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608A - 一种立体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织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84608A CN108884608A CN201780022755.3A CN201780022755A CN108884608A CN 108884608 A CN108884608 A CN 108884608A CN 201780022755 A CN201780022755 A CN 201780022755A CN 108884608 A CN108884608 A CN 1088846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fabric
- warp thread
- warp
- stereo fab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织物,其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具有表层(a,d)、中间层(c,f,g)和里层(b,e),每根经纱存在于表层(a,d)、中间层(c,f,g)以及里层(b,e)中,且按照表、中、里、中的顺序作为一个循环,依次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里层纬纱及中间层纬纱交织,形成各自独立的表层面料、中间层面料及里层面料,该立体织物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填充后布面厚度均一、平整,保暖性能优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成型的立体织物。可用于制作服装、被子、靠垫等。
单层织物在功能性、丰满感、造型感等方面比较欠缺,为此有人提出利用缝纫设备或绗缝设备将多层织物缝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结构,但这样的缝制工艺较为复杂,而且缝针会破坏织物的组织结构,降低织物的防绒性、防风性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接结部牢固的无缝织造方式的技术,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34446中公开了一种多层织物,其在幅宽方向上形成了多个平行的经向排列的筒状部,并且各层两端的耳边被熔断,筒状部开口时容易处理,不会出现松散现象,但是在织造多层高密度织物时,同时考虑幅宽和高密度的话,能适用的生产设备较少。
另外,像这样的无缝立体织物还可以填充羽绒等充填物进一步提高保暖性能,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483166U中公开了一种防钻绒织物,通过表里两层面料互相交换形成间隔线来获得,但是交换处不能完全填充到羽绒,厚薄不一,影响了整体的保暖效果。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115746U中公开了一种立体织物,通过中间层分别与外层、内层交错连接形成交错分布的立体空腔,这样的结构解决了连接部不保暖、整体厚薄不一的问题,但是由于表层经纱、中间层经纱及里层经纱为分别独立的织造系统,经纱张力不易控制,需要采用双织轴织机织造,织造设备要求高,织造难度大;而且由于各层之间是通过有限的连接点进行的连接,所以连接牢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织造时对织机要求低,同时可以确保充填后连接部的保暖性的立体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立体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具有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形成该立体织物的每根经纱存在于表层、中间层以及里层中,且按照表、中、里、中的顺序作为一个循环,依次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里层纬纱及中间层纬纱交织,形成各自独立的表层面料、中间层面料及里层面料。
本发明的立体织物,通过对经纱的设计,有效解决了高密度织造时织机的限制,特别是各层织物密度不同时单轴织机无法织造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织物的中间层为单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表层、b为里层、c为中间层。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织物的中间层为双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d为表层、e为里层、f为中间层1、g为中间层2。
图3为实施例2的组织图,其中■为表层纱、且一个■代表一根表层经纱和n根表层纬纱;□为里层纱、且一个□代表一根里层经纱和n根里层纬纱;△为中间层纱、且一个△代表一根中间层经纱和n根中间层纬纱,这里的n表示的是半个袋型区域内的纬纱总根数。
本发明的立体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具有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其中每根经纱存在于表层、中间层以及里层中,且按照表、中、里、中的顺序作为一个循环依次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里层纬纱及中间层纬纱交织,形成各自独立的表层面料、中间层面料及里层面料。
优选,中间层面料连接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并且在表层、中间层及里层的经纱位置交换处形成袋型区域的纬向间隔线,从而形成多个独立的袋型区域。如图3,经纱①~⑤分别按上述顺序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及里层纬纱交织形成袋型区域。沿着幅宽方向,纬向间隔线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为了提高连接牢度及美观性等,还可以考虑将纬向间隔线设置为连接面或者是同时设置经向间隔线。具体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在相应的位置使表层、中间层和/或里层的经纱和纬纱之间相互交叉织造,即通过表中连接、中里连接或表里连接的方式实现。
