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9945A -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99945A CN104999945A CN201510198570.0A CN201510198570A CN104999945A CN 104999945 A CN104999945 A CN 104999945A CN 201510198570 A CN201510198570 A CN 201510198570A CN 104999945 A CN104999945 A CN 1049999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ut member
- support
- headrest
- stay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3—Head-rests fix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12—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king devices
- B60N2/821—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king devices with continuous positioning
- B60N2/82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king devices with continuous positioning using rubber-typ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97—Head-rests with sleeves located in the back-rest for guiding the rods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在支撑件设有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的填隙部,所述前进位置是填隙部从支撑件的外壁前进且能够与支架的支撑件孔的内表面干涉的位置,所述后退位置是填隙部从该前进位置朝向撑条孔的内侧后退的位置。当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通过来自该支撑件孔的内表面的反力而使填隙部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移动。然后,当向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时,通过来自该撑条的外表面的按压力而使填隙部一边被压扁一边朝向前进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详细而言,涉及向组装于座椅靠背的支架的支撑件孔内插入支撑件,向插入支撑件孔的支撑件的撑条孔内插入头枕的撑条而将头枕组装于座椅靠背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通过向组装于座椅靠背的支架的支撑件孔内插入支撑件,向插入支撑件孔的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而组装于座椅靠背。在此,在日本特开2006-198226中公开了一种在外表面形成有能够与支架的内表面压接的多个突起的支撑件。由此,能够防止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的支架与支撑件之间产生的松动。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通过多个突起向支架的内表面的压接来防止松动。因此,作为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所需的力的插入载荷增大。因此,该插入的操作性可能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支架与支撑件之间产生的松动,并抑制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的插入载荷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如下构成。第一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向该插入的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而将头枕组装于座椅靠背。在支撑件设有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的填隙部,所述前进位置是填隙部从支撑件的外壁前进且能够与支架的支撑件孔的内表面干涉的位置,所述后退位置是填隙部从该前进位置朝向撑条孔的内侧后退的位置。当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通过来自该支撑件孔的内表面的反力而使填隙部一边被压扁一边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移动。然后,当向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时,通过来自该撑条的外表面的按压力而使填隙部朝向前进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当填隙部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挠曲时,在支撑件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的内表面(支架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该支撑件的外表面与支架的内表面不会发生强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的插入载荷。然后,当使填隙部一边变形一边朝向前进位置移动时,该移动的填隙部按压支架的支撑件孔的内表面。因此,即使形成上述的间隙,也能够防止该间隙引起的松动。
第二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方案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填隙部以当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移动时通过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朝向前进位置返回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撑条。
根据该结构,即使进行向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的作业,也能够使该插入的撑条的前端不易卡挂于处于后退位置的填隙部。
第三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填隙部以高度位置成为不同位置的方式设有多个。
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加支撑件相对于支架的稳定感。因此,能够提高头枕的组装的精度。
第四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方案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填隙部以在俯视图中处于相对的位置的方式设有多个。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支撑件相对于支架的稳定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头枕的组装的精度。
