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645570B -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5570B
CN111645570B CN202010520471.0A CN202010520471A CN111645570B CN 111645570 B CN111645570 B CN 111645570B CN 202010520471 A CN202010520471 A CN 202010520471A CN 111645570 B CN111645570 B CN 111645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wheel
axle
clamp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04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5570A (zh
Inventor
李曈
姚子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uoweit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uoweit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uoweit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uoweit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04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55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5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5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5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5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8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trolle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梯车主体、弹簧减震系统、稳定系统及刹车系统、油电混动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六部分组成;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属于智能化操作装置,可拆散可折叠,便于运输,便于项目更换时的运输,两人就可完成运输,实现两名实际工作人员自控制梯车行进、启停及利用电动工具施工无需发电机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技术领域:
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主要应用于铁路、地铁、城铁施工建设中电气化施工中的接触网专业施工和铁路、地铁、城铁运维中的窗口期检查、维修作业,属于轨道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轨道交通电力检测时使用接触网梯车,是用人工推、扶行使和保持稳定的梯车。原有梯车缺点为需要4名推、扶人员(1角1人)外加1名安全及瞭望员实现梯车的形式和稳定,劳务极大浪费;另外人工扶梯车不具备100%安全性,凡是人工做的都会出现走神等情况,梯车稳定性出现问题后会导致人员伤亡,接触网专业施工时每年都会出现摔伤、亡情况。因此,如何避免造成劳务浪费,减少人员伤亡是利用梯车施工的关键问题,本发明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具有行走可控、升降可控、自动控制等功能,适用于轨道类施工和运维期间检测,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接触网梯车的自动行走、自动升降、自动控制和行走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的轨道交通电力检测车。
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梯车主体、弹簧减震系统、稳定系统及刹车系统、油电混动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六部分组成;
其中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平台(1.1)、遥控终端(1.2),智能控制平台(1.1)上固定有遥控终端(1.2);
轨道交通系统(此系统为常规的技术方案)包括:车轮(6.1)、轮缘(6.2)、车轴(6.3)、钢轨(6.4)和轴承(6.5);钢轨(6.4)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凹槽,两条并行的钢轨上方均各有对应的两个车轮,每个车轮侧面对应有轮缘(6.2),两个并行的钢轨上并排的一组车轮(6.1)即A1车轮和A2车轮之间采用车轴(6.3)连接,共两组并排的车轮(6.1),另一组并排的车轮即A3车轮和A4车轮之间采用另一车轴(6.3)连接;A1车轮和A3车轮在一个钢轨上,A2车轮和A4车轮在另一个钢轨上,其中一组并排的车轮作为驱动轮,另一组并排的车轮作为从动轮,从动轮的每个车轮与车轴之间均设有轴承(6.5)。
