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6529U -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06529U CN205206529U CN201520973016.0U CN201520973016U CN205206529U CN 205206529 U CN205206529 U CN 205206529U CN 201520973016 U CN201520973016 U CN 201520973016U CN 205206529 U CN205206529 U CN 2052065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wl
- lever
- door
- release
- l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22—Inertia operated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门结构;可移动地安装至门结构的叉状螺栓;在接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棘爪;设置在所述车门的外侧上的外部门把手;可从止动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外部释放杆,其可操作地连接至外部门把手;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其被构造成接合棘爪且将棘爪从接合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限定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的外部中间连杆机构;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绕轴线旋转的锁定杆,锁定杆限定与轴线间隔开的质心。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以及另一种车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以至少地实现即使在车辆遭受侧面碰撞时,车门闩锁系统中的锁定杆也不会改变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门闩锁,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在发生侧面碰撞时锁住闩锁的惯性锁部件的闩锁。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机动车辆中,门闩锁安装至车门。门闩锁包括接合或抓住安装在车身结构上的撞销的叉状螺栓。闩锁释放机构包括可释放的棘爪构件,该棘爪构件选择性地接合叉状螺栓/闩锁以防止叉状螺栓与撞销分离。外部把手安装在车门的外侧上,并且内部把手安装在车门的内侧上。外部把手和内部把手利用杆、博登线缆、连接凸轮表面、或其他合适的机械连杆机构连接至闩锁机构。门把手的用途是将来自车辆操作者的动作和力传递给闩锁内的闩锁释放机构(例如,棘爪)以从撞销释放叉状螺栓/闩锁。一旦从撞销释放叉状螺栓/闩锁,则可自由打开车门。
车门闩锁机构通常包括可位于闩锁机构内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的用途是机械地连接或分离把手和棘爪。
当汽车门闩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外部把手连接至棘爪。当操作(即,使用者手动移动)外部把手时,操作棘爪,并且从撞销释放叉状螺栓/闩锁,从而允许打开车门。当汽车门闩锁处于解锁状态时,内部释放件(通常为可移动的把手或杆)机械地连接至闩锁释放机构。因此,当操作(移动)内部把手时,叉状螺栓/闩锁将从撞销释放。
当车门闩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部把手与闩锁释放机构机械地分离开。当操作外部把手时,无动作传递给棘爪,并且叉状螺栓/闩锁将不会从撞销释放。根据特定车辆的要求,当闩锁处于锁定状态时内部把手可与闩锁释放机构连接或分离。因此,在一些车辆中,即使车门闩锁处于锁定状态,内部把手的移动也会使叉状螺栓/闩锁从撞销释放。然而,在其他车辆中,当车门闩锁处于锁定状态时,内部把手被分离,使得内部把手的致动/移动不会使叉状螺栓/闩锁从撞销上释放。
可通过各种方式锁定/解锁车门闩锁机构。例如,车门可包括位于车辆的外部上的锁芯,该锁芯机械地连接至闩锁内的锁定机构,以使锁芯的旋转锁定/解锁该锁定机构。车门可包括诸如位于门的内侧上的杆的可移动锁定构件,其机械地连接至闩锁内的锁定机构。内部锁定构件的移动引起闩锁内的锁定机构锁定/解锁。车辆可包括内部和/或外部电动锁控制装置,借此,电动或气动致动器操作闩锁里面的锁定机构从而锁定/解锁锁定机构。电动门锁可通过车辆内部的按钮等、或通过远程钥匙进行致动。
已知类型的车门闩锁机构包括内至闩锁的杆,其连接(解锁状态)或分离(锁定状态)外部门把手与闩锁释放机构/棘爪。内部锁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偏心弹簧,使得锁定杆处于锁定或解锁状态/位置。通过操作车辆的外部上的锁芯、操作机械内部锁构件、和/或操作内部或外部电动锁控制按钮或开关可使锁定杆在锁定状态/位置与解锁状态/位置之间移动。在已知的车门闩锁机构中,锁定杆响应于使用者输入或“请求”仅在锁定位置/状态与解锁位置/状态之间移动以改变锁定杆的锁定状态/位置。使用者请求可包括机械锁构件的致动、车辆内部的电动锁控制按钮/开关的致动、或无线钥匙的致动。在这种类型的车门闩锁系统中,锁定杆通常不会改变状态(锁定或解锁),即使车辆遭受侧面碰撞导致向侧面的横向加速度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以至少地实现即使在车辆遭受侧面碰撞时,车门闩锁系统中的锁定杆也不会改变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包括具有内侧和外侧的门结构的车门。该车门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可移动地安装至门结构的闩锁构件或叉状螺栓。叉状螺栓被构造成当其处于闭锁位置时接合车辆结构上的撞销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位置。叉状螺栓可移动至开锁位置,在开锁位置,叉状螺栓可与撞销分离以允许车门打开。闩锁机构包括闩锁释放机构,诸如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棘爪。当棘爪处于其接合位置时,棘爪防止叉状螺栓从其闭锁位置移动至其开锁位置。当棘爪处于其释放位置时,棘爪允许叉状螺栓从其闭锁位置移动至开锁位置。车门包括可移动地安装至门结构的外侧的外部门把手。车门包括可从止动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外部释放杆。外部释放杆通过柔性线缆、连杆机构等可操作地连接至外部门把手。外部门把手的移动导致外部释放杆从其止动位置移动至其释放位置。车门包括可移动地安装至门结构的内部门把手或释放构件。车门还包括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其被构造成接合棘爪且将棘爪从其接合位置移动至其释放位置。外部中间连杆机构限定了第一构造,其中,外部中间连杆机构将棘爪操作杆组件连接至外部释放杆,使得外部释放杆的移动使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棘爪且将棘爪从其接合位置移动至其释放位置。外部中间连杆机构限定了第二构造,其中,外部释放杆的移动不会导致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棘爪。闩锁机构包括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绕轴线旋转的锁定杆。锁定杆在其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时导致了外部中间连杆机构从第一构造转换为第二构造。锁定杆限定了质心,该质心与轴线间隔开,使得来自侧面碰撞的加速度导致锁定杆从解锁位置旋转至锁定位置。