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4092A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74092A CN109974092A CN201811612209.8A CN201811612209A CN109974092A CN 109974092 A CN109974092 A CN 109974092A CN 201811612209 A CN201811612209 A CN 201811612209A CN 109974092 A CN109974092 A CN 1099740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ischarge
- door
- shell
- cond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g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换热器,被构造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吸入口被引入的空气进行换热;第一排放口,被构造为排放所述已换热空气;第二排放口,被构造为排放通过所述第二吸入口被引入的空气,以使该空气与从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在所述壳体外部混合;排放门,具有多个排放孔,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排放口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排放孔被排放到所述壳体之外,并且所述排放门通过所述排放门的运动操作来选择性地打开所述第二排放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不同的空气排放方法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一种用于通过利用制冷循环来将温度、湿度、气流、气流分布等控制为使人类活动舒适且同时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等的装置。制冷循环涉及作为主要元件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和鼓风风扇。
空调可分为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独立地安装的分体式空调以及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一起安装在单个柜中的组装式空调。分体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包括:换热器,用于对被吸入到面板的空气进行换热;和鼓风风扇,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面板并将空气吹回到室内。
对于传统空调的室内单元,当使用者直接暴露于所排放的空气时,他/她可能感觉到冷且不舒适,相反,当使用者不暴露于所排放的空气时,他/她可能感觉到热且不舒适。
发明内容
另外的方面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通过该描述而明显,或者可通过实践所呈现的实施例来学习。
本公开提供一种采用不同空气排放方法的空调。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能够以使用户可感觉舒适的最小风速冷却或加热房间的空调。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未进行换热的自然风的空调。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已换热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混合物的空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已换热空气在其中流动的流动路径和自然风在其中流动的流动路径,所述流动路径有效地布置在所述空调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换热器,被构造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吸入口被引入的空气进行换热;第一排放口,被构造为排放所述已换热空气;第二排放口,被构造为排放通过所述第二吸入口被引入的空气,以使该空气与从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在所述壳体外部混合;排放门,具有多个排放孔,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排放口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排放孔被排放到所述壳体之外,并且所述排放门通过所述排放门的运动操作来选择性地打开所述第二排放口。
所述排放门可在用于关闭所述第二排放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第二排放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运动可包括线性运动和转动运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调还可包括间距保持构件,所述间距保持构件被构造为当所述排放门从所述关闭位置运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第二排放口保持为小于预定宽度。
所述间距保持构件可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以随所述排放门一起运动。
所述第二排放口可形成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间距保持构件的靠近所述排放门的后侧的部分之间。
当所述排放门的顶侧、底侧、左侧和右侧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壳体分开时,所述排放门可在所述打开位置至少打开所述第二排放口的一部分。
所述空调还可包括结合到所述排放门的运动构件,以使所述排放门运动,其中,所述运动构件包括:小齿轮,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壳体;和齿条,结合到所述排放门的后侧以使所述排放门运动,所述齿条将所述小齿轮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
所述第二排放口可形成在所述排放门的后侧和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排放门可包括形成在所述排放门的后侧的弯曲引导部件,以引导被引导到所述第二排放口的空气。
所述排放门可包括被形成为用于将沿着所述弯曲引导部件流动的空气引导到所述排放门的前部的弯曲边缘部件,所述弯曲边缘部件结合到所述弯曲引导部件且从所述排放门的边缘向外膨胀。
所述排放门可包括:排放面板,在所述排放面板上形成有多个排放孔;和面板连接器,从所述排放面板延伸并被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所述空调还可包括:第一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通过所述第一吸入口被引入的空气经过所述换热器并朝向所述第一排放口流动;第二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通过所述第二吸入口被引入的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分开;以及中间构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之间,其中,所述面板连接器与所述中间构件一起可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将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分开。
所述面板连接器可在保持与所述中间构件接触的同时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运动。
所述多个排放孔可被形成为以比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的流速低的速度将空气排放到所述壳体之外,并且所述排放面板可构成所述空调的前部,所述多个排放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排放面板中。
所述空调还可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第一鼓风机单元和第二鼓风机机单元,以分别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和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外部空气并使所述空气运动以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排放口和所述第二排放口。
所述第二排放口可布置为与所述排放门的一侧相邻并被形成为在对应于所述一侧的纵向方向上是长的,并且所述空调还可包括在纵向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使从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均匀地排放。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彼此分开的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壳体内,以与在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流动的空气进行换热;和排放门,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部,其中所述排放门可包括具有形成有多个排放孔并构成所述排放门的前部的排放面板,所述多个排放孔以比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流速低的速度排放空气;以及面板连接器,从所述排放面板向后延伸并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所述排放口,通过该排放口排放在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流动的空气。
