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1305A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51305A CN105051305A CN201480017843.0A CN201480017843A CN105051305A CN 105051305 A CN105051305 A CN 105051305A CN 201480017843 A CN201480017843 A CN 201480017843A CN 105051305 A CN105051305 A CN 1050513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release lever
- inertia rod
- safety pole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5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29 kne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08—Emergency operating mean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锁叉、用于与转动锁叉接合的锁爪(3)、用于锁死处于锁止位置的锁爪的锁死杆以及用于打开或分离锁定机构的释放杆(2)。当释放杆(2)被致动时,只要释放杆(2)以常规方式移动并且释放杆(2)不处于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锁爪(3)和(如果适用)锁死杆被移出其锁死位置。在释放杆(2)处于例如由碰撞或冲击引起的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止动装置(5,7)避免释放杆(2)从锁爪(3)和可选地锁爪的锁死杆分离。所述止动装置(5,7)可通过所述释放杆(2)到初始静止位置的返回而再被释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锁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闩的、以可转动方式支承的转动锁叉,锁闩也被称为挡块。锁定机构还包括锁爪,转动锁叉可以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闩。
机动车锁的转动锁叉通常包括叉状的入口槽(也被称作进入开口),该入口槽由负载臂和转动锁止臂形成,当车门或舱门(例如发动机罩或后备箱盖)关闭时,车门或舱门的挡块进入该入口槽。锁闩或挡块便使转动锁叉从打开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的方向转动,直到锁爪与转动锁叉接合。这个位置被称作是锁止位置(也被称为全锁止位置),其中锁闩被保持在转动锁叉的入口槽中。
另外,锁可包括能将锁爪锁死在其锁止位置的锁死杆。为了使锁爪能够离开其锁止位置以打开锁定机构,必须使锁死杆枢转或摆动离开其锁死位置。
现有技术(US2010052336A1)公开了锁,其中如果锁爪处于其锁止位置,转动锁叉能向锁爪中引入打开力矩。这种锁需要锁死杆以能与锁定机构接合。这种锁方便了锁定装置的打开。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具有两个锁止位置——即预锁止位置(也称为中间锁止位置)和主锁止位置或全锁止位置——的机动车锁。预锁止位置使得能够在关闭过程中当门或舱门没有到达主锁止位置时首先抓住相应的门或舱门。如果,从预锁止位置出发,转动锁叉被进一步转动,它会最终到达主锁止位置。
一般来讲,锁包括释放杆,释放杆被致动以使锁定机构打开或分离。这种释放杆一般连接到门或舱门的把手。如果把手被操作,那么释放杆也被致动或枢转,以使锁定机构分离并且从而使锁打开。
在碰撞或冲击事件中,把手可能被无意致动,这将导致锁定机构被意外打开。因此应当保证这种锁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打开。
为了在碰撞事件中使锁不被无意打开,已知的具有锁定机构的锁(EP1518983A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释放或打开锁定机构的致动杆,即释放杆。所述锁还包括锁死杆,该锁死杆在预定的车辆加速度期间锁死致动杆。
与通常的打开过程相比,在碰撞事件中出现特别大的加速度。如果致动杆仅在——例如在碰撞事件中出现的——大的车辆加速度下锁死,则可以避免在碰撞情况下锁定机构的意外打开。在对车门把手进行通常致动的情况下,致动杆由于缺乏增大的加速度而不会锁死,以便使锁能被打开。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该锁避免——特别是与碰撞或冲击有关的——意外打开。更一般地,需要一种不会对常规情况下的锁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更可靠的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锁,其包括转动锁叉以及用于与转动锁叉接合的锁爪。所述锁可包括能够在锁爪位于其锁止位置时锁死锁爪的锁死杆。此外,提供了用于打开或释放锁定机构的释放杆。当释放杆被致动时,如果释放杆以常规方式被移动并且释放杆不处于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锁爪和(如适用)锁死杆被移出其锁死位置。在例如由碰撞或冲击引起释放杆的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的情况下,锁的止动装置(拦阻装置)避免释放杆使锁爪脱离接合、可选地避免释放杆使锁爪的锁死杆脱离接合。止动装置可在释放杆返回初始静止位置的情况下被再次释放。相应地,当释放杆例如在车辆的碰撞或冲击过程中通过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移动时,锁被锁死而不会无意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动装置包括惯性杆。惯性杆和释放杆互相连接,连接方式为仅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例如当车门把手以常规方式、例如被车辆驾驶员致动时——惯性杆才被释放杆移动。在常规操作中,惯性杆和释放杆的实质上联合的移动使得:止动装置不阻止通过释放杆对锁定机构的打开。如果释放杆处于增大的或过大的——例如与碰撞或冲击有关——的加速度,释放杆和惯性杆由于部件之间的惯性作用而作为单独的部件移动。相应地,止动装置阻止锁定机构的打开,特别是通过锁死锁爪的移动阻止锁定机构的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动装置包括弹簧,该弹簧使惯性杆和释放杆互相连接,其方式使得惯性杆仅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才被释放杆移动。