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130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89130U CN204189130U CN201420438384.0U CN201420438384U CN204189130U CN 204189130 U CN204189130 U CN 204189130U CN 201420438384 U CN201420438384 U CN 201420438384U CN 204189130 U CN204189130 U CN 2041891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area
- user
- content
- displa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所述功能主体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智能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诸如智能手表需要显示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才能够满足用户对智能电子设备的需求。然而,由于受限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本身的尺寸,其所配备的传统显示器的显示面积通常很小,只能显示有限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外表面样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显示内容与第二显示内容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显示内容与第二显示内容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显示内容与第二显示内容示意图三;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相对区域示意图一;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相对区域示意图二;
图8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相对区域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获取电子设备的相对区域的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显示模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显示模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2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与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部位。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理的两套显示模组。或者,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不同显示原理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以及第二显示模组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大于第二显示区域,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同一套显示模组时,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的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将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框架体的外表面为放大镜效果的材质,使得显示模组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较大。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来的两套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位于框架体的表盘之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下半部分。
或者,如图3a所示,所述功能主体中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31和第二显示模组3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31具有第一显示区域3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具有第二显示区域312;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导致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
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32对应不同的显示模组,可以分别为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大于第二显示区域32,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2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与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来的两套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位于框架体的表盘之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下半部分。
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功能主体中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31和第二显示模组3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31具有第一显示区域3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具有第二显示区域312;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导致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
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32对应不同的显示模组,可以分别为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大于第二显示区域32,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小于等于预定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预定面积;
其中,所述预定面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面积值,比如,可以设定预定面积为2平方;
或者,所述预定面积还可以为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定距离时,所述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预定距离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比如,可以预设为1厘米,如图4所示,假设用户的眼睛在接近电子设备的时候能够看到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41的全貌,但是看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42的只能是部分。另外,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单独针对每一个用户设置预定距离,比如,用户甲会在2厘米处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那么就会根据该预定距离,确定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进而确定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大小。如此,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设定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大小,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感受。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2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与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来的两套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位于框架体的表盘之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下半部分。
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功能主体中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31和第二显示模组3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31具有第一显示区域3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具有第二显示区域312;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导致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
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32对应不同的显示模组,可以分别为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大于第二显示区域32,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小于等于预定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预定面积;
其中,所述预定面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面积值,比如,可以设定预定面积为2平方;
或者,所述预定面积还可以为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定距离时,所述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预定距离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比如,可以预设为1厘米,如图4所示,假设用户的眼睛在接近电子设备的时候能够看到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41的全貌,但是看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42的只能是部分。另外,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单独针对每一个用户设置预定距离,比如,用户甲会在2厘米处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那么就会根据该预定距离,确定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进而确定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相关联,也可不相关。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相关联时,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能够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标识图像,如能够用户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是能够对所述第一显示内容进行操作的数据项,如分享、下载等虚拟操作按键;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部分内容。比如,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可以为地图路径信息;相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51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对应的方向标识即箭头指向,以使用户可以按所述方向标识移动。
或者,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为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文字(如短消息)信息的提示,也可以是包含文字的图片(如彩信);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则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对应的具体信息,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61中包括“一条新信息”,则所述第二显示内容62中显示的具体的信息。