当锁定杆处于锁定位置时,外部门把手的移动不会导致棘爪从其接合位置移动至其释放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锁定杆绕在前后车辆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线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锁定杆处于锁定杆的解锁位置时,锁定杆的质心位于水平轴线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部中间连杆机构包括棘爪操作杆和外部中间杆,棘爪操作杆可旋转地安装至门结构以绕锁定轴线旋转,并且外部中间杆可旋转地连接至棘爪操作杆以相对于棘爪操作杆在锁定构造与解锁构造之间旋转;锁定杆绕锁定轴线并且相对于棘爪操作杆旋转,并且包括突起,当锁定杆旋转时突起接合外部中间杆并且将外部中间杆从解锁构造移动至锁定构造,并且其中,当外部释放杆处于外部释放杆的解锁构造时旋转外部释放杆时,外部释放杆接合外部中间杆且旋转棘爪操作杆,因而棘爪操作杆接合棘爪且将棘爪从棘爪的接合位置移动至棘爪的释放位置,并且其中,当外部中间杆处于外部中间杆的锁定构造时,外部释放杆不接合外部中间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棘爪可旋转地安装至门结构,并且包括将棘爪从释放位置偏置至接合位置的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车门包括:位于车门的内侧上的内部闩锁释放构件,因而车辆内的使用者能够抓住并且移动内部闩锁释放构件;将内部闩锁释放构件选择性地连接至棘爪操作杆组件的内部中间连杆机构,因而内部闩锁释放构件的移动可移动棘爪操作杆组件并且将棘爪从棘爪的接合位置转换为棘爪的释放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部中间连杆机构限定锁定构造,其中,内部中间连杆机构不将内部闩锁释放构件连接至棘爪操作杆组件。
本组件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包括可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叉状螺栓。叉状螺栓被构造成当其处于接合位置时接合(抓住)车身结构上的撞销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位置。该闩锁组件包括具有棘爪构件的闩锁释放机构,该棘爪构件可在其接合叉状螺栓时防止叉状螺栓从接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该闩锁组件还包括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其选择性地接合棘爪构件并且将棘爪构件与叉状螺栓分离以允许叉状螺栓从其接合位置移动至其分离位置。闩锁组件还包括外部释放构件,以及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绕轴线旋转的内部锁定构件。当内部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外部释放构件的移动导致了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棘爪构件并且将棘爪构件与叉状螺栓分离。当内部锁定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时,外部释放构件的移动不会引起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棘爪构件以使叉状螺栓保持在接合位置。内部锁定构件限定了偏离轴线(内部锁定构件绕该轴线旋转)的质心,使得由于其上安装有该闩锁组件的车门发生侧面碰撞而导致的横向加速度造成内部锁定构件从其解锁位置旋转至其锁定位置。因此,由于碰撞导致的外部释放构件的移动不会使棘爪构件与叉状螺栓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部锁定构件绕水平轴线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锁定轴线在前后车辆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限定锁定构造和解锁构造;以及内部锁定构件可操作地连接至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且在内部锁定构件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时将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从锁定构造转换至解锁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绕锁定轴线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10g的横向加速度导致内部锁定构件从内部锁定构件的解锁位置旋转至内部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闩锁组件包括:将内部锁定构件从内部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旋转至内部锁定构件的解锁位置的电动致动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闩锁机构;外部把手;杆组件,其将外部把手选择性地连接至闩锁机构,从而把手的移动可开锁闩锁机构;锁定构件,其绕轴线旋转且包括与轴线间隔开的配重,配重产生扭矩,当配重由于车门发生碰撞而加速时,扭矩移动杆组件并且将外部把手与闩锁机构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部把手绕垂直轴线在止动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闩锁机构包括被构造成接合撞销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可旋转的叉状螺栓,以及选择性地接合叉状螺栓以当闩锁机构被闭锁时防止叉状螺栓旋转的棘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锁定构件绕水平轴线旋转,并且配重与轴线竖直地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门能够至少地实现即使在车辆遭受侧面碰撞时车门闩锁系统中的锁定杆也不会改变状态。
通过学习下列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和意识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标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门闩锁的车门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门闩锁机构/组件的分解等距视图;
图3是示出了处于解锁位置的内部锁定杆的图2的门闩锁机构的前部左侧视图;以及
图4是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内部锁定杆的图3的闩锁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以及它们的派生词应该涉及图1所定向的实用新型。然而,应该理解,除非另有明确相反说明,否则本实用新型可呈现多种替代定向。也应该理解,附图所示以及下列说明书中所述的具体装置和工艺仅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实用新型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本文公开的关于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理解为限制,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
参照图1,机动车辆1包括形成开口3的车身结构2,该开口3选择性地被门5关闭。门5通过铰链6A和6B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身结构2,铰链6A和6B允许门5以已知的方式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绕竖直轴线旋转。
门5包括外部门把手8,其可移动地安装至门结构7用于在止动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了打开位置并且外部门把手8在打开位置被指定为“8A”。外部门把手8被构造成绕如箭头A所示的通常的竖直轴线“V”旋转。然而,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具体的构造,并且还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外部门把手。例如,门把手8可被构造成绕通常的水平轴线向外和向上旋转。