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这种构造在惯性杆和释放杆之间以简单方式建立刚性联接。术语“以常规方式加速”是指没有例如由碰撞或冲击引起的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一个腿部连接到惯性杆。特别是,该连接以如下方式提供:弹簧的该腿部优选以偏压的方式抵靠在惯性杆的轮廓上。惯性杆的轮廓可以由惯性杆的突出部或凹部提供。弹簧的另一腿部连接到释放杆。该连接以如下方式提供:弹簧的该腿部也优选以偏压的方式抵靠在释放杆的轮廓上。释放杆的轮廓可以由释放杆的边缘部分提供。在常规加速的情况下,弹簧装置作为释放杆和惯性杆之间的刚性连接起作用。因此,释放杆的致动导致惯性杆的相应移动,因而锁定机构可被打开。释放杆的致动通常是由相应的门或舱盖的把手或握持部的致动来实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惯性杆配置成:锁死锁爪以避免锁定机构脱离接合。特别是,锁爪经由可用作锁爪止挡件的惯性杆轮廓被锁死。这使得能够在不提供单独的锁死杆的情况下锁死锁爪,从而减少了部件并以紧凑和空间优化的方式实现了止动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动装置包括用于锁死惯性杆的安全杆。优选地,例如使用被预加载的弹簧而将安全杆在锁死方向上偏压。安全杆布置成使得当释放杆以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移动时安全杆锁死惯性杆的进一步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杆构造成用于与释放杆接合,优选经由释放杆的一个臂。安全杆可以通过释放杆、特别是与安全杆的一部分接合的杆臂的相应移动而被从锁死位置释放。安全杆可包括用于与释放杆接合从而提供安全杆与释放杆的臂之间的交界区的销。
在释放杆具有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的情况下,弹簧发生变形,但惯性杆由于惯性而基本上保持其位置。在相应的高加速度下,弹簧还可以被进一步偏压。特别是,被偏压的安全杆可由于释放杆的移动而移动到锁死位置中以避免惯性杆的进一步移动。在安全杆的锁死位置上,惯性杆的任何进一步的移动都被阻止,其方式为特别是通过惯性杆锁死锁定机构的锁爪的方式避免锁定机构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惯性杆的质量比弹簧的质量大,优选惯性杆的质量是弹簧的质量的若干倍,以实现充分的惯性作用,从而在释放杆处于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时惯性杆保持不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释放杆和安全杆布置成使得当安全杆处于锁死位置时释放杆和安全杆之间的交界区具有间隙。特别是,该间隙的尺寸设置成允许释放杆的预定移动,而不会对处于其锁死位置的安全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甚至当释放杆处于因碰撞情况下的连续冲击产生的弹跳移动时都可以维持惯性杆的安全且可靠的锁死。因此,间隙的提供使得安全杆能够具有更可靠的锁死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惯性杆包括用于与安全杆接合的凹口或凹槽。凹口可设置在惯性杆的一端部上,特别是在用作锁爪止挡件的轮廓的延伸部上。凹口或凹槽方便了通过安全杆对惯性杆的安全锁死。
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动装置配置成使得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特别是以常规的加速度加速时安全杆不到达锁死位置。释放杆和安全杆之间的接合可配置成使得当释放杆以常规加速度移动时,安全杆不到达惯性杆的锁死位置,因而允许锁定机构的打开。优选地,安全杆例如被经预加载的弹簧朝向锁死位置的方向偏压。当释放杆处于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时,安全杆与基本不动的惯性杆关联的移动导致安全杆接合在惯性杆的锁死位置中,因而避免锁定机构的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杆可通过与移动到释放杆的初始静止位置的释放杆、特别是释放杆的臂接合而被从锁死位置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锁可包括用于将锁爪锁死在其止动位置的另一个锁死杆。在这种情况下,释放杆可以致动锁死杆的销或锁止部以使锁死杆脱离其锁死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释放杆可用作锁爪以使转动锁叉接合到其预锁止位置或主锁止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应当参考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代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部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静止位置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锁定机构在常规运行期间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当释放杆处于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时锁定机构处于锁死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动车锁1。锁1的锁定机构包括锁爪3、安全杆7、惯性杆5和弹簧6。锁爪3、惯性杆5和安全杆7可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金属板4上。此外,还有释放杆2。释放杆2可以布置在锁爪3的上方并可转动地支承在轴15上。
锁爪3也可绕轴15转动。惯性杆5可以绕其轴14转动。惯性杆5的重量可以比弹簧6的重量大。
锁爪3可在这种情况下在顺时针方向上锁死转动锁叉(未显示)的打开转动。在图1中,锁爪3示出于其锁止位置。为了使锁定机构解锁,锁爪3必须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当锁爪3已被移出其锁止位置时,转动锁叉可朝向其打开位置顺时针转动。当转动锁叉到达其打开位置时,车门或车舱盖的挡块可以离开该锁定机构,从而允许相应的门或舱盖被打开。
