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13A - 清洁机构、成象设备与成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清洁机构、成象设备与成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313A CN1078313A CN92113647A CN92113647A CN1078313A CN 1078313 A CN1078313 A CN 1078313A CN 92113647 A CN92113647 A CN 92113647A CN 92113647 A CN92113647 A CN 92113647A CN 1078313 A CN1078313 A CN 10783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medium
- image device
- compartment
- resembles
- clea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859 condensa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406668 Loxodonta cyclo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275 Fea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group [AlH3]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41 right ventr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tetrafluoro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FC(F)=C(F)F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7—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of the cleaning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能显著提高清洁能力、防止显象剂外落、可利用
再生纸且得以防止纸粉填塞的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
成象系统。清洁机构中的接收罐为隔层件分成若干
室以控制所接收到的显象剂之运动,隔层件的与显象
件邻近之端部则可取各种不使该处残余有废调色剂
的构型。成象设备可为激光或LED打印机、复印机
与传真机等,并可采用多种规格的记录件,而其中之
处置盒则可以取包括显象装置、充电装置等部件在内
的单元式结构。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清洁机构、成象设备与成象系统。此种成象设备例如可以具体视作为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LED(发光二极管)打印机、文字处理机、传真机,等等。
为了说清本发明的背景,用图13示明了一种典型复印机的成象装置,其中将记录件(记录介质)码放于一可绕销50旋转的码垛板51上,此码垛板偏压向一供给辊54,使已码垛的记录件52贴抵此供给辊,并在后者转动时,借助一偏压向该辊的摩擦垫55,只让最上面的一记录件52分离并送至一对调节辊56a、56b,再把它送至一构成成象段的处理盒57,此处置盒57则用一充电器57b给光敏鼓(载象件)57a的表面均匀充电,通过使光敏鼓作选择性曝光而于其上形成潜象,并借显象装置57c用调色剂使此潜象显象。将此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件52上而形成图象,复将此记录件52送至一使调色剂象于其上定象的定象装置上,然后从复印机中将此记录件推出。
在此转印作业之后,用清洁装置57d除去光敏鼓57a上残余的调色剂。如图14所示,清洁装置57d包括有用来刮除此鼓上残余调色剂的清洁板57d1,以及用来收受此刮下之调色剂并把它送至一清洁罐57d3之倾斜片57d2。顺便指出,倾斜片57d2包括一薄的弹性片并与鼓57a表面作轻微接触,而得以让鼓上的残余调色剂通过,但是,是由板57d1将刮下的调色剂直接送至罐57d3。
另外,清洁装置57d有隔层57d4,沿着与图15中以点-划线所示的转动轴线57a1垂直的方向延伸,将罐57d3分成许多室,以收集由于废调色剂偏移而且罐57d3中泄漏的废调色剂。顺便谈及,有关这种技术,本发明人等亦已于美国专利4530594号中予以公开。
如上所述,罐57d内部为隔层57d4分成许多室,各隔层的厚度为T,且如图14所示,隔层的自由端与鼓57a分开一小间隙L(约1~3mm)。因而在隔层57d4与鼓57a遇合处之清洁罐的端部处,各形成一体积为TXL的小空间V。
此外,如图16所示,这些小的空间V(图16中的阴影部分)则与一区域准直或遇合,在此区域,供给辊54与摩擦垫55与记录件52触合;同时与这样一个区域准直或遇合,在此区域,成对的套准调节辊56a、56b则与处于传送方向的记录件触合,在这种情形下,当作为记录件52的记录纸页通过供给辊54与摩擦垫55之间和成对的套准调节辊56a、56b之间时,所产生的纸粉便与记录件52一起被送至成象段。然后此纸粉便与记录件52一起被送至成象段。然后此纸粉沿着鼓57a传播并与残余的调色剂凝聚,而有时便会填塞小空间V,结果有可能不能有效地收集残余的调色剂,而致其从罐57d3中下落。
又当此记录件52如图17所示为供给辊54和/或调节辊对56a、56b输送时,此辊对56a、56b会因记录件52的厚度而偏弯,使记录件52与此辊对之间在记录件两端52a、52b处的接触压力,有时变得大于在此记录件中央部分的接触压力。结果会使记录件52的两端特别发毛而大量产生纸粉。此记录件52的两端52a、52b除了由于上述辊对的接触压力影响之外,还由于记录件52的磨擦而容易起毛,这样,当此两端与输送导轨或类似部件相触,它们就变得更易起毛而产生更大量的纸粉。
还有,近年来为了有效地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业已对胶合纸板、报纸和/或废复印纸进行回收,以获取用作记录件52的再生纸页。这种再生纸的纸纤维一般较不含此种再生纸的记录件的纸纤维为短,因而易于起毛而生成纸粉。所产生的这种纸粉易于凝聚,且特别是形成凝块。结果仍恐此罐57d3的小空间V会为调色剂填塞。
顺便指出,某些清洁装置设有将罐57d3收集的废调色剂强制送入此罐内的机构。在此种清洁装置中,由于所收集的废调色剂是被强制地送入罐内,就有可能减小空间V为调色剂充塞的可能性。但例如图18所示,由于这种输送调色剂的机构是通过箭头所示方向来转动一送料叶片58a来强制输送调色剂,就必须为此叶片58a配备一装附在其转动轴上的齿轮58b以便其转动,同时配备一惰轮58c将驱动力从光敏鼓齿轮59传至齿轮58b。
