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7050B - 前围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围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7050B CN106167050B CN201610320180.0A CN201610320180A CN106167050B CN 106167050 B CN106167050 B CN 106167050B CN 201610320180 A CN201610320180 A CN 201610320180A CN 106167050 B CN106167050 B CN 1061670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width direction
- vehicle width
- extended
- guide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89 rubber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围板结构,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或有效地抑制水向被设定在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下方侧的进气口进入。前围板具有从玻璃支承部的前端部起向车辆前下方侧延伸设置的延伸导水槽部。延伸导水槽部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且以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的方式被设定在包括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在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作为使通过延伸导水槽部所接收到的水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落下的控水结构,而设定有朝向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的末端侧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控水用的倾斜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围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的图4中,作为前围百叶板用护板的一个示例,公开了一种涉及在与前围百叶板的后边缘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处具备了导雨水管的护板的技术。简单地说,该现有技术中的护板具备供前围百叶板的后边缘部嵌入的部位和供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插入的部位,并且,所述导雨水管向车辆后方侧突出从而被配置在前挡风玻璃的下方侧。在这种技术中,只要导雨水管被设置在例如接收顺着前挡风玻璃的背面与前围板之间的密封部(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图4中未图示)而流下的水的位置处,并且导雨水管以使水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被设定在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下方侧处的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移的位置处落下的方式被设定,便能够防止或抑制该水进入所述进气口中的现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6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不仅必须要以在前围百叶板上安装护板的方式来设置导雨水管,而且在从前围百叶板的后边缘部到前挡风玻璃的背面与前围板之间的密封部为止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必须使护板向车辆后方侧较大程度地突出。此外,在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例如当到达导雨水管的长边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末端的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绕回到导雨水管的下表面侧时,该水可能从与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处落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能够通过简化的结构而获得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水向被设定在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下方侧处的进气口进入的前围板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前围板结构具有:前围板主体部,其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且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并在所述前围板主体部的后壁部上贯穿形成有使外部气体向车厢内吸入的进气口,并且,所述前围板主体部具备隔着密封部而从车辆下方侧对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进行支承的玻璃支承部;延伸导水槽部,其从所述玻璃支承部的前端部起向车辆前下方侧被延伸设置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且以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的方式而被设定在包括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并且具备使所接收到的水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处落下的控水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隔着密封部并通过前围板主体部的玻璃支承部而从车辆下方侧被支承,并在前围板主体部的后壁部上贯穿形成有进气口。因此,假设当水顺着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与前围板主体部的玻璃支承部之间的密封部而流下时,该水可能要在与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处向下方侧流动。
在此,在本发明中,形成有从玻璃支承部的前端部起向车辆前下方侧被延伸设置的延伸导水槽部,延伸导水槽部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并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并且,被设定在包括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假设水顺着所述密封部而流下之后在与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处向下方侧流动,该水也会通过使流入延伸导水槽部并顺着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而流动,从而朝向与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的外侧流动。并且,通过控水结构,使得该水会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处落下。
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前围板结构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中,在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作为所述控水结构,而设定有朝向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上的末端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控水用的倾斜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作为控水结构而设定有朝向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上的末端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控水用的倾斜部,因此,在流入到延伸导水槽部中的水顺着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而流动的情况下,当水到达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时水的流速将增加。由此,虽然是简化的结构,但是,即使假设流入到延伸导水槽部的水的量较少,也能够防止到达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的末端的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绕回到延伸导水槽部的下表面侧的现象。因此,能够使流入到延伸导水槽部的水从水槽部的长边方向的末端稳定地落下。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前围板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通过简化的结构,防止或有效地抑制水向被设定在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下方侧的进气口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围板结构以及其周围部分的立体图。并由双点划线表示前挡风玻璃的外形。
