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54785B - 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4785B
CN102854785B CN201210225447.XA CN201210225447A CN102854785B CN 102854785 B CN102854785 B CN 102854785B CN 201210225447 A CN201210225447 A CN 201210225447A CN 102854785 B CN102854785 B CN 102854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securing rod
operating portion
processing
photographic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54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4785A (zh
Inventor
大西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54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4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4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47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03G15/2035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for maintenance purposes, e.g. for removing a jammed shee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处理结构件包括:支承处理部的处理箱体、锁定杆、盖和握持部。锁定杆能够在固定处理箱体位置的固定姿势和解除固定的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盖以能够在覆盖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处理箱体上,覆盖位置是覆盖锁定杆的位置,打开位置是使锁定杆露出而能够被看到的位置。握持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处理箱体上,并且能与盖一体转动。盖包括干扰构件,当盖从打开位置向覆盖位置转动时,干扰构件不与处于固定姿势的锁定杆发生干扰,而是与处于解除姿势的锁定杆发生干扰。由此,可以防止使用者进行不必要的操作,并且可以容易地让使用者认识到处理箱体未安装到位。

Description

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规定处理的处理结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调色剂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进行保养和检查,大多数的机械设备的部件或设备的一部分可以取下来。这种机械设备可以列举的是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调色剂融化并将其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装置。作为上述定影装置公知的是具有固定机构的装置,该固定机构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壳体中固定定影装置的位置(现有装置1)。使用者通过操作固定机构来解除锁定状态,从而可以把定影装置从主体壳体中取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定影装置发热以使调色剂融化。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公知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根据定影装置的热量而变色的变色部(现有装置2)。按照这种定影装置,由于使用者可以视觉识别定影装置的温度,所以可以比较安全地更换定影装置。
通常,不宜对机械设备进行不必要的操作。例如当不必要或无意中对现有装置1的固定机构进行了操作时,定影装置的位置固定状态被解除,有可能无意中使定影装置移动。这样会有损于定影装置本应发挥的功能。现有装置2的技术有助于提醒使用者注意,但当使用者没有注意到变色部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或没有认识到变色的意思时,现有装置2的技术几乎不能发挥所期待的效果。
此外,还有如何让使用者认识到定影装置未被完全安装到主体壳体规定位置状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处理结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防止使用者进行不必要的操作,并且可以容易地让使用者认识到处理箱体未安装到位。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结构件,其包括:支承执行规定处理的处理部的处理箱体、锁定杆、盖以及握持部。锁定杆能够在固定所述处理箱体的位置的固定姿势和解除所述固定的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盖以能够在覆盖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处理箱体上,所述覆盖位置是覆盖所述锁定杆的位置,所述打开位置是使所述锁定杆露出而能够被看到的位置。握持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处理箱体上,并且能与所述盖一体转动。所述锁定杆具备操作部,当进行所述锁定杆的姿势变更时由使用者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所述盖包括干扰构件,当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覆盖位置转动时,所述干扰构件不与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锁定杆发生干扰,而是与处于所述解除姿势的所述锁定杆发生干扰,所述干扰构件是突出设置在所述盖的背面的肋,所述盖的背面具有由所述肋确定的收容空间,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固定姿势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进入到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所述覆盖位置,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解除姿势时,通过使所述肋与所述操作部发生干扰,阻止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所述覆盖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主体壳体;图像形成部,利用调色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定影部,使所述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以及定影壳体,支承所述定影部。