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6947A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56947A CN112956947A CN202110233666.1A CN202110233666A CN112956947A CN 112956947 A CN112956947 A CN 112956947A CN 202110233666 A CN202110233666 A CN 202110233666A CN 112956947 A CN112956947 A CN 1129569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joint
- angle
- cleaning tool
- suction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47L9/0693—Specially shaped nozzles, e.g. for cleaning radiators, tubes, fans or the like; Dus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2—Hose or pipe coupl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7—Handles for 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打扫宽广的地方及狭窄的地方的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清扫工具(2)具备:主体(6),其用于吸入被清扫面的尘埃;吸引管;及接头(7),其位于比俯视时的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靠一端侧的位置且位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实质中央,将吸引管与主体相连。接头具有第一旋转部(71)及第二旋转部(72)。第二旋转部与主体连接,能够以实质上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而相对于主体旋转。第一旋转部与第二旋转部连接,能够以位于相对于第二旋转轴交叉或扭转的位置的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而相对于第二旋转部旋转。第一旋转部及第二旋转部能够在维持形成于主体的底面的吸引开口的开口方向的状态下旋转。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名称为“清扫工具及真空吸尘器”、申请日为2015年11月02日、申请号为201580084172.4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动吸尘器,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地板吸嘴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地板吸嘴的小型吸嘴。该小型吸嘴具备连结管和转动连结部,所述转动连结部的后方与连结管上下倾动自如地连接,且前部与吸气头旋转自如地连结。该电动吸尘器具备旋转方向转动卡止部件,所述旋转方向转动卡止部件在小型吸嘴从地板吸嘴离开了时将转动连结部的旋转方向上的转动锁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496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通过将地板吸嘴拆下,从而能够利用小型吸嘴打扫狭窄的地方。然而,为了之后打扫宽广的地方,需要再次安装地板吸嘴。因此,难以高效地打扫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这双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打扫宽广的地方及狭窄的地方的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清扫工具具备:主体,所述主体用于吸入被清扫面的尘埃;吸引管;以及接头,所述接头位于比俯视时的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靠一端侧的位置,且位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实质中央,将吸引管与主体相连,接头具有第一旋转部及第二旋转部,第二旋转部与主体连接,能够以实质上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而相对于主体旋转,第一旋转部与第二旋转部连接,能够以位于相对于第二旋转轴交叉或扭转的位置的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而相对于第二旋转部旋转,第一旋转部及第二旋转部能够在维持形成于主体的底面的吸引开口的开口方向的状态下旋转。
本公开的无绳型吸尘器具备:上述清扫工具;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电动送风机;以及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吸尘器主体,吸引管与吸尘器主体连接,手柄的中心轴与吸尘器主体的中心轴一致。
本公开的无绳型吸尘器具备:上述清扫工具;以及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电动送风机,吸引管与吸尘器主体连接,吸尘器主体的中心轴与吸引管的中心轴平行。
本公开的无绳型吸尘器具备:上述清扫工具;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电动送风机;以及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吸尘器主体,在进行打扫时被把持,吸引管与吸尘器主体连接,手柄的中心轴与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一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打扫宽广的地方及狭窄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收容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收容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的C-C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的D-D线处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仰视图。
图11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12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另一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具备的锁定机构的图。
图16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17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的俯视图。
图19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3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20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3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的立体图。
图22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23是从与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的侧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5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共用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器具及部件等的个数、配置、朝向、形状及大小原则上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个数、配置、朝向、形状及大小。另外,本发明可包括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的能够组合的结构的所有组合。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真空吸尘器(电动吸尘器)1具备清扫工具2、连接管3、吸引软管4及吸尘器本体5。清扫工具2具备主体6、接头7、吸引管8及手柄9。连接管3与清扫工具2的吸引管8连接。吸尘器本体5具备软管连接口11、电源线12及车轮13。软管连接口11位于吸尘器本体5的前部。车轮13位于吸尘器本体5的后半部分的两侧的侧面。
清扫工具2的主体6将被打扫的面(以下,称为“被清扫面”)上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接头7将吸引管8能够转动地与主体6相连。吸引管8是笔直的管状的构件。吸引管8的一端部与接头7连接。吸引管8的另一端部与连接管3的一端部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吸引管8是杆部的例子。
连接管3是在中途弯曲的圆筒状的构件。连接管3的另一端部与吸引软管4的一端部连接。吸引软管4是具有挠性的波纹状的构件。吸引软管4的另一端部与吸尘器本体5的软管连接口11连接。吸尘器本体5用于从包含尘埃的空气将尘埃分离,并排出除去尘埃后的空气。以下,也将包含尘埃的空气称为“污浊空气”。另外,也将除去尘埃后的空气称为“洁净空气”。洁净空气例如从吸尘器本体5返回到室内。
在使用者使用真空吸尘器1进行打扫时,使用者把持手柄9。手柄9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凝胶等软质材料形成。通过至少部分地由软质材料形成手柄9,从而在手柄9与把持手柄9的手之间摩擦力增大,并且使用者容易握住手柄9。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清扫工具2的操作性。手柄9也可以由比吸引管8柔软的材质形成。手柄9可以呈棒状。棒状的手柄9的中心轴可以与吸引管8的中心轴一致。在图1中,手柄9的中心轴及吸引管8的中心轴用单点划线示出。在手柄9的整体形状呈与吸引管8的中心轴同轴的棒状形状的情况下,扭转手柄9的情况下的手的移动及肌肉负荷变小。其结果是,清扫工具2的处理变容易,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手柄9也可以形成为前端部的截面面积比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截面面积大。手柄9也可以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远离主体6的一侧比靠近主体6的一侧粗。
