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07C - 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607C CN1131607C CN00801638A CN00801638A CN1131607C CN 1131607 C CN1131607 C CN 1131607C CN 00801638 A CN00801638 A CN 00801638A CN 00801638 A CN00801638 A CN 00801638A CN 1131607 C CN1131607 C CN 113160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stimated value
- channel
- value
- phase rotation
- estim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08 synthesis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 H04L25/0214—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of a single coeffic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18—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2027/0022—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using the carrier of the associated receiver of a trans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将公用导频信道B的信号的信道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θ(θ=0、180),合成公用导频信道A的信号的信道估计值。然后,将该合成结果和个别信道的信号的信道估计值之间的正交性最高的估计为相位旋转量。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合成将公用导频信道B的信号的信道估计值旋转相位旋转量θ所得的值和公用导频信道A的信号的信道估计值。由此,在导入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话或便携电话等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CDMA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时使用发送分集,即,为了在基站端提高个别信道的发送信号(以下,称为“个别信道信号”)在通信终端中的接收功率,从多个分集天线向1个通信终端发送个别信道信号。
图1为使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是3GPP WG1 TSG-RAN WG1R1-99832(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physical channels(物理信道和运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FDD))中公开的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基站1从天线A发送公用导频信道的发送信号(以下,称为“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从天线B发送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同时,基站1从天线A向通信终端2发送个别信道信号A,从天线B向通信终端2发送个别信道信号B。
在基站1中,将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B乘以同一扩频码,所以通信终端2将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作为不能分离的1个信号来接收。
另一方面,在基站1中,将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乘以不同的扩频码。或者,采用即使乘以同一扩频码也能分离的某种方法。因此,通信终端2能够分离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此外,个别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及个别信道信号B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分别通过同一传播路径被接收,所以如果进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则能够知道个别信道信号B相对于个别信道信号A的相位旋转角。
图2是现有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图2所示的通信终端中,天线11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号,向基站发送信号。共用器12切换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带。接收RF部13放大通过共用器12的接收信号,变频为基带信号。
解扩部14用个别信道信号的扩频码对接收RF部13的输出信号进行解扩,取出个别信道信号的调制信号。同样,解扩部15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扩频码对接收RF部13的输出信号进行解扩,取出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调制信号。同样,解扩部16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扩频码对接收RF部13的输出信号进行解扩,取出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调制信号。
信道估计部17用从解扩部14输出的个别信道信号的调制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进行传播路径的相位和振幅的估计(所谓的“信道估计”)。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估计出的传播路径的相位和振幅称为信道估计值。
同样,信道估计部18用从解扩部15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调制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进行信道估计,而信道估计部19用从解扩部16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调制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解调部20根据从信道估计部17输出的信道估计值,对从解扩部14输出的个别信道信号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取出接收信号。
相位旋转控制部21根据从信道估计部18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从信道估计部19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生成向基站指示相位旋转量的相位旋转控制信号。
复用部22在发送信号上复用从相位旋转控制部21输出的相位旋转控制信号。调制部23对复用部22的输出信号进行QPSK等初级调制处理。扩频部24将调制部23的输出信号乘以固有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发送RF部25将扩频部24的输出信号变频为射频并放大,经由共用器12从天线11无线发送。
接着,用图3A及3B来说明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差δ和信道估计部17估计的信道估计值之间的关系。
图3A示出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δ是-90°≤δ<90°的情况下的各信道估计值,而图3B示出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δ是90°≤δ<270°的情况下的各信道估计值。
在图3A及图3B中,信道估计值β(n)被表示为个别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βa(n)和个别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βb(n)的合成矢量。此外,用β′(n)来表示将βb(n)旋转180°所得的值-βb(n)和βa(n)合成所得的信道估计值。
信道估计值β(n)、β′(n)的矢量越长,则通信终端的接收功率越高,接收品质提高。
如图3A所示,在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δ是-90°≤δ<90°的情况下,β(n)大于β′(n)。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δ是90°≤δ<270°的情况下,β′(n)大于β(n)。
即,90°≤δ<270°的情况下,通过将个别信道信号旋转180°来发送,能够提高通信终端中的接收功率。
这样,在导入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通信终端中进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来控制相位旋转量,在基站端根据相位旋转控制量对个别信道信号B适当进行相位旋转来发送,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终端中个别信道信号的接收功率,提高接收品质。
