | 2012-01-26 | 2013-08-08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30202330A1 (en) * | 2012-02-02 | 2013-08-08 | Fuji Xerox Co., Ltd.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016393B2 (ja) | 2012-03-15 | 2016-10-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KR101896052B1 (ko) | 2012-04-19 | 2018-09-06 |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5884679B2 (ja) | 2012-08-24 | 2016-03-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88976B2 (ja) | 2013-07-31 | 2018-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2015184424A (ja) | 2014-03-24 | 2015-10-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29597B2 (ja) | 2014-11-10 | 2018-1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938167B2 (ja) | 2016-03-08 | 2021-09-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07809A (ja) * | 2021-07-02 | 2023-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209449A5 (zh) * | 1972-12-04 | 1974-06-28 | Laporte Sa | |
JPS5843739B2 (ja) * | 1974-10-10 | 1983-09-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US4187024A (en) * | 1977-03-09 | 1980-02-05 | Ricoh Company, Ltd. | Electrostatic copying machine |
JPS5777141A (en) * | 1980-10-30 | 1982-05-14 | Toshiba Corp | Paper feeder in picture forming device |
DE19636783B4 (de) * | 1995-09-12 | 2005-12-08 | Fuji Xerox Co., Ltd. |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Bilderzeugungsgerät |
US5923933A (en) * | 1997-02-21 | 1999-07-13 | Hitachi Koki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3787445B2 (ja) * | 1997-11-14 | 2006-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219022A (ja) * | 1998-01-30 | 1999-08-10 | Fujitsu Ltd | 現像器 |
US6269235B1 (en) * | 1998-12-02 | 2001-07-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featuring first and second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s each including a non-negative member and a coating member covering the non-negative member |
JP2001330985A (ja) * | 2000-05-22 | 2001-11-30 | Fuji Xerox Co Ltd | トリクル現像方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2002
- 2002-06-19 JP JP2002179122A patent/JP41364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6-11 US US10/458,364 patent/US69781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7 CN CNB031450024A patent/CN129128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9671A (zh) * | 2018-12-29 | 2019-03-22 | 重庆市合川区金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废玻璃破碎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136481B2 (ja) | 2008-08-20 |
US20030235437A1 (en) | 2003-12-25 |
CN1474238A (zh) | 2004-02-11 |
US6978108B2 (en) | 2005-12-20 |
JP2004021125A (ja) | 2004-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1284C (zh) | 显影装置 | |
JP4889008B2 (ja) |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58984B2 (ja) | 現像装置、組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44920A (zh) | 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 | |
JP2007183572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58620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345858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17226A (ja) | 現像装置、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17750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184249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EP2735913A2 (en) |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07072328A (ja) |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WO1995025989A1 (fr) | Developpeuse d'image electrostatique latente | |
JP2007058002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65600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156954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装置ユニット | |
JP3846465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72076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056566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07164066A (ja) | 現像機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47456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162648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7058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338542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46711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