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8327A - 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 Google Patents
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38327A CN105438327A CN201410459317.1A CN201410459317A CN105438327A CN 105438327 A CN105438327 A CN 105438327A CN 201410459317 A CN201410459317 A CN 201410459317A CN 105438327 A CN105438327 A CN 1054383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water tank
- wheeled vehicle
- speaker device
- loudsp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该两轮车包含一车架单元、一前避震单元、一散热水箱,以及一扬声装置,该车架单元包括一前车架,以及一与该前车架相连接的后车架,该前避震单元是设置于该前车架前侧,该散热水箱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该扬声装置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且位于该散热水箱下方。藉此不需要使用高功率扬声装置,即可使扬声效果佳并能符合法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喇叭配置,特别是指一种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背景技术
一般摩托车大多是将喇叭设置于前盖后方,如图1所示,为日本专利公告文献63-57139号专利案。为了确保喇叭11的音量,以符合法规要求,因而该案于前盖12开设多个开口13,如此不但作业工序增加,且由车体前侧观视,即可通过该等开孔13看到喇叭11,因此外型美观性较为不足。此外,该喇叭11的配置设置,还会造成前盖12的内部空间减少,仅能容置较少数量的其它元件。
又如图2所示,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开文献第201238806号案,该案所揭露的扬声器21是配置于前盖22内侧、头管23下端下方,且于左右的下方下降车架24的第一倾斜部241的前侧。于侧视时,扬声器21并位于前叉25与下方下降车架24的第一倾斜部241与第二倾斜部(因视图角度关系未予显示)为上两边的三角形状空间内,沿着该声音传送方向31设置有一呈喇叭形且朝向斜前下方变宽延伸的发声管26。藉此使得扬声器21的声音传送方向31如图中箭号所示般朝向斜前下方,通过发声管26及利用地面的声音反射而进一步传播至周围。另外,图中又以元件符号21'表示扬声器也可以配置于前盖22前底缘,扬声器21'的声音传送方向如图中箭号32所示指向斜前下方,并朝向前盖22的外侧(车辆前方且为行进方向)直接进行声音传送。
然而如图2中扬声器21的配置,不但需要搭配安装发声管26,且前盖22更需要开孔,才能使发声管26所传送的声音输出,不但作业工序增加,且由车体前侧观视,前盖22上会明显看到一个大开孔,因此外型美观性较为不足。另外,行车过程中,路上污水容易喷溅并由前盖22上所开设的大开孔进入发声管26,灰尘也容易通过大开孔而附着于发声管26内壁面或扬声器21的扬声面,如果没有适时地予以清洁的话,会影响声音的传送效果。
此外,如图2中所示扬声器21'配置于前盖22前底缘,虽省略发声管26,但前盖22仍需要开孔,才能使扬声器21'所传送的声音输出,仍然会造成作业工序增加,以及外型美观性较为不足等问题。且扬声器21'位于前挡泥板27后方,扬声器21'的扬声面并朝下方,以致飞溅的污水或尘土更是直接通过前盖22上的大开孔而附着于扬声器21的扬声面,如果没有适时地予以清洁的话,对于声音传送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
承上述,为了避免扬声器21、21'于日后因声音传送效果下降而难以符合法规要求,因此,业者通常需要搭载更高功率的扬声器21、21',才能达到法规的判定值。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不需要使用高功率扬声装置,即可使扬声效果佳并能符合法规要求的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于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该两轮车包含一车架单元、一前避震单元、一散热水箱,以及一扬声装置,该车架单元包括一前车架,以及一与该前车架相连接的后车架,该前避震单元是设置于该前车架前侧,该散热水箱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该扬声装置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且位于该散热水箱下方。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借助上述该扬声装置的配置设计,可使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能受到该前土除(挡泥板)后侧曲面反射到该散热水箱前侧面或该下护罩或该前盖单元底缘,再进一步反射并朝车体前方输出,如此,不需要使用高功率扬声装置,即可使扬声效果佳并能符合法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结构和/或方法,该两轮车包含一车架单元、一前避震单元、一散热水箱,以及一扬声装置,该车架单元包括一前车架,以及一与该前车架相连接的后车架,该前避震单元是设置于该前车架前侧,该散热水箱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其中:该扬声装置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且位于该散热水箱下方。
可选地,该扬声装置是借助一定位组件锁设于该前车架前侧,且该扬声装置是位于该两轮车的一车体中心线的旁侧。
可选地,该定位组件包括一固定片、一第一锁固元件,及一第二锁固元件,该第一锁固元件是用以使该固定片上端锁固于该前车架前侧,该第二锁固元件则是用以使该扬声装置固定于该固定片下端。
可选地,该定位组件还包括一定位于该下支架上端且位于该横接片后侧的定位座,该第一锁固元件包括一螺栓,以及一螺帽,该螺栓一端焊接于该定位座,而其另一端则穿出于该定位座外并贯穿该固定片上端且与该螺帽相螺锁,使得该固定片上端定位,该第二锁固元件则是由后往前贯穿该固定片下端并与一设于该扬声装置后侧面的螺孔相螺接,使得该扬声装置固定于该固定片下端。
可选地,该散热水箱的前侧面位于一第一倾斜直线上,该扬声装置的一扬声面位于一第二倾斜直线上,且该第一倾斜直线与该第二倾斜直线相平行。