另外,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锁定杆,能够在所述主体壳体内,在固定所述定影壳体的位置的固定姿势和解除所述固定的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盖,以能够在覆盖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定影壳体上,所述覆盖位置是覆盖所述锁定杆的位置,所述打开位置是使所述锁定杆露出而能够被看到的位置;以及握持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影壳体上,并且能与所述盖一体转动。所述锁定杆具备操作部,当进行所述锁定杆的姿势变更时由使用者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所述盖包括干扰构件,当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覆盖位置转动时,所述干扰构件不与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锁定杆发生干扰,而是与处于所述解除姿势的所述锁定杆发生干扰,所述干扰构件是突出设置在所述盖的背面的肋,所述盖的背面具有由所述肋确定的收容空间,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固定姿势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进入到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所述覆盖位置,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解除姿势时,通过使所述肋与所述操作部发生干扰,阻止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所述覆盖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处理结构件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简要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简要剖视图,表示锁定杆处于固定姿势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锁定杆从图3的状态改变成解除姿势后状态的图。
图5是所述定影装置的盖和握持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表示盖处于覆盖位置状态的图。
图6是所述定影装置的盖和握持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表示盖处于打开位置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盖的肋和锁定杆的操作部之间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盖的肋和锁定杆的操作部之间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肋和操作部发生干扰时握持部位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组装有所述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简图。
图12是说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定影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仅是为了说明清楚,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薄片体”这个用语是指复印纸、描图纸、厚纸、OHP纸、能够形成图像的其他薄片体或被实施规定处理的任意薄片体材料。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处理”这个用语是指对材料进行加工、使其性质变化的任意处理。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结构件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处理结构件是定影装置500,该定影装置500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处理结构件执行使调色剂融化并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把执行其他处理的任意装置作为处理结构件使用。
定影装置500包括定影壳体510。在定影壳体510内例如收容并支承有:夹持并输送薄片体的辊对、向辊对提供热能的加热器、用于向加热器供电的布线、以及用于执行定影处理所需要的其他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定影壳体510作为处理箱体进行说明,但在使用进行定影处理以外的规定处理的处理结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处理箱体也可以收容并支承处理结构件所执行的任意处理所需要的部件。
在定影壳体510的侧板512上,沿水平方向形成有切口511。用于支承定影壳体510的支承板插入切口5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壳体2(参照图10)的内壁适合用作支承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支承板600,参照图3)。
定影壳体510包括:大体扇形柱状的盖520;大体为C形棒状的握持部530,其与盖520一体地向盖520的下方延伸。盖520是为了遮盖后述的锁定杆550而配置的构件。握持部530是使用者从主体壳体2取出定影装置500时握住的部位,该握持部530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定影壳体510上。
使用者握住握持部530,能使握持部530和盖520在覆盖位置(覆盖锁定杆550的操作部554的位置)和打开位置(使锁定杆550的操作部554露出而能够被看到的位置)之间一体转动,该覆盖位置是握持部530沿着定影壳体510的正面板513而设置的位置,该打开位置是握持部530相对于正面板513向正面一侧突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握持部530和盖520移动到打开位置时,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持部530来对定影装置500施加力,以使定影壳体510沿切口511移动。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简要剖视图。定影装置500包括:用作处理部的定影部540。定影部540使调色剂融化并对薄片体施加压力,来进行使调色剂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处理。定影部540包括:加热辊542,内置有加热器541;以及加压辊543,与加热辊542压力接触。通过使转印有调色剂的薄片体通过加热辊542和加压辊543之间的定影夹缝部,对薄片体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定影到薄片体上。
定影壳体510支承定影部540(即加热辊542和加压辊543)。当定影装置500动作时,利用来自加热辊542的辐射热或热传递,使定影壳体510成为较高的温度。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简要剖视图。定影装置500收容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壳体2内。在作为支承部的主体壳体2内具有金属框架构成的支承板600,该支承部用于稳定地支承定影装置500。支承板600插入形成在定影壳体510的侧板512上的切口511中。在支承板600上形成有卡合孔610(规定的卡合部),用于固定定影装置500的位置。
定影装置500包括锁定杆550,用于将定影壳体510的位置固定于支承板600(主体壳体2)。锁定杆550能够在固定姿势(图3)和解除姿势(图4)之间进行姿势变更,该固定姿势是使锁定杆550与卡合孔610相卡合来固定定影壳体510相对于主体壳体2的位置的姿势,该解除姿势是解除所述固定的姿势。