然而,如果在基站端对个别信道信号逐个时隙地适当进行相位旋转,则通信终端中的接收时隙不连续,所以上述现有通信终端有下述问题:不能在多个时隙范围内对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与不使用发送分集的情况相比,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能够在导入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该目的是如下实现的:估计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相对于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量,用发送功率比个别信道信号大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第1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1估计值;第2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2估计值;第3信道估计部件,估计个别信道并输出第3估计值;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以及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由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产生的上述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最好是,上述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第1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1估计值;第2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2估计值;第3信道估计部件,估计个别信道并输出第3估计值;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并乘以候选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及候选振幅系数的组合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及振幅系数;以及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由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产生的上述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乘以上述由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产生的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最好是,上述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中,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1估计值,估计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2估计值,估计个别信道并算出第3估计值,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该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最好是,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中,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1估计值,估计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2估计值,估计个别信道并算出第3估计值,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并乘以候选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及候选振幅系数的组合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及振幅系数,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上述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乘以上述估计出的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最好是,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现有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3A是相位旋转量和信道估计值的关系图;
图3B是相位旋转量和信道估计值的关系图;
图4是与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的发送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以及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的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4是与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的发送端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4所示的基站中,调制部101对发送信号进行QPSK等初级调制处理。调制部102对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进行QPSK等初级调制处理。调制部103对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进行QPSK等初级调制处理。
扩频部104将调制部101的输出信号乘以固有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扩频部105将调制部102的输出信号乘以固有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扩频部106将调制部103的输出信号乘以固有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
相位旋转部107根据从通信终端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指示相位旋转量的相位旋转控制信号,将扩频部104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旋转规定量。
复用部108复用扩频部104的输出信号和扩频部105的输出信号。复用部109复用相位旋转部107的输出信号和扩频部106的输出信号。
发送RF部110将复用部108的输出信号变频为射频并放大,从天线112无线发送。发送RF部111将复用部109的输出信号变频为射频并放大,从天线113无线发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基站的相位旋转部107中的相位旋转量为“0°”和“180°”这2种。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说明在基站中不改变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的振幅来进行发送的情况。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5所示的通信终端中,天线201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号,向基站发送信号。共用器202切换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带。接收RF部203放大通过共用器202的接收信号,变频为基带信号。
解扩部204用个别信道信号的扩频码对接收RF部203的输出信号进行解扩,取出个别信道信号的调制信号。同样,解扩部205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扩频码对接收RF部的输出信号进行解扩,取出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调制信号。同样,解扩部206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扩频码对接收RF部203的输出信号进行解扩,取出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调制信号。
信道估计部207用从解扩部204输出的个别信道信号的调制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进行传播路径的相位和振幅的估计(所谓的“信道估计”)。
同样,信道估计部208用从解扩部205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调制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进行信道估计,而信道估计部209用从解扩部206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调制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根据从信道估计部207、208、209输出的信道估计值来估计相位旋转量。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中的相位旋转量的具体估计方法待后述。
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根据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来合成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输出最终的信道估计值。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中的信道估计值的具体合成方法待后述。
