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5566A - 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和具备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和具备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45566A CN110045566A CN201910040048.8A CN201910040048A CN110045566A CN 110045566 A CN110045566 A CN 110045566A CN 201910040048 A CN201910040048 A CN 201910040048A CN 110045566 A CN110045566 A CN 110045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 rotating body
- range
- arm
- opera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02—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moving lens along baseboar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操作装置以及具有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一种操作装置,利用控制杆操作使筒状的旋转体旋转而调整旋转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杆,其可沿着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直线移动;旋转体,其通过所述控制杆的操作而旋转;以及臂,其固定在所述旋转体上,并将所述控制杆的移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所述旋转体,当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位于所述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且与正交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所述臂具有自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控制杆延伸的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和具备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有图像投影装置包括光源装置、用来自光源的出射光照射而形成图像光的显示元件、将由显示元件形成的图像光投影到屏幕的投影光学系统和用于控制显示元件或光源装置的投影仪控制单元,其中,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配置在第一光源侧面的第一光源用的第一散热器、配置在第二光源侧面的第二光源用的第二散热器、配置在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之间使送风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并排方向的第一冷却风扇(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222301号公报)。
但在这种投影装置中设置有用手动调整焦点的调整控制杆(仅称为控制杆)。
具体而言,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内置有固定透镜和可动透镜的固定筒和可动筒,控制杆的直线运动被作为使可动筒旋转的旋转力传递,该可动筒的旋转能够使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而调整焦点。
例如,如图10所示,控制杆的直线运动被用作旋转运动。
如图10所示,在固定筒CT1的外周上以旋转中心RC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有可动筒CT2,在该可动筒CT2外周的一部分上安装有顶端侧可滑动地插入调整控制杆CL的臂CA。
利用该构成,当调整控制杆CL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MR内直线移动时,该直线运动经由臂CA作为旋转力被传递至可动筒CT2。
这里,由图10可知,调整控制杆CL的可移动范围如下,首先从上侧观察,当朝向上侧移动时,调整控制杆CL移动至臂CA的顶端不会脱离调整控制杆CL的位置。
同样,从下侧观察,当朝向下侧移动时,调整控制杆CL移动至臂CA的顶端不会脱离调整控制杆CL的位置。
因此,当穿过可动筒CT2的旋转中心RC绘制与调整控制杆CL的直线运动方向(沿着移动范围MR的方向)正交的直线(基准线)时,据说设定移动范围以使调整控制杆CL的移动范围MR的中间点MP位于该直线(基准线)上的位置优选取得可动筒CT2所必需的旋转。
但是,根据装置的设计可以考虑元件配置在该基准线的上侧,且调整控制杆CL仅能在该基准线下侧的范围移动。
此外,也可以考虑元件配置在该基准线的下侧,且调整控制杆CL仅能在该基准线上侧的范围移动。
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使可动筒CT2以可动筒CT2所要求的旋转角度旋转难以设计的问题。
此外,该问题并不限于投影装置,也普遍存在于利用可滑动地插入控制杆的臂将控制杆的直线运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旋转体的情形。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仅提供一种操作装置,其经由在控制杆上可滑动的臂将控制杆的直线运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旋转体,即使控制杆的直线运动的可动范围偏向旋转体的一侧时,也能在控制杆的移动中尽可能确保旋转体的大旋转范围,而且提供一种具备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
发明内容
