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428948A -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948A
CN107428948A CN201680014525.8A CN201680014525A CN107428948A CN 107428948 A CN107428948 A CN 107428948A CN 201680014525 A CN201680014525 A CN 201680014525A CN 107428948 A CN107428948 A CN 107428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rticle
mixed liquor
treated
water
metal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45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原佑介
吉本辽
赤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aiah Three
SDP Glob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aiah Thre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687917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42894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aiah Three filed Critical Adaiah Three
Publication of CN10742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6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265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modified or post-treated polymers
    • B01J20/267Cross-linked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4Crosslinking, e.g. vulcanising, of macromolec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4Crosslinking, e.g. vulcanising, of macromolecules
    • C08J3/245Differential crosslinking of one polymer with one crosslinking type, e.g. surface crosslin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14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B01J20/28016Particle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12Hydro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08J3/128Polymer particles coated by inorganic and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05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continuous liquid ph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0Metal compounds
    • C08K3/105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of Groups 1 to 3 or of Groups 11 to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0Metal compounds
    • C08K3/11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of Groups 4 to 10 or of Groups 14 to 16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25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gents; including accel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5Alcohols; Metal alcoholates
    • C08K5/053Polyhydroxylic alcoh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0/00Aspects relating to sorbent materials
    • B01J2220/50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sorbent or filter aid materials
    • B01J2220/68Superabsorb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08J2300/14Water soluble or water swellable polymers, e.g. aqueous ge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经过输送、尿布制造工序后,也能够兼顾溶胀后的凝胶间的通液性和载荷下的吸收性能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为一种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制造方法和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利用特定的方法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该树脂颗粒(B)含有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或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的乙烯基单体(a2)以及交联剂(b)作为必要构成单元的交联聚合物(A)。

Description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 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以及使用了该颗粒的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纸尿布、卫生巾、失禁衬垫等卫生材料中广泛使用以纸浆等亲水性纤维和丙烯酸(盐)等作为主要原料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作为吸收体。从近年来的QOL(qualityof life,生命质量)提高的观点出发,这些卫生材料需要转变为更轻量且薄型的材料,与此相伴,期望亲水性纤维的用量降低。因此,要求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其本身具有迄今为止亲水性纤维所担负的在吸收体中的液体扩散性和初期吸收的作用,需要载荷下的吸液性和溶胀后的凝胶间的通液性高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
作为提高溶胀凝胶间的通液性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通过使SAP(SuperAbsorbent Polymer,超吸水聚合物)表面特异性地进行交联,提高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表面的交联密度,抑制溶胀凝胶表面的变形,有效地形成凝胶间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但是,仅通过现有的表面交联,溶胀凝胶间的通液性并不能充分令人满意。
作为提高溶胀凝胶间的通液性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1)通过添加二氧化硅和滑石等无机化合物,形成物理性空间的方法;(2)通过利用改性有机硅等表面自由能小的疏水性高分子进行表面处理,抑制溶胀凝胶彼此的粘着,形成凝胶间隙的方法;以及(3)添加硫酸铝、乳酸铝等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虽然能够提高溶胀后的凝胶间的通液性,但是存在载荷下的吸收量降低的问题以及在输送、尿布制造工序时树脂颗粒破坏而使通液性降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0/05366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617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333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512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经过输送、尿布制造工序后,也能够兼顾溶胀后的凝胶间的通液性和载荷下的吸收性能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实现了本发明。即,本发明为一种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利用下述方法[I]~[III]中的任一方法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该树脂颗粒(B)含有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或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的乙烯基单体(a2)以及交联剂(b)作为必要构成单元的交联聚合物(A);一种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其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通过使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法的元素分布分析求出的多价金属盐(d)对颗粒表面的被覆率为50~100%;一种吸收体,其含有使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上述吸收体。
