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7924B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57924B CN106157924B CN201510151740.XA CN201510151740A CN106157924B CN 106157924 B CN106157924 B CN 106157924B CN 201510151740 A CN201510151740 A CN 201510151740A CN 106157924 B CN106157924 B CN 1061579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unit
- display unit
- output interface
-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数量的技术问题。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单元,与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与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或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显示内容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但是与一般信息相比,数据量大,带宽高,且由于显示内容发生变化的速度很快,所以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或显卡会通过专用的显示通路向显示单元发送的显示内容。
具体来讲,显示通路是显示接口的两个端分别连接在处理器和显示单元上而形成的处理器到显示单元的通路。常见的专用显示接口例如MIPI(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RGB(红绿蓝接口,Red Blue Green)、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或LVDS(低压差分信号接口,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等。
现有技术中,一个显示通路仅能连接一个显示单元。所以显示通路的数量就决定了显示单元的数量。换言之,显示单元的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数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为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传输显示内容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与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
切换单元,包括输入接口、第一输出接口和不同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第二输出接口;其中,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或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可选的,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得第一参数;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得第二参数;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固定体和本体;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和/或所述固定体上;
其中,所述固定体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固定状态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固定体至少具有固定状态;所述固定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固定体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原理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和第二光学模块;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二光学模块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发出的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线,并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放大虚像。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的切换单元将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通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连接;或
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送第一显示内容,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送第二显示内容,以使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
可选的,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可选的,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通过第二传感器获得第二参数;
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与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并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不同。所以,通过切换单元切换输入接口与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切换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与显示通路的连接,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通路不再只能连接一个显示单元,那么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数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连接至少两个显示单元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为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传输显示内容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体与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体的形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数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为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传输显示内容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与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并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不同。所以,通过切换单元切换输入接口与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切换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与显示通路的连接,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通路不再只能连接一个显示单元,那么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数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连接至少两个显示单元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为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传输显示内容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1,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10、显示通路20和切换单元30。
具体来讲,显示通路20包括两个端,第一端口201和第二端口202。其中,第一端口201与第一处理单元10连接,或者第二端口202与第一处理单元10连接,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在后续描述中,假设第一端口201与第一处理单元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单元10包括多个子单元。多个子单元中包括但不限于用于生成和处理显示内容的子单元,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进行采集的子单元,用于控制切换单元30进行切换的子单元,以及用于配置的子单元等。
切换单元30包括输入接口301、第一输出接口302和第二输出接口303。输入接口301与第一输出接口302或第二输出接口303中的任意一个连接,从而形成输入接口301和第一输出接口302之间的通路,或者输入接口301和第二输出接口303之间的通路。