锁定杆550是大体棒状的构件,其包括第一端部和位于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详细地说,锁定杆550包括:形成为大体棱柱状的臂551;大体三棱柱状的挂钩552(挂钩部),其从臂551第一端部一侧的前端下表面突出;转动轴553,其设置在臂551轴向的大体中间位置;以及操作部554,其形成在臂551的第二端部一侧。
在图3所示的固定姿势下,挂钩552嵌入支承板600的卡合孔610中,形成将定影壳体510固定于支承板600的状态。转动轴553把臂55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定影壳体510。臂551能够以转动轴553为轴转动。在挂钩552的上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十字突起555,在收容部514的顶板下表面上与该十字突起555相对应地设置有弹簧保持部(spring holder)514A。在十字突起555和弹簧保持部514A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556。螺旋弹簧556的下端插入十字突起555、上端嵌入到弹簧保持部514A中。利用螺旋弹簧556,始终对臂551施加朝向使挂钩552卡合到卡合孔610的方向的作用力。此外,图4中省略了螺旋弹簧556的图示。
操作部554具有大体长方体的形状,是使用者使锁定杆550姿势变更时用手指按下的部位。即,操作部554用于解除由锁定杆550进行的将定影壳体510对支承板600的固定。锁定杆550利用螺旋弹簧556的作用力,以图3所示的固定姿势为基本位置(home position)。如果使用者向下按压操作部554,则臂551克服螺旋弹簧556的作用力,绕转动轴553转动(图3中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如图4所示,挂钩552向上方移动,锁定杆550姿势变更为解除卡合孔610和挂钩552之间卡合的解除姿势。
图5是表示盖520和握持部530周围结构的定影装置500的放大立体图,表示盖520处于覆盖位置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盖520处于打开位置状态的图。定影壳体510包括收容部514,用于收容锁定杆550。锁定杆550以其操作部554从收容部514的开口端面514B(图6)突出的状态,被收容在收容部514内。
盖520以能够在覆盖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状态,安装在定影壳体510上,该覆盖位置是盖520覆盖从收容部514的开口端面514B突出的操作部554(即锁定杆550)的位置,该打开位置是使操作部554露出而能够被看到的位置。盖520由不透明的树脂(优选与定影壳体510同样颜色的树脂)形成。其结果,盖520覆盖操作部554,使其成为不能被看到的状态。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透明树脂形成的盖520包围操作部554。即使按照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防止使用者无意中接触操作部554。盖520位于覆盖位置时,握持部530位于沿着定影壳体510的正面板513的位置。
使用者握住握持部530,通过使握持部530向靠近使用者一侧的方向转动,可以使盖520的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如果使握持部530大体转动90°的角度,则握持部530相对于定影壳体510的正面板513突出。盖520与握持部530一体转动。其结果,从收容部514的开口端面514B突出的操作部554露出而能够被看到。
按照上述结构,盖520位于覆盖位置时,由于握持部530沿着定影壳体510而设置,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者无意中接触握持部530。另一方面,盖520位于打开位置时,由于握持部530从定影壳体510突出,所以使用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对定影壳体510施加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位于左方的盖520称为第一盖520A。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右方的盖520称为第二盖520B。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位于左方的握持部530称为第一握持部530A。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右方的握持部530称为第二握持部530B。为了便于说明,将利用第一盖520A覆盖和露出的操作部554称为第一操作部,并将利用第二盖520B覆盖和露出的操作部554称为第二操作部。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包含第一操作部的锁定杆550称为第一锁定杆,并将包含第二操作部的锁定杆550称为第二锁定杆。
如图1所示,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位于覆盖位置时,由于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分别覆盖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而使它们不能被看到,所以可以让使用者不会意识到操作部的存在。因此,可以防止使用者对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进行不必要的操作。此外,由于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分别以物理方式覆盖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者无意中接触到操作部554而对操作部554进行操作。
如果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并进行转动操作,则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与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一起向打开位置进行转动。其结果,使用者能看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
如图3所示,在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的转动轴531上插入有扭簧532(施加作用力构件)。扭簧532对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施加使盖520从打开位置朝向覆盖位置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只要使用者不有意识地对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进行操作,从而进行使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朝向打开位置的操作,则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就覆盖锁定杆550。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使用者无意中接触操作部。
因此,使用者将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使用者需要在握住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的状态下,例如用拇指进行把操作部554向下方按压的操作。因此,提示使用者不必接触定影壳体510,而对操作部554进行操作。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提示使用者进行安全操作。
