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0483B -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0483B CN101430483B CN2008101741388A CN200810174138A CN101430483B CN 101430483 B CN101430483 B CN 101430483B CN 2008101741388 A CN2008101741388 A CN 2008101741388A CN 200810174138 A CN200810174138 A CN 200810174138A CN 101430483 B CN101430483 B CN 1014304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pixels
- pixel
- image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8—Scale or resolution adjus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提高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并且确保所谓的图像整体面的均匀性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该图像显示装置根据构成像素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包括:根据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光的第一光调制部;根据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光的第二光调制部;以及根据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光的第三光调制部;其中,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所形成的调制光的上述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画面电视机、投影机等高性能的图像显示装置广为普及,在这些图像显示装置中,显示图像的高画质化变得更为重要。对于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高画质化而言,需要使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提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通过组合两台投影机并合成各投影机的显示画面,来提高画面的亮度、分辨率等。更具体地,所公开的是将两个图像的子像素错开半像素的量,并重叠各图像而构成一幅图像的技术。
再有,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投影机:在R、G、B这三原色之外,还设置R的子像素,并且对于R、G、B三原色之中的R的子像素,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错开半像素。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14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22908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采用了两台投影机,所以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成为所谓的四板式,所以需要备齐四块液晶显示装置,从而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以低成本使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提高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根据构成像素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包括:根据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光的第一光调制部;根据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光的第二光调制部;以及根据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光的第三光调制部;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所形成的调制光的上述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能够使至少三个光调制部的像素数不会被限制为一个光调制部的像素数地提高空间的分辨率,所以可以以低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使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提高。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当在上述图像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与第二像素相邻的情况下,构成上述第一像素的上述第二或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重叠在构成上述第一及第二像素的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边界部分。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将获得能够使所谓的黑矩阵部分(遮光部分)不明显而进行显示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至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各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上述子像素间的距离的1/3。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能够使通过重叠所得到的部分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均等,从而除了能够使分辨感进一步提高之外,还能够显示更均匀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至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为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情况下,上述第二色分量是G分量。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在使构成1个像素的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地进行显示的情况下,通过以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为中心使R分量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能够抑制伪色的产生。由于例如与R分量和B分量比较起来,G分量易于感知,所以当在显示图像的端部进行白色或黑色的显示时,G分量容易变得明显。相对于此,通过以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为中心使R分量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能够可靠地抑制伪色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及第二光调制部:使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重叠在由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中心构成的正方形格子的格子点上。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能够使至少三个光调制部的像素数不会被限制为一个光调制部的像素数地提高空间的分辨率,所以可以以低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使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提高。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及第二光调制部:相对于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上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上述子像素间的距离的1/2,并且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图像的垂直方向上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上述子像素的1/2。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能够使通过重叠所得到的部分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均等,从而除了能够使分辨感进一步提高之外,还能够显示更均匀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二色分量可以是G分量。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G分量的亮度最高,所以通过使其他的色分量的显示子像素的位置错开,能够使其他色分量之间的接缝难以被观看到,从而可以提高图像(特别是整体图像)的均匀性,并且使作为画质评价的指标之一的粒状性降低。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根据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包括:根据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光的第一光调制步骤;根据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光的第二光调制步骤;以及根据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光的第三光调制步骤;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方式进行显示: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步骤所形成的调制光的上述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能够使至少三个光调制部的像素数不会被限制为一个光调制部的像素数地提高空间的分辨率,所以可以以低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使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子像素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4(A)是以往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图4(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
图5是图4(B)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详细的说明图;