外部门把手8通过连杆机构12可操作地连接至门闩锁机构10,使得外部门把手8从关闭位置至致动位置的移动可开锁门闩锁机构10,除非门闩锁机构10处于锁定状态。当门闩锁机构10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部门把手8的移动无法开锁门闩锁机构10。如下文更详细的讨论,门闩锁机构10包括闩锁构件或叉状螺栓14(图2),叉状螺栓14被构造成抓住/接合安装至车身结构2的撞销16。
车门5还包括在该门5的内侧上的内部门把手18。内部门把手18可包括通过第二连杆机构22连接至门闩锁机构10的杆20或其他合适的可移动构件。第二连杆机构22可包括机械连杆、线缆等。杆20的运动可移动第二连杆机构22以开锁门闩锁机构10,从而允许打开车门5。车门5还可包括锁芯24,其通过连杆机构26连接至门闩锁机构10以锁定/解锁门闩锁机构10。车门5还可包括设置在其内侧上的内部解锁部件28。内部解锁部件28可由车辆1内的使用者致动以解锁门闩锁机构10。解锁部件28可包括通过电线30可操作地连接至电动致动器32的按钮或开关,从而提供门闩锁机构10的电动解锁。可替代地,内部解锁部件28可包括杆等,其通过已知类型的机械连杆机构机械地连接至门闩锁机构10从而在致动内部解锁部件28时解锁门闩锁机构10。远程钥匙34等还可用于致动电动致动器32以解锁门闩锁机构10。
参照图2,门闩锁机构10可包括支撑结构,诸如连接至门结构7的框架板或支架36。轴构件38延伸穿过叉状螺栓14中的开口40,并且接合支架36中的开口42从而将叉状螺栓14可旋转地安装至支架36以使其绕轴线“A1”旋转。轴线A1通常在车辆坐标(coordinate)中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叉状螺栓14包括凹入边缘部分46,其被构造成接合撞销16以将车门5保持在关闭位置。闩锁机构包括闩锁释放机构,诸如棘爪44,其通过诸如车架螺栓48的枢轴构件旋转地安装至支架36。车架螺栓48延伸穿过棘爪44中的开口50,并且接合支架36中的开口52从而将棘爪44旋转地安装在支架36上。如下文更详细地讨论,棘爪44在其处于接合位置时防止叉状螺栓14的旋转,并且在其处于释放位置时允许叉状螺栓14的旋转。弹簧支架56包括第一槽60和第二槽64,其分别接合框架板或支架36的第一凸耳62和第二凸耳66,从而将弹簧支架56连接至支架36。附加的螺纹紧固件(未示出)可用于将弹簧支架56固定至支架36。弹簧58定位在弹簧支架56和棘爪44的端部54之间从而在方向“R”上绕轴线“A2”旋转地偏置棘爪44。轴线A2通常地在车辆坐标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当门闩锁机构10处于闭锁构造中时,撞销16容纳在叉状螺栓14的凹入边缘部分46中,如图4所示。在闭锁构造中,棘爪44的端部90接合叉状螺栓14的表面88,从而防止叉状螺栓14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至图3的释放位置。弹簧58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置棘爪44,除非向棘爪44施加抵抗弹簧58的偏置而旋转该棘爪44的力,否则棘爪44的端部90保持与叉状螺栓14的表面88接合。因为撞销16被叉状螺栓14的凹入边缘部分46抓住,所以撞销16在棘爪44处于接合位置时不能与叉状螺栓14分离,叉状螺栓14从而将车门5保持在关闭位置。应该理解,叉状螺栓14、棘爪44和撞销16的基本操作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再次参照图2,门闩锁机构10还包括棘爪操作杆组件68,棘爪操作杆组件68包括具有开口72的操作杆70,开口72将操作杆70可旋转地支撑在轴48上。棘爪操作杆组件68包括通过销75等可旋转地连接至操作杆70的外部中间杆或臂74。棘爪操作杆组件68还包括通过销77或其他合适的旋转连接件可旋转地连接至操作杆70的内部中间杆或臂76。操作杆70可由金属片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形成。操作杆70包括第一悬臂弹簧臂79,其接合外部中间杆74且偏置外部中间杆74以使其在箭头“R1”的方向上绕销75旋转。操作杆70可包括第二悬臂弹簧臂81,其接合内部中间杆76以偏置内部中间杆76,从而在箭头“R2”的方向上使其绕销77旋转。操作杆70、外部中间杆74和内部中间杆76的构造可与已知的棘爪操作杆组件的构造大致相似。
门闩锁机构10还包括具有开口84的内部锁定杆82,开口84将内部锁定杆82旋转地支撑在轴48上以使其绕轴线A2旋转。如下文更详细的讨论,内部锁定杆82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旋转从而锁定和解锁门闩锁机构10。锁定杆82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接合盖/壳体37中的开口39的偏心弹簧83。偏心弹簧83包括已知弹簧,借此,如果内部锁定杆82处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位置,则内部锁定杆82被弹簧偏置从而旋转至解锁位置(图3)或至锁定位置(图4),
与已知的内部锁定杆相比,内部锁定杆82包括质量块(mass)86,质量块86从旋转轴线A2偏移。内部锁定杆82具有与轴线A2间隔开的质心87,使得当在车辆1发生侧面碰撞期间闩锁经历向内加速度时内部锁定杆82从其解锁位置旋转至其锁定位置。应该理解,不是必须要求单独的质量块86提供与轴线A2间隔开的质心87。例如,内部锁定杆82可包括成型为提供偏移的质心87的单件构件。
再次参照图3,门闩锁机构10还包括外部释放杆92,其通过轴或销94可旋转地安装至支架36以绕轴线“A3”旋转。轴线A3通常地在车辆坐标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外部释放杆92以已知的方式通过连杆机构12可操作地连接至外部门把手8,以使外部门把手8的移动使外部释放杆92在箭头“B”的方向上绕轴线A3旋转。扭转弹簧96在与释放方向B相反的方向上偏置外部释放杆92。当内部锁定杆82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即,解锁位置)时,随着外部释放杆92旋转,外部释放杆92的表面98接合外部中间杆74的端部表面100。因为外部释放杆92继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所以外部释放杆92推动外部中间杆74,从而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操作杆70。操作杆70包括棘爪接合表面102(图2),该棘爪接合表面102随着棘爪操作杆70旋转而接合棘爪44,从而在逆时针方向上(图3)绕轴线A2旋转棘爪44,从而将棘爪44的端部90从叉状螺栓14的表面88分离。当棘爪44的端部90从叉状螺栓14的表面88分离时,叉状螺栓14能够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至开锁位置(图3),从而允许撞销16与叉状螺栓14分离,使得车门5可以打开。外部门把手8、连杆机构12、棘爪操作杆70和外部释放杆92的基本设计和操作与已知车门的基本设计和操作大致相似。
再次参照图3,内部释放杆104可旋转地安装至支架36以绕销106旋转。内部释放杆104通过连杆机构22可操作地连接至内部门把手18,使得内部门把手18的内部杆20的移动导致内部释放杆104在如箭头“C”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当内部锁定杆82处于解锁位置(图3)时,随着内部释放杆104旋转,内部释放杆104的端部108接合内部中间杆76的端部110,从而产生使棘爪操作杆7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力,进而将棘爪44从接合位置转换至释放位置以允许旋转叉状螺栓14从而分离叉状螺栓14和撞销16。杆104、内部中间杆76和棘爪操作杆70的基本设计和操作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再次参照图3,外部中间杆74具有弯曲端部分112(还参见图2),弯曲端部分112具有弯曲的内表面114。相似地,内部中间杆76具有带有内表面118的弯曲端部116。内部锁定杆82包括从其后侧122延伸的第一凸轮或突起120和第二凸轮或突起124。突起120和124分别接合中间杆74和76的弯曲端部112和116的各自的内表面114和118。内部锁定杆82相对于棘爪操作杆70的旋转导致突起120和124沿着内表面114和118滑动,从而使中间杆74和76相对于棘爪操作杆70分别地绕销75和77旋转。