所述排放门可在用于关闭排放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排放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并且所述壳体可包括间距保持构件,所述间距保持构件被构造为当所述排放门从所述关闭位置运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排放口保持为小于预定宽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排放口,通过第一流动路径结合到第一吸入口,并且排放在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同时进行换热的空气;第二排放口,通过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分开的第二流动路径结合到所述第二吸入口;排放门,具有形成在所述排放门上的多个排放孔,以将引导到所述第一排放口的空气排放到所述壳体之外,其中,所述第二排放口通过所述排放门的运动而被选择性地打开。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A’的放大图;
图4和图5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第一模式运行的空调的空气流动的截面图;
图6和图7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第二模式运行的空调的空气流动的截面图;
图8和图9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第三模式运行的空调的空气流动的截面图;
图10和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左转操作和右转操作;
图12和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上转操作和下转操作;
图14和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操作;
图16和图1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操作;
图18和图1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操作;以及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
在本公开中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和特征仅仅是示例,并且其各种变型也可落入本公开的范围中。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或组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理解的是,除非在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指代。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
包括像“第一”和“第二”的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的目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室可被称作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室。当通过使用连接词“和/或”来描述相关所列项时,该描述应被理解为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空调(AC)的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制冷循环涉及具有压缩、冷凝、膨胀及蒸发的一系列过程,以供应调节后的空气(该空气已经与制冷剂进行换热)。
压缩机将气体制冷剂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并排放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并且所排放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状态,向周围释放热。
膨胀阀将被冷凝器冷凝的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为低压液体制冷剂。蒸发器使被膨胀阀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并使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与待冷却对象进行换热来获得冷却效果。通过该制冷循环,空调可调节室内的空气。
空调的室外单元指的是空调的由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构成的部分。空调的室内单元可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位于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中的任意一者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成为加热器,并且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成为冷却器。
现在将详细地参照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A’的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空调1可包括:壳体10,形成外观;鼓风机单元20,用于使空气循环进入壳体10或从壳体10出来;以及换热器30,用于与被引入到壳体10的空气进行换热。
壳体10可包括:主壳体11,其中布置有鼓风机单元20和换热器;以及排放门100,可运动地安装在主壳体11上。壳体10可包括第一吸入口12、第二吸入口15、第一排放口105、第二排放口13(见图6)。在换热器30的底端,可布置排水构件31以收集在换热器30中产生的冷凝水。
主壳体11可形成空调1的背部、两侧、顶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些。主壳体11具有敞开的前部,并且排放门100可布置在该敞开的前部上。
例如,排放门100可布置在主壳体11的上前部上,并且前面板18可布置在主壳体11的下前部上。前面板18可覆盖主壳体11的敞开的下前部的至少一些。
排放门100可包括门框架101。门框架101可形成为具有与换热器30的区域对应的空腔,并且可构成排放门100的框架。第一排放口105可形成在门框架101上。第一排放口105可布置在壳体10的前部上。第一排放口105可贯穿门框架101。门框架101可构成第一排放口105。第一排放口105可布置在大致面向第一吸入口12的位置处。具体地,第一排放口105可布置在壳体10的前部上而第一吸入口12可布置在壳体10的背部上。壳体10中的已经进行换热的空气(在下文中,被称为“已换热空气”)可通过第一排放口105和多个排放孔112而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第一排放口105可排放通过第一吸入口12引入的空气。
第一吸入口12可形成在主壳体11上。第一吸入口12可贯穿主壳体11的后侧。第一吸入口12可形成在主壳体11的上后侧上。外部空气可通过第一吸入口12而被引入到壳体10。
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三个第一吸入口12,然而第一吸入口12的数量不限于此,而是可根据需要而改变。虽然图2中的第一吸入口12具有圆形形状,但是第一吸入口12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需要而改变。
第二吸入口15可形成在主壳体11上。第二吸入口15可贯穿主壳体11的后侧。第二吸入口15可形成在主壳体11的下后侧上。第二吸入口15可形成在第一吸入口12的下方。外部空气可通过第二吸入口15而被引入到壳体10。
与第一吸入口12类似,第二吸入口15可根据需要而以各种数量和/或形状实现。
除第一排放口105之外,空调1可包括与第一排放口105不同的第二排放口13。第二排放口13(见图6)可形成在主壳体11上。具体地,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排放门100和主壳体11之间。第二排放口13可被布置为与第一排放口105相邻。第二排放口13可布置在主壳体11的至少一侧上。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主壳体11的侧部上。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主壳体11的侧部的上部处。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主壳体11的与主壳体11的一些部件对应的两侧上。
第二排放口13可在主壳体11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壳体10中的未进行换热的空气(在下文在,也被称为“未换热空气”)可通过第二排放口13而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第二排放口13可被设置为排放通过第二吸入口15引入的空气。
主壳体11可以形成为单个主体或以两个独立的主体(例如,上主体和下主体)。在实施例中,主壳体11指的是后者,即上主体和下主体的组合。
第二排放口13可被形成为使将要从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与从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混合。
第二排放口13可由排放门100来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排放门100的后侧或侧部与主壳体11之间。通过第一吸入口12引入的外部空气可经过换热器30,并且可在经过第一排放口105之后通过排放门100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