解调部212根据从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输出的信道估计值对从解扩部204输出的个别信道信号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取出接收信号。
相位旋转控制部213根据从信道估计部208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从信道估计部209输出的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生成向基站指示相位旋转量的相位旋转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基站的相位旋转部107中的相位旋转量是“0°”和“180°”这2种,所以相位旋转控制部213输出相位旋转控制信号: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δ是-90°≤δ<90°的情况下,指示相位旋转量为“0°”,而在其他情况下,指示相位旋转量为“180°”。
复用部214在发送信号上复用从相位旋转控制部213输出的相位旋转控制信号。调制部215对复用部214的输出信号进行QPSK等初级调制处理。扩频部216将调制部215的输出信号乘以固有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发送RF部217将扩频部216的输出信号变频为射频并放大,经由共用器202从天线201无线发送。
接着,用图6A及图6B来说明信道估计部207、208、209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
图6A示出相位旋转量为“0°”的情况下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而图6B示出相位旋转量为“180°”的情况下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个别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为βa(n),而设个别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为βb(n)。在此情况下,个别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β(n)被表示为βa(n)和βb(n)的合成矢量。
此外,设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为αa(n),设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为αb(n)。
如图6A所示在相位旋转量为“0°”的情况下,由于个别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相位及传播路径相等,所以βa(n)的矢量和αa(n)的矢量朝向同一方向。同样,βb(n)的矢量和αb(n)的矢量朝向同一方向。
此外,在基站中不改变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的振幅的情况下,αa(n)与βa(n)的振幅比、和αb(n)与βb(n)的振幅比相等。
因此,个别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β(n)、与αa(n)和αb(n)的合成结果α(n)朝向同一方向。
即,在相位旋转量为“0°”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合成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来进行信道估计。
另一方面,在如图6B所示相位旋转量为“180°”的情况下,个别信道信号B的相位相对于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旋转了180°,所以βb(n)的矢量和αb(n)的矢量朝向不同方向。因此,与相位旋转量为“0°”的情况不同,不能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的合成结果来进行信道估计。
然而,将αb(n)旋转“180°”所得的值-αb(n)的矢量与βb(n)的矢量朝向同一方向。因此,β(n)、与αa(n)和-αb(n)的合成结果α′(n)朝向同一方向。
即,在相位旋转量为“180°”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合成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和将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旋转180°所得的值来进行信道估计。
这样,如果能够估计相位旋转量,则能够根据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来进行信道估计。而由于公用导频信道信号比个别信道信号的发送功率大,所以与使用个别信道信号相比,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提高。
以下,说明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中的相位旋转量的估计方法。
在2个信道估计值平行的情况下,一个信道估计值和另一个信道估计值的复共轭正交。而2个信道估计值的振幅在相互正交时最小。
例如,在相位旋转量为“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个别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β(n)与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的合成结果α(n)朝向同一方向,所以β(n)与α(n)的复共轭α*(n)正交。
根据该关系,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首先通过如下所示的式(1)来计算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αa(n)、和将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αb(n)相位旋转θ所得的值的合成值α′(n)。
α′(n)=αa(n)+exp(jθ)×αb(n) …(1)
然后,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通过如下所示的式(2)对预定的各θ的候选值(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θ=0°、180°这2种)计算振幅X(θ),将X(θ)最小的候选值估计为相位旋转量θ,将相位旋转量θ输出到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
X(θ)=Re[α′*(n)]×Re[β(n)]+Im[α′*(n)]×Im[β(n)] …(2)
这里,(·)表示复共轭,Re[·]表示实部,Im[·]表示虚部。
通信终端知道发送到基站的相位旋转控制信号,所以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也可以首先用相位旋转控制信号来评价X(θ),在X(θ)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将相应θ估计为相位旋转量θ。由此,能够用1次运算来估计相位旋转量的可能性很高,所以能够缩短相位旋转量的估计时间。
接着,说明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中的信道估计值的计算方法。
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从信道估计部207输入个别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β(n),从信道估计部208输入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αa(n),从信道估计部209输入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αb(n),从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输入相位旋转量θ。
然后,通过如下所示的式(3)来计算最终的信道估计值ξ(n)并输出到解调部212。
ξ(n)=αa(n)+exp(jθ)×αb(n)+β(n) …(3)
这样,由于公用导频信道信号比个别信道信号的发送功率大,所以通过根据相位旋转量、及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来进行信道估计,能够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说明在基站中改变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的振幅来进行发送的情况。
以下,用图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信道估计值的关系。
在基站中设个别信道信号B的振幅为个别信道信号A的a倍(以下,将该a称为“振幅系数”)的情况下,如果设αa(n)与βa(n)的振幅比为k,则αb(n)与βb(n)的振幅比为(k×a)。
在此情况下,如图7所示,个别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β(n)、以及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和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的合成值α(n)不朝向同一方向。
因此,在基站中改变个别信道信号A和个别信道信号B的振幅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为了进行信道估计,不能原封不动地使用α(n),而需要考虑振幅系数a。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图8所示的通信终端中,对于与图5所示的通信终端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与图5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所示的通信终端采用下述结构:对图5所示的通信终端追加振幅/相位旋转量估计部301,以取代相位旋转量估计部210。