图6是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7(A)、7(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8(A)、8(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9(A)、9(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图10(A)、10(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四例的说明图;
图11(A)、1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
图12是图11(B)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详细的说明图;
图13(A)是以往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图13(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
图14是图13(B)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详细的说明图;
图15(A)、图15(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以及
图16是示出图15(A)、图15(B)的粒状度的评价式的图。
符号说明
10:图像显示系统;100:图像显示装置;110:光源;112、114:积分透镜;116:偏振光变换元件;118:重叠透镜;120R:R用分色镜;120G:G用分色镜;122、148、150:反射镜;124R:R用场透镜;124G:G用场透镜;130R:R用液晶面板;130G:G用液晶面板;130B:B用液晶面板;140:中继光学系统;142、144、146:中继透镜;160:交叉分色棱镜;170:投影透镜;200:图像信号生成装置;300:图像处理装置;310:采样处理部;DPB: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PB:B分量的子像素;PG:G分量的子像素;PJ:投影机;PR:R分量的子像素;SCR: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不适当地限定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再有,以下所说明的结构的全部并不限于是本发明的必须构成要件。
下面虽然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以投影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投影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的说明图。
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10包括投影机PJ和屏幕SCR。投影机PJ将图像投影到屏幕SCR上来进行图像显示。投影至屏幕SCR的投影图像由多个像素(显示像素构成),而各个像素又由多个色分量的子像素构成。投影机PJ对各色分量的光,根据针对每一个色分量生成的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并投影到屏幕SCR上。
也就是说,投影机PJ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发挥作用,通过以子像素为单位调制来自光源的光,并投影调制后的光来显示图像。
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像素的说明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个像素由三个子像素构成。更具体地,一个像素由R分量的子像素PR、G分量的子像素PG和B分量的子像素PB构成,投影到屏幕SCR上的图像的显示像素包括与R分量的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与G分量的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与B分量的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
此外,在图2中,为了明确像素与构成该像素的子像素的关系,示意地示出了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并列地配置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研究构成一个像素的多个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配置,以低成本使观察显示图像的人的分辨感提高。
以往的投影机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是以二维的像素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因此,与以子像素为单位进行光调制时所需要的像素数相比较,显示图像的像素数少。特别是目前根本不能获得显示图像内存在的图像边缘部分的分辨感。于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对于屏幕SCR的投影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以构成一个像素的多个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相互错开的方式投影图像。这样,由于能够以低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使显示图像的分辨感提高,并且使各色分量的显示子像素在部分地重叠的状态下被显示,所以特别地能够得到使显示图像内存在的图像边缘部分的分辨感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例。在图3中,虽然所示出的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应用于所谓的三板式的图1的投影机中的情况的结构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应用于投影机的情况。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投影机包含:光源110,积分透镜112、114,偏振光变换元件116,重叠透镜118,R用分色镜120R,G用分色镜120G,反射镜122,R用场透镜124R,G用场透镜124G,R用液晶面板130R(第一光调制部),G用液晶面板130G(第二光调制部),B用液晶面板130B(第三光调制部),中继光学系统140,交叉分色棱镜160,投影透镜170。用作为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的液晶面板,是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继光学系统140包括中继透镜142、144与146以及反射镜148、150。
光源110例如由超高压水银灯构成,其射出至少包含R分量的光、G分量的光和B分量的光的光。积分透镜112具有用于将来自光源110的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的多个小透镜。积分透镜114具有与积分透镜112的多个小透镜相对应的多个小透镜。重叠透镜118将从积分透镜112的多个小透镜射出的部分光重叠。
此外,偏振光变换元件116具有偏振光分离膜和λ/2板,其使P偏振光透过,并且使S偏振光反射,并将P偏振光变换为S偏振光。来自该偏振光变换元件116的S偏振光照射到重叠透镜118。
由重叠透镜118重叠的光入射到R用分色镜120R。R用分色镜120R具有反射R分量的光而使G分量和B分量的光透过的功能。透过了R用分色镜120R的光照射到G用分色镜120G,由R用分色镜120R反射的光则由反射镜122反射,从而被引导到R用场透镜124R。
G用分色镜120G具有反射G分量的光而使B分量的光透过的功能。透过了G用分色镜120G的光入射到中继光学系统140,由G用分色镜120反射的光被引导到G用场透镜124G。
在中继光学系统140中,为了尽可能减小透过了G用分色镜120G的B分量的光的光程与其他的R分量和G分量的光的光程的差别,使用中继透镜142、144和146来修正光程差。透过了中继透镜142的光由反射镜148引导到中继透镜144。透过了中继透镜144的光由反射镜150引导到中继透镜146。透过了中继透镜146的光则照射到B用液晶面板130B。
照射到R用场透镜124R的光被变换为平行光而入射到R用液晶面板130R。R用液晶面板130R作为光调制元件(光调制部)发挥作用,其透过率(通过率、调制率)根据R用图像信号(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变化。从而,入射到R用液晶面板130R的光(第一色分量的光)根据R用图像信号被调制,调制后的光入射到交叉分色棱镜160。
照射到G用场透镜124G的光被变换为平行光而入射到G用液晶面板130G。G用液晶面板130G作为光调制元件(光调制部)发挥作用,其透过率(通过率、调制率)根据G用图像信号(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变化。从而,入射到G用液晶面板130G的光(第二色分量的光)根据G用图像信号被调制,调制后的光入射到交叉分色棱镜160。
由中继透镜142、144和146变换为平行光的光所照射的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光调制元件(光调制部)发挥作用,其透过率(通过率、调制率)根据B用图像信号(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变化。从而,入射到B用液晶面板130B的光(第三色分量的光)根据B用图像信号被调制,调制后的光入射到交叉分色棱镜160。
交叉分色棱镜160具有将来自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和B用液晶面板130B的入射光合成而成的合成光作为出射光输出的功能。投影透镜170是使输出图像放大成像在屏幕SCR上的透镜。
如上所述,图3的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投影机,在将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和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第一~第三光调制部时,第一光调制部根据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第一色分量的光,第二光调制部根据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第二色分量的光,第三光调制部根据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第三色分量的光。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三光调制部是以下述方式设置的:在对于投影机的屏幕SCR的投影图像(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第一~第三光调制部所形成的调制光的像素分别错开。
在图4(A)中,示出以往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在图4(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在图4(B)中,将第一方向设定为是对于屏幕SCR的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而进行表示。