排放门100可包括多个排放孔112,被引导到第一排放口105的空气通过该多个排放口112排放到壳体10之外。排放门100可基于它的运动操作而选择性地打开第二排放口13。排放门100的运动操作可包括平行运动和转动运动中的至少一种。
排放门100可包括排放面板110和面板连接器120。
排放面板110被设置为形成空调1的前部中的至少一些。换句话说,排放面板110可形成为覆盖主壳体11的前部。如图3中所示,多个排放孔112可形成在排放面板110上,并且引导到第一排放口105的空气被分配到多个排放口112并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因为与第一排放口105的面积相比排放孔112的面积非常小,所以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在经过多个排放孔112的同时减速并以降低后的速度被排放到外部。具体地,因为与第一排放口105或形成在排放面板110和换热器30之间的排放空间Sa相比第一排放孔112的直径非常小,所以已经经过换热器30并被引导到排放空间Sa的空气在经过多个排放孔112的同时具有使空气流速(或风速或速度)降低的流动阻力,并以降低后的速度被排放到空调1的外部。
由于如上所述已换热空气经过多个排放孔112之后以减低后的速度被排放到空调1之外,因此使用者可不直接暴露于已换热空气并在室内空间中感觉到舒适。
多个排放孔112可形成为贯穿排放面板1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多个排放孔112可各自具有圆形形状,但是多个排放孔112的形状不限于此。多个排放孔112可均匀地分布在排放面板110上。然而,多个排放孔112不限于此,而是可分布在排放面板110的一些部分中。可选地,排放孔112可分布在排放面板11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并且与在第二区域中相比排放孔112可更密集地分布在第一区域中。
面板连接器120可形成为支撑排放面板110。面板连接器120可沿着排放面板110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些布置。面板连接器120可从排放面板110的边缘延伸到排放面板110的背部,以防止经过第一流动路径S1的空气与经过第二流动路径S2的空气发生混合。换句话说,面板连接器120可在排放门100的运动方面构成划分出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的结构中的至少一些。
面板连接器120可设置为相对于壳体10运动。具体地,面板连接器120可在排放门100的运动方面对于中间构件70做相对运动。面板连接器120可被形成为即使在排放门100运动的情况下也与中间构件70保持接触,从而用作中间构件70的延伸。
面板连接器120可包括弯曲引导部122。弯曲引导部122可形成在排放门100的后侧。弯曲引导部122被形成为对朝向第二排放口13运动的空气进行引导,使得朝向排放口13运动的空气与从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混合。
弯曲引导部122可根据科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来引导从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具体地,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流动的空气沿弯曲引导部122向该空气可与从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发生混合的方向排放到第二排放口13。
当第二排放口13布置在壳体10的侧部上且第一排放口105布置在壳体10的前部上时,弯曲引导部122可被形成为将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前部。
排放门100可包括弯曲边缘部124。弯曲边缘部124可被形成为从弯曲引导部122延伸,使得沿弯曲引导部122流动的空气被引导到排放门100的前部。弯曲边缘部124可在连接到弯曲引导部122的同时形成在排放门100的边缘处。弯曲边缘部124可被形成为占据排放门100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些部分,在该种情况下弯曲边缘部124可被形成为从排放门100的边缘向外突出。
排放门100可包括支撑框架114。
支撑框架114可布置在排放面板110的后侧上。支撑框架114可通过支撑排放面板110的后侧来增强排放面板110的耐久性。支撑框架114可具有多个空腔,该多个空腔用于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或多个排放孔112而将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排放到空调1之外。在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14可以以如图3中所示的蜂窝结构形成。然而,支撑框架114可不限于此,而是可具有带有不阻断第一流动路径S1的空腔的各种形式。
空调1可包括多个叶片132,以引导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多个叶片132可在第二排放口13的纵向方向上连续地布置。在实施例中,多个叶片132可布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然而,可选地,叶片132可布置在第二排放口13中。多个叶片132可以可旋转地布置,以在用于阻断第二流动路径S2的关闭位置(如图4中所示)和用于控制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流动的空气的风向的打开位置(如图6中所示)之间运动。
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是长的,以与排放门100的纵向方向(与竖直方向对应)对应。也就是说,气流方向的截面区域可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是长的。为了与第二排放口13对应,第二流动路径S2也可被形成为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是长的的截面。多个叶片132可以以预定间距布置在第二排放口13或第二流动路径S2的竖直方向上。
排放门100可包括将第二排放口13保持为恒定尺寸的间距保持构件130。间距保持构件130可被形成为当排放门100从关闭位置CP运动到打开位置OP时将第二排放口13保持为比预定宽度小。间距保持构件130可布置为与第二排放口13相邻。间距保持构件130可随排放门100一起运动。例如,间距保持构件130可设置为随排放门100一起进行平行运动或转动运动。换句话说,间距保持构件130可与排放门100结合,以随排放门100一起运动。间距保持构件130可设置为与壳体的内侧11a(见图2或图6)接触并在壳体10上滑动。
因为第二排放口13成对地布置在排放门100的任一侧部上,因此也可以存在布置在一对第二排放口13上的一对间距保持构件130。当排放门100从关闭位置CP运动到打开位置OP时,间距保持构件130也可运动到打开位置OP,从而保持第二排放口13具有恒定的宽度和面积。
在排放口100从关闭位置CP到打开位置OP进行平行运动的情况下,一对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间距保持构件130和壳体10中的一个与面板连接器120的后侧之间。具体地,间距保持构件130与面板连接器120的后侧之间的空间和壳体10与面板连接器120的后侧之间的空间中的较小空间可形成第二排放口13。
这可同样地应用于排放门100进行转动运动而使得一侧与另一侧相比向前突出更远的情况。
例如,当排放门100以比预定距离小的距离与壳体10隔开时,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面板连接器120的后侧与壳体10之间。此外,当排放门100以预定距离或更大的距离与壳体10隔开时,第二排放口13可形成在面板连接器120的后侧与间距保持构件130之间。
利用该结构和操作,可防止第二排放口13变得比预定宽度宽。此外,即使在排放门100进行转动运动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由于第二排放口13的不同横截面积而引起的空气排放量的不均匀分布。
因为间距保持构件130与面板连接器120之间的间距是恒定的,所以即使在排放门100进行平行运动或转动运动的情况下也可将第二排放口13的面积或宽度保持为比预定面积或宽度小。为此,间距保持构件130可形成为排放门100的一部分,以随排放门100的运动一起运动或转动。然而,间距保持构件130不限于此。例如,间距保持构件130可形成为主壳体11的一部分,以抵靠主壳体11而运动。
空调1可包括用于排放门100的运动的运动构件140。运动构件140布置在排放门100的后侧,以使排放门140运动。运动构件140可设置为多个,以用于使排放门100进行平行运动或转动运动。在实施例中,当从前部观察时,空调1可具有在上左侧和上右侧的一对运动构件140以及在下左侧和下右侧的一对运动构件140。为了使排放门100进行平行运动,这四个运动构件140可一起运行。为了排放门100的左侧、右侧、顶侧、底侧中的至少一者的运动,进行四个运动构件140的不同的运动。
运动构件140可包括齿条142和小齿轮144。小齿轮144可以可旋转地结合到主壳体11,并且齿条142与小齿轮144啮合以将小齿轮144的转动运动转换为齿条142的直线运动。齿条142结合到排放门100的后侧,以接收小齿轮144的驱动力并移动排放门100。
将第一吸入口12和第一排放口105连接的空气流动路径被称为第一流动路径S1,将第二吸入口15和第二排放口13连接的空气流动路径被称为第二流动路径S2。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可通过中间构件70分隔开。这可以防止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与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流动的空气发生混合。
中间构件70可布置在主壳体11的内侧。中间构件70可在与主壳体11的纵向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中间构件70可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使得竖直方向与纵向方向对应。
