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38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6388B CN102566388B CN201110434249.XA CN201110434249A CN102566388B CN 102566388 B CN102566388 B CN 102566388B CN 201110434249 A CN201110434249 A CN 201110434249A CN 102566388 B CN102566388 B CN 102566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d toner
- retainer
- waste toner
- collector
- image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能够与废调色剂集合器的锁定单元的解除动作联动地解除保持器的锁定单元,其中,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将在图像形成部中产生的废调色剂运送至废调色剂瓶,所述保持器保持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的轴部。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保养检查时的操作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于电子照相法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准备有与例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K)各颜色分别对应的多个鼓状的感光体。并且,被构成为:在各感光体的周面上利用激光扫描单元形成电潜像,并在各感光体的周面上通过被提供的各色的调色剂来分别生成各色的调色剂像。生成在各感光体的周面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转印到转印带上,由此,在转印带上形成彩色图像,其中所述转印带由驱动旋转的无端带构成。接着,合成在该转印带上的彩色图像被转印到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然后,在定影装置中被加压、加热来实施定影处理。
以上述的感光体为中心构成的图像形成部被构成为:经由锁定单元被装卸自如地设置的定位部件(retainer)被定位并安装在箱体内,并在保养检查时能够从箱体取出。即,图像形成部被构成为:能够在保养检查时解除定位部件的锁定单元的锁定并从箱体取出。
然而,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除了图像形成部的定位部件之外装入箱体中的废调色剂集合器等其他单元也经由锁定单元装卸自如地设置,因此,存在以下缺点: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保养检查时不得不分别解除各单元的锁定单元,保养检查时的操作性差。
另外,在箱体上装卸自如地设置有废调色剂瓶,该废调色剂瓶由于利用装置内的狭小的空间设置,因此在与废调色剂集合器之间的关系上,被构成为将废调色剂瓶取下之后开闭废调色剂集合器。然而,一旦在将废调色剂瓶从箱体取下之前打开废调色剂集合器,则有可能导致废调色剂集合器与废调色剂瓶碰撞而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保养检查时的操作性好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而采用了以下的构成。
第一发明采用以下构成: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能够装卸地被设置在箱体内;能够开闭的多个开闭部件,其为了装卸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而进行开闭;以及针对各开闭部件的锁定单元,其中,与任一个锁定单元的解除动作联动,其他的锁定单元也被解除。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有联动机构,因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保养检查时的操作性,所述联动机构使一个锁定单元的解除动作与其他的锁定单元的解除动作联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当从正面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时的立体图;
图2是在打开了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的前盖并且废调色剂瓶被安装在箱体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中将废调色剂瓶从箱体卸下并打开前盖、并且废调色剂集合器被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中将废调色剂瓶从箱体卸下并打开前盖、且废调色剂集合器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中将废调色剂瓶从箱体卸下并且前盖和废调色剂集合器被打开、并且保持器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废调色剂瓶的立体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装置的上方观察将废调色剂瓶的接收口安装在递送口容纳部的状态的图;
图7B是图7A的X-X截面图;
图8A是当从正面侧观察废调色剂集合器时的立体图;
图8B是当从背面侧观察废调色剂集合器时的立体图;
图9A是从正面侧观察当从废调色剂集合器卸下盖体并且解除杆被固定时的立体图;
图9B是从正面侧观察当解除杆被解除时的立体图;
图10A是当解除杆被固定了时的连结棒的立体图;
图10B是当解除杆被解除了时的连结棒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锁定部与废调色剂瓶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锁定部与废调色剂瓶抵接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3A是当从正面侧观察保持器时的立体图;
图13B是当从背面侧观察保持器时的立体图;
图14A是当解除杆被固定了时的该解除杆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B是当解除杆被解除了时的该解除杆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5A是图14A的X1-X1剖面图;
图15B是图14B的X2-X2剖面图;
图16A是当保持器为锁定状态时的卡合片的放大立体图;
图16B是当保持器的锁定被解除时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卡合片的正面图;
图18是当废调色剂集合器为锁定状态时的包含卡合片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中当废调色剂集合器为锁定状态时的包含卡合片的放大立体图;
图20A是示出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中保持器和废调色剂集合器的锁定状态的剖面图;