近来已采用一种处置盒,其中装有鼓57a、清洁装置57d与类似部件,而成为一能装卸到成象设备中的一个单元,由此能简单简化调色剂的供给以及维修工作。曾希望使此种处置盒小型化和降低其成本。因此,要是上述的调色剂供给机构设置于清洁装置57d中,部件的数目便会增加,使调色剂供给机构的成本加大,同时此调色剂供给机构需有另外的空间,这样便妨碍了使处置盒致密化。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它们能显著地提高清洁能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它们能防止显象剂落下。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其中,图象能在包括再生纸页在内的记录件上形成,从而能对保护地球资源作出巨大贡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它们能形成高质量的图象。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其中,当载象件上的残余显色剂收集到一清洁装置的罐中,在用来将此罐分成一批室的隔层端部处所形成的小空间(这些端部与载象件相对),就不易为显象剂填塞,由此便能防止显象剂下落。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其中,由于与载象件相对之清洁装置隔层的端部并不同传送装置与记录件之间的接触区重合,因而即使是由于传送装置与记录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有纸粉,前述隔层端部处所形成的小空间也不会为凝聚有纸粉的显象剂所填塞,由此能实现高质量的成象。在以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最佳实施例之成象设备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一处置盒的剖面图;
图3是一处置盒的透视图;
图4是一清洁罐的透视图;
图5A与5B是成象设备的部分透视图,用来说明处置盒的安装;
图6是一平面图,表明具有V形端部之清洁罐的隔层之间的以及供给辊与调节辊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是一平面图,表明具有由片件构成之端部的清洁罐之隔层间的,以及具有圆形端部之供给辊和具有圆形端部之调节辊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8是一平面图,示明清洁罐之各具有一预定厚度之隔层之间以及供给辊与调节辊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9是一平面图,示明清洁罐隔层之间以及供给辊与调节辊之间和各种记录件宽度之间的关系;
图10是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的各式记录件能由供给辊与调节辊以这样的方式供给,使记录件的侧边(在宽向上)为这些辊压紧;
图11是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各式记录件能在具圆形端部之供给辊与具圆形端部之调节辊以这样的方式供给,使记录件的侧边(在宽向上)不为这些辊压紧;
图12是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之隔层端部为圆形;
图13是通常之成象设备的示意性正视剖面图;
图14是剖面图,用来说明在常规清洁罐之隔层端部所形成的小空间;
图15是一常规之清洁罐的透视图;
图16是平面图,示明常规清洁罐隔层间以及供给辊与调节辊间的位置关系;
图17示明记录件为常规之辊对输送时所常生的弯折情形,而
图18是常规的具有输送废调色剂之清洁装置的透视图。
下面详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现在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处置盒以及采用了此种处置盒的成象设备。
顺便指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采用了这种处置盒的成象系统,而是可以用于任何不用处置盒的成象设备与成象系统,并可用于与此种设备与系统共同使用的清洁机构中。
先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成象设备的一般性说明
首先描述成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1是作为此成象设备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正视剖面图,图2是处置盒的剖面图,而图3是处置盒的透视图。
应该认识到,本发明之成象设备并不限于此激光打印机,而可以例如具体表现为静电复印机、LED打印机、文字处理机、传真机与类似装置等。
如图1所示,此激光打印机设计成,使供给盒1中的记录件2是由一传送装置3所供给和输送。图象形成在载象件上装有处置盒4之成象段上,并由转印装置5将此图象转印到记录件2之上。再将此记录件2送至一定象段6,在此将图象永久性地定象到记录件2上。然后再由推送辊7将此记录件推送到设在此打印机顶端上之推送段8中。顺便指出,处置盒4是可换式的,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打印机机身之内。
用来使成象系统曝光的光是从一扫描器部分10送出的。即当图象信号从一主机(未示明)送至一激光二极管(LD)10a时,后者将一与此图象信号相应的图象光发送给一多角形反射镜10b。此多角形反射镜10b借助一扫描器马达10c以高速转动,它所反射的图象光则通过一聚焦透镜10d,而为一反射镜10e反射,通过处置盒4的一曝光孔4h,照明或照亮一载象件4a,由此使该载象件有选择地曝光。
其次来全面地描述此成象设备以及可相对于此成象设备安装之处置盒的各种部件。
传送装置
传送装置3用来将记录件2传送至成象段,并用来将上面已形成有图象的记录件送至定象段6。如图1所示,内中码放有一批记录件2的供给盒1装载于打印机的机体9内。配置于供给盒1内的压力板(未示明)用来把所码垛中最上面的记录件推压向供给辊3a。同时由一弹簧3h将一摩擦垫3b也推抵向供给辊3a。在成象作业中,供纸辊3a转动,与摩擦垫3b协同工作,将盒1中的记录件2由其最上层一一分离。从供给盒1供给的记录件2沿导向板3c为供给辊3a引至一对调节辊3d、3e。这对调节辊将记录件2按成象准确地定时输送记录件2。在转印作业之后,记录件2即为一传送辊3f与导向板3g送至定象段6。
在成象段,图象形成在为传送装置所传送的记录件2上。下面说明处置盒4的结构。
处置盒
在处置盒4的结构中,是以盒式构型整体装配有载象件,以及至少一个用来清除载象件上残余显象剂之清洁装置。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与2所示,处置盒4是按下述方式构成:围绕着电摄影光敏鼓(载象件)4a装配充电装置4b、盛有调色剂(显象剂之显象装置4c以及一清洁装置4d,并把它们装入一图3所示的壳4e中,形成一个可以装卸于此打印机机身内的盒或单元件。下面一一描述处置盒的各个部件。
(光敏鼓)
依据此图示实施例的光敏鼓4a包括一柱形铝芯4a1和涂覆于此芯外周面上的有机光导层4a2,并通过一鼓轴4a3可旋转地安装于前述壳上。借助驱动电动机(未示明),响应成象作业将驱动力传给一固定在鼓轴4a3的齿轮,鼓4a即依图1中箭头A示向转动。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4b属日本专利申请(公开)63-149669号中所披露的那种接触式充电型。更具体地说,有一导电辊4b1借弹簧4b2而贴压着鼓4a,对此导电辊4b1加一电压使鼓4a表面均匀充电。
顺便指出,在处置盒内设有一曝光段4f,在此经一曝光孔4h,从扫描器部分10用图象光照明为充电装置4b充电了的鼓4a,于其上形成潜象。
(显象装置)
