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8313B - 弹性经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弹性经编织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8313B CN102648313B CN201080055534.4A CN201080055534A CN102648313B CN 102648313 B CN102648313 B CN 102648313B CN 201080055534 A CN201080055534 A CN 201080055534A CN 102648313 B CN102648313 B CN 1026483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y bar
- row
- elastic fiber
- tricot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10000004177 elastic tissu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3305 flexible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44000273256 Phragmites communis Species 0.000 abstract 3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4922 lacqu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6306 polyurethan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64719 Oxyhemoglob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59 moto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DSCFFEYYQKSRSV-FEPQRWDDSA-N (1s,2s,4s,5r)-6-methoxycyclohexane-1,2,3,4,5-pentol Chemical compound COC1[C@@H](O)[C@@H](O)C(O)[C@H](O)[C@H]1O DSCFFEYYQKSRSV-FEPQRWDD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72 Acryl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818 Helianth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222 Helianthus annu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21 acetat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98 heat s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12 vinyl chlorid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55 Art silk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54147 Hemoglob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1554 Hemoglob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73 anti-fou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0 cal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18 muscle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65 odorles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022 op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314 quadriceps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8—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elastic threa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40—Knit fabric [i.e., knit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413—Including an elastic str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经编织物。该弹性经编织物穿着感良好,运动追随性优异,能够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并且,用途不会因伸长力而被限定,能够用作不易产生由穿着引起的花纹走样的衣服的材料,伸长性和伸长恢复性优异。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利用至少两个梳栉编成,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梳栉上配置有弹性纤维,在其他的梳栉上配置有非弹性纤维,该编织物在80%伸长时的经方向的伸长力和纬方向的伸长力均为100cN~600cN,经方向的伸长力/纬方向的伸长力之比为0.8~1.8,而且,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的经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均为85%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于贴身内衣、运动服、泳装等的伸长性及伸长恢复性优异的弹性经编织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短裤、紧身裤、胸罩等合身的贴身内衣、运动服等合身的衬衣、泳装等,多使用含有弹性丝的弹性经编织物。使用了上述的经编织物的贴身内衣的穿着感良好,而且能够提高身体的塑型性。
并且,作为使用了上述的弹性经编织物的运动服、泳装,有以利用系紧作用来提高身体功能为目标的各种产品在销售。作为上述的产品所使用的特里科(tricot)经编织物,多使用由经绒-经平组织构成的双向弹力特里科(2way tricot)经编织物,该经绒-经平组织是以如下方式得到的:使用由合成纤维复丝或者棉丝这样的纺织丝构成的非弹性纤维,以1-0/2-3的编织组织编成地组织,使用弹性纤维在该地组织上组合1-2/1-0的编织组织。该双向弹力特里科经编织物虽然布料在经纬方向上伸长,但是与经方向相比,在纬方向上的伸长极少,对作为产品穿着时的合身感来说存在不足的地方。
另外,对于伸长性这样在经方向和纬方向上大不相同的编织物,需要以使实际穿着衣服时受到应力的方向与布料易于伸长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式裁断布料,因此,也存在布料的使用方式受到较大制约这样的问题。
因此,以在经纬两个方向上适当平衡地发挥伸长性和伸长恢复性为目的,提出了如下这样的方法:以重经组织编成弹性丝并使弹性丝在线圈横列(course)方向上的密度为规定的密度,从而使经和纬的伸长应力成为比较相同的水平,但是,该方法完全没有涉及支配弹性纤维的伸长恢复性的非弹性纤维的编成方法,存在制成衣服时的恢复性所带来的运动追随性不充分的问题(参照下面的专利文献1)。此外,提出了如下的方法:利用由弹性丝形成线圈而构成的纬编组织来编成、或者将弹性丝插入到地组织中而编成,从而使经和纬的伸长性达到比较相同的水平,但是,在该方法中,仅能得到需要较大的力才能伸长的编织物,限定了用途,存在不适合短裤、贴身衬衣、运动衬衣等要求以比较小的力伸长的用途这样的问题(参照下面的专利文献2)。
作为伸长时的应力较低、且经方向/纬方向的伸长力比在恒定范围内的、经纬的伸缩平衡优异的弹性经编织物,也公开了一种弹性丝和非弹性丝均由特定的经编缎纹组织构成的弹性经编织物(参照下面的专利文献3)。在该方法中,通过降低伸长时的应力,能够得到穿着时不会感到发紧的软拉伸性的经编织物,但是,伸长恢复性降低,在意图提高身体功能的运动商品中,存在产生花纹走样这样的问题、运动追随性较差导致衣服与肌肉的运动不统一而阻碍运动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寻求一种具有不仅只是与身体的运动相配合地伸缩、而且支承身体运动这样的伸长功能的衣料。具体地讲,寻求这样的衣服、衣服用编织物:收紧感(或者合身感)良好,并且运动追随性极为优异,能够与身体的运动大致相同地运动,从而能够支承身体的肌肉等而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而且用途不会因伸长力而被限定,不易产生由穿着引起的花纹走样。但是,采用上述编织物,难以得到在低应力的作用下伸长的软拉伸性、能够追随伸长恢复运动的伸长恢复性优异的衣料。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0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2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8971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供一种适合贴身内衣、运动服、泳装等的、伸长性及伸长恢复性或者运动追随性及穿着感优异的弹性编织物。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反复进行新构造的编织物、穿着试验等实验,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弹性经编织物,其利用至少两个梳栉编成,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经编织物是在至少一个梳栉上配置弹性纤维、并在其他的梳栉上配置非弹性纤维而形成的,该编织物在80%伸长时的经方向的伸长力和纬方向的伸长力均为100cN~600cN,经方向的伸长力/纬方向的伸长力之比为0.8~1.8,而且,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的经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均为85%以上。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上述弹性纤维满穿在梳栉上,并且形成线圈(loop)。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上述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线圈排列方向的倾斜度)为20度~70度。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该弹性经编织物利用三个梳栉编成,在一个梳栉上穿丝有弹性纤维,在其他两个梳栉上,分别以1进1出方式穿丝有非弹性纤维,从而形成互相弥补彼此的穿丝部位的位置关系。
