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009701A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9701A
CN111009701A CN201910950782.8A CN201910950782A CN111009701A CN 111009701 A CN111009701 A CN 111009701A CN 201910950782 A CN201910950782 A CN 201910950782A CN 111009701 A CN111009701 A CN 111009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attery pack
battery cell
battery cells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07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9701B (zh
Inventor
郭鲁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09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9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9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9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78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壳体,提供用于容纳电池单体和冷却液的容纳空间,冷却液用于冷却电池单体;以及阻挡壁,延伸穿过容纳空间并将容纳空间分成与冷却液的入口连通的上游区域和与冷却液的出口连通的下游区域。阻挡壁提供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彼此连通的连通区域,入口和出口位于阻挡壁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处,连通区域位于阻挡壁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处。

Description

电池组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 10-2018-011974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 容提供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方面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与被设计为不可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被设计为是可 再充电的。二次电池用作诸如移动装置、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电 动自行车和不间断电源的装置的能源。根据由二次电池供电的外部装置的类 型来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或将多个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单体二次电 池(例如,二次电池组)。
诸如蜂窝电话的小型移动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来操作 (例如,通过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可以操作预定时间)。然而,具有高输出、 高容量的特征的多个单体二次电池(例如,二次电池组)可以适用于具有长 操作时间和需要高功率的装置,诸如消耗相对大量电力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 力电动车辆。可以通过调节包括在电池组中的电池的数量(例如,电池单体 的数量)来增大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或电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电池组,该电池组具有容纳空间,冷却 液流过该容纳空间并与电池单体直接接触以提供改善的散热。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电池组,该电池组具有改善冷却液的冷 却性能的相对简单的入口/出口连接结构。
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部分地阐述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并且部分地 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提出的实施例的实践而了解。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壳体,提供用于 容纳电池单体和冷却液的容纳空间,冷却液用于冷却电池单体;阻挡壁,横 跨容纳空间延伸,并将容纳空间分成与冷却液的入口连通的上游区域和与冷 却液的出口连通的下游区域。阻挡壁提供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彼此连通的连 通区域。入口和出口位于壳体的与阻挡壁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对 应的部分处,并且连通区域位于阻挡壁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处。
连通区域可被构造为使来自阻挡壁的第一端处的入口的冷却液的上游流 反转为朝向阻挡壁的第一端处的出口的下游流。
冷却液的入口和出口都可以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短边部分中。
壳体的与第一短边部分相对的第二短边部分可以不包括冷却液的入口或 出口。
连通区域可以包括在阻挡壁的第二端中的开口。
阻挡壁可以在阻挡壁的第一端处的第一高度和阻挡壁的第二端处的第二 高度之间具有台阶差,并且连通区域可以由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台阶 差形成。
阻挡壁的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一部分可以位于阻挡壁的具有第一高度的第 二部分的中间位置处,使得在阻挡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上台阶 差和下台阶差。
连通区域可以包括:第一连通区域,由上台阶差形成;以及第二连通区 域,由下台阶差形成。
电池单体可以布置为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多行,并且阻挡壁可 以沿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的间隙延伸,以将多行电池单体分成两组。
第一行和第二行可以彼此相邻,使得第一行电池单体至少部分地位于第 二行电池单体之间,并且阻挡壁可以沿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间隙具有锯齿 形状。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盖、中间壳体和第二盖。第一盖和第二盖可以彼此面 对,中间壳体位于第一盖与第二盖之间,并且第一盖和第二盖可以结合到中 间壳体。
阻挡壁和中间壳体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
中间壳体与第一盖和第二盖可以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中间壳体与第一 盖和第二盖可以密封容纳空间。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激光焊接区域,沿中间壳体和第一盖之间的边界; 以及第二激光焊接区域,沿中间壳体和第二盖之间的边界。
中间壳体以及第一盖和第二盖可以包括用于注射成型和激光焊接的工程 塑料材料。
第一盖和第二盖可以包括从第一盖和第二盖突出并在电池单体的第一端 部和第二端部周围延伸的引导肋。
引导肋可以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可以围绕电池单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 部的外围。
引导肋可以布置成行,使得一行引导肋位于相邻的行引导肋之间,并且 引导肋可以通过间隙部分彼此间隔开。引导肋可以彼此面对,并且间隙部分 位于引导肋之间。
间隙部分中的每个可以位于四个相邻的引导肋之间的空间中。
间隙部分中的每个的外围可以被引导肋围绕。
阻挡壁可以包括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从阻挡壁的第一端布置到阻挡壁 的第二端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中 的每个可朝向第一盖和第二盖的间隙部分中的相应的间隙部分突出,并且第 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可分别装配(配合)到第一盖和第二盖的间隙部 分中并焊接到第一盖和第二盖的间隙部分。
阻挡壁和中间壳体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并且第一结合部分和 第二结合部分可以从阻挡壁朝向第一盖和第二盖突出。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 变得明显且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壳体中的冷却液的流动的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盖的分解透视图和平面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线V-V截取的剖切视图的一部分;
图6A和图6B是示出图5中示出的第一密封构件的不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电池单体的布置的视图;
图8是示出图1中示出电池组的高度差空间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线IX-IX的截取的剖切视图,用于示出气体如何从电 池单体通过一个高度差空间排放;
图10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第一接线板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分 解透视图;并且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容纳图11中示出的芯组的外壳的透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示例。在这方面,本 实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本公开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 施方式。因此,下面通过参照图仅描述了所提出的实施例,以解释本公开的 方面。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 任何组合和全部组合。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种/者)”的表述在一列 元件之后时,该表述修饰整列元件,而不是修饰该列的个别元件。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 另一元件或层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 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以存 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或层。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 “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或层。例如,当第一元件被描述为“结合”或“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 元件可以直接结合或连接到第二元件,或者第一元件可以经由一个或更多个 中间元件间接结合或连接到第二元件。
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呢。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可以” 的使用涉及“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此外,术语“示例性”意图表 示示例或说明。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大约”和相似术语用作近似术语而 不用作程度术语,并且意图解释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 计算值的固有偏差。
将理解的是,虽然这里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组 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被 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 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的情 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 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在图中,为了 清楚说明,可以夸大各种元件、层等的尺寸。
为了易于描述,可以在这里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在……上方”和“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 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含除了在 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 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 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或“之上”。因此,术语“在…… 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装置可以被另外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处),并且相应地解释在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 图限制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如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 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所述)”也意图包括复数形 式。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时,说明 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 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此外,这里公开和/或陈述的任何数值范围意图包括在所陈述的范围内包 含的相同数值精度的所有子范围。例如,“1.0至10.0”的范围意图包括所陈 述的最小值1.0与所陈述的最大值10.0之间(包括所陈述的最小值1.0和所 陈述的最大值10.0)的所有子范围,即,具有等于或大于1.0的最小值和等 于或小于10.0的最大值,诸如以2.4至7.6为例。这里陈述的任何最大数值 限度意图包括纳入其中的所有较低数值限度,并且本说明书中陈述的任何最 小数值限度意图包括纳入其中的所有较高数值限度。因此,申请人保留修改 包括权利要求的本说明书的权利,以明确陈述纳入这里明确陈述的范围内的 任何子范围。所有这些范围旨在在本说明书中固有地描述,使得修改以明确 地陈述任何这样的子范围将符合专利法的要求。
