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3496B - 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缓冲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3496B CN104603496B CN201380046888.6A CN201380046888A CN104603496B CN 104603496 B CN104603496 B CN 104603496B CN 201380046888 A CN201380046888 A CN 201380046888A CN 104603496 B CN104603496 B CN 1046034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iston
- valve seat
- skirt
- pist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00—Pistons; Trunk pistons; Plungers
- F16J1/04—Resilient guiding parts, e.g. skirts, particularly for trunk pist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活塞,具备:活塞盘,其形成环状;筒状的裙部,其自活塞盘的一端侧的外周部沿活塞盘的轴线方向突出;以及流路,其形成于活塞盘并在裙部的内侧开口。裙部的内周面为朝向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扩径的倾斜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
背景技术
日本JP2004-204863A公开了缓冲器的活塞结构。如图8所示,该活塞P1具备:环状的活塞盘D,其被插入缸体C内的活塞杆R保持;以及筒状的裙部S,其自活塞盘D的下端外周部沿轴线方向(图8的下方向)突出。
活塞P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是活塞盘D的长度加上裙部S的长度而形成的长度,因此仅与活塞盘D的长度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活塞P1受到横向力时的对缸体C的内周施加的面压。
活塞P1在裙部S的内侧具有环状阀V。由此,因为能够缩短使环状阀V紧贴于活塞盘D的活塞螺母N的突出长度,因此能够相应地使活塞P1的在缸体C内的有效行程变长。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设有活塞P1的缓冲器伸长的情况下,处于裙部S的内侧的环状阀V的外周端部受到在形成于活塞盘D的伸侧流路D1通过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弯曲。由此,在环状阀V和阀座D2之间产生间隙,工作流体通过该间隙而向裙部S的内侧流出。由此,缓冲器发挥阻尼作用。
在如上述那样使环状阀V打开的情况下,通过阀座D2和环状阀V之间而向裙部S的内侧流出的工作流体以大致横向的状态流出,并与裙部S的内周面S1碰撞。因为裙部S的内周面S1沿着裙部S的轴线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所以已流出的工作流体如图8箭头所示,以直角折弯后流向缸体C内。
因此,因为通过阀座D2和环状阀V之间而流向缸体C内的工作流体难以沿着裙部S的内侧平顺地流动,所以有可能从缓冲器产生工作声音(日文:作动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能够抑制产生工作声音的缓冲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缓冲器,其为装有活塞的缓冲器,该活塞具备:活塞盘,其形成环状且在端面具有阀座;筒状的裙部,其自活塞盘的与阀座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沿活塞盘的轴线方向突出且在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环状端部,并且该环状端部的内径大于阀座的外径;以及流路,其形成于活塞盘并在裙部的内侧开口,并且利用层叠于活塞盘的靠裙部侧的端面的环状阀以能够打开的方式阻塞且通过使环状阀座弯曲而被打开,裙部的内周面为朝向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扩径的倾斜面,与轴线正交的水平面和裙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水平面和阀座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缓冲器的局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塞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层叠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许多活塞串成串的状态且横向放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A是局部地表示层叠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B是局部地表示层叠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A是局部地表示层叠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B是局部地表示层叠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搭载了比较例的活塞的缓冲器的局部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活塞P的缓冲器的局部的主视剖视图。