显象装置4c用来借调色剂使潜象显象。如图2所示,显象装置4c包括一内盛调色剂之罐4c1以及一经自转将调色剂输向罐4c1内的调色剂输送机构4c2。另外,在此罐内为输送机构4c2输入调色剂的一端,则安装有一板4c3和一显象筒(显象剂载件)4c4。
在成象作业中,驱动显象装置4c于鼓4a上形成调色剂象。更具体地说,通过输送机构4c2将罐4c1中的调色剂输送到此罐的内部,由板4c3将此调色剂涂布到转动的筒4c4上并于其上形成一薄的调色剂层,然后对这层调色剂充电。在筒4c4与其上形成有潜象之鼓4a二者之间进行显象作业,便在鼓4a上形成了与此潜象相应的调色剂象。
顺便指出,显象装置4c由一定位机构(未示明)定位成,使筒4c4与鼓4a相对而中间留有一小的间隙(约250μm)。此筒连至一设于机身9内的用于各种颜色的高压源,在显象作业中则经此电压源加压。
(保护盖)
在成象作业中,为了把相对于鼓4a定位之显象装置于此鼓上显影出的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件2上,使鼓4a与转印辊5相触。但是,由于处置盒4能自机体9上卸下,在其卸下时,如果鼓4a仍然暴露,尘土等等将附着于此鼓上和/或此鼓将受到环境光的影响,由此而会损坏该鼓。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于壳4e上设有开-关保护盖4g。
上述保护盖可依图2中箭头B示向打开,并可为一弹簧(未示明)偏压向一闭合位置。如图2所示,当盒4从机体9上卸下时,此盖4g即关闭上,保护鼓不受环境光影响;而当盒4装在机体9内时,盖4g即为一驱动机构(未示明)朝方向B打开,使鼓4a暴露而与转印辊5成面对关系。
此外,与曝光段4f相配合,设有一响应盒4之插入开关曝光孔4h的保护盖。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是在把显象装置4c显象到鼓4a上的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件2之后,用来清除此鼓上残余的调色剂。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此清洁装置4d包括一用来接收废调色剂的罐4d1、一弹性板4d2以及一倾斜片4d3。在鼓转动时,板4d2即将其上剩留的残余调色剂刮下,并由倾斜片4d3导入废调色剂罐4d1中。
再如图4所示,此废调色剂罐4d1由沿着横切鼓轴4a3之方向(与此实施例中之鼓轴4a3大致垂直)设置的隔层件4i,分成一批室①-④,这样就防止了所收集的调色剂在罐4d1内移动,从而也就避免了此种调色剂从罐内溢流出。各隔层件4i由厚度为小的板件构成,各板件在靠近鼓4a的一端有一圆弧状的V形构型,以便减薄上述厚度并朝光敏鼓4a会聚。由于把隔层件4i的端部形成为上述的V形构型,刮除下的调色剂便能如以后所述,均匀地收集入罐4d1内。
用来将处置盒装卸于打印机上的装卸结构
以下描述将处置盒相对于机体9装卸的一种结构。
在机体9上经轴11可旋转地安装着一上部开-关盖12,它可由一钩(未示明)相对于此机体锁定或脱开。
此上部开-关盖12有一铺开的U形横剖面,且如图5A与5B所示,在此盖的两相对侧壁上形成有用来支承盒4两端的导轨12a。导轨12a用来导引盒4的下部,并设计成开-关盖12闭合上时朝前倾斜。这样,当需将盒4装上时,如图5B所示,打开此盖12然后将盒4插入并装上,使此盒的下部座落于导轨12a之上。此时,当此盖12闭合上,前面述及的保护盖4g即自动打开,而暴露出的鼓4a的一齿轮即与机体9内一驱动齿轮(未示明)啮合。
另一方面,当需将此盒卸下时,与以上相反,当盖12打开时,保护盖4g即自动关闭,然后沿导轨12a将盒4撤出。
转印装置
在包括有盒4之成象段中形成在鼓4a上的调色剂象,由转印装置5转印到记录件2之上。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此转印装置由转印辊5组成。更确切地说,是由此转印辊5将记录件2推向已装上的盒4之鼓4a,而此鼓4a上的调色剂象即通过对其施加一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压而转印到记录件2之上。
定象段
定象段6用来对为盒4形成于记录件2上的图象进行定象。如图1所示,此定象段包括一转动的驱动辊6a,以及一推向此驱动辊并用来对记录件2加热和加压的定象辊。更具体地说,记录件2是由驱动辊6a输送,并在通过定象段6时受到定象辊6b的加热与加压。这样便将调色剂象定象到记录件2之上。
清洁装置之隔层件与传送装置间的关系
现在说明将清洁装置4d之罐4d1分成一批室之隔层件4i与传送装置间的关系。
如平面图图6所示,供给辊3a于记录件2之宽向上分成两个供给辊部,而调节辊3d、3e则在纵向上分成四个辊部。即供给辊3a与调节辊对3d、3e这两者都是采相互并排相靠而分开的形式的。与鼓4a相对之清洁装置的分层件4i之(V形)端部4i1被设置成,它们同记录件2和供给辊3a与摩擦垫3b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同此记录件与调节辊3d、3e间的接触区域(图6中以a、b、c、d示明),均不重迭。
上述“不重迭”及类似提供的词是指,在图6中,从隔层件的(与光敏鼓相对的端部4i1顺着平行于记录件传送方向延伸的区域、Q、R是位于接触区a、b、c、d之外。顺此指出,在所示实施例中,由于隔层件的端部4i1具有V形构型,从端部4i1延伸出的区域P、Q与R是没有宽度的。但是,当此各个端部具有某种厚度时,区域P、Q与R就会有与这种厚度相对应的宽度。
利用上述装配形式,即使由于记录件与供给辊3a以及与摩擦垫3b之间的摩擦,以及由于记录件与调节辊3d、3e间的摩擦,会使所产生的纸粉沿鼓4a传播而与废调色剂结成凝聚物,收集到清洁罐4d1中,但这凝聚物收集到罐4d1内时是不会通过隔层件4i1之端部的。因此,形成于此隔层件端部处的小空间V是不会为调色剂填塞的,结果便不会阻碍调色剂的收集,从而能防止调色剂从罐4d1落下。
顺便指出,在所示实施例中,虽然所阐述的一个例子是,供给辊3a与摩擦垫3b是配置在调节辊3d、3e于记录件传送方向的全宽上,但本发明并不受此例限制。例如,应知辊3a与垫3b可以配置到偏离调节辊对3d、3e的方位。此外,在所示例子中,垫3b是从下面推抵住辊3a的,但垫3b也可自上方推抵向辊3a。
成象作业
下面说明由具有上述结构之成象设备所进行的成象作业。码放在图1所示供给盒1中的记录件2通过供给辊3a的转动而一一分离,分离出的记录件则送入调节辊对3d、3e之间。光敏鼓4a与此成对的调节辊3d、3e的传送同步,依图1中箭头示向转动,同时由充电装置4b对鼓4a之表面均匀充电。然后由扫描器部分10将图象光照明到光敏鼓4a上,而于此鼓上形成潜象。在此潜象形成的同时,驱动盒4中的显象装置4c便在下述条件下形成潜象,即对此显象装置施加一与鼓4a充电极性有相同极性而电势也与此鼓基本相同的电压,而使调色剂附着到鼓4a之潜象上。然后,给转印辊5上施加一极性与调色剂的相反的电压,使鼓4a上之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件2之上。
已如上述转印有调色剂象的记录件2经传送辊3f送至定象段6,并在该处经加热与加压永久性地定象到记录件上。然后由推送辊7将此记录件推送到推送盘8上。另一方面,则用清洁装置4d收集鼓4a上剩余的调色剂。但在这里,由于废调色剂如上所述是均匀地收集到清洁罐内而不会下落,故能形成高质量的象。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虽然是使清洁装置4d与鼓4a相对之分层件端部取V形构型,以便减薄此种端部的厚度,但这样的端部也可构成图7所示形式。顺便指出,此实施例中的处置盒是装设在如第一实施例所述之成象设备中的。在此,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部件相同的部件将标以相同的参考数号。
