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98600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8600B
CN115298600B CN202080003674.0A CN202080003674A CN115298600B CN 115298600 B CN115298600 B CN 115298600B CN 202080003674 A CN202080003674 A CN 202080003674A CN 115298600 B CN115298600 B CN 115298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36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8600A (zh
Inventor
杨松
梁蓬霞
张世玉
韩佳慧
石戈
孙艳六
方正
李鸿鹏
崔贤植
张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98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8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8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8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4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using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D86/02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TFTs
    • H10D86/022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TFTs comprising manufacture, treatment or patterning of TFT semiconduc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71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having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e.g. having both top-gate and bottom-gat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6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wherein the TFTs are in active matr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nside the LC elements, i.e. between the cell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41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显示面板(1)包括:阵列基板(101)、对盒基板(102)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01)和对盒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阵列基板(101)以及依次层叠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漫反射层(1013)、阵列基板(10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11),以及层叠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012)、漫反射层(1013)以及第一平坦层(1014),漫反射层(1013)靠近第一平坦层(1014)的一面为反射面(10131),反射面(10131)具有多个凸起结构(10131a),凸起结构(10131a)用于使照射到反射面(10131)上的光进行漫反射,如此结构,第一平坦层(1014)可隔开凸起结构(10131a)与液晶层(103)以避免凸起结构(10131a)影响液晶层(103)的驱动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因具有功耗低、显示效果好以及反应速度快等多项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及手机等领域。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反射结构层、平坦层以及液晶层。通过阵列基板中的薄膜晶体管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发生转向,进而控制光线的出射与否,以达到显示的目的。该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凸起,便于照射于反射结构层的光线在该凸起的表面发生漫反射,以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一步改善其性能。
但是,反射结构层中的多个凸起可能影响薄膜晶体管对液晶的驱动效果,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层叠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漫反射层以及第一平坦层,所述漫反射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使照射到所述反射面上的光进行漫反射。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支撑块,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漫反射层和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间,且所述多个支撑块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可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
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为同层结构。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为同层结构。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弧面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口径和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的比值满足3:1~15:1。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由柱状凸起融化并冷却后形成。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行列排布;
或者,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蜂窝状排布;
或者,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六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蜂窝状排布。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二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隔垫物,所述多个隔垫物中具有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液晶层,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可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
所述第一平坦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隔垫物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可选地,所述漫反射层包括凸起结构层以及覆盖在所述凸起结构层上的金属反射层,所述凸起结构层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金属反射层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与所述金属反射层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对盒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层叠设置的第三平坦层和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对盒基板包括黏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黏胶结构位于所述开口中。
可选地,所述液晶层中包括铁电液晶。
