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348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88348A CN105988348A CN201510876141.4A CN201510876141A CN105988348A CN 105988348 A CN105988348 A CN 105988348A CN 201510876141 A CN201510876141 A CN 201510876141A CN 105988348 A CN105988348 A CN 1059883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very container
- developer recovery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atta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221/1624—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transporting cleaned toner into separate vessels, e.g. photoreceptors, external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显影剂回收容器、附接结构部和旋转传递机构。显影剂回收容器具有可旋转构件。显影剂回收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附接结构部。旋转传递机构布置在附接结构部的一个区域中,并且当附接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旋转传递机构连接至可旋转构件并向可旋转构件传递旋转驱动力。旋转传递机构包括轴、固定传递构件、变位传递构件和运动构件。轴沿着在拆装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发生的运动的方向延伸。固定传递构件布置处于位置固定状态并且被旋转地驱动。变位传递构件附接至轴使得变位传递构件与在拆装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发生的所述运动联动地旋转并沿轴的轴向方向移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如下的最近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可旋转构件的可拆卸部件、供可拆卸地附接可拆卸部件的附接结构部以及布置在附接结构部的一个区域中且当附接可拆卸部件时连接至可拆卸部件的可旋转构件并向可旋转构件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旋转传递机构,已对执行可拆卸部件的可旋转构件与旋转传递机构之间的连接和断开连接的结构件进行了各种改进。这样改进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已知实施例如下。
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0-22186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包括设备本体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设备本体中收容有具有图像形成单元(诸如感光体)的处理盒。所述设备本体具有静止壳体和能相对于静止壳体打开的前壳体。从设在静止壳体中的驱动源向处理盒的驱动轴传递驱动力的中继单元设置有联接器。用于处理盒的支撑构件设置于静止壳体。设置有用于使联接器朝向驱动轴滑动的臂。处理盒能布置在设于前壳体中的侧板的内侧处。设置有用于使臂朝向前壳体的侧板的外侧运动的突起。与前壳体的打开操作联动地使联接器滑离。与前壳体的闭合操作联动地连接联接器。
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突起具有如下形状,即:使其滑靠或接触臂的端部从侧板朝向外侧充分地移离,并且使得突起几乎不具有朝向处理盒突出的任何部分。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7-20659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拆卸处理盒并且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具有:能开闭以将处理盒附接至设备本体以及从设备本体拆卸处理盒的开闭构件;驱动源;以及驱动传递单元,用于连接及断开在附接至设备本体的处理盒的从动传递单元与驱动源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
驱动传递单元用于与开闭构件的开闭操作联动地连接及断开从驱动源向处理盒的从动传递单元传递驱动力。另外,当进行开闭构件的打开操作时,在开闭构件打开至第一位置之前,驱动传递单元断开驱动力的传递。当进行开闭构件的闭合操作时,在开闭构件闭合至第二位置之后,驱动传递单元连接驱动力的传递。
发明内容
例如,如果将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0-221863号公报中公开的构造用作如下的机构,该机构例如与诸如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结构件的开闭以及拆装的操作联动地将可旋转构件与旋转传递机构彼此连接及彼此断开连接,则必须设置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使将处理盒的可旋转构件与驱动轴彼此连接及彼此断开连接的联接器运动。具体地,第一臂朝向联接器延伸并且绕臂轴线运动,第二臂远离第一臂延伸并且远离侧板的臂保持构件运动以使第一臂绕臂轴线旋转。这意味着必须准备用于布置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安设空间。
在将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7-206596号公报中公开的构造用作上述机构的情况下,必须在联接器的凸轮构件与在处理盒的拆装处理期间开闭的开闭构件之间布置有长的联接器杆,所述联接器用于将处理盒的可旋转构件与驱动传递单元彼此连接及彼此断开连接。这意味着必须准备用于布置联接器杆的安设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与使用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使用联接器杆的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该图像形成设备允许在紧凑区域处将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可旋转构件与位于可拆卸地附接有显影剂回收容器的附接结构部中的旋转传递机构彼此连接及彼此断开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显影剂回收容器、附接结构部和旋转传递机构。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具有可旋转构件。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附接结构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布置在所述附接结构部的一个区域中,并且当附接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旋转传递机构连接至所述可旋转构件并向所述可旋转构件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包括轴、固定传递构件、变位传递构件和运动构件。所述轴沿着在拆装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发生的运动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传递构件被布置处于位置固定状态并且被旋转地驱动。所述变位传递构件附接至所述轴,使得所述变位传递构件与在拆装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发生的所述运动联动地旋转并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移位。当附接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变位传递构件朝向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移位并连接至所述固定传递构件。当拆卸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变位传递构件远离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移位并与所述固定传递构件断开连接。所述运动构件使所述变位传递构件朝向所述固定传递构件运动。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具有止动件,当附接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运动构件接触并且使所述运动构件朝向所述固定传递构件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可以具有中间传递构件,所述中间传递构件设置有被布置处于位置固定状态的可断开连接的第一连接构件,并且所述中间传递构件通过连接至所述变位传递构件而旋转。