[5]根据上述[4]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单梳栉经平组织,而且,穿丝有上述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任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另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
[6]根据上述[4]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的重经组织,而且,穿丝有上述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的任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另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
[7]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上述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8]根据上述[7]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该弹性经编织物利用三个梳栉编成,在一个梳栉上,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1针就跨越3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在另一个梳栉上,非弹性纤维在与上述弹性纤维相同的方向上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而且,在余下的梳栉上,非弹性纤维在与上述非弹性纤维不同的方向上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9]根据上述[7]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该弹性经编织物利用三个梳栉编成,在一个梳栉上,弹性纤维以重经组织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在另一个梳栉上,非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而且,在余下的梳栉上,非弹性纤维在与上述非弹性纤维不同的方向上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在布料随着人体的伸长方向的运动而伸长时,伸长方向的应力和人体的周向上的布料的应力对穿着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本发明的弹性编织物在编织物的经方向和纬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具有规定的伸长,而且瞬间恢复性良好,因此,运动追随性、穿脱性优异、穿着时的舒适感优异。另外,由于能够抑制布料的非必要的伸长率,因此能够提高布料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评价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瞬间恢复性的装置。
图2是网眼中的非弹性丝及弹性丝的丝配置图((a)、(b)、(c)的形态、及(d)、(e)、(f)的形态)。
图3是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实施例1)。
图4是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实施例5)。
图5是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实施例6)。
图6是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实施例8)。
图7是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实施例9)。
图8是以往的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比较例1)。
图9是以往的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比较例2)。
图10是以往的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比较例3)。
图11是以往的编织物组织图的一个例子(比较例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特征在于,该弹性经编织物使用弹性纤维和非线性纤维构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可以是丝丝或者纺织丝中的任一种。具体地讲,作为丝丝,优选由人造纤维、醋酸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化合纤维构成。丝丝的形态既可以是原丝(未加工丝)、假捻加工丝、染色丝等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上述几种丝的复合丝。
作为纺织丝,优选由棉、羊毛、麻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醋酸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化合纤维构成,也可以是由上述纤维单独构成的纺织丝或者由上述纤维混纺而构成的纺织丝等中的任一种。
即,根据用途适当地选择适合的材料。另外,纤度、单丝数也没有特别的限定,选择适合用途、所使用的编织机的机号(gauge)的纤度、单丝数的非弹性纤维即可。
作为弹性纤维,也可以是聚氨酯弹性丝、聚醚酯弹性丝、聚酰胺弹性丝、聚烯烃弹性丝、或者在上述弹性纤维上覆盖非弹性纤维而形成为覆盖状态的纤维。并且,也能够使用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半合成橡胶构成的丝状的、所谓的橡胶丝等,但是优选伸缩性优异、通常广泛利用的聚氨酯弹性丝。对于弹性纤维,纤度、单丝数也并没有特别的限定,选择适合用途、所使用的编织机的隔距的纤度和单丝数的弹性纤维即可。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特征在于,利用至少两个梳栉编成,在至少一个梳栉上配置弹性纤维,在另其他的梳栉上配置非弹性纤维。对于编成时使用的梳栉,在站在编织机正面时,将最靠近的梳栉标记为前部梳栉,将处于最里面的梳栉标记为后部梳栉,将处于上述前部梳栉与后部梳栉的中间的梳栉标记为中部梳栉。在使用两个梳栉的情况下,在哪个梳栉上使用哪种纤维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前部梳栉上配置弹性纤维时,弹性纤维易于露出到表面,有时表面品质变差,因此,优选在前部梳栉上配置非弹性纤维,在后部梳栉上配置弹性纤维。在利用三个梳栉来编成的情况下,在哪个梳栉上使用哪种纤维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鉴于上述的理由以及在后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分别配置弹性纤维时,单位面积重量变大,在穿着时有时会感觉重,因此,优选弹性纤维仅配置在后部梳栉上。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优选弹性纤维以满穿方式穿丝,并且弹性纤维形成线圈。在不将弹性纤维以满穿方式穿丝的情况下,不放入弹性纤维的部分的拉伸特性有时会降低,在弹性纤维不构成线圈的情况下,有时只是伸长时的应力较高、编织物内的弹性纤维的位置不稳定,从而作为衣服穿着时的花纹走样、表面品质变差。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特征在于,80%伸长时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力为100cN~600cN,经方向/纬方向的伸长力比为0.8~1.8。
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力优选为100cN~500cN,更优选为100cN~300cN,进一步优选为100cN~200cN。在伸长力小于100cN时,有时伸长恢复性变差,另一方面,在伸长力大于600cN时,由于伸长力过大而在运动时有时会感到绷紧感。另外,伸长力比优选为0.9~1.7,更优选为0.9~1.6,进一步优选为1.0~1.5。在该80%伸长时的经方向/纬方向的伸长力比小于0.8或者大于1.8时,在作为产品穿着时有时会产生花纹走样、或者合身感变差。
