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495B -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和cqi的导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和cqi的导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2495B CN101682495B CN2008800166014A CN200880016601A CN101682495B CN 101682495 B CN101682495 B CN 101682495B CN 2008800166014 A CN2008800166014 A CN 2008800166014A CN 200880016601 A CN200880016601 A CN 200880016601A CN 101682495 B CN101682495 B CN 1016824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quence
- pilot frequency
- data
- sequences
- symb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or Eb/l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数据和导频的技术。在一个方面,用户设备(UE)可以用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导频序列。然后,UE可以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UE可以用控制信息(例如,ACK信息)来调制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调制序列。UE可以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上述调制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然后,UE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上述多个数据序列。在另一个方面,UE可以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5月18日递交的、名称为“A METHOD AND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MULTIPLEXING ANDPOWER CONTROL”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38,995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通信,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数据和导频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广泛部署以用于提供各种通信内容,比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发送、广播等等。这些无线系统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支持多个用户的多址系统。这样的多址系统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和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节点B可以在下行链路上向用户设备(UE)发送业务数据和/或在上行链路上从UE接收业务数据。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指的是从节点B(Node B)到UE的通信链路,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指的是从UE到节点B的通信链路。UE可以向节点B发送用于指出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节点B可以根据CQI信息来选择速率或传输格式,并且可以用所选择的速率或传输格式向UE发送业务数据。UE可以针对从节点B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发送确认(ACK)信息。节点B可以根据ACK信息来确定是向UE重新发送未完成的业务数据还是发送新的业务数据。为了达到良好的性能,需要可靠地发送ACK和CQI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中描述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CQI以及其它控制信息的数据和导频的技术。在一个方面,可以利用频域和时域的码分复用(CDM)来发送用于控制信息(例如,ACK信息)的数据和导频。在一种设计中,可以将从基于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产生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选出的参考信号序列分配给UE。这些参考信号序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属性,并且可以由不同的UE在相同符号周期中的一组相同的子载波上同时发送。还可以将从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或沃尔什(Walsh)矩阵而产生的一组正交序列中选出的第一个正交序列分配给UE。UE可以使用上述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上述参考序列,以获取多个导频序列。然后,UE可以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上述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还可以将一组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中的第二个正交序列分配给UE。UE可以用ACK信息来调制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调制序列。然后,UE可以用上述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上述调制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UE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数据序列。
在另一个方面,可以用频域CDM和在时间上分布开的导频来发送控制信息的数据和导频。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给UE分配参考信号序列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多个导频序列。UE可以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上述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UE还可以根据控制信息(例如,仅有CQI信息或者CQI和ACK信息)来生成多个调制符号。UE可以用这多个调制符号来调制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然后,UE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如下面所描述的,节点B可以从不同的UE接收数据和导频序列,并且执行互补的处理过程以恢复由每个UE发送的控制信息。下面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上行链路的示例传输结构。
图3A和3B示出了ACK结构的两种设计。
图4示出了CQI结构的设计。
图5示出了节点B和UE的框图。
图6示出了ACK的发送处理器的框图。
图7示出了CQI的发送处理器的框图。
图8示出了SC-FDM调制器的框图。
图9示出了SC-FDM解调器的框图。
图10示出了ACK的接收处理器的框图。
图11示出了CQI的接收处理器的框图。
图12示出了用于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的处理过程。
图13示出了用于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的装置。
图14示出了用于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的处理过程。
图15示出了用于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的装置。
图16示出了用于接收ACK的处理过程。
图17示出了用于接收ACK的装置。
图18示出了用于接收CQI的处理过程。
图19示出了用于接收CQI的装置。
图20示出了用于支持ACK和CQI的传输的处理过程。
图21示出了用于支持ACK和CQI的传输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通常互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其它CDMA的变体。此外,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 等的无线 技术。UTRA和E-UTRA是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一个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对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件中进行了描述。另外,对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3GPP2)的组织的文件中进行了描述。为了清楚起见,下面针对LTE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下面的大部分描述中使用LTE的术语。
图1示出了具有多个节点B110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节点B可以是与UE通信的固定站,其也可以称为演进型节点B(eNB)、基站、接入点等等。UE 120可以分布在整个系统中,每个UE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UE也可以称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站等等。UE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式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等等。UE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的传输与节点B通信。
图2示出了可以用于上行链路的传输结构200的设计。可以将传输时间线划分为子帧单元。子帧有预定的持续时间,例如,1毫秒(ms),并且可以划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固定或可配置数目个符号周期,例如,在扩展的循环前缀时有六个符号周期,而在正常的循环前缀时有七个符号周期。
对于上行链路,总共有K个子载波可用,并且可以将其分组为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包括一个时隙中的N个子载波(例如,N=12个子载波)。可以将可用资源块分为数据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在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处形成,如图2中所示。控制部分具有可配置的尺寸,可以根据UE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控制信息量来选择该尺寸。可以将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分配给UE以用于ACK信息、CQI信息等的传输。数据部分包括没有包括在控制部分中的所有资源块。图2中的设计使得数据部分中包括连续的子载波,这使得可以将数据部分中所有的连续子载波分配给单个UE。
可以向UE分配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以便向节点B发送ACK和/或CQI信息。ACK信息可以传达:由节点B发送给UE的每个传输块是被UE 正确地解码还是错误地解码。UE要发送的ACK信息量取决于发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在一种设计中,取决于将一个还是两个传输块发送给UE,ACK信息包括一个或两个ACK比特。在其它设计中,ACK信息可以包括更多的ACK比特。
CQI信息可以传达由UE为节点B所估计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UE发送的CQI信息量依赖于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例如: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空间信道的数目、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格式、报告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中所需要的粒度等等。在一种设计中,CQI信息可以包括8、9或10个比特。在其它设计中,CQI信息可以包括更少的或更多的比特。
UE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ACK和/或CQI信息,可以将PUCCH映射到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上。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支持两种PUCCH结构并且这两种结构可以称为ACK结构和CQI结构。ACK结构只用于发送ACK信息。CQI结构可以只用于发送CQI信息,也可以用于发送ACK和CQI信息。ACK和CQI结构也可以称为其它名字。例如,根据发送一个还是两个ACK比特,ACK结构还可以称为PUCCH格式0或1。CQI结构还可以称为PUCCH格式2。
表1列出了与一种设计一致的ACK和CQI结构的一些特性。表1给出了具有七个符号周期的一个时隙中用于数据的符号周期数目和用于导频的符号周期数目。导频是发射机和接收机预先都已知的数据,并且可以称为参考、前导码等等。
表1-PUCCH结构
ACK结构 | CQI结构 | |
信息比特的数目 | 1或2 | 8到10 |
每个时隙中用于数据的符号周期数目 | L=4 | L=5 |
每个时隙中用于导频的符号周期数目 | M=3 | M=2 |
对数据扩宽 | 是 | 否 |
对导频扩宽 | 是 | 否 |
所支持的信道的数目 | 最多18个 ACK信道 | 最多6个 CQI信道 |
扩宽(spreading)指的是下述处理:首先对符号进行复制获取多个副本,然后将这些副本与正交序列相乘以便获取多个扩宽符号。多个UE可以用不同的正交序列在相同的资源上同时发送符号。节点B可以通过执行互补的解扩(despreading)处理来恢复由这些UE发送的符号。通常也将扩宽称为加掩(covering)。
图3A示出了每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情况下的ACK结构300的设计。在每个子帧中,左侧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0到6,右侧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7到13。一个或多个UE可以在资源块对上同时发送ACK信息,该资源块对包括:(i)左侧时隙中顶部控制部分中的一个资源块和右侧时隙中底部控制部分中的一个资源块,如图3A中所示;或(ii)左侧时隙中底部控制部分中的一个资源块和右侧时隙中顶部控制部分中的一个资源块(用图3A中的斜线示出)。
在一种设计中,用于ACK的资源块包括用于数据的四个符号周期和用于导频的三个符号周期。在图3A中所示的设计中,在资源块的中间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导频,在剩余的四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数据。也可以在资源块中的其它符号周期中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使用具有良好相关性属性的参考信号序列来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不同的UE可以用不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在相同的资源块上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这些参考信号序列可以是利用基序列生成的。在一种设计中,基序列可以是CAZAC(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例如Chu序列、Zardoff-Chu序列、Frank序列、广义类啁啾(generalizedchirp-like,GCL)序列等等。在另一种设计中,基序列可以是定义为具有良好相关性属性的序列。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用长度为N的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来生成长度为N的多个参考信号序列,如下所示:
rα(n)=rb((n+α)mod N)=ejαn·rb(n)其中n=0,...,N-1公式(1)
其中,rb(n)是基序列,n是符号的索引;
rα(n)是具有循环移位α的参考信号序列;
“mod”表示模运算。
在一种设计中,N=12并且每个参考信号序列长度为12。可以用六个不 同的α值来生成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UE。也可以用其它方式来生成多个参考信号序列。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针对子帧的所有符号周期使用单个参考信号序列。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以针对子帧的不同符号周期使用不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以针对子帧的不同时隙使用不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在后两种设计中,跳变可以将干扰随机化。为了简单起见,下面的描述中假设UE针对所有符号周期使用单个参考信号序列r(n),其中,对于α的特定值有:r(n)=rα(n)。
在一种设计中,UE用分配给其的正交序列来扩宽其用于ACK的导频。对于图3A中示出的设计,可以将长度为3的正交序列用于在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导频。在一种设计中,根据3×3的DFT矩阵D3×3来定义三个正交序列,将该矩阵表示为:
可以用3×3的DFT矩阵中的三个行来定义三个正交序列q0(m)、q1(m)和q2(m),这三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q0(m)=[1 1 1] 公式(3a)
q1(m)=[1 ej2π/3 ej4π/3] 公式(3b)
q2(m)=[1 ej4π/3 ej2π/3] 公式(3c)
其中,m是符号周期的索引。
一般而言,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的长度和数目取决于用于导频的符号周期的数目。例如,可以将长度为2的两个正交序列用于在两个符号周期中发送的导频,可以将长度为4的四个正交序列用于在四个符号周期中发送的导频,等等。针对不同长度存在不同的可用正交序列的类型。举例而言,可以根据M×M的DFT矩阵来定义任意长度M的正交序列,同时,长度为2的幂(例如,2、4等)的正交序列可以根据沃尔什(Walsh)矩阵来定义。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生成ACK的导频,如下所示:
pm(n)=q(m)·r(n) 其中n=0,...,N-1并且m=0,1,2 公式(4)
其中,q(m)是分配给UE的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
pm(n)是针对符号周期m的用于ACK的导频序列。
分配给UE的正交序列q(m)可以是q0(m)、q1(m)或q2(m)。在公式(4)所示的设计中,将参考信号序列r(n)的N个符号中的每一个符号与正交序列中的第一个符号q(0)相乘以获取第一个导频序列p0(n),与正交序列中的第二个符号q(1)相乘以获取第二个导频序列p1(n),并与正交序列中的第三个符号q(2)相乘以获取第三个导频序列p2(n)。可以在左侧时隙中的三个符号周期2、3和4中并且也在右侧时隙中的三个符号周期9、10和11中发送这三个导频序列p0(n)、p1(n)、p2(n),如图3A中所示。
最多18个UE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和三个正交序列q0(m)、q1(m)或q2(m)同时发送ACK的导频。每个UE用指定的参考信号序列r(n)和指定的正交序列q(m)来发送它的导频。可以通过(i)用正交序列在时域中进行的扩宽和(ii)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的区分来区别来自这些UE的导频。
在一种设计中,UE用分配给其的正交序列来扩宽其的用于ACK的数据。对于图3A中所示的设计,可以将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用于在四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数据。在一种设计中,根据4×4的沃尔什矩阵W4×4定义四个正交序列,该矩阵可以表示为:
可以用该4×4的沃尔什矩阵的四个行来定义四个正交序列w0(m),w1(m),w2(m)和w3(m),其可以表示为:
w0(m)=[+1 +1 +1 +1] 公式(6a)
w1(m)=[+1 -1 +1 -1] 公式(6b)
w2(m)=[+1 +1 -1 -1] 公式(6c)
w3(m)=[+1 -1 -1 +1] 公式(6d)
一般而言,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的长度和数目取决于用于数据的符号周期的数目。举例而言,可以将三个长度为3的正交序列用于在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的数据,等等。
在一种设计中,UE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来处理ACK的数据。UE首先 分别根据BPSK或QPSK将ACK的一个或两个比特映射成调制符号d(0)。然后,UE用调制符号d(0)来调制其的参考信号序列r(n),如下所示:
y(n)=d(0)·r(n) 其中n=0,..,N-1 公式(7)
其中,y(n)是ACK的调制序列。如公式(7)所示,可以将相同的调制符号应用于参考信号序列的N个符号中的每一个符号。
然后,UE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对调制序列进行扩宽:
zm(n)=w(m)·y(n) 其中n=0,...,N-1并且m=0,...,3 公式(8)
其中,w(m)是分配给UE的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
zm(n)是针对符号周期m的ACK的数据序列。
分配给UE的正交序列w(m)可以是w0(m)、w1(m)、w2(m)或w3(m)。在公式(8)所示的设计中,可以将调制序列y(n)的N个符号中的每一个符号与正交序列中的第一个符号w(0)相乘以获取第一个数据序列z0(n),与正交序列中的第二个符号w(1)相乘以获取第二个数据序列z1(n),与正交序列中的第三个符号w(2)相乘以获取第三个数据序列z2(n),并且与正交序列中的第四个符号w(3)相乘以获取第四个数据序列z3(n)。如图3A中所示,可以在左侧时隙中的四个符号周期0、1、5和6并且也在右侧时隙中的四个符号周期7、8、12和13中发送四个数据序列z0(n)、z1(n)、z2(n)和z3(n)。
最多24个UE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和四个正交序列w0(m)到w3(m)同时发送ACK的数据。每个UE可以用指定的参考信号序列r(n)和指定的正交序列w(m)来发送它的数据。可以通过(i)用正交序列在时域中进行的扩宽和(ii)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的区分来区别来自这些UE的数据。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三个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和四个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来定义18个ACK信道。ACK信道的数目受限于能够同时发送导频的UE的数目。每个ACK信道与指定的参考信号序列r(n)、指定的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q(m)和指定的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w(m)相关联。最多18个UE可以在相同资源块对上的最多18个ACK信道上同时发送它们的ACK信息。
图3B示出了每个时隙包括六个符号周期情况下的ACK结构310的设计。在每个子帧中,左侧时隙包括六个符号周期0到5,右侧时隙包括六个符号周期6到11。在一种设计中,用于ACK的资源块包括用于数据的四个 符号周期和用于导频的两个符号周期。在图3B所示的设计中,在资源块的中间两个符号周期中发送导频,在剩余的四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数据。也可以在资源块中的其它符号周期中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
在一种设计中,根据2×2的DFT矩阵D2×2为导频定义长度为2的两个正交序列,该矩阵可以表示为:
该2×2的DFT矩阵等于2×2的沃尔什矩阵。
可以用2×2的DFT矩阵的两个行来定义两个正交序列q0(m)和q1(m),并且可以表示为:
q0(m)=[+1+1] 公式(10a)
q1(m)=[+1-1] 公式(10b)
对于图3B中所示的设计,UE可以用长度为2的正交序列q(m)来生成用于ACK的导频,如公式(4)中所示,以获取两个导频序列p0(n)和p1(n)。UE可以在左侧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2和3中并且也在右侧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8和9中发送两个导频序列p0(n)和p1(n),如图3B中所示。UE还用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w(m)对ACK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公式(7)和(8)中所示,以获取四个数据序列z0(n)到z3(n)。UE可以在左侧时隙的四个符号周期0、1、4和5中并且也在右侧时隙的四个符号周期6、7、10和11中发送四个数据序列z0(n)到z3(n),如图3B中所示。
对于图3B中所示的设计,最多12个UE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和两个正交序列q0(m)和q1(m)同时发送用于ACK的导频。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用于导频的两个正交序列和用于数据的四个正交序列来定义12个ACK信道。ACK信道的数目受限于能够同时发送导频的UE的数目。每个ACK信道与指定的参考信号序列r(n)、指定的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q(m)和指定的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w(m)相关联。最多12个UE可以在相同资源块对上的最多12个ACK信道上同时发送它们的ACK信息。
在针对有六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ACK结构的另一种设计中,可以在资源块的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导频,并且在资源块的剩余三个符号周期中发 送数据。在这种设计中,可以将长度为3的正交序列用于导频和数据,并且可以通过公式组(3)中所示的方式对其进行定义。在这种设计中,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用于导频的三个正交序列和用于数据的三个正交序列来定义18个ACK信道。最多18个UE可以在相同资源块对上的最多18个ACK信道上同时发送它们的ACK信息。
上面已经描述了ACK结构的多个示例性设计。一般而言,可以在任何数目的符号周期(M)中发送导频,并且在任何数目的符号周期(L)中发送数据。可以将一组长度为M的正交序列用于导频,并将一组长度为L的正交序列用于数据。可以根据DFT、沃尔什和/或合适维度的其它矩阵来定义用于导频和数据的正交序列。UE可以用分配给它的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q(m)对其导频进行扩宽,并用分配给它的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w(m)对其数据进行扩宽。
图4示出了每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情况下的CQI结构400的设计。在这种设计中,CQI的资源块包括用于数据的五个符号周期和用于导频的两个符号周期。在图4中所示的设计中,对于左侧时隙,在被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两个符号周期2和4中发送导频,在剩余的五个符号周期0、1、3、5和6中发送数据。也可以在资源块中的其它符号周期中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为了捕获无线信道中的时间变化,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例如,由一个、两个或三个符号周期)对上述两个符号周期进行分隔是需要的。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将参考信号序列直接用作CQI的导频序列。UE可以在用于导频的每个符号周期中发送其参考信号序列,而不进行扩宽。如果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可用,则最多六个UE可以用这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同时发送导频。每个UE用指定的参考信号序列来发送它的导频。可以通过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的区分来区别来自UE的导频。
在一种设计中,UE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处理CQI的数据。UE首先对CQI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以获取编码比特,并将这些编码比特映射到十个调制符号d(0)到d(9)。然后,UE用每个调制符号d(m)来调制其参考信号序列r(n),如下所示:
cm(n)=d(m)·r(n) 其中n=0,...,N-1并且m=0,...,9 公式(11)
其中,cm(n)是针对符号周期m的CQI的数据序列。可以分别针对十个调制 符号d(0)到d(9)获取十个数据序列c0(n)到c9(n),并在一个资源块对中用于数据的十个符号周期中来发送这些数据序列。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定义六个CQI信道。每个CQI信道与指定的参考信号序列r(n)相关联。最多六个UE可以在相同资源块对上的最多六个CQI信道上同时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可以通过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的区分来区别来自这些UE的数据和导频。
在针对具有六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CQI结构中,用于CQI的资源块包括用于数据的四个符号周期和用于导频的两个符号周期。举例而言,可以在两个符号周期1和4中发送导频,并在剩余的四个符号周期0、2、3和5中发送数据。在另一种设计中,CQI的资源块包括用于数据的五个符号周期和用于导频的一个符号周期。举例而言,可以在一个符号周期2或3中发送导频,并在剩余的五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数据。还可以在每个时隙有六个符号周期的情况下的资源块中的其它符号周期中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
图3A和3B示出了用于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的两个示例性设计。图4示出了用于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的示例性设计。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发送ACK和CQI的数据和导频,例如,在不同数目的符号周期中,在资源块的不同符号周期中,等等。
还可以在相同的资源块上对ACK和CQI信道进行复用。用调制符号(例如,用于ACK或CQI信息的调制符号)或正交序列(例如,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的符号来调制整个参考信号序列不会改变该参考信号序列的相关性属性。对于图3A和4中所示的设计并且使用六个参考信号序列,单个资源块对可以支持下列配置中的一种配置:18个ACK信道、1个CQI信道和15个ACK信道、2个CQI信道和12个ACK信道、3个CQI信道和9个ACK信道、4个CQI信道和6个ACK信道、5个CQI信道和3个ACK信道,或者6个CQI信道。
图5示出了节点110和UE 120的设计框图,它们是图1中的节点B之一和UE之一。在这种设计中,UE 120配备有T个天线532a到532t,节点B 110配备有R个天线552a到552r,其中,一般而言,T≥1并且R≥1。
在UE 120处,发送处理器520从数据源512接收业务数据,处理(例 如,编码和符号映射)该业务数据,并提供数据符号。发送处理器520还从控制器/处理器540接收控制信息(例如,ACK和/或CQI信息),按如上所述的方式来处理该控制信息,并提供控制符号(例如,用于数据序列)。发送处理器520还生成导频符号(例如,用于导频序列)并将该导频符号与数据符号和控制符号复用。数据符号是用于业务数据的符号,控制符号是用于控制信息的符号,导频符号是用于导频的符号,符号可以是实数值或复数值。导频符号也可以称为参考符号。