一种操作装置,其利用控制杆操作使筒状的旋转体旋转以调整旋转角度,包括:控制杆,其可沿着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直线移动;旋转体,其通过所述控制杆的操作而旋转;以及臂,其固定在所述旋转体上并将所述控制杆的移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所述旋转体,当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位于所述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且与正交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所述臂具有自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控制杆延伸的形状。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所述的操作装置;壳体;光源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显示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由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出射光照射而形成图像光;投影光学系统,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由所述显示元件形成的图像光投影到被投影面上;以及控制部,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控制所述显示元件和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壳体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控制杆导向部,所述控制杆可沿着所述控制杆导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操作装置被使用在所述投影光学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一示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取下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的连接器端盖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表示取下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的连接器端盖状态下的后方外观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为表示取下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上壳体后的内部构造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自其它角度观察取下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上壳体后的内部构造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7为以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的光学系统为中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的焦点操作装置的图。
图9A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的焦点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
图9B为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投影仪的焦点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
图10为用于说明传统投影仪的焦点操作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在整个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相同的元件付与相同的标号或符号。
而且,尽管下面基于作为具有使控制杆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操作装置的装置代表例的投影装置进行说明,但以下说明的操作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装置。
[投影装置的外部构成]
图1位作为投影装置的投影仪100的外观立体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无特别说明,投影仪100的左右表示投影方向的左右方向,前后表示投影仪100投影方向的前后方向,图1中的右下方为前方。
如图1所示,投影装置为一种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投影仪100,并且上壳体110覆盖固定在下壳体140中底板141上表面上的各种设备和电路基板。
在作为投影仪100壳体的上壳体110的前面板113上形成有前表面侧吸气孔161,在右侧板119的前方、中央和后方部分分别形成有前部排气孔181、中央排气孔183和后部排气孔185各排气孔。
此外,在下壳体140上,具有可调整高度的螺纹部的支脚145安装在底板141的三处。
如图2所示,投影仪壳体由壳体本体和连接器端盖150形成,其中,壳体本体包括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40,连接器端盖150与该壳体本体可装拆并覆盖壳体本体的左侧板117(参照图3)。
在上壳体110的上表面板111上设置有按键/指示器部223。
在按键/指示器部223上配置有电源开关按键、用于切换投影的开和关的投影开关按键、用于通知电源的开或关的电源指示器、当光源单元250(参照图4)、显示元件420(参照图7)或者控制电路等过热时进行通知的过热指示器等的按键或指示器。
在上壳体110的上表面板111上形成有由前倾斜部122和后倾斜部123形成的V形切口槽121,以便在左右方向延伸。
在后倾斜部123上形成有投影口125,图像光可自投影口125朝向斜前方射出。
此外,切口槽121自上壳体110的上表面板111横贯连接器端盖150的上表面部151而形成。
如图2所示,连接器端盖150具有上表面部151、前后两端以圆弧状弯曲的侧面部153和沿着侧面部153下端的下表面部155。
而且,下表面部155的内侧作为开口部157,可导出与上壳体110的左侧板117(参照图3)的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1(参照图3)的各种连接器的引线。
如图3所示,在上壳体110的左侧板117上具有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1,并且SB(串行总线)端子、输入模拟RGB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输入用的D-SUB端子、S端子、RCA端子、声音输出端子和电源适配器和插头等各种端子(组)设置在连接器板245上。
在左侧板117的前方且在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1的上方设置有侧面前部吸气孔163,在左侧板117的后方设置有侧面后部吸气孔165。
此外,在上壳体110的背面板115上设置有背面侧吸气孔167,背面侧吸气孔167的内、右端附近部分也充当扬声器236(参照图4)的放音用孔。
[投影装置的功能构成]
下面,参照图4的框图说明作为投影装置的投影仪100的投影仪控制单元。
