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6849A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56849A CN105856849A CN201610078104.3A CN201610078104A CN105856849A CN 105856849 A CN105856849 A CN 105856849A CN 201610078104 A CN201610078104 A CN 201610078104A CN 105856849 A CN105856849 A CN 1058568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k tank
- supply
- printing device
- liquid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21 transfer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5 composi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49 in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67 inorganic solven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04 material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5 metal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68 molte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5 offs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6 vacuum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的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能够安装到喷出液体而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11)上,且能够容纳以加压的状态供给的液体,并且,其具有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部(47)、能够容纳从液体导入部(47)导入的液体的墨罐(38)以及向打印装置(11)供给墨罐(38)内的液体的液体供给部(48),其中,墨罐(38)以具有挠性的方式成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打印装置的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能够暂时容纳从墨盒等液体供给源向喷出墨水等液体而进行打印的打印部供给的液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有构成从墨盒(液体供给源)向打印头主体供给墨水(液体)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液体流路单元(液体容纳体)(例如专利文献1)。该液体流路单元具有一侧开口的一定形状的容器,通过用薄膜部件覆盖该容器的开口,形成能够暂时容纳墨水的压力室(墨罐)。
也就是说,例如,在从外部受到震动的情况下,使压力室的薄膜部件发生弯曲从而抑制容纳于内部的墨水的波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8206号公报
然而,这种液体流路单元的压力室是通过在容器的开口边缘处固定或粘贴薄膜部件而形成的。因此,例如当从墨盒以加压的状态供给墨水时,薄膜部件有可能发生剥落或者破裂而导致墨水发生泄漏。
此外,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不限于打印机中所设置的液体流路单元,也几乎是暂时容纳从液体供给源向打印部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中共通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的液体容纳体。
下面,对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式及其作用效果进行描述。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容纳体,是一种能够安装到喷出液体而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上,且能够容纳以加压的状态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其包括:液体导入部,其导入所述液体;墨罐,其能够容纳从该液体导入部导入的液体;以及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打印装置供给该墨罐内的液体,并且,所述墨罐以具有挠性的方式成型。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墨罐以具有挠性的方式成型,因此与例如对容器的开口边缘固定或粘贴薄膜部件等不同的部件而形成墨罐相比,牢固性更优越。从而,即使在例如容纳被加压供给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所述墨罐通过吹塑成型而成型。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墨罐通过吹塑成型而成型,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墨罐成型。
优选所述液体容纳体相对于所述打印装置能够装卸。
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从打印装置取下安装在打印装置上的液体容纳体。由此,即使在例如容纳具有沉降性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打印装置取下液体容纳体并进行搅拌而容易地使沉降减少。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所述液体供给部形成为:在所述液体导入部中穿过朝向外侧开口的导入口的中心的第一中心轴,与在所述液体供给部中穿过朝向外侧开口的供给口的中心的第二中心轴大致平行,并且,当向所述打印装置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时,该第一中心轴和该第二中心轴沿着该安装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该结构,通过向打印装置安装液体容纳体的动作,能够使液体导入部的导入口和液体供给部的供给口与打印装置一侧连接。也就是说,由于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够连接多个部位,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液体容纳体的装卸。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在向所述打印装置进行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安装时,所述液体导入部中朝向外侧开口的导入口和所述液体供给部中朝向外侧开口的供给口朝向安装方向的前侧开口。
通过采用该结构,通过向打印装置安装液体容纳体的动作,能够使液体导入部的导入口和液体供给部的供给口与打印装置一侧连接。也就是说,由于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够连接多个部位,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液体容纳体的装卸。