这里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组件和/或任何其它相关的装置或 组件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硬件、固件(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软件以及/或者 软件、固件和硬件的合适的组合来实施。例如,各种电路组件可以形成在一 个集成电路(IC)芯片上或分开的IC芯片上。另外,各种电路组件可以在柔 性印刷电路膜、载带封装件(TCP)、印刷电路板(PCB)上实施或者在同一 基板上形成为电路组件。另外,各种电路组件可以是进程或线程,所述进程 或线程一个或更多个计算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执行计算机 程序指令并且与用来执行这里描述的各种功能的其它系统组件交互。计算机 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可以在使用诸如以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为例的标准存储器装置的计算装置中实施。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 存储在诸如以CD-ROM、闪速驱动器等为例的其它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中。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的是,各种计算装置的功能可以组合 或集成到单个计算装置中或者特定计算装置的功能可以分布在一个或更多个 其它计算装置中,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 1中示出的壳体100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壳体 100中的冷却液的流动的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 10和壳体100,壳体100提供容纳电池单体10和用于冷却电池单体10的冷 却液的容纳空间A。
壳体100可以包括中间壳体100c以及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第一 盖100a和第二盖100b彼此面对并且中间壳体100c位于第一盖100a与第二 盖100b之间。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可以覆盖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 11和第二端部12,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与电池单体10 的在电池单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对应。
壳体100可以包括(或者可以被分成)三个部分(例如,壳体100可以 具有被分成三个部分的形状),即,中间壳体100c以及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 100b,并且容纳空间A可以通过将中间壳体100c与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 彼此结合来密封。中间壳体100c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方法结合到第一盖100a 和第二盖100b中的每个。因此,可以沿中间壳体100c与第一盖100a之间的 边界形成第一激光焊接区域L1(见,例如,图8),并且可以沿中间壳体100c与第二盖100b之间的边界形成第二激光焊接区域L2(见,例如,图8)。由 于壳体100包括三个部分(中间壳体100c以及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 所以可以对电池组的上部和下部执行激光焊接(例如,可以将激光焊接尖端 (laser welding tip,或称为“激光焊头”)提供到靠近电池组的上部和下部), 并且可以以焊接位置可以容易地暴露于在朝向电池组的上部和下部的倾斜方 向上发射的激光束的这样的方式来调节壳体100和/或激光焊接尖端。因此, 可以容易地执行激光焊接。
中间壳体100c以及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形 成,并且可以包括适于注射成型和激光焊接的工程塑料材料。例如,中间壳 体100c以及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可以包括包含玻璃纤维的聚酰胺类材 料。
当对两种基材的堆叠件执行激光焊接工艺时,相对靠近激光焊接尖端(例 如,靠近激光束发射方向)的基材应对激光束透明或至少部分透明,并且相 对远离激光焊接尖端的另一基材应吸收或至少部分吸收激光束。中间壳体 100c以及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可以包括包含满足用于激光焊接工艺的 上述光学条件的玻璃纤维的聚酰胺类材料。
参照图1和图2,引导肋G可以形成在第二盖100b上。引导肋G可以 限定电池单体10的组装位置,并且可以从第二盖100b朝向电池单体10的第 二端部12突出,以围绕电池单体10的第二端部12(例如,以围绕电池单体 10的第二端部12的外围)。与形成在第二盖100b上的引导肋G相似的引导 肋G也可以形成在第一盖100a上,以限定电池单体10的组装位置。引导肋 G可以从第一盖100a朝向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突出,以围绕电池单体 10的第一端部11(例如,以围绕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的外围)。第一 盖100a上的引导肋G中的一个和第二盖100b上的引导肋G中的一个可以围 绕同一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以界定电池单体10的组 装位置,因此,可以形成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处(例如,彼此对齐)。
间隙部分(例如,间隙)103'可以形成在引导肋G之间(例如,可以形 成在引导肋G中的相邻的引导肋G之间)。例如,间隙部分103'中的每个可 以设置在具有相邻的外围的四个相邻的引导肋G之中(例如,之间)的盈余 空间中。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间隙部分103'可以提供用于安装在壳体100 中的阻挡壁150的结合位置。例如,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间隙部分103'可以形成在彼此对应(例如,彼此对齐)的位置处,以为壳体100中的阻 挡壁150提供结合位置。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引导肋G和间隙部分103'的进一 步技术方面。
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可以覆盖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 端部12,中间壳体100c可以覆盖电池单体10的大部分长度。在一些实施例 中,中间壳体100c在电池单体10的长度方向上可以比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 100b长。中间壳体100c可以在围绕电池单体10的外围的同时限定容纳空间 A,并且可以与设置在容纳空间A内部的阻挡壁150整体地形成(例如,可 以与设置在容纳空间A内部的阻挡壁150一体地形成)。也就是说,在一些 实施例中,中间壳体100c和阻挡壁150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方法整体地形成(例 如,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方法一体地形成)。
参照图2和图3,壳体100可以容纳用于冷却电池单体10的冷却液流, 阻挡壁150可以横跨容纳空间A设置在壳体100中以将容纳空间A分为上游 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上游区域A1可以连接到中间壳体100c中的用于冷 却液的入口I(例如,靠近入口I和/或与入口I连通),使得冷却液可以以相 对低的温度引入到上游区域A1中,下游区域A2可以连接到中间壳体100c 中的用于冷却液的出口O(例如,靠近出口O和/或与出口O连通),使得冷 却液可以以相对较高的温度从下游区域A2排出。冷却液的入口I和出口O 可以形成在中间壳体100c的在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中,将上游 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彼此连接(例如,使上游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彼 此连通)的连通区域CN可以在中间壳体100c的在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上 的另一端侧处或与所述另一端侧相邻地形成在阻挡壁150中(例如,可以通 过中间壳体100c、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与阻挡壁150之间的间隙形成)。 连通区域CN可以将上游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彼此连接,使得冷却液在上 游区域A1中可以从位于中间壳体100c的一端侧处的入口I向中间壳体100c 的另一端侧流动并且可以像U形转弯一样翻转,以在下游区域A2中从中间 壳体100c的另一端侧朝向出口O的流动。
入口I和出口O可以形成在中间壳体100c的在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上 的一端侧中。例如,入口I和出口O都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一短边部分 100S1中。如上所述,入口I和出口O都形成在第一短边部分100S1中,而 不是例如分别形成在第一短边部分100S1和第二短边部分100S2中(例如, 第二短边部分100S2可以不包括用于冷却液的入口和出口)。因此,可以容易 地进行与壳体100的外部流体连接。例如,壳体100(例如,中间壳体100c) 可以包括:一对长边部分,与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平行;以及第一短边部 分100S1和第二短边部分100S2,连接一对长边部分(例如,在一对长边部 分之间延伸),入口I和出口O可以形成在第一短边部分100S1中。例如,在 一些实施例中,入口I或出口O均不会形成在与第一短边部分100S1背对的 第二短边部分100S2中。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入口I和出口O形成在第一短边部分100S1 中,冷却液流在阻挡壁150的靠近第二短边部分100S2的端部处像U形转弯 一样翻转,以利用连通区域CN(例如,在至少由连通区域CN部分地限定的 流动路径中)使冷却液从入口I流动到出口O(例如,从入口I连续地流动到 出口O)。因此,冷却液会经历相对大的流动阻力,因此,可以调节冷却液流, 使得壳体100的内部(例如,容纳空间A)可以完全或几乎完全填充有冷却液。如果未向冷却液流施加足够的流动阻力,例如,如果冷却液仅在从壳体 100的第一短边部分100S1到第二短边部分100S2的一个方向上流动,则冷 却液会不填充容纳空间A的诸如壳体100的上部或拐角部分的远处部分地流 动,从而在一些电池单体10处冷却不充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A分为两部分:上 游区域A1,连接到冷却液的入口I;以及下游区域A2,连接到冷却液的出口 O。因此,冷却液在一个方向上所流经的剖面区域(例如,热量将从其散发 的区域)可以是容纳空间A的剖面区域的大约一半,因此,可以改善冷却液 的散热性能。如果冷却液仅在从壳体100的第一短边部分100S1到第二短边 部分100S2的一个方向上流动,则冷却液在一个方向上所流经的剖面区域(例如,热量将从其散发的区域)可以大约等于容纳空间A的剖面区域。因此, 为了将冷却液在一个方向上所流经的剖面区域减小大约一半,可以对第一短 边部分100S1和第二短边部分100S2中的每个设置一对入口I和出口O。然 而,这种布置会使冷却液连接结构复杂并增加冷却液泄漏的可能性。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入口I和出口O可以以不同的数量分布在第 一短边部分100S1和第二短边部分100S2中。例如,多个入口I和多个出口 O可以分布在第一短边部分100S1和第二短边部分100S2中。例如,可以设 置多个阻挡壁150,入口I和出口O可以设置在由阻挡壁150划分的每个区 域中。例如,可以在壳体中100形成多个入口I和多个出口O,在一些实施 例中,入口I的数量和出口O的数量可以彼此不同。然而,在图2中示出的 实施例中,入口I和出口O都形成在第一短边部分100S1中。也就是说,一 个入口I和一个出口O设置为一对。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可以容易地 进行与壳体100的流体连接,并且可以改善壳体100的远处区域(诸如上区 域或拐角区域)的冷却。此外,可以减小冷却液在一个方向上所流经的剖面 区域(热量将从其散发的区域),因此,可以改善冷却液的散热性能。
参照图3,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可以在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上 布置成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阻挡壁150可以沿彼此相邻的引导肋G和/ 或电池单体10的第一行R1与第二行R2之间的间隙延伸,以将壳体100中 的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的行分为两个组(例如,两个相等的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可以在阻挡壁150的 延伸方向上布置为八行,在该实施例中,阻挡壁150可以将八行划分为两个 相等的组,每个组包括四行,以形成上游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以这种方 式,包括在上游区域A1中的电池单体10的数量调节为近似等于包括在下游 区域A2中的电池单体10的数量,使得可以使冷却液的散热负担均匀分布在 上游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中。
阻挡壁150可以沿彼此相邻的第一行R1与第二行R2之间的间隙延伸, 第一行R1的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插置在第二行R2的引导肋G和/或 电池单体10之间(例如,第一行R1的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以及第二 行R2的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在与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至少部分彼此叠置),因此,阻挡壁150可以沿第一行R1与第二行R2之间 的间隙以蜿蜒形状延伸。例如,阻挡壁150可以沿第一行R1和第二行R2的 引导肋G和/或电池单体10的外表面以之字形形状延伸,因此,阻挡壁150 可以包括多个弯曲部分。
参照图2,阻挡壁150可包括:主部分155,延伸穿过容纳空间A;以及 第一结合部分151和第二结合部分152,在主部分155的延伸方向上从阻挡 壁150的一端向另一端布置并且在间歇位置处(例如,以规则的间隔)分别 朝向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突出并在第一盖100a与第二盖100b之间延 伸。第一结合部分151和第二结合部分152可以分别结合到第一盖100a和第 二盖100b的间隙部分103'。
第二结合部分152可以从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突出并可以与第二盖 100b的间隙部分103'接触,第二结合部分152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方法在间隙 部分103'处焊接到第二盖100b。因此,作为第二结合部分152的焊接结果, 可以在第二盖100b的间隙部分103'处形成焊接区域。类似地,第一结合部分 151可以从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突出并且可以与第一盖100a的间隙部分 103'接触,第一结合部分151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方法在间隙部分103'处焊接到 第一盖100a。因此,作为第一结合部分151的焊接结果,可以在第一盖100a 的间隙部分103'上形成焊接区域。第一结合部分151和第二结合部分152可 以在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上布置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处(例如,可以彼此对 齐),并且可以结合到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分别与第一结合部分151 和第二结合部分152对应的间隙部分103'。