活塞P插入缸体1内,并将缸体1内划分出一室R1和另一室R2。活塞P被保持于插入缸体1内的活塞杆2的顶端部2a,并根据活塞杆2相对于缸体1的出入从而在缸体1内滑动。
活塞P具备:环状的活塞盘3,其插入缸体1内;以及筒状的裙部4,其自活塞盘3的一端侧的外周部朝活塞盘3的轴线方向下方(图1的下方)突出。
活塞P还具备形成于活塞盘3的位于裙部4的内侧的位置的伸侧流路3a。裙部4的内周面4a为朝向作为图1的下方向的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扩径的倾斜面。活塞P还具备与伸侧流路3a并列的压侧孔3b。
活塞盘3和裙部4利用烧结等一体地形成。如图3所示,裙部4的下端部为环状端部4b,该环状端部4b与成为活塞盘3的下端的裙部侧的端面即与另一室R2(图1)相对的端面3c平行。
如图1所示,活塞P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是活塞盘3的长度加上裙部4的长度而形成的长度,因此与仅活塞盘3的长度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活塞P受到横向力时的对缸体1的内周作用的面压。
在活塞P的外周嵌装有活塞环5,该活塞环5从活塞盘3的外周跨越到裙部4的外周。活塞环5滑动接触于缸体1的内周,并确保活塞P相对于缸体1的滑动性。
另外,活塞环5是事先将预先形成环状的环嵌装于活塞P的裙部4的外周,并在该状态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变形成筒状,从而嵌装于裙部4和活塞盘3的外周。
活塞P在活塞盘3的与裙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图1和图3的上端面)即与一室R1相对的端面具有阀座6。阀座6围着压侧孔3b的下游侧端,该压侧孔3b的下游侧端在形成于活塞P的、活塞盘3的与裙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的位于裙部4内侧的位置开口。
如图3所示,活塞P在活塞盘3的靠裙部侧的端面3c具有阀座7。阀座7围着伸侧流路3a的下游侧端,该伸侧流路3a的下游侧端在形成于活塞P的、活塞盘3的靠裙部侧的端面3c上的位于裙部4内侧的位置开口。阀座7的伸侧流路3a的下游侧端具有在内侧开口的环状槽(未图示)。
在阀座6上落座单向阀8,该单向阀8以能够打开的方式封闭压侧孔3b的下游侧端。在阀座7上落座有作为环状阀的伸侧阀9,该伸侧阀9以能够打开的方式封闭伸侧流路3a的下游侧端。单向阀8具有与伸侧流路3a的上游侧端相连通的开口8a,并容许一室R1的工作流体向伸侧流路3a流入。
单向阀8通过其外周端部弯曲而在其与阀座6之间形成供工作流体通过的间隙。伸侧阀9通过其外周端部弯曲而在其与阀座7之间形成供工作流体通过的间隙。单向阀8和伸侧阀对分别通过间隙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而发挥预定的阻尼作用。
单向阀8由一片的环状叶片阀构成,伸侧阀9由层叠许多片的环状叶片阀而构成。单向阀8和伸侧阀9从上下方向夹着活塞P,且单向阀8和伸侧阀9被夹持在活塞杆2的台阶部2b和活塞螺母10之间。
裙部4的内周面4a为朝向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图1和图3的下方向)扩径的倾斜面。由此,活塞P在缸体1内上升的缓冲器的伸侧作动时,一室R1的工作流体通过伸侧流路3a从而一边使伸侧阀9弯曲,一边通过阀座7和伸侧阀9之间。如图3的箭头a所示,通过了阀座7和伸侧阀9之间的工作流体与裙部4的内周面4a碰撞的同时,沿着裙部4的内周面4a的倾斜而流向下方的另一室R2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活塞P,不会像内周面沿着裙部的轴线方向笔直地形成的图8所示的活塞P1那样,使向裙部的内侧流出的工作流体直角折弯后流向缸体内,因此能够使工作流体的流动顺畅。
由此,由于工作流体的流动变得平顺,因此能够抑制活塞部在缸体1内上升的缓冲器的伸侧作动时产生工作声音。
并且,由于活塞P的工作流体的流动变得平顺,因此具有该活塞P的缓冲器能够在更广范围的频率区域中针对活塞速度产生按照设定的阻尼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如图2所示,形成于与一室R1相对的端面的阀座6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独立配置的开口窗6a。压侧孔3b的下游侧端开口于开口窗6a的底部。在周向上相邻的开口窗6a之间设有凹部3d,该凹部3d形成得比座面6b较低,且在伸侧流路3a的上游侧端开口。另外,图3是表示图2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
具有开口窗6a的阀座6在外周面6c具有台阶部6d。如图4所示,当从上方将活塞P以同心状重叠于下方的活塞P时,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的环状端部4b抵接于下方的活塞P的台阶部6d。
在保管或搬运活塞P时,如图5所示,许多个活塞P利用轴A串联地串成串且横向放置。
在此,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活塞P1的裙部S的靠活塞盘D侧的内周面笔直地形成,因此当如上述那样串联地串成串时,有时裙部4的环状端面4b会接触到与其相对的阀座6的座面6b。
如上所述,在裙部4的环状端面4b与阀座6的座面6b接触了的状态下,当处于串成串的状态的多个活塞P1在左右方向上晃动或上下动时,反复进行裙部4的环状端部4b落座和离开阀座6的座面6b的动作,有可能使阀座6的座面6b产生变形。由此,在组装后的缓冲器中,有可能产生阻尼特性有偏差等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的活塞P中,如图6A所示,为了使裙部4的环状端部4b不干涉与其相对的阀座6的座面6b,裙部4的环状端部4b的内径L1设定得大于台阶部6d的内径L2但小于台阶部6d的外径L3。
由此,裙部4的环状端部4b落座于阀座6的台阶部6d的同时,能够在裙部4的内周面4a与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具有间隙(未标注附图标记),因此能够避免裙部4与阀座6干涉。