油电混动系统(5)包括拖动电车(5.1)和动力系统(5.2)组成;拖动电车(5.1)为传动机构与其中驱动轮对应的车轴匹配连接,动力系统(5.2)给拖动电车提供传动动力,使得拖动电车(5.1)带动驱动轮的车轴(6.3)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转动;动力系统(5.2)采用油和电混动动力系统;遥控终端(1.2)与动力系统(5.2)和拖动电车(5.1)连接;
梯车主体包括梯车侧梯(2.1)、折叠结构(2.2)、支撑架(2.3)、底盘(2.4),底盘(2.4)至少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底盘(2.4)长方形框架位于车轴(6.3)和钢轨上方,底盘(2.4)长方形框架的四个顶点与四个车轮处的车轴(6.3)通过轴承固定在一起且不随车轴转动;底盘(2.4)上方设有两个梯车侧梯(2.1),两个梯车侧梯(2.1)搭接成面对面的角固定支撑结构,两个梯车侧梯(2.1)上方固定设有智能控制平台(1.1),两个梯车侧梯(2.1)面对面之间采用支撑架(2.3)固定,每个梯车侧梯(2.1)中间采用折叠结构(2.2),如折叠结构(2.2)采用铰链式的可转动折叠结构;
弹簧减震系统包括弹簧器(3.1)、液压杆(3.2);液压杆(3.2)下方设有弹簧片,用于卡住弹簧器(3.1),同时实现与梯车车轴连接。液压杆(3.2)上侧与梯车框架相连接,在从动轮的车轴(6.3)上,下侧采用螺栓直接固定于车轴上;对于驱动轮的车轴(6.3),在车轴(6.3)上安装轴承(6.5),液压杆(3.2)的下侧固定于轴承上,在驱动轴能够正常转动的前提下可以保证液压杆(3.2)在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弹簧器(3.1)套在液压杆(3.2)的内杆上,弹簧器(3.1)的上部液压杆(3.2)的外轴连接,弹簧器(3.1)下部卡在液压杆(3.2)的底部铁片上,当梯车的车轮发生抖动时,弹簧减震系统可以通过弹簧收缩实现减震。
稳定系统及刹车系统,包括手动刹车系统(4.1)、电磁刹车系统(4.2)、摩擦刹车系统(4.3);其中手动刹车系统(4.1)、电磁刹车系统(4.2)安装在同一钢轨上两个车轮之间,固定到梯车主体尤其底座上。
其中手动刹车系统(4.1)包括手动拉线(4.1.1)、金属固定套(4.1.2)、卡轨夹手(4.1.3),两个共平面的卡轨夹手(4.1.3)均在长度方向上中间某点采用固定转轴或铰链的形式固定到金属固定套(4.1.2)上,卡轨夹手(4.1.3)可绕固定点转动,两个共平面的卡轨夹手(4.1.3)的上端部采用高强钢丝绳或弹性材料绳状结构连接,然后高强钢丝绳或弹性材料绳状结构的中间部分与手动拉线(4.1.1)的一端连接,手动拉线(4.1.1)的另一端连接到操作台上,由施工人员控制,手动拉线(4.1.1)采用的是高强钢丝绳;金属固定套(4.1.2)是用来固定卡轨系统的,卡轨夹手(4.1.3)采用高强PET,摩擦力大,通过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来对梯车进行刹车,卡轨夹手(4.1.3)的下端为向中间靠拢的抓手,两个卡轨夹手(4.1.3)位于钢轨(6.4)的两侧,且卡轨夹手(4.1.3)的下端抓手对应位于钢轨(6.4)两侧的凹槽内;
其中电磁刹车系统(4.2)包括电磁体刹车体(4.2.1)、弹簧提拉器(4.2.2)、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3)、配电装置(4.2.4);电磁体刹车体(4.2.1)通过弹簧提拉器(4.2.1)固定到梯车的下边,位于钢轨(6.4)轨道面的正上方且保持与轨道面具有间隙;弹簧提拉器(4.2.1)中安装弹簧,便于控制电磁体刹车体(4.2.1)的起落;电磁体刹车体(4.2.1)为:电磁线圈内部插入电磁刹车片,电磁刹车片即为铁芯,电磁线圈与配电装置(4.2.4)即可调电阻、开关、电源组成线路;电磁体刹车体(4.2.1)内部设有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3),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3)与遥控终端(1.2)采用数字或信号的无线或有线连接,遥控终端(1.2)与可调电阻连接,且能够调节电阻。
其中摩擦刹车系统(4.3)包括卡轨轮(4.3.1)、卡轨轮轴(4.3.2)、连接器(4.3.3)、轴承顶套(4.3.4)、液压缸固定器(4.3.5)、连接轴(4.3.6)、液压缸(4.3.7)、液压缸伸缩轴(4.3.8)、刹车片(4.3.9)、传感器(4.3.10),控制器(4.3.11);
连接器(4.3.3)包括:弹簧(4.3.3.1)、连接厚铁片(4.3.3.2)。
液压缸伸缩轴(3.4)包括:伸缩轴(3.4.1)、内卡片(3.4.2)、调节螺母(3.4.3)。
