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562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21562B CN101521562B CN2009101180072A CN200910118007A CN101521562B CN 101521562 B CN101521562 B CN 101521562B CN 2009101180072 A CN2009101180072 A CN 2009101180072A CN 200910118007 A CN200910118007 A CN 200910118007A CN 101521562 B CN101521562 B CN 1015215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wireless terminal
- user data
- discarded
- transmission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基站(100)具有:检测部(126),检测是否产生了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以及调度部(120a),在由检测部(126)检测出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将指示减少分配给无线终端的SG的AG或RG发送给无线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无线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于控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含基站(Base Station)及无线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Controller)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包括单个或多个单元(cell),各单元进行与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控制装置管理多个基站,进行对无线终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再有,将这种技术(以下,第一技术)还称为R99(Release 99)等。
近年来,以提高通信量(throughput)和缩短延迟时间等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站进行对于从无线终端向基站(网络侧)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技术。再有,将这种技术(以下:第二技术)还称为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和EUL(Enhanced Uplink)等。
各单元具有作为服务单元(serving cell)起作用的案例和作为非服务单元起作用的案例。用从服务单元及非服务单元发送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控制由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例如,SG(Serving Grant)决定的TBS(Transport Block Size)。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包括用于直接指定传输速度的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Absolute Grant)、用于相对指定传输速度的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Relative Grant)(例如,非专利文献1)。
在此,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就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从无线终端被发送到基站。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通过绝对传输速度控制信道(E-AGCH:E-DCHAbsolute Grant Channel)从基站被发送到无线终端。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通过相对传输速度控制信道(E-RGCH:E-DCH Relative GrantChannel)从基站被发送到无线终端。
服务单元将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及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发送给无线终端。另一方面,非服务单元不发送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仅将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发送给无线终端。
非专利文献1:3GPP TS25.321Ver.7.5.0
但是,根据上述第二技术,基站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将从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中后,将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无线控制装置。再有,基站通过有线传输路径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无线控制装置。
在此,如果设置在基站中的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被废弃,则需要再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同样,如果流过有线传输路径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被废弃,则需要再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
像这样,当发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时,则基站从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量进一步增大,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根据第1特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无线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上述基站向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用于对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上述基站包括:检测部(检测部126或检测部127),检测是否产生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以及第一发送部(通信部110、调度部120a),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将指示减少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述传输速度的上述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即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上述无线终端。
根据这样的特征,第一发送部在由检测部检测出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因此,通过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的反复,就能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
在上述第1特征中,上述基站包括存储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缓冲器(缓冲器125)。上述检测部检测在上述缓冲器中废弃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情形。
在上述第1特征中,上述基站还包括:第二发送部(通信部110),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通过有线传输路径发送到网络侧;以及接收部(通信部110),从上述网络侧接收表示在上述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阻塞的阻塞信息。上述检测部,根据上述阻塞信息检测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
在上述第1特征中,上述缓冲器由多个缓冲器(缓冲器125a~缓冲器125c)构成。上述第一发送部对与上述多个缓冲器中产生了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缓冲器相对应的上述无线终端发送上述传输速度减少数据。
在上述第1特征中,上述有线传输路径由多个有线传输路径构成。上述第一发送部对与上述多个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了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有线传输路径相对应的上述无线终端发送上述传输速度减少数据。