或者,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分享第二显示内容的方式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任意信息;所述文字、图片或视频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自身存储的资源,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接入网络后从网络中在线获得的网络资源。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71中“电子邮件”、“蓝牙”、“分享”、“微博”四个可操作的分享方式,比如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某联系人;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蓝牙传输给对应的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分享至微信的朋友圈;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发送至微博;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可操作的数据项不限于上述可操作的数据项。
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自身设置成为一个无线网络热点,则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在自身的存储区的存储位置(存储地址),根据所述存储位置生成二维码图像,将所述二维码图像作为第一显示内容。如此,可以使得其他的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功能(如二维码扫描),识别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中的二维码图像,从而其他电子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图像获得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或者,由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必须得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或者经过用户授权后,其他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而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就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即所有用户都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部分显示内容提取出来作为第一显示内容,简而言之,当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为私密内容时,只有通过第二交互方式才能观察到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全部,而第一显示内容则作为一个提示信息进行展示。如此,就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使用时的私密性。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2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与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来的两套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位于框架体的表盘之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下半部分。
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功能主体中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31和第二显示模组3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31具有第一显示区域3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具有第二显示区域312;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导致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
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32对应不同的显示模组,可以分别为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大于第二显示区域32,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小于等于预定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预定面积;
其中,所述预定面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面积值,比如,可以设定预定面积为2平方;
或者,所述预定面积还可以为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定距离时,所述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预定距离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比如,可以预设为1厘米,如图4所示,假设用户的眼睛在接近电子设备的时候能够看到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41的全貌,但是看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42的只能是部分。另外,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单独针对每一个用户设置预定距离,比如,用户甲会在2厘米处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那么就会根据该预定距离,确定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进而确定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大小。
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感应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感应器用于产生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和,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其中,所述感应器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可以为红外感应器,通过红外来检测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应的,所述控制电路则判断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当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当所述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比如,如图4所示,当用户距离所述电子设备足够近的时候,控制电路就确定切换至第二交互方式。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传感器,用于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将所述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可以为重力感应器。比如,如图8a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81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侧面区域;如图8b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82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身前区域;如图8c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83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头前区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维持在所述低功耗状态;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确定切换至第二交互方式,至少控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实际中可以同时控制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可以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低功耗状态;同样地,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维持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此时的工作状态为在第二相对区域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切换到所述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显示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有各种使用状态。现以电子设备作为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进行说明,例如,用户正在行走,此时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这时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可以是都处于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等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可以省电以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当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一相对区域的,也就是说,第一相对区域表明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即,用户的身体的侧面区域的。
接着,用户在行走过程中的某一刻想看一下时间,这时用户会抬起胳膊,假设用户将胳膊抬起来的时候,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二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胸前区域);这时电子设备检测到其自身处于第二相对区域时,使能第一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会开启或会唤醒),然后显示时间给用户;或者通过第一显示模组显示提示信息给用户。
此时,如果用户想看一下与提示信息更为关联数据内容,接着会将电子设备继续往眼前靠近,假设这时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头前区域),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时,电子设备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当用户的眼睛靠近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后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的光点200时用户通过所述光点200就可以通过第二显示模组看到关联数据内容。
可以理解的,上述场景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产生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还可以包括用户躺在床上,比如,如图9所示,当用户想要看一下信息时,可以将手抬升至第二相对区域92处,则感应器会获取交互方式的检测数据,进而控制电路就会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进入第一交互模式,控制第一显示模组开启,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进一步的,如果用户想要观看第一显示内容相关的详细信息时、即观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可以将手臂抬到第三相对区域(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确定进入第二交互模式,则控制第二显示模组开启,同时可以关闭第一显示模组,也可以不关闭第一显示模组。
另外,感应器还可以为触摸感应器,通过检测用户在框架体的外表面的触摸操作,来获取交互方式的检测信息;比如,当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为从第一显示区域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滑动时,控制电路确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