投影仪控制单元由控制部231、输入/输出接口212、图像转换部213、显示编码器214、显示驱动部216等构成。
通过投影仪控制单元,由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1输入的各种规格的图像信号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12、系统总线(SB)而转换成与适于图像转换部213显示的规定格式图像信号统一,然后被输出到显示编码器214。
控制部231控制投影仪100内的各电路的操作控制,并由作为运算装置的CPU、固定存储有各种设置等操作程序的ROM和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的RAM等构成。
显示编码器214将输入的图像信号扩展并存储在显示随机存取存储器(videoRAM)215,然后由该显示随机存储器215的存储内容生成显示信号并输出到显示驱动部216。
显示驱动部216作为显示元件控制单元发挥作用,并与由显示编码器214输出的图像信号对应且以适当帧率驱动作为空间光调制元件(SOM)的显示元件420。
投影仪100具有光源单元250,光源单元250包括具有激励光源等的激励光照射装置310(参照图7)、荧光体发光装置331(参照图7)、红色光源装置350(参照图7)、具有导光光学系统370(参照图7)的光源装置330(参照图7)和具有光通道383(参照图7)等的光源侧光学装置380(参照图7)。
而且,通过经由光源单元250的光源侧光学装置380使来自光源单元250的光源装置330射出的光线束照射显示元件420(参照图7),投影仪100利用显示元件420的反射光形成光学图像,并经由投影光学系统单元410(参照图7)将图像投影显示在壁面等屏幕上。
此外,如图4所示,投影光学系统单元410的可动透镜组416由透镜电机239驱动而进行缩放调整或焦点调整(也可以手动调整)。
而且,图像压缩伸长部221再现时读取存储在存储卡222中的图像数据,并用1帧单位延伸用于构成一系列视频的图像数据,然后将该图像数据经由图像转换部213输出到显示编码器214,并进行可基于存储在存储卡222中的图像数据而显示图像等处理。
来自设置在壳体的上壳体110的按键/指示器部223的操作信号被直接发送至控制部231。
来自遥控器的按键操作信号由IR接收部225接收,经IR处理部226解调后的编码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231。
此外,在控制部231上经由系统总线(SB)连接有声音处理部235。
该声音处理部235具有PCM音源等音源电路,在投影模式和再现模式时将声音数据转化为模拟数据,并驱动扬声器236放出放大声音。
控制部231控制作为光源控制单元的光源控制电路232。
该光源控制电路232不仅分别控制光源单元250的激励光照射装置310和红光光源装置350的发光,而且经由色轮控制部234控制荧光体发光装置331的荧光体色轮333(参照图7)的旋转,以便使图像再现时所要求的规定波长带宽的光源光自光源单元250的光源装置330中射出。
进而,控制部231使冷却风扇驱动控制电路233利用设置在光源单元250等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并根据该温度检测结果而控制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
进而,控制部231使冷却风扇驱动控制电路233即使在由计时器等关闭投影仪本体的电源之后仍使冷却风扇持续旋转,或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结果而控制投影仪本体关闭电源等。
[投影装置的内部构造]
下面对作为投影装置的投影仪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5和图6为表示投影仪100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7为以光学系统为中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如图5~图7所示,在投影仪100的内部配置有所述的光源单元250、显示元件420、投影光学系统单元410等。
光源单元250包括激励光照射装置310、光源装置330和光源侧光学装置380。
激励光照射装置310具有激励光源、准直仪透镜313、聚光透镜315和扩散板317。
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32个蓝色激光器被作为激励光源配置在元件托架321上,来自各蓝色激光器的激光经准直仪透镜313而被转换为大致平行的光束,并入射到聚光透镜315中。
该元件托架321在第一段上保持有4个,在第二段至第五段上保持有6个,在第六段上保持有4个作为激励光源的蓝色激光器。
即,在元件托架321上,作为第一光源的激励光源以6行6列的矩阵方式配置在除去最上段和最下段以外的32处。
而且,由聚光透镜315聚光的所有激光入射到扩散板317,扩散板317使激光的相干性降低。
透过扩散板317后的激光入射到光源装置330的荧光色轮333等。
该光源装置330包括作为荧光体发光装置331的由色轮电机341旋转的荧光体色轮333、红色光源装置350和导光光学系统370。
此外,荧光体色轮333为具有扩散透过区域和荧光体区域的圆板状构件,透过扩散区域具有在圆周上使光透过扩散的板状体。
而且,红色光源装置350为一种单色发光装置,该单色发光装置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和聚光透镜组353,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为半导体发光元件且被配置成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310的激励光的光轴与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轴平行,所述聚光透镜组353用于对来自作为该第二光源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进行聚光。
而且,导光光学系统370由分色镜和聚光透镜379构成。即,导光光学系统370由配置在激励光照射装置310的扩散板317与荧光体色轮333之间的第一分色镜371、配置在第一分色镜371前方且在红色光源装置350的出射光光轴位置的第二分色镜373、配置在荧光体色轮333左侧的反射镜377、配置在反射镜377的前方且在第二分色镜373左侧的第三分色镜375以及配置在各分色镜之间和反射镜377与分色镜之间的各聚光透镜379构成。
第一分色镜371使蓝色波段光透过,并反射绿色波段光。
因此,其使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310的激励光透过,且可照射荧光体色轮333,并使来自荧光体色轮333的荧光反射到投影仪100的前方。
第二分色镜373使红色波段光透过且反射绿色波段光。
因此,绿色波段光由第一分色镜371反射且经由聚光透镜379而被反射到投影仪100的左方向,并使从红色光源装置350射出的红色波段光透过以便该反射的绿色波段光与红色波段光的光轴匹配。
而且,反射镜377将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310的激励光、即透过荧光体色轮333的扩散透过区域的蓝色波段光反射到投影仪100的前方。
