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656A - 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73656A CN108873656A CN201810424573.5A CN201810424573A CN108873656A CN 108873656 A CN108873656 A CN 108873656A CN 201810424573 A CN201810424573 A CN 201810424573A CN 108873656 A CN108873656 A CN 1088736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image forming
- front side
- forming apparatus
- handl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即使在设置了使得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施力构件的情况下,装置主体中的装卸单元相对于正常姿势也不会大幅倾斜而由按压构件来按压。设置有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将处理卡盒(10)朝向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压缩弹簧(55),以及为了抵抗压缩弹簧(55)的施力而按压处理卡盒(10)的前侧板(25)的操作杆(50)。然后,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在主基准销(81)及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及副基准孔(25b)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55),在连接主基准销(81)及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及副基准孔(25b)的假想线A上配置操作杆(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和印刷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装卸单元被收纳为可以装卸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公知的是将处理卡盒、调色剂罐或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等的装卸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构成为可以装卸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详细来说就是,在专利文献1等中,处理卡盒等的装卸单元在到达规定的更换周期或进行保养等时,就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取出,替换为新的(或者进行维护)。装卸单元通过用户(或服务人员)的手动操作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规定的装卸方向上来移动,从而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来装卸。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一种将防止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里的感光体单元(装卸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脱落的锁定杆(按压构件)设置在安装方向跟前侧的技术。当感光体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被取出时,通过手动操作使得锁定杆被解除,感光体单元就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被拉出了。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在安装感光体单元时,在锁定杆从退避位置(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的期间,设置有向安装方向内侧按压感光体单元的按压部的技术。
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设置使得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压缩弹簧等施力构件时,即使设置了防止装卸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置主体)脱落的按压构件(锁定杆),也有可能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装卸单元在较大倾斜的状态下被按压构件按压。然后,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如果装卸单元相对于正常姿势是以倾斜较大的状态来被保持的话,就会产生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无法向装卸单元侧进行正常的驱动传递的不良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52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设置了使得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施力构件的情况下,装置主体中的装卸单元相对于正常姿势也不会大幅倾斜地由按压构件来按压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装卸单元在规定的装卸方向上移动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装卸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与所述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里侧相向而对,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来将所述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主基准销及副基准销,其分别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形成在所述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跟前侧的前侧板上的主基准孔和副基准孔嵌合,和按压构件,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相抗地来按压所述装卸单元的所述前侧板,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在所述主基准销及所述主基准孔和所述副基准销及所述副基准孔之间配置所述施力构件,在连接所述主基准销及所述主基准孔和所述副基准销及所述副基准孔的假想线上配置所述按压构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设置了使得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施力构件的情况下,装置主体中的装卸单元相对于正常姿势也不会大幅倾斜地由按压构件来按压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该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所示是开闭罩盖被打开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斜视图。
图3(A)、(B)所示是将处理卡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时的动作的概要图。