优选地,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即通过感应器检测用户的眼睛与电子设备的距离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通过感应器检测电子设备相对于用户的相对区域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通过感应器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并非任选其一的方式,即可以是三种方式结合,也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两结合。如此,就能够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来确定触发第一交互方式还是第二交互方式,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相关联,也可不相关。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相关联时,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能够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标识图像,如能够用户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是能够对所述第一显示内容进行操作的数据项,如分享、下载等虚拟操作按键;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部分内容。比如,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可以为地图路径信息;相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51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对应的方向标识即箭头指向,以使用户可以按所述方向标识移动。
或者,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为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文字(如短消息)信息的提示,也可以是包含文字的图片(如彩信);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则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对应的具体信息,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61中包括“一条新信息”,则所述第二显示内容62中显示的具体的信息。
或者,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分享第二显示内容的方式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任意信息;所述文字、图片或视频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自身存储的资源,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接入网络后从网络中在线获得的网络资源。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71中“电子邮件”、“蓝牙”、“分享”、“微博”四个可操作的分享方式,比如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某联系人;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蓝牙传输给对应的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分享至微信的朋友圈;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发送至微博;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可操作的数据项不限于上述可操作的数据项。
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自身设置成为一个无线网络热点,则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在自身的存储区的存储位置(存储地址),根据所述存储位置生成二维码图像,将所述二维码图像作为第一显示内容。如此,可以使得其他的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功能(如二维码扫描),识别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中的二维码图像,从而其他电子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图像获得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或者,由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必须得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或者经过用户授权后,其他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而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就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即所有用户都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部分显示内容提取出来作为第一显示内容,简而言之,当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为私密内容时,只有通过第二交互方式才能观察到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全部,而第一显示内容则作为一个提示信息进行展示。如此,就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使用时的私密性。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2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与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来的两套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位于框架体的表盘之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下半部分。
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功能主体中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31和第二显示模组3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31具有第一显示区域3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具有第二显示区域312;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导致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
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32对应不同的显示模组,可以分别为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大于第二显示区域32,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小于等于预定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预定面积;
其中,所述预定面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面积值,比如,可以设定预定面积为2平方;
或者,所述预定面积还可以为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定距离时,所述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预定距离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比如,可以预设为1厘米,如图4所示,假设用户的眼睛在接近电子设备的时候能够看到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41的全貌,但是看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42的只能是部分。另外,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单独针对每一个用户设置预定距离,比如,用户甲会在2厘米处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那么就会根据该预定距离,确定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进而确定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大小。
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感应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感应器用于产生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和,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其中,所述感应器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可以为红外感应器,通过红外来检测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应的,所述控制电路则判断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当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当所述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比如,如图4所示,当用户距离所述电子设备足够近的时候,控制电路就确定切换至第二交互方式。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传感器,用于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将所述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可以为重力感应器。比如,如图8a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81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侧面区域;如图8b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82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身前区域;如图8c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83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头前区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维持在所述低功耗状态;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确定切换至第二交互方式,至少控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实际中可以同时控制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可以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低功耗状态;同样地,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维持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此时的工作状态为在第二相对区域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切换到所述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显示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有各种使用状态。现以电子设备作为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进行说明,例如,用户正在行走,此时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这时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可以是都处于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等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可以省电以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当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一相对区域的,也就是说,第一相对区域表明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即,用户的身体的侧面区域的。
接着,用户在行走过程中的某一刻想看一下时间,这时用户会抬起胳膊,假设用户将胳膊抬起来的时候,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二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胸前区域);这时电子设备检测到其自身处于第二相对区域时,使能第一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会开启或会唤醒),然后显示时间给用户;或者通过第一显示模组显示提示信息给用户。
