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28026A -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铁-磷酸盐 - Google Patents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铁-磷酸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8026A
CN102428026A CN2010800214212A CN201080021421A CN102428026A CN 102428026 A CN102428026 A CN 102428026A CN 2010800214212 A CN2010800214212 A CN 2010800214212A CN 201080021421 A CN201080021421 A CN 201080021421A CN 102428026 A CN102428026 A CN 102428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mixture
oxidation state
iron
gener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14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8026B (zh
Inventor
K·布拉姆尼克
H·希布施特
J·K·拉姆派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2428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8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8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80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45Phosphates containing plural metal, or metal and ammo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Lia-bM1 bFe1-cM2 cPd-eM3 eOx(I),其中Fe的氧化态为+2且M1、M2、M3、a、b、c、d、e和x为:M1:Na、K、Rb和/或Cs,M2:Mn、Mg、Al、Ca、Ti、Co、Ni、Cr、V,M3:Si、S、F,a:0.8-1.9,b:0-0.3,c:0-0.9,d:0.8-1.9,e:0-0.5,x:1.0-8,取决于Li、M1、M2、P、M3的量和氧化态,其中通式(I)化合物呈电中性,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包含如下化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若存在的话,以及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及(B)在100-5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加热在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通式(I)化合物。

Description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铁-磷酸盐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含有锂、铁和磷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备包含这些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的方法,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和混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和混合物在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阴极中的用途。
制备LiFePO4的方法已经由现有技术已知。
US 2003/0082454 A1公开了一种通过混合Li2CO3或LiOH H2O、Fe(CH3CO2)2和NH4H2PO4 H2O而制备LiFePO4的方法。将该固体混合物在300-350℃下煅烧,以消除NH3、H2O和CO2。随后将该混合物在氩气和800℃下进一步加工24小时。该文献进一步提到通过将包含Li2C2O4、LiH2PO4和Fe(C2O4)·2H2O的研磨混合物煅烧而制备LiFePO4基材料的方法。
US 6,702,961 B2也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由FePO4、Li2CO3和碳构成的研磨混合物造粒,然后在惰性气氛中于700℃下煅烧8小时而制备LiFePO4的方法。
CN 1547273 A的摘要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研磨并随后压片的Li2CO3、FeC2O4·2H2O和(NH4)2HPO4的混合物在加入碳下于微波辐射下煅烧而制备LiFePO4的方法。
DE 10 2005 015613 A1和DE 10 2005 012 640 A1公开了LiFePO4可以通过在氮气下将包含Fe(II)SO4·7H2O、H3PO4和LiOH H2O的含水混合物在160℃下水热处理10小时而得到。在所述水热处理过程中,所需LiFePO4由含水混合物沉淀。没有还原或氧化反应混合物的组分。
WO 2006/057146 A2公开了LiFePO4可以通过在氩气下将包含Fe(II)O、P2O5和LiOH的混合物在1100℃下熔融,然后研磨而得到。
根据现有技术制备LiFePO4的方法具有的缺点是必须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额外的还原剂如碳或者必须在还原性气氛下进行煅烧步骤。由于加入的碳仅在高反应温度下起还原剂的作用,需要高煅烧温度,这导致具有大晶粒和宽粒度分布的材料。
其他缺点是若以固相混合固体化合物如Li2CO3和Fe2O3,则难以得到不同离子在整个混合物中均匀分散的混合物。此外,含碳还原剂呈现的缺点是它们的还原能力并不与它们的用量无关,因此不易预见还原需要多大量的含碳还原剂且多大量可以用作导电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锂-铁-磷酸盐的方法,其使得可以以非常均匀混合和结晶的状态得到这些化合物。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容易且仅以两个反应步骤进行的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此外,本发明的优选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锂-铁-磷酸盐的方法,其中根本不需要煅烧步骤。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仅得到所需化合物而没有任何干扰性副产物的方法,从而无需任何提纯和/或洗涤步骤。另一目的是获得更精细分散的材料,其具有非常窄的晶粒尺寸分布、在Li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中提供改善的Li离子扩散性,从而改进Li离子扩散性并由此改进功率特性以及额外提高Li离子电池的电容。
这些目的由一种制备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实现:
Lia-bM1 bFe1-cM2 cPd-eM3 eOx  (I),
其中Fe的氧化态为+2且M1、M2、M3、a、b、c、d、e和x为:
M1:Na、K、Rb和/或Cs,
M2:Mn、Mg、Al、Ca、Ti、Co、Ni、Cr、V,
M3:Si、S、F,
a:0.8-1.9,
b:0-0.3,
c:0-0.9,
d:0.8-1.9,
e:0-0.5,
x:1.0-8,取决于Li、M1、M2、P、M3的量和氧化态,
其中通式(I)化合物呈电中性,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包含如下化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若存在的话,以及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及
(B)在100-5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加热在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通式(I)化合物。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M1、M2、M3、a、b、c、d、e和x具有下列含义:
M1:Na,
M2:Mn、Mg、Al、Ca、Ti、Co、Ni,
M3:Si、S、F,
a:0.6-1.6,特别优选0.9-1.3,
b:0-0.1,
c:0-0.6,特别优选0-0.3,
d:0.6-1.6,特别优选0.9-1.3,
e:0-0.3,特别优选0-0.1,
x:2-6,取决于Li、M1、M2、P、M3的量和氧化态,
其中通式(I)化合物呈电中性。
例如,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M1、M2和M3不存在,从而得到通式(I)LiFePO4的电中性化合物,其中Fe的氧化态为+2。因此,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进行本发明方法以得到式LiFePO4的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例如为Na的M1相对于Li和M1的总和以至多10mol%的量存在。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例如为Mn的M2相对于该化合物中存在的铁(II)和M2的总和以至多30mol%的量存在。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例如为Si的M3相对于磷和M3的总和以至多10mol%的量存在。
下面更详细解释工艺步骤(A)和(B):
步骤(A):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包括提供包含如下化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若存在的话,以及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