阻挡壁150可以与中间壳体100c整体地形成(例如,可以与中间壳体 100c一体地形成)。例如,阻挡壁150和中间壳体100c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方 法一起形成。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分151和第二结合部分152可以从 中间壳体100c突出,并且可以分别在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间隙部分 103'处结合到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
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可以沿阻挡壁150的延伸方向具有不同的第一 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可以具有从形成有入口I 和出口O的端侧(例如,从第一短边部分100S1)沿阻挡壁150的大部分长 度的第一高度h1,并且可以在第一盖100a与第二盖100b之间限定上游区域 A1和下游区域A2。为了在与形成有入口I和出口O的端侧相对的另一端侧 处(例如,在第二短边部分100S2处)形成将上游区域A1和下游区域A2彼 此连接的连通区域CN,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可以在另一端侧处具有第二 高度h2,第二高度h2小于第一高度h1。因此,可以通过第一高度h1与第二 高度h2之间的差形成连通区域CN。例如,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可以从 一端侧处的第一高度h1步进到另一端侧处的第二高度h2(例如,阻挡壁150 可以在其具有第一高度h1的部分与其具有第二高度h2的部分之间具有台阶 差),并且连通区域CN可以由第一高度h1与第二高度h2之间的差形成。
随着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比增大,第一高度h1与第二高度h2 之间的差减小,并且连通区域CN的尺寸减小,从而增大了对冷却液的流动 阻力并减小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然而,随着连通区域CN的尺寸减小,阻 挡壁150的机械刚度增加。相反,随着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比减小, 第一高度h1与第二高度h2之间的差增大,并且连通区域CN的尺寸增大, 从而减小了对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并增大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然而,随着连 通区域CN的尺寸增大,阻挡壁150的机械刚度减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可以在考虑根据冷却液的流动阻力的驱动力的同时将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 度h1的比确定为牢固地保持阻挡壁150的形状并赋予阻挡壁150足够的刚度。
在主部分155中,阻挡壁150的具有第二高度h2的部分(例如,第一部 分)可以在阻挡壁150的高度方向上位于阻挡壁150的具有第一高度h1的部 分(例如,第二部分)的中间位置处(例如,可以从所述中间位置处延伸), 因此,可以在具有第二高度h2的部分与具有第一高度h1的部分之间形成上 台阶部和下台阶部。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区域CN可以包括与靠近第一盖100a 的上台阶部对应的第一连通区域CN1以及与靠近第二盖100b的下台阶部对 应的第二连通区域CN2。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可以通过在阻挡壁150的高 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处形成的第一连通区域CN1和第二连通区域CN2在上 游区域A1与下游区域A2之间平稳地流动。例如,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 部11的侧面接触的冷却液可以流经第一连通区域CN1,与电池单体10的第 二端部12的侧面接触的冷却液可以流经第二连区域CN2。例如,第一连通区 域CN1和第二连通区域CN2可以沿电池单体10的产生相对大量的热量的第 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引导冷却液流。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通区域CN可以设置为与阻挡壁150的主部分 155的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之间的差对应的开口。在本公开的另一实 施例中,连通区域CN可以设置为形成在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中的开口 (例如,孔状开口),使得冷却液可以从上游区域A1向下游区域A2连续流 动的同时进行U形转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通区域CN可以形成在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 中。阻挡壁150的主部分155可以通过延伸穿过容纳空间A来引导冷却液的 流动,因此,用于使冷却液流翻转(例如,引导冷却液流)的连通区域CN 可以形成在主部分155中。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阻挡壁150可以不包 括其它实施例中结合到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一结合部分151和第 二结合部分15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因为主部分155与第一结合部分151 和第二结合部分152不区分,所以可以考虑在阻挡壁150中形成连通区域CN。
图4A和图4B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盖100a的分解透视图和平面图。
参照图1、图4A和图4B,壳体100可以气密地包含用于冷却电池单体 10的冷却液,填充有冷却液的容纳空间A可以被密封以防止冷却液从容纳空 间A的内部泄漏。
第一端子开口(例如,第一端子孔)101'和第二端子开口(例如,第二 端子孔)102'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中,从而通过 第一端子开口101'和第二端子开口102'暴露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 二端部12,电池单体10可以通过被第一端子开口101'和第二端子开口102' 暴露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彼此电连接。
第一端子开口101'和第二端子开口102'可以暴露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 11和第二端部12的中心部分(例如,仅中心部分),使得电池单体10的第 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可以不穿过(例如,可以不完全穿过或者可以仅部 分穿过)第一端子开口101'和第二端子开口102',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 的外围部分可以被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形成在第一端子开口101'和 第二端子开口102'周围的部分覆盖。
参照图1和图4B,引导肋G可以形成在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上。 围绕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外围的引导肋G可以形成在 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和第二端子开口102'的阻挡肋B的外侧,位于第一端 子开口101'和第二端子开口102'的外侧处的阻挡肋B和引导肋G可以从第一 盖100a和第二盖100b朝向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以同心 圆的形状彼此平行地延伸。在调节(例如,限定)电池单体10的组装位置时, 引导肋G可以从密封构件S的外侧将密封构件S(见,例如,图4B)固定就 位,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密封件的移动或晃动。下面将描述阻挡肋B和密封构 件S的附加方面。
引导肋G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以围绕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 部12的外围,并且可以布置成行,使得一行引导肋G可以布置在相邻行的 引导肋G之间的谷中(例如,相邻行的引导肋G之间的敞开空间中)。引导 肋G形成在电池单体10对应的位置处,电池单体10也可以布置为使得一行 电池单体10放置在相邻行的电池单体10之间的谷中。因此,引导肋G也可 以以与电池单体10的布置对应的图案来布置。
例如,间隙部分103'可以形成在引入肋G之间,使得间隙部分103'中的 每个形成在彼此面对的相邻引导肋G之间,并且谷位于相邻引导肋G之间。 例如,间隙部分103'中的每个可以设置在具有相邻外围的四个相邻的引导肋 G之中(例如,之间)的盈余空间中。
间隙部分103'可以吸收相邻的引导肋G的公差,并且可以提供用于固定 设置在壳体100中的阻挡壁150(见,例如,图2)的位置的结合位置。间隙 部分103'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引导肋G的突出端部的凹入的形状,使得第一盖 100a和第二盖100b的与间隙部分103'对应的部分可以比从第一盖100a和第 二盖100b沿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长度方向突出的引导肋 G薄以提供阻挡壁150(见,例如,图2)的结合位置,并且可以减少或防止当高温熔融树脂在注射成型工艺期间冷却到室温时由间隙部分103'的收缩导 致的相邻引导肋G之间的距离的变化。
参照图4A和图4B,密封构件S可以布置在第一盖100a上。例如,密 封构件S可以布置在第一端子开口101'周围,以阻挡冷却液经由第一端子孔 泄漏(例如,密封构件S可以密封第一端子开口101'周围的区域)。此外,其 它密封构件S可以布置在第二盖100b的第二端子开口102'周围,以阻挡冷却 液经由第二端子开口102'泄漏。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主要描述布置在第一端 子开口101'周围的密封构件S,并且布置在第二端子开口102'周围的密封构件 S可以与布置在第一端子开口101'周围的密封构件S具有基本相似或相同的 方面或特征。
密封构件S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以围绕(例如,连续地围绕)第一端子 开口101'。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多个密封构件S(例如,第一密封构件S1) 可以分别单独设置在第一端子开口101'周围以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密封 构件S(例如,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分别放置在围绕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 部11的引导肋G的内部。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密封构件S(第一 密封构件S1)可以作为单个片材彼此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构件S(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通过单个位置布置动作与第一端子开口101'同步地(例 如,同时地)对齐。
图5是沿图1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的一部分。参照图5,在实施例中, 密封构件S可以包括从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双重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 的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例如,密封构件S中的每个可以包 括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第一端子开口101'可以通过用第一 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双重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来密封,并且第 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从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例如, 从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围)双重地阻挡第一盖100a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 端部11之间的间隙。
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以围绕(例如, 完全或连续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例如,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具有环形 形状并且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相对外侧的位置处(例如,在第一端子开口 101'的外围区域处)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具有环形 形状并且可以在相对内侧的位置处(例如,在比第一密封构件S1相对更近的 外围区域处)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
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被图案化(例如,可以具有预成型图案),并且可 以通过嵌件成型方法与第一盖100a一起形成。例如,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 包括具有良好密封特性的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材料,诸如乙烯 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
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包括从第一盖100a突出的突出部S11。第一密封 构件S1用于阻挡第一盖100a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间隙(例 如,用于密封第一盖100a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间隙)。第一 密封构件S1的突出部S11可以从第一盖100a突出,并且可以与电池单体10 的第一端部11接触。例如,突出部S11可以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例如, 可以完全在第一端子开口101'周围延伸),并且可以阻挡冷却液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泄漏,为此,突出部S11可以从第一盖100a突出,并且可以通过压 力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弹性地接触。
如上所述,第一密封构件S1的部分可以是从第一盖100a突出的突出部 S11,并且可以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接触,第一密封构件S1的其它 部分可以是掩埋部S12,掩埋部S12插入到形成在第一盖100a中的结合凹槽 S'中以用于固定第一密封构件S1的位置。突出部S11和掩埋部S12可以彼此 邻接(例如,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第一密封构件 S1的相对侧。
第一盖100a的掩埋部S12和结合凹槽S'可以具有彼此匹配的互补形状, 并且可以以燕尾榫形状彼此配合以防止不期望的分离。例如,掩埋部S12可 以具有在结合凹槽S'的凹入方向上逐渐增大的宽度,掩埋部S12在结合凹槽S'的凹入方向上增大的宽度可以用作防止第一密封构件S1与结合凹槽S'的不 期望分离的止动卡爪(stop jaw)。