卡轨轮(4.3.1)安装于车上且置于钢轨(6.4)的外侧,卡轨轮(4.3.1)与钢轨(6.4)外侧的凹槽上侧面紧密接触,且可随着车的行驶自由转动;连接器(4.3.3)包括弹簧(4.3.3.1)、连接厚铁片(4.3.3.2),沿连接厚铁片(4.3.3.2)长度方向设有竖向凹槽,竖向凹槽的两端为半圆柱结构,弹簧(4.3.3.1)沿竖直方向置于连接厚铁片(4.3.3.2)的竖向凹槽中,弹簧(4.3.3.1)可在竖向凹槽中沿竖直方向自由伸缩且不能脱离长条孔;卡轨轮(4.3.1)安装于车上采用的方案:卡轨轮(4.3.1)与卡轨轮轴(4.3.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卡轨轮轴(4.3.2)的另一端置于连接厚铁片(4.3.3.2)竖向凹槽的槽底端与弹簧(4.3.3.1)的一端固定连接,卡轨轮轴(4.3.2)的另一端可在连接厚铁片(1.3.2)竖向凹槽内在竖直方向自由震动,卡轨轮轴(4.3.2)轴向为水平方向;车轴(6.3)穿过连接厚铁片(4.3.3.2)竖向凹槽的槽上端,对于从动车轮,车轴(6.3)利用螺栓与连接厚铁片(4.3.3.2)固定在一起;对于驱动轮在车轴(6.3)上安装轴承,轴承与厚铁片(4.3.3.2)焊接相连,保证厚铁片(4.3.3.2)的位置被完全固定的情况下,驱动轮的车轴仍可以转动,实现动力的输出。轴承顶套(4.3.4)安装于连接厚铁片(4.3.3.2)和车轮(6.1)之间,防止车轮(6.1)与和连接厚铁片(4.3.3.2)直接摩擦;
车轴(6.3)水平,车轮(6.1)同轴固定到车轴(6.3)上,钢轨(6.4)正上方支撑车轮(6.1),车轮(6.1)一端边设有轮缘(6.2),轮缘(6.2)平行贴于铁轨(6.4)的内侧上部且之间具有空隙,轮缘(6.2)、轴承顶套(4.3.4)分别位于车轮(6.1)的两端部;
液压缸固定器(4.3.5)固定到车轴(6.3)上,液压缸(4.3.7)通过连接轴(6.2)与液压缸固定器(4.3.5)固定连接,液压缸伸缩轴(4.3.8)的一端与液压缸(4.3.7)固定连接,液压缸伸缩轴(4.3.8)的另一端与刹车片(4.3.9)固定连接,液压缸伸缩轴(4.3.8)与车轴(6.3)平行,且可水平轴向伸缩;刹车片(4.3.9)与铁轨(6.4)内侧面的凹槽水平相对应,且能够与铁轨(6.4)内侧面凹槽上下相贴合匹配;液压缸(4.3.7)设有传感器(4.3.10)和控制器(4.3.11),传感器(4.3.10)通过导线或无线遥控器与遥控终端(1.2)连接,遥控终端(1.2)通过导线或无线遥控器与控制器(4.3.11)连接;
优选刹车片为(4.3.9)锥面结构,端部为小端面指向刚轨(6.4)内侧面的凹槽。
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
轮缘与刹车片为(4.3.9)位于钢轨的同一侧,且轮缘基本贴着钢轨上部,且沿轴向投影,轮缘与刹车片为(4.3.9)有重合。
卡轨轮轴和连接器中的弹簧连接,利用螺栓加以固定,卡轨轮轴与弹簧不可以发生分离。卡轨轮利用螺栓连接在卡轨轮轴上,同时保证卡轨轮与铁轨能够紧密贴合,梯车行驶中卡轨轮可以自行转动。从动轮处连接厚铁片(4.3.3.2)利用螺栓(4.3.14)固定于车轴上,保证连接厚铁片(4.3.3.2)和车轴(6.3)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和转动,驱动轮处的车轴(6.3)上安装轴承(6.5),连接器(4.3.3)的厚铁片(4.3.3.2)焊接于轴承上,保证厚铁片(4.3.3.2)的位置被完全固定的情况下,驱动轮的车轴(6.3)仍可以转动,实现动力的输出。连接器的弹簧固定于车轴的下方,与车轴不可分离。连接厚铁片中央设置放置弹簧的竖向凹槽,保证弹簧只能在凹槽内发生竖向伸缩,达到约束卡轨轮轴只能在连接器上竖向发生一定范围内的位移的目的,两者之间不发生水平移动和相对转动。当钢轨的有横(纵)曲线变化时,弹簧自动调节长度来实现卡轨轮上下移动,以实现卡轨轮与铁轨紧密接触,防止系统抗倾覆。
智能控制系统(1)由智能控制平台(1.1)和遥控终端(1.2)两部分组成,之后施工人员都是在智能控制平台(1.1)上进行。为防止人员的摔伤以及增加作业面积,智能控制平台(1.1)应有一定的安全高度和宽度;为了保证智能控制平台(1.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智能控制平台(1.1)与侧梯(2.1)采用销钉连接,螺丝紧固,便于安装以及拆卸。遥控终端(1.2)用来控制梯车的前进与停止,油电混动系统的启动,控制拖动电车前进,后退,制动以及驻车功能。上述控制系统实现了梯车的智能化,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遥控终端控制器来操纵梯车的行走,将梯车安装在轨道上后,作业人员在操作平台上打开控制终端电源开关,通过遥控控制终端上的操作键就可以来操纵梯车自由行走,当遥控终端(1.2)启动拖动电车(5.1),按下前进/后退,梯车在轨道上自由行走;松开启动制动装置,梯车通过刹车系统自动刹车。
梯车主体(2)为智能控制系统(1)提供支撑,其中梯车侧梯(2.1)用来施工人员上下智能控制平台(1.1),采用铝合金新型材料制造更轻且有更好的强度;折叠结构(2.2)用来将侧梯拆分进行折叠,使所占的空间更小;
支撑结构(2.3)采用铝合金新型材料制造,x型支撑,与侧梯采用销钉连接,螺丝紧固,用来支撑梯车主体,保证梯车的整体稳定性。梯车底盘(2.4)用来放置油电混合系统(5),底盘(2.4)与侧梯(2.1)采用半圆卡扣螺丝紧固方式。
弹簧减震系统(3)为梯车进行减震,保证梯车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舒适。弹簧减震器(3.1)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轨道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轨道面时,弹簧自身会有往复运动,弹簧减震器(3.1)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缓和与衰减梯车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和震动,并且保证梯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液压杆(3.2)会起阻尼作用,防止弹簧弹起过快产生反弹,它与弹簧组合在一起才能很好的起动减震效果。