MIMO处理器522处理(例如,预编码)来自发送处理器520的符号,并将T个输出符号流提供给T个调制器(MOD)530a到530t。如果UE 120配备有单个天线则可以忽略MIMO处理器522。每个调制器530处理它的输出符号流(例如,针对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以获取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530还调整(例如,转换为模拟、滤波、放大和上变频)它的输出采样流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530a到530t的T个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通过T个天线532a到532t发送。
在节点B 110处,天线552a到552r从UE 120和/或其它UE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每个天线552将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相应的解调器(DEMOD)554。每个解调器554调整(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数字化)它的接收到的信号以获取采样,并进一步处理采样(例如,针对SC-FDM)以获取接收到的符号。MIMO检测器556在从所有R个解调器554a到554r接收到的符号上进行检测,并提供检出的符号。接收处理器560处理(例如,解调制和解码)检测到的符号,并将解码后的业务数据提供给数据宿562,将解码后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570。一般而言,MIMO检测器556和接收处理器560所进行的处理过程分别与UE 120处的MIMO处理器522和发送处理器520所进行的处理过程互补。
节点B 110在下行链路上向UE 120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来自数据源578的业务数据和/或来自控制器/处理器570的控制信息由发送处理器580处理,并由MIMO处理器582进一步处理以获取R个输出符号流。R个调制器554a到554r处理这R个输出符号流(例如,针对OFDM)以获取R个输出采样流,并进一步调整输出采样流以获取R个下行链路信号,这些下行链路信号可以通过R个天线552a到552r发送。在UE 120处,来 自节点B 110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由天线532a到532t接收,由解调器530a到530t调整和处理,由MIMO检测器536(如果适用)和接收处理器538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发送给UE 120的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器538将业务数据提供给数据宿539,将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540。
控制器/处理器540和570分别指导在UE 120处和节点B 110处的操作。存储器542和572分别存储UE 120和节点B 11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574针对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对UE进行调度,并为所调度的UE分配资源。调度器574还为UE分配ACK和CQI资源以用于ACK和CQI信息的传输。ACK和CQI资源包括资源块、参考信号序列、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等等。
图6示出了用于ACK的发送处理器620的设计框图,其可以是图5中的UE 120处的发送处理器520的一部分。在发送处理器620中,符号映射器622将ACK信息映射到调制符号d(0)。乘法器624将参考信号序列r(n)与调制符号相乘,并提供调制序列y(n),例如,如公式(7)中所示。数据扩宽器626利用用于数据的正交序列w(m)对调制序列进行扩宽,并提供数据序列zm(n),例如,如公式(8)中所示。导频扩宽器628利用用于导频的正交序列q(m)对参考信号序列进行扩宽,并提供导频序列pm(n),例如,如公式(4)中所示。复用器(Mux)630从扩宽器626接收数据序列,从扩宽器628接收导频序列,并在适合的符号周期中提供每个序列,例如,如图3A或3B中所示。
图7示出了用于CQI的发送处理器720的设计框图,其可以是图5中的UE 120处的发送处理器520的一部分。在发送处理器720中,编码器722只对CQI信息进行编码或对CQI和ACK信息都进行编码以获取编码比特。符号映射器724将编码比特映射成调制符号d(m)。乘法器726将参考信号序列r(n)与每个调制符号相乘,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序列cm(n),例如,如公式(11)中所示。复用器728从乘法器726接收数据序列并接收参考信号序列,在用于数据的各个符号周期中提供每个数据序列,并提供参考信号序列作为用于导频的每个符号周期中的导频序列,例如,如图4中所示。
图8示出了SC-FDM调制器830的设计,在发送ACK或CQI时,该调制器可以用于图5中的UE 120处的调制器530a到530t中的每一个。在 SC-FDM调制器830中,DFT单元832接收针对一个符号周期的包含有N个符号的数据或导频序列,在这N个符号上执行N点DFT,并提供N个频域值。符号-子载波映射器834将N个频域值映射到用于ACK或CQI的资源块中的N个子载波上,并将零值映射到剩余的子载波上。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单元836对总共K个子载波的K个映射值执行K点IFFT,并提供用于有用部分的K个时域采样。循环前缀生成器838复制该有用部分的最后C个采样,并将这C个采样附加于有用部分的前面,以构成包含有K+C个采样的SC-FDM符号。可以在一个符号周期中发送SC-FDM符号,该符号周期包括K+C个采样周期。
图9示出了SC-FDM解调器950的设计框图,在接收ACK或CQI时,该解调器可以用于图5中的节点B 110处的解调器554a到554r中的每一个。在SC-FDM解调器950中,循环前缀移除单元952在每个符号周期中获取K+C个接收到的采样,移除对应于循环前缀的C个接收到的采样,并提供针对有用部分的K个接收到的采样。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单元954对K个接收到的采样执行K点FFT并提供针对总共K个子载波的K个频域值。符号-子载波解映射器956提供来自分配给UE 120的资源块中的N个子载波的N个频域值,并丢弃剩余的频域值。IDFT单元958对这N个频域值执行N点IDFT,并提供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或导频序列的N个接收到的符号。
图10示出了用于ACK的接收处理器1060的设计框图,该接收处理器可以是图5中的节点B 110处的接收处理器560的一部分。在接收处理器1060中,解复用器(Demux)1062从分配给UE 120的资源块对中获取接收到的ACK的数据和导频序列,向导频解扩器1064提供接收到的导频序列,并向相关检测器1070提供接收到的数据序列。导频解扩器1064用分配给UE 120的正交序列q(m)对每个资源块的接收到的导频序列进行解扩,并提供该资源块的解扩后的导频序列。在一种设计中,针对每个资源块的导频解扩可以按如下方式来执行:
信道估计器1066可以根据针对每个资源块的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对该资源块中的N个子载波的信道估计。相关检测器1070用适用的信道估计对每个接收到的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检出的数据序列。数据解扩器1072用分配给UE 120的正交序列w(m)对每个资源块的检出数据序列进行解扩,以获取针对该资源块的解扩后的数据序列。在一种设计中,针对每个资源块的数据解扩可以按如下方式来执行:
其中,bm(n)是针对符号周期m的检出数据序列;
是解扩后的数据序列,其是对公式(7)中y(n)的估计。
相关器1074将每个资源块的解扩后的数据序列与每个可能的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相关,并提供针对最优参考信号序列的相关计算结果。符号解码器1076可以获取用于ACK的两个资源块的相关计算结果,根据该相关计算结果来确定最有可能已经由UE 120发送的调制符号,并为UE提供接收到的ACK信息。
图11示出了用于CQI的接收处理器1160的设计框图,该接收处理器是图5中的节点B 110处的接收处理器560的一部分。在接收处理器1160中,解复用器1162可以从分配给UE 120的资源块对中获取接收到的CQI的数据和导频序列,向信道估计器1164提供每个接收到的导频序列,并向相关检测器1170提供接收到的数据序列。信道估计器1164根据针对每个资源块接收到的导频序列来获取对该资源块中N个子载波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估计。在一种设计中,信道估计器1164根据针对每个资源块的所有接收到的导频序列来获取对该资源块的信道估计。这种设计可以用于缓慢变化的信道,例如,较低移动性的情况。在另一种设计中,信道估计器1164根据(例如,经由内插(interpolating))每个资源块的接收到的导频序列来获取对该资源块中每个符号周期的信道估计。这种设计可以用于快速变化的信道,例如,较高移动性的情况。
相关检测器1170用适用的信道估计对每个接收到的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检出的数据序列。相关器1172将每个检测到的数据序 列与每个可能的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相关,并提供针对最优参考信号序列的相关值。单元1174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序列的相关值来计算对数似然比(LLR)。解码器1176对所有数据序列的LLR进行解码,并为UE 120提供接收到的CQI信息。
图10和11示出了由节点B 110来执行以恢复UE 120所发送的ACK和CQI信息的处理过程。节点B 110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执行针对ACK和CQI的处理过程。例如,图10中的相关器1074和图11中的相关器1172中的每一个可以用能够检测分配给UE 120的参考信号序列的检测器来代替。这些处理过程还可以用与图10和11中所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节点B 110可以对在时域上接收到由图9中的IDFT单元958提供的数据和导频序列执行时域中(例如,如图10和1中所示的)的处理过程。或者,节点B 110可以对在频域上接收到由图9中的解映射器956提供的数据和导频序列执行频域中的处理过程。
节点B 110可以通过多个天线552a到552r从UE 120接收数据和导频序列。在这种情况中,节点B 110对来自上述多个天线的结果进行组合,例如,在图10中在相关检测器1070之后或解扩器1072之后,在图11中在相关检测器1170之后。节点B 110还可以在针对ACK和CQI的处理过程中的其它环节在多个天线之间进行组合。
图12示出了用于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的处理过程1200的设计。可以由UE或某一其它实体来执行处理过程1200。可以给UE分配从根据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生成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选择的参考信号序列。也可以给UE分配从根据DFT矩阵或沃尔什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选择的正交序列。UE可以用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导频序列(方框1212)。然后,UE可以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例如,12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导频序列,其中在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方框1214)。上述多个符号周期可以是资源块中的连续符号周期。
在一种设计中,UE用长度为三的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三个导频序列。然后,UE在包括有七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中间三个符号周期(例如,如图3A中所示的)中发送这三个导频序列。在另一种设计中, UE用长度为二的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两个导频序列。然后,UE在包括有六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中间两个符号周期(例如,如图3B中所示的)中发送这两个导频序列。
可以给UE分配从根据DFT矩阵或沃尔什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选择的第二个正交序列。UE可以用ACK信息来调制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调制序列(方框1216)。然后,UE可以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调制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方框1218)。UE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数据序列,其中在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是在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方框1220)。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用长度为四的正交序列来扩宽调制序列,以获取四个数据序列。然后,UE可以在一个时隙的四个符号周期中发送这四个数据序列,例如,如图3A或3B中所示。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根据多个导频序列来生成多个SC-FDM符号,其中每个导频序列针对一个SC-FDM符号。UE还可以根据多个数据序列来生成多个SC-FDM符号,其中每个数据序列针对一个SC-FDM符号。UE可以在不同的符号周期中发送每个SC-FDM符号。
图13示出了用于发送ACK的数据和导频的装置1300的设计。装置1300包括:模块1312,其用于用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导频序列;模块1314,其用于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模块1316,其用于用ACK信息来调制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调制序列;模块1318,其用于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调制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模块1320,其用于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图14示出了用于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的处理过程1400的设计。处理过程1400可以由UE或某一其它实体执行。可以给UE分配从根据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生成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选择的参考信号序列。UE可以根据该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多个导频序列(方框1412)。在一种设计中,UE将每个导频序列设置为等于参考信号序列。UE还可以根据参考信号序列以其它方式来生成导频序列。UE可以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 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方框1414)。
UE可以根据CQI信息或者CQI和ACK信息来生成多个调制符号(方框1416)。UE可以用多个调制符号来调制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方框1418)。UE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是在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方框1420)。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以根据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两个导频序列,并且在两个时隙的每一个中的两个符号周期中发送这两个导频序列。每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用于导频的这两个符号周期可以是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UE根据参考信号序列和十个调制符号来生成十个数据序列,并在两个时隙中的剩余十个符号周期中发送这十个数据序列。UE也可以生成并发送不同数目的导频序列和数据序列。
