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731502Y -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31502Y
CN2731502Y CNU032440111U CN03244011U CN2731502Y CN 2731502 Y CN2731502 Y CN 2731502Y CN U032440111 U CNU032440111 U CN U032440111U CN 03244011 U CN03244011 U CN 03244011U CN 2731502 Y CN2731502 Y CN 27315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
roller
mo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03244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野和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315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315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陈述当所有的负载都被一个公用电动机驱动时,为感光鼓室提供一个稳定驱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三个驱动链。一个第一驱动链从电动机的驱动轴延伸到感光鼓室;一个第二驱动链从电动机的驱动轴延伸到加热机构;和一个第三驱动链从电动机的驱动轴延伸到墨粉盒来驱动其中的墨粉供料元件。用于第一和第二驱动链的每一个的第一驱动元件安装在一根公用轴上,可以独立地旋转。基本上位于驱动轴的相反侧的是第三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元件。结果,作为驱动不同负载的反作用力施加给驱动轴的各力基本上是抵消掉的。再则,因为第一和第二驱动链的每一个的第一驱动元件在转动中是彼此分离的,第二驱动链对驱动感光鼓室的第一驱动链没有任何影响。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供载像体稳定旋转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例如激光打印机那样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中,在感光鼓室上形成一个静电潜像,并且这个静电潜像被显影辊加以显影,其中墨粉由一个墨粉供料辊提供。显影墨粉影像被固定辊施加高温而固定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介质被一个记录介质传输辊传输到感光鼓室。
因此,在成像装置中,感光鼓室,显影辊,墨粉供料辊,固定辊,记录介质传输辊和其他部件被一个电动机驱动。
近来,具有一个用来驱动包括感光鼓室辊子的电动机的成像装置已广为人知,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号8-137180中揭示的。在本成像装置中,为数众多的齿轮被用来把电动机轴的驱动力传送给包括感光辊在内的辊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处理一个公用电动机驱动所有的负载情况下感光鼓室的稳定驱动问题。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三个驱动链。第一驱动链从电动机的驱动轴延伸到感光鼓室;第二驱动链从电动机的驱动轴延伸到加热机构;第三驱动链从电动机的驱动轴延伸到墨粉盒,并且驱动被包含其中的墨粉进料元件。
第一和第二驱动链中每一个的第一驱动元件是独立地可旋转地安装在公共轴上的。基本上位于驱动轴的反侧的是第三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元件。结果,作为驱动各种不同负载的反作用力而施加到驱动轴的各力是基本抵消掉的。另外,因为第一和第二驱动链中每一个的第一驱动元件在旋转中是彼此分离的,第二驱动链对于驱动感光鼓室的第一驱动链没有影响。
第一,第二和第三驱动链中每一个的第一驱动元件是螺旋齿轮,并且它们或者啮合到一个形成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轴中的齿轮,或者啮合到一个固定地装配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轴上的齿轮。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参照下列图画来说明,其中:
图1是激光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成像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加工芯子的侧视图。
图4是激光打印机的驱动机构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图4的驱动机构从侧面看的视图。
图6是从和图5相同的方向看的主要齿轮单元的平面图。
图7是在图6中从后侧看的视图。
图8是鼓室驱动齿轮和薄齿轮的剖视图。
图9是安置在如图5所示的驱动机构中的卸载齿轮单元的部分视图。
图10是如图9所示的卸载齿轮单元的视图。
图11是第十二空转齿轮的中心截面图。
图12是显示第十二空转齿轮安装在第四框架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将解释激光打印机1的结构。图1是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中心截面图。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外壳2,和在外壳2中,供应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3的一个进料器部分4以及在被提供的纸张3上形成预定影像的一个成像部分5。在图1中的左侧是激光打印机1的前侧。