图1中的双向箭头示出了手柄9的移动方法的一例。扭转方向A的移动是绕手柄9及吸引管8的中心轴的旋转。倾斜方向B的移动是改变手柄9及吸引管8相对于地面的角度的移动。
在手柄9设置有操作开关10及锁定解除按钮25。操作开关10设置在手柄9的根部附近的位置。操作开关10用于供使用者控制真空吸尘器1的运转。对于锁定解除按钮25,随后进行叙述。
电源线12卷绕于吸尘器本体5内部的未图示的卷线部。如后述那样,吸尘器本体5内置有电动送风机。在将电源线12与外部电源连接时,电动送风机等内部设备通电。电动送风机通过通电而进行驱动。电动送风机与对操作开关10的操作相应地进行预先设定的吸引动作。
在电动送风机进行吸引动作时,将污浊空气吸入主体6。吸入到主体6中的污浊空气通过接头7、吸引管8、连接管3及吸引软管4的内部被输送到吸尘器本体5。主体6、接头7、吸引管8、连接管3及吸引软管4形成向吸尘器本体5输送污浊空气的风路。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本体5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本体5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吸尘器本体5具备收容单元14及集尘单元15。收容单元14收容集尘单元15以外的各种设备。软管连接口11形成于收容单元14的前端部。车轮13位于收容单元14的后半部分的两侧的侧面。集尘单元15相对于收容单元14能够装卸地安装。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收容单元14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收容单元14的俯视图。图4及图5示出了从收容单元14拆下集尘单元15后的状态。如图4及图5所示,收容单元14具备收容体16及收容体17。
收容体16是上方开口的呈箱状的构件。收容体16例如是成型件。电动送风机及卷线部收容于收容体16。收容体17与收容体16结合,以便堵塞形成于收容体16的上述开口。收容体17具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是用于收容集尘单元15的空间。在将集尘单元15适当地安装于收容单元14时,集尘单元15的主要部分配置于收容部。集尘单元15配置在收容体17的上方。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收容单元14形成有第一连接口18及第二连接口19。第一连接口18及第二连接口19在收容单元14的上表面配置在靠后端部的位置。第一连接口18靠收容单元14的侧面中的一方地配置。第二连接口19与收容单元14的两侧面等距离地配置。第一连接口18及第二连接口19在集尘单元15安装于收容单元14的状态下与集尘单元15的内部连通。
图6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14的C-C线处的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14的D-D线处的剖视图。如图6及图7所示,收容单元14具备吸气风路形成部20。吸气风路形成部20在吸尘器本体5形成用于将污浊空气引导到集尘单元15的吸气风路21。吸气风路形成部20被设置成通过收容体16的内部空间。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一端在收容单元14的前表面开口。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上述一端形成软管连接口11。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另一端在收容单元14的上表面开口。也就是说,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上述另一端在收容体17开口。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上述另一端形成与集尘单元15连接的第一连接口18。
集尘单元15用于将尘埃从污浊空气分离,并暂时积存分离出的尘埃。集尘单元15通过使污浊空气在内部回旋,从而利用离心力将尘埃从空气分离。也就是说,集尘单元15是具有旋风分离功能的旋风分离装置。
如图6及图7所示,收容单元14具备排气风路形成部22。排气风路形成部22在吸尘器本体5形成用于将从集尘单元15排出的洁净空气引导到未图示的排气口的排气风路23。排气风路形成部22被设置成通过收容体16的内部空间。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一端在收容单元14的上表面开口。也就是说,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上述一端在收容体17开口。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上述一端形成与集尘单元15连接的第二连接口19。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另一端向收容单元14的外侧开口。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上述另一端形成排气口。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收容单元14的内部具备电动送风机24。电动送风机24用于在形成于真空吸尘器1的各风路中产生气流。形成于真空吸尘器1的各风路是用于使污浊空气从外部流入到吸尘器本体5的内部的风路、吸气风路21、集尘单元15内的空间及排气风路23。电动送风机24在收容单元14的靠后端部的预先设定的位置配置在排气风路23内。
在电动送风机24开始吸引动作时,在形成于真空吸尘器1的各风路中产生气流。此时,在清扫工具2、连接管3及吸引软管4的内部产生吸引力。被吸入到清扫工具2的主体6中的污浊空气从软管连接口11被取入到吸尘器本体5的内部。流入到吸尘器本体5的内部的污浊空气经过吸气风路21,从第一连接口18输送到集尘单元15。在集尘单元15的内部,将尘埃从污浊空气分离。从集尘单元15排出的洁净空气流入排气风路23,并在排气风路23内通过电动送风机24。通过电动送风机24后的洁净空气进一步在排气风路23中行进,并从排气口排出到吸尘器本体5的外部。
图8是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立体图。图9是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俯视图。图9示出了使吸引管8与被清扫面垂直并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切断吸引管8后的状态。图10是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仰视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清扫工具2的主体6具有近位端61及远位端62。将从近位端61到远位端62的长度(最大长度)设为L。将从近位端61向远位端62的方向称为主体6的长度方向。将主体6的宽度(最大宽度)设为W。宽度W是在俯视时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体6的大小。主体6的长度L比主体6的宽度W长。在本实施方式中,俯视时的主体6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以下,将在俯视时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主体6的宽度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近位端61及远位端62呈直线状延伸。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在俯视时近位端61及远位端62也可以至少部分是曲线或折线。在该情况下,主体6的长度L是指在俯视时近位端61与远位端62之间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6的宽度沿着主体6的长度方向大致恒定。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主体6的宽度也可以沿着主体6的长度方向变化。在该情况下,主体6的宽度W是指主体6的最大宽度。
如图8所示,主体6可以包括上壳体31及下壳体32。本实施方式的接头7具备第一旋转部71及第二旋转部72。第二旋转部72以能够绕第二旋转轴Y旋转的方式与主体6连接。第一旋转部71以能够绕第一旋转轴X旋转的方式与第二旋转部72连接。第二旋转轴Y不与第一旋转轴X平行。第二旋转轴Y相对于第一旋转轴X位于交叉或偏转的位置。在图8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第一旋转轴X及第二旋转轴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轴Y实质上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旋转轴X实质上与第二旋转轴Y垂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7连接于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一端相当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7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连接。接头7的第二旋转部72能够绕第二旋转轴Y转动地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与吸引管8一体地形成。不限于这样的结构,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与吸引管8也可以由不同的构件构成,且两构件能够装卸地连结。
伴随着接头7的第二旋转部72绕第二旋转轴Y的旋转,第一旋转轴X的朝向会发生变化,但第一旋转轴X被维持成与第二旋转轴Y垂直。第二旋转部72能够相对于主体6在预先设定的角度范围绕第二旋转轴Y旋转。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部72在预先设定的角度范围绕第一旋转轴X旋转。