图15示出了用于发送CQI的数据和导频的装置1500的设计。装置1500包括:模块1512,其用于根据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多个导频序列;模块1514,其用于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模块1516,其用于根据CQI信息或者CQI和ACK信息来生成多个调制符号;模块1518,其用于用这多个调制符号来调制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模块1520,其用于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这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图16示出了用于接收ACK的处理过程1600的设计。处理过程1600可以由节点B或某一其它的实体来执行。节点B可以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UE接收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方框1612)。节点B可以用正交序列(例如,其长度为2或3)对这多个导频序列进行解扩,以获取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方框1614)。节点B可以根据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方框1616)。节点B可以在时域中也可以在频域中执行解扩和信道估计。
节点B还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例如,四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方 框1618)。节点B可以用信道估计对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方框1620)。节点B可以用第二个正交序列(例如,其长度为4)对这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进行解扩,以获取解扩后的数据序列(方框1622)。然后,节点B根据解扩后的数据序列来恢复来自UE的ACK信息(方框1624)。
图17示出了用于接收ACK的装置1700的设计。装置1700包括:模块1712,其用于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UE接收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模块1714,其用于用正交序列对这多个导频序列进行解扩,以获取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模块1716,其用于根据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模块1718,其用于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模块1720,其用于用信道估计对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模块1722,其用于用第二个正交序列对这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进行解扩,以获取解扩后的数据序列;模块1724,其用于根据解扩后的数据序列来恢复来自UE的ACK信息。
图18示出了用于接收CQI的处理过程1800的设计。处理过程1800可以由节点B或某一其它实体来执行。节点B可以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UE接收多个(例如,两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方框1812)。节点B可以根据这多个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方框1814)。节点B还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方框1816)。节点B可以用信道估计对这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方框1818)。然后,节点B可以根据这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来恢复来自UE的CQI信息或者CQI和ACK信息(方框1820)。
图19示出了用于接收CQI的装置1900的设计。装置1900包括:模块1912,其用于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UE接收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模块1914,其用于根据这多个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模块1916,其用于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其中 用于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模块1918,其用于用信道估计对这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模块1920,其用于根据这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来恢复来自UE的CQI信息或者CQI和ACK信息。
图20示出了用于支持UE所进行的ACK和CQI传输的处理过程2000的设计。处理过程2000可以由节点B或某一其它网络实体来执行。节点B可以从根据DFT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选择第一个和第二个正交序列(方框2012)。节点B可以从根据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生成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选择第一个和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方框2014)。节点B可以将第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一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一个UE以用于发送导频(方框2016)。节点B可以将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二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二个UE以用于发送导频(方框2018)。之后,节点B可以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第一个UE接收第一组导频序列(方框2020)。第一组导频序列是由第一个UE根据第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一个正交序列生成的。节点B还在上述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从第二个UE接收第二组导频序列(方框2022)。第二组导频序列是由第二个UE根据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二个正交序列生成的。
节点B还可以将第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二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三个UE以用于发送导频。节点B还可以将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一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四个UE以用于发送导频。一般而言,可以给每个UE分配参考信号序列和正交序列的不同组合以用于在相同的资源块上发送导频。
节点B可以从根据沃尔什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选择第三个和第四个正交序列。节点B可以将第三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一个UE以用于发送数据,并将第四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二个UE以用于发送数据。之后,节点B可以在用于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第一个UE接收第一组数据序列。第一组数据序列是由第一个UE根据第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三个正交序列生成的。节点B在用于数据的上述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从第二个UE接收第二组数据序列。第二组数据序列是由第二个UE根据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四个正交序列生成的。
图21示出了用于支持UE所进行的ACK和CQI传输的装置2100的设 计。装置2100包括:模块2112,其用于从根据DFT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选择第一个和第二个正交序列;模块2114,其用于从根据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生成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选择第一个和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模块2116,其用于将第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一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一个UE以用于发送导频;模块2118,其用于将第二个参考信号序列和第二个正交序列分配给第二个UE以用于发送导频;模块2120,其用于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从第一个UE接收第一组导频序列;模块2122,其用于在上述多个符号周期中的上述多个子载波上从第二个UE接收第二组导频序列。
图13、15、17、19和21中的模块可以包括处理器、电子设备、硬件设备、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等或上述的任意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该理解,可以使用任意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方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则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设计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 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来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实现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这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将示例性的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耦接,以使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向其中写入信息。或者,可以将存储介质整合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或者,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用户终端中的分立组件。
在一种或多种示例设计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上述的任意结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任何便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可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带或存储所需要的程序代码模块并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也都可适当地被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软件是通过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无线技术(例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进行传输的,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例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也包含在介质的定义中。本申请中所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碟、光盘、数字多用途光盘(DVD)、软磁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结合也应该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提供了对本发明的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发明所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的变形。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中 所给出的示例,而是旨在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3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导频序列;
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根据沃尔什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根据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生成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获取所述参考信号序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扩宽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用长度为三的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三个导频序列;
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包括有七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三个导频序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扩宽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用长度为二的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两个导频序列;
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包括有六个符号周期 的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两个导频序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用确认ACK信息来调制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调制序列;
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调制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而生成的第一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