稳定及刹车系统(4)保证梯车的稳定性以及防止梯车的倾覆。增加稳定系统使梯车脱离辅助人员配合,稳定性能高于高铁承重倾斜标准。手动刹车系统(4.1)是用来对梯车进行手动刹车的装置,手动拉线(4.1.1)连接到操作台上,由施工人员控制,采用的是高强钢丝绳;金属固定套(4.1.2)是用来固定卡轨系统的,卡轨夹手(4.1.3)采用高强PET,摩擦力大,通过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来对梯车进行刹车。电磁刹车系统(4.2)是梯车进行自动刹车的装置,用来防止接触网梯车在施工中的倾覆,减少人员伤亡,增加梯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摩擦刹车系统(4.3)是通过卡轨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作用来达到制动的效果。当需要刹车时,操作人员在智能操作平台上启动刹车系统,弹簧提拉器落下,电磁刹车片与轨道吸合刹车,梯车停止。
油电混动系统(5)为梯车提供足够的动力,动力系统(5.2)还与可用电的任何部件连接,为它们提供动力,即为系统提供动力和为电源充电,实现梯车系统自动控制,自动行走、电力输出服务于电动工具、监控设备及未来可能的管理系统,提高人工工作效率,提高对施工管理能力。混合动力系统,通过燃烧汽油发电,给梯车供电。
本发明所提供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属于智能化操作装置,可拆散可折叠,便于运输,便于项目更换时的运输,两人就可完成运输,实现两名实际工作人员自控制梯车行进、启停及利用电动工具施工无需发电机配合,采用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节约材料和人工成本,实现绿色环保,可以保证梯车在施工过程中的平稳,有效防止梯车在施工中的倾覆,减少人员伤亡,增加梯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智能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梯车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折叠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弹簧减震系统的细部构造示意图;
图6为手动刹车的细部构造示意图;
图7为电磁刹车系统的细部构造图(左)和电磁刹车体细部构造图(右);
图8为电磁刹车体线圈电路构造;
图9为摩擦刹车系统的细部构造图;
图10连接器细部连接示意图;
图11液压缸伸缩轴的构造示意图;
图12驱动轮轴承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注:
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1.1 智能控制平台;1.2 遥控终端
梯车主体包括:
2.1 梯车侧梯;2.2 折叠结构;2.3 支撑架;2.4 底盘;
弹簧减震系统包括:
3.1 弹簧减震器;3.2 液压杆;
稳定系统及刹车包括:
4.1 手动刹车系统包括:4.1.1 手动拉线;4.1.2 金属固定套;4.1.3 卡轨夹手;
4.2 电磁刹车系统包括:4.2.1 电磁刹车体,4.2.2 弹簧提拉器,4.2.3 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4 配电装置;
4.3 摩擦刹车系统包括:4.3.1 卡轨轮,4.3.2 卡轨轮轴,4.3.3 连接器,4.3.4轴承顶套,4.3.5 液压缸固定器,4.3.6 连接轴,4.3.7 液压缸,4.3.8 液压缸伸缩轴,4.3.9 刹车片,4.3.10 传感器,4.3.11 控制器;
4.3.3 连接器包括:4.3.3.1 弹簧、4.3.3.2 连接厚铁片;
油电混动系统包括:
5.2 动力系统,5.1 拖动电车;
轨道交通系统包括:
6.1 车轮,6.2 轮缘,6.3 车轴,6.4 钢轨,6.5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附图仅为示意图,仅说明本专利的基本结构,本发明的实例为该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创造性的基础上研发,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材料的选择:
梯车主体2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使梯车更轻,并且可拆散可折叠,便于运输,两人就能完成运输。
手动刹车系统4.1中手动拉线4.1.1采用的是高强钢丝绳,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和抗冲击韧性,来承受刹车系统的重量;为了保证卡轨夹手4.1.3与钢轨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得梯车可以手动刹车,卡轨夹手4.1.3采用高强PET,具有摩擦力大,绝缘的特点。
梯车使用原理和步骤:
混合动力梯车采用的是铝合金新型材料制造,梯车的重量更轻,并且梯车是可拆卸,可折叠的,平台与梯车采用销钉连接,侧梯与支撑结构采用销钉连接,与底盘采用半圆卡扣螺丝紧固。