安全杆7可转动地支承在轴12上。安全杆7可包括用于与释放杆2、特别是释放杆2的臂8接合的销10。销10可以平行于轴12延伸,使得安全杆7和释放杆2的臂8之间存在交界区。安全杆7可布置成邻近于惯性杆5的一端部。此外,安全杆7和惯性杆5可配置成使得惯性杆5能被安全杆3锁死。因此,惯性杆5可在惯性杆5的一端部上包括凹口11或凹槽以便可靠的锁死。惯性杆5的锁死在下面结合图3详细解释。
释放杆2和惯性杆5可通过偏压弹簧6互相连接。弹簧12的第一腿部19可以以偏压方式抵靠惯性杆5的突出部13。弹簧6的第二腿部20可以以偏压方式抵靠释放杆2的轮廓16。
对于联接到锁定机构的、车辆的对应握持部的致动导致了释放杆2的顺时针转动,如图2所示。当释放杆7被致动时,释放杆2的相应臂经由轮廓16使弹簧6的第二腿部20向左移动。当释放杆2的加速度为常规时,即没有发生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时,弹簧6作为惯性杆5和释放杆2之间的刚性连接起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释放杆2在顺时针方向上的移动导致惯性杆5绕其轴14在此情况下沿逆时针方向的基本同时的移动。止动装置优选配置成使得在释放杆2常规加速期间安全杆7不会锁死惯性杆5的移动。安全杆7可通过弹簧在锁死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为顺时针方向——被偏压。为了确保锁定机构的常规操作,安全杆7的移动可配置成使得当释放杆2以常规方式、即通过释放杆的常规加速度被致动时,安全杆7不与惯性杆5的凹口11接合。相应地,安全杆7可以接触到惯性杆5的轮廓18,从而允许惯性杆5的全行程,如图2所示。
在机动车碰撞过程中,门把手的零件或其它的车辆部件可能处于大的加速度下并引起握持部的相应致动,导致释放杆2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图3示出了当释放杆2发生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时的锁和止动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惯性杆5的质量和相关的惯性作用,弹簧6不作为释放杆2和惯性杆5之间的刚性连接起作用。因此,惯性杆5基本上保持静止并且不绕其轴14转动。静止的惯性杆5优选地经由作为止挡件起作用的轮廓18锁死锁爪2。此外,安全杆7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经由凹口11与惯性杆5接合以到达锁死位置,如图3所示。
通过安全杆7进行的锁死避免了惯性杆5的例如由释放杆2的弹跳或弹簧6的张力引起的进一步移动。同时,惯性杆5的轮廓18作为锁爪2的止挡件起作用。锁爪2因此保持在上述锁止位置,避免了锁定机构的意外打开。
另外,释放杆2可包括用于与安全杆7、特别是安全杆7的销10接合的臂8。当释放杆2返回到如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时,臂8可携带安全杆7的销10以释放安全杆7的锁死位置。这重置了安全杆7,以使惯性杆5可自由转动以及锁定机构可用常规方式打开,如结合图2所描述的。
止动装置优选配置成:当安全杆7处于锁死位置时在释放杆2和安全杆7之间的交界区具有间隙17,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间隙17布置在安全杆7的臂8和销10之间。间隙17的尺寸设置成允许释放杆2的预定移动而不影响安全杆7并由此释放锁死位置。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释放杆2的例如与碰撞和随后的冲击有关的弹跳移动,不会对安全杆7和惯性杆5的凹口11之间的接合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安全杆7能够具有可靠的锁死位置。
本发明的锁的优点是,它能够可靠地避免例如由碰撞或冲击引起的锁的意外打开。该锁的另一益处是其紧凑布置和部件数量的减少。此外,该止动装置了可靠的锁死位置,其只能通过释放杆返回其初始静止位置来释放。特别是,释放杆的弹跳移动不会对止动装置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另一优点是:惯性杆在锁死位置的减少的转动改进了锁定机构的锁爪与转动锁叉的接合。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所述锁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锁叉、锁爪、释放杆和止动装置,所述转动锁叉以可转动方式支承并用于容纳锁闩,转动锁叉能与所述锁爪接合以保持锁闩,所述释放杆用于使锁定机构脱离接合,所述止动装置用于当释放杆具有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时避免锁定机构脱离接合,其中,能通过使释放杆返回初始静止位置而使止动装置被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惯性杆,惯性杆和释放杆互相连接以使得惯性杆仅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特别是通过常规的加速度加速时才被释放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弹簧,该弹簧使惯性杆和释放杆互相连接以使得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特别是通过常规加速度移动时惯性杆被释放杆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弹簧的一个腿部被附接至惯性杆,弹簧的另一腿部被附接至释放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弹簧的腿部以偏压的方式抵靠释放杆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惯性杆配置成——优选经由作为锁爪的止挡件起作用的惯性杆轮廓——锁死锁爪以避免锁定机构脱离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用于锁死惯性杆的安全杆,安全杆优选沿锁死方向被偏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当释放杆以增大的或过大的加速度移动时,安全杆能移动至锁死惯性杆进一步移动的锁死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止动装置配置成: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特别是通过常规加速度加速时,安全杆不到达锁死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释放杆配置用于——优选经由释放杆的臂——与安全杆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安全杆能通过与移动到释放杆的初始静止位置的释放杆——特别是释放杆的臂——相接合而被从锁死位置释放。