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7731A - 防尘罩组合体 - Google Patents
防尘罩组合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87731A CN104487731A CN201480001849.9A CN201480001849A CN104487731A CN 104487731 A CN104487731 A CN 104487731A CN 201480001849 A CN201480001849 A CN 201480001849A CN 104487731 A CN104487731 A CN 1044877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proof cover
- mentioned
- upside
- sepa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8—Covers for protection or appeara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 B60G13/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4—Wound springs
- F16F1/12—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 F16F1/126—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comprising an element between the end coil of the spring and the support proper, e.g. an elastomeric annulu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4—Bellows
- F16J3/041—Non-metallic bellows
- F16J3/042—Fastening det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4—Bellows
- F16J3/041—Non-metallic bellows
- F16J3/043—Non-metallic bellows with particular means for limiting 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Diaphragms And Bellow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防尘罩组合体,其能够简单地且以足够的强度将树脂制的防尘罩和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互相安装起来而有效地防止异物进入,并且还能够实现优异的耐久性。在防尘罩(14)的波纹筒部(18)的上侧一体形成有卡合用筒部(30),在卡合用筒部(30)沿着周向延伸地形成有开口于卡合用筒部(30)的外周面的卡合槽(32、34),另一方面在做成环状的上侧隔离件(16)的内周面沿着周向延伸地形成有朝向内周侧突出的卡定突部(44、46),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内插到上侧隔离件(16),并且卡定突部(44、46)插入到卡合槽(32、34)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悬架机构的、具备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upperinsulator)的防尘罩组合体。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这样的防尘罩组合体:包括外套于减震器且包覆活塞杆的突出部分周围的防尘罩和支承螺旋弹簧上端部的上侧隔离件。作为该防尘罩组合体,如日本特开2003-72338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示,例如存在利用橡胶弹性体一体形成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而成的结构。
另外,防尘罩其上端部分与上侧隔离件一体连接,而被活塞杆支承,从而防止异物从上方进入。另一方面,该防尘罩的下端部分以被允许相对于缸筒自由地相对位移的状态游动插入于该缸筒,能够避免减震器伸长时防尘罩受到拉伸力的作用。
然而,若设定在缸筒与防尘罩的下端部分之间的间隙较大,则沙尘、水等异物有可能从防尘罩的下端开口部进入而附着于活塞杆。而且,防尘罩的波纹筒部也可能在收缩变形的状态下卡住,导致防尘罩无法追随减震器的伸缩。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10-331897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也提出了一种通过使防尘罩的下端部分与自缸筒突出的卡定爪卡定等而利用缸筒支承防尘罩下端部分的构造。在这样的构造中,防尘罩追随减震器的伸缩而被强制地进行伸缩变形,轴线方向上的拉伸力会波及到防尘罩,因此,也在研究将防尘罩做成树脂制品而谋求提高耐久性。
但是,若将防尘罩做成树脂制品,则其无法与为了获得缓冲作用而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上侧隔离件一体形成。而且,将树脂制的防尘罩后期固定(日文:後固着)于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固定强度。另外,也考虑在上侧隔离件上设置用于支承防尘罩上端部分的金属配件,但有可能产生部件件数、重量增加等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2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31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防尘罩组合体,其能够简单地且以足够的强度将树脂制的防尘罩和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互相安装起来而有效地防止异物进入,并且还能够实现优异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记载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另外,在以下记载的各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构成要素在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任意的组合。
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罩组合体,其中,外套在悬架机构的减震器上的树脂制的防尘罩具备连续设有峰部和谷部而成的波纹筒部,该波纹筒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被该减震器的活塞杆和缸筒所支承,并且在该防尘罩的上端部安装有用于对该悬架机构的螺旋弹簧的上端部进行支承的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该防尘罩组合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防尘罩的上述波纹筒部的上侧一体形成有卡合用筒部,在该卡合用筒部沿着周向延伸地形成有开口于该卡合用筒部的外周面的卡合槽,另一方面在做成环状的上述上侧隔离件的内周面沿着周向延伸地形成有朝向内周侧突出的卡定突部,上述防尘罩的上述卡合用筒部内插到该上侧隔离件,并且该卡定突部插入到上述卡合槽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
