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24C - 短信元复用atm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短信元复用atm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624C CN1131624C CN96194501A CN96194501A CN1131624C CN 1131624 C CN1131624 C CN 1131624C CN 96194501 A CN96194501 A CN 96194501A CN 96194501 A CN96194501 A CN 96194501A CN 1131624 C CN1131624 C CN 113162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standard
- note unit
- multiplexing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727 cell lo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779 cell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8000037887 cell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71716 PCS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56 cell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9 length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49—Cell delay or j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2—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2—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 H04L2012/5653—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 H04L2012/5656—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using the AAL2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2—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通过ATM网传送通常比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为短的短数据(基本上少于48字节,但也容许超过48字节)的短信元复用。一个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可将各种输入信息转换而生成短信元,考虑到这些短信元的信息长度将其高效地置于标准ATM信元中并输出到B-ISDN网(7)。一个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将利用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生成并通过B-ISDN网络(7)输出的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将这些短信元转换为具有原来的输入信息的形式并将其输出到各个通道。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获得延迟小、传输效率高,并且与标准ATM信元方式的兼容性好的短信元复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TM传送,特别是涉及比利用ATM网、专用短信元网、STM(同步传送模式)网、无线网、分组网、FR(帧中继)网等传送的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大半为短的数据(基本上少于48字节,但也容许超过48字节)通过ATM网传送时的短信元复用。
背景技术
在将如声音等低位速率高实时性的信息转化为ATM信元时,如果要将全部分信息存储于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部分内,会引起时延增大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因此提出局部信息(利用ATM信元的一部分)进行传送的部分填充方式。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在设施内等局部环境中采用的具有比标准ATM信元的48字节更短的净负荷部分但与低位速率数据适配性良好的信元。
在图30(a)、图30(b)中示出上述的部分填充和短信元方式。
图30(a)所示的部分填充方式中,输入的数据在部分填充信元生成装置12中,因为在数据上添加了填充数据而成为标准ATM信元向B-ISDN网输出。所以部分填充信元分解装置13从B-ISDN网接收的部分填充信元中将数据部分取出而输出。
另外,在如图30(b)所示的短信元方式中,输入的数据在短信元生成装置14中按符合所要求的数据长度的大小信元化,向具有特定信元时隙结构的专用网输出。短信元分解装置15从专用网接收的短信元中取出数据部分并将之输出。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部分填充方式中,由于只利用了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的一部分,所以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的利用效率和带来的传送线路效率低下。
另外,在短信元方式中必须使用具有特定信元时隙结构的专用网,从而存在与标准ATM交换网(B-ISDN)的适配性恶劣的问题。
于是提出一种在一个ATM信元中复用多个用户信息的短信元复用传送方式(ISS’95中岛)。这种方式是一种在一个ATM信元中的净负荷内把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的来自不同用户的短分组的复用传送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可以将延迟抑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提高效率的优点。
有关这种传送模式披露的有品川的专利。另外,已提出申请的还有可增加复用用户组合的自由度的三田专利。
在处理可变长的用户数据时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一种方法是将可变长的用户数据装入预先确定了长度的固定长的短信元并在短信元净负荷的其余部分中装入填充信息,另一种方法是把短信元组合成用户数据作为可变长短信元而对ATM信元复用/解复用。虽然从效率观点看后一种方法更好,但要求采用一种技术来对每个ATM信元判断长度各个不同的可变长短信元的长度,并进行截取。在后一种方式中,为进一步追求效率,在一个ATM信元内复用的场合,在ATM的净负荷达到一定程度的占用率,但没有预期新的短信元的复用的情况下,由于装入一部分的空信息送出,所以与净负荷全部分充满而传送的场合相比较其效率要低一些,这是其不足之处。因而,采用可以将短信元变为可变长的同时复用/解复用在一个以上的ATM信元内的信元跨接技术是有效的(Docomo,ATM-F)。
关于对可变长的短信元在一个以上的ATM信元内复用/解复用的一种方法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曾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一封函件。在ATT的函件中提出一种对每个短信元提供长度信息和用户识别符(LLN:逻辑链路号),从而可以实现可变长的短信元的截取。在信元跨接时长度信息的提供方法是在产生信元跨接的前半个短信元的长度信息内表示短信元的整个长度,而在后续的ATM信元内的开始处的复用的后半个短信元的长度信息中只表示后半个短信元的长度。在接收端,短信元的长度信息超过ATM信元的净负荷的结束处时,可判断系跨接于下一个ATM信元,将其长度的不足部分与其后接收的在ATM信元内开始处复用的后半个短信元的长度信息相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将由信元跨接所分割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结合起来。
但是,在这一方法中,如果在ATM信元传送过程中发生信元丢失,短信元的截取处理会发生同步丢失(不同步),从而导致如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发生信元丢失之后所接收的ATM信元的开始处的复用短信元的长度信息与预期用于此前所接收到的跨接短信元的前半部分的不足部分的长度不一致时,虽然可以检测出信元有丢失,但是却不能区别后面所接收到的ATM信元开始处复用的短信元是一个完全的短信元还是所丢失的ATM信元的后续短信元。第二个问题是尽管有信元丢失,但如果偶然发生预期的长度不足部分和信元丢失后所接收到的ATM信元开始处复用短信元的长度信息恰好一致时,则不仅检测不出信元丢失,还会将错误的短信元部分结合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可变长短信元复用传送装置及方法方面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是一种把用于解复用的信息附加在各个短信元而进行复用传送的方法(实施例1);
(2)是一种把用于解复用的信息集中附加在各个ATM部分而进行复用传送的方法(实施例2);
(3)是一种不提供用于解复用信息的复用传送的方法(实施例3)。
上述的(1)虽然在将长度信息附加在各个短信元而进行复用传送这一点上具有与ATT函件同样的特征,但关于ATT函件的两个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不是由长度信息判断跨接,而是根据提供短信元状态信息进行判断。此外,它还具有通过对在短信元复用后的复用数据提供关于ATM信元传送的控制信息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控制选择,而使各个ATM信元的信元丢失检测更为可靠。
上述(2)、(3)是迄今为止尚未披露的新颖的短信元复用传送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中上述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包括:数据接收部分,用于接收各种信息;SC-PL生成部分,用于通过从接收的数据提取出成为净负荷的数据,生成短信元的净负荷;SC-AAL提供部分,用于按需要根据数据属性提供短信元的AAL;SC-H提供部分,用于通过将数据地址信息进行转换提供短信元信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包括:复用组合决定部分,用于对具有任意长度的多个输入短信元决定复用对象的组成;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用于将包含短信元长度信息的短信元信息提供给每个短信元;和短信元复用部分,用于按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的决定将具有短信元信息的短信元结合起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包括:复用组合决定部分,用于对具有任意长度的多个输入短信元决定复用对象的组成;复用信息生成部分,用于生成包含复用短信元长度以及复用数目的信息的复用信息,和短信元复用部分,用于按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的决定将短信元、复用信息结合起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包括:复用组合决定部分,用于对具有任意长度的多个输入短信元决定复用对象的组成;短信元复用部分,用于按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的决定将短信元结合起来;和发送装置,用于将短信元的复用数据结构发送给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TM信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输入的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短信元分解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从净负荷的初始位置开始顺序提取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的短信元信息,并通过分析所述短信元信息将短信元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TM信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输入的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短信元分解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包括:复用信息分析部分,用于从净负荷提取包括复用短信元的长度和数目信息的复用信息,并对复用信息分析;和短信元分解部分,用于根据来自复用信息分析部分的分析结果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TM信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输入的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短信元分解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包括:用于从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接收短信元的复用数据结构并根据接收的复用数据结构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TM信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输入的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短信元分解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包括:S-CH处理部分,用于将短信元头转换为地址信息;一SC-AAL处理部分,用于在该短信元内有AAL时进行必要的AAL处理;SC-PL处理部分,用于短信元净负荷处理;和数据发送部分,用于将短信元转换为各个输出数据的格式向传送通路输出,其中所述数据发送部分利用所述地址信息进行所述转换或所述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生成向ATM交换网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每个所述标准ATM信元包括净负荷,该净负荷包括由各种输入信息生成的、一个或多个的复用短信元;传送所述标准ATM信元;接收短信元复用ATM信元、将所述短信元复用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并将所述短信元转换为输出数据格式而向传送通路输出,其中所述短信元容纳有复用子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由各种输入信息生成短信元、将必须单独提供给短信元的信息作为短信元复用的个别AAL予以提供、通过复用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对复用数据提供对生成的ATM信元通用的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将ATM信头提供给标准ATM信元、将该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传送;接收短信元复用ATM信元、并依照ATM信头向处理装置发送、根据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组合对复用数据进行处理而截取短信元、将该短信元依照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单独进行处理并将短信元转换为输出数据而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连接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装置:和用于对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连接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装置:和用于对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用的跨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用的跨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有声/无声切换识别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在短信元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的品质的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的跨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的跨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有声/无声切换识别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在短信元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的品质的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中上述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包括:SC-AAL提供部分包括基于数据结构的短信元AAL,成为短信元,所述SC-AAL提供部分向分割用户数据的最后部分或分割用户数据的最初部分以SC-AAL形式提供结束识别符或起始识别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中所述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包括:ATM信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输入的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短信元分解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和所述短信元容纳有复用子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中所述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包括: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和所述短信元容纳有复用子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短信元复用装置,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标准ATM信元化装置,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在将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放置在头部分短信元前之后的短信元形成复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TM信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输入的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短信元分解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利用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的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将获得的净负荷分解成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由各种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连接所述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ATM信头,形成标准ATM信元;传送所述标准ATM信元;接收所述标准ATM信元;将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将分解步骤获得的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其中所述连接短信元的步骤,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在将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放置在头部分短信元前之后形成复用数据,所述分解标准ATM信元步骤,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使用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的短信元分割前长度,将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各种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连接所述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ATM信头,形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短信元的装置,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在将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之后形成复用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标准ATM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分解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使用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的短信元分割前长度,将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图1A和图1B的关系。