在一个像素由R分量的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和B分量的子像素构成的情况下,以往的投影机中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如图4(A)所示,以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一致的方式配置。此外,在图4(A)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分别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实际上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是一致的。
因此,在以往的投影机中,例如在所谓的三板式的情况下,尽管对于各色分量将液晶面板用作光阀以像素为单位进行光调制,但仅能够获得一个色分量的液晶面板的量的分辨率,从而不能提高显示图像的分辨率,而且特别地,目前根本不能获得显示图像内存在的图像边缘部分的分辨感。
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以在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上分别错开的方式配置。这在图3中,能够通过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分别调整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的位置来实现。此外,在图4(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分别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能够例如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在图5中,示出图4(B)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详细的说明图。此外,在图5中也是,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能够例如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此外,在图5中,设定为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各个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地排列。
在此,当在显示图像的例如水平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第一与第二像素P1、P2相邻的情况下,以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广义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或构成第一像素P1的B分量(广义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重叠在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广义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与构成第二像素P2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2的边界部AR1的方式,在图3中,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设置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第一~第三调制部。
由此,在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的情况下,在以往只能得到一个液晶面板的量的分辨率,但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则能够获得使显示图像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使构成第一像素P1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DPB1错开,能够提高空间的分辨率。尽管在通过使构成第一像素P1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DPB1错开而得到的重叠部分上有时会出现伪色,但可以理解还是能够通过显示图像提高分辨感。
此外,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除了能够使黑矩阵部分(遮光部分)不明显而进行显示之外,还能够得到容易提高垂直方向的分辨率的效果。
在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更具体地,优选地,以构成一个像素的R分量、G分量和B分量(第一~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和DPB1在第一方向上各错开1/3像素的方式,在图3中,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设置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第一~第三调制部。更具体地,优选地,以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各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间的距离的1/3的方式,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设置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第一~第三调制部。
也就是说,图5中,当将在作为第一方向的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像素(在图5中是第一像素P1、第二像素P2)的同一色分量(在图5中例如是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中心CR1、CR2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设为d时,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的中心CR1与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的中心CG1的距离为d/3。同样,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的中心CG1和构成第一像素P1的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中心CB1的距离为d/3。
由此,能够使通过重叠所得到的部分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均等,从而除了能够使分辨感进一步提高之外,还能够显示更均匀的图像。
此外,在此,虽然以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间的距离为单位仅错开其1/3单位的量,但是,本发明中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错开量的单位并不限定于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间的距离。例如也可以将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大小作为单位,或将预定的距离作为单位。
再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优选地,在构成第一像素P1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顺次排列的情况下,在该第一方向上按照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DPB1的顺序进行配置。也就是说,优选地,在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第二色分量是G分量。
这样,在使构成像素的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地进行显示的情况下,通过以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为中心使R分量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能够抑制伪色的产生。由于例如与R分量和B分量比较起来,G分量易于感知,所以当在显示图像的端部进行白色或黑色的显示时,G分量容易变得明显。相对于此,通过以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为中心使R分量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能够可靠地抑制伪色的产生。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通过利用下述的采样处理生成该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能够进一步提高分辨感。该采样处理例如在对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投影机提供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进行。
图6示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在图6中,对于与图1或图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适宜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10包括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图像处理装置300和图像显示装置100。采用具有图3的结构的投影机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00。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生成与使图像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图像(内容)相对应的图像信号,并对图像处理装置300输出该图像信号。图像处理装置300具有采样处理部310,其接收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并进行与由该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应的采样处理,从而对图像显示装置100提供采样处理后的图像信号。
对于采样处理部310,从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提供与由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分辨率和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分辨率相对应的分辨率信息,并且提供指定对于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信号的采样处理方法的采样处理方法指定信息。该分辨率信息和采样处理方法指定信息例如从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或图像显示装置100提供。
例如,在由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分辨率与在图像显示装置100上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一致时,提供“1”作为分辨率信息。此外,例如相对于由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分辨率,在图像显示装置100上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为三分之一时,提供“3”作为分辨率信息。