另外,如图6B所示,与活塞P的轴线正交的水平面b和裙部4的内周面4a之间的角度θ1设定得小于水平面b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的角度θ2。
由此,除了能够裙部4的内周面4a不干涉阀座6的座面6b之外,也能够在裙部4的内周面4a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形成间隙,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裙部4与阀座6干涉。
也就是说,在使裙部4的环状端部4b落座于阀座6的台阶部6d时,在上述内径L1、L2和外径L3满足L2<L1<L3的条件、上述角度θ1、θ2满足θ1<θ2的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避免裙部4的内周面4a与阀座6的座面6b干涉。由此,在如图5所示,以串成串的状态且横向放置地保管或搬运活塞P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裙部4的干涉引起的阀座6的座面6b的变形。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由于活塞P将在活塞盘3的一端外周部突出的裙部4的内周面4a形成为朝向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扩径的倾斜面,因此在设定了上述内径L1、L2和外径L3、另外在设定了上述角度θ1、θ2且沿着上下方向同心地层叠活塞P时,能够避免位于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的环状端部4b干涉位于下方的活塞P的阀座6的座面6b。
并且,位于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的环状端部4b抵接于形成于位于下方的活塞P的阀座6的外周面6c的台阶部6d,因此能够使裙部4的相对于阀座6的高度位置加高。由此,能够使形成于裙部4的内周面4a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的间隙变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裙部4的环状端部4b干涉阀座6的座面6b。
并且,通过尽可能地使裙部4的内周面4a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的间隙变窄,则能够相应地使裙部4的壁厚变大,并能够提高裙部4的耐久性。
并且,上下同心地层叠活塞P时,下方的活塞P的阀座6被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覆盖,因此在将多个活塞P排列且形成为用轴A串成串的状态来进行保管或搬运时,阀座6的座面6b由裙部4保护。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
图7A是局部地表示层叠了本实施方式的活塞P的状态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活塞P在阀座6的外周面6c不具有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台阶部6d(图4)。在将该活塞P以同心状层叠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裙部4的环状端部4b直接抵接于在相邻的开口窗6a之间形成的凹部3d。
如图7A所示,裙部4的环状端部4b的内径L4设定得大于阀座6的外径即阀座6的座面6b的外径,并且,大于阀座6的外周面6c的下端部的外径L5。
由此,除了能够裙部4的内周面4a不干涉阀座6的座面6b之外,还能够在裙部4的内周面4a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裙部4与阀座6干涉。
图7B与上述的图6B同样地表示裙部4和阀座6之间的角度条件的剖视图。与活塞P的轴线正交的水平面b和裙部4的内周面4a之间的角度θ3设定得小于水平面b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的角度θ4。
由此,除了能够裙部4的内周面4a不干涉阀座6的座面6b之外,还能在裙部4的内周面4a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裙部4不干涉阀座6的外周面6c,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裙部4与阀座6干涉。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因为活塞P将在活塞盘3的一端外周部突出的裙部4的内周面4a形成为朝向与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扩径的倾斜面,所以在设定了上述内径L1、L2和外径L3、另外设定了上述角度θ1、θ2、且沿着上下方向同心地层叠活塞P时,能够避免位于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的环状端部4b干涉位于下方的活塞P的阀座6的座面6b。
并且,通过尽可能地使裙部4的内周面4a和阀座6的外周面6c之间的间隙变窄,则能够相应地使裙部4的壁厚变大,从而能够提高裙部4的耐久性。
位于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的环状端部4b抵接位于下方的活塞P的阀座6的外侧的凹部3d,因此能够使以同心层叠的多个活塞P的整体长度变小。因而,能够提高将多个活塞P排列且形成为用轴A串成串的状态进行保管或搬运时的收纳性。
并且,上下同心地层叠活塞P时,位于下方的活塞P的阀座6被位于上方的活塞P的裙部4覆盖,因此在将多个活塞P排列且形成为用轴A串成串的状态进行保管或搬运时,阀座6的座面6b由裙部4保护。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活塞P利用烧结来形成的情况,但是代替烧结,既可以利用压铸成型来形成,又可以由树脂材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阀座6的外周面6c的台阶部6d形成沿着外周面6c的圆弧状,但是只要是容许裙部4的环状端部4b落座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局部地设置于外周面6c且形成为向上方延伸的轴状或者箱状的台阶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活塞P使用于缓冲器的情况,但是活塞P也可以用于气压弹簧、座椅用减震器(日文:シートダンパ(seatdamper))等。