图1A表示本发明的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模式的基本装置的结构。
图1B表示本发明的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模式的基本装置的结构。
图2为表示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3为表示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4为表示短信元复用装置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5为表示复用数据长度的模式例的示图。
图6为表示短信元分解装置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7为表示短信元复用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8为表示复用数据长度的模式例的示图。
图9为表示短信元分解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10为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方式1的说明图。
图11A为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方式2的说明图。
图11B为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方式2的说明图。
图12A为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方式3的说明图。
图12B为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方式3的说明图。
图13为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方式3的示例说明图。
图14为表示短信元复用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15A为表示复用数据长度的模式例的示图。
图15B为表示复用数据长度的模式例的示图。
图16为表示短信元分解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例的示图。
图17表示图17A和图17B的关系。
图17A为表示短信元复用ATM传送和其他传送的混合传送示图。
图17B为表示短信元复用ATM传送和其他传送的混合传送示图。
图18A为短信元复用格式说明图。
图18B为短信元复用格式说明图。
图19A为短信元复用格式说明图。
图19B为短信元复用格式说明图。
图20表示图20A和图20B的关系。
图20A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说明图。
图20B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说明图。
图21表示图21A和图21B的关系。
图21A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说明图。
图21B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说明图。
图22表示图22A和图22B的关系。
图22A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说明图。
图22B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说明图。
图23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24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25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26表示图26A和图26B的关系。
图26A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框图。
图26B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框图。
图27表示图27A和图27B的关系。
图27A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框图。
图27B为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框图。
图28表示图28A和图28B的关系。
图28A为子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28B为子短信元复用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29为2级短信元复用的说明图。
图30A为传统技术的部分填充方式及短信元方式的说明图。
图30B为传统技术的部分填充方式及短信元方式的说明图。
图31A为对AAL的净负荷增添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SC-AAL的示图。
图31B为对AAL的净负荷增添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SC-AAL的示图。
图31C为对AAL的净负荷增添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SC-AAL的示图。
图31D为对AAL的净负荷增添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SC-AAL的示图。
图31E为对AAL的净负荷增添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SC-AAL的示图。
图32表示图32A和图32B的关系。
图32A为用户数据分割时的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的说明图。
图32B为用户数据分割时的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的说明图。
图33为短信元复用AAL协议栈的说明图。
图34为进行图33的处理时子层和处理装置的对应关系的说明图。
图35为概略说明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流程图。
图36为详细说明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流程图。
图37为关于在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中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特定组合的说明流程图。
图38为关于在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中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特定组合的说明流程图。
图39为关于在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中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特定组合的说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1(A)(B)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1(A)(B)中,1是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7是构筑ATM交换网的B-ISDN网、而2是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此外,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的构成包括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短信元复用装置4、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和ATM信元发送装置6。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由ATM信元接收装置8、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短信元分解装置10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构成。后面将对这些部分详细说明。
另外,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将专用短信元、ATM信元、STM帧、帧中继及分组网等的信息分组、TDMA/FDMA无线帧、CDMA无线分组等各种各样形式的输入信息转换为短信元,根据其信息长度高效地搭载于标准ATM信元并向B-ISDN网7输出。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源有时也会比标准信元的净负荷长(超过48字节)。
B-ISDN网7传送和交换标准ATM信元并根据在ATM信头(ATM-H)内设定的地址进行路由选择。
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将从B-ISDN网输入并由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生成的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再将该短信元转换为专用短信元、ATM信元、STM帧、帧中继及分组网等的信息分组、TDMA/FDMA无线帧、CDMA无线分组等而分别向各该传送通路输出。
在对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的输出进行加工(数据处理)和交换处理之后也可再输入到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中。
可以将多个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一体化而成为标准ATM信元生成/分解装置。
下面详细说明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由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短信元复用装置4、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和ATM信元发送装置6所组成。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接收专用短信元、ATM信元、STM帧、帧中继及分组网等的信息分组、TDMA/FDMA无线帧、CDMA无线分组等各种各样形式的输入信息并对其进行短信元转换处理。
短信元复用装置4对在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中生成的短信元数个复用并生成复用数据(即除去标准ATM的AAL部分的净负荷部分)。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通过在由短信元复用装置4接收的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的AAL(ATM Adaptation Layer)并进而提供标准ATM信头使复用数据成为标准ATM信元。标准ATM信元由ATM信元发送装置6发送。
可以把这个ATM信元发送装置6设置多个。在这种场合,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和ATM信元发送装置6之间可配置ATM交换以便根据ATM信头从多个ATM信元发送装置6中选择一个。
另外,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短信元复用装置4和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可设置多个,并且连接到一个ATM信元发送装置6。在这种场合,也需要在多个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和ATM信元发送装置6之间设置ATM交换。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在设定通道时与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进行通讯,在B-ISDN网(7)中包含ATM交换机的场合,通过所包含的各ATM交换机内的地址交换,设定标准ATM信元路由选择时所使用的地址转换表(见后)。此地址转换表如预先由局数据等设定,则可以省去在通道设定时通过通讯进行的地址转换表的设定处理。
ATM信元发送装置6具有与B-ISDN网接口的功能,并具有将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生成的标准ATM信元向B-ISDN网7发送的功能。
下面详细说明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由ATM信元接收装置8、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短信元分解装置10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组成。
ATM信元接收装置8具有与B-ISDN网接口的功能,并具有接收来自B-ISDN网7的标准ATM信元的功能,可以将所接收的标准ATM信元送往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
此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短信元分解装置10及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这一系列装置可以设置多个。在这种场合下,在ATM信元接收装置8和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之间配置ATM交换以便根据ATM信头从多个ATM信元处理装置9中选择一个。
另外,也可设置多个ATM信元接收装置8。在这种场合,也需要在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和ATM信元接收装置8之间设置ATM交换。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对从标准ATM信元接收装置8接收的标准ATM信元的ATM信头进行处理,并进一步进行AAL(ATMAdaption Layer)处理。作为净负荷得到的复用数据送往短信元分解装置10。
短信元分解装置10对从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取得的复用数据进行分解·结合处理并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对从短信元分解装置10接收的短信元按照输出传送通路的格式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专用短信元、ATM信元、STM帧、帧中继及分组网等的信息分组、TDMA/FDMA无线帧、CDMA无线分组等各种各样的传送通路输出。
下面参照图2及图3对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和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详细说明。
此外,在图2及其以下各图中示出的是SC-AAL只在数据的前端提供。这仅仅是示例,和ITU-T标准化的AAL一样,也可以置于数据的尾端、数据的前端、或者数据的前端和尾端。
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和SC-AAL附加于AAL的净负荷上时,可以作为信头(图31(A))附加、也可以作为信尾(图31(B))附加或分开成为信头和信尾(图31(C))附加。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接收专用短信元、ATM信元、STM帧、帧中继及分组网等的信息分组、TDMA/FDMA无线帧、CDMA无线分组等各种各样的输入信息并将其处理转换为短信元。
在图2中,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由数据接收部分3-1、SC-PL(Short Cell-Payload:短信元净负荷)生成部分3-2、SC-AAL(Short Cell-AAL:短信元AAL)提供部分3-3和SC-H(ShortCell-Header:短信元信头)提供部分3-4构成。
数据接收部分3-1的处理过程对于结束输入数据的传送模式而从新传送ATM的场合和将数据接收部分3-1的接收数据利用与数据发送装置11-4发送数据相同的传送模式透明传送的场合是不同的。
首先说明结束输入数据的传送模式而从新传送ATM的场合。数据接收部分3-1具备与输入数据的传送模式适配的硬件接口,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而切分成帧部分/分组部分。
在此过程中,为结束输入数据的传送模式进行种种控制。(例如,在输入是ATM方式时进行AAL处理,在输入是帧中继及分组方式时进行传递控制及帧检验。)
然后从切分的输入数据获得用户数据部分和传送用的地址信息。下面举例说明由输入数据取得用户数据部分和地址信息的方法。
例1:
输入是专用短信元、ATM信元的场合可以将净负荷部分作为用户数据部分并将ATM信头作为地址信息。
例2:
输入是STM帧及TDMA/FDMA无线帧信息的场合可以将全部帧信息作为用户数据部分并由线路/CH号(通道号)和时隙位置从新生成地址信息。
例3:
输入是帧中继及分组网的信息分组的场合可以将信息分组的用户数据部分按原样作为用户数据,并将分组的地址部分及信头部分作为地址信息。
例4:
输入是CDMA无线信息分组的场合可以将信息分组的用户数据部分按原样作为用户数据部分,并将分组的CDMA代码号等作为地址信息。
于是,在输入不具有STM等逻辑地址的场合,采用物理线路、时隙位置信息等作为地址信息。
另一方面,在数据接收部分3-1的接收数据由数据发送装置11-4进行透明传送的场合,数据接收部分3-1具备与输入数据的传送模式适配的硬件接口,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而切分成帧部分/分组部分。
切分后的输入数据全部作为用户数据,并且利用与前述相同的方式可由输入数据得到地址信息。
利用数据接收部分3-1得到的地址信息由SC-H提供部分3-4用作地址信息1。
SC-PL生成部分3-2采用由数据接收部分3-1所得到输入数据的用户数据部分作为SC-PL。
SC-AAL提供部分3-3,在设定短信元连接之际,借助由输出通路得到的数据属性判断AAL类型,并将必需的AAL信息附加于SC-PL。另外,也可增加用于SC-PL处理的新信息(例如对声音数据进行无声压缩控制用的控制信息及移动通讯数据的分集移交用的控制信息等)作为SC-AAL。在用户数据不需要AAL控制的情况下,这一处理可以省略。在此处所设定的AAL类型在以后由SC-H提供部分3-4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的SC-H处理部分11-1确定短信元信头时应予以通知并使之与SC-AAL处理部分11-2的处理相应。
SC-H提供部分3-4在设定短信元的通道时与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的SC-H处理部分11-1进行通讯而设定路由选择用的地址转换表。
由SC-H提供部分3-4设定的用于参考的地址转换表1存储输入数据的地址信息1与短信元信头的对应关系,以及由SC-AAL提供部分3-3确定的短信元AAL的类型。
由SC-H处理部分11-1设定的用于参考的地址转换表2存储短信元信头与输出数据的地址信息2的对应关系,以及由SC-AAL提供部分3-3确定的短信元AAL的类型。
在地址信息1、SC-H、地址信息2、短信元AAL类型的关系最初已由局数据等在地址转换表1和2中分别设定时,可以省略根据通道设定时的通讯而进行的地址转换表1和2的设定处理。
短信元信头的结构可与标准ATM信元信头的结构相同,也可与其不同。
