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152B - 光扩散反射板 - Google Patents
光扩散反射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80152B CN104380152B CN201380026033.7A CN201380026033A CN104380152B CN 104380152 B CN104380152 B CN 104380152B CN 201380026033 A CN201380026033 A CN 201380026033A CN 104380152 B CN104380152 B CN 1043801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herical particle
- diffusion reflector
- priming coat
- resin
- light diff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cousto-optical elements, e.g. using variable diffraction by sound or like mechanical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扩散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板上至少具有底涂层和与底涂层接触的外涂层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该底涂层为白色涂膜层,该外涂层含有白色颜料及两种球状粒子,白色颜料的含量为2~15质量%,该两种球状粒子是(A)平均粒径为5~30μm的球状粒子及(B)平均粒径为15~45μm的球状粒子,球状粒子(A)与球状粒子(B)的平均粒径之差为10μm以上,且在外涂层中分别含有5~17质量%的球状粒子(A)及球状粒子(B)。由此能够提供白色度高、光扩散性和防眩性优异的光扩散反射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扩散反射板,详细而言,涉及光扩散反射性和防眩性优异的光扩散反射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节能意识的提高和对电力供给的担忧,在企业或公共设施中正在进行尽可能采用自然光、间断照明等省电对策。然而,有时由于因该省电引起的照度不足而损害舒适性、安全性。此外,从省电的观点出发,耗电小、寿命长的LED照明受到注目,但由于其指向性高而存在即使在同一室内也容易因位置不同产生明暗差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正在进行如下尝试:在内壁或天花板等上配置反射板,使其有效地反射自然光或照明光,并使间接光扩散至室空间的各个角落,由此来提高照度。作为这样的反射板,由于要抑制在光反射至反射板时的光量的降低,因此对反射板表面要求较高的可见光反射性。具体而言,例如提出了使用白色度高的涂装钢板的方案。然而,在使用光泽值高的涂装钢板的情况下,光所照射到的位置发生镜面反射,只能感觉到局部明亮,难以使光所照射的周围都变得明亮。
针对上述课题,作为以往的光扩散反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材料。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光扩散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表面具有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的被覆层,在该多层的最表面的光扩散层中含有非金属板状填料,且夹持于光扩散层与基材之间的层中的最厚的可见光反射层含有金红石型氧化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5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光扩散反射材料被认为是白色度高且作为反射板优异的材料,但其在光扩散方面并不充分,从使室内的照明变得明亮的观点出发不能令人满意。此外,其在防眩性的方面也不充分,期望进一步的改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白色度高、光扩散性和防眩性优异的光扩散反射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由白色涂膜层构成的底涂层,并在其上设置具有粒径不同的两种球状粒子及白色颜料的外涂层,可以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板上至少具有底涂层和与底涂层接触的外涂层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该底涂层为白色涂膜层,该外涂层含有白色颜料及两种球状粒子,外涂层中的白色颜料的含量为2~15质量%,该两种球状粒子是(A)平均粒径为5~30μm的球状粒子及(B)平均粒径为15~45μm的球状粒子,球状粒子(A)与球状粒子(B)的平均粒径之差为10μm以上,且在外涂层中分别含有5~17质量%的球状粒子(A)及球状粒子(B)。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白色度高、光扩散性和防眩性优异的光扩散反射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边参照图1边对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1在基板2上至少具有底涂层3和与底涂层接触的外涂层4,该外涂层4含有白色颜料7、以及两种的球状粒子5及6。此外,根据期望,也可以在底涂层3与基板2之间具有底漆层8。
[基板]
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中使用的基板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金属板、玻璃基板、陶瓷基板、木质基板、热固化性树脂基板、热塑性树脂基板等。其中,从在基板上形成底涂层及外涂层后的加工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金属板。
作为金属板,例如可列举出:钢板、电铸铁箔、不锈钢板、铝板、硬铝(duralumin)板等板材;或者在这些板材上镀敷锌、锡、铝、铜、铬、镍、铁等中的1种或两种以上而成的金属板等。两种以上的镀敷有例如铁锌合金镀、铝锌合金镀等。作为这样的金属板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热浸镀锌钢板、合金化热浸镀锌钢板、电镀锌钢板、电镀锌合金钢板、热浸镀锌铝合金钢板、镀锡薄钢板(Tinplate)、无锡薄钢板(tin free steel)、减振钢板等钢板。这些金属板的厚度根据用途来决定,例如为0.3~3.0mm左右。此外,作为这些金属板,也可以使用实施了化学转化处理或表面研磨的金属板。