图20B是示出从图20A的状态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1A是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中解除杆的锁定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1B是示出从图21A的状态锁定状态被解除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22A是示出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的变形例中的解除杆的锁定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2B是示出从图22A的状态锁定状态被解除的动作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地改变的各部件的比例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举例说明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复印机P时的立体图。在该复印机P的箱体1的正面中央部分设有前盖1a,该前盖1a被构成为:如图2中用箭头A所示的那样,上边部侧以下边部为旋转中心轴向前方侧转动并能够使箱体1的正面中央部分露出。另外,该复印机P的箱体1的上部设有原稿读取部1b,在该原稿读取部1b的下方设有排纸盘1c,在箱体1的上部正面右侧设有用户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1d,并且,在箱体1的下部设有供纸盘1e。
以下,利用示出打开了前盖1a的状态的图2~图5进行说明。
在位于前盖1a的内侧的、复印机P的箱体1的正面中央部设有废调色剂瓶B以及相当于本发明的“开闭部件”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另外,在该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里侧设有相当于本发明的“开闭部件”的保持器R,对于该保持器R后述。
另外,如图5所示,在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R的里侧配置有图像形成部。作为该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容纳有与各色的调色剂对应的感光体单元2a~2d和显影单元3a~3d。感光体单元2a~2d和显影单元3a~3d分别以能够从箱体1向前方侧拉出并且能够装卸地被容纳。另外,感光体的轴部4a~4d和废调色剂的排出口5a~5d从感光体单元2a~2d向前方突出,在显影单元3a~3d形成有定位孔6a~6d(在图5中只能看见6a)。保持器R设有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与轴部4a~4d和定位孔6a~6d卡合,从而用于将感光体单元2a~2d和显影单元3a~3d的一端侧相对于箱体1相互定位。另外,感光体单元2a~2d和显影单元3a~3d的另一端侧虽然未图示但是与形成在箱体1里侧的卡合单元卡合来相互定位。
废调色剂瓶B呈内部具有预定容量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其上表面的中央部设有上面侧开口并且形成为厚的接收口b。并且,该废调色剂瓶B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所述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设置在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下部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箱体1上。图2示出在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安装有废调色剂瓶B的状态,图3、图4以及图5示出从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卸下了废调色剂瓶B的状态。图6是废调色剂瓶的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废调色剂瓶B的接收口b安装在递送口容纳部13的状态的图。图7A是从装置的上方观察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的X-X截面图。在递送口容纳部13,开闭器部13a以被压缩弹簧13b向与废调色剂瓶B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的状态被保持,所述开闭器部13a覆盖形成在废调色剂集合器的运送管42(图9)的下表面的递送口43。开闭器部13a由不透明的部件成型,并且包括覆盖递送口43的盖部13c、与废调色剂瓶B的接收口b抵接的抵接部13d、遮蔽装满传感器13f的遮蔽部13e。装满传感器13f是在受光部检测从发光部发出的光的构成。
废调色剂瓶B包括罐部80和固定在罐部80的头部的帽部81,帽部81成为接收口b。帽部81由透明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成型,并且具有与运送管42的递送口43的下方对置的首部81a和在其下部与罐部80卡合的肩部81b。并且,在肩部81b上,从圆周方向的对置的位置的周面延设有两根旋钮部81c、81d。在一个旋钮部81d上形成有楔形状的突起部81e。
在没有将废调色剂瓶B安装在递送口容纳部13的状态,开闭器部13a通过压缩弹簧13b在图7A、图7B中向右方向移动,成为堵住运送管42的递送口43的状态。一旦将废调色剂瓶B安装到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则开闭器部13a与首部81a抵接并反抗压缩弹簧13b的压力向左方向移动从递送口43离开,首部81a替代其与递送口43对置配置。在该位置,旋钮部81d的突起部81e与形成在递送口容纳部13的卡合部13g卡合而限制了向右方向的移动。
当拔出被安装在递送口容纳部13的状态的废调色剂瓶B时,用手指夹住旋钮部81c、81d而相互弹性变形,突起部81e从卡合部13g离开,卡合被解除。并且,通过压缩弹簧13b的施加力而被压向拔出方向。
废调色剂集合器10在其外侧具有盖体11和解除杆20。
盖体11形成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外框。并且,该盖体11被构成为:如图2和图3所示的那样被设为覆盖前盖1a的内侧的箱体1的前表面,并且如图4中的箭头B所示的那样为上边部侧以下边部为旋转中心轴向前方侧转动并能够露出图像形成部的保持器R。如此,在该盖体11里侧的箱体1上设有包含保持器R在内的图像形成部。
若利用作为当从正面侧观察废调色剂集合器10时的立体图的图8A以及作为当从背面侧观察废调色剂集合器10时的立体图的图8B来进一步说明盖体11,则盖体11的下边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将废调色剂集合器10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撑的支轴12a、12b。并且,这些支轴12a、12b被构成为能够分别插入箱体1的未图示的开孔中。
在盖体11的下边左部侧(参照图8A)设有递送口容纳部13,并且在其背面的中央水平部分相互保持预定间隔而设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5个)接收口容纳部14a~14e。
递送口容纳部13被设置在当废调色剂瓶B被安装在箱体1时与废调色剂瓶B的接收口b对应的位置,接收口容纳部14a~14e当盖体11如图2或图3所示的那样被关闭时与从图像形成部侧排出的废调色剂的排出口5a~5d的位置对应地设置。另外,在该盖体11的背面的接收口容纳部14a~14e的下方水平状地设有容纳后述的运送管的容纳部15。