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4d为隔层件4i分成一批室①-③,得以如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形,防止调色剂因在罐4d1内移动而溢流。各隔层件4i在其与鼓4a相对的端部上作切口,并将各自厚约500μm的片件4j接附到此隔层件的切口端上,在选择鼓4a之隔层件的切口部分处起到隔片作用。各个片件4j所具的刚度足以防止所收集的调色剂从一室移向另一室,并且是由高度润滑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为四氟乙烯)制成。
这样,当通过设置片件4j使各个隔层件的厚度均在其靠近光敏鼓的端部减薄并提高其润滑性后,那些废调色剂与纸粉就难以附着到片件4j上,从而便防止了废调色剂充塞前述那种空间,进而防止了调色剂的下落。
再如图7所示,当供给辊3a与调节辊3d二者的端部呈圆形时,就会取得更佳的效果。这就是说,在由辊来传送记录件2时,纸粉容易产生在记录件与辊之间接触区的边缘地带。因此,当辊的端部为圆形时,就能减弱在辊端产生的纸粉量。结果就能减少废调色剂与纸粉相互凝聚的可能性,由此便可较均匀地将废调色剂收集到清洁罐4d1中。顺便指出,在所示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单一的供给辊3a,而其宽度较调节辊3d、3e的略大。在这种情形下,当记录件2通过供给辊3a的转动而从供给盒1送出时,记录件2就为一分离爪(未示明)一一分开。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前述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是,把在光敏鼓附近用来分割清洁罐4d1(成一批室)之隔层件的端部形成了V形构型或由片件构成。但是,如图8所示,只要是记录件2同供给辊3a与同摩擦垫3b之间的接触区域,以及此记录件与成对之调节辊3d、3e之间的接触区域(图8中的a与b),不和邻近鼓4a之隔层件4i之端部(图8中的范围P、Q、R)相重迭,就不必减薄这些隔层件各端部的厚度。
这就是说,如果因记录件2同供给辊3a和同摩擦垫3b之间的摩擦以及因记录件2同成对之调节辊3d、3e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纸粉,沿着光敏鼓4a传播并与废调色剂结合成凝聚物时,这些凝聚物不通过隔层件的端部而收集到罐4d1内。这样,形成在隔层件端部的小空间V便不会为此种凝结起的调色剂填塞,而能把废的调色剂的均匀地收集入罐4d1中。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只是说明了隔层件4i与成对调节辊3d、3e之间,以及此种隔层件同供给辊3a与摩擦3b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当按下面所述来选择隔层件4i与待传送之记录件2的规格之间的关系时,便可取得有效的结果。
在此第四实施例中,尽管其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但如图9所示,此用来把清洁罐4d1分成一批室之隔层件4i的靠近鼓4a的端部,是不与用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之任何记录件2的宽向侧边重迭的。
能用于此种成象设备中之记录件2的规格一般为A3、A4、A5、B4、B5、信件、明信片与名片。在本发明中,当具有上述规格中之一的任何记录件2被传送过此成象设备时,此记录件的宽向侧边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上不与隔层件之端部重迭。更具体地说,在此记录件连系着一中央参考部进行传送的情形中,当清洁罐4d1为三个隔层件4i1、4i2、4i3分成室①至④时,中央隔层件4i2便配置在相对于待传送之记录件2于其宽向上的一中央部分,而两个侧部的隔层件4i1、4i3则分别于宽向上设在一与此中央隔层件4i2相距58mm处。
由于记录件2的宽向侧边特别容易产生大量的纸粉,即使当这种宽向侧边不直接与调节辊3d、3e,供给辊3a以及摩擦垫3b相接触,只要是记录纸页受到转印辊5和光敏鼓4a之间压力的影响,就能产生纸粉。自然,要是记录件2的宽向侧边直接与调节辊3d、3e,供给辊3a以及摩擦垫3b相接触,那便会产生大量的纸粉。
如上所述,采用记录件2的宽向侧边不与鼓4a附近之隔层件4i的端部(形成区域P、Q、R)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上相重迭的配置方式,由于有可能产生大量纸粉的记录件2的部分(即记录件2的两个宽向侧边以及与区域a和b相对应之记录件的部分),并不通过与隔层件4i之端部相对应的区域P、Q和R,形成在这种隔层件端部处的小空间V便不会为纸粉-调色剂凝聚物填塞,从而便防止了废调色剂的落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作为对上述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变更型式,如图10所示,最好是使记录件2的两个侧边不为成对的调节辊3d、3e所压挤,这样就能进一步抑制纸粉的产生。更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供给辊3a被分成一批辊部,而能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上不与清洁罐的隔层件4i之区域P、Q和R重迭,也不与各种能正常使用之记录件2的宽向侧边重迭。除此,下部的调节辊3d也同样加以分段,使之不与清洁罐隔层件4i的区域P、Q与R重迭。再有,上部调节辊3e类似于下部调节辊3d,也予以分段,而不与清洁罐隔层件4i的区域P、Q、R以及各种能正常使用的记录件2的两宽向侧边重迭。
利用上述装配方式,由于记录件2的宽向侧边不被紧压在供给辊3a与摩擦垫3b之间以及成对的调节辊3d、3e之间,这些辊就不会偏向,从而消除了各辊与记录件2之间的接触压力差。这样使能抑制在记录件2两宽向侧边处的纸粉产生,由此便能更有效地防止隔层件4i的端部为废调色剂填塞。
顺便指出,图10所示实施例中,隔层件4i的邻近光敏鼓的端部也如第一实施例那样,作成V形构型。根据这种装置形式,隔层件的端部也是难以为废调色剂所填塞的。
再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它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变改型式。
如图11所示,当记录件2的两个侧边不为供给辊3a与摩擦垫3b且不为成对之调节辊对所夹紧,同时当各辊的两端为圆形时,就能更有效地抑止纸粉的产生,也就防止了隔层件4i的端部为废调色剂填塞。再如图11所示,当如第二实施例那样,于隔层件4i的邻近光敏鼓之端部处设置高度润滑的片件4j,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这些端部处的前述小空间为废调色剂填塞。