通过使用者把操作部554向下方按下,挂钩552和卡合孔610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并且对定影壳体510的位置进行的固定也被解除。此后,使用者通过把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拉到使用者一侧,能够使定影壳体510相对于支承板600移动。即,可以把定影装置500从主体壳体2中取出。
另一方面,当将定影装置500安装到主体壳体2中时,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把定影壳体510组装到主体壳体2中。如果将定影壳体510安装到规定的位置,并使锁定杆550的挂钩552到达支承板600的卡合孔610的位置,则利用螺旋弹簧556的作用力,使挂钩552嵌入卡合孔610。由此,定影壳体510成为固定在主体壳体2上的状态。并且,如果使用者的手离开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则利用扭簧532的作用力,使第一盖520A和第二盖520B以及第一握持部530A和第二握持部530B一起复原到覆盖位置。
在此,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即,虽然定影壳体510没有被安装到规定的位置,从而处于挂钩552没有嵌入到卡合孔610中的状态(未安装到位的状态),但使用者却误认为完成了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定影装置500、甚至图像形成装置1成为无法动作的状态。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良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盖520的背面突出设置有肋521(干扰构件)。肋521配置于实现如下结构的位置,即:当盖520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覆盖位置转动时,肋521不会与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锁定杆550(操作部554)发生干扰,而与处于所述解除姿势的锁定杆550发生干扰。由于具有这样的肋521,所以当锁定杆550未成为固定姿势时,锁定杆550和肋521发生干扰,盖520成为不能回到覆盖位置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可以立刻知道定影壳体510处于未被固定在主体壳体2上的状态。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肋521。图7是表示盖520的肋521和锁定杆550的操作部554之间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7表示了锁定杆550处于固定姿势、即如图3所示处于水平姿势的状态。盖520的表面形状为具有圆弧曲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扇形柱形状,并且在盖520的内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空洞。肋521是在所述空洞内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并且肋521确定能够收容锁定杆550的操作部554的收容空间S。
收容空间S与处于固定姿势的锁定杆550的操作部554正对。收容空间S上下方向的长度(即盖520的顶板522与肋521之间的间隔d1)被设定成比大体长方体的操作部554上下方向的长度d2长规定长度。因此,锁定杆550处于固定姿势时、即定影壳体510安装在规定位置时,肋521和操作部554不会发生干扰,操作部554能够进入到收容空间S内。由此,盖520可以从图7所示的打开位置转动而复原到图5所示的覆盖位置。
相对于此,锁定杆550保持解除姿势时,如图8所示,肋521与操作部554的下端部发生干扰。如图4所示,处于解除姿势的锁定杆550绕转动轴553转动,成为操作部554一侧下降的倾斜状态。因此,操作部554相对于收容空间S向下方移动,两者成为非正对状态。其结果,操作部554位于肋521的移动轨迹上,两者相互干扰。因此,盖520不能转动,从而不能从打开位置复原到覆盖位置。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通过使肋521与操作部554接触,盖520和握持部530不能绕转动轴531转动。因此,盖520不能覆盖操作部554,并且握持部530的位置保持从定影壳体510的正面板513突出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可以立刻知道定影壳体510处于安装不到位状态并未被固定。此后,如果使用者试着再次进行安装等来将定影壳体510安装到规定位置,并使锁定杆550成为固定姿势,则上述干扰被解除,盖520到达覆盖位置,此外,握持部530沿着正面板513而设置。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如果锁定杆550成为正常的固定姿势,则锁定杆550的操作部554收容在由肋521确定的收容空间S内。另一方面,在锁定杆550保持解除姿势的状态下,肋521和操作部554发生干扰。因此,在定影壳体510未被锁定杆550固定的状态下,不能使盖520位于所述覆盖位置。因此,使用者可以立刻知道定影壳体510处于未被固定的状态。
接着,对组装有所述定影装置500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图10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简图。虽然图10和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所谓体内排纸型复印机,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机能的数码复合机、或用于把调色剂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其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大体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2。主体壳体2包括:大体长方体形状的下部主体壳体21;大体长方体形状的上部主体壳体22,配置在下部主体壳体21的上方;以及连接主体壳体23,连接下部主体壳体21和上部主体壳体22。连接主体壳体23沿主体壳体2的右边缘和背面边缘延伸。实施了印刷处理的薄片体被排出到排出空间24,该排出空间24由下部主体壳体21、上部主体壳体22以及连接主体壳体23包围而成。
向上部主体壳体22的正面方向突出的操作面板221包括LCD(液晶显示器)触摸面板222,用于接受有关图像形成处理的信息输入。使用者例如可以通过LCD触摸面板222,输入想要印刷的薄片体的张数等、或者是输入印刷浓度等。在上部主体壳体22内主要收容有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设备和电子电路,该电子电路对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总体控制。
配置在上部主体壳体22上的按压盖223用于按压原稿。按压盖223能够上下转动地安装在上部主体壳体22上。使用者将按压盖223向上转动后,把原稿放置在上部主体壳体22上。此后,使用者对操作面板221进行操作,可以使配置在上部主体壳体22内的设备读取原稿图像。
在下部主体壳体21内收容有供纸盒850,该供纸盒850用于收容薄片体摞。供纸盒850能够从下部主体壳体21向正面方向拉出。此外,在下部主体壳体21的右面安装有能够转动的手动供纸盘212。手动供纸盘212位于向下部主体壳体21的右方突出的位置时,使用者可以把薄片体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12上。收容在供纸盒850内的薄片体或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12上的薄片体,根据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221输入的指令,在下部主体壳体21内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并被排出到排出空间24。