振幅/相位旋转量估计部301首先通过如下所示的式(4)来计算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αa(n)、和将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αb(n)相位旋转θ所得的值之间的合成值α′(n)。
α′(n)=αa(n)+a×exp(jθ)×αb(n) …(4)
然后,振幅/相位旋转量估计部301通过如下所示的式(5)对预定的各θ的候选值(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θ=0°、180°这2种)、及预定的各振幅系数a的候选值(例如,a=0.5、1.0、2.0等)计算振幅X(a,θ),将X(θ)最小的候选值的组合估计为振幅系数a及相位旋转量θ,将振幅系数a及相位旋转量θ输出到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
X(a,θ)=Re[α′*(n)]×Re[β(n)]+Im[α′*(n)]×Im[β(n)]…(5)
信道估计值合成部211从信道估计部207输入个别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β(n),从信道估计部208输入公用导频信道信号A的信道估计值αa(n),从信道估计部209输入公用导频信道信号B的信道估计值αb(n),从相位旋转量估计部301输入振幅系数a及相位旋转量θ。
然后,通过如下所示的式(6)来计算最终的信道估计值ξ(n)并输出到解调部212。
ξ(n)=αa(n)+a×exp(jθ)×αb(n)+β(n)...(6)
这样,通过根据振幅系数、相位旋转量、及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来进行信道估计,即使在基站端改变个别信道信号的振幅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实施例3)
在衰落的最大多普勒频率低、衰落变动缓慢的情况下,通过在多个接收时隙范围内对衰落估计值进行平均,能够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然而,如上所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导入发送分集的情况下,由于接收时隙不连续,所以不能在多个时隙范围内对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
实施例3用于解决该问题,说明导入发送分集、在多个时隙范围内合成信道估计值的情况。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图9所示的通信终端中,对于与图5所示的通信终端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与图5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9所示的通信终端采用下述结构:对图5所示的通信终端追加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401。
而图10是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401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在图10中,延迟电路501存储当前时刻(n)的信道估计值,而延迟电路502存储1时隙前的时刻(n-1)的信道估计值。
此外,延迟电路503存储当前时刻(n)的相位旋转量,而延迟电路504存储1时隙前的时刻(n-1)的相位旋转量。然后,加法电路505计算时刻(n)的相位旋转量和时刻(n-1)的相位旋转量的差分。
在相位旋转电路506中,对从延迟电路502输出的时刻(n-1)的信道估计值,根据加法电路505的计算结果来校正从时刻(n-1)到时刻(n)的相位旋转量。
然后,在合成电路507中,合成从相位旋转电路506输出的校正后的时刻(n-1)的信道估计值、和从延迟电路502输出的时刻(n)的信道估计值。
这样,通过校正1时隙前的信道估计值,合成该校正结果和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值,能够在多个时隙范围内合成信道估计值,能够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校正1时隙前的时刻的信道估计值并与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合成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1时隙前,不管是哪个前接收时隙,都能够进行同样的校正处理,与当前时刻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合成。
实施例3能够与实施例2进行组合,即使在基站端改变个别信道信号的振幅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多个时隙范围内合成信道估计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通过使用公用导频信道信号的信道估计值等,在使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提高信道估计值的可靠性。
本说明书基于1999年8月27日申请的特愿平11-241621。其内容包含于此。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CDMA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8)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1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1估计值;
第2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2估计值;
第3信道估计部件,估计个别信道并输出第3估计值;
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以及
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由所述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产生的上述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包括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3、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1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1估计值;
第2信道估计部件,估计基站装置的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输出第2估计值;
第3信道估计部件,估计个别信道并输出第3估计值;
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并乘以候选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及候选振幅系数的组合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及振幅系数;以及
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由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产生的上述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乘以由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产生的上述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包括多信道估计值合成部件,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5、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中,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1估计值,估计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2估计值,估计个别信道并算出第3估计值,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上述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估计方法,其中,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7、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中,估计基站装置的第1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1估计值,估计第2天线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并算出第2估计值,估计个别信道并算出第3估计值,通过对将第2估计值旋转候选相位旋转量并乘以候选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来计算第1合成值,并将使第1合成值与第3估计值的正交性最高的候选相位旋转量及候选振幅系数的组合估计为第2天线中的个别信道的相位旋转量及振幅系数,对将上述第2估计值旋转上述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乘以上述估计出的振幅系数所得的值和上述第1估计值进行合成并输出所合成的估计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估计方法,其中,合成对前一接收时隙的合成估计值校正相位旋转量所得的值和当前合成估计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162199A JP3732364B2 (ja) | 1999-08-27 | 1999-08-27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