本发明的袋型区域的宽度是指同一层面上的两根相邻纬向间隔线之间的距离。袋型区域的宽度可以根据用途任意选择。本发明中,优选袋型区域的宽度为0.1~50.0cm。对于作为空气层保暖、隔热或装饰等非填充用途的立体织物而言,如果袋型区域宽度过小的话,则立体织物中容纳空气的空间过小,保温性、装饰效果等有下降的趋势;而宽度过大的话,则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容易分离,成形性有变差的趋势,因此,宽度进一步优选为0.1~4.0cm,更进一步优选为0.3~3.0cm。对于填充用途而言,袋型区域宽度过小的话,填充加工比较困难;而宽度过大的话,成
品中可填充的袋型区域的个数偏少、容积偏大,有可能会造成填充物的堆积,出现填充不匀的现象。因此,进一步优选为2.0~50.0cm,更进一步优选为3.0~10.0cm。当然为了防止填充物的堆积,亦可考虑增加内胆布。
本发明中,优选中间层为单层或双层面料。如图1所示,当中间层为单层时,袋型区域分布在两个平面上(分别称为上袋型区域和下袋型区域),表里两层的纬向间隔线和袋型区域呈现相互交错的结构形态。如图2所示,当中间层为双层时,中间层1与表层交换形成表层纬向间隔线,中间层2与里层交换形成里层纬向间隔线,同时中间层1和中间层2交换形成中间层纬向间隔线,表里两层的纬向间隔线对应着袋型区域,袋型区域交错分布且分布在三个平面上(分别称为上袋型区域、中袋型区域和下袋型区域)。本发明中,通过上述设计获得了分布均匀的空气层结构,对于非填充用途来说,可以获得具有保温、隔热以及装饰等效果的产品;而对于填充用途来说,可以获得厚薄均匀、手感蓬松且保暖性优异的产品。
在织造多层高密度织物时,由于准备工程中总经纱根数的限制,如果使经纱在各层中均匀分布的话,密度和幅宽将难以实现最大化,即便是实现了密度和幅宽的最大化,生产效率也较低。因此,考虑各层的经纱具有密度差,即3层的经纱密度可以均不相同,也可以其中的两层相同而与余下的一层不同。
一般情况下,将各层的经纱设计为不同密度时,各层的织造缩率也会不同。各层经纱的密度差异越大,其织造缩率的差异也就越大。当密度差超过20%时采用单轴织机,则有可能出现织造困难的现象,本发明通过经纱按照表、中、里、中的顺序作为一个循环,即便各层的经纱密度差在20%以上,也可以有效控制织造缩率差异问题的发生率。因此,本发明中,优选较高的经纱密度为较低的经纱密度的1.2倍以上。当然,经纱密度差过大的话,则有可能出现较高密度层的密度过高或者较低密度层的密度过低的现象,这样一来,如果中间层是较低密度层且密度设计过低,则中间层起不到隔离羽绒的效果;如果表层是较低密度层且密度设计过低,则表层的勾丝等物性指标有变差的趋势。本发明中,更优选,当其中的两层经纱密度相同而与余下的一层不同时,上述两层的经纱密度为余下一层的1.2~5.0倍或者为余下一层的5/6~1/5;当各层的经纱密度均不相同时,最高的经纱密度是最低的经纱密度的1.2~5.0倍。
本发明中,层与层之间的经纱密度差是通过调整各层纱线的用纱比率来控制的。比如要设计成表、里层经纱密度相同并且是中间层经纱密度的2倍时,则可以按照
每5根经纱中,表层经纱2根、中间层经纱1根、里层经纱2根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又比如要设计成表层经纱密度是里层经纱密度的3倍,且是中间层经纱密度的1.5倍,则可以按照每6根经纱中,表层经纱3根、中间层经纱2根、里层经纱1根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同样,层与层之间的纬纱密度差异也可通过相应的纬纱配列来获得。
本发明的立体织物,作为防风保暖用途时,为了获得良好的防风效果,表面宜采用高密度设计,同时为了防止手感过硬、克重过重,中间层和里层则采用相对低的密度,中间层和里层的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速干用途时,可以将里层-中间层-表层按照从低到高的密度进行设计,以此来获得毛细管差动效应。作为填充用途时,可以是表层和里层为相同的高密度设计且其经纱密度相对要高于中间层;也可以是仅将表层(或里层)设计为相对低的经纱密度,余下的两层为高密度设计且其经纱密度相对要高于表层(或里层),这样的话,如果是采用羽绒类的填充物,考虑到防绒性,仅能在具有较高的经纱密度的中间层与里层(或表层与中间层)之间形成的袋型区域中填充;如果是长纤维形成的蓬松性交络丝(wear fit)之类的填充物,则所有的袋型区域中均可填充。具有较低的经纱密度的表层(或里层)中,也可根据需要一部分使用导电纱、亮光纱等,赋予产品一些特殊的功能或者变化的外观。
本发明的纬纱密度可以不受经纱密度的影响根据需要任意调整。考虑织物的整体性能、用途及实用性,优选较高密度层是较低密度层的1.2~5.0倍。
表层面料及里层面料的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表面风格及服用性进行选择,如平纹、斜纹、缎纹等三原组织或其变化组织。作为填充用途时,对于有防绒性要求的面料优选紧度最大的平纹组织,而对于没有防绒性要求的面料则可以考虑采用如具有花型效果的变化组织等。
作为填充用途时,考虑到防绒性、防风性及防水性,优选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中,高密度设计的两层面料的覆盖系数均在1900以上。为了获得更优的保温性,可以对所有袋型区域进行充绒,更优选表层和里层的覆盖系数都在1900以上。
本发明经纱和/或纬纱所采用的原料可以是各种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具有弹性的纤维原料。作为羽绒服用途时,优选经纱和纬纱至少有一种采用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长丝。纱
线形态可以是长丝或短纤维。其中,长丝可以是全牵伸丝(简称FDY)、拉伸变形丝(简称DTY)或者空气变形复合加工丝等。
由于经纱需要在表层、中间层及里层之间交换位置,因此所选用的经纱的纤度应尽量接近或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因纤度差异造成的织造收缩差异,以确保成品的外观更加平整、美观,间隔处更加紧密。另外,当所选用的经纱的原料和/或形态不同时,染色后整理后织物的表面会产生一些颜色或风格方面的变化,丰富了成品的视觉效果或触感。根据可生产性和实用性,本发明中,经纱的纤度优选为5~500旦尼尔(简称D)。
本发明中,各层纬纱的纤度、形态和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用途进行任意选择。根据用途需要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纬纱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层中,也可以是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纬纱同时出现在同一层面料中。表层、中间层及里层的纬纱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是部分相同或全部不同。最多能选用的纬纱种类数取决于织机最大的储纬器数量。根据可生产性和实用性,本发明中,纬纱的纤度优选为5~500D。