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惯性杆包括用于与安全杆接合的凹口或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释放杆和安全杆布置成:当安全杆处于锁死位置时释放杆和安全杆之间的交界区具有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中,惯性杆的质量比弹簧的质量大,优选地,惯性杆的质量是弹簧的质量的多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如果锁爪处于其锁止位置,转动锁叉能向锁爪中引入打开力矩。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具有两个用于转动锁叉的锁止位置,即预锁止位置和主锁止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释放杆作为锁爪起作用从而在其锁止位置与转动锁叉接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851,461 | 2013-03-27 | ||
US13/851,461 US9593511B2 (en) | 2013-03-27 | 2013-03-27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PCT/IB2014/000385 WO2014155172A1 (en) | 2013-03-27 | 2014-03-18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51305A true CN105051305A (zh) | 2015-11-11 |
CN105051305B CN105051305B (zh) | 2017-06-30 |
Family
ID=50549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7843.0A Active CN105051305B (zh) | 2013-03-27 | 2014-03-18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3511B2 (zh) |
EP (1) | EP2994587B1 (zh) |
JP (1) | JP2016520735A (zh) |
KR (1) | KR102176608B1 (zh) |
CN (1) | CN105051305B (zh) |
BR (1) | BR112015024161A2 (zh) |
CA (1) | CA2907993A1 (zh) |
MX (1) | MX2015013514A (zh) |
RU (1) | RU2015145212A (zh) |
WO (1) | WO2014155172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7611A (zh) * | 2015-07-06 | 2017-01-18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锁闩的惯性锁 |
CN107795207A (zh) * | 2016-08-31 | 2018-03-13 | 麦格纳宝德科有限公司 | 用于车门的锁定装置及方法 |
CN108193956A (zh) * | 2016-12-08 | 2018-06-22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10234825A (zh) * | 2017-01-26 | 2019-09-13 | 格卡姆公司 | 车门闩锁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3016029A1 (de) * | 2013-09-26 | 2015-03-26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DE102013220382A1 (de) * | 2013-10-09 | 2015-04-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US9631402B2 (en) * | 2013-12-17 | 2017-04-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oor latch assembly |
EP3032011A1 (fr) * | 2014-12-12 | 2016-06-15 | U-Shine France | Serrur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
EP3034723B1 (fr) | 2014-12-18 | 2017-06-21 | U-Shin France | Serrure pour un ouvr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
US10738509B2 (en) * | 2017-07-21 | 2020-08-11 | Kiekert Ag | Latch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ctuat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65481A (en) * | 1996-06-20 | 1999-02-02 | Kiekert Ag | Impact-safe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
US6971688B2 (en) * | 2002-06-27 | 2005-12-06 |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Uk) Ltd. | Inertia locking mechanism |
CN101389822A (zh) * | 2006-02-28 | 2009-03-18 | 株式会社阿尔发 | 汽车用车门拉手装置 |
DE102011010815A1 (de) * | 2011-02-09 | 2012-08-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34677A (en) | 1994-09-01 | 1997-06-03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Power-locking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