一个出料盘46生成在外壳2中的上部后侧的凹进部分中以便堆积打印了的纸张3。芯子容纳部分57被安置在外壳2中的上部前侧。当它的上部表面被打开时芯子容纳部分57是空的。加工芯子17被装配在芯子容纳部分57中或被从其中取出。芯子容纳部分57被上盖54覆盖,上盖围绕着安置在出料盘46的前端的支撑轴54a上下旋转。当它被打开时,上盖54的位置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
一个出料通道44被安置在外壳2中的后侧(图1中的右侧)。出料通道44在沿着外壳的后表面的上下方向形成弧形,使得纸张3从固定装置18排出到出料盘46。固定装置18安置在外壳2中的下部后侧,而出料盘46安置在外壳2中的上部后侧。出料辊45安置在出料通道44上传送纸张3。
因为出料通道44被形成弧形,上表面有打印影像的纸张3被排出到出料盘46上,它的上表面朝下。这种出料方法被称为面朝下方法。当为数众多的纸张被打印时,纸张3按出料顺序被打印表面朝下堆积,并且纸张3是按打印顺序排序的。
进料器部分4包括供料辊8,供料盘6,压纸板7,分离垫9,传送辊11,纸屑排除辊10和阻挡辊12。供料辊8安置在外壳2中的底部。供料盘6安置在外壳2中,但可分离出来。压纸板7安置在供料盘6中使得在其上堆积纸张3并且挤压纸张3到供料辊8。分离垫9安置在供料盘6的一个侧端使得它被压向供料辊8。分离垫9挤压纸张3和用来传送纸张3但是防止一次传送一张以上的纸张3的供料辊8。传送辊11安置在相对于传送纸张3的供料辊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两个点上。纸屑排除辊10通过反置传送纸张3的纸张传送辊11与反向的传送辊11合作经由纸张3排除纸屑。阻挡辊12被安置在相对于传送辊11的纸张3传送方向的下游。阻挡辊12在打印操作过程中调节馈送纸张3的时序。
压纸板7上有纸张3堆积。安置在远离进纸辊8一端的压纸板7的支撑轴7a被供料盘6的底面所支撑,并且接近供料辊8的一端绕支撑轴7a可上下移动。压纸板7通过弹簧(未显示)从压纸板7的后侧被推向进纸辊8。
当堆积的纸张3的数量增加时,压纸板7顶着弹簧的推动力绕支撑轴7a向下移动。供料辊8和分离垫9被互相面对的安置。分离垫9通过安置在分离垫9的后侧的弹簧13被挤向供料辊8。
一个手工盘14被安置在外壳2的前表面侧(图1中左侧)。手工盘14包括盘子14b和盖子14c。盘子14b绕支撑轴14a沿前后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被打开和关闭。当被打开时,盘子14b夹持被堆积的纸张3。盖子14c相对于盘子14b滑动并且当盘子14b被关闭时,变成外壳2的一部分。手工辊15和分离垫25被安置在手工盘14的附近。手工辊15馈送堆积在手工盘14的盘子14b上的纸张3。分离垫25防止一次馈送一张以上的纸张。
手工辊15和分离垫25被互相面对的安置,并且分离垫被安置在分离垫25的后侧的弹簧(未显示)挤向手工辊15。堆积在手工盘14上的纸张3被分离垫25一张一张的分离并且被分离的纸张3被手工辊15传送到阻挡辊12。
成像部分5的结构参考图2和图3将被解释。图2是从侧面看的成像部分5的剖视图。图3是加工芯子17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成像部分5包括扫描装置16,加工芯子17和固定装置18,因此在被进料器部分4传送的纸张3上形成影像。
扫描装置16被安置在外壳2中出料盘46的下侧。扫描装置16包括一个激光发射部分(未显示),多角镜19,fθ透镜20,反光镜21和中继镜22。激光发射部分发射激光光束。多角镜19在主要的扫描方向上被旋转来扫描从激光发射部分发射的激光光束。fθ透镜20保持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不变。反光镜21反射被扫描的激光光束。中继镜22调整焦点位置使得由反光镜21反射的激光光束在感光鼓室27上形成影像。
以预定影像数据为基础的,从激光发射部分发射的激光光束,被多角镜19,fθ透镜20,反光镜21和中继镜22按顺序通过或反射,如点划线A所示。因此,激光光束被照射到加工芯子17的感光鼓室的表面。
加工芯子17包括感光鼓室27,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显影辊31,墨粉供料辊33,墨粉盒34,转移辊30,清洁辊51和二次辊52。感光鼓室27被旋转地安置在显影辊31的一侧,使得感光鼓室27的旋转轴平行于显影辊31的旋转轴。感光鼓室27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与显影辊31接触。感光鼓室27的旋转速度不同于显影辊31的旋转速度,因此在感光鼓室27和显影辊31之间有一个旋转速度差。由于旋转速度差,用于旋转显影辊31和感光辊27的负载被增加。
一个电荷产生层和一个电荷传送层被分层叠压在一个导电基片上形成感光鼓室27。一个有机光束导电体,例如偶氮颜料或酞菁,被分散在粘结剂树脂中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形成电荷产生层。一个诸如腙型或芳基胺型的混合物,被混合在诸如聚碳酸酯的树脂中,形成电荷传送层。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被安置在感光鼓室27之上,但隔开感光鼓室27一个预定距离,使得不与感光鼓室27接触。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为正极性充电。在正极性充电中,电晕放电来自放电钨丝。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给感光鼓室27的表面均匀地充正电。