可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位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漫反射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球面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口径和半径的比值满足1.3~1.6:1;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支撑块,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漫反射层和所述第一衬底阵列基板之间,且所述多个支撑块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为同层结构;
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行列排布;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二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隔垫物,所述多个隔垫物中具有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液晶层,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所述第一平坦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隔垫物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阵列基板;
形成包括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对盒基板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漫反射层以及第一平坦层,所述漫反射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使照射到所述反射面上的光进行漫反射。
可选地,所述获取阵列基板,包括:
获取第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
在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柱状凸起的结构层;
加热所述多个柱状凸起使所述柱状凸起融化为弧面凸起,以使所述结构层转变为所述漫反射层;
在形成有所述漫反射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平坦层。
可选地,所述获取阵列基板,包括:
获取第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以及多个支撑块,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
在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漫反射层以及所述第一平坦层,所述漫反射层在所述多个支撑块的支撑下,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面形成有所述多个凸起结构。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漫反射层、平坦层以及液晶层,其中位于漫反射层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一平坦层可以避免驱动液晶层时,漫反射层上的凸起结构造成影响,且该凸起结构可以将射向其表面的光线发生漫反射,实现了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反射式的显示面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凸起结构上的光路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正方形正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圆形错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正六边形错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方式;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方式;
图10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形成阵列基板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2所示实施例中另一种形成阵列基板的流程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
阵列基板101、对盒基板102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01和对盒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
阵列基板10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11,以及层叠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012、漫反射层1013以及第一平坦层1014,漫反射层1013靠近第一平坦层1014的一面为反射面10131,反射面10131具有多个凸起结构10131a,凸起结构10131a用于使照射到反射面上的光进行漫反射。
如图1所示,光射向凸起结构10131a的同时,会在凸起结构10131a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其中,漫反射指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如此结构,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对各个角度的入射光线的反射率保持一致(反射率为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比,反射率越高,则能量损耗越少;反之,反射率越低,能量损耗越多),进一步改善了该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且第一平坦层1014位于漫反射层1013和液晶层103之间,第一平坦层1014用于对漫反射层1013上的凸起结构10131a进行平坦处理,如此结构,漫反射层1013上的凸起结构10131a与液晶层103被第一平坦层1014间隔,凸起结构10131a与液晶层103难以直接接触,避免了凸起结构10131a对液晶层103中的液晶的驱动效果造成影响,在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反射率的同时,保证了该显示面板中液晶层的液晶正常驱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的漫反射层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一平坦层可以避免驱动液晶层时,漫反射层上的凸起结构造成影响,且该凸起结构可以将射向其表面的光线发生漫反射,实现了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反射式的显示面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凸起结构上的光路图,如图2所示,可选地,凸起结构10131a为弧面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10131a的口径r和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满足3:1~15:1。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呈正方形、圆形、六边形或其他形状。
当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时,其口径可以是指该圆形正投影的直径;当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时,其口径可以是指该正方形正投影的内切圆的直径,当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六边形时,其口径可以是指该六边形正投影的内切圆的直径,类似的,当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其他形状时,可以是指该形状的正投影的内切圆的直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时,该凸起结构10131a的顶部的表面为弧面;当该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其他非圆形的形状时,该凸起结构10131a的表面包括弧面以及由弧面的边缘延伸出的面。
此外,凸起结构也可以为球面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1021的口径d和半径r的比值满足1.3~1.6:1,例如可以为1.414:1。凸起结构10131a的球半径r的取值范围可以为2.12纳米至10.6纳米。