从根据沃尔什矩阵而生成的第二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二个正交序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用长度为三的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三个导频序列,所述三个导频序列是在包括有七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中间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的;
用长度为四的所述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调制序列,以获取四个数据序列,所述四个数据序列是在所述时隙的剩余四个符号周期中发送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符号周期是包括有多个符号周期的时隙中的连续符号周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多个导频序列来生成多个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符号,其中,每个导频序列针对一个SC-FDM符号;
在所述多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多个SC-FDM符号,其中,每个符号 周期中有一个SC-FDM符号。
1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参考信号序列扩宽模块,其用于用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导频序列;
导频序列发送模块,其用于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正交序列获取模块,其用于从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扩宽模块包括:扩宽模块,其用于用长度为三的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三个导频序列;
所述导频序列发送模块包括:发送模块,其用于在包括有七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三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三个导频序列。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参考信号序列调制模块,其用于用确认ACK信息来调制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调制序列;
调制序列扩宽模块,其用于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扩宽所述调制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
数据序列发送模块,其用于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1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用正交序列扩宽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多个导频序列;
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每个导频序列设置为等于所述参考信号序列。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根据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而生成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获取所述参考信号序列。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或者CQI和确认ACK信息来生成多个调制符号;
用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来调制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两个导频序列,并且在两个时隙中每个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两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和十个调制符号来生成十个数据序列,并且在所述两个时隙中的剩余十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十个数据序列。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通过用正交序列扩宽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多个导频序列的模块;
用于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导频序列的模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 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或者CQI和确认ACK信息来生成多个调制符号的模块;
用于用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来调制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以获取多个数据序列的模块;
用于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序列的模块,其中,每个用于发送数据的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每个数据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两个导频序列,并且在两个时隙中每个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两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和所述十个调制符号来生成十个数据序列,并且在所述两个时隙中剩余的十个符号周期中发送所述十个数据序列。
2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用第一个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多个导频序列,以获取解扩后的导频序列;
根据所述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包括有七个符号周期的时隙的三个符号周期中接收三个导频序列;
解扩所述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用长度为三的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三个导频序列,以获取所述解扩后的导频序列。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用所述信道估计对所述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以获取解扩后的数据序列;
根据所述解扩后的数据序列来恢复确认ACK信息。
2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导频序列的模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用于用第一个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多个导频序列,以获取解扩后的导频序列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的模块。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从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而生成的一组正交序列中获取所述第一个正交序列的模块。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的模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用于用所述信道估计对所述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的模块。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用第二个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以获取解扩后的数据序列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解扩后的数据序列来恢复确认ACK信息的模块。
3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用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多个导频序列,以获取解扩后的导频序列;
根据所述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多个导频序列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包括有七个周期的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中接收两个导频序列,其中,所述两个符号周期是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用所述信道估计对所述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
根据所述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来恢复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或者CQI和确认ACK信息。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两个时隙中每个时隙的两个符号周期中接收两个导频序列,其中,每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周期;
根据在所述时隙中接收到的所述两个导频序列来针对每个时隙推导信道估计;
在每个时隙的剩余五个符号周期中接收五个数据序列;
用针对每个时隙的所述信道估计对在所述时隙中接收到的所述五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针对所述时隙的五个检出的数据序列;
根据针对所述两个时隙而获取的十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来恢复CQI信息或者CQI和ACK信息。
3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由至少一个符号周期分隔开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导频序列的模块,其中,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导频序列,每个导频序列是在所述多个子载波上发送的;
用于用正交序列来解扩所述多个导频序列,以获取解扩后的导频序列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解扩后的导频序列来推导信道估计的模块。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多个符号周期中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上接收多个数据序列的模块,其中,用于发送数据的每个符号周期中有一个数据序列;
用于用所述信道估计对所述多个数据序列执行相关检测,以获取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检出的数据序列来恢复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或者CQI和确认ACK信息的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5838.8A CN102957520B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3899507P | 2007-05-18 | 2007-05-18 | |
US60/938,995 | 2007-05-18 | ||
US12/117,585 US8767872B2 (en) | 2007-05-18 | 2008-05-08 | Pilot structures for ACK and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2/117,585 | 2008-05-08 | ||
PCT/US2008/063651 WO2008144363A2 (en) | 2007-05-18 | 2008-05-15 | Pilot structures for ack and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85838.8A Division CN102957520B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2495A CN101682495A (zh) | 2010-03-24 |
CN101682495B true CN101682495B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002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166014A Active CN101682495B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和cqi的导频结构 |
CN200880016511A Pending CN101682375A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复用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210385838.8A Active CN102957520B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16511A Pending CN101682375A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复用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210385838.8A Active CN102957520B (zh) | 2007-05-18 | 2008-05-15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750917B2 (zh) |
EP (3) | EP2158692A2 (zh) |
JP (6) | JP2010529720A (zh) |
KR (2) | KR101161937B1 (zh) |
CN (3) | CN101682495B (zh) |
AT (1) | ATE553559T1 (zh) |
DK (2) | DK2158715T3 (zh) |
ES (2) | ES2382409T3 (zh) |
HK (2) | HK1142739A1 (zh) |
PL (2) | PL2391050T3 (zh) |
PT (2) | PT2391050E (zh) |
TW (4) | TWI559709B (zh) |
WO (2) | WO200814436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70390B2 (en) * | 2000-11-22 | 2014-03-11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10355720B2 (en) | 2001-04-26 | 2019-07-16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Distributed software-defined radio |
US10931338B2 (en) | 2001-04-26 | 2021-02-2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s |
US9628231B2 (en) | 2002-05-14 | 2017-04-18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
US10142082B1 (en) | 2002-05-14 | 2018-11-27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Pre-coding in OFDM |
US10644916B1 (en) | 2002-05-14 | 2020-05-05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
US11184037B1 (en) | 2004-08-02 | 2021-11-2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Demodulating and decoding carrier interferometry signals |