为了进一步控制织造缩率的发生率,当表层、中间层及里层中的其中两层的经纱密度相同时,优选一个完整循环内每根经纱位于余下一层的长度均相同。当表层、中间层及里层的经纱密度都不相同时,优选每根经纱位于各层的长度均相同。这样就能保证在一定的长度内每根经纱的织造缩率都一样,无论是单织轴多臂织机还是双织轴多臂织机都能顺利生产。
一个完整循环中,经纱总长度表示为袋型区域的宽度×袋型区域的个数,其中的袋型区域的宽度可以根据用途直接选定,而袋型区域的个数则随着表层、中间层及里层的经纱密度比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所示,表层、中间层及里层的经纱密度比为2:1:2(即表层和里层的经纱密度相同,并且是中间层的2倍)时,一个完整循环中,每根经纱的总长度均为5个袋型区域的宽度,其中在中间层均占1个袋型区域宽度。即每根经纱在中间层中的长度均相同,比值均为1/5。
本发明中各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1)防绒性
根据GB/T 14272-2011标准。
(2)保温性克罗值(KES恒温法)
通过测定试验板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温所需要的消费电力来获得织物的克罗值。克罗值是当室温为21℃,相对湿度不超过50%,气流为10cm/s时试穿者静坐
并保持舒适状态所需要的热阻。克罗值越大,其保温性越好。克罗值Clo=1/0.155×(ΔT×A/W)
其中,ΔT:热板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
W:装了试验片时的消费电力
A:热板的面积(0.01m2)。
(3)织造性
根据织机的时间稼动率对织造性进行评价。其中,织机的时间稼动率=稼动时间/负荷时间。
等级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时间稼动率(%) | 95以上 | 85~94 | 70~84 | 69以下 |
(4)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
由10人进行感官评价并打分,每人10分。其中,
总得分在80分以上:表面平整度为优;
总得分在60分以上小于80分:表面平整度为良;
总得分在40分以上小于60分:表面平整度为一般;
总得分小于40分:表面平整度为差。
(5)填充体的手感
由10人进行感官评价并打分,每人10分。得分越高,手感越柔软。其中,
总得分在80分以上:手感柔软度为优;
总得分在60分以上小于80分:手感柔软度为良;
总得分在40分以上小于60分:手感柔软度为一般;
总得分小于40分:手感柔软度为差。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在12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选用50D-144f-涤纶DTY(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为经纬纱,3层经纬向密度均为166*140根/英寸、平纹组织条件下进行织造得到三层结构的机织坯布,接着将所得坯布进行精练(95℃)→中间定型(180℃)→分散染料染色(135℃*30min)→干燥(150℃)→树脂加工(无氟拒水剂KG-70N,珠海华大浩宏化工有限公司制,30g/l)→定型加工,其中,织造时,每根经纱都按照表、中、里、中的顺序依次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里层纬
纱及中间层纬纱交织,表/中/里的经密比为1/1/1,得到本发明的袋型区域宽度为6cm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优、手感良好;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5。
实施例2
在10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中间层的经纬向密度为83*70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2/1/2,且每根经纱在中间层中的长度相同、所占的比值均为1/5,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优、手感柔软;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5。
实施例3
在14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中间层的经纬向密度为55*47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3/1/3,且每根经纱在中间层中的长度相同、所占的比值均为1/7,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优、手感柔软;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5。
实施例4
在22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中间层的经纬向密度为33*28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5/1/5,且每根经纱在中间层中的长度相同、所占的比值均为1/11,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手感柔软,由于中间层密度偏低,对填充物隔离的效果有减弱的趋势,表面平整度一般;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12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2。
实施例5
袋型区域宽度为25cm,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优,手感柔软;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4。
实施例6
袋型区域宽度为60cm,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中部分区域有羽绒堆积、表面平整度一般,手感柔软;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7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2。
实施例7
袋型区域宽度为1.5cm,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填充操作比较困难,表面平整度良好,手感良好;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10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6。