再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尽管所说明的是,当隔层件4i的邻近光敏鼓之隔层件4i的端部是取V形构型或是由能使这种端部变得较薄的片件构成,但如图12所示,当这种隔层件的端部为圆形时,也能防止那些小空间V为废调色剂填塞。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清洁罐4d1为两个隔层件分成三个室①-③来防止废调色剂的移动。由于各隔层件4i有一厚度ts,这种隔层件和光敏鼓的相对表面就在它们二者之间于此鼓的轴向上在区域a-a,b-b处形成小的空间V。但由于隔层件4i在其邻近光敏鼓的端部是圆形的,废调色剂就进入清洁罐4d1的左室与右室,而不会余留在隔层件的圆端,由此便防止了小空间V为废调色剂所填塞。
此外,在这一实施例中,记录件2、隔层件4i、供给辊3a与摩擦垫3b、以及成对的调节辊3d、3e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作如下选择。顺便指出,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信件规格纸、A4规格纸、B5规格纸、A5规格纸以及名片规格纸都是可以作为记录件传送的。这就是说,两个隔层件4i都是在记录件2的宽向上自其一中心线C分开44.5mm,相对于此中心线对称地排列于左与右,而调节辊3e分成四个辊部,也是相对于记录件SS2之中心线C作左右对称配置的,使得这此辊部的端面a-a′、b-b′、c-c′与d-d′分别与中心线C相距19.3mm、39.7mm、63.8mm与84.2mm。另外,供给辊3a与摩擦垫3b在其宽向上的中心线是与记录件2之中心线C重合,而供给辊的端面与摩擦垫的端面则分别与中心线C分开20mm与12.5mm。
按照上述配置方式,记录件2的两个宽向侧边在此记录件的传送方向上就不会与隔层件4i相互搭迭,而供给辊3a和调节辊3d、3e与隔层件4i也不会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上相互搭迭。结果,即使是在记录件2宽向侧边处产生的纸粉以及因辊与记录件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纸粉,会沿着光敏鼓4a传播,收集到清洁罐4d1内并与废调色剂混合成凝聚物,鼓4a与隔层件4i间形成的小空隙也不会为废调色剂填塞。这样,纵使采用那种不具备废调色剂输送机构的清洁装置,也能有效地防止废调色剂自清洁罐下落。
顺便指出,当把A3规格纸、B4规格纸与明信片规格纸用作记录件时,利用这种防止上述搭迭现象的配置方式,同样可以取得进一步的效果。
下面相对于结合背景技术所述之打印机以及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之打印机,描述有关的实验结果。
供给辊3a由氯丁橡胶(TIS A硬度,20°±5°)制成,直径约26mm,宽约40mm。摩擦垫3b由包括有约30%软木的尿烷橡胶片制成,宽约25mm。此尿烷橡胶片由一总压力约175g之弹簧3h压贴向上述氯丁橡胶辊。
调节辊3d是由四个直径各约9mm的铁制辊组成;而调节辊3e则是由四个氯丁橡胶辊组成(JIS A硬度,约60°±5°)各辊的直径约10mm而宽约20.4mm,以上这些辊均沿记录件的宽向设在记录件的输送路径上。辊3d与3e以约1.5kg的总压力相互推贴。
采用上述供给机构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在结合背景技术所述的打印机中,当用再生纸(EN-500,Sango Kokusaku Pulp有限公司制造)进行成象时,纸粉与显象剂凝聚,并在成象约2000张纸后下坠。同时发现,若用所谓的普通纸(SK纸,Sanyo Kokusaku Palp有限公司制造)来成象,则纸粉与显象剂有时凝聚,并在约成象3000张纸后下坠。
另一方面,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即是采用以上所述的两种纸(再生纸与普通纸),发现这种纸粉-显象剂凝聚物在至少已成象3000张纸后也不会下坠,获得了良好的图象。
再来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是通过减薄各隔层件端部的厚度,使废调色剂不遗留在这些端部处的。现在,使“端部减薄”一词不仅是指如上所述使端部取V形或圆形或于端部设置那种片件,而也可指使端部取不使该处残余有废调色剂的适当构型。
本发明的处置盒4可以如上所述用来形成单色象,也可用于包括有一批显象装置4c的盒来形成多色象(例如二色象、三色象或全色象)。另外,显象的方法可以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例如双组件磁刷显象型、淋液显象型、下触式显象型、云雾显象型,等等。
至于充电装置,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用到了所谓接触式充电型的充电装置,但也可采用一种传统的充电装置,它包括三个由钨丝形成的侧壁和一个封闭这些壁的金属(例如铝)屏,而通过对钨丝施加高电压所产生的正或负离子便传输到光敏鼓4a的表面,使此表面均匀充电。
此外,用来清除鼓4a上残留之调色剂的清洁装置包括板、毛刷、磁刷,等等。
再有,上述处置盒4中包括有作为载象件的一种电摄影光敏件和至少一种清洁装置。因此,与以前所述的几个实施例不同,这种处置盒可以依整体形式于其中包括充电装置、载象件和清洁装置,而作为一个以打卸下方式安装到成象设备中的单元;或可以依整体形式于其中包括显象装置、载象件与清洁装置,作为一个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成象设备中的单元;或可依整体形式于其中只包括载象件与清洁装置,作为一个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成象设备中的单元。
又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是把激光打印机作为具体说明例子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应用于例如静电复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或其它成象设备。
如上所述,由于清洁装置的显象剂接收部为沿着垂直于载象件之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隔层件分成了几个室,而且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又已减薄,从载象件上清除下的显象剂便不会填塞隔层件端部与载象件间所形成的小空间,由此便能将废调色剂均匀地收集于此清洁装置中。
此外,由于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不与记录件传送装置与记录件间之接触区域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上迭合,或是由于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不与传送装置传送之记录件的宽向侧过在记录件传送方向上迭合,因而起因于记录件传送所产生的纸粉与显象剂的凝聚物便不会通过隔层件的上述端部,从而防止了此种凝聚物落入形成这些端部处的小空间。因此,由于即便是未另设有用来输运收集于清洁装置中显象剂之机构,也能均匀地收集载象件上的显象剂,故能减少部件的数量,使成本降低并使处置盒与成象设备小型化。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就能提供一种清洁机构、一种成象设备与一种成象系统,由之能获取高质量的图象和显著地改进清洁能力。
此外,依据本发明,可以把再生纸用作记录件,这样就能对保护地球环境作出重大贡献。
Claims (36)
1、适用于借助载象件在记录介质上成象之成象设备中并可用来于此载象件上清除残余物的一种清洁机构,它包括:
用来清除载象件上残留物的清洁装置;
用来接收为此清洁装置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残留物的接收装置;以及
将此接收装置分隔成若干室的隔层件;
此隔层件的邻近成象件的端部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不与记录介质与传送它的装置之间的接触区域搭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的接收装置是用来盛纳为清洁装置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显象剂的一种罐,而前述隔层件则设在此罐内用来控制盛纳在罐中之显象剂的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的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不同为前述传送装置所传送之记录介质的宽向侧边搭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之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厚度小于隔层件的底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之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是由润滑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之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端部呈尖锐形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之记录介质的规格包括以下规格中的一或多种:A3、A4、A5、B4、B5、信件、明信片与名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有辊和压向此种辊的摩擦垫,且用来把供给盒所供给的记录介质一一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有一批辊,它们相互分开并排设于记录介质传输路径的宽向上。
10、一种用来于记录介质上成象的成象设备,它包括:
一种载象件;
使形成于上述载象件上之潜象显象的显象装置;
使此显象装置所显之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
用在转印作业后来除去载象件上余留之显象剂的清洁装置;
用来接收清洁装置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显象剂的接收装置;
将此接收装置分隔成一批室的隔层件;与
用来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说隔层件的与载象件邻近的一端,在介质传送方向中不同记录介质与传送装置间的接触区域搭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接收装置包括一用来盛纳为清洁装置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显象剂的罐,而所说的隔层件则设在该罐中用来控制罐内所盛显象剂的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的与载象件相邻的端部,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不与为传送装置所输送之记录介质的宽向侧边搭迭。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之与载象件相邻的端部,它的厚度小于隔层件底端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之与载象件相邻的端部是由润滑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之与载象件相邻的端部呈尖锐形式。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的记录介质取下述规格中之一或多种:A3、A4、A5、B4、B5、函件、明信片与名片。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载象件为一光敏鼓而所说清洁装置包括一弹性清洁板,后者则从此光敏鼓上清除残留的显象剂。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与记录介质相接触,通过它们之间的接触摩擦力来传送记录介质。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为一辊与一推贴住此辊的摩擦垫,用来把供给盒所供给的记录介质一一分离。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包括一批辊,它们在记录介质传输路径的宽向中按相互分开的方式排定。
21、于记录介质上成象且内设有可卸除之处置盒的一种成象设备,它包括:
用来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装置;
能将一处置盒安装好的安装装置,此处置盒包括载象件、用来清除载象件上显象剂的清洁装置、用来接收清洁装置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显象剂的接收装置、以及用来将此接收装置分隔成若干室之隔层件,上述安装装置将此处置盒依这样一咱方式安装,使此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一端,在记录介质的传输方向上,不同记录介质与其传送装置间的接触区域搭迭;
以及用来将处置盒中载象件上所显影的图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接收装置是一用来盛纳为清洁装置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显象剂的罐,而所说之隔层件则设在该罐内用来控制其中所装盛之显象剂的运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的与载象件邻近的端部,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不与为上述传送装置所传送之记录介质的宽向侧边搭迭。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的与载象件邻近的端部所具厚度小于此隔层件底部的厚度。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的与载象件邻近的端部是由润滑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隔层件的与载象件邻近的端部呈尖锐构型。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之记录介质取如下规格中的一或多种:A3、A4、A5、B4、B5、信件、明信片与名片。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处置盒包括用来使形成在前述载象件上之潜象显象的显象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处置盒包括对载象件充电的充电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包括一批相互分开且排定在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宽向上的辊。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所说的传送装置包括一辊和一推贴住此辊的摩擦垫,用来把供给盒所供给的记录介质一一分离。