采用这种按照第一技术方案构造成的防尘罩组合体,通过由树脂形成防尘罩,即使在轴线方向上较大程度地伸缩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充分的耐久性,因此,能够将轴线方向长度设定得较大从而防止沙尘等从下方进入。而且,即使是上下两侧安装在减震器上而与减震器的伸缩相应地被强制地进行伸缩变形的构造,也能够实现比橡胶制的防尘罩优异的耐久性。
此外,上侧隔离件的卡定突部插入到设于防尘罩上的卡合用筒部的卡合槽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由此,树脂制的防尘罩的卡合用筒部以内插到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的状态组装于该上侧隔离件,能够防止轴线方向上的脱离。由此,能够简单地将难以互相固定的树脂制的防尘罩和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组装起来而得到防尘罩组合体。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卡合槽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通过上述卡定突部在周向上抵接来限定该卡定突部在该卡合槽内的移动端。
采用第二技术方案,能够容易设定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在周向上的相对朝向,能够使上述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抵抗外力的作用而保持为预先设定好的指定的相对朝向。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卡合用筒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上下隔开间隔的多列上述卡合槽,并且在上述上侧隔离件形成有沿轴线方向上下隔开间隔的多列上述卡定突部。
采用第三技术方案,由于在轴线方向上设置的多处卡定突部和卡合槽分别在轴线方向上卡定,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卡合用筒部脱离上侧隔离件。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在上述上侧隔离件的上述卡定突部的形成部分,该卡定突部的突出尺寸(t)相对于包含该卡定突部在内的该上侧隔离件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尺寸(T)被设定在T/4≤t≤3T/4的范围。
采用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卡定突部和卡合槽以较大的抵接面积在轴线方向上抵接卡定,因此,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以较大的脱离阻力组装起来,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上侧隔离件中的支承卡定突部的部分的变形刚性,从而还能够防止由上侧隔离件的变形导致卡定突部和卡合槽之间的卡定被解除的情况。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上述防尘罩的上述卡合用筒部以使上述上侧隔离件向外周侧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入到该上侧隔离件,该上侧隔离件弹性地紧密贴合于该卡合用筒部。
采用第五技术方案,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力紧密贴合于卡合用筒部,对卡定突部向插入到卡合槽的一侧施力,因此,能够防止卡定突部自卡合槽脱离,能够更稳定地保持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之间的组装状态。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中,在上述上侧隔离件上内插配置有安装在上述减震器上的筒状金属配件,该上侧隔离件的上述卡定突部形成为位于该筒状金属配件的外周侧。
采用第六技术方案,由于上侧隔离件与防尘罩的卡合用筒部之间的嵌合部分被筒状金属配件保护,因此,能够在减震器较大程度地收缩时,防止缸筒等抵接于卡合用筒部和上侧隔离件之间的嵌合部分,从而将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保持在组装状态。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六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中,在上述上侧隔离件的内周侧吹塑成形上述防尘罩的上述卡合用筒部,在该卡合用筒部成形时,该卡合用筒部嵌合于该上侧隔离件的内周面,并且该卡定突部在轴线方向上卡定于上述卡合槽。
采用第七技术方案,在吹塑成形防尘罩时,上侧隔离件与防尘罩的卡合用筒部相嵌合,因此,不需要防尘罩和上侧隔离件之间的组装作业,能够谋求简化制造工序。而且,卡合用筒部和上侧隔离件在吹塑成形时的空气压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从而卡定突部和卡合槽也以紧密贴合状态嵌合,能够更大程度地获得防尘罩相对于上侧隔离件的脱离阻力。
根据第七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在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中,上述上侧隔离件具备保护片,该保护片在吹塑成形上述防尘罩时被夹在该防尘罩的吹塑成形模具和作为该防尘罩的形成材料的型坯之间,并且在该防尘罩成形之后切除该保护片。
采用第八技术方案,在使型坯鼓起进行成形时,利用保护片防止型坯被按压在吹塑成形模具的角部,从而能够防止由型坯的损伤引起的成形不良。而且,由于在成形之后切除不需要的保护片,因此,在将上侧隔离件安装于悬架机构时保护片也不会成为障碍。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防尘罩的卡合用筒部内插到上侧隔离件,并且形成在上侧隔离件内周面的卡定突部插入到形成在卡合用筒部外周面的卡合槽,从而上述卡合槽和卡定突部在轴线方向上卡定。由此,简单地且以充分的固定力将树脂制的防尘罩安装在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上,因此,能够采用耐久性优异的树脂制的防尘罩。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安装于悬架机构的状态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防尘罩组合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防尘罩组合体的纵剖视图。
图3是以组装于防尘罩之前的状态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防尘罩组合体的上侧隔离件的纵剖视图。
