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0291A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00291A CN113700291A CN202110952940.0A CN202110952940A CN113700291A CN 113700291 A CN113700291 A CN 113700291A CN 202110952940 A CN202110952940 A CN 202110952940A CN 113700291 A CN113700291 A CN 1137002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mwork
- support structure
- panel
- formwork skin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38—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for plane ceilings of concret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 E04G11/50—Girders, beams, or the like as supporting members for for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01—Corner fastening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2—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for non-metallic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4—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 E04G21/0418—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 E04G21/0445—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with booms
- E04G21/0463—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with booms with boom control mechanisms, e.g. to automate concrete distribu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9/05—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the form surface being of plastic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2009/028—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with reinforcing ribs on the under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包括支撑结构和连接到支撑结构的分开的模板外皮,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基本由塑性材料构成;并且由基本为塑性材料的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基本均为塑性材料的多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模板外皮可拆卸地连接到支撑结构。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1月11日,名称为“用于混凝土施工 背板的模板面板”,申请号为“201480039443.X”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 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是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其包括支撑结 构和连接到支撑结构的分开的模板外皮,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基本由 塑性材料构成;且由基本为塑性材料的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由基本均 为塑性材料的多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模板外皮可拆卸地连接到支撑 结构。
支撑结构可为单一的塑料模板面板。单个或各个模板外皮元件可 以是单一的塑料模制成型的。
背景技术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已知的具有大量不同的设计。
在“整体式模板面板”和“复合式模板面板”的类别之间方便地 进行区分。整体式模板面板是相同材料的单一的结构。例如,已知的 是铝的整体式模板面板、整体式塑料模板面板和焊接钢结构的整体式 模板面板。
复合式模板面板主要由载体格栅(框架)和在载体格栅的一侧附 着于载体格栅的模板外皮构成。载体格栅是模板面板的支撑组件,其 中,已知的是木梁的、钢梁的或铝梁的载体格栅。模板外皮通常来说 寿命短于载体格栅的寿命,具体地讲,因损耗、破坏或疲劳而在特定 次数地使用了模板面板之后进行更换。通常通过螺钉或铆钉将模板外 皮附着到载体格栅。在已知的复合式模板面板的情况下,模板外皮主 要由多层胶合板构成;然而,还存在已知的胶合板层/塑料层或铝层/ 塑料层或玻璃纤维垫/塑料层的复合结构形式的模板外皮。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复合式模板面板的情况下,支撑结构基本由塑性材料 构成,且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相应的多个模板外皮元件的每个基本由 塑性材料构成。支撑结构可以全部由塑性材料构成。单个模板外皮元 件或相应的多个模板外皮元件均可以完全由塑性材料构成。对于支撑 结构,优点在于使用纤维增强的塑性材料,其中,可以采用“短纤维”, 即,在本申请中该术语的含义指平均长度小于/等于1mm的纤维,或“长 纤维”,即,在本申请中该术语的含义指平均长度超过1mm的纤维(具 有几毫米的平均长度的纤维是非常可能的)。对于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 多个模板外皮元件,优点在于使用通过“短纤维”和/或矿物颗粒(例 如,碳酸钙、滑石或其他已知颗粒)的方式增强的塑性材料。在支撑 结构中和在模板外皮中,还可以使用其他增强方式。
说明书第一段中的术语“分开”意在指出支撑结构和单个模板外 皮元件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的每个均被独立地制造并在此后被结合成 模板面板。如还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进行陈述的,因支撑结构的分开制造, 可以根据制造技术设计模板面板的该部分,使得支撑结构以及因此的 模板面板总体可以实现强度远高于整体式塑料模板面板的强度.
如在说明书第一段中提及的术语“可拆卸”(其也可选择性地被定 义为“可分开地”)意在指出采用了允许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多个模板 外皮元件中的每个可从支撑结构再次移除的连接的类型。优选地,这 样的可移除性可以几乎不具有施工成本。优选地,去除了模板外皮的 支撑结构可以允许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使用,从而新的单个模板外皮元 件或多个新的模板外皮元件附着到它上。从支撑结构移除的单个模板 外皮元件或从支撑结构移除的多个模板外皮元件均可以在没有任何问 题的情况下循环使用,这是因为它们在其材料方面至少是基本统一的。
根据本发明的模板面板可以被设计为使得模板面板的前侧(即, 建立与泥浆状混凝土接触的模板外皮表面)不具有与模板外皮至支撑 结构的连接状态相关的模板面板组件。如果这样的模板面板组件存在 于模板外皮的前侧上,则它们将在完成的混凝土中示出,这是本发明 的模板面板所期望避免的。换句话说,模板外皮至支撑结构的方便的 连接仅影响模板外皮的后侧。例如,如果螺钉用于将模板外皮连接到 支撑结构,则使用螺钉从模板面板的后侧插入的设计是有利的。
在说明书第一段中使用了三次的表述“基本为塑性材料”被选择 以避免非常下位地使用其他材料的风险,如关于支撑结构或模板外皮 的总体体积进行测量的,例如,模制成型到塑性材料中的金属销或金 属增强角,导致这样的模板面板超出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之外。
如前面已经指出的,模板面板的模板外皮经历老化。当混凝土浆 料导入时和当模板面板从固化的混凝土去除时存在损耗;因改变应力 (因混凝土压强导致的应力/在去除模板面板时释放的应力)导致存在 材料的一定量的疲劳;如实践所展示出的,常常在运输到建筑工地期 间、在建筑工地处运输时、在操纵期间等导致损坏。这是模板面板使 用一定次数之后必须更换模板外皮的原因,模板外皮以特别不成问题 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的结构来更换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模板面板实现了相当多的组合优点:
(1)当将模板面板设定为具有25kg的重量限制使得其可以在没 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通过手动移动时,仍然存在可允许有效地装配和 拆卸背板或模板系统的足够大的模板面板。
(2)本发明的模板面板可以被设计为达40kN/m2的混凝土压强, 当使用更多的材料时,其还可以被设计为达50kN/m2或60kN/m2的混凝 土压强。模板面板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其在最大设计混凝土压强的情况 下不比根据DIN18202所允许的更多地弯曲,DIN18202根据不同的混凝 土产品的平面度的等级进行了区分。模板面板的仅很小程度的弯曲保 证了在整体的混凝土产品中实现了尽可能的平面的混凝土外观。
(3)在本发明的模板面板中,塑料模板外皮可以为防磨损、防划 伤和防冲击的设计。在水的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在去除模板面板时, 模板外皮容易地与混凝土分开。
(4)本发明的模板面板提供了允许相邻的模板面板以共面的充分 对齐的前侧进行排列以及良好的紧密封装的定位(几乎没有混凝土浆 料的渗透)的最佳的条件。
(5)塑性材料比许多其他材料较为便宜且容易加工并更为耐久。
(6)已经在前面指出了模板外皮的简单的可替换性和模板外皮/ 支撑结构的连接元件的部分的痕迹的不可见性。
存在可以用在制造支撑结构和/或模板外皮元件的许多塑料模制 成型工艺。作为良好地适用于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的工艺,可以有塑料 注射成型、塑料压制成型(将塑料颗粒或板形前体或所谓的预制件引 入到组合模具,加热模具以融化塑性材料或使塑性材料热固,冷却模 具以允许热塑性的塑性材料固化)、热成型(热塑性的塑性材料的板或 膜被加热并被压制到冷却的模具或模具半部中或使用真空压强吸入到 其中)和塑料挤压。
支撑结构是具有相对复杂的形状的组件。尤其有利地将支撑结构 设计为(基本为或全部为)塑性材料的一体化注射成型组件。下面更 详细地描述的实施例将进一步更清楚地示出尤其在注射成型组件的情 况下可以实现支撑结构的构造的情况下,其优点在于支撑结构的负荷 能力、耐久性和外观方面。清楚地指出的是,在其为注射成型组件时 从完成的组件可见,尤其是从相对小的墙体厚度、相对小的半径、精 细模制成型形状、注入口等方面可见。支撑结构可以为注射成型组件, 其形成允许其真正地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
作为替代,当支撑结构基本上或全部地为塑性材料的一体化压制 成型组件是有利的。支撑结构可以为压制成型组件,其形成允许其通 过压制成型来制造。
当提供的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是基本上或全部地为塑性材料一 体化注射成型组件是有利的。模板外皮元件可以为其形成允许其通过 注射成型来制造的组件。模板外皮元件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通常是构 造的复杂度小于支撑结构的构造的复杂度的组件。
此外,作为替代,当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其基本上或全部地为 塑性材料的一体化压制成型组件是有利的。模板外皮元件可以为其形 成允许通过塑性材料的压制成型来制造的组件。
特定的模板外皮元件通常基本上为板形的,且具有用于特定目的 的模制成型延伸,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的,但是其也可以具 有明显的增强肋以减小局部的模板外皮弯曲。
下面的(1)、(2)、(3)段描述了支撑结构的方便的、更多具体的 设计可能性:
(1)支撑结构可以为包括墙体或至少基本由墙体构成的一体化结 构。对于模板面板,其包括支撑结构和至少一个连接到支撑结构的模 板外皮元件,墙体可以具有与模板外皮前侧成直角地延伸的“高度延 伸”和沿模板外皮后侧延伸的“纵向延伸”以及与其“纵向延伸”成 直角测量的墙体厚度。与模板外皮前侧成直角地测量的墙体高度可以 始终是统一的,但是不必须始终是统一的。除此之外,纵向延伸可以 为环线的,在其间具有角的情况下在部分中是直线的、连续弯曲的或 在部分中弯曲的。包括墙体或至少基本由墙体构成的结构可以具有四 个外墙体(它们是最靠近模板面板的四个边缘的墙体)以及布置为较 为不靠近模板面板的边缘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墙体。除了墙体之外,支 撑结构可以具有附加的材料部分,具体地讲,在支撑结构的后侧上延 伸的板形材料部分。
(2)支撑结构可以包括一个双墙体或多个双墙体,其两个(部分 的)壁在支撑结构的后侧(远离模板外皮的侧部)上是(均是)至少 基本上沿双墙体的长度以连续的方式通过材料部分彼此连接的、或分 段地通过独立的材料部分彼此连接的、或主要由这样的双墙体构成的、 或整体地至少基本上由这样的双墙体构成的。在前面的(1)段中关于 墙体高度延伸、墙体高度、墙体纵向延伸件和墙体厚度的陈述,也相 似地应用于相应的两部分墙体中的每个和用于相应的双墙体。“至少基 本上连续的方式”的表达意在指出最小化的中断(例如,对于从支撑 结构的前侧至后侧的用于系锚的通过或用于支撑结构/模板外皮连接 的机械连接件通过的连续通道)不改变在建立在相应的双墙体的两个 部分墙体之间的“基本连续的”连接。设计可以使得(如在相应的双 墙体的剖面中所看到的)创建了至少基本为U形的构造或基本为帽形 的构造(下面将进行更具体地描述),其允许实现支撑结构的特定有利 的支撑或承载行为。在支撑结构的前侧上,这些双墙体可以开口,因 此提供了良好的产品性能。在(2)段公开的设计可以结合在(1)段 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具体地讲,在此引用具有四个外墙体和一个 或多个中间墙体的设计,其中,部分数量的整体的外墙体和一个中间 墙体或多个中间墙体、或仅部分数量的外墙体或所有的外墙体和/或仅 部分数量的中间墙体是所有中间墙体、或整体的外墙体和一个中间墙 体或多个中间墙体中的所有的墙体可以被设计为双墙体或所描述的类 型的双墙体。
(3)支撑结构可以被设计使得其具有至少一个从其前侧至其后侧 连续延伸的贯通开口。该特征不包括支撑结构具有在其后侧上的连续 的板形设计。有利地,以遍及支撑结构的整体平面区域的分布提供有 多个这样的开口,其有利于支撑结构和模板面板的稳定性(分布可以 但不必须具有更大或更小的均匀性),具体地讲,超过5个开口或超过 10个开口或超过20个开口。开口改善了负荷能力和支撑结构的重量之 间的比率。在仅一个开口的情况下,平面图中的面积的大小可以为支 撑结构的总平面面积的至少20%,较优良地为至少30%。在多个开口的 情况下,开口的面积大小的总和可以为超过支撑结构的总平面面积的 40%,较优良地为超过50%。前述的开口或多个开口均有利地具有平面 图中的面积大小(至少对于开口的主要部分来说)为超过25cm2,较优 良地为超过50cm2,并因此大于为了其他目的(例如为了系锚的通过或 用于支撑结构/模板外皮连接的机械连接件的通过)的从支撑结构前侧 延伸至支撑结构后侧的通道的大小。前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在(1)段中描述的墙体或在(2)段中描述的双墙体全部或部分地外绕。 在(3)段中公开的设计可以与(1)段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和/或 (2)段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