第五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方案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填隙部在即使在来自就座者的头部的载荷作用于头枕时也能抑制头枕的后倾的位置形成有两个。
根据该结构,在头枕的组装状态下,在支撑件的基端侧,支撑件的后侧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的内表面(支架的后侧的内表面)之间成为不具有间隙而接触的状态。与此同样,在支撑件的前端侧,支撑件的前侧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的内表面(支架的前侧的内表面)之间成为不具有间隙而接触的状态。因此,例如,即使由于在交通工具产生的后方碰撞而从就座者的头部向头枕作用有大载荷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两部位的接触部位,也能使支撑件相对于支架难以后倾。因此,能够提高就座者的头部的支撑性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技术及工业意义参照附图说明如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头枕的组装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支撑件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的头枕的组装的纵剖视图,示出将支撑件插入支架的支撑件孔之前的状态。
图6是说明图5的下一步骤的图。
图7是说明图6的下一步骤的图。
图8是说明图7的下一步骤的图。
图9是说明图8的下一步骤的图。
图10是说明图9的下一步骤的图。
图11是说明图10的下一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11,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搭载于机动车(未图示)的“机动车用座椅1”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例子。而且,说明“弹性片36”作为“填隙部”的例子。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表示上述的图记载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即,以将机动车用座椅1组装于机动车的状态为基准时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
首先,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机动车用座椅1的概略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为了便于观察该机动车用座椅1的内部的骨架的结构,而省略垫或罩的图示。该机动车用座椅1例如是机动车的驾驶席,主要包括座椅坐垫(未图示)、座椅靠背3、头枕4(参照图1~2)。
对该座椅靠背3进行详细叙述。需要说明的是,座椅坐垫可以是公知的结构,因此其详细说明省略。而且,头枕4也可以是包括左右一对撑条40和固定于该撑条40的由坐垫体构成的头枕主体42的公知的结构,因此其详细说明省略。
该座椅靠背3包括靠背框架10、将该靠背框架10包入的靠背垫(未图示)、将该靠背垫的表面覆盖的靠背罩(未图示)。该靠背框架10由左侧框架12、右侧框架14、上框架16、下板18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
该上框架16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大致U字状(参照图5)。并且,在该上框架16的上下设有自由片16a、16c,在自由片16a、16c形成有贯通孔16b、16d。左右一对支架20以将贯通孔16b、16d分别贯通的方式组装于上框架16。该支架20以具有能够供后述的支撑件30插入的支撑件孔22的方式由金属性的构件形成为方筒状。
在该支架20的左右的壁上分别形成有能够将后述的支撑件30的卡合爪34、34卡合的卡合孔(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架20的组装如图5所示通过焊接进行。在该图5中,涂黑的Y、R表示焊接部位。而且,在该图5中,焊接部Y1、R1由通过该焊接而熔掉的支架20的隆起部位构成。
在此,参照图3~4,详细说明上述的支撑件30时,该支撑件30以具有能够插入上述的头枕4的撑条40的撑条孔32的方式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在该支撑件30的左右的壁30a、30b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与上述的支架20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爪34。
而且,在该支撑件30的前后的壁30c、30d上分别形成具有与上述的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后的壁20c、20d的各内表面)能够干涉的突部36a的弹性片36。前壁30c的弹性片36形成在支撑件30的靠近基端的高度位置(高的位置)(参照图3)。另一方面,该后壁30d的弹性片36形成在支撑件30的靠近前端的高度位置(低的位置)(参照图4)。
当支撑件30这样形成时,这2个弹性片36以其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式配置于支撑件30。即,在支撑件设有高度位置不同的多个填隙部。而且,当支撑件30这样形成时,这2个弹性片36在支撑件30的俯视图中(与支撑件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中),配置在相对的位置(前和后)。即,多个填隙部在支撑件的俯视图中,设于相对的位置。
此外,由于支撑件30这样形成,从而两个填隙部设置在即使来自就座者的头部的载荷作用于头枕也能抑制头枕的后倾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弹性片36中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具有从支撑件30的前壁30c突出的突部36a,该突部36a形成为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该前进位置是突部36a能够与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干涉的位置,该后退位置是突部36a从该前进位置朝向支撑件30的撑条孔32的内侧后退的位置。
这种情况对于后壁30d的弹性片36也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弹性片36作为将支撑件30的前后的壁30c、30d呈大致U字状地切出的部位而与支撑件30一体形成。因此,当弹性片36自身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移动时,欲返回该前进位置的挠曲的复原力作用于这两弹性片36。
接着,参照图2、5~11,说明向上述的座椅靠背3组装头枕4的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说明中,该组装左右对称,因此通过对其一方侧进行说明,而省略另一方侧的说明。