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所述可旋转构件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当拆装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能连接至所述中间传递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并且能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断开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固定传递构件可以由可断开连接的第一轴联接器和设置有所述第一轴联接器的固定齿轮构成。所述变位传递构件可以由第二轴联接器和设置有所述第二轴联接器的变位齿轮构成,所述第二轴联接器能连接至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的所述第一轴联接器并且能从所述第一轴联接器断开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可以在所述固定传递构件与所述变位传递构件之间布置有分隔构件,使得所述分隔构件不使所述固定传递构件暴露于外部而使所述变位传递构件暴露于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罩构件,所述罩构件被开闭以使所述附接结构部暴露于外部并且覆盖和隐藏所述附接结构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不被构造成与所述罩构件的打开操作联动地执行用于使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旋转停止的控制。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使用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使用联接器杆的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可以使得在将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可旋转构件与位于可拆卸地附接有显影剂回收容器的附接结构部中的旋转传递机构彼此连接及彼此断开连接所处的区域紧凑。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构造实现根据第一方面的效果。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更稳定地实现根据第一方面的效果。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防止所回收的显影剂进入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在不与罩构件的打开操作联动地执行用于使旋转传递机构的旋转停止的控制的情况下实现根据第一方面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立体图(处于其外盖打开的状态);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构造;
图3是示出了其中将显影剂回收容器附接至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或从该图像形成设备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其中将显影剂回收容器从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拆卸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从其前侧观察的、可拆卸地附接至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剂回收容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了从其后侧观察的、图5中的显影剂回收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旋转传递机构和用于显影剂回收容器的附接结构部的构造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了图7中的旋转传递机构的相关部分的状态(即,当变位齿轮处于不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线IX-IX剖取的旋转传递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构成旋转传递机构的轴、第一固定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了其中显影剂回收容器附接至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附接结构部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了当显影剂回收容器附接至附接结构部时显影剂回收容器和旋转传递机构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了图12中的旋转传递机构的相关部分的状态(即,当变位齿轮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立体图;以及
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XIV-XIV剖取的、示出了旋转传递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外部视图(处于其外盖打开的状态),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构造,图3部分地示出了用于将显影剂回收容器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或从图像形成设备1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处理,并且图4部分地示出了其中显影剂回收容器从图像形成设备1拆卸的状态。图1等中由附图标记X、Y和Z表示的箭头是分别表示在假想的三维空间中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正交坐标轴。
(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记录片材9上形成由显影剂构成的图像,并且例如用作通过接收从诸如信息终端的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而进行图像形成的打印机。
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整体呈箱形的壳体10。如图2所示,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例如布置有:形成由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构成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20;中间转印装置30,该中间转印装置承载并然后传送在图像形成装置20处形成并且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装置30上的色调剂图像,并且最终将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片材9上;片材馈送装置40,该片材馈送装置收容记录片材9并将记录片材9传输至中间转印装置30的二次转印位置;以及定影装置45,该定影装置将在中间转印装置30处二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记录片材9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设置有输出收容部12,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9被输出并堆叠在该输出收容部12上。图2中所示的点划线表示壳体10内用于记录片材9的传送路径。
图像形成装置20包括分别形成四种相应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显影剂(色调剂)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装置20Y、20M、20C和20K。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以倾斜状态布置,使得它们的位置按照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顺序在高度上逐渐增加。
四个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均包括:用作鼓型感光体的感光鼓21,该感光鼓沿由箭头表示的方向(即,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地驱动;将感光鼓21的用作图像形成区域的外周表面静电充电为预定电势的辊型充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该曝光装置将基于预定图像信息而分解成相应颜色成分的光照射至感光鼓21的被静电充电的外周表面上,以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Y、M、C或K),该显影装置通过向静电潜像供应相应颜色成分的色调剂而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相应颜色的可视色调剂图像;以及鼓清洁装置26,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装置30的中间转印带31上之后,该鼓清洁装置通过移除诸如留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的废物而清洁感光鼓21。