图4(A)所示是从安装方向跟前侧看到的操作杆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B)所示是从安装方向跟前侧看到的操作杆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
图5所示是操作杆的概要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来对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赋予同一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首先,通过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全体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中,100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是表面上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体鼓、7是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输入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来将曝光光束照射到感光体鼓1上的曝光部分(写入部分)。
另外,9是将载置在感光体鼓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搬送到转印夹持部(转印部)的片材P上的转印辊、10是将感光体鼓1、带电辊4、显影装置5以及清洁装置2一体化了的处理卡盒(装卸单元)、12是收纳有用纸等片材P的供纸装置(供纸卡盒)。
另外,16是朝着感光体鼓1和转印辊9抵接的转印夹持部来搬送片材P的对位辊(时机辊)、20是对片材P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21是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里的定影辊、22是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里的加压辊。
另外,30表示收纳有新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40表示回收有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
这里,在感光体鼓1周围配设有充电辊4、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2等。然后,这些构件(感光体鼓1、充电辊4、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2)作为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被一体化,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是可以装卸(可以更换)的。处理卡盒10在到达规定的更换周期或进行保养等时,就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取出,替换为新的(或者进行维护)。这样,处理卡盒10也具有作为装卸单元的功能了。
另外,在处理卡盒10(显影单元5)的上方,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被设置为可以装卸(可以更换)。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收容有调色剂(单成分显影剂)。然后,调色剂是借助于调色剂搬送路径来从调色剂容器30朝着显影装置5的内部补给的。调色剂容器30在当收容在其内部的调色剂空了的时候(或者当被容纳在显影装置5内部的调色剂变空时),就更换成新的。因此,该调色剂容器30和处理卡盒10同样地,也具有作为装卸单元的功能。
另外,在处理卡盒10(清洗装置2)的下方,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被设置为可以装卸(可以更换)。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的内部,通过清洁装置2回收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废调色剂搬送路径被输送,并作为废调色剂来得到回收。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当收容在其内部的废调色剂满了时,就会被更换为新品(或者进行了维护的)。如此,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也具有作为装卸单元的功能了。
参照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是当图像信息从个人电脑等的输入装置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曝光单元7上时,根据该图像信息的曝光光束(激光)就从曝光单元7向感光体鼓1的表面发出。
另一方面,感光体鼓1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上的驱动马达接受驱动,在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然后,首先是感光体鼓1的表面在与充电辊4的对置位置被均匀充电(充电工序)。如此,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了带电电位(-900V左右)。然后,带电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曝光光束的照射位置。然后,被照射了曝光光线的部分的电位变成潜像电位(在0~-100V程度),就在感光体鼓1的表面形成了静电潜像(曝光工序)。
其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5的对置位置。然后,调色剂从显影装置5被供给到感光体鼓1上,感光体鼓1上的潜像被显影后形成了调色剂像(显影工序)。
此后,显影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与转印辊9的转印夹持部(转印部)。然后,在与转印辊9的转印夹持部中,通过从电源部对转印辊9施加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极性为不同极性的偏压),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就被转印到由对位辊16搬送来的片材P上了(转印工序)。
然后,转印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与清洁装置2相向而对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处,通过清洁刮板将残存在感光体鼓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机械地除去并回收到清洁装置2内(清洁工序)。
这样,在感光体鼓1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造像处理就结束了。
另外,被回收到清洗装置2内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搬送螺杆从清洁装置2被排出后,由废调色剂搬送路径来搬送后,作为废调色剂来被回收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的内部。
另一方面,被搬送到感光体鼓1和转印辊9之间的转印夹持部(转印部)里的片材P进行如下的动作。
首先,被收纳在供纸装置12里的片材P中最上面的1张将通过供纸辊15朝着输送路径来供给。
随后,片材P到达对位辊16的位置。接着,到达对位辊16的位置的片材P为了和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图像位置对应而对准时机地来朝着转印夹持部(转印辊9和感光体鼓1的抵接位置)输送。
接着,转印工序后的片材P在通过转印夹持部(转印辊9)的位置后,经过输送路径到达定影装置20。到达定影装置20的片材P被送入到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之间,并通过来自于定影辊21的热和双方的构件21、22的压力来进行图像的定影。定影有图像的片材P从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之间(定影夹持部)被送出之后,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排出并载置到排纸盘上。