两名施工人员将拆卸后的梯车搬运至轨道上,对梯车主体2进行搭接,将安全销旋转至指定位置,固定侧梯2.1使侧梯2.1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将支撑结构2.3与侧梯2.1用销钉连接,然后将侧梯2.1与底盘2.4采用半圆卡扣螺丝完成紧固,使梯车主体2与底盘2.4连接为一个整体,将智能控制平台1.1与侧梯2.1采用销钉连接,用螺丝完成紧固,混合动力梯车完成安装,然后将卡轨轮卡轨夹手4.1.3卡于轨道上,连接好,完成后检查混合动力梯车。
启动油电动力系统5及梯车,这时电磁刹车片4.2.1自动吸合,220V工作电源通电。混合动力系统,通过燃烧汽油发电,给梯车提供动力,进行代电和电池充电。这种方式即保留了汽油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又能够实现高功率重量比。
两名施工人员通过梯车侧梯2.1到混合动力梯车智能控制平台1.1开始操作梯车。按住遥控终端1.2的前进/后退按钮,混合动力梯车自动松开电磁刹车片4.2.1,然后行驶;松开前进/后退按钮,混合动力梯车自动停止,2秒后电磁刹车片4.2.1自动吸合。
人员可在停车时通过拉紧智能控制平台1.1上的手动拉线4.1.1,使卡轨夹手4.1.3与钢轨夹紧,产生摩擦力,实现手刹制动提高稳定性,减少梯车轮与钢轨之间摩擦的损耗。
所述吸合力测量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磁刹车片与钢轨之间的吸合力的大小,并将监测的数据以无线信号的方式发射,由控制端接收;操作人员或工作系统根据控制端显示的测量结果自动调整变阻器电阻控制电磁场强度,调节梯车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使电磁体刹车体与钢轨吸合进行刹车控制,保证梯车在制动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技术人员施工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启动刹车装置,控制端发出刹车信号,并使电磁线圈通电,电磁铁产生电磁力吸引轨道顶面,使电磁体刹车体与钢轨吸合刹车,使得梯车停止;完成刹车动作后,固定在梯车下的弹簧提拉器牵引电磁刹车片复位。此外,控制端设置紧急制动按钮,在梯车遇到危险需要紧急刹车时,可以保证梯车在紧急情况下实现人工快速制动刹车,期间传感器可以控制列车的最大制动力,从而保证梯车在人工急刹车的情况下不发生倾覆。
启动制动刹车系统,控制器控制液压缸的油压增加来推动液压缸伸缩轴,油压作用下刹车片与钢轨达到一定的压力并产生摩擦来实现制动停车。当传感器检测刹车片与铁轨达到一定的压力时,传感器反馈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液压缸的油压保持不变。关闭制动刹车系统之后刹车片自动复位。混合动力梯车两侧的卡轨轮与钢轨的紧密接触,随着混合动力梯车行驶卡轨轮自行转动,保证混合动力梯车能够抵抗侧移和倾覆的同时减小与轨道的摩擦。此外,混合动力梯车的轮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预防混合动力梯车侧移和倾覆的作用。
制动刹车系统:制动刹车系统主要用于车辆的制动刹车,是预防危险、实现车辆紧急停止的主要手段。刹车片是刹车制动的主要部件,需要制动刹车时,启动制动刹车系统,刹车片与铁轨相接触,利用刹车片与铁轨摩擦来达到混合动力梯车的制动的效果。液压缸伸缩轴包括伸缩轴、内卡片和调节螺母,伸缩轴直接穿过刹车片的中心,调节螺母和内卡片位于刹车片的两侧用于固定刹车片,且调节螺母位于伸缩轴的端部。液压缸伸缩轴的伸缩轴直接控制刹车片的位置,内卡片和调节螺母用于固定刹车片的位置。刹车片采用螺栓与内卡片连接,内卡片与伸缩轴刚性连接,保证刹车片不发生移动和转动。调节螺母固定于刹车片的外侧,阻止刹车片向外发生移动,加强刹车片的固定效果,保证刹车片与液压缸伸缩轴二者不发生相对移动和转动。液压缸用于控制制动刹车系统中的油压,控制器用于控制液压缸达到提前设定好的固定压力值。控制器在制动刹车系统启动后直接控制液压缸的油压增加,在油压作用下刹车片与铁轨产生摩擦来实现制动停车。传感器安装在液压缸上,用以检测液压缸中的油压。传感器和控制器也可利用导线连接,传感器通过导线反馈信息到控制器;当传感器检测到刹车片与铁轨之间达到控制器所设定的压力时,控制器直接将控制液压缸中的油压不再变化,通过控制端控制控制器来控制液压缸中的油压;制动刹车系统关闭后,控制器控制刹车片自动复位;正常使用过程中,刹车片磨损变薄会影响制动刹车的效果。当无法达到提前设好的固定压力值时,传感器向控制器反馈液压缸中的油压值没有达到控制器所设定的压力值,控制器控制液压缸油压继续增大,直至达到提前设定的固定压力值,确保制动刹车的效果。为避免刹车片磨损至一定程度时,伸缩轴与钢轨产生摩擦,伸缩轴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刹车片磨损至更换程度时,伸缩轴无法继续伸长,仍然与铁轨保持合适的距离。控制器连接报警系统,当伸缩轴无法伸长时,传感器检测到液压缸压力不足反馈到控制器时,控制器引发报警系统,提醒更换刹车片。液压缸控制液压缸伸缩轴来控制刹车片的位置,实现制动刹车。连接轴用于固定液压缸的位置,保证液压缸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液压缸固定器、连接轴、液压缸采用高强度的螺栓连接,保证液压缸固定器、连接轴、液压缸不发生相对移动和转动。整个制动装置通过液压缸固定器将固定于车轴上的合适位置,使得系统在非工作状态下,刹车片与铁轨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工作状态下可以有效实现制动刹车。在整个制动刹车系统工作时要保证制动刹车系统与车轴不发生位移与旋转。