如图9所示,在吸引管8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吸引通道81。如图10所示,主体6具备吸引开口63。吸引开口63在主体6的底面64开口。主体6的底面64在使用时、即清扫时与被清扫面相向。在接头7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吸引通道(图示省略),所述第二吸引通道与吸引开口63及第一吸引通道81流动地连接。
在电动送风机24工作时,从吸引开口63吸引污浊空气。之后,该污浊空气通过接头7内部的第二吸引通道和吸引管8内部的第一吸引通道81,向连接管3的内部流入。
也可以是,主体6还具备在主体6的底面64以外的面(例如侧面)形成的吸引开口。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主体6的底面64以外的面形成的吸引开口的总开口面积小于在主体6的底面64形成的吸引开口63的总开口面积。通过按这种方式构成,能够得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主要从形成于主体6的底面64的吸引开口63吸引尘埃,所以能够减轻吸引性能的偏差。
图11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吸引管8的长度轴82相对于主体6的长度方向的角度称为第一角度α。如图11所示,通过使接头7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旋转,从而能够改变第一角度α的大小。第一角度α对应于主体6与吸引管8形成的角的劣角。例如,如图11所示,接头7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可以是第一角度α能够从70°变化到180°的范围。接头7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也可以更大,例如,也可以是第一角度α能够从0°变化到180°的范围。
如图11所示,吸引管8的长度轴82可以相对于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倾斜。另外,如图8所示,吸引管8的长度轴82可以与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同轴或平行。如图9所示,在吸引管8内的第一吸引通道81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情况下,可以把在吸引管8的长度方向上将该多边形的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相连得到的线视为吸引管8的长度轴82。另外,在吸引管8内的第一吸引通道8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可以把在吸引管8的长度方向上将该圆的中心相连得到的线视为吸引管8的长度轴82。
图12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侧视图。图12中的双向箭头示出了接头7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的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含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和吸引管8的长度轴82在内的假想平面与主体6的底面64之间的角度称为第二角度β。通过使接头7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从而能够改变第二角度β的大小。例如,如图12所示,接头7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的角度范围可以是第二角度β能够从0°变化到180°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即使由于接头7以第二旋转轴Y及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旋转而使得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增减,也能够维持吸引开口63的开口方向。如上所述,与接头7连结的吸引管8能够在维持吸引开口63的开口方向的状态下相对于主体6在预先设定的角度范围倾斜。由于接头7能够以第二旋转轴Y及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旋转,即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能够增减,所以不论图1的扭转方向A的移动及倾斜方向B的移动如何,都能够维持主体6的底面64与被清扫面平行的状态。即,吸引开口63与被清扫面的距离不会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吸引开口63的周边的真空度降低,能够一边良好地维持吸引性能一边对主体6进行操作。
图9至图12示出了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下,沿着主体6的宽度方向的接头7及吸引管8的大小比主体6的最大宽度W小。另外,如图12所示,接头7经由在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下通过俯视时的主体6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与底面64垂直的平面,具有对称的形状。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例如形成于家具之间等处的宽度狭窄的间隙称为“狭窄部”。另外,如以往的清扫工具那样,将在清扫工具的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具有接头的清扫工具称为“中央接头式清扫工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能够使从主体6的远位端62到接头7的长度比从中央接头式清扫工具的主体的端部到接头的长度长。在对具有主体6的宽度W以上的宽度的狭窄部进行打扫时,通过将主体6从远位端62一侧插入狭窄部,从而与中央接头式清扫工具相比,能够向深处插入主体6。因此,能够容易地打扫狭窄部。在俯视时以接头7为中心使主体6旋转时的旋转半径比中央接头式清扫工具长。能够高效地使用主体6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扩展使主体6旋转时的清扫范围,能够以短时间进行高效的清扫。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将接头7连接于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一端相当的面。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将接头7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连接。在本发明中,接头7位于相比于远位端62靠近近位端61的位置即可。即,将接头7配置在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相比偏向近位端61一侧的位置即可。如果在相比于远位端62靠近近位端61的位置具有接头7,则与中央接头式清扫工具相比,能够向狭窄部的更深处插入主体6。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的另一使用方式的立体图。图13示出了使主体6沿着宽度方向移动的使用方式。图14示出了使主体6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的使用方式。以下,也将图13所示的使用方式称为“L字方式”,也将图14所示的使用方式称为“I字方式”。
使用者在使用真空吸尘器1进行打扫时,能够用拿着手柄9的手对清扫工具2的主体6的朝向进行操作。例如,通过在图1所示的扭转方向A上旋转手柄9,从而使接头7旋转,并使得主体6的方向变化。使用者通过扭转手柄9,从而能够使从自身观察前后移动时的主体6的朝向变化。在该情况下,主体6的朝向例如能够在L字方式与I字方式之间变化。通过将主体6的朝向设为L字方式,从而能够容易地打扫宽广的地方。通过将主体6的朝向设为I字方式,从而能够容易地打扫狭窄部等狭窄的地方。当主体6的朝向在L字方式与I字方式之间变化时,主体6不用离开被清扫面,就能够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此时的主体6的旋转半径在俯视时与主体6的长度L为同等程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能够与状况相应地使清扫工具2的使用方式在L字方式与I字方式之间变化。例如,在打扫房间的中央等宽广的地方的情况下,通过以L字方式使用清扫工具2,从而能够扩展清扫范围。例如,在打扫家具的间隙等狭窄部的情况下,通过以I字方式使用清扫工具2,从而能够将主体6插入狭窄部的深处。仅改变主体6的朝向,就能够应对包括宽广的地方及狭窄的地方在内的多种场合的打扫。能够降低与打扫的场所相应的附件的拆下及替换的必要性,能够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主体6的长度L优选为10cm以上。如果主体6的长度L为10cm以上,则能够充分地扩展以L字方式使用清扫工具2的情况下的清扫范围、及借助扭转方向A上的移动使主体6旋转的情况下的清扫范围。主体6的长度L优选为30cm以下。如果主体6的长度L为30cm以下,则即使在远离接头7的位置的吸引开口63的端部,也能够确保能充分地吸引尘埃的吸引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接头7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连接,从而能够得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进一步增大在俯视时以接头7为中心使主体6旋转时的旋转半径,所以能够进行更高效的清扫。由于抑制了从被清扫面到接头7的高度,容易对沙发下方等低处进行清扫,所以能够提高清扫工具2的操作性。能够向狭窄部的更深处插入主体6。因此,能够特别容易地对狭窄部进行打扫。
如图9、图10及图12所示,在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下,沿着主体6的宽度方向的接头7及吸引管8的大小比主体6的最大宽度W小。利用这样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如果狭窄部的宽度为主体6的最大宽度W以上,则能够将清扫工具2设为I字方式并插入该狭窄部,能够对该狭窄部进行打扫。