此外,作为玻璃基板,可列举出钠钙玻璃、无碱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高应变点玻璃、石英玻璃等,作为陶瓷基板,可以使用氧化铝、二氧化硅等的基板。作为木质基板,可列举出杉、日本扁柏(Japanese cypress)、榉(zelkoova)、松、柳安(1auan)、柚木(teak)、重红婆罗双(Shorea spp)等各种原材料的刨切单板(sliced veneer)、木材单板、木材合板、硬质纤维板(particle board)、中密度纤维板(MDF)等木质材料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层叠使用。另外,对于木质基板,不限定于木质板,也包含加有纸粉的塑料板、经补强而具有强度的纸类。作为构成热固化性树脂基板的热固化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酚醛树脂、尿素树脂、环氧树脂、烯丙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硅酮树脂、聚氨酯树脂等。此外,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基板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
[底涂层]
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中的底涂层为白色涂膜层,其是有助于光反射的功能层。作为白色涂膜层,可以使用将聚酯树脂系涂料、氟树脂系涂料、三聚氰胺树脂系涂料、丙烯酸树脂系涂料、氨基甲酸酯树脂系涂料、环氧树脂系涂料、氯乙烯树脂系涂料等着色成白色的涂膜层。此外,在这些涂料中,从能够控制弯曲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酯树脂系涂料及氟树脂系涂料。
此外,这些涂料也可以含有固化剂,例如在聚酯树脂系涂料或氟树脂系涂料中使用三聚氰胺或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的涂料的加工性优异,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该涂料中使用的树脂的分子量,以数均分子量计,优选为2000~50000的范围。若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以上,则在加工时涂膜中不易产生龟裂或剥离,若树脂的分子量为50000以下,则容易溶解于有机溶剂等,使涂布时的操作性变得良好。从以上的方面出发,该树脂的数均分子量进一步优选为10000~30000的范围。
作为白色涂膜层中使用的白色颜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锌、碳酸钙等。其中,优选可见光反射率高的氧化钛。
作为白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白色涂膜层的固体成分总量,优选为30~60质量%的范围。若白色颜料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则可得到充分的白色度,若白色颜料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下,则能够确保作为粘合剂的充分的树脂量,所以没有涂膜裂纹等问题。从以上的观点出发,白色颜料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45~55质量%的范围。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5~45μm。若底涂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则不会观察到因涂膜开裂而引起的表面外观的恶化,并且可得到充分的白色度和扩散反射率。从白色度及扩散反射率的观点出发,厚度越厚越优选,但在厚度过厚时,在加工性方面较差,所以优选为45μm以下。因此,从进一步使白色度及扩散反射性变得良好、具体而言得到后面详述的用色差计测定的Y值(以下,简记为“Y值”。)超过90的光扩散反射板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底涂层的厚度超过30μm,另一方面,从不会观察到涂膜形成时的发泡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低于45μm。
另一方面,在具有充分的白色度及一定的良好扩散反射率、且重视加工性的情况下,底涂层的厚度优选设为15~30μm。更具体而言,可得到Y值为90以下左右、且加工性极其良好的光扩散反射板。
[外涂层]
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具有与上述底涂层接触的外涂层。
该外涂层含有白色颜料及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球状粒子,其是主要赋予防眩性的功能层。通常由在树脂粘合剂中添加了上述白色颜料及球状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构成。
作为树脂粘合剂,可以使用与构成底涂层的白色涂膜层中使用的树脂系涂料相同的树脂,与底涂层同样,从能够控制弯曲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酯树脂及氟树脂。
关于外涂层中使用的白色颜料,也可以使用与构成底涂层的白色涂膜层中使用的白色颜料同样的物质。与底涂层同样,从具有高可见光反射率的方面出发,优选氧化钛。
外涂层中的白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外涂层的固体成分总量为2~15质量%的范围。若白色颜料的含量为2质量%以上,则白色度及光扩散反射性变得良好,若白色颜料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下,则防眩性变得良好。
外涂层中含有的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球状粒子需要是(A)平均粒径为5~30μm的球状粒子及(B)平均粒径为15~45μm的球状粒子、且球状粒子(A)与球状粒子(B)的平均粒径之差为10μm以上。通过使用这样的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球状粒子,能够对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有效地赋予防眩性。在图1中,球状粒子(A)为相对小的球状粒子6,球状粒子(B)以相对大的球状粒子5来表示。另外,在本发明中,只要在外涂层中含有上述球状粒子(A)及球状粒子(B)这两种平均粒径之差为10μm以上的不同粒子即可,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其它粒子。
另外,在本发明中,球状粒子的平均粒径采用利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法测定的体积累积粒径D50(体积累积50%时的粒径)。
作为这两种球状粒子的含量,相对于外涂层的固体成分总量,分别为5~17质量%的范围。若这两种球状粒子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则可得到充分的防眩性,若这两种球状粒子的含量为17质量%以下,则使加工性良好。从以上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使两种球状粒子的含量分别为6~16质量%的范围。
作为上述两种球状粒子,只要是具有上述粒径的球状粒子,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树脂珠、玻璃珠、无机粒子等。其中,从透明性高的方面、比重轻且与用于形成外涂层的树脂组合物的比重接近的方面等理由出发,优选树脂珠。