如遇特殊情况:包括所有电器元件故障、机械结构故障等可按下急停按钮,混合动力梯车自动停车,停止220V工作电源供电,将所有电池中余电供给电磁刹车,可保持超过半小时,使人员下车并关闭混合动力梯车。

Claims (1)

1.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梯车主体、弹簧减震系统、稳定系统及刹车系统 、油电混动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六部分;
其中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平台(1.1)、遥控终端(1.2),智能控制平台(1.1)上固定有遥控终端(1.2);
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轮(6.1)、轮缘(6.2)、车轴(6.3)、钢轨(6.4)和轴承(6.5);钢轨(6.4)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凹槽,两条并行的钢轨上方均各有对应的两个车轮,每个车轮侧面对应有轮缘(6.2),两个并行的钢轨上并排的一组车轮(6.1)即A1车轮和A2车轮之间采用车轴(6.3)连接,共两组并排的车轮(6.1),另一组并排的车轮即A3车轮和A4车轮之间采用另一车轴(6.3)连接;A1车轮和A3车轮在一个钢轨上,A2车轮和A4车轮在另一个钢轨上,其中一组并排的车轮作为驱动轮,另一组并排的车轮作为从动轮,从动轮的每个车轮与车轴之间均设有轴承(6.5);
油电混动系统(5)包括拖动电车(5.1)和动力系统(5.2);拖动电车(5.1)为传动机构与其中驱动轮对应的车轴匹配连接,动力系统(5.2)给拖动电车提供传动动力,使得拖动电车(5.1)带动驱动轮的车轴(6.3)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转动;动力系统(5.2)采用油和电混动动力系统;遥控终端(1.2)与动力系统(5.2)和拖动电车(5.1)连接;
梯车主体包括梯车侧梯(2.1)、折叠结构(2.2)、支撑架(2.3)、底盘(2.4),
底盘(2.4)至少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底盘(2.4)长方形框架位于车轴(6.3)和钢轨上方,底盘(2.4)长方形框架的四个顶点与四个车轮处的车轴(6.3)通过轴承固定在一起且不随车轴转动;底盘(2.4)上方设有两个梯车侧梯(2.1),两个梯车侧梯(2.1)搭接成面对面的角固定支撑结构,两个梯车侧梯(2.1)上方固定设有智能控制平台(1.1),两个梯车侧梯(2.1)面对面之间采用支撑架(2.3)固定,每个梯车侧梯(2.1)中间采用折叠结构(2.2),折叠结构(2.2)采用铰链式的可转动折叠结构;
弹簧减震系统包括弹簧器(3.1)、液压杆(3.2);液压杆(3.2)下方设有弹簧片,用于卡住弹簧器(3.1),同时实现与梯车车轴连接;液压杆(3.2)上侧与梯车框架相连接,在从动轮的车轴(6.3)上,下侧采用螺栓直接固定于车轴上;对于驱动轮的车轴(6.3),在车轴(6.3)上安装轴承(6.5),液压杆(3.2)的下侧固定于轴承上,在驱动轴能够正常转动的前提下可以保证液压杆(3.2)在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弹簧器(3.1)套在液压杆(3.2)的内杆上,弹簧器(3.1)下部卡在液压杆(3.2)的底部铁片上,当梯车的车轮发生抖动时,弹簧减震系统可以通过弹簧收缩实现减震;
稳定系统及刹车系统,包括手动刹车系统(4.1)、电磁刹车系统 (4.2)、摩擦刹车系统(4.3);其中手动刹车系统(4.1)、电磁刹车系统 (4.2)安装在同一钢轨上两个车轮之间,固定到梯车主体的底座上;
其中手动刹车系统(4.1)包括手动拉线(4.1.1)、金属固定套(4.1.2)、卡轨夹手(4.1.3),两个共平面的卡轨夹手(4.1.3)均在长度方向上中间某点采用固定转轴形式固定到金属固定套(4.1.2)上,卡轨夹手(4.1.3)可绕固定点转动,两个共平面的卡轨夹手(4.1.3)的上端部采用高强钢丝绳或弹性材料绳状结构连接,然后高强钢丝绳或弹性材料绳状结构的中间部分与手动拉线(4.1.1)的一端连接,手动拉线(4.1.1)的另一端连接到操作台上,由施工人员控制,手动拉线(4.1.1)采用的是高强钢丝绳;金属固定套(4.1.2)是用来固定卡轨系统的,卡轨夹手(4.1.3)采用高强PET,摩擦力大,通过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来对梯车进行刹车,卡轨夹手(4.1.3)的下端为向中间靠拢的抓手,两个卡轨夹手(4.1.3)位于钢轨(6.4)的两侧,且卡轨夹手(4.1.3)的下端抓手对应位于钢轨(6.4)两侧的凹槽内;
其中电磁刹车系统 (4.2)包括电磁体刹车体(4.2.1)、弹簧提拉器(4.2.2)、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3)、配电装置(4.2.4);电磁体刹车体(4.2.1)通过弹簧提拉器(4.2.2)固定到梯车的下边,位于钢轨(6.4)轨道面的正上方且保持与轨道面具有间隙;弹簧提拉器(4.2.2)中安装弹簧,便于控制电磁体刹车体(4.2.1)的起落;电磁体刹车体(4.2.1)为:电磁线圈内部插入电磁刹车片,电磁刹车片即为铁芯,电磁线圈与配电装置(4.2.4)即可调电阻、开关、电源组成线路;电磁体刹车体(4.2.1)内部设有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3),吸合力测量传感器(4.2.3)与遥控终端(1.2)采用信号无线或有线连接,遥控终端(1.2)与可调电阻连接,且能够调节电阻;