本申请基于2012年11月16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251720要求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4)
1.一种缓冲器,其为装有活塞的缓冲器,其中,
上述活塞具备:
活塞盘,其形成为环状且在端面具有阀座;
筒状的裙部,其自上述活塞盘的与所述阀座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沿上述活塞盘的轴线方向突出且在与上述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环状端部,并且该筒状的裙部内周面为朝向与上述活塞盘相反的一侧扩径的倾斜面;以及
流路,其形成于上述活塞盘并在上述裙部的内侧开口,并且利用层叠于上述活塞盘的靠上述裙部侧的端面的环状阀以能够打开的方式阻塞且通过使上述环状阀弯曲而被打开,
上述环状端部的内径大于上述阀座的外径,
与轴线正交的水平面和上述裙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上述水平面和上述阀座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
上述阀座在其外周面的位于与轴线正交的水平面的外侧部分具有台阶部,
上述台阶部的内径小于上述环状端部的内径,上述台阶部的外径大于上述环状端部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其中,
上述阀座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独立配置的开口窗,
上述台阶部设于上述开口窗的外周面的位于与轴线正交的水平面的外侧部分。
4.一种活塞,其中,其具备:
活塞盘,其形成为环状且在端面具有阀座;
筒状的裙部,其自上述活塞盘的与所述阀座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沿上述活塞盘的轴线方向突出且在与上述活塞盘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环状端部,并且该筒状的裙部内周面为朝向与上述活塞盘相反的一侧扩径的倾斜面;以及
流路,其形成于上述活塞盘并在上述裙部的内侧开口,并且利用层叠于上述活塞盘的靠上述裙部侧的端面的环状阀以能够打开的方式阻塞且通过使上述环状阀弯曲而被打开,
上述环状端部的内径大于上述阀座的外径,
与轴线正交的水平面和上述裙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上述水平面和上述阀座的外周面之间的角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51720A JP5588497B2 (ja) | 2012-11-16 | 2012-11-16 | ピストンおよび緩衝器 |
JP2012-251720 | 2012-11-16 | ||
PCT/JP2013/080639 WO2014077265A1 (ja) | 2012-11-16 | 2013-11-13 | ピスト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3496A CN104603496A (zh) | 2015-05-06 |
CN104603496B true CN104603496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0731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68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3496B (zh) | 2012-11-16 | 2013-11-13 | 缓冲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79777B2 (zh) |
JP (1) | JP5588497B2 (zh) |
CN (1) | CN104603496B (zh) |
DE (1) | DE112013004021T5 (zh) |
WO (1) | WO20140772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46237B2 (ja) * | 2013-02-06 | 2015-07-08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ピストン及びピストンを備える緩衝器 |
JP6487804B2 (ja) * | 2015-08-07 | 2019-03-20 | Kyb株式会社 |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
JP6594226B2 (ja) * | 2016-02-25 | 2019-10-23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圧力緩衝装置および流路形成部材 |
CN106050820B (zh) * | 2016-08-17 | 2018-11-13 | 四川英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丝印检测系统 |
CN108071735B (zh) * | 2017-12-21 | 2019-06-28 | 重庆厚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检测用减振台 |
US10800547B1 (en) | 2018-07-25 | 2020-10-13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recovery system |