一个好的可能性在于形成基本为格栅的支撑结构。格栅设计通过 支撑结构以相对小的“支撑间隙”支撑模板外皮创建了优良的条件, 从而模板外皮可以具有相对薄的尺寸,同时提供充足的负荷能力。有 利的是,支撑距离全部小于25cm,较优良地小于20cm,更优良地小于 15cm。在尤其有利的实施例中,墙体(即,四个外墙体和相当数量的 中间墙体)被设计为至少部分的(且有利的是所有的)均为双墙体。 中间墙体的至少部分的双墙体的(有利的是所有的双墙体)可以被设 计为使得支撑结构的后侧(远离模板外皮的侧部)上的两个(部分) 墙体均被材料部分连接,从而如在相应的双墙体的剖面中可见的创建 了U形构造或帽形构造(将在下面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其允许实现支 撑结构的尤其有利的支撑行为。在支撑结构的前侧上,这些双墙体可 以是开口的,从而提供良好的产品性质。
对于中间双墙体,两个部分墙体的提到的连接状态可以使得可以 从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通道分开并以与模板面板前侧成直角地延 伸,在模板面板后侧上的两个部分墙体之间的间隙或空间均被材料部 分朝向外部连续地封闭。在外双墙体(原因将在下面变得更清楚)的 情况下,可以均由在支撑结构的后侧上和前侧上的一系列的空间分开 的“连接桥”提供两个部分墙体的连接。
在前面(1)段和(3)段中公开的更多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结 构可以不被设计成基本为格栅,即,通过这里明确地公开的放弃的方 式来排除基本为格栅的设计。
本发明中的用于将模板外皮(即,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多个模板 外皮元件中的每个)连接到支撑结构的具体的有利的连接类型为:通 过螺钉和/或铆钉和/或夹式连接件和/或模制成型连接销上的熔化的 或凿密的增大部分和/或可拆卸的粘合剂连接的方式。术语“夹式连接 件”具体包括具有弹性舌部的连接件(其中,弹性舌部具有栓锁在对 向元件后方的部分,技术词汇也称为滑入配合)以及具有突出部分的 连接件(有利的是:仅稍微突出)(其中,突出部分压配到凹进的对向 部分(有利的是:仅稍微凹进)中);这里也参照实施例。普通专家知 晓如何通过可拆卸的粘合剂连接来连接两个塑料组件。为了拆卸粘合剂连接,可以例如使用选择性溶剂。
这里清楚地强调并清楚地公开的是,本发明的主题还涉及用于具 有在说明书的第一段中指出的特征的且不具有“可拆卸”作为修饰的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这样的模板面板可以包括在本申请 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更多的特定特征。可以存在可以设置有模板面板 的混凝土施工墙体背板以及混凝土施工天花板背板。本申请中公开的 制造方法还以相应的方式应用于这些模板面板。例如,可以具体地通 过焊接将模板外皮连接到支撑结构。这样的连接在最多考虑成本的情 况下不进行,从而至少可以再利用支撑结构。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具有功能为传输支 撑结构和特定的模板外皮元件之间的可能的拉力(当然,反之亦然) 的功能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模制成型的延伸时是有利的。在本发明的模 板面板中,拉力被理解为与模板外皮前侧成直角地进行作用的力。具 体地,当模板面板从制造的混凝土产品的固化的混凝土拉出时出现拉 力。提到的拉力也可以为总体具有不同方向的力的力分量。延伸(或 多个延伸)具体地可以为适于使螺钉螺旋结合于其中的延伸。延伸(或 多个延伸)具体地可以为一种用于“突出部分安置在凹进部分中”的 连接类型的延伸,如在前面所提到的。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使用与支撑结构在 至少一个位置中或在多个位置中正向母/公结合从而可能的平行于模 板外皮前侧作用的剪切力在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和支撑结构之间传递 (当然,反之亦然)时是有利的。母/公结合均可以由模制成型在该模 板外皮元件上并在支撑结构中形成的接收部分中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延伸构成。就此,当相应的延伸基本布置在相应的接收部分中而不沿侧 向方向作用时是有利的。
实现(在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中或多个位置 中)的正向母/公结合的有利的可能性在于在支撑结构中提供的至少一 个墙体(更优良的为多个墙体或所有的墙体)的面对模板外皮端部连 续地或部分地设置(例如,齿条的齿的类型的)一系列的延伸和凹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模板外皮的后侧在支撑结构墙体的端部与模板外皮 结合所处的部分中至少设置有例如为齿条的齿的类型的部分的连续的 延伸和凹进。在结合部分中,以彼此互补结合的方式支撑结构的相应 的墙体的延伸结合在模板外皮的凹进中,模板外皮的延伸结合在支撑 结构的相应的墙体的凹进中。在以多个方向延伸的墙体的系统的情况 下,具体地讲,在交叉的墙体的系统的情况下,支撑结构和模板外皮 之间的结合的剪切强度不仅限于一个方向(可能与模板外皮前侧平行 的多个方向)。墙体可以为双墙体,具体如上所述,但是也可以为不同 设计的墙体,具体如上所述。
因前述的一个正向结合状态或多个正向结合状态,保证了在支撑 结构和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之间传递(反之亦然)即时的剪切力。换 句话说,因一个正向结合状态或多个正向结合状态,相应的模板外皮 元件和支撑结构被联合,从而它们构成至少更大地共同地支撑结构。 以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省支撑结构中的材料。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在前两个段落中提到的模板外皮元件中存 在使用延伸/凹进结合的多个位置时且当至少部分数量的这些结合延 伸同时构成也具有传递支撑结构和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之间的可能的 拉力的功能的一个延伸或多个延伸件时是有利的。在这样的双重功能 的延伸的情况下,安装具有拉伸强度的模板外皮元件/支撑结构的功 能,和在相同的位置处提供了直接剪切力传递的功能,这也提高了物 料平衡。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也可以提供用于在各个 模板外皮元件和支撑结构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的位置以及用于在不同 的位置中直接剪切力传输的可能性的位置,其涉及的优点在于可以更 容易地制作可从模板面板的后侧访问的可拆卸的连接,这使得其自身 在模板面板为了替换模板外皮而拆卸时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支撑结构的塑性材料具有高于单个模板外 皮元件的塑性材料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或材料的强度是有 利的。支撑结构可以被设计使得其构成模板面板的总强度的主要部分, 而模板外皮仅构成模板面板的总强度的较少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以接收的是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由强度较小的塑性材料构成。对 于支撑结构的塑性材料,优点在于使用具有构成特别有利的可能性的 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纤维增强塑性材料,其中,不仅短纤维(长度小 于/等于1mm)而且长纤维(例如,长度为几毫米)是可用的。有利的 是在提到的模板外皮元件中提供用相对短的纤维的纤维增强或用颗粒 (具体地,诸如碳酸钙颗粒和滑石颗粒的矿物颗粒)的增强。对于提 到的模板外皮元件,在本发明的前景中不在于最大的强度,而是在于 良好的混凝土表面的良好的表面质量、良好的再循环可能性和优惠的 价格。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被选择 使得模板外皮元件是可受钉的是有利的。对于模板面板,存在非常常 见的情况,即,通过受钉来附着例如块状部件或梁状部件(其然后导 致在混凝土中形成凹进或穿孔、也被称作腔)或模板角零件(用于形 成混凝土产品的终止边缘,其也被称为封端或封端模板)。本段开头处 提到的可受钉性可以被定义为可以钉入具有3mm的直径的钉且在受钉 位置周围不形成可见的裂缝。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后面再次拔出 钉子,钉孔在下一次混凝土施工应用期间通过混凝土浆料基本上再次 封闭并通常保持封闭。可以更容易地在可受钉的设计中提供如前所述 的强度小于支撑结构的塑性材料的强度的塑性材料。玻璃纤维通常清 楚地增加了可受钉性。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支撑结构在其两个纵向侧部上和/或两个横 向侧部上均具有包括多个墙体开口(具体地讲,穿墙开口)的墙形, 具体地讲,双墙形设计。这些开口可以有利的用于在操纵模板面板期 间接触它们并用于连接相邻的模板面板。
提到的墙体开口以及在它们周围的区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用于结 合相邻的模板面板和/或背板附件(诸如推挽支撑件或模板托架)的机 械结合元件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连接或附着于此。可以在本发明的支撑 结构中在这些位置处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当模板面板在平面图中具有至少0.8m2、优选 的,至少1.0m2的面积时是有利的。因为本发明的构造的类型,在达40 kN/m2或达50kN/m2或达60kN/m2的混凝土压强吸收能力的情况下,可 以容易地制作可用的这样尺寸的模板面板,而不引起过量的模板面板 弯曲或不过量地使用材料并因此具有过量的重量。
作为用于支撑结构和/或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均使用热塑性 塑性材料是有利的,然而,也可以使用热固性塑性材料。
前面的多个位置中的说明使用了“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的表 述。在模板外皮由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情况下,是指该单个模板 外皮元件,而当模板外皮由多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情况下,指出的 是,如所指的设计这些多个模板外皮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 然而,当多个模板外皮元件的每一个或设置在模板面板中的所有的模 板外皮元件相应地进行设计是特别有利的。这应用于使用“至少一个 模板外皮元件”的每个位置。作为整体,模板外皮由单个模板外皮元 件形成的情况是最有利的情况。
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的很好的优点在于其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同一个 模板面板可以选择性地用于装配墙体背板或用于装配天花板背板。本 申请中的术语“墙体背板”也包括用于立柱的背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主题在于用于混凝土施工的墙体背板,其包括 多个结合的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结合”含义为“在相应的结合位置水 平地彼此相连”和/或“在相应的结合位置处垂直地彼此相连”。可以 使用用于结合的结合元件,其与前面提到的模板面板的墙体开口配合。 结合元件均可以具有与具有一体地形成于其上的杆部的门把手相似的 构造。在杆部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法兰。结合元件可以被设计使得它 们可以用于通过绕杆部的中心轴枢转运动而进行结合连接或分开结合 连接。结合元件可以具有参照图33至图35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 特征。沿着两个相邻的模板面板彼此接触的区域,可以使用一个结合 元件或多个结合元件。
强调的是,在本申请中公开的结合元件,与本发明的模板面板分 开地构成了其自身的可获专利保护的主题。
用于结合元件的有利的材料是金属和塑性材料。
在本发明的墙体背板中,可以提供在待制造的墙体的角落处的柱, 其中,模板面板“跨角”结合。其支撑待制造的墙体角或柱角的内部 和外部。具体地讲,相应的柱可以具有矩形(比宽长)或正方形的水 平剖面区域。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主题为混凝土施工天花板背板,其中,用于创 建较大的天花板背板表面的多个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空间靠近地被支撑 在支撑结构(其也可以为常规设计的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可以被 设计使得相应的模板面板均被支撑在至少一个天花板背板支撑件和/ 或至少一个模板面板梁上,模板面板梁进而被支撑在天花板背板支撑 件和/或主天花板背板梁上,主天花板面板梁进而被支撑在天花板背板 支撑件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主题在于制造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的方法,如在本申请中公开的,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为塑性材料(优选的,纤维增强塑性材料)注射成型或 压制成型;
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为塑性材料(优选的为不 同于支撑结构的塑性材料)注射成型或压制成型;以及
(a)在模板外皮由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情况下,该模板外皮 元件可拆卸地附着到支撑结构,或者
(b)在模板外皮由多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情况下,该多个模板 外皮元件可拆卸地附着到支撑结构。
在该方法中,当单个模板外皮元件在它的后侧上或多个模板外皮 元件在它们的后侧上均具有多个模制成型的延伸,其中,螺钉与来自 支撑结构的后侧的至少部分数量的延伸螺纹结合时是有利的。螺钉可 以为自攻螺钉。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通过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的方式来更具体地描述 本发明和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的选择,在附图中:
图1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第 一实施例,具体地讲,其中:
图1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前侧的模板面板的 透视图;
图2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图1的模板 面板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支撑结构前侧的图1的模板 面板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支撑结构后侧的图3的支撑 结构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外皮前侧的图1的模板 面板的模板外皮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的模板外皮的后侧 的图5的模板外皮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沿图4的线VII-VII的图1的模板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模板面板的后侧的局部平面图;
图9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第 二实施例,具体地讲,其中:
图9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前侧的模板面板的 透视图;