US11552737B1 (en) | 2004-08-02 | 2023-01-10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perative MIMO |
US11431386B1 (en) | 2004-08-02 | 2022-08-30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Transmit pre-coding |
ES2302638B1 (es) * | 2006-12-21 | 2009-06-04 | Vicente Diaz Fuente | Metodo mejorado de codificacion y decodificacion con al menos dos pares de secuencias ortogonales. |
EP2103017B1 (en) | 2007-03-29 | 2014-0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133449A1 (en) * | 2007-04-27 | 2008-1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750917B2 (en) | 2007-05-18 | 2014-06-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and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944981B2 (en) * | 2007-05-31 | 2011-05-1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Data transmiss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94002B1 (ko) * | 2007-06-11 | 2015-0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및 그에 따른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
US8599819B2 (en) | 2007-06-19 | 2013-12-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BRPI0823509B1 (pt) * | 2007-06-21 | 2020-10-06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étodos e equipamento terminal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ões de controle de uplink e recebê-las em estação de base terminal |
KR20090006708A (ko) | 2007-07-12 | 2009-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케줄링 요청 신호 전송 방법 |
RU2433541C2 (ru) * | 2007-07-16 | 2011-11-1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и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я приема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sc-fdma |
ES2774798T3 (es) * | 2007-07-16 | 2020-07-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transmisión de un indicador de calidad de canal y señales de acuse de recibo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ón SC-FDMA |
KR101397039B1 (ko) * | 2007-08-14 | 2014-05-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사용하는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예측 오류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cdm 방식 신호전송 방법 |
US8542697B2 (en) * | 2007-08-14 | 2013-09-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104986B1 (en) | 2007-08-14 | 2012-10-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cquiring resource region information for phich |
KR101405974B1 (ko) * | 2007-08-16 | 2014-06-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KR101507785B1 (ko) | 2007-08-16 | 2015-04-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US20090073944A1 (en) * | 2007-09-17 | 2009-03-19 | Jing Jiang | Restricted Cyclic Shift Configura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7936839B2 (en) * | 2007-12-13 | 2011-05-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IMO/transmit diversity channel estimation |
US8213526B2 (en) * | 2007-12-13 | 2012-07-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IMO/transmit diversity channel estimation |
US9007988B2 (en) | 2008-02-11 | 2015-04-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artial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837421B2 (en) | 2008-03-26 | 2014-09-16 | Nokia Siemens Neworks Oy | Channelization procedure for implementing persistent ACK/NACK and scheduling request |
US8451778B2 (en) * | 2008-04-30 | 2013-05-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090128988A (ko) * | 2008-06-12 | 2009-1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맵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03490806A (zh) * | 2008-06-12 | 2014-01-01 | 苹果公司 | 用于sc-fdma发射分集的系统和方法 |
DK3073665T3 (en) * | 2008-06-23 | 2018-08-13 | Sun Patent Trust | PROCEDURE FOR ARRANG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S |
US8825100B2 (en) | 2008-08-11 | 2014-09-02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ower boos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using a subset of subcarrier frequencies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channel as a reduced bandwidth channel |
WO2010032374A1 (ja) * | 2008-09-22 | 2010-03-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644397B2 (en) * | 2008-09-23 | 2014-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353249A1 (en) * | 2008-10-20 | 2011-08-1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ounding chan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8737502B2 (en) * | 2009-02-09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and coding schem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588204B2 (en) * | 2009-02-13 | 2013-11-19 |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ragpur | Efficient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using superimposed training for equalization in uplink OFDMA systems |
MY156031A (en) * | 2009-03-16 | 2015-12-31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Terminal device, resource setting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KR101746537B1 (ko) * | 2009-04-21 | 2017-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0123304A2 (en) | 2009-04-24 | 2010-10-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WO2010126339A2 (en) * | 2009-04-30 | 2010-1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US9622228B2 (en) * | 2009-05-04 | 2017-04-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01902817B (zh) | 2009-05-26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
US8761094B2 (en) * | 2009-07-22 | 2014-06-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heterogenous networks |
CN101986744B (zh) * | 2009-07-29 | 2013-03-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997666B (zh) * | 2009-08-18 | 2013-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载波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
US8817709B2 (en) | 2009-10-14 | 2014-08-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utilization |
US8817588B2 (en) * | 2009-10-28 | 2014-08-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data and referenc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663617B1 (ko) * | 2009-10-29 | 2016-10-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기준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
US9137076B2 (en) * | 2009-10-30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1066686A1 (en) * | 2009-12-04 | 2011-06-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encoding information |
AU2011204119B2 (en) | 2010-01-07 | 2014-07-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source indexing for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response to receptions of multiple Assignments |
EP2793420B1 (en) * | 2010-01-07 | 2019-05-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features of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
KR101596984B1 (ko) * | 2010-01-11 | 2016-02-2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캐리어 집성 |
KR101730369B1 (ko) | 2010-01-17 | 2017-04-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MX2012008312A (es) * | 2010-01-18 | 2012-08-0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stacion base de radio y equipo de usuario y metodos en el mismo. |
CN102754356B (zh) * | 2010-02-12 | 2015-05-27 | 黑莓有限公司 | 中继网络中小区内频率重用的系统和方法 |
US8437268B2 (en) | 2010-02-12 | 2013-05-0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cell frequency reuse in a relay network |
US9407409B2 (en) * | 2010-02-23 | 2016-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US8553786B2 (en) * | 2010-03-09 | 2013-10-08 | Xilinx,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tone assisted selected mapping |
EP2369775B1 (en) * | 2010-03-16 | 2019-05-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
KR101684867B1 (ko) * | 2010-04-07 | 2016-1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간 다중화 이득을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
US20110267948A1 (en) * | 2010-05-03 | 2011-11-03 | Koc Ali T |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managing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2237945A (zh) * | 2010-05-06 | 2011-11-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于正交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码分复用设备和解复用设备 |