方法[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的混合液(W1),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方法[I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而不含有多价金属盐(d)的混合液(W2)以及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水而不含有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混合液(W3),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1)~(3)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
(1)利用混合液(W2)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3)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2)利用混合液(W3)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2)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3)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3)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方法[II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而不含有多价金属盐(d)的混合液(W2)、以及含有多价金属盐(d)和水而不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混合液(W4),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4)~(6)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
(4)利用混合液(W2)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4)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5)利用混合液(W4)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2)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6)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4)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发明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多价金属盐所被覆,由此在输送、尿布制造工序时树脂颗粒的破坏得到抑制(以下将不易破坏称为耐破坏性),经过输送、尿布制造工序后的载荷下的吸收性和溶胀凝胶间的通液性非常优异,在各种使用状况下均发挥稳定且优异的吸收性能(例如液体扩散性、吸收速度和吸收量),不易产生皮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用于测定凝胶通液速度的过滤圆筒管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用于测定凝胶通液速度的加压轴和砝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该树脂颗粒(B)含有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或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的乙烯基单体(a2)以及交联剂(b)作为必要构成单元的交联聚合物(A)。
作为本发明中的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单体,例如日本专利第3648553号公报的第0007~0023段中公开的具有至少1个水溶性取代基和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乙烯基单体(例如阴离子性乙烯基单体、非离子性乙烯基单体和阳离子性乙烯基单体)、日本特开2003-165883号公报的第0009~0024段中公开的阴离子性乙烯基单体、非离子性乙烯基单体和阳离子性乙烯基单体以及日本特开2005-75982号公报的第0041~0051段中公开的具有选自由羧基、磺基、膦酰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氨基和铵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乙烯基单体。
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的乙烯基单体(a2)[以下也称为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乙烯基单体{例如日本专利第3648553号公报的第0024~0025段中公开的具有至少1个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取代基的水解性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日本特开2005-75982号公报的第0052~0055段中公开的具有至少1个水解性取代基[1,3-氧代-2-氧杂亚丙(-CO-O-CO-)基、酰基和氰基等]的乙烯基单体}等。需要说明的是,水溶性乙烯基单体是指在25℃的水100g中至少溶解100g的乙烯基单体。另外,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中的水解性是指在水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催化剂(酸或碱等)的作用下被水解而成为水溶性的性质。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的水解可以在聚合中、聚合后以及这两个时期进行,从所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聚合后进行水解。
这些之中,从吸收性能等观点出发,优选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更优选阴离子性乙烯基单体、具有羧(盐)基、磺(盐)基、氨基、氨基甲酰基、铵基或者单烷基铵基、二烷基铵基或三烷基铵基的乙烯基单体,进一步优选具有羧(盐)基或氨基甲酰基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盐)和(甲基)丙烯酰胺,尤其优选(甲基)丙烯酸(盐),最优选丙烯酸(盐)。
需要说明的是,“羧(盐)基”是指“羧基”或“羧酸盐基”,“磺(盐)基”是指“磺基”或“磺酸盐基”。另外,(甲基)丙烯酸(盐)是指丙烯酸、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酰胺是指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另外,作为盐,可以举出碱金属(锂、钠和钾等)盐、碱土金属(镁和钙等)盐和铵(NH4)盐等。这些盐中,从吸收性能等观点出发,优选碱金属盐和铵盐,进一步优选碱金属盐,特别优选钠盐。
在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或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中的任一种作为构成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各自单独以一种作为构成单元,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以2种以上作为构成单元。另外,在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作为构成单元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另外,在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作为构成单元的情况下,它们的含有摩尔比[(a1/a2)]优选为75/25~99/1,更优选为85/15~95/5,特别优选为90/10~93/7,最优选为91/9~92/8。为该范围时,吸收性能变得更良好。
作为交联聚合物(A)的构成单元,除了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之外,还可以将能够与它们共聚的其他乙烯基单体(a3)作为构成单元。其他乙烯基单体(a3)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作为能够共聚的其他乙烯基单体(a3),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疏水性乙烯基单体等(例如日本专利第3648553号公报的第0028~0029段中公开的疏水性乙烯基单体、日本特开2003-165883号公报的第0025段和日本特开2005-75982号公报的第0058段中公开的乙烯基单体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例如下述(i)~(iii)的乙烯基单体等。
(i)碳原子数为8~30的芳香族烯键式单体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和羟基苯乙烯等苯乙烯以及乙烯基萘和二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的卤素取代物等。
(ii)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族烯键式单体
烯烃(乙烯、丙烯、丁烯、异丁烯、戊烯、庚烯、二异丁烯、辛烯、十二碳烯和十八碳烯等);以及二烯烃(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等)等。
(iii)碳原子数为5~15的脂环式烯键式单体
单烯键式不饱和单体(蒎烯、苧烯和茚等);以及多烯键式乙烯基单体[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和乙叉基降冰片烯等]等。
从吸收性能等观点出发,其他乙烯基单体(a3)单元的含量(摩尔%)基于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单元和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单元的总摩尔数优选为0~5,进一步优选为0~3,特别优选为0~2,尤其优选为0~1.5,从吸收性能等观点出发,其他乙烯基单体(a3)单元的含量最优选为0摩尔%。