如图12所示,接头7实质上位于主体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即,在俯视时,接头7与近位端61的端面的连接部实质上位于主体6的宽度W的中央。利用这样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将清扫工具2设为I字方式并插入狭窄部时,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接头7及吸引管8碍事。在移动清扫工具2时,主体6不容易从被清扫面离开,能够维持较高的吸引性能,并且能够提高操作性。
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2具备锁定机构26。锁定机构26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阻止第一角度α从该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26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阻止接头7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旋转。保持角度是90°以下的角度,是预先设定的角度。保持角度例如可以是与图11中的第一角度α相等的角度。保持角度例如也可以是能够以L字方式使用清扫工具2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接头7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期间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锁定机构26进行工作,以固定第一角度α。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清扫工具2具备一个锁定机构2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清扫工具也可以具备多个锁定机构。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具备的锁定机构26的图。图15是从与第一旋转轴X及吸引管8的长度轴82垂直的方向观察接头7的图。图15是局部剖视图。图15示出了锁定机构26进行工作以固定第一角度α的状态。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26具备第一凹部261、销262、弹簧263及第二凹部264。第一凹部261形成于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销262插入第一凹部261。销262能够移动,以使从第一凹部261突出的突出长度变化。弹簧263设置在第一凹部261内。弹簧263沿销262从第一凹部261突出的突出长度变大的方向对销262进行施力。接头7的第二旋转部72具有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的外周面721。第一凹部261与第二旋转部72的外周面721相向。第二凹部264形成于第二旋转部72的外周面721。第二凹部264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位于与第一凹部261相向的位置。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不相等时,销262的前端与外周面721的未形成有第二凹部264的部分接触。由于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不相等时,销262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外周面721滑动,所以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能够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相对于第二旋转部72旋转,第一角度α可变。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销262被弹簧263按压而突出,销262的一部分插入第二凹部264。即,成为图15所示的状态。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利用销262阻止第一旋转部71相对于第二旋转部72的旋转。因此,阻止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锁定机构26,从而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以图13所示的L字方式使用时,通过使锁定机构26工作,从而能够保持成第一角度α不发生变化。在以L字方式使用时,从使用者观察,吸引管8使主体6前进或后退。此时,由于主体6与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力,如下的力会进行作用。从使用者观察,在吸引管8使主体6前进时,欲使第一角度α缩小的力进行作用。从使用者观察,在吸引管8使主体6后退时,欲使第一角度α扩大的力进行作用。假如没有锁定机构26,则从使用者观察,每当吸引管8使主体6前进或后退时,第一角度α会发生变化,或手柄9会被扭转,不容易进行打扫。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锁定机构26,从而能够抑制在以L字方式使用时第一角度α的变化,能够得到优异的操作性。
在以L字方式使用时,出于避开地板的台阶或向其它场所移动的目的,有时要对手柄9进行操作,以便将主体6从被清扫面提起。此时,假如没有锁定机构26,则接头7会向第一角度α扩大的方向旋转,因此,主体6会以远位端62下降的方式倾斜。在从该状态起使主体6再次落在被清扫面上时,远位端62有可能会与被清扫面碰撞。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锁定机构26,从而能够抑制在以L字方式将主体6从被清扫面提起时主体6倾斜,能够维持主体6的底面64及吸引开口63与被清扫面平行或接近平行的状态。因此,能够顺畅且容易地使主体6再次落在被清扫面上。
也可以构成为:在锁定机构26阻止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时,在阈值以上的力沿使第一角度α变化的方向进行作用的情况下,自动解除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该阈值满足以下条件。优选的是,从使用者观察,在吸引管8以L字方式使主体6前进或后退时,不会自动解除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优选的是,在吸引管8以L字方式将主体6从被清扫面提起时,不会自动解除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
在解除了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的情况下,第一角度α再次能够变化。在该情况下,第一角度α可以为比保持角度小的锐角。即,保持角度可以处于第一角度α能够变化的角度范围的中途。
本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具备释放机构27,所述释放机构27与施加于锁定解除按钮25的操作相应地解除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如图1所示,锁定解除按钮25是设置于手柄9的操作部的例子。如图15所示,释放机构27具备线28。线28的一端与锁定机构26的销262连结。当在锁定机构26工作的状态下牵拉线28时,通过向第一凹部261内拉入销262并使销262从第二凹部264脱离,从而解除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28的另一端侧沿着接头7及吸引管8延伸到手柄9的内部。在手柄9内置有将按压锁定解除按钮25时的移动转换为牵拉线28的移动的机构(图示省略)。在锁定机构26工作的状态时,如果使用者按压锁定解除按钮25,则线28被牵拉,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被解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使用者在利用锁定机构26固定第一角度α的状态时希望改变第一角度α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保持手柄9的手指的位置并按压锁定解除按钮25,就能够解除由锁定机构26进行的第一角度α的固定。因此,无需在远离主体6和吸引管8的方向上对手柄9施加力。因此,不会有主体6倾斜成主体6的远位端62侧从被清扫面离开等情况,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吸入性能暂时降低。另外,由于无需用脚等按住主体6那样的动作,所以不会变得繁琐。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26及释放机构27的结构仅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26及释放机构27能够替换为可发挥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代替上述释放机构27,设为如下结构:通过利用电信号传递施加于锁定解除按钮25的操作并使致动器工作,从而解除锁定机构26。
在以图13所示的L字方式使用时,第二角度β可变。本实施方式1的锁定机构26不会妨碍第二角度β变化。因此,在以图13所示的L字方式使用时,锁定机构26不会妨碍第二角度β变化,所以能够使操作性变得良好。只要至少在以L字方式使用时、即至少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锁定机构26不妨碍第二角度β变化,就能够得到与上述类似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6至图18,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简化或省略说明。图16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2A的侧视图。图17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2A的侧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2A的俯视图。在图18中,用双点划线的假想线示出了接头7的外形。图16至图18示出了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且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
图16至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清扫工具2A具备锁定机构29。如图18所示,锁定机构29具备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91。突出部291具有接触面292。如图17所示,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呈长方形。在该长方形的上侧的两个角部中的每一个形成有突出部291。