图10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图9的模板 面板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外皮后侧的图9的模板 面板的模板外皮的透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处于支撑结 构和模板外皮的组装的中间阶段的图9的模板面板的部分的局部剖面 透视图;
图14示出了如图13中的且在完成了组装操作之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5至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 第三实施例,具体地讲,其中:
图15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外皮后侧的模板面板的 模板外皮的透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5的局部放大示视图;
图17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处于支撑结 构和模板外皮的组装的中间阶段的模板面板的部分的局部剖面透视 图;
图18示出了如图17中的且在组装操作完成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9至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 第四实施例,具体地讲,其中:
图19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前侧的模板面板的 透视图;
图20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图19的模 板面板的透视图;
图21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外皮后侧的图19的模 板面板的模板外皮的透视图;
图22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处于支撑结 构和模板外皮的组装的中间阶段的图19的模板面板的部分的局部剖面 (图21中的剖线XXII-XXII)透视图;
图23示出了如图22中的且在组装操作完成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4至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 第六实施例,具体地讲,其中:
图24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外皮后侧的模板面板的 模板外皮的透视图;
图25示出了图24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6示出了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的模板面板的 部分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27示出了沿图24中的线XXVII-XXVII的模板面板的局部透视 图;
图28示出了模板面板的后侧的局部平面图;
图29以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以模板面板的部 分的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 第七实施例;
图30以倾斜地观察面对观察者的模板面板后侧,以模板面板的部 分的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 第八和第九实施例;
图31示出了从上方倾斜地观察墙体背板的包括多个根据本发明的 模板面板的混凝土施工墙体背板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32示出了从上方倾斜地观察天花板背板的包括多个本发明的模 板面板的混凝土施工天花板背板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33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的结合元件,其中,(a)和(b) 示出了透视图,(C)示出的侧视图;
图34示出了图33中的两个结合元件在安装在一对本发明的模板 面板上期间的两个不同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5示出了图33和图34的结合元件在本发明的一对模板面板上 的完成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33至图38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 第十实施例以及该第十实施例的变形,具体地讲,其中:
图36示出了模板面板的后侧和模板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性平面 图;
图37示出了沿图36的剖线XXXVII-XXXVII的图36的模板面板的 示意性剖面侧视图;
图38示出了沿图36的剖线XXXVII-XXXVII的且具有变化的图36 的模板面板的示意性剖面侧视图;
图39以模板面板的后侧和模板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的 形式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第十一实施 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为了简明,以术语“模板 面板”代替“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根据其尺寸和负荷能 力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的模板面板被设计为承受在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 期间出现的负载。
图1至图8中示出的模板面板2由两个组成部件构成,即,支撑 结构4和模板外皮6,其中,在示例情况下,模板外皮6由单个模板外 皮元件8构成。支撑结构4和示例情况下的模板外皮元件8全部由塑 性材料构成。
总的来说,模板面板具有正六面体的形状或几何结构,其中,正 如与图1中可见的模板外皮前侧10的平面成直角进行测量以及同时对 模板面板前侧10进行测量,模板面板具有与其长度尺寸l和其宽度尺 寸b相比相当小的尺寸或厚度d。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长度l例如为 135cm,宽度b为90cm,厚度d为10cm。
图3和图4尤为清楚地示出了支撑结构4具有格栅的构造。两个 纵向边缘中的每个为双壁墙体12的形式,两个横向边缘中的每个为双 壁墙体14的形式。在两个纵向外墙体12之间并与之平行地,存在如 实施例中示出的双墙体设计的五个纵向中间墙体16。在两个横向外墙 体14之间并与之平行地,存在如实施例中示出的均为双墙体设计的八 个横向中间墙体18。纵向中间墙体16之间的以及对应的“最后的”纵 向中间墙体16与对应的纵向外墙体12之间的净距彼此相同。横向中 间墙体18之间的以及对应的“最后的”横向中间墙体18与对应的横 向外墙体14之间的净距彼此相同,且等于这里描述的多个墙体12、16 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多个墙体12、14、16、18之间,形成了如前侧 (图3)或后侧(图4)的平面图中所示出的矩阵状或棋盘状布置的均 基本为方形的开口20,每个开口20朝向支撑结构4的前侧22并朝向 支撑结构4的后侧24且以某种程度上不同的尺寸打开,如将在下面进 一步更具体地描述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连续的沿支撑结构4 的纵向方向l的九个开口20和连续的沿横向方向b的六个开口20。在 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净开口20如在前侧22处所测量的具有大约10 ×10cm的尺寸。
观看支撑结构4的后侧24(图4),可以看出中间墙体16、18的 双墙体结构在后端被均平行于模板外皮前侧10延伸的材料部分26“封 闭”;这为支撑结构的后侧24带来了另外的材料。图8示出了中间墙 体16、18在其与前侧22相邻的端部中均具有在其两侧上的法兰28, 法兰28可以说分别增宽了中间墙体16和18。以剖视图观看各个中间 墙体16或18,其可以称作帽形双墙体剖面区域(就此也参照图29和 图30;虽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但是也等同地存在于图1至图8 的实施例中)。法兰28带来了靠近前侧22的另外的塑性材料;此外, 用于模板外皮6的墩台或搁置表面增大且模板外皮元件8的支撑件之 间的净距减小。因此,开口20的前侧处的净剖面小于后侧24处的净 剖面,其中,其具有大约12×12cm的尺寸。
纵向外墙体12和14在纵向墙体12或14内侧提供了开口20的位 置处均具有分别穿过对应的外墙体12和14的延伸孔的形式的椭圆形 的墙体开口30。开口30均完全穿过外墙体12和14(即,它们延伸通 过双墙体结构的两个外墙体)并被开口的周向壁32围绕。此外,这里 指出的是,在外墙体12和14中,对应的外表面(即,远离支撑结构4 的中心的表面)稍微从支撑结构4的外轮廓凹陷。换句话说,后侧24 上的外轮廓构成与沿前述的外墙体12和14的外表面的矩形线相比稍 大的矩形。
分别在各个中间墙体16和18相交的位置处以及在中间墙体16和 18与外墙体12和14的结合的位置处,设置有由墙体38的双墙体结构 形成的相邻的三个或四个间隙限定的圆形剖面的通道34。通道34均从 前侧22连续至后侧24。
图5和图6示出了模板外皮元件8的具有在后侧上的延伸40的板 的形状。下面也将更详细地描述在图5中可见的位于靠近模板外皮元 件8的纵向边缘的四个圆形开口42的功能。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存在总数为66(即,70减去四个开口42)的 延伸40。除了四个开口42的位置之外,延伸40均分别设置在中间墙 体16和18之间的交叉位置处、分别设置在外墙体12和14与中间墙 体16和18之间的T形位置处。因此,延伸40以矩阵的图案或棋盘图案布置。
当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彼此结合时,每个相应的延伸40 进入到通道34的前侧端部中。图7示出了每个通道34在其与支撑结 构4的前侧22相邻的端部中具有减小的圆形剖面,从而朝向支撑结构 4的后侧24的方向形成肩部44。此外,可以从图7和图8中看出,每 个延伸40被纵向延伸的缝隙46细分为绕延伸的周向分布的四个舌部 48。每个舌部48在其长度的中心位置中具有在其外侧上的对应的肩部 50,肩部50延伸跨过圆的一部分达稍小于90°,且在支撑结构4和模 板外皮元件8的组装状态下,向外地栓锁在支撑结构4的或通道34的 对应的肩部44后方。在中心中(即,向内地在四个舌部48之间),每 个延伸40具有轴向延伸的腔52,腔52大约在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后 侧54的水平处终止。此外,每个舌部48在其面向支撑结构4的后侧 24的端部中在其外侧处是逐渐变小的,如附图标记56所示。根据各个 延伸40的设计描述,延伸40为了组装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 而可以均被插入到通道34的较小的剖面的部分中。因逐渐变小的表面 56,舌部48在这样的插入期间被稍微地有弹性地朝向延伸的中心轴按 压,相应的延伸40逐渐深入地进入到相应的通道34直到相应的延伸14的肩部50因舌部48弹性地朝向外部弹回而咬住在相应的通道34的 肩部44后方。
通过描述的每个延伸40与通道34的肩部44的接合的方式,创建 了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之间的连接或附着,这样的连接或附 着将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保持在一起,以抵抗沿通道34的纵 向(换句话说,垂直于模板面板前侧10的)方向作用的拉力的作用。 因为在每个延伸40中舌部48在外围处与相应的通道34的部分相接处 (其中后者具有较小的剖面(参照附图标记58)),且因为舌部48于此 处具有足够大的材料剖面面积,所以相应的延伸40的该部分和相应的 通道34的较小的剖面58的部分之间的这种母/公结合创建了可以传递 相对于支撑结构4的前侧22和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后侧54之间的界 面(即,相对于与模板面板前侧10平行作用的力)的剪切力。支撑结 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因此构成相对于出现的力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 共同地支撑的结构。
在前面已经描述了模板外皮元件8具有在靠近一个纵向边缘的两 个位置处和靠近另一个纵向边缘的两个位置处的圆形开口42。每个开 口42设置在支撑结构4中通道34所处的位置处。因此,形成了相应 的所谓系锚(在这里描述的系锚的中心部分中这实质上作为棒)可以 滑动地插入通过整体的模板面板2(即,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 以及完全穿过以空间分开的形式设置为与此平行的模板面板2所处的 四个位置。具体地讲,这样的系锚用于混凝土施工墙体背板中,其中, 模板面板以空间分开的方式设置以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到面板之间的空 间中来创建混凝土墙体。在对应的模板面板对的背离这样的面板之间 的空间的模板面板2的后侧24上,例如螺母板与系锚螺旋结合。系锚 承受浇筑的泥浆状的混凝土以推离模板面板对的模板面板的方式表现 出的力。
模板外皮元件8至支撑结构4的附着是可以拆卸的。仅需要径向 按压延伸的对应的舌部48以然后可以从支撑结构4去除模板外皮元件 8。可选的可能性在于执行绕支撑结构4模板外皮元件8的旋转运动, 这使得附着被拆分开。
图6(但在下面的图11、图12、图15和图16更清楚地)示出了 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状部分9(即,没有延伸40的模板外皮元件8) 在其后侧上的所有四个边缘上具有边缘带11,边缘带11沿模板元件厚 度d的方向更厚,且其在该位置增加模板外皮元件8的负荷能力和耐磨性以及模板面板2相对于相邻的模板面板2的紧密性。当本申请提 及模板外皮元件的板后侧54时,边缘带11内的后侧被指。在边缘带 11内,本实施例中的塑性材料的“板厚度”是5mm。
参照图9至图14,将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模板面板2的第二实施 例。与图1至图8的第一实施例相比,改动实质上仅涉及为将支撑结 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彼此连接或附着而设置的器件的设计。下面的 描述集中于这些改动。
如图13和图14中清楚地示出的,用于可拆卸地将支撑结构4和 模块外皮元件8彼此连接或附着的通道34在与支撑结构4的前侧22 相邻的端部中不具有减小的剖面,但是具有在与支撑结构4的后侧24 相邻的端部中的圆形剖面的空槽60,其在内周处和外周处具有小于通 道34的余留部分的剖面的剖面。
当前,延伸40均具有可以被描述为具有分开90°角的四个径向延 伸的肋64的中空圆柱形的中心槽62的剖面。每个延伸40从模板外皮 元件8的板后侧54突出达大约对应于支撑结构4的厚度的三分之一的 长度。如在穿过相应的延伸40的剖面中所示,四个肋64被构造为肋 端部延伸得正达相应的通道34的内角66那么远。因此,每个模制成 型的延伸40和因此所有的延伸40与通过母/公结合的方式连接的相应 的通道34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了在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之间的 互连,其可以传递平行于模板面板前侧10作用的剪切力。
为了彼此锚固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没有设置延伸40的 栓锁舌部,但是与延伸40结合的螺钉70从支撑结构4的后侧24并穿 过支撑结构4的槽60分别螺旋地与相应的延伸14的空槽62的内部结 合(如图14中所示的最终状态)。螺钉70为自攻型的,其自身在组装 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期间切割它们的在相应的空槽62中的相 应的反螺纹。通过拧开螺钉70,可以容易地拆卸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 皮元件8的互连状态或相互附着状态。螺钉70和延伸40之间的螺纹 连接在分开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的意义上提供了可以传输垂 直于模板面板前侧10作用的拉力的互连。