可选地,该两轮车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前车架外的前盖单元、一设置于该前车架外且位于该前盖单元后方的下护罩、一连设于该前车架前下方的前轮,以及一设置于该前轮上方且形成曲面状的前土除,该扬声装置位于该前土除后方,该下护罩位于该扬声装置下方,由该两轮车前方往后方观视,该前土除完全遮闭该扬声装置,另外,定义一条与该前轮的后侧底缘相切的溅水线,以及一条与该前轮的底缘相切的地平线,该扬声装置是位于该溅水线内侧,该下护罩则是位于该溅水线外侧,藉此该前盖单元的底缘、该扬声装置、该下护罩与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界定出一呈〉形的扩音区,使得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会于该扩音区中循着三条传送路径前进,分别为一第一传送路径、一第二传送路径,及一第三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是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先经由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散热水箱的前侧面,再经该散热水箱的前侧面反射到该前盖单元的底缘,并由该前盖单元的底缘反射而朝车体前方输出;此外,该第二传送路径是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受到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前盖单元的底缘而朝车体前方输出;另外,该第三传送路径是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先受到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下护罩后,再反射到该地平线并进一步反射而朝车体前方输出。
可选地,该前车架包括一头管、间隔连接该头管的一左支架与一右支架、一连接该头管且倾斜向下延伸的下支架、一位于该下支架上端且借助两个螺锁元件分别锁设于该左支架与该右支架的横接片,以及一连接于该头管与该左支架和该右支架间的补强片,该下支架是位于该车体中心线上,该散热水箱是借助两个螺结元件螺锁定位于该补强片。
可选地,该散热水箱底端是通过一橡胶制的隔震垫而座置于该横接片上,该散热水箱顶端连接一接合片,且借助所述螺结元件贯穿该接合片而螺锁定位于该补强片,该散热水箱并位于该下支架前侧与该前避震单元后方,该散热水箱并位于该车体中心线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日本专利公告63-57139号专利案;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中国台湾专利公开文献第201238806号“跨坐型电动车辆之车辆接近告知装置”专利案;
图3是一不完整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的一实施例;
图4是一不完整的局部前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3;
图5是一局部放大示意图,辅助说明图4;
图6是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4;以及
图7是一不完整的局部侧视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扬声装置的声音传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4、6,为本发明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的一实施例,该两轮车包含一车架单元41、一前避震单元42、一散热水箱43、一前盖单元44、一下护罩45、一前轮46,以及一设置于该前轮46上方且形成曲面状的前土除(挡泥板)47,以及一扬声装置48。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谓的“左”、“右”是以骑乘者的方向做定义。
该车架单元41包括一前车架411,以及一与该前车架411相连接的后车架(图未示)。该前车架411包括一头管412、间隔连接该头管412的一左支架413与一右支架414、一连接该头管412且倾斜向下延伸的下支架415、一位于该下支架415上端且借助两个螺锁元件61分别锁设于该左支架413与该右支架414的横接片416,以及一连接于该头管412与该左支架413和该右支架414间的补强片417。定义一条位于车体中心并沿长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L,该下支架415是位于该车体中心线L上。
该前避震单元42包括两个分别连设于该头管412下端的前避震器421,该等前避震器421下端分别连设于该前轮46两侧。
参阅图4、6、7,该散热水箱43底端是通过一橡胶制的隔震垫62而座置于该横接片416上,该散热水箱43顶端则连接一接合片418,且借助两个螺结元件63贯穿该接合片418而螺锁定位于该补强片417。该散热水箱43并位于该前车架411的下支架415前侧与该前避震单元42后方,该散热水箱43并位于该车体中心线L上。另外,依据该散热水箱43的倾斜角度定义一第一倾斜直线S1,该散热水箱43前侧面位于一第一倾斜直线S1上。
该前盖单元44设置于该前车架411外。而该下护罩45是设置于该前车架411外且位于该前盖单元44后方,该下护罩45并位于该前土除47后方且在该下支架415与该扬声装置48下方。
参阅图6、7,该扬声装置48是借助一定位组件49锁设于该前车架411的下支架415前侧,该定位组件49包括一定位于该下支架415上端且位于该横接片416后侧的定位座490、一固定片491、一第一锁固元件492,及第二锁固元件493,该第一锁固元件492包括一螺栓494,以及一螺帽495,该螺栓494的螺头(图未示)是焊接于该定位座490,该螺栓494的杆身(图未示)则穿出于该定位座490外且贯穿该固定片491上端,配合该螺帽495与该螺栓494相螺锁,而使该固定片491上端定位。另外,该第二锁固元件492则是由后往前贯穿该固定片491下端并与一设于该扬声装置48后侧面的螺孔(图未示)相螺接,使得该扬声装置48固定于该固定片491下端。组合定位后的该扬声装置48是位于该散热水箱43下方,及该前避震单元42与该前土除47后方,且该扬声装置48并位于该两轮车的车体中心线L的旁侧(左侧或右侧均可)。另外,该扬声装置48的一扬声面481位于一第二倾斜直线S2上,且该第二倾斜直线S2并与该第一倾斜直线S1相平行。由车体前方往后方观视,该前土除47完全遮闭该扬声装置48。再者,定义一条与该前轮46后侧底缘相切的溅水线S3,该扬声装置48是位于该溅水线S3内侧,该下护罩45则是位于该溅水线S3外侧,藉此该前盖单元44的底缘、该扬声装置48、该下护罩45与该前土除47后侧界定出一呈〉形的扩音区51。此外,定义一条与该前轮46底缘相切的地平线S4。
