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4825A - 车门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34825A CN110234825A CN201780084503.3A CN201780084503A CN110234825A CN 110234825 A CN110234825 A CN 110234825A CN 201780084503 A CN201780084503 A CN 201780084503A CN 110234825 A CN110234825 A CN 1102348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ratchet
- door
- latch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43—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bifurcated bolt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中能够通过手动操作门把手可靠地打开门,并且如果门把手由于碰撞等而变形,则可靠地防止门打开。该车门闩锁装置设置有:闩锁(5),其能够与撞销接合;棘轮(6),其通过与闩锁(5)接合以保持门处于关闭状态;不动止动部(2b);第一杆(71),其可枢转地由第一轴(91)支撑,并且能够从初始位置朝向解除方向枢转;第一弹簧(74),其朝向初始位置对第一杆(71)施力;第二杆(73),其在第一杆(71)处由第二轴(72)支撑,能够移位到第二杆不能接触不动止动部(2b)的初始位置和阻止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枢转的阻挡位置,该阻挡位置是第二杆能接触不动止动部(2b)的位置;以及第二弹簧(75),其以大于第一弹簧(74)的施力的力朝向初始位置对第二杆(73)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闩锁装置,特别地涉及当门板因碰撞而变形时防止门打开的车门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引用文献1中说明了当门板因碰撞而变形时用于防止门打开的传统的车门闩锁装置。
引用文献1中的车门闩锁装置包括:转动锁扣(rotary catch),其能够与撞销接合;爪,其能够与转动锁扣接合;打开杆,其用于解除爪;可转动的惯性杆;阻止杆,其可转动地支撑于惯性杆;以及安全杆,其通过力与惯性杆的轮廓部接触以用于提供对惯性杆的转动的抵抗。当手动操作门把手时,阻止杆与惯性杆一起围绕惯性杆的轴线转动。当打开杆由于碰撞而以过高的速度转动时,该杆转动到其能够接触安全杆的位置,由此阻止棘轮转动并防止门打开。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05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引用文献1记载的车门闩锁装置中,安全杆通过力与惯性杆的轮廓部接触以用于施加对惯性杆的转动的抵抗。因此,附着在惯性杆的轮廓部和安全杆之间的间隙中的灰尘以及雨水的冻结导致作用在惯性杆上的抵抗过大。即使手动操作门把手,阻止杆也转动到阻止惯性杆转动的位置,由此导致门不能打开的问题。
鉴于这些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闩锁装置,使得门能够被可靠地手动打开,其中如果门板由于碰撞而变形,则能够可靠地防止门被打开。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是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包括:基体构件;闩锁,其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以使得所述闩锁能够在门关闭时与撞销接合;棘轮,其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与所述闩锁接合以保持门关闭,门把手的解除动作使所述棘轮与所述闩锁脱离接合以使得门能够打开;不动止动部,其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第一杆,其利用第一轴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能够从初始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第一弹簧,其对所述第一杆施加朝向初始位置的施力;第二杆,其利用第二轴能够转动一定角度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能够在初始位置和阻挡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杆处于不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位置并且不阻止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在所述阻挡位置所述第二杆处于能够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位置并且阻止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以及第二弹簧,其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二杆施力,所述第二弹簧所施加的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施力,其中,当通过门把手手动转动所述棘轮以打开门时,在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杆在初始位置围绕所述第一轴转动,并且当通过在碰撞时门板的变形使所述棘轮转动以打开门时,通过接触与所述棘轮一起动作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杆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施力从初始位置移位到阻挡位置。
第二方案是根据第一方案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杆具有阻止部,在所述第二杆移位到所述阻挡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阻止部接触与所述棘轮一起动作的另一部分,而阻止所述棘轮的解除。
第三方案是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在一端与所述基体构件接合,并且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接合。