而且,第三分色镜375使蓝色波段光透过,并反射绿色波段光和红色波段光。
因此,第三分色镜375使来自反射镜377的蓝色波段光透过,并将由第二分色镜373透过和反射后的红色波段光和绿色波段光反射,以便蓝色波段光、绿色波段光和红色波段光的光轴一致并出射到前方的光源侧光学装置380。
该光源侧光学装置380使光源光均匀并导向显示元件420,且由聚光镜381、385、光通道383和光轴变更镜387构成。
该光源侧光学装置380使经由光源装置330的第三分色镜375后的光源光通过聚光透镜381进行聚光,并入射到光通道383,以使该光源光均匀。
进而,均匀化后的由光通道383射出的光经聚光透镜385聚光并照射到光轴变更镜387。
然后,使光轴变更镜387反射的光入射到显示元件420。
该光轴变更镜387使从光通道383射出的光的光轴向左方向改变90度。
通过这种方式,由光轴变更镜387改变行进方向后的光源光以与显示元件420的入射面平行的方式行进,入射到配置于最接近显示元件420前表面的TIR棱镜389,并照射到显示元件420的图像形成面。
显示元件420由被称作DMD的数字微镜装置构成,并形成图像光。
投影光学系统单元410由投影透镜单元415、非球面镜417和玻璃罩419等构成,使由显示元件420形成的图像光经由投影透镜单元415而照射到非球面镜417。
经非球面镜417反射的图像光经由玻璃罩419而从投影光学系统单元410射出,并透过上壳体110的投影口125而投影到屏幕等。
如图7所示,投影透镜单元415包括固定筒431、以光轴为中心可旋转滑动地配置在固定筒431外周侧的可动筒432(参照图6)、内置于固定筒431中的固定透镜组(未图示)和内置于可动筒432中的可动透镜组416(参照图4),当可动筒432旋转时,可动透镜组416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移动,进行缩放调整、焦点调整和焦点微调整。
尽管可基于由透镜电机239(参照图4)产生的可动筒432的旋转操作进行缩放调整和焦点调整,但也可以通过手动产生的可动筒432的旋转操作进行焦点调整。
如图6所示,在可动筒432上连接有焦点操作装置433,经由焦点操作装置433可手动旋转操作可动筒432。
[焦点操作装置433]
下面参照图8、图9A和图9B对焦点操作装置433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100的焦点操作装置433的图。图9A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100的焦点操作装置433的操作说明图。图9B为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焦点操作装置1433的操作说明图。
此外,图8、图9A和图9B为省略了多余构件等图示以便于理解焦点操作装置433操作的示意图,并表示控制杆435位于移动范围S的一侧端部(本例中为上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端部(本例中为下侧的端部)的情形。
焦点操作装置433为一种利用控制杆操作使作为旋转体的可动筒432旋转的操作装置,包括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在上壳体110的左侧板117上的控制杆导向部434、沿着控制杆导向部434并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控制杆435、可滑动地插入控制杆435并将控制杆435的移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可动筒432的臂436。
控制杆导向部434由用于支持控制杆435以使其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不可移动而在上下方向可移动的长孔构成。控制杆导向部434的长孔方向、即控制杆435的移动方向并不限于上下方向,只要是与可动筒432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即可,也可以为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筒432内置于可动透镜组416(参照图4)中,且可动筒432的旋转轴与光轴大致一致。
控制杆435包括由使用者从上壳体110外部移动操作的操作部435a和具有用于接收臂436的内部空间435b的基部。在作为控制杆435基部的可动筒432侧的后端上形成有用于在内部空间435b接收臂436的插入口435c。
臂436的基端侧与可动筒432的外周面一体固定,且顶端侧可滑动地插入控制杆435的插入口435c。
此外,在图8(示意图)中,尽管用虚线表示从可动筒432外周面延伸的臂436部分延伸至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O时的状态,但这仅是便于理解焦点调整产生的可动筒432的旋转角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使臂436的基端侧弯曲而与可动筒432的外周面一体固定的固定片,例如,尽管该固定片可通过熔接或铆接将臂436安装在可动筒432的外周面上,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臂436与可动筒432的外周面一体成型。
在这种焦点操作装置433中,当控制杆435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S内直线移动时,该直线运动可作为旋转力而经由臂436传递至可动筒432,并进行焦点调整。
如图8、图9A和图9B所示,当根据缩小投影仪100等的要求而使元件X配置在控制杆435的上侧时,则必须限制控制杆435的移动范围S设定在元件X的下侧。
相反,当元件X配置在控制杆435的下侧时,则必须限制设定在元件X的上侧。
因此,难以确保控制杆435的必要移动范围S,从而难以确保可动筒432的必要旋转角度。
例如,元件X位于上侧或下侧时,当以通过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O且与正交于作为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旋转轴)O方向的控制杆操作方向(也称作第一方向)正交的直线(基准线)L为基准,将控制杆操作方向的范围划分为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时,控制杆435的移动范围S极可能设定在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中的任一方范围内,此时,由于仅能确保先前图10所述移动范围MR一半左右的移动范围S,因而在较小的移动范围S内确保必要的可动筒432的旋转量(旋转角度)则变得重要。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臂436具有自可动筒432朝向控制杆435并在控制杆操作方向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侧)弯曲的形状,以便在较小的移动范围S内能够确保可动筒432的旋转量(旋转角度),下面将更为具体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杆435具有在控制杆操作方向相对的上表面435d和下表面435e中臂436弯曲一侧的上表面435d形成有插入内部空间435b的臂436的顶端侧可进出的开口435f。因而,当操作控制杆435时,控制杆435与臂436不会干涉。