另外,在本发明中规定的“编织物的80%伸长时的经方向/纬方向的伸长力比”是指: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在弹性经编织物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拉伸试验中,将伸长率80%时的往路应力的测量值作为伸长力,用下述式(1)求出的值。
伸长力比=(经方向伸长力)÷(纬方向伸长力) 式(1)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特征在于,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均为85%以上。在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小于85%时,在作为产品穿着时有时会产生花纹走样。
在此,“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是指: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在弹性经编织物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拉伸试验中,对伸长率达到80%的重复伸长恢复过程中的往路应力和返路应力进行测量,从得到的伸长恢复曲线读取伸长恢复3次之后的残余伸长(%),利用下式(2)求出的值。
伸长恢复率(%)=[(80-(残余伸长))÷80]×100 式(2)
实际穿着时的花纹走样、合身感受到衣物所使用的布料的伸长恢复率的影响较大,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布料根据运动进行追随是重要的,因此,瞬间的恢复性特别重要。因此,本发明人进行深入地研究,做成了用于评价瞬间恢复性的指标。
图1表示为了评价瞬间恢复性而使用的试验机的概略图。使用大荣科学精器(有限公司)制造的De Mattie(日文:デマッチャー)疲劳试验机(DC-3型),将在试验机的固定试样夹持部1a以20cm见方取样而成的试样固定于试样固定框1b,并设置在试验机上。并且,在该试验机的可动试样夹持部1c上设置上推圆棒1d。调节上推圆棒的高度,使得上推圆棒1d的最大上推高度为自试样固定框1b起向上方6cm。设定上推圆棒的最大上推高度,使得试样在最大程度上推时伸长约50%。
利用三脚架将Library(日文:ライブラリー)有限公司制造的高速照相机“向日葵(日文:ひまわり)GE200”设置在与试样固定框水平的位置和距试样固定框前表面20cm的位置。以在1分钟内进行500次的上推动作的方式设定De Mattie疲劳试验机,使De Mattie疲劳试验机运转,在1秒钟200帧的条件下拍摄第500次的上推动作。根据拍摄到的动画,将上推动作500次之后圆棒下降时圆棒的顶端经过试样固定框的下端的时刻设为0,使用Library有限公司制造的动作分析软件“Move-tr/2D”测量从0开始0.05秒以内试样自试样固定框的最大试样松弛。
此时的试样松弛越小,瞬间的恢复性越优异,运动时的追随性越良好,优选上推500次之后的最大试样松弛为3.0mm以下,特别优选为2.0mm以下。
上述瞬间的恢复性优异是指:在穿着时,弯曲肘、膝之后,在伸开时编织物不会松弛,是指支承力的降低较小。不仅追随肘、膝,也追随在运动时肌肉部分随着肌肉收缩和肌肉松弛而产生的大小的变化,在运动时始终利用恒定的支承力保持肌肉的效果也很优异。因而,由此可明确以下的结果:例如,利用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试制长紧身裤,与不穿长紧身裤的赤脚、以往的长紧身裤相比,进行膝的弯曲·伸展动作时,股直肌组织内的氧合血红蛋白量高。氧合血红蛋白是指从肺运来氧的血红蛋白,特别是在有氧运动中,氧合血红蛋白大量存在于肌肉组织中这样的情况使得正在利用氧分解脂肪、糖而获取能量的肌肉处于使能量持续的环境中。可以认为该效果的原因在于,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瞬间恢复性优异而促进了静脉回流、改善了血流。
为了使该瞬间恢复性良好,需要在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均为85%以上的同时,编织物的80%伸长时的经方向/纬方向的伸长力比为0.8~1.8。因此,需要研究对弹性纤维的伸长容易性造成妨碍的非弹性纤维的组织结构,本发明人发现,调节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特别是由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构成的网眼的倾斜度是重要的。
优选在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中包含利用后述的方法测量到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为20度~70度的网眼。特别优选为20度~60度,进一步优选为30度~50度。
在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小于20度时,网眼的伸长在经方向上受到较大的影响,纬方向的伸长性降低,结果,经/纬的伸长力比有时不会成为规定的值。在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大于70度时,编成性恶化,有时难以编成。优选编织物中的单位面积的非弹性纤维的所有线圈中的、网眼的倾斜度为20度~70度的网眼的比例为20%~80%,更优选为25%~60%。
对于具有倾斜度的网眼的配置,优选存在于每1个线圈纵行(wale)中,更优选存在于同一个线圈纵行内的带有倾斜度的网眼以50%~100%的比率存在。
在本发明中规定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是如下这样求得的:在以约22N的应力使编织物在经纬两个方向上同时伸长的状态下,利用Keyence(日文:キーエンス)有限公司制造的数字显微镜VHX-500,以倍率100倍拍摄针编弧面的表面照片,根据拍摄到的照片,利用量角器测量非弹性纤维的线圈相对于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的倾斜度。
在此,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以与将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连的同一线圈纵行的网眼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近似的直线表示。非弹性纤维的线圈的倾斜度是指,连接该线圈的根部和顶端的直线在线圈的中心附近与表示上述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的直线之间交叉的角度(采用锐角)。
本发明人发现了上述非弹性纤维的网眼根据构成网眼的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位置关系改变网眼的倾斜度的方法。图2详细地说明使非弹性纤维的网眼倾斜的方法。
图2b表示双向弹力经绒-经平编织物组织的示意图,图2c表示编织物表面的放大照片。该双向弹力经绒-经平编织物是通过使用非弹性纤维以1-0/2-3的编织组织编成地组织、并使用弹性纤维使1-2/1-0的编织组织组合于该地组织而得到的。该编织物是如下这样的构造:在全部的网眼中,非弹性纤维的方向和弹性纤维的方向不同(图2a),结果,对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网眼施加的力均等,编织物上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与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平行地排列。根据图2c的照片实际测量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全部在0度~15度的范围内。
在使本编织物在经方向上伸长时,易于变形的网眼在线圈横列方向、即编织物的经方向上相连,因此,编织物在经方向上的伸长性较大。另一方面,编织物的纬方向的伸长性仅取决于连接网眼和网眼的沉降弧的伸长容易性,在使编织物在纬方向上伸长时,伸长性较低的非弹性纤维早于弹性纤维被绷紧,编织物在纬方向上的伸长性较小,伸长时的经方向/纬方向的伸长力比小于0.8,瞬间恢复性不良。
另一方面,图2e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组织的示意图,图2f表示编织物表面的放大照片。该编织物是使用三个梳栉、并使中部梳栉的非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与弹性纤维的方向相同而编成的。在该编织物的由中部梳栉的非弹性纤维形成的网眼中,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为相同方向(图2d),结果,使施加于网眼的力偏向一侧,能够使非弹性纤维的网眼向线圈纵行方向倾斜。在根据图2f的照片实际测量的、由中部梳栉的非弹性纤维形成的网眼的倾斜度中,大量存在显示了20度~70度的范围的倾斜度。
该编织物不仅是在经方向上伸长,网眼也易于在编织物的纬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变形,易于在纬方向上伸长。结果,成为经纬两个方向的伸长力优异、伸长力比优异、恢复率优异、且瞬间恢复性优异的编织物。
作为用于体现本发明的性能的优选的编织组织,能够列举出以下三种组织。
第一种优选的编织组织是如下这样的组织:在利用三个梳栉编成的经编织物中,在一个梳栉上穿丝有弹性纤维,在其他的两个梳栉上,分别以1进1出的方式穿丝有非弹性纤维,从而形成互相弥补彼此的穿丝部位的位置关系。特别优选为:弹性纤维是单梳栉经平组织(denbigh)组织,并且,穿丝有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某一个梳栉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plain cord)、另一个梳栉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