通常而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能够掺入该方法步骤(A)的基本含水混合物中的所有含Li、M1、M2、M3和Fe(0)化合物可以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步骤(A)中的含Li化合物优选选自氢氧化锂LiOH、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乙酸锂LiOAc、碳酸锂Li2CO3、磷酸锂、亚磷酸锂、次磷酸锂,例如LiH2PO4、Li2HPO4、Li3PO4、LiH2PO3、Li2HPO3和/或LiH2PO2,及其混合物。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将氢氧化锂LiOH和/或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和/或碳酸锂Li2CO3用作含锂化合物。两种特别优选的含锂化合物是氢氧化锂LiOH和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整个反应混合物,将所述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以通常为0.04-3mol Li/L,优选0.2-2.0mol Li/L,特别优选0.3-1.5mol Li/L的浓度加入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混合物中。
通常可以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所有含铁化合物用于本发明方法中,它们能够掺入该方法步骤(A)的优选基本含水混合物中。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选自元素铁、铁与至少一种其他金属的合金、钢及其混合物。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为元素铁,例如作为粉末、颗粒或其混合物。在非常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元素铁作为粉末使用。
本发明因此还涉及本发明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为元素铁。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可以选自羰基铁化合物,其中CO以配体存在,例如选自Fe(CO)5、Fe2(CO)9、Fe3(CO)12及其混合物。
优选使用的粉末形式的元素铁可通过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得到,例如通过羰基铁化合物如选自Fe(CO)5、Fe2(CO)9、Fe3(CO)12及其混合物的羰基铁化合物,特别优选Fe(CO)5的分解反应得到。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整个反应混合物,将所述至少一种含铁化合物以通常为0.04-4.0mol Fe/L,优选0.1-2.0mol Fe/L,特别优选0.2-1.5mol Fe/L的浓度加入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混合物中。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额外包含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
通常可以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所有含铁化合物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它们能够掺入该方法步骤(A)的优选基本含水混合物中。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单一含铁化合物或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不同含铁化合物的混合物。还可以使用其中存在氧化态为+2和+3的铁的含铁化合物,例如Fe3O4。还可以使用包含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化合物和另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2的化合物的不同含铁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选自氧化铁(II,III)、氧化铁(III)、水合氧化铁(III)(iron(III)-oxide hydroxide)或氢氧化铁(III),例如Fe3O4、α-Fe2O3、γ-Fe2O3、α-FeOOH、β-FeOOH、γ-FeOOH和Fe(OH)3。优选α-、β-和γ-晶型的水合氧化铁(III)(FeOOH)和Fe(OH)3
任选加入的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通常具有的BET表面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方法测量为至少5m2/g,优选至少50m2/g,更优选至少150m2/g。该BET表面通常不大于1000m2/g。若使用具有非常高BET表面的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则可缩短该方法的反应时间,导致本发明方法比现有技术方法更快和更经济。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整个反应混合物,将所述至少一种任选加入的含铁化合物以通常为0.04-4.0mol Fe/L,优选0.1-2.0mol Fe/L,特别优选0.2-1.5mol Fe/L的浓度加入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混合物中。
若存在的话,所述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优选选自氢氧化钠NaOH、乙酸钠NaOAc、碳酸钠Na2CO3及其混合物。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将氢氧化钠NaOH和/或碳酸钠Na2CO3用作含钠化合物。
若存在的话,所述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优选选自具有所需阳离子和选自如下的阴离子的化合物:氢氧根、乙酸根、氧化物、碳酸根、卤化物,如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根及其混合物。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的阴离子是乙酸根、氧化物、氢氧根、碳酸根、硝酸根或其混合物。
若存在的话,所述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优选选自H2SO4、(NH4)HSO4、(NH4)2SO4、LiHSO4、Li2SO4,细碎SiO2,例如溶胶形式的SiO2,H4SiO4,硅酸锂,NH4F,LiF,HF,多碳单氟化物(polycarbon monofluoride),聚氟化碳,聚(单氟化碳),氟化石墨,Li2SiF6,(NH4)2SiF6及其混合物。
若存在的话,将含M1、M2和/或M3化合物以它们存在于式(I)化合物中的量加入优选基本含水混合物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计算所需量。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额外包含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
本发明方法的该优选实施方案具有的优点是该还原剂的氧化产物产生PO4 3-阴离子,该阴离子对于获得通式(I)的含PO4 3-化合物是需要的。相比于其中不加入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需要加入较少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不含碳。根据本发明,不含碳是指在含磷还原剂中不存在碳原子。
在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选自H3PO3、(NH4)H2PO3、(NH4)2HPO3、H3PO2、(NH4)H2PO2、LiH2PO3、Li2HPO3、LiH2PO2及其混合物。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H3PO3、(NH4)H2PO3、(NH4)2HPO3,非常优选的还原剂是H3PO3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整个反应混合物,将所述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以通常为0.04-2.0mol P/L,优选0.1-1.3mol P/L,特别优选0.15-1.0mol P/L的浓度任选加入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混合物中。
在本申请的该实施方案中,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在本申请方法的该实施方案中,由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得到的PO4 3-不需要以高到足以为全部量的通式(I)化合物的磷酸根阴离子的量存在,因为在该实施方案中,还以任选加入的还原剂的氧化产物获得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在该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是必须掺入通式(I)化合物中的PO4 3-阴离子的第二来源。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加入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通常可将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所有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加入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
在步骤(A)中加入的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优选化合物选自H3PO4、(NH4)H2PO4、(NH4)2HPO4、(NH4)3PO4、Li3PO4、LiH2PO4、Li2HPO4及其混合物。特别优选H3PO4、(NH4)H2PO4、(NH4)2HPO4及其混合物,非常优选H3PO4