此外,在本例中,尽管臂436的弯曲方向为上侧,但也可以为下侧。在任何一种情形中,臂436的弯曲方向朝向控制杆435的操作方向(本例中为上下方向)弯曲,且臂436成为朝向设置于在控制杆操作方向(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上表面435d(第一表面)和下表面435e(第二表面)中一方表面上的开口435f侧弯曲的形状。
而且,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杆435位于可移动范围的端部(本例中为上侧的端部,且为臂436插入控制杆435的插入量较大一侧的端部)时,臂436的弯曲形状为从位于插入口435c的位置朝向控制杆435侧大幅弯曲的形状。
根据图8所示的焦点操作装置433,如图10所示,同具有直线状臂CA的传统焦点操作装置相比,能够减小使可动筒432仅旋转相同角度所需要的控制杆435的移动范围S。
图9A表示具有弯曲臂436的本实施方式的焦点操作装置433,图9B表示具有直线状的臂1436的变形例的焦点操作装置1433。
具体而言,相对于具有直线状臂CA的传统焦点操作装置,在具有图9A的弯曲臂436的本实施方式的焦点操作装置433和具有图9B的直线状臂1436的变形例的焦点操作装置1433中,当控制杆1435的位置位于在可动范围内最远离通过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O且与正交于可动筒432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臂具有自可动筒432朝向控制杆1435延伸的形状。在图9B的焦点操作装置1433中,当控制杆1435的位置位于在可动范围内最远离通过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O且与正交于可动筒432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臂1436不是朝向以点a2为中心与通过可动筒432外周上的点a2的切线正交的方向,而是朝向基准线侧方向延伸。
自图9A和图9B中的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O的半径为同样的圆,且用虚线表示沿着臂436和臂1436的顶端轨迹的圆。
当控制杆435仅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S中移动时,在臂436弯曲的情况下,可动筒432仅旋转图9A所示的点a1与a2之间的角度。
而当控制杆1435仅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S中移动时,在图10的传统直线状的臂CA的情形下,可动筒432仅旋转图9B所示的点b1与点b2之间的角度。
在图9B的情形下,与图9A的弯曲的臂436同样,当控制杆1435仅在相同的移动范围S中移动时,能够使可动筒432以与弯曲的臂436相同的角度旋转。
另一方面,当臂436弯曲时,即使控制杆435位于移动范围S中任一方,由于臂436相对于控制杆435的插入口435c的插入角度并未大幅变化,即使减小控制杆435的插入口435c的控制杆操作方向的宽度Wa,也不会妨碍臂436顶端侧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控制杆435与臂436之间的晃动。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杆435的插入口435c在控制杆操作方向的宽度Wa被设定成为在臂436的控制杆操作方向厚度的两倍以下。
此外,在图9B中,尽管直线状的臂1436具有直线状结构,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当控制杆1435的位置位于在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可动筒432的旋转中心O且与正交于可动筒432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臂1436既可以不朝向以点a2为基点并与穿过可动筒432外周上的点a2的切线正交的方向延伸,也可以不朝向基准线侧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臂1436可以在直线状臂的中间位置以朝向基准线侧方向弯曲的结构在控制杆方向延伸。因此,臂1436的剖面形状可以为两直线状,或者直线状的臂1436也可以为以阶梯方式弯曲的结构,即臂1436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为三直线状以上的多直线状构成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中,尽管控制杆435的结构为包括形成在一端侧的操作部435a、与操作部435a邻接形成的基部、与基部邻接而形成在成为可动筒(旋转体)432侧的另一端侧,且用于插入臂436的插入口435c,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当控制杆的位置位于在控制杆的可移动范围(可动范围)内最远离与第一方向正交且穿过旋转体旋转中心的基准线时,至少臂的形状可以为具有朝向基准线侧延伸的形状。
因此,只要臂436为如下结构即可,配置在控制杆435与可动筒(旋转体)432之间,在控制杆435上可滑动且可将控制杆435的直线运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可动筒(旋转体)432。因此,臂436也可以是不可滑动地插入控制杆435的插入口435c的结构。
例如,尽管未图示,但控制杆可以为如下结构,具有形成在一端侧的操作部、与操作部邻接形成的基部和设置在基部侧面(与筒状的旋转体432的圆形面平行的面)的突起部,并从与该控制杆对应的臂的侧面(与筒状的旋转体432的圆形面平行的面)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形成有长孔。该结构使设置在控制杆侧面上的突起部时常配置在形成于臂侧面上的长孔内,通过使用者操作控制杆的操作部而产生的控制杆的直线移动使控制杆的突起部在臂的长孔内移动。
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各种变形和改良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基于权利要求书,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这些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尽管对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用于作为投影装置的投影仪100的投影光学系统单元410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如上所述,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具有如下的投影装置中,所述投影装置具有由可滑动插入控制杆的臂使控制杆的直线运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旋转体的操作装置。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并不限于适用于投影仪100。只要是要求利用可滑动插入控制杆的臂使控制杆的直线运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旋转体的操作装置的装置均可使用。