此时,如果用户想看一下与提示信息更为关联数据内容,接着会将电子设备继续往眼前靠近,假设这时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头前区域),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时,电子设备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当用户的眼睛靠近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后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的光点200时用户通过所述光点200就可以通过第二显示模组看到关联数据内容。
可以理解的,上述场景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产生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还可以包括用户躺在床上,比如,如图9所示,当用户想要看一下信息时,可以将手抬升至第二相对区域92处,则感应器会获取交互方式的检测数据,进而控制电路就会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进入第一交互模式,控制第一显示模组开启,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进一步的,如果用户想要观看第一显示内容相关的详细信息时、即观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可以将手臂抬到第三相对区域(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确定进入第二交互模式,则控制第二显示模组开启,同时可以关闭第一显示模组,也可以不关闭第一显示模组。
或者,感应器还可以为触摸感应器,通过检测用户在框架体的外表面的触摸操作,来获取交互方式的检测信息;比如,当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为从第一显示区域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滑动时,控制电路确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
优选地,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即通过感应器检测用户的眼睛与电子设备的距离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通过感应器检测电子设备相对于用户的相对区域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通过感应器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并非任选其一的方式,即可以是三种方式结合,也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两结合。如此,就能够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来确定触发第一交互方式还是第二交互方式,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相关联,也可不相关。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相关联时,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能够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标识图像,如能够用户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是能够对所述第一显示内容进行操作的数据项,如分享、下载等虚拟操作按键;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部分内容。比如,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可以为地图路径信息;相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51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对应的方向标识即箭头指向,以使用户可以按所述方向标识移动。
或者,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为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文字(如短消息)信息的提示,也可以是包含文字的图片(如彩信);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则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对应的具体信息,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61中包括“一条新信息”,则所述第二显示内容62中显示的具体的信息。
或者,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分享第二显示内容的方式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任意信息;所述文字、图片或视频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自身存储的资源,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接入网络后从网络中在线获得的网络资源。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71中“电子邮件”、“蓝牙”、“分享”、“微博”四个可操作的分享方式,比如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某联系人;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蓝牙传输给对应的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分享至微信的朋友圈;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发送至微博;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可操作的数据项不限于上述可操作的数据项。
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自身设置成为一个无线网络热点,则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在自身的存储区的存储位置(存储地址),根据所述存储位置生成二维码图像,将所述二维码图像作为第一显示内容。如此,可以使得其他的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功能(如二维码扫描),识别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中的二维码图像,从而其他电子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图像获得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或者,由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必须得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或者经过用户授权后,其他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而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就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即所有用户都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部分显示内容提取出来作为第一显示内容,简而言之,当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为私密内容时,只有通过第二交互方式才能观察到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全部,而第一显示内容则作为一个提示信息进行展示。如此,就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使用时的私密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功耗。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可以为目前常用的普通模组,比如LED显示模组或LCD显示模组;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光学投影系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显示组件和准直组件;
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出第二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输出;
所述准直组件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
所述光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透明材质中进行传导,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
下面将详细对图3中的第二显示模组32进行说明,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显示组件321包括分束单元3211和显示单元3212,所述准直组件322包括第二准直单元3221和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偏振分束单元3223,所述光传导组件323包括波导单元3231和反射单元3232。其中图5-2中的显示组件321还包括发光单元3210。所述准直组件321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给光传导组件323。
具体地,所述准直组件321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之间的偏振分束单元3223,来自所述显示组件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始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单元3223反射向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然后经由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准直后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单元3223作为所述第二光束出射。
这里,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
所述光传导组件323,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最后输出给观察者;所述光传导组件323包括波导单元3231和反射单元3232,通过设置反射单元3232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控制来自所述第二光束,并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出射。在第一情况下,所述准直组件322以及所述显示组件321处于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3231所处平面的第一侧,当设置反射单元3232时,与所述第二光束可以向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3231所处平面的第二侧出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3231所处平面的相反侧。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例如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可以采用上述的配置示例,使得与所述第二光束向所述第二侧出射,即使得所述第二光束向佩戴并观看腕带式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部出射。进一步详细说明地,可以根据观看需要配置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出射方向,例如可以控制所述反射单元3232的转动,以便控制所述反射单元3232出射方向,实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双向显示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单元3232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棱镜或棱镜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如上所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为第一显示屏幕,因此,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物理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一致;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具有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为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上的特定区域。一般来说,观察者(用户)看到反射单元的物理尺寸是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中的显示单元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图10或图11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的状态;例如该电子设备使用时是固定支撑体上的,当所述支撑体为手腕时,用户抬起手臂将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眼前,可见,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是以正视角度观看该电子设备所提供的信息。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实施例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11、固定装置12和功能主体部13;