作为提供给采样处理部310的采样处理方法指定信息,例如有指定最邻近法、双线性法和双三次法等插值处理的信息。
采样处理部310用由采样处理方法指定信息指定的处理方法,以成为由分辨率信息所指定的分辨率的方式,生成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并对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处理后的图像信号。
在图7(A)、图7(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在图7(A)、图7(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例如能够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图7(A)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与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一致的情况下,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的图像信号。图7(B)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与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一致的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用最邻近法被进行插值的图像信号。
在以往的子像素配置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原样使用构成一个像素的各个子像素的图像信号,对于每一色分量进行光调制,并以使各个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例如如图7(A)所示,使用与第一像素P1对应的图像信号,以使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构成第一像素P1的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各个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
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像素配置的情况下,相对于由输入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各像素的位置,使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位置错开。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用最邻近法,使用最邻近的相应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例如,如图7(B)所示,使用与第一像素P1对应的图像信号之中R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使用与第一像素P1对应的图像信号之中G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使用与第二像素P2对应的图像信号之中B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进而,使用与第二像素P2对应的图像信号之中R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2,使用与第二像素P2对应的图像信号之中G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2,使用与第三像素P3对应的图像信号之中B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2。
这样,通过根据显示图像中的子像素的中心位置,使用对于原始图像的图像信号应用最邻近法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能够进一步提高画质。
在图8(A)、图8(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在图8(A)、图8(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例如能够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图8(A)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与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一致的情况下,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的图像信号。图8(B)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与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一致的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用双线性法被进行插值的图像信号。
在以往的子像素配置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原样使用构成一个像素的各个子像素的图像信号,对于每一色分量进行光调制,并以使各个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例如如图8(A)所示,使用对应于第一像素P1的图像信号,以使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构成第一像素P1的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各个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
相对于此,在采样处理的第二例中,如图8(B)所示,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相应分量的两个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显示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例如图8(B)所示,使用与第一像素P1对应的图像信号中R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但是,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像素P1、P2对应的图像信号中G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像素P1、P2对应的图像信号中B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进而,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于与第二和第三像素P2、P3对应的图像信号中R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2,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于与第二和第三像素P2、P3对应的图像信号中G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2,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于与第二和第三像素P2、P3对应的图像信号中B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2。
这样,通过根据显示图像中的子像素的中心位置,使用对于原始图像的图像信号应用双线性法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能够进一步提高画质。
在图9(A)、图9(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在图9(A)、图9(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例如能够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图9(A)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是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的3倍的情况下,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的图像信号。图9(B)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是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的3倍的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用最邻近法被进行插值的图像信号。
在以往的子像素配置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原样使用三个像素中最邻近的像素的各个子像素的图像信号,对于每一色分量进行光调制,并以使各个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例如如图9(A)所示,从第一像素P1用的三个像素中使用一个像素的量的图像信号,以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各个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
相对于此,在采样处理的第三例中,如图9(B)所示,用最邻近法,从三个像素中使用最邻近的像素的相应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例如如图9(B)所示,使用中心位置最邻近的像素P10的R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使用中心位置最邻近的像素P11的G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使用中心位置最邻近的像素P12的B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同样,使用中心位置最邻近的像素P13的R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2,使用中心位置最邻近的像素P14的G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2,使用中心位置最邻近的像素P15的B分量的图像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2。
这样,通过根据显示图像中的子像素的中心位置,使用对于原始图像的图像信号应用最邻近法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能够进一步提高画质。
在图10(A)、图10(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采样处理的第四例的说明图。
在图10(A)、图10(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例如能够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图10(A)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是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的3倍的情况下,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的图像信号。图10(B)示意地表示,在来自图像信号生成装置200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是对于图像显示装置100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的3倍的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时,用双线性法被进行插值的图像信号。