中间构件70可包括引导部72和分隔部80。引导部72可在第一鼓风机单元21的第一鼓风风扇22(稍后将描述)的圆周方向上遮盖第一鼓风风扇22,且存在从第一鼓风风扇22的外圆周面向外的间隙。引导部72可引导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的空气运动到第一鼓风风扇22中并将被第一鼓风风扇22吹送的空气引导到第一排放口105。
引导部72可包括开口73,第一鼓风风扇22布置在开口73的内侧。在该实施例中,存在三个第一鼓风风扇22,并且也可形成三个开口。
引导部72可包括:喇叭口部76,用于引导空气流入到第一鼓风风扇22;扩散部78,用于将被第一鼓风风扇22吹送的空气引导到前部;和多个排放叶片79。
喇叭口部76可布置在引导部72的后侧,以将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的空气引导到第一鼓风风扇22。扩散部78可设置为从喇叭口部76向前延伸。多个排放叶片79可在第一鼓风风扇22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从扩散部78的内圆周面延伸。扩散部78可将被第一鼓风风扇22吹送的空气向前引导,并且多个排放叶片79可引导被向前吹送的排放气流在特定的方向上流动。
分隔部80可将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彼此分开。分隔部80被形成为从引导部72朝向前部延伸。分隔部80可从引导部72的外侧延伸到主壳体11的侧部的内部11a,以将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彼此分开。
分隔部80可被设置为允许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流动的空气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分别通过第一排放口105和第二排放口13排出。换句话说,通过将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彼此分开,分隔部80可在没有将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连接的部分的情况下形成。
因此,第一流动路径S1中的空气可在从第一吸入口12流动到第二排放口105的同时在不与壳体10的内侧的第二流动路径S2中的空气混合的情况下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第二流动路径S2中的空气也可在不与壳体10的内侧的第一流动路径S1中的空气混合的情况下排放。
具体地,分隔部80可具有带有弯曲部分的板的形式,以将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彼此分开。换句话说,分隔部80的一侧121可构成第一流动路径S1中的一些,分隔部80的另一侧122可构成第二流动路径S2中的一些。
在中间构件70的下端处,可存在沿竖直方向敞开并与第二鼓风风扇26连接的流入部件130。流入部件130可将从第二鼓风风扇26吹送的空气引入到第二流动路径S2并将通过第二吸入口15引入的空气引导到第二流动路径S2。
空调1可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已经与换热器30进行换热的空气并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未经过换热器30的空气。换句话说,第二排放口13可被设置为排放未换热空气。因为换热器30布置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所以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可以是已换热空气。因为换热器30不布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所以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可以是未换热空气。
可选地,空调1可被实施为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已换热空气。也就是说,也可存在布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的换热器。具体地,用于待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可布置在主壳体11的容纳空间19中。利用这种构造,空调1可通过第一排放口105和第二排放口13两者来提供已换热空气。尽管换热器可布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然而布置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的换热器和布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的换热器可彼此不同。例如,空调1可被实施为在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同时防止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流动的空气发生混合。
可存在设置在主壳体11中的支撑架14。支撑架14可布置在主壳体11的底部。支撑架14可抵靠地板稳固地支撑壳体10。
在主壳体11内部,可存在其中布置有电子部件(未示出)的容纳空间19。可需要布置在容纳空间19中的电子部件以操作空调1。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布置在容纳空间19中。
鼓风机单元20可包括第一鼓风机单元21和第二鼓风机单元26。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设置为与第一鼓风机单元21分开被驱动。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具有与第一鼓风机单元21的旋转速度不同的旋转速度。
第一鼓风机单元21可布置于形成在第一吸入口12和第一排放口105之间的第一流动路径S1中。第一鼓风机单元21可通过第一吸入口12将空气引入到壳体10。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的空气可沿第一流动路径S1运动并且可通过第一排放口105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第一鼓风机单元21可包括第一鼓风风扇22和第一风扇驱动器23。
第一鼓风风扇22可以是轴流式风扇或混流式风扇。然而,第一鼓风风扇22的类型不限于此,并且第一鼓风风扇2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风扇,只要第一鼓风风扇22可循环空气使得从壳体10的外部吸入的空气可被排回壳体10的外部即可。例如,第一鼓风风扇22可以是横流风扇、涡流风扇或西洛克风扇(sirocco fan)。
尽管图2中示出了三个第一鼓风风扇22,但是第一鼓风风扇22的数量不限于此,而是可根据需要而改变。
第一风扇驱动器23可驱动第一鼓风风扇22。第一风扇驱动器23可位于第一鼓风机风扇22的中央。第一风扇驱动器23可包括马达。
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布置于形成在第二吸入口15和第二排放口13之间的第二流动路径S2中。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通过第二吸入口15将空气引入到壳体10。通过第二吸入口15被吸入的空气可沿第二流动路径S2运动并且可通过第二排放口13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
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包括第二鼓风风扇27、第二风扇驱动器28和风扇壳29。
第二鼓风风扇27可采用离心式风扇。然而,第二鼓风风扇27的类型不限于此,并且第二鼓风风扇27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风扇,只要第二鼓风风扇27可循环空气使得从壳体10的外部吸入的空气可被排回壳体10的外部即可。例如,第二鼓风风扇27可以是横流风扇、涡流风扇或西洛克风扇(sirocco fan)。
风扇壳29可遮盖第二鼓风风扇27。风扇壳29可包括:风扇流入口29a,空气通过风扇流入口29a引入;风扇流出口29b,空气通过风扇流出口29b排放。可根据第二鼓风风扇27的类型来确定风扇流入口29a和风扇流出口29b的位置。
换热器30可位于第一鼓风机单元21和第一排放口105之间。换热器30可布置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换热器30可从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的空气吸热,或者可将热传递到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的空气。
第一鼓风机单元21可位于换热器30和第一吸入口105之间。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在经过多个排放孔112的同时减速并以降低后的速度被排放到空调1之外。换热器30可包括管和结合到管的集管。换热器30的这种结构可对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产生空气阻力,以降低流速。具体地,第一鼓风机单元21布置在换热器30的后侧,使得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空气在通过换热器30的同时减速。利用换热器30和第一鼓风机单元21的布置,可使形成在排放面板110上的多个排放孔112的性能最大化。然而,换热器30的类型不限于此。
空调1可具有排放面板110,排放面板110布置在门框架101的其上形成有第一排放口105的一些部分上。排放面板110可具有多个排放孔112,该多个排放孔112用于将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以比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低的速度排放。排放面板110可结合到门框架101并由门框架101支撑。
多个排放孔112可贯穿排放面板1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多个排放孔112可以形成为小尺寸。多个排放孔112可均匀地分布在排放面板110的整个区域中。多个排放孔112可使已换热空气以低速均匀地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