在上述液体容纳体中,优选在所述墨罐中,连接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所述液体供给部的开口部与具有挠性的主体部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开口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因此能够降低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地表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实施方式安装在打印装置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液体容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液体容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墨罐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抑制部材和墨罐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盖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墨罐单元和抑制部材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打印装置;16:液体容纳体;38:墨罐(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47:液体导入部;48:液体供给部;49:罩;56:导入口;59:供给口;61:开口部;62:筒状壁部(壁部的一个例子);63:主体部;63a:底部;64:盖部;65:密封部件;66:墨罐单元(液体容纳单元的一个例子);68:搅拌部件;69:软管(液体流入部的一个例子);70:线圈;71:液体流入通道(液体流入部的一个例子);72:液体流出通道(液体流出部的一个例子);74:第一盖部件;75:第二盖部件;76:第一凸部;77:第二凸部;78:第一开口;79:第二开口;80:螺栓(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81:螺母(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83:抑制部件;87a、88a:开口;A1:第一中心轴;A2:第二中心轴;A3:假想中心轴;X:安装方向;Y: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Z:高度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液体容纳体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容纳体是安装在向例如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从而进行打印(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等打印装置中,并且暂时容纳由作为液体供给源的一个例子的墨盒供给的墨水的副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1具有:打印部13,其具有向介质P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12;以及支撑台14,其支撑介质P。打印装置11还具有:液体供给通道15,其向打印部13供给液体;以及安装部17,其安装有液体容纳体16。而且,在液体供给通道15的中途设置有供给泵18,并且在位于安装部17的液体供给通道15的上流端设置有供给针19。
打印部13具有:压力调整机构21,其与液体供给通道15的下流端连通;以及连通流路22,其使压力调整机构21与喷嘴12连通。当液体从喷嘴12喷出等使连通流路22的压力成为低于预先所设定的阈值Pm(Pm<0)的负压时,压力调整机构21使液体供给通道15与连通流路22连通。另一方面,当连通流路22的压力为阈值Pm以上时,压力调整机构21限制液体供给通道15与连通流路22的连通。由此,即使由于供给泵18的驱动而导致液体供给通道15内的压力成为加压状态,在压力调整机构21限制液体供给通道15与连通流路22的连通的状态下,也不会向喷嘴12供给液体。
在安装部17中可装卸地安装有液体容纳体16。也就是说,液体容纳体16相对于打印装置11可装卸。另外,在打印部13喷出多种液体(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等多种颜色的墨水)的情况下,打印装置11具有多个安装部17。而且,在各个安装部17中分别安装有容纳着不同种类液体的液体容纳体16。
并且,在安装部17中的设置有供给针19的内侧,以与供给针19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有对位销23,其通过与所安装的液体容纳体16接合而进行该液体容纳体16的对位。另外,在安装部17中内侧的上方位置,设置有能够与设置在液体容纳体16上的电路基板24的端子部电连接的连接端子25以及连接检测部26。而且,连接检测部26通过检测连接到连接端子25的电路基板24的信息,未图示的控制部判断安装部17上安装有液体容纳体16。
另外,在安装部17上设置有连接针28,该连接针28在与供给针19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在供给流路29的下流端设置有该连接针28的同时,在供给流路29的上流侧设置有输出机构30以及盒支架31。
盒支架31具有容纳室33,其容纳装有液体的墨盒32。而且,通过例如墨盒32以装载在托盘34上的状态进出于容纳室33,从而在盒支架31上装卸墨盒32。
输出机构30具有:加压供给部35,其输出加压气体;以及加压气体供给通道36,其用于将从加压供给部35输出的加压气体导入到容纳室33内。加压供给部35经由加压气体供给通道36将加压气体输出到容纳室33内从而对墨盒32加压。这样一来,容纳在墨盒32中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29供给液体容纳体16。
下面,对能够容纳以加压状态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容纳体1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液体容纳体16包括:墨罐38,其作为具有液密性且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过滤器容纳部40,其容纳过滤器39;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三个)供给通道41~43,其与墨罐38和过滤器容纳部40连接。
也就是说,在第一供给通道41的上流端设置有能够与连接针28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4,并且第一供给通道41的下流端与墨罐38连接。并且,第二供给通道42的上流端与墨罐38连接,第二供给通道42的下流端与过滤器容纳部40连接。而且,第三供给通道43的上流端与过滤器容纳部40连接,在第三供给通道43的下流端设置有能够与供给针19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5。
由此,当向安装部17安装液体容纳体16时,通过连接连接针28与第一连接部44而使第一供给通道41与供给流路29连通。而且,通过连接供给针19与第二连接部45而使第三供给通道43与液体供给通道15连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连接部44和第一供给通道41构成被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部4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过滤器容纳部40、第二供给通道42、第三供给通道43以及第二连接部45形成将墨罐38内的液体向打印装置11供给的液体供给部48。而且,在合成树脂制成的罩49中容纳墨罐38、液体导入部47以及液体供给部48。