显示通路20的第二端口202与输入接口301连接。同时,显示通路20的第一端口201与第一处理单元10连接,而输入接口301与第一输出接口302或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从而就形成了第一处理单元10到第一输出接口302之间的通路,或者第一处理单元10到第二输出接口303之间的通路。
进一步,第一输出接口302还与第一显示单元40连接。具体来讲,第一显示单元40可为电子设备的内设显示单元,即第一显示单元40与电子设备是一体的,通过至少一个接口连接。举例来说,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一显示单元40为手机的显示屏。或者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那么第一显示单元40就是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单元等。当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他包括内置显示单元的设备,如智能手表,掌上电脑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另外,第一显示单元40也可以为外设显示单元,即第一显示单元40和电子设备是独立的,不是一体的。例如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一显示单元40为电视机。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显示单元40为电子设备的内置显示单元或外置显示单元,本申请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第二输出接口303与第二显示单元50连接,且第一显示单元40和第二显示单元50为不同的两个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40类似,第二显示单元50可以为内置显示单元或外置显示单元均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内容和第二显示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一显示内容和第二显示内容相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相同的显示内容在第一显示单元40和第二显示单元50间中的一个显示。当第一显示内容和第二显示内容不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电子设备还可以将显示要求较高显示内容显示在较好的显示单元上。例如两个显示内容分别为一部电影和一段文字,电影的显示要求较高。假设第一显示单元40的分辨率为1600×1200,第二显示单元50的分辨率为640x 480。那么第一处理单元10就将电影作为发送给第一显示内容第一显示单元40,将文字作为第二显示内容发送至第二显示单元50。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单元30除了包括第一输出接口302和第二输出接口303,还可以包括其余多个输出接口,例如4个输出接口,6个输出接口等。进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通路20就可以连接多个显示单元。输出接口和显示单元的具体数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由于当切换单元30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输出接口时,切换单元30的切换方式和具体部署方式类似,因此下文中以切换单元30包括两个输出接口,连接两个显示单元为例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单元30根据切换控制信号,将输入接口301在第一输出接口302和第二输出接口303之间切换。其中,切换单元30接收到的切换控制信号来自于第一处理单元10。第一处理单元10可以通过显示通路20向切换单元30发送切换控制信号。第一处理单元10和切换单元30之间还可以通过显示通路20之外的数据接口连接,如SPI(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I2C(两行式串行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等连接。第一处理单元10就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向切换单元30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切换单元30接收切换控制信号,并根据切换控制信号切换。具体来讲,当切换控制信号表明需要第一显示单元40显示时,若输入接口301当前与第一输出接口302连接,则切换单元30不需要切换;当输入接口301当前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则切换单元30将输入接口301切换至与第一输出接口302连接。
类似地,当切换控制信号表明需要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时,若输入接口301当前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则切换单元30不需要切换;当输入接口301当前与第一输出接口302连接,则切换单元30将输入接口301切换至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
其中,控制信息可以为第一处理单元10根据用户在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的选择操作而生成的信息,也可以为第一处理单元10根据切换周期而生成的控制信息,以周期性切换显示单元。
当输入接口301与第一输出接口302连接时,第一显示单元40可以通过显示通路20接收第一处理单元10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并将第一显示内容显示在第一显示单元40上。当输入接口301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时,第二显示单元50可以通过显示通路20接收第一处理单元10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并将第二显示内容显示在第二显示单元50上。
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体60和本体70。第一处理单元10、切换单元30设置在固定体60和/或本体70上。
当电子设备处于固定状态时,固定体60维持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固定体60的属性参数应于使用者的身体参数相匹配,例如需要将电子设备固定在使用者的腕部,那么固定体60在维持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围绕在腕部的有效周长应大于或等于腕部周长。如一般腕部周长在13-17cm之间,那么固定体60的有效周长至少应为17cm。或者例如需要将电子设备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成人额头处一周的长度在54-58cm之间,所以,固定体60的周长可以为58cm,59cm等。
再例如,人体腕部近似于椭圆,且在手心到手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大拇指到小拇指方向上的距离,因此为了使得固定体60更加贴合腕部,固定体60的形状可设置为椭圆或近似椭圆,且长轴和短轴依据人体工程学参数设定。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体60和本体70可以通过镶嵌,一体成型等方式直接连接。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将本体70与固定体60连接起来。
对于固定主体,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列举其中两种,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固定主体至少具有固定状态,固定主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固定主体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环状空间或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柱状体外围。
具体来讲,当固定体60仅包括一部分时,固定体60自身能形成一个环状空间,如图2和图3a所示。若固定体60的材质为轻质弹性材料时,固定体60具体有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若固定体60的材料为硬质材料时,固定体60仅有固定状态。
当固定体60包括两部分时,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连接本体70的第一侧部,第二部分的第三端连接本体70的第二侧部,如图3b所示。进一步,若固定体60的材料为硬质材料,且第一部分第二端和第二部分第四端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固定体60仅有固定状态,此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近似环状空间的两部分。该近似环状空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第一部分第二端和第二部分第四端之间的口径小于穿戴电子设备处身体部位,如腕部的口径,此时的腕部视为一柱状体。此柱状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大于环状空间的口径,进一步,如果需要将电子设备相对固定在柱状体的某一位置或某一高度,该柱状体两端的直径应小于环状空间的直径。
也可以在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第二部分的第四端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如在第二端和第四端上设置针扣、折叠扣、折叠安全扣或蝴蝶扣等。当第二端和第四端连接时,两部分共同形成一环状空间,固定体60处于固定状态,当第二端和第四端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固定体60则处于非固定状态。