WO2011142626A2 (ko) * | 2010-05-13 | 2011-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Mim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및 데이터의 다중화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867403B (zh) * | 2010-06-13 | 2016-06-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终端 |
KR101761618B1 (ko) | 2010-06-25 | 2017-07-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1162482A2 (ko) * | 2010-06-25 | 2011-12-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404072B (zh) | 2010-09-08 | 2013-03-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8731076B2 (en) * | 2010-11-01 | 2014-05-20 | Landis+Gyr Technologies, Llc | Variable symbol period assignment and detection |
US8582518B2 (en) | 2010-11-09 | 2013-11-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ower control for ACK/NACK forma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2096601A1 (en) * | 2011-01-13 | 2012-07-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Estim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using additional reference signals |
JP5644870B2 (ja) * | 2011-02-10 | 2014-12-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応答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US9577858B2 (en) * | 2011-06-02 | 2017-02-21 | Digi International Inc. | RF chirp receiver synchronization |
CN102869097B (zh) * | 2011-07-07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02223343B (zh) * | 2011-07-14 | 2014-08-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混合载波体制通信系统中分数域资源复用方法 |
EP2742748A4 (en) * | 2011-08-12 | 2015-08-26 | Intel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571050B2 (ja) * | 2011-09-26 | 2014-08-13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395187B (zh) * | 2011-11-01 | 2014-07-30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功率配置方法 |
WO2013127057A1 (en) * | 2012-02-27 | 2013-09-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 channel design for early termination of r99 downlink traffic |
EP2811775B1 (en) * | 2012-10-25 | 2018-09-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airing missed detection control channel |
KR20140075252A (ko) * | 2012-12-11 | 2014-06-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제어 채널 구성, 제어 정보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
US9072021B2 (en) | 2012-12-19 | 2015-06-30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9271324B2 (en) | 2012-12-19 | 2016-02-23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ed serving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9832717B2 (en) | 2012-12-19 | 2017-11-2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3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9036578B2 (en) | 2012-12-19 | 2015-05-19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9936470B2 (en) | 2013-02-07 | 2018-04-0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380466B2 (en) | 2013-02-07 | 2016-06-28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414399B2 (en) | 2013-02-07 | 2016-08-09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130617B2 (en) * | 2013-03-07 | 2015-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matic compensation of transmit power of separate transmit chains in MIMO communication |
US9083444B2 (en) | 2013-03-12 | 2015-07-14 | Digi International Inc. | Chirp spread spectrum system and method |
US9871566B2 (en) * | 2013-07-17 | 2018-01-16 | Lg Electronics Inc. | Grouping bas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massive MIMO scheme |
US9532301B2 (en) * | 2013-09-26 | 2016-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n-demand, request-response based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US20150139000A1 (en) * | 2013-11-18 | 2015-05-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justment of cqi based on fading condition |
CN104753653B (zh) * | 2013-12-31 | 2019-07-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解速率匹配的方法、装置和接收侧设备 |
US12224860B1 (en) | 2014-01-30 | 2025-02-11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Linear coding in decentralized networks |
CA3167280A1 (en) | 2014-06-09 | 2015-12-17 | Airvana Lp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10193673B2 (en) | 2014-08-20 | 2019-01-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ilot sequence by forming asymmetric sequence set by means of shifting on time axi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200982B2 (en) * | 2014-09-26 | 2019-02-05 | Intel Corporation | Structured super-positioning coding to enhance control channel capacity |
US10511427B2 (en) * | 2015-01-30 | 2019-1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
US10097255B2 (en) * | 2015-07-01 | 2018-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oint channel and phase noise estimation in control symbols of a millimeter wave link |
DE102015009779B4 (de) * | 2015-07-27 | 2021-08-12 | Apple Inc. | Leistungsoptimierung für Kanalzustandsmeldung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netz |
KR102724554B1 (ko) * | 2015-09-08 | 2024-10-31 | 코히어 테크널러지스, 아이엔씨. | 직교 시간 주파수 공간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액세스 |
WO2017041305A1 (zh) * | 2015-09-11 | 2017-03-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0461891B2 (en) * | 2015-12-18 | 2019-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taggered pilot placement |
WO2017195306A1 (ja) * | 2016-05-11 | 2017-11-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局、及び、無線受信局 |
CN107404371B (zh) * | 2016-05-20 | 202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498593B2 (en) * | 2016-09-07 | 2019-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RS)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743296B2 (en) * | 2016-10-25 | 2020-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r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13890719B (zh) * | 2017-01-22 | 2024-10-1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0243773B1 (en) | 2017-06-30 | 2019-03-26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Efficient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and MIMO-OFDM |
US10637705B1 (en) | 2017-05-25 | 2020-04-28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multiple access |
US20190045454A1 (en) * | 2017-08-03 | 2019-02-07 | Autotalk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of a v2x safety channel with other channels |
US10750482B2 (en) * | 2017-08-11 | 2020-08-18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high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WO2019070627A1 (en) | 2017-10-03 | 2019-04-11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DYNAMIC DOWNLINK REUSE IN A C-RAN |
EP3804419A4 (en) | 2018-06-08 | 2022-02-2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FOR RADIO POINTS OF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PRIMARY TO PROVIDE A WIRELESS SERVICE TO USERS LOCATED IN AN EVENT AREA OF A VENUE |
US12206535B1 (en) | 2018-06-17 | 2025-01-21 | Tybalt, Llc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1343823B2 (en) | 2020-08-16 | 2022-05-24 | Tybalt, Llc |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CN112640331A (zh) | 2018-08-29 | 2021-04-09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多个控制器的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时钟同步 |
WO2020087497A1 (en) * | 2018-11-02 | 2020-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licit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US11122442B2 (en) | 2018-12-11 | 2021-09-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Transferring coverage enhancement information from terminal adapter to terminal equipment |
CN113454964A (zh) | 2019-01-25 | 2021-09-28 | 珍吉斯科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正交多址和非正交多址 |
WO2020242898A1 (en) | 2019-05-26 | 2020-12-0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US11483194B2 (en) * | 2019-09-24 | 2022-10-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rtial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based sequenc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o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s |
WO2021087774A1 (zh) * | 2019-11-05 | 2021-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20230344676A1 (en) * | 2020-01-30 | 2023-10-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control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access node for estimation of path loss and channel response |