如图2所示,当向安装部17安装液体容纳体16时,将作为液体容纳体16移动方向的安装方向X设定为长边方向,则与安装方向X相交(垂直相交)为短边方向,罩49在作为短边方向的宽度方向Y上有一定宽度。而且,液体容纳体16具有第一容纳部51和第二容纳部52,所述第一容纳部51为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4的部分,且与安装方向X上的其他部分相比在与安装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相交(垂直相交)的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较大,所述第二容纳部52与第一容纳部51相比在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较小。
另外,在第一容纳部51与第二容纳部52中成为安装方向X上的后侧的第一容纳部51上,在罩49的两个侧面上凹陷形成有把持部53。也就是说,在使用者把持着把持部53的状态下,液体容纳体16从第二容纳部52侧(安装方向X上的前侧)插入到安装部17中从而安装到打印装置11上。
如图2、图3所示,在第一容纳部51中的罩49的第一前表面49a上形成有第一插入孔55,连接针28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孔55。而且,在第一连接部44上,以与第一插入孔55位置一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安装方向X的前侧开口的导入口56。也就是说,液体导入部47中的导入口56形成为朝向外侧开口。
并且,在第二容纳部52中的罩49的第二前表面49b上形成有第二插入孔57和第三插入孔58,供给针19插入该第二插入孔57,对位销23插入该第三插入孔58。而且,在第二连接部45上,以与第二插入孔57位置一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安装方向X的前侧开口的供给口59。也就是说,液体供给部48中的供给口59形成为朝向外侧开口。
而且,穿过导入口56的中心的第一中心轴A1与穿过供给口59的中心的第二中心轴A2大致平行,且形成为当向打印装置11安装液体容纳体16时沿着该安装方向X延伸。
如图4、图5所示,墨罐38通过吹塑成型而以具有挠性的方式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墨罐38是通过加热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等树脂制的型坯并向内部注入空气使其膨胀而形成的中空的软管容器。
并且,墨罐38与筒状壁部62以及主体部63一体成型,所述筒状壁部62作为具有与液体导入部47以及液体供给部48连接的开口部61的壁部的一个例子,所述主体部63具有挠性且能够容纳液体。而且,墨罐38的主体部63形成为能够对应于所容纳的液体量变化而弯曲的程度的厚度。并且,液体容纳体16还具有盖部64和密封部件65,所述盖部64覆盖墨罐38的开口部61,所述密封部件65密封开口部61。而且,由墨罐38、盖部64以及密封部件65构成作为液体容纳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墨罐单元66。
墨罐38的筒状壁部62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而主体部63形成为具有底部63a的大致椭圆筒形状。也就是说,主体部63呈相对于宽度方向Y上的尺寸(宽度),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宽度)较大的扁平形状。而且,墨罐38形成为如下的细口软管容器:与主体部63的截面积相比筒状壁部62的截面积较小,且主体部63中靠近筒状壁部62的部分的截面积朝向该筒状壁部62逐渐减小。此外,在筒状壁部6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盖部64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如图5所示,在墨罐38中,位于与开口部61分离的位置且与开口部61对置的底部63a具有与主体部63中的除底部63a以外的罐体部63b相比较大的厚度。因此,主体部63中罐体部63b的挠性优越于底部63a。并且,底部63a以该底部63a的中央部分较之于周边更靠近墨罐38内的方式凹陷形成。
而且,在墨罐38随着所容纳的液体减少而变扁的情况下,墨罐38以如下方式变形:胴体部63b中的作为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的宽度方向Y上的尺寸(宽度)减小,而作为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的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宽度)增大,即,墨罐38变形成为更薄的扁平形状。另一方面,当向变扁的状态下的墨罐38中导入液体而使容纳的液体量增加时,墨罐38以罐体部63b的宽度方向Y上的尺寸(宽度)变大而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式膨胀。另外,当进一步导入液体时,底部63a的中央部分也向外侧变形膨胀。
并且,在墨罐38内设置有搅拌部件68、软管69以及线圈70,所述搅拌部件68用于搅拌墨罐38内的液体,所述软管69使液体能够导入到墨罐38的内部深处,所述线圈70缠绕在软管69上。此外,搅拌部件68的比重大于容纳在墨罐38中的液体的比重,当静止稳定时搅拌部件68位于墨罐38内的下方位置。
并且,在盖部64上形成有与第一供给通道41的下流端连接的液体流入通道71,并且在盖部64上形成有与第二供给通道42的上流端连接且作为使液体从墨罐38流出的液体流出部的一个例子的液体流出通道72。而且,软管69的基端部与液体流入通道71连接,软管69与液体流入通道71作为使液体流入墨罐38的液体流入部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在墨罐38内,成为液体流入部的端部的软管69的顶端部比成为液体流出部的端部的液体流出通道72的端部更靠远离盖部64的位置。
如图5、图6所示,盖部64具有第一盖部件74和第二盖部件75。在该第一盖部件74上形成有第一凸部76,其能够插入到墨罐38中的筒状壁部62的开口部61内且呈大致圆柱状;在第二盖部件75上形成有第二凸部77,其呈圆筒状且墨罐38的筒状壁部62能够插入第二凸部77。此外,当在墨罐38上安装有盖部64时,在与穿过开口部61中心的假想中心轴A3相交(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第一凸部76与第二凸部77夹持着墨罐38的筒状壁部62。具体地说,按照第一凸部76、密封部件65、筒状壁部62以及第二凸部77的顺序从假想中心轴A3朝向外侧配置,且配置在与假想中心轴A3相交(垂直相交)的线上。并且,第一凸部76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从开口部61一侧朝向主体部63一侧越来越细的锥形。