第二种:固定主体至少具体固定状态;固定主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近球状外围。
第二种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实现方式相同之处这里就不在赘述了。第二种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实现方式不同的是,如图3c所示,电子设备穿戴在使用者身体的某个部位,如头部,此时头部视为一近球状体。该近球状体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即满足近球状体的口径大于环状或近似环状空间的口径。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具体为腕带式电子设备,因此体积较小,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通路数量很有限。所以当电子设备上需要多个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时,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显示通路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显示单元数量。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单元40和/或第二显示单元50为电子设备的内置显示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40和第二显示单元50的显示原理不同。具体来讲,第一显示单元40和第二显示单元50具体可以为LCD(液晶显示单元,Liquid CrystalDisplay)、LE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或EINKE(电子墨水,Elctronic Ink)显示单元中的任意两种不同的显示单元,那么两个显示单元的显示原理就不相同。例如第一显示单元40可以为LED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50为OLED显示单元。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40具体为LCD、LED、OLED或EINK中的任意一种显示内容实像的显示单元。而第二显示单元50具体为可以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放大的虚像的显示单元。
具体来讲,第一显示单元40中的第一光学组件根据第一显示内容发出光线。然后,发出的光线到达第一显示单元40内的第一显示组件,激发第一显示组件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的实像。由于第一显示单元40的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的实像的原理为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因此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了。
进一步,第二显示单元50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和第二光学模块;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二光学模块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发出的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线,并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放大虚像。
具体来讲,第二显示单元50设置在固定体60和/或者本体70上。第二显示单元50包括两个模块,分别为第二显示模块401和第二光学模块402。首先,第二显示模块401中包括第二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根据第二显示内容发出光线。发出的光线透过分束组件到达第二显示组件,并激发第二显示组件显示第二显示内容。
其中,分束组件包括两个面,且面向第二光学组件的第一面透射率高于反射率,使得第二光学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分束组件到达第二显示组件。而面向第二显示组件的第二面的反射率高于透射率,使得从第二显示组件反射回来的反射光线可以经过第二面反射后进入第二光学模块402。
第二光学模块402接收第二显示模块401发出的与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在准直组件中进行光路转换。准直单元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对光线进行放大,并且改变光线方向,以使放大后的光线能够射入反射组件。
放大后的光线射入反射组件。根据镜面成像的物理原理,放大的光线射入反射组件后,由于镜面原理,形成第二显示内容的放大的虚像。最后,放大的虚像发出的光线射入用户的眼中,使用户看到第二显示内容的放大的虚像。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穿戴式电子设备,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通常较小,但是用户同时又希望穿戴式电子设备上看到较大画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显示单元通过显示第二显示内容的放大的虚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为了使用户能够看到分辨率高且画质清晰的显示内容,因此,第一显示单元仍然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的实像。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两个显示原理不同的显示单元,即能满足用户看大画面的需求,同时又避免用户视觉体验不佳。
由于切换单元30在切换两个显示单元显示时,切换后显示的显示单元需要接收显示内容以及初始化操作后才正常显示,而切换前显示的显示单元可能会在切换时刻停止显示,因此,用户视觉上可能会出现两个显示单元同时黑屏的情况。或者,当两个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接近时,即使初始化时间较短,使得在用户视觉上不会出现同时黑屏的情况。但是,由于两个显示单元瞬间切换显示,仍然会使用户感受到瞬间跳转或闪烁的不佳体验。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切换前第一显示单元显示为例,第一处理单元10还用于:
当所切换单元30将输入接口301切换至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时,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处于第二模式。
具体来讲,假设切换单元30切换输入接口301与第一输出接口302连接,那么第一显示单元40会接收并显示第一处理单元10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所以,切换前的显示单元为第一显示单元40。为了避免上述两种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第一处理单元10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在输入接口301切换至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后,处于第二模式。
第一处理单元10可以通过显示通路20向切换单元30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切换单元30再将第一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一显示单元40。当然,第一处理器10也可以通过其他接口,如SPI、USB等向切换单元30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以第一模式进行运行。其中第一模式为第一显示单元40接收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换言之,第一显示单元40接收第一显示内容后,将当前接收到的第一显示内容的每一帧图像显示出来。第一显示单元40显示完当前帧后,立刻显示下一帧图像。只要持续接收第一显示内容,那么第一显示单40将持续显示。若显示完当前帧后,没有接收到下一帧,则停止显示。
而第二模式为第一显示单元40在未接收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为实现第一显示单元40在未接收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在本申请实施中,第二模式可以具体为:第一显示单元40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显示单帧图像的模式。另外,持续显示的单帧图像可以为一帧预设图像,该预设图像预先缓存在第一显示单元40中。当第一显示单元40以第二模式运行,第一显示单元40读取并显示预设图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预设图像可以为一风景图像,人物图像等。或者,为了提示用户第一显示单元40和第二显示单元50正在切换显示,预设图像还可以为包括例如“切换中”,“请等待切换”等提示性文字的图像。本申请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跟实际选择预设图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较佳的,持续显示的单帧图像为第一显示内容中的任意一帧。并且为避免在以第二模式运行时显示跳转,该单帧图像以第一显示内容的最后一帧图像为较佳选择。
在本申请实施中,第二模式还可以具体为:第一显示单元40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切换显示多帧图像的模式。