图4是说明图2所示的防尘罩组合体的制造工序的纵剖视图,是表示闭模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5是放大地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说明图2所示的防尘罩组合体的制造工序的纵剖视图,是表示吹塑成形之后且开模之前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中以安装在车辆的悬架机构12上的状态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防尘罩组合体10。防尘罩组合体10包括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原则上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更详细地讲,如图2所示,防尘罩14整体做成大致圆筒形状,由合成树脂形成。形成防尘罩14的合成树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例如在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丙烯(PP)中分散混合有乙丙橡胶(EPDM)而成的材料,这是由于其耐候性、成形性等优异。特别是,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防尘罩14的情况下,例如聚烯烃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等各种热塑性高弹性体均可采用,其中,聚烯烃类树脂为聚丙烯、聚乙烯等。此外,作为防尘罩14的成形方法,优选采用吹塑成形,但也可以采用注射成形。
此外,在防尘罩14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分设有波纹筒部18。波纹筒部18具有这样的构造,即,峰部20和谷部22、24在轴线方向上交替地连续设置,其中,该峰部20以在外周侧突出的大致横放的字母V形截面在周向呈环状延伸,该谷部22、24以在外周侧凹陷的大致横放的字母V形截面在周向呈环状延伸。并且,在夹着峰部20的上下两侧形成的谷部中的一者为深度尺寸较大的大谷部22,另一者为深度尺寸较小的小谷部24,大谷部22的内周端部和小谷部24的内周端部位于在径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
并且,在波纹筒部18的下侧一体形成有嵌合筒部26。嵌合筒部26做成大致圆筒形状,其具备开口于内周面的周槽28。
并且,在波纹筒部18的上侧一体形成有卡合用筒部30。卡合用筒部30为大致圆筒形状,其具备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均是开口于外周面且沿周向延伸的凹槽,第一卡合槽32相对于第二卡合槽34而言在轴线方向上方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槽34的下侧壁部相对于轴线方向以比较小的角度倾斜,第二卡合槽34的开口部的轴线方向尺寸大于第一卡合槽32的开口部的轴线方向尺寸。
此外,在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的周向上的多处形成有抵接部36。抵接部36在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内自卡合用筒部30朝向内周侧突出。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在周向上被抵接部36分割,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卡合槽32、34的周上分别形成有6个抵接部36,上述卡合槽32、34分别在周向上被分割为6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槽32的抵接部36和第二卡合槽34的抵接部36在周向上形成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构成防尘罩14上端部的卡合用筒部30安装在上侧隔离件16上。如图3所示,上侧隔离件16是整体呈大致圆环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一体地具备弹簧接受部38和筒状部40。弹簧接受部38为环状,其具备做成沿上下延伸的筒状的内周部分和自内周部分的上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外周部分。
并且,在弹簧接受部38上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筒状部40。筒状部40自弹簧接受部38的内周端部突出,在筒状部40的内周面突出设有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均自筒状部40向内周侧突出且沿周向延伸,第一卡定突部44相对于第二卡定突部46而言在轴线方向上方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此外,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均是朝向突出顶端侧去,在轴线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
此外,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以大致相同的尺寸:t向内周侧突出,上述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的突出尺寸:t相对于上述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的形成部分的最大厚度尺寸,即筒状部40的最大厚度尺寸:T被设定在T/4≤t≤3T/4的范围内。假设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的突出尺寸:t相对于筒状部40的最大厚度尺寸:T过小,则后述的第一卡合槽32与第一卡定突部44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定量(抵接面积)以及第二卡合槽34与第二卡定突部46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定量(抵接面积)变得过小,而无法充分地获得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的固定力。另一方面,若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的突出尺寸:t相对于筒状部40的最大厚度尺寸:T过大,则筒状部40成为薄壁而容易变形,因此,由后述的筒状部40和卡合用筒部30之间的嵌合所产生的固定力变得不充分。另外,更优选的是,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的突出尺寸:t相对于筒状部40的最大厚度尺寸:T被设定在T/3≤t≤2T/3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大致t=T/2。
此外,在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的周上形成有分割槽48。分割槽48是开口于内周面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在周向上被分割槽48分割。在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各自周上的多处形成有分割槽48,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隔着这些分割槽48而在周向上被分割,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卡定突部44、46分别在周向上被6个分割槽48分割成6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定突部44的分割槽48和第二卡定突部46的分割槽48形成在周向上的大致相同位置。另外,分割槽48以与抵接部36大致对应的周向宽度形成,并且在周上分散地配置在与抵接部36相对应的位置。