关于透明性,由于球状粒子的透明性越高,则构成底涂层的白色涂膜层或外涂层中含有的白色颜料的效果越得以显著地体现,所以从对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赋予良好的白色度的方面考虑是优选的。进而,通过使比重轻,从而容易浮出外涂层的表面而露出,因而可得到更良好的扩散反射性及防眩性。
作为上述树脂珠,可例示出各种树脂珠,除了例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珠、丙烯酸系树脂珠、尿素系树脂珠以外,还可以使用苯并胍胺/甲醛缩合物珠、苯并胍胺/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珠、尼龙珠及它们的混合珠。由于这些树脂珠的耐热性高,所以对于在外涂层的形成过程中实施烧结固化处理的情况是有利的。此外,在制造工序不经过烧结固化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聚酰胺系珠、聚烯烃系珠、聚碳酸酯系珠、聚苯乙烯系珠等热塑性树脂珠。
此外,作为无机粒子,例如可列举出二氧化硅、滑石、碳酸钙、硫酸钡、硅酸钙等,也可以使用在内部包含空气层的中空珠或市售品。
在外涂层中可以添加用于赋予设计性的其它颜料等。例如,作为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设计性的材料,可优选列举出珠光颜料等。作为珠光颜料,可列举出将天然云母或人工云母的表面用钛、锆、硅、铝、铈等金属的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水合物被覆而成的云母基体的珠光颜料等,例如可优选使用二氧化钛被覆云母。
该珠光颜料的粒径及含量只要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粒径,优选为5~60μm的范围,作为含量,相对于外涂层的固体成分总量为15质量%以下,优选为11质量%以下。
此外,外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5~30μm。若外涂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则不会观察到因涂膜开裂引起的表面外观的恶化,若外涂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下,则可得到良好的加工性,并且不会观察到涂膜形成时的发泡等。另外,本发明中的外涂层的厚度是指层中的树脂部分的厚度,不包含露出树脂上方的球状粒子的部分。
[底漆层]
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也可以在基板与底涂层之间进一步具有底漆层。可以利用底漆层来提高基板与底涂层或其它层的密合性。
底漆层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氟系树脂等。在底漆层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在如使用金属板作为基板之类的情况下,优选含有防锈剂。
作为底漆层的厚度,只要能够提高基板与其它层的密合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0.5~5μm左右。
按照根据目的或用途所要求的物性,并且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上述各层中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列举出耐磨性提高剂、耐候性改善剂、阻聚剂、红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粘接性提高剂、流平剂、增塑剂、消泡剂、着色剂、抗菌剂等。另外,上述各种添加剂的含量可以在充分得到各种添加剂的效果且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定。
[光扩散反射板的制造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而言,首先在基板上形成底涂层。作为底涂层的形成方法,预先制备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并利用棒涂法、辊涂法、流涂法、喷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法、凹版印刷法、凹版胶印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公知的印刷法来形成底涂层。
在基板为钢板或耐热性树脂板时,利用热风加热、远红外线加热等公知的加热方式在气氛温度180~280℃、优选200~250℃下加热处理20~300秒左右,由此使底涂层固化(烧结固化处理)。
在本发明中,由于形成白色涂膜层作为底涂层,所以优选使用如上述那样在树脂系涂料中混合了白色颜料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作为白色颜料的含量,如上所述,相对于白色涂膜层的固体成分总量优选为30~60质量%的范围,但优选设为在其中添加溶剂而容易形成涂膜层的粘度。作为这里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乙酮、2-戊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等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系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另外,为了提高基板与底涂层的密合性,也可以在形成底涂层之前根据期望设置底漆层。
接着,在底涂层上形成外涂层。外涂层的形成也与底涂层同样,预先制备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并利用与底涂层同样的方法进行涂布或印刷。如上述那样,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分别以所期望的含量具有粘合剂树脂、白色颜料及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球状粒子,并将其用溶剂稀释后,涂布或印刷到底涂层上。溶剂与底涂层中使用的溶剂相同。
关于烧结的条件,也与底涂层的烧结的条件相同。
另外,可以在进行底涂层的烧结固化处理之后涂布或印刷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并进行外涂层的烧结固化处理。也可以涂布或印刷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接着,涂布或印刷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之后一起进行烧结固化处理,对底涂层及外涂层进行烧结固化处理。
实施例
接着,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另外,利用以下的方法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光扩散反射板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性能评价)
(1)表面外观
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光扩散反射板,通过目视观察其表面,并进行了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没有涂膜开裂及涂膜发泡
B有轻微的涂膜开裂或轻微的涂膜发泡
C有涂膜开裂或涂膜发泡