显影装置24(Y、M、C和K)分别收容对应于上述四种颜色(Y、M、C和K)的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并且根据诸如其消耗量的信息从显影剂补给部(未示出)向显影装置24(Y、M、C和K)补给显影剂(主要为色调剂)。
各鼓清洁装置26具有壳体,该壳体中例如收容有:诸如弹性板的清洁构件26a,该清洁构件通过与感光鼓21接触而从感光鼓21刮除诸如残留色调剂的废物;以及诸如螺旋推运器的旋转传送构件26b,该旋转传送构件将由清洁构件26a刮除的残留色调剂作为废色调剂朝向显影剂回收容器6传送。
另外,对于各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感光鼓21、充电装置22、显影装置24(Y、M、C或K)和鼓清洁装置26由公共的支撑框架支撑并且被一体形成为单个单元。整个单元是通过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设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壳体10中的相应一个附接结构部11(图4)而被使用的可拆装单元。
当各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充电装置22将旋转的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静电充电为预定电势,并且曝光装置23随后将与对应颜色成分的图像信号相对应的光照射至感光鼓21的被静电充电的外周表面上,从而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相应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接着,相应的显影装置24通过使用相应颜色(Y、M、C和K)的色调剂使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的相应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显影。结果,在各感光鼓21上形成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中间转印装置30对应于图像形成装置20的倾斜布置状态以稍微倾斜状态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的沿重力方向的上方。
中间转印装置30例如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31,该中间转印带承载并然后传送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的感光鼓21上并且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图像;多个支撑辊32a至32e,这些支撑辊可旋转地支撑中间转印带31以使中间转印带31顺次经过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的一次转印位置;辊型一次转印装置34,该一次转印装置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1内部并且产生用于将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的一次转印效果;辊型二次转印装置35,该二次转印装置产生用于将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片材9上的二次转印效果;以及带清洁装置36,该带清洁装置通过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除去诸如留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的废物而清洁中间转印带31。
支撑辊32a用作驱动辊和二次转印支承辊,支撑辊32c用作张力施加辊,支撑辊32d和32e用作调平辊,并且支撑辊32b用作清洁支承辊。带清洁装置36具有壳体,该壳体中例如收容有:诸如弹性板的清洁构件36a,该清洁构件通过与中间转印带31接触而从中间转印带31刮除诸如残留色调剂的废物;以及诸如螺旋推运器的旋转传送构件36b,该旋转传送构件将由清洁构件36a刮除的残留色调剂作为废色调剂朝向显影剂回收容器6传送。
片材馈送装置40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方。
片材馈送装置40包括:片材收容本体41,该片材收容本体以可弹出的方式附接至壳体10并且在堆叠板42上收容期望尺寸和类型的一叠记录片材9;以及送出装置43,该送出装置从片材收容本体41一次一张地送出记录片材9。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片材馈送装置40使得送出装置43从片材收容本体41一次一张地送出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9。从片材馈送装置40送出的各记录片材9沿着由点划线表示的传送路径行进,并且通过布置在传送路径中的一对配准辊44根据二次转印时刻而最终被传送至中间转印装置30的(在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装置35之间的)二次转印位置。
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由于一次转印装置34的一次转印效果,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处的各色色调剂图像以位置对准状态被顺次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中,在一次转印处理之后,由鼓清洁装置26对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进行清洁。随后,中间转印带31将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传送至面对着二次转印装置35的二次转印位置。接着,在中间转印装置30中,二次转印装置35的二次转印效果使得中间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至从片材馈送装置40被馈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片材9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转印装置30中,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由带清洁装置36对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进行清洁。
定影装置45布置在中间转印装置30的二次转印部(即,二次转印装置35与中间转印带31接触的区域)的沿重力方向的上方。
定影装置45具有壳体,该壳体中例如收容有:沿预定方向被旋转地驱动的辊型或带型加热旋转构件46,该加热旋转构件通过被加热器加热而使其表面温度保持为预定温度;以及辊型或带型加压旋转构件47,该加压旋转构件基本沿着加热旋转构件46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且通过以预定压力与加热旋转构件46接触而旋转。
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定影装置45将在中间转印装置30处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9传送通过加热旋转构件46与加压旋转构件47之间的压接触部,以对记录片材9加热加压,从而使色调剂溶融并定影至记录片材9。记录片材9在定影处理之后沿着由点划线表示的传送路径行进,并通过布置在传送路径中的一对输出辊48而被传送至壳体10外,从而最终被输出至并收容在输出收容部12中。
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选择性地致动所有或一些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即,至少多种颜色的色调剂),从而能够形成由四种颜色(Y、M、C和K)中的所有颜色或一些颜色的组合构成的彩色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致动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之一,从而能够形成由诸如黑色色调剂的单色色调剂构成的单色图像。
(与显影剂回收有关的构造)
如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在由四个图像形成装置20(Y、M、C和K)中的鼓清洁装置26以及中间转印装置30中的带清洁装置36刮除且除去之后待被回收的显影剂最终由单个可拆卸型显影剂回收容器6收集并回收。
因此,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壳体10的第一侧表面10b设有用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结构部13。附接结构部13从第一侧表面10b向内凹入预定深度。显影剂回收容器6通过被可拆卸地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而被使用。壳体10的第一侧表面10b通常是能够使四个图像形成装置20和中间转印装置30局部暴露于外部的侧表面。