第二实施例意在允许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的更为有效率的制造,因 此允许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之间的相对较大的测量公差。清 楚地指出的是,不必须在每个通道34中安装螺钉70。当仅部分的通道 34具有紧固于其中的螺钉70时,连接的强度是足够的。延伸40可以 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相比更高的弯曲强度形成。
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还存在用于系锚的模板外皮元件开口42 和通道34a。在开口42附近,与在模板外皮元件8的纵向边缘处的“普 通延伸”40a相比,存在稍微朝向模板外皮元件8的纵向中线移位的相 应各个的延伸40b。为了这样的延伸40b,对应的稍微移位的通道34b 设置在支撑结构4中。
现在,将参照图15至图18描述发明的模板面板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相似。下面的描述集中于与第二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支撑结构4中的通道34具有圆形剖面,且既不具有与支撑结构前 侧22相邻的端部中的剖面的减小,也不具有与支撑结构后侧24相邻 的端部中的剖面的减小。然而,在相应的通道34的长度的中部中,设 置有具有中部孔74的横墙72。横墙72用作各个螺钉70的螺钉头76 的墩台,各个螺钉70从支撑结构后侧24穿过所述孔74。
该实施例中的模板外皮元件延伸40的形状为具有例如八个周向分 布的肋64的中空连接件62,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比,肋64沿径向方 向明显较短。如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自攻型的螺钉70在需要的位 置处螺旋插入到延伸14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9至图23来描述本发明的模板面板的第四 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在实质上的不同在于支撑结构4和 模板外皮元件8的连接或相互附着的类型。下面的描述集中于这些区 别的描述。
如可在图22和图23中容易看出的,设置有沿模板外皮元件8的 径向边缘和横向边缘的圆形中空模制成型的延伸40,此外另外地设置 了矩形剖面的中空模制成型的延伸40。每个延伸40在其外周处具有在 其布置在第一平面中的外侧上的第一中断连续的周向延伸的突起部 80。在与第一平面轴向空间分开的第二平面中,设置有在外周处的第 二中断连续的突出部分80。这些外周行的数量可以可选择地小于或大 于二。
在支撑结构4的相应的相关通道34的内周处,设置有也为在两个 平面或更多平面或更少平面中周向中断部分的形式的凹进部分82。突 出部分80和凹进部分82被定位为在延伸40和/或通道壁稍微弹性形 变的情况下配合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时,突出部分80结合在 向内突出的反向部分82内并固定于此直到施加相当的拆卸力或拔出 力。因此,在每个延伸40和相应的相关通道34之间,产生了母/公结 合。
这样的稍微突出的部分80和这样的稍微向内突出的反向部分82 可以在形成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的形成中模制成型(具体地 讲,通过注射成型或通过压塑成型而不需要在制造模具中的可沿分别 相对于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的主延伸平面的横向的方向滑动 的滑动件的情况下模制成型)。相反,制造模具可以简单地具有在将形 成突出部分80所处的位置处的相应的凹陷。生产的(具体地讲,在模 制成型的产品尚温的同时的)模板外皮元件可以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 从模具腔弹出。另一方面,在形成支撑结构4时,制造模具必须设置 有在将形成凹进部分82所处的位置处的相应的突起。关于自制造模具 的弹出,相似地适用于模板外皮元件8相关地进行的陈述。作为选择, 延伸40可以设置有凹进部分且通道34可以设置有突出部分。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延伸40占据通道34的长度的大约四分之一。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道34可以在其与支撑结构后侧24相邻的端 部处关闭(参照图23中的左侧上的延伸40),或也可以是打开的(参 照图23中的右侧上的通道23)。
中空圆形和中空矩形的延伸40有利于实际应用,但是也可以被其 他剖面形状代替。附图示出了延伸40的两个不同的几何形状的情况。 所有的几何形状可以是等同的或者可以实现超过两种不同的几何形 状。
参照图24至图28,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模板面板2的第五 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本质上不同于前述实施例仅在于支撑结构4和模 板外皮元件8的连接或彼此附着的类型。下面的第一实施例的描述集 中于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的描述。
如图24和图25的具体的示例所示,模板外皮元件8具有与在第 二实施例中的延伸(具体参照图11和图13)相同地构造的但不具有中 心轴向延伸腔的延伸40。此外,没有设置从支撑结构后侧24与延伸 40螺纹结合的螺钉。在第五实施例中,延伸40(分别以母/公结合的 方式)与相应的通道34的结合因而仅具有将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 件8相互位置固定以及传输前述提到的剪切力的功能。
为了以相对于垂直地作用到模板外皮前侧10的使支撑结构4和模 板外皮元件8分开的力的防拉伸的方式使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 彼此锚固,模板外皮元件8具有在其后侧上的模制成型的板形延伸84。 对于支撑结构4中的每个开口20,本实施例提供有在开口20与边缘相 邻的情况下的两个延伸84或三个延伸84。然而,还可以使用不同数量 的模制成型的延伸84。
图30示出了开口20在靠近支撑结构前侧的延伸84在组装支撑结 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时“进入”的那些部分中设置有朝向相应的开 口20的中心突出的模制成型的突起86。在面向支撑结构后侧24的侧 部上,突起86均设置有一个肩部88。延伸84在其远离模板外皮元件 8的板后侧54的端部处具有均远离相应的开口20的中心指向的两个突 起90。突起90均在其背离相应的开口20的中心的侧部处逐渐变小(参 照附图标记92)并具有在其面对板后侧54的端部处的肩部94。
在滑动地结合模板外皮元件8和支撑结构4时,延伸84因倾斜表 面92与突起86的内侧结合而朝向内侧弹性弯曲,即,朝向对应的开 口20的中心弹性弯曲。一旦模板外皮元件8和支撑结构4完全按压在 一起,延伸84就向外回弹,其中,延伸84的肩部94正在与突起86 的肩部88紧靠。延伸84实质上没有取代模板外皮元件8关于支撑结 构4的沿与模板外皮前侧10平行的方向的固定功能以及前面提到的接 收剪切力的功能。应注意到的是,在图30中,有目的地示出的支撑结 构4的相应的突起86和相应的延伸84之间的如在图30中水平地测量 的一些微小的互动。
当朝向相应的开口20的中心弯曲延伸84时或当例如使用螺丝刀 剥落延伸时,模板外皮元件8可以从支撑结构4去除。
图29示出了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可以通过粘合剂连接以 代替使用前面描述的连接的形式来进行彼此连接或附着。在一方面是 中间墙体16和18的具有帽形剖面的相应的双墙体结构的法兰28与另 一方面是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后侧54之间,设置有相应的薄粘结带96。 不需要在法兰23和板后侧54相交在一起的所有位置处以其全部可能 的长度设置粘结带。通过为了确保期望的连接强度所必须的总体粘结 面积来确定设置粘结带96的程度。
当选择专家已知的且在市场中可用的合适的粘结材料时,描述的 粘合剂连接是可拆分的,其可以通过选择性溶剂被拆分。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实现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 的可分离的连接或可分离的彼此附着的两个另外的可能的类型。
两个可能性中的第一个在于通过将相对短的销形延伸40模制成型 到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后侧54,例如,均在中间墙体16和18之间的 部分交叉位置或每个交叉位置的区域中以及在分别中间墙体16和18 与外墙体12和14之间的部分T形位置或每个T形位置的区域中的一 个销形延伸40(或多个销形延伸40)。在将通过销形延伸40建立连接 的那些位置处,在支撑结构4中(例如,在两个法兰28的角落过渡处) 提供相应的孔,如图30中所示。销形延伸40在开始时具有一定的长 度,使得在组装模板外皮元件8和支撑结构4时,其从所述的孔突出 一定的长度。突出的端部可以通过加热冲击的方式凿密或再成形至较 宽的延伸头98,如图30中所示。为了拆分开在模板外皮元件8和支撑 结构4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合适的钳子夹掉因此形成的塑料头98。
替代形式包括提供相应的铆钉以代替塑性材料的销形延伸40来。 在制造铆钉连接中形成的铆钉头如图30中的由98指示的头。为了分 开铆钉连接,必须例如使用合适的钳子夹掉来去除铆钉头。
所有的实施例已经被示出并描述,这样仅单个模板外皮元件8构 成模板面板2的整个模板外皮6。这构成了本发明的范围内的优选的情 况。然而,尤其在更大规格的模板面板2的情况下,将多个模板外皮 元件8彼此相邻地附着在支撑结构4上可能是更有利的,其中相邻的 模板外皮元件8之间的边界沿模板面板2的纵向方向或沿模板面板2 的横向方向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模板外皮元件8以前面用于 相应的单个模板外皮元件8的示例性的形式所描述的方式附着到支撑 结构4。
用于形成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6的合适的塑性材料是专家已知 且在市场中可得到的。作为合适的基础塑性材料,这里应该例举的有 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酰胺(PA)。承载模板面板2的负载 的主要部分的支撑结构4可以具体地由以作为期望的示例的玻璃纤维 和碳纤维进行了纤维增强的塑性材料构成。当然可以使用相对长的纤 维(长度从超过1mm至几厘米)。对于承载施加到模板面板2的负载的 较少部分的且优选地可为可受钉的模板外皮6,其可以具体地使用通过 颗粒(具体地讲,碳酸钙或滑石)的方式增强的塑性材料。然而,使 用短纤维(小于或等于1mm的长度)(具体地讲,(短)玻璃纤维)的 增强也是可以的。
在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的塑性材料的强度 高于可受钉的模板外皮元件8的塑性材料的强度。
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模板面板的长度l为135cm、宽度b为 90cm、厚度d为10cm,以及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形部分的厚度为5mm。 这样的示例性示出的尺寸也应用于所有其他的实施例。然而,明确指 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构造的模板面板2也可以具有更大的规格 或更小的规格。然而,当提供了明显较大的规格时,所需的材料不成 比例地增加,从而形成了不再可以手动操纵的不经济的模板面板。另 一方面,当使用了明显较小的规格时,安装和拆卸混凝土施工背板变 得更复杂;然而,相应的相邻的模板面板之间的接头的数量增加,其 中,这些接头可能在完成的混凝土产品中作为模制成型痕迹而变得可 见。
已经在上面参照图1指出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的 后侧上的边缘围绕地突出达一定程度地超出外墙体12和14的外表面。 相同的情况应用于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形部分9,从而(换句话说)外 墙体12和14的外表面一定程度地相对于模板面板2的整体外轮廓凹 进。然而,在正六面体的模板面板的八个角上,存在均提供了分别从 外墙体12和14的外表面分别朝向支撑结构后侧24的相应的外边缘和 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形部分54的外边缘倾斜过渡的小椎体99。
当几个模板面板2被设置或放置为纵向侧相对纵向侧或横向侧相 对横向侧或纵向侧相对横向侧的彼此相邻时,相邻的模板外皮6的板 形部分54的外边缘建立了期望的紧密接触,从而于此至多可能存在最 小量的混凝土浆的通过。相邻的支撑结构后侧24的外边缘也建立了紧 密接触。外墙体12和14的外表面分别期望地以彼此相距微小距离的 情况下进行布置,以不损坏前述的在模板面板前侧和模板面板后侧处 的紧密接触。
在示出并描述的所有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支撑结构4和相应的模 板外皮元件8均由塑性材料一体化注射成型组件或塑性材料一体化压 制成型组件构成,即,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的构造均允许其 通过塑料注射成型或通过塑料压制成型生产。
首先参照支撑结构4及其通过注射成型生产,可以看出,包括法 兰28内部的开口20、外双墙体12和14的直到开口30的后半部以及 关闭后侧上的中间双墙体16和18的材料部分26的后表面通过从支撑 结构4的后侧的制造模具的部分进行模制成型。在中间双墙体16和18 之间的缝隙或空间以及外墙体12和14直到开口30之间的空间可以通 过从支撑结构4的前侧的制造模具的部分进行模制成型。对于通道34, 通过通道形状来确定模制成型是否全部由支撑结构4的后侧进行(例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或全部由支撑结构4的前侧进行,或 通道长度的一部分是否由后侧进行模制成型且通道长度的其余部分从 前侧进行模制成型(典型地参照第三实施例,图17)。为了模制成型开 口30的周向壁32和外墙体12和14的外表面,使用了制造模具的具 有垂直于相应的外墙体12或14的外表面的运动的方向的滑动件。
理解的是,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的所有相关表面具有所 谓的通常为0.5至2度的拔模角,从而可以打开制造模具的半部而不 具有任何问题,可以抽出制造模具的滑动件而不具有任何问题,且可 以从制造模具弹出塑料产品而不具有任何问题。
对于通过塑料压制成型来制造支撑结构4的可能性,可以以极其 类似的方式应用前面的说明。在模制成型热塑性塑性材料方面,在塑 料注射成型和塑料压制成型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在第一情况下, 塑性材料在压强下以液态形式注入,而在第二情况下,塑性材料以固 体颗粒的形式引入到模具腔中并在压强下于其中融化。
考虑到接下来的通过塑料注射成型或通过塑料压制成型的模板外 皮元件8的制造,显然模板外皮元件8的板形部分9的后侧54是用于 制造模具的分离平面的良好的位置,从而延伸40可以借助一个模具半 部中的自由空间进行模制成型。这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可以 为尤为简单的方式。在第一和第五实施例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滑动件 来模制成型延伸40上的“钩”。
最后,另外指出的是,在描述和示出的所有的实施例中,模板外 皮前侧10和因此整个模板面板前侧不具有与用于将支撑结构4和模板 外皮元件8连接或彼此附着的组件相关的组成部件,。换句话说,模板 外皮前侧10除了开口42之外为完整的平面(这里,术语“平面”通 常用于模板外皮,其不意指严格字面含义的几何水平平面),从而将制 造的混凝土产品的表面仅展现出模板外皮6的原状表面以及最多在相 邻的模板外皮6之间的接头所处的位置处的特定的痕迹。
为了完整而指出的是,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的一部分中,存在垂 直于模板外皮前侧10延伸的开口,其延伸通过外墙体12和14的双墙 体结构并在与支撑结构后侧24相邻的端部中具有可以被称为具有两个 直径的基本上为矩形延伸部分的圆(在图18中右上处清楚地具体示出; 图22)的形状。开口端的构造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特征无关。
图31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模板面板2装配的混凝土施工墙体背板 100的切断示图。详细地,示出了用于绕90°角延伸的墙体的墙体背 板。当然可以根据相应的方式采用下文中描述的可以相应的方式应用 于所有这些情况的原理来装配用于直墙、用于立柱、用于以T形形状 彼此相交的墙体等的墙体背板。