实施例8
在26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中间层的经纬向密度为27*23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6/1/6,且每根经纱在中间层中的长度相同、所占的比值均为1/13,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手感一般,由于中间层密度低,对填充物的隔离效果差,羽绒易堆积,表面平整度一般;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14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1。
实施例9
中间层的经纬向密度为166*140根/英寸,里层的经纬向密度为83*70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2/2/1,且每根经纱在里层中的长度相同、所占的比值均为1/5,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上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良好、手感一般;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1.8。
实施例10
一个循环内的5根经纱中,每根在中间层中的长度不完全相同,其中3根经纱所占的比值为1/4、2根经纱所占的比值为1/8,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实施例11
在12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进行织造得到中间层为双层的立体结构的机织坯布,且每根经纱在中间层中的长度相同、所占的比值均为1/4,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1。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上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优,手感柔软。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8。
实施例12
在14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选用70D-68f-锦纶FDY(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为表经、里经、表纬及中间层经纬纱、40s棉纱(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制)为里纬,表层的经纬向密度为172*156根/英寸,中间层的经纬向密度为115*104根/英寸,里层的经纬向密度为115*78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3/2/2,且每根经纱在表层中所占的比值均为3/7,表层采用2/1斜纹组织、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的条件下进行织造得到机织坯布,接着将所得坯布进行精练(温度95℃)→中间定型(180℃)→酸性染料染色(90℃*20min)→活性染料染色(60℃*40min)→干燥(150℃)→树脂加工(无氟拒水剂KG-70N,珠海华大浩宏化工有限公司制,30g/l)→定型加工,得到本发明的袋型区域宽度为0.8cm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该立体织物具有防风保暖效果,保温性克罗值为0.88,且里层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
实施例13
在12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里层的经纬向密度为57*78根/英寸,表/中/里的经密比为3/2/1,且每根经纱在表层中所占的比值均为1/2、中间层中所占的比值均为1/3、里层中所占的比值均为1/6,其余同实施例12,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该立体织物具有防风保暖效果,保温性克罗值为0.85,且里层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
实施例14
一个循环内的6根经纱中,其中3根经纱在表层、中间层及里层中所占的比值分别为4/9、1/3、2/9,2根经纱在表层、中间层及里层中所占的比值分别为2/3、2/9、1/9,1根经纱在表层、中间层及里层中所占的比值分别为1/3、5/9、1/9,其余同实施例13,得到本发明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比较例1
在12片综框的单织轴多臂织机上,经纱在表层和里层之间互相交换并与表层纬纱和里层纬纱交织,其余同实施例1,获得无中间层的双层结构的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所有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差,手感一般。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1.7。
比较例2
每根经纱始终作为表层经纱、中间层经纱或里层经纱,且分别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或里层纬纱交织,采用表中连接和中里连接的方法,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3层结构的立体织物。各项参数详见表2。
在上述立体织物的全部袋型区域中填充羽绒得到填充体,所得填充体表面平整度优,手感柔软,但坯布的织造性差。根据GB标准测得其漏绒根数为8根,充绒量为200g/m2时的保温性克罗值为2.5。
表1
表2
根据表1,由实施例2与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表里经纱密度相同、中间层经纱密度不同的立体织物与3层经纱密度均相同的立体织物相比,在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漏绒性以及保温性方面,两者相当;但在织造性以及填充体的柔软度方面,前者要优于后者。
根据表1,由实施例5和实施例6可知,同等条件下,袋型区域的宽度为25.0cm的立体织物与袋型区域的宽度为60.0cm的立体织物相比,在填充体的柔软度方面,两者相当,但在织造性以及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漏绒性、保温性方面,前者要略优于后者。