所述固定装置12,与所述框架体1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2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2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11与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13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1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框架体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的表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可以为用户的手腕,也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当然所述支撑体还可以是用户身体部位以外的任何物体,例如可以是手臂假肢等,还可以是公交车或地铁运营车上的手扶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戒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戒指时,对应地,所述支撑体可以为手指。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均为物理概念,即真正展示出第一以及第二显示内容的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对应同一套显示模组、或者对应相同显示原来的两套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位于框架体的表盘之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位于表盘的下半部分。
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功能主体中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31和第二显示模组32,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31具有第一显示区域31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具有第二显示区域312;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显示原理不同,导致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32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
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32对应不同的显示模组,可以分别为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311以及第二显示模组321可以为并排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堆叠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31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大于第二显示区域32,比如当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时,第二显示区域即为棱镜组成的反射单元,而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则为投影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斑。从物理尺寸上来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312大于第二显示输出区域322。
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为不同显示模组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从而实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其实现方式可以为控制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域直接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而第二显示模组为投影模组,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21查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得到第二感知画面22,很明显第二感知画面可以使得用户观察到较大尺寸的内容。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小于等于预定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预定面积;
其中,所述预定面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面积值,比如,可以设定预定面积为2平方;
或者,所述预定面积还可以为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定距离时,所述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预定距离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比如,可以预设为1厘米,如图4所示,假设用户的眼睛在接近电子设备的时候能够看到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41的全貌,但是看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42的只能是部分。另外,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单独针对每一个用户设置预定距离,比如,用户甲会在2厘米处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那么就会根据该预定距离,确定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进而确定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大小。
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感应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感应器用于产生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和,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其中,所述感应器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可以为红外感应器,通过红外来检测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应的,所述控制电路则判断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当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当所述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比如,如图4所示,当用户距离所述电子设备足够近的时候,控制电路就确定切换至第二交互方式。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传感器,用于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将所述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所述感应器可以为重力感应器。比如,如图8a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81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侧面区域;如图8b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82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身前区域;如图8c所示,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83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观察者的身体的头前区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二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维持在所述低功耗状态;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确定切换至第二交互方式,至少控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实际中可以同时控制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可以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低功耗状态;同样地,当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第三相对区域时,维持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此时的工作状态为在第二相对区域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与佩戴所述电子设备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满足第一相对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切换到所述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显示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有各种使用状态。现以电子设备作为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进行说明,例如,用户正在行走,此时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这时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可以是都处于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等低功耗状态,关闭状态或待机状态可以省电以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当用户的手臂呈自然下垂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一相对区域的,也就是说,第一相对区域表明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即,用户的身体的侧面区域的。
接着,用户在行走过程中的某一刻想看一下时间,这时用户会抬起胳膊,假设用户将胳膊抬起来的时候,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二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胸前区域);这时电子设备检测到其自身处于第二相对区域时,使能第一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会开启或会唤醒),然后显示时间给用户;或者通过第一显示模组显示提示信息给用户。
此时,如果用户想看一下与提示信息更为关联数据内容,接着会将电子设备继续往眼前靠近,假设这时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即,用户的身体的头前区域),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相对区域时,电子设备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当用户的眼睛靠近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后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的光点时用户通过所述光点就可以通过第二显示模组看到关联数据内容。
可以理解的,上述场景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产生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还可以包括用户躺在床上,比如,如图9所示,当用户想要看一下信息时,可以将手抬升至第二相对区域92处,则感应器会获取交互方式的检测数据,进而控制电路就会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进入第一交互模式,控制第一显示模组开启,显示第一显示内容;进一步的,如果用户想要观看第一显示内容相关的详细信息时、即观看第二显示内容时,可以将手臂抬到第三相对区域(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确定进入第二交互模式,则控制第二显示模组开启,同时可以关闭第一显示模组,也可以不关闭第一显示模组。