具体来讲,第一显示单元40还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用于切换多帧图像。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小于第一处理单元10的功耗,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40能够维持显示,并且不会消耗较大功耗。第一处理器切换多帧图像,且切换速度不小于30fps,将会使用户最终在第一显示单元40的显示区域看到视频。当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切换速度可以小于30fps,使用户看到多张静止图像切换,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多帧图像同样也可以为第一显示单元40中预先存储的预设图像,例如时长为10秒的动画片的300帧图像。第一显示单元40以第二模式运行时,持续切换显示该300帧图像,那么用户就会看到第一显示单元40上至少一次播放同一个10秒的动画片。当然,多帧图像还可以第一显示内容中的多帧图像。本申请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当然,对于第二显示单元50来讲,也可以包括上述两种模式。且第二显示单元50包括的两种模式与第一显示单元40的两种模式类似,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10发送给切换单元30的切换控制信号以触发切换单元30切换。其中,切换控制信号可以为根据用户在人机交互界面选择而生成的,也可以为第一处理单元10周期性而生成的,如每隔10分钟生成一次切换控制信号来是切换单元30切换一次显示单元,还可以为第一处理单元10根据用户触发而生成的。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来讲,切换控制信号是第一处理单元10根据用户触发而生成的,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快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得第一参数。而第一处理单元10具体用于:
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具体来讲,在切换至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之前,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参数。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第一处理单元10确定切换单元30需要切换,进而生成切换控制信号触发切换单元30切换。其中,第一传感器可以有多种,那么获得第一参数以及判断第一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方式也有多种。下面将列举其中三种,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第一种:距离传感器
传感器为设置在第二显示单元50的第二显示区域预设范围内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观看者与第二显示区域的距离。其中,第二显示区域为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放大虚像的区域,具体为反射组件的显示光线的出射区域。类似的,第一显示单元40的第一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单元40显示实像的区域。那么此时的第一参数为观看者与第一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
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参数小于第一阈值。当观看者观看第二显示区域时,观看者与第二显示区域的距离就可能较近,那么为了方便观看者观看,第一处理单元10将切换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电子设备的缺省设置,也可以为观看者自定义设置。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参数为20厘米,此时的第一阈值为30厘米,则第一参数小于第一阈值,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从而第一处理单元10确定切换单元30需要切换输入接口301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以使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
第一种:图像采集器
图像采集器采集观看者的手势,那么此时的第一参数为观看者的图像参数。
第一预设条件为图像中手势是否满足预设手势特征。具体来讲,采集到观看者的图像后,第一处理单元10对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分析图像中的手势是否满足预设手势特征。举例来说,假设预设手势为右手从左水平向右滑动,那么分析图像,当观看者手势满足右手从左水平向右滑动的特征时,确定观看者手势满足预设手势,从而第一参数满足预设条件。从而第一处理单元10确定切换单元30需要切换输入接口301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以使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
第三种:按钮或开关
当传感器具体为按钮或开关,以及与按钮或开关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时,第一参数具体为按钮或开关的通断参数。则第一预设条件就为按钮或开关接通。
举例来说,当用户需要切换到第二显示单元50进行显示时,按下按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向第一处理单元10发送第一参数为按钮接通。第一处理单元10判断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从而第一处理单元10确定切换单元30需要切换输入接口301与第二输出接口303连接,以使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
进一步,为了降低设备负担,第二显示单元50开始显示后,当第一显示单元40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在与显示通路20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
其中,第三模式为第一显示单元40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
具体来讲,第三模式为第一显示单元40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例如黑屏,休眠等。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第一显示单元40的功耗,在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三模式后,切换第一显示单元40的电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第一显示单元40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有两种方式实现。
(1)第一处理单元10用于:判断第一显示单元40在与显示通路20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具体来讲,在切换单元30切换后,第一处理单元10开始计时。当计时到达预设时长后,向第一显示单元40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其中,第二控制信息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0和第一显示单元40之间的数据接口发送。并且,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预设时长应大于从切换单元30切换,到第二显示单元50正常显示之间的时间。例如第二显示单元50切换后初始化时间为20毫秒,显示内容从第一处理单元10发送到第二显示单元50需要5毫秒,第二显示单元50读取并显示显示内容需要15毫秒。因此,预设时长应大于40毫秒,如1s。
(2)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得第二参数,第一处理单元10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具体来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传感器也可以有多种,那么获得第二参数以及判断第二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方式也有多种。下面将列举其中三种,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第一种:距离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为与采集第一参数相同的距离传感器,那么此时的第二参数也为观看者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
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可以为观看第二显示区域的最佳距离或最佳角度,也可以为观看者自定义设置。举例来说,假设第二参数为20厘米,此时的第二阈值为25厘米,则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阈值,第二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从而第一处理单元10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停处于第一模式。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的放大的是虚像,在观看放大的虚像时,会因观察者与第二显示区域的距离或角度而观察到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从观察第一显示区域开始向移动至能够观看到第二显示区域的距离时,第一处理单元10自动切换到第二显示单元50显示。当第一参数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具体为观看第二显示区域的最佳距离)时,用户由于无法较佳地观察到第二显示区域,所以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持续显示,从而避免用户在视觉上出现两个显示单元黑屏的现象。而当用户移动至最佳观看位置,即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阈值时,第一处理单元10才会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处于第三模式,从而即能为用户提供较好的体验,又能避免第一显示单元40消耗电能。