作为交联剂(b),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交联剂等(例如日本专利第3648553号公报的第0031~0034段中公开的具有2个以上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具有至少1个能够与水溶性取代基反应的官能团且具有至少1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以及具有至少2个能够与水溶性取代基反应的官能团的交联剂、日本特开2003-165883号公报的第0028~0031段中公开的具有2个以上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以及具有2个以上反应性取代基的交联剂、日本特开2005-75982号公报的第0059段中公开的交联性乙烯基单体以及日本特开2005-95759号公报的第0015~0016段中公开的交联性乙烯基单体)。这些之中,从吸收性能等观点出发,优选具有2个以上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更优选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和碳原子数为2~10的多元醇的聚(甲基)烯丙基醚,特别优选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四烯丙氧基乙烷和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最优选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交联剂(b)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交联剂(b)单元的含量(摩尔%)基于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单元和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单元的总摩尔数优选为0.001~5,进一步优选为0.005~3,特别优选为0.01~1。为该范围时,吸收性能变得更良好。
作为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的制造方法,可以通过将利用公知的水溶液聚合(绝热聚合、薄膜聚合和喷雾聚合法等;日本特开昭55-133413号公报等)、公知的反相悬浮聚合(日本特公昭54-3071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6-2690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1-5808号公报等)得到的含水凝胶聚合物(由交联聚合物和水构成)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干燥、粉碎而得到。树脂颗粒(B)所含有的交联聚合物(A)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混合物。
聚合方法之中,优选为溶液聚合法,从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等、在生产成本方面有利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为水溶液聚合法,从得到保水量大且水可溶性成分量少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无需聚合时的温度控制的观点出发,最优选水溶液绝热聚合法。
在进行水溶液聚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有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丙酮、甲基乙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进行水溶液聚合的情况下,有机溶剂的用量(重量%)以水的重量为基准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在聚合中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自由基聚合用催化剂,可以举出例如偶氮化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氰基戊酸和2,2’-偶氮二(2-脒基丙烷)盐酸盐等]、无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钠等)、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异丙基苯过氧化氢、琥珀酸过氧化物和二(2-乙氧基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等]以及氧化还原催化剂(由碱金属的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和抗坏血酸等还原剂与碱金属的过硫酸盐、过硫酸铵、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等氧化剂的组合构成的催化剂)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用它们的2种以上。
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的用量(重量%)基于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水解性乙烯基单体(a2)的总重量优选为0.0005~5,更优选为0.001~2。
在采用悬浮聚合法或反相悬浮聚合法作为聚合方法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公知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另外,在反相悬浮聚合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二甲苯、正己烷和正庚烷等烃系溶剂进行聚合。
聚合开始温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催化剂的种类进行适当调整,优选为0~100℃,进一步优选为5~80℃。
在聚合中使用溶剂(有机溶剂和水等)的情况下,优选在聚合后蒸馏除去溶剂。在溶剂中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蒸馏除去后的有机溶剂的含量(重量%)基于交联聚合物(A)的重量优选为0~10,进一步优选为0~5,特别优选为0~3,最优选为0~1。为该范围时,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吸收性能变得更良好。
在溶剂中含有水的情况下,蒸馏除去后的水分(重量%)基于交联聚合物(A)的重量优选为0~20,进一步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2~9,最优选为3~8。为该范围时,吸收性能变得更良好。
通过聚合得到的含水凝胶聚合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碎。切碎后的凝胶的尺寸(最长径)优选为50μm~10cm,进一步优选为100μm~2cm,特别优选为1mm~1cm。为该范围时,在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性变得更良好。
切碎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可以使用通常的切碎装置(例如锥形粉碎磨(Bexmill)、切胶机(rubber chopper)、药用粉碎磨(Pharmamill)、绞碎机、撞击式粉碎机和辊式粉碎机)等进行切碎。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溶剂的含量和水分由利用红外水分测定器[例如株式会社KETT公司制造的JE400等:120±5℃、30分钟、加热前的气氛湿度50±10%RH、灯规格100V、40W]进行加热时的测定试样的重量减少量来求出。
作为蒸馏除去溶剂(包括水)的方法,可以应用利用80~230℃的温度的热风进行蒸馏除去(干燥)的方法、利用加热至100~230℃的转鼓干燥机等的薄膜干燥法、(加热)减压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利用红外线的干燥法、倾析和过滤等。
树脂颗粒(B)可以在干燥后进行粉碎。对于粉碎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的粉碎装置(例如锤式粉碎机、撞击式粉碎机、辊式粉碎机和射流式粉碎机)等。粉碎后的交联聚合物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筛分等进行粒度调整。
根据需要进行筛分的情况下,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含有交联聚合物(A)作为主要成分,但也可以根据情况多少含有残留溶剂、残留交联成分等其他成分。树脂颗粒(B)的重均粒径(μm)优选为100~800,进一步优选为200~700,进而优选为250~600,特别优选为300~500,最优选为350~450。为该范围时,吸收性能变得更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粒径使用Ro-Tap旋转振动筛分仪和标准筛(JIS Z8801-1:2006),利用佩里化学工程师手册(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第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84、21页)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即,自上方起按照1000μm、850μm、710μm、500μm、425μm、355μm、250μm、150μm、125μm、75μm和45μm以及托盘的顺序等将JIS标准筛进行组合。在最上段的筛中放入测定颗粒约50g,利用Ro-Tap旋转振动筛分仪振动5分钟。称量各筛和托盘上的测定颗粒的重量,将其总量设为100重量%,求出各筛上的颗粒的重量分数,将该值绘制于对数概率纸[横轴为筛的网孔(粒径)、纵轴为重量分数]上,然后将各点连结,求出重量分数50重量%所对应的粒径,将其作为重均粒径。
另外,树脂颗粒(B)所含有的微粒的含量越少,吸收性能越良好,因此优选106μm以下(优选为150μm以下)的微粒在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的总重量中所占的含量(重量%)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微粒的含量可以使用在求取上述重均粒径时制作的图来求出。
对于树脂颗粒(B)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无定形破碎状、鳞片状、珍珠状和米粒状等。这些之中,从纸尿布用途等中与纤维状物的缠绕良好、不会担心从纤维状物脱落的观点出发,优选无定形破碎状。
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疏水性物质进行处理,可以利用日本特开2013-231199等中记载的方法。
作为本发明中的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甘油、1,4-丁二醇等。这些之中,从安全性、获得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丙二醇和甘油,进一步优选丙二醇。通过使用(c),多价金属盐(d)对树脂颗粒的被覆率提高,树脂颗粒的耐破坏性提高。(c)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从吸收性能和耐破坏性的观点出发,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用量(重量%)基于树脂颗粒(B)的重量优选为0.05~5,进一步优选为0.1~3,特别优选为0.2~2。
作为本发明中的多价金属盐(d),可以举出锆、铝或钛的无机酸盐,作为形成(d)的无机酸,可以举出硫酸、盐酸、硝酸、氢溴酸、氢碘酸和磷酸等。作为锆的无机酸盐,可以举出硫酸锆和氯化锆等,作为铝的无机酸盐,可以举出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铵、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钠等,作为钛的无机酸盐,可以举出硫酸钛、氯化钛和硝酸钛等。