这样,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就结束了。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由多个外壳罩盖覆盖的。然后,如图2所示,前方的外壳罩盖的一部分是作为被形成为能够开闭的开闭罩盖90来构成的。
详细地说,开闭罩盖90是以支承轴(转动中心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里的。然后,开闭罩盖90通过以支承轴为中心在图2的箭头方向上的转动变成开放状态(图2、图3的状态),或者通过以支承轴为中心在图2的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转动来变成关闭状态。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开闭罩盖90是开放状态时,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调色剂容器30或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就可以装卸地暴露出来了。然后,在打开开闭罩盖90的状态下,将处理卡盒10、调色剂容器30和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中的1个或2个以上更换为新品等。处理卡盒10、调色剂容器30或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的装卸方向为图2的虚线两个箭头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相对应的方向)。
另外,在关闭开闭罩盖90的状态下,首先进行的是使用图1来说明的图像形成处理(打印动作)。
另外,参照图2,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取出(或安装)作为装卸单元的处理卡盒10时,操作杆50(按压构件)是手动操作的。关于使用这种操作杆50的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的装卸的构成及处理卡盒10的装拆操作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卡盒10(或调色剂容器30和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等装卸单元在规定的装卸方向(图2的虚线双向箭头方向)上移动,并且,装卸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具有作为可以装卸地被收纳的收纳装置的功能。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特征性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收纳装置)的构成·动作进行详细叙述。
如参照上图1、图2所说明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装卸单元的处理卡盒1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被设置为可以装卸。
这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设置有驱动马达60(驱动源)、驱动联轴器65、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弹簧55、主体侧抽屉式接头70、作为按压构件的操作杆50以及主体侧板80等。
另一方面,在作为装卸单元的处理卡盒10中,除了感光体鼓1和充电4等的成像构件以外,还设置有从动联轴器26、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前侧板25等。
另外,图3所示是为了容易理解上述各种构件的装卸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关系,而与实际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不同地来图示的。
参照图3,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弹簧55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被设置为与处理卡盒10的安装方向里侧(图3的左方的端面)相向而对,并且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是将处理卡盒10朝向安装方向跟前侧(图3的右方)施力的。
详细来说就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设置有与处理卡盒10的感光体鼓1的从动联轴器26嵌合,从而来旋转驱动感光体鼓1的驱动联轴器65。然后,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在将驱动联轴器65与从动联轴器26嵌合的方向上施力。
更为具体的就是,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中设置处理卡盒10的空间的里侧(图3的左方)固定设置有驱动马达60。在该驱动马达60的马达轴的先端侧,设有能够在轴方向上滑动移动的驱动联轴器65。另外,在驱动马达60的马达轴(驱动马达60和驱动联轴器65之间)上卷装有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另外,在驱动马达60的马达轴的先端设置有用于防止驱动耦合65脱落的挡圈。
另一方面,在处理卡盒10的感光体鼓1的驱动侧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将驱动马达60的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1来旋转驱动的从动联轴器26。在从动联轴器26中形成有用于避免与驱动马达60的马达轴干涉的凹部。另外,在感光体鼓1的非驱动侧端面这设置有用于驱动显影装置5、充电辊4和清洁装置2的齿轮。当驱动马达60的驱动力通过驱动联轴器65及从动联轴器26传递到感光体鼓1时,处理卡盒10的各成像构件就被驱动了。
通过这样的构成,如图3(A)所示,在处理卡盒10对装置主体100的设置没有完成,驱动联轴器65还没有嵌合到从动联轴器26的状态下,驱动联轴器65通过压缩弹簧55的施力而处于向右方移动到与设置在马达轴先端的挡圈抵接的位置的状态。
与此相对,如图3(B)所示,在处理卡盒10对装置主体100的设置完成的状态下,驱动联轴器65嵌合到从动联轴器26里,而成为能够将驱动马达60的驱动力传递到处理卡盒10的状态。此时,驱动联轴器65通过处理卡盒10(从动联轴器26)与压缩弹簧55的施力相抗地朝着左方被推动。因此,这时的压缩弹簧55的反作用力变为施加力,处理卡盒10就朝向右方被施力了。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设置了限制处理卡盒10朝向右方向移动的操作杆50(按压构件),以使得处理卡盒10像这样通过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的施力在朝向图3的右方被施力后,驱动联轴器65和从动联轴器26的嵌合(或者后述的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和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的嵌合)不会被解除,对此,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中设置处理卡盒10的空间的里侧(图3的左方)设置有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该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通过线束与电源部连接。