在第一盖部件74上形成有液体流入通道71和液体流出通道72,所述液体流入通道71和所述液体流出通道72是沿第一凸部76的轴向贯通包含整个第一凸部76的第一盖部件74的两个平行通道。此外,在第一盖部件74的外端面(与第一凸部76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平行地突出形成有长度不相同的两个突起,而在第一盖部件74的内端面(第一凸部76的顶端面)上突出形成有与外端面侧的较长的突起同轴配置的突起。而且,对于贯通第一盖部件74的液体流入通道71,其一侧端在外端面侧的较长的突起的顶端开口,并且其另一侧端在内端面侧的突起的顶端开口。另一方面,对于以与液体流入通道71平行的方式贯通第一盖部件74的液体流出通道72,其一侧端在外端面侧的较短的突起的顶端开口,并且其另一侧端在作为第一凸部76的顶端面的内端面上开口。并且,第二凸部77的内径大于第一凸部76的外径。另外,在第二凸部77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内螺纹,其能够与形成在筒状壁部62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一盖部件74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四个)第一开口78,并且在第二盖部件7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与第一开口78相同数量的四个)第二开口79。而且,通过将插入穿过第一开口78和第二开口79的螺钉80与螺母81螺纹连接从而紧固第一盖部件74和第二盖部件7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80和螺母81作为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
如图5、图6所示,密封部件65由例如具有弹性的合成橡胶形成。该密封部件65具有厚度大致一定的环状的凸缘部65a和圆环面形状的两个环部65b。此外,凸缘部65a的内径稍大于第一凸部76的外径,且小于开口部61的内径。另外,凸缘部65a的外径大于开口部61的内径,且小于第二凸部77的内径。并且,环部65b的内径稍小于第一凸部76的外径,且环部65b的外径稍大于开口部61的内径。由此,密封部件65位于第一凸部76与第二凸部77之间,从开口部61压入环部65b并且凸缘部65a与筒状壁部62的端部卡合。
如图3、图7所示,液体容纳体16具有抑制部件83,当墨罐38因容纳液体而发生膨胀时,所述抑制部件83抑制该墨罐38的膨胀。也就是说,通过在罩49中容纳被抑制部件83覆盖的墨罐单元66而构成液体容纳体16,并且抑制部件83被罩49覆盖。并且,通过使第一抑制部84与第二抑制部85卡合而构成该抑制部件83。此外,通过弯折金属板而分别形成第一抑制部84和第二抑制部85。
如图7所示,第一抑制部84具有前板部86、上板部87以及下板部88,所述上板部87和所述下板部88相对于该前板部86大致垂直弯折。在前板部86上形成有通孔86a,其使贯通形成有液体流入通道71的长突起和贯通形成有液体流出通道72的短突起得以插入并穿过,并且,在前板部86上形成有一对长孔86b,螺钉(图示省略)插入并穿过所述一对长孔86b从而固定墨罐单元66。
并且,上板部87和下板部88以在高度方向Z上存在间隔的方式设置,且具有在高度方向Z上使墨罐38的一部分可通过的大致矩形的开口87a、88a。另外,在上板部87和下板部88上,在成为前板部86的相反侧的后端形成有卡合部91,其与第二抑制部85的被卡合部90卡合。在卡合部9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沿安装方向X形成有切口,卡合部91呈悬臂形状。而且,当第一抑制部84与第二抑制部85卡合时,卡合部91一边挠曲一边与第二抑制部85的被卡合部90卡合。
并且,第二抑制部85具有后板部92和一对侧板部93、94,在所述后板部92的高度方向Z上的两端部形成有被卡合部90,所述一对侧板部93、94相对于后板部92大致垂直且相互对置。此外,侧板部93、94的上端和下端弯折而形成有突起部93a、94a。当第一抑制部84与第二抑制部85卡合时,该突起部93a,94a位于第一抑制部84的开口87a、88a内,并对第一抑制部84和第二抑制部85进行宽度方向Y上的定位。从而,抑制部件83的上板部87、下板部88以及侧板部93、94覆盖墨罐38的主体部63的罐体部63b,抑制部件83的后板部92覆盖底部63a。
下面,对墨罐单元66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首先,使形成在墨罐38的筒状壁部62上的外螺纹与第二盖部件75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也就是说,在将第一盖部件74安装到筒状壁部62上之前,将第二盖部件75安装到筒状壁部62上。接着,在墨罐38中放入搅拌部件68,然后在开口部61上组装密封部件65。另外,在筒状壁部62的内壁与环部65b紧贴的状态下将密封部件65从开口部61压入。
接着,向筒状壁部62组装第一盖部件74,所述第一盖部件74通过将内端面侧的突起插入到缠绕有线圈70的软管69中而被组装。具体地说,以将第一凸部76压入到密封部件65内的方式组装第一盖部件74。此外,由于第一凸部76形成为越来越细的锥形,因此第一凹部76越被压入到密封部件65中就与密封部件65越紧贴。
然而,在墨罐38中,通过吹塑成型而使筒状壁部62与主体部63一体成型,因此筒状壁部62也具有挠性。但是,由于第二盖部件75先于第一盖部件74被安装,因此尽管被第一盖部件74推压也抑制了筒状壁部62的变形。在该状态下通过螺钉80和螺母81将第一盖部件74与第二盖部件75紧固。
接下来,对安装有液体容纳体16的打印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墨罐38内容纳有液体的状态下,向安装部17中安装液体容纳体16。
如图1、图5所示,当加压供给部35将加压空气经由加压气体供给通道36输出到容纳室33内时,容纳在墨盒32中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29、连接针28、液体导入部47、液体流入通道71以及软管69供给到墨罐38中。
于是,被供给有液体的墨罐38发生膨胀。也就是说,墨罐38的容易变形的罐体部63b在宽度方向Y上扩展。此外,由于墨罐38被抑制部件83覆盖,因此当发生膨胀的罐体部63b与侧板部93、94接触时,罐体部63b进一步的膨胀得以抑制。当从该状态进一步导入液体时,墨罐38的底部63a也发生膨胀。而且,当发生膨胀的底部63a与后板部92接触时,底部63a进一步的膨胀得以抑制。
并且,当驱动供给泵18时,液体供给通道15内的液体被加压。而且,当从喷嘴12喷出液体时,所喷出的部分的液体被供给到打印部13。也就是说,容纳在墨罐38中的液体流过液体流出通道72、液体供给部48、供给针19以及液体供给通道15,从而供给穿过过滤器39而减少了气泡和异物的液体。并且,由于墨罐38具有挠性,因此容纳在墨罐38中而抑制了波动的液体被供给打印部13。此时在墨罐38内,由于从盖部64侧供给经由软管69流入到底部63a附近的液体,液体在墨罐38内大范围流动。
并且,即使在墨盒32内的墨水用尽、且没有从墨盒32向墨罐38供给墨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容纳在墨罐38中的液体供给到打印部13而继续进行打印。此外,当从墨罐38向打印部13供给液体而使墨罐38内的液体减少时,墨罐38以变扁的方式变形。也就是说,墨罐38的罐体部63b成为更薄的扁平形状而在宽度方向Y上缩小,且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在高度方向Z上扩大。此外,由于在上板部87和下板部88上分别形成有开口87a、88a,因此在高度方向Z上扩大的墨罐38的一部分(主体部63的罐体部63b)会通过开口87a、88a,从而其变形得以允许。
下面,对当液体容纳体16中容纳有颜料墨水等有可能发生沉降的液体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打印装置11中,当仅在容纳于墨罐38的液体中可能发生沉降的时间不进行打印时,由图中未示出的通知部通知使用者需要搅拌液体容纳体16。
也就是说,打印装置11指示使用者从安装部17取下液体容纳体16并晃动液体容纳体16。此外,在被晃动过的液体体容纳体16中,搅拌部件68在墨罐38内移动从而降低了墨罐38内液体的沉降。然后,在打印装置11中再次将液体容纳体16安装到安装部17上。也就是说,将液体容纳体16沿安装方向X插入到安装部17上,从而供给针19插入到供给口59中并且连接针28插入到导入口56中。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墨罐38以具有挠性的方式成型,因此与例如对容器的开口边缘固定粘贴薄膜部件等不同的部件而形成墨罐相比,牢固性更优越。从而,即使在例如容纳被加压供给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2)由于墨罐38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墨罐38成型。