上部主体壳体22收容扫描机构224。使用者可以通过扫描机构224,使图像形成装置1读取所希望的原稿图像。在扫描机构224上配置有接触玻璃225,该接触玻璃225安装在上部主体壳体22的上面。按压盖223用于按压放置在接触玻璃225上的原稿。如果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221使图像形成装置1工作,则扫描机构224扫描并读取接触玻璃225上的原稿的图像。由扫描机构224读取到的图像的模拟信息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数字信号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下部主体壳体21收容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设备。此外,连接主体壳体23收容用于把实施了图像形成处理后的薄片体向排出空间24排出的各种设备。在下部主体壳体21中收容有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中间转印单元92、图像形成部93、曝光单元94、定影装置500以及出纸单元96。
图像形成部93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900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900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900C以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900Bk。在上述容器的下方分别配置有与YMCBk各种颜色对应的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图像形成部93利用收容在上述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中的调色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93包括承载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7(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潜影的感光体)。感光鼓17可以采用使用了非晶态硅(a-Si)类材料的感光鼓。
在感光鼓17周围配置有带电器16、显影装置10(10Y、10M、10C、10Bk)、转印辊19以及清洁装置18。带电器16使感光鼓17表面均匀带电。通过曝光单元94对带电后的感光鼓17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影。曝光单元94根据由所述扫描机构224生成的数字信号向感光鼓17的圆周面照射激光。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分别利用从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提供来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使形成在各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转印辊19隔着中间转印带921与感光鼓17形成夹缝部,转印辊19把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像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清洁装置18清扫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17的圆周面。
各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包括显影主体壳体20。在显影主体壳体20的内部收纳有双组分显影剂,该双组分显影剂具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此外,在显影主体壳体20内、且在显影主体壳体20的底部附近,以长边方向为轴向的方式并排配置有两个能够转动的搅拌辊11、12。
在显影主体壳体20的内部底面上形成有显影剂的循环路径,搅拌辊11、12配置在循环路径内。在搅拌辊11、12之间沿轴向设置有隔壁201,该隔壁201从显影主体壳体20的底部直立设置。隔壁201确定循环路径。循环路径以环绕隔壁201周围的方式形成。双组分显影剂在循环路径内被搅拌辊11、12搅拌、输送,从而使双组分显影剂带电。
双组分显影剂边被搅拌辊11和搅拌辊12搅拌边在显影主体壳体20内循环,从而使调色剂带电。搅拌辊11上的双组分显影剂被位于其上侧的磁辊14吸引并输送。被吸引的双组分显影剂在磁辊14上形成磁刷(未图示)。磁刷被刮板13限制层厚。利用磁辊14和显影辊15之间的电位差形成显影辊15上的调色剂层。利用该调色剂层使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影显影。
曝光单元94具有光源和多面体转镜、反射镜、偏转镜等各种光学设备,并且把基于图像数据所形成的光,照射到设置在图像形成部93的各感光鼓17的圆周面上,来形成静电潜影。
中间转印单元92包括中间转印带921、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来自多个感光鼓17的调色剂像重叠涂覆到中间转印带921上(第一次转印)。重叠涂覆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部98被转印(第二次转印)到从供纸盒850或手动供纸盘212提供来的薄片体上。驱动中间转印带921周向转动的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被下部主体壳体21支承成转动自如。
定影装置500对由中间转印单元92进行了第二次转印后的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定影处理后的带有彩色图像的薄片体被送向形成在定影装置500上部(连接主体壳体23内)的出纸单元96。
出纸单元96把从定影装置500输送来的薄片体排出到用作出纸盘的下部主体壳体21的上表面213上。
供纸盒850收纳薄片体摞,该薄片体摞层叠将要被形成图像的多个薄片体而成。如上所述,供纸盒850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下部主体壳体21装拆。通过驱动设置在供纸盒850上的搓辊40,将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一张张地取出,并向供纸通道133抽出后、导入图像形成部93。把搓辊40、供纸通道133以及设置在供纸通道133中途部分的辊部件用作输送部,该输送部向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93输送薄片体。
手动供纸盘212配置在供纸盒850的上方。在手动供纸盘212的下端部附近配置有供纸结构件950。供纸结构件950把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12上的薄片体一张张送向图像形成部93,在图像形成部93中,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图12是简要说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壳体2中取出定影装置500的剖视图。通过使图10所示的主体壳体2的侧盖290向右转动,使用者能够对收容在主体壳体2内的定影装置500进行装拆。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在转动握持部530而使操作部554露出后,按下操作部554。其结果,可以解除形成在主体壳体2内的支承板600与定影装置500的卡合。此后,使用者在保持握住握持部530的状态下,可以把定影装置500从主体壳体2中取出。