在与标准ATM信元信头的结构相同时,如后所述,如实施例3所示,其优点是可将短信元信头按原样用作传递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头,以及在将短信元信头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的数据发送部分11-4的输出变为ATM时适配性良好。
由SC-H提供部分3-4完成的短信元送往短信元复用装置4。
下面参照图3详细说明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
由SC-H提供部分3-4完成的短信元由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内的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还原为原来传送模式的数据或转换为其他传送模式的数据。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对接收的短信元进行转换处理并以专用短信元、ATM信元、STM帧、帧中继及分组网的信息分组、TDMA/FDMA无线帧、CDMA无线分组等各种各样的传送形态输出。
在图3中,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由SC-H(ShortCell-Header:短信元信头)处理部分11-1、SC-AAL(Short Cell-AAL:短信元AAL)处理部分11-2、SC-PL(Short Cell-Payload:短信元净负荷)处理部分11-3和数据发送部分11-4构成。
SC-H处理部分11-1在设定通道时与SC-H提供部分3-4通讯而设定上述的地址转换表2。
SC-H处理部分11-1分析由短信元分解装置10取得的短信元的短信元信头,利用地址转换表2得到输出数据的地址信息2和短信元的AAL类型。
SC-AAL处理部分11-2,在AAL已在短信元中设定时,根据由SC-H处理部分11-1得到的短信元的AAL类型进行AAL处理。另外,在AAL未在短信元中设定时,省略此处理。
SC-PL处理部分11-3截取短信元的净负荷部分作为输出数据的用户数据。
数据发送部分11-4具备与输出数据的传送模式适配的硬件接口,可以根据传送模式将输出数据按帧部分/分组部分进行处理分别送往各个传送通路。
输出数据的生成方法要在两种不同处理情况选择一个,一种是由数据接收部分3-1结束当前输入数据的传送方法开始一个新的传送ATM的情况,另一种是把数据接收部分3-1的接收数据透明地发传送与数据发送部分发送数据相同的传送模式的情况。
首先,在选取终端输入数据的传送模式而从新传送ATM的方法时,数据发送部分11-4把由借助SC-H处理部分11-1得到的地址信息2、借助SC-ALL处理部分11-2得到的数据属性和借助SC-PL处理部分得到的用户数据生成输出数据。
例1:
输出是专用短信元、ATM信元的场合可以把用户数据作为净负荷部分,把地址信息2作为ATM信头和将短信元的AAL按原样作为ATM信元的AAL。
例2:
输出是STM帧及TDMA/FDMA无线帧信息的场合可以将用户数据部分作为帧信息,并由地址信息2判断线路/CH号(通道号)和时隙位置。
例3:
输出是帧中继及分组网的信息分组的场合可以将用户数据部分作为信息分组的用户数据部分,并可由地址信息2生成分组的地址部分及信头部分。
例4:
输出是CDMA无线信息分组的场合可以将用户数据部分作为信息分组的用户数据部分,并由地址信息2判断分组的CDMA代码号等。
在此种场合,在不具有STM等、逻辑地址的场合,也可采用物理线路、时隙位置信息。
另一方面,在采用与数据发送装置11-4发送数据的相同传送模式对数据接收部分3-1的接收数据进行透明传送的方法时,利用SC-PL处理部分得到的用户数据构成包含地址信息的输出数据。但是,当输出是STM帧及TDMA/FDMA无线帧信息时,将用户数据部分作为帧信息并由地址信息2判断线路/CH号和时隙位置。
下面利用图4~图16说明短信元复用装置和短信元分解装置的结构。实施例1
利用图4~图6说明实施例1(短信元复用装置A和短信元分解装置A)的情况。
此实施例1是在每个短信元上附加长度信息。
在图4中,短信元复用装置A(4A)由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4A-1)、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和短信元复用部分A(4A-3)构成。
短信元复用装置A(4A),在对输入的多个短信元在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内进行复用时,首先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4A-1)中决定是以什么组合和什么顺序进行复用。
在做出决定时,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4A-1)通过预先取得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提供的短信元信息的字节长度和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的标准ATM的AAL的字节长度,从标准ATM的净负荷的48字节中减去那些用于控制信息的字节长度就可得知实际上可以用于短信元复用的数据字节长度。
为了使在装置内的等待延迟缩减到最小限度,这种决定可按如下方式进行:按接收顺序进行复用组合,使所接收的短信元在不超过与该信元属性(SC-AAL类型)相应的等待延迟容许时间的范围内等待,从在缓冲区存储的多个短信元中由信元属性、信元长度和信元地址(SC-H)等进行复用组合而形成合适的复用对象。
例1:
如果从信元的属性来考虑,则将同样属性的信元作为复用的对象时可以通过标准ATM管理使延迟控制等易于进行。
例2:
如果从信元的长度来考虑,则可选择在复用之际在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内尽可能不产生剩余(部分填充)的组合,以及选择一个短信元尽可能不跨接于多个标准ATM信元的组合。
例3:
如果从信元的地址来考虑,则通过将经由相同路由传递的短信元复用可以使复用的标准信元按原样不改变传送到更远的共通的目的地。
按上述方式决定的复用组合,如图5所示,按复用数据的长度可以分类为以下3种复用数据长度方式。
此处所谓的复用数据长度是复用短信元长度之和,和利用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4A-2)提供给各短信元的短信元信息之和、以及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的AAL信息长度的总和。
(方式1)复用数据长度为48字节
(方式2)复用数据长度不满48字节
(方式3)复用数据长度超过48字节
因为在模式3的情况下不能装入一个标准ATM信元之内,所以必须将最后的短信元的溢出数据部分(超过48字节的部分)送入下一个标准ATM信元。于是,就将溢出的数据部分割成为新的短信元(不具有SC-H和SC-AAL)并且作为下一个标准ATM信元内复用的第一个短信元。
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由从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4A-1)取得的短信元输出短信元信息并附加于各个短信元的前端。
短信元信息由短信元长度信息(L1)、短信元状态信息(ST:Shortcell Type),以及信息传送时对传送错误的检错和纠错位(奇偶校验位、CRC等)组成。
短信元状态信息是用于了解短信元是完全形(ST=00)、仅仅后半部分不完全(ST=01)、仅仅前半部分不完全(ST=02)还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不完全(ST=10)的信息。
短信元复用部分A(4A-3),根据前述的复用数据长度模式进行不同的处理。
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中复用数据长度是48字节,所以按照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4A-1中决定的短信元组合和复用的顺序附加有短信元信息的短信元由短信元复用部分A(4A-3)链接。
模式2中复用数据长度不足48字节,因此在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之后,根据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所提供的AAL信息长度在复用数据的尾部分添加空信息(NULL)而使数据长度成为48字节。
复用数据长度模式3中复用数据长度超过48字节,对于超过48字节的数据,通过将之移到下一个标准ATM信元成为其第一个复用信元而使复用数据长度变成48字节。从而可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
由复用部分(4A-3)生成的复用数据(48字节-标准ATM的AAL的信息长度)被送往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
另外,如此生成的复用数据借助短信元分解装置分解为原来的数据。此点由图6说明。
短信元分解装置A(10A)由短信元分解部分A(10A-1)构成,并将从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接受的、由短信元复用部分A(4A-3)生成的复用数据分解为短信元和将分解的数据组合。
短信元分解部分A(10A-1)通过由短信元复用部分A(4A-3)生成的复用数据的前端截取短信元信息,根据分析取出在短信元信息后的短信元。这一操作一直进行到复用数据的最后一个短信元为止。
短信元分解部分A(10A-1)通过对短信元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短信元长度信息(L1)、短信元状态信息(ST)和检错及纠错位(C)。
首先,由检错及纠错位(C)可以判断在短信元信息中是否发生传送错误,并在可以恢复的情况下予以恢复。在发生错误但只具有检错功能或者错误不能纠正时,难以基于错误信息截取短信元,所以就将后续的复用信息弃掉。(如果允许误截取,也可以不弃掉而继续进行处理)。
其次,根据短信元长度信息(LI)可以将短信元信息后边的短信元截取。例如,假如短信元长度信息指明是8字节,就可以将短信元信息后面的8个字节截取作为短信元。
第三,根据短信元状态信息(ST)可以了解到根据短信元信息截取的短信元是完全形的信元、仅仅前半部分不完全、仅仅后半部分不完全还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不完全(即一个短信元跨接于三个以上的复用数据)的所谓的跨接信息。如图35、图36和图37的流程图所示,在实施例1中复用用的个别AAL中包含有长度信息和跨接信息。
根据短信元的状态信息(ST)进行如下处理。
如ST=“00”,则可判断短信元是完全形,将截取的短信元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
如ST=“01”,则可判断短信元是后半部分不完全,为了对截取的短信元与后半部分结合先将其存储而等待下一个复用数据内的短信元。
如ST=“10”,则可判断短信元是前半部分不完全,为了将其与存储起来等待结合的短信元组合,将其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
如ST=“11”,则可判断短信元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不完全,为了与存储起来的短信元结合再度将其存储而等待下一个复用数据内的短信元。
在某个复用数据(复用数据1)的最后一个短信元内的短信元状态信息ST=“01”或ST=“11”的场合,下一个复用数据(复用数据2)的前头一个短信元的短信元状态信息必须是ST=“10”或ST=“11”。与此有矛盾时,可以断定是复用数据1和复用数据2之间曾经存在有一个或者多个复用数据,在传送这些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中出现了信元丢失。
反之,尽管在某个复用数据(复用数据4)的最先一个短信元内的短信元状态信息ST=“10”或ST=“11”,但前一个复用数据(复用数据3)的最后一个短信元的短信元状态信息ST=“00”或ST=“10”时,则可以断定是复用数据3和复用数据4之间曾经存在有一个或者多个复用数据,在传送这些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中出现了信元丢失。
为了准确掌握这些信元是否丢失和丢失的数目,有必要在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中使用带有顺序信息的AAL(例如AAL类型1)。
利用标准ATM信元的AAL功能并借助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可以将发生信元丢失一事通知短信元分解部分A(10A-1),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发生仅仅依靠ST无法判定的信元丢失而出现的短信元误组合(将不同短信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组合)。
由于信元损伤所产生的复用数据的丢失以及由传送失误所造成的复用数据的弃掉而引起的无法再生为完全短信元的短信元就弃掉。
也即存储用来与后半部分结合用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在得不到所等待的后半部分短信元时就将其弃掉。
而在用来与从复用数据的前端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结合的前半部分短信元并没有存储时就将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弃掉。因而从复用数据中所包含的第二个短信元开始短信元有效。实施例2
关于另外的短信元复用装置利用图7~图9说明。
在此实施例2中,是将复用的短信元数目和其各个长度作为复用信息而添加。
在图7中,短信元复用装置B(4B)由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B-1)、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以及短信元复用部分B(4B-3)构成。
短信元复用装置B(4B),首先,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B-1)中,在将输入的多个短信元复用于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之际,要决定是以何种组合和何种顺序进行复用。这一决定处理和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A-1)相同。
在决定之际,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B-1)先取得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生成的复用信息的字节长度和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的标准ATM的AAL的字节长度,从标准ATM的净负荷的48字节减去那些控制信息用的字节就可以了解到实际上短信元复用可以使用的字节长度。
决定的复用组合,如图8所示,按照复用数据的长度可分类为以下三种复用数据长度模式。
(模式1)复用数据长度为48字节
(模式2)复用数据长度不足48字节
(模式3)复用数据长度超过48字节
因为在模式3的情况下不能装入一个标准ATM信元之内,所以必须将最后的短信元的溢出数据部分(超过48字节的部分)送入下一个标准ATM信元。于是,就将溢出的数据部分割成为新的短信元(不具有SC-H和SC-AAL)并且作为下一个标准ATM信元内复用的第一个短信元。
短信元信息生成部分B(4B-2)利用从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取得的短信元生成复用信息。
复用信息是表示多个短信元在复用数据内如何进行复用的信息,复用信息的数据结构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结构。
短信元复用部分B(4B-3),根据前述的复用数据长度模式进行有某些区别的处理。
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中复用数据长度是48字节,所以按照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中决定的短信元组合和复用的顺序链接短信元,并在复用数据的前端添加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生成的复用信息。
复用数据长度模式2中复用数据长度不足48字节,因此在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并在复用数据的前端添加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生成的复用信息之后,根据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所提供的AAL信息长度在复用数据的尾部添加填充信息(NULL)而使数据长度成为48字节。
复用数据长度模式3中复用数据长度超过48字节,对于超过48字节的数据,通过将之移到下一个标准ATM信元成为其第一个复用信元而使复用数据长度变成48字节。从而可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并在复用数据的前端添加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生成的复用信息的处理方法。
由复用部分(4A-3)生成的复用数据(48字节-标准ATM的AAL的信息长度)被送往标准ATM信元信元化装置5。
关于复用信息数据结构利用图10~图12说明。复用数据信息构成例1
图10所示的结构由复用模式识别符信息(PI)和对其传送时传送错误的检错和纠错位(C)(奇偶校验位、CRC等)构成。
在此数据结构中,在由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决定的复用数据的结构受到限制的场合时,预先将复用数据的结构与复用数据模式识别符信息PI相对应地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采取如下的a)~c)的步骤。
a)假如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PI是“000001”,结构采用的是两个23字节的短信元复用的同长度短信元复用的结构方式。
b)假如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PI是“000010”,结构采用的是一个16字节的短信元和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复用的不同长度短信元复用的结构方式。
c)假如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PI是“000011”,结构采用的是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和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的前半个16字节,假如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PI是“000100”,结构采用的是该30字节的短信元的后半个14字节和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与一个2字节的空信息组成复用数据而成为跨接短信元复用数据的结构方式。
在应用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1的场合,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按照从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得到的短信元组合和顺序、选择和预先由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1)决定的复用数据识别符的结构相对应的复用模式识别信息(PI)而生成复用信息。复用信息上还可以添加用于传送错误的检错和纠错位(C)。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2
图11所示的结构由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短信元长度信息(L)、复用序号(SN)、以及对传送它们时的传送错误的检错纠错位(C)(奇偶校验位、CRC等)等构成。
此数据结构例用于复用同一长度的短信元之际。
复用信元数信息(N)表示在复用数据中有多少个短信元复用。复用信元数N取值0、1、2、3、…等正整数(包含0)。
例如,复用信元数为0时,表示在复用数据内连一个短信元也不包含的空数据。复用数1表示在复用数据内包含一个短信元。
短信元长度信息表示一个短信元有多少字节。
复用序号用于在最后的短信元从复用数据溢出之际,对溢出的短信元的数据控制移往下一个复用数据时使用。
例如,在短信元的复用中可以使用的复用数据长度(48字节-复用信息长度-标准ATM的AAL长度)是45字节的场合时,在对36字节长度的短信元进行复用的场合,借助4个复用数据(45字节×4=180字节)可以传送5个短信元(36字节×5=180字节)。也即表示有4种模式的复用数据结构。因而,如果对此4个复用数据分别循环赋予复用序号(SN)1~4,就可以判断短信元以什么方式使复用数据跨接而实现复用。由短信元的长度信息(L)和复用序号(SN)可以判别短信元的边界,而根据复用信元数可以判别直到第几个短信元为止短信元是有效的。(把复用数据向下一个复用数据跨接小于设定数时可以使用部分填充。在这种时候下一个复用序号返回到1)。
在图11(b)中示出发送3个36字节的短信元的情况。最前面的信元的复用序号是1,次一个的复用序号是2,而最后一个的复用序号是3。
根据短信元的长度的不同,有时复用序号也可能不循环,此时利用复用数据上添加的空数据部分为最小限度的复用序号M来进行部分填充,就可以从下一个复用数据开始再重复使用复用序号1~M。