(3)能够容易地从打印装置11取下安装在打印装置11上的液体容纳体16。由此,即使在例如容纳具有沉降性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打印装置11取下液体容纳体16并进行搅拌而容易地使沉降减少。
(4)通过向打印装置11安装液体容纳体16的动作,能够使液体导入部47的导入口56和液体供给部48的供给口59与打印装置11一侧连接。也就是说,由于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够连接多个部位,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液体容纳体16的装卸。
(5)由于开口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6)由于墨罐38具有挠性,因此当容纳被加压的液体时会发生膨胀。然而,该情况下的墨罐的膨胀会通过抑制部件83而得以抑制。从而,能够通过降低墨罐过度膨胀的可能性而降低液体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7)抑制部件83具有开口87a、88a,当容纳在墨罐38中的液体减少时,在墨罐38变形而使高度增大的高度方向Z上,所述开口87a、88a可使墨罐38的一部分通过。由此,当容纳在墨罐38中的液体减少时,能够降低抑制部件83阻碍墨罐38的变形的可能性。
(8)当墨罐38中容纳有被加压的液体时,有时底部63a也发生膨胀。对于这一点,能够通过用抑制部件83覆盖底部63a而抑制当墨罐38发生膨胀时底部63a的变形。
(9)通过用罩49覆盖墨罐38和抑制部件83,则即使在万一从墨罐38泄漏液体时,也能够降低发生液体从液体容纳体16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10)能够通过例如从打印装置11取下液体容纳体16并晃动,使搅拌部件68移动从而更高效地搅拌墨罐38内的液体。另外,当墨罐38内的液体流动时,有时软管69会发生变形。然而,由于在软管69上缠绕有线圈70,因此能够降低软管69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11)能够通过形成在盖部64上的第一凸部76和第二凸部77夹持密封部件65和筒状壁部62。也就是说,凭借第二凸部77,被第一凸部76和密封部件65向外侧推压的筒状壁部62向外侧的变形得以抑制。由此,能够降低从第一凸部76与筒状壁部62之间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
(12)由于第一凸部76形成为锥形,因此随着第一凸部76与筒状壁部62的卡合,第一凸部76从内测向外侧推压筒状壁部62的力逐渐增强,从而第一凸部76与筒状壁部62隔着密封部件65的紧贴力增大。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液体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13)在筒状壁部62上先安装第二盖部件75。由此,当向筒状壁部62安装第一盖部件74时,凭借第二盖部件75抑制了筒状壁部62的变形。从而,能够使盖部64与筒状壁部62的密封性提高。
(14)由于通过螺钉80和螺母81使第一盖部件74与第二盖部件75紧固,因此能够降低发生第一盖部件74与第二盖部件75脱落的可能性。由此,例如当从打印装置11上取下墨罐单元66并进行搅拌时,或者当墨罐单元66从打印装置11落下时等,即使在受到了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盖部64发生脱落的可能性。
(15)当通过液体流入通道71以及软管69使液体流入到墨罐38内时,能够使液体流动到远离盖部64的位置处,与此相对,当通过液体流出通道72使液体从墨罐38内流出时,则使液体从靠近盖部64的位置流出。从而,与在墨罐38内软管69的端部与液体流出通道72的端部位于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使液体在墨罐38内的大范围内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当液体滞留时产生异物或发生劣化等。
(16)筒状壁部62与盖部64在与假想中心轴A3相交(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夹持密封部件65。由此,与筒状壁部62与盖部64在沿着假想中心轴A3的方向上夹持密封部件65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密封部件65与筒状壁部62以及盖部64紧贴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从筒状壁部62与盖部64之间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
此外,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16也可以为使罩49的一部分可开闭或可装卸而可更换过滤器容纳部40的结构。并且,还可以使过滤器容纳部40的一部分可开闭或可装卸而可更换过滤器39。另外,液体容纳体16也可以为不具有过滤器39以及过滤器容纳部40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任意变更墨罐38的形状。例如,既可以设定成多面体、球体、锥体、柱体、椭圆体等形状,也可以设定成将这些形状组合而形成的形状。此外,墨罐38(液体容纳部)是能够容纳液体的容器,包含细口的瓶子、广口的罐子以及由柔软的材料制成的袋子等。而且,可以在它们的任意位置处形成开口部61。并且,也可以将开口部61以及筒状壁部62的截面形状变更成任意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盖部64也可以具有与开口部61以及筒状壁部62的形状一致的第一凸部76和第二凸部77,并且相对于筒状壁部62通过用紧固部件紧固、用卡合部卡合等而进行组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用任意材料形成墨罐38。例如,可以用树脂、金属、玻璃、合成橡胶等作为材料。并且,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等作为树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抑制部件83具有能够抑制墨罐38膨胀的程度的刚性,则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并形成任意形状。例如,也可以用树脂或金属形成格子形状的抑制部件。并且,也可以使抑制部件83弯曲。此外,在使抑制部件83弯曲的情况下,优选沿着墨罐38的膨胀时的形状弯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罐38也可以不具有与液体导入部47以及液体供给部48连接的开口部61,而对主体部63分别连接液体导入部47和液体供给部48。也就是说,也可以例如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如两个墨罐38的底部63a互相粘合的外观形状的墨罐,并且一侧的开口部与液体导入部47连接,另一侧的开口部与液体供给部48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导入口56和供给口59朝向任何方向开口。例如,也可以将供给针19和连接针28设置成可移动,从而将供给针19和连接针28插入安装在安装部17上的液体容纳体16的导入口56和供给口59。并且,也可以使导入口56和供给口59朝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开口。例如,也可以使导入口56与供给口59之中的一个朝向安装方向X的前侧开口,使另一个朝向安装方向X的后侧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液体导入部47和液体供给部48设置成穿过导入口56的中心的第一中心轴A1与穿过供给口59的中心的第二中心轴A2相交。