解除杆20设置在盖体11的正面右侧。在解除杆20上设有旋转轴(未图示)并且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后述的框架上,其中,所述旋转轴贯穿盖体11的正面侧的盖来设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P具有用于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装卸自如的一对卡合片30a、30b(锁定单元)
一对卡合片30a、30b以分别能够从盖体11的上边部的左右两端侧自由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这些卡合片30a、30b被构成为能够分别插入到箱体1的开孔(参照图18)。另外,这些卡合片30a、30b经由后述的连结棒与解除杆20连接。
图9A、图9B以及图10A、图10B示出从废调色剂集合器10除去了盖体11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内部构造。即,在该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内部设有框架40。并且,在该框架40上除了设有上述的解除杆20之外还设有接收口41a~41e、运送管42以及递送口43。
在框架40上如上所述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有解除杆20。并且,在通过该解除杆20的中心点的轴心的上部,连结棒50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被连接,所述连结棒50的顶端形成于卡合片30a且被弹簧50a施力。另外,在通过该解除杆20的中心点的轴心的下部,连结棒51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连接,所述连结棒51的顶端形成于卡合片30b且被弹簧51a施力。在通过该解除杆20的中心点的轴心的更下部,连结棒53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被连接,所述连结棒53与连结棒51一体形成,且位于连结棒50的下方,并向与连结棒51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顶端形成于锁定部52。
在连结棒51的解除杆20侧的上表面设有随着从解除杆20远离而变高的斜面51b。并且,在该斜面51b上,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被载置,该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被设置为:在连结棒51的长度方向、即在横向上其移动被限制,并且在与该连结棒5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在纵向上能够自由移动。在该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的下部一体地设有如后述的图14A以及图14B所示的那样朝向箱体1的里侧突出的抵接面51d,并且后述的保持器杆能够抵接到该抵接面51d。
图9A和图10A分别示出当解除杆20向逆时针方向被固定时、即当阻止了解除杆20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时的各连结棒50、51、53的位置。如图10A中的箭头D所示的那样,此时的卡合片30a被弹簧50a、51a向外侧施力,以使其远离解除杆20的位置。另外,如图10A中的箭头E所示的那样,卡合片30b也被弹簧50a、51a向外侧施力。
图9B和图10B示出当使解除杆20反抗弹簧50a和弹簧51a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了90度时的各连结棒50、51、53的位置。如图10B中的箭头F所示的那样,此时的卡合片30a朝向解除杆20所位于的中心移动。另外,如图10B中的箭头G所示的那样,卡合片30b同样地也朝向中心移动。
说明顶端具有锁定部52的连结棒53和废调色剂瓶B的关系。图11是示出锁定部52与废调色剂瓶B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锁定部52与废调色剂瓶B抵接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如图2、图11、图12所示那样,当废调色剂瓶B被安装在箱体1的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时,该废调色剂瓶B的形成为厚的接收口b位于递送口43(设置在盖体11的递送口容纳部13)。并且,此时的接收口b和连结棒53的锁定部52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决定为使得连结棒53的锁定部52能够与接收口b的侧面抵接。因此,当废调色剂瓶B被安装在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时,连结棒53的锁定部52与废调色剂瓶B的接收口b的侧面抵接,因此连结棒53朝向外侧方向(图10A、图10B中的左侧方向)的移动被阻止,解除杆20的旋转被阻止,保持锁定状态。
接收口41a~41e与设置在盖体11上的接收口容纳部14a~14e的位置对应地设置,并且运送管42与设置在盖体11的运送管容纳部15的位置对应地设置。
运送管42由螺旋式传送装置构成。即,虽然未图示,但在运送管42内在管的轴心方向上设有通过电机旋转驱动的螺旋。并且,由该螺旋式传送装置构成的运送管42被构成为能够将从接收口41a~41e投入的废调色剂运送到递送口43侧。
设置在框架40的运送管42在该框架40安装在盖体11上时位于距离盖体11的旋转轴的支轴12a、12b的位置的预定距离(参照图8B的“H”)上方。因此,当盖体11被打开或关闭时,该运送管42能够随着盖体的动作改变姿势。
递送口43与设置在盖体11上的递送口容纳部13的位置对应地设置。该递送口43被构成为:通过运送管42运送过来的废调色剂以落下的形式从该递送口43排出,并能够将废调色剂投入到位于该递送口43的下方的废调色剂瓶B的接收口b。
接下来,利用图13A的从正面侧观察保持器R的立体图、以及图13B的从背面侧观察保持器R的立体图、图14A的解除杆20被固定时的该解除杆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4B的解除杆20被解除时的该解除杆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5A的图14A的X1-X1剖面图、图15B的图14B的X2-X2剖面图来说明保持器R。
该保持器R被设置为当打开盖体11时显现出(参照图4)。即,该保持器R以与盖体11被关闭时的该盖体11的背面侧相对置的形态设置在箱体1内。并且,该保持器R包括保持器主体60、保持部62a~62d、保持器杆63。
保持器主体60被形成为其大小与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盖体11的上半部分大致相同,并且在其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轴部61a、61b。并且,将保持器主体60经由轴部61a、61b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箱体1。在保持器主体60上形成有:与感光体单元2a~2d的轴部4a~4d卡合的卡合孔65a~65d、与显影单元3a~3d的定位孔6a~6d卡合的卡合突起66a~66d、与形成在箱体1的定位部1g、1h(参照图5)卡合的定位突起67a、67b。