当感光鼓室27被激光光束照射时,由于光的吸收,在电荷产生层中产生一个电荷,并且这个电荷被电荷传送层传送到感光鼓室27的表面。被电荷传送层传送的电荷抵消了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充电的表面电位。因此电位差就产生在被照射部分的电位和没有被照射部分的电位之间。电位差则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辊31被安置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的相对于感光鼓室27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显影辊31可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中箭头所示。用导电橡胶的滚轮部分覆盖一根金属滚轮轴来形成显影辊31,而显影偏压是从显影偏压供应源(未显示)中提供给显影辊的。
墨粉供料辊33与显影辊31排成直线并且可旋转地安置在相对于显影辊31与感光鼓室27相反的位置。供料辊33在压缩状态下与显影辊31接触。在墨粉供料辊33的旋转速度和显影辊31的旋转速度之间存在速度差。
用导电泡沫的滚轮部分覆盖一根金属滚轮轴来形成供料辊33。墨粉被显影辊31和墨粉供料辊33产生的摩擦力所装填。墨粉盒34安置在墨粉供料辊33的附近并且其中储存的墨粉通过墨粉供料辊33提供给显影辊31。
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带正电荷的无磁性单成分聚合墨粉作为显影剂。墨粉是聚合墨粉,使用诸如悬浮物聚合那样已知的聚合方法,通过对诸如苯乙烯那样的聚合单体,或诸如丙烯酸,脘基(C1-C4)丙烯酸盐,和脘基(C1-C4)丙烯酸酯那样的丙烯酸单体进行共聚合而获得。聚合墨粉的微粒直径约为6-10微米。一种着色剂,例如碳黑或蜡,与聚合墨粉混合,并且为了提高流动性再在聚合墨粉中加入诸如二氧化硅那样的添加剂。
一个由旋转轴35支撑的搅拌器36可旋转地安置在墨粉盒34的中心。当搅拌器36如图2中箭头所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墨粉盒34中的墨粉被搅拌并送向墨粉供料辊。安置在墨粉盒34侧壁上的窗口38是用来观测剩余墨粉量的。由旋转轴35支撑的清洁器39负责窗口38的清洁。
传送辊30被安置在相对于感光鼓室27的旋转方向的显影辊31的下游侧和感光鼓室27下侧。传送辊30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中受到支撑,如图2中箭头所示。用离子导电橡胶的辊子覆盖一根金属滚轮轴来形成传送辊30。在传送操作中,传送偏压从传送偏压电源施到传送辊30。
清洁辊51安置在感光鼓室27的附近。清洁辊51位于相对于感光鼓室27的旋转方向的传送辊30的下游侧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的上游侧。二次辊52安置在从感光鼓室27的清洁辊51的另一侧,感光鼓室27位于它们中间,使得可以接触清洁辊51。擦拭部件53接触二次辊52。
激光打印机1的感光鼓室27用一个没有清洁器的方法来清洁,如下所述。在墨粉从感光鼓室27被传送到纸张3后,剩余在感光鼓室27表面的墨粉或纸屑被清洁辊51静电吸收。只有被清洁辊51静电吸收的纸屑才被二次辊52静电吸收。被二次辊52吸收的纸屑被擦拭部件53擦掉。被清洁辊51吸收的墨粉回到感光鼓室27并被显影辊31收集。
在加工芯子17中,曝光窗口69被安置在感光鼓室27之上,使得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光束照射到感光鼓室27上。曝光窗口被安置在加工芯子17的箱子40的上面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的开口171的墨粉盒34侧。感光鼓室27通过曝光窗口69与加工芯子17的外部世界沟通。
如图3所示,感光鼓室27的驱动轴27a从箱子40的左右侧延伸。传送齿轮27b被固定到驱动轴27a。传送齿轮27b的齿轮表面被部分暴露在箱子40的一侧上。与传送齿轮27b互锁的鼓室驱动齿轮112的小齿轮部分112a(图4)暴露在胶卷筒容纳部分57(图1)。
导板60被安置在加工芯子17的箱子40中驱动轴27a的附近。当加工芯子17被装配在外壳2中时,驱动轴27a和导板60与形成在外壳2中的导引槽啮合。因此,加工芯子17被平稳地装配到外壳2和从外壳2中被卸下。
驱动力输入部分70被安置在加工芯子17的箱子40的侧面上的接近中心处安装传送齿轮27b的地方。一个圆柱形的轴容纳环节70a形成在驱动力输入部分70中。两个突出部安置在轴容纳环节70a的内壁上,使它们向中心轴延伸并且互相面对。安置驱动力输入部分70的侧面是相对于外壳2中加工芯子17的插入方向的右侧面。
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18安置在加工芯子17的下游侧。固定装置18包括一个加热辊41,一个用来挤压加热辊41的压力辊42,以及安置在加热辊41和压力辊42的下游侧的一对传送辊43。加热辊41由圆柱形的金属辊组成并且在辊子中具有一卤素灯作为加热源。
在加工芯子17中被传送到纸张3的墨粉被高温熔化,并且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41和压力辊42之间时被挤压和固定在纸张3上。然后,纸张3被传送辊43传送到排纸通道44。
激光打印机1的驱动机构100将参考图4和图5来说明。图4是激光打印机1的驱动机构100的水平截面图。图5是从左侧看图4所示的驱动机构100的视图。
如图4所示,齿轮齿与直流无电刷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形成一体。一个用来驱动感光鼓室27的鼓室驱动齿轮112,一个薄齿轮113和一个第一空转齿轮114与驱动轴111互锁。薄齿轮113安置在与鼓室驱动齿轮112相同的轴上。
驱动轴111由不锈钢制成。鼓室驱动齿轮112和薄齿轮113和一个第一空转齿轮114相对于驱动轴111作对称安置。鼓室驱动齿轮112,薄齿轮113和第一空转齿轮114与驱动轴111互锁并且它们都是螺旋齿齿轮,就是说它们的齿轮齿相对于每一个齿轮的旋转轴的垂直线是不对称的。因此,每一个齿轮只朝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只有齿轮齿的一侧有必要形成一定的精度。因此齿轮的加工费降低。