第四方案是根据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项方案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弹簧在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接合,并且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接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手动打开门,其中如果门板由于碰撞而变形,则能够可靠地防止门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门闩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该车门闩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车门闩锁装置的接合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接合单元和其它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阻止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的(a)是当阻止部件处于初始状态时处于完全闩锁状态的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7的(a)是当手动解除棘轮和打开杆以打开门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7的(b)是图7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8的(a)是当棘轮和打开杆完成解除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8的(b)是图8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9的(a)是当棘轮和打开杆高速解除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9的(b)是图9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10的(a)是当棘轮和打开杆超高速解除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车门闩锁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车门闩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接合单元的正视图。在车门闩锁装置1安装于车门的状态下限定以下说明中的方向。
图1和图2中的门闩锁装置1包括:接合单元(无附图标记),该接合单元包括接合机构壳体2,该接合机构壳体2包括接合机构,该接合机构配置在枢转地安装在车身侧面的竖直铰链轴上的前门中的后端部处并且接合车体处的撞销S以保持门关闭;以及操作单元(无附图标记),该操作单元包括操作机构壳体3,该操作机构壳体3包括稍后说明的锁定机构和其它要素。
在门的外侧面,配置有手动锁定/解锁锁芯(未示出)和外侧把手(未示出),该外侧把手是用于从车外打开门的门打开部件,并且在门的内侧面,配置有手动锁定/解锁按钮(未示出)和内侧把手(未示出),该内侧把手是用于从车内打开门的门打开部件。
操作单元的内部结构是已知的,并不直接涉及本发明。因此,未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其说明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范围内。
操作单元的操作机构壳体3固定到接合机构壳体2以覆盖接合机构壳体2的前表面。连接到锁芯的键杆(key lever)31可枢转地安装在操作机构壳体3的上部外侧,壳体3在内部空间中包括:电动马达(未示出),该电动马达能够通过利用驾驶员携带的便携式装置的远程锁定/解锁控制来驱动;内侧杆(未示出),其连接到内侧把手;以及锁定机构(未示出),利用键杆31和锁定按钮操作该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杆(未示出),其连接到键杆31和锁定按钮;以及提升杆32,其连接到锁定杆和外侧杆9(稍后说明),并且利用锁芯或锁定按钮通过手动驱动或通过便携式装置的远程控制驱动以从锁定状态转动到解锁状态以及从解锁状态转动到锁定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机构即使当门被锁定时也能够通过内侧把手打开门,这被称为“单动方式(one-motion manner)”。因此,门能够在解锁状态下由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打开。在锁定状态下,门能够通过内侧把手打开,但不能通过外侧把手打开。然而,锁定机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而是可以被构造成使得门不能利用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打开。
在图2中,接合单元包括合成树脂接合机构壳体2,合成树脂接合机构壳体2在后面由金属盖构件4封闭。接合机构壳体2是本发明中的基体构件。在由接合机构壳体2和盖构件4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基体构件包括:接合机构,其包括能够与撞销S接合的闩锁5和能够与闩锁5接合的棘轮6;以及阻止部件7,其阻止棘轮6由于碰撞引起的门板变形而从闩锁5解除或脱离接合。
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前表面上,配置有与闩锁5一起转动的打开杆8以及连接到外侧把手的外侧杆9。接合机构壳体2以盖构件4面向门的内表面的方式通过多个螺栓10固定到门的内表面。
图4是接合单元和其它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阻止部件7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a)是当阻止部件7处于初始状态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7的(a)是当通过手动打开门解除棘轮6和打开杆8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7的(b)是图7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8的(a)是当棘轮6和打开杆8完成解除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9的(a)是棘轮6和打开杆8高速解除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9的(b)是图9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10的(a)是当棘轮6和打开杆8超高速解除时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在图3中,接合机构的闩锁5在接合机构壳体2中可枢转地安装于闩锁轴51,闩锁轴5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闩锁5具有接合槽5a、完全闩锁接合部5b和半闩锁接合部5c,接合槽5a能够与撞销S接合,撞销S能够进入图1和图2中的撞销进入槽4a中,棘轮6的爪部6a能够从下方与完全闩锁接合部5b和半闩锁接合部5c接合。通过门关闭运动,闩锁5克服作用于闩锁5的弹簧11(参照图2)的施力从图3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打开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经过半闩锁位置到图3中以实线示出的完全闩锁位置,并且闩锁5与门打开运动反向地转动,其中,在半闩锁位置处撞销S与接合槽5a略微接合,在完全闩锁位置处撞销S与接合槽5a完全接合。为了清楚地示出接合单元的内部结构,图3中省略了盖构件4。