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整个反应混合物,将所述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通常为0.04-2.0mol P/L,优选0.1-1.3molP/L,特别优选0.15-1.0mol P/L的浓度加入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混合物中。
所述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包含氧化态为0的铁和任选存在的氧化态为+3的铁的含铁化合物总和之间的摩尔比为1∶2-2∶1,优选1∶1.5-1.5∶1,更优选1∶1.2-1.2∶1,最优选约1∶1。
若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就本发明方法而言带有两个官能团的化合物,例如包含锂阳离子和PO4 3-或PO3 3-阴离子的化合物,则引入反应混合物中的化合物量以使得所有必要组分在反应混合物中以适合获得通式(I)化合物的量存在的方式调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计算这些量。
在本发明方法另一实施方案中,除了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和任选加入的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外,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将至少一种额外还原剂加入该混合物中。该额外还原剂也可以不含碳或者可以含有碳。
所述任选加入的至少一种额外还原剂优选选自肼或其衍生物,羟胺或其衍生物,还原性糖类,如葡萄糖、蔗糖(succhrose)和/或乳糖,醇类如具有1-10个碳原子的脂族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如正丙醇或异丙醇、丁醇如正丁醇、异丁醇、抗坏血酸以及包含易氧化双键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肼衍生物的实例是水合肼、肼硫酸盐、肼二盐酸盐及其他。羟胺衍生物的实例是盐酸羟胺。特别优选的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不含碳还原剂是肼、水合肼、羟胺或其混合物。
所述至少一种任选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加入的还原剂一方面在性质上不能产生作为氧化产物的可以掺入通式(I)化合物中的PO4 3-阴离子。在该情况下,在步骤(A)中加入的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和在步骤(A)中任选加入的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的量和浓度必须相应地调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计算相应的量。
所述至少一种额外还原剂任选以强烈取决于该试剂的还原能力和还原电势的浓度加入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混合物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计算相应的量。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若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加入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优选H3PO4与至少一种被氧化成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优选H3PO3的组合,则该组合优选以大于获得所需通式(I)化合物所需比例的比例,例如H3PO3/H3PO4加入,以消除合成途径内,例如在氧气存在下制备混合物内和/或在干燥的材料在氧气杂质存在下的任选煅烧内的氧化性影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计算本发明步骤(A)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计算量。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将所述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所述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和所述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按获得通式(I)的化学计量的方式调节的量加入基本含水混合物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计算必要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以比根据通式(I)的化学计算量高≥1重量%,优选≥2%的量加入。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以比根据通式(I)的化学计算量高小于20重量%,优选小于15重量%,尤其是小于10重量%的量加入。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完全研磨而将存在于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干态下混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实现该完全研磨以及可以使用何种设备如磨机。然后将研磨的组分溶于或分散于合适量的溶剂或分散剂,优选水中。
在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另一实施方案中,通过随后将其溶于或分散于溶剂或分散剂,优选水中而混合各组分。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基本含水。在本发明中,术语“基本含水”的含义是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用于提供基本含水混合物的溶剂中大于50重量%,优选大于65重量%,特别优选大于80重量%为水。
除了水之外,可以存在与水溶混的其他溶剂。这些溶剂的实例是具有1-10个碳原子的脂族醇,如甲醇、乙醇、丙醇如正丙醇或异丙醇、丁醇如正丁醇、异丁醇。根据本发明,醇可以作为额外还原剂和/或额外溶剂加入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
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的溶剂是没有任何额外溶剂的水。在本发明上下文中,术语“没有任何额外溶剂”是指在将水用作唯一溶剂的非常优选实施方案中,水以外的溶剂以小于2重量%,优选小于1重量%,更优选小于0.15重量%的量存在于反应混合物中。
其中不同组分在步骤(A)中加入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的顺序并不确定。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首先将含锂化合物加入溶剂中,随后加入所述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和任选的所述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以及任选的所述至少一种额外还原剂。优选最后加入所述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由本发明方法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为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任选与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组合的基本含水溶液或分散体。
当以基本含水方式进行时,步骤(A)可以在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所有合适反应器如高压釜中进行。步骤(A)可以连续或不连续进行。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以基本含水方式进行的温度为10-120℃,优选15-100℃,特别优选20-30℃,例如室温。若使用的温度高于100℃,则反应混合物由于水的沸点而必须存在于耐压反应器中。为了提高该混合物的均匀度,在升高的温度下以及任选在施加剪切力下进行混合,例如通过使用ultrathurrax混合。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将该混合物在步骤(A)中搅拌0.05-80小时,特别优选0.1-20小时,例如0.5-2小时。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获得的反应混合物的pH值通常取决于所使用的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并且可以为碱性、中性或酸性的。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可以在空气下或在惰性气氛下进行。惰性气体的实例是氮气、稀有气体如氦气或氩气。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步骤(A)在空气下或在惰性气氛下进行。
将大部分Fe0氧化成Fe2+通常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进行。还可以紧临加入所有组分之后在步骤(A)中开始氧化。进一步可以在将该含水混合物加热到40-100℃,优选60-95℃的升高温度后开始氧化。