首先,从图2、5所示的状态起,进行向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插入支撑件30的作业(参照图6)。于是,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弹性片36的突部36a抵碰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因此,在来自该内表面的反力下,弹性片36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挠曲。此时,从图6可知,在插入的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1。
因此,在该插入的支撑件30的前端侧,该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不会发生强干涉,因此能够抑制该插入载荷。而且,当这样形成间隙S1时,即使如上述那样形成焊接部Y1、R1,也能够防止该焊接部Y1、R1与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干涉。
接着,从该图6所示的状态起,还进行向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插入支撑件30的作业(参照图7)。于是,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的突部36a抵碰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因此,在来自该内表面的反力下,弹性片36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挠曲。
此时,从图7可知,在插入的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2。因此,在该插入的支撑件30的基端侧,该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外表面与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不会发生强干涉,因此能够抑制该插入载荷。
接着,从该图7所示的状态起,还进行向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插入支撑件30的作业(参照图8)。于是,支撑件30的两卡合爪34与支架20的卡合孔卡合(在图8中,未图示)。由此,支撑件30相对于支架20的组装完成。
接着,从该图8所示的状态起,进行向支撑件30的撑条孔32插入头枕4的撑条40的作业(参照图9)。于是,插入的撑条40的外表面将处于后退位置的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压入。从图9可知,撑条40的前端成为锥形状。因此,能够防止该插入的撑条40的前端卡挂于处于后退位置的弹性片36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压入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的突部36a通过撑条孔3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而一边变形(压扁)一边朝向前进位置移动。因此,该压入的弹性片36按压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如上述那样,即使在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2,也能够防止在支架20与支撑件30之间产生的松动。
接着,从该图9所示的状态起,还进行向支撑件30的撑条孔32插入头枕4的撑条40的作业(参照图10)。于是,插入的撑条40的外表面将处于后退位置的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弹性片36压入。从图10可知,撑条40的前端成为锥形状。因此,能够防止该插入的撑条40的前端卡挂于处于后退位置的弹性片36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压入的后壁30d的弹性片36的突部36a通过撑条孔3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一边变形一边朝向前进位置移动。因此,该压入的弹性片36按压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因此如上述那样,即使在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1,也能够防止在支架20与支撑件30之间产生的松动。
最后,从该图10所示的状态起,还进行向支撑件30的撑条孔32插入头枕4的撑条40的作业(参照图11)。于是,支撑件30的锁定爪(未图示)与撑条40的卡合爪(未图示)卡合。由此,头枕4的撑条40相对于支撑件30的组装完成。这样,头枕4相对于座椅靠背3的组装完成。需要说明的是,该锁定爪的卡合可以是公知的结构,因此其详细说明省略。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头枕4的组装结构如上述那样构成。根据该结构,当进行向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插入支撑件30的作业时,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弹性片36的突部36a抵碰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因此,在来自该内表面的反力下,弹性片36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挠曲。此时,从图6可知,在插入的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1。因此,在该插入的支撑件30的前端侧,该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不会发生强干涉,因此能够抑制该插入载荷。这种情况在插入的支撑件30的基端侧也同样。
接着,当进行向支撑件30的撑条孔32插入头枕4的撑条40的作业时,插入的撑条40的外表面将处于后退位置的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压入。该压入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的突部36a通过撑条孔32的内表面一边变形一边朝向前进位置移动。因此,该压入的弹性片36按压支架20的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因此即使在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S2,也能够防止该间隙S2引起的松动。这种情况对于在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S1也同样。
另外,根据该结构,弹性片36形成为,当弹性片36自身朝向后退位置挠曲时,挠曲的复原力作用于该挠曲的弹性片36,以使弹性片36朝向前进位置返回。因此,即使进行向支撑件30的撑条孔32插入头枕4的撑条40的作业,也能够使该插入的撑条40的前端难以卡挂于处于后退位置的弹性片36。