也就是说,液体导入部47和液体供给部48也可以设置成:第一中心轴A1和第二中心轴A2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与向打印装置11安装液体容纳体16时的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液体容纳体16相对于打印装置11固定。也就是说,也可以使液体容纳体16以相对于打印装置11不可装卸的方式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不设有搅拌部件68的结构。并且,搅拌部件68的形状不限于球体,也可以是柱体、多面体等任意形状。另外,搅拌部件68的数量也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软管69上缠绕线圈70。并且,也可以用例如直线形的硬质部件替代线圈70组装到软管69上。另外,也可以用不具有挠性的硬质的管替代软管69。而且,还可以采用不设有软管69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16也可以为不设有罩49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抑制部件83也可以为不具有后板部92的结构。也就是说,例如,由于与罐体部63b相比底部63a具有较厚厚度而难以变形,因此墨罐38也可以构成为凭借墨罐38自身的刚性抑制向底部63a侧的膨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墨罐38的开口部61与底部63a不对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底部63a具有与罐体部63b相同程度的挠性。也就是说,例如,也可以通过抑制部件83来抑制与罐体部63b同样膨胀的底部63a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上板部87和下板部88上形成开口87a、88a。并且,也可以设置具有挠性且与墨罐38接触时会变形的柔韧部以替代开口87a、88a。而且,考虑到随着容纳在墨罐38中的液体减少该墨罐38变扁时发生的变形,也可以将上板部87和下板部88与墨罐38分离配置。并且,也可以为不设有上板部87和下板部88至少一方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入通道71和液体流出通道72也可以形成在与盖部64不相同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液体流入通道71的端部和液体流出通道72的端部位于从盖部64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处而不设置软管69。并且,液体流入通道71的端部也可以位于比液体流出通道72的端部更靠近盖部64的位置处。也就是说,也可以将软管69不与液体流入通道71连接而与液体流出通道72连接,从而能够从墨罐38的内部深处导出液体。并且,也可以在液体流入通道71和液体流出通道72两者上连接软管69。此外,软管69的形状也可以弯曲而不限于直线形,并且软管69的长度也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形成第一盖部件74的第一开口78和第二盖部件75的第二开口79。例如,也可以在第一盖部件74和第二盖部件75上形成凸缘,并通过夹持该凸缘的紧固部件而紧固第一盖部件74与第二盖部件75。并且,也可以不使用紧固部件而使第一盖部件74与第二盖部件75紧固。例如,也可以使第一盖部件74和第二盖部件75互相螺纹连接。并且,还可以在第一盖部件74和第二盖部件75上形成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并使其卡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盖部64的第一盖部件74和第二盖部件75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盖部64,也可以先在筒状壁部62上安装形成有第一凸部76的盖部件,然后在筒状壁部62上安装形成有第二凸部77的盖部件。例如,也可以将形成有第一凸部76的柱状的第一盖部件推压入密封部件65内,再将形成有第二凸部77的有底圆筒状的第二盖部件安装到筒状壁部62上,从而推压第一盖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76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不形成为锥形。也就是说,第一凸部76的直径也可以从开口部61一侧到主体部63一侧为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罐38不限于通过向管状或大致试管形状的材料中吹入空气而形成的吹塑成型(吹入成型、中空成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充气成型而使墨罐38成型,所述充气成型是趁从挤出机挤压出的材料柔软时通过吹入空气而成型。并且,还可以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并将材料压入模具中的喷射模塑成型(喷射成型)或输送成型(压入成型、转送成型)而使墨罐38成型。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放入模具中的材料加压而成型的压缩成型(压缩成型)而使墨罐38成型。而且,还可以通过真空成型或者压空成型而使墨罐38成型,所述真空成型是通过吸收加热过的材料与模具之间的空气而将材料贴附到模具上,所述压空成型是在对材料与模具之间进行减压的同时向材料一侧注入压缩空气。并且,还可以通过使溶融的材料流入到模具中而使墨罐38成型。
·只要是能够附着到介质P上从而在该介质P上进行打印的液体,则可以任意选择。此外,所谓的液体,任何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诸如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态体、溶胶、凝胶、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状树脂、液体状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体。并且,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所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被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得到的物质等。列举出墨水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这里,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状组合物。
·介质P也可以是纸张、树脂制的薄膜、树脂制薄片、纸与树脂的复合薄膜(浸渗树脂纸、树脂涂层纸等)、金属箔、金属板、金属薄膜、树脂与金属的复合薄膜(层叠薄膜)、纺织物、无纺布、陶瓷薄片、硬盘等。
·打印装置11是在介质上附着液体从而打印文字或者绘画、照片等图像的装置,也可以是串行打印机、横向式打印机、行式打印机以及页式打印机等。并且,还可以是胶版打印装置、印染打印装置等。并且,打印装置只要至少具有在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功能即可,也可以是兼具除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的复合机。另外,打印装置并不限于在二维介质进行打印,还可以是在具有三维曲面的介质进行打印的装置。
Claims (6)
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安装到喷出液体而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上,且能够容纳以加压的状态供给的液体,