一个第二空转齿轮115与第一空转齿轮114互锁。一个第三空转齿轮116和第二空转齿轮115互锁。一个电磁离合器117安置在第三空转齿轮116上并且第三空转齿轮116通过电磁离合器117与第四空转齿轮118相连。第四空转齿轮118与输入齿轮119互锁。
当第三空转齿轮116在电磁离合器117处于连接状态下旋转时,第四空转齿轮118被旋转并且输入齿轮119被旋转。驱动力输入部分120安置在输入齿轮119的旋转轴的末端。
被弹簧123推动到啮合部位的输入终端122安置在驱动力输入部分120的末端。如图4所示,输入终端122可分离地适配到一个安置在加工芯子17上的轴容纳环节70a。
如图3所示,当输入齿轮119在配合状态下被旋转时,输入终端122传送驱动力给驱动力输入部分70来驱动显影辊31,供料辊33和搅拌器36。
同时申请和被认定为代理人参考号115213的,与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具有相同的申请日期的美国专利申请No.6,041,203揭示了加工芯子17的结构,其中被传送到驱动力输入部分70的驱动力驱动显影辊31,供料辊33和搅拌器36。同时申请并被认定为代理人参考号115213的美国申请No.6,041,203所揭露的内容将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内,这里引述它的本体作为参考。
鼓室驱动齿轮122是一个两级齿轮并且包括小齿轮部分112a。因为小齿轮部分112a的直径小于鼓室驱动齿轮112的直径,小齿轮部分112a以比鼓室驱动齿轮112慢的旋转速度旋转。小齿轮部分112a与形成在感光鼓室27的端部的传送齿轮27b互锁。因此,当鼓室驱动齿轮112旋转时,感光鼓室27也旋转。
薄齿轮113安置在与鼓室驱动齿轮112相同的轴上。但是,它是单独旋转的。一个第五空转齿轮130也与薄齿轮113互锁。第五空转齿轮130与一个第六空转齿轮141互锁。一个电磁离合器140安置在第六空转齿轮141上。第六空转齿轮141的驱动通过电磁离合器140被传送到阻挡辊12的旋转轴142上。
驱动机构100包括一个第一框架101,一个上部的第一框架101a(图6)和一个第二框架102。第一框架101,上部第一框架101a和第二框架102都是平板并且它们是相互平行安置的。上述齿轮中的每一个的旋转轴的一端被三个框架中的一个所支撑,而每一个旋转轴的另一端被面向支撑旋转轴一端的框架的框架所支撑。也就是说,每一个齿轮的旋转轴的两端都得到支撑,所以旋转轴免于倾斜。
用来旋转固定装置18的加热辊41的齿轮机构将参考图4和图5来说明。如图4所示,薄齿轮113的旋转被传送到一个被支撑在第四框架106和第五框架107之间的第七空转齿轮132。按照图4看来,薄齿轮113和第七空转齿轮132是彼此不互锁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互锁的如图5所示。第七空转齿轮132是一个二级齿轮并且小齿轮132a与第七空转齿轮132的旋转轴形成一体。一个第八空转齿轮133与小齿轮132a互锁。
一个第九空转齿轮138与第八空转齿轮133互锁。一个第十空转齿轮134与第九空转齿轮138互锁。一个第十一空转齿轮135与第十空转齿轮134互锁。一个第十二空转齿轮136与第十一空转齿轮135互锁。一个安置在固定装置18的加热辊41的端部的加热辊齿轮41a与第十二空转齿轮136互锁。
主齿轮单元150的结构将参考图6和图7来说明。主齿轮单元150是图5中所示驱动机构100的一部分。图6是和图5相同的方向看的主齿轮单元150的视图。图7是显示从后侧或外壳2内侧看图6的主齿轮单元150的视图。
如图6所示,主齿轮单元150包括第一框架101和用螺栓固定在第一框架101的上部第一框架101a。第一框架101和上部第一框架101a是通过把金属板剪切成预定形状并加以弯曲而形成的。
直流无电刷电动机110安置在第一框架101的中心。一个由树脂胶片形成的绝缘环节151安置在如图6中用阴影所示的第一框架101的一部分。一组配线(未显示)被安置在绝缘环节151上。因此,即使配线摩擦绝缘环节151并且被损坏,配线也不会短路。
如图7所示,鼓室驱动齿轮112和空转齿轮114安置在主齿轮150的后侧,使得它们相对于直流无刷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对称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够使得驱动轴111不受使驱动轴111向一方倾斜的力的影响。
只有与小齿轮部分112a互锁的传送齿轮27b和与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互锁的鼓室驱动齿轮112连接。鼓室驱动齿轮112的旋转只传送到感光鼓室27,不传送到其他负载。因此,鼓室驱动齿轮112不受其他负载的影响,并且来自直流无电刷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的驱动力被稳定地转换到感光鼓室27的旋转。因此,感光鼓室27稳定地旋转以获得高品质的影像。
因为连接鼓室驱动齿轮12与驱动轴111互锁的位置和空转齿轮114与驱动轴111互锁的位置的直线长度几乎等于驱动轴111的直径,没有不必要的力矩施加到驱动轴111。
鼓室驱动齿轮112和薄齿轮113的结构将参考图8来说明。图8是鼓室驱动齿轮112和薄齿轮113的剖视图。鼓室驱动齿轮112和薄齿轮113由聚苯撑硫树脂制成。鼓室驱动齿轮112和薄齿轮113被从第一框架101延伸来的轴112d所支撑,使得它们可以彼此独立地旋转并且被一个垫圈112b和一个卡环112c所固定。
如上所述,鼓室驱动齿轮112只传递驱动力到感光鼓室27,薄齿轮113只传递驱动力到阻挡辊12。因为传递驱动力到不同负载的齿轮被安置在同一个轴上,所需空间变小。
用来传递驱动力给加热辊41的卸载齿轮单元170的结构将参考图9和图10来说明。图9和图10是安置在如图5中的驱动机构100中的卸载齿轮单元的视图。
如图10所示,第三框架105和第四框架106被安置在卸载齿轮单元170中,使得它们互相平行。第十空转齿轮134,第十一空转齿轮135和第十二空转齿轮136被第三框架105和第四框架106之间的轴所支撑。如图9所示,一根支撑轴108a和一根空心支撑轴108b被安置在第四框架106和子框架108之间。第十空转齿轮134被空心支撑轴108b所支撑。