图2为放大地表示沿着图1中的2-2线而剖开的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为放大地表示沿着图1中的3-3线而剖开的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延伸导水槽部而流动的水从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的末端落下的状态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由双点划线表示延伸设置导水槽部的前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使用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围板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上述的图中适当标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以下,在简单地用前后、上下方向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进行特别说明,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图1中以从车辆斜上前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围板结构的车辆10(汽车)的一部分。另外,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前挡风玻璃(前风窗玻璃)12的外形,并且,省略了发动机罩、前围百叶板以及刮水器臂等的图示。图2中,以放大纵剖视图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2-2线而剖开的状态。
如图2所示,以与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相邻的方式配置有树脂制的前围百叶板18以及金属板制的前围板20。前围百叶板18以及前围板20沿着前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配置。前围百叶板18被配置在前围板20的车辆前方侧的部位的车辆上方侧,且贯穿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小开口部。该前围百叶板18与发动机罩15的后端部的车辆下方侧相邻,并且在前围百叶板18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上嵌接有橡胶制的密封材料16,密封材料16被压接在前挡风玻璃12的玻璃面的表面侧下端部上。此外,前围板20与左右前柱14(参照图1)相连接,并具有将欲向车厢40内流入的空气和水分离的功能,且在截面内收纳有刮水器系统(省略图示)。
前围板20具备前围板主体部20A。前围板主体部20A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在前围板主体部20A的后壁部24B上,贯穿形成有向车厢40内吸入外部气体的进气口24H。前围板主体部20A被构成为,包括前围上盖板22的一部分(除了后述的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部分)、前围内板24以及前围底板26。另外,前围上盖板22、前围板内板24以及前围底板26均为金属板制品。
前围上盖板22沿着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的下表面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配置。该前围上盖板22具有构成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的安装面(支承面)的玻璃支承部22A。玻璃支承部22A相对于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而平行地被配置,并隔着密封部28而从车辆下方侧对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进行支承。作为一个示例,密封部28由聚氨酯系粘合剂构成,并对前挡风玻璃12和玻璃支承部22A进行粘合。
如图1所示,密封部28大致沿着前围上盖板22的长边方向而呈线状地延伸。另外,在图1中,作为密封部28,而图示了互相稍微离开的第一密封部28A以及第二密封部28B,线状的第一密封部28A被设定在玻璃支承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之上,线状的第二密封部28B的大部分被设定在该第一密封部28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延长线上。此外,第一密封部28A以及第二密封部28B的端部彼此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些许的间隔的方式被并列配置。即,第二密封部28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时被弯曲成曲柄状并相对于第一密封部28A而被并列配置在车辆前方侧。密封部28(第二密封部28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向车辆斜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弯曲并朝向前柱14一侧延伸,在其车辆后方侧,线状地连续设定有对前柱14和前挡风玻璃12进行密封的密封部30。
图3中由放大纵剖视图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3-3线而剖开的状态。如图3所示,密封部30对前挡风玻璃12的侧部的下表面和构成前柱14的侧外板14A的内侧凸缘部14F的上表面进行粘合,且作为一个示例由聚氨酯系粘合剂构成。若补充说明,则侧外面板14A具备:柱外部主体部14H,其被配置在前挡风玻璃1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向车厢外侧鼓出;内侧凸缘部14F,其从立柱外板主体部14H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起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延伸。并且,在柱外部主体部14H与前挡风玻璃1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面之间,形成有能够供水50流入的间隙13。
如图2所示,前围上盖板22具备从玻璃支承部22A的后端部起向车辆斜后下方侧弯曲而延伸的后侧壁部22B,并且具备从后侧壁部22B的下端部起向车辆斜后上方侧弯曲而延伸的后端凸缘部22C。在后端凸缘部22C的下表面上重叠有前围内板24的后端凸缘部24A,并通过点焊接等焊接而被结合在一起。另外,对于前围上盖板22的前端部(与玻璃支承部22A相比靠前侧的部位)的结构将在下文中叙述。
前围内板24与前围上盖板22同样地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配置。前围内板24具备从后端凸缘部24A的前端部起向车辆斜下前方侧弯曲并延伸的后壁部24B(前围板主体部20A的后壁部24B)。在后壁部24B的后表面上,于进气口24H的外周部上结合有空调用导管34的凸缘部34F,并且,后壁部24B与凸缘部34F之间被密封。另外,空调用导管34构成空调(对车厢40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的空气流道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空气流道的内部配设有未图示的鼓风机。
此外,前围内板24具备从后壁部24B的下端部起向车辆斜前下方侧弯曲而延伸的底壁部24C。底壁部24C的下表面与前挡板32(车身客室前壁)的上端部32A接合。由此,前围内板24被前挡板32所支承。另外,前挡板32将动力装置室38和车身客室(车厢40)隔开。另一方面,前围内板24的底壁部24C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36而与前围板底板26的后端部26F粘合以及密封。
前围底板26与前围上盖板22以及前围内板24同样地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在前端凸缘部26A(参照图1)上安装有前围百叶板18的未图示的前侧下端部。前围底板26具备从其后端部26F的前端起向车辆斜下前方侧弯曲而延伸的后侧倾斜部26E,并且具备从后侧倾斜部26E的下端部起向车辆前方侧弯曲而延伸的前部底壁部26D。此外,前围底板26具备从前部底壁部26D的前端部起向车辆斜上前方侧弯曲而延伸的前侧倾斜部26C,并且具备从前侧倾斜部26C的上端部起向车辆前方侧弯曲而延伸的棚部26B。
另一方面,前围板20在其上部具有从前围板主体部20A(前围上盖板22)的玻璃支承部22A的前端部起向车辆前下方侧被延伸设置的延伸导水槽部20B(导雨水管)。图1以及图2如所示,延伸导水槽部20B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并且以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的方式被设定在包括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内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范围内。即,如图1所示,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中间部被设置在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一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并且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侧被设置在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偏离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中央部被设定在,第一密封部28A以及第二密封部28B的端部彼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并列的部分的车辆前下方侧。
延伸导水槽部20B的底部22Z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作为使通过延伸导水槽部20B所接收的水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处落下的控水结构,而设定有朝向延伸设置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的末端侧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控水用的倾斜部22S(参照图4)。