US5921595A (en) | 1995-05-24 | 1999-07-13 | Kiekert Ag |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single-handle inside actuation |
US5961163A (en) | 1995-09-08 | 1999-10-05 | Kiekert Ag |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antitheft protection |
DE19942360C2 (de) | 1999-09-04 | 2003-11-13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
JP3310960B2 (ja) | 1999-09-21 | 2002-08-05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ダブルアクション機構付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サイドロックボタンとロックレバーの連結装置 |
WO2001029539A1 (en) * | 1999-10-20 | 2001-04-26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mixtures using fluorescence |
EP1226325B1 (de) | 1999-10-29 | 2005-01-12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GB0006931D0 (en) | 2000-03-23 | 2000-05-10 |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 Latch mechanism |
GB0110456D0 (en) | 2001-04-28 | 2001-06-20 |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 Latch assembly |
GB0213908D0 (en) * | 2002-06-18 | 2002-07-31 |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 Assembly |
DE10345104A1 (de) * | 2003-09-26 | 2005-04-21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102004044929A1 (de) * | 2004-09-14 | 2006-03-30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Verschluss für bewegliche Karosserieteile eines Fahrzeugs, wie eine Heckklappe |
WO2006095517A1 (ja) | 2005-03-04 | 2006-09-14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ロック装置 |
US20060261602A1 (en) * | 2005-05-20 | 2006-11-23 | Jankowski Krystof P | Inertia catch for door latches |
DE102007003948A1 (de) * | 2006-11-22 | 2008-05-29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teiliger Sperrklinke |
US20080224482A1 (en) | 2007-02-15 | 2008-09-18 | Cumbo Francesco | Electrical Door Latch |
KR100957103B1 (ko) * | 2008-06-30 | 2010-05-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래치장치 |
DE102008057961A1 (de) * | 2008-11-19 | 2010-05-20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klinken-Gesperre |
DE102011010797A1 (de) * | 2011-02-09 | 2012-08-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102011010816A1 (de) * | 2011-02-09 | 2012-08-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102011012656A1 (de) | 2011-02-28 | 2012-08-30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202011106661U1 (de) * | 2011-10-12 | 2013-01-16 | Kiekert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US9920555B2 (en) * | 2013-01-18 | 2018-03-20 | Kiekert Ag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DE102013203808A1 (de) * | 2013-03-06 | 2014-09-11 | Kiekert Ag |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2013
- 2013-03-27 US US13/851,461 patent/US95935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18 RU RU2015145212A patent/RU2015145212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3-18 MX MX2015013514A patent/MX2015013514A/es unknown
- 2014-03-18 KR KR1020157027106A patent/KR102176608B1/ko active Active