支撑轴108a,108b被这样支撑,使得每一个支撑轴108a,108b的两端被第四框架106和子框架108所支撑。一根支撑轴106a被这样支撑,使得它的两端被第三框架105和第四框架106所支撑。因此,支撑轴106a,108a,108b可免于倾斜。支撑轴138a从第四框架106延伸过来支撑第九空转齿轮138。
第十二空转齿轮136的结构将参考图11和图12来说明。图11是第十二空转齿轮136的中心横截面图。图12是显示第十二空转齿轮136与安置在第四框架106上的支撑轴106a相适配的视图。
第十二空转齿轮136与安置在加热辊41的一端的加热辊齿轮41a互锁,以便传递用来旋转加热辊41的能量。当卤素灯通电时,加热辊41具有170℃的高温并且第十二空转齿轮136是受到这个热量的。因此第十二空转齿轮136必须是耐热的。
旋转地被容纳在支撑轴106a上的轴容纳环节136a由具有较好耐热性的聚苯撑硫树脂制成,而安置在轴容纳环节136周围的金属齿环节136b由烧结铁或铜粉制成。
如上所解释的,在这个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驱动感光鼓室27的鼓室驱动齿轮112与直流无电刷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互锁,并且鼓室驱动齿轮112只传递驱动力给感光鼓室27。从而,感光鼓室27不受其他负载的影响并且稳定地旋转。因此,高质量的影像可以被获得。
显影辊31和供料辊33在互相接触中以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因此,当显影辊31和供料辊33旋转时,大负载被产生。但是负载波动不被传递给鼓室驱动齿轮112,感光鼓室27稳定地旋转。
当纸张3被提供给阻挡辊12或加热辊41时,施加在阻挡辊12或加热辊41上的负载与纸张3被这样供给前相比被增加。但是,因为负载的波动不被传递给鼓室驱动齿轮112,所以感光鼓室27稳定地旋转。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被详细的描述并且参考了其中具体实施例,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安排和修改。
在实施例中,通过切割直流无电刷电动机110的驱动轴来形成一个齿,从而获得齿轮,但是另外一个齿轮也可以适配到驱动轴111上。此外,在实施例中,鼓室驱动齿轮112的小齿轮部分112a直接驱动形成在感光鼓室27的端部的传送齿轮27b来旋转感光鼓室27。但是另一种驱动力传送机构也可以被安排在小齿轮部分112a和传送齿轮27b之间。

Claims (17)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输出驱动力的驱动源;
一个在其上保持影像的影像保持环节;
一个不同于影像保持环节的负载;
一个连接影像保持环节和驱动源的第一传送机构;以及
一个连接负载和驱动源的第二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独立于第一传送机构;
其中驱动源是具有一个旋转轴和一个由旋转轴形成的齿轮的电动机,并且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都与电动机的齿轮啮合;
其中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都安装在一根公用轴上并且可独立旋转,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发动机的齿轮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传送机构包括一个连接影像保持环节的第一齿轮,第二传送机构包括一个连接负载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被安置成这样,使得第一齿轮与电动机齿轮的啮合位置接近第二齿轮与处于电动机的轴附近的电动机齿轮的啮合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个具有连接电动机和其他负载的第三齿轮的第三传送机构,第三传送机构独立于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中的每一个,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被安置成这样,使得第一齿轮与电动机齿轮的啮合位置相对于电动机的轴对称于第三齿轮与电动机齿轮的啮合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二传送机构连接纸张供料辊和加热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三传送机构连接保持和提供显影剂给影像保持环节的显影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是这样形成的,使得显影保持环节的圆周速度与显影辊的不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三传送机构连接提供显影剂给显影辊的供料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三传送机构是这样形成的,使得供料辊的圆周速度不同于显影辊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中的每一个都是螺旋齿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一个加热辊齿轮安装在加热辊上,加热辊齿轮连接第二传送机构,其中加热辊齿轮由耐热树脂的核心轴和核心轴周围的金属齿组成。
11.一种驱动机构,用在具有感光鼓室,墨粉供给装置,以及加热机构的成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驱动电动机;
一个第一驱动链;
一个第二驱动链;以及