这些之中,从获得的容易性、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铝的无机酸盐和钛的无机酸盐,进一步优选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钠,特别优选硫酸铝和硫酸铝钠,最优选硫酸铝钠。
通过使用多价金属盐(d),树脂颗粒(B)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d)被覆,树脂颗粒的耐破坏性提高。(d)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从吸收性能和耐破坏性的观点出发,多价金属盐(d)的用量(重量%)基于树脂颗粒(B)的重量优选为0.05~5,进一步优选为0.1~3,特别优选为0.2~2。
作为本发明中的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三缩水甘油基醚和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基醚等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基醚等,从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多元醇的元数为2~8元、进一步优选为2~3元,从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每1分子的缩水甘油基的个数优选为2~10、进一步优选为2~4。(e)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从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用量(重量%)基于树脂颗粒(B)的重量优选为0.001~3,进一步优选为0.005~2,特别优选为0.01~1。
本发明中,作为使用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对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下述[I]~[III]的方法等。
·方法[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的混合液(W1),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方法[I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而不含有多价金属盐(d)的混合液(W2)、以及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水而不含有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混合液(W3),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1)~(3)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
(1)利用混合液(W2)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3)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2)利用混合液(W3)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2)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3)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3)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方法[II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而不含有多价金属盐(d)的混合液(W2)、以及含有多价金属盐(d)和水而不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混合液(W4),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4)~(6)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
(4)利用混合液(W2)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4)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5)利用混合液(W4)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2)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6)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4)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方法[I]~[III]之中,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I]。
作为方法[I]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使用圆筒型混合机、螺杆型混合机、螺杆型挤出机、高速桨式混合机(Turbulizer)、诺塔型混合机、双臂型捏合机、流动式混合机、V型混合机、绞碎混合机、螺带式混合机、流动式混合机、气流型混合机、旋转圆盘型混合机、锥形搅拌机和辊式混合机等混合装置将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的混合液(W1)以及树脂颗粒(B)均匀混合的方法。
利用方法[I]进行表面处理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150℃,进一步优选为20~100℃,特别优选为25~80℃。
利用方法[I]进行表面处理后,通常进行加热处理。从树脂颗粒的耐破坏性的观点出发,加热温度优选为100~150℃,进一步优选为110~145℃,特别优选为125~140℃。若为150℃以下的加热,则能够利用蒸气进行间接加热,在设备方面是有利的,在低于100℃的加热温度下,有时吸收性能变差。另外,加热时间可以根据加热温度进行适当设定,从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6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40分钟。
方法[II]和[III]中,作为利用混合液(W2)~(W4)对树脂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与上述方法[I]中的具体例同样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方法[II]中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3)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以及方法[III]中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4)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向上述混合装置中投加树脂颗粒(B),分别且同时投入混合液(W2)和混合液(W3)、或者混合液(W2)和混合液(W4)并进行均匀混合的方法。
方法[II]的工序(1)和(2)以及方法[III]的工序(5)中,在利用不同混合液所进行的表面处理之间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与上述方法[I]的表面处理后的加热处理中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同样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法[III]的工序(4)中,若在利用混合液(W2)的表面处理与利用混合液(W4)的表面处理之间进行加热处理,则耐破坏性降低,因此需要在利用混合液(W2)的表面处理后,不进行加热处理就利用混合液(W4)进行表面处理。
利用方法[II]和[III]进行表面处理后,通常进行加热处理。此时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与上述方法[I]的表面处理后的加热处理中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同样的。
本发明中,可以包括使用无机颗粒(f)对树脂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可以是利用无机颗粒(f)对树脂颗粒进行表面处理而成的树脂颗粒。通过利用无机颗粒(f)进行表面处理,通液性提高。
作为无机颗粒(f),可以举出胶态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粘土和滑石等,从获得的容易性、操作容易性、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胶态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进一步优选胶态二氧化硅。(f)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从吸收性能的观点出发,无机颗粒(f)的用量(重量%)基于树脂颗粒(B)的重量优选为0.01~5,进一步优选为0.05~1,特别优选为0.1~0.5。
利用无机颗粒(f)的表面处理可以对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进行,也可以对上述方法[II]的工序(1)、工序(2)和方法[III]的工序(4)、工序(5)中第1次表面处理结束后且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之前的树脂颗粒进行,或者也可以对进行上述方法[I]~[III]的表面处理后的树脂颗粒进行。
在使用无机颗粒(f)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上述方法[I]中的混合液(W1)中含有无机颗粒(f)的方法、在上述方法[II]中的混合液(W2)和/或混合液(W3)中含有无机颗粒(f)的方法、以及在上述方法[III]中的混合液(W2)和/或混合液(W4)中含有无机颗粒(f)的方法。