显示面板外部的光线入射至凸起结构10131a时,入射光在凸起结构10131a的表面产生不同的入射角。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A、B及C三条光线在凸起结构10131a的表面的入射角依次增大,且入射角不同时,凸起结构10131a仍可对光线产生0至90度的反射,即产生类似朗伯(英文名称:Lambertian)反射的效果。其中,朗伯反射效果也叫散光反射,即在表面上的所有方向上接收并将所有的入射光线发散。
此外,C光线入射于凸起结构10131a的边缘,此处入射光与反射光之间的夹角为90度,因此,凸起结构10131a的边缘的切线角度为45度。如此结构,使得该凸起结构10131a具备更好的反射效果,进一步提高其光学性能。
可选地,凸起结构10131a的口径d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纳米至15纳米,如此结构,便于在漫反射层1013上设置尽可能多的凸起结构10131a,以增加漫反射层1013的反射率,进而改善其光学性能。
可选地,凸起结构1021的拱高h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6纳米至3.1纳米,其中,拱高h为凸起结构10131a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
此外,请参考图1,凸起结构10131a为弧面,若直接在具有多个凸起结构10131a的漫反射层1013上设置液晶层以及液晶层两侧的电极,则液晶层两侧的电极产生的电场线与显示面板的板面并非完全垂直,这可能会对液晶层中的液晶的驱动造成干扰;且由于漫反射层1013朝向液晶层的一面上,具有凸起结构10131a的区域与其他不具有凸起结构10131a的区域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在凸起结构10131a上直接设置液晶层,在凸起结构10131a的作用下,液晶层的厚度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这可能影响该显示面板1的反射率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设置第一平坦层1014且第一平坦层1014位于漫反射层1013与液晶层103之间,如此可对漫反射层1013进行平坦处理,使得液晶的驱动效果不因凸起结构10131a而受到影响,并保证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良好。
可选地,凸起结构由柱状凸起融化并冷却后形成。凸起结构可通过多个柱状凸起经加热融化形成弧面,进而加以冷却固定成形。
可选地,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使视图清晰,图3同时示出阵列基板的结构,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101包括多个支撑块1015,多个支撑块1015位于漫反射层1013和第一衬底基板1011之间,且多个支撑块1015一一对应的位于多个凸起结构10131a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中。该支撑块1015位于漫反射层1013与阵列基板101之间,并将漫反射层1013对应的位置撑起,以形成凸起结构10131a。该凸起结构10131a在阵列基板101上的阴影面积大于支撑块1015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投影面积。
可选地,薄膜晶体管阵列1012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10121,薄膜晶体管10121包括第一极10121a、第二极10121b以及用于控制第一极10121a和第二极10121b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10121c;支撑块1015与薄膜晶体10121管中的第一极10121a为同层结构。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该薄膜晶体管10121还包括有源层10121d,第三极10121c上施加的电压可在有源层10121d中形成通路,以将第一极10121a和第二极10121b导通。
其中,薄膜晶体管(英文名称:Thin Film Transistor;缩写:TFT)是一种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驱动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像素点的转向,以控制光的出射与否,进而达到高速度且高亮度的显示效果。实际应用中,薄膜晶体管起着开关的作用。薄膜晶体管上具有源极(英文名称:Source driver)、漏级(英文名称:Drain driver)以及栅极(英文名称:Gate driver),在薄膜晶体管的应用中,栅极用于控制源极和漏级之间的接通与断开,当栅极正向电压大于施加电压时,源极与漏级之间导通,当栅极正向电压等于零电压或负电压时时,源极和漏级处于断开状态。
因此,第一极10121a是源极与漏级中的一种,第二极10121b是源极与漏级中的另一种,第三极10121c为薄膜晶体管10121中的栅极。
请参考图3,支撑块1015与薄膜晶体管10121中的第一极10121a为同层结构。支撑块1015可以与薄膜晶体管10121中的第一极10121a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也即是,该支撑块1015可以与第一极10121a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构图工艺可以包括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以及剥离光刻胶等步骤。
可选地,阵列基板101还包括支撑板1016,多个支撑块1015位于支撑板上1016。其中,支撑块1015用于对凸起结构10131a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1016用于对每个支撑块1015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凸起结构10131a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支撑板1016与薄膜晶体管10121中的栅极为同层结构。其中,薄膜晶体管10112中的栅极即第三极10121c,支撑板1016可以与第三极10121c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也即是,该支撑板1016可以与第三极10121c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显示面板中的支撑板1016可以不与显示面板中的电路走线电连接。
如此结构,可以简化该显示面板1的制造工艺,降低该显示面板1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可选地,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一绝缘层i1以及第二绝缘层i2,第一绝缘层i1可以为栅绝缘层、第二绝缘层i2可以为源漏极绝缘层。
图3示出的是支撑块1015可以通过第一绝缘层i1上的开孔与支撑板1016接触的情况。此外,该第一绝缘层i1在支撑块1015的位置处可以未设置开孔,进而支撑块1015也可以不与支撑板1016接触,而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1上。
可选地,图5是图1所示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正方形正排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且多个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行列排布。其中,凸起结构的排布单元的形状为正方形,各排布单元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空隙(英文名称:space)s,各排布单元的中心与相邻排布单元的中心的距离称之中心距(英文名称:pitch)p。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隙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纳米至3纳米,与空隙的取值范围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5纳米至18纳米。中心距可分为水平中心距(p1)及竖直中心距(p2),水平中心距即排布单元的中心与其水平方向上相邻的排布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竖直中心距即排布单元的中心与其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排布单元的中心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当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即凸起结构的排布单元的形状为正方形时,水平中心距的数值等于竖直中心距的数值。此外,在该种排布方式下的凸起结构,其口径为图5中正方形的内切圆直径。
可选地,图6是图1所示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圆形错排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且多个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蜂窝状排布。其中,在该种排布方式下的凸起结构,其口径为图6中圆形的直径。