优选通过配置弹性纤维而编成的组织是单梳栉经平组织,在单梳栉经平组织中存在用1-2/1-0表示的闭口的单梳栉经平组织、或者用2-1/0-1表示的开口的单梳栉经平组织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以除单梳栉经平组织之外的组织编成弹性纤维的组织时,只能编成强度(power)较强的组织,用途受到限定,不理想。
对于非弹性纤维的组织,为了抑制布料的厚度,优选分别以1进1出的方式穿丝非弹性纤维,从而形成互相弥补彼此的穿丝部位的位置关系,优选为用1-0/2-3、2-3/1-0表示的闭口的单梳栉绒针组织、或者用0-1/3-2、3-2/0-1表示的开口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在此,1进1出的穿丝是指对于梳栉的穿丝部位每隔1针地穿丝。
穿丝有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某一个梳栉形成的组织优选为方向与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另一个梳栉形成的组织优选为方向与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在非弹性纤维全都与弹性纤维为不同方向的情况下,编织物上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全部在线圈横列方向上排列,有时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力的平衡变差,瞬间恢复性变差。在非弹性纤维全都与弹性纤维为相同方向的情况下,有时编织物上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全都向线圈纵行方向倾斜,难以在编织物的经方向上伸长,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力的平衡变差,瞬间恢复性变差。
第二种优选的编织组织是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atlas)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的。特别优选为:由三个梳栉构成,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1针就跨越3个线圈纵行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此时,非弹性纤维的经缎编织优选与弹性纤维的经缎编织为相反方向。在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1针就跨越4个以上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时,难以取得非弹性纤维与弹性纤维的平衡,有时编成性会成为问题。另外,在弹性纤维以横移两针以上编成时,有时沉降弧的重叠量会增加,导致编织物厚度增加。
在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1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沿与弹性纤维相反的方向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时,有时非弹性纤维的沉降弧的余量消失,布料的伸长变得不充分。另外,在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1针就跨越3个线圈纵行地沿着与弹性纤维相反的方向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时,特别是经方向的伸长容易性减小,回复性也降低,因此,有时作为产品穿着时的合身感变差。
在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6个线圈纵行地沿着弹性纤维相反的方向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时,有时组织花纹会变好,成为特殊的外观的组织。
在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沿着与弹性纤维相同的方向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时,有时编织物上的非弹性纤维的网眼全都向线圈纵行方向倾斜,难以在编织物的经方向上伸长,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力的平衡会变差,瞬间恢复性变差。
在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中,在使用三个梳栉编成的情况下,优选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穿丝有非弹性纤维。此时,只要配置在任一个梳栉上的非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沿着与弹性纤维相反的方向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并且配置在另一梳栉上的非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沿着与弹性纤维相同的方向进行经缎编织,就易于体现经纬两方向的伸长性,因此特别理想。
第三种优选的编织组织是在上述两种的每一种编织物中将弹性纤维的编织组织形成为重经组织而成的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编织组织。通过形成为重经组织,不会形成伸长应力较低的编织组织,但对于得到伸长应力较高的编织组织是有效果的。但是,在伸长应力过大时,运动时会感到绷紧感,有时会阻碍运动,因此,并不优选将能够同样得到较大的伸长力的弹性纤维形成为插入组织的情况、并用插入组织的编织组织。
在本发明中将弹性经编织物的弹性纤维形成为重经组织时,重经组织的组织既可以仅在同一个线圈纵行中编成,也可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跨越不同的线圈纵行地编成,但优选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的编织组织,例如,作为组织,存在2-0/1-3、0-2/3-1、2-0/1-3/3-5/4-2等。不是以之字形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编成的重经组织的弹性纤维的重叠量增多,有时仅能编成伸长应力相当大的编织组织、编织物的厚度增加,并不理想。例如,作为组织,存在2-0/2-0、2-0/0-2等。
具体地讲,在第一种优选的编织组织、即利用三个梳栉编成的经编织物中,优选为如下这样的组织:穿丝在一个梳栉上的弹性纤维以重经组织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在其他的两个梳栉上,分别以1进1出的方式穿丝有非弹性纤维,从而形成互相弥补彼此的穿丝部位的位置关系。特别优选为如下这样的组织:穿丝有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某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的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另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弹性纤维的组织的方向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
另外,在第二种优选的编织组织、即利用三个梳栉编成的经编织物中,优选为如下这样的组织:弹性纤维以重经组织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非弹性纤维的另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沿着与上述非弹性纤维不同的方向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下面,对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的共通的优选方式、制造条件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中,在使用三个梳栉编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前部梳栉、中部梳栉上以满穿非弹性纤维,但为了抑制布料的厚度,优选分别以1进1出的方式穿丝非弹性纤维,从而形成互相弥补彼此的穿丝部位的位置关系。在此,1进1出的穿丝是指对于梳栉的穿丝部位每隔1针地穿丝。
作为布料的编成条件,为了通过对上述的丝使用方法、丝纤度、组织进行组合而成为稳定的张力和优异的布料品质,只要适当地调整送经量即可。另外,“送经量”是指编织恒定线圈横列数(将其称作“腊克(rack)”,通常将480线圈横列作为1腊克)所使用的丝的长度(cm)。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能够利用特里科编织机、拉塞尔编织机编成,对于编织机的机号(gauge)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根据用途、使用的纤维的粗细,任意地选择18机号~40机号的编织机。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优选依据所要求的用途来调整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在单位面积重量100(g/m2)~500(g/m2)的范围内调整。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优选依据所要求的用途来调整厚度,更优选厚度在0.4(mm)~1.0(mm)的范围内调整。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在形成为坯布编织物之后,进行精炼、热定形、染色等加工。加工方法依据通常的弹性纤维混经编织物的加工方法进行即可。另外,优选根据所要求的伸长率特性、伸长率平衡来适当地调成品密度,更优选在每1英寸(2.54cm)50线圈纵行~100线圈纵行、80横列线圈~150横列线圈的范围内调整成品密度。