所述液体容纳体的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导入部,其导入所述液体;
墨罐,其能够容纳从该液体导入部导入的液体;以及
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打印装置供给该墨罐内的液体,
并且,所述墨罐以具有挠性的方式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罐通过吹塑成型而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体相对于所述打印装置能够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所述液体供给部形成为:在所述液体导入部中穿过朝向外侧开口的导入口的中心的第一中心轴,与在所述液体供给部中穿过朝向外侧开口的供给口的中心的第二中心轴大致平行,并且,当向所述打印装置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时,该第一中心轴和该第二中心轴沿着该安装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打印装置进行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安装时,
所述液体导入部中朝向外侧开口的导入口和所述液体供给部中朝向外侧开口的供给口朝向安装方向的前侧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墨罐中,连接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所述液体供给部的开口部与具有挠性的主体部一体成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20965 | 2015-02-05 | ||
JP2015020965A JP2016141125A (ja) | 2015-02-05 | 2015-02-05 | 液体収容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56849A true CN105856849A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535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78104.3A Pending CN105856849A (zh) | 2015-02-05 | 2016-02-04 | 液体容纳体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76197B2 (zh) |
EP (1) | EP3053746A3 (zh) |
JP (1) | JP2016141125A (zh) |
CN (1) | CN105856849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3176494A1 (en) * | 2020-05-17 | 2021-11-25 | Ferro Coporation | Inkjet ink system for handling high solid particles loaded inks |
US11827033B2 (en) * | 2020-07-22 | 2023-1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67483A (ja) * | 1995-04-17 | 1997-10-14 | Canon Inc | 負圧を与える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EP1013448A2 (en) * | 1998-12-24 | 2000-06-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delivery system, liquid container, and head cartridge |
CN1273176A (zh) * | 1999-04-27 | 2000-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液体供给系统及制造该容器的方法 |
CN1273177A (zh) * | 1999-04-27 | 2000-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
US6183077B1 (en) * | 1995-04-27 | 2001-02-0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ing ink supply containers |
US6471343B1 (en) * | 1999-06-24 | 2002-10-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699062A (zh) * | 2005-04-19 | 2005-11-23 | 赖日新 | 喷墨打印机外置墨瓶 |
CN1868751A (zh) * | 2000-01-31 | 2006-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
CN1898073A (zh) * | 2004-09-30 | 2007-01-17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吹塑成形容器 |
CN201030683Y (zh) * | 2007-04-29 | 2008-03-05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补充瓶 |
CN101219607A (zh) * | 2004-06-04 | 2008-07-16 | 索尼株式会社 | 墨盒 |
US20090201347A1 (en) * | 2008-02-06 | 2009-08-13 | Yuichiro Hamano | Ink supplying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 ink supplying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ink jet printer |
JP2010131851A (ja) * | 2008-12-04 | 2010-06-17 | Sii Printek Inc |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2010228206A (ja) * | 2009-03-26 | 2010-10-14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流路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液体流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CN203957539U (zh) * | 2014-07-02 | 2014-11-26 | 北京赛腾工业标识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喷印设备的一体式流体盒、其固定架及供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15392B2 (ja) * | 2012-02-23 | 2014-10-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装着可能な装置 |
JP6115714B2 (ja) * | 2013-03-25 | 2017-04-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 |
-
2015
- 2015-02-05 JP JP2015020965A patent/JP2016141125A/ja active Pending
