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1003U -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91003U CN218491003U CN202222737240.2U CN202222737240U CN218491003U CN 218491003 U CN218491003 U CN 218491003U CN 202222737240 U CN202222737240 U CN 202222737240U CN 218491003 U CN218491003 U CN 2184910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roller
- feeding
- feeding roller
- sheet fee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片材给进组件包括:给进辊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与给进辊连接,以驱动给进辊沿第一运动路径以及第二运动路径的复合运动,其中:第一运动路径包括给进辊沿自身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第二运动路径包括给进辊沿预设轴线为中心的摆动运动。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精确送纸的前提下实现了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和提高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片材给进机构生产工艺变得复杂、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地使用片材给进机构。如图1中所示胃现有的一种传统片材给进机构21':
片材叠放在支撑部件18'上,支撑部件18'的下方设置回复部件(弹簧)19',在回复部件(弹簧)19'的作用下支撑部件18'讲将放在其上的片材向上托起压向给纸辊14',给纸辊14'随轴13'做圆周运动,搓起最上层片材送出以进行片材供给。另为了避免最上层片材与下层片材之间摩擦力导致重送,还另需设置分离片组件。
上述传统片材给进机构零部件过多,加大了生产成本,生产工艺也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片材给进机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片材给进组件,包括:给进辊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给进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给进辊沿第一运动路径以及第二运动路径的复合运动,其中:
所述第一运动路径包括所述给进辊沿自身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路径包括所述给进辊沿预设轴线为中心的摆动运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给进辊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内齿槽,所述内齿槽的内壁面上设有内齿圈以及第一环体;
所述驱动件包括传动齿轮、行星齿轮以及传动轴,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相重合,所述传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给进辊的轴线相错位,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行星齿轮同时与所述传动齿轮以及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行星齿轮带动所述给进辊沿所述第一运动路径运动;
所述给进辊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心摆动,进而形成所述第二运动路径。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的外环面与所述第一环体的内环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给进辊的轴向窜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给进辊的外周面上包覆有胶圈层,以增加所述给进辊与所述片材接触时的摩擦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包括:
容置体,设有用于容纳片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置体的底部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片材的支撑面,所述容置体的一端形成有敞口部,所述片材可从所述敞口部送出所述容纳空间;
前述的片材给进组件,所述片材给进组件设于在所述容置体的上方,用于将所述片材从所述敞口部逐一地送出。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容置体的侧面形成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倾斜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片材从所述容纳空间内送出。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斜面上贴合设置有若干第一摩擦片,增加所述片材被送出时前端与所述引导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上下堆叠的所述片材互相分离,以防止一次送出一张以上的所述片材。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从动辊,当所述片材全部被送出时,所述从动辊与所述给进辊抵接并随着所述给进辊转动,以抵消所述给进辊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摩擦。
如上所述的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面上设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倾斜于所述支撑面设置,以增加位于底部的所述片材与所述容置体的底部之间的摩擦力。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有前述的片材给进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沿第一运动路径以及第二运动路径运动的给进辊,在保证精确送纸的前提下实现了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和提高稳定性,解决了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片材给进机构生产工艺变得复杂、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片材给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片材给进机构的轴测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片材给进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片材给进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容置体,11-容纳空间,12-支撑面,13-敞口部,14-引导斜面,15-第一摩擦片,16-安装槽,17-从动辊,18-第二摩擦片;
20-片材给进组件,21-给进辊,22-内齿圈,23-第一环体,24-传动齿轮,25-行星齿轮,26-传动轴,27-第二环体,28-胶圈层;
30-片材;
100-图像形成装置;
D1-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包括容置体10以及片材给进组件20,其中:
容置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片材30的容纳空间11,本申请实施例中,片材30作为打印介质,用于沉积如墨水等打印流体,容置体10的底部形成有用于支撑片材30的支撑面12,若干片材30堆叠放置于支撑面12上,相邻的片材30之间可分离,由于打印的需要,需要将相邻的片材30分离后逐页送出,容置体10的一端形成有敞口部13,片材30可从敞口部13送出容纳空间11,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在靠近容置体10一段的顶部形成敞口部13。
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容置体10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顶面凹陷以形成容纳空间11,容置体10的底部与顶部沿第一方向D1相对设置,敞口部13形成于支撑面12的重力方向的上方供片材30送出。