步骤(B):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包括在100-5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加热在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通式(I)化合物。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通常在100-500℃,优选180-400℃,最优选220-320℃,例如250-300℃的温度下进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可以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其中液态水和水蒸气例如在100-374.15℃的温度下以平衡态存在。优选在水热条件下进行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在水热条件下,在高压釜中存在的自生压力为100℃下的1巴至374℃下的220巴。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例如在374.15℃以上的温度下进行。若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则反应混合物存在于超临界相中。在该实施方案中可以获得500巴和更高的压力,这取决于高压釜的填充度。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通常在1-200巴,优选2-150巴,最优选50-100巴的压力下进行。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存在的压力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被加热到所述温度的反应混合物的各组分设定。例如,若水为在步骤(A)中制备的反应混合物的溶剂且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处理,则它将在100℃以上的温度下蒸发。若步骤(B)在密封反应器如高压釜中进行,则在该反应器中蒸发溶剂而引起压力升高。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在高压釜中进行。
在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反应混合物在步骤(B)中的压力可以通过向反应器中加入至少一种合适气体而调节。该气体优选为惰性气体,最优选选自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或混合物,或者氮气。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将氮气用作惰性气体。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将由步骤(A)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合适的反应器如高压釜中,然后调节反应器中的压力至大气压力以上的压力,例如1.5-20巴,最优选5-15巴,例如10巴。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所需温度,优选如上所述的温度,其中压力同时升至如上所述的值。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可以在适合步骤(B)的温度和压力的任何类型反应器中进行。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在高压釜中进行。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在与该方法的步骤(A)相同的反应器中进行。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可以连续或不连续进行。
进行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的加热,只要它对于获得式(I)化合物是必要的。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进行0.5-30小时,优选4-20小时,最优选8-16小时,例如12小时。
通常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搅拌反应混合物。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B)中非常快速地搅拌该混合物,以获得非常均匀的通式(I)化合物。在步骤(B)中的搅拌器速度优选为400-1200rpm(转/分),更优选600-100rpm,例如700rpm。在步骤(B)中的搅拌器速度对由本发明方法获得的产物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合适的搅拌器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已知的,例如叶片式搅拌器。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之后,在该方法的步骤(A)中使用的溶剂中获得产物—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最优选LiFePO4。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将水用作溶剂。在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不为LiFePO4的其他通式(I)化合物的情况下,取决于这些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步骤(B)中得到溶液或乳液。在本发明方法中得到LiFePO4的优选情况下,在步骤(B)中得到LiFePO4的含水悬浮液。
若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之后得到乳液—这是优选的,则该混合物的pH值为碱性、中性或酸性的,优选例如6-8的中性pH值,特别优选约pH7。
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其可以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使得自步骤(B)的反应混合物进行步骤(C),其为任选的分离步骤,以将通式(I)化合物与反应介质分离。
步骤C: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B)之后进行下列步骤(C):(C)由在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物分离通式(I)化合物。
通常而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用于从溶液或乳液分离固体材料的所有方法可以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步骤(C)中。优选的方法是过滤、离心、干燥。在步骤(C)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B)中以优选含水的乳液得到的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在步骤(C)中通过过滤分离,这优选通过施加升高或降低的压力而支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进行该过程。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以固体形式分离所述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之后,将该固体洗涤,以获得基本纯净形式的所述至少一种化合物。就本发明方法而言,“基本纯净”是指在洗涤之后存在小于5重量%,优选小于2重量%,更优选小于1重量%不为通式(I)化合物的化合物。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洗涤,其中所述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基本不溶。“基本不溶”是指小于5重量%,优选小于2重量%,更优选小于1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在洗涤程序过程中溶解。
就本发明方法而言,“基本”是指大于90%,优选大于95%,更优选大于98%。
在非常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C)中的洗涤用水进行。在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洗涤用水分几部分进行,而不是用水以一个整体部分进行。通常根据需要多次进行洗涤,以获得基本纯净形式的通式(I)化合物。确定获得基本纯净化合物所需水量的方法例如为该化合物的导电率,其中基本纯净化合物显示非常低的导电率。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干燥所述至少一种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C)之后得到的化合物,以除去溶剂,优选水。干燥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进行,例如通过加热到40-150℃的温度。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干燥可以在减压下,例如在400-900毫巴下进行。通过加热进行的干燥可以在任何适合干燥且对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设备中进行,例如在热风橱或任何种类的炉中进行。
进行在本发明步骤(C)中的干燥,直到除去基本全部量的溶剂,优选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何时除去了基本所有溶剂,例如若通式(I)化合物达到恒定重量,则除去了所有溶剂。
由本发明方法的步骤(C)得到的固体在含有它们的Li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中提供了改善的Li离子扩散性。通过改善Li离子扩散性,可以提高功率特性并额外提高Li离子电池的电容。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至少一种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得到/制备的通式(I)化合物的颗粒或团聚体。
由于在Li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中改善的Li离子扩散性,包含至少一种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通式(I)化合物的颗粒或团聚体特别适合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的阴极。因此,本发明还涉及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得到/制备的通式(I)化合物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的阴极中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的阴极,其包含至少一种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颗粒或团聚体或至少一种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通式(I)化合物。