(2)加工性
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光扩散反射板,使用手动压力机(株式会社盛光制)进行90度弯曲加工,使用放大镜观察经过加工的50mm宽的裂缝的状态,并进行了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无裂缝
B观察到微量的裂缝
C观察到B评价与D评价的中间程度的裂缝
D观察到许多裂缝
(3)白色度(Y值)
依据JIS K5400(涂料一般试验方法)7.5(目视反射率)求出Y值,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作为色差计,使用了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SM-6-IS-2B”。
A Y值为90以上
B Y值为87以上且低于90
C Y值低于87
(4)防眩性
使用光泽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VG2000”)测定60度及20度下的光泽值,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表中的括号内表示各自的光泽值。
60度镜面光泽值
A 0~7.4(没有重影(日文原文:写り込み))
B 7.5~12.9(有略微的重影)
C 13.0以上(有重影)
20度镜面光泽值
A 0~2.2(没有重影)
B 2.3~3.0(有略微的重影)
C 3.1以上(有重影)
实施例1
将聚酯系白色涂料(DIC Graphics Corporation制“EMP108”(固体成分为50质量%))用二甲苯及环己酮的混合溶剂(质量比为1∶1)稀释,制备成粘度为0.20Pa·s的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
接着,利用棒涂法将该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按照烧结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涂布在由0.6mm厚的电镀锌钢板构成的基板上,在基板的最高到达温度为210℃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形成固化状态的底涂层。
接着,使聚酯系透明涂料(NIPPON FINE COATINGS,Inc.制“Flex Coat 5100”(固体成分为43质量%))中含有平均粒径为20μm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11质量%及平均粒径为40μm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5.5质量%作为球状粒子并且含有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制)11质量%作为白色颜料,将其用由环己酮、醋酸丁酯及烷基苯(质量比为3∶16∶1)组成的混合溶剂稀释,制备成粘度为0.08Pa·s的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
利用棒涂法将该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按照烧结后的厚度达到20μm的方式涂布在底涂层上,在基板的最高到达温度为216℃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形成完全固化状态的外涂层。
利用上述方法对这样操作而制造出的光扩散反射板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8
利用棒涂法将实施例1中的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按照烧结后的厚度达到表1及表2中记载的厚度的方式进行涂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9
作为实施例1中的球状粒子,使用平均粒径为1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11质量%及平均粒径为3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5.5质量%,并且将底涂层的厚度设为3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10~12
利用棒涂法将实施例9中的底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按照烧结后的厚度达到表1及表2中记载的厚度的方式进行涂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13~16
利用棒涂法将实施例1中的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按照烧结后的厚度达到表1及表3中记载的厚度的方式进行涂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7
作为实施例1中的球状粒子,使用平均粒径为1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同上)11质量%及平均粒径为3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同上)5.5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8~20
利用棒涂法将实施例17中的外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按照烧结后的厚度达到表1及表3中记载的厚度的方式进行涂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21及22
使用表1中记载的种类及粒径的树脂珠(球状粒子(B))来代替实施例17中的平均粒径为3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同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1
使用平均粒径为5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来代替实施例17中的平均粒径为3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2
使用平均粒径为50μm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来代替实施例17中的平均粒径为3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3
使用平均粒径为1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同上)来代替实施例1中的平均粒径为20μm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同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5。
实施例24及25
将实施例23中的平均粒径为1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同上)的含量设为表1及表5中记载的含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3及4