在图31的实施例中,所有的模板面板2“垂直对齐”,即,其纵向 方向l垂直延伸且其宽度方向b或横向方向水平延伸。模板面板前侧 10在所有的模板面板2中垂直延伸。“水平对齐”的模板面板2,即, 纵向方向l水平延伸且横向方向b垂直延伸,可以用在部分或用在全 部情况中。
从墙体背板100的内角102开始,可以看出全宽(在一种情况下, 至左上方,仅几乎为全宽)的总共四个模板面板2。另外,可以看出, 两个模板面板2中宽度的一部分被切除。此外,示出了直接在内角处 的矩形剖面的垂直杆106。
以全宽b示出的两个模板面板2具有与图1至图30的所有实施例 中的模板面板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即,八个横向中间墙体18和五个纵 向中间墙体16以及沿纵向方向的连续的九个开口20和沿横向方向的 连续的六个开口20。在角落周围与杆106相邻,有具有相对较小宽度 b的两个模板面板2。具体地讲,其宽度b是“全尺寸模板面板2”的 宽度的三分之一,即,当沿横向方向仅有连续的两个开口20。后者的 模板面板2的长度l等于全尺寸模板面板2的长度l。在将制造的混凝 土墙体的角落的外部上,可以看出直接位于角落处的另一杆108与杆 106对应且在角落周围在两个与全尺寸模板面板2的宽度b相比宽度为 2/3的两个模板面板之间。后者的模板面板2在两侧上在全尺寸模板面 板2之前。
强调的是,图31示出了所谓的仅墙体背板的上半部分。沿向下的 方向存在下半部分,这也将进行更详细地描述。然后,墙体背板总共 具有270cm的高度,其在房屋建筑中为相当普遍的从混凝土底板至天 花板的底侧的天花板高度。
在图31的右手三分之一处,在下部处,可以看出相应的相邻的模 板面板2的结合的方式以及最后一个面板模板2结合到杆108。当从在 左手垂直边缘处的最后的外角模板面板2a至第四开口20,可以看到结 合元件110的一部分。在同一模板面板2a的右手边缘处,可以看到相 同类型的四个结合元件110。此外,在图1的左手三分之一处,在顶部 处,可以看到相同类型的结合元件110。将通过图33至图35进一步更 详细地在下面描述该类型的结合元件110。这里充分地指出的是,通过 外墙体12中的成对的开口30结合的这样的结合元件110可以分别影 响相邻的模板面板2的结合或模板面板2至杆106或108的结合。
在最左侧处,在图31的中部中,可以看出,相同类型的结合元件 110如何适于通过使相应的结合元件110通过两个模板面板2的横向外 墙体14中的成对的开口30来使两个垂直相邻的模板面板2彼此结合。
此外,图31在几个位置处示出了(前面已经提到的类型的)系锚 112的端部,其通过螺母板114相对于两个对齐的相邻模板面板2的支 撑结构后侧24固定。系锚棒112(如参照第一实施例进行了更详细地 描述的)延伸通过以直角延伸到模板外皮前侧10的仅一个支撑结构4 的通道。经螺母板114将相邻的模板面板2包括在按压操作中。
理解的是,在沿墙体背板100的适当的间隔中通过一方面附着在 地上且另一方面附着在模板面板2上的推挽支撑件确保了模板面板2 的垂直取向和在注入混凝土的压强下保持这样的垂直取向。
图32仅通过示例(可以具有数个示例)的方式示出了如何使用本 发明的模板面板2来设计混凝土施工天花板背板120。
在图32的中部中,可以看到成行的天花板背板支撑件122,其中, 该行从图32中的左下部延伸到右上部,且其中,仅示出了该行的较大 数量的天花板背板支撑件122中的两个天花板背板支撑件122。图35 中的左上部,还示出了属于从左下部延伸到右上部的另一行天花板背 板支撑件122的另一天花板背板支撑件122。在每行天花板背板支撑件 122内,模板面板梁124从一个天花板背板支撑件头部126延伸到下一 个天花板背板支撑件头部126。首先描述的行的纵向中线以及其次描述 的行的纵向中线分开一定的距离,其实质上对应于插入在行之间的模 板面板2的长度l加上两倍的模板面板梁124的宽度的一半。
指出的是,作为使用本发明的模板面板2来构造天花板背板120 的替代,如图32中所示,还可以具体地实现具有所谓主梁和所谓辅梁 的构造的天花板背板120。对于该情况,技术人员需要基于图32进行 想象:在平行的模板面板梁124之间的间隔没有被模板面板2桥接, 而被彼此平行地放置的一系列辅梁桥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示出的 模板面板梁124之间的距离通常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支撑件122 延伸至支撑件122的梁被称为“主梁”,且与其成直角延伸并安置于主 梁上的梁称为“辅梁”。然后,模板面板2被放置为使得它们均桥接在 两个相邻的辅梁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辅梁是本申请 中的被称为模板面板梁的那些梁。
现在,将参照图33至图35来描述结合元件110的实施例,其具 体地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墙体背板100,但是也可以用于将进一步给出示 例的其他目的。
示出的结合元件110整体上具有像集成有杆的门把手的构造,其 中,结合元件110整体是可以绕所述杆的中心轴144枢转的。结合元 件110可以具体地由金属或由塑性材料构成。
结合元件110具有杆部140和与杆部140一体化的在与杆部140 的虚中心轴144成直角的平面中延伸的伸长的手柄部142。手柄部142 自身在其平面中相对靠近杆部140弯曲大约45°。手柄部142的直的 较长的部分146可以被工人的手持握,然后,在通过远距离持握位置/ 中心轴144建立的杠杆的辅助下,杆部140可以绕其中心轴144旋转。
手柄部142一体地与杆部140在其第一端部处合并。在从该过渡 位置少量距离处,杆部140具有布置在其上的以环形向外突出的法兰 的形式的第一法兰148。在距第一法兰148达净距a处,设置有在杆部 140的第二端部中的第二法兰150,所述第二法兰150具有更复杂的形 状,这也将在下面进行更具体地描述。大致上来说,净距a大约为(在 墙体天花板模板面板2以对齐的方式并排装配的情况下)对应于相应 的开口30周围的区域中的两个外墙体12或14的厚度并加上如参照第 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分别的成对的外墙体12的外表面和分别的外墙体12 和14的外表面的凹进状态之间的(很小的)净距。其可以在图31中 并在图34和图35中以增大的尺寸看出。
在第一法兰148和第二法兰150之间,杆部140在中间法兰部分 141中仅基本为圆柱形。更具体地,杆部140在此位置处具有稍微伸长 的剖面,其可以被描述为“椭圆形”或“像一个椭圆”或被描述为“在 其间具有两个直部的两个半圆”。该剖面形状在图33中没有清楚示出, 这是因为在最短的位置处的“局部直径”或“厚度”仅稍小于以大约 90°分开的最长的位置处的“局部直径”或“厚度”将在下面更具体 地描述该剖面形状的功能。
观看杆部140的第二法兰150所处的端面(参照图33(c)中箭头 A),第二法兰150具有椭圆形的外轮廓,并因此在每端一个半圆部152 和在两侧均有一个位于半圆部之间的一个直部154。在两个半圆部152 之间的中部中,如与半圆部152之间的直部154的方向成直角地测量 的,第二法兰150具有对应于杆部140的仅基本为圆柱部141的最小 的厚度或最小的直径的、或比其稍小的宽度c。如与宽度c成直角地测 量的,第二法兰150具有明显大于宽度c的尺寸e。换句话说,第二法 兰150的径向突起超出杆部140的仅基本为圆柱部141的圆周表面的 量在以90°行进时从0增加到最大的量,且在以又一90°行进时从最 大的量减少到0,并且,在以另一90°行进时从0增加到最大的量, 且在以又一90°行进时从最大的量减少到0。
图33(b)和图33(c)分别在右下处示出了面对第一法兰148的第二法兰 150的端面不是平面而是被分成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对应于刚描述的跨180° 的第一径向延伸增加/径向延伸减少;第二部分对应于刚描述的跨180°的第二 径向延伸增加/径向延伸减少);在这两个部分中的每个中,大约一半的(90°) 局部区域被形成为楔形表面156,其在沿周向行进时从距第一法兰140的相对端 面的最大距离a+x逐渐减小到距第一法兰148的相对端面的距离a。
基于描述的结合元件110的具有第二法兰150的杆部140的几何 结构,可以将带有第二法兰150引导的杆部140插入到两个相邻的模 板面板2的两个平行的外墙体12或14的对齐的成对的开口30中。如 前面指出的,开口30具有椭圆形状或具有伸长的孔的形状,第二法兰 150的所描述的椭圆形状使得杆部140在第二法兰150进行引导的情况 下在第二法兰150的较大的尺寸e与椭圆开口30的较大的长度一致时 可以刚好插入通过两个开口30。该插入操作的开始可以在图34中在右 手的结合元件110处示出,该插入操作的结束可以在图34中在左手的 结合元件110自第二法兰150的侧部示出。在全部插入状态下,面对 第二法兰150的第一法兰148的端面与围绕相应的开口30的模板面板 2的相应的外墙体12或14的部分接触。
在描述的插入操作的终止时,相应的结合元件110的第二法兰150 完全位于第二模板面板2的相应的外墙体12或14(在第二模板面板2 于此指其被第二法兰150穿过的开口30作为成对的开口30中的第二 开口的模板面板2)的内部上。因此,结合元件110可以通过手柄部 142的方式绕其中心轴144沿当观看杆部140的手柄部142开始的端面 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或枢转。在图34中的右手的结合元件110中,如 果杆部140的插入已经完成,则将沿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将可见。 在图37中的插入操作已经完成的左手的结合元件110中,手柄部142 的枢转运动将被示出为沿顺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这是因为技术人员 在这样的情况下观看到设置有第二法兰150的杆部140的端面。
图35示出了手柄部142已经完全枢转90°的状态。第二法兰150 (与第一法兰148相同)执行了绕中心轴144的90°的旋转运动。现 在,第二法兰150的较大的尺寸e相对于模板面板的外墙体12或14 中的相邻的开口30的较大的尺寸垂直地延伸。成对考虑的外墙体12或14在第一法兰148和第二法兰150之间夹在一起。相邻的模板面板 2在该对外墙体12或14处彼此结合。基于模板面板2的尺寸和期待的 负载,可以采用一个结合元件110或沿成对考虑的外墙体12或14的 数个结合元件110。此外,可以看出,在结合元件110的夹位中,手柄部142的较长的直部146布置为与相应的模板面板后侧24平行,此外 其长度的一部分位于合适的凹进160中,其在中间墙体16和18中设 置在靠近每个外墙1体2和14的后部中。
在前述的杆部40的和因此第二法兰150的夹持枢转运动的初始阶 段中,第二法兰150的两个楔形表面156与相应的开口30的边缘部分 接触,从而两个参与的外墙体12或14在达大约45°的枢转运动期间 被进一步地彼此夹持。在继续的另一个大约45°的枢转运动期间,第 二法兰150的第一法兰面对的端面的部分接触相应的外墙体12或14 的内表面,于此处,距第一法兰148的相对端面的净距不再以a+x的 方式改变,而是恒定为a。当完成了达大约90°的枢转运动时,因此 建立了在该位置处的与相应的外墙体12或14的内表面的面对面接触。
前述的结合元件110的杆部140的仅基本为圆柱部141的最小厚 度或最小直径沿与第二法兰150的宽度c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 在一定程度上小于(当垂直于模板外皮前侧10测量时)相应的开口30 或相应的两个开口30的较短的尺寸。当第二法兰150的较长的尺寸e 和杆部140的部分141的最大厚度或最大直径基本与参与的开口30的 纵向对齐时,即使在两个参与的模板面板2彼此具有沿垂直于模板外 皮前侧10的方向的一些偏移的情况下,杆部140的部分141和第二法 兰150也可以方便地在具有空隙的情况下插入到成对的参与的开口30 之间。在达大约90°的结合元件110的随后的枢转运动中,部分141 的最大厚度或最大直径逐渐与两个参与的开口30的开口周向墙体32 的中部接触,其中,相对的开口周向墙体部分的距离小于沿开口的纵 向方向的距离。结合元件110的枢转运动将两个参与的模板面板2推 动到前侧对齐位置中,这是因为杆部140的最大厚度或最大直径的部 分141在中心开口部分中和垂直于模板外皮前侧10进行测量时仅有一 些间隙下与两个参与的模板面板2的开口30的相应的尺寸一样大。
强调的是,两个参与的模板面板2的两个外墙体12或14也可以 在外墙体12或14的延伸的纵向方向上具有一些偏移的情况下被夹持 在一起。在完成描述的插入操作时,可以使两个参与的外墙体12或14 相对于彼此沿外墙体12、14的纵向方向移位达预定的距离,并仅于此 后将相应的结合元件110枢转到夹持位置中。
外墙体12和14中的开口30还可以适于结合此处的背板附件;依 赖于相应的背板附件的将被结合的部分的构造,可以使用如图33至图 35中示出并通过这些附图进行描述的结合元件,或也可以修改均与一 个开口30结合或与对齐的成对的开口结合的结合元件。例如,可以使 用具有不同的法兰距a的结合元件。作为在实际应用中尤其频繁地结 合的背板附件的示例性情况,可以为推挽支撑件或模板支架。然而, 也可以设置在用于背板附件的支撑结构40的其他位置处的另外的连接 或附着可能性。
强调的是,示出和描述的结合元件110及其第一法兰148和第二 法兰152确实构成了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结合元件110的尤其有利的实 施例,但是其他设计的也具有不同于楔形表面156的夹持机构的结合 元件也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然而,优点在于结合元件与在相应的模板 面板2的外墙体12和14中描述的开口30及其相应的外周结合,这是 因为在此可以以没有问题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模板面板2的必须的局部 稳定性或强度。
将参照图36至图38来描述模板面板2的第十实施例以及该模板 面板2的变形。
在图36至图38中示出的模板面板2由两个组成部件彼此结合, 即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6,其中,在示例性情况下,模板外皮6由单 个模板外皮元件8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 完全由塑性材料构成。
支撑结构4的两个纵向边缘中的每个的构造为双墙体112,支撑结 构4的两个横向边缘中的每个的构造为双墙体14。在横向外墙体14之 间且与之平行,存在双墙体结构的横向中间墙体18,其中,后者的墙 体的部分墙体之间的距离大于外墙体12和14的情况下的距离。在描 述的墙体12、14、18之间并被其围绕的,形成有均具有在平面示图中 为四边形的形状的且从支撑结构4的前侧22至后侧24连续的方式延 伸的两个大开口20。作为仅一个单独的横向中间墙18的替代,如所示 出的,还可以设置有数个横向中间墙18。
图37示出了双墙体12、14、18被平行于模板外皮前侧10平行地 延伸的材料部分26在支撑结构4的后侧上封闭,而它们在支撑结构4 的前侧22处开口,即,它们具有在部分墙之间的空间。这样的构造被 称为双墙体的U形剖面。根据图38的修改的实施例与根据图37的实 施例的不同仅在于双墙体12、14、18在其与支撑结构4的前侧22相 邻的相应的端部中均具有朝向相应的开口20突出的墙体增大法兰28, 其已参照根据图29的第七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和示出。该构造被称为双 墙体的帽形剖面。
横向中间墙体18的部分墙之间的空间的被此处的材料部分26后 部的封闭基本是连续的且可以仅被相对小的剖面的通道34和42所中 断,通道34和42从支撑结构4的前侧22至后侧24是连续的,如已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进行了描述和示出的。在外墙体12、14中,在位于 此处的材料部分26对部分墙体之间的空间的封闭被更大程度地中断, 并被称为分成部分,如在前述实施例中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的。
现在,将参照图3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模板面板2的第十一实施 例。
在图39中示出的模板面板2由两个组成部件彼此结合,即支撑结 构4和模板外皮6,其中,在示例性情况下,模板外皮6由单个模板外 皮元件8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件8完全由 塑性材料构成。
支撑结构4的两个纵向边缘中的每个的构造为墙体12,支撑结构 4的两个横向边缘中的每个的构造为墙体14。纵向中间墙体16从一个 横向外墙体12大约中心地延伸到另一横向外墙体14,在两个位置处, 分成分别的两个半圆形臂200。当一起参照在这样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 处的两个半圆形臂200时,于此构成围绕圆形开口20的完整的圆的形 式的墙部分。两个开口20中的每个从支撑结构4的前侧22至后侧24 是连续的。在没有开口20的位置处,支撑结构4的后侧(除了可能的 通道34和42之外)由板形材料部分202封闭。墙体12、14、16的范 围部分地以虚线示出,这是因为它们位于板形材料部分202后方。可 以设置另外的中间墙体,其也可以在期望的情况下不同地延伸;开口 的数量可以小于或大于2。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第十一实施例的墙体12、14、16不是双墙体 的形式,但作为可选形式可以为双墙体的形式。