另一方面,在处理卡盒10的驱动侧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充电辊4和显影装置5的显影辊施加偏压的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在处理卡盒10中设置有从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的各偏压端子朝向充电辊44和显影辊的导通路径。
然后,当从图3(A)所示的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和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没有嵌合的状态变成图3(B)所示的处理卡盒10完成对装置主体100的设置之后,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和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成为嵌合的状态时,就可以通过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及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来从装置主体100的电源部向处理卡盒10供电了。
另外,为了良好地进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和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的嵌合,也可以设置将双方的连接器27、70中的至少一方的连接器朝向对方侧的连接器侧施力的压缩弹簧。这种情况下,该压缩弹簧和对驱动联轴器65施力的压缩弹簧55同样地,也具有作为将处理卡盒10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施力构件的功能。
这里,如图3、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主体侧板80(位于图3右方的框体的一部分)中,是在处理卡盒10被插入的插入口的周围,主基准销81和副基准销82朝向图3的右方竖立地来设置的。详细来说就是,如图4所示,主基准销81被设置在处理卡盒10的插入口的右边缘上方,副基准销82被设置在处理卡盒10的插入口的左边缘下方。
另一方面,在处理卡盒10的安装方向跟前侧的前侧板25上形成有主基准孔25a及副基准孔25b。详细来说就是,如图3、图4所示,在处理卡盒10的前侧板25中,形成有以处理卡盒10在装置主体100上设置结束的状态来与主体侧板80面接触的2个突出部,并在这些突出部里分别形成有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孔25b。主基准孔25a是形成在与装置主体100的主基准销81相对应的位置里的圆状的贯通孔。副基准孔25b是形成在与装置主体100的副基准销82相对应的位置里的长孔状的贯通孔(以连接2个基准销81、82的中心的假想线A的延伸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孔)。
然后,如图3(B)所示,当处理卡盒10安装到装置本体100,装置主体100的主基准销81及副基准销82分别与处理卡盒10的主基准孔25a及副基准孔25b嵌合时,处理卡盒10在装置本体100中的位置就被确定了。
这里,如图2~图5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与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的施力相抗地设置有作为按压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的前侧板25的按压构件的操作杆50。
该操作杆50(按压构件)是在图3(B)、图4(A)所示的按压前侧板25(处理卡盒10)的锁定位置,和图3(A)、图4(B)所示的解除对前侧板25(处理卡盒10)的按压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可以进行处理卡盒10的装卸方向的移动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以旋转轴50a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里的。
然后,用户(或者服务人员)在开闭罩盖90被开放的状态下,是一边握住操作杆50的握持部50c(操作杆50中朝着操作方向跟前侧突出的部分,可以参照图3),一边以旋转轴50a为中心来转动操作杆50后,进行处理卡盒10的装拆操作的。
具体来说,在处理卡盒10对装置主体100的设置没有完成时,为了能够朝着装置主体100安装处理卡盒10(或取出),操作杆50就变成转动到图4(B)所示锁定解除位置(从安装方向来看是不与处理卡盒10重叠的位置)的状态。与此相对,当处理卡盒10对装置主体100的设置完成时,操作杆50就被转动操作到图4(A)所示的锁定位置(从安装方向来看是与处理卡盒10重叠的位置),以使得处理卡盒10不会因为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的弹簧力而向图3的右方移动(如同处理卡盒10被推压那样)。
通过这样地设置操作杆50(按压构件),就能够防止设置状态下的处理卡盒10因为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的施力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移动而从装置主体100脱落的问题。因此,驱动联轴器65和从动联轴器26的嵌合被解除而产生驱动传递不良的问题,以及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和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的嵌合被解除而产生的供电问题就得到了抑制。
另外,由于操作杆50无需使用螺丝刀等的工具,通过转动操作就能够容易地对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进行切换,用户进行的处理卡盒10的装拆操作就变得简单了。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主体侧板80中,如图4所示,设置有在锁定位置对操作杆50进行止挡的第1卡止部80a和在锁定解除位置对操作杆50进行止挡的第2卡止部80b,以使得操作杆50不会以旋转轴50a为中心来无限制地旋转。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处理卡盒10没有设置的状态)的构成如图4(A)所示,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是在主基准销81及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及副基准孔25b的之间配置了压缩弹簧255(施力构件),在连接主基准销81及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及副基准孔25b的假想线A上配置了操作杆50(按压构件)。
详细来说就是,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在操作杆50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与前侧板25抵接的部分(图4、图5所示大致为扇状的抵接部50b)位于上述的假想线A上。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能够使得因为压缩弹簧55而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被施力的处理卡盒1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内部不会较大倾斜的正常的姿势下,来通过操作杆50(按压构件)按压了。这是因为,在通过压缩弹簧55而朝向安装方向跟前侧被施力的处理卡盒10中,虽然作用有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孔25b从主基准销81和副基准销82脱出的力,但这样的力在主基准销81(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副基准孔25b)之间是一定程度上平衡较好地作用的,同时,在连接主基准销81(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副基准孔25b)的假想线A上作用有将处理卡盒10朝着安装方向里侧推回的力(操作杆50的力),所以就难以产生使得处理卡盒10倾斜的分力了。也就是说,对于因为压缩弹簧55而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被施力的处理卡盒10,通过操作杆50作用有平衡良好、有效地将其朝着安装方向里侧推回的力。