将实施例23中的平均粒径为10μm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球状粒子(A)、同上)的含量设为表1及表5中记载的含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5。
实施例26、27、比较例5及6
将实施例23中的平均粒径为40μm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珠(球状粒子(B)、同上)的含量设为表1及表5中记载的含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5。
实施例28~32及比较例7~9
将实施例1的外涂层中含有的白色颜料的含量设为表1及表6中记载的含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另外,比较例7是指不含有白色颜料。
实施例33~37及比较例10~12
将实施例17的外涂层中含有的白色颜料的含量设为表1及表6中记载的含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地制造光扩散反射板,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评价。将光扩散反射板的各层的构成示于表1,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另外,比较例10是指不含有白色颜料。
[表1]
[表2]
表2-1
表2-2
[表3]
表3-1
表3-2
[表4]
表4
[表5]
表5-1
表5-2
[表6]
表6-1
表6-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的白色度高且光扩散性和防眩性优异。因此,在将本发明的光扩散反射板配置在例如内壁或天花板等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反射自然光或照明光,并且能够使间接光扩散至室空间的各个角落而提高照度。
符号说明
1.光扩散反射板
2.基板
3.底涂层
4.外涂层
5.球状粒子
6.球状粒子
7.白色颜料
8.底漆层
Claims (6)
1.一种光扩散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板上至少具有底涂层和与底涂层接触的外涂层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该底涂层为白色涂膜层,该外涂层含有白色颜料及两种球状粒子,外涂层中的白色颜料的含量为2~15质量%,该两种球状粒子是平均粒径为5~30μm的球状粒子A及平均粒径为15~45μm的球状粒子B,球状粒子A与球状粒子B的平均粒径之差为10μm以上,且在外涂层中分别含有5~17质量%的球状粒子A及球状粒子B,所述两种球状粒子是树脂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45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超过30μm且低于4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所述外涂层的厚度为15~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反射板,其中,所述基板为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反射板,其在基板与底涂层之间还具有底漆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16708 | 2012-05-22 | ||
JP2012-116708 | 2012-05-22 | ||
PCT/JP2013/064221 WO2013176181A1 (ja) | 2012-05-22 | 2013-05-22 | 光拡散反射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80152A CN104380152A (zh) | 2015-02-25 |
CN104380152B true CN104380152B (zh) | 2017-12-15 |
Family
ID=4962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26033.7A Active CN104380152B (zh) | 2012-05-22 | 2013-05-22 | 光扩散反射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96465B2 (zh) |
EP (1) | EP2853930B1 (zh) |
JP (1) | JP6213463B2 (zh) |
KR (1) | KR102060558B1 (zh) |
CN (1) | CN104380152B (zh) |
WO (1) | WO20131761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28568B2 (ja) * | 2014-03-27 | 2020-07-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シート |
KR102160091B1 (ko) * | 2014-06-12 | 2020-09-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편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6393532B2 (ja) * | 2014-06-26 | 2018-09-19 | 積水樹脂プラメタル株式会社 | 積層板 |
CN105226198A (zh) * | 2015-10-13 | 2016-01-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增透型柔性oled器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JP2017116825A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白石工業株式会社 | 光反射体 |
KR101988549B1 (ko) * | 2016-12-12 | 2019-06-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
JP2019105692A (ja) * | 2017-12-11 | 2019-06-27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
CN110941039B (zh) | 2018-09-25 | 2021-04-30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反射材料、反射层及其制备方法 |
JP7076407B2 (ja) | 2019-07-17 | 2022-05-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53785B2 (ja) * | 1996-05-14 | 2006-03-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