在应用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2的场合,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按照从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得到的短信元组合和顺序、可以生成复用信元数信息(N)及短信元长度信息(L)(短信元完整无缺状态时的长度)作为复用信息。
在复用信元数×短信元长度≤短信元的复用中可能使用的复用数据长度(48字节-复用信息长度-标准ATM的AAL的长度)的场合,不会发生信元跨接。
在复用信元数×短信元长度>短信元的复用中可能使用的复用数据长度(48字节-复用信息长度-标准ATM的AAL的长度)的场合,会发生信元跨接,所以要采取控制措施将最后一个短信元的溢出短信元数据移往下一个复用数据。在这种场合下,如前所述,要根据复用数据跨接的重复次数来提供复用序号(SN)作为复用信息。在复用数据跨接不存在的场合基本上不需要复用序号(SN),但在复用数据跨接时有时无的混合场合下最好设置为0以示区别。
在复用信息上还可以添加检错纠错位(C)用于传送错误的检测和保护。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3
图12及图13示出的结构由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复用形态信息(CT:Cell Type)、短信元长度信息(LI1~LIn)、以及在传送这些信息之际的传送错误的检错纠错位(奇偶校验位、CRC等)等构成。
此种数据结构例用于同一长度以及不同长度的短信元的复用。
复用信元数信息(N)表示在复用数据中有多少个短信元复用。复用信元数N,与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2同样,其取值为0、1、2、3、…的正整数(包含0)。
复用形态信息(CT)是用于了解所有的短信元是完全形(CT=“00”)、仅仅最后面(第N个复用信元)的短信元的后半部分不完全(CT=“01”)、仅仅最前面的短信元(第1个复用信元)的前半部分不完全(CT=“10”)、还是最前面的短信元(第1个复用信元)的前半部分和最后面(第N个复用信元)的短信元的后半部分都不完全(CT=“11”)的信息。
短信元长度信息(LI1~LIn)表示各个短信元有多少字节,此短信元长度信息数与复用信元数相同。例如,如果复用信元是5,短信元长度信息数就是5。
在应用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3的场合,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按照从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得到的短信元组合和顺序、可以生成复用信元数信息(N)、复用形态信息(CT)及N个短信元长度信息(LI1~LIn)作为复用信息。为了保护复用信息上还可以添加用于传送错误的检测和保护的检错纠错位(C)。
复用信息可获取相应于复用信元数信息(N)的可变长的信息长度,并可借助复用信息分析部分B(10B-1)从复用信元数信息(N)判断复用数据的数据结构及信息长度。
下面利用图9对短信元分解装置B进行说明。
在图9中,短信元分解装置B(10B)由复用信息分析部分B(10B-1)和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构成。短信元分解装置B对从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接收并由短信元复用部分B(4B-3)生成的复用数据进行短信元分解·组合处理。
复用信息分析部分B(10B-1)通过对由短信元复用部分B(4B-3)生成的复用数据的前端的复用信息的截取和分析可以得到用于取得复用短信元的信息。
在从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得到的复用信息基础上进行复用短信元的获取处理,因复用信息数据结构的不同而异,下面依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分别记述。
在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1的场合,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可得到复用模式识别符信息(PI)和检错纠错位(C)作为复用信息。
第一,由检错纠错位(C)判断在复用信息传送中是否发生错误,如可以纠正就纠正。由于在发生错误之际不具有错误检测功能或者错误不可能纠正时难以根据错误的信息截取短信元,所以就将复用数据弃掉。(如果此处允许误截取,也可以不弃掉而继续进行处理)。
第二,由于根据复用模式识别符信息(PI)可以判别短信元的复用数据的结构,所以可以截取短信元。
在短信元跨接于多个复用数据的场合,通过存储短信元的前半部分将之与下一个复用数据中所包含的后半部分结合可以得到完全的短信元。
例如,在《假如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PI是“000011”,结构采用的是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和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的前半个16字节,假如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PI是“000100”,结构采用的是该30字节的短信元的后半个14字节和一个30字节的短信元与一个2字节的空信息》组成复用数据而成为跨接短信元复用数据的结构方式的场合,如果在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000011”之后接收到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000100”,则可如前所述将跨接复用数据的短信元结合而得到完全的短信元。
在接收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出现矛盾时(比如,在上例中连续接收到两个复用数据识别符信息“000011”的场合),可以知道在传送复用信息的标准ATM信元中发生了信元损伤。
由于信元损伤而引起的复用数据丢失和传送错误所造成的复用数据被弃掉会使完全短信元再生成为不可能,这种短信元就被弃掉。
也即如果预备和后半部分结合而存储起来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在得不到所等待的后半部分短信元时就弃掉。
在应该与从复用数据的前端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结合的前半部分短信元并未存储时就将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弃掉。因而在复用数据中包含的短信元从第二个短信元开始有效。
为了准确掌握这些信元是否丢失和丢失的数目,有必要在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中使用带有顺序信息的AAL(例如AAL类型1)。
利用标准ATM信元的AAL功能并借助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可以将发生信元丢失一事通知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1),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发生依靠复用信息无法判定的信元损伤而出现的短信元误结合(将不同短信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结合)。
由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分解的短信元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
在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2的场合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可以得到复用信元数信息(N)、短信元长度信息(L)、复用序号(SN)、以及对传送它们时的传送错误的检错纠错位(C)作为复用信息。
第一,由检错纠错位(C)判断在复用信息传送中是否发生错误,如可以纠正就纠正。由于在发生错误之际不具有错误检测功能或者错误不可能纠正时难以根据错误的信息截取短信元,所以就将复用数据弃掉。(如果此处允许误截取,也可以不弃掉而继续进行处理)。
第二,分析复用序号(SN),假如SN=0,可判断无短信元跨接,根据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短信元长度信息(L)可以截取N个长度为LI字节的短信元进行处理。
假如SN=1,可认定是新的短信元跨接的开始,可截取多少个长度为LI字节的短信元就截取多少个,而将最后剩下的半个短信元存储起来预备与从下一个复用数据(SN=2)得到的短信元的后半部分结合。
截取处理,包括半个短信元的截取在内,共进行N次,如果有剩余的复用数据就作为空信息弃掉。
假如SN>1,则根据SN序号判断复用数据的短信元边界而进行截取。截取得出的第一个短信元是存储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的后半部分,将两者结合即可得到完全形的短信元。
从第二个短信元开始,能够截取多少个长度为LI字节的短信元就截取多少个,而将最后剩下的半个短信元存储起来预备与从下一个复用数据得到的短信元的后半部分结合。
截取处理,包括半个短信元的截取在内,共进行N次,如果有剩余的复用数据就作为无意义信息弃掉。
例如,在短信元复用可使用的复用数据长度是45字节时,在使36字节的短信元跨接复用数据进行复用的场合,复用序号1的复用数据(复用数据1)包含一个36字节的短信元(短信元A)和一个9字节的短信元(短信元B的前半部分)。另外,复用序号2的复用数据(复用数据2)则包含一个27字节的短信元(短信元B的后半部分)和一个18字节的短信元(短信元C的前半部分)。此处,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在接收复用数据1的时刻将短信元B的前半部分存储,而在再接收复用数据2的时刻通过与短信元的后半部分的结合就可以得到完全的短信元。
还是在前例中,在复用数据2的复用信元数N为1的场合仅截取短信元B的后半部分,后面的数据是空的数据而被弃掉。在该场合,复用序号(SN)被重置,从下一个开始返回SN=1。
在接收的复用序号不连续时(在接收的复用序号1之后的复用序号为3的场合),可知是传送复用信息的标准ATM信元中出现了信元损伤。
由于信元损伤而引起的复用数据丢失和传送错误所造成的复用数据被弃掉会使完全短信元再生成为不可能,这种短信元就被弃掉。
也即如果预备和后半部分结合而存储起来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在得不到所等待的后半部分短信元时就弃掉。
在应该与从复用数据的前端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结合的前半部分短信元并未存储时就将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弃掉。因而在复用数据中包含的短信元从第二个短信元开始有效。
虽然根据复用序号可以检测短信元的1个循环的信元损伤,但超出此范围时为了准确掌握这些信元是否丢失和丢失的数目,有必要在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中使用带有顺序信息的AAL(例如AAL类型1)。
利用标准ATM信元的AAL功能并借助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可以将发生信元丢失一事通知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发生仅仅依靠复用信息无法判定的信元丢失而出现的短信元误结合(将不同短信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结合)。
由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分解的短信元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
在复用信息数据结构例3的场合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可以得到复用信元数信息(N)、复用形态信息(CT:Cell Type)、N个短信元长度信息(LI1~LIn)以及传送它们时的传送错误的检错纠错位(C)作为复用信息。在图35、图36和图37中示出上述处理的流程图。
第一,由检错纠错位(C)判断在复用信息传送中是否发生错误,如可以纠正就纠正。由于在发生错误之际不具有错误检测功能或者错误不可能纠正时难以根据错误的信息截取短信元,所以就将复用数据弃掉。(如果此处允许误截取,也可以不弃掉而继续进行处理)。
由复用形态信息(CT)和复用信元长度信息(LI1~LIn)可以截取以复用信元数为根据的N个短信元。也即依据由短信元长度信息示出的由截取复用信息之后的复用数据的前头开始长度(短信元长度LI1~LIn)截取N个短信元,如果有多余的复用数据则作为空信息弃掉。
在此种场合,在截取第一个和第N个(有时N可等于1)短信元之际参照复用形态信息(CT)。
在CT=“00”的场合,判断所有的短信元都是完全形,可以进行通常的截取处理。
在CT=“01”的场合,判断只有第N个短信元的后半部分不完全,将此短信元存储,准备将其与下一个复用数据内的第一个短信元结合。
在CT=“10”的场合,判断只有第一个短信元的前半部分不完全并将所存储的前一个复用数据内的最后一个短信元与接收的第一个短信元结合就可得到完全形的短信元。
在CT=“11”的场合,判断第一个短信元的前半部分和第N个短信元的后半部分都不完全,于是首先将所存储的前一个复用数据内的最后的短信元和接收的第一个短信元结合而得到一个完全形的短信元(在N=1的场合,得不到完全形,要再存储)。另外,还要将接收的第N个短信元存储准备与下一个复用数据内的第一个短信元结合。
在接收复用形态信息出现矛盾时(比如,在接收到的某一个复用数据的复用信息中CT=“00”或CT=“10”,而下一个复用数据的复用信息中CT=“10”或CT=“11”;反之,尽管在接收到的某一个复用数据的复用信息中CT=“10”或CT=“11”,但前一个复用数据的复用信息中CT=“00”或CT=“10”,不存在存储起来用于结合的短信元的场合等)可知在传送复用信息的标准ATM信元中发生了信元损伤。
由于信元损伤而引起的复用数据丢失和传送错误所造成的复用数据被弃掉会使完全短信元再生成为不可能,这种短信元就被弃掉。
也即如果预备和后半部分结合而存储起来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在得不到所等待的后半部分短信元时就弃掉。
在应该与从复用数据的前端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结合的前半部分短信元并未存储时就将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弃掉。因而在复用数据中包含的短信元从第二个短信元开始有效。
为了准确掌握这些信元是否丢失和丢失的数目,有必要在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中使用带有顺序信息的AAL(例如AAL类型1)。
利用标准ATM信元的AAL功能并借助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可以将发生信元丢失一事通知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1),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发生依靠复用信息无法判定的信元损伤而出现的短信元误结合(将不同短信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结合)。
由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分解的短信元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实施例3
下面利用图14~图16说明短信元复用装置及短信元分解装置的实施例3。
在此实施例3中,由于复用数据的结构预先已经通知短信元复用装置C(4C)和短信元分解装置C(10C),所以只需要按照所通知的复用模式将短信元连接起来。
此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无需短信元复用装置C(4C)通过预先将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的地址和复用数据的结构与短信元分解装置C(10C)匹配而添加前述短信元信息以及复用信息。因此,其优点就在于在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内短信元信息以及复用信息数据所占用的数据字节长度部分实际上可为复用所用。
另外,短信元复用装置C(4C),在由SC-H提供部分(3-4)提供给短信元的短信元信头结构采用与标准ATM信元信头相同结构时,在提供这一短信元信头之际,由于预先已经与上述的匹配,即短信元信头的地址和复用数据的结构与短信元分解装置C(10C)匹配,所以可以直接原样不变地采用复用前端的短信元信头作为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因此,有利之处就在于标准ATM信头长度的5个字节还可以用于实际上的短信元的复用。
短信元复用装置C(4C)的构成包括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和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并对下面两种场合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
(2)由SC-H提供部分3-4提供的短信元信头兼用作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
这一点参照图15(A)、(b)进行说明。
(1)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时(参照图15(a))
在输入的多个短信元在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中复用之际,图14的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决定以何种组合和何种顺序进行复用。
在决定之际,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做出的复用决定应能得到由标准ATM信元装置5所提供的与标准ATM信头的地址相对应的复用数据结构。(或者,依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的复用决定,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与复用数据结构相对应的标准ATM信头。)
决定的复用组合,按照复用数据的长度可分类为以下三种复用数据长度模式。
(模式1)复用数据长度为48字节
(模式2)复用数据长度不足48字节
(模式3)复用数据长度超过48字节
此处所谓的复用数据长度是复用短信元长度之和及利用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的AAL信息长度的总和。
因为在模式3的情况下不能装入一个标准ATM信元之内,所以必须将最后的短信元的溢出数据部分(超过48字节的部分)送入下一个标准ATM信元。于是,就将溢出的数据部分割成为新的短信元(不具有SC-H和SC-AAL)并且作为下一个标准ATM信元内复用的第一个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根据前述的复用数据长度模式进行不同的处理。
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中复用数据长度是48字节,所以按照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4A-1中决定的短信元组合和复用的顺序进行短信元链接。
模式2中复用数据长度不足48字节,因此在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之后,根据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所提供的AAL信息长度在复用数据的尾部分添加空信息(NULL)而使数据长度成为48字节。
模式3中复用数据长度超过48字节,对于超过48字节的数据,通过将之移到下一个标准ATM信元成为其第一个复用信元而使复用数据长度变成48字节。从而可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
由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生成的48字节的复用数据送往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
(2)由SC-H提供部分3-4提供的短信元信头兼用作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的场合(参照图15(b))
在输入的多个短信元在以与标准ATM信元相同的形式复用之际,图14的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决定以何种组合和何种顺序进行复用。
在决定之际,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做出的复用决定应能得到由SC-H提供部分(3-4)所提供的与标准ATM信头相同结构的短信元信头的地址相对应的复用数据结构。(或者,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做出复用决定之前,由SC-H提供部分(3-4)提供与复用数据结构所对应的标准ATM信头结构相同的短信元信头。)
在B-ISDN网(7),复用前端的短信元的SC-H是用作标准ATM的信头,而SC-AAL是用作标准ATM的AAL。
决定的复用组合,按照复用数据的长度可分类为以下三种模式。
(模式1)复用数据长度为53字节
(模式2)复用数据长度不足53字节