棘轮6在接合机构壳体2中可枢转地安装在棘轮轴61上,棘轮轴6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被作用在打开杆8上的弹簧12沿接合方向(或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通过将爪部6a与半闩锁接合部5c接合,棘轮6将闩锁5保持在门未完全关闭的半闩锁位置(半门状态),并且通过使爪部6a与完全闩锁接合部5b接合,棘轮6将闩锁5保持在门完全关闭的完全闩锁位置(全闭状态)。爪部6a从(图3和图6所示的)爪部6a与完全闩锁接合部5b(或半闩锁接合部5c)完全接合的接合位置解除。爪部6a沿解除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抵抗弹簧12地移动并且与各接合部5b、5c脱离接合以使门能够打开。
打开杆8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前表面上可枢转地安装在棘轮轴61上,并且通过连接销81连接到棘轮6以与棘轮6一起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棘轮6独立于打开杆8。总是与打开杆8一起转动的棘轮6可以与打开杆8一体地形成。
外侧杆9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前表面的下部可枢转地安装在轴91上并连接到外侧把手,轴91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外侧杆9通过外侧把手沿解除方向(或图3和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绕轴91转动一定角度,使得联接到外侧杆9的端部9a的提升杆32向上转动。
在锁定机构的解锁状态下,操作外侧把手以打开门,并且通过外侧杆9使提升杆32移动。提升杆32的解除部32a从下方与打开杆8的被解除部8a接触,并且打开杆8和棘轮6转动。操作内侧把手以打开门,并且内侧杆转动。内侧杆的一部分与靠近打开杆8的被解除部8a的部分接触,使得打开杆8和棘轮6转动,并且门能够被打开。
在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下,当操作外侧把手以打开门时,即使提升杆32通过外侧把手的打开动作而解除,解除部32a也相对于被解除部8a空振,使得门不能被打开。当操作内侧把手以打开门时,使棘轮6和打开杆8也和处于解锁状态一样转动,使得门能够被打开。
阻止部件7包括:第一杆71,其在接合机构壳体2(对应于本发明的基体构件)的棘轮6下方的位置可枢转地安装在轴91(以下称为第一轴91)上,其中外侧杆9也可枢转地安装在该第一轴91上;合成树脂的第二杆73,其在第一杆71的上部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轴72上,第二轴7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弹簧74,其作用于第一杆71;以及第二弹簧75,其作用于第二杆73。
分别地,第一弹簧74的一端接合到接合机构壳体2,另一端接合到第一杆71,并且在图3和图6中围绕第一轴91向第一杆71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施力。
分别地,第二弹簧75的一端与第一杆71接合,另一端与第二杆73接合,并且在图3和图6中围绕第二轴72向第二杆73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施力。第二弹簧75的作用于第二杆73的施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弹簧74的作用于第一杆71的施力。
第一杆71由覆有合成树脂的金属制成,并且保持在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第一杆71的下端通过在图6的(a)中处于初始状态的第一弹簧74的施力沿顺时针方向接触接合机构壳体2的第一杆止动部2a。
在第二杆73和第二弹簧75连接的次组装状态(sub-assembly state)下,第一杆71被形成为使得重心位于转动中心(或第一轴91的轴线)上。因此,即使惯性力或加速度在碰撞时从任意方向作用,处于次组装状态的第一杆71也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转动。
当第一杆71保持在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的初始位置时,在上边缘处的圆弧形的阻止部71a和在与阻止部71a相对的棘轮6的下端处的爪状的接触部6b之间形成有间隙L(参见图6的(b))。阻止部71a的圆弧是以轴91的右侧约2mm位置为中心的圆弧。
间隙L被设定为小于与棘轮6的爪部6a和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或半闩锁接合部5c)的接合余量(engagement allowance)相对应的距离。
在棘轮6的接触部6b与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a接触的状态下,作用于阻止部71a的力的作用线F从第一杆71的转动中心O向右侧偏离。因此,当棘轮6的接触部6b与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a接触时,从初始位置与解除方向(或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第一杆71上,以阻止棘轮6进一步沿解除方向动作,使得棘轮6的爪部6a不会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
第二杆73在第一杆71上方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二轴72以能转动一定角度,并且在初始状态下,通过第二弹簧75将第二杆73保持在左侧(车内侧)下端与第一杆71的里面的止动部71b的上端接触的初始位置。由于碰撞引起的门板的变形,当用于使外侧杆9沿解除方向转动的力作用时,打开杆8的爪状的接触部8b从右侧与第二杆73右部的被接触部73a接触,第二杆73抵抗第二弹簧75绕第二轴72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到图9的(a)、图9的(b)和图10的(a)、图10的(b)所示的阻挡位置(blocking position)。
在第二杆73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为了允许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转动,第二杆73保持在顶端部73b不从逆时针方向与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接触的状态,在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a和打开杆8的接触部8b之间形成小于间隙L的间隙L1(参见图6的(b))。不动止动部2b在第一杆71的上方与接合机构壳体2一体地形成。