壳体10可具有布置在主壳体11的第一吸入口12之后的后壳体11b。然而,后壳体11b可与主壳体11形成为单个主体。然而,为了便于组装将要布置在主壳体11内部的部件,主壳体11和后壳体11b可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那样单独地布置并组装在一起。
后壳体11b可包括形成在后壳体11b的后侧的第一吸入格栅51。第一吸入格栅51可被设置为防止异物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为此,第一吸入格栅51可包括多个缝或孔。第一吸入格栅51可被形成为遮盖第一吸入口12。
空调1可包括第二吸入格栅52,第二吸入格栅52结合到主壳体11的形成有第二吸入口15的部分。第二吸入格栅52可被设置为防止异物通过第二吸入口15被引入。为此,第二吸入格栅52可包括多个缝或孔。第二吸入格栅52可被形成为遮盖第二吸入口15。
第一过滤器51a可布置在第一吸入格栅51和第一吸入口12之间,第二过滤器52a可布置在第二吸入格栅52和第二吸入口15之间。可另外设置第一过滤器51a和第二过滤器52a,以防止未被吸入格栅51和52滤出的异物被引入。
第一过滤器51a和第二过滤器52a中的每一个可以可拆卸地插入到主壳体11。
在其壳体内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流动路径的传统空调的情况下,用于形成相应的流动路径的额外组件布置在壳体10内部。这增大了壳体10的内部空间,导致空调的体积增大,并且在由于组件增多而降低组装性能的同时增大了材料成本。此外,由于流动路径利用额外的组件形成,因此由于流动路径中的气流而对附加组件的组装产生持久性影响,从而导致振动或噪声。
相反,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中,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两者都利用中间构件70形成,即多个流动路径S1和多个流动路径S2可在没有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形成在壳体10内部。
具体地,第一流动路径S1可利用中间构件70的引导部72和分隔部80的一侧121以及主壳体11侧部的至少一些来形成,并且第二流动路径S2可利用中间构件70的分隔部80的另一侧122以及主壳体11的侧部的内部11a来形成。也就是说,流动路径S1和流动路径S2可在没有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利用中间构件70和主壳体11而大致形成。
多个流动路径可利用单个组件形成,其中,第一流动路径S1和第二流动路径S2通过从引导部72的外侧延伸的分隔部80而单独地形成。然而传统空调除了圆筒形模制物体(包括形成主流动路径的喇叭口部件和扩散部78)之外还包括用于形成辅助流动路径(其可用作第二流动路径S2)的额外组件,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在没有额外的组件的情况下具有两个流动路径S1和流动路径S2,这是因为用于形成第二流动路径S2的分隔部80与对应于喇叭口部件和扩散部78的引导部72一体地形成。
因此,因为不存在布置在空调1的壳体内部的额外组件,所以与具有多个流动路径的传统空调相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1可具有更紧凑的体积并且具有降低的振动或噪音,振动或噪音是由在流动路径中流动的空气引起的。
图4和图5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第一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气流的截面图,图6和图7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第二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气流的截面图,图8和图9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第三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气流的截面图。
现在将结合图4到图9描述空调的运行。
参照图4和图5,空调1可以以已换热空气仅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第一模式运行。因为排放面板110布置在第一排放口105中,所以逐渐在房间中全方位地进行空气调节。具体地,当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105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时,空气可经过可降低空气速度的多个排放孔112,然后可以以低速排放。利用这种构造,空调1可以以使用户感觉舒适的风速来冷却或加热房间。
具体地,当第一鼓风机单元21运行时,壳体1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第一吸入口12被引入到壳体10。引入到壳体10的空气在经过第一鼓风机单元21之后,可在经过换热器30的同时进行换热。已经在经过换热器30的同时进行换热的空气可在经过排放面板110之后以降低后的速度通过第一排放口105被排放到壳体10之外。即,在第一流动路径S1中流动的已换热空气可以以可给用户带来舒适感觉的风速排放。
因为第二鼓风机单元26在第一模式中不运行,所以没有空气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出。
参照图6和图7,空调1可以以未换热空气仅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第二模式运行。因为没有换热器位于第二流动路径S2中,所以空调1可以循环室内空气。
为了使空调1以第二模式运行,排放门100从关闭位置CP运动到使第二排放口13打开的打开位置OP。利用布置在第二排放口13的前部中的弯曲引导部件13a,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可从空调1向前排放。利用布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的排放叶片132,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可在第二排放口13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地排放。
具体地,由于第二鼓风机单元26运行,因此壳体1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吸入口15被引入到壳体10。引入到壳体10的空气可经过第二鼓风机单元26,然后可通过中间构件70的在竖直方向上敞开的流入部件130而流入到形成在第一流动路径S1的两侧的第二流动路径S2中。空气可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向上运动,然后可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到壳体10之外。此时,空气可沿着弯曲引导部件13a被引导到空调1的前部。
因为在第二模式中第一鼓风机单元21不运行,所以没有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在第二模式中,空调1吹送未换热空气,以简单地执行室内空气的循环或为用户提供强风。
参照图8和图9,空调1可以以已换热空气通过第一排放口105和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第三模式运行。为使空调1以第三模式运行,排放门100从关闭位置CP运动到使第二排放口13打开的打开位置OP。与以第一模式运行相比,当以第三模式运行时空调1可将冷空气排放得更远。
具体地,当空调1以第三模式运行时,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冷空气和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冷空气可进行混合。因为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具有比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更快的速度,所以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可使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冷空气运动得更远。
利用这种构造,空调1可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冷空气以及冷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混合物。
此外,空调1可被构造为通过改变第一鼓风机单元21和/或第二鼓风机单元26的驱动力而将冷空气提供到不同的距离。具体地,第一鼓风机单元21可被构造为控制通过第一排放口105排放的空气的体积和/或速度,并且第二鼓风机单元26可被构造为控制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的体积和/或速度。
例如,当通过增大第二鼓风机单元26的驱动力来增大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的体积和/或速度时,空调1可使冷空气运动得更远。相反,当通过减小第二鼓风机单元26的驱动力来减小通过第二排放口13排放的空气的体积和/或速度时,空调1可使冷空气运动到相对近的范围。
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左转操作和右转操作。
参照图10,当从前部观察时,空调1被操作为使得排放门100的左侧与排放门100的右侧相比从空调1向前突出得更远。通过该操作,左侧的第二排放口13可比右侧的第二排放口13具有更宽的宽度。还可通过控制排放门100的运动程度来操作空调1,使得左侧的第二排放口13打开而右侧的第二排放口13关闭。
间距保持构件130被形成为保持右侧的第二排放口13的宽度,以防止右侧的第二排放口13的宽度增大。
相反,参照图11,当从前部观察时,空调1被操作为使得排放门100的右侧与排放门100的左侧相比从空调1向前突出得更远。通过该操作,右侧的第二排放口13可比左侧的第二排放口13具有更宽的宽度。还可通过控制排放门100的运动程度来操作空调1,使得右侧的第二排放口13打开而左侧的第二排放口13关闭。
间距保持构件130被形成为保持左侧的第二排放口13的宽度,以防止左侧的第二排放口13的宽度增大。