- 2014-03-18 JP JP2016504765A patent/JP2016520735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3-18 BR BR112015024161A patent/BR112015024161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3-18 CA CA2907993A patent/CA290799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3-18 EP EP14719354.4A patent/EP2994587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18 WO PCT/IB2014/000385 patent/WO201415517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18 CN CN201480017843.0A patent/CN1050513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65481A (en) * | 1996-06-20 | 1999-02-02 | Kiekert Ag | Impact-safe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
US6971688B2 (en) * | 2002-06-27 | 2005-12-06 |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Uk) Ltd. | Inertia locking mechanism |
CN101389822A (zh) * | 2006-02-28 | 2009-03-18 | 株式会社阿尔发 | 汽车用车门拉手装置 |
DE102011010815A1 (de) * | 2011-02-09 | 2012-08-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7611A (zh) * | 2015-07-06 | 2017-01-18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锁闩的惯性锁 |
US10400484B2 (en) | 2015-07-06 | 2019-09-03 | Inteva Products, Llc | Inertia lock for vehicle latch |
CN106337611B (zh) * | 2015-07-06 | 2019-12-06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锁闩的惯性锁 |
CN107795207A (zh) * | 2016-08-31 | 2018-03-13 | 麦格纳宝德科有限公司 | 用于车门的锁定装置及方法 |
CN108193956A (zh) * | 2016-12-08 | 2018-06-22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8193956B (zh) * | 2016-12-08 | 2019-09-10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10234825A (zh) * | 2017-01-26 | 2019-09-13 | 格卡姆公司 | 车门闩锁装置 |
CN110234825B (zh) * | 2017-01-26 | 2021-03-09 | 格卡姆公司 | 车门闩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5024161A2 (pt) | 2017-08-22 |
MX2015013514A (es) | 2015-12-01 |
CA2907993A1 (en) | 2014-10-02 |
US20140291997A1 (en) | 2014-10-02 |
KR102176608B1 (ko) | 2020-11-10 |
KR20150134354A (ko) | 2015-12-01 |
EP2994587B1 (en) | 2017-09-27 |
EP2994587A1 (en) | 2016-03-16 |
CN105051305B (zh) | 2017-06-30 |
RU2015145212A (ru) | 2017-04-25 |
JP2016520735A (ja) | 2016-07-14 |
WO2014155172A1 (en) | 2014-10-02 |
US9593511B2 (en) | 2017-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51305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
CN105074106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
CN205206529U (zh) |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 |
US11168498B2 (en) | Active pedestrian hood latch with dual function cam lever | |
JP5832725B2 (ja) | 慣性部材付きクロージャラッチ | |
US9115514B2 (en) | Mechanically initiated speed-based latch device | |
JP6163673B2 (ja) |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 |
CN105874137B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
US20140361554A1 (en) | Double pull latch for closure panel such as hood | |
US20110204660A1 (en) | Vehicular latch with single notch ratchet | |
JP2016510093A (ja) | 自動車用のラッチ | |
CN108603386B (zh) | 机动车辆的门闩装置 | |
US10458155B2 (en) | Latch with overslam stop feature | |
CN109312578B (zh) | 机动车门锁 | |
US20150091310A1 (en) | Safety Locking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 |
US20180195315A1 (en) | Freewheeling inertia mechanism fo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 |
CN114555897B (zh) | 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 | |
KR20240121270A (ko) | 자동차 잠금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