片材给进组件20设于敞口部13,片材给进组件20包括给进辊21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与给进辊21连接,以驱动给进辊21沿第一运动路径以及第二运动路径运动,其中:第一运动路径包括给进辊21沿自身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第二运动路径包括给进辊21沿预设轴线为中心的摆动运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给进辊21的外轮廓面为圆周面或椭圆面等弧面结构。
参照图2至图4所示,给进辊21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内齿槽,内齿槽的内壁面上设有内齿圈22,本申请实施例中,内齿槽贯穿于给进辊21的轴线方向,内齿槽为圆形槽,圆形槽的轴线方向与给进辊21的轴线方向相重合。
驱动件包括传动齿轮24、行星齿轮25以及传动轴26,传动轴26与动力源连接,以使得传动轴26能转动,动力源可以由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的部件提供,也可以配备单独的电机等,在此不做限定,传动齿轮24固定于传动轴26上,充当了太阳轮的作用,传动齿轮24固定于传动轴26上,传动轴26贯穿于传动齿轮24,行星齿轮25同时与传动齿轮24以及内齿圈22啮合,随着动力源提供动力给传动轴26,传动轴26转动,将动力依次经由传动齿轮24、行星齿轮25后传递给给进辊21,使得给进辊21能沿第一运动路径运动,也就是作圆周转动。
继续参照图2至图4所示,内齿槽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环体23,第一环体23的外环面与内齿槽的内壁面相贴合,传动轴26穿过第一环体23,预设轴线与传动轴26的轴线相重合,传动轴26的轴线与给进辊21的轴线相错位,行星齿轮25的直径要大于传动齿轮24的内径,传动齿轮24以及行星齿轮25的端部与第一环体23的内侧面相抵,使得第一环体23可以对传动齿轮24、行星齿轮25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
传动轴26上套设有第二环体27,第二环体27与传动齿轮24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方式,以提高整体强度,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环体27为传动轴26上的轴肩,第二环体27的内环面贴合于传动轴26的外圆周面上,第二环体27的外环面与第一环体23的内环面相抵接,第一环体23与第二环体27之间始终保持稳定的环形面接触,实现稳定传动,随着动力源提供动力给传动轴26,传动轴26转动,第二环体27的外环面与第一环体23的内环面内切滚动,靠给进辊21的重力和运动趋势使得给进辊21绕着传动轴26做第二运动路径摆动。也即,第二运动路径是给进辊21以传动轴26为转动中心所作的偏心摆动。
参照图3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给进辊21位于容置体10的上方,在给进辊21运动过程中,给进辊21延伸进容纳空间11内,并与最上方的片材30接触,给予片材30一个摩擦力,利用给进辊21的自转运动以及向下的摆动,摩擦力具有一个向上的分力以及一个向摆动方向分力,从而可以将最上方的单个片材30输送出去,而后又继续摆动到下一片材30位置,将单个片材30源源不断分离输送出去,在保证精确送纸的前提下实现了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和提高稳定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支撑部件18'(相当于本申请的支撑面12)需要设置回复部件19'来实现片材30的逐张送出,而本申请用于支撑片材30的支撑面12无需设置回复部件19',而是利用给进辊21的复合运动,在自身重力下主动贴合最上层的片材30表面,片材30可以直接放在容置体10内进行供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片材给进机构需要额外设置回复部件19'等辅助部件而导致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若干片材30沿第一方向D1堆叠,第二运动路径的沿第一方向D1的可移动距离大于片材30堆叠的高度从而实现给进辊21只在进片材30侧的摆动。通过一系列的运动从而实现给进辊21的转动、摆动下压力提供片材30进给以及摆动自动随片材30递减而降低的两个功能。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给进辊21的外周面上包覆有胶圈层28,胶圈层28包括但不限于是橡胶材质,用于增加与片材30接触时的摩擦力,在给进辊21工作过程中,胶圈层28的外表面与片材30接触,提供给最上层的片材30充分的摩擦力以与相邻的片材30分离,并经由敞口部13输送出去。
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容置体10的侧面形成有引导斜面14,引导斜面14的底部与支撑面12的边沿相接续,引导斜面14倾斜设置于支撑面12上,给进辊21将位于最上端的片材30与其相邻的下方的片材30分离后,经过引导斜面14,引导斜面14引导片材30从容纳空间11内送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其他部件,防止片材30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卡纸现象或者片材30先端折损现象。
继续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引导斜面14上贴合设置有若干第一摩擦片15,第一摩擦片15用于提供摩擦力给片材30的前端。当有多个片材30由于互相存在摩擦力而同时被传递时,每个片材30的前端均要与第一摩擦片15接触,片材30的前端与第一摩擦片15之间产生摩擦力,最上端的片材30直接受到给进辊21的作用力,而下层被带出的片材30是间接受力,前进的动力要小于最上端片材,因此,最上端的片材30能够克服第一摩擦片15给予片材30前端的摩擦力,进而能从敞口部13送出,而下层的其他片材30不能克服第一摩擦片15的摩擦力的作用,还留存在容纳空间11内,实现了片材30的逐一分离传递,以防止一次送出一张以上的片材30,避免片材30重送等打印故障,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15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摩擦片15间隔分布,以提供给与其接触的片材30足够且均匀的摩擦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支撑面12上开设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内设有从动辊17,从动辊17的表面与支撑面12平齐或略高于支撑面12,当片材30全部被送出时,从动辊17与给进辊21抵接并随着给进辊21转动,以抵消给进辊21与所述支撑面12之间的摩擦。
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支撑面12上设有第二摩擦片18,第二摩擦片18突出于支撑面12,第二摩擦片18为了增加位于底部的片材30与容置体10的底部之间的摩擦力,在容纳空间11内仅剩很少的几个片材30时,使得最上端的片材30分离时候,位于下面片材30的摩擦力大于位于上面片材30的摩擦力,不至于多个片材30一同送出。
可选的,第二摩擦片18倾斜于支撑面12设置。在片材30放入容纳空间11的前进方向,第二摩擦片18与片材30的前端先接触的一端与支撑面12持平,随着片材30的前进,第二摩擦片18逐渐突起于支撑面12的表面,这样可以防止片材30的前端在放入过程中顶到片材30,造成片材30先端损伤。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输入信号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集成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
图像形成装置100内设有前述的片材给进机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4个处理盒,4个处理盒分别对应4种打印颜色,每个处理盒内均设有激光扫描单元、显影单元以及转印单元,4个处理盒共用一个片材给进机构,片材给进机构将存储在容置体10中的片材30一张一张的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输送单元中,片材30经过输送单元传输到显影单元,显影单元内设有带电的感光鼓,通过激光扫描单元将带有图像信息的激光照射,使感光鼓表面形成潜影图像。再通过显影单元的显影辊,将碳粉转移到感光鼓上,使感光鼓表面上的潜影图像显影形成碳粉图像。显影单元与转印单元配合,从而将感光鼓上的碳粉图像转印到片材30上。最后定影单元用于将已形成碳粉图像的片材30上的碳粉加热融化并使其固定在片材30上。排出单元用于将已形成碳粉图像的片材30排出图像形成装置100。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片材给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给进辊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给进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给进辊沿第一运动路径以及第二运动路径的复合运动,其中:
所述第一运动路径包括所述给进辊沿自身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路径包括所述给进辊沿预设轴线为中心的摆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给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进辊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内齿槽,所述内齿槽的内壁面上设有内齿圈以及第一环体;
所述驱动件包括传动齿轮、行星齿轮以及传动轴,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相重合,所述传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给进辊的轴线相错位,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行星齿轮同时与所述传动齿轮以及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行星齿轮带动所述给进辊沿所述第一运动路径运动;
所述给进辊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心摆动,进而形成所述第二运动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给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的外环面与所述第一环体的内环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给进辊的轴向窜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给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进辊的外周面上包覆有胶圈层,以增加所述给进辊与所述片材接触时的摩擦力。
5.一种片材给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置体,设有用于容纳片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置体的底部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片材的支撑面,所述容置体的一端形成有敞口部,所述片材可从所述敞口部送出所述容纳空间;
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给进组件,所述片材给进组件设在所述容置体的上方,用于将所述片材从所述敞口部逐一地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给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体的侧面形成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倾斜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片材从所述容纳空间内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给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斜面上贴合设置有若干第一摩擦片,增加所述片材被送出时前端与所述引导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上下堆叠的所述片材互相分离,以防止一次送出一张以上的所述片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给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从动辊,当所述片材全部被送出时,所述从动辊与所述给进辊抵接并随着所述给进辊转动,以抵消所述给进辊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给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上设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倾斜于所述支撑面设置,以增加位于底部的所述片材与所述容置体的底部之间的摩擦力。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有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给进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37240.2U CN218491003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37240.2U CN218491003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91003U true CN218491003U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9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37240.2U Active CN218491003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91003U (zh) |
-
2022
- 2022-10-18 CN CN202222737240.2U patent/CN2184910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91853B2 (en) | Mov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moving device | |
CN111221234B (zh) |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 |
JP507730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40086621A1 (en) |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503102B2 (en) | Drive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rive transmitting device | |
CN103183244A (zh) | 馈纸装置以及采用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 |
US10429786B2 (en) |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06499787A (zh) | 间歇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
US20050194732A1 (en) | Sheet feeder | |
CN218491003U (zh) | 片材给进组件、片材给进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29517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送纸装置 | |
KR101502116B1 (ko) | 화상형성장치 | |
KR101409816B1 (ko) | 용지이송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CN100390672C (zh) | 成像装置 | |
CN102311006A (zh) | 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454750B (zh) | 驱动单元和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070048019A1 (en) | Coupling structure usable with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78313A (zh) | 清洁机构、成象设备与成象系统 | |
US20110008072A1 (en) | Rotor rotat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222618963U (zh) | 一种处理盒 | |
US10107362B2 (en) |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216647097U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919916B2 (ja) | 駆動伝達構造、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9376208B (zh) | 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873786B2 (ja) | 駆動装置を備える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