用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结构部13的上边缘局部设置有上支撑部14,当附接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该上支撑部以可拆卸的方式部分地支撑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上部。附接结构部13的下边缘局部设置有下支撑部15,该下支撑部部分地支撑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下边缘使得在拆装操作期间下支撑部15也可以用作旋转轴。此外,附接结构部13设置有用作壳体10的一部分的可开闭的外盖16(见图1)。通过使外盖16绕其作为轴线的下边缘沿由箭头C1和C2表示的方向旋转而开闭外盖16,将附接结构部13设定处于外露状态和覆盖状态。
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将由鼓清洁装置26和带清洁装置36刮除且除去的显影剂传送并排出至附接于附接结构部13的显影剂回收容器6,图像形成设备1设置有相应鼓清洁装置26的显影剂排出管17(Y、M、C和K)和带清洁装置36的显影剂排出管18。显影剂排出管17(Y、M、C和K)和显影剂排出管18伸入附接结构部13中的空间内。显影剂排出管17(Y、M、C和K)和显影剂排出管18均由筒形管体和滑动闸板构成,所述管体具有用于排出待回收的显影剂的排出口,所述滑动闸板通过在所述管体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而开闭所述排出口。
(可拆卸型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构造)
如图5和图6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是其中具有预定空间的箱形容器,该箱形容器类似于沿其横向方向整体较长的大致矩形厚板。
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上边缘局部设置有由附接结构部13的上支撑部14可拆卸地支撑的突起60a,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下边缘局部设置有由附接结构部13的下支撑部15可旋转地支撑的板状下附接部60b。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前表面设置有朝向后表面凹入的把手孔60c。
按如下方式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
首先,如图3所示,当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时,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整体设在倾斜位置,并且将下附接部60b插入附接结构部13的下支撑部15中。接着,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绕作为轴线的下附接部60b沿由箭头D2表示的方向旋转,并且位于上边缘处的突起60a通过由附接结构部13的上支撑部14支撑而被固定。因而,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参见图1)。
当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将位于上边缘处的突起60a从附接结构部13的上支撑部14释放,并且向前拉动上边缘使得显影剂回收容器6沿箭头D1表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整体设在倾斜位置(参见图3)。接着,斜向前提升整个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从附接结构部13的下支撑部15移除下附接部60b。因而,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从附接结构部13拆卸(参见图4)。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上部设置有连接部61,当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时,该连接部待连接至相应鼓清洁装置26的显影剂排出管17(Y、M、C和K)和带清洁装置36的显影剂排出管18。此外,显影剂回收容器6设置有位于连接部61(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方的收容部62。收容部62具有用于最终收容从显影剂排出管17(Y、M、C和K)和显影剂排出管18的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的空间。
连接部61包括:待连接至相应鼓清洁装置26的显影剂排出管17(Y、M、C和K)的四个连接部61Y、61M、61C和61K;和待连接至带清洁装置36的显影剂排出管18的单个连接部61B。
各连接部61(Y、M、C和K)和61B是具有连接口和存储空间的结构部,相应显影剂排出管17或18的管体待装配至所述连接口,所述管体待收容在所述存储空间中。另外,在各连接部61(Y、M、C和K)和61B中,存储空间内的底面(也用作与收容部62分离的分隔板)具有用于接收从相应显影剂排出管17或18的排出口排出并落下的显影剂的接收口。此外,在各连接部61(Y、M、C和K)和61B中,具有所述接收口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开闭接收口的可旋转闸板。该可旋转闸板与相对于相应显影剂排出管17或18的运动联动地与具有所述接收口的底面平行地旋转运动,从而开闭所述接收口。
收容部62具有用于收容从显影剂排出管17和18的排出口排出并落下的预定量显影剂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是连接至连接部61(Y、M、C和K)和61B的接收口的单个空间。
另外,收容部62中例如布置有:诸如螺旋推运器的旋转传送构件65(见图6),该旋转传送构件旋转以使显影剂平坦并运动而减少收容在收容空间中的显影剂的不平坦沉积;以及检测器(未示出),该检测器用于检测收容在收容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已达到被设定为指示用于更换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量。
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旋转传送构件65由旋转轴和在该旋转轴周围螺旋状形成的传送刮刀构成。如图6所示,旋转传送构件65具有旋转轴65a,该旋转轴65a对应于连接部61Y、61M、61C和61K的倾斜布置状态以倾斜状态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收容部62的收容空间中。在图6中,为了方便起见,对于旋转传送构件65仅示出了旋转轴(65a)而没有示出螺旋状传送刮刀。
关于旋转传送构件65,旋转轴65a的相对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至旋转传递机构7的连接构件66(稍后将描述)。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构件66由固定至旋转传送构件65的旋转轴65a的一端的盘状本体66a以及从本体66a的一个表面的一部分沿轴向方向向外延伸的连接突起66b构成。连接突起66b例如是板状。连接构件66以外露状态布置在形成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下部中的凹部内。
(旋转传递机构的构造)
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在用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结构部13的下端处包括旋转传递机构7。当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时,旋转传递机构7被连接至旋转传送构件65并且向旋转传送构件65传递旋转驱动力。
如图7至图9所示,旋转传递机构7例如包括:固定至用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结构部13的支撑框架70;沿着当附接和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发生的运动的方向D1和D2延伸通过支撑框架70的轴71;在位置上固定于支撑框架70的同时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的第一固定齿轮72;变位齿轮73,该变位齿轮可旋转地附接至轴71,并且与在附接和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发生的运动联动地沿轴71的轴向方向(即,与坐标轴Z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变位;以及致使变位齿轮73朝向轴71运动的按压板74。在图7等中,未示出齿轮的齿。
支撑框架70是用于布置和附接轴71、第一固定齿轮72、变位齿轮73等的、形成为预定形状的板构件,并且例如通过使用多个螺钉19而固定于构成附接结构部13的部件。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框架70具有:设置有圆形开口70b的本体70a,该开口的尺寸大到足以允许变位齿轮73穿过;第一弯曲表面70c,该第一弯曲表面从本体70a以大致直角向外弯曲以确保用于布置轴71、变位齿轮73、按压板74等的空间;以及第二弯曲表面70d,该第二弯曲表面弯曲以从第一弯曲表面70c的终端基本平行于本体70a延伸并且面对着开口70b。