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处理卡盒10相对于正常的姿势被保持在较大的倾斜的状态里,驱动联轴器65和从动联轴器26的嵌合被解除而产生驱动传递不良的问题,以及本体侧抽屉式接头70和单元侧抽屉式接头27的嵌合被解除而产生的供电不良问题等就不容易产生。
在此,为了使得上述效果更加可靠,如图4(A)所示,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优选的是使得感光体鼓1的旋转中心位于上述假想线A上的构成。
通过这样的构成,压缩弹簧55的施加力就作用到假想线A上(或其附近),更容易作用有平衡良好、有效地将处理卡盒10朝着安装方向里侧推回的力(操作杆50的力)。
另外,参照图4(A)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50(按压构件)在从安装方向上看时,被配置在将感光体鼓1的旋转中心夹在其和感光体鼓1表面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的转印部(转印夹持部)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说,操作杆50相对于感光体鼓1不是在转印面(通过纸张面)侧,而是配置在其相反一侧。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进行处理卡盒10的装卸操作的过程中,即使操作杆50从锁定解除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也可以防止因操作杆50而使感光体鼓1的表面受损的故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杆50上还形成有加强其强度的增强部50d、50e。
详细来说就是,如图5所示,在操作杆50的主体部(形成有抵接部50b和握持部50c的转动的部分)中,作为金属板材的第1增强板50d通过外注塑成形等来埋入到由树脂材料成形的部分里。由此,操作杆50的主体部的机械强度就得到了提高。
另外,操作杆50的旋转轴50a的根部通过作为金属板材的第2增强板50e来固定保持到主体侧板80上。由此,就减轻了旋转轴50a的倒下。
通过这样局部地加强操作杆50,就不会损坏操作杆50的外观或使得操作杆50多余地重量化,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杆50的强度并减轻破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收纳装置),设置有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将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朝向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压缩弹簧55(施力构件),以及为了抵抗压缩弹簧55的施力而按压处理卡盒10的前侧板25的操作杆50(按压构件)。然后,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在主基准销81及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及副基准孔25b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55,在连接主基准销81及主基准孔25a和副基准销82及副基准孔25b的假想线A上配置操作杆50。
由此,即使在设置了将处理卡盒10朝向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压缩弹簧55的情况下,在装置主体100中,也能够通过操作杆50的按压来使得处理卡盒10相对于正常姿势不会较大地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设置在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来适用本发明,但对于彩色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适用本发明。这种情况下,操作杆(按压构件)从安装方向上看时,优选的是被配置在将感光体鼓的旋转中心夹在其和感光体鼓表面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上的转印部之间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来适用本发明,但本发明的适用并不局限于此,即使对于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胶版印刷机等),只要装卸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被设置为可以装卸,就当然地能够适用本发明。
然后,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对于作为装卸单元的处理卡盒10来适用本发明的。但是,本发明的适用并不限于此,即使是其他的装卸单元(例如调色剂容器30和废调色剂回收容器40等),也当然地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图像形成装置100适用本发明,但即使是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装置,只要是装卸单元可以装卸地被收纳的收纳装置,就当然地能够适用本发明。
然后,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朝向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的施力构件采用的是对驱动联轴器65施力的压缩弹簧55,但施力构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各种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处理卡盒10(装卸单元)的按压构件采用的是操作杆50,但是按压构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螺丝缔结来安装的面板等。
然后,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本实施方式教导之外,明显地是可以适当变更本实施方式的。另外,所述构成构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也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能够选用适宜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Claims (7)
1.一种装卸单元在规定的装卸方向上移动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装卸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力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与所述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里侧相向而对,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来将所述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
主基准销及副基准销,其分别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形成在所述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跟前侧的前侧板上的主基准孔和副基准孔嵌合,和
按压构件,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相抗地来按压所述装卸单元的所述前侧板,