或者,感应器还可以为触摸感应器,通过检测用户在框架体的外表面的触摸操作,来获取交互方式的检测信息;比如,当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为从第一显示区域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滑动时,控制电路确定使能第二显示模组。
优选地,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即通过感应器检测用户的眼睛与电子设备的距离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通过感应器检测电子设备相对于用户的相对区域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通过感应器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作为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并非任选其一的方式,即可以是三种方式结合,也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两结合。如此,就能够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来确定触发第一交互方式还是第二交互方式,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相关联,也可不相关。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相关联时,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能够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标识图像,如能够用户获得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是能够对所述第一显示内容进行操作的数据项,如分享、下载等虚拟操作按键;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也可以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部分内容。比如,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可以为地图路径信息;相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51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52对应的方向标识即箭头指向,以使用户可以按所述方向标识移动。
或者,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为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文字(如短消息)信息的提示,也可以是包含文字的图片(如彩信);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则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对应的具体信息,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61中包括“一条新信息”,则所述第二显示内容62中显示的具体的信息。
或者,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分享第二显示内容的方式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任意信息;所述文字、图片或视频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自身存储的资源,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接入网络后从网络中在线获得的网络资源。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71中“电子邮件”、“蓝牙”、“分享”、“微博”四个可操作的分享方式,比如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某联系人;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通过蓝牙传输给对应的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分享至微信的朋友圈;或者,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72发送至微博;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可操作的数据项不限于上述可操作的数据项。
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自身设置成为一个无线网络热点,则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在自身的存储区的存储位置(存储地址),根据所述存储位置生成二维码图像,将所述二维码图像作为第一显示内容。如此,可以使得其他的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功能(如二维码扫描),识别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中的二维码图像,从而其他电子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图像获得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或者,由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必须得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或者经过用户授权后,其他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才能观察到,而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就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即所有用户都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隐私级别,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中的部分显示内容提取出来作为第一显示内容,简而言之,当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为私密内容时,只有通过第二交互方式才能观察到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的全部,而第一显示内容则作为一个提示信息进行展示。如此,就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使用时的私密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功耗。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可以为目前常用的普通模组,比如LED显示模组或LCD显示模组;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光学投影系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显示组件和准直组件;
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出第二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输出;
所述准直组件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
所述光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透明材质中进行传导,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
下面将详细对图3中的第二显示模组32进行说明,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显示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显示组件321包括分束单元3211和显示单元3212,所述准直组件322包括第二准直单元3221和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偏振分束单元3223,所述光传导组件323包括波导单元3231和反射单元3232。其中图5-2中的显示组件321还包括发光单元3210。所述准直组件321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所述第二光束输出给光传导组件323。
具体地,所述准直组件321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之间的偏振分束单元3223,来自所述显示组件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始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单元3223反射向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然后经由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准直后经由所述偏振分束单元3223作为所述第二光束出射。
这里,所述第一准直单元3222和第二准直单元3221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
所述光传导组件323,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材质中进行传导,最后输出给观察者;所述光传导组件323包括波导单元3231和反射单元3232,通过设置反射单元3232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控制来自所述第二光束,并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出射。在第一情况下,所述准直组件322以及所述显示组件321处于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3231所处平面的第一侧,当设置反射单元3232时,与所述第二光束可以向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3231所处平面的第二侧出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是相对于所述波导单元3231所处平面的相反侧。
具体地,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例如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可以采用上述的配置示例,使得与所述第二光束向所述第二侧出射,即使得所述第二光束向佩戴并观看腕带式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部出射。进一步详细说明地,可以根据观看需要配置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出射方向,例如可以控制所述反射单元3232的转动,以便控制所述反射单元3232出射方向,实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双向显示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单元3232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棱镜或棱镜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如上所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为第一显示屏幕,因此,所述第一显示屏幕的物理尺寸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一致;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具有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为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超出部分上的特定区域。一般来说,观察者(用户)看到反射单元的物理尺寸是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中的显示单元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图10或图11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的状态;例如该电子设备使用时是固定支撑体上的,当所述支撑体为手腕时,用户抬起手臂将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眼前,可见,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是以正视角度观看该电子设备所提供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可以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比如,可以为松紧带,通过拉伸松紧带将电子设备佩戴至手腕处;或者,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比如,所述锁定结构可以为带扣通过带扣将分成两部分的连接带扣紧。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柔性连接线导出所述连接带的所述容置空间并导入到框架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比如,可以将控制电路,设置于如图3所示的结构图中第二显示模组32的右下侧,通过连接导线,将第一显示模组以及第二显示模组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中。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通过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相对于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第二显示内容,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感知画面获得信息更多更丰富更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框架体、固定装置和功能主体部;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框架体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体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体上时,与所述框架体构成环状空间;