当第二杆73处于阻挡位置时,为了阻止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顶端部73b从第一杆71的上边缘大幅向上突出,以使得第二杆73能够从逆时针方向接触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
然后,将说明接合单元的作用。
<当门关闭时>
在图6的(a)和图6的(b)中,当门关闭时,闩锁5处于棘轮6的爪部6a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接合的完全闩锁位置。阻止部件7处于初始状态,其中第一杆71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第一杆71通过第一弹簧74与接合机构壳体2的第一止动部2a接触。第二杆73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第二杆73通过第二弹簧75与第一杆71的止动部71b接触。
当第一杆71处于初始位置时,在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a和棘轮6的接触部6b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L。在打开杆8的接触部8b和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a之间形成小于间隙L的间隙L1。间隙L1可以实质上为零。
<手动操作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以打开门>
在图6的(a)和图6的(b)中,当手动操作外侧把手以打开门时,提升杆32通过外侧杆9转动,并且提升杆32的解除部32a从下方与打开杆8的被解除部8a接触。棘轮6和打开杆8被解除。当手动操作内侧把手以打开门时,棘轮6和打开杆8随着内侧杆的转动而被解除。
在解除棘轮6和打开杆8时,在图7的(a)和图7的(b)中,在初始动作时,打开杆8的接触部8b与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a接触,并且打开杆8的解除动作经由第二杆73传递到第一杆71。因此,当手动操作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以打开门时,在图8的(a)和图8的(b)中,随着棘轮6的解除动作,第一杆71抵抗第一弹簧74的施力绕第一轴91转动,并且第二杆73绕第一轴91旋转,同时第二杆73仍处于第一初始位置。棘轮6的爪部6a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使得门能够被打开。
当手动操作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以打开门时或当棘轮6以普通速度解除时,第二弹簧75的作用在第二杆73上的施力大于第一弹簧74的作用在第一杆71上的施力,使得第二杆73不会克服第二弹簧75的施力沿从初始位置到阻挡位置的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即使在第一杆71的解除动作期间由于任何原因使大于第二弹簧75的施力的力作用在第二杆73上,在图8的(a)和图8的(b)中,第二杆73的上边缘从下方与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的下侧的圆弧状的遮檐部2c接触。因此,阻止了第二杆73移动到阻挡位置,由此基于利用了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的手动开门动作确保第一杆71的解除动作。
<当门板因碰撞而变形时>
在图6的(a)和图6的(b)中,门板由于碰撞而变形,门板的变形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外侧杆9上,使外侧杆9沿解除方向转动。爪部6a可能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
鉴于上述情况,即使门板变形,也能阻止棘轮6和打开杆8解除,并且能够完全阻止棘轮6的爪部6a与闩锁5的完全锁闩接合部5b脱离接合。
为了阻止棘轮6和打开杆8解除,存在与手动打开门时棘轮6和打开杆8的解除速度相比处于更高速度的第一种情况以及处于高得多的速度的第二种情况。
将说明第一种情况。
当通过门变形而作用了使外侧杆9沿解除方向转动的力时,棘轮6和打开杆8从图6的(a)中的接合位置沿解除方向高速转动。
当棘轮6和打开杆8沿解除方向高速转动时,在图9的(a)和图9的(b)中,打开杆8的接触部8b立即与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a接触。用于使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转动的力被传递,同时第二杆73克服第二弹簧75的施力绕第二轴7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到阻挡位置。
当第二杆73转动到阻挡位置时,第二杆73的顶端部73b变得能够与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接触,并且立即阻止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转动。因此,棘轮6和打开杆8在解除方向上稍微转动,但是阻止棘轮6和打开杆8在解除方向上进一步转动,使得棘轮6的爪部6a不会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
然后,将说明第二种情况。
由于门板的变形,作用了使外侧杆9沿解除方向转动的力并且使棘轮6和打开杆8在解除方向上以比第一种情况更高的速度从图6的(a)所示的接合位置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作用在棘轮6和打开杆8上的速度非常高,棘轮6和打开杆8如上所述在解除方向上转动了对应于间隙L的距离。转动使得打开杆8的接触部8b接触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a,第二杆立即转动到阻挡位置,但是第一杆71不从初始位置转动。
当棘轮6和打开杆8沿解除方向转动了对应于间隙L的距离时,在图10的(a)和图10的(b)中,第二杆73转动到阻挡位置,并且棘轮6的接触部6b与位于初始位置的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a接触。
因为作用在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a上的力的作用线F与第一杆71的解除方向相反,所以第一杆71不会从初始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因此,阻止了棘轮6沿解除方向转动,并且能够阻止棘轮6的爪部6a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
前述内容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改变和变化:
(a)棘轮6和打开杆8一体形成。
(b)第一杆71和第二杆73的形状适当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门闩锁装置
2 接合机构壳体