轴71附接至支撑框架70,以沿着当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以及从附接结构部13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发生的运动的方向D1和D2延伸。确切的说,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附接和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发生的运动的方向D1和D2是关于轴线形成圆弧线的方向。但是,因为当例如从沿重力方向的上方或下方观察时运动方向D1和D2形成直线,所以将线性运动设定为用于轴71的位置的基准。因此,轴71布置成沿着其以大致水平状态线性往复运动所沿的方向(即,与坐标轴Z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
对于轴71使用具有预定长度的柱形构件。对于该轴71,其位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前侧的第一端71a牢固地附接至支撑框架70的第二弯曲表面70d,第二端71b延伸穿过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中的开口70b的大致中央位置,并且向与本体70a的第二弯曲表面70d相反的位置突出(见图9)。
第一固定齿轮72布置成位于与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的第二弯曲表面70d相反的位置。由此,第一固定齿轮72布置成由于本体70a的存在而不暴露于外部。换言之,第一固定齿轮72基本由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覆盖而相对于外部被基本隐藏。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固定齿轮72由盘状齿轮本体72a和作为轴联接器的多个连接突起75构成,齿轮本体72a在其一侧的中央部凹入,并且连接突起75设在齿轮本体72a的凹入部中并且朝向变位齿轮73突出。另外,第一固定齿轮72经由轴支撑件可旋转地附接至轴71的第二端71b以在固定位置处旋转。此外,第一固定齿轮72被附接成使其设有连接突起75的表面面对着本体70a中的开口70b。
第一固定齿轮72与附接至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的第二固定齿轮78啮合,并且从第二固定齿轮78接收旋转驱动力。第二固定齿轮78可旋转地附接至轴79,轴79固定于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的与布置有第一固定齿轮72的表面相同的表面。另外,如图7所示,轴79经由设在附接结构部13中的开口13a而连接至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壳体10中的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并且通过从该旋转驱动装置接收旋转驱动力而被旋转地驱动。
变位齿轮73位于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与第二弯曲表面70d之间。变位齿轮73相对于轴71能沿由箭头E1和E2表示的方向变位,并且绕轴71被可旋转地附接。对于变位齿轮73,该变位齿轮73的除了被支撑框架70的第一弯曲表面70c和第二弯曲表面70d覆盖的部分之外的部分暴露于外部。换言之,变位齿轮73具有未被支撑框架70等覆盖的露出部。因此,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用作位于第一固定齿轮72与变位齿轮73之间的分隔构件。具体地,用作分隔构件的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并不使第一固定齿轮72暴露于外部,而是使变位齿轮73暴露于外部。
另外,如图8至图10所示,变位齿轮73由柱形齿轮本体73a和用作轴联接器的多个连接接收突起76构成,连接接收突起76从齿轮本体73a的面对第一固定齿轮72的端部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突出。变位齿轮73经由轴支撑件73b可旋转地附接至轴71的第一端71a,并且能沿着由箭头E1和E2表示的方向(平行于轴71的轴向方向延伸)变位。连接接收突起76设在凸缘73c的一个表面上,凸缘73c布置在变位齿轮73的齿轮本体73a的一端处并且直径大于齿轮本体73a的直径。
另外,由固定于第一固定齿轮72的螺旋弹簧77的弹簧力,使变位齿轮73的一端远离第一固定齿轮72(即,沿箭头E1表示的方向)被弹性按压。换言之,除非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按压变位齿轮73,否则由螺旋弹簧77的弹簧力使变位齿轮73远离第一固定齿轮72(即,沿箭头E1表示的方向)被按压,以使变位齿轮73中的连接接收突起76不与第一固定齿轮72中的连接突起75接触而保持与连接突起75不相连(即,处于不连接状态)。如稍后将描述的,当抵抗螺旋弹簧77的弹簧力由按压板74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即,沿箭头E2表示的方向)按压变位齿轮73时,连接接收突起76与第一固定齿轮72中的连接突起75接触而保持与连接突起75相连(即,处于连接状态)。
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操作(稍后将描述)联动,将按压板74沿着箭头E1和E2表示的方向以可变位的方式附接至轴71并且压靠变位齿轮73以使变位齿轮73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运动。如图10所示,按压板74由具有预定形状(诸如整体具有圆形角部的梯形形状)的板构件形成,并且局部设置有用于以能变位的方式将按压板74附接至轴71的附接孔74a。
按压板74附接至轴71以位于变位齿轮73与支撑框架70的第二弯曲表面70d之间。另外,按压板74附接至轴71,使得按压板74不与变位齿轮73的齿轮本体73a接触但与轴支撑件73b接触,并且使其一部分74b从支撑框架70的第二弯曲表面70d突出。可替代的是,可以通过将按压板74结合至变位齿轮73的轴支撑件73b而附接按压板74。另外,由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按压突起68(稍后将描述)沿箭头E2表示的方向按压按压板74。
如图1、图3、图4、图7和图11所示,旋转传递机构7中布置有中间齿轮80,该中间齿轮通过与变位齿轮73啮合而旋转并且将其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旋转传送构件65。
中间齿轮80可旋转地附接至轴81,轴81的一端与支撑框架70的第一弯曲表面70c大致正交地被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当以与变位齿轮73啮合的状态附接中间齿轮80时,中间齿轮80附接至轴81以面对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连接构件66。轴81与附接有变位齿轮73等的轴71大致正交地布置。
中间齿轮80的与第一弯曲表面70c相反定位的端面80b设置有连接构件85,连接构件85能连接至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连接构件66的连接突起66b并能从连接突起66b拆卸。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构件85用作从中间齿轮80的端面80b沿轴81的轴向方向向外突出的连接接收突起。连接构件85可以是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连接构件66的连接突起66b接触并且向连接突起66b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任何类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85是柱形。
另外,如图1、图7和图11所示,旋转传递机构7包括保护罩90,该保护罩通过在附接结构部13的下边缘处覆盖旋转传递机构7的一些部件而相对于外部对它们进行保护。
保护罩90由具有如下形状的部件形成,即:覆盖支撑框架70的第一弯曲表面70c和第二弯曲表面70d并且还局部覆盖从第二弯曲表面70d突出的按压板74的部分74b。除了使作为构成旋转传递机构7的一些部件的变位齿轮73、按压板74的部分74b和中间齿轮80的端面80b暴露于外部的事实之外,保护罩90从外部覆盖其余部件。另外,保护罩90例如通过被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的一部分壁面而被固定。
为了允许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按压突起68(稍后将描述)接触并压靠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保护罩90局部设置有使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的切口92。另外,保护罩90的位于切口92上下方的区域分别设置有被弯曲以沿对应于按压板74的变位方向(即,被按压方向)的、由箭头E2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弯曲罩部95和96。弯曲罩部95和96覆盖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而不使突出部分74b暴露于外部。切口92形成有小到足以使例如操作者的手指远离内部的尺寸。