掩埋部S12可以在掩埋部S12插入第一盖100a的结合凹槽S'中的状态下 通过嵌件成型方法形成。例如,在包括具有燕尾形状的掩埋部S12的第一密 封构件S1固定到其中将注入熔融树脂以形成第一盖100a的模具(例如,注 射成型模具)的内部之后,可以将熔融树脂注入到模具中以形成具有与燕尾 形掩埋部S12匹配的结合凹槽S'的第一盖100a。因此,掩埋部S12可以埋入 第一盖100a的结合凹槽S'中,并且可以通过燕尾榫形状的掩埋部固定就位。
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处从第一端子开 口101'的外侧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例如,可以完全在第一端子开口101' 周围延伸)。例如,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周围延 伸,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径向上位于第一端子开口 101'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例如,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布置在第一端子 开口101'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这里,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径向不将第 一端子开口101'限定为圆形形状。例如,第一端子开口101'可以具有诸如圆 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任何形状,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径向可以指从第一端 子开口101'的中心朝向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的方向。
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位于第一端子开口101'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例 如,可以填充在第一端子开口101'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并且可以包括 流动性可通过加热而变化的材料。例如,第二密封构件S2在升高的温度下可 以是液体或类似于液体的凝胶,并且可以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渗透到第一端 子开口101'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的填充空间F中。当第二密封构件S2冷 却到室温时,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固化。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包括流动性 可通过热、压力或光(例如,特定波段内的光)而变化的材料。例如,第二 密封构件S2的材料的流动性可以被诸如加热、加压或用光照射的各种流动性 调节因素改变(或控制)。
阻挡肋B可以沿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形成,以防止流动的第二密封 构件S2的渗透。例如,阻挡肋B可以从第一盖100a朝向电池单体10的第一 端部11突出,以限定用于第二密封构件S2的填充空间F,同时防止流动的 第二密封构件S2通过第一盖100a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间隙 渗入到第一端子开口101'中。阻挡肋B可以形成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 例如,阻挡肋B可以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例如,可以完全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围延伸)并且可以限定第一端子开口101'。
除了从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侧限定用于第二密封构件S2的填充空间F 之外,阻挡肋B也可以与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一起阻挡冷却 液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泄漏。例如,因为除了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 构件S2之外阻挡肋B还提供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密封部分,所以可以在 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围提供三重密封结构。
用于第二密封构件S2的填充空间F可以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径向上限 定在阻挡肋B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并且可以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穿透 方向上限定在第一盖100a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之间。例如,用于第 二密封构件S2的填充空间F可以具有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外围的环形形 状。
连接到填充空间F(例如,与填充空间F连通)的注射开口(例如,注 射孔)H可以形成在第一盖100a中。例如,注射开口H可以形成在阻挡肋B 与第一密封构件S1之间的形成填充空间F的位置处。用于形成第二密封构件 S2的材料可以通过注射开口H注入到填充空间F中以填充填充空间F和注射 开口H。例如,用于形成第二密封构件S2的材料可以被加压并且可以通过注 射开口H注入到填充空间F中,以基本填充填充空间F的整个体积。
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径向上 的彼此相邻的位置处提供双重密封结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端子开口 周围的密封结构可以包括例如在端子开口的径向上具有非连续边界的多重相 邻密封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提供至少双重密封的多重密封结构来可靠地防 止冷却液通过端子孔的泄漏。
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以不同于第一密封构件 S1的形式的液体或类似于液体的形式通过形成在第一盖100a中的注射开口 H注入。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密封构件S2不是通过经由注射 开口H填充材料来形成,而是可以预成型(例如,可以以一定图案预成型) 并与第一盖100a一起注射成型(例如,嵌件注射成型),或者可以与第一盖 100a分开形成,然后可以插入到第一盖100a中。
一些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布置在第一端子开口101' 的外侧周围,并且其它的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布置在第 二端子开口102'的外侧(例如,第二端子开口102'的外围)周围。第二端子 开口102'周围的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从第二端子开口 102'的外侧双重地阻挡第二盖100b与电池单体10的第二端部12之间的间隙。 例如,第一密封构件S1可以具有沿第二端子开口102'的外侧(例如,第二端 子开口102'的外围)延伸的环形形状,第二密封构件S2可以填充在由围绕第 二端子开口102'的阻挡肋B和设置在阻挡肋B外侧的第一密封构件S1限定 的填充空间F中。用于密封第二端子开口102'的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 构件S2的方面和特征与用于密封第一端子开口101'的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 二密封构件S2的方面和特征基本相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重复其描述。
图6A和图6B是示出图5中示出的第一密封构件S1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6A和图6B,第一密封构件S1a和S1b可以分别包括:掩埋部S12a 和S12b,埋入第一盖100a中;以及突出部S11a和S11b,从掩埋部S12a和 S12b延伸并从第一盖100a突出。掩埋部S12a和S12b可以具有与第一盖100a 中的结合凹槽S'的形状互补的形状,掩埋部S12a和S12b的至少部分可以比 结合凹槽S'的止动卡爪SP宽,使得掩埋部S12a和S12b可以由于止动卡爪 SP而不与第一盖100a不期望地分离。
例如,掩埋部S12a和S12b可以包括:窄宽度部分NPa和NPb,形成第 一密封构件S1a和S1b的与结合凹槽S'的止动卡爪SP对应的瓶颈部分;以及 宽宽度部分WPa和WPb,比窄宽度部分NPa和NPb宽。在图6A和图6B中 示出的实施例中,宽宽度部分WPa和WPb可以具有诸如梯形剖面形状或者 矩形剖面形状的各种合适形状,只要宽度部分WPa和WPb比止动卡爪SP之 间的部分宽即可,以防止第一密封构件S1与止动卡爪SP的不期望分离。突 出部S11a和S11b可以从第一盖100a突出并且可以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 部11接触。突出部S11a和S11b可以比掩埋部S12a和S12b的窄宽度部分 NPa和NPb宽,以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形成相对大的接触区域。
图6A和图6B中示出的第一密封构件S1a和S1b可以分别与图5中示出 的第一密封构件S1一样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形成,或者可以与第一盖100a分 开形成,然后可以被插入到第一盖100a的结合凹槽S'中。
壳体100可以容纳电池单体10和用于冷却电池单体10的冷却液。冷却 液可以指具有比气体冷却介质(诸如空气)高的热容量和散热性能的液体冷 却介质。冷却液可以在容纳空间A(见,例如,图1)中流动,同时与电池 单体10直接接触,从而使热量从电池单体10的表面消散。例如,壳体100 的容纳空间A(见,例如,图1)可以容纳与电池单体10直接接触的冷却液, 并且由于容纳空间A中的电池单体10周围的冷却液的流动可以发生对流传 热,使得可以从电池单体10直接传递热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可以是具有高输出功率和高容量的相 对大的电池单体以提供高电输出功率,因此,在电池单体10的充电和放电操 作期间会产生相对大量的热量。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冷却液流直接 接触电池单体10以使电池单体10散热,并且因为冷却液具有比气体冷却介 质(诸如空气)高的热容量,所以在电池单体10的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可以 平稳地且有效地消散。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可以具有直径为大约21mm或更大且 长度为大约700mm或更大的圆柱形状。例如,通过与冷却液直接接触的散热 可以使来自直径为大约30mm或更大且长度为大约1000mm或更大的圆柱形 电池单体的热量有效地且平稳地消散,因此,可以通过增大电池单体10的尺 寸以增大电池单体10的输出功率来提供高功率、高容量的电池组。然而,本 公开不限于相对大的圆柱电池单体。本公开的发明构思可以通过考虑不同应 用中的电输出功率特性而应用于其它电池形状和/或类型。例如,发明构思可 以应用于需要瞬时高输出功率的应用、涉及诸如内电阻相对高的电池单体的 依赖于情况产生大量热量的应用或涉及特征性地产生大量的热量的电池单体 的应用。
冷却液可以包括电绝缘流体或导电流体,如图5中所示,绝缘层T可以 设置在电池单体10的与冷却液直接接触的外侧上(例如,电池单体10的除 了端子之外的外表面上)。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的表面可以 具有与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绝缘层 T可以形成在电池单体10的表面上,以防止由于在与电池单体10直接接触 的同时传递热量的冷却液的流动而发生的电池单体10之间的电干扰。
如图5中所示,电池单体10的绝缘层T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一端部11的 发生电池单体10与外部元件的电连接的中心部分可以暴露于外部(例如,可 以被绝缘层T暴露或通过绝缘层T暴露)。例如,绝缘层T可以形成在电池 单体10的除了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的进行电连接的中心部分和电池单 体10的第二端部12的进行电连接的中心部分之外的全部上。例如,绝缘层T可以完全围绕电池单体10的侧表面,并且可以在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处结束(例如,可以不延伸到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 和第二端部12上)。例如,绝缘层T的端部位置P1可以位于第一端部11和 第二端部12上或与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相邻,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 部12的超出绝缘层T的端部位置P1的中心部分可以不被绝缘层T覆盖,而 是可以被暴露,以用于电连接。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主要描述形成在电池单体10的第一端部11上的端 部位置P1。然而,下面的描述也可以应用于绝缘层T的形成在电池单体10 的第二端部12上的端部位置P2。
参照图5,绝缘层T的端部位置P1可以在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径向上位 于第一端子开口101'与第二密封构件S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T可 以形成到第一端子开口101'与第二密封构件S2之间为止。
如果绝缘层T延伸到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内侧并且覆盖电池单体10的第 一端部11的中心部分,则绝缘层T会干扰电池单体10与外部组件的电连接, 如果绝缘层T不形成到冷却液的渗透被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 双重阻挡的位置,则冷却液会由于泄漏而与电池单体10直接接触,从而导致 电干扰。
绝缘层T的端部位置P1可以位于第一端子开口101'与第二密封构件S2 之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绝缘层T的端部位置P1可以位于与第一端子开 口101'和第二密封构件S2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阻挡肋B的厚度w内。例如, 因为阻挡肋B具有围绕第一端子开口101'的内侧以及与第二密封构件S2接触 的外侧,所以绝缘层T的端部位置P1可以在阻挡肋B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 阻挡肋B的厚度w内。
图7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电池单体10的布置的视图。
参照图7,电池单体10可以包括在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 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在偏移水平处的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在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可以具有彼此相邻的第 一端部11以及彼此相邻并与第一端部11相对地定位的第二端部12。第一端 部11和第二端部12可以具有高度差d1和d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1 可以指电池单体10的面对第一盖100a的端部,第二端部12可以指电池单体 10的面对第二盖100b的另一端部。