根据第2特征,在无线通信方法中,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无线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上述基站向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用于对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上述基站检测是否产生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步骤A;以及在由上述步骤A检测出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将指示减少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述传输速度的上述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即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上述无线终端的步骤B。
根据第3特征,基站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从无线终端接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向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用于对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基站包括:检测部(检测部126或检测部127),检测是否产生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以及第一发送部(通信部110、调度部120a),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将指示减少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述传输速度的上述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即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上述无线终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下降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100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单元A功能部120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100(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2施方式相关的单元A功能部120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100(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缓冲器125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检测部127的方框图。
符号说明:
无线终端10,基站100,通信部110,单元A功能部120,调度部120a,AG控制部121,RG控制部122,再发送控制部123,发送时隙分配部124,缓冲器125,检测部126,检测部127,单元B功能部130,单元C功能部140,单元D功能部150,无线控制装置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再有,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相近的部分赋予相同或相近的符号。
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应该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此外,毫无疑问,在附图相互间,还包含相互尺寸的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10、基站100(基站100a及基站100b)和无线控制装置200。再有,在图1中,示出了无线终端10与基站100a进行通信的案例。
无线终端10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100a。具体地,无线终端10在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架构中,通过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向基站100a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再有,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架构,还称为R99(Release 99)等。
无线终端10在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架构中,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向基站100a发送上行方向控制数据。
再有,DPCCH的发送功率与通常的闭环功率控制相同,由从基站100接收的TPC指令(command)控制。TPC指令,是基站100根据上行方向信号的接收品质和目标品质的比较而产生的指令。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10在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架构中,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向基站100a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再有,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架构还称为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EUL(Enhanced Uplink)等。
在此,上行方向用户数据按1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即进程(HARQ process)单位被分块。各块使用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进程(以下,活动进程)进行发送。
此外,规定数量的进程(进程#1~进程#n)构成1循环(HARQ RTT),按循环单位反复。再有,1循环中含有的进程数,按照TTI长度决定。例如,TTI长度是2ms的时候,1循环内含有的进程数为“8”。TTI长度是10ms的时候,1循环内含有的进程数是“4”。
在此,针对通过E-DPDCH发送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无线终端10具有将发送功率比和传输速度相对应的表。发送功率比是E-DPDCH的发送功率和DPCCH的发送功率之比(E-DPDCH/DPCCH)。传输速度用TBS:Transport Block Size表示。
在下文中,将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称为SG(ServingGrant)。再有,因为发送功率比和传输速度一一对应,所以可以认为SG(Serving Grant)不仅作为表示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的用语,还作为表示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输速度的用语。
再有,如后所述,无线终端10按照从基站100接收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或RG)来更新SG(参照3GPP TS25.321 Ver.7.5.0 11.8.1.3“Serving Grant Update”)。接着,无线终端10参照将发送功率比和传输速度相对应的表,决定对应于SG的传输速度(即TBS)(参照3GPP TS25.321 Ver.7.5.011.8.1.4“E-TFC Selection”)。
无线终端10在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架构中,通过E-DPC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等向基站100a发送上行方向控制数据。
基站100通过E-DPDCH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基站100通过有线传输路径(集合信道(bearer))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发送到网络侧(无线控制装置200)。
如图2所示,基站100a包括多个单元(单元A~单元D),各单元与属于自单元圈内的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各单元存在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的案例和作为非服务单元起作用的案例。
再有,应该留意“单元”,基本上作为表示与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的功能的用语来使用。此外,也应该留意“单元”作为表示无线终端10所属圈内的区域的用语来使用的情形。
例如,在图2中,考虑无线终端10依照设置在单元A内的EUL调度程序(scheduler)的指示来进行通信的案例(即依照从单元A通过E-AGCH接收的AG进行通信的案例)。在这样的案例中,对无线终端10来说单元A是服务单元,对无线终端10来说单元B~单元D是非服务单元。另一方面,对于单元A来说无线终端10是服务终端,对于单元B~单元D来说无线终端10是非服务终端。
基站100通过DPDCH和/或E-DPDCH等数据信道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基站100,将用于控制通过E-DPDCH发送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再有,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包括用于直接指定传输速度的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Absolute Grant)、用于相对指定传输速度的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Relative Grant)。