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上转操作和下转操作。
参照图12,当从侧部观察时,空调1可被操作为使得排放门100的上部与排放门100的下部相比向前突出得更远。通过该操作,第二排放口13可被操作为使得第二排放口13中的上方的排放口比下方的排放口打开得更宽。
相反,参照图13,当从侧部观察时,空调1可被操作为使得排放门100的下部与排放门100的上部相比前突出得更远。通过该操作,第二排放口13可被操作为使得第二排放口13中的下方的排放口比上方的排放口打开得更宽。
如图10至图13中所示,排放门100可被操作为使得当排放门100的顶侧、底侧、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与主壳体11分离时第二排放口13中的至少一些被打开。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与上述内容重复的特征的描述将不再重复。
图14和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操作。
空调1可包括用于排放门100的运动的运动构件240。运动构件240布置在排放门100的后侧,以使排放门100运动。
运动构件240可包括连杆构件242和连杆驱动构件244。连杆构件242可被设置为能够抵靠壳体10绕旋转轴242a旋转。连杆构件242的一端可以可旋转地结合到排放门100的后侧,而另一端可以可旋转地结合到连杆驱动构件244。
连杆驱动构件244可被设置可沿主壳体11的前后方向运动。连杆驱动构件244可包括齿条245和小齿轮246。小齿轮246被安装为能够在主壳体11的内部旋转,以将驱动力传递到齿条245。齿条245被构造为利用小齿轮246的旋转力而在前后方向上可运动。齿条245在一端处可旋转地结合到连杆构件242,以将齿条245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量传递给连杆构件242。
通过将传递自齿条245一端的驱动力传递到结合到连杆构件242的另一端的排放门100的排放面板110,连杆构件242可使排放门1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为了使排放门100仅在前后方向上可运动,连杆构件242的另一端可布置为在排放门100的后侧在竖直方向上可运动。
可存在形成在壳体10内部的多个连杆构件242。在该实施例中,存在一对连杆构件242和一对连杆驱动构件244,以支撑排放门100的上侧和下侧,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连杆构件242和相应的连杆驱动构件244,以支撑排放门100的左侧和右侧。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与上述内容重复的特征的描述将不再重复。
图16和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操作。
空调1可包括用于排放门100的运动的运动构件340。运动构件340布置在排放门100的后侧,以使排放门100运动。
运动构件340可包括连杆构件342和用于操作连杆构件342的连杆驱动构件344。连杆构件342的一端可以可旋转地结合到排放门100的后侧,而另一端可以可旋转地结合到连杆驱动构件344。连杆构件342可设置为能够在壳体10中绕旋转轴342a旋转。排放门100可包括位于后侧的连杆安装构件348,该连杆安装构件348突出以可旋转地结合到连杆构件342的一端。
连杆驱动构件344可包括齿条345和小齿轮346。齿条345可结合到连杆构件342的另一端,并且小齿轮346可抵靠壳体10可旋转地安装。随着小齿轮346的旋转,齿条345可运动以使排放门100运动。在从连杆构件342的旋转轴342a到连杆驱动构件344的部分处,可形成空腔345a,以使齿条345在空腔345a中可运动。利用该构造,齿条345的线性运动可转换为连杆构件342的转动运动。
通过使连杆构件342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连杆驱动构件344可使结合到连杆构件342的一端的排放门100向前运动。在该实施例中,随着连杆驱动构件344操作,从连杆构件342的旋转轴342a到连杆安装构件348的部分进行转动运动。连杆构件342可旋转地结合到连杆安装构件348,因此排放门100进行前后运动以及竖直运动。然而,连杆驱动构件344不限于此。例如,从连杆构件342的旋转轴342a到连杆安装构件348的部分也可具有用于使连杆安装构件348在其中运动的空腔,从而使得排放门100仅在在前后方向上运动。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与上述内容重复的特征的描述将不再重复。
图18和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操作。
空调1可包括用于排放门100的运动的运动构件440。运动构件440布置在排放门100的后侧,以使排放门100运动。
运动构件440可具有曲柄结构。运动构件440可包括曲轴442、绕曲轴442旋转的偏心构件444以及旋转地结合到偏心构件444的动力传递构件446。
动力传递构件446可在一端处旋转地结合到偏心构件444以与曲轴442分开,并且在另一端处旋转地结合到排放门100的后侧。传递围绕曲轴442的旋转以使偏心构件444旋转,并且偏心构件444的旋转可使动力传递构件446运动,因此使排放门100在前后方向上运动。运动构件440可设置为多个,用于使排放门100进行平行运动或转动运动。
运动构件440可包括运动引导件449以稳定地引导排放门100的运动。运动引导件449可布置在排放门100的后侧并沿固定在壳体10上的固定框架448运动。然而,运动构件440不限于此。例如,运动引导件449可固定在壳体10上,并且固定框架可形成在排放门100的后侧。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框架448可随着排放门100的运动而沿着运动引导件449运动。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与上述内容重复的特征的描述将不再重复。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的截面图。
空调1可包括排放面板510和面板连接器520。面板连接器520可形成为支撑排放面板510。面板连接器520相对于中间构件70固定地布置。然而,面板连接器520不限于此,并且如图6和图8所示,面板连接器520可被设置为对中间构件70做相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流动路径S2可由于面板连接器520而在长度上延伸。
空调1可包括第二排放口513。第二排放口513可形成在排放面板510上。第二排放口513可布置在排放面板510上,或者可与排放面板510分开且布置到排放面板510的两侧。例如,多个排放孔112可布置在排放面板510上,并且第二排放口513可布置到排放面板510的前部的侧部。尽管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排放口513布置到前部的左侧和右侧,但是第二排放口513可仅布置到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
第二排放口513可包括排放门513a。排放门513a可通过打开和关闭第二排放口513来控制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流动的空气的排放。此外,排放门513a可通过在第二排放口513中的转动运动来控制从第二排放口513排放的空气的风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空调能够通过利用具有排放面板的第一排放口和用于常规空气吹送的第二排放口而具有不同的空气排放模式,排放面板中布置有多个排放孔。
空调可通过利用带有排放面板的第一排放口来以用户可感觉舒适的最小风速加热或冷却房间,排放面板中布置有多个排放孔。
空调可通过其中没有设置换热器的第二流动路径来排放空气以提供未进行换热的风。
空调可通过利用弯曲引导部来提供已换热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混合物,该弯曲引导部引导从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与从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发生混合。
空调可通过有效地布置其中有已换热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而具有更紧凑尺寸的主体。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若干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并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型。因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技术保护的真实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
换热器,被构造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吸入口被吸入到所述壳体的空气进行换热;
第一排放口,被构造为从所述壳体排放所述已换热空气;
第二排放口,被构造为将通过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到所述壳体的空气沿着将在所述壳体外部与从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所述已换热空气进行混合的方向排放;
排放门,具有多个排放孔,由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所述已换热空气通过所述多个排放孔被排放到所述壳体之外,并且所述排放门被构造为通过所述排放门的运动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排放门被构造为在用于关闭所述第二排放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第二排放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运动包括线性运动和转动运动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调还包括:
间距保持器,被构造为在所述排放门的运动期间以预定宽度保持所述第二排放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间距保持器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并被构造为随所述排放门一起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二排放口形成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间距保持器的靠近所述排放门的后侧的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中,当所述排放门的顶侧、底侧、左侧和右侧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壳体分开时,所述排放门在所述打开位置至少打开所述第二排放口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调还包括:
运动构件,结合到所述排放门,以使所述排放门运动,
其中,所述运动构件包括:
小齿轮,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壳体;和
齿条,结合到所述排放门的后侧以使所述排放门运动,所述齿条被构造为将所述小齿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齿条和所述排放门的线性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二排放口形成在所述排放门的后侧和所述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排放门包括形成在所述排放门的后侧的弯曲引导件,以引导被引导到所述第二排放口的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排放门包括被形成为用于将沿着所述弯曲引导件流动的空气引导到所述排放门的前部的弯曲边缘,所述弯曲边缘结合到所述弯曲引导件且从所述排放门的边缘向外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排放门包括:
排放面板,在所述排放面板中形成有所述多个排放孔;和
面板连接器,从所述排放面板延伸并被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所述空调还包括:
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中通过所述第一吸入口被吸入所述壳体的空气经过所述换热器并朝向所述第一排放口流动;
第二空气流动路径,在所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中通过所述第二吸入口被吸入所述壳体的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二排放口,并且所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分开;以及
中间分隔器,固定地布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之间,
其中,所述面板连接器与所述中间分隔器一起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将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分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面板连接器被构造为在保持与所述中间分隔器接触的同时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分隔器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个排放孔被形成为以比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中的空气的流速低的速度将空气排放到所述壳体之外,并且
其中,所述排放面板构成所述空调的前部,并且所述多个排放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排放面板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81213A KR102519060B1 (ko) | 2017-12-27 | 2017-12-27 | 공기조화기 |
KR10-2017-0181213 | 2017-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4092A true CN109974092A (zh) | 2019-07-05 |
CN109974092B CN109974092B (zh) | 2021-11-30 |
Family
ID=6681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12209.8A Active CN109974092B (zh) | 2017-12-27 | 2018-12-27 | 空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35273B2 (zh) |
EP (1) | EP3714213B1 (zh) |
KR (1) | KR102519060B1 (zh) |
CN (1) | CN109974092B (zh) |
WO (1) | WO20191325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13461B1 (ko) * | 2016-10-10 | 2023-12-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US12140336B2 (en) * | 2019-10-18 | 2024-11-12 | Lg Electronics Inc. | Blower |
EP4257885A4 (en) * | 2021-06-22 | 2024-10-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
KR102720100B1 (ko) * | 2022-03-15 | 2024-10-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KR102754461B1 (ko) | 2022-11-03 | 2025-01-21 | 오텍캐리어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다공판 개폐식 실내기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7938A (zh) * | 2007-05-18 | 2008-11-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1430113A (zh) * | 2007-11-07 | 2009-05-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1793426A (zh) * | 2009-01-15 | 2010-08-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3175260A (zh) * | 2011-12-20 | 2013-06-2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CN103528131A (zh) * | 2012-06-28 | 2014-01-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的室内单元和控制该空调的方法 |
CN103574771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776092A (zh) * | 2012-10-19 | 2014-05-0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4359154A (zh) * | 2014-10-27 | 2015-02-18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 |
CN104990148A (zh) * | 2015-07-31 | 2015-10-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5091106A (zh) * | 2015-08-31 | 2015-1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
CN105202627A (zh) * | 2014-06-24 | 2015-12-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 |
KR20160051095A (ko) * | 2014-10-31 | 2016-05-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5588206A (zh) * | 2016-02-23 | 2016-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CN105783121A (zh) * | 2016-04-26 | 2016-07-20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系统 |
CN106560660A (zh) * | 2015-09-30 | 2017-04-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KR20170077660A (ko) * | 2015-12-28 | 2017-07-06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60941B2 (ja) | 1993-06-18 | 2002-02-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多層配線基板および多層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
KR100273353B1 (ko) | 1997-08-18 | 2001-04-02 | 구자홍 | 에어컨의실내기 |
KR20000055145A (ko) * | 1999-02-03 | 2000-09-05 | 구자홍 | 공기조화기의 기류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KR20030063885A (ko) | 2002-01-24 | 2003-07-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에어컨디셔너의 토출부 구조 |