因为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具有相同长度但在第一电池 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在偏移的水平处,所以在彼 此相邻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高度差d1可以与彼此相邻的第二端部12之间的 高度差d2相等,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可以在相反方向上步 进。因此,具有相对突出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电池单体10a可以具有相对凹 入的第二端部12,具有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的第二电池单体10b可以具 有相对突出的第二端部12。也就是说,当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一端部11 比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向外突出时,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二端 部12可以比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12向内凹入第一电池单体10a的 第一端部11的突出量。
例如,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相邻的第一端部11之间 的高度差d1以及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相邻的第二端部12 之间的高度差d2可以在大约3mm至大约12mm的范围内,例如,在大约4mm 至大约10mm的范围内。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相邻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 高度差d1以及相邻的第二端部12之间的高度差d2可以在大约3mm或更大 的范围内,例如,在大约4mm或更大的范围内,以确保足够的释放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高度差d1以及相邻的第二端部12之 间的高度差d2可以是大约12mm或更小,例如,大约10mm或更小,以防止 由过大的高度差d1和d2导致的电池组的能量密度的降低。
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可以与上述的电池单体10基本相 同,但可以布置为使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电 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可以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第一 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12可以具有相反的电极性。在 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布置为使得第一端 部11和第二端部12可以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可以位于偏移的水平处,所以 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可以具有相反的电极性 并且可以在空间上分开高度差d1,类似地,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池单体10a和 第二电池单体10b在与第一端部11的相对的一侧处的第二端部12可以具有 相反的电极性并且可以在空间上分开高度差d2。
参照图1和图7,第一盖100a可以放置在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 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上以覆盖第一端部11,第二盖100b可以放置在第一 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12上以覆盖第二端部12。在本 实施例中,第一盖100a可以通过沿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 第一端部11之间的高度差d1延伸而在第一盖100a的外侧上具有高度差空间 ST,类似地,第二盖100b可以通过沿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 的第二端部12之间的高度差d2延伸而在第二盖100b的外侧上具有其它高度 差空间ST。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主要描述形成在第一盖100a的外侧上的高度差空间 ST,但是高度差空间ST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形成在第二盖100b的外侧上的高 度差空间ST。
参照图1和图7,第一盖100a可以包括:突出部P和凹入部R,在不同 水平处覆盖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以及台阶 部PR,在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高度 差d1之间延伸。此外,与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 11之间的高度差d1对应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形成在凹入部R的外侧上。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突出部P可以可以是相对高的突出部分,以覆盖 第一电池单体10a的在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上方相对突出的第一 端部11,凹入部R可以是相对低的凹入部分,以覆盖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在 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一端部11下方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此外,台阶部 PR可以将突出部P和凹入部R彼此连接(例如,可以在突出部P与凹入部R 之间延伸),同时沿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之间的高度差d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高度差空间ST可以形成在位于相对低 的水平处的凹入部R的外侧上。
在图1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 10b可以布置成行,第一电池单体10a的行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行可以在相 邻的位置处并排布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 体10b可以是圆柱形电池单体,并且可以布置为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0a可以 放置在第二电池单体10b中的相邻(例如,邻近)的第二电池单体10b之间 的谷中,第二电池单体10b可以放置第一电池单体10a中的相邻(例如,邻近)的第一电池单体10a之间的谷中,从而减小不必要的空间并且增大电池 组的能量密度。
第一盖100a的突出部P可以沿具有相对突出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电池 单体10a的行形成,并且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电池单体10a电连接的第一端 子开口101'。第一盖100a的凹入部R可以沿具有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的 第二电池单体10b的行形成,并且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二电池单体10b电连接 的第一端子开口101'。因为高度差空间ST形成在凹入部R的外侧处(例如, 凹入部R的外边缘或外围处),所以高度差空间ST可以以沿第二电池单体10b 的行延伸跨过第一盖100a的通道N(见,例如,图1)的形状形成。
第一盖100a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提供用于排放来自电池单体10的释 放气体的释放通道。例如,第一盖100a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形成在凹入部 R的外侧上,并且可以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连接到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在 凹入部R的内侧处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例如,可以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 连通到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在凹入部R的内侧处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 从而提供用于排放来自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的释放气体的释放通 道。
图8是示出图1中示出电池组的高度差空间ST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 沿图8中的线IX-IX的截取的剖切视图,示出了气体如何从电池单体10通过 高度差空间ST排放的。
参照图8,第一接线板110a电连接到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 10b的第一端部11,并且可以放置在第一盖100a上。参照图9,第一接线板 110a可以通过第一盖100a的高度差空间ST和第一端子开口101'连接到一个 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在本实施例中,释放开口(例如,释放孔) E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结合到第一接线板110a的第一端部11的 中心部分周围。此外,第一端部11的释放开口E和中心部分可以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暴露,并且第一端子开口101'可以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例如,相 对大的直径)以暴露第一端部11的所有释放开口E和中心部分。
释放开口E可以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连接到形成在第一盖100a的外侧 上的高度差空间ST。例如,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排放的释放气体可以通过 第一盖100a(例如,第一盖100a的凹入部R)与第一接线板110a之间的高 度差空间ST而被引导到外部(例如,壳体100的外部),因为高度差空间ST 提供连接到第一端子开口101'的释放通道(例如,与第一端子开口101'连通 的释放通道),所以高度差空间ST可以被认为位于第一盖100a(例如,第一 盖100a的凹入部R)与第一接线板110a之间。此外,第二电池单体10b的 其中形成有释放开口E的第一端部11可以是形成有释放开口E的正电极侧 (例如,可以是正电极端子)。
参照图7,与第一盖100a类似,第二盖100b可以沿第一电池单体10a 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12之间的高度差d2延伸,同时覆盖第一电 池单体10a的第二端部12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12。因此,与第二 端部12之间的高度差d2对应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形成在第二盖100b的外 侧上。在本实施例中,高度差空间ST可以形成在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二端 部12上并且可以相对凹入以具有凹陷形状。
第二盖100b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提供用于排放来自电池单体10的释 放气体的释放通道。例如,第二盖100b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通过第二端子 开口102'连接到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相对地凹入以在第二盖100b的内侧处具 有凹陷形状的第二端部12(例如,可以通过第二端子开口102'连通到第二端 部12),并且可以提供用于排放来自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二端部12的释放 气体的释放通道。在该实施例中,其它释放开口(例如,其它释放孔)E可 以形成在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二端部12中,以排放累积在第一电池单体10a 中的释放气体,并且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第二端部12可以是形成有释放开口 E的正电极侧(例如,正电极端子)。
如上所述,第一盖100a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提供用于排放来自第二电 池单体10b的释放气体的释放通道,第二盖100b的高度差空间ST可以提供 用于排放来自第一电池单体10a的释放气体的释放通道。因此,第一电池单 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释放通道可以由第一盖100a的高度差空间ST 和/或第二盖100b的高度差空间ST来提供。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以偏移的 水平彼此相邻布置,以在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 11之间形成高度差d1并在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 12之间形成高度差d2。高度差空间ST形成在相对凹入以具有凹陷形状的第 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上以提供释放通道,使得通过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 11或相对凹入的第二端部12排放的释放气体可以通过高度差空间ST排放到 外部(例如,壳体100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释放开口E可以形成在相对 凹入的第一端部11和/或相对凹入的第二端部12中。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 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其中形成有释放开口E的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和第一 电池单体10a的其中形成有释放开口E的相对凹入的第二端部12可以是正电 极侧(例如,正电极端子),第一电池单体10a的以突起形状相对突出的第一 端部11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以突起形状相对突出的第二端部12可以是负 电极侧(例如,负电极端子)。
图10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第一接线板110a的透视图。
参照图8和图10,用于将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 端部11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板110a可以放置在第一盖100a的外侧上。第一接 线板110a可以包括:主体部分M,具有被构造为放置在第一盖100a上的平 坦形状;以及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以不同的突出深度朝向 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突出(例如,第一接触 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具体彼此不同的突出深度或高度)。
主体部分M具有平坦的(或基本平坦的)形状,并且可以放置在第一盖 100a上以沿第一盖100a延伸。由于分别结合到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 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主体部分M 可以固定到位于第一盖100a上的位置。