参阅图3、7,该扬声装置48借助上述的配置设计,可使该扬声装置48所输出的声音信号会于该扩音区51中循着三条传送路径前进,该等传送路径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传送路径P1、一第二传送路径P2,及一第三传送路径P3,也就是说该扬声装置48所输出的声音信号一部分会经由该前土除47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散热水箱43的前侧面,再经该散热水箱43的前侧面反射到该前盖单元44的底缘,并由该前盖单元44的底缘反射而朝车体前方输出,此即为第一传送路径P1。另一部分的声音信号会经该前土除47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前盖单元44的底缘,再由该前盖单元44的底缘反射并朝车体前方输出,此即为第二传送路径P2。再一部分的声音信号则会经该前土除47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下护罩45,由该下护罩45反射到地平线S4并进一步反射而朝车体前方输出,此即为第三传送路径P3。藉此能达到集中声音、整流向前的效果,从而不需要使用高功率扬声装置,即可产生极佳的扬声效果,并能符合法规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借助上述配置构造设计,可使该扬声装置48所输出的声音信号能受到该前土除47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散热水箱43的前侧面或该前盖单元44的底缘或该下护罩45,再进一步反射并朝车体前方输出,如此,能达到集中声音、整流向前的效果,不需要使用高功率扬声装置,即可使扬声效果佳并能符合法规要求。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41车架单元490定位座
411前车架491固定片
412头管492第一锁固元件
413左支架493第二锁固元件
414右支架494螺栓
415下支架495螺帽
416横接片51扩音区
417补强片61螺锁元件
418接合片62隔震垫
42前避震单元63螺结元件
421前避震器L车体中心线
43散热水箱P1第一传送路径
44前盖单元P2第二传送路径
45下护罩P3第三传送路径
46前轮S1第一倾斜直线
47前土除S2第二倾斜直线
48扬声装置S3溅水线
481扬声面S4地平线
49定位组件
Claims (8)
1.一种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该两轮车包含一车架单元、一前避震单元、一散热水箱,以及一扬声装置,该车架单元包括一前车架,以及一与该前车架相连接的后车架,该前避震单元是设置于该前车架前侧,该散热水箱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扬声装置是设置于该前车架与该前避震单元之间,且位于该散热水箱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扬声装置是借助一定位组件锁设于该前车架前侧,且该扬声装置是位于该两轮车的一车体中心线的旁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包括一固定片、一第一锁固元件,及一第二锁固元件,该第一锁固元件是用以使该固定片上端锁固于该前车架前侧,该第二锁固元件则是用以使该扬声装置固定于该固定片下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还包括一定位于该下支架上端且位于该横接片后侧的定位座,该第一锁固元件包括一螺栓,以及一螺帽,该螺栓一端焊接于该定位座,而其另一端则穿出于该定位座外并贯穿该固定片上端且与该螺帽相螺锁,使得该固定片上端定位,该第二锁固元件则是由后往前贯穿该固定片下端并与一设于该扬声装置后侧面的螺孔相螺接,使得该扬声装置固定于该固定片下端。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水箱的前侧面位于一第一倾斜直线上,该扬声装置的一扬声面位于一第二倾斜直线上,且该第一倾斜直线与该第二倾斜直线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两轮车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前车架外的前盖单元、一设置于该前车架外且位于该前盖单元后方的下护罩、一连设于该前车架前下方的前轮,以及一设置于该前轮上方且形成曲面状的前土除,该扬声装置位于该前土除后方,该下护罩位于该扬声装置下方,由该两轮车前方往后方观视,该前土除完全遮闭该扬声装置,另外,定义一条与该前轮的后侧底缘相切的溅水线,以及一条与该前轮的底缘相切的地平线,该扬声装置是位于该溅水线内侧,该下护罩则是位于该溅水线外侧,藉此该前盖单元的底缘、该扬声装置、该下护罩与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界定出一呈〉形的扩音区,使得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会于该扩音区中循着三条传送路径前进,分别为一第一传送路径、一第二传送路径,及一第三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是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先经由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散热水箱的前侧面,再经该散热水箱的前侧面反射到该前盖单元的底缘,并由该前盖单元的底缘反射而朝车体前方输出;此外,该第二传送路径是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受到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前盖单元的底缘而朝车体前方输出;另外,该第三传送路径是该扬声装置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先受到该前土除的后侧曲面反射到该下护罩后,再反射到该地平线并进一步反射而朝车体前方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车架包括一头管、间隔连接该头管的一左支架与一右支架、一连接该头管且倾斜向下延伸的下支架、一位于该下支架上端且借助两个螺锁元件分别锁设于该左支架与该右支架的横接片,以及一连接于该头管与该左支架和该右支架间的补强片,该下支架是位于该车体中心线上,该散热水箱是借助两个螺结元件螺锁定位于该补强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水箱底端是通过一橡胶制的隔震垫而座置于该横接片上,该散热水箱顶端连接一接合片,且借助所述螺结元件贯穿该接合片而螺锁定位于该补强片,该散热水箱并位于该下支架前侧与该前避震单元后方,该散热水箱并位于该车体中心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59317.1A CN105438327B (zh) | 2014-09-11 | 2014-09-11 | 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59317.1A CN105438327B (zh) | 2014-09-11 | 2014-09-11 | 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8327A true CN105438327A (zh) | 2016-03-30 |