内部锁定杆82能够在顺时针方向上从图3的解锁位置旋转至图4的锁定位置。由于使用者输入或“请求”,内部锁定杆82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至锁芯24和/或内部解锁部件28和/或电动致动器32以允许内部锁定杆82从锁定位置(图3)旋转至解锁位置(图4)。用这种方式,使用者能锁定和解锁门闩锁机构10。
因为内部锁定杆82从图3的解锁位置旋转至图4的锁定位置,所以突起120和124沿着杆74和76的弯曲端部112和116滑动,从而相对于棘爪操作杆70旋转杆74和76。如图4所示,这导致外部中间杆74的端部100朝向内部锁定杆82的轴线A2向内旋转,使得端部100不再与外部释放杆92的表面98对准。因此,当内部锁定杆82处于图4的锁定位置时,外部门把手8的移动导致外部释放杆92的旋转,但是棘爪操作杆70未移动,并且棘爪44也不移动,使得棘爪44的端部90保持与叉状螺栓14的表面88接合,从而防止叉状螺栓14旋转至图3的释放位置。
内部锁定杆82旋转至图4的锁定位置还导致内部中间杆76的端部110朝向轴线A2向内移动,使得如果内部释放杆104由于内部门把手18的杆20的致动而旋转,则内部中间杆76的端部110不接合内部释放杆104的端部108。因此,当内部锁定杆82处于图4的锁定位置时,内部杆20的移动不会将棘爪44从叉状螺栓14分离以使叉状螺栓14不能旋转,并且门5不能打开。可替代地,内部锁定杆82和内部中间杆76可被构造成使得内部杆20的移动确实可将棘爪44从叉状螺栓14分离,从而开锁门闩锁机构10,即使内部锁定杆82处于图4的锁定位置。例如,可去除内部锁定杆82的突起124和/或内部中间杆76的弯曲端部116,以使内部释放杆104的端部108在内部释放杆104旋转之后总是接合内部中间杆76的端部110,从而旋转操作杆70以分离棘爪44,即使内部锁定杆82处于图4的解锁位置。
再次参照图3,内部锁定杆82包括从轴线A2偏移的质量块86,其中内部锁定杆82绕轴线A2旋转。内部锁定杆82的重心87由于质量块86或由于内部锁定杆82的形状而从轴线A2偏移一段距离“L”。如果车门5的外侧5A上发生侧面碰撞,那么内部锁定杆82将遭受向内加速度,从而引起作用于重心87的惯性反应力“F”。在水平方向上作用的力“F”在与作用在车门5的外部5A的外部力相反的方向上朝向车门5的外部5A。力F产生扭矩,导致内部锁定杆82在顺时针方向上从图3的解锁位置旋转至图4的锁定位置。因此,由于质量块86和相对于轴线A2产生的重心87的偏移,车门5的外侧5A的撞击力将导致内部锁定杆82旋转至解锁位置(图4),使得由于碰撞产生的外部门把手8的移动不会造成棘爪44与叉状螺栓14分离,使得叉状螺栓14保持在图4的闭锁位置。这确保了门闩锁机构10保持在闭锁构造中且门闩锁机构10不会从撞销16分离。重心87可如所示地位于轴A2上方,或可偏移至轴线A2的下方、前方或后方。通常,如果发生侧面碰撞,则可利用相对于轴线A2的重心87的实际上地任何的偏移,因为该偏移可引起足以使内部锁定杆82旋转至锁定位置的关于轴线A2的力矩。质量块86、内部锁定杆82以及其他部件被优选地构造成使得如果发生至少20g的水平加速度,则内部锁定杆82从其解锁位置旋转至其锁定位置。通常,作用在内部锁定杆82上的力矩必须足以克服偏心弹簧83和趋于将内部锁定杆82保持在解锁位置的其他力。然而,其他设计标准(例如,至少约10g或至少约30g)也可被用作最小的“锁定”加速度,并且部件的构造可被设计为满足可能被要求的其他这种标准。
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概念的情况下可对上述结构进行改变和修改,并且还应该理解,这种概念旨在包含在下列权利要求中,除非另有明确说明。例如,尽管轴线A1、A2和A3优选地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具体的布置,并且轴线A1、A2和/或A3可在其他方向上定向。
Claims (17)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内侧和外侧的门结构;
可移动地安装至所述门结构的叉状螺栓,其中,所述叉状螺栓被构造成当所述叉状螺栓处于闭锁位置时接合撞销且将所述车门保持在关闭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叉状螺栓可移动至开锁位置,在所述开锁位置,所述叉状螺栓可与所述撞销分离以允许所述车门打开;
在接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棘爪,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棘爪的接合位置时,所述棘爪防止所述叉状螺栓从所述叉状螺栓的闭锁位置移动至所述叉状螺栓的开锁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棘爪的释放位置时,所述棘爪允许所述叉状螺栓从所述叉状螺栓的闭锁位置移动至所述叉状螺栓的开锁位置;
设置在所述车门的外侧上的外部门把手;
可从止动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外部释放杆,其中,所述外部释放杆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外部门把手,使得所述外部门把手的移动导致所述外部释放杆从所述外部释放杆的止动位置移动至所述外部释放杆的释放位置;
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其被构造成接合所述棘爪且将所述棘爪从所述棘爪的接合位置移动至所述棘爪的释放位置;
限定第一构造的外部中间连杆机构,在所述第一构造中,所述外部中间连杆机构将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连接至所述外部释放杆,使得所述外部释放杆的移动导致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所述棘爪且将所述棘爪从所述棘爪的接合位置移动至所述棘爪的释放位置,所述外部中间连杆机构限定第二构造,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所述外部释放杆的移动不会导致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所述棘爪;
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绕轴线旋转的锁定杆,其中,在所述锁定杆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杆导致所述外部中间连杆机构从所述第一构造转换至所述第二构造,并且其中,所述锁定杆限定质心,所述质心与所述轴线间隔开,使得来自侧面碰撞的加速度导致所述锁定杆从所述解锁位置旋转至所述锁定位置,使得所述外部门把手的移动不会导致所述棘爪从所述棘爪的接合位置移动至所述棘爪的释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杆绕在前后车辆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锁定杆的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杆的所述质心位于所述水平轴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中间连杆机构包括棘爪操作杆和外部中间杆,所述棘爪操作杆可旋转地安装至所述门结构以绕锁定轴线旋转,并且所述外部中间杆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棘爪操作杆以相对于所述棘爪操作杆在锁定构造与解锁构造之间旋转;
所述锁定杆绕所述锁定轴线并且相对于所述棘爪操作杆旋转,并且包括突起,当所述锁定杆旋转时所述突起接合所述外部中间杆并且将所述外部中间杆从所述解锁构造移动至所述锁定构造,并且其中,当所述外部释放杆处于所述外部释放杆的解锁构造时旋转所述外部释放杆时,所述外部释放杆接合所述外部中间杆且旋转所述棘爪操作杆,因而所述棘爪操作杆接合所述棘爪且将所述棘爪从所述棘爪的接合位置移动至所述棘爪的释放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外部中间杆处于外部中间杆的锁定构造时,所述外部释放杆不接合所述外部中间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可旋转地安装至所述门结构,并且包括将所述棘爪从所述释放位置偏置至所述接合位置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所述车门的内侧上的内部闩锁释放构件,因而车辆内的使用者能够抓住并且移动所述内部闩锁释放构件;