做成这样的构造的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通过卡合用筒部30嵌合于筒状部40而互相安装起来。即,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内插到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并且筒状部40的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嵌入到开口于卡合用筒部30外周面的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由此,第一卡定突部44与第一卡合槽32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第二卡定突部46与第二卡合槽34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从而卡合用筒部30嵌装在筒状部40上,构成防尘罩组合体10。
采用做成这样的构造的尘罩组合体10,能够容易地将树脂制的防尘罩14组装在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16上。
此外,设于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上的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嵌入到设于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上的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合槽34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从而能够以非粘接方式将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牢固地组装起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在轴线方向上上下隔离地设置,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在轴线方向上上下隔离地设置。因此,在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由上述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合槽34与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之间的卡定所产生的脱离阻力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防尘罩14自上侧隔离件16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分割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合槽34的抵接部36,并且形成有多个在周向上分割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的分割槽48,抵接部36嵌入到分割槽48,而在周向上被卡定。由此,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在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合槽34内的移动端被抵接部36和分割槽48在周向上的抵接所限定,从而防尘罩14相对于上侧隔离件16的相对旋转受到限制。因而,能够容易地设定防尘罩14相对于上侧隔离件16在周向上的相对朝向,并且能够将上述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保持在设定好的朝向。
另外,在防尘罩组合体10中,在吹塑成形防尘罩14时实现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的组装。以下,说明防尘罩组合体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4所示,准备左右一对吹塑成形模具50、50,并且准备成形用治具52,将预先硫化成形好的上侧隔离件16设置在成形用治具52上。
吹塑成形模具50具备做成与防尘罩14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形状的半成形面54,一对吹塑成形模具50、50相面对地组合,从而在上述吹塑成形模具50、50之间形成模腔56,并且模腔56的内表面形成为由半成形面54、54构成的模腔形成面58。
成形用治具52为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其周壁部分的上表面做成支承面60,该支承面60的形状与上侧隔离件16的上表面相对应,能够将上侧隔离件16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载置在支承面60上。并且,在上侧隔离件16上的、筒状部40的基端侧一体形成有内凸缘状的保护片62,保护片62与支承面60的内周端部重叠,从而支承面60整体被上侧隔离件16覆盖。此外,在成形用治具52的径向大致中央设有向上方突出的吹气管64,吹气管64与未图示的外部的空气管路连接,从而自吹气管64送出压缩空气。
而且,将使防尘罩14的形成材料加热软化并通过自冲模66挤出等方式成形为筒状的型坯68插入到互相隔离地配置的一对吹塑成形模具50、50之间,并且下端部外套在固定设置于成形用治具52的吹气管64上。
接着,将吹塑成形模具50、50以及成形用治具52闭模,在上述吹塑成形模具50、50以及成形用治具52之间形成模腔56。成形用治具52被夹在吹塑成形模具50、50的下端部之间,构成模腔56的下壁部。
此外,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载置在成形用治具52的支承面60上的上侧隔离件16设置成其筒状部40向模腔56内突出。此外,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的外周面与吹塑成形模具50、50重叠而被约束,向外周侧的弹性变形受到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5中放大所示,吹塑成形模具50、50以相对于筒状部40的外周面向外周侧稍稍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能够限制筒状部40向外周侧弹性变形的变形量地允许该弹性变形。
而且,在将吹塑成形模具50、50以及成形用治具52闭模的状态下自吹气管64向型坯68的内周侧送入压缩空气,从而利用空气压力使型坯68向外周侧鼓出变形而将其按压在模腔形成面58。由此,如图6所示,型坯68成形为薄壁的筒状,该筒状具有与模腔形成面58相对应的外表面形状,从而形成具备波纹筒部18和嵌合筒部26的吹塑成形品70。另外,成形用治具52的支承面60的内周端被上侧隔离件16的保护片62所覆盖,由此,在型坯68鼓出变形时保护片62被夹在型坯68与成形用治具52之间,能够防止型坯68被按压在成形用治具52的角部边缘而发生损伤。
此外,利用空气压力使型坯68鼓出变形,从而将型坯68按压在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的内周面。由此,与筒状部40的内周面相对应的形状的卡合用筒部30以嵌入到筒状部40内周侧的状态被吹塑形成。同时,在卡合用筒部30上形成与设于筒状部40的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合槽34,第一卡定突部44嵌合于第一卡合槽32,并且第二卡定突部46嵌合于第二卡合槽34。
此外,通过以与筒状部40的内周面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卡合用筒部30,在卡合用筒部30上形成与设于筒状部40的分割槽48相对应的抵接部36,抵接部36进入到分割槽48。由此,抵接部36和分割槽48在周向上抵接卡定,能够防止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绕中心轴线的相对旋转。另外,抵接部36的内周面与卡合用筒部30中的除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合槽34之外的部分的内周面平滑地连续,抵接部36的内周侧的槽与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在轴线方向之间的空间相连通,因此,在吹塑成形时空气易于流入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在轴线方向之间的空间,从而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实现利用空气压力的作用进行的成形。