一个第三驱动链,其中驱动电动机有一个带有驱动齿轮的驱动轴,第一驱动链和第二驱动链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第一驱动元件,它们独立旋转,但在公用轴上互相邻接,并且与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链的第一驱动元件基本上以驱动齿轮为中心在第一驱动链和第二驱动链中每一个的第一驱动部件的反对面呈对称的姿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驱动链的第一驱动元件是螺旋齿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链驱动感光鼓室,第二驱动链驱动加热机构,第三驱动链驱动墨粉供料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链的第一驱动元件是一个二级齿轮,大齿轮级啮合驱动齿轮,小齿轮级啮合感光鼓室。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驱动链的第一驱动元件的排列使通过驱动齿轮施加给电动机驱动轴的力相互平衡。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齿轮形成在驱动轴内。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齿轮被固定地装配在驱动轴上。
CNU032440111U 2002-04-03 2003-04-02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73150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1542A JP2003295552A (ja) 2002-04-03 2002-04-0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01542 2002-04-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31502Y true CN2731502Y (zh) 2005-10-05

Family

ID=2867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0310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0672C (zh) 2002-04-03 2003-04-02 成像装置
CNU0324401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731502Y (zh) 2002-04-03 2003-04-02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0310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0672C (zh) 2002-04-03 2003-04-02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85519B2 (zh)
JP (1) JP2003295552A (zh)
CN (2) CN10039067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672C (zh) * 2002-04-03 2008-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7817B2 (ja) * 2002-04-02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36822B1 (ko) * 2005-10-05 2006-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칼라 화상형성장치
JP4386034B2 (ja) * 2005-12-27 2009-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115B2 (ja) 2010-01-13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953B2 (ja) 2010-09-15 2016-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1225B2 (ja) * 2014-08-19 2017-04-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500321B2 (en) * 2020-05-18 2022-1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tructure for switching transmission state of driving force to photosensitive dr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5028Y2 (ja) * 1987-05-29 1997-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
JP2652034B2 (ja) 1988-04-28 1997-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755625B2 (ja) * 1988-10-31 1998-05-2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79190B2 (ja) 1990-11-21 1994-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装置
JPH06314001A (ja) * 1993-04-28 1994-11-08 Canon Inc ギア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03165A (ja) 1993-12-28 1995-08-04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記録装置