反之,使用者握住定影装置500的握持部530,可以使主体壳体2内的支承板600与定影壳体510的切口511啮合,从而把定影装置500推入到主体壳体2内。其结果,被螺旋弹簧556施加作用力的挂钩552与形成在支承板600上的卡合孔610卡合,从而在主体壳体2内固定定影装置500的位置。此后,如果使用者的手离开握持部530,则盖520通过扭簧532自动返回到覆盖位置。其结果,盖520覆盖操作部554。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者操作锁定杆550,可以将定影壳体510(处理箱体)相对于主体壳体2进行固定和解除所述固定。此外,通过由处于覆盖位置的盖520覆盖锁定杆550,可以防止使用者无意中接触锁定杆550。当解除锁定杆550对定影壳体510进行的固定时,通过使用者利用握持部530把盖520移动到打开位置,能够对锁定杆550进行操作。此外,锁定杆550处于解除姿势时,由于肋521与锁定杆550发生干扰,所以可以立刻让使用者知道定影壳体510位置固定不到位。
因此,可以防止使用者对锁定杆550进行不必要的操作,并且可以立刻让使用者知道定影壳体510未安装到位。从而可以避免将定影壳体510保持在安装不到位的状态。

Claims (6)

1.一种处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箱体,支承执行规定处理的处理部;
锁定杆,能够在固定所述处理箱体的位置的固定姿势和解除所述固定的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
盖,以能够在覆盖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处理箱体,所述覆盖位置是覆盖所述锁定杆的位置,所述打开位置是使所述锁定杆露出而能够被看到的位置;以及
握持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处理箱体,并且能与所述盖一体转动,其中,
所述锁定杆具备操作部,当进行所述锁定杆的姿势变更时由使用者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
所述盖包括干扰构件,当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覆盖位置转动时,所述干扰构件不与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锁定杆发生干扰,而是与处于所述解除姿势的所述锁定杆发生干扰,
所述干扰构件是突出设置在所述盖的背面的肋,所述盖的背面具有由所述肋确定的收容空间,
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固定姿势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进入到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所述覆盖位置,
所述锁定杆处于所述解除姿势时,通过使所述肋与所述操作部发生干扰,阻止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所述覆盖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杆是棒状构件,其具有第一端部、位于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转动轴,
在所述第一端部一侧设有能够与规定的卡合部卡合的挂钩部,在所述第二端部一侧设有所述操作部,
所述锁定杆的姿势变更通过使该锁定杆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来进行,
所述操作部被所述盖覆盖,并且在所述解除姿势的状态下与所述干扰构件发生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加作用力构件,施加使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覆盖位置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握持部沿着所述处理箱体而设置,
所述盖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握持部从所述处理箱体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壳体;
图像形成部,利用调色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定影部,使所述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
定影壳体,支承所述定影部;以及
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结构件,其中,
在所述处理结构件中,所述处理部是所述定影部,所述处理箱体是所述定影壳体,
所述锁定杆能够在所述主体壳体内,在固定所述定影壳体的位置的固定姿势和解除所述固定的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
CN201210225447.XA 2011-06-30 2012-06-29 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4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5944 2011-06-30
JP2011145944A JP5427843B2 (ja) 2011-06-30 2011-06-30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4785A CN102854785A (zh) 2013-01-02
CN102854785B true CN102854785B (zh) 2014-10-08

Family

ID=47390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54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4785B (zh) 2011-06-30 2012-06-29 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9916B2 (zh)
JP (1) JP5427843B2 (zh)
CN (1) CN102854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7093B2 (ja) * 2012-12-05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291992B1 (en) 2014-12-19 2016-03-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for an imaging unit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285758B1 (en) 2014-12-19 2016-03-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between replaceable units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411303B1 (en) * 2015-04-10 2016-08-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ing stop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8957995A (zh) * 2017-05-18 2018-12-0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19113760A (ja) * 2017-12-25 2019-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91363A (ja) * 2018-04-25 2019-10-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93163B2 (ja) * 2019-09-10 2023-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0576A (ja) * 1999-07-27 2001-04-13 Ricoh Co Ltd 定着ユニット脱落防止装置