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例如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以及在图像形成操作之前和之后,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致动并产生旋转驱动力,并且经由第二固定齿轮78传递该旋转驱动力,从而旋转地驱动第一固定齿轮72。当执行用于打开外盖16的操作或者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装操作时,图像形成设备1未被构造成与所述操作联动地执行用于迫使上述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其向旋转传递机构7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旋转停止的控制。
另一方面,如图5和图11所示,关于旋转传递机构7的构造,显影剂回收容器6设置有按压突起68,当显影剂回收容器6正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时,按压突起68与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接触并且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按压按压板74。
按压突起68设置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布置有旋转传送构件65的连接构件66的下边缘处,并且按压突起68所具有的尺寸和形状允许按压突起68进入保护罩90的切口92并压靠按压板74。另外,当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时,按压突起68布置在如下位置处,在该位置,按压突起68能够沿箭头E2表示的方向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持续地按压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达预定距离。
(与显影剂回收容器和旋转传递机构有关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在拆装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旋转传递机构7的操作。
首先,如果显影剂回收容器6未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即,从附接结构部13被拆卸),则布置在附接结构部13的下边缘处的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变位齿轮73、中间齿轮80和连接构件85未被支撑框架70和保护罩90覆盖,并由此暴露于附接结构部13的外部,如图7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和图9所示,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变位齿轮73由于螺旋弹簧77的弹簧力而沿箭头E1表示的方向被弹性按压,以使变位齿轮73在轴71上运动至远离第一固定齿轮72的位置。由此,变位齿轮73中的连接接收突起76保持与第一固定齿轮72中的连接突起75不相连(即,处于不连接状态)。
结果,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由于即使在第一固定齿轮72被旋转地驱动时第一固定齿轮72的旋转驱动力也未传递至变位齿轮73,因此变位齿轮73和中间齿轮80处于非旋转状态(即,停止状态)。
因此,当显影剂回收容器6未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附接结构部13时,即使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装操作的操作者可能会错误地碰触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暴露于外部的变位齿轮73、中间齿轮80等,也可以确保安全。
接着,当要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时,如上所述(参见图3),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整体设在倾斜位置,并且将下附接部60b插入附接结构部13的下支撑部15中。而后,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绕作为轴线的下附接部60b沿箭头D2表示的方向向上旋转,并且位于上边缘处的突起60a通过由附接结构部13的上支撑部14支撑而被固定。
在附接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过程中,如图11所示,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沿箭头D2表示的方向的旋转运动联动,按压突起68沿箭头D2表示的方向运动,以使按压突起68在经过旋转传递机构7的保护罩90中的切口92之后与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接触,从而朝向第一固定齿轮72按压按压板74。
因而,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变位齿轮73被按压板74按压而抵抗螺旋弹簧77的弹簧力在轴71上沿箭头E2表示的方向运动至靠近第一固定齿轮72的位置。由此,变位齿轮73中的连接接收突起76与第一固定齿轮72中的连接突起75接触,并且保持与连接突起75连接(即,处于连接状态)。
紧接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之前,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旋转传送构件65中的连接构件66的连接突起66b与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中间齿轮80的连接构件85接触以与之连接(参见图12)。
结果,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来自第一固定齿轮7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变位齿轮73,从而旋转地驱动与变位齿轮73连接(啮合)的中间齿轮80。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中间齿轮8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接构件66传递至旋转传送构件65,从而在收容部62内旋转地驱动旋转传送构件65。
如图1和图11所示,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附接至附接结构部13的状态下,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预先暴露于外部的变位齿轮73、中间齿轮80和连接构件85由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存在而被隐藏,从而不暴露于外部。
因此,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操作联动,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变位齿轮73可有效地连接至第一固定齿轮72,从而将旋转传递机构7设定为处于能够传递旋转驱动力的状态。另外,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操作联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旋转传送构件65的连接构件66可以连接至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中间齿轮80的旋转传送构件65,从而将旋转传送构件65设定为处于能被旋转驱动的状态。
之后,当要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如上所述,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突起60a从附接结构部13的上支撑部14释放,并且向前拉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上边缘以使整个显影剂回收容器6沿箭头D1表示的方向旋转并设在倾斜位置(参见图3)。接着,斜向前提升整个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从附接结构部13的下支撑部15移除下附接部60b(参见图4)。
在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过程中,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沿箭头D1表示的方向的旋转运动联动,按压突起68沿箭头D1表示的方向运动,从而按压突起68运动而脱离与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按压板74的突出部分74b接触,并且随后通过经过保护罩90中的切口92而向外运动。由此,变位齿轮73从按压板74的按压效果被释放,同时通过接收螺旋弹簧77的弹簧力而被按压,以使变位齿轮73在轴71上运动至远离第一固定齿轮72的位置。
在执行该拆卸操作的过程中,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旋转传送构件65的连接构件66从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中间齿轮80的连接构件85分离(即,进入不连接状态)。
另外,当从附接结构部13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由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存在而预先被隐藏的变位齿轮73、中间齿轮80和连接构件85暴露于外部(见图7)。