为了简明起见,图36至图39没有示出支撑结构4和模板外皮元 件8如何进行彼此连接。就此,具体地讲,在参照前面的实施例进行 具体示出和描述的连接类型是可行的。其应用于外墙体12、14的具有 墙开口30的设计以及外墙体12、14的封闭材料部分26在部分方面的 相应的划分,只要外墙体12、14是双墙体即可。
此外,在根据图36至图39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支撑结构4以及 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8均由塑性材料的一体化的注射成型组件或塑性 材料的一体化的压制成型组件构成,即支撑结构4以及模板外皮元件8 均具有允许通过塑料注射成型或塑料压制成型进行其生产的构造。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所述模板面板包括:
基本由塑性材料构成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在其两个纵向侧部上和/或在其两个横向侧部上均形成带有一系列的墙体开口的双墙体;
和可拆卸地连接到支撑结构的分开的模板外皮,其中,所述模板外皮由基本为塑性材料的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基本均为塑性材料的多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
其特征在于,对应的双墙体的两个壁在支撑结构的后侧上以基本连续的方式通过材料部分彼此连接或通过材料部分分段彼此连接;
和墙体开口,其每个墙体开口
-穿过对应的双墙体的两个壁;
-为延伸孔的形式,具有沿对应的双墙体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方向;
-被开口的周向壁围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结构的前侧上,每个所述双墙体为开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剖面中所看到的每个双墙体具有U形的构造或帽形的构造。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模板外皮前侧进行测量时,每个墙体开口在中心开口部分具有的尺寸沿着延伸孔的纵向方向是一致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基本为塑性材料的一体化注射成型组件或基本为塑性材料的一体化压制成型组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提供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其基本为塑性材料的一体化注射成型组件或基本为塑性材料的一体化压制成型组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基本为格栅的形式。
8.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于此除了基本为格栅的设计,包括以连续的方式从支撑结构前侧延伸到支撑结构后侧并具有平面图中的至少25平方厘米的面积尺寸的多个开口。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模板外皮通过螺钉和/或铆钉和/或夹式连接件和/或模制成型连接销上的熔化的增大部分和/或可拆卸的粘合剂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支撑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具有模制成型的延伸,延伸具有传输在支撑结构和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之间的可能的拉力的功能。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具有与支撑元件的正向母/公结合的位置,从而平行于模板外皮前侧作用的可能的剪切力在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和支撑结构之间传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存在一些位置,其上每个母/公结合均由所述模板外皮元件的模制成型的延伸构成,并所述延伸与支撑结构中形成的容纳部分结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结合延伸同时是也具有传递在支撑结构和相应的模板外皮元件之间的可能的拉力的功能的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的塑性材料具有高于单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或材料的强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的塑性材料是纤维增强的;
和,单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或材料用颗粒增强。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模板外皮元件的塑性材料被选择使得模板外皮元件能够受钉。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墙体开口及其周围均被设计使得在这些位置处用于结合相邻的模板面板的机械结合元件能够被附着和/或诸如推挽支撑件或模板托架的模板附件能够被附着。
18.一种用于混凝土施工的墙体背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结合的如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墙体背板,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模板面板通过至少一个结合元件相互结合,该结合元件具有相似于门把手的构造,其上一体地形成有杆部并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两个法兰;
和,所述至少一个结合元件与两个模板面板的一对所述墙体开口配合并且被设计成通过其杆部围绕中心轴线的枢转运动使其进入结合连接或脱离结合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墙体背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的中间部的至少一个结合元件的杆部,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并具有稍微延伸的剖面;
和,结合元件的枢转运动将两个参与的模板面板推动到两个前侧对齐位置中,因为中间部的最大厚度或最大直径在中心墙体开口部分中和垂直于模板外皮前侧进行测量时仅有一些间隙下与两个参与的模板面板的墙体开口的相应的尺寸一样大。
21.一种用于混凝土施工的天花板背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模板面板。
22.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支撑结构为塑性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或压制成型;
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或多个模板外皮元件为塑性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或压制成型;和
(a)在模板外皮由单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情况下,该模板外皮元件可拆卸地附着到支撑结构,或者
(b)在模板外皮由多个模板外皮元件构成的情况下,该多个模板外皮元件可拆卸地附着到支撑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52940.0A CN113700291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107303.4A DE102013107303B4 (de) | 2013-07-10 | 2013-07-10 | Schaltafel für Betonierungsschalungen |
DE102013107303.4 | 2013-07-10 | ||
CN201480039443.XA CN105452580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PCT/EP2014/064721 WO2015004188A1 (de) | 2013-07-10 | 2014-07-09 | Schaltafel für betonierungsschalungen |
CN202110952940.0A CN113700291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9443.XA Division CN105452580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00291A true CN113700291A (zh) | 2021-11-26 |
CN113700291B CN113700291B (zh) | 2024-01-05 |
Family
ID=5121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52940.0A Active CN113700291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CN201480039443.XA Active CN105452580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9443.XA Active CN105452580B (zh) | 2013-07-10 | 2014-07-09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Country Status (3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465397B2 (zh) |
EP (5) | EP3327219B1 (zh) |
JP (2) | JP6574765B2 (zh) |
KR (3) | KR20200096260A (zh) |
CN (2) | CN113700291B (zh) |
AR (3) | AR096853A1 (zh) |
AU (3) | AU2014289215B2 (zh) |
BR (1) | BR112016000321B1 (zh) |
CA (1) | CA2917566C (zh) |
CL (1) | CL2016000012A1 (zh) |
DE (1) | DE102013107303B4 (zh) |
DK (1) | DK3176347T3 (zh) |
EA (3) | EA034756B1 (zh) |
ES (4) | ES2730107T3 (zh) |
HR (2) | HRP20181040T1 (zh) |
HU (1) | HUE051324T2 (zh) |
IL (3) | IL243316A0 (zh) |
MA (1) | MA38756B1 (zh) |
MX (1) | MX367877B (zh) |
MY (1) | MY196236A (zh) |
NZ (1) | NZ715417A (zh) |
PE (1) | PE20160422A1 (zh) |
PH (1) | PH12016502613B1 (zh) |
PL (2) | PL3173546T3 (zh) |
RS (1) | RS59630B1 (zh) |
SA (1) | SA516370381B1 (zh) |
SG (3) | SG10201707754VA (zh) |
TR (2) | TR201908569T4 (zh) |
WO (1) | WO2015004188A1 (zh) |
ZA (3) | ZA2016000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3107303B4 (de) * | 2013-07-10 | 2024-06-06 | Polytech Gmbh | Schaltafel für Betonierungsschalungen |
CN104912319A (zh) * | 2015-05-28 | 2015-09-16 | 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高刚度的复合材料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
DE102016204633A1 (de) * | 2016-03-21 | 2017-09-21 | Peri Gmbh | Deckentisch und Deckenschalung mit einem solchen Deckentisch |
EP3258033A1 (en) * | 2016-06-17 | 2017-12-20 | ULMA C y E, S. COOP. | Anchor for a vertical formwork and vertical formwork |
US10472823B2 (en) | 2016-06-24 | 2019-11-12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Formwork system |
US12195961B2 (en) | 2016-06-24 | 2025-01-14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Formwork system |
US11624196B2 (en) | 2016-06-24 | 2023-04-11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Connector end fitting for a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ystem |
US11306492B2 (en) | 2016-06-24 | 2022-04-19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Load bearing components and safety deck of a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ystem |
US10415262B2 (en) | 2016-06-24 | 2019-09-17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Modular ledgers of a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ystem |
US11976483B2 (en) | 2016-06-24 | 2024-05-07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Modular posts of a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ystem |
US10465399B2 (en) | 2016-06-24 | 2019-11-05 | Apache Industrial Services, Inc. |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ystem |
EP3438365A1 (de) * | 2017-08-02 | 2019-02-06 | DOKA GmbH | Deckenschal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eckenelements |
DE102018106221A1 (de) * | 2018-03-16 | 2019-09-19 | Polytech Gmbh | Schalhaut aus Kunststoff für eine Rahmenschalungs-Schaltafel für das Betonieren |
KR20210095883A (ko) | 2018-12-17 | 2021-08-03 | 바스프 에스이 | 후면에 적어도 하나의 형상 요소가 부착되는, 폼 라이닝을 포함하는 거푸집 시스템 |
DE102019002356A1 (de) * | 2019-04-01 | 2020-10-01 | Polytech Gmbh | Tragstruktur in Kunststoffbauweise für Schalungspaneel |