根据表2,由实施例13与实施例14可知,同等条件下,表层、中间层和里层的经纱密度均不相同时,每根经纱在表中里各层中的长度均相同的立体织物与每根经纱在表中里各层中的长度不完全相同的立体织物相比,前者的织造性明显优于后者。
根据表1、2,由实施例2与实施例10可知,同等条件下,在具有与表层/里层不同密度的中间层中,每根经纱长度均相同的立体织物与每根经纱长度不完全相同的立体织物相比,在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柔软度、漏绒性以及保温性方面,两者相当;而在织造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根据表1、2,由实施例3和实施例8可知,同等条件下,表里层经纱密度相同且为中间层3倍的立体织物与表里层经纱密度相同且为中间层6倍的立体织物相比,在织造性以及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柔软度、漏绒性、保温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根据表1、2,由实施例2与实施例9可知,中间层为较低密度的立体织物与里层为较低密度的立体织物相比,在织造性以及制得的填充体的漏绒性方面,两者相当;而在填充体的保暖性、表面平整度以及柔软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根据表1、2,由实施例2与实施例11可知,中间层为单层的立体织物与中间层为双层的立体织物相比,在织造性以及填充体的漏绒性、表面平整度、柔软度方面,两者相当;而在填充体的保温性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根据表1、2,由比较例1与实施例2可知,无中间层的立体织物与有中间层的立体织物相比,在织造性以及填充体的漏绒性方面,两者相当;而在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柔软度、保温性方面,前者远不及后者。
根据表1、2,由比较例2与实施例2可知,同等条件下,经纱不交换所得立体织物与经纱在三层之间交换所得立体织物相比,在填充体的表面平整度、柔软度、漏绒性以及保温性方面,两者相当;而在织造性方面,前者明显不及后者。
Claims (9)
- 一种立体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具有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其特征是:形成所述立体织物的每根经纱存在于表层、中间层以及里层中,且按照表、中、里、中的顺序作为一个循环,依次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里层纬纱及中间层纬纱交织,形成各自独立的表层面料、中间层面料及里层面料。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层连接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并形成多个袋型区域;且在所述表层、中间层及里层的经纱位置交换处形成袋型区域的纬向间隔线。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袋型区域的宽度为0.1~50.0cm。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层为单层或双层面料。
- 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中,有两层具有相同的经纱密度,且为余下一层的经纱密度的1.2~5.0倍;或者有两层具有相同的经纱密度,且为余下一层的经纱密度的5/6~1/5。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中,具有相同的经纱密度的两层分别为表层和里层。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一个循环内,每根经纱在所述余下一层中的长度均相同。
- 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中,各层的经纱密度均不相同,且最高的经纱密度是最低的经纱密度的1.2~5.0倍。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织物,其特征是:所述一个循环内,每根经纱在所述表层、中间层、里层中的长度均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05301.9A CN107287736B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一种立体织物 |
CN2016105053019 | 2016-07-01 | ||
PCT/CN2017/090760 WO2018001305A1 (zh) | 2016-07-01 | 2017-06-29 | 一种立体织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84608A true CN108884608A (zh) | 2018-11-23 |
CN108884608B CN108884608B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00935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05301.9A Active CN107287736B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一种立体织物 |
CN201780022755.3A Active CN108884608B (zh) | 2016-07-01 | 2017-06-29 | 一种立体织物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05301.9A Active CN107287736B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一种立体织物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7287736B (zh) |
TW (1) | TW201804041A (zh) |
WO (1) | WO20180013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83603B (zh) * | 2017-04-06 | 2019-11-22 | 浙江懿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