第一种:图像采集器
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为同一个图像采集器,那么此时的第二参数为观看者的图像参数。
第二预设条件为图像中手势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手势特征。举例来说,假设第二预设手势为右手从上垂直向下滑动,那么分析图像,当观看者手势满足右手从上垂直向下滑动的特征时,确定观看者手势满足第二预设手势,从而第二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从而第一处理单元10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处于第三模式。
第三种:触控显示屏
当第一传感器为按钮或开关,第二传感器为触控显示屏时,第二参数为操作体在触控显示屏上的触控位置参数。第二预设条件为位置参数在第二显示单元50的范围内,即当操作体触控第二显示单元50上的触控显示屏时,第一处理单元10向第一显示单元40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使第一显示单元40处于第三模式。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101:所述电子设备的切换单元将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或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S102: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送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送第二显示内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
具体来将,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或者,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通过第二传感器获得第二参数;
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由于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重复之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与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并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不同。所以,通过切换单元切换输入接口与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切换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与显示通路的连接,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通路不再只能连接一个显示单元,那么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数量受限于显示通路数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连接至少两个显示单元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了一个显示通路为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传输显示内容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电子设备的切换单元将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通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连接;或
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送第一显示内容,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送第二显示内容,以使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后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第二传感器获得第二参数;
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与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
切换单元,包括输入接口、第一输出接口和不同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第二输出接口;其中,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一显示内容;或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显示通路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显示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不同;
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得第一参数;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得第二参数;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固定体和本体;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和/或所述固定体上;
其中,所述固定体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固定状态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至少具有固定状态;所述固定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固定体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原理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和第二光学模块;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二光学模块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发出的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线,并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对应的放大虚像。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的切换单元将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一显示单元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通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连接;或
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切换至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第二显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显示通路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送第一显示内容,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显示通路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送第二显示内容,以使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后,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处于第三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后持续处于显示状态的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且持续处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第二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切换单元需要将所述输入接口切换至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与所述显示通路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通过第二传感器获得第二参数;
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740.XA CN106157924B (zh) | 2015-04-01 | 2015-04-01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740.XA CN106157924B (zh) | 2015-04-01 | 2015-04-01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7924A CN106157924A (zh) | 2016-11-23 |