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在所述主基准销及所述主基准孔和所述副基准销及所述副基准孔之间配置所述施力构件,在连接所述主基准销及所述主基准孔和所述副基准销及所述副基准孔的假想线上配置所述按压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是在按压所述前侧板的锁定位置和在解除对所述前侧板的按压后所述装卸单元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能够在装卸方向上移动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操作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安装方向上看时,所述操作杆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前侧板抵接的部分被构成为位于所述假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形成有加强其强度的加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卸单元具备感光体鼓,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具有与所述感光体鼓的从动联轴器嵌合以用来驱动所述感光体鼓的驱动联轴器,
所述施力构件是在使得所述驱动联轴器与所述从动联轴器嵌合的方向上施力的压缩弹簧,从安装方向上看时,所述感光体鼓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假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安装方向上看时,所述按压构件被配置在将所述旋转中心夹在其和转印部之间的位置里,所述转印部是形成在所述感光体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片材或中间转印体上的转印部。
7.一种装卸单元在规定的装卸方向上移动并相对于装置本体被收纳为能够装卸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力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与所述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里侧相向而对,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来将所述装卸单元朝着安装方向跟前侧施力;
主基准销及副基准销,其分别与所述装置主体中形成在所述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跟前侧的前侧板上的主基准孔和副基准孔嵌合,和
按压构件,其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相抗地来按压所述装卸单元的所述前侧板,
从安装方向上来看时,在所述主基准销及所述主基准孔和所述副基准销及所述副基准孔之间配置所述施力构件,在连接所述主基准销及所述主基准孔和所述副基准销及所述副基准孔的假想线上配置所述按压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92172 | 2017-05-08 | ||
JP2017092172A JP6982791B2 (ja) | 2017-05-08 | 2017-05-08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収納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3656A true CN108873656A (zh) | 2018-11-23 |
CN108873656B CN108873656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6432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24573.5A Active CN108873656B (zh) | 2017-05-08 | 2018-05-07 | 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82791B2 (zh) |
CN (1) | CN10887365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15064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5018837A (ja) * | 2023-07-27 | 2025-02-0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11468A (ja) * | 1984-04-05 | 1985-10-23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複写機のカ−トリツジ収納容器 |
JPH05273804A (ja) * | 1992-06-30 | 1993-10-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92530A (zh) * | 1993-01-26 | 1994-09-21 | 夏普公司 | 图象形成装置 |
CN2210299Y (zh) * | 1994-12-06 | 1995-10-18 | 何极南 | 可防止随意拆卸的可控可锁吸油阀 |
US5470635A (en) * | 1992-04-16 | 1995-1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lade member having a flat-surface side and an angled-surface side |
CN1176414A (zh) * | 1996-07-31 | 1998-03-18 | 佳能株式会社 | 工作盒及将该工作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成像装置 |
JPH10133538A (ja) * | 1996-10-30 | 1998-05-22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50320A (ja) * | 2000-06-07 | 2001-12-21 | Canon Inc | 帯電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方法及び帯電ユニット交換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CN1591227A (zh) * | 2003-08-25 | 2005-03-0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JP4495784B2 (ja) * | 2004-11-18 | 2010-07-07 |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におけるヒンジダンパー |
JP2011013303A (ja) * | 2009-06-30 | 2011-01-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20251176A1 (en) * | 2011-03-28 | 2012-10-04 | Timothy John Young | Rotating printer photoreceptors having fixed-position features |
EP1059525B1 (en) * | 1999-06-11 | 2016-01-06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Oxygen sensor |
CN205327145U (zh) * | 2015-12-15 | 2016-06-22 | 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童车座椅拆卸机构 |
CN105722684A (zh) * | 2013-09-18 | 2016-06-29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
CN105785729A (zh) * | 2016-05-26 | 2016-07-20 | 邓平 |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