CN113431317A (zh) * | 2019-09-03 | 2021-09-24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的混凝土施工用模板 |
DE202020100159U1 (de) * | 2020-01-13 | 2021-04-14 | Peri Gmbh | Rahmenschalungselement und Schalungssystem |
DE102020200318A1 (de) * | 2020-01-13 | 2021-07-15 | Peri Gmbh | Anbindung einer Deckenschalung an ein Gerüst |
JP7483228B2 (ja) * | 2020-01-21 | 2024-05-15 |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 コンクリート材料打設用型枠 |
US11964408B2 (en) * | 2020-03-02 | 2024-04-23 | David Van Doren | Reusable universal waffle-cavity molding form |
US11174633B2 (en) * | 2020-03-09 | 2021-11-16 | Trango-Sys Ltd. | Modular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N111156035A (zh) * | 2020-03-10 | 2020-05-15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隧道二衬的模板支撑方法、模板支撑结构 |
DE102020111413A1 (de) * | 2020-04-27 | 2021-10-28 | Peri Gmbh | Schnellverbindungssystem |
US11542704B2 (en) | 2020-11-10 | 2023-01-03 | Forma Technologies Inc. | Reconfigurable composite floor formwork and method of use |
US11525260B2 (en) | 2020-11-10 | 2022-12-13 | Forma Technologies Inc. | Composite subgrade formwork and method of use |
US20220338632A1 (en) * | 2021-04-27 | 2022-10-27 | Charles William Burgett | Construction panel with modular lattice/composite design |
RU209449U1 (ru) * | 2021-05-25 | 2022-03-16 | Леонид Павлович Белов | Полимерная панель для опалубки бетонных стен или перекрытий |
JP7265191B2 (ja) | 2021-07-09 | 2023-04-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DE102021126516A1 (de) * | 2021-10-13 | 2023-04-13 | Peri Se | Verbindungsbuchse und Verbinder |
DE102022100754A1 (de) | 2022-01-13 | 2023-07-13 | Peri Se | Deckentisch zur wenigstens teilweisen Schalung einer Betondecke |
BR202022011331U2 (pt) * | 2022-06-09 | 2023-12-19 | Atex Do Brasil Locacao De Equipamentos Ltda | Sistema de conectores e placas modulares reutilizáveis, para construção de formas em construção civil |
KR102559866B1 (ko) * | 2022-09-05 | 2023-07-26 | 주식회사 인터컨스텍 | 프리캐스트 구조물 하면거푸집, 이를 이용한 철근 조립 구조물,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
AT18183U1 (de) * | 2022-12-07 | 2024-04-15 | Wolf Holding Gmbh | Schalungstafel |
DE102023122908A1 (de) * | 2023-08-25 | 2025-02-27 | Peri Se | Schalungselement für eine Schalungsvorrichtung |
US12264489B1 (en) | 2024-06-07 | 2025-04-01 | Providencia Composites, LLC |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reusable structure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287A (ja) * | 1997-06-18 | 1999-01-12 | Fujita Corp | 合成樹脂製コンクリート型枠 |
KR20030059721A (ko) * | 2002-01-04 | 2003-07-10 | 영산개발 주식회사 | 폐플라스틱을 사용하여 제조한 유로폼 타입 거푸집 및 그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체결하기 위한 웨지핀 |
CN2651361Y (zh) * | 2003-09-10 | 2004-10-27 | 张进荣 | 可回收使用的建筑塑料模板 |
EP1538277A2 (en) * | 2003-12-03 | 2005-06-08 | GEOPLAST S.p.A. | Re-usable modular formwork with improved ribs |
JP2005171673A (ja) * | 2003-12-12 | 2005-06-30 | Shimizu Corp | プラスチック型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70266669A1 (en) * | 2006-05-17 | 2007-11-22 | Antonio Rapaz | Multi-purpose construction module |
CN200985643Y (zh) * | 2006-03-09 | 2007-12-05 | 赵中南 | 大模板防错平快速组装连接结构 |
CN201169912Y (zh) * | 2007-12-17 | 2008-12-24 | 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 |
CN202559739U (zh) * | 2012-05-25 | 2012-11-28 | 浙江凯雄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模板之间的连接卡扣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10946B (zh) | 1901-11-16 | 1903-02-25 | Heinrich Eckert | |
US1350084A (en) | 1917-11-13 | 1920-08-17 | Charles H Schub | Clamp |
US1502508A (en) * | 1921-12-31 | 1924-07-22 | Lester A Longley | Sectional steel form for concrete constructions |
US1552334A (en) * | 1923-10-13 | 1925-09-01 | Edgar H Mosher | Concrete-form clamp |
US2297899A (en) * | 1941-03-25 | 1942-10-06 | Flangelock Patents Corp | Structural form for concrete and locking means therefor |
US2953836A (en) * | 1955-09-20 | 1960-09-27 | Acrow Eng Ltd | Clips for formwork |
US3160940A (en) * | 1963-02-01 | 1964-12-15 | Economy Forms Corp | Locking connection for concrete forms |
JPS4912204Y1 (zh) * | 1968-07-17 | 1974-03-25 | ||
JPS4912204B1 (zh) | 1970-05-19 | 1974-03-23 | ||
DE2137505C3 (de) | 1971-07-27 | 1980-11-20 | Josef 7611 Steinach Maier |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von aneinander grenzenden Schaltafeln |
JPS4912204A (zh) | 1972-05-17 | 1974-02-02 | ||
US3877674A (en) * | 1973-02-16 | 1975-04-15 | Blaw Knox Const Equipment | Spring lock means for connecting abutting form panels |
US4030694A (en) * | 1976-07-14 | 1977-06-21 | Symons Corporation | Composite concrete wall form unit with a special transition bolt |
US4150808A (en) * | 1978-01-16 | 1979-04-24 | Sawyer Robert D | Concrete construction form panel |
DE3332406A1 (de) * | 1983-09-08 | 1985-03-21 | Walter Dr.-Ing. 5100 Aachen Jürgens | Bauverschalungsplatten |
DE3739633A1 (de) * | 1987-11-23 | 1989-06-01 | Peri Werk Schwoerer Kg Artur | Schalungsvorrichtung |
US5102703A (en) * | 1987-12-28 | 1992-04-07 | Kinesis, Inc. | Shock relieving pad |
DE3838488A1 (de) * | 1988-11-12 | 1990-05-17 | Maier Josef | Schaltafel |
US4971850A (en) * | 1989-09-11 | 1990-11-20 | Kuan Hong Lo | Assembled sound-muffling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
JP3345038B2 (ja) * | 1991-01-28 | 2002-11-1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中空構造部材 |
US5273806A (en) * | 1991-10-03 | 1993-12-28 | Lockshaw James J | Structural element with interlocking ribbing |
US5487930A (en) * | 1991-10-03 | 1996-01-30 | Tolo, Inc. | Three structure structural element with interlocking ribbing |
CN2167149Y (zh) | 1993-08-26 | 1994-06-01 | 薛甫友 | 组合式塑料模板 |
US5667868A (en) * | 1993-09-14 | 1997-09-16 | The Budd Company | Outer door panel and method for molding and attaching same |
JPH07171886A (ja) * | 1993-12-17 | 1995-07-11 | Ube Ind Ltd | 分割型枠および分割型枠用ブロー成形機 |
JPH07171866A (ja) | 1993-12-20 | 1995-07-11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カバー |
US5736221A (en) * | 1995-07-21 | 1998-04-07 | Hardigg Industries, Inc. | Welded plastic panel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H09151602A (ja) * | 1995-11-22 | 1997-06-10 | Muramoto Kensetsu Kk | 型 枠 |
JPH09156471A (ja) | 1995-12-04 | 1997-06-17 | Hino Motors Ltd | 車両のリアワイパ格納装置 |
JPH09158471A (ja) * | 1995-12-13 | 1997-06-17 | Ube Ind Ltd | 積層材料製の樹脂型枠 |
ES2130960B1 (es) | 1996-09-18 | 2000-02-16 | Ulma C Y E S Coop | Marco y cerrojo para panel de encofrado manuportable. |
US5849393A (en) * | 1997-04-17 | 1998-12-15 |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 Structural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
JPH11324317A (ja) * | 1998-05-13 | 1999-11-26 | Sumika Plastech Kk |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型枠 |
JPH11336318A (ja) * | 1998-05-26 | 1999-12-07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合成樹脂製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型枠 |
FR2803862B1 (fr) * | 2000-01-18 | 2002-04-12 | Hussor S A | Dispositif de coffrage en materiau composite |
US6874749B2 (en) * | 2002-04-10 | 2005-04-05 | Joel Wells | Construction form system |
KR100469849B1 (ko) * | 2002-09-04 | 2005-02-02 | 주식회사 삼우공간건축사사무소 | 보강 구조를 가지는 유로폼 타입 거푸집 및 그 제조방법 |
US20040261342A1 (en) * | 2002-12-31 | 2004-12-30 | Hatem Hannawa | Re-usable non-metallic construction forming system |
JP2004251006A (ja) * | 2003-02-20 | 2004-09-09 | Yuken Kogyo:Kk | 樹脂製型枠形成体及び同樹脂製型枠形成体に用いるセパレーター並びに同樹脂製型枠形成体の連結構造 |
ITRM20030508A1 (it) * | 2003-10-31 | 2005-05-01 | Enrico Fioroni | Sistema di serraggio di pannelli per casseforme. |
DE602005022451D1 (de) * | 2004-05-24 | 2010-09-02 | Srb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 Betonseitenformsystem |
WO2006066379A1 (en) * | 2004-12-23 | 2006-06-29 | Bernard Mcnamara | Modular formwork wall with dovetail joint connectors |
KR200426196Y1 (ko) * | 2006-06-27 | 2006-09-19 | (주)케이.와이건설 | 거푸집용 패널 |
MY168491A (en) * | 2006-11-15 | 2018-11-09 | Wendy Yong | A system of formwork and connecting means |