当在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下将第一角度α设为与保持角度相等时,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插入一对突出部291之间。在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插入到一对突出部291之间的状态下,一对接触面292与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接触。在该状态下,利用一对接触面292与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之间的摩擦力,对接头7的移动进行固定。在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插入到一对突出部291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以防止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发生变化。这样,锁定机构29能够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且第二角度β为90°时阻止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变化。
从图16的状态起,通过在使第一角度α变大的方向上对主体6及吸引管8施加力,从而能够解除由锁定机构29进行的固定。从图16的状态起,通过以第一角度α变大的方式使吸引管8相对于主体6旋转,从而从一对突出部291之间拔出接头7的第一旋转部71。由此,解除由锁定机构29进行的固定。
如图18所示,一对接触面292如下倾斜。突出部291的根部的位置处的一对接触面292间的距离比突出部291的前端的位置处的一对接触面292间的距离小。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将接头7插入一对突出部291之间时,接头7的位置越进入一对突出部291之间的深处,接触面292与接头7之间的摩擦力变得越强。因此,锁定机构29能够更可靠地固定接头7。在解除锁定机构29时,在从一对突出部291之间拔出接头7的过程中,接触面292与接头7之间的摩擦力逐渐降低。因此,能够减轻为了解除锁定机构29所需要的力。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保持角度相当于在第一角度α能够变化的范围中最小的角度。优选的是,在锁定机构29将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固定后的状态时,在俯视时吸引管8位于主体6的远位端62与接头7之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锁定机构29将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固定后的状态时,清扫工具2A成为能够自立的状态或接近能够自立的状态。在不使用时放置清扫工具2A时、或者在暂时中断打扫而进行其它事情时等,通过利用锁定机构29将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β固定,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清扫工具2A自立或将清扫工具2A靠在墙壁等上的动作。
如图16所示,接头7的下端位于与主体6的底面64同等的高度。如图17所示,在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接头7的端部是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的圆弧状。即使接头7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接头7的下端也会维持与主体6的底面64同等的高度。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使用时吸引管8带来向下按压接头7的力时,由于接头7的下端与被清扫面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主体6的远位端62侧从被清扫面抬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与此相对,如果假定在使用时吸引管8带来向下按压接头7的力时,接头7的下端不与被清扫面接触,则根据杠杆原理,主体6的远位端62侧有可能会从被清扫面抬起。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9及图20,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简化或省略说明。图19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3的清扫工具2B的侧视图。图20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3的清扫工具2B的侧视图。图19及图20示出了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且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
图19及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清扫工具2B具备锁定机构33。锁定机构33具备支承部331和一对突出部332。如图19所示,支承部331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突出。在将主体6放置于被清扫面时,支承部331至少部分地位于接头7与被清扫面之间。即,支承部331至少部分地位于将主体6的底面64向接头7的下侧延长得到的假想平面与接头7之间。一对突出部332从支承部331向上方、即向与底面64垂直的方向突出。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与一对突出部332的距离如下。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接头7能够插入主体6的近位端61与突出部332之间。本实施方式3的保持角度相当于在第一角度α能够变化的范围中最小的角度。
如图20所示,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时的一对突出部332间的距离具有第二角度β为90°时的接头7能够插入的大小。在接头7从图20的状态起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时,接头7插入主体6的近位端61与任意突出部332之间。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由于接头7能够插入主体6的近位端61与突出部332之间,所以第二角度β能够变化。在第二角度β为90°时,由于接头7能够插入一对突出部332间,所以第一角度α能够从保持角度向更大的角度变化。在第一角度α成为比保持角度大的角度时,接头7插入一对突出部332间。
在接头7插入到主体6的近位端61与任意突出部332之间的状态下,第二角度β成为90°以外的角度。在该状态下,由于接头7与突出部332接触,所以能够阻止第一角度α成为比保持角度大的角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3,成为如下情况。锁定机构33在第二角度β为90°时,容许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也可以是,锁定机构33在第二角度β处于包括90°在内的预定的角度范围时,容许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在图20所示的结构中,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时的一对突出部332间的距离比第二角度β为90°时的接头7的宽度稍大。因此,在第二角度β处于包括90°在内的预定的角度范围时,容许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在第二角度β不处于该角度范围时,通过将接头7插入主体6的近位端61与任意突出部332之间,从而阻止第一角度α成为比保持角度大的角度。这样,本实施方式3的锁定机构33在第二角度β处于至少包括90°在内的角度范围时,容许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在第二角度β不处于该角度范围时,阻止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3,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以图13所示的L字方式使用时,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第二角度β成为90°以外的角度。在该状态下,利用锁定机构33阻止第一角度α从保持角度向不同的角度变化。因此,从使用者观察,在吸引管8使主体6前进或后退时,能够抑制第一角度α的变化,能够得到优异的操作性。另外,在以L字方式将主体6从被清扫面提起时,能够抑制主体6倾斜,能够维持主体6的底面64及吸引开口63与被清扫面平行或接近平行的状态。因此,能够顺畅且容易地使主体6再次落在被清扫面上。在第一角度α与保持角度相等时,锁定机构33不会妨碍第二角度β变化。因此,由于在以L字方式使用时第二角度β能够自由地变化,所以能够得到优异的操作性。在以图14所示的I字方式使用时,第二角度β成为90°。在第二角度β为90°时,锁定机构33不会妨碍第一角度α变化。因此,由于在以I字方式使用时第一角度α能够自由地变化,所以能够得到优异的操作性。
如图19所示,支承部331的下表面位于与主体6的底面64同等的高度。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使用时吸引管8带来向下按压接头7的力时,由于支承部331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主体6的远位端62侧从被清扫面抬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也可以是,支承部331的下表面不一定位于与主体6的底面64同等的高度。在将主体6放置于被清扫面时,使支承部331至少部分地位于接头7与被清扫面之间,从而能够得到与上述类似的效果。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21至图23,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简化或省略说明。图21是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2C的立体图。图22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2C的侧视图。图23是从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2C的侧视图。