利用以上制造方法,在吹塑成形防尘罩14时,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内插到上侧隔离件16,并且第一卡定突部44嵌入到第一卡合槽32,第二卡定突部46嵌入到第二卡合槽34,从而防尘罩14以组装于上侧隔离件16的状态形成。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省略将防尘罩14组装在上侧隔离件16上的工序,能够更加简单地得到防尘罩组合体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和吹塑成形模具50、50之间形成有间隙,能够限制筒状部40向外周侧弹性变形的变形量地允许该弹性变形,因此,以沿着被吹塑成形时的空气压力向外周侧扩开的状态的筒状部40的形状来形成卡合用筒部30。由此,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以使筒状部40向外周侧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入到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筒状部40弹性地紧密贴合于卡合用筒部30。因而,在吹塑成形品70中,基于筒状部40的弹性的形状恢复力,筒状部40的内周面和卡合用筒部30的外周面更牢固地嵌合在一起。
另外,由于在吹塑成形品70的轴线方向两端形成有不要的部分,因此,将吹塑成形品70自吹塑成形模具50、50拆下之后按照图6中的双点划线进行切断,去除轴线方向两端的不要的部分,从而形成防尘罩组合体10。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完成吹塑成形之后,将上侧隔离件16的保护片62和吹塑成形品70的轴线方向两端部一同切除。
这样形成的防尘罩组合体10如图1所示那样安装在汽车的悬架机构12上。悬架机构12具备构成减震器72的活塞杆74和缸筒76,在活塞杆74的上端部安装有上侧支承件78。上侧支承件78做成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84弹性连结内部构件80和外部构件82而成的构造,内部构件80固定在活塞杆74的上端部,并且外部构件82利用突出设置的多个嵌设螺栓86安装在未图示的车辆车身侧。并且,在活塞杆74上外套有弹跳限制器88。该弹跳限制器88是由发泡聚氨酯等形成的筒状的弹性体,其上端部嵌入到固定在上侧支承件78的外部构件82上的筒状金属配件90,并且其下端部自筒状金属配件90向下方突出。此外,在减震器72上外套有螺旋弹簧92,该螺旋弹簧92的上端部由上侧支承件78的外部构件82支承,并且其下端部由固定在缸筒76上的未图示的下侧弹簧座支承。
此外,在缸筒76的上端部安装有缸盖94。缸盖94做成倒置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其覆盖在缸筒76的上端部,并且在其下端部一体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定爪96。
而且,防尘罩组合体10配置成防尘罩14外套在悬架机构12的减震器72而覆盖减震器72中的活塞杆74自缸筒76突出的部分。
此外,上侧隔离件16重叠地安装于安装在活塞杆74的上端部上的上侧支承件78的外部构件82,从而能够利用活塞杆74支承防尘罩14中的比波纹筒部18靠上侧的部分。另一方面,缸盖94的卡定爪96插入到设于防尘罩14的嵌合筒部26上的周槽28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从而将防尘罩14中的比波纹筒部18靠下侧的部分安装在缸筒76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支承件78的外部构件82兼作上侧弹簧座,上侧隔离件16的弹簧接受部38从下方与外部构件82重叠,螺旋弹簧92的上端部经由弹簧接受部38被外部构件82支承。并且,利用螺旋弹簧92的弹性将弹簧接受部38按压在外部构件82上,而将上侧隔离件16安装在外部构件82上。
此外,支承弹跳限制器88的筒状金属配件90以内插到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的状态配置,筒状部40的第一卡定突部44、第二卡定突部46朝向筒状金属配件90突出,筒状部40和卡合用筒部30之间的嵌合部分位于筒状金属配件90的外周侧。由此,能够利用筒状金属配件90限制筒状部40和卡合用筒部30向内周侧变形的变形量,从而使筒状部40和卡合用筒部30稳定地保持在嵌合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金属配件90相对于卡合用筒部30而言向内周侧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这样的防尘罩组合体10安装于悬架机构12的状态下,防尘罩14其上端部被支承在活塞杆74上,并且其下端部被支承在缸筒76上,因此,防尘罩14始终延伸至比活塞杆74自缸筒76突出的部分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沙尘等从防尘罩14的下端开口进入而附着在活塞杆74的突出部分。而且,防尘罩14的下端开口的实质上的开口面积因缸盖94的卡定爪96而变小,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异物进入。
此外,上下两端部被支承的防尘罩14做成树脂制品,能够确保针对拉伸力的充分的耐久性。而且,即使是上下方向的长度具有能防止异物从下端开口进入的长度的纵长结构,由于波纹筒部18通过吹塑成形而使壁厚被做得充分薄,能够使其高度地追随减震器72的伸缩,因此,也能够避免因轴线方向上的压缩力而使波纹筒部18受到损伤的情况。此外,由于防尘罩14被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16弹性支承,因此,能够利用上侧隔离件16的弹性变形减小作用于防尘罩14的力,从而能够谋求提高防尘罩14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的嵌合部分位于支承弹跳限制器88的筒状金属配件90的外周侧,因此,在由具有冲击性的较大输入引起减震器72较大程度地收缩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筒状金属配件90保护上述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的嵌合部分。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的嵌合部分的力,从而能够防止防尘罩14自上侧隔离件16脱落。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被其具体的记载所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中由上下分离地配置的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构成卡合槽,上述第一卡合槽32和第二卡合槽34设置为上下两列,但既可以仅设置1列卡合槽,也可以设置沿上下彼此隔开间隔的3列以上的卡合槽。同样,设于上侧隔离件的卡定突部也并非一定由第一卡定突部44和第二卡定突部46构成,也可以设置1列卡定突部或者沿上下彼此隔开间隔的3列以上的卡定突部。
此外,卡合槽也可以不在周向上被抵接部36分割,例如也可以是在整周上连续的环状的凹槽。同样,卡定突部也可以不在周向上被分割槽48分割,例如也可以是在整周上连续的环状的突条。