(模式3)复用数据长度超过53字节
此处所谓的复用数据长度是复用短信元长度的总和。
因为在模式3的情况下不能装入一个标准ATM信元之内,所以必须将最后的短信元的溢出数据部分(超过53字节的部分)送入下一个标准ATM信元。于是,就将溢出的数据部分作为新的短信元(不具有SC-H和SC-AAL)包含于下一个标准ATM信元内的复用短信元中。(此时,由于不具有SC-H,须要在开头以外处复用。或者是在将溢出的数据部分作为新的短信元时拷贝并提供与原来的信元相同的SC-H及SC-AAL而使其成为第一个短信元也可以。)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根据前述的复用数据长度模式进行不同的处理。
模式1中复用数据长度是53字节,所以按照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中决定的短信元组合和复用的顺序进行短信元链接。
模式2中复用数据长度不足53字节,因此在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链接短信元之后,在复用数据的尾部分添加空信息(NULL)而使数据长度成为53字节。
模式3中复用数据长度超过53字节,对于超过53字节的数据,通过使之成为下一个标准ATM信元中的复用短信元而使其复用数据长度变成53字节。从而可采用与复用数据长度模式1相同的方式进行链接处理。
由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生成的53字节的复用数据送往ATM信元发送装置6。(省略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的处理)。
关于短信元分解装置C利用图16进行说明。
短信元分解装置C(10C)在短信元复用装置C(4C)生成复用数据之际对下面两种场合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
(2)由SC-H提供部分(3-4)提供的短信元信头兼用作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
(1)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的场合
在图16中,短信元分解装置C(10C)由短信元分解部分C(10C-1)构成,并将从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接受的、由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生成的复用数据分解为短信元和将分解的数据组合。
短信元分解部分C(10C-1)由通过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处理的标准ATM信头的地址判别对应的复用数据的结构并从复用数据挑出短信元。
在预先已知的复用数据结构内包含跨接复用数据的短信元时,将接收的短信元(前半部分)存储,并在接收到下一个复用数据内的后半部分的短信元之时进行结合而得到完全的短信元。
为了掌握信元是否丢失和丢失的数目,有必要在标准ATM信元中使用带有顺序信息的AAL(例如AAL类型1)。
由于信元损伤而引起的复用数据丢失和传送错误所造成的复用数据被弃掉会使完全短信元再生成为不可能,这种短信元就被弃掉。
也即如果预备和后半部分结合而存储起来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在得不到所等待的后半部分短信元时就弃掉。
在应该与从复用数据的前端挑出的后半部分短信元结合的前半部分短信元并未存储时就将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弃掉。因而在复用数据中包含的短信元从第二个短信元开始有效。
(2)由SC-H提供部分(3-4)提供的短信元信头兼用作传送复用数据的标准ATM信元的信头的场合
在图16中,短信元分解装置C(10C)由短信元分解部分C(10C-1)构成,并将从标准ATM信元接收装置8接受的、由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生成的复用数据分解为短信元和将分解的数据组合。(省略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的处理)。
短信元分解部分C(10C-1)由通过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处理的标准ATM信头的地址判别对应的复用数据的结构,并从复用数据截取短信元。
在预先已知的复用数据结构内包含跨接复用数据的短信元时,将接收的短信元(前半部分)存储,并在接收到下一个复用数据内的后半部分的短信元之时进行结合而得到完全的短信元。
为了掌握信元是否丢失和丢失的数目,有必要在短信元中使用带有顺序信息的AAL(例如AAL类型1)。
由于信元损伤而引起的复用数据丢失和传送错误所造成的复用数据被弃掉会使完全短信元再生成为不可能,这种短信元就被弃掉。
也即如果预备和后半部分结合而存储起来的前半部分的短信元在得不到所等待的后半部分短信元时就弃掉。
在应该与从复用数据的前端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结合的前半部分短信元并未存储时就将截取的后半部分短信元弃掉。其他实施例
下面利用图17(A)(B)对采用上述短信元复用传送方式和其他传送方式的混合传送方式的实施例予以说明。
在图17(A)(B)中,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包含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和短信元复用装置4,加上短信元复用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16并且可具有其他的ATM传送方式的净负荷生成部分18、20、22和24。
既有的ATM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18具有遵照ITU-T国际标准规定的AAL类型1~类型5的规格的既有的ATM信元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的功能。
部分填充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20具有生成为了减小信元组装的延迟而只将ATM净负荷部分的一部分给用户数据,并将其余部分填满空信息的ATM信元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的功能。
通路包层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22具有生成可将ATM信元的净负荷部分分割为几个子信元隙,并将多个用户数据分别装入一个ATM信元的净负荷部分的子信元隙内的ATM信元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的功能。此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比如,通过将STM传送通路的时隙和ATM信元的子信元隙联系起来就可以减小机械式的高速处理。
其他ATM方式的净负荷生成部分24具有生成上述以外的ATM信元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的功能。
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包含短信元分解装置10和短信元处理装置11,加上短信元复用方式净负荷分解部分17,并且可具有其他的ATM传送方式的净负荷分解部分19、21、23和25。
既有的ATM方式净负荷分解部分19具有对既有的ATM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18生成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进行分解·处理的功能。
部分填充方式净负荷分解部分21具有对部分填充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20生成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进行分解·处理的功能。
通路包层方式净负荷分解部分23具有对路覆盖方式净负荷生成部分22生成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进行分解·处理的功能。
其他ATM方式的净负荷分解部分25具有对其他ATM方式的净负荷生成部分24生成的净负荷部分(AAL信息除外)进行分解·处理的功能。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具有接收由净负荷生成部分18、20、22和24生成的带有各种内部分结构的标准ATM的净负荷、添加必需的AAL信息和ATM信头并生成标准ATM信元的功能。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从接收装置8接收由净负荷生成部分18、20、22和24生成的带有各种内部分结构的混合的标准ATM、对接收的标准ATM信元的ATM信头进行处理,并且进一步进行AAL处理。得到的净负荷部分送到净负荷分解部分17、19、21、23和25。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和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在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中将多种ATM传送方式混合并利用共通的B-ISDN网7传送,并且为了在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中分路传送给各个对应的净负荷分解部分,还具有分路目标判断手段。
分路判断方式有以下两种,这两种也可合并使用。
(1)分路目标判断方式1…利用ATM信头路由选择位(VPI,VCI)的方式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通过对ATM信头的路由选择位(VPI,VCI)的分析,判断分路目标的净负荷分解部分17、19、21、23和25。
因此,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在设定ATM通路时提供ATM信头之际与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通信并对提供的ATM信头的路由选择位和传送方式的类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如果这种对应关系预先已由局数据设定则可省略。
(2)分路目标判断方式2…将传送方式信息作为ATM净负荷的AAL信息的一部分的方式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在AAL处理时,根据对AAL信息的一部分中所包含的传送方式信息的分析判断分路目标的净负荷分解部分17、19、21、23和25。
因此,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包含有在AAL提供时在AAL信息的一部分中表示传送方式的传送方式信息。在净负荷生成部分16、18、20、22和24中考虑到这一AAL信息长度生成净负荷长度。实施例4
下面再一次研究AAL信息和用于短信元复用的信息之间的关系。
AAL信息是用于ATM的适配信息。另外,在考虑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短信元复用的场合,为将多个短信元在1个ATM连接中进行复用传送而必需的所有信息统称为短信元复用AAL信息也可以。
对此利用图18和图19予以说明。图18所示对应上述实施例1,而图19所示对应上述实施例2。
如图4~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1所示,在举例说明为各个短信元提供长度信息的场合,短信元信头(SC-H)以及个别短信元信息、SC-AAL及标准ATM信元中的AAL合起来可称为短信元复用AAL。于是,把标准ATM信元中的AAL作为短信元用的通用AAL,而提供给各个短信元的短信元信息、SC-H以及SC-AAL则是短信元用的个别AAL。
在具体示出上述情况的图18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
SN:序号(Sequence Number)
OID:跨接识别符(Overlapping Identifier)
C:校验位(Check bit)
·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短信元信息)
LI:长度信息(Length Information)
(SC-H)
SCI:短信元连接识别符(Short Cell Connection Identifier)
FN:帧号(Frame Number)
Vb:有声/无声位(Voice Activation bit)
CON:可靠性信息(Confldentiality Information)。
如图7~图13中示出的实施例2所示,在采用使用一个复用信息表示标准ATM中的复用短信元的形态的场合,标准ATM信元的AAL及其复用信息、各短信元的信头(SC-H)以及SC-AAL合起来可称为短信元复用AAL。于是,在实行短信元复用的AAL(ATM适配层)中,将添加于由复用短信元生成的各复用数据上的AAL信息作为“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而在实行短信元复用的AAL(ATM适配层)中,将添加于各短信元上的AAL信息作为“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在具体示出上述情况的图19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
SN:序号(Sequence Number)
OID:跨接识别符(Overlapping Identifier)(复用信息)
N:短信元数(Number)
LI1~LIn:长度信息(Length Information)
C:校验位(Check bit)
·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SC-H)
SCI:短信元连接识别符(Short Cell Connection Identifier)
PT:净负荷类型(Payload Type)
C:校验位(Check bit)
(SC-AAL)
FN:帧号(Frame Number)
Vb:有声/无声位(Voice Activation bit)
CON:可靠性信息(Confidentiality Information)。
在采用图14~图16中示出的实施例3的场合,可以将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的AAL称为短信元复用AAL信息。
此外,与短信元复用处理一起说明这一点的是图20(A)(B)~图22(A)(B)。在图20(A)(B)~图22(A)(B)中,Layers表示处理层。另外,数据格式表示经复用处理而生成的数据格式。
在Layers(层)中Application(应用层)在这种场合是对来自各种信源的输入输出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层。所谓SDU,乃是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的缩写。
其次,CS是Convergence Sublayer(会聚子层),是完成短信元处理的层。此CS可分为两种:相应于构成短信元的数据各个属性进行单独处理、提供与取消SC-AAL的SSCS[Service Specific CS(服务专用)CS]和提供用于复用传送短信元的短信元连接识别符等(SC-H)以及对SC-H进行处理将其取消的CPCS(Common Part CS共通部分CS)。其中PDU是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的缩写。
在对这些短信元进行处理之后的是对生成的短信元进行标准ATM信元复用的处理层(Multiplex and Demultiplex:MAD复用和解复用:MAD)。这一层也分为两种:依照所传送的标准ATM信元将短信元分段或由标准ATM信元生成短信元的SSAR(Short Cell Segmentationand Reassembly短信元分段与生成)和生成与分解标准ATM信元的MAD。在SSAR中,根据要求将短信元分段,其后在MAD中复用之际进行调整而使之成为48字节。
图20(A)(B)和图21(A)(B),如图4~图6中的实施例1所示,示出对每个短信元提供长度信息的形态的场合。
图20(A)(B)和图21(A)(B),如图7~图13中的实施例2所示,示出将进行标准ATM复用的短信元表示为一种复用信息的形态的场合。
在图20(A)(B)中,说明了从用户数据输入直到标准ATM信元构成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实行其逆过程,从标准ATM信元输入直到分解为用户数据。
在图20(A)(B)中,如果首先输入可变长的各种数据,就可进行相应于各个数据属性的单独处理(SSCS)。此时,可采用单独处理的结果而提供SC-AAL。可以提供包含复用的短信元连接识别符的SC-H。
为了在标准ATM上复用,SSAR可以根据需要将短信元分割(短信元分段)(在跨接标准ATM信元的场合),对分割后的各个数据单元(SSAR-PDU)提供长度信息。
MAD对多个SSAR-PDU复用而构成标准ATM信元。另外,它在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的剩余部分插入空信息或者空短信元。在构成标准ATM信元时,还生成和提供序号以及跨接信息(MAD)。
在这种场合,因为长度信息是提供给分割后的SSAR-PDU单元,所以提供的长度信息不会超过48字节。
图21(A)(B)与图20(A)(B)在短信元的长度的提供方法上有所不同。在图20(A)(B)中,是为了针对标准ATM信元进行复用将短信元分割之后向各个分割后的单元(SSAR-PDU)提供(MAD层)。而图21(A)(B)所示的是对每个短信元单元提供短信元长度(CPCS)。于是,在标准ATM信元复用化之际,在分割的场合下,对分割后的后半部分也提供长度信息(MAD)。
在这种场合,因为对每个短信元提供长度信息,所提供的长度信息有时超过48字节。
在图22(A)(B)中,由于对每个标准ATM信元提供短信元长度信息,在最后的标准ATM信元生成部分中生成并提供对该标准ATM信元复用的各个SSAR-PDU的数目及长度信息以及跨接信息等(MAD)。
如此,如果将标准ATM的AAL和短信元复用的信息一起考虑的话,可以将生成和提供短信元复用AAL的图11~16所示的装置部分的任务分担整理成为如图23~图25所示。
在图4中,由图2所示的SC-AAL提供部分(3-3)、SC-H提供部分和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处理可向各短信元提供应该提供的SC-AAL、SC-H和短信元信息的短信元复用的ATM适配用的信息(图23及图24)。
另外,在图7中,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向各复用数据单元提供短信元复用之际的复用信息(图25)。
于是,由各实施例共用的图1(A)(B)中的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处理向复用后的各ATM净负荷提供的短信元复用的ATM适配用的信息。在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中,作为所提供的AAL信息,不限于现在正在由ITU-T进行标准化的Type1~Type2(类型1~类型2)所规定的信息,也可以自由地提供能满足各种各样要求条件的用于ATM适配的信息(比如,SN以及OID等),这只要改变构成很容易就可做到。
考虑到上述的安排,从短信元复用AAL的信息的高效率配置和装置构成简单化观点出发,各短信元复用AAL生成提供装置部分可按下述方式安排。实施例4-1
如图4~图6中的实施例1所示,在向各短信元提供短信元信息的场合,上述的考虑方法是适用的。下面对此予以说明。在此场合,在图4中,由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提供的短信元状态信息(ST)可以用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给各ATM净负荷的信元跨接信息(OID)代替。
这样做就不须要提供原来向各个短信元提供的短信元状态信息(ST)。在图18中示出利用OID代替短信元状态信息(ST)的短信元复用AAL的信息结构例,而在图26(A)(B)中示出用于该目的的装置结构。还有,以下的说明是针对图21(A)(B)的处理由图24的装置分担进行的情况。短信元连接识别符(SC1)由SC-H提供部分向各短信元提供,长度信息(LI)和校验位(奇偶)(C2,C3)由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向各短信元提供,ATM信元序号(SN)、信元跨接信息(OID)和奇偶(C1)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向各ATM净负荷提供。
为此,如图26(A)(B)所示,可以通过使SC-H提供部分(3-4)和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一体化和通过向各短信元提供信息而使结构简化。此时,在(4A-2)的后段配置复用搭配决定部分A(4A-1)。如果ATM净负荷的空余部分不够而由(4A-1)对短信元进行分割时,对分割后的后半部分也提供长度信息,可由(4A-3)复用。
在接收到这种信息时,由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按如下次序对接收到的带有短信元复用AAL的信息结构的ATM信元进行分解,如图26(A)(B)所示。标准ATM处理装置(9)由AAL取得ATM信元序号(SN)、信元跨接信息(OID)和奇偶(C),并根据奇偶位(C)确认有无信息错误。其次,根据ATM信元序号(SN)检测各ATM信元有无信元丢失。检测有无信元丢失对于以后的跨接短信元的分离处理是重要的判断信息。信元跨接信息(OID)的作用与图9中的说明短信元分解装置(10B)中的复用形态信息(CT)相同。所以,处理跨接信息(OID)的标准ATM处理装置(9)和短信元分解部分(10-A)是配合工作的。
OID的说明与图9的CT相同,故省略。不使用序号(SN)而使用OID也可以象CT一样检测出是否有信元丢失。