JP4292281B2 (ja) | 2004-02-25 | 2009-07-08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気吹出グリル装置 |
KR101022218B1 (ko) | 2004-05-18 | 2011-03-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장치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
KR20050118948A (ko) | 2004-06-15 | 2005-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
KR20090000520U (ko) | 2007-07-13 | 2009-0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KR20140037985A (ko) | 2012-09-12 | 2014-03-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EP2719958A3 (en) * | 2012-10-10 | 2017-11-01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er |
KR102036099B1 (ko) | 2013-07-29 | 2019-10-24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
KR101393725B1 (ko) | 2013-12-26 | 2014-05-27 | 주식회사 신명엔지니어링 | 실내체육시설의 효율적 냉난방을 위한 공기조화기 |
JP6052519B2 (ja) | 2014-12-11 | 2016-12-27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制御回路 |
KR102513480B1 (ko) * | 2015-07-17 | 2023-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204962975U (zh) | 2015-08-31 | 2016-01-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
CN206018823U (zh) * | 2016-08-24 | 2017-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2017
- 2017-12-27 KR KR1020170181213A patent/KR1025190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12-17 US US16/222,237 patent/US109352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2-27 CN CN201811612209.8A patent/CN109974092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7 WO PCT/KR2018/016789 patent/WO2019132551A1/en unknown
- 2018-12-27 EP EP18894724.6A patent/EP371421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7938A (zh) * | 2007-05-18 | 2008-11-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1430113A (zh) * | 2007-11-07 | 2009-05-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1793426A (zh) * | 2009-01-15 | 2010-08-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3175260A (zh) * | 2011-12-20 | 2013-06-2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CN103528131A (zh) * | 2012-06-28 | 2014-01-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的室内单元和控制该空调的方法 |
CN103574771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776092A (zh) * | 2012-10-19 | 2014-05-0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5202627A (zh) * | 2014-06-24 | 2015-12-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 |
CN104359154A (zh) * | 2014-10-27 | 2015-02-18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 |
KR20160051095A (ko) * | 2014-10-31 | 2016-05-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4990148A (zh) * | 2015-07-31 | 2015-10-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5091106A (zh) * | 2015-08-31 | 2015-1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
CN106560660A (zh) * | 2015-09-30 | 2017-04-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KR20170077660A (ko) * | 2015-12-28 | 2017-07-06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CN105588206A (zh) * | 2016-02-23 | 2016-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CN105783121A (zh) * | 2016-04-26 | 2016-07-20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935273B2 (en) | 2021-03-02 |
KR20190079185A (ko) | 2019-07-05 |
EP3714213B1 (en) | 2023-11-01 |
EP3714213A1 (en) | 2020-09-30 |
CN109974092B (zh) | 2021-11-30 |
US20190186778A1 (en) | 2019-06-20 |
KR102519060B1 (ko) | 2023-04-07 |
WO2019132551A1 (en) | 2019-07-04 |
EP3714213A4 (en) | 2021-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74092A (zh) | 空调 | |
KR102569298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EP3631307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273245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US10591170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12984634B (zh) | 空调 | |
US7257959B2 (en) | Integral type air conditioner | |
CN110520315A (zh) | 车用空调 | |
KR20200076936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3074417B (zh) | 空气调节器 | |
KR102493913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0662329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1778544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5854433A (zh) | 一种冷风型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097320B (zh) |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 |
KR20190012841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0693990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KR20220099282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0617102B1 (ko) | 환기겸용 열교환 유닛 | |
CN22109877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43337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20100079533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KR100680145B1 (ko) | 환기겸용 열교환 유닛 | |
CN118960091A (zh) | 一种组合风道、组合风道系统及柜式空调 | |
CN114087664A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