此外,期望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和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如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在吹塑成形防尘罩14的同时进行嵌合,但例如也可以分别单独形成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而在成形之后将防尘罩14的卡合用筒部30压入或者嵌入到上侧隔离件16的筒状部40而进行组装。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上侧隔离件16由橡胶弹性体单体形成,但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筒状部40中埋设由硬质材料形成的筒状的约束构件来限制筒状部40的变形量。由此,能够提高防尘罩14和上侧隔离件16之间的固定力,并且还能够在不利用吹塑成形模具50、50约束筒状部40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吹塑成形防尘罩14。
附图标记说明
10、防尘罩组合体;12、悬架机构;14、防尘罩;16、上侧隔离件;18、波纹筒部;20、峰部;22、大谷部(谷部);24、小谷部(谷部);30、卡合用筒部;32、第一卡合槽;34、第二卡合槽;36、抵接部;44、第一卡定突部;46、第二卡定突部;50、吹塑成形模具;62、保护片;68、型坯;72、减震器;74、活塞杆;76、缸筒;90、筒状金属配件;92、螺旋弹簧。
Claims (8)
1.一种防尘罩组合体,其中,外套在悬架机构的减震器上的树脂制的防尘罩具备连续设有峰部和谷部而成的波纹筒部,该波纹筒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被该减震器的活塞杆和缸筒所支承,并且在该防尘罩的上端部安装有用于对该悬架机构的螺旋弹簧的上端部进行支承的橡胶制的上侧隔离件,该防尘罩组合体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防尘罩的上述波纹筒部的上侧一体形成有卡合用筒部,在该卡合用筒部沿着周向延伸地形成有开口于该卡合用筒部的外周面的卡合槽,另一方面
在做成环状的上述上侧隔离件的内周面沿着周向延伸地形成有朝向内周侧突出的卡定突部,上述防尘罩的上述卡合用筒部内插到该上侧隔离件,并且该卡定突部插入到上述卡合槽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卡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在上述卡合槽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通过上述卡定突部在周向上抵接来限定该卡定突部在该卡合槽内的移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在上述卡合用筒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上下隔开间隔的多列上述卡合槽,并且在上述上侧隔离件形成有沿轴线方向上下隔开间隔的多列上述卡定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在上述上侧隔离件的上述卡定突部的形成部分,该卡定突部的突出尺寸(t)相对于包含该卡定突部在内的该上侧隔离件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尺寸(T)被设定在T/4≤t≤3T/4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上述防尘罩的上述卡合用筒部以使上述上侧隔离件向外周侧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入到该上侧隔离件,该上侧隔离件弹性地紧密贴合于该卡合用筒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在上述上侧隔离件上内插配置有安装在上述减震器上的筒状金属配件,该上侧隔离件的上述卡定突部形成为位于该筒状金属配件的外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在上述上侧隔离件的内周侧吹塑成形上述防尘罩的上述卡合用筒部,在该卡合用筒部成形时,该卡合用筒部嵌合于该上侧隔离件的内周面,并且该卡定突部在轴线方向上卡定于上述卡合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罩组合体,其中,
上述上侧隔离件具备保护片,该保护片在吹塑成形上述防尘罩时被夹在该防尘罩的吹塑成形模具和作为该防尘罩的形成材料的型坯之间,并且在该防尘罩成形之后切除该保护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59539A JP6004580B2 (ja) | 2013-03-22 | 2013-03-22 | ダストカバー組立体 |
JP2013-059539 | 2013-03-22 | ||
PCT/JP2014/055338 WO2014148240A1 (ja) | 2013-03-22 | 2014-03-03 | ダストカバー組立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7731A true CN104487731A (zh) | 2015-04-01 |
CN104487731B CN104487731B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157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1849.9A Active CN104487731B (zh) | 2013-03-22 | 2014-03-03 | 防尘罩组合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11913B2 (zh) |
JP (1) | JP6004580B2 (zh) |
CN (1) | CN104487731B (zh) |
DE (1) | DE112014001576B4 (zh) |
WO (1) | WO2014148240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6557A (zh) * | 2016-01-08 | 2017-07-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具有螺旋弹簧的车轮悬架的改进的弹簧垫 |
CN108533661A (zh) * | 2017-03-02 | 2018-09-14 | 株式会社万都 | 一种一体式防尘罩及减震器 |
CN110199133A (zh) * | 2017-01-11 | 2019-09-03 | 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 | 在叶片区域和/或引导区域中具有至少两个槽的螺纹管 |
CN111425548A (zh) * | 2020-04-07 | 2020-07-17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滑柱总成结构及汽车 |
CN113614419A (zh) * | 2019-03-27 | 2021-11-05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防尘罩、悬架装置及防尘罩的制造方法 |
CN114524112A (zh) * | 2022-03-11 | 2022-05-24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航天器防尘罩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0855B (zh) * | 2012-12-26 | 2017-04-2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悬架装置以及车辆用悬架装置的组装方法 |