Claims (10)
1.一种操作装置,利用控制杆操作使筒状的旋转体旋转而调整旋转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杆,其可沿着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直线移动;
旋转体,其通过所述控制杆的操作而旋转;以及
臂,其固定在所述旋转体上,并将所述控制杆的移动作为旋转力传递至所述旋转体,
当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位于所述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且与正交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所述臂具有自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控制杆延伸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杆包括:
操作部,其形成在一端侧;
基部,其与所述操作部邻接形成;以及
插入口,其与所述基部邻接而形成在成为所述旋转体侧的另一端侧,用于插入所述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口沿着所述控制杆的移动方向的宽度为所述臂沿着所述控制杆的移动方向的厚度的两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位于所述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且与正交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所述臂具有自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控制杆弯曲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位于所述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且与正交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所述臂具有自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控制杆弯曲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位于所述可动范围内最远离穿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且与正交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基准线的位置时,所述臂具有自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控制杆弯曲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所述基准线为基准将所述控制杆的移动方向的范围划分成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时,所述控制杆的可移动范围被设定为偏向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中的任一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所述基准线为基准将所述控制杆的移动方向的范围划分成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时,所述控制杆的可移动范围被设定为偏向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中的任一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所述基准线为基准将所述控制杆的移动方向的范围划分成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时,所述控制杆的可移动范围被设定为偏向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中的任一范围。
10.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所述的操作装置;
壳体;
光源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显示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由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出射光照射而形成图像光;
投影光学系统,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由所述显示元件形成的图像光投影到被投影面上;以及
控制部,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控制所述显示元件和所述光源装置,
在所述壳体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控制杆导向部,所述控制杆可沿着所述控制杆导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操作装置被使用在所述投影光学系统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05246 | 2018-01-17 | ||
JP2018005246A JP6828696B2 (ja) | 2018-01-17 | 2018-01-17 | 回転体をレバー操作で回転させる操作装置及びその操作装置を備える投影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5566A true CN110045566A (zh) | 2019-07-23 |
CN110045566B CN110045566B (zh) | 2021-07-27 |
Family
ID=6721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40048.8A Active CN110045566B (zh) | 2018-01-17 | 2019-01-16 | 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和具备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68514B2 (zh) |