保持部62a~62d相互保持着预定间隔设置在保持器主体60的下部边上。这些间隔通过被装入图像形成部中的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4个)感光体的轴部的配置位置来决定。即,该保持部62a~62d被构成为:使得在保持器主体60如图4所示的那样关闭的状态下从图像形成部侧排出废调色剂的排出口5a~5d朝向废调色剂集合器10突出。此时,感光体单元2a~2d的轴部4a~4d和卡合孔65a~65d、显影单元3a~3d的定位孔6a~6d和卡合突起66a~66d、箱体1的定位部1g、1f和定位突起67a、67b分别卡合,感光体单元2a~2d和显影单元3a~3d彼此被定位到箱体1上。另外,被构成为:当该保持器主体60如图5的箭头C所示的那样打开时,感光体单元2a~2d和显影单元3a~3d的保持状态被解除,能够被取出。
保持器杆63以其一部分从保持器主体60的正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参照图13A),并被构成为该突出部分能够上下运动(参照图13A的箭头H)。并且,该保持器杆63的设置位置被设置在与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设置在盖体11上的解除杆20的位置相对置的位置附近。即,该保持器杆63被定位成在保持器主体60如图4所示的那样被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与设置在上述的连结棒51上的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的抵接面51d抵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P具有用于能够装卸保持器R的卡合片64a、64b(锁定单元)。
该卡合片64a、64b分别设置在保持器主体60下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轴部61a、61b的下方,并且经由保持器杆63和轴68被连接。并且,该卡合片64a、64b被构成为:当关闭了保持器主体60时,将保持器主体60固定在箱体1侧,在保持器杆63向上方移动时,卡合片64a、64b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卡合片64a、64b的卡合状态被解除),保持器主体60能够经由轴部61a、61b转动。
利用图14B和图15B进一步说明卡合片64a、64b的上述动作,一旦解除杆20向图14B的箭头J方向转动,则随着连结棒53向箭头K方向移动而斜面51b也向相同方向移动,由此,载放在该斜面51b上的解除部件51c向箭头L所示的那样向上方移动。并且,一旦解除部件51c向上方移动,则与该解除部件51c一体构成的抵接面51d也向上方移动(参照图15B的箭头M),载放在该抵接面51d上的保持器杆63也向上方移动(参照图15B的箭头N)。即,该卡合片64a、64b通过对解除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锁定的解除杆20进行操作,也能够同时解除保持器R的锁定。
参照图16A、图16B,更详细地说明卡合片64a。图16A、图16B是包含卡合片64a的放大立体图。如图16A、图16B所示,卡合片64a随着轴68的转动而以轴68为中心转动。在卡合片64a的前方,壁部69以将其壁面朝向卡合片64a侧的状态被设置,所述壁部69设置在箱体1上。该卡合片64a在保持器R处于锁定状态时,如图16A所示的那样,以顶端64a1与壁部69相对置的方式安装在轴68上。因此,在锁定状态,当想要使保持器主体60向箭头Q方向转动时,卡合片64a被卡合在壁部69上,从而抑制保持器主体60。
另一方面,当保持器R的锁定被解除了时,即保持器杆63被移动到上方时,随着轴68的转动,卡合片64a被转动,使得顶端64a1被抬起。卡合片64a的顶端64a1被抬起至壁部69的上方(参照图16B)。由此,能够使保持器主体60向箭头Q方向转动。
另外,当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原来位置时,使保持器主体60向箭头Q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此时,卡合片64a的下表面64a2与壁部69的上端接触,卡合片64a的顶端64a1被抬起。该卡合片64a的顶端64a1随着保持器主体60的移动而被抬起,直至超过壁部69。并且,一旦顶端64a1超过壁部69,则卡合片64a通过自重而以降低顶端64a1的方式转动,保持器R再次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在这里,虽然说明了卡合片64a侧的构成,但是对于卡合片64b侧,也因左右对称而成为相同的构成。
另外,如图15A、图15B所示的那样,在保持器主体60设有推动部件70,该推动部件70从里侧按压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盖体11。推动部件70在其内部容纳有线圈弹簧70a,所述线圈弹簧70a用于从里侧推动为了从打开的状态返回到原来位置而转动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通过该推动部件70,能够可靠地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到锁定状态。其理由如下。
如图16A、图16B所示,卡合片64a(卡合片64b也相同)以轴68为中心以抬起或降下顶端64a1的方式转动。因此,为了使卡合片64a超过壁部69来如上所述的那样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到锁定状态,需要使图17所示的卡合片64a的最大外形部位64a3(离转动中心O的距离最远的部位)超过壁部69。该最大外形部位64a3距离转动中心O的距离L1大于从转动中心O至顶端64a1的距离L2。因此,为了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到锁定状态,需要将保持器主体60比锁定状态中的姿势暂时更向里侧压入。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废调色剂集合器10通过卡合片30b(卡合片30a也相同)进入到箱体1的开孔71而成为锁定状态。卡合片30b具有朝向保持器R侧的倾斜面30b1。并且,在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返回到锁定状态时,倾斜面30b1与开孔71的前方侧的壁部72接触并且卡合片30b渐渐被压入,通过卡合片30b的顶端30b2超过壁部72,卡合片30b由弹簧51a的施加力而进入箱体1的开孔71。因此,废调色剂集合器10通过设为锁定状态姿势而能够返回到锁定状态。
在这里,在使保持器主体60和废调色剂集合器10分别返回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卡合片64a(卡合片64b也相同)超过壁部69时的振动被传递给操作者,操作者能够感到保持器主体60成为锁定状态。因此,能够使保持器主体60可靠地返回到锁定状态,其不成问题。然而,在操作者想要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主体60一次成为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操作者只压入废调色剂集合器10而经由废调色剂集合器10压入保持器主体60的情况下,在废调色剂集合器10成为了锁定状态的姿势的时间点卡合片30b(卡合片30a也相同)进入到开孔71,废调色剂集合器10先于保持器主体60成为锁定状态。因此,有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卡合片30b进入到开孔71时的振动,操作者误认为保持器主体60也成为了锁定状态,然而保持器主体60并没有成为锁定状态,无法开始图像形成。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推动部件70,推动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力变强,操作者需要使劲按压废调色剂集合器10。其结果是,保持器主体60充分地被压到里侧,能够可靠地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到锁定状态。