由此,如图8和图9所示,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沿箭头E1表示的方向变位的变位齿轮73中的连接接收突起76保持与第一固定齿轮72中的连接突起75不相连(即,处于不连接状态)。结果,在旋转传递机构7中,由于即使在旋转地驱动第一固定齿轮72时第一固定齿轮72的旋转驱动力也未传递至变位齿轮73,因此变位齿轮73和中间齿轮80处于非旋转状态(即,停止状态)。
因此,当正从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附接结构部13拆卸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即使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装操作的操作者可能会错误地碰触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暴露于外部的变位齿轮73、中间齿轮80等,也可以确保安全。另外,假设所回收的显影剂例如从显影剂回收容器6朝向旋转传递机构7滴落,由于支撑框架70的本体70a从外部覆盖并隐藏第一固定齿轮72等,因此可以防止所回收的部分显影剂经由旋转传递机构7的一部分进入图像形成设备1的壳体10中。
此外,如上所述,当执行用于打开外盖16的操作或者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装操作时,图像形成设备1未被构造成与所述操作联动地执行用于迫使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其向旋转传递机构7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旋转停止的控制。即使如此,也可以有效且安全地进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旋转传送构件65与附接结构部13中的旋转传递机构7之间的连接及断开连接。因而,图像形成设备1提供了省略用于检测外盖16的打开操作或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装操作的相对昂贵的检测器(诸如检测传感器)的选择。在省略该检测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大型部件不是必须布置在进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旋转传送构件65与附接结构部13中的旋转传递机构7之间的连接及断开连接所处的区域中,不必确保用于布置这样部件的额外安设空间,从而可以使进行连接及断开连接所处的区域紧凑。
(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实施例,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第一固定齿轮72与变位齿轮73一起被附接至轴71。可替代的是,第一固定齿轮72可以被附接至与轴71分开布置的另一轴。
在该情况下,该另一轴布置成沿与轴71相同的方向延伸并且也面对轴71。另外,在该情况下的该另一轴可以例如设在支撑框架70的一部分中或者设在构成附接结构部13的部件中。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实施例,设置有部分覆盖旋转传递机构7的保护罩90。可替代的是,可以省略保护罩90。为了使旋转传递机构7中的按压板74部分地暴露于外部,保护罩90可以包括具有预定开口形状的通孔,以代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实施例描述的切口92。
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作为止动件的按压突起68必须是具有如下形状和尺寸的突起,即: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附接操作期间其在能够经过所述通孔以与按压板74的一部分接触的同时,避免与保护罩90接触。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旋转传递机构7中作为运动构件的按压板74,并且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按压突起68可以被构造成接触并压靠变位齿轮73的轴支撑件73b。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影剂回收容器6是通过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旋转地运动而被拆装的类型。可替代的是,例如,显影剂回收容器6可以是通过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附接结构部13大致线性地运动而被拆装的类型。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为能够形成彩色图像的类型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不使用中间转印装置的类型(即,传送记录片材以使记录片材经过图像形成装置处的一次转印位置并且将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片材上的所谓的直接转印型)。此外,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形成诸如单色图像的单一颜色图像的类型。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及各种修改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显影剂回收容器,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具有可旋转构件;
附接结构部,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所述附接结构部;以及
旋转传递机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布置在所述附接结构部的一个区域中,并且当附接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旋转传递机构连接至所述可旋转构件并向所述可旋转构件传递旋转驱动力,
其中,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包括:
轴,所述轴沿着在拆装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发生的运动的方向延伸;
固定传递构件,所述固定传递构件被布置处于位置固定状态中并且被旋转地驱动;
变位传递构件,所述变位传递构件附接至所述轴,使得所述变位传递构件与在拆装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发生的所述运动联动地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移位并旋转,当附接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变位传递构件朝向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移位并连接至所述固定传递构件,当拆卸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变位传递构件远离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移位并与所述固定传递构件断开连接;以及
运动构件,所述运动构件使所述变位传递构件朝向所述固定传递构件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具有止动件,当附接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运动构件接触并且使所述运动构件朝向所述固定传递构件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中间传递构件,所述中间传递构件设置有被布置处于位置固定状态的能够断开连接的第一连接构件,并且所述中间传递构件通过连接至所述变位传递构件而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所述可旋转构件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当拆装所述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能连接至所述中间传递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并且能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断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由能够断开连接的第一轴联接器和设置有所述第一轴联接器的固定齿轮构成,并且