-
2017
- 2017-05-08 JP JP2017092172A patent/JP69827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07 CN CN201810424573.5A patent/CN1088736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11468A (ja) * | 1984-04-05 | 1985-10-23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複写機のカ−トリツジ収納容器 |
US5470635A (en) * | 1992-04-16 | 1995-1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lade member having a flat-surface side and an angled-surface side |
JPH05273804A (ja) * | 1992-06-30 | 1993-10-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92530A (zh) * | 1993-01-26 | 1994-09-21 | 夏普公司 | 图象形成装置 |
CN2210299Y (zh) * | 1994-12-06 | 1995-10-18 | 何极南 | 可防止随意拆卸的可控可锁吸油阀 |
CN1176414A (zh) * | 1996-07-31 | 1998-03-18 | 佳能株式会社 | 工作盒及将该工作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成像装置 |
JPH10133538A (ja) * | 1996-10-30 | 1998-05-22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059525B1 (en) * | 1999-06-11 | 2016-01-06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Oxygen sensor |
JP2001350320A (ja) * | 2000-06-07 | 2001-12-21 | Canon Inc | 帯電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方法及び帯電ユニット交換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CN1591227A (zh) * | 2003-08-25 | 2005-03-0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JP4495784B2 (ja) * | 2004-11-18 | 2010-07-07 |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におけるヒンジダンパー |
JP2011013303A (ja) * | 2009-06-30 | 2011-01-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20251176A1 (en) * | 2011-03-28 | 2012-10-04 | Timothy John Young | Rotating printer photoreceptors having fixed-position features |
CN105722684A (zh) * | 2013-09-18 | 2016-06-29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
CN205327145U (zh) * | 2015-12-15 | 2016-06-22 | 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童车座椅拆卸机构 |
CN105785729A (zh) * | 2016-05-26 | 2016-07-20 | 邓平 |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周丽娟: ""光导体在静电复印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15064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2015064B (zh) * | 2019-05-30 | 2023-04-1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3656B (zh) | 2021-06-08 |
JP6982791B2 (ja) | 2021-12-17 |
JP2018189811A (ja) | 2018-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31182B2 (en) | Imag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539678B2 (ja)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
EP1089137B1 (en) | Container | |
EP1089136A2 (en) | Print developer unit | |
EP2511773B1 (en) |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developer cartridge is applied | |
JP4459025B2 (ja)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
US10877432B2 (en) |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8628129A (zh) |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764675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12087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87365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 |
EP1089135B1 (en) | Developer unit for printer | |
KR100729626B1 (ko) | 롤러 이격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
EP1089134A2 (en) | Valve for refillable print cartridge/toner bottle | |
US909805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1694247B (zh) |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707596B (zh) | 图像形成结构、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装置 | |
JP5984577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121540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21054072A1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122693A (ja) | 現像装置 | |
US2021038971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2173484A (ja) |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23754A (ja) |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7132743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