接下来,对上述构成的复印机P的废调色剂的运送动作以及保持器R的解除动作进行说明。
在复印机P中,当进行复印时,从图像形成部产生废调色剂。该所产生的废调色剂从排出口5a~5d被排出并经由接收口41a~41e被投入到运送管42内。并且,该被投入到运送管42内废调色剂经由螺旋的旋转而被运送到递送口43,从而从接收口b被回收到废调色剂瓶B内。当通过未图示的装满传感器检测出废调色剂瓶B被废调色剂装满时,用空的废调色剂瓶B进行替换。
废调色剂瓶B的替换如下进行:打开前盖1a(参照图2的箭头A),如图3所示的那样,从箱体1的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拔出废调色剂瓶B,并更换为新的空的废调色剂瓶B。
在图像形成部的保养检查中解除保持器R时,在打开前盖1a从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拔出废调色剂瓶B之后,进行解除杆20的转动。也就是说,该解除杆20如下转动:通过从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拔出废调色剂瓶B,连结棒53的锁定部52变自由,解除杆20的锁定被解除,如图9B、图10B以及图14B所示的那样,能够使解除杆20向顺时针方向转90度。
当如上所述的那样转动解除杆20时,卡合片30a和卡合片30b从设置在箱体1上的未图示的卡合部脱离,废调色剂集合器10能够打开(脱离)(参照图4的箭头B)。如上所述,由于只有当从废调色剂瓶容纳部1f拔出了废调色剂瓶B时才能够打开废调色剂集合器10,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如当在安装了废调色剂瓶B的状态下废调色剂集合器10胡乱转动时那样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与废调色剂瓶B接触并弯曲的情况。
一旦解除杆20转动,则保持器R的锁定也同时联动地被解除。即,一旦解除杆20转动,则解除部件51c被向上方移动,与该解除部件51c一体形成的抵接面51d向上方移动,因此载放在该解除部件51c的抵接面51d上的保持器杆63向上方移动,该卡合片64a、64b被解除,并且保持器R的锁定被解除。如上所述,在复印机P中,一旦设置在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解除杆20转动,则与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锁定解除联动,保持器R的锁定也被解除,因此能够提高保养检查时的操作性。即使同时解除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R各自的锁定单元,由于保持器R为下端侧打开的构成,因此即使不用手支撑也不会移动到开放位置,即使单手也能够进行操作。另外,由于废调色剂集合器10为上端侧打开的构成,因此能够持着解除杆20进行支撑并容易地向下方打开。能够防止以下情况:由于废调色剂集合器10迅速打开产生冲击,废调色剂从接收口容纳部14a~14e、递送口容纳部13等向外落下。
另外,当关闭了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R时,从关闭方向观察时,废调色剂集合器10在保持器R的前方侧重叠,解除杆20也设置在该重叠部分。因此,在关闭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R时压入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情况、或在当打开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R时操作解除杆20时,没有作用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弯曲的力,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并且,在该复印机P中,由于废调色剂集合器10被转动,多少有些冲击被施加到废调色剂集合器10本身,并且运送管42的姿势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运送管42的位置距离盖体11的支轴12a、12b的位置位于预定距离(参照图8B的“H”)上方,因此,一旦废调色剂集合器10被转动,则运送管42的姿势发生变化,附着在运送管42的内壁面等的废调色剂剥离、崩塌,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运送管42的堵塞状态。由此,能够良好地保持运送管42的运送能力。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1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卡合片30b的放大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卡合片30b的顶端30b2相对地设有向复印机的前方侧突出的爪部73。该爪部73在作为与壁部72的接触面的倾斜面30b1的里面侧与卡合片30b一体地设置。该爪部73的从卡合片30b的突出量L3(锁定状态中向壁部72侧的突出量)被设定为大于等于上述的卡合片64a(卡合片64b也同样)中的最大外形部位64a离转动中心O的距离L1和从转动中心O至顶端64a1为止的距离L2之间的差。另外,如图19所示,在卡合片30b的左侧(解除杆20侧)设有倾斜面73a。通过该倾斜面73a,在将卡合片30b从开孔71拔出时,能够防止卡合片30b挂到壁部72。
根据这样的爪部73,由于从卡合片30b的突出量L3被设定为大于等于卡合片64a(卡合片64b也同样)中的最大外形部位64a离转动中心O的距离L1和从转动中心O至顶端64a1的距离L2之间的差,因此,当操作者想要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主体60一次设为锁定状态时,能够阻止废调色剂集合器10先成为锁定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73作为锁定定时调节单元而发挥功能,所述锁定定时调节单元使保持器主体60先于废调色剂集合器10成为锁定状态。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当废调色剂集合器10返回锁定状态时,保持器主体60一定返回到了锁定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到锁定状态。