并且,作为染色阶段中的附带加工,能够与最终的要求特性相应地适当地实施防污加工、抗菌加工、消臭加工、防臭加工、吸汗加工、吸湿加工、紫外线吸收加工、减量加工等,并且,作为后加工,能够与最终的要求特性相应地适当地实施轧光加工、压花加工、折皱加工、起毛加工、乳白加工(opalfinishing)、使用硅系柔软剂等进行的柔软加工等。
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例如能够用于合身的贴身内衣、运动服、泳装等用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穿着感良好,并且,运动追随性优异,能够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并且,用途不会因伸长力而被限定,能够制造难以产生由穿着引起的花纹走样的、穿着感和美观性优异的衣服。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如下这样进行了实施例的各个评价。
(1)非弹性纤维向线圈纵行方向的倾斜
在以约22N的应力使编织物在经纬两个方向同时伸长的状态下,利用Keyence有限公司制造的数字微型显微镜VHX-500,以倍率100倍拍摄针编弧面的表面照片。根据拍摄到的照片,利用量角器测量非弹性纤维的各线圈相对于用以下的基准求得的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的倾斜度。
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以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连的网眼的中心的连结线近似的直线表示。
非弹性纤维的线圈的倾斜度:用连结1个线圈的根部和顶端的直线在线圈的中心附近与表示上述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线的直线之间交叉的角度(采用锐角)表示。
(2)伸长力、伸长力比
使用拉伸试验机,将以宽2.5cm、10cm的把持间隔把持的编织物以300mm/分的拉伸速度反复伸长·恢复3次,测量直到伸长率80%为止的往路应力、返路应力,描画伸长恢复曲线,将第1次伸长中的伸长率80%时的应力作为伸长力。自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曲线读取各自的伸长力,利用下式(1)求出了
伸长力比=(经方向伸长力)÷(纬方向伸长力)式(1)。
(3)伸长恢复率
自利用伸长力比的试验方法得到的伸长恢复曲线读取第3次的残余伸长(%),利用下式(2)求出了
伸长恢复率(%)=[(80-(残余伸长))÷80]×100 式(2)。
(4)布料松弛
使用图1所示的大荣科学精器有限公司制造的De Mattie疲劳试验机(DC-3型),将在试验机的固定试样夹持部1a中以20cm见方取样而成的试样固定于试样固定框1b,设置在试验机上。并且,在该试验机的可动试样夹持部1c上设置上推圆棒1d。调节上推圆棒的高度,使得上推圆棒1d的最大上推高度为自试样固定框1b起向上方6cm。设定上推圆棒的最大上推高度,使得试样在最大程度上推时伸长约50%。
用三脚架将Library有限公司制造的高速照相机“向日葵GE200”设置在与试样固定框水平的位置和距试样固定框前表面20cm的位置。
以在1分钟内进行500次的上推动作的方式设定De Mattie疲劳试验机,使其运转,在1秒钟200帧的条件下拍摄第500次的上推动作。
根据拍摄到的动画,将上推动作500次之后圆棒下降时圆棒的顶端通过试样固定框的下端的时刻设为0,使用Library有限公司制造的分析软件“Move-tr/2D”测量从0开始0.05秒以内试样自试样固定框的最大试样松弛。
(5)穿着花纹走样性
使用在实施例中制作的弹性经编织物缝制合身的网球衫,在进行网球运动两个小时之后脱下网球衫,特别是参考肘部的编织物是否发生花纹走样(变形)、还参考对于肘部的编织物发生了变形的网球衫在脱下之后用手揉搓而变形是否消失,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了目测判定。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的情况按照下述基准为3以上。
5:完全没有花纹走样;
4:虽然在肘部发生了一些花纹走样,但不用担心;
3:虽然肘部发生了变形,但揉搓后变形就消除;
2:肘部的变形较大,不用力揉搓就不会复原;
1:肘部的变形严重,即使用力揉搓也几乎不会复原。
实施例1
使用karlmayer(日文:カールマイヤー)制造的28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配置34dtx-18f的聚酯丝,在后部梳栉上配置33dt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部的组织以3-4/2-1且1进1出的方式配丝,使该送经量为140(cm/腊克),将中部的组织以1-0/2-3且1进1出的方式配丝,使该送经量为14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0/1-2,使该送经量为89(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3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
利用弹性经编织物的通常的染色及吸水柔软加工工序加工该坯布,得到了编织物。即,使用50℃的槽、60℃的槽、80℃的槽共计3个槽进行松弛处理、精炼,在190℃下进行热定形,并且同时使用市面上销售的聚酯用吸水剂,在130℃下染色,施加市面上销售的柔软剂之后,在170℃下实施整理定形,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合身感良好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2
使前部的组织为1-0/2-3,使该送经量为154(cm/腊克),使中部的组织为3-4/2-1,使该送经量为150(cm/腊克),使后部的送经量为86(cm/腊克)而编成,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3
使前部的送经量为146(cm/腊克),使中部的组织为3-2/0-1,使该送经量为146(cm/腊克),使后部的送经量为85(cm/腊克)而编成,除了上述的条件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4
除了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配置44dtx-34f的尼龙丝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稍差、伸长恢复性优异、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5
使用karlmayer制造的28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将44dtex/24f的聚酯丝分别以1进1出的方式穿丝,在后部梳栉上将22dtex的聚氨酯纤维满穿,使前部的组织为4-5/3-2/1-0/2-3,使该送经量为154(cm/腊克),使中部的组织为2-1/3-4/5-6/4-3,使该送经量为15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0/1-2/2-3/2-1,使该送经量为86(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4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合身感良好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6
使用karlmayer制造的32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上将33dtex/48f的聚酯丝满穿,在后部梳栉上将22dtex的聚氨酯纤维满穿,使前部的组织为4-5/3-2/1-0/2-3,使该送经量为14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0/1-2/2-3/2-1,使该送经量为70(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5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
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合身感良好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7
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将44dtex/36f的聚酯丝穿丝,在后部梳栉上将44dtex的聚氨酯纤维穿丝,使前部的送经量为152(cm/腊克),使中部的送经量为146(cm/腊克),使后部的送经量为85(cm/腊克),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在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8
使用karlmayer制造的28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配置56dtx/36f的聚酯丝,在后部梳栉上配置44dt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部的组织以3-4/2-1且1进1出的方式配丝,使该送经量为165(cm/腊克),将中部的组织以1-0/2-3且1进1出的方式配丝,使该送经量为16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2-0/1-3,使该送经量为190(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6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合身感良好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实施例9