另外,根据该结构,两弹性片36中的前壁30c的弹性片36形成在支撑件30的靠近基端的高度位置(高的位置)。另一方面,该后壁30d的弹性片36形成在支撑件30的靠近前端的高度位置(低的位置)。如这样形成,则在头枕4的组装状态下,从图11可知,在支撑件30的基端侧,支撑件30的后壁30d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后壁20d的内表面)之间成为没有间隙地接触的状态。与此同样,在支撑件30的前端侧,支撑件30的前壁30c的外表面与支撑件孔22的内表面(支架20的前壁20c的内表面)之间成为没有间隙地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使例如由于在机动车产生的后方碰撞而从就座者的头部向头枕4作用有大载荷的情况下,通过这两部位的接触部位,也能使支撑件30相对于支架20难以后倾。因此,能够提高就座者的头部的支撑性能。
上述的内容只不过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内容。
在实施例中,说明了“机动车用座椅1”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例子。然而,没有限定于此,“交通工具用座椅”也可以是各种的交通工具的座椅、例如“船舶的座椅”、“飞行器的座椅”、“列车车辆的座椅”等。
另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弹性片”作为“填隙部”的例子。然而,没有限定于此,“填隙部”也可以是“压片”。这种情况下,该压片只要绕着以与支撑件3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为轴而与支撑件30进行铰链结合,且由弹簧等施力构件朝向前进方向施力即可。而且,没有限定为该“压片”,“填隙部”也可以是与支撑件30分体的构件构成的“填隙构件”等。
另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弹性片36形成2个的方式。然而,没有限定于此,弹性片36的个数可以为单数,也可以为3个以上的多个。
Claims (5)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包括:
具有撑条(40)的头枕(4);
具有撑条孔(32)的支撑件(30);及
组装于座椅靠背(3)且具有支撑件孔(22)的支架(20),其中,
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向插入到支架的支撑件孔内的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而将头枕组装于座椅靠背,
所述组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支撑件设有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移动的填隙部(36),
前进位置是填隙部从支撑件的外壁突出且能够与支架的支撑件孔的内表面干涉的位置,
后退位置是填隙部从该前进位置朝向撑条孔的内侧后退的位置,
当向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时,通过来自该支撑件孔的内表面的反力而使填隙部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移动,当向插入到支架的支撑件孔内的支撑件的撑条孔插入头枕的撑条时,通过来自该撑条的外表面的按压力而使填隙部一边变形一边朝向前进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
填隙部以当从前进位置朝向后退位置移动时通过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朝向前进位置返回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
在支撑件设有高度位置不同的多个填隙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
多个填隙部在支撑件的俯视图中设于相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其中,
两个填隙部设于即使在来自就座者的头部的载荷作用于头枕时也能抑制头枕的后倾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91067 | 2014-04-25 | ||
JP2014091067A JP6196184B2 (ja) | 2014-04-25 | 2014-04-25 | 乗物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99945A true CN104999945A (zh) | 2015-10-28 |
CN104999945B CN104999945B (zh) | 2017-10-20 |
Family
ID=5433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98570.0A Active CN104999945B (zh) | 2014-04-25 | 2015-04-24 |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45862B2 (zh) |
JP (1) | JP6196184B2 (zh) |
CN (1) | CN104999945B (zh) |
DE (1) | DE102015207423B4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9174A (zh) * | 2017-03-10 | 2018-09-2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头枕支撑结构 |
CN110382289A (zh) * | 2017-03-13 | 2019-10-25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头枕引导件及车辆用座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7913B (zh) * | 2012-07-02 | 2016-12-0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头枕支承结构 |
CN105163979B (zh) * | 2013-05-08 | 2017-06-2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头枕支承构造 |
US11225179B2 (en) * | 2015-11-13 | 2022-01-18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a.r.l. | Sliding sleeve and headrest arrangement |
DE102016208608B4 (de) * | 2015-11-13 | 2022-02-03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Gleithülse und Kopfstützenanordnung |
JP6922610B2 (ja) * | 2017-09-27 | 2021-08-1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DE102019208534B4 (de) | 2018-08-08 | 2024-10-17 | Adient Us Llc | Kopfstützenhalterung und Kopfstützenanordnung |
JP7127508B2 (ja) * | 2018-11-20 | 2022-08-3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ヘッドレストサポート |
JP7176441B2 (ja) * | 2019-03-07 | 2022-11-22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6718A (zh) * | 2005-01-21 | 2006-07-26 | 日本泰克尼卡株式会社 | 头枕支架和装配于该头枕支架上的锁定部件 |