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是直接指定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E-DPDCH/DPCCH)的数据(Index)(参照3GPP TS 25.212Ver.7.5.04.10.1A.1“Information field mapping of the Absolute Grant Value“)。
像这样,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AG)是不基于当前的传输速度而直接指示传输速度的值的指令。
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是相对指定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E-DPDCH/DPCCH)的数据(“Up”、“Down”、“Hold”)(参照3GPP TS 25.321 Ver.7.5.09.2.5.2.1“Relative Grants”)。
像这样,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RG)是相对地控制当前的传输速度的指令。具体地,包括指示增加当前的传输速度的增加指令“Up”、指示维持当前的传输速度的维持指令“Hold”、指示减少当前的传输速度的减少指令“Down”。再有,增加指令是指示增加规定增加幅度的指令,减少指令是指定减少规定减少幅度的指令。规定增加幅度既可以与规定减少幅度相同,也可以比规定减少幅度小。
基站100a,通过绝对传输速度控制信道(E-AGCH:E-DCH AbsoluteGrant Channel)将AG发送给无线终端10。基站100a通过相对传输速度控制信道(E-RGCH:E-DCH Relative Grant Channel)将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
例如,服务单元(在此,单元A)通过E-AGCH将AG发送给无线终端,通过E-RGCH将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另一方面,非服务单元(在此,单元B),通过E-AGCH不将AG发送给无线终端10,通过E-RGCH将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再有,在图1及图2中,应该留意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R99中使用的信道(DPDCH和DPCCH等)。此外,应该留意实际中在各单元中存在多个无线终端10的情形。
再有,应该留意无线终端10作为服务单元来使用的单元并不限定为1个单元,也可以是多个单元。
(基站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的结构。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100的方框图。
如图3所示,基站100包括通信部110、单元A功能部120、单元B功能部130、单元C功能部140和单元D功能部150。
通信部110与属于单元A~单元D内的圈内的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具体地,通信部110通过DPDCH和/或E-DPDCH等数据信道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通信部110通过DPCCH和/或E-DPCCH等控制信道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行方向控制数据。另一方面,通信部110通过E-AGCH和/或E-RGCH等控制信道将控制数据(AG和/或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
通信部110还与管理基站100的网络侧(无线控制装置200和交换机等)进行通信。具体地,通信部110通过在基站100和无线控制装置200之间所设置的有线传输路径向无线控制装置200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
单元A功能部120对于属于单元A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另一方面,单元A功能部120,对于属于单元B~单元D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非服务单元起作用。
单元B功能部130对于属于单元B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另一方面,单元B功能部130,对于属于单元A、单元C及单元D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非服务单元起作用。
单元C功能部140对于属于单元C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另一方面,单元C功能部140,对于属于单元A、单元B及单元D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非服务单元起作用。
单元D功能部150对于属于单元D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另一方面,单元D功能部150,对于属于单元A~单元C圈内的无线终端10来说作为非服务单元起作用。
(单元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单元的结构。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单元(单元A功能部120)的方框图。在此,例示出单元A功能部120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的案例。
如图4所示,单元A功能部120包括对将单元A作为服务单元使用的无线终端1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调度部120a,缓冲器125,和检测部126。
调度部120a包括AG控制部121、RG控制部122、再发送控制部123、和发送时隙(slot)分配部124。调度部120a在MAC-e(Media Access ControlEnhanced)层工作。
AG控制部121通过E-AGCH对将单元A作为服务单元使用的无线终端10(服务终端)发送AG。再有,AG是不基于当前的传输速度而直接指示传输速度的值的指令。
RG控制部122通过E-RGCH对将单元A作为服务单元使用的无线终端10(服务终端)发送RG。再有RG是增加指令“Up”、维持指令“Hold”、减少指令“Down”。如上所述,增加指令“Up”是指示增加规定增加幅度的指令,减少指令“Down”是指定减少规定减少幅度的指令。
再发送控制部123按每块(进程)判断在上行方向用户数据中是否产生错误。接着,再发送控制部123要求无线终端10再发送有错误的块(以下,错误块)。再发送控制技术是将从无线终端10最初发送的块(以下,发送块)和从无线终端10再发送的块(以下,再发送块)进行合成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
再有,再发送控制部123在由检测部126检测出上行发送用户数据(发送块或再发送块)已废弃的情况下,要求无线终端10再发送已废弃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发送块或再发送块)。
发送时隙分配部124将在通过E-DPDCH发送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时隙(即1循环中所含的进程)分配给无线终端10。再有,无线终端10通过由发送时隙分配部124分配的进程(活动进程)向基站100发送发送块或再发送块。
缓冲器125存储通过E-DPDCH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预先决定可存储在缓冲器125中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量即缓冲量阈值。
当存储在缓冲器125中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量超过缓冲量阈值的情况下,废弃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再有,既可以废弃存储在缓冲器125中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中最旧的块,也可以废弃最新的块。也可以废弃存储在缓冲器125中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中优先顺位最低的块。
检测部126检测在缓冲器125中废弃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情形。检测部126,向调度部120a通知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
在此,在调度部120a通知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的情况下,将指示减少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具体地,调度部120a按每一规定周期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另一方面,在调度部120a通知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的情况下,将废弃继续计数器设为“0”(复位)。