使前部的组织为4-5/3-2/1-0/2-3,使该送经量为175(cm/腊克),使中部的组织为2-1/3-4/5-6/4-3,使该送经量为175(cm/腊克)而编成,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在与实施例8相同的条件下编成,得到了坯布。图7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优异和伸长恢复性优异、合身感良好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小的编织物。
比较例1
使用karlmayer制造的28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上将34dtex/18f的聚酯丝满穿,在后部梳栉上将33dtex的聚氨酯纤维满穿,使前部的组织为2-3/1-0,使该送经量为14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0/1-2,使该送经量为89(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8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较差、合身感较差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大的编织物。
比较例2
在前部梳栉和中部梳栉上将34dtex/18f的聚酯丝满穿,在后部梳栉上将33dtex的聚氨酯纤维满穿,使前部的组织为1-0/4-5,使该送经量为200(cm/腊克),使中部的组织为2-3/1-0,使该送经量为14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0/1-2,使该送经量为89(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9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较差、合身感较差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大的编织物。
比较例3
使用karlmayer制造的32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上将33dtex/10f的尼龙丝满穿,在后部梳栉上将22dtex的聚氨酯纤维满穿,使前部的组织为2-3/2-1/1-0/1-2,使该送经量为110(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0/1-2/2-3/2-1,使该送经量为70(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10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较差、合身感较差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大的编织物。
比较例4
使用karlmayer制造的28机号的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在前部梳栉上将56dtex/36f的聚酯丝满穿,在后部梳栉上将44dtex的聚氨酯纤维满穿,使前部的组织为1-0/2-3,使该送经量为165(cm/腊克),使后部的组织为1-3/2-0,使该送经量为190(cm/腊克)而编成,得到了坯布。图11表示该坯布的组织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该坯布进行染色加工,得到了具有以下的表1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编织物。
以下的表1表示所得到的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得到的编织物是经纬伸长平衡较差、合身感较差且穿着花纹走样较大的编织物。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弹性经编织物,例如能够使合身的贴身内衣、运动服、泳装等的穿着感良好且运动追随性优异,能够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并且,用途不会因伸长力而被限定,能够制造不易产生由穿着引起的花纹走样的、穿着感和美观性优异的衣服。
附图标记说明
1a、试样夹持部;1b、试样固定框;1c、可动试样夹持部;1d、上推圆棒;A、配置在前部梳栉上的非弹性纤维;B、配置在中部梳栉上的非弹性纤维;C、配置在后部梳栉上的弹性纤维。
Claims (7)
1.一种弹性经编织物,其利用至少两个梳栉编成,其特征在于,
该弹性经编织物是在后部梳栉上配置弹性纤维、并在其他的梳栉上配置非弹性纤维而形成的,该编织物在80%伸长时的经方向的伸长力和纬方向的伸长力均为100cN~600cN,经方向的伸长力/纬方向的伸长力之比为0.8~1.8,而且,反复进行“伸长80%再恢复”这样的操作3次以后,经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和纬方向的伸长恢复率均为85%以上,其中,
上述弹性纤维满穿在梳栉上,并且形成线圈,
上述非弹性纤维的网眼的倾斜度为20度~7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
该弹性经编织物利用三个梳栉编成,在上述后部梳栉上穿丝有弹性纤维,在其他两个梳栉上,分别以1进1出的方式穿丝有非弹性纤维,从而形成互相弥补彼此的穿丝部位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
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上述后部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单梳栉经平组织,而且,穿丝有上述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任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另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上述后部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
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上述后部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的重经组织,而且,穿丝有上述非弹性纤维的梳栉中的任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梳栉所形成的组织的方向相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另一个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是方向与穿丝有上述弹性纤维的上述后部梳栉所形成的组织方向的不同的单梳栉绒针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
上述非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
该弹性经编织物利用三个梳栉编成,在上述后部梳栉上,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1针就跨越3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在另一个梳栉上,非弹性纤维在与上述弹性纤维相同的方向上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而且,在余下的梳栉上,非弹性纤维在与上述非弹性纤维不同的方向上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经编织物,其中,
该弹性经编织物利用三个梳栉编成,在上述后部梳栉上,弹性纤维以重经组织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以之字形编成,在另一个梳栉上,非弹性纤维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而且,在余下的梳栉上,非弹性纤维在与上述非弹性纤维不同的方向上一边每横移两针就跨越5个线圈纵行地以经缎编织往复、一边一个线圈横列一个线圈横列地编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77625 | 2009-12-07 | ||
JP2009-277625 | 2009-12-07 | ||
PCT/JP2010/064731 WO2011070828A1 (ja) | 2009-12-07 | 2010-08-30 | 弾性経編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8313A CN102648313A (zh) | 2012-08-22 |
CN102648313B true CN102648313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4145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553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8313B (zh) | 2009-12-07 | 2010-08-30 | 弹性经编织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79201B2 (zh) |
EP (2) | EP2511405B1 (zh) |
JP (2) | JP5700688B2 (zh) |
CN (1) | CN102648313B (zh) |
TW (1) | TWI406986B (zh) |