所述功能主体部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一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显示内容时,在所述框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以使得用户以第二交互方式观看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获得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感知画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与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原理不同,具有第一显示区域;由于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原理不同,对应的第一交互方式和所述用户使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交互方式不同;所述第一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所述第二交互方式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的观看方式;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一交互方式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时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一感知画面;所述第一感知画 面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区域;当所述用户以所述第二交互方式接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输出区域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发出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用户的所述眼睛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第二感知画面;所述第二感知画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具有第二显示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小于等于预定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大于所述预定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面积为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定距离时,所述用户的眼睛视野的横截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相互关联;或者,第一显示内容与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不相互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部还包括感应器和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感应器,与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产生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的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一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或/和,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佩带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处于第二交互方式时,使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且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功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光学投影系统,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光传导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显示组件和准直组件;
所述光传导组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出第二显示内容,以光束方式投射出第一光束输出;
所述准直组件,用于将以所述光束方式投射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处理转换成第二光束输出;
所述光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在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的透明材质中进行传导;
其中,所述光传导组件中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超出部分的特定区域,用于将改变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明材质中的传导方向,以第二方向投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光传导组件中设置有所述反射单元的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或者,
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连接带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框架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锁定结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柔性连接线导出所述连接带的所述容置空间并导入到框架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38384.0U CN204189130U (zh) | 2014-08-05 | 2014-08-05 | 一种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38384.0U CN204189130U (zh) | 2014-08-05 | 2014-08-05 | 一种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89130U true CN204189130U (zh) | 2015-03-04 |
Family
ID=5262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3838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89130U (zh) | 2014-08-05 | 2014-08-05 | 一种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8913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50447A (zh) * | 2015-03-16 | 2015-07-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5334913A (zh) * | 2014-08-05 | 2016-02-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05607885A (zh) * | 2015-12-31 | 2016-05-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157924A (zh) * | 2015-04-01 | 2016-11-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2014
- 2014-08-05 CN CN201420438384.0U patent/CN2041891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4913A (zh) * | 2014-08-05 | 2016-02-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05334913B (zh) * | 2014-08-05 | 2019-02-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04750447A (zh) * | 2015-03-16 | 2015-07-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6157924A (zh) * | 2015-04-01 | 2016-11-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CN106157924B (zh) * | 2015-04-01 | 2020-05-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CN105607885A (zh) * | 2015-12-31 | 2016-05-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491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JP6232763B2 (ja)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9753518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 |
US10949055B2 (en) | Display system,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150168729A1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US1113185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926694A (zh) |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 |
KR20170005649A (ko) | 3차원 깊이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 |
US9607572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418913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KR102218207B1 (ko) | 가상 오브젝트의 처리가 가능한 스마트 안경 | |
KR20180028211A (ko) |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KR20190097894A (ko) | 가상 오브젝트의 처리가 가능한 스마트 안경 | |
CN105334955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JP2016024208A (ja)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US11449296B2 (en) | Display system,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 |
US20150168728A1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CN105446447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JP2017049449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支援方法 | |
CN106157924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5468135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KR20170064389A (ko) |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
KR20170042164A (ko) |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0615528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KR20170026002A (ko) | 3차원 깊이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