可选地,图7是图1所示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正六边形错排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六边形,且多个凸起结构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蜂窝状排布。其中,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正六边形错排时,水平中心距=(2/1.732)*竖直中心距。此外,在该种排布方式下的凸起结构,其口径为图7中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直径。
其中,该凸起结构的排布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的可能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请参考图1,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液晶层103靠近第一平坦层1014的一侧的第一电极1021,以及位于液晶层103远离第一平坦层1014的一侧的第二电极1022。第一电极1021及第二电极1022是一种透明导电玻璃,俗称导电膜。该导电膜可以为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透明有机薄膜材料上溅射透明氧化铟锡(英文名称:Indium tin oxide;缩写:ITO)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薄膜。其中,第一电极1021可以为像素电极,在显示面板的应用中,第一电极1021与薄膜晶体管10121中的第二极10121b电连接,同时与第二电极1022相配合,以构建纵向(即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板面的方向)电场,如此结构,使得薄膜晶体管10121可驱动液晶层103中的液晶,进而实现显示面板1的显示功能。
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隔垫物(英文名称:photo spacer;缩写:PS)104,多个隔垫物104中具有第一隔垫物1041,第一隔垫物1041的一端与第二电极1022抵接,另一端穿过液晶层103,并与第一电极1021抵接。请参考图1,第一隔垫物1041的横截面呈梯形,该梯形较大的一端与第二电极1022相接,较小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021相接,即该第一隔垫物1041贯穿液晶层103。
可选地,如图1及图4所示,薄膜晶体管阵列1012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10121,薄膜晶体管1012包括第一极1012a、第二极1012b以及用于控制第一极1012a和第二极1012b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1012a。第一平坦层1014上具有第一通孔10141,第一电极1021通过第一通孔10141与第一极10121a电连接,第一隔垫物1041的另一端在第一平坦层1014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通孔10141处。也即是第一隔垫物伸出液晶层后,伸入第一平坦层的通孔中,如此结构下,第一隔垫物的长度可以较长,便于制造。对应的,液晶层的厚度也可以较薄,无需参考隔垫物的长度。
可选地,漫反射层1013包括凸起结构层10132以及覆盖在凸起结构层10132上的金属反射层10133,凸起结构层10132上具有第二通孔10132a,金属反射层10133在第二通孔10132a处与第一极10121a电连接,第一电极1021在第二通孔10132a处与金属反射层10133电连接。其中,漫反射层1013中的凸起结构层10132用于构建朗伯反射面的形状,覆盖在凸起结构层10132上的金属反射层10133用于实现该朗伯反射面的高反射功能。该金属反射层10133可以包括银或铝。
通过第一平坦层1014上的第一通孔10141以及凸起结构层10132上的第二通孔10132a,第一电极1021、金属反射层10133以及第一极10121a得以在靠近第一极10121a的一侧电连接。如此结构,使得该金属反射层10133有电流通过,与第一电极1021及第一极10121a配合,可实现共同驱动液晶层103中的液晶,以达显示效果。
其中,第一通孔10141与第二通孔10132a重叠,形成一个深孔,隔垫物104位于该深孔内。此外,隔垫物104的高度(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板面的方向上的尺寸)为液晶层103的厚度与深孔的高度之和。其中,隔垫物104用于支撑液晶层103,同时控制显示面板1中各层板间厚度并保持各层板间均匀性。该隔垫物104可以包括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有机材料。
同时,当隔垫物104镶嵌于深孔内,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1的厚度,并将该厚度的范围控制在1.38纳米至1.6纳米之间。也可扩大该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
此外,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方式,如图8所示,隔垫物104中包括多个第一隔垫物1041,其中一个第一隔垫物1041为梯形,且贯穿液晶层,另一个第一隔垫物1041位于漫反射层1013与液晶层103之间。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方式,如图9所示,隔垫物104包括多个第一隔垫物1041,且第一隔垫物1041为球体,该球体的直径与液晶层的厚度相匹配,且第一隔垫物1041以一定距离排布在液晶层103内,如此可对液晶层103起到均匀的支撑作用。
可选地,请参考图1,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液晶层103靠近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配向层p1。对盒基板102还包括位于液晶层103远离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配向层p2。
此外,液晶层中的液晶未加电时,液晶无相位调控能力,其取向处于散乱状态。加电时,液晶的取向排布一致。
可选地,对盒基板102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023,以及在第二衬底基板1021靠近液晶层103一侧上层叠设置的第三平坦层1024和第二电极1022。第二衬底基板1021起到对显示面板1的支撑作用,其材料可以选用玻璃或者塑料;第三平坦层1024位于第二电极1022远离液晶层103的一面上。图10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对盒基板还包括黏胶结构1025,第二电极1022包括至少一个开口10221,黏胶结构1025位于开口10221中。开口10221的宽度可以为0.1毫米至1毫米。如此结构,加强了第三平坦层1024与第二电极1022之间的粘结性,避免了第二电极1022脱落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面板整体的稳固程度。
同时,对盒基板还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该开口10221分布在该子像素区域的边缘位置,如此结构,使得在第三平坦层1024与第二电极1022之间的粘结性足够的前提下,开口10221不会对子像素区域造成影响。
可选地,请参考图1,对盒基板102还包括黑色矩阵1026(英文名称:Black Matrix;缩写:BM),该黑色巨矩阵1026用于遮挡第一通孔10141以及第二通孔10132a处由于液晶取向不良可能导致的漏光。其中,第三平坦层1024可以对黑色矩阵1026进行平坦处理。
可选地,液晶层103中包括铁电液晶。其中,铁电液晶是指具有铁电性的液晶材料,由于铁电体晶体原胞中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会产生固有的电偶极矩,在居里温度以下,电偶极矩会出现自发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铁电体的自发极化可以改变甚至反转方向。且铁电液晶的响应时间可以达到0.14毫秒,而普通液晶仅可达到1.1毫秒左右。当阵列基板101提供的刷新频率为3000赫兹时,铁电液晶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刷新率可达到750赫兹,有效改善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参考图1,薄膜晶体管阵列1012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10121;阵列基板101还包括第二平坦层1017,第二平坦层1017位于多个薄膜晶体管1012和漫反射层1013之间。其中,第二平坦层1017用于对薄膜晶体管10121中的源极线以及漏级线进行平坦处理,便于制作后续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平坦层可以略去,由漫反射层1013中的凸起结构层10132来作为实现第二平坦层的功能。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漫反射层1013与阵列基板101直接接触,漫反射层1013中的凸起结构层10132实现了平坦化阵列基板上表面的功能,如此结构,可减小该显示面板的厚度,可应用于多种场景。