其中,所述变位传递构件由第二轴联接器和设置有所述第二轴联接器的变位齿轮构成,所述第二轴联接器能连接至所述固定传递构件的所述第一轴联接器并且能从所述第一轴联接器断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在所述固定传递构件与所述变位传递构件之间布置有分隔构件,使得所述分隔构件不使所述固定传递构件暴露于外部而使所述变位传递构件暴露于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罩构件,所述罩构件被开闭以使所述附接结构部暴露于外部以及覆盖和隐藏所述附接结构部,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未被构造成与所述罩构件的打开操作联动地执行用于使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旋转停止的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53384A JP6459671B2 (ja) | 2015-03-17 | 2015-03-17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53384 | 2015-03-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88348A true CN105988348A (zh) | 2016-10-05 |
CN105988348B CN105988348B (zh) | 2019-06-21 |
Family
ID=5692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76141.4A Active CN105988348B (zh) | 2015-03-17 | 2015-12-03 | 图像形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71032B2 (zh) |
JP (1) | JP6459671B2 (zh) |
CN (1) | CN10598834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4973A (zh) * | 2020-12-11 | 2022-06-14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83596B2 (ja) * | 2018-07-09 | 2022-12-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57373A (ja) * | 2014-06-04 | 2014-08-2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40286686A1 (en) * | 2013-03-25 | 2014-09-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076660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4298093A (zh) * | 2013-07-17 | 2015-01-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21863A (ja) | 1999-02-04 | 2000-08-1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80914B2 (ja) * | 1999-03-19 | 2005-08-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51791B2 (ja) * | 2005-02-25 | 2010-09-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06596A (ja) | 2006-02-06 | 2007-08-16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07595A (ja) * | 2009-11-20 | 2011-06-02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剤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08381A (ja) * | 2010-06-25 | 2012-01-12 | Sharp Corp |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8600246B2 (en) * | 2010-06-25 | 2013-12-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recover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KR101872359B1 (ko) * | 2012-01-18 | 2018-08-02 |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 폐기물 용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13174646A (ja) * | 2012-02-23 | 2013-09-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5
- 2015-03-17 JP JP2015053384A patent/JP64596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0-16 US US14/885,155 patent/US947103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2-03 CN CN201510876141.4A patent/CN1059883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86686A1 (en) * | 2013-03-25 | 2014-09-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076660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4298093A (zh) * | 2013-07-17 | 2015-01-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4157373A (ja) * | 2014-06-04 | 2014-08-2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4973A (zh) * | 2020-12-11 | 2022-06-14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14624973B (zh) * | 2020-12-11 | 2024-10-29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88348B (zh) | 2019-06-21 |
JP2016173465A (ja) | 2016-09-29 |
JP6459671B2 (ja) | 2019-01-30 |
US9471032B2 (en) | 2016-10-18 |
US20160274534A1 (en) | 2016-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1365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 and waste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portion | |
JP4930565B2 (ja) |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71023B2 (ja) | シャッター機構、粉体収容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0776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14043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476612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436156B1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0078797A (ja) |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5807593B (zh) | 显影剂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0909281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5988348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061267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6112057B2 (ja) | ドラムユニット | |
JP630836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3214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6249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971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回収容器 | |
JP2014106500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79161A (ja) | 現像剤収容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10077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