(实施方式的作用与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隔着密封部28并通过前围板主体部20A的玻璃支承部22A而从车辆下方侧被支承,并且在前围板主体部20A的后壁部24B上贯穿形成有进气口24H。因此,例如,当顺着图1所示的前挡风玻璃12的侧部与前柱14之间的密封部30而流下的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绕回前挡风玻璃12的背面侧并沿着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与前围板主体部20A的玻璃支承部22A之间的密封部28而流下(参照箭头标记A)时,该水可能要在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处向下方侧流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从玻璃支承部22A的前端部起向车辆前下方侧延伸设置的延伸导水槽部20B,延伸导水槽部20B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并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并且,被设定在包括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假设水顺着密封部28而流下之后在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处向下方侧流动,该水也会通过向延伸导水槽部20B流入并顺着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流动,从而朝向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应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范围的外侧流动(作为一个示例而参照箭头标记B)。
此外,在延伸导水槽部20B的底部22Z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作为使由延伸导水槽部20B所接收的水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处落下的控水结构,而设定有朝向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上的末端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控水用的倾斜部22S。因此,在流入到图4所示的延伸导水槽部20B(向箭头标记f1方向)的水50顺着延伸设置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而流动的情况下(参照箭头标记f2),当水50到达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时水50的流速将增加。由此,虽然是简化的结构,但是,即使假设流入到延伸导水槽部20B中的水50的量较少,也能够防止到达了延伸设置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上的末端的水50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绕回到延伸导水槽部20B的下表面侧的现象。因此,能够使流入到延伸导水槽部20B中的水50从延伸导水槽部20B的长边方向上的末端稳定地落下,即,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进气口24H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处稳定地落下。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围板结构,能够通过简化的结构而防止或有效地抑制水向被设定在图2等所示的前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12A的下方侧处的进气口24H(进而向空调用导管34或空调的鼓风机(省略图示))进入。
此外,在例如前围百叶板上安装附带导雨水管的护板的对比结构中,部件成本以及焊接成本将会增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板结构中,将构成不仅抑制了上述的成本而且从质量方面而言与所述对比结构相比也有利的结构。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控水结构而设定有图4等所示的控水用的倾斜部22S,但是,作为控水结构,例如也能够应用如下的结构,即,从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的长边方向上的末端起向车辆下方侧(重力方向)垂下的控水用的肋材(或突起)、或具备贯穿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的控水孔并具备从该控水孔的外周侧向车辆下方侧(重力方向)垂下的控水用的筒部的控水结构等其他的控水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改变例能够被适当组合来实施。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当然除上述以外,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符号说明
12:前挡风玻璃;
12A: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
20:前围板;
20A:前围板主体部;
20B:延伸导水槽部;
22A:玻璃支承部;
22S:倾斜部(控水结构);
22Z: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
24B:后壁部;
24H:进气口;
28:密封部;
40:车厢。
Claims (4)
1.一种前围板结构,具有:
前围板主体部,其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配置,且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并在所述前围板主体部的后壁部上贯穿形成有使外部气体向车厢内吸入的进气口,并且,所述前围板主体部具备隔着密封部而从车辆下方侧对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进行支承的玻璃支承部;
延伸导水槽部,其从所述玻璃支承部的前端部起向车辆前下方侧被延伸设置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且以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被开放的导水槽状的方式而被设定在包括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并且具备使所接收到的水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而偏离的位置处落下的控水结构,
在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底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上,作为所述控水结构,而设定有朝向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的末端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控水用的倾斜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板结构,其中,
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中间部被设置在与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一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侧被设置在从所述进气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偏离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围板结构,其中,
所述密封部具有被设定在所述玻璃支承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之上的线状第一密封部、和大部分被设定在该第一密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延长线上的线状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时被弯曲成曲柄状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部而被并列配置在车辆前方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板结构,其中,
所述延伸导水槽部的长边方向中央部被设定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以及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端部彼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并列的部分的车辆前下方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01392 | 2015-05-18 | ||
JP2015101392A JP6636720B2 (ja) | 2015-05-18 | 2015-05-18 | カウル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7050A CN106167050A (zh) | 2016-11-30 |
CN106167050B true CN106167050B (zh) | 2018-10-16 |
Family
ID=5597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2018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67050B (zh) | 2015-05-18 | 2016-05-13 | 前围板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23913B2 (zh) |
EP (1) | EP3095679B1 (zh) |
JP (1) | JP6636720B2 (zh) |