JP2004189426A (ja) * 2002-12-11 2004-07-08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定着装置
JP2006184850A (ja) * 2004-11-30 2006-07-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8236A (ja) * 2005-10-11 2007-04-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3563A (ja) * 2007-08-29 2009-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8200B2 (ja) 1989-08-24 1998-0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のインデックス信号発生装置
JPH07210023A (ja) 1993-11-30 1995-08-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6064A (ja) * 1994-07-02 1996-01-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前カバー
US5819139A (en) * 1997-04-11 1998-10-06 Xerox Corporation Cooperating latch and handle for a copier subsystem
JP3637811B2 (ja) 1999-06-16 2005-04-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の着脱機構
JP2005070406A (ja) * 2003-08-25 2005-03-17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8057B2 (ja) * 2006-08-31 2009-12-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5152B2 (ja) * 2007-03-05 2013-01-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5B2 (en) * 2007-03-28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ixing unit, and fixing unit support method and fixing unit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therefor
JP5350998B2 (ja) * 2008-12-24 2013-1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216B2 (ja) * 2009-06-30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0576A (ja) * 1999-07-27 2001-04-13 Ricoh Co Ltd 定着ユニット脱落防止装置
JP2004189426A (ja) * 2002-12-11 2004-07-08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定着装置
JP2006184850A (ja) * 2004-11-30 2006-07-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8236A (ja) * 2005-10-11 2007-04-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3563A (ja) * 2007-08-29 2009-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1822A (ja) 2013-01-17
US20130004203A1 (en) 2013-01-03
CN102854785A (zh) 2013-01-02
US8699916B2 (en) 2014-04-15
JP5427843B2 (ja)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4785B (zh) 处理结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338460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475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05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2286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47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US20110205599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79572B2 (ja) 支持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35749B (zh) 定影装置和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95490B (zh) 薄片体尺寸设定装置、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5993764B (zh) 盒单元
JP61604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6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86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2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080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57293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59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70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514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96915A (ja) 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07914A (ja) 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
JP49108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97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527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