其次,在由标准ATM净负荷截取短信元之际,通过了解向各短信元提供的短信元信息的LI也可以如图6一样由短信元分解部分A(10A)实现截取并由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送出。实施例4-1,如图35、图36和图39的流程图所示,长度信息包含在复用用的个别AAL中,而跨接信息包含在复用用的通用AAL中。实施例4-2
如图7~图13中的实施例2所示,在向各标准信元提供复用信息的场合,上述的考虑方法是适用的。下面对此予以说明。在此场合,如图19所示,短信元信息是集中作为标准AAL的复用信息而配置。还有,以下利用图24说明图25的处理过程。
如图27(A)(B)所示,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和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已一体化。于是,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对各复用数据生成的复用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包含于由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给各ATM净负荷的AAL中。在这种情况下,各短信元的短信元长度信息(LI),在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中决定了组合之后,在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中集中生成并由短信元复用部分B(4B-3)提供给复用后的复用数据。
此时,ATM信元序号(SN)、信元跨接信息(OID)和奇偶(C1)也同时由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和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提供给各ATM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的分解次序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4-1相同。在这种场合,由于截取短信元的信息包含在复用信息或标准AAL内,所以复用信息分析部分B(10B-1)及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一体化用于提取信息。
然后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将复用数据分解为各短信元送往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实施例5
在对由CPCS处理的短信元长度有条件限制时,由SSCS将用户数据分割成短信元长度允许的多个数据并提供在接收侧能够组合复原的信息。
在上述场合,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内的SC-PL生成部分和SC-AAL提供部分进行如下处理。
SC-PL生成部分和SC-AAL提供部分协调工作。
SC-PL生成部分在短信元净负荷长度受到限制的场合,把由数据接收部分得到的输入数据的用户数据部分割成数个短信元净负荷容纳。
SC-AAL提供部分进行下面的(1)至(3)中任何一项的处理,或其组合处理。
(1)以SC-AAL的形式提供分割后的用户数据序号以便了解分割的顺序和有无分割用户数据的脱落。提供方法,比如,在分割为三部分的场合可以有下面的各种方法:a)对各分割的用户数据提供1、2和3;b)提供1/3,2/3和3/3及c)对各用户数据无意义地按到着顺序周期地提供1、2、3、4、…、N。
如果通过短信元复用装置和ATM信元发送装置等对用户数据的控制使其可以以相等时间间隔到达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时,则(1)的处理可以省略。
(2)对分割的用户数据的最后一个(尾端分割用户数据)或分割的用户数据的最前面一个(前端分割用户数据)作为SC-AAL也可以提供d)尾端识别信息或e)前端识别信息。
尾端识别信息以表示分割用户数据尾端的识别位表示。也可以提供分割数信息。
前端识别信息以表示分割用户数据前端的识别位表示。也可以提供分割数信息。
(3)作为SC-AAL也可以提供f)尾端分割用户数据或g)前端分割用户数据的错误检测和纠正信息。这个错误检测和纠正信息是对用户数据分割前的整体计算而得到的。
此处设定的SC-AAL信息的类型(SC-AAL类型)在由SC-H提供部分(3-4)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的SC-H处理部分(11-1)决定短信元信头时同时通知,以便与SC-AAL处理部分(11-2)的处理相对应。
与上述SC-PL生成部分和SC-AAL提供部分的处理相对应,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内的SC-AAL处理部分和SC-PL处理部分进行如下的处理。
SC-AAL处理部分和SC-PL处理部分协调工作。
由SC-AAL处理部分将SC-PL生成部分割的用户数据合成复原为原来的用户数据。为此目的SC-AAL处理部分对SC-AAL提供部分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SC-AAL处理部分进行的处理由SC-H处理部分(11-1)利用地址转换表2从短信元信头查找SC-AAL的对应关系而决定。
SC-AAL处理部分进行下面的(1)至(3)中任何一项的处理,或其组合处理。
(1)读取SC-AAL信息,根据分割用户数据的序号确认顺序正确、分割的用户数据有无脱落和分割后的全部分割用户数据到达。对于a),通过序号返回1可以确认此前所分割的用户数据是分割单元;对于b),在序号内已包含分割数目;对于c),由于不了解分割单元,必须利用(2)或(3)的处理。
(2)读取SC-AAL信息,对于d),由尾端识别信息可以判断分割单元的尾端,将此前所存储的分割用户数据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分割用户数据的整体。在提供有分割数信息的场合,要确认是和分割用户数据整体的数目一致。对于e),由前端识别信息可以判断分割单元的前端,将此前所存储的分割用户数据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分割用户数据的整体。如果在前端识别信息上添加了分割数信息,可以通过对接收的分割用户数据计数达到分割数信息而得到分割用户数据整体。
(3)读取SC-AAL信息,对于f),对接收并存储的分割用户数据依次进行检错和纠错计算,设想在接收的分割用户数据的特定位置有检错纠错信息,与计算值进行比较,一致时就可判断尾端分割用户数据。对于g),在存储包含在前端分割用户数据的特定位置的检错纠错信息的同时依次对分割用户数据进行检错纠错计算,在与存储值比较时,如果一致就可判断是尾端分割用户数据。
通过使用f)g)共同的检错检纠错信息可以确认用户数据整体的正确性并对异常数据部分进行纠正。
SC-PL处理部分将SC-AAL处理部分所判断的分割用户数据进行整体合成而使原来的用户数据得到复原。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的可变长短信元长度的识别方法,如上述实施例1的图5所说明的,是采用对每个短信元所提供的短信元状态信息ST和短信元长度信息LI。另外,如上述实施例2的图12和图13所示,可利用复用信元数信息、短信元长度LI及复用形态信息进行识别并汇总作为复用信息提供给各标准ATM信元。
还有,如果要再对此短信元长度的表示方法进行总结的话,大概可分为3种。
下面,所谓的“分割前”的长度指的是在为了信元跨接而将短信元分割为两个以上加载于多个ATM信元的场合,短信元分割前的短信元整体的长度。所谓的“分割后”的长度指的是在为了信元跨接而将短信元分割为两个以上加载于多个ATM信元的场合,短信元分割后的短信元整体的长度。
信元不跨接的场合相当于“分割前”的长度。
方法1:与复用标准ATM信元没有关系,根据信元跨接表示分割前的短信元整体的长度的方法(参照图21(A)(B)及图22(A)(B))
此方法是利用图21(A)(B)说明的提供方法。在图21(A)(B)中,对跨接于标准ATM信元的分割后的后半部分也提供长度信息。但是,对分割后跨接的后半部分也可以不提供长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标准ATM信元处理终了时,可以通过检测出提供有长度的短信元的剩余的不足部分而认识到进行过分割并可计算出后续短信元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ST或CT(上面还记作OID)可省略。图22(A)(B)也可使用类似的方法。
方法2:通过利用ST或CT(上面还记作OID)表示在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的48字节以内的范围复用的分割后的短信元的长度的方法(参照图20(A)(B)及图22(A)(B))
例如,短信元是100字节,LI不表示为100字节,而是表示为在第一个标准ATM信元中LI=47(根据复用信息长度和标准AAL长度)、第二个标准ATM信元中LI=47,而第三个标准ATM信元中LI=6。
方法3:短信元长度具有某种程度的模式时的短信元长度的模式识别法
在图10中,为了识别在标准ATM信元内复用的短信元的模式设置了PI位。上述方法3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表示短信元的长度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在图18和图19等图中所示出的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的长度信息LI同样可用作表示短信元长度模式的方法。
根据这一方法,在短信元长度是可变的、数目有限的离散值时,长度信息的长度可以缩短。比如,短信元的5种长度是:5字节、10字节、15字节、20字节和25字节。由于将第一个与5字节、第二个与10字节…对应起来在LI为3位时可以识别8种模式,所以与使用2进制表示实际短信元长度相比长度可以缩短。
这样一来上面所示的LI可以用短信元长度的模式表示。这可以使用在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都了解短信元模式的场合。实施例7
下面说明图18和图19所示的短信元AAL的具体结构。短信元AAL的结构1
在短信元AAL上可以添加有关短信元的净负荷的属性和处理信息。
在短信元AAL上配置有关短信元的净负荷的处理信息的场合,在短信元AAL处理部分中无需读出净负荷部分并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净负荷部分的属性和必要的处理。因而可以进行高速可靠的净负荷处理。在净负荷部分配置处理信息的场合,必须在通过分解得到净负荷之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面举例具体说明。比如,以在移动通信中的无线方式采用CDMA方式时的分集合成并转发处理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交换局的转发中继线中必须对来自多个无线基地局的信息分组(在本发明中为短信元)根据在每个分组上添加的可靠性信息进行比较选择较好品质的信息进行合成处理。
图18的短信元AAL部分中示例的帧号FN和可靠性信息CON在转发中继线中可用于这种选择合成的控制。FN是帧号,可利用它来判断来自多个基地局的信息的信息分组的同一性(识别)。
可靠性信息CON是由在基地局利用接收到的无线分组的品质(由接收电平、CRC校验等判断)生成。把这些信息品质配置在短信元AAL部分中。
在转发中继线中,短信元AAL处理部分可利用短信元AAL的帧号FN和可靠性信息CON判断信息品质的优劣。这样一来,无需读出和分析净负荷部分就可高速而可靠地处理净负荷。短信元AAL的结构2
在声音通信中,实行声音数据的无声压缩(对通话中间的声音信息中断部分的声音传送数据的压缩/削除技术)。在这种场合,为了判断有声/无声切换以便切换声音数据的处理,必须要具有声音的有声/无声信息。
这一信息,可如图18的短信元AAL部分中示例所示那样,在短信元AAL内作为Vb(Voice activation bit)设置。利用此Vb,可以判断声音的有声/无声。
例如,声音数据处理部分(CODEC)无需读出和分析净负荷部分而通过分析短信元AAL部分的Vb就可以高速判断有声/无声切换而可靠地处理净负荷。实施例8
输入到如图1(A)(B)所示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的短信元(可变长)可以在其净负荷中具有多个复用子短信元。
作为此种多个子短信元进入短信元的复用方法,可以采用上述这种多个短信元在ATM信元中复用的复用方式。用于子短信元复用的装置的结构图如图29所示。
在图28(A)(B)中,数据接收·子短信元生成装置(52)接收各种各样的输入信息并生成子短信元。数据接收·子短信元生成装置(52)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相同。
另外,子短信元复用装置(53)具有将子短信元复用于一个以上的短信元的净负荷的功能。子短信元复用装置(53)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短信元复用装置(4)相同。
短信元化装置(54)具有接收复用的复用数据作为短信元的净负荷,添加短信元AAL和短信元信头而生成短信元的功能。短信元化装置(54)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相同。
短信元发送装置(55)具有将生成的短信元向短信元传送网(60)和标准ATM生成装置(1)等输出的功能。短信元发送装置(55)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ATM信元发送装置(6)相同。
如上所述,图28(A)(B)所示的复用短信元生成装置(50)内的各装置与图1(A)(B)所示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基本相同。然而,图1(A)(B)是用于标准ATM信元的复用,生成的标准ATM信元是固定长的,在上述的图29所示的复用短信元生成装置(50)中生成的短信元既可以是固定长,也可以是可变长的。
在利用图28(A)(B)中所示的复用短信元生成装置(50)生成的短信元是固定长短信元时,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长度是48字节的固定长,所以必须进行的空信息添加控制(部分填充)以及向下一个信元的跨接控制在图28(A)(B)中也同样有必要采用。
在利用图28(A)(B)中所示的复用短信元生成装置(50)生成的短信元是可变长短信元时,可以以子短信元复用长度原样不变地作为短信元的净负荷长度,也可以以适当的长度控制跨接于下一个短信元。但是,在生成的可变长短信元上有必要添加在接收部分进行长度判断时所用的信息。
另外,如此生成的利用子短信元复用的短信元通过短信元传送网(60)、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等输入到短信元接收装置(56)。短信元接收装置(56)具有从短信元传送网(60)、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等接收的功能。短信元接收装置(56)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标准ATM信元接收装置(8)相同。
短信元处理装置(57)具有对接收到的短信元进行分解和处理而得到净负荷的功能。短信元处理装置(57)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相同。
子短信元分解装置(58)具有对得到的子短信元进行分解和处理的功能。子短信元分解装置(58)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图1(A)(B)所示的短信元分解装置(10)相同。
子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59)对每个子短信元进行特定处理并根据输出传送通路转换为各种格式而输出。此装置的详细结构和动作与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相同。
如上所述,复用短信元分解装置(51)内的各装置与标准ATM分解装置(2)基本相同。输入的短信元有固定长的,也有可变长的。
在短信元是可变长的场合,由于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长度是48字节的固定长,可以采用在接收侧进行空信息添加控制(部分填充)以及向下一个信元跨接的控制。
在短信元是可变长的场合,根据用来判断由复用短信元生成装置(50)添加于短信元的长度的信息可判断和处理短信元的长度。
子短信元的净负荷中还可以进一步对多个子短信元复用。也即在ATM信元内可以进行多级复用。
下面作为两级短信元复用的具体例子说明将2B+D的ISDN的各通道(B1-CH、B2-CH、D-CH)作为子短信元对短信元进行复用的场合。
图29示出ISDN的三个通道(的数据)以2ms的时帧为单元以子短信元化的方式进行复用并进一步将此复用的短信元复用于ATM信元的场合。
在图29中,B1-CH、B2-CH、D-CH的各通道(的数据)以2ms的时帧为单元分别进行子短信元化并按从顺序提供短信元信头。在这种场合,图28(A)(B)的子短信元复用装置(53)进行与图14的短信元复用装置C(C4)同样的处理。
在对短信元进行复用的子短信元的组合和复用结构被固定时,由数据接收·子短信元生成装置(52)提供子短信元信头则可以省略。
作为向图1(A)(B)中示出的标准ATM生成装置(1)的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以ATM信元输入的短信元的形态,短信元的长度有时可超过48字节。并且,不仅可以输入部分填充ATM信元,而且可以输入由标准ATM信元传送的具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净负荷的标准ATM信元以及利用Type1~Type5(类型1~类型5)等的AAL的标准ATM信元。
于是,作为由图1(A)(B)中示出的标准ATM分解装置(2)的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以ATM信元输出的短信元的形态,短信元的长度有时可超过48字节,并且,不仅可以输出部分填充ATM信元,而且可以输出由标准ATM信元传送的具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净负荷的标准ATM信元以及利用Type1~Type5(类型1~类型5)等的AAL的标准ATM信元。
例如,在标准ATM信元中,Type5(类型5)可以传送达64K字节的可变长数据。虽然实施例1、2的短信元复用装置的处理为了使标准ATM信元化装置可以采用Type1(类型1)这样的固定位速率通信用的适配而采用了跨接控制,但如果标准ATM信元化装置采用Type5(类型5)这样的可变位速率通信用的适配,则可以省略跨接控制而直接将可变长的复用数据按原样送入标准ATM信元化装置,
利用本发明可以使由ATM网(部分或单独短信元)、STM网、无线、信息分组网、FR(帧中继)网等接收的低位速率数据经ATM传送时将延迟降至最小并提高净负荷的使用效率。
Claims (45)
1.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
其中上述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包括:
数据接收部分(3-1),用于接收各种信息;
SC-PL生成部分(3-2),用于通过从接收的数据提取出成为净负荷的数据,生成短信元(SC-PL)的净负荷;
SC-AAL提供部分(3-3),用于按需要根据数据属性提供短信元的AAL;
SC-H提供部分(3-4),用于通过将数据地址信息进行转换提供短信元信头。
2.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包括:
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4A-1),用于对具有任意长度的多个输入短信元决定复用对象的组成;
短信元信息提供部分A(4A-2),用于将包含短信元长度信息的短信元信息提供给每个短信元;和
短信元复用部分A(4A-3), 用于按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A(4A-1)的决定将具有短信元信息的短信元结合起来。
3.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包括:
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用于对具有任意长度的多个输入短信元决定复用对象的组成;
复用信息生成部分B(4B-2),用于生成包含复用短信元长度以及复用数目的信息的复用信息,和
短信元复用部分B(4B-3),用于按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B(4B-1)的决定将短信元、复用信息结合起来。
4.如在权利要求3中所描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复用信息包括表示复用数据结构的复用模式识别符(PI),使复用模式识别符和复用数据结构之间有对应关系,且
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提供与复用数据结构对应的复用信息。
5.如权利要求3中所描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复用信息包括:表示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可容许多少个同一长度的短信元复用的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
表示复用短信元的长度的短信元长度信息(L),且
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提供与复用数据结构对应的复用信息。
6.如在权利要求3中所描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复用信息包括:表示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可容许多少个短信元复用的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表示每个复用短信元的长度的信元长度信息(LI1~LIN),且