将所述内部闩锁释放构件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的内部中间连杆机构,因而所述内部闩锁释放构件的移动可移动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并且将所述棘爪从所述棘爪的接合位置转换为所述棘爪的释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中间连杆机构限定锁定构造,在所述锁定构造中,所述内部中间连杆机构不将所述内部闩锁释放构件连接至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
8.一种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组件包括:
可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叉状螺栓,并且其中,所述叉状螺栓被构造成当所述叉状螺栓处于接合位置时抓住车身结构上的撞销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位置;
棘爪构件,当所述棘爪构件接合所述叉状螺栓时,所述棘爪构件防止所述叉状螺栓从所述接合位置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其选择性地接合所述棘爪构件且将所述棘爪构件与所述叉状螺栓分离以允许所述叉状螺栓从叉状螺栓的接合位置移动至叉状螺栓的分离位置;
外部释放构件;
绕轴线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旋转的内部锁定构件;其中,
当所述内部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外部释放构件的移动导致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所述棘爪构件并且将所述棘爪构件与所述叉状螺栓分离;
当所述内部锁定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外部释放构件的移动不会导致所述棘爪操作杆组件接合所述棘爪构件以使所述叉状螺栓保持在所述接合位置;
所述内部锁定构件限定从所述轴线偏移的质心,使得由于其上安装有所述闩锁组件的车门发生侧面碰撞而导致的横向加速度造成所述内部锁定构件从所述内部锁定构件的解锁位置旋转至所述内部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以使由于所述碰撞而导致的所述外部释放构件的移动不会导致所述棘爪构件与所述叉状螺栓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锁定构件绕水平轴线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轴线在前后车辆方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限定锁定构造和解锁构造;以及
所述内部锁定构件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且在所述内部锁定构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将所述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从所述锁定构造转换至所述解锁构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的棘爪操作杆组件绕所述锁定轴线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内部锁定构件从所述内部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旋转至所述内部锁定构件的解锁位置的电动致动器。
14.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闩锁机构;
外部把手;
杆组件,其将所述外部把手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闩锁机构,从而所述把手的移动可开锁所述闩锁机构;
锁定构件,其绕轴线旋转且包括与所述轴线间隔开的配重,所述配重产生扭矩,当所述配重由于所述车门发生碰撞而加速时,所述扭矩移动所述杆组件并且将所述外部把手与所述闩锁机构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把手绕垂直轴线在止动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机构包括被构造成接合撞销以将所述车门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可旋转的叉状螺栓,以及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叉状螺栓以当所述闩锁机构被闭锁时防止所述叉状螺栓旋转的棘爪。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构件绕水平轴线旋转,并且所述配重与所述轴线竖直地间隔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561,544 | 2014-12-05 | ||
US14/561,544 US10024083B2 (en) | 2014-12-05 | 2014-12-05 |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inertial lock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06529U true CN205206529U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584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73016.0U Active CN205206529U (zh) | 2014-12-05 | 2015-11-30 |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024083B2 (zh) |
CN (1) | CN205206529U (zh) |
MX (1) | MX2015016574A (zh) |
RU (1) | RU2015152107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7730B (zh) * | 2017-04-20 | 2018-03-11 |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 上掀式車門的門鎖裝置(一) |
CN108019102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8278053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自由转动惯性机构 |
CN109790728A (zh) * | 2017-06-08 | 2019-05-21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 |
CN112888830A (zh) * | 2018-09-25 | 2021-06-01 | 奈舍工业有限公司 | 具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摆动手柄布置 |
CN113982384A (zh) * | 2021-02-27 | 2022-01-28 | 恩坦华产品有限公司 | 车辆闩锁 |
CN114072563A (zh) * | 2019-07-08 | 2022-02-18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防叩击功能的带动力系紧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69750B2 (en) | 2014-05-30 | 2020-06-02 | Inteva Products, Llc | Latch with hold open lever |