本发明中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利用表面交联剂进行了表面交联处理。作为表面交联剂,可以使用公知的表面交联剂等(日本特开昭59-189103号公报中记载的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多元胺、多元氮杂环丙烷化合物和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日本特开昭58-18023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61-16903号公报的多元醇、日本特开昭61-21130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61-252212号公报中记载的硅烷偶联剂、日本特表平5-508425号公报中记载的碳酸亚烷基酯、日本特开平11-240959号公报中记载的多元噁唑啉化合物以及日本特开昭51-13658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61-257235号公报中记载的多价金属等)。这些表面交联剂之中,从经济性和吸收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多元醇和多元胺,进一步优选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和多元醇,特别优选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最优选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表面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在进行表面交联处理的情况下,表面交联剂的用量(重量%)可以根据表面交联剂的种类、交联的条件、目标性能等进行各种变化,因此对其没有特别限定,从吸收特性的观点等出发,表面交联剂的用量(重量%)基于树脂颗粒(B)的重量优选为0.001~3,进一步优选为0.005~2,特别优选为0.01~1。
表面交联处理既可以与利用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进行的含有交联聚合物(A)的树脂颗粒(B)的表面处理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别在上述表面处理之前或之后进行。
作为与利用(c)~(e)进行的表面处理工序同时进行表面交联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将表面交联剂添加至上述方法[I]~[III]中的混合液(W1)~(W4)中的方法。
在与利用(c)~(e)进行的表面处理工序分开进行表面交联处理的情况下,表面交联处理的方法可以应用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第364855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6588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759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95759号公报)。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添加剂(例如公知(日本特开2003-225565号和日本特开2006-131767号等中记载)的防腐剂、防霉剂、抗菌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芳香剂、除臭剂、通液性提高剂和有机质纤维状物等)。在含有这些添加剂的情况下,添加剂的含量(重量%)基于交联聚合物(A)的重量优选为0.001~10,进一步优选为0.01~5,特别优选为0.05~1,最优选为0.1~0.5。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多价金属盐(d)所被覆。从耐破坏性的观点出发,多价金属盐(d)对树脂颗粒表面的被覆率优选为50~100%,进一步优选为75~100%,特别优选为80%~100%,最优选为90%~100%。需要说明的是,被覆率利用后述的方法(即,例如使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法的元素分布分析法等)进行测定。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表观密度(g/ml)优选为0.54~0.70,进一步优选为0.56~0.65,特别优选为0.58~0.60。为该范围时,吸收性物品的耐皮疹性变得更良好。需要说明的是,(P)的表观密度依据JIS K7365:1999在25℃进行测定。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下述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其含有交联聚合物(A)和多价金属盐(d),该交联聚合物(A)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或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的乙烯基单体(a2)以及交联剂(b)作为必要构成单元,通过使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法的元素分布分析求出的、多价金属盐(d)对颗粒表面的被覆率为50~100%。上述吸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可以进一步含有无机颗粒(f)。
本发明的吸收体含有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可以单独使用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作为吸收体,也可以与其他材料一起使用而制成吸收体。
作为其他材料,可以举出纤维状物等。在与纤维状物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吸收体的结构和制造方法等与公知的吸收体的结构和制造方法(日本特开2003-2255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31767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097569号公报等)是同样的。
作为上述纤维状物,优选纤维素系纤维、有机系合成纤维以及纤维素系纤维与有机系合成纤维的混合物。
作为纤维素系纤维,可以举出例如绒毛浆等天然纤维、粘胶人造丝、醋酯和铜氨人造丝等纤维素系化学纤维。该纤维素系天然纤维的原料(针叶树和阔叶树等)、制造方法(化学浆、半化学浆、机械浆和CTMP等)和漂白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有机系合成纤维,可以举出例如聚丙烯系纤维、聚乙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丙烯腈系纤维、聚酯系纤维、聚乙烯醇系纤维、聚氨酯系纤维和热熔性复合纤维(将熔点不同的上述纤维中的至少2种以芯鞘型、偏芯型、并列型等方式复合化而成的纤维、将上述纤维中的至少2种共混而成的纤维以及对上述纤维的表层进行改性而成的纤维等)。
这些纤维状基材之中,优选纤维素系天然纤维、聚丙烯系纤维、聚乙烯系纤维、聚酯系纤维、热熔性复合纤维和它们的混合纤维,从所得到的吸水剂在吸水后的形状保持性优异的方面出发,进一步优选绒毛浆、热熔性复合纤维和它们的混合纤维。
对于上述纤维状物的长度、粗细没有特别限定,若长度为1~200mm、粗细为0.1~100旦尼尔的范围,则能够适当地使用。对于形状,只要是纤维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例示细的圆筒状、裂膜丝状、短纤维状、长丝状和网状等。
在将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与纤维状物一起制成吸收体的情况下,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与纤维的重量比例(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重量/纤维的重量)优选为40/60~90/10,进一步优选为70/30~80/20。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上述吸收体。作为吸收性物品,不仅可用于纸尿布、卫生巾等卫生用品,还可用作后述的各种水性液体的吸收或保持剂用途、凝胶化剂用途等各种用途中使用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等与公知的制造方法(日本特开2003-2255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31767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09756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制造方法)是同样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份表示重量份、%表示重量%。需要说明的是,多价金属盐(d)对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被覆率、对于生理盐水的保水量、载荷下吸收量和凝胶通液速度利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破坏性试验利用下述方法进行。
<由多价金属盐(d)被覆的被覆率的测定方法>
在粘贴有碳胶带的试样台上将10粒以上的测定试样按照颗粒彼此不重叠的方式固定,并设置于附带有Oxford公司制造的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EDS分析)装置的JEOL公司制造的场致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JSM-7000”上。将倍率设定为150倍,在屏幕中显示1粒颗粒,以元素分布分析模式进行EDS分析。将多价金属盐(d)的特征元素(例如若为硫酸铝或硫酸铝钠则为铝和硫)的检测面积设为S1、将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特征元素(通常为聚丙烯酸钠盐,因此为钠)的检测面积设为S0,由下式求出被覆率。
被覆率(%)=(S1/S0)×100
在具有多种特征元素的情况下,对各个元素的被覆率进行平均来作为被覆率。对于1种测定试样进行5粒的测定,将平均值作为测定试样的被覆率。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检测面积S0和S1,使用将各个特征元素的检测强度的频率分布以柱状图的形式输出的值。
<保水量的测定方法>
在由网孔为63μm(JIS Z8801-1:2006)的尼龙网制成的茶包(长20cm、宽10cm)中加入测定试样1.00g,在无搅拌下在生理盐水(食盐浓度0.9%)1000ml中浸渍1小时,然后提起,悬挂15分钟进行除水。然后,连同茶包一起放入离心分离器中,以150G进行90秒离心脱水,除去剩余的生理盐水,测定包含茶包在内的重量(h1),由下式求出保水量。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生理盐水和测定气氛的温度为25℃±2℃。
保水量(g/g)=(h1)-(h2)
需要说明的是,(h2)是对于无测定试样的情况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测量得到的茶包的重量。
<载荷下吸收量的测定方法>
在底面上粘贴有网孔为63μm(JIS Z8801-1:2006)的尼龙网的圆筒型塑料管(内径:25mm、高度:34mm)内,称量使用30目筛和60目筛在250~500μm的范围内筛分得到的测定试样0.16g,使圆筒型塑料管垂直,按照测定试样在尼龙网上达到大致均匀厚度的方式进行调整后,在该测定试样上载置砝码(重量:310.6g、外径:24.5mm)。测量该圆筒型塑料管整体的重量(M1)后,将加入有测定试样和砝码的圆筒型塑料管垂直竖立在加入有生理盐水(食盐浓度0.9%)60ml的平皿(直径:12cm)中,使尼龙网侧为下面进行浸渍,静置60分钟。60分钟后,将圆筒型塑料管从平皿中提起,使其倾斜,将底部附着的水集中于一处而以水滴的形式滴下,由此除去多余的水,然后测量加入有测定试样和砝码的圆筒型塑料管整体的重量(M2),由下式求出加压下吸收量。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生理盐水和测定气氛的温度为25℃±2℃。