CN118511015A (zh) * | 2022-03-31 | 2024-08-16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缓冲装置用活塞、缓冲装置 |
US20240410440A1 (en) * | 2023-06-07 | 2024-12-12 | Fox Factory, Inc. | Piston fluid flow dynamics,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noise mitigation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8053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株式会社昭和 | 液压缓冲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25747U (ja) * | 1982-02-19 | 1983-08-26 | 株式会社昭和製作所 | リヤ−クツシヨンユニツトのピストン |
JPS6199742U (zh) * | 1984-12-05 | 1986-06-26 | ||
JPH08177931A (ja) * | 1994-12-22 | 1996-07-12 | Toyota Motor Corp | 油圧緩衝器 |
US6371264B1 (en) * | 1999-06-09 | 2002-04-16 | Denso Corporation | Fulcrum blow off valve for use in a shock absorber |
US6886670B2 (en) * | 2003-09-29 | 2005-05-03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Extra support land for valve disc |
JP2004204863A (ja) | 2002-12-24 | 2004-07-22 | Kayaba Ind Co Ltd | ピストン構造 |
-
2012
- 2012-11-16 JP JP2012251720A patent/JP55884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13 US US14/422,731 patent/US98797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13 DE DE201311004021 patent/DE112013004021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1-13 WO PCT/JP2013/080639 patent/WO20140772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13 CN CN201380046888.6A patent/CN1046034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8053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株式会社昭和 | 液压缓冲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77265A1 (ja) | 2014-05-22 |
JP5588497B2 (ja) | 2014-09-10 |
JP2014098465A (ja) | 2014-05-29 |
CN104603496A (zh) | 2015-05-06 |
US9879777B2 (en) | 2018-01-30 |
US20150211634A1 (en) | 2015-07-30 |
DE112013004021T5 (de) | 2015-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03496B (zh) | 缓冲器 | |
CN105899837B (zh) | 缓冲器 | |
JP6765935B2 (ja) | 弁装置 | |
US9382964B2 (en) | Cylinder apparatus | |
CN102927082A (zh) | 垫圈和液压缸 | |
JP2017180705A (ja) | 緩衝器 | |
EP2055984A2 (en) | Vehicle | |
JP2016098895A (ja) | 圧力緩衝装置 | |
CN103671675B (zh) | 液压缓冲器和阀 | |
CN105705801A (zh) | 流体压缸 | |
US9657802B2 (en) |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internal damper | |
JP4884790B2 (ja)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 |
JP6238962B2 (ja) | 緩衝器における改良 | |
JP6291120B1 (ja) | 油圧緩衝器 | |
CN106481714B (zh) | 缓冲器 | |
CN111868410B (zh) | 阀座构件、阀和缓冲器 | |
JP7163802B2 (ja) | 逆止弁 | |
CN113242943B (zh) | 流体压力缓冲器 | |
JP6894828B2 (ja) | 緩衝器 | |
JP5637892B2 (ja) | 油圧緩衝器のチェックバルブ構造 | |
JP6604350B2 (ja) | 内燃機関 | |
JP2007271065A (ja) | 油圧緩衝器 | |
JP2009030789A (ja) | 空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 |
KR101299102B1 (ko) | 쇽업소버 | |
JP2011149447A (ja) |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