US10024083B2 (en) * | 2014-12-05 | 2018-07-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inertial lock |
JP6298423B2 (ja) * | 2015-05-22 | 2018-03-20 |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6704906B2 (ja) * | 2016-02-02 | 2020-06-03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DE102016112182A1 (de) * | 2016-07-04 | 2018-01-04 | Kiekert Ag | Schließ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10385592B2 (en) * | 2016-08-15 | 2019-08-2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atch internal mechanism |
USD821919S1 (en) * | 2016-08-23 | 2018-07-0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hicle, toy, and/or replicas thereof |
US10465424B2 (en) * | 2017-01-26 | 2019-11-05 | Gecom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USD848907S1 (en) * | 2017-03-22 | 2019-05-21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Front grille for a vehicle |
USD851003S1 (en) * | 2017-04-10 | 2019-06-11 | Nio Nextev Limited | Left vehicle side door |
USD848334S1 (en) * | 2017-04-10 | 2019-05-14 | Nio Nextev Limited | Right vehicle side door |
ZAA201701740S (en) * | 2017-05-10 | 2019-03-27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Motor vehicles |
USD842773S1 (en) * | 2017-05-24 | 2019-03-12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Rear bumper |
USD852105S1 (en) * | 2017-06-15 | 2019-06-25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Roof for a vehicle |
FR3070177B1 (fr) * | 2017-08-21 | 2021-03-12 | U Shin France | Serrure avec mecanisme inertiel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USD899334S1 (en) * | 2017-08-29 | 2020-10-20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Vehicle trunk lid |
USD940020S1 (en) * | 2017-09-06 | 2022-01-04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Rear spoiler for a vehicle |
USD863174S1 (en) * | 2017-09-29 | 2019-10-15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Front door panel for an automobile |
USD866427S1 (en) * | 2017-09-29 | 2019-11-12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Front door panel for an automobile |
USD839164S1 (en) * | 2017-10-17 | 2019-01-2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ehicle side door |
US10689887B2 (en) * | 2018-01-10 | 2020-06-2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Door latch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including bell crank blocking structures |
USD895513S1 (en) * | 2018-10-25 | 2020-09-08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Wheel |
USD899991S1 (en) * | 2018-12-29 | 2020-10-27 |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 Automobile door |
USD928678S1 (en) * | 2019-01-24 | 2021-08-24 | Dv8, Llc | Pair of front doors |
USD901350S1 (en) * | 2019-09-26 | 2020-11-10 | Ausa Center, S.L.U. | Vehicle body component |
US12036896B2 (en) | 2020-11-09 | 2024-07-16 | Bae Industries, Inc. | Striker locking latch assembly incorporating a cinching cam and hook for compressing the striker against outer support plat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27948B2 (zh) * | 1972-02-21 | 1980-07-24 | ||
US3990531A (en) | 1975-05-28 | 1976-11-09 | Register Lawrence J | Inertia actuated door locking mechanism |
JPS5811275A (ja) * | 1981-07-08 | 1983-01-2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緊急ドアロツク解錠装置 |
US4988134A (en) * | 1990-05-03 | 1991-01-29 | Hoover Universal, Inc. | Inertia latching mechanism with floating striker bar |
US5253906A (en) * | 1992-05-04 | 1993-10-1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Linkage for vehicle door latch |
DE4327782C2 (de) * | 1992-08-25 | 1996-05-09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 Türverschlußvorrichtung mit einem Ein-Bewegungs-Türöffnungsmechanismus |
US5531488A (en) * | 1994-05-20 | 1996-07-02 |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
US5667263A (en) * | 1994-09-01 | 1997-09-16 | Kiekert Aktiengesellshaft | Power-actuated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