其中摩擦刹车系统 (4.3)包括卡轨轮(4.3.1)、卡轨轮轴(4.3.2)、连接器(4.3.3)、轴承顶套(4.3.4)、液压缸固定器(4.3.5)、连接轴(4.3.6)、液压缸(4.3.7)、液压缸伸缩轴(4.3.8)、刹车片(4.3.9)、传感器(4.3.10),控制器(4.3.11);
连接器(4.3.3)包括:弹簧(4.3.3.1)、连接厚铁片(4.3.3.2);
卡轨轮(4.3.1)安装于车上且置于钢轨(6.4)的外侧,卡轨轮(4.3.1)与钢轨(6.4)外侧的凹槽上侧面紧密接触,且可随着车的行驶自由转动;连接器(4.3.3)包括弹簧(4.3.3.1)、连接厚铁片(4.3.3.2),沿连接厚铁片(4.3.3.2)长度方向设有竖向凹槽,竖向凹槽的两端为半圆柱结构,弹簧(4.3.3.1)沿竖直方向置于连接厚铁片(4.3.3.2)的竖向凹槽中,弹簧(4.3.3.1)可在竖向凹槽中沿竖直方向自由伸缩且不能脱离长条孔;卡轨轮(4.3.1)安装于车上采用的方案:卡轨轮(4.3.1)与卡轨轮轴(4.3.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卡轨轮轴(4.3.2)的另一端置于连接厚铁片(4.3.3.2)竖向凹槽的槽底端与弹簧(4.3.3.1)的一端固定连接,卡轨轮轴(4.3.2)的另一端可在连接厚铁片(4.3.3.2)竖向凹槽内在竖直方向自由震动,卡轨轮轴(4.3.2)轴向为水平方向;车轴(6.3)穿过连接厚铁片(4.3.3.2)竖向凹槽的槽上端,对于从动车轮,车轴(6.3)利用螺栓与连接厚铁片(4.3.3.2)固定在一起;对于驱动轮在车轴(6.3)上安装轴承,轴承与连接厚铁片(4.3.3.2)焊接相连,保证连接厚铁片(4.3.3.2)的位置被完全固定的情况下,驱动轮的车轴仍可以转动,实现动力的输出;轴承顶套(4.3.4)安装于连接厚铁片(4.3.3.2)和车轮(6.1)之间,防止车轮(6.1)与和连接厚铁片(4.3.3.2)直接摩擦;
车轴(6.3)水平,车轮(6.1)同轴固定到车轴(6.3)上,钢轨(6.4)正上方支撑车轮(6.1),车轮(6.1)一端边设有轮缘(6.2),轮缘(6.2)平行贴于钢轨(6.4)的内侧上部且之间具有空隙,轮缘(6.2)、轴承顶套(4.3.4)分别位于车轮(6.1)的两端部;
液压缸固定器(4.3.5)固定到车轴(6.3)上,液压缸(4.3.7)通过连接轴(4.3.6)与液压缸固定器(4.3.5)固定连接,液压缸伸缩轴(4.3.8)的一端与液压缸(4.3.7)固定连接,液压缸伸缩轴(4.3.8)的另一端与刹车片(4.3.9)固定连接,液压缸伸缩轴(4.3.8)与车轴(6.3)平行,且可水平轴向伸缩;刹车片(4.3.9)与钢轨(6.4)内侧面的凹槽水平相对应,且能够与钢轨(6.4)内侧面凹槽上下相贴合匹配;液压缸(4.3.7)设有传感器(4.3.10)和控制器(4.3.11),传感器(4.3.10)通过导线或无线遥控器与遥控终端(1.2)连接,遥控终端(1.2)通过导线或无线遥控器与控制器(4.3.11)连接;
刹车片(4.3.9)为锥面结构,端部为小端面指向钢轨(6.4)内侧面的凹槽;
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
CN202010520471.0A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Active CN111645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0471.0A CN111645570B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0471.0A CN111645570B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5570A CN111645570A (zh) 2020-09-11
CN111645570B true CN111645570B (zh) 2024-06-04

Family

ID=7235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0471.0A Active CN111645570B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5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0905A (zh) * 2020-10-29 2021-02-12 安徽国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流水线线性停车装置
CN114274304B (zh) * 2021-12-31 2024-05-07 贵州瑞气升腾实业有限公司 装配式混泥土墙板的制作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0326A1 (fr) * 1993-03-12 1994-09-15 S.C.L.E. S.A. Vehicule pour la construction et la maintenance des catenaires
CN105751920A (zh) * 2016-03-02 2016-07-13 湖南华铝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接触网作业梯车
CN108017027A (zh) * 2018-01-23 2018-05-11 成吉安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智能化电动梯车