2a 第一杆止动部
2b 不动止动部
2c 遮檐部
3 操作机构壳体
3a 撞销进入槽
31 键杆
32 提升杆
32a 解除部
4 盖构件
4a 撞销进入槽
5 闩锁
5a 接合槽
5b 完全闩锁接合部
5c 半闩锁接合部
51 闩锁轴
6 棘轮
6a 爪部
6b 接触部
61 棘轮轴
7 阻止部件
71 第一杆
71a 阻止部
71b 止动部
72 第二轴
73 第二杆
73a 被接触部
73b 顶端部
74 第一弹簧
75 第二弹簧
8 打开杆
8a 被解除部
8b 接触部
81 连接销
9 外侧杆
9a 端部
91 第一轴
10 螺栓
11 弹簧
12 弹簧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包括:
基体构件;
闩锁,其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以使得所述闩锁能够在门关闭时与撞销接合;
棘轮,其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与所述闩锁接合以保持门关闭,门把手的解除动作使所述棘轮与所述闩锁脱离接合以使得门能够打开;
不动止动部,其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
第一杆,其利用第一轴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在不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情况下能够从初始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
第一弹簧,其对所述第一杆施加朝向初始位置的施力;
第二杆,其利用第二轴能够转动一定角度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能够在初始位置和阻挡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杆处于不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位置并且不阻止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在所述阻挡位置所述第二杆处于能够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位置并且阻止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以及
第二弹簧,其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二杆施力,所述第二弹簧所施加的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施力,
其中,当通过门把手手动转动所述棘轮以打开门时,在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杆在初始位置围绕所述第一轴转动,并且当通过在碰撞时门板的变形使所述棘轮转动以打开门时,通过接触与所述棘轮一起动作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杆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施力从初始位置移位到阻挡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具有阻止部,在所述第二杆移位到所述阻挡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阻止部接触与所述棘轮一起动作的另一部分,而阻止所述棘轮的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在一端与所述基体构件接合,并且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在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接合,并且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接合。
Claims (4)
1.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包括:
基体构件;
闩锁,其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以使得所述闩锁能够在门关闭时与撞销接合;
棘轮,其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与所述闩锁接合以保持门关闭,门把手的解除动作使所述棘轮与所述闩锁脱离接合以使得门能够打开;
不动止动部,其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
第一杆,其利用第一轴能够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能够从初始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
第一弹簧,其对所述第一杆施加朝向初始位置的施力;
第二杆,其利用第二轴能够转动一定角度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能够在初始位置和阻挡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杆处于不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位置并且不阻止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在所述阻挡位置所述第二杆处于能够接触所述不动止动部的位置并且阻止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以及
第二弹簧,其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二杆施力,所述第二弹簧所施加的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施力,
其中,当通过门把手手动转动所述棘轮以打开门时,在所述第一杆沿解除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杆在初始位置围绕所述第一轴转动,并且当通过在碰撞时门板的变形使所述棘轮转动以打开门时,通过接触与所述棘轮一起动作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杆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施力从初始位置移位到阻挡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具有阻止部,在所述第二杆移位到所述阻挡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阻止部接触与所述棘轮一起动作的另一部分,而阻止所述棘轮的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在一端与所述基体构件接合,并且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在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接合,并且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接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416,232 US10465424B2 (en) | 2017-01-26 | 2017-01-26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US15/416,232 | 2017-01-26 | ||