JP3370218B2 (ja) * | 1995-09-04 | 2003-01-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衝突時のドアロック解除装置 |
US5961163A (en) * | 1995-09-08 | 1999-10-05 | Kiekert Ag |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antitheft protection |
DE19610200A1 (de) | 1996-03-15 | 1997-09-18 | Valeo Deutschland Gmbh & Co | Türaußengriff |
US5669642A (en) | 1996-06-05 | 1997-09-23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Outside door handle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s |
DE19624640C1 (de) * | 1996-06-20 | 1998-01-08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mit Drehfalle, Sperrklinke und Blockiervorrichtung |
US6042159A (en) | 1997-08-01 | 2000-03-28 | Adac Plastics, Inc. | Door handle assembly |
US6241294B1 (en) | 1999-08-04 | 2001-06-05 | Adac Plastics, Inc. | Motor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
GB0031062D0 (en) | 2000-12-20 | 2001-01-31 |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 Latch arrangement |
JP4185454B2 (ja) * | 2001-08-07 | 2008-11-26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用選択型ワンモーション開扉機構 |
JP3588453B2 (ja) * | 2001-12-25 | 2004-11-10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
GB0214817D0 (en) | 2002-06-27 | 2002-08-07 |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 Door latch mechanism |
US7201405B2 (en) | 2004-02-23 | 2007-04-1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Inertia-activated mechanism |
BRPI0510186A (pt) | 2004-04-30 | 2007-10-02 |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 dispositivo de trancamento |
US8038185B2 (en) * | 2005-08-01 | 2011-10-18 | Magna Closures Inc | Locking device |
US7635151B2 (en) | 2006-06-08 | 2009-12-2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Release handle with integrated inertia locking mechanism |
US7481468B2 (en) | 2006-10-25 | 2009-01-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pparatus for blocking the movement of an inertially activated component |
US8967682B2 (en) | 2007-08-14 | 2015-03-03 | Magna Closures Inc. |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motion restriction device prohibiting rapid movement of opening lever |
US8029032B1 (en) | 2008-02-01 | 2011-10-04 | Lei Yang | Automotive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directly coupled-inertia activated mechanism |
WO2009111525A2 (en) | 2008-03-04 | 2009-09-11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Dual-member inertia-activated lock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
US8152209B2 (en) | 2008-03-31 | 2012-04-1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Delay apparatus for opening of vehicle door |
DE102008030209B4 (de) | 2008-06-25 | 2010-05-27 | Itw Automotive Products Gmbh & Co. Kg | Außengriff für die Tür eines Automobils |
KR100957103B1 (ko) | 2008-06-30 | 2010-05-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래치장치 |
US8322077B2 (en) | 2009-11-23 | 2012-12-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door handle with inertia lock mechanism |
US8366159B2 (en) | 2010-01-06 | 2013-02-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ulti-lever bi-directional inertia catch mechanism |
DE102011010815A1 (de) | 2011-02-09 | 2012-08-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DE102011051617A1 (de) | 2011-07-06 | 2013-01-10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Sichere Türgriffeinheit |
DE202011106661U1 (de) * | 2011-10-12 | 2013-01-16 | Kiekert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DE202011106663U1 (de) * | 2011-10-12 | 2013-01-16 | Kiekert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US8701817B2 (en) | 2011-12-12 | 2014-04-22 | Chrysler Group Llc | Impact sensitive latch actuation link for vehicle door |
ITMI20112367A1 (it) | 2011-12-22 | 2013-06-23 | Valeo Spa | Dispositivo di sicurezza per una maniglia di portiera di veicolo. |