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提供与复用数据结构对应的复用信息。
7.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包括:
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用于对具有任意长度的多个输入短信元决定复用对象的组成;
短信元复用部分C(4C-2),用于按照复用组合决定部分C(4C-1)的决定将短信元结合起来;和
发送装置,用于将短信元的复用数据结构发送给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
8.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TM信元接收装置(8),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7)输入的标准ATM信元;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
短信元分解装置(10),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从净负荷的初始位置开始顺序提取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的短信元信息,并通过分析所述短信元信息将短信元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9.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TM信元接收装置(8),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7)输入的标准ATM信元;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
短信元分解装置(10),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包括:
复用信息分析部分B(10B-1),用于从净负荷提取包括复用短信元的长度和数目信息的复用信息,并对复用信息分析;和
短信元分解部分B(10B-2),用于根据来自复用信息分析部分B(10B-1)的分析结果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其特征在于上述复用信息包含表示复用数据结构的复用模式识别符(PI),使复用模式识别符和复用数据结构之间有对应关系,且
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根据对应于所述复用信息中复用模式识别符的复用数据的结构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11.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其特征在于上述标准ATM信元的复用信息包含表示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可容许多少个同一长度的短信元复用的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表示复用短信元的长度的短信元长度信息(L),且
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根据所述复用信息中的复用信元数信息和短信元长度信息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12.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2),其特征在于上述复用信息包括:表示标准ATM信元的净负荷可容许多少个短信元复用的复用信元数信息(N)和表示每个复用短信元的长度的信元长度信息(LI1~LIN),且
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根据所述复用信息中的复用信元数信息和短信元长度信息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
13.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TM信元接收装置(8),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7)输入的标准ATM信元;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
短信元分解装置(10),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包括:
用于从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接收短信元的复用数据结构并根据接收的复用数据结构将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的装置。
14.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TM信元接收装置(8),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7)输入的标准ATM信元;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
短信元分解装置(10),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包括:
S-CH处理部分(11-1),用于将短信元头转换为地址信息;一SC-AAL处理部分(11-2),用于在该短信元内有AAL时进行必要的AAL处理;
SC-PL处理部分(11-3),用于短信元净负荷处理;和
数据发送部分(11-4),用于将短信元转换为各个输出数据的格式向传送通路输出,其中所述数据发送部分利用所述地址信息进行所述转换或所述输出。
15.一种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生成向ATM交换网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每个所述标准ATM信元包括净负荷,该净负荷包括由各种输入信息生成的、一个或多个的复用短信元;
传送所述标准ATM信元;
接收短信元复用ATM信元、将所述短信元复用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并将所述短信元转换为输出数据格式而向传送通路输出,其中所述短信元容纳有复用子短信元。
16.一种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由各种输入信息生成短信元、将必须单独提供给短信元的信息作为短信元复用的个别AAL予以提供、通过复用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对复用数据提供对生成的ATM信元通用的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将ATM信头提供给标准ATM信元、将该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传送;
接收短信元复用ATM信元、并依照ATM信头向处理装置发送、
根据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组合对复用数据进行处理而截取短信元、
将该短信元依照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单独进行处理并将短信元转换为输出数据而输出。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描述的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组合包括在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中包含长度信息及跨接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中所描述的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组合包括在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中包含长度信息及跨接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6中所描述的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和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组合包括:在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中包含跨接信息,和在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中包含长度信息。
20.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
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上述短信元的长度信息包括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上述短信元的长度信息包括短信元分割后的长度。
23.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连接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装置:和
用于对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24.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连接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装置:和
用于对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的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用的跨接信息。
25.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
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用的跨接信息。
26.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
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有声/无声切换识别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27.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
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在短信元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的品质的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28.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当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上述短信元的长度信息包括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当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上述短信元的长度信息包括短信元分割后的长度。
31.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
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短信元的长度信息。
32.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
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通用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的跨接信息。
33.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短信元跨接标准ATM信元复用的跨接信息。
34.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有声/无声切换识别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35.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并包括提供给每个短信元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
利用该标准ATM信元中包含的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包括表示在短信元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的品质的信息,作为对短信元进行单独处理的信息。
36.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
其中上述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包括:
SC-AAL提供部分(3-3、3-3′)包括基于数据结构的短信元AAL,成为短信元,所述SC-AAL提供部分(3-3、3-3′)向分割用户数据的最后部分或分割用户数据的最初部分以SC-AAL形式提供结束识别符或起始识别符。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所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束识别符包括表示分割用户数据的末端的识别位。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所述的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识别符包括表示分割用户数据的前端的识别位。
39.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
其中所述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
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包括:
ATM信元接收装置(8),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7)输入的标准ATM信元;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
短信元分解装置(10),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
和所述短信元容纳有复用子短信元。
40.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和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
其中所述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包括:
用于由各种形式的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用于对每个短信元提供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装置
用于将提供了上述短信元复用用的个别AAL的短信元连接、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和
用于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标准ATM信头、生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
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用于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和所述短信元容纳有复用子短信元。
41.一种标准ATM信元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数据接收/短信元生成装置(3),用于接收各种输入信息,并对每种信息形成短信元;
短信元复用装置(4),用于将短信元复用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ATM信元的一个或多个净负荷;
标准ATM信元化装置(5),用于将短信元作为净负荷进行接收、并提供AAL数据和信头而生成标准的ATM信元;和
ATM信元发送装置(6),用于将上述标准ATM信元向ATM交换网输出,
其中上述短信元复用装置(4),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在将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放置在头部分短信元前之后的短信元形成复用。
42.一种标准ATM信元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TM信元接收装置(8),用于接收从ATM交换网(7)输入的标准ATM信元;
标准ATM信元处理装置(9),用于将接收的标准ATM信元进行分解/处理并得到净负荷;
短信元分解装置(10),用于将得到的净负荷分解为短信元;和
短信元处理/数据发送装置(11),用于对各短信元进行预定的处理并转换各种类型的输出信息并将输出信息输出到各传送通路,其中上述短信元分解装置(10),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利用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的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将获得的净负荷分解成短信元。
43.一种短信元复用ATM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由各种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
连接所述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
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ATM信头,形成标准ATM信元;
传送所述标准ATM信元;
接收所述标准ATM信元;
将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
将分解步骤获得的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
其中所述连接短信元的步骤,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在将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放置在头部分短信元前之后形成复用数据,
所述分解标准ATM信元步骤,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使用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的短信元分割前长度,将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
44.一种标准ATM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各种输入数据生成短信元的装置;
连接所述短信元形成复用数据的装置;
对所述复用数据提供ATM信头,形成标准ATM信元的装置;
其中所述连接短信元的装置,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在将短信元分割前的长度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之后形成复用数据。
45.一种标准ATM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标准ATM信元的装置,该标准ATM信元中有复用短信元;
将标准ATM信元分解成短信元的装置;和
将所述短信元转换成输出数据的装置,
其中所述分解标准ATM信元的装置,在短信元被分割和存储到两个以上的标准ATM信元时,使用放置在信头的部分短信元前的短信元分割前长度,将所述标准ATM信元分解为短信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2169/1996 | 1996-03-08 | ||
JP052169/96 | 1996-03-08 | ||
JP5216996 | 1996-03-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274A CN1187274A (zh) | 1998-07-08 |
CN1131624C true CN1131624C (zh) | 2003-12-17 |
Family