CN108083222B (zh) * | 2018-01-19 | 2024-05-14 | 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 |
CN109501395A (zh) * | 2018-12-24 | 2019-03-22 | 张思铭 | 一种双面充绒型保暖防风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CN109371531A (zh) * | 2018-12-25 | 2019-02-22 | 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764019A (zh) * | 2019-04-02 | 2020-10-13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填充结构的弹性面料 |
CN110004559A (zh) * | 2019-04-26 | 2019-07-12 | 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机织无缝防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
CN110295434A (zh) * | 2019-06-28 | 2019-10-01 |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稳定的纱布结构及三维立体纱布 |
CN110284237A (zh) * | 2019-07-07 | 2019-09-27 | 徐州荣盛达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纫线防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458594B (zh) * | 2019-08-19 | 2023-11-21 | 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多层口袋夹层织物 |
CN110629355A (zh) * | 2019-10-12 | 2019-12-31 | 嘉兴市牛牛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三层充绒布的生产方法 |
CN111118694A (zh) * | 2020-01-22 | 2020-05-08 |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防漏绒的横向口袋织物的面料 |
CN113349477B (zh) * | 2021-07-02 | 2025-03-18 | 厦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可调节保暖服装 |
CN115354432B (zh) * | 2022-08-19 | 2024-03-12 | 铁血君客(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抗静电防钻绒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CN115627575B (zh) * | 2022-10-20 | 2025-03-04 | 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层防风保暖抗静电精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813A (zh) * | 1996-10-28 | 1998-05-27 | 王光华 |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CN1720360A (zh) * | 2002-12-02 | 2006-01-11 |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 立体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8121155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Sakai Sangyo Kk | 三次元中空構造布帛および三次元中空構造材 |
US20080132398A1 (en) * | 2006-12-04 | 2008-06-0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Process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component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 thereof |
CN101476193A (zh) * | 2008-10-09 | 2009-07-08 | 天津工业大学 | 多层蜂窝立体织物结构及整体织造方法 |
CN201785576U (zh) * | 2010-08-25 | 2011-04-06 | 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立体织物以及应用该织物的立体织物填充体 |
CN205115746U (zh) * | 2015-05-25 | 2016-03-30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织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32738A (en) * | 1979-03-31 | 1980-10-15 | Kogyo Gijutsuin | Warp yarn orening method in 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weaving machine |
JPH0750613B2 (ja) * | 1991-04-01 | 1995-05-31 | 工業技術院長 | 三次元組織構造を有する電池用素材 |
US7169720B2 (en) * | 2003-10-07 | 2007-01-30 | Etchells Marc D | Moisture management system |
CN1540052A (zh) * | 2003-11-01 | 2004-10-27 | 浙江工程学院 |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变截面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
CN102181986B (zh) * | 2011-05-19 | 2013-03-27 | 江阴福斯特纺织有限公司 | 梭织复合保暖面料的制备方法 |
CN204483166U (zh) * | 2015-03-24 | 2015-07-22 | 巨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防钻绒织物 |