- 2015-11-02 US US14/929,852 patent/US967619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2 EP EP16153811.1A patent/EP305374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2-04 CN CN201610078104.3A patent/CN10585684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67483A (ja) * | 1995-04-17 | 1997-10-14 | Canon Inc | 負圧を与える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183077B1 (en) * | 1995-04-27 | 2001-02-0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ing ink supply containers |
EP1013448A2 (en) * | 1998-12-24 | 2000-06-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delivery system, liquid container, and head cartridge |
CN1273176A (zh) * | 1999-04-27 | 2000-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液体供给系统及制造该容器的方法 |
CN1273177A (zh) * | 1999-04-27 | 2000-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
US6471343B1 (en) * | 1999-06-24 | 2002-10-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868751A (zh) * | 2000-01-31 | 2006-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
CN101219607A (zh) * | 2004-06-04 | 2008-07-16 | 索尼株式会社 | 墨盒 |
CN1898073A (zh) * | 2004-09-30 | 2007-01-17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吹塑成形容器 |
CN1699062A (zh) * | 2005-04-19 | 2005-11-23 | 赖日新 | 喷墨打印机外置墨瓶 |
CN201030683Y (zh) * | 2007-04-29 | 2008-03-05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补充瓶 |
US20090201347A1 (en) * | 2008-02-06 | 2009-08-13 | Yuichiro Hamano | Ink supplying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 ink supplying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ink jet printer |
JP2010131851A (ja) * | 2008-12-04 | 2010-06-17 | Sii Printek Inc |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2010228206A (ja) * | 2009-03-26 | 2010-10-14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流路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液体流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CN203957539U (zh) * | 2014-07-02 | 2014-11-26 | 北京赛腾工业标识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喷印设备的一体式流体盒、其固定架及供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29189A1 (en) | 2016-08-11 |
EP3053746A3 (en) | 2017-11-22 |
US9676197B2 (en) | 2017-06-13 |
JP2016141125A (ja) | 2016-08-08 |
EP3053746A2 (en) | 2016-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18292B2 (en) | Printer and ink bottle | |
US10183495B2 (en) |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 |
JP5327168B2 (ja) |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9586405B2 (en) | Ink supply apparatus | |
US10414164B2 (en) | Cartridge, cartridge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 |
US9676199B2 (en) | Tank system | |
JP5429425B2 (ja) |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20110057997A1 (en) | Liquid container, methods of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liquid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6183425A (zh) | 液体收容体、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系统 | |
EP2918415B1 (en)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 |
JP5621902B2 (ja) |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JP5776242B2 (ja) | キャップ、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CN105856849A (zh) | 液体容纳体 | |
CN111619914B (zh) | 液体容器 | |
JP2015027807A (ja) |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20180281433A1 (en) |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jetting device | |
JP2016141126A (ja) | 液体収容体 | |
JP2016141127A (ja) |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 |
JP6163966B2 (ja)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その蓋体 | |
JP7047452B2 (ja) | インク接続針、インク充填用治具、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7149007A (ja)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