JP4912204B2 (ja) | 2007-04-16 | 2012-04-11 | アイカ工業株式会社 |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
CL2007003214A1 (es) | 2007-11-07 | 2008-04-18 | Resiplac S A | Panel para formar encofrados que tiene una estructura tubular y seccion rectangular, que comprende dos placas unidas entre si mediante tabiques intermedios. |
AT10946U1 (de) * | 2008-09-03 | 2010-01-15 | Doka Ind Gmbh | Betonschalung |
US20140302277A1 (en) * | 2008-10-08 | 2014-10-09 | Makers B.V. | Panel and Use of Such a Panel As A Scaffolding Board or a Building Panel |
DE202009010716U1 (de) * | 2009-08-07 | 2009-11-19 | Hofin Gmbh | Betonierungs-Schaltafel |
DE102009036647A1 (de) | 2009-08-07 | 2011-02-17 | Hofin Gmbh | Betonierungs-Schaltafel |
CO6290099A1 (es) | 2009-12-10 | 2011-06-20 | Pimiento Efrain Rojas | Sistema de encofrado metalico graduable para estructuras en concreto |
DE102011016120B4 (de) * | 2011-04-05 | 2013-05-29 | Redima Ag | Schalhautbefestigung einer Schalhaut eines Betonschalelements |
DE102011007431A1 (de) * | 2011-04-14 | 2012-10-18 | Hofin Gmbh | Plattenartiges Lastaufnahmeelement für Betonierungsschalungen oder für Gerüste im Bauwesen,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ieses Lastaufnahmeelements |
ES2395070B1 (es) * | 2011-05-30 | 2013-12-11 | Fpk Lightweight Technologies, S.Coop. | Panel de encofrado |
EP2540933A1 (de) * | 2011-06-29 | 2013-01-02 | Hofin GmbH | Plattenartiges Betonierungs-Schalhautelement |
CN202689527U (zh) * | 2012-05-23 | 2013-01-23 |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塑料平面模板 |
CN202611229U (zh) * | 2012-06-01 | 2012-12-19 | 浙江天晟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模块式工程塑料模板 |
KR101279379B1 (ko) * | 2013-03-21 | 2013-07-15 | 박해영 | 콘크리트포장도로 시공용 조립식 거푸집 |
DE102013107303B4 (de) * | 2013-07-10 | 2024-06-06 | Polytech Gmbh | Schaltafel für Betonierungsschalungen |
-
2013
- 2013-07-10 DE DE102013107303.4A patent/DE102013107303B4/de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7-08 AR ARP140102536A patent/AR096853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7-09 EP EP17210266.7A patent/EP3327219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PE PE2015002681A patent/PE20160422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7-09 KR KR1020207018622A patent/KR20200096260A/ko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7-09 SG SG10201707754VA patent/SG10201707754VA/en unknown
- 2014-07-09 BR BR112016000321-7A patent/BR112016000321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7-09 KR KR1020167000550A patent/KR102129560B1/ko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MA MA38756A patent/MA38756B1/fr unknown
- 2014-07-09 SG SG10201707749PA patent/SG10201707749PA/en unknown
- 2014-07-09 AU AU2014289215A patent/AU20142892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KR KR1020207018621A patent/KR20200096259A/ko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7-09 EA EA201690190A patent/EA034756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7-09 EP EP16205468.8A patent/EP3176348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CA CA2917566A patent/CA2917566C/en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US US14/903,971 patent/US1046539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CN CN202110952940.0A patent/CN11370029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ES ES16205463T patent/ES2730107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ES ES14739761.6T patent/ES2680939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RS RS20191557A patent/RS59630B1/sr unknown
- 2014-07-09 HU HUE16205457A patent/HUE051324T2/hu unknown
- 2014-07-09 CN CN201480039443.XA patent/CN105452580B/zh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EP EP14739761.6A patent/EP3019678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TR TR2019/08569T patent/TR201908569T4/tr unknown
- 2014-07-09 SG SG11201600117WA patent/SG11201600117WA/en unknown
- 2014-07-09 EP EP16205457.1A patent/EP3176347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MY MYPI2016700053A patent/MY196236A/en unknown
- 2014-07-09 MX MX2016000096A patent/MX367877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7-09 JP JP2016524811A patent/JP65747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PL PL16205463T patent/PL3173546T3/pl unknown
- 2014-07-09 NZ NZ715417A patent/NZ715417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7-09 EA EA202090051A patent/EA202090051A3/ru unknown
- 2014-07-09 DK DK16205457.1T patent/DK3176347T3/da active
- 2014-07-09 EA EA202090050A patent/EA202090050A3/ru unknown
- 2014-07-09 HR HRP20181040TT patent/HRP20181040T1/hr unknown
- 2014-07-09 ES ES16205468T patent/ES2778626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WO PCT/EP2014/064721 patent/WO2015004188A1/de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7-09 ES ES17210266T patent/ES2759581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7-09 PL PL14739761T patent/PL3019678T3/pl unknown
- 2014-07-09 TR TR2018/10172T patent/TR201810172T4/tr unknown
- 2014-07-09 PH PH1/2016/502613A patent/PH12016502613B1/en unknown
- 2014-07-09 EP EP16205463.9A patent/EP3173546B1/de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24 IL IL243316A patent/IL243316A0/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01-04 ZA ZA2016/00044A patent/ZA201600044B/en unknown
- 2016-01-06 CL CL2016000012A patent/CL2016000012A1/es unknown
- 2016-01-10 SA SA516370381A patent/SA516370381B1/ar unknown
-
2018
- 2018-01-16 ZA ZA2018/00305A patent/ZA201800305B/en unknown
- 2018-01-16 ZA ZA2018/00304A patent/ZA201800304B/en unknown
- 2018-06-18 AU AU2018204338A patent/AU201820433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8-06-18 AU AU2018204337A patent/AU201820433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9
- 2019-06-07 HR HRP20191035TT patent/HRP20191035T1/hr unknown
- 2019-08-05 AR ARP190102222A patent/AR115912A2/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8-05 AR ARP190102221A patent/AR115911A2/es unknown
- 2019-08-19 JP JP2019149718A patent/JP695615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9-11-04 US US16/672,848 patent/US1089000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01 IL IL272985A patent/IL272985B/en unknown
- 2020-03-01 IL IL272984A patent/IL272984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287A (ja) * | 1997-06-18 | 1999-01-12 | Fujita Corp | 合成樹脂製コンクリート型枠 |
KR20030059721A (ko) * | 2002-01-04 | 2003-07-10 | 영산개발 주식회사 | 폐플라스틱을 사용하여 제조한 유로폼 타입 거푸집 및 그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체결하기 위한 웨지핀 |
CN2651361Y (zh) * | 2003-09-10 | 2004-10-27 | 张进荣 | 可回收使用的建筑塑料模板 |
EP1538277A2 (en) * | 2003-12-03 | 2005-06-08 | GEOPLAST S.p.A. | Re-usable modular formwork with improved ribs |
JP2005171673A (ja) * | 2003-12-12 | 2005-06-30 | Shimizu Corp | プラスチック型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0985643Y (zh) * | 2006-03-09 | 2007-12-05 | 赵中南 | 大模板防错平快速组装连接结构 |
US20070266669A1 (en) * | 2006-05-17 | 2007-11-22 | Antonio Rapaz | Multi-purpose construction module |
CN201169912Y (zh) * | 2007-12-17 | 2008-12-24 | 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 |
CN202559739U (zh) * | 2012-05-25 | 2012-11-28 | 浙江凯雄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模板之间的连接卡扣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52580B (zh) | 用于混凝土施工背板的模板面板 | |
KR101759197B1 (ko) | 선조립 기둥을 위한 탈형 거푸집 및 탈형 거푸집 일체형 선조립 기둥 구조체 | |
KR101279379B1 (ko) | 콘크리트포장도로 시공용 조립식 거푸집 | |
KR101812565B1 (ko) | 철근 노출콘크리트 벽체를 적용한 건축물 시공방법 | |
KR102000522B1 (ko) | 탈형 거푸집 및 탈형 거푸집 일체형 선조립 기둥 | |
KR101900689B1 (ko) | 노출콘크리트 공법을 적용한 건물의 벽체 시공방법 | |
KR100469849B1 (ko) | 보강 구조를 가지는 유로폼 타입 거푸집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200298064Y1 (ko) | 보강 구조를 가지는 유로폼 타입 거푸집 | |
HK1225086B (zh) | 用於混凝土施工背板的範本面板 | |
CN101332629A (zh) |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 |
CN101332628A (zh) |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