只要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调度部120a就连续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即,调度部120a从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到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达到废弃继续阈值,连续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例如,AG控制部121将指定比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现状的SG)低的SG的AG作为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此时,AG既可以是指定比现状的SG小的特定值(SG)的数据,也可以是指定比现状的SG小规定值的值(SG)的数据。再有,AG控制部121,也可以将对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活动进程的使用进行限制的AG(“Inactive”)发送给无线终端10。RG控制部122还可以将指示减少SG的RG(减少指令“Down”)作为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基站(单元)的动作)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单元)的动作。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100(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再有,应该留意图5所示的一连串处理是按规定周期重复的处理。
如图5所示,在步骤10,基站100监视通过E-DPDCH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量即缓冲器125。
在步骤20,基站100判断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是否低于废弃继续阈值。在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5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在废弃继续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30的处理。
在步骤30,基地局100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在检测出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4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出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60的处理。
在步骤40,基站100复位废弃继续计数器。
在步骤50,基站100将指示减少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例如,AG控制部121将指定比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现状的SG)低的SG的AG作为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此时,AG既可以是指定比现状的SG小的特定值(SG)的数据,也可以是指定比现状的SG小规定值的值(SG)的数据。
再有,AG控制部121也可以将对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活动进程的使用进行限制的AG(“Inactive”)发送给无线终端10。RG控制部122还可以将指示减少SG的RG(减少指令“Down”)作为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在步骤60,基站100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
(作用及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调度部120a在由检测部126检测出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向无线终端10发送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因此,通过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的反复,就能够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
具体地,检测部126检测在缓冲器125中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形。调度部120a在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即,调度部120a直到历经一定期间不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为止,都连续地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因此,能够抑制反复废弃上行方向用户数据,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
[第2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2实施方式。下面主要说明第2实施方式和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具体地,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设置在本站的缓冲器中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基站100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本站和无线控制装置200之间所设置的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基站100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在此,考虑有线传输路径由多个基站100共用。无线控制装置200,向基站100发送表示在有线传输路径中是否产生阻塞的阻塞信息(TNLCongestion Indication)(参照TS 25.427 Ver.7.5.05.14“TNL CongestionIndication”)。
作为阻塞信息,可列举:(1)表示没有产生阻塞的信息“0 No TNLCongestion”;(2)表示因延迟而检测到的产生了阻塞的信息“2TNLCongestion-detected by delay build up”;(3)表示因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而检测到的产生了阻塞的信息“3TNL Congestion-detected byframe loss”等(参照TS 25.427 Ver.7.5.0 6.3.3.11“TNL CongestionIndication”)。
(单元的结构)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单元结构。图6是表示第2施方式相关的单元(单元A功能部120)的方框图。在此,例示出单元A功能部120作为服务单元起作用的案例。再有,应该留意在图6中对于与图4相同的结构赋予了相同的符号。
如图6所示,替代缓冲器125和检测部126,单元A功能部120包括检测部127。
检测部127检测在有线传输线路中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情形。具体地,检测部127,监视从无线控制装置200接收的阻塞信息,在接收到表示因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而检测出的产生阻塞的阻塞信息的情况下,检测有线传输路径中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检测部127向调度部120a通知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
在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调度部120a通知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的情况下,将指示减少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具体地,调度部120a按每一规定周期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在调度部120a通知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的情况下,将废弃继续计数器设为“0”(复位)。
只要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调度部120a就连续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即,调度部120a从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到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达到废弃继续阈值,都连续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基站(单元)的动作)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单元)的动作。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100(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再有,应该留意图7所示的一连串处理是按规定周期重复的处理。
如图7所示,在步骤110,基站100监视从无线控制装置200接收的阻塞信息。
在步骤120,基站100判断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是否低于废弃继续阈值。在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15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是废弃继续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130的处理。