CN106157924B true CN106157924B (zh) | 2020-05-26 |
Family
ID=5733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1740.XA Active CN106157924B (zh) | 2015-04-01 | 2015-04-01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579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12287B (zh) * | 2016-03-31 | 2019-03-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008963B (zh) * | 2017-12-22 | 2020-07-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eink设备的应用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3110812B (zh) * | 2021-03-31 | 2023-08-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设备及处理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9763A (zh) * | 2006-01-26 | 2007-08-01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播放装置 |
CN101067762A (zh) * | 2006-05-02 | 2007-1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
CN101083709A (zh) * | 2006-05-29 | 2007-12-05 | 合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双显示面板数字相框 |
CN201294078Y (zh) * | 2008-08-29 | 2009-08-19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显示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01535930A (zh) * | 2006-03-23 | 2009-09-16 | 一儿童一笔电组织有限公司 | 具有双显示控制器的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
CN102905014A (zh) * | 2011-07-28 | 2013-01-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CN103309570A (zh) * | 2012-03-12 | 2013-09-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
CN103310725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深圳市创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led信号自由变换设备、变换方法及显示屏 |
CN204189130U (zh) * | 2014-08-05 | 2015-03-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11160B2 (en) * | 2013-02-12 | 2016-08-0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Head mounte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
-
2015
- 2015-04-01 CN CN201510151740.XA patent/CN1061579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9763A (zh) * | 2006-01-26 | 2007-08-01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播放装置 |
CN101535930A (zh) * | 2006-03-23 | 2009-09-16 | 一儿童一笔电组织有限公司 | 具有双显示控制器的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
CN101067762A (zh) * | 2006-05-02 | 2007-1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
CN101083709A (zh) * | 2006-05-29 | 2007-12-05 | 合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双显示面板数字相框 |
CN201294078Y (zh) * | 2008-08-29 | 2009-08-19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显示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02905014A (zh) * | 2011-07-28 | 2013-01-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CN103310725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深圳市创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led信号自由变换设备、变换方法及显示屏 |
CN103309570A (zh) * | 2012-03-12 | 2013-09-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
CN204189130U (zh) * | 2014-08-05 | 2015-03-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7924A (zh) | 2016-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24790B (zh) | 混合式眼睛跟踪器的系统和方法 | |
US9652036B2 (en) | Device, head mounte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of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head mounted display | |
US1013340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JP5884576B2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9727296B2 (en) | Display switch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6107276B2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5880115B2 (ja) |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の制御方法 | |
US9779700B2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 |
US9727132B2 (en) | Multi-visor: managing applications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 |
CN10533491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US951914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 |
JP4927631B2 (ja) | 表示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集積回路 | |
JP6149403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EP2784632A2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68729A1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US9846305B2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computer program | |
JP6571767B2 (ja) |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CN111857461B (zh)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JP6303274B2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5450838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6157924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5788451B (zh) | 电子设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15528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20418913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5468135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