CN105438327B CN105438327B (zh) | 2018-06-08 |
Family
ID=55549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593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38327B (zh) | 2014-09-11 | 2014-09-11 | 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3832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29849A (ja) * | 1994-06-11 | 1995-12-19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警笛装置 |
CN1188057A (zh) * | 1996-12-20 | 1998-07-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行走风整流装置 |
CN1234352A (zh) * | 1998-03-17 | 1999-11-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喇叭罩装置 |
CN1357472A (zh) * | 2000-12-05 | 2002-07-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
CN202213653U (zh) * | 2011-09-02 | 2012-05-09 | 广州三雅摩托车有限公司 | 摩托音响设备安装结构及音乐摩托 |
JP2013203323A (ja) * | 2012-03-29 | 2013-10-07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傾斜角検出手段の取付構造 |
-
2014
- 2014-09-11 CN CN201410459317.1A patent/CN1054383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29849A (ja) * | 1994-06-11 | 1995-12-19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警笛装置 |
CN1188057A (zh) * | 1996-12-20 | 1998-07-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行走风整流装置 |
CN1234352A (zh) * | 1998-03-17 | 1999-11-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喇叭罩装置 |
CN1357472A (zh) * | 2000-12-05 | 2002-07-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
CN202213653U (zh) * | 2011-09-02 | 2012-05-09 | 广州三雅摩托车有限公司 | 摩托音响设备安装结构及音乐摩托 |
JP2013203323A (ja) * | 2012-03-29 | 2013-10-07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傾斜角検出手段の取付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8327B (zh) | 2018-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80250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US20130313034A1 (en) | Saddle-ride-type vehicle | |
JP2009173262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9051323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5579334A (zh) | 机动二轮车 | |
TWI472453B (zh) | 跨坐型車輛 | |
TWI267466B (en) | Body cover structure on motorcycle | |
JP6419349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4184818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0052626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10274850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カバー取付構造。 | |
US9581073B2 (en) |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 |
JP5932920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カバーの前部構造 | |
JP2009132349A (ja) | 自動二輪車 | |
US10053176B2 (en) | Fuel tank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
CN105438327B (zh) | 两轮车的扬声装置配置 | |
JP4188201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カバー構造 | |
JP4676281B2 (ja) | 車両のフラップ | |
TWI564202B (zh) | Two - wheeled loudspeak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
CN106553721B (zh) | 摩托车挡泥板结构 | |
JP6348381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03661721B (zh) | 跨乘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 |
JP2009154843A (ja) |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 |
TWI574865B (zh) |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loudspeaker locomotive | |
JP6497073B2 (ja) | 鞍乗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