另外,在该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中,由于通过爪部73能够可靠地使保持器主体60返回到锁定状态,因此,如图20所示的那样,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推动部件70不具备线圈弹簧70a而被固定。在推动部件70具备线圈弹簧70a的情况下,对于锁定状态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一直作用施加力,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会对锁定状态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作用施加力。因此,减少废调色剂集合器10的负荷,能够防止废调色剂集合器10随时间的变化。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21A、图21B是本实施方式的解除杆20附近的放大正面图。如图2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具有齿轮74,该齿轮74能够与解除杆20和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啮合。另外,在连结棒51上没有设置斜面51b,连结棒51和保持器解除部件51c没有抵接而相互分离。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棒50、51(第一传递部件)和保持器解除部件51c(第二传递部件)分离开配置,其中,所述连结棒50、51将由解除杆20的转动所获得的动力传递给卡合片30a、30b,所述保持器解除部件51c将由解除杆20的转动所获得的动力传递给卡合片64a、64b。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是相同的,解除杆20仅在其被向箭头J方向转动时,连结棒51和卡合到连结棒50的未图示的爪部被设置在里面侧。该爪部在连结棒51通过外力向图21A的右侧移动时不与该连结棒51卡合,而在连结棒50通过外力向图21A的左侧移动时不与该连结棒50卡合。因此,在连结棒50、51通过外力移动时,解除杆20不转动。
另外,解除杆20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始终被向与箭头J方向相反侧施力,以使其自动返回到原来的姿势。
根据采用了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通过使解除杆20向箭头J方向转动,如图21B所示的那样,齿轮74向箭头S方向转动,经由该齿轮74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向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在使锁定被解除的废调色剂集合器10返回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卡合片30a、30b被压入,因此连结棒50、51被移动,但由于连结棒50、51和保持器解除部件51c分离开,因此保持器解除部件51c不会向上方移动。因此,保持器主体60不会成为卡合片30a、30b的压入动作的阻力,能够减少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返回锁定状态时的负荷。
如图22A所示,也能设置金属丝75来代替齿轮74。另外,在图22A中,为了提高辨认性,强调示出了金属丝75。该金属丝75被设置为:其一端与解除杆20连接,通过解除杆20被转动而被解除杆20卷绕。另外,设有突起部76、77,该突起部76、77隔着保持器解除部件51c而被设置在盖体11的内壁上。金属丝75被配置为:一端从上方挂绕在设置于解除杆20侧的突起部76,并且其另一端被固定在设置于与解除杆20相反侧的突起部77,并且在突起部76和突起部77之间与保持器解除部件51c的底部接触。
在设置这样的金属丝75的情况下,如图22B所示的那样,通过使解除杆20向箭头J方向转动,金属丝75被解除杆20卷绕,如箭头T所示的那样,与保持器解除部件51c接触的部位被抬起。由此,使保持器杆解除部件51c向上方移动。
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也由于连结棒50、51和保持器解除部件51c分离开,保持器主体60不会成为卡合片30a、30b的压入动作的阻力,能够减少使废调色剂集合器10返回锁定状态时的负荷。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毋庸置疑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或组合等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例中,采用了保持器杆63利用具有抵接面51d的解除部件51c传递解除杆20的运动的方式,但是也可以使保持器杆63直接与连结棒51的斜面51b抵接。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作为开闭部件而采用了废调色剂集合器10和保持器R,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开闭部件。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将图像形成装置设为了复印机,但是也可以打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能够装卸地被设置在箱体内;
能够开闭的废调色剂集合器和保持器,它们为了装卸所述图像形成部而进行开闭,其中,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产生的废调色剂运送到废调色剂瓶,所述保持器保持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单元的轴部;以及
针对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和所述保持器的锁定单元,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通过设置在其下方的支轴而对上端部侧进行开闭,所述保持器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支轴而对下端侧进行开闭,
在关闭了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和所述保持器的状态下,从关闭的方向观察,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的上端部侧位于覆盖所述保持器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与解除针对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的锁定单元的解除杆的操作联动,针对所述保持器的锁定单元被解除。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能够装卸地被设置在箱体内;
能够开闭的废调色剂集合器和保持器,它们为了装卸所述图像形成部而进行开闭,其中,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产生的废调色剂运送到废调色剂瓶,所述保持器保持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单元的轴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与解除针对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的锁定单元的解除杆的操作联动,针对所述保持器的锁定单元被解除,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锁定定时调节单元,所述锁定定时调节单元在使所述锁定单元被解除的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和锁定单元被解除的所述保持器返回锁定状态时,使所述保持器成为锁定状态的定时早于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成为锁定状态的定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解除杆的转动,针对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的锁定单元和针对所述保持器的锁定单元被解除。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调色剂瓶相对于所述箱体能够进行装卸,在所述废调色剂瓶被安装在所述箱体的状态下,阻止由解除杆进行的锁定单元的解除。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关闭了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和所述保持器的状态下,从关闭的方向观察,解除杆设置在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的覆盖所述保持器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传递部件和第二传递部件,其中,所述第一传递部件将由所述解除杆的转动所获得的动力传递给针对所述废调色剂集合器的锁定单元,所述第二传递部件将由所述解除杆的转动所获得的动力传递给针对所述保持器的锁定单元,