在步骤130,基地局100判断是否从无线控制装置200接收了表示因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而检测出的产生阻塞的阻塞信息。在接收了该阻塞信息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14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该阻塞信息的情况下,基站100转向步骤160的处理。
在步骤140,基站100复位废弃继续计数器。
在步骤150,基站100将指示减少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的传输速度控制数据(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在步骤160,基站100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
(作用及效果)
根据第2实施方式,调度部120a在由检测部127检测出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向无线终端10发送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因此,通过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再发送的反复,就能够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
具体地,检测部127根据从无线控制装置200接收的阻塞信息,检测在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形。调度部120a在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即,调度部120a直到历经固定期间没有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为止,都连续地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因此,能够抑制反复废弃上行方向用户数据,抑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和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通信量的下降。
[第3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下面主要说明第3实施方式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具体地,虽然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地提及,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基站100中所设置的缓冲器125由多个缓冲器构成。使设定了基站100和E-DPDCH的无线终端10对应各缓冲器。在无线终端10和基站100之间设定了多个E-DPDCH的情况下,既可以使一个无线终端10对应一个缓冲器,也可以使一个无线终端10对应多个缓冲器。
(单元的结构)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单元的结构。图8是表示第3施方式相关的缓冲器125的方框图。
如图8所示,缓冲器125由多个缓冲器(缓冲器125a~缓冲器125c)构成。
设定了基站100和E-DPDCH的无线终端10与缓冲器125a~缓冲器125c的每一个相对应。缓冲器125a~缓冲器125c的每一个存储从对应于本缓冲器的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
在此,上述的检测部126检测在缓冲器125a~缓冲器125c的每一个中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情形。检测部126,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与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缓冲器的标识符(或E-DPDCH的标识符、无线终端10的标识符等)一起向调度部120a通知
上述的调度部120a仅针对对应于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缓冲器的无线终端10,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作用及效果)
根据第3实施方式,调度部120a仅针对对应于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缓冲器的无线终端10,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因此,由于避开分配给对应于没有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缓冲器的无线终端10的SG的减少,所以能够抑制通信量反而下降。
[第4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4实施方式。下面主要说明第4实施方式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具体地,虽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地提及,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基站100和无线控制装置200之间所设定的有线传输路径,由多个有线传输路径构成。设定了基站100和E-DPDCH的无线终端10与各有线传输路径相对应。在无线终端10和基站100之间设定了多个E-DPDCH的情况下,既可以使1个无线终端10与一个有线传输路径相对应,也可以使一个无线终端10与多个有线传输路径相对应。
(单元的结构)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单元的结构。图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检测部127的方框图。
如图9所示,检测部127由多个检测部(检测部127a~检测部127c)构成。
多个有线传输路径的每一个与检测部127a~检测部127c相对应。设定了基站100和E-DPDCH的无线终端10与多个有线传输路径的每一个相对应。
检测部127a~检测部127c的每一个根据从无线控制装置200接收的阻塞信息,按每一有线传输路径检测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情形。检测部127a~检测部127c的每一个,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已废弃的意思与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有线传输路径的标识符(或E-DPDCH的标识符、无线终端10的标识符等)一起向调度部120a通知。
上述的调度部120a仅针对对应于产生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缓冲器的无线终端10,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作用及效果)
根据第4实施方式,调度部120a仅针对对应于产生了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的有线传输路径)的无线终端10,将传输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因此,由于避开分配给对应于没有产生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有线传输路径的无线终端10的SG的减少,所以能够抑制通信量反而下降。
[其它实施方式]
虽然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不该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了本发明。基于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确各种各样的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
例如,根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在因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而检测出的在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了阻塞的情况下,基站100向无线终端10发送传输速度减少数据,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在因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延迟而检测出的在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阻塞的情况下,基站100也可以向无线终端10发送传输速度减少数据。
Claims (6)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无线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上述基站向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用于对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的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其中,
上述基站包括:
缓冲器,存储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