JP (1) | JP6828696B2 (zh) |
CN (1) | CN1100455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110858A (ja) | 2020-01-14 | 2021-08-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85133A (ko) * | 1998-05-14 | 1999-12-06 | 유무성 | 줌카메라의 바리어 개폐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2731482Y (zh) * | 2004-09-23 | 2005-10-05 | 矽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的变焦机构 |
JP2007025579A (ja) * | 2005-07-21 | 2007-02-01 | Nitto Kogaku Kk | レンズ保持ユニット |
US20080231813A1 (en) * | 2007-03-22 | 2008-09-25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Projector unit |
CN201429767Y (zh) * | 2009-07-13 | 2010-03-24 | 鑫亿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微型投影机调焦装置 |
CN101839463A (zh) * | 2009-03-17 | 2010-09-22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发光装置及光源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
CN101903817A (zh) * | 2007-12-18 | 2010-12-01 | 株式会社理光 | 透镜镜筒、照相机、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图像输入设备以及用于透镜镜筒的圆筒 |
JP2011002602A (ja) * | 2009-06-18 | 2011-01-06 | Seiko Epson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US20110181970A1 (en) * | 2010-01-28 | 2011-07-28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ens apparatus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
CN203480191U (zh) * | 2012-09-26 | 2014-03-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透镜装置 |
WO2014171147A1 (ja) * | 2013-04-18 | 2014-10-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JP2015225203A (ja) * | 2014-05-28 | 2015-12-14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鏡筒調整機構及び投影装置 |
CN205427418U (zh) * | 2016-03-17 | 2016-08-03 |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投影仪的调焦装置 |
TWI606281B (zh) * | 2016-10-26 | 2017-11-2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調焦機構及其適用之鏡頭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44052U (en) * | 2002-01-18 | 2003-07-21 | Coretronic Corp | Optical engine adjustment device |
JP4901595B2 (ja) | 2007-03-06 | 2012-03-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US8096663B2 (en) | 2007-03-06 | 2012-01-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stand used for the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US8246176B2 (en) | 2007-03-06 | 2012-08-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operation section for displacing a lens |
US7901092B2 (en) | 2007-03-06 | 2011-03-08 | Sanyo Elctric Co., Ltd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level difference correction section |
US7967453B2 (en) | 2007-03-06 | 2011-06-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Holding structure for holding a member in an external cabinet |
JP6460370B2 (ja) | 2014-05-22 | 2019-01-30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及び画像投影装置 |
-
2018
- 2018-01-17 JP JP2018005246A patent/JP682869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6 US US16/249,585 patent/US107685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16 CN CN201910040048.8A patent/CN1100455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85133A (ko) * | 1998-05-14 | 1999-12-06 | 유무성 | 줌카메라의 바리어 개폐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2731482Y (zh) * | 2004-09-23 | 2005-10-05 | 矽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的变焦机构 |
JP2007025579A (ja) * | 2005-07-21 | 2007-02-01 | Nitto Kogaku Kk | レンズ保持ユニット |