步骤(D):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任选将步骤(C)得到的固体化合物在300-1000℃的煅烧温度下在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D)中煅烧。
任选的步骤(D)优选在375-1100℃,特别优选400-950℃,例如450-850℃的煅烧温度下进行。
煅烧通常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惰性气体的实例是氮气、包含痕量氧气的工业氮气或稀有气体如氦气和/或氩气。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将氮气用于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D)中。若将工业氮气用于本发明的任选步骤(D)中,则该氮气可以包含痕量氧气。
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点是煅烧可以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且无需在现有技术的还原性气氛下进行任选的步骤(D)。基于此,本发明方法可以以更为节省时间和成本的方式进行。不存在气态还原剂如氢气避免了爆炸性气态混合物的存在。若在煅烧步骤中使用的氮气包含更高量的氧气,则可以向含氧氮气中加入还原性气体如CO或氢气。
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D)进行0.1-8小时,优选0.5-3小时。在任选步骤(D)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煅烧温度维持0.1-2小时,非常优选0.5-1.5小时,并且在结束时将温度降至室温。
煅烧温度对通式(I)化合物的比表面具有显著影响。煅烧过程中的低温通常导致高比表面积。煅烧过程中的高温通常导致低比表面积。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D)中得到的颗粒或团聚体可以任选包含任选通过额外还原剂如糖的热解而得到的其他元素,例如碳。
本发明方法可以连续或不连续进行。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连续进行。适合任选的步骤(D)的设备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已知的。不连续或连续煅烧的一个实例是旋转炉。在连续煅烧的情况下,在旋转炉中的停留时间基于炉的倾斜角和旋转速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在旋转炉中调节合适的停留时间。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煅烧过程中移动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D)中煅烧的固体,例如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或在旋转炉中。还可以在煅烧过程中搅拌该固体。旋转炉可以包括不同的温度区。例如,在第一区中调节温度至低温,以排出喷雾干燥的粉末,而在另一区中存在更高的煅烧温度。粉末的加热速度取决于不同区中的温度以及粉末在该炉中移动的速度。
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D)通常在适合的压力下进行,以优选完全转化为所需产物。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任选的步骤(D)在稍高于大气压力的压力下进行,以防止氧气由外部渗透反应器。该轻微提高的大气压力优选通过至少一种在该步骤中煅烧的固体化合物之上流动的惰性气体产生。
取决于可以由通式(I)化合物制备的电极的组成和所得锂离子电池的所需电化学性能,根据本申请可能有利的是在任选的步骤(D)之前机械处理由步骤(C)得到的固体化合物和/或在步骤(D)之后机械处理由步骤(D)得到的固体化合物,以将团聚体破碎成具有所需尺寸的更小和更致密的团聚体或初级颗粒。合适的磨机、压实机和/或辊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实例是提供非常低磨耗的喷射磨机,优选在使用氮气和/或空气下。为了研磨煅烧过的产品,湿研磨方法可能也是有利的,例如通过使用珠磨机。其他合适的设备是压实机和/或翻滚装置。
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本发明通式(I)的材料特别适合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的阴极。因此,本发明还涉及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得到/制备的颗粒或团聚体或通式(I)化合物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的阴极中的用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阴极,其包含至少一种可以由本发明方法得到/制备的颗粒或团聚体或通式(I)化合物。为了得到如上所述的阴极,将通式(I)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导电材料混合,例如如WO 2004/082047中所述。
合适的导电材料例如为碳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或导电聚合物。通常将2.0-40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导电材料与通式(I)化合物一起用于阴极中。为了获得该阴极,将导电材料和通式(I)化合物混合,任选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和任选在有机粘合剂如PVDF存在下,并将该混合物任选成型和干燥。在干燥步骤中使用80-150℃的温度。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如上所述制备通式(I)化合物的过程中加入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种导电材料或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前体。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将至少一部分所述至少一种导电材料或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前体在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中加入原料混合物中。将在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没有加入的剩余部分的所述至少一种导电材料或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前体在该制备之后加入。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E)提供包含如下化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导电材料或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前体,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若存在的话,以及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及
(F)在100-5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加热在步骤(E)中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包含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E)中提供的混合物为基本含水的。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E)中提供的混合物额外包含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
含锂、M1、M2和/或M3化合物、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所述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任选存在的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任选存在的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导电材料、步骤(E)和(F)的设备和工艺参数对应于就步骤(A)和(B)所描述的那些。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任选加入的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选自H3PO3、(NH4)H2PO3、(NH4)2HPO3、H3PO2、(NH4)H2PO2、LiH2PO3、Li2HPO3、LiH2PO2及其混合物。
在制备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的方法中,导电材料选自碳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基于本发明方法的步骤(E)中存在的整个反应混合物,所述至少一种导电材料通常以0.01-15重量%,优选0.1-10重量%,更优选0.2-8重量%的量加入本发明方法的步骤(E)中。
若将碳黑、石墨或基本由碳构成的物质在步骤(E)中用作导电材料,则这些材料优选悬浮于其他组分的混合物中,优选基本含水的溶液或分散体中。这可以通过直接将这些导电材料加入其他组分的混合物中,优选含水的混合物中而实现。或者,可以将碳黑、石墨或基本由碳构成的物质悬浮于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并且随后可以将该悬浮液加入如上所述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溶液或分散体中。用过氧化氢处理通常改善水对碳的润湿性且使得可以获得具有改进稳定性,即具有更低分层倾向的含碳悬浮液。此外,改善导电材料在该混合物中的均匀分散。通过进一步搅拌和/或加热该含水悬浮液,过量过氧化氢在含Li、Fe和/或P的前体的催化存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可以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E)中加入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例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