检测部,在上述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超过规定阈值时,或者在上述基站和网络侧之间的有线传输路径中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被废弃时,检测为产生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以及
调度部,按每一规定周期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并且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了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时,将上述废弃继续计数器复位,
只要上述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上述调度部就连续将指示减少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述传输速度的上述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上述无线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发送部,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通过有线传输路径发送到上述网络侧;以及
接收部,从上述网络侧接收表示在上述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了阻塞的阻塞信息;
上述检测部,根据上述阻塞信息检测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器由多个缓冲器构成,
上述调度部对与上述多个缓冲器中产生了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缓冲器相对应的上述无线终端发送上述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线传输路径由多个有线传输路径构成,
上述调度部对与上述多个有线传输路径中产生了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有线传输路径相对应的上述无线终端发送上述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无线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方向用户数据,上述基站向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用于对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的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上述基站的检测部,在设置在上述基站中的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超过规定阈值时,或者在上述基站和网络侧之间的有线传输路径中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被废弃时,检测为产生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步骤A;
上述基站的调度部,按每一规定周期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并且在由上述步骤A检测出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的情况下,将上述废弃继续计数器复位的步骤B;以及
只要上述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上述调度部就连续将指示减少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述传输速度的上述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上述无线终端。
6.一种基站,其中通过扩充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从无线终端接收上行方向用户数据,向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用于对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的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该基站包括:
缓冲器,存储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
检测部,在上述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超过规定阈值时,或者在上述基站和网络侧之间的有线传输路径中上行方向用户数据被废弃时,检测为产生了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的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以及
调度部,按每一规定周期对废弃继续计数器进行计数,并且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了上述上行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时,将上述废弃继续计数器复位,
只要上述废弃继续计数器的值低于废弃继续阈值,上述调度部就连续将指示减少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述传输速度的上述绝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或者相对传输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上述无线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43613 | 2008-02-25 | ||
JP2008043613A JP5184141B2 (ja) | 2008-02-25 | 2008-02-25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2008043613 | 2008-0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21562A CN101521562A (zh) | 2009-09-02 |
CN101521562B true CN101521562B (zh) | 2013-04-10 |
Family
ID=4068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180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562B (zh) | 2008-02-25 | 2009-02-23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32795B2 (zh) |
EP (1) | EP2094050B1 (zh) |
JP (1) | JP5184141B2 (zh) |
CN (1) | CN1015215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07440B2 (en) * | 2009-08-24 | 2012-01-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port 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for enhanced uplink communications |
JP4965682B2 (ja) * | 2010-04-05 | 2012-07-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10292917A1 (en) * | 2010-05-27 | 2011-1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ing adjustment to protect cqi |
US9154186B2 (en) * | 2012-12-04 | 2015-10-06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Toolstring communication in cable telemetry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76666B1 (en) * | 1998-01-02 | 2005-04-05 | Nokia Networks Oy | Method for adaptation of voice sample rat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5358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Hitachi Ltd |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及び情報フレームの中継方法 |
US6128506A (en) | 1997-09-24 | 2000-10-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Integrated power control and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469991B1 (en) * | 1997-10-14 | 2002-10-2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overload control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6219339B1 (en) * | 1998-02-20 | 2001-04-1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discarding packets |