WO (1) | WO20110708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35266B2 (ja) * | 2010-12-10 | 2015-06-17 | 三菱レイヨン・テキ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931433B2 (ja) * | 2011-12-27 | 2016-06-08 | 東レ株式会社 | 弾性経編地 |
ES2628862T3 (es) | 2013-03-29 | 2017-08-04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Tejido elástico de género de punto y prenda de vestir |
CN103255570B (zh) * | 2013-05-24 | 2015-05-13 | 江苏聚杰微纤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弹力麂皮绒织物 |
KR101838411B1 (ko) * | 2013-07-12 | 2018-03-13 |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탄성 환편지 |
CN103835064A (zh) * | 2014-02-26 | 2014-06-04 | 苏州华龙针织品有限公司 | 18针贾卡经编机成圈机构 |
CN104055231A (zh) * | 2014-06-20 | 2014-09-24 | 张连根 | 一种同时含有丙纶和聚烯烃弹力纤维的针织保暖面料 |
CN104026782A (zh) * | 2014-06-25 | 2014-09-10 | 太仓市鑫泰针织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混纺化纤面料 |
JP6654565B2 (ja) * | 2014-07-09 | 2020-02-26 | 公益財団法人がん研究会 | 衣料 |
WO2016166896A1 (ja) * | 2015-04-17 | 2016-10-20 |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 伸縮性経編地 |
JP5965093B1 (ja) * | 2015-04-17 | 2016-08-03 |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 伸縮性経編地 |
CN106283374A (zh) * | 2015-06-08 | 2017-01-04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面料和用途 |
TWI583839B (zh) * | 2015-07-30 | 2017-05-21 | Elastic fiber ribbon new organization | |
JP6133458B1 (ja) * | 2016-02-09 | 2017-05-24 | ウラベ株式会社 | 伸縮性経編地 |
JP6902330B2 (ja) * | 2016-04-15 | 2021-07-14 | 東レ株式会社 | 弾性経編地およびスポーツ用衣料 |
JP6812136B2 (ja) * | 2016-05-11 | 2021-01-13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伸縮性経編地 |
JP6851746B2 (ja) * | 2016-08-12 | 2021-03-31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セルロース繊維交編経編地 |
TW201816213A (zh) * | 2016-08-31 | 2018-05-01 | 大陸商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 一種具有運動追隨性的面料 |
KR102212236B1 (ko) * | 2016-10-04 | 2021-02-04 |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경편지 |
CN108425180B (zh) * | 2017-02-15 | 2020-09-08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运动追随性面料 |
US11327068B2 (en) | 2017-04-12 | 2022-05-10 |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resence of a microorganism in a sample |
JP2018188769A (ja) * | 2017-05-08 | 2018-11-29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伸縮性経編地 |
WO2018235738A1 (ja) * | 2017-06-22 | 2018-12-27 |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ラッセル編地 |
JP2019135336A (ja) * | 2018-02-05 | 2019-08-15 | 北陸エステアール協同組合 | 伸縮性経編地 |
JP7142349B2 (ja) * | 2018-08-17 | 2022-09-27 | アサヒマカム株式会社 | ネット構造の伸縮性経編地 |
CN109371559B (zh) * | 2018-11-13 | 2021-04-23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弹性3d仿生发制品、制备方法以及经编机 |
CN110387638A (zh) * | 2019-07-29 | 2019-10-29 |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一种免缝边经编弹性织物及其编织工艺和用途 |
CN111206331B (zh) * | 2020-01-09 | 2022-07-15 | 德庆泰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粘肉防滑经编双面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JP2024515339A (ja) * | 2021-04-13 | 2024-04-09 | 東レ繊維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フリーカット性経編地及びその用途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50879A1 (en) * | 2002-04-02 | 2003-10-08 | GFD Fabrics, Inc. | Stretchable loop-type warp knitted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0075A (en) | 1974-09-03 | 1975-10-07 |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 Warp knit elastic fabric |
US3961500A (en) * | 1974-10-15 | 1976-06-08 | Gould Inc. | Yarn runner-length controller for knitting machines |
US4173131A (en) * | 1977-08-30 | 1979-11-06 | The Kendall Co. | Porous elastic bandage |
GB2022156B (en) * | 1978-04-14 | 1982-09-22 | Toyo Boseki | Warp knitted fabric woven or unwoven fabric used in making a liminate |
US4649722A (en) | 1986-03-26 | 1987-03-17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Open warp knit fabric |
US4668563A (en) * | 1986-06-12 | 1987-05-26 | Johnson & Johnson Products, Inc. | Conformable fiberglass casting tape |
US4802346A (en) * | 1987-12-21 | 1989-02-07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Method of warp knitting |
GB8801636D0 (en) * | 1988-01-23 | 1988-02-24 | Smith & Nephew Ass | Bandages |
CA1334640C (en) * | 1988-09-09 | 1995-03-07 | Smith And Nephew Plc | Conformable bandage |
GB8914895D0 (en) * | 1989-06-29 | 1989-08-23 | Wrightwear Fabrics Limited | Fabric |
US5029457A (en) * | 1989-08-22 | 1991-07-09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Method of warp knitting |
DE4119048C2 (de) * | 1991-06-10 | 1996-03-14 | Mayer Textilmaschf | Schäranlage |
CA2072853C (en) * | 1991-07-02 | 1995-03-14 | Toshiyuki Kondou | Elastic warp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H062252A (ja) | 1992-06-19 | 1994-01-11 | Du Pont Toray Co Ltd | 弾性経編地 |