JP241621/1999 | 1999-08-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0308A CN1320308A (zh) | 2001-10-31 |
CN1131607C true CN1131607C (zh) | 2003-12-17 |
Family
ID=1707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801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1607C (zh) | 1999-08-27 | 2000-08-23 | 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02939B1 (zh) |
EP (1) | EP1133072A1 (zh) |
JP (1) | JP3732364B2 (zh) |
KR (1) | KR100383782B1 (zh) |
CN (1) | CN1131607C (zh) |
AU (1) | AU6725600A (zh) |
BR (1) | BR0007040A (zh) |
WO (1) | WO20010171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68777A (ja) * | 1999-12-06 | 2001-06-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1326586A (ja) * | 2000-05-17 | 2001-11-22 | Nec Corp | Cdma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
US6839326B1 (en) * | 2000-09-26 | 2005-01-04 | Nokia Corporation | Antenna phas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WCDMA closed loop transmitter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
FR2825551B1 (fr) * | 2001-05-30 | 2003-09-19 | Wavecom Sa | Procede d'estimation de la fonction de transfert d'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multiporteuse, procede de recept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et recepteur d'un signal multiporteuse correspondants |
US7149258B2 (en) * | 2001-11-28 | 2006-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on of phase offset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FI20021554A (fi) * | 2001-12-28 | 2003-06-29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kanavan estimoi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
JP3642483B2 (ja) | 2002-01-09 | 2005-04-2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移動局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3987738B2 (ja) * | 2002-03-05 | 2007-10-1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構成方法、無線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DE10250861B4 (de) * | 2002-10-31 | 2007-01-04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Detektion des TX-Diversity-Modes für Mobilfunkempfänger |
FR2849970A1 (fr) * | 2003-01-10 | 2004-07-16 | Thomson Licensing Sa | Systeme de mesure de qualite de reception en diversite |
US7236540B2 (en) | 2003-06-10 | 2007-06-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ystem |
WO2005027451A1 (en) * | 2003-09-12 | 2005-03-24 | Ems Technologies Canada, Ltd. | Joint synchronizer and decoder |
US8111770B1 (en) * | 2004-07-01 | 2012-02-07 |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High-bandwidth over-the-air signal processing |
US7319868B2 (en) | 2004-09-27 | 2008-01-15 | Telefon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rivation of optimal antenna weights during soft handover |
KR100672456B1 (ko) * | 2004-10-14 | 2007-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레인지 |
KR100672572B1 (ko) * | 2004-10-14 | 2007-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레인지 및 그 제어 방법 |
KR100672455B1 (ko) * | 2004-10-14 | 2007-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레인지 |
US20060140289A1 (en) * | 2004-12-27 | 2006-06-29 | Mandyam Giridhar 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pilot scheme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US8098763B2 (en) * | 2005-09-01 | 2012-01-1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
ATE540487T1 (de) * | 2005-10-31 | 2012-01-15 | Sharp Kk | Drahtloser empfänger |
US8483304B2 (en) * | 2005-10-31 | 2013-07-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Radio transmitt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
JP4737532B2 (ja) * | 2005-12-14 | 2011-08-03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受信装置 |
EA018303B1 (ru) | 2005-12-20 | 2013-07-30 |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передатчи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а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системы связи |
JP4658146B2 (ja) | 2005-12-26 | 2011-03-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送信機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
KR20070090800A (ko) * | 2006-03-03 | 2007-09-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
GB0615068D0 (en) * | 2006-07-28 | 2006-09-06 | Ttp Communications Ltd | Digital radio systems |
US20100311343A1 (en) * | 2009-06-07 | 2010-12-09 | Arvind Vijay Keerthi |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accurate channel sounding |
JP5657513B2 (ja) * | 2011-12-26 | 2015-01-2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657514B2 (ja) * | 2011-12-26 | 2015-01-2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4204305A (ja) * | 2013-04-05 | 2014-10-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