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与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 池单体10b的通过第一端子开口101'暴露的第一端部11接触,并且可以具有 用于到达(例如,接触)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 11的足够深度。
第一接触部分C1可以从放置在第一盖100a上的主体部分M延伸,并且 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一盖100a中(例如,形成在突出部P中)的第一端子开口 101'结合到(例如,可以接触)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相对突出的第一端部11。 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从放置在第一盖100a上的主体部分M延伸,并且可以 通过形成在第一盖100a的外侧上(例如,形成在第一盖100a的凹入部R的 外侧上)的高度差空间ST和第一端子开口101'结合到(例如,可以接触)第 二电池单体10b的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如上所述,第一接触部分C1和 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从主体部分M突出到彼此不同的深度,并且可以结合 到(例如,可以接触)第一电池单体10a的相对突出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电 池单体10b的相对凹入的第一端部11。并且,如图10中所示,第二接触部 分C2的突出深度z2可以大于第一接触部分C1的突出深度z1。
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不与主体部分M位于同一平面中, 并且从主体部分M突出到不同的深度,使得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 分C2可以接触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具有彼此不同的台阶 高度差的第一端部11。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从放置在第一盖 100a上的主体部分M突出至足够的深度以穿过第一端子孔101',从而与第一 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接触。
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中的每个可以呈具有与突出深度成 比例减小的截面面积的截锥形状,使得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 可以具有与突出深度成比例地逐渐减小的半径,并且因此可以在具有最小半 径的区域处结合到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因 为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具有从主体部分M与突出深度成比 例地减小的截面半径,并且在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具有最小 半径的区域处结合到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的 中心部分,所以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一端部11的中心部分周围的释放开口E(见, 例如,图9)来提供释放通道的形成。
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比主体部分M薄。第一接触 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焊接到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 的第一端部11,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具有相对薄的厚度, 以充分熔化来提高焊接强度。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通过 原材料金属片的多个部分向下延伸(或形成)的锻造工艺或压制成型工艺来 形成,并且因为原材料金属片延伸,因此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 C2可以具有相对薄的厚度。例如,如图9中所示,第二接触部分C2的将焊 接到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的最小半径部分可具有比主体部分M 的第一厚度t1小的第二厚度t2。主体部分M的第一厚度t1可以相对大,以 用于充电和放电电流的减小的电阻。例如,第一厚度t1可以是大约1mm或 更大,并且第二厚度t2可以是大约0.4mm或更大。第二厚度t2可以具有大 约0.4mm的最小厚度以在保持突出的形状的同时通过焊接确保接合到第二电 池单体10b的第一端部11,第一厚度t1可以具有大约1mm的最小厚度以在 锻造工艺或压制成型工艺之后提供大约0.4mm的第二厚度。在本公开的实施 例中,第一厚度t1可以是1mm,第二厚度t2可以是0.4mm。
参照图10,多个第一接触部分C1和多个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成行地 布置在主体部分M上。在图8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板110a 可以将一行的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相邻行的第二电池单体10b以这样的方式 彼此连接:第一电池单体10a的具有彼此相同极性的第一端部11可以彼此并 联连接并且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具有彼此相同极性的第一端部11可以彼此并 联连接,同时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具有彼此相反极性的 第一端部11彼此串联连接。为了使用如上所述的第一接线板110a将电池单 体10a和10b串并联连接,第一接线板110a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一电池单体10a 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多个第一接触部分C1和多个第二接触部分C2,第一 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可以根据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 10b的行来成行布置。
参照图8,用于将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第二端部12 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放置在第二盖100b上。与第一接线板110a相 似,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包括:主体部分M,被构造为放置在第二盖100b 上;以及第一接触部分C1和第二接触部分C2,从主体部分M突出到彼此不 同的深度。
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将第一电池单体10a具有彼此相同极性的第二端部 12彼此并联连接,可以将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具有相同的极性的第二端部12 彼此并联连接,并且可以将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具有彼 此不同的极性的第二端部12彼此串联连接。为此,被构造为分别连接到第一 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多个第一接触部分C1和多个第二接触部 分C2可以形成在第二接线板110b上。
图11是示出图8中示出的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的连接结 构的视图。
参照图11,第一接线板110a可以放置在第一盖100a上以将电池单体10 的第一端部11电连接,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放置在第二盖100b上以将电池 单体10的第二端部12电连接。电路板180可以放置在第一接线板110a上, 并且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连接到电路板180。为此,第一 引线120a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80与第一接线板110a之间以用于电路板180 与第一接线板110a之间的电连接,并且第二引线120b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80 与第二接线板110b之间以用于电路板180与第二接线板110b之间的电连接。 关于电池单体10的状态信息(诸如电压信息)可以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 二接线板110b通过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传输到电路板180,并且 电路板180可以使用该信息来控制电池单体10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电路板180被放置在第一接线板110a上,并且因此相对靠近第一接线板 110a并相对远离第二接线板110b。因此,第二引线120b可以比第一引线120a 延伸更长。例如,因为第二引线120b从放置在第二盖100b上的第二接线板 110b延伸到放置在第一盖100a上方的电路板180,所以第二引线120b可以 比第一引线120a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线120b可以包括弯曲部分125, 使得第二引线120b可以通过第一激光焊接区域L1和第二激光焊接区域L2, 同时延伸穿过壳体100的侧面。由于弯曲部分125,第二引线120b可以在与 壳体100的侧面紧密接触的同时延伸,而不会物理干扰从壳体100的侧面突 出的第一激光焊接区域L1和第二激光焊接区域L2。因此,第二引线120b可 以被稳定地支撑,并且可以不与第一引线120a短路,而如果第二引线120b 不稳定地从壳体100的侧面脱离(例如,变得与壳体100的侧面分离),则可 能发生短路。
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可以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 110b分开形成,然后可以分别焊接到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 例如,结合部分121a和121b可以形成在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 相应端部上,用于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结合,并且连接部 分122a和122b可以形成在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另一端部上, 用于与电路板180连接。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分别形成在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一端部上的连接部分121a和121b以及分别形成在第一引线 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另一端部上的连接部分122a和122b均可以为焊接部 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不同于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与第一接线板 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分开形成的上述实施例,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 120b可以分别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整体形成(例如,可以 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一体形成)。然而,当第一引线120a 和第二引线120b分别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整体形成时,由 于在基体金属片切割工艺之后剩余的金属废料,会增加材料成本。例如,当 相对长的第二引线120b与第二接线板110b整体形成时,会剩余相对大量的 金属废料,因此,会过度增加材料成本。此外,当独立于第二接线板110b对 第二引线120b执行弯曲工艺时,可以容易地执行弯曲工艺。因此,至少第二 引线120b可以与第二接线板110b分开形成。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对短长度的第一引线120a可以在从第 一接线板110a弯曲(例如,连续弯曲)之后从第一接线板110a延伸,并且 具有相对长长度的第二引线120b可以与第二接线板110b分开形成,然后可 以焊接到第二接线板110b。
多条第一引线120a可以分别从多个第一接线板110a延伸。类似地,多 条第二引线120a可以分别从多个第二接线板110b延伸。第一引线120a和第 二引线120b可以以交替的图案布置,使得第一引线120a可以放置在两个邻 近(或相邻)的第二引线120b之间,并且第二引线120b可以放置在两个邻 近(或相邻)的第一引线120a之间。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 引线120b以交替的图案布置,所以可以防止第一引线120a与第二引线120b 之间的电干扰,并且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可以彼此电绝缘。
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可以沿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 一长边部分100L1紧密地(或密集地)布置。例如,当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 100b包括相对的第一长边部分100L1和第二长边部分100L2时,第一引线 120a和第二引线120b可以沿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一长边部分 100L1紧密布置,并且可以不布置在与第一长边部分100L1相对的第二长边 部分100L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一长边部分100L1可以接触壳体100的相同侧面,例如,中间壳体100c的相同侧面。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形成在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一端部 上的结合部分121a和121b以及形成在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另 一端部上的连接部分122a和122b均可以是焊接部分,例如,激光焊接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沿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 100b的第一长边部分100L1紧密地布置,所以可以改善激光焊接的可加工性, 并且可以不将激光束发射位置从第一长边部分100L1改变到第二长边部分 100L2并且/或者可以在激光焊接工艺期间不改变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 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板110a可以将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 电池单体10b的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一端部11串联连接,并且第二接线板110b 可以将第一电池单体10a和第二电池单体10b的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二端部12 串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以锯齿 形图案布置在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上,以将不同对第一电池单体10a 和第二电池单体10b彼此连接,因此,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 延伸的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也可以以交替的图案布置。例如,第 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沿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一 长边部分100L1交替布置,并且从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延伸 的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可以沿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一 长边部分100L1交替布置。