代替实施方式1的接头7,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2C具备接头7A。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头7A配置在主体6的近位端61与远位端62之间且相比于远位端62靠近近位端61的位置。如图21所示,接头7A具备第一旋转部71A及第二旋转部72A。第二旋转部72A以能够绕第二旋转轴Y旋转的方式与主体6连接。第一旋转部71A以能够绕第一旋转轴X旋转的方式与第二旋转部72A连接。在图21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第一旋转轴X及第二旋转轴Y。第二旋转轴Y位于相对于第一旋转轴X偏转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轴Y实质上与主体6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旋转轴X实质上与第二旋转轴Y垂直。图21至图23示出了第二角度β为90°的状态。图22示出了第一角度α为锐角的状态。图23示出了第一角度α为钝角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4的清扫工具2C可以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锁定机构26相同构造的锁定机构。如本实施方式4所示,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将接头与主体6的近位端61的端面连接。在本发明中,接头位于相比于远位端62靠近近位端61的位置、即相对于主体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偏向近位端61侧的位置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4,通过使接头7A旋转,从而能够将主体6的宽度方向上的清扫工具2C的尺寸选择性地变更为仅为主体6的宽度尺寸、或在主体6的宽度上附加接头7A而得到的尺寸。由此,即使在与主体6的宽度同等的狭窄的场所,也能够插入清扫工具2C并进行清扫。通过将第二角度β设为0°附近或180°附近,从而能够将高度方向上的清扫工具2C的尺寸设为与主体6的高度为同等程度。因此,即使在高度方向上的间隙狭窄的场所,也能够插入清扫工具2C并进行清扫。
实施方式5.
接着,参照图24,对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简化或省略说明。图24是实施方式5的真空吸尘器1A的立体图。图24所示的真空吸尘器1A例如是无绳型的充电式真空吸尘器。本实施方式5的真空吸尘器1A具备清扫工具2及吸尘器本体5A。
本实施方式5的清扫工具2的主体6、接头7、吸引管8及锁定机构26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相同或类似。代替与实施方式1的清扫工具2相同或类似的清扫工具,本实施方式5的真空吸尘器1A也可以具备与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4中任意的清扫工具相同或类似的清扫工具。
吸尘器本体5A的外形为圆柱状。吸尘器本体5A具备收容单元14A及集尘单元15A。收容单元14A及集尘单元15A的外形为圆柱状。集尘单元15A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收容单元14A的下侧。手柄9与吸尘器本体5A的上部连结。在图24中,手柄9的中心轴及吸尘器本体5A的中心轴用单点划线示出。手柄9的中心轴可以与吸尘器本体5A的中心轴一致。手柄9的中心轴可以与收容单元14A及集尘单元15A的中心轴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5中,清扫工具2的吸引管8不经由吸引软管4地与吸尘器本体5A连接。吸引管8与集尘单元15A的内部连通。吸引管8的中心轴可以与吸尘器本体5A的中心轴平行。使用者在使用真空吸尘器1A时,一边通过把持手柄9来支承吸尘器本体5A的重量,一边进行打扫。本实施方式5的真空吸尘器1A具备收容在收容单元14A的内部的电动送风机24A。电动送风机24A的中心轴可以与收容单元14A的中心轴一致。
在实施方式5中,手柄9具有中心轴与电动送风机24A的中心轴一致的棒状部位。手柄9的整体形状可以是中心轴与电动送风机24A的中心轴一致的棒状的形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效果。使用者把持的位置与吸尘器本体5A的重心的距离变近。由此,特别是在扭转手柄9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力为较小的力即可。其结果是,能够减轻在使用真空吸尘器1A时施加在使用者的手上的负荷,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在实施方式5中,手柄9形成为前端部的截面面积比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截面面积大。因此,即便在将主体6提起时等,使用者的手从手柄9滑动,直径相对较粗的前端部也会发挥防止脱落的作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使用真空吸尘器1时手柄9从手滑落,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在实施方式1至5中,也可以是,在清扫工具的主体6具备旋转刷等搅动器(图示省略),所述旋转刷等搅动器用于通过对被清扫面进行搅动,从而将尘埃从被清扫面扫起。使该搅动器旋转的驱动部件例如可以是电动机,也可以是利用空气流进行旋转的涡轮。
在实施方式1至5中,以真空吸尘器用的清扫工具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不限定于真空吸尘器用的清扫工具。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地板用拖把。在应用于地板用拖把的情况下,清扫工具的主体能够保持打扫用的纤维品或海绵等。在应用于真空吸尘器用以外的清扫工具的情况下,主体可以不具备吸引开口,杆部可以是不具备第一吸引通道的棒状的构件,接头可以不具备第二吸引通道。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真空吸尘器,2、2A、2B、2C清扫工具,3连接管,4吸引软管,5、5A吸尘器本体,6主体,7、7A接头,8吸引管,9手柄,10操作开关,11软管连接口,12电源线,13车轮,14、14A收容单元,15集尘单元,15A、15A集尘单元,16收容体,17收容体,18第一连接口,19第二连接口,20吸气风路形成部,21吸气风路,22排气风路形成部,23排气风路,24、24A电动送风机,25锁定解除按钮,26锁定机构,27释放机构,28线,29锁定机构,31上壳体,32下壳体,33锁定机构,61近位端,62远位端,63吸引开口,64底面,71、71A第一旋转部,72、72A第二旋转部,81第一吸引通道,82长度轴,261第一凹部,262销,263弹簧,264第二凹部,291突出部,292接触面,331支承部,332突出部,721外周面
Claims (7)
1.一种清扫工具,其中,所述清扫工具具备:
主体,所述主体用于吸入被清扫面的尘埃;
吸引管;以及
接头,所述接头位于比俯视时的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靠一端侧的位置,且位于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实质中央,将所述吸引管与所述主体相连,
所述接头具有第一旋转部及第二旋转部,
所述第二旋转部与所述主体连接,能够以实质上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而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连接,能够以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交叉或扭转的位置的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而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部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部及所述第二旋转部能够在维持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底面的吸引开口的开口方向的状态下旋转。
2.一种无绳型吸尘器,其中,
所述无绳型吸尘器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
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电动送风机;以及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吸尘器主体,
所述吸引管与所述吸尘器主体连接,
所述手柄的中心轴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中心轴一致。
3.一种无绳型吸尘器,其中,
所述无绳型吸尘器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以及
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电动送风机,
所述吸引管与所述吸尘器主体连接,
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吸引管的中心轴平行。
4.一种无绳型吸尘器,其中,
所述无绳型吸尘器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
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电动送风机;以及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吸尘器主体,在进行打扫时被把持,
所述吸引管与所述吸尘器主体连接,
所述手柄的中心轴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中心轴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中,
所述清扫工具还具备手柄,所述手柄在进行打扫时被把持,
所述手柄的中心轴与所述吸引管的中心轴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扫工具,其中,