JP3046506B2 (ja) 1994-09-20 2000-05-29 株式会社東芝 駆動連結機構およびドラム駆動連結機構
JPH08137180A (ja) 1994-11-11 1996-05-3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0164536B1 (ko) * 1995-08-09 1999-03-20 김광호 전자사진현상방식을 이용하는 기기의 구동시스템
JP3013779B2 (ja) * 1995-10-20 2000-02-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像担持体の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71301A (ja) * 1996-12-11 1998-06-26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R2778872A1 (fr) 1998-05-25 1999-11-26 Michelin & Cie Procede et machine de montage de pneumatiques
JP2000098746A (ja) 1998-09-24 2000-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684047B2 (en) * 2000-04-10 2004-01-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duced image defects
JP2001290365A (ja) 2000-04-10 2001-10-1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7817B2 (ja) 2002-04-02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95552A (ja) * 2002-04-03 2003-10-1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672C (zh) * 2002-04-03 2008-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85519B2 (en) 2006-08-01
US20030190172A1 (en) 2003-10-09
JP2003295552A (ja) 2003-10-15
CN100390672C (zh) 2008-05-28
CN1448801A (zh) 200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74560Y (zh) 显影剂盒与图像形成设备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2672693Y (zh)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N1244026C (zh)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2881728Y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盒
US11899393B2 (en) Photosensitive member unit and development unit
CN200948987Y (zh) 纸张提供装置及成像设备
CN1199088C (zh) 成象装置和成象设备
CN1359036A (zh) 驱动力传送部件,电照相感光鼓,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设备
CN1815378A (zh) 成像装置
CN2881727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091268C (zh) 具有安装定位结构的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2731502Y (zh)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的驱动机构
CN2784984Y (zh)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CN2692938Y (zh) 含有图象阅读器的成象装置
CN2736809Y (zh) 成像部件及具有该成像部件的成像设备
CN1677270A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991613A (zh)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425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JP34129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08069B1 (ko) 현상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CN1428666A (zh) 成像装置及其所用的处理单元
CN1734366A (zh)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CN1033935C (zh) 清洁机构和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5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5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