步骤(G):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F)之后进行下列步骤(G):
(G)由步骤(F)中得到的混合物分离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
通常而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由溶液或乳液分离固体材料的所有方法可以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步骤(G)中。
原则上讲,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G)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步骤(C)进行。因此,已经就步骤(C)解释的细节和优选实施方案也构成步骤(G)的细节和优选实施方案,不同在于在步骤(G)中处理的是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而在步骤(C)中处理的是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
步骤(H):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H)中在300-1000℃的煅烧温度下煅烧由步骤(G)得到的固体化合物。
原则上讲,本发明方法的任选步骤(H)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步骤(D)进行。因此,已经就步骤(D)解释的细节和优选实施方案也构成步骤(H)的细节和优选实施方案,不同在于在步骤(H)中处理的是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而在步骤(D)中处理的是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其可以通过包括如上所述的步骤(E)、(F)和任选(G)和/或(H)的方法制备。与现有技术的材料相反,本发明的这些混合物呈现所述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在所得材料的团聚体内的改进分散。该改进的C分散导致碳在本发明阴极材料粉末内的高度导电的渗透网络并且此外导致层状电极的改进导电性。包含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通常具有由该混合物内额外碳的种类和量决定的BET表面积并且可以为0.1-500m2/g。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如上所述混合物或包含该混合物的团聚体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的阴极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阴极,其包含混合物或包含如上所述混合物的团聚体。
为了使用如上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或包含通式(I)化合物的混合物或如上所述的团聚体和至少一种如上所述的导电材料制备阴极,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使用下列粘合剂:聚氧乙烯(PEO)、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偏二氟乙烯-一氯三氟乙烯共聚物、乙烯-氯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引入和不引入钠离子)、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引入和不引入钠离子)、聚酰亚胺和聚异丁烯。
该粘合剂通常以1-10重量%,优选2-8重量%,特别优选3-7重量%的量加入,在每种情况下基于整个阴极材料。
本发明方法由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在下列实施例中使用的Fe通过Fe(CO)5的分解反应得到。
实施例1
LiOH+Fe+H3PO4→LiFePO4+H2O+H2
在搅拌下将15.39g(98%,0.63mol,Merck)LiOH溶于1320mL水中。向该溶液中加入69.0g(85%,0.60mol,德国Bernd Kraft GmbH Duisburg)H3PO4。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具有搅拌器的3.5L高压釜中,随后加入32.51g(0.58mol,brand EQ,BASF SE)Fe。在氮气下将高压釜中压力设定为10巴。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热到270℃。温度在270℃下保持12小时,然后降至室温。
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并洗涤和干燥所得LiFePO4。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LiFePO4的衍射分析示于图1中,其中辐射强度在y轴上绘出,2θ在x轴上绘出。该分析条件为:步进:0.020°-步进时间:2.4s-温度:25℃(室温)-阳极:Cu
实施例2
5LiOH+4Fe+FeOOH+5H3PO4→5LiFePO4+7H2O+7/2H2
在搅拌下将15.39g(98%,0.63mol,Merck)LiOH溶于1320mL水中。向该溶液中加入69.0g(85%,0.60mol,德国Bernd Kraft GmbH Duisburg)H3PO4和10.97g(Fe含量50.9重量%,0.12mol,Bayoxid EF300,BET比表面236m2/g)FeOOH。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具有搅拌器的3.5L高压釜中,随后加入27.92g(0.50mol,brand EQ,BASF SE)Fe。在氮气下将高压釜中压力设定为10巴。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热到270℃。温度在270℃下保持12小时,然后降至室温。
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并洗涤和干燥所得LiFePO4
实施例3
5LiOH+4Fe+FeOOH+5H3PO4→5LiFePO4+7H2O+7/2H2
在搅拌下将15.39g(98%,0.63mol,Merck)LiOH溶于1320mL水中。向该溶液中加入69.0g(85%,0.60mol,德国Bernd Kraft GmbH Duisburg)H3PO4和10.97g(Fe含量50.9重量%,0.12mol,Bayoxid EF300,BET比表面236m2/g)FeOOH,得到悬浮液A。将3g碳黑(Timcal Super P Li,Timcal Deutschland GmbH,D-40212 Düsseldorf,德国)加入水中,其中碳黑漂浮在表面上。然后在搅拌下滴加150ml H2O2水溶液(30%,MerckGmbH,D-64293 Darmstadt,德国),其中碳黑分散于水中。在搅拌下将所得黑色碳黑水分散体B加入悬浮液A中。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具有搅拌器的3.5L高压釜中,随后加入27.92g(0.50mol,brand EQ,BASF SE)Fe。在氮气下将高压釜中压力设定为10巴。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热到270℃。温度在270℃下保持12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并洗涤和干燥所得LiFePO4。然后,在N2气氛和600℃下煅烧所得LiFePO4/C粉末2小时。

Claims (22)

1.一种制备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
Lia-bM1 bFe1-cM2 cPd-eM3 eOx  (I),
其中Fe的氧化态为+2且M1、M2、M3、a、b、c、d、e和x为:
M1:Na、K、Rb和/或Cs,
M2:Mn、Mg、Al、Ca、Ti、Co、Ni、Cr、V,
M3:Si、S、F,
a:0.8-1.9,
b:0-0.3,
c:0-0.9,
d:0.8-1.9,
e:0-0.5,
x:1.0-8,取决于Li、M1、M2、P、M3的量和氧化态,
其中通式(I)化合物呈电中性,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包含如下化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若存在的话,以及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及
(B)在100-5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加热在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通式(I)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基本为含水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额外包含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3的含铁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为元素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提供的混合物额外包含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选自H3PO3、(NH4)H2PO3、(NH4)2HPO3、H3PO2、(NH4)H2PO2、LiH2PO3、Li2HPO3、Li2PO2及其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加入的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选自H3PO4、(NH4)H2PO4、(NH4)2HPO4、(NH4)3PO4、Li3PO4、LiH2PO4、Li2HPO4及其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的加热在180-350℃的温度下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之后进行下列步骤(C):
(C)由在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物分离通式(I)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B)在高压釜中进行。