US20080231813A1 (en) * | 2007-03-22 | 2008-09-25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Projector unit |
CN101903817A (zh) * | 2007-12-18 | 2010-12-01 | 株式会社理光 | 透镜镜筒、照相机、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图像输入设备以及用于透镜镜筒的圆筒 |
CN101839463A (zh) * | 2009-03-17 | 2010-09-22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发光装置及光源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
JP2011002602A (ja) * | 2009-06-18 | 2011-01-06 | Seiko Epson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CN201429767Y (zh) * | 2009-07-13 | 2010-03-24 | 鑫亿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微型投影机调焦装置 |
US20110181970A1 (en) * | 2010-01-28 | 2011-07-28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ens apparatus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
CN203480191U (zh) * | 2012-09-26 | 2014-03-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透镜装置 |
WO2014171147A1 (ja) * | 2013-04-18 | 2014-10-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JP2015225203A (ja) * | 2014-05-28 | 2015-12-14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鏡筒調整機構及び投影装置 |
CN205427418U (zh) * | 2016-03-17 | 2016-08-03 |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投影仪的调焦装置 |
TWI606281B (zh) * | 2016-10-26 | 2017-11-2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調焦機構及其適用之鏡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24819A (ja) | 2019-07-25 |
CN110045566B (zh) | 2021-07-27 |
JP6828696B2 (ja) | 2021-02-10 |
US20190219906A1 (en) | 2019-07-18 |
US10768514B2 (en) | 2020-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10850B2 (ja) |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4697559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4711155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4678556B2 (ja) | 発光装置及び光源装置並びにこの光源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 |
JP4609734B2 (ja) | 距離測定装置及びこの距離測定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 |
EP2506076A1 (e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 |
JP5962944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5910868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5862951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5333472B2 (ja) | 光源ユニット、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7049574B2 (ja) | 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 |
JP5783272B2 (ja) | 発光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2009237455A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5445854B2 (ja) | 発光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CN110045566A (zh) | 利用控制杆操作使旋转体旋转的操作装置和具备该操作装置的投影装置 | |
JP5880924B2 (ja) |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9143747B (zh) |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 |
JP5035633B2 (ja) | 導光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6660551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 |
CN112602017B (zh) |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 |
JP5505705B2 (ja) | 表示素子調整機構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6432765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2009031324A (ja) | 導光ロッド保持部材及び導光ユニット並びにプロジェクタ | |
JP2015045673A (ja) | 導光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6376255B2 (ja) | 導光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