WO2015121922A1 (ja) * | 2014-02-12 | 2015-08-20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シリンダ装置 |
US10167919B2 (en) * | 2014-11-04 | 2019-01-01 | Kyb Corporation | Cylinder device and cover member |
JP6570964B2 (ja) * | 2015-10-23 | 2019-09-04 |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 筒状蛇腹カバー |
US10221913B2 (en) * | 2016-06-21 | 2019-03-05 |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 Hydraulic damper with a piston rod protective tube |
CN111379814A (zh) * | 2018-12-30 | 2020-07-07 |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减震器防尘盖总成 |
US11111981B2 (en) | 2019-10-17 | 2021-09-07 | DRiV Automotive Inc. | Heat shrinkable dirt shield |
JP7480598B2 (ja) * | 2020-06-08 | 2024-05-1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ストラッ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
US20230349441A1 (en) * | 2022-05-02 | 2023-11-02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 Internal snapping gait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3236A (ja) * | 1993-08-25 | 1995-03-07 | Toyota Motor Corp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ダストカバー取付構造 |
US20020189441A1 (en) * | 2001-05-11 | 2002-12-19 | Zf Sachs Ag | Piston-cylinder assembly with a bellows |
JP2005188548A (ja) * | 2003-12-24 | 2005-07-14 | Kayaba Ind Co Ltd | 油圧緩衝器 |
JP2007032732A (ja) * | 2005-07-27 | 2007-02-08 | Tokai Rubber Ind Ltd | 取付金具とダストカバーとの組付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1884540U (zh) * | 2010-11-24 | 2011-06-29 | 柳州克雷拉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一种减振器防尘罩 |
CN202301712U (zh) * | 2011-11-01 | 2012-07-04 | 成都红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能有效减少噪声的汽车减振器总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4667A (en) * | 1986-08-13 | 1990-06-1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ir spring damper for vehicle suspension |
GB2245665A (en) * | 1990-06-30 | 1992-01-08 | Draftex Ind Ltd | Flexible protective bellows. |
US5954168A (en) * | 1997-05-28 | 1999-09-21 | American Showa, Inc. | Dust cover for shock absor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2031181A (ja) | 2000-07-17 | 2002-01-31 | Showa Corp | 油圧緩衝器のダストカバー取付構造 |
DE10047773A1 (de) | 2000-09-27 | 2002-04-18 | Ina Schaeffler Kg | Federbeinlagerung |
US6474630B1 (en) * | 2001-04-24 | 2002-11-05 | Bfs Diversified Products, Llc | Air spring swage assembly |
JP2003047338A (ja) | 2001-08-03 | 2003-02-18 | Mori Sangyo Kk | キノコ子実体栽培用培地又は培養基、およびキノコ菌糸体増殖用培地又は培養基、それを用いたキノコ子実体栽培方法およびキノコ菌糸体培養方法 |
JP2003072338A (ja) | 2001-09-04 | 2003-03-12 | Bridgestone Corp |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
DE10144164C1 (de) | 2001-09-08 | 2003-06-12 | Zf Sachs Ag | Federbein mit einem Anschlagpuffer |
JP4055845B2 (ja) * | 2002-05-08 | 2008-03-05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油圧緩衝器のダストカバー受け構造 |
JP4188270B2 (ja) | 2004-03-22 | 2008-11-26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懸架装置 |
DE102004021497A1 (de) | 2004-04-30 | 2005-12-0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Federbeinstützlager |
DE102007059955B4 (de) | 2007-12-12 | 2024-08-08 | Volkswagen Ag | Dämpferlager |
WO2009157567A1 (ja) | 2008-06-26 | 2009-12-30 | 株式会社フコク | バンプストッ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693391B2 (ja) | 2011-06-14 | 2015-04-01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カバー部材および懸架装置 |
CN104870855B (zh) * | 2012-12-26 | 2017-04-2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悬架装置以及车辆用悬架装置的组装方法 |
-
2013