US9394729B2 (en) | 2012-07-11 | 2016-07-19 |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ly deployable latch connection |
US9115514B2 (en) | 2012-10-04 | 2015-08-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chanically initiated speed-based latch device |
US9062477B2 (en) | 2012-11-28 | 2015-06-23 |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inertial secondary catch position |
US10024083B2 (en) * | 2014-12-05 | 2018-07-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inertial lock |
-
2014
- 2014-12-05 US US14/561,544 patent/US100240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30 CN CN201520973016.0U patent/CN205206529U/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2 MX MX2015016574A patent/MX2015016574A/es unknown
- 2015-12-04 RU RU2015152107A patent/RU2015152107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
- 2018-06-14 US US16/008,749 patent/US11332962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9102B (zh) * | 2016-11-04 | 2021-11-12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8019102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US11466480B2 (en) | 2016-11-04 | 2022-10-11 | U-Shin Ltd. | Door locking device |
CN108278053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自由转动惯性机构 |
CN108278053B (zh) * | 2017-01-06 | 2021-09-14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自由转动惯性机构 |
TWI617730B (zh) * | 2017-04-20 | 2018-03-11 |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 上掀式車門的門鎖裝置(一) |
CN109790728A (zh) * | 2017-06-08 | 2019-05-21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 |
CN109790728B (zh) * | 2017-06-08 | 2021-12-28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 |
CN112888830B (zh) * | 2018-09-25 | 2022-04-01 | 奈舍工业有限公司 | 具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摆动手柄布置 |
CN112888830A (zh) * | 2018-09-25 | 2021-06-01 | 奈舍工业有限公司 | 具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摆动手柄布置 |
CN114072563A (zh) * | 2019-07-08 | 2022-02-18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防叩击功能的带动力系紧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
CN114072563B (zh) * | 2019-07-08 | 2023-01-20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防叩击功能的带动力系紧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
CN113982384A (zh) * | 2021-02-27 | 2022-01-28 | 恩坦华产品有限公司 | 车辆闩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5152107A (ru) | 2017-06-08 |
US20160160540A1 (en) | 2016-06-09 |
US11332962B2 (en) | 2022-05-17 |
MX2015016574A (es) | 2016-09-19 |
US20180291654A1 (en) | 2018-10-11 |
RU2015152107A3 (zh) | 2018-11-27 |
US10024083B2 (en) | 2018-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06529U (zh) |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 |
KR102109090B1 (ko) | 차량용 록 | |
CN106246015B (zh) | 车辆发动机罩闩锁和使车辆发动机罩解除闩锁的方法 | |
WO2011118356A1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203515048U (zh) | 车门、棘爪致动装置、基于速度的闩锁释放装置 | |
KR102005604B1 (ko) | 플랩 또는 도어 용 록 | |
US10385592B2 (en) | Latch internal mechanism | |
CN108603386B (zh) | 机动车辆的门闩装置 | |
EP2994587B1 (en)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7975309B (zh) | 门锁装置 | |
CN108138522B (zh) | 用于机动车锁的致动装置 | |
JP6980966B2 (ja) |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 |
CN108278053B (zh) | 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自由转动惯性机构 | |
CA2872071A1 (en) | Lock for a flap or door | |
WO2018138996A1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114008284B (zh) | 机动车锁 | |
US9187935B2 (en) | Latch assembly | |
KR101855775B1 (ko) | 슬라이딩 도어 컨트롤러 유닛 | |
TWM545172U (zh) |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 |
US20180313118A1 (en) |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 |
US8091933B1 (en) | Heavy duty door latch and release modules | |
US20190257122A1 (en) |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 |
CN101939499B (zh) | 用于机动车的门板的锁 | |
TWI614392B (zh) | 用於引擎蓋的雙拉式鎖扣機構 | |
WO2017009336A1 (en) | Lock for a vehicle seat bac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