载荷下吸收量(g/g)={(M2)-(M1)}/0.16
<凝胶通液速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图1和图2所示的器具,通过以下的操作进行测定。
将测定试样0.32g在150ml生理盐水1(食盐浓度0.9%)中浸渍30分钟,制备溶胀凝胶颗粒2。然后,对于垂直竖立的在圆筒3{直径(内径)25.4mm、长度40cm、在距底部60ml的位置和40ml的位置分别设有刻度线4和刻度线5}的底部具有金属网6(网孔106μm、JIS Z8801-1:2006)和开闭自如的旋塞7(通液部的内径5mm)的过滤圆筒管,在使旋塞7关闭的状态下将所制备的溶胀凝胶颗粒2与生理盐水一起转移至过滤圆筒管内,然后在该溶胀凝胶颗粒2上将相对于圆形金属网8(网孔150μm、直径25mm)的金属网面垂直结合的加压轴9(重量22g、长度47cm)以金属网与溶胀凝胶颗粒接触的方式载置,进一步在加压轴9上载置砝码10(88.5g),静置1分钟。接着,打开旋塞7,测量过滤圆筒管内的液面从60ml刻度线4至40ml刻度线5所需的时间(T1;秒),由下式求出凝胶通液速度(ml/分钟)。
凝胶通液速度(ml/分钟)=20ml×60/(T1-T2)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使用的生理盐水和测定气氛的温度为25℃±2℃下进行,T2是对于无测定试样的情况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测量得到的时间。
<破坏性试验的方法>
量取15g测定试样,加入Panasonic公司制造的纤维混合器中,将低速/高速的切换开关设定为低速,进行1秒钟搅拌的处理。
<实施例1>
将丙烯酸(a1-1){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纯度100%}131份、交联剂(b-1){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Daiso株式会社制造}0.44份和去离子水362份搅拌、混合,同时保存在3℃。向该混合物中通入氮气,使溶解氧量为1ppm以下,然后添加1%过氧化氢水溶液0.5份、2%抗坏血酸水溶液1份和2%的2,2’-偶氮二脒基丙烷二盐酸盐水溶液0.1份并混合,开始聚合。混合物的温度达到80℃后,在80±2℃聚合约5小时,由此得到含水凝胶。
接着,利用绞碎机(ROYAL公司制造的12VR-400K)将该含水凝胶切碎,同时添加45%氢氧化钠水溶液162份进行混合、中和,得到中和凝胶。进一步利用通气型干燥机{200℃、风速2米/秒}对中和后的含水凝胶进行干燥,得到干燥体。利用榨汁搅拌机(Oster公司制造的OSTERIZER BLENDER)将干燥体粉碎后,进行筛分,调整至网孔为710~150μm的粒径范围,得到含有交联聚合物的树脂颗粒(B-1)。
接着,一边将所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 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1.2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1.2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9份和水3.5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1)。
<实施例2>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同时添加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0.6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9份和水1.1份的混合液以及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0.5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1.2份和水2.3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2)。
<实施例3>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同时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0.6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9份、作为无机颗粒(f)的Klebosol30cal25(AZ Material公司制造的胶态二氧化硅)1份和水1.1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以及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0.5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1.2份和水2.3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3)。
<实施例4>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1.2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9份和水3.5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同时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0.5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1.2份和水2.3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4)。
<实施例5>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2.0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1.2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12份和水4.3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5)。
<实施例6>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4.5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2.4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18份和水6.1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6)。
<实施例7>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3.0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3.6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12份和水7.9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7)。
<实施例8>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0.2份、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0.4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8份和水1.5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50℃加热30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8)。
<比较例1>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1.2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9份和水3.5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进一步一边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 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添加将作为多价金属盐(d)的硫酸铝钠十二水合物1.2份和水2.3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比较用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R-1)。
<比较例2>
一边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的树脂颗粒(B-1)100份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向其中添加将作为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的丙二醇1.2份、作为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0.09份和水3.5份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进一步一边进行高速搅拌(Hosokawa Micron制造的高速搅拌桨式混合机:转速2000rpm)一边添加作为无机颗粒(f)的二氧化硅(AEROSIL公司制造的Aerosil200)0.2份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130℃加热30分钟,得到比较用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R-2)。
将关于实施例1~8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1)~(P-8)和比较例1~2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R-1)~(R-2)的被覆率和性能评价结果(破坏性试验前后的保水量、载荷下吸收量和凝胶通液性以及破坏性试验前后的各测定值的变化率)示于表1。
【表1】
工业实用性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能够兼顾溶胀后的凝胶间的通液性和载荷下的吸收性能,通过应用于各种吸收体,能够制成吸收量多、回渗性、表面干燥感优异的吸收性物品,因此适合用于纸尿布(儿童纸尿布和成人纸尿布等)、卫生巾(生理用卫生巾等)、纸巾、垫(失禁者用垫和手术用衬垫等)和宠物尿垫(宠物吸尿垫)等卫生用品,特别是最适合于纸尿布。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不仅可用于卫生用品,在宠物吸尿剂、便携式厕所的尿凝胶化剂、蔬果等的保鲜剂、肉类和水产品类的滴液吸收剂、保冷剂、一次性怀炉、电池用凝胶化剂、植物和土壤等的保水剂、防结露剂、止水材料、密封材料以及人造雪等各种用途中也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生理盐水
2 含水凝胶颗粒
3 圆筒
4 距底部60ml的位置的刻度线