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述及的成象设备是激光打印机。
3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述及的成象设备是LED打印机。
3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述及的成象设备是静电复印机。
3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中述及的成象设备是传真机。
36、用来于记录介质上成象的一种成象系统,它包括:
一载象件;
于此载象件上成象的成象装置;
用来清扫此载象件的一种清洁机构,此清洁机构包括接收从载象件上清除下之残留物的接收装置,以及将此接收装置分隔成一批室的隔层件;还有
用来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装置;
其中上述的清洁机构与传送装置布置成,使此清洁机构之隔层件的邻近载象件的一端,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不同此记录介质与传送装置间的接触区域搭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4141125A JP2863372B2 (ja) | 1992-05-07 | 1992-05-07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141125/92 | 1992-05-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313A true CN1078313A (zh) | 1993-11-10 |
CN1033935C CN1033935C (zh) | 1997-01-29 |
Family
ID=1528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2113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35C (zh) | 1992-05-07 | 1992-11-30 | 清洁机构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406365A (zh) |
EP (1) | EP0568745B1 (zh) |
JP (1) | JP2863372B2 (zh) |
KR (1) | KR960005480B1 (zh) |
CN (1) | CN1033935C (zh) |
DE (1) | DE69218923T2 (zh) |
MX (1) | MX920688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7246C (zh) * | 2001-09-10 | 2008-06-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9250A (en) * | 1993-08-03 | 1995-12-26 | Michlin; Steven B. | Photoreceptor drum keeper blade improvement |
JP3604840B2 (ja) * | 1996-09-30 | 2004-1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EP1257112B1 (en) * | 2001-05-11 | 2014-06-18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Drum surface scanner and method for plate size check |
US20050201786A1 (en) * | 2003-11-27 | 2005-09-15 | Takuya Ito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233429B2 (ja) * | 2008-06-12 | 2013-07-1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廃棄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223288B2 (en) * | 2011-08-25 | 2015-12-29 | Ricoh Company, Ltd. | Waste toner collecting container and process un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5834A (en) * | 1978-11-02 | 1982-08-24 | Mita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Transfer type electrostatic copying apparatus |
US4501484A (en) * | 1981-08-19 | 1985-02-26 | Ricoh Company, Ltd. | Photoconductive element cleaning apparatus and residual toner collecting apparatus |
US4530594A (en) * | 1982-05-21 | 1985-07-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leaning device |
JPS6166360U (zh) * | 1984-10-05 | 1986-05-07 | ||
JPS61204673A (ja) * | 1985-03-07 | 1986-09-10 | Canon Inc | 廃トナ−回収装置 |
JPS63149669A (ja) * | 1986-12-15 | 1988-06-22 | Canon Inc | 接触帯電方法 |
EP0342787A3 (en) * | 1988-04-15 | 1991-03-27 | AT&T Corp. | Search method for generating test vectors for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s |
JP2590210B2 (ja) * | 1988-06-28 | 1997-03-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静電式複写機 |
US4870449A (en) * | 1988-07-08 | 1989-09-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magnetic toner mover |