所述第一传递部件和所述第二传递部件分离开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92662 | 2010-12-28 | ||
JP2010-292661 | 2010-12-28 | ||
JP2010292661 | 2010-12-28 | ||
JP2010292662A JP5323048B2 (ja) | 2010-12-28 | 2010-12-2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216981A JP5690697B2 (ja) | 2010-12-28 | 2011-09-30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216981 | 2011-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6388A CN102566388A (zh) | 2012-07-11 |
CN102566388B true CN102566388B (zh) | 2015-07-15 |
Family
ID=45497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34249.XA Active CN102566388B (zh) | 2010-12-28 | 2011-12-15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7795B2 (zh) |
EP (1) | EP2472338B1 (zh) |
KR (1) | KR101292968B1 (zh) |
CN (1) | CN1025663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34676B2 (ja) * | 2013-05-30 | 2016-06-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2048753B1 (ko) | 2013-10-25 | 2019-11-27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화상 형성장치 및 화상 형성장치의 메인티넌스 방법 |
US9285758B1 (en) | 2014-12-19 | 2016-03-15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between replaceable units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US9291992B1 (en) | 2014-12-19 | 2016-03-22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for an imaging unit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US9411303B1 (en) * | 2015-04-10 | 2016-08-0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ositioning stop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7139655B2 (ja) * | 2018-03-30 | 2022-09-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ドラムユニット |
USD947277S1 (en) * | 2018-09-21 | 2022-03-29 | Konica Minolta, Inc. | Electronic copying machine |
USD947276S1 (en) * | 2018-09-26 | 2022-03-29 | Konica Minolta, Inc. | Electronic copying machine |
TWI688842B (zh) * | 2019-02-13 | 2020-03-21 |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回收槽的碳粉偵測裝置 |
JP7435123B2 (ja) * | 2020-03-25 | 2024-02-21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着脱式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容器搭載装置 |
JP7424161B2 (ja) * | 2020-03-26 | 2024-01-30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回収容器 |
JP7484298B2 (ja) * | 2020-03-26 | 2024-05-1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粉体処理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5118A (zh) * | 2006-05-15 | 2007-11-21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443B2 (ja) | 1984-11-13 | 1994-01-19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静電複写装置 |
JP3369791B2 (ja) | 1995-05-15 | 2003-0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85741B2 (ja) | 1995-09-28 | 2002-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EP1191409A3 (en) | 2000-09-26 | 2004-01-2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7245868B2 (en) | 2004-05-24 | 2007-07-17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a waste toner bottle |
JP2006011360A (ja) * | 2004-05-24 | 2006-01-1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廃トナーボトル脱着方法 |