- 2013-03-22 JP JP2013059539A patent/JP60045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03 CN CN201480001849.9A patent/CN10448773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03 WO PCT/JP2014/055338 patent/WO20141482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03 DE DE112014001576.8T patent/DE112014001576B4/de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07 US US14/706,559 patent/US961191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3236A (ja) * | 1993-08-25 | 1995-03-07 | Toyota Motor Corp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ダストカバー取付構造 |
US20020189441A1 (en) * | 2001-05-11 | 2002-12-19 | Zf Sachs Ag | Piston-cylinder assembly with a bellows |
JP2005188548A (ja) * | 2003-12-24 | 2005-07-14 | Kayaba Ind Co Ltd | 油圧緩衝器 |
JP2007032732A (ja) * | 2005-07-27 | 2007-02-08 | Tokai Rubber Ind Ltd | 取付金具とダストカバーとの組付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1884540U (zh) * | 2010-11-24 | 2011-06-29 | 柳州克雷拉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一种减振器防尘罩 |
CN202301712U (zh) * | 2011-11-01 | 2012-07-04 | 成都红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能有效减少噪声的汽车减振器总成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6557A (zh) * | 2016-01-08 | 2017-07-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具有螺旋弹簧的车轮悬架的改进的弹簧垫 |
CN106956557B (zh) * | 2016-01-08 | 2022-02-0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具有螺旋弹簧的车轮悬架的改进的弹簧垫 |
CN110199133A (zh) * | 2017-01-11 | 2019-09-03 | 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 | 在叶片区域和/或引导区域中具有至少两个槽的螺纹管 |
CN110199133B (zh) * | 2017-01-11 | 2021-07-20 | 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 | 在叶片区域和/或引导区域中具有至少两个槽的螺纹管 |
CN108533661A (zh) * | 2017-03-02 | 2018-09-14 | 株式会社万都 | 一种一体式防尘罩及减震器 |
CN113614419A (zh) * | 2019-03-27 | 2021-11-05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防尘罩、悬架装置及防尘罩的制造方法 |
US12140199B2 (en) | 2019-03-27 | 2024-11-12 | Subaru Corporation | Dust cover, suspen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ust cover |
CN111425548A (zh) * | 2020-04-07 | 2020-07-17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滑柱总成结构及汽车 |
CN114524112A (zh) * | 2022-03-11 | 2022-05-24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航天器防尘罩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14524112B (zh) * | 2022-03-11 | 2024-02-09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航天器防尘罩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4001576T5 (de) | 2015-12-24 |
WO2014148240A1 (ja) | 2014-09-25 |
US9611913B2 (en) | 2017-04-04 |
US20150240903A1 (en) | 2015-08-27 |
DE112014001576B4 (de) | 2022-02-24 |
JP6004580B2 (ja) | 2016-10-12 |
CN104487731B (zh) | 2016-04-20 |
JP2014185658A (ja) | 201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87731B (zh) | 防尘罩组合体 | |
CN103210233B (zh) | 保护罩及其制造方法 | |
US8984715B2 (en) | Cushion clip | |
KR100622765B1 (ko) | 유체필터 특히 공기필터의 필터몸체 | |
CN104471275B (zh) | 防尘罩 | |
JP5503537B2 (ja) | バンプストッ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5765263A (zh) | 车辆用防尘罩组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 |
EP0017300A1 (en) | Sealing unit for a pipe connection | |
JP2014185657A (ja) | ダストカバー組立体 | |
US10451136B2 (en) | High creep resistance plastic material reinforced rings | |
JP6088876B2 (ja) | ダストカバー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 |
JP620790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207310B2 (ja) | ダストカバー | |
CN113614419A (zh) | 防尘罩、悬架装置及防尘罩的制造方法 | |
CN215405568U (zh) | 一种加固型剪切弹簧 | |
CN107143607B (zh) | 弹跳限位器 | |
EP3629434B1 (en) | Corrugated tube and wire harness | |
KR200346009Y1 (ko) | 파이프 연결용 소켓 | |
CN113123225A (zh) | 一种加固型剪切弹簧 | |
KR20200124458A (ko) | 더스트 커버 | |
JP2008169891A (ja) | ダスト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