所述清扫工具具备支承部,在将所述主体放置于所述被清扫面时,所述支承部至少局部地配置在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接头与所述被清扫面之间,通过与所述被清扫面的接触,从而对所述接头的向下的力进行支承,
所述接头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绳型吸尘器,其中,
所述无绳型吸尘器具备支承部,在将所述主体放置于所述被清扫面时,所述支承部至少局部地配置在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接头与所述被清扫面之间,通过与所述被清扫面的接触,从而对所述接头的向下的力进行支承,
所述接头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3666.1A CN112956947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80898 WO2017077568A1 (ja) | 2015-11-02 | 2015-11-02 | 掃除具及びバキューム掃除機 |
CN202110233666.1A CN112956947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CN201580084172.4A CN108348118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真空吸尘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4172.4A Division CN108348118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真空吸尘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56947A true CN112956947A (zh) | 2021-06-15 |
CN112956947B CN112956947B (zh) | 2022-08-16 |
Family
ID=5866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28104.1A Active CN113545702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CN202110233666.1A Active CN112956947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CN201580084172.4A Active CN108348118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真空吸尘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28104.1A Active CN113545702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4172.4A Active CN108348118B (zh) | 2015-11-02 | 2015-11-02 | 清扫工具及真空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045055B2 (zh) |
JP (1) | JP6540820B2 (zh) |
CN (3) | CN113545702B (zh) |
AU (1) | AU2015413756B2 (zh) |
TW (1) | TWI623294B (zh) |
WO (1) | WO20170775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77568A1 (ja) * | 2015-11-02 | 2017-05-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掃除具及びバキューム掃除機 |
CN111802971B (zh) * | 2019-04-11 | 2023-03-10 |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清洗机及其控制方法 |
US12016514B1 (en) * | 2022-11-10 | 2024-06-25 | Marc Smith | Vacuum cleaner head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1457A (zh) * | 2000-03-23 | 2001-11-14 | 夏普公司 | 真空电除尘器 |
CN1452936A (zh) * | 2002-04-25 | 2003-11-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动吸尘器吸头以及使用该吸头的电动吸尘器 |
JP2004337499A (ja) * | 2003-05-19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JP2006255373A (ja) * | 2005-03-17 | 2006-09-28 | Takatoshi Yamada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回転吸い口付き掃除機 |
CN101084818A (zh) * | 2006-06-08 | 2007-12-12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吸尘器 |
CN202942032U (zh) * | 2012-12-03 | 2013-05-22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自动复位的吸尘器地刷 |
JP2013132477A (ja) * | 2011-12-27 | 2013-07-08 | Toshiba Corp |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63517A (en) * | 1953-12-28 | 1956-09-18 | Karl I Strand | Broom or mop handle connection |
JPS5816886B2 (ja) * | 1982-05-13 | 1983-04-0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じゅうたん洗浄ノズル |
US4819293A (en) * | 1988-01-11 | 1989-04-11 | Aquality, Inc. | Adapter and pole assembly |
JP2841251B2 (ja) | 1991-10-04 | 1998-12-24 | 三菱電機ホーム機器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用床ブラシ |
USD359853S (en) * | 1994-04-16 | 1995-07-04 | Schwaebische Buerstenfabrik Hans Haug Kg | Broom head |
JPH08117159A (ja) * | 1994-10-26 | 1996-05-14 | Yuko Hosaka | 掃除機および掃除機用吸引ノズル |
TW428474U (en) * | 1997-05-30 | 2001-04-01 | Hitachi Ltd | Suction nozzle of a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naving the same |
JP2963413B2 (ja) | 1997-05-30 | 1999-10-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口体 |
SE509783C2 (sv) * | 1997-07-29 | 1999-03-08 | Stig Olsson | Anordning vid städmaskin |
TW425276B (en) * | 1997-11-17 | 2001-03-11 | Hitachi Ltd | Vacuum cleaner |
JP3597366B2 (ja) | 1998-01-26 | 2004-12-08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
JPH10258005A (ja) * | 1998-03-04 | 1998-09-29 | Hitachi Ltd | 電気掃除機及び電気掃除機用吸口部 |
JP3457909B2 (ja) * | 1999-02-08 | 2003-10-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 |
US6345408B1 (en) | 1998-07-28 | 2002-02-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nozzle unit therefor |
JP3868679B2 (ja) * | 1999-09-14 | 2007-01-1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気掃除機 |
JP3597429B2 (ja) | 1999-11-29 | 2004-12-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
JP2001218706A (ja) | 2000-02-14 | 2001-08-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気掃除機 |
ES2382653T3 (es) | 2002-05-22 | 2012-06-1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Aspiradora y boquilla de succión empleada en la misma |
JP3826846B2 (ja) | 2002-05-22 | 2006-09-2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KR100498618B1 (ko) * | 2002-11-25 | 2005-07-07 | 송영소 | 진공청소기용 흡입기구 |
JP2004173966A (ja) | 2002-11-27 | 2004-06-24 | Zojirushi Corp | 電気掃除機 |
US6889917B2 (en) * | 2003-03-10 | 2005-05-10 | S.C. Johnson & Son, Inc. | Cleaning device with universal motion quick disconnect head |