US6141534A (en) * | 1998-03-25 | 2000-10-31 | Spacecode Llc |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ystem with dynamic down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
JP3882187B2 (ja) * | 2001-04-19 | 2007-02-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フロー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US7961616B2 (en) * | 2001-06-07 | 2011-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168633B2 (ja) * | 2002-01-17 | 2008-10-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プログラム |
JP2003289380A (ja) * | 2002-03-28 | 2003-10-10 | Nec Corp | 音声符号化方式の変更方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網および通信端末 |
JP2003319458A (ja) | 2002-04-24 | 2003-1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7181172B2 (en) * | 2002-09-19 | 2007-02-20 |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n integrated wireless device |
US7660282B2 (en) | 2003-02-18 | 2010-0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data network |
JP2004260241A (ja) * | 2003-02-24 | 2004-09-1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
JP4105604B2 (ja) * | 2003-07-18 | 2008-06-25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
JP4705909B2 (ja) * | 2004-03-11 | 2011-06-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制御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
JP4385223B2 (ja) * | 2004-06-30 | 2009-12-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
JP2006025112A (ja) * | 2004-07-07 | 2006-01-2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
JP2006129044A (ja) * | 2004-10-28 | 2006-05-18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パケット制御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端末 |
KR100651548B1 (ko) * | 2004-11-05 | 2006-11-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 식별자를 이용하여 상향링크 데이터전송을 스케쥴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060104240A1 (en) * | 2004-11-12 | 2006-05-18 | Benoist Sebire | Trigger for send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HSUPA |
US7724656B2 (en) * | 2005-01-14 | 2010-05-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control between node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JP4548125B2 (ja) | 2005-01-18 | 2010-09-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輻輳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105196B2 (ja) * | 2005-02-28 | 2008-06-2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
US9185036B2 (en) * | 2005-03-23 | 2015-11-10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of data in a network |
US20060215604A1 (en) | 2005-03-24 | 2006-09-28 | Jens Mueckenheim | Scheduling method for enhanced uplink channels |
EP1816879A1 (en) | 2006-02-03 | 2007-08-08 | Siemens S.p.A. | Method for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macro diversity |
US9306853B2 (en) * | 2006-07-06 | 2016-04-05 | Alcatel Lucent | Mainta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multi-media packet data services in a transport network |
JP4914148B2 (ja) | 2006-08-18 | 2012-04-11 | 株式会社ニューギン | 遊技機 |
-
2008
- 2008-02-25 JP JP2008043613A patent/JP51841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2-23 US US12/390,615 patent/US8432795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2-23 CN CN2009101180072A patent/CN10152156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25 EP EP09002637.8A patent/EP2094050B1/en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76666B1 (en) * | 1998-01-02 | 2005-04-05 | Nokia Networks Oy | Method for adaptation of voice sample rat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32795B2 (en) | 2013-04-30 |
EP2094050A3 (en) | 2011-11-16 |
JP2009201080A (ja) | 2009-09-03 |
EP2094050A2 (en) | 2009-08-26 |
JP5184141B2 (ja) | 2013-04-17 |
CN101521562A (zh) | 2009-09-02 |
US20090225656A1 (en) | 2009-09-10 |
EP2094050B1 (en) | 2013-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2074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终端 | |
KR101010231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 |
CN10150550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 |
CN102132616B (zh) |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1521562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 |
EP2045980B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CN101409913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
EP2317817B1 (en) | Base station, upper n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1453787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
CN101127725A (zh) | 信道单元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KR101084128B1 (ko) | 핸드오버 상태에 있는 단말에서 기지국의 스케쥴링 명령에따른 동작 방법 | |
JP5118071B2 (ja) |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8009621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ith controlled transmission ra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