CN (1) | CN1061670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72332B1 (fr) * | 2017-10-13 | 2021-08-06 | Psa Automobiles Sa | Vehicule comprenant une traverse inferieure de baie de pare-brise pourvue d’un dispositif d’evacutation d’eau. |
CN108397331B (zh) * | 2018-03-15 | 2022-05-24 | 刘京依 | 一种用于冬季汽车低温启动的智能机器人 |
JP6846461B2 (ja) * | 2019-05-31 | 2021-03-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
JP7167868B2 (ja) * | 2019-07-02 | 2022-11-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JP7625945B2 (ja) | 2021-04-05 | 2025-02-04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7613216B2 (ja) | 2021-04-05 | 2025-01-1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2023030616A (ja) | 2021-08-23 | 2023-03-0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7487715B2 (ja) | 2021-09-21 | 2024-05-21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フードのシール構造 |
USD1015961S1 (en) * | 2022-04-14 | 2024-02-27 | Zhejiang ZEEKR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Co., Ltd. | Air grille for cowl of a vehicle |
US20240174296A1 (en) * | 2022-11-30 | 2024-05-30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cowl assembly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7978A (zh) * | 2010-09-19 | 2011-01-1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汽车后围板总成 |
CN101973316A (zh) * | 2010-11-22 | 2011-02-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
CN102658836A (zh) * | 2012-04-16 | 2012-09-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舱流水槽总成及其安装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0979B2 (en) | 2003-12-22 | 2006-02-21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cowl structure with vent pipe |
JP2007326385A (ja) * | 2006-06-06 | 2007-12-20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JP4492689B2 (ja) * | 2007-12-07 | 2010-06-3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
JP2010228717A (ja) * | 2009-03-30 | 2010-10-14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構造 |
JP5601018B2 (ja) * | 2010-05-18 | 2014-10-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
JP2012086606A (ja) | 2010-10-18 | 2012-05-10 |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 カウルルーバー用プロテクター |
JP5594887B2 (ja) * | 2010-10-26 | 2014-09-24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EP2679471B1 (en) | 2011-02-24 | 2015-10-2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utomotive cowl part structure |
JP2013060158A (ja) * | 2011-09-14 | 2013-04-04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US8567851B2 (en) * | 2011-09-23 | 2013-10-29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cowl cover |
JP5910091B2 (ja) * | 2012-01-11 | 2016-04-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カウル部構造 |
JP2015085781A (ja) * | 2013-10-30 | 2015-05-07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外気導入装置 |
-
2015
- 2015-05-18 JP JP2015101392A patent/JP663672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5-10 US US15/150,881 patent/US96239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3 CN CN201610320180.0A patent/CN1061670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5-13 EP EP16169477.3A patent/EP309567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7978A (zh) * | 2010-09-19 | 2011-01-1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汽车后围板总成 |
CN101973316A (zh) * | 2010-11-22 | 2011-02-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
CN102658836A (zh) * | 2012-04-16 | 2012-09-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舱流水槽总成及其安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95679A1 (en) | 2016-11-23 |
US9623913B2 (en) | 2017-04-18 |
JP2016215755A (ja) | 2016-12-22 |
CN106167050A (zh) | 2016-11-30 |
EP3095679B1 (en) | 2018-10-17 |
JP6636720B2 (ja) | 2020-01-29 |
US20160339962A1 (en) | 2016-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7050B (zh) | 前围板结构 | |
CN106132814B (zh) | 车辆用前围板结构 | |
CN104114414B (zh) | 具有三件式水箱的机动车辆安排 | |
CN106394427B (zh) | 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 | |
WO2007018032A1 (ja) | 車体構造 | |
US8172314B2 (en) | Covering part | |
JP2008074202A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
CN103693109B (zh) | 车辆的支柱部结构 | |
JP2009137317A (ja) | 車両用ドアにおける防水構造 | |
JP6121200B2 (ja) | 車両の空調用気液分離構造 | |
JP2015085781A (ja) | 車両の外気導入装置 | |
JP6630975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5652216B2 (ja) |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 |
JP4345980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
JP5840058B2 (ja) |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
JP6819350B2 (ja) | ドアの排水構造 | |
JP2015174622A (ja) | 乗用車のフロントガラス周縁構造 | |
CN216269546U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JP5428434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のシール構造 | |
JP2010006314A (ja) | 自動車の換気構造 | |
JP5775555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JP2005231403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6279877B2 (ja) | 車両の外気導入装置 | |
CN117120325A (zh) | 带有流动阻止功能的前围通风口格栅 | |
JP2022081033A (ja) | 車体の水抜き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