因为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沿第一盖100a和第二盖100b的第 一长边部分100L1布置,所以作为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端部的 连接部分122a和122b可以连接到电路板180的第一侧部181。例如,第一引 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连接部分122a和122b可以沿电路板180的第一 侧部181成行布置。例如,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连接部分122a 和122b可以沿电路板180的第一侧部181在一个方向上布置而彼此不叠置 (例如,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连接部分122a和122b可以在一 个方向上布置成单行)。这里,电路板180的第一侧部181可以对应于(或者 可以是)电路板180的在一个方向上直线(例如,直线且连续)延伸的边缘 部分,并且可以不包括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边缘部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 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可以紧密连接到电路板180的第一侧部181, 并且可以不连接到电路板180的与第一侧部181相对的第二侧部182。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连接部分122a和122b 与电路板180的第一侧部181紧密连接,所以可以缩短连接到第一引线120a 和第二引线120b的电路板180的导电路径。例如,可以通过将用于处理通过 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传输的数据的电路放置在靠近电路板180的 第一侧部181的位置处来缩短导电路径。
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连接部分122a和122b可以沿电路板 180的第一侧部181以交替图案布置。因为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 以交替图案布置,所以形成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的端部的连接部 分122a和122b可以沿电路板180的第一侧部181以交替图案布置。
电路板180可以通过第一引线120a和第二引线120b接收关于电池单体 10的状态的信息,并且可以基于状态信息控制电池单体10的充电和放电操 作。电路板180可以设置在第一盖100a的一侧上的第一接线板110a上。例 如,电路板180可以设置在第一盖100a的一侧上,而不是设置在中间壳体100c 的一侧上。
第一接线板110a可以直接连接到电池单体10的与冷却液接触的第一端 部11,并且第一接线板110a可以通过第一盖100a与冷却液热接触,第一接 线板110a与第一盖100a紧密接触。因此,放置在第一接线板110a上的电路 板180可以通过第一接线板110a冷却。
与第一接线板110a类似,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直接连接到电池单体10 的与冷却液接触的第二端部12,并且第二接线板110b可以通过第二盖100b 与冷却液热接触,第二接线板110b与第二盖100b紧密接触。如上所述,根 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充电和放电电流的集中,会在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 二接线板110b处集中产生热量,并且第一接线板110a和第二接线板110b可 以通过在壳体100中流动的冷却液来冷却。因此,可以降低第一接线板110a 和第二接线板110b的温度,以减小充电和放电通道的电阻,并且可以通过第 一接线板110a冷却安装在电路板180上的电路组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绝缘构件可以放置在第一接线板110a与电路板180之间以在第一接线板110a 与电路板180之间提供电绝缘。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容纳图11中示出的芯组(Core Pack)的外壳的透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电池组可以包括芯组CP、 电路板180和外壳200,芯组CP包括容纳多个电池单体10的壳体100,电 路板180安装在芯组CP的外部,外壳200容纳芯组CP。此外,外壳200可 以包括外壳主体202和外壳盖201,外壳主体202和外壳盖201彼此面对并 且彼此结合,芯组CP位于外壳主体202与外壳盖201之间。
外壳主体202和外壳盖201可以包括不同的材料。例如,外壳主体202 可以包括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外壳盖201可以包括适于注射成型的树脂材料。 外壳主体202和外壳盖201可以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彼此结合,并且芯组CP 位于外壳主体202与外壳盖201之间。例如,彼此包括不同材料的外壳主体 202和外壳盖201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彼此结合。例如,卡扣250将配合到的 卡槽201c和202c可以形成在外壳盖201和外壳主体202中,并且在外壳盖 201和外壳主体202的卡槽201c和202c彼此对齐之后,卡扣250可以配合到 相邻的卡槽201c和202c,以将外壳盖201和外壳主体202彼此结合。
外壳主体202提供了其中完全或大部分容纳芯组CP的空间,外壳盖201 覆盖外壳主体202的上部以密封该空间。外壳主体202可以包括诸如铝或铝 合金的金属材料,以向电池组提供结构刚性和散热性能,用绝缘材料包封的 电子装置(诸如包装有绝缘树脂的继电器185(见,例如,图11))可以放置 在电路板180的面对外壳主体202的一侧上,以使电路板180和外壳主体202 彼此电绝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11中示出的芯组CP可以以使得电路 板180可以面对外壳主体202的侧面的状态(或取向)容纳在外壳主体202 中,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80和外壳主体202可以通过放置在电路板180 与外壳主体202的侧面之间的继电器185彼此绝缘。
根据本公开,在容纳空间A中引导与电池单体10的表面直接接触的冷 却液的流动,因此,因为热量通过对流从电池单体直接传递,所以可以改善 散热性能。
例如,根据本公开,冷却液的入口I和出口O形成在壳体100的其中形 成有容纳空间A以容纳电池单体10的一端侧中,并且U形转弯路径形成在 壳体100的另一端侧上,以使冷却液流反转,因此将来自入口I的冷却液的 上游流连接到朝出口O的冷却液的下游流,从而改善冷却液的冷却性能并简 化入口/出口连接结构。
将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应仅以描述性的意义来考虑,而不是为 了限制的目的。每个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被认为可适用于其 它实施例中的其它相似特征或方面。
虽然已经参照图描述了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2)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多个电池单体;
壳体,提供用于容纳电池单体和冷却液的容纳空间,冷却液用于冷却电池单体;以及
阻挡壁,横跨容纳空间延伸并将容纳空间分成与冷却液的入口连通的上游区域和与冷却液的出口连通的下游区域,阻挡壁提供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彼此连通的连通区域,入口和出口位于壳体的与阻挡壁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对应的部分处,连通区域位于阻挡壁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连通区域被构造为使来自阻挡壁的第一端处的入口的冷却液的上游流的方向反转为朝向阻挡壁的第一端处的出口的下游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冷却液的入口和出口都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短边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壳体的与第一短边部分相对的第二短边部分不包括冷却液的入口和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连通区域包括位于阻挡壁的第二端中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阻挡壁在阻挡壁的第一端处的第一高度与阻挡壁的第二端处的第二高度之间具有台阶差,并且
其中,连通区域由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台阶差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阻挡壁的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一部分位于阻挡壁的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二部分的中间位置处,使得在阻挡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上台阶差和下台阶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连通区域包括:
第一连通区域,由上台阶差形成;以及
第二连通区域,由下台阶差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电池单体布置为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多行,并且
其中,阻挡壁沿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间隙延伸,以将所述多行电池单体分成两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一行和第二行彼此相邻,使得第一行电池单体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二行电池单体之间,并且
其中,阻挡壁沿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间隙具有锯齿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壳体包括第一盖、中间壳体和第二盖,第一盖和第二盖彼此面对,中间壳体位于第一盖与第二盖之间,第一盖和第二盖结合到中间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阻挡壁和中间壳体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中间壳体以及第一盖和第二盖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
其中,中间壳体以及第一盖和第二盖密封容纳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壳体包括:
第一激光焊接区域,沿中间壳体与第一盖之间的边界;以及
第二激光焊接区域,沿中间壳体与第二盖之间的边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中间壳体以及第一盖和第二盖包括用于注射成型和激光焊接的工程塑料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一盖和第二盖包括从第一盖和第二盖突出并在电池单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周围延伸的引导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引导肋具有环形形状并围绕电池单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引导肋布置成行,使得一行引导肋位于相邻行的引导肋之间,并且
其中,引导肋通过间隙部分彼此间隔开,引导肋彼此面对,并且间隙部分位于引导肋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间隙部分中的每个位于四个相邻引导肋之间的空间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间隙部分中的每个间隙部分的外围被引导肋围绕。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阻挡壁包括在阻挡壁的延伸方向上从阻挡壁的第一端布置到阻挡壁的第二端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连接结合,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个朝向第一盖和第二盖的间隙部分中的相应的间隙部分突出,并且
其中,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分别配合到第一盖和第二盖的间隙部分中并焊接到间隙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阻挡壁和中间壳体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并且
其中,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从阻挡壁朝向第一盖和第二盖突出。
CN201910950782.8A 2018-10-08 2019-10-08 电池组 Active CN111009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19749A KR102711971B1 (ko) 2018-10-08 2018-10-08 배터리 팩
KR10-2018-0119749 2018-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9701A true CN111009701A (zh) 2020-04-14
CN111009701B CN111009701B (zh) 2023-04-21

Family

ID=682423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205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062826U (zh) 2018-10-08 2019-10-08 电池组
CN201910950782.8A Active CN111009701B (zh) 2018-10-08 2019-10-08 电池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205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062826U (zh) 2018-10-08 2019-10-08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2390B2 (zh)
EP (1) EP3651262B1 (zh)
KR (1) KR102711971B1 (zh)
CN (2) CN211062826U (zh)
HU (1) HUE056262T2 (zh)