PCT/JP2017/039453 WO2018138996A1 (ja) | 2017-01-26 | 2017-10-31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34825A true CN110234825A (zh) | 2019-09-13 |
CN110234825B CN110234825B (zh) | 2021-03-09 |
Family
ID=6290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45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234825B (zh) | 2017-01-26 | 2017-10-31 | 车门闩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65424B2 (zh) |
EP (1) | EP3575521A4 (zh) |
CN (1) | CN110234825B (zh) |
BR (1) | BR112019015211A2 (zh) |
WO (1) | WO201813899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97205B2 (en) * | 2017-02-15 | 2020-06-30 | Gecom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US11280116B2 (en) * | 2018-05-15 | 2022-03-22 | Magna Closures Inc.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child lock having asymmetrical toggle spring arrangement |
USD978748S1 (en) * | 2021-02-27 | 2023-02-21 | Inteva Products, Llc | Vehicle latch |
USD978749S1 (en) * | 2021-02-27 | 2023-02-21 | Inteva Products, Llc | Vehicle latch |
USD1057635S1 (en) * | 2022-06-13 | 2025-01-14 | Inteva Products, Llc | Vehicle latch |
USD1057636S1 (en) * | 2022-07-22 | 2025-01-14 | Inteva Products, Llc | Vehicle latc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82122A1 (en) * | 2002-12-24 | 2004-09-23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Latch mechanism |
CN101619636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机动车的门闩装置 |
CN102862544A (zh) * | 2012-10-10 | 2013-01-09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带及其碰撞锁舌结构 |
CN104420741A (zh) * | 2013-09-10 | 2015-03-18 | 布罗斯锁闭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机动车锁件 |
CN105051305A (zh) * | 2013-03-27 | 2015-11-11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CN105074106A (zh) * | 2013-01-18 | 2015-11-18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624640C1 (de) * | 1996-06-20 | 1998-01-08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mit Drehfalle, Sperrklinke und Blockiervorrichtung |
DE102010010833B4 (de) * | 2010-03-10 | 2023-12-07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102012025403A1 (de) * | 2012-12-21 | 2014-06-26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102013203808A1 (de) * | 2013-03-06 | 2014-09-11 | Kiekert Ag |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3211050A1 (de) * | 2013-03-06 | 2014-09-11 | Kiekert Ag |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9637952B2 (en) * | 2013-03-25 | 2017-05-02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 Motor vehicle lock |
US20140284942A1 (en) * | 2013-03-25 | 2014-09-25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 Motor vehicle lock |
US9366063B2 (en) * | 2013-03-25 | 2016-06-14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 Motor vehicle lock |
US9874046B2 (en) * | 2013-03-25 | 2018-01-23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Motor vehicle lock |
US9534425B2 (en) * | 2013-12-05 | 2017-01-03 | Kiekert Ag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US10024083B2 (en) * | 2014-12-05 | 2018-07-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inertial lock |