JP4750403B2 (ja) * | 2004-11-12 | 2011-08-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94849B2 (ja) * | 2004-11-15 | 2011-10-19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廃トナー搬送機構 |
JP2007219453A (ja) * | 2006-02-20 | 2007-08-30 | Toshiba Corp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304841A (ja) | 2007-06-11 | 2008-12-18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831190B2 (en) * | 2007-07-04 | 2010-11-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removing and mounting cover |
JP5206145B2 (ja) * | 2007-10-15 | 2013-06-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254823B2 (en) * | 2007-10-15 | 2012-08-28 | Ricoh Company, Ltd. | Waste toner storag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
JP5053161B2 (ja) | 2008-04-25 | 2012-10-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271276A (ja) | 2008-05-07 | 2009-11-19 | Ricoh Co Ltd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10734B2 (ja) * | 2008-08-08 | 2012-12-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94645B2 (ja) | 2008-09-01 | 2012-1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46218B2 (ja) | 2008-09-18 | 2013-02-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6402B2 (ja) | 2008-12-26 | 2013-06-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廃棄粉体回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2011
- 2011-12-15 CN CN201110434249.XA patent/CN102566388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0 KR KR1020110138251A patent/KR101292968B1/ko active Active
- 2011-12-27 US US13/337,586 patent/US8787795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27 EP EP11195810.4A patent/EP247233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5118A (zh) * | 2006-05-15 | 2007-11-21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87795B2 (en) | 2014-07-22 |
US20120163858A1 (en) | 2012-06-28 |
KR20120075370A (ko) | 2012-07-06 |
EP2472338A3 (en) | 2015-02-25 |
KR101292968B1 (ko) | 2013-08-02 |
EP2472338B1 (en) | 2019-04-10 |
EP2472338A2 (en) | 2012-07-04 |
CN102566388A (zh) | 2012-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638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6535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244155B2 (en) | Developer cartridge with shutt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278819B2 (en) | Paper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045888B2 (en) |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3174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1240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
JP631151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5058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0189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04530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83651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875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箱体装着構造 | |
JP53230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83419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KR101409631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652081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209643B2 (en) | Toner container that restricts removal from mounting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600125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6232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52771B2 (ja) | 回収ボト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971678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180634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901506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