JP3849667B2 (ja) | 2003-05-08 | 2006-11-2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EP1659916A2 (en) * | 2003-09-03 | 2006-05-31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Multi-surfaces cleaning implement |
JP3868954B2 (ja) | 2003-12-22 | 2007-01-1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気掃除機 |
JP2004337638A (ja) | 2004-09-03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JP2006247077A (ja) | 2005-03-10 | 2006-09-21 | Sharp Corp | 電気掃除機 |
JP2006334301A (ja) | 2005-06-06 | 2006-12-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
DE102005032488A1 (de) * | 2005-07-04 | 2007-01-11 |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Kg | Fahrbares Bodenreinigungsgerät |
KR100730233B1 (ko) | 2006-03-07 | 2007-06-19 |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 진공청소기용 보조 브러시 |
JP2008012361A (ja) | 2007-10-03 | 2008-01-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
JP4896166B2 (ja) | 2009-01-21 | 2012-03-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ティック型電気掃除機 |
JP2010227465A (ja) | 2009-03-30 | 2010-10-14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電気掃除機及びその吸口体 |
US20120090639A1 (en) * | 2010-10-15 | 2012-04-19 | Leroy Heldman | Shirley's solutions systems |
JP5656327B2 (ja) | 2010-11-29 | 2015-01-21 | 弘 坂下 |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清掃具 |
JP2013070837A (ja) | 2011-09-28 | 2013-04-22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電気掃除機 |
JP2013094211A (ja) | 2011-10-28 | 2013-05-20 | Panasonic Corp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JP5865700B2 (ja) * | 2011-12-27 | 2016-02-17 | 株式会社東芝 |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WO2017077568A1 (ja) * | 2015-11-02 | 2017-05-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掃除具及びバキューム掃除機 |
-
2015
- 2015-11-02 WO PCT/JP2015/080898 patent/WO20170775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1-02 CN CN202110828104.1A patent/CN113545702B/zh active Active
- 2015-11-02 US US15/754,469 patent/US11045055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02 JP JP2017548534A patent/JP65408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1-02 CN CN202110233666.1A patent/CN112956947B/zh active Active
- 2015-11-02 AU AU2015413756A patent/AU20154137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02 CN CN201580084172.4A patent/CN108348118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24 TW TW105105385A patent/TWI623294B/zh active
-
2021
- 2021-05-25 US US17/329,382 patent/US11819179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9-29 US US18/478,307 patent/US2024003274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1457A (zh) * | 2000-03-23 | 2001-11-14 | 夏普公司 | 真空电除尘器 |
CN1452936A (zh) * | 2002-04-25 | 2003-11-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动吸尘器吸头以及使用该吸头的电动吸尘器 |
JP2004337499A (ja) * | 2003-05-19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JP2006255373A (ja) * | 2005-03-17 | 2006-09-28 | Takatoshi Yamada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回転吸い口付き掃除機 |
CN101084818A (zh) * | 2006-06-08 | 2007-12-12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吸尘器 |
JP2013132477A (ja) * | 2011-12-27 | 2013-07-08 | Toshiba Corp |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CN202942032U (zh) * | 2012-12-03 | 2013-05-22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自动复位的吸尘器地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7077568A1 (ja) | 2018-03-01 |
NZ740668A (en) | 2021-02-26 |
US11819179B2 (en) | 2023-11-21 |
US20240032749A1 (en) | 2024-02-01 |
CN113545702B (zh) | 2023-02-10 |
AU2015413756A1 (en) | 2018-04-12 |
TW201716024A (zh) | 2017-05-16 |
JP6540820B2 (ja) | 2019-07-10 |
US11045055B2 (en) | 2021-06-29 |
WO2017077568A1 (ja) | 2017-05-11 |
CN108348118B (zh) | 2021-07-13 |
CN112956947B (zh) | 2022-08-16 |
CN113545702A (zh) | 2021-10-26 |
CN108348118A (zh) | 2018-07-31 |
US20210274988A1 (en) | 2021-09-09 |
AU2015413756B2 (en) | 2018-11-15 |
US20190021563A1 (en) | 2019-01-24 |
TWI623294B (zh) | 2018-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20856B (zh) | 具有可折叠杆以提供存储构造的真空清洁装置 | |
KR20060068792A (ko) | 컨버터블 진공청소기 | |
JP5786118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US20240032749A1 (en) | Cleaning tool, electric cleaner and cordless vacuum cleaner | |
KR20190021521A (ko) | 청소기 | |
CN115381329A (zh) | 具有制动组件的表面清洁装置 | |
JP6202120B2 (ja) | 掃除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 |
JP5762275B2 (ja) |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
TW201714570A (zh) |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 |
JP7400858B2 (ja) | 掃除具、電気掃除機、及びコードレス型掃除機 | |
JP6763455B2 (ja) | 掃除具及びバキューム掃除機 | |
CN110419981B (zh) | 电动吸尘器用的刷吸嘴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 |
KR20200145065A (ko) | 조립식 청소기 | |
JP200313534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NZ740668B2 (en) | Cleaning tool and vacuum cleaner | |
JP7326186B2 (ja) |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
JP6133179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22060812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21019758A (ja) | 電気掃除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