US7370915B2 (en) * | 2005-01-26 | 2008-05-13 | I.T.W. Defrance | Sheath for receiving head rest branch |
CN101588943A (zh) * | 2006-12-27 | 2009-11-2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活动头枕的头枕倾倒装置 |
CN203402018U (zh) * | 2013-07-30 | 2014-01-22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座椅头枕及汽车 |
JP2014046907A (ja) * | 2012-09-04 | 2014-03-17 | Toyota Motor Corp |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75320B2 (ja) * | 1997-09-24 | 2003-12-08 | 日本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サポート |
JP5410667B2 (ja) * | 2007-10-23 | 2014-02-05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及びシート |
EP2862479B1 (en) | 2012-07-02 | 2019-04-2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Headrest support structure |
US8991927B2 (en) * | 2012-11-26 | 2015-03-31 | World Class Plastics, Inc. | Holder for headrest |
-
2014
- 2014-04-25 JP JP2014091067A patent/JP61961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3 DE DE102015207423.4A patent/DE102015207423B4/de active Active
- 2015-04-23 US US14/694,272 patent/US95458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4-24 CN CN201510198570.0A patent/CN1049999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6718A (zh) * | 2005-01-21 | 2006-07-26 | 日本泰克尼卡株式会社 | 头枕支架和装配于该头枕支架上的锁定部件 |
US7370915B2 (en) * | 2005-01-26 | 2008-05-13 | I.T.W. Defrance | Sheath for receiving head rest branch |
CN101588943A (zh) * | 2006-12-27 | 2009-11-2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活动头枕的头枕倾倒装置 |
JP2014046907A (ja) * | 2012-09-04 | 2014-03-17 | Toyota Motor Corp |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
CN203402018U (zh) * | 2013-07-30 | 2014-01-22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座椅头枕及汽车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9174A (zh) * | 2017-03-10 | 2018-09-2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头枕支撑结构 |
CN110382289A (zh) * | 2017-03-13 | 2019-10-25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头枕引导件及车辆用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209065A (ja) | 2015-11-24 |
DE102015207423A1 (de) | 2016-10-27 |
CN104999945B (zh) | 2017-10-20 |
DE102015207423B4 (de) | 2019-08-14 |
US9545862B2 (en) | 2017-01-17 |
JP6196184B2 (ja) | 2017-09-13 |
US20150306994A1 (en) | 2015-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99945A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的组装结构 | |
JP5724836B2 (ja) | コネクタ | |
KR100891477B1 (ko) | 암형 단자 피팅 | |
JP2014172551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 | |
JP6269309B2 (ja) | 雌端子 | |
CN105270232A (zh) | 车辆座椅 | |
JP5949532B2 (ja) | リヤ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構造及び車両後部構造 | |
CN104425919A (zh) | 连接器 | |
JP2016081561A (ja) | 雌端子 | |
CN104520142A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JP5286792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アンカー | |
JP3175537B2 (ja) | 引出し | |
JP7024348B2 (ja) | スライド装置 | |
JP2010094455A (ja) | 椅子のスライダ | |
CN104979663A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 | |
JP6776871B2 (ja) | 車両フロント構造 | |
JP6499690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6506143B6 (ja) | 摺動部品、当該摺動部品を用いるサンシェード装置及び当該サンシェード装置を搭載してなる車両 | |
JP2007151975A (ja) | ヘッドレストコア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 |
CN212098557U (zh) | 一种汽车靠垫弹簧 | |
KR101415030B1 (ko) | 슬라이드 한계를 갖는 차량용 시트트랙 | |
JP6164551B2 (ja) | 保持具、及び雑音電流吸収具 | |
KR20110008283U (ko) | 의자용 방석 | |
JP7202240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JP729823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のヘッドレスト移動抑制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