JPH0770894A (ja) | 1993-08-31 | 1995-03-14 | Kanebo Ltd | 弾性経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8158217A (ja) | 1994-11-30 | 1996-06-18 | Unitika Ltd | 経編地の製造方法 |
US5596888A (en) * | 1995-10-23 | 1997-01-28 |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 Knitted furniture support fabric |
IT1288977B1 (it) * | 1996-08-27 | 1998-09-25 | Piave Ind Tessuti Elastici S P |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di tessuto elastico di maglieria e relativo tessuto |
JP3023354B2 (ja) * | 1998-04-22 | 2000-03-21 |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 体型補整機能または筋肉サポート機能を有する衣類 |
US5994612A (en) * | 1998-07-31 | 1999-11-30 | Watkins; William Bruce Campbell | Postoperative wound protection garment having improved elasticity, modulus and breathability |
JP4230048B2 (ja) | 1999-05-07 | 2009-02-25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安定性を有する弾性経編地 |
JP3709143B2 (ja) * | 2000-04-05 | 2005-10-19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弾性編地 |
JP3490070B2 (ja) * | 2000-12-05 | 2004-01-26 | 健一 横山 | 医療用伸縮性布帛材料 |
EP1281798A3 (en) | 2001-07-31 | 2003-04-23 | Industria Centenari E Zinelli Spa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etentive elastic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
JP3897150B2 (ja) * | 2001-10-25 | 2007-03-22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伸縮バランスに優れた経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0436684C (zh) * | 2001-11-05 | 2008-11-26 | 华歌尔公司 | 伸缩性服装 |
JP2003166152A (ja) * | 2001-11-28 | 2003-06-13 | Du Pont Toray Co Ltd | 弾性経編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4022827A1 (ja) * | 2002-09-09 | 2004-03-18 | Kawashimaorimono Co., Ltd. | 弾性経編布帛 |
CN100591824C (zh) | 2003-08-29 | 2010-02-24 | 佩恩弹性织物有限责任公司 | 衣服 |
US6766669B1 (en) * | 2003-10-31 | 2004-07-27 | Charm Young Industry Co., Ltd. | Warp knitted fabric for zipper mounted thereon |
JP4235187B2 (ja) * | 2005-03-25 | 2009-03-11 | 福井経編興業株式会社 | 経編地の編成方法と、その経編地 |
JP4102829B2 (ja) | 2005-11-22 | 2008-06-18 | ウラベ株式会社 | 伸縮性経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4882679B2 (ja) * | 2006-11-08 | 2012-02-22 | 東レ株式会社 | 経編地 |
JP5631528B2 (ja) * | 2007-01-29 | 2014-11-26 | Kb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 伸縮性編地 |
JP5462497B2 (ja) | 2009-02-20 | 2014-04-02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弾性経編地 |
-
2010
- 2010-08-30 WO PCT/JP2010/064731 patent/WO20110708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30 EP EP10835750.0A patent/EP251140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8-30 CN CN201080055534.4A patent/CN1026483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30 EP EP15164696.5A patent/EP2937453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8-30 JP JP2011545107A patent/JP57006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30 US US13/514,111 patent/US927920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31 TW TW99129326A patent/TWI40698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
- 2014-09-08 JP JP2014182698A patent/JP595347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50879A1 (en) * | 2002-04-02 | 2003-10-08 | GFD Fabrics, Inc. | Stretchable loop-type warp knitted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JP特开2000-314063A 2000.11.14 |
JP特开2003-129361A 2003.05.08 |
JP特开2003-166152A 2003.06.13 |
JP特开2007-138362A 2007.06.07 |
JP特开2008-115511A 2008.05.22 |
JP特开2008-184702A 2008.08.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11405A1 (en) | 2012-10-17 |
JP5953470B2 (ja) | 2016-07-20 |
WO2011070828A1 (ja) | 2011-06-16 |
JPWO2011070828A1 (ja) | 2013-04-22 |
EP2511405A4 (en) | 2014-12-17 |
CN102648313A (zh) | 2012-08-22 |
EP2937453A1 (en) | 2015-10-28 |
EP2511405B1 (en) | 2018-07-18 |
US9279201B2 (en) | 2016-03-08 |
TWI406986B (zh) | 2013-09-01 |
EP2937453B1 (en) | 2021-06-16 |
TW201120265A (en) | 2011-06-16 |
US20120244773A1 (en) | 2012-09-27 |
JP5700688B2 (ja) | 2015-04-15 |
JP2015007308A (ja) | 2015-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48313B (zh) | 弹性经编织物 | |
CN105378171B (zh) | 弹性圆形针织物 | |
TWI782227B (zh) | 緯編針織物 | |
EP1978150A1 (en) | Cellulose fiber blended fabric | |
US11535964B2 (en) | Weft knit fabric | |
WO2018056303A1 (ja) | ビジネススーツ用編地 | |
JP5462497B2 (ja) | 弾性経編地 | |
JP4882679B2 (ja) | 経編地 | |
JP5095274B2 (ja) |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768329B2 (ja) | ストレッチ織物 | |
JP2001303415A (ja) | 筒状編地 | |
CN110809651B (zh) | 一种针织面料 | |
JP6845030B2 (ja) | 経編地 | |
CN111206331A (zh) | 一种粘肉防滑经编双面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2895222U (zh) | 一种具有小针眼凹凸横条t恤 | |
CN212895219U (zh) | 一种具有花灰方格且舒适有型的跑步t恤 | |
JP5735266B2 (ja) | 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946559B2 (ja) | 経編地 | |
CN107227552A (zh) | 一种针织双弹织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