11.包含至少一种可以由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得到的通式(I)化合物的颗粒或团聚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其可以由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颗粒或团聚体或根据权利要求12的化合物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阴极中的用途。
14.锂离子电池阴极,包含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的颗粒或团聚体或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的化合物。
15.一种制备包含至少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E)提供包含如下化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导电材料或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前体,至少一种含锂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铁的氧化态为0的含铁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含M1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2化合物,若存在的话,和/或至少一种含M3化合物,若存在的话,以及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以及
(F)在100-5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加热在步骤(E)中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包含至少一种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在步骤(E)中提供的混合物额外包含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被氧化成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氧化态为+5的磷原子的化合物的还原剂选自H3PO3、(NH4)H2PO3、(NH4)2HPO3、H3PO2、(NH4)H2PO2、LiH2PO3、Li2HPO3、LiH2PO2及其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材料选自碳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或其混合物。
19.可以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备的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导电材料。
20.颗粒或团聚体,包含如权利要求19所要求的混合物。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混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20的颗粒或团聚体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或电化学电池的阴极中的用途。
22.锂离子电池阴极,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9的混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20的颗粒或团聚体。
CN201080021421.2A 2009-03-17 2010-03-1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铁-磷酸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8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73109P 2009-03-17 2009-03-17
US61/160,731 2009-03-17
PCT/EP2010/053326 WO2010106035A2 (en) 2009-03-17 2010-03-16 Synthesis of lithium-iron-phospha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8026A true CN102428026A (zh) 2012-04-25
CN102428026B CN102428026B (zh) 2016-06-22

Family

ID=4231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142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8026B (zh) 2009-03-17 2010-03-1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铁-磷酸盐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23523B2 (zh)
EP (1) EP2408712B1 (zh)
JP (1) JP5722866B2 (zh)
KR (1) KR20110139281A (zh)
CN (1) CN102428026B (zh)
CA (1) CA2755522A1 (zh)
TW (1) TW201038469A (zh)
WO (1) WO201010603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0133B1 (ko) 2007-10-01 2015-07-28 바스프 에스이 다공성 리튬, 바나듐 및 포스페이트 함유 물질의 제조 방법
WO2009043730A2 (en) * 2007-10-01 2009-04-09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lithium-, vanadium- and phosphate-comprising materials
TW201010944A (en) 2008-04-17 2010-03-16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lithium-, iron-and phosphate-comprising materials
TW200951066A (en) * 2008-04-17 2009-12-16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lithium-, iron-and phosphate-comprising materials
TWI440597B (zh) * 2008-08-26 2014-06-11 Basf Se 於水熱條件下合成LiFePO4
TWI474970B (zh) 2008-12-29 2015-03-01 Basf Se 於水熱條件下合成鋰-金屬-磷酸鹽
WO2010149681A1 (en) 2009-06-24 2010-12-29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fepo4-carbon composites
DE102011003125A1 (de) * 2011-01-25 2012-07-26 Chemische Fabrik Budenheim Kg Eisen(III)orthophosphat-Kohlenstoff-Komposit
CA2860076C (en) 2011-12-21 2016-10-04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Cathode material with oxygen vacancy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GB201223473D0 (en) * 2012-12-28 2013-02-13 Faradion Ltd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CN111232945B (zh) * 2020-03-19 2021-09-24 王敏 一种电池级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CN111348637B (zh) * 2020-03-24 2022-01-07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23540B (zh) * 2023-06-29 2024-09-10 湖北三峡实验室 一种高压实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718A (zh) * 2004-03-30 2005-10-05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785798A (zh) * 2005-12-19 2006-06-14 南开大学 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
US20060127767A1 (en) * 2003-12-23 2006-06-15 Universite De Montre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electroactive insertion compounds and electrode materials obtained therefrom
CN101212049A (zh) * 2007-12-21 2008-07-0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掺杂的磷酸铁锂活性物质与碳组成的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US20080241043A1 (en) * 2000-04-27 2008-10-02 Jeremy Barker Method For Making Phosphate-Based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0382A (en) * 1996-04-23 1999-06-08 Board Of Regents,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s Cathode materials for secondary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US6514640B1 (en) 1996-04-23 2003-02-0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Cathode materials for secondary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US6528033B1 (en) 2000-01-18 2003-03-04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making lithium-containing materials