CN207608293U (zh) * 2017-12-20 2018-07-13 张家口市天勤铁路电气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助力稳固运载作业梯车
CN108313940A (zh) * 2018-03-27 2018-07-24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208646856U (zh) * 2018-08-28 2019-03-26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多功能绝缘梯车
CN214607176U (zh) * 2020-06-09 2021-11-05 北京卓维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0326A1 (fr) * 1993-03-12 1994-09-15 S.C.L.E. S.A. Vehicule pour la construction et la maintenance des catenaires
CN105751920A (zh) * 2016-03-02 2016-07-13 湖南华铝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接触网作业梯车
CN207608293U (zh) * 2017-12-20 2018-07-13 张家口市天勤铁路电气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助力稳固运载作业梯车
CN108017027A (zh) * 2018-01-23 2018-05-11 成吉安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智能化电动梯车
CN108313940A (zh) * 2018-03-27 2018-07-24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208646856U (zh) * 2018-08-28 2019-03-26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多功能绝缘梯车
CN214607176U (zh) * 2020-06-09 2021-11-05 北京卓维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自行式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车梯的研制;朱家诚;安坤;马开峰;;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0308(第03期);全文 *
轻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研制;翟玉霞;;铁道机车车辆;20081225(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5570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4586B (zh) 磁悬浮列车牵引维护工程车
CN101624054B (zh) 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走行结构
CN111645570B (zh)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CN103898814B (zh) 带横移功能的换轨作业车及其组装方法、换轨作业方法
CN205753192U (zh) 适应单根导线的巡线机器人机械结构
CN205601529U (zh)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公铁两用车
CN201062187Y (zh) 煤矿井下巷道单轨吊
CN214607176U (zh) 一种多功能轨道交通接触网梯车
CN106625648B (zh) 高架铁路步行板全电动换装机械手
JP3238800B2 (ja) 転轍器交換作業車
CN111469867A (zh) 悬挂式单轨作业车
CN108221662B (zh) 一种钢桁拱上弦检查车及其控制系统
CN210162085U (zh) 磁浮轨道巡检车
CN208700326U (zh) 一种新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电缆收放装置
CN211308543U (zh) 磁悬浮列车牵引维护工程车
CN204714373U (zh) 一种起重机可移动驾驶室
CN109334364B (zh) 带三只行走轮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CN208501490U (zh) 适应大坡度轨道行驶的桥检车
CN113734208B (zh) 轨道交通牵引车辆
CN216783267U (zh) 一种磁悬浮快速货运系统
CN205589240U (zh) 一种自动驻刹式铁路轨道小车
CN212404673U (zh) 钢轨打磨车
CN211617724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转向架检修作业平台
CN111731340A (zh) 一种轨道交通智能电磁体刹车装置及方法
CN208868850U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内人工助力沿固定轨道运作的检查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