可选地,对盒基板102还包括位于第二衬底基板远离液晶层103一侧的偏光片1027,偏光片1027用于产生线偏振光,其透过光轴的角度与液晶取向的角度成45度。液晶层103未加电时,偏光片1027产生的偏振光经过液晶再反射,保持偏振性能,为亮态。液晶层103加电时,液晶相当于四分之一波片,入射的偏振光经过液晶后成为圆偏光,进而经液晶反射,偏振性能反转,为暗态。同时,液晶的折射率差为0.1,在此折射率差下,该显示面板1的厚度可控制在1.38纳米至1.6纳米之间,因此,隔垫物镶嵌于深孔内,可达到将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的效果。
可选地,对盒基板102还包括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023和第三平坦层1024之间的彩膜层1028。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液晶层,其中位于阵列基板中的漫反射层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一平坦层可以避免驱动液晶层时,漫反射层上的凸起结构造成影响,且该凸起结构可以将射向其表面的光线发生漫反射,实现了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反射式的显示面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显示面板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图1示出的显示面板,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阵列基板。
步骤202、形成包括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对盒基板的显示面板。
其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漫反射层以及第一平坦层,漫反射层靠近第一平坦层的一面为反射面,反射面具有多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用于使照射到反射面上的光进行漫反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液晶层,其中位于阵列基板中的漫反射层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一平坦层可以避免驱动液晶层时,漫反射层上的凸起结构造成影响,且该凸起结构可以将射向其表面的光线发生漫反射,实现了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反射式的显示面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可以包括:
子步骤2011、获取第一衬底基板。
子步骤2012、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
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子步骤2013、在形成有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柱状凸起的结构层。
该结构层可以由柔性且熔点低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构成。例如,树脂。此外,结构层的材料也可以具有反射性能。
子步骤2014、加热多个柱状凸起使柱状凸起融化为弧面凸起,以使结构层转变为漫反射层。
加热柱状凸起,柱状凸起会融化并在顶部形成弧面凸起,待冷却之后,即可形成漫反射层。需要说明的是,该具有多个柱状凸起的结构层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反射性能的材料,若该具有多个柱状凸起的结构层的材料不具有反射性能时,可以在弧面凸起形成后,在该具有弧面凸起的结构层上形成反射层,如金属反射层。
该弧面凸起的参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子步骤2015、在形成有漫反射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平坦层。
该方式提供了一种漫反射层的形成方式。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可以包括:
子步骤2016、获取第一衬底基板。
子步骤2017、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以及多个支撑块,支撑块与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
如此便可以无需单独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支撑块,节省了一次构图工艺,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造流程。
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第一极和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
子步骤2018、在形成有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漫反射层以及第一平坦层。
其中,漫反射层在多个支撑块的支撑下,靠近第一平坦层的一面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
该方式提供另一种形成漫反射层的方式。
图13和14提供了两种形成漫反射层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来形成漫反射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设备可以为电视及手机等。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层叠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漫反射层以及第一平坦层,所述漫反射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使照射到所述反射面上的光进行漫反射,所述凸起结构为弧面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口径和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的比值满足3:1~15:1;
所述凸起结构为球面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口径和半径的比值满足1.3~1.6:1;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支撑块,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漫反射层和所述第一衬底阵列基板之间,且所述多个支撑块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为同层结构;
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行列排布;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二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隔垫物,所述多个隔垫物中具有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液晶层,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所述第一平坦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隔垫物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支撑块,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漫反射层和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间,且所述多个支撑块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
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为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为同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由柱状凸起融化并冷却后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行列排布;
或者,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蜂窝状排布;