5 距底部40ml的位置的刻度线
6 金属网
7 旋塞
8 圆形金属网
9 加压轴
10 砝码

Claims (7)

1.一种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P)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利用下述方法[I]~[III]中的任一方法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该树脂颗粒(B)含有以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和/或通过水解而成为水溶性乙烯基单体(a1)的乙烯基单体(a2)以及交联剂(b)作为必要构成单元的交联聚合物(A),
方法[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的混合液(W1),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方法[I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而不含有多价金属盐(d)的混合液(W2)、以及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价金属盐(d)和水而不含有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混合液(W3),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1)~(3)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
(1)利用混合液(W2)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3)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2)利用混合液(W3)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2)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3)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3)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方法[III]:
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和水而不含有多价金属盐(d)的混合液(W2)、以及含有多价金属盐(d)和水而不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多元醇(c)和多元缩水甘油基化合物(e)的混合液(W4),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4)~(6)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
(4)利用混合液(W2)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4)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5)利用混合液(W4)对树脂颗粒(B)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加热处理或不进行加热处理,利用混合液(W2)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6)利用混合液(W2)和混合液(W4)同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使用无机颗粒(f)对树脂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方法[I]中的混合液(W1)含有无机颗粒(f),方法[II]中的混合液(W2)和/或混合液(W3)含有无机颗粒(f),方法[III]中的混合液(W2)和/或混合液(W4)含有无机颗粒(f)。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多价金属盐(d)为锆、铝或钛的无机酸盐。
5.一种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其利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通过使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法的元素分布分析求出的多价金属盐(d)对颗粒表面的被覆率为50%~100%。
6.一种吸收体,其包含使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
7.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
CN201680014525.8A 2015-03-10 2016-03-07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074289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979 2015-03-10
JP2015-046979 2015-03-10
PCT/JP2016/056967 WO2016143736A1 (ja) 2015-03-10 2016-03-07 水性液体吸収性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水性液体吸収性樹脂粒子、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948A true CN107428948A (zh) 2017-12-01

Family

ID=5687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4525.8A Pending CN107428948A (zh) 2015-03-10 2016-03-07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05655A1 (zh)
EP (1) EP3269757A4 (zh)
JP (1) JP6722654B2 (zh)
KR (1) KR102577371B1 (zh)
CN (1) CN107428948A (zh)
MY (1) MY178845A (zh)
WO (1) WO201614373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7372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 吸收颗粒、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139892A (zh) * 2017-12-08 2019-08-16 株式会社Lg化学 超吸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68145A (zh) * 2018-03-29 2020-10-30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95706A (zh) * 2020-08-11 2020-11-27 中颉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性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吸收性制品
CN111995707A (zh) * 2020-08-11 2020-11-27 中颉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性树脂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吸收制品
CN113166439A (zh) * 2018-12-04 2021-07-23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3877A (zh) * 2019-03-08 2021-10-22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吸收性物品、吸水性树脂颗粒的通液维持率的测定方法及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27508A (ja) * 2017-02-06 2018-08-16 Sdpグローバル株式会社 吸収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33258B (zh) * 2017-12-08 2023-06-20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收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WO2019112150A1 (ko) * 2017-12-08 2019-06-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흡수성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0059762A1 (ja) * 2018-09-18 2020-03-2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粒子状吸水剤の製造方法及び粒子状吸水剤
US11925916B2 (en) 2018-11-28 2024-03-1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removing uremic toxins
US11090421B2 (en) 2018-11-28 2021-08-17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tch sorbent material reuse
US11253849B2 (en) 2018-11-28 2022-02-2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nsite sorbent material reuse
KR102603201B1 (ko) 2018-12-11 2023-11-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흡수성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610241B (zh) * 2019-01-17 2021-08-03 佛山市益贝达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体吸收的薄型无尘纸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25472A (ja) * 2019-02-04 2020-08-20 Sdpグローバル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086A (zh) * 2007-03-01 2010-01-13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以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粒状吸水剂