CA2502592C (en) * 2002-10-18 2014-05-06 Japan As Represented By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Kyusyu Method for producing cath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FR2852148B1 (fr) 2003-03-07 2014-04-11 Batscap Sa Materiau pour electrode composite, procede pour sa preparation
JP4343618B2 (ja) * 2003-08-21 2009-10-14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ポリアニオン型リチウム鉄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4641375B2 (ja) * 2003-10-20 2011-03-0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オリビン型リン酸リチウムと炭素材料と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233054C (zh) 2003-12-17 2005-12-2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微波法制备LiFePO4材料的方法
JP2006155941A (ja) 2004-11-25 2006-06-15 Kyushu Univ 電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12640B4 (de) 2005-03-18 2015-02-05 Süd-Chemie Ip Gmbh & Co. Kg Kreisprozess zur nasschemischen Herstellung von Lithiummetallphosphaten
DE102005015613A1 (de) 2005-04-05 2006-10-12 Süd-Chemie AG Kristallines Ionenleitendes Nano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TWI254031B (en) 2005-05-10 2006-05-01 Aquire Energ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xMyPO4 compound with olivine structure
US7524529B2 (en) * 2005-09-09 2009-04-28 Aquire Energy Co., Ltd. Method for making a lithium mixed metal compound having an olivine structure
TWI319920B (en) 2006-07-06 2010-01-21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ifepo4/li3v2(po4)3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P5216960B2 (ja) * 2006-12-26 2013-06-1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KR101540133B1 (ko) 2007-10-01 2015-07-28 바스프 에스이 다공성 리튬, 바나듐 및 포스페이트 함유 물질의 제조 방법
WO2009043730A2 (en) 2007-10-01 2009-04-09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lithium-, vanadium- and phosphate-comprising materials
TW201010944A (en) 2008-04-17 2010-03-16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lithium-, iron-and phosphate-comprising materials
TW200951066A (en) 2008-04-17 2009-12-16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lithium-, iron-and phosphate-comprising materials
TW201002623A (en) 2008-05-30 2010-01-16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lithium vanadium oxides and their use as cathode material
TWI440597B (zh) 2008-08-26 2014-06-11 Basf Se 於水熱條件下合成LiFePO4
CN101369653B (zh) * 2008-10-17 2010-09-01 北京工业大学 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锂铁粉体的方法
TWI474970B (zh) 2008-12-29 2015-03-01 Basf Se 於水熱條件下合成鋰-金屬-磷酸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1043A1 (en) * 2000-04-27 2008-10-02 Jeremy Barker Method For Making Phosphate-Based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s
US20060127767A1 (en) * 2003-12-23 2006-06-15 Universite De Montre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electroactive insertion compounds and electrode materials obtained therefrom
CN1677718A (zh) * 2004-03-30 2005-10-05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785798A (zh) * 2005-12-19 2006-06-14 南开大学 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
CN101212049A (zh) * 2007-12-21 2008-07-0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掺杂的磷酸铁锂活性物质与碳组成的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8026B (zh) 2016-06-22
JP2012520817A (ja) 2012-09-10
KR20110139281A (ko) 2011-12-28
EP2408712A2 (en) 2012-01-25
WO2010106035A3 (en) 2011-01-06
US9023523B2 (en) 2015-05-05
JP5722866B2 (ja) 2015-05-27
CA2755522A1 (en) 2010-09-23
WO2010106035A2 (en) 2010-09-23
EP2408712B1 (en) 2015-05-13
US20120012797A1 (en) 2012-01-19
TW201038469A (en) 201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8026A (zh)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铁-磷酸盐
CN102272044A (zh)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锂-金属磷酸盐
CN102196992B (zh)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LiFePO4的方法
CN102066241B (zh) 制备含锂、铁和磷酸根的结晶材料的方法
JP5293936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オリビン型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二次電池
CN102066242B (zh) 制备含锂、铁和磷酸根的结晶材料的方法
JP5517032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オリビン型複合酸化物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二次電池
CN102123943B (zh) 制备包含锂、钒和磷酸根的多孔材料的方法
CN107565132B (zh) 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磷酸铁、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磷酸铁锂以及锂电池
KR101371356B1 (ko) pH 조절을 이용한 FePO₄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양극용 LiFePO₄/C 복합재 제조 방법
CN102803133A (zh) 制备LiFePO4-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JP2016517383A (ja) リチウム遷移金属リン酸塩二次凝集体及びそ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
JP2017514781A (ja) 炭素被覆したリチウム遷移金属リン酸塩の調製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