或者,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六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蜂窝状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二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隔垫物,所述多个隔垫物中具有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液晶层,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
所述第一平坦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隔垫物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层包括凸起结构层以及覆盖在所述凸起结构层上的金属反射层,所述凸起结构层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金属反射层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与所述金属反射层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盒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层叠设置的第三平坦层和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对盒基板包括黏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黏胶结构位于所述开口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中包括铁电液晶。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位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漫反射层之间。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阵列基板;
形成包括所述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对盒基板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漫反射层以及第一平坦层,所述漫反射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使照射到所述反射面上的光进行漫反射,所述凸起结构为弧面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口径和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的比值满足3:1~15:1;
所述凸起结构为球面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口径和半径的比值满足1.3~1.6:1;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支撑块,所述多个支撑块位于所述漫反射层和所述第一衬底阵列基板之间,且所述多个支撑块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为同层结构;
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正方形,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行列排布;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的第二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隔垫物,所述多个隔垫物中具有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液晶层,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所述第一平坦层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隔垫物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阵列基板,包括:
获取第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
在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柱状凸起的结构层;
加热所述多个柱状凸起使所述柱状凸起融化为弧面凸起,以使所述结构层转变为所述漫反射层;
在形成有所述漫反射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一平坦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阵列基板,包括:
获取第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以及多个支撑块,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接通或关断的第三极,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极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
在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漫反射层以及所述第一平坦层,所述漫反射层在所述多个支撑块的支撑下,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面形成有所述多个凸起结构。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80003674.0A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98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39517 WO2022134029A1 (zh)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8600A CN115298600A (zh) 2022-11-04
CN115298600B true CN115298600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15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3674.0A Active CN115298600B (zh)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7784A1 (zh)
CN (1) CN115298600B (zh)
WO (1) WO2022134029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391A (ja) * 1997-05-20 1998-12-04 Sony Corp 拡散反射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反射型ゲストホスト液晶表示装置
CN111796452A (zh) * 2020-07-08 2020-10-2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8218B2 (ja) * 1991-01-18 1998-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90046B2 (ja) * 1995-08-16 1999-12-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19831B2 (ja) * 1998-03-11 200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14208A (ja) * 2000-04-26 2002-01-18 Sharp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光反射フィルム、液晶表示パネル、光学フィルム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型ローラ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学フィルム貼付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900084B1 (en) * 2000-05-09 2005-05-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display device