US20160248615A1 (en) * | 2014-09-18 | 2016-08-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Frequency Estim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43939B2 (ja) | 1979-10-01 | 1983-09-30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方式 |
JPS5887928A (ja) | 1981-11-20 | 1983-05-2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スペ−スダイバ−シチ方式 |
JPH0787413B2 (ja) | 1988-06-03 | 1995-09-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JPH04100327A (ja) | 1990-07-06 | 1992-04-02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複局同時送信方式 |
US5619503A (en) * | 1994-01-11 | 1997-04-08 | Ericsson Inc. | Cellular/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improved frequency re-use |
JP2876517B2 (ja) * | 1994-02-16 | 1999-03-3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Cdma/tdd方式基地局装置およびcdma/tdd方式移動局装置およびcdma/tdd方式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cdma/tdd方式無線通信方法 |
CN1092431C (zh) * | 1995-11-29 | 2002-10-09 |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 分集接收机及其控制方法 |
US5809020A (en) * | 1996-03-18 | 1998-09-15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adaptively adjusting weighting coefficients in a cDMA radio receiver |
JP3377389B2 (ja) * | 1997-01-10 | 2003-02-17 | 株式会社鷹山 |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無線通信方式における信号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GB2330992A (en) | 1997-11-03 | 1999-05-0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variable data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240984B2 (ja) | 1998-02-02 | 2001-12-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Fdd/cdma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cdma受信装置及びcdma送信装置 |
JP3369489B2 (ja) | 1998-11-11 | 2003-01-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6456647B1 (en) * | 1998-12-16 | 2002-09-24 | Lsi Logic Corporation | Two step signal recovery scheme for a receiver |
US6201843B1 (en) * | 1999-02-25 | 2001-03-13 | L-3 Communications, Inc. | Rapid acquisition dispersive channel receiver integrated circuit |
-
1999
- 1999-08-27 JP JP24162199A patent/JP37323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8-23 AU AU67256/00A patent/AU67256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8-23 KR KR10-2001-7005208A patent/KR10038378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8-23 WO PCT/JP2000/005622 patent/WO2001017130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8-23 EP EP20000954909 patent/EP113307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8-23 CN CN00801638A patent/CN11316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23 US US09/807,287 patent/US700293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23 BR BR0007040A patent/BR0007040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1017130A1 (fr) | 2001-03-08 |
KR100383782B1 (ko) | 2003-05-16 |
BR0007040A (pt) | 2001-07-17 |
EP1133072A1 (en) | 2001-09-12 |
JP2001069050A (ja) | 2001-03-16 |
US7002939B1 (en) | 2006-02-21 |
KR20010099752A (ko) | 2001-11-09 |
AU6725600A (en) | 2001-03-26 |
JP3732364B2 (ja) | 2006-01-05 |
CN1320308A (zh) | 2001-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607C (zh) | 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 | |
CN1213545C (zh) | 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时分切换发射分集装置和方法 | |
CN1235435C (zh) |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 |
CN1211952C (zh) | 发送分集方法 | |
CN1174562C (zh) | 使用发射分集技术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35716C (zh) | 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装置 | |
CN1650547A (zh) |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装置 | |
CN1175595C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784921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提供上行链路信噪比(snr)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593067A (zh) | 无线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795632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864347A (zh) | 高数据率宽带分组无线通信信号的多天线发射机波束成形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80565C (zh)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874332A (zh) |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 | |
RU2608776C2 (ru) | Радио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ради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1338162A (zh) | 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226836C (zh) | 干扰信号功率测量装置及方法、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913389A (zh) |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 |
CN1310558A (zh) | 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和数字无线通信方式 | |
CN1171471C (zh) |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接收方法 | |
CN100340122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播路径推断方法 | |
CN1158787C (zh) |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762108A (zh) | 用于闭环发射分集的权重预测 | |
CN1509529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 |
CN1358357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