EP3296489B1 (en) * | 2015-03-10 | 2019-10-16 | Gecom Corporation | Door latch device |
JP6762242B2 (ja) * | 2017-01-30 | 2020-09-30 | ジーコム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Gecom Corporation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US10697205B2 (en) * | 2017-02-15 | 2020-06-30 | Gecom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JP6764827B2 (ja) * | 2017-04-29 | 2020-10-07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
-
2017
- 2017-01-26 US US15/416,232 patent/US1046542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0-31 CN CN201780084503.3A patent/CN1102348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0-31 EP EP17894391.6A patent/EP357552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10-31 BR BR112019015211-3A patent/BR112019015211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10-31 WO PCT/JP2017/039453 patent/WO2018138996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82122A1 (en) * | 2002-12-24 | 2004-09-23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Latch mechanism |
CN101619636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机动车的门闩装置 |
CN102862544A (zh) * | 2012-10-10 | 2013-01-09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带及其碰撞锁舌结构 |
CN105074106A (zh) * | 2013-01-18 | 2015-11-18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JP2016505098A (ja) * | 2013-01-18 | 2016-02-18 | キーケルト アクツィー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自動車用ロック |
CN105051305A (zh) * | 2013-03-27 | 2015-11-11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JP2016520735A (ja) * | 2013-03-27 | 2016-07-14 | キーケルト アクツィー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自動車用のロック |
CN104420741A (zh) * | 2013-09-10 | 2015-03-18 | 布罗斯锁闭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机动车锁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09180A1 (en) | 2018-07-26 |
EP3575521A1 (en) | 2019-12-04 |
US10465424B2 (en) | 2019-11-05 |
CN110234825B (zh) | 2021-03-09 |
EP3575521A4 (en) | 2021-01-06 |
WO2018138996A1 (ja) | 2018-08-02 |
BR112019015211A2 (pt) | 2020-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34825A (zh) | 车门闩锁装置 | |
KR102681036B1 (ko) |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의 개폐장치 | |
CN205206529U (zh) |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 |
JPH064988B2 (ja) |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装置 | |
US8172283B2 (en) | Door latch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 |
EP1136641A1 (en) | Latch mechanism | |
JP4740806B2 (ja) | 錠装置 | |
JP5601837B2 (ja) | 安全装置を備えた車両ハンドル | |
JP2016510093A (ja) | 自動車用のラッチ | |
US20100127511A1 (en) | Vehicle door latch having a power lock-unlock mechanism | |
CN108603386B (zh) | 机动车辆的门闩装置 | |
KR20170120281A (ko) | 차량용 씬칭래치 조립체 | |
JP7127242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107923198A (zh) | 用于车辆行李箱盖的闩锁装置 | |
CN110312842A (zh) | 车门闩锁装置 | |
JP7000736B2 (ja) |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 |
CN112996974B (zh) | 汽车用门锁装置 | |
JP5395730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の解除機構 | |
CN116848310A (zh) | 机动车锁 | |
JP3164520B2 (ja) | 車両バックドア等のラッチ装置 | |
KR102552096B1 (ko) |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장치 | |
JP6458625B2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JP4530870B2 (ja) | バックドアにおけるロック装置 | |
TWI614392B (zh) |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 |
JP6194538B2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