AU9185098A (en) | 1998-09-25 | 2000-04-17 | Citizen Watch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2002006399A (ja) * | 2000-06-26 | 2002-01-09 | Kawasaki Steel Metal Products & Engineering Inc | 反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997803B2 (ja) * | 2002-03-14 | 2007-10-2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化粧材 |
JP2003344614A (ja) * | 2002-05-28 | 2003-12-03 | Nitto Denko Corp | 光拡散性シート、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4451619B2 (ja) * | 2003-08-29 | 2010-04-14 | 恵和株式会社 |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2005248189A (ja) | 2004-03-01 | 2005-09-15 | Nisshin Steel Co Ltd | 琺瑯掛けしたAlめっきステンレス鋼板 |
JP4473618B2 (ja) * | 2004-03-02 | 2010-06-02 | 株式会社ワールドビジョン | 反射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面光源ユニット |
JP2008145942A (ja) | 2006-12-13 | 2008-06-26 | Nippon Steel Corp | 光拡散反射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JP5256723B2 (ja) * | 2007-12-18 | 2013-08-0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KR20120085755A (ko) * | 2009-09-04 | 2012-08-01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확산 필름과 그 제조 방법, 광확산성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2013
- 2013-05-22 WO PCT/JP2013/064221 patent/WO20131761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5-22 US US14/402,391 patent/US96964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22 JP JP2014516830A patent/JP62134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5-22 CN CN201380026033.7A patent/CN104380152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22 EP EP13793412.1A patent/EP2853930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5-22 KR KR1020147032116A patent/KR102060558B1/ko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60558B1 (ko) | 2019-12-30 |
JPWO2013176181A1 (ja) | 2016-01-14 |
US20150092276A1 (en) | 2015-04-02 |
EP2853930B1 (en) | 2020-04-29 |
CN104380152A (zh) | 2015-02-25 |
EP2853930A4 (en) | 2016-02-10 |
JP6213463B2 (ja) | 2017-10-18 |
KR20150008878A (ko) | 2015-01-23 |
WO2013176181A1 (ja) | 2013-11-28 |
US9696465B2 (en) | 2017-07-04 |
EP2853930A1 (en) | 2015-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80152B (zh) | 光扩散反射板 | |
JP6288505B2 (ja) | 塗装化粧板 | |
US10195830B2 (en) | Decorative panel for exterior u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JP2010240596A (ja) | 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粘着シート | |
JP2010036138A (ja) | 薄膜構造 | |
JP2022118012A (ja) | 化粧材、化粧材の製造方法、化粧材を用いた積層体 | |
CN115066328B (zh) | 装饰材料、层叠体及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 | |
JP6049462B2 (ja) | 投影性に優れるとともにマーカー描き性及び拭き取り性に優れるプレコート金属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201936417A (zh) | 裝飾板 | |
CN102596563A (zh) | 预涂金属板和其制造方法 | |
JP2017159582A (ja) | 防湿化粧板および建材、化粧板、化粧シート | |
CN110053409A (zh) | 一种高硬度、抗污染的彩涂印刷金属板 | |
JP2009151143A (ja) | 光反射板用塗料組成物、光反射板用プレコート金属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反射板 | |
KR20170132555A (ko) | 크롬 코팅 표면에 적용되는 프라이머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6123373A (ja) | 化粧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6137718A (ja) | 不燃塗装化粧板 | |
JP7600629B2 (ja) | 化粧板 | |
KR101998956B1 (ko) | 칼라강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23151417A (ja) | 化粧板 | |
JP2025020743A (ja) | 化粧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30265A (ja) |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化粧板 | |
JP5865155B2 (ja) | 容器状成形体とその塗装方法 | |
JP2023177974A (ja) | プリント金属化粧板 | |
JPS63189474A (ja) | 鋼板用塗料組成物 | |
JP2009106888A (ja) | メタリック塗装物及び、そのメタリック塗装物の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