PL (1) PL3651262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6020A (zh) * 2020-12-31 2022-07-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7730B1 (ko) 2018-10-08 2023-1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2711971B1 (ko) * 2018-10-08 2024-10-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2711972B1 (ko) 2018-10-08 2024-10-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2220898B1 (ko) 2018-10-17 2021-0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20210030070A (ko) 2019-09-09 2021-03-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20210030071A (ko) * 2019-09-09 2021-03-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DE102020114729A1 (de) * 2020-06-03 2021-12-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nergiespeichermodul, 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nergiespeichermoduls
KR20220030734A (ko) * 2020-09-03 2022-03-1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모듈
CN112652837A (zh) * 2020-12-22 2021-04-13 长安大学 一种周期性循环流动锂离子电池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EP4340102A4 (en) * 2021-07-13 2024-10-09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PACK
CZ2022413A3 (cs) * 2022-09-29 2024-04-10 Qoolers S.R.O. Zařízení pro regulaci teploty bateriových článk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528A1 (en) * 2006-09-25 2009-03-05 Behr Gmbh & Co. Kg Apparatus for cooling of electrical elements
DE102008010820A1 (de) * 2008-02-23 2009-08-27 Daimler Ag Batterie mit mehreren parallel und/oder seriell miteinander verschalteten Einzelzellen
DE102008059967A1 (de) * 2008-12-02 2010-06-10 Daimler Ag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tterie mit einer in einem Batteriegehäuse angeordneten Wärmeleitplatte
DE102009035487A1 (de) * 2009-07-31 2011-02-03 Daimler Ag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20110305930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CN103247766A (zh) * 2012-02-03 2013-08-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4471784A (zh) * 2012-05-17 2015-03-2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5489796A (zh) * 2014-10-06 2016-04-1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壳体、电池组和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1062826U (zh) * 2018-10-08 2020-07-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8392A (en) 1995-02-17 1996-11-26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Cylindrical cell, a cell pack, and a cell holder
JP4025928B2 (ja) 1995-02-17 2007-12-26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円筒型電池及び組電池
JPH1167178A (ja) 1997-08-25 1999-03-09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固定構造及びこの固定構造によるバッテリ空調方法
JP4631118B2 (ja) 1999-02-15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移動体搭載用バッテリ装置
JP4136269B2 (ja) * 2000-04-28 2008-08-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4791076B2 (ja) 2005-05-13 2011-10-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冷却構造
KR100684766B1 (ko) 2005-07-29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JP5034316B2 (ja) 2006-05-22 2012-09-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5057720B2 (ja) * 2006-08-10 2012-10-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5173227B2 (ja) 2007-03-30 2013-04-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US20080311468A1 (en) * 2007-06-18 2008-12-18 Weston Arthur Hermann Optimized cooling tube geometry for intimate thermal contact with cells
DE102007045183A1 (de) 2007-09-21 2009-04-02 Robert Bosch Gmbh Temperierte Batterie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hierzu
KR100949335B1 (ko) 2007-11-12 2010-03-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EP2351119B1 (en) 2008-11-12 2015-09-23 Johnson Controls 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 LLC Battery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r
JP4935802B2 (ja) 2008-12-10 2012-05-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れを用いた集合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065926B1 (ko) 2009-07-09 2011-09-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다수의 단위 셀을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173467B1 (ko) * 2011-01-14 2012-08-13 (주)신성이엔지 냉각 기능을 구비한 전지 모듈 어셈블리
KR101264512B1 (ko) 2011-04-04 2013-05-14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배터리 팩
KR101254903B1 (ko) 2011-06-07 2013-04-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퓨즈부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JP2014197452A (ja) 2011-08-03 2014-10-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803513B2 (ja) 2011-09-29 2015-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蓄電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動車両
JP5823263B2 (ja) 2011-11-25 2015-11-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WO2014083600A1 (ja) 2012-11-30 2014-06-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KR20150048501A (ko) 2013-10-28 2015-05-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1621407B1 (ko) 2013-11-12 2016-05-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관리 장치 및 관리 방법
EP3084857B1 (en) 2013-12-17 2023-12-06 Husqvarna AB Battery pack with cell fixing apparatus
JP2015133266A (ja) 2014-01-14 2015-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CA2950151C (en) 2014-06-20 2021-02-09 Ioxus, Inc. Engine start and battery support module
US9620830B2 (en) * 2014-12-16 2017-04-11 Xinen Technology Hong Kong Company, Ltd. Vehicle battery module with cooling and safety features
KR102308635B1 (ko) 2015-04-17 2021-10-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JP2016219146A (ja) 2015-05-15 2016-12-22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装置
DE102015219280A1 (de) 2015-10-06 2017-04-06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system mit Vergussmasse
KR101805546B1 (ko) 2016-03-08 2017-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절곡부를 갖춘 연결 탭을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KR101985387B1 (ko) 2016-03-14 2019-06-03 신흥에스이씨주식회사 내구성이 우수한 배터리팩
WO2017175487A1 (ja) 2016-04-05 2017-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DE102016219302A1 (de) 2016-10-05 2018-04-0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nergiezellen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358437B1 (ko) 2017-02-08 2022-02-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528A1 (en) * 2006-09-25 2009-03-05 Behr Gmbh & Co. Kg Apparatus for cooling of electrical elements
DE102008010820A1 (de) * 2008-02-23 2009-08-27 Daimler Ag Batterie mit mehreren parallel und/oder seriell miteinander verschalteten Einzelzellen
DE102008059967A1 (de) * 2008-12-02 2010-06-10 Daimler Ag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tterie mit einer in einem Batteriegehäuse angeordneten Wärmeleitplatte
DE102009035487A1 (de) * 2009-07-31 2011-02-03 Daimler Ag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20110305930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CN103247766A (zh) * 2012-02-03 2013-08-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4471784A (zh) * 2012-05-17 2015-03-2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5489796A (zh) * 2014-10-06 2016-04-1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壳体、电池组和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1062826U (zh) * 2018-10-08 2020-07-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6020A (zh) * 2020-12-31 2022-07-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14696020B (zh) * 2020-12-31 2024-11-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9701B (zh) 2023-04-21
EP3651262B1 (en) 2021-06-30
KR20200040025A (ko) 2020-04-17
US11362390B2 (en) 2022-06-14
CN211062826U (zh) 2020-07-21
PL3651262T3 (pl) 2021-11-08
EP3651262A1 (en) 2020-05-13
US20200112008A1 (en) 2020-04-09
KR102711971B1 (ko) 2024-10-02
HUE056262T2 (hu) 202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9701A (zh) 电池组
CN111009626B (zh) 电池组
CN111063836B (zh) 电池组
CN111009628B (zh) 电池组
CN100405634C (zh) 二次电池及具有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
CN101577346B (zh) 电池组
US20140038031A1 (en) Cap assembly,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pack
CN113939948A (zh) 包括单元框架的电池模块
CN115548585A (zh) 电化学装置、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KR102332333B1 (ko) 배터리 팩
CN117546344A (zh) 电池组及包含该电池组的车辆
CN117044028A (zh) 汇流条组件、包括汇流条组件的电池组及车辆
KR20080048851A (ko) 배터리 팩
JP7260651B2 (ja) Hvワイヤーアセンブリ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KR20230115760A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