JP4560924B2 (ja) * 2000-09-19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711913B2 (ja) * 2000-12-25 200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用基板、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122267A (ja) * 2001-10-04 2003-04-2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光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3776039B2 (ja) * 2001-12-26 2006-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キューブアレイ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KR100925784B1 (ko) * 2002-11-21 2009-11-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0936905B1 (ko) * 2002-12-13 2010-0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936954B1 (ko) * 2002-12-31 2010-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US7072012B2 (en) * 2003-05-12 2006-07-04 Lg.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ata line divided into first and second branch lin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0940909B1 (ko) * 2003-06-10 2010-02-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752214B1 (ko) * 2003-10-16 2007-08-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1074926B1 (ko) * 2003-12-17 2011-10-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패널과 그 구동장치 및 방법
KR101002329B1 (ko) * 2003-12-30 2010-12-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1029944B1 (ko) * 2003-12-30 2011-04-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US7551247B2 (en) * 2004-06-09 2009-06-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with pixel electrodes having predetermined dimensions and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 as to gap width therebetween on both short and long sides and pitch of cubic corner cubes
KR101202983B1 (ko) * 2005-09-13 2012-1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222956B1 (ko) * 2005-12-28 2013-01-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269319B1 (ko) * 2006-05-30 2013-05-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479998B1 (ko) * 2008-08-12 2015-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0578331C (zh) * 2008-08-18 2010-01-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CN101377582A (zh) * 2008-09-28 2009-03-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82715A (zh) * 2008-10-20 2009-03-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光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207654B (zh) * 2010-03-30 2013-05-29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半穿透半反射的边缘电场开关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TWI554808B (zh) * 2015-04-13 2016-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CN107065328A (zh) * 2017-05-23 2017-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像素结构制作方法
CN107102470A (zh) * 2017-06-12 2017-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391A (ja) * 1997-05-20 1998-12-04 Sony Corp 拡散反射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反射型ゲストホスト液晶表示装置
CN111796452A (zh) * 2020-07-08 2020-10-2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34029A1 (zh) 2022-06-30
US20220397784A1 (en) 2022-12-15
CN115298600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4291B (zh) 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作方法
US758009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20308411A1 (en) Array substrate, light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3071840A1 (zh)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设备
US201502123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3113231A1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48429A1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US11531238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lens
CN220232197U (zh)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215374A1 (zh) 像素结构、显示器件及具有该显示器件的显示面板
CN103969874B (zh) 液晶面板及制作方法、半透半反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US2016023890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ing same
CN11420069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614778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5298600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6954244B2 (en) Reflec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reflection electrode region having two widths
CN1148646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WO2018120506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2843A (zh) 一种基于双边IPS电极结构的LCoS微显示器
US20180210295A1 (en) Array substrate, color film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KR101217662B1 (ko) 유기 반도체 물질을 이용한 박막트랜지스터와 이를 구비한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1211076A (zh) 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面板
US2012000214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3744225B (zh) 阵列基板及用该阵列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954184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