ID=1290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9450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1624C (zh) | 1996-03-08 | 1996-10-11 | 短信元复用atm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71289B1 (zh) |
EP (1) | EP0827305B1 (zh) |
KR (1) | KR100358032B1 (zh) |
CN (1) | CN1131624C (zh) |
DE (1) | DE69634401T2 (zh) |
WO (1) | WO19970334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621776D0 (en) * | 1996-10-18 | 1996-12-11 | Northern Telecom Ltd | AT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US6791947B2 (en) * | 1996-12-16 | 2004-09-14 | Juniper Networks | In-line packet processing |
JP2850957B2 (ja) | 1997-02-28 | 1999-01-2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音声パケットatm中継転送方式 |
US6504845B1 (en) | 1997-12-19 | 2003-01-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entralized queuing for ATM node |
US6804246B1 (en) * | 1997-12-19 | 2004-10-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ystem handling differing AAL protocols |
FR2774242B1 (fr) | 1998-01-26 | 2000-02-11 | Alsthom Cge Alcatel | Systeme et procede de commutation asynchrone de cellules composites, et modules de port d'entree et de port de sortie correspondants |
US6345056B1 (en) | 1998-03-09 | 2002-02-05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mpressed packetized voice over ATM |
JP3538537B2 (ja) * | 1998-03-20 | 2004-06-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ショートセル対応atm交換機及びその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
DE19822796A1 (de) * | 1998-05-20 | 1999-11-25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chtzeit-Übertragung von komprimierten Daten |
JP3039779B2 (ja) * | 1998-06-19 | 2000-05-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音声中継装置及びその中継方法 |
DE19832996A1 (de) * | 1998-07-22 | 2000-01-27 | Siemens Ag | Netzwerkanpassungseinrichtung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 |
DE19832999C2 (de) * | 1998-07-22 | 2001-10-11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Vermitteln von über eine paket-orientierte Datenübertragungsstrecke empfangenen Daten |
DE19832997C2 (de) * | 1998-07-22 | 2001-04-12 | Siemens Ag | Netzwerkanpassungseinrichtung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s |
JP2000041051A (ja) * | 1998-07-23 | 2000-02-08 | Nec Corp | Aal受信回路と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atmセルのaal処理方法 |
DE19845031B4 (de) * | 1998-09-30 | 2005-03-31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von Vermittlungsanlagen über ein paketorientiertes Kommunikationsnetz |
DE19845038A1 (de) * | 1998-09-30 | 2000-04-06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Anschließen vo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n an eine Vermittlungsanlage über ein Kommunikationsnetz |
KR100416996B1 (ko) * | 1999-05-10 | 2004-0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링크프로토콜에 따른 가변 길이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JP2000341300A (ja) | 1999-05-31 | 2000-12-08 | Fujitsu Ltd | Atmネットワークに於けるセル多重化システム |
AU7467100A (en) * | 1999-09-16 | 2001-04-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circuit emulation using atm switches |
JP3681587B2 (ja) * | 1999-10-07 | 2005-08-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セル分解装置、セル分解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EP1137314A1 (en) * | 2000-03-23 | 2001-09-26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 Tele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system handling data organized in cells of variable length |
JP3653721B2 (ja) | 2000-06-30 | 2005-06-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ステム |
US7016369B2 (en) | 2000-12-22 | 2006-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Binding informa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912390B2 (en) | 2000-12-22 | 2005-06-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Connection handling in SRNC relocation |
JP3681989B2 (ja) * | 2001-04-10 | 2005-08-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 |
CN100418326C (zh) * | 2001-06-28 | 2008-09-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路由选择方法、节点以及分组通信系统 |
KR100403216B1 (ko) * | 2001-12-22 | 2003-10-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피엔엔아이 망과 비아이에스유피 망의 연동 구조 및 방법 |
CN100344121C (zh) * | 2003-03-13 | 2007-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无线局域网系统网络传输效率的方法 |
CN100349430C (zh) * | 2003-03-13 | 2007-1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无线局域网系统网络传输效率的方法 |
JP3891145B2 (ja) | 2003-05-16 | 2007-03-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A2535787A1 (en) * | 2003-09-09 | 2005-03-17 | Sonus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ed transport of data through an asynchronous medium |
JP5205956B2 (ja) * | 2007-12-27 | 2013-06-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メモリ制御装置 |
CN101917340A (zh) * | 2010-08-18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异步传输模式业务端到端伪线仿真下行成帧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910001743B1 (ko) * | 1986-11-28 | 1991-03-22 | 미쓰비시덴기 가부시기가이샤 | 데이타 멀티 플렉스 전송 장치 |
JPS63197148A (ja) * | 1987-02-12 | 1988-08-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パケツト交換装置 |
JP2764865B2 (ja) * | 1990-08-20 | 1998-06-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Atm交換回路構成方式 |
JPH04157843A (ja) * | 1990-10-20 | 1992-05-29 | Fujitsu Ltd | 非同期転送モードのための音声セル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
EP0528085A1 (de) * | 1991-08-19 | 1993-02-2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Fernmeldenetz mit ATM- und STM-Vermittlung |
EP0528087A1 (de) * | 1991-08-19 | 1993-02-2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Übermittlung von STM-vermittelten Nachrichten über ATM-Vermittlungsstellen |
JPH05103016A (ja) * | 1991-10-11 | 1993-04-23 | Hitachi Ltd | メツセージ送受信方法 |
JP3262142B2 (ja) * | 1992-01-16 | 2002-03-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Atmセル化装置、atmセル化方法、ノード、及びノードにおける多重化方法 |
DE69330791T2 (de) * | 1993-10-14 | 2002-05-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Armonk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Datentransfer in ein ATM-Netz |
JPH07162437A (ja) * | 1993-12-10 | 1995-06-23 | Fujitsu Ltd | Atm通信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H07202895A (ja) * | 1993-12-28 | 1995-08-04 | Hitachi Ltd | セル多重化方式およびセル多重化装置 |
EP0662778B1 (en) | 1994-01-11 | 2005-10-12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3079000B2 (ja) * | 1994-01-11 | 2000-08-2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無線通信方式 |
JPH07336354A (ja) * | 1994-06-06 | 1995-12-2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Stmデータ/atmセル変換方法及び装置 |
SE503317C2 (sv) * | 1994-06-13 | 1996-05-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ätt och väljarnod för att koppla STM-celler i en kretsemulerad ATM-väljare |
JP3016337B2 (ja) * | 1994-06-29 | 2000-03-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音声伝送装置及び音声受信装置 |
US5583859A (en) * | 1994-08-30 | 1996-12-10 |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 Data labeling technique for high performance protocol processing |
US5606552A (en) * | 1994-10-17 | 1997-02-2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Broadband adaptation processing |
EP0758174B1 (en) | 1995-02-23 | 2006-06-14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ell transmission |
SE505845C2 (sv) * | 1995-04-24 | 1997-10-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och sätt att överföra mikroceller i detta |
FR2735642B1 (fr) * | 1995-06-19 | 1997-08-01 | Cit Alcatel | Procede de multiplexage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a mode de transfert asynchrome, et noeud de commutation mettant en oeuvre ce procede |
US5884064A (en) * | 1996-09-04 | 1999-03-1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for emulating a virtual path in an ATM network |
US5978680A (en) * | 1996-12-30 | 1999-11-02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
KR102292209B1 (ko) * | 2014-07-28 | 2021-08-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계측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소자의 계측 방법 |
-
1996
- 1996-10-11 CN CN96194501A patent/CN113162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0-11 EP EP96933623A patent/EP082730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0-11 DE DE1996634401 patent/DE69634401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0-11 WO PCT/JP1996/002954 patent/WO1997033406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10-11 KR KR1019970707962A patent/KR10035803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
- 1997-11-07 US US08/966,862 patent/US667128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827305A1 (en) | 1998-03-04 |
DE69634401D1 (de) | 2005-04-07 |
JP3288713B2 (ja) | 2002-06-04 |
KR19990008432A (ko) | 1999-01-25 |
KR100358032B1 (ko) | 2004-06-05 |
WO1997033406A1 (fr) | 1997-09-12 |
US6671289B1 (en) | 2003-12-30 |
CN1187274A (zh) | 1998-07-08 |
EP0827305B1 (en) | 2005-03-02 |
DE69634401T2 (de) | 2005-12-29 |
EP0827305A4 (en) | 2001-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624C (zh) | 短信元复用atm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 |
CN1274108C (zh) | 用于atm的交换方法 | |
CN1144441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按照无线电链路协议发送可变长度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 |
CN1300149A (zh) | 帧构造方法、帧构造装置和数据传输系统 | |
CN1228221A (zh) | 分组传输装置 | |
CN1170285A (zh) | 多路传输方法和系统及其中采用的声音跳动吸收方法 | |
CN1968251A (zh) | 数据通信装置 | |
CN1296686A (zh) | 发送接收装置 | |
CN1669257A (zh) | 通信方法和使用该通信方法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
CN1650561A (zh) | 音频数据编码转换发送方法以及编码转换接收方法、设备、系统和程序 | |
CN1738219A (zh) | 发送接收装置、数据传送系统、发送接收方法及程序 | |
CN1431794A (zh) | 多路复用通信系统及方法 | |
CN2631163Y (zh) | 一种时分双工/码分多址(tdd/cd ma)通信系统 | |
CN1802818A (zh) | 网络系统、学习桥式节点、学习方法及其程序 | |
CN1405986A (zh) | 第2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继系统 | |
CN192687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数据结构 | |
CN1202072A (zh) | 数字广播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重放装置 | |
CN1416276A (zh) | 中间数据接收装置、方法、程序和记录媒体以及发送装置、传输方法 | |
CN1305283A (zh) | 基于全部/部分地共用多点播送实体的动态数据分组 | |
CN1215403C (zh) | 传输装置、源分组生成装置、分组模式确定方法 | |
CN1236515A (zh) | 发送与接收的装置与方法以及传输的系统与方法 | |
CN1256854C (zh) | 具有直联通过功能的变速数据线路复用装置 | |
CN1323108A (zh) | 能够进行高速调制解调信号传送的传输装置 | |
CN1244754A (zh) | 固定长度数据处理设备 | |
CN1320420C (zh) | 用于多个元件之间通信的系统和方法以及用于配置和测试该系统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