JPH0359693A (ja) * | 1989-07-28 | 1991-03-14 | Seiko Epson Corp | トナー回収装置 |
JP2852442B2 (ja) * | 1989-11-15 | 1999-02-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感光体ベルト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JPH04204988A (ja) * | 1990-11-30 | 1992-07-27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107305A (en) * | 1990-12-03 | 1992-04-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lean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having particle flow guides |
-
1992
- 1992-05-07 JP JP4141125A patent/JP28633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11-12 US US07/975,103 patent/US540636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11-20 EP EP92310624A patent/EP056874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11-20 DE DE69218923T patent/DE6921892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11-30 KR KR1019920022828A patent/KR96000548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11-30 MX MX9206882A patent/MX9206882A/es unknown
- 1992-11-30 CN CN92113647A patent/CN103393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7246C (zh) * | 2001-09-10 | 2008-06-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35C (zh) | 1997-01-29 |
KR930023790A (ko) | 1993-12-21 |
US5406365A (en) | 1995-04-11 |
JP2863372B2 (ja) | 1999-03-03 |
JPH05313538A (ja) | 1993-11-26 |
KR960005480B1 (ko) | 1996-04-25 |
EP0568745B1 (en) | 1997-04-09 |
EP0568745A1 (en) | 1993-11-10 |
DE69218923T2 (de) | 1997-09-11 |
DE69218923D1 (de) | 1997-05-15 |
MX9206882A (es) | 1993-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930C (zh) | 处理卡盒,其装配方法和电摄影图象成形设备 | |
CN1253762C (zh) |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1677261A (zh) |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JP2008175956A (ja) | 粉体搬送装置、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73078A (ja) | リサイクル装置 | |
CN1920702A (zh) | 感光构件盒,显影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91619A (zh) |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033935C (zh) | 清洁机构和成像设备 | |
US782236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unit thereof | |
JP2000284594A (ja) | トナー搬送装置 | |
JP6464643B2 (ja) |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241073C (zh) | 调色剂补充装置及其成像设备 | |
JP2005250395A (ja) | 搬送スクリュー及び現像剤搬送機構 | |
CN1991613A (zh) |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H0415236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着脱自在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CN2731502Y (zh) |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 |
CN1213096A (zh) | 图象形成设备 | |
JP442955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18491003U (zh) |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198674A1 (en) | Toner deliver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09282247A (ja) |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80948B2 (ja) |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782915A (zh) | 显影盒和具有该显影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JP2010020228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272122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その現像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5 |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 ||
OR01 | Other related matters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70129 Termination date: 201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