-
2016
- 2016-07-01 CN CN201610505301.9A patent/CN107287736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9 CN CN201780022755.3A patent/CN10888460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29 WO PCT/CN2017/090760 patent/WO201800130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6-29 TW TW106121805A patent/TW201804041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813A (zh) * | 1996-10-28 | 1998-05-27 | 王光华 |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CN1720360A (zh) * | 2002-12-02 | 2006-01-11 |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 立体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8121155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Sakai Sangyo Kk | 三次元中空構造布帛および三次元中空構造材 |
US20080132398A1 (en) * | 2006-12-04 | 2008-06-0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Process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component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 thereof |
CN101476193A (zh) * | 2008-10-09 | 2009-07-08 | 天津工业大学 | 多层蜂窝立体织物结构及整体织造方法 |
CN201785576U (zh) * | 2010-08-25 | 2011-04-06 | 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立体织物以及应用该织物的立体织物填充体 |
CN205115746U (zh) * | 2015-05-25 | 2016-03-30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织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87736B (zh) | 2019-02-22 |
CN108884608B (zh) | 2019-12-31 |
TW201804041A (zh) | 2018-02-01 |
CN107287736A (zh) | 2017-10-24 |
WO2018001305A1 (zh) | 2018-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84608A (zh) | 一种立体织物 | |
CN106192164B (zh) | 一种立体织物及其用途 | |
CN106435916B (zh) |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US10669651B2 (en) | Woven fabric with improved comfort | |
US8193105B2 (en) | Allergen barrier fabric | |
CN205313768U (zh) | 一种包芯纱防钻绒面料 | |
CN107151855B (zh) | 全棉色织多层大提花毯面料的织造方法 | |
CN108468136A (zh) | 一种新型凹凸立体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7083603B (zh) | 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 |
CN206408331U (zh) |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 | |
CN102268762B (zh) | 羽毛的钻出防止结构 | |
CN212152565U (zh) | 一种具有仿树皮纹理的面料 | |
CN211036257U (zh) | 挺括且不变形、不起球的梭织空气层面料 | |
CN107287908A (zh) | 全棉色织多层大提花毯面料的纬纱煮练染色方法 | |
KR101874737B1 (ko) | 고수축사와 저수축사를 경사로 한 중공주름직물 | |
CN107385630B (zh) | 全棉色织多层大提花毯面料的染整方法 | |
CN109825931B (zh) | 一种高弹性提花面料的生产工艺 | |
CN207877983U (zh) | 一种有机真丝条纹提花面料 | |
CN216708590U (zh) | TempSense智能调温多层睡衣面料 | |
CN217351690U (zh) | 一种色织条格底牛仔面料 | |
CN215751153U (zh) | 一种防水透气效果好的面料 | |
CN216107432U (zh) | 一种可降解纤维布料 | |
CN110904559A (zh) | 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CN216993383U (zh) | 一种保暖型坯布 | |
CN220703920U (zh) | 一种双层立体突起面包格直充羽绒服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6 Address after: 226009 301 Rui Xing Road,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TORAY SAKAI (NANTONG) Address before: 226009 No. 58 South Road,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Patentee before: TORAY FIBERS &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Ltd. Patentee before: TORAY SAKAI (NANTON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