CN103459473A (zh) * 2011-01-28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制造方法
WO2014041968A1 (ja) * 2012-09-11 2014-03-20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吸水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574B2 (ja) * 1987-08-26 1994-03-02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DE19909653A1 (de) 1999-03-05 2000-09-07 Stockhausen Chem Fab Gmbh Pulverförmige, vernetzte, wässrige Flüssigkeiten sowie Blut absorbierende Polymer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EP1427452A1 (de) * 2001-09-07 2004-06-16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Super-absorbierende hydrogele bestimmter teilchengroessenverteilung
CN100391548C (zh) 2003-09-19 2008-06-0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吸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1785B (zh) * 2005-12-05 2011-11-16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具有高吸收容量和高渗透性的吸水性聚合物的方法
JP5794780B2 (ja) * 2007-09-12 2015-10-14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超吸収体の計量供給方法
US8952116B2 (en) * 2009-09-29 2015-02-10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989142B1 (ko) * 2010-09-30 2019-06-13 가부시기가이샤 닛뽕쇼꾸바이 입자상 흡수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802786B2 (en) 2011-04-21 2014-08-12 Evonik Corporation Particulate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properties
JP2013133399A (ja) 2011-12-26 2013-07-08 Kao Corp 吸水性ポリマー粒子
JPWO2014021388A1 (ja) * 2012-08-01 2016-07-21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性樹脂粉末を用いた吸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086A (zh) * 2007-03-01 2010-01-13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以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粒状吸水剂
CN103459473A (zh) * 2011-01-28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制造方法
WO2014041968A1 (ja) * 2012-09-11 2014-03-20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吸水剤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9892A (zh) * 2017-12-08 2019-08-16 株式会社Lg化学 超吸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39892B (zh) * 2017-12-08 2022-02-25 株式会社Lg化学 超吸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7372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 吸收颗粒、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868145A (zh) * 2018-03-29 2020-10-30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68145B (zh) * 2018-03-29 2023-07-28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66439A (zh) * 2018-12-04 2021-07-23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66439B (zh) * 2018-12-04 2024-03-19 三大雅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3877A (zh) * 2019-03-08 2021-10-22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吸收性物品、吸水性树脂颗粒的通液维持率的测定方法及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CN111995706A (zh) * 2020-08-11 2020-11-27 中颉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性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吸收性制品
CN111995707A (zh) * 2020-08-11 2020-11-27 中颉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性树脂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吸收制品
CN111995706B (zh) * 2020-08-11 2022-06-21 中颉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性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吸收性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25388A (ko) 2017-11-14
JPWO2016143736A1 (ja) 2018-01-25
EP3269757A1 (en) 2018-01-17
WO2016143736A1 (ja) 2016-09-15
KR102577371B1 (ko) 2023-09-11
MY178845A (en) 2020-10-20
JP6722654B2 (ja) 2020-07-15
EP3269757A4 (en) 2019-01-16
US20180105655A1 (en) 2018-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948A (zh)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CN107406595A (zh) 水性液体吸收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以及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CN104072928B (zh) 包含粘土的超吸收性聚合物、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7921B (zh) 具有快速吸收性质的超吸收性聚合物和其生产方法
WO2016111223A1 (ja) 吸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評価方法及び測定方法
WO2018147317A1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JP7239276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604352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mer using a molecular-weight controlling agent fo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JP2009114391A (ja) 吸収性樹脂粒子、この製造方法、これを含む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EP3357937A1 (en) Water absorbent resin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WO2020137241A1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39944A (ja) 吸収性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3192732A (ja) 吸水性樹脂及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吸収性物品
JP2005186016A (ja) 吸収剤
JP5356712B2 (ja) 吸収性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084472A (ja) 吸収性樹脂粒子、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808391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20739B2 (ja) 吸収性樹脂組成物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11024A (ja) 再利用可能な衛材用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再利用方法
KR20220006568A (ko) 흡수 용품
JP7291686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87526A1 (ja) 粒子状吸水性樹脂組成物、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352428B2 (ja) 吸収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39924A (ja) 水性液体吸収性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7453918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