CN113676226B (zh) * | 2020-05-15 | 2023-03-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导频信息符号发送方法、信道估计方法、通信设备及介质 |
US20220278875A1 (en) * | 2021-03-01 | 2022-09-0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iprocity-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
US20230412325A1 (en) * | 2022-06-17 | 2023-12-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sc-fdm)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
WO2024108029A1 (en) * | 2022-11-16 | 2024-05-23 | Marvell Asia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via pilot signal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5793A (zh) * | 1997-07-31 | 2000-09-06 | 摩托罗拉公司 | 在通信系统中发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394392A (zh) * | 2000-10-20 | 2003-01-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突发导频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6130742A1 (en) * | 2005-05-31 | 2006-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gnment acknowled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16443A3 (en) * | 1993-03-15 | 1994-10-26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anging. |
JP3357025B2 (ja) | 1996-08-08 | 2002-12-16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Cdma受信回路 |
JP4385489B2 (ja) | 2000-03-03 | 2009-12-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KR100459564B1 (ko) * | 2000-06-21 | 2004-12-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부하를 단말기에 보고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WO2003010984A1 (en) * | 2001-06-27 | 2003-02-0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ommuni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3958066B2 (ja) | 2002-02-21 | 2007-08-15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送信出力回路および移動体通信端末 |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 2012-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MO WLAN system |
KR101017040B1 (ko) | 2002-12-04 | 2011-02-23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채널 품질 지표의 검출 |
JP4212981B2 (ja) | 2003-08-06 | 2009-0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 |
KR100950668B1 (ko) * | 2003-09-30 | 2010-04-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AU2005208694B2 (en) * | 2004-01-28 | 2008-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estimation in an OFDM receiver |
US7536626B2 (en) | 2004-06-18 | 2009-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using erasure techniques |
US8135088B2 (en) * | 2005-03-07 | 2012-03-13 | Q1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transmiss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US9143305B2 (en) * | 2005-03-17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703034A (zh) | 2005-06-10 | 2005-11-30 |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US8254360B2 (en) | 2005-06-16 | 2012-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FDMA control channel interlacing |
US8730877B2 (en) * | 2005-06-16 | 2014-05-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an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quasi-orthogonal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US20070183386A1 (en) * | 2005-08-03 | 2007-08-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s and Multi-Use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llocation |
EP1985023A4 (en) | 2006-01-25 | 2014-08-13 | Texas Instrument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ORTHOGONAL SIGNALS USING BLOCK SHIFTING |
CN103312486B (zh) | 2006-04-27 | 2017-12-26 |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KR20080020934A (ko) | 2006-09-01 | 2008-03-0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송신 장치, 생성방법 및 생성 장치 |
GB0619530D0 (en) | 2006-10-03 | 2006-11-15 | Nokia Corp | Signalling |
US8130867B2 (en) * | 2007-01-05 | 2012-03-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design for improved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
US8369299B2 (en) * | 2007-05-07 | 2013-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DM pilot and FDM data |
US8750917B2 (en) | 2007-05-18 | 2014-06-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and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08
- 2008-05-08 US US12/117,457 patent/US8750917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5-08 US US12/117,585 patent/US8767872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5-15 WO PCT/US2008/063651 patent/WO2008144363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5-15 CN CN2008800166014A patent/CN101682495B/zh active Active
- 2008-05-15 PL PL11006883T patent/PL2391050T3/pl unknown
- 2008-05-15 DK DK08755493.7T patent/DK2158715T3/da active
- 2008-05-15 PL PL08755493T patent/PL2158715T3/pl unknown
- 2008-05-15 PT PT110068830T patent/PT2391050E/pt unknown
- 2008-05-15 ES ES08755493T patent/ES2382409T3/es active Active
- 2008-05-15 CN CN200880016511A patent/CN101682375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5-15 EP EP08769470A patent/EP2158692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5-15 CN CN201210385838.8A patent/CN102957520B/zh active Active
- 2008-05-15 EP EP08755493A patent/EP215871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5-15 JP JP2010509449A patent/JP201052972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05-15 DK DK11006883.0T patent/DK2391050T3/da active
- 2008-05-15 PT PT08755493T patent/PT2158715E/pt unknown
- 2008-05-15 KR KR1020097026359A patent/KR10116193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5-15 WO PCT/US2008/063650 patent/WO2008144362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5-15 ES ES11006883.0T patent/ES2451840T3/es active Active
- 2008-05-15 JP JP2010509450A patent/JP201052853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5-15 AT AT08755493T patent/ATE553559T1/de active
- 2008-05-15 KR KR1020097026507A patent/KR10112136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5-15 EP EP11006883.0A patent/EP2391050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5-16 TW TW103126988A patent/TWI559709B/zh active
- 2008-05-16 TW TW105124672A patent/TWI624164B/zh active
- 2008-05-16 TW TW097118222A patent/TWI530131B/zh active
- 2008-05-16 TW TW097118252A patent/TW200913528A/zh unknown
-
2010
- 2010-09-20 HK HK10108908.2A patent/HK1142739A1/xx unknown
-
2012
- 2012-10-24 JP JP2012234962A patent/JP2013059068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
- 2013-06-14 HK HK13106999.3A patent/HK1179782A1/zh unknown
-
2014
- 2014-06-24 US US14/313,838 patent/US94672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9-16 JP JP2014187873A patent/JP62727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18 JP JP2015029751A patent/JP65256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05 JP JP2016075841A patent/JP668580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5793A (zh) * | 1997-07-31 | 2000-09-06 | 摩托罗拉公司 | 在通信系统中发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394392A (zh) * | 2000-10-20 | 2003-01-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突发导频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6130742A1 (en) * | 2005-05-31 | 2006-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gnment acknowled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UTRA)(Release 7).《3GPP TR 25.814 V7.1.0 (2006-09)》.2006,第9.1.1.2节. *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249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和cqi的导频结构 | |
KR101138515B1 (ko) | Cdm 파일럿 및 fdm 데이터를 다중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984346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578798B (zh) | 使用循环移位序列的信息传输 | |
US12107781B2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for uplink demodulation in a clustered DFT-spread OFDM transmission scheme | |
US878714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FDM-CDM structure for single carrier based control channels | |
EP242118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 |
US20100074343A1 (en) | Efficient mutiplexing of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09131142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受信機及び通信方法 | |
CN102598614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复用参考信号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7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7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