在以往的子像素配置的情况下,如图10(A)所示,使用应用双线性法对三个像素的量的相应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信号,对于每一色分量进行光调制,并以使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例如如图10(A)所示,使用第一像素P1用的三个像素的量的各色分量的图像信号,以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各个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
相对于此,在采样处理的第四例中,如图10(B)所示,用双线性法,对于每一色分量使用三个像素的量的图像信号,显示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例如如图10(B)所示,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其中心像素邻近的三个像素P20、P21、P22的R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其中心像素邻近的三个像素P21、P22、P23的G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其中心像素邻近的三个像素P22、P23、P24的B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同样,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其中心像素邻近的三个像素P23、P24、P25的R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显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2,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其中心像素邻近的三个像素P24、P25、P26的G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显示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2,使用采用双线性法对其中心像素邻近的三个像素P25、P26、P27的B分量的图像信号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显示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2。
这样,通过根据显示图像中的子像素的中心位置,使用对于原始图像的图像信号应用双线性法进行插值而得到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能够进一步提高画质。
此外,虽然将图4(B)中的第一方向设定为是对于屏幕SCR的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而对于图5~图10(A)、图10(B)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图11(A)、图11(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性例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此外,图11(A)表示与图4(A)相同的以往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在图11(B)中,将第一方向设定为是对于屏幕SCR的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来进行表示。在图11(A)、图11(B)中,对于与图4(A)、图4(B)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适宜说明。
在一个像素由R分量的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和B分量的子像素构成的情况下,以往的投影机中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如图11(A)所示,以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在图11(A)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分别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实际上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是一致的。
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如图11(B)所示,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以在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上分别错开的方式配置。这在图3中,能够通过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分别调整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的位置来实现。此外,在图11(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分别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能够例如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在水平方向上一致。
在图12中,示出图11(B)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详细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2中也是,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能够例如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一致。
此外,在图12中,设定为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各个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地排列。
在此,当在显示图像的例如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第一与第二像素P1、P2相邻的情况下,以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广义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或构成第一像素P1的B分量(广义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重叠在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广义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与构成第二像素P2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2的边界部AR2的方式,在图3中,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设置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第一~第三调制部。
由此,在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的情况下,在以往只能得到一个液晶面板的量的分辨率,但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则能够获得以低成本使显示图像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使构成第一像素P1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DPB1错开,能够提高空间的分辨率。例如,尽管在通过使构成第一像素P1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DPB1错开而得到的重叠部分上有时会出现伪色,但可以理解还是能够通过显示图像提高分辨感。
此外,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除了能够使黑矩阵部分(遮光部分)不明显而进行显示之外,还能够得到容易提高水平方向的分辨率的效果。
更具体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以构成一个像素的R分量、G分量和B分量(第一~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和DPB1在第一方向上各错开1/3像素的方式,在图3中,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设置R用液晶面板130R、G用液晶面板130G以及B用液晶面板130B,作为第一~第三调制部。
也就是说,图12中,当将在作为第一方向的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在图12中是第一像素P1、第二像素P2)的同一色分量(在图12中例如是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中心CR1、CR2之间的垂直方向的距离设为d时,构成第一像素P1的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的中心CR1与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的中心CG1的距离为d/3。同样,构成第一像素P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的中心CG1和构成第一像素P1的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1的中心CB1的距离为d/3。
由此,能够使通过重叠而得到的部分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均等,从而除了能够使分辨感进一步提高之外,还能够显示更均匀的图像。
再有,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如图12所示,优选地,在构成第一像素P1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顺次排列的情况下,是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G1、DPB1的顺序。也就是说,优选地,在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第二色分量是G分量。
这样,在使构成像素的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地进行显示的情况下,通过以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为中心使R分量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能够抑制伪色的产生。由于例如与R分量和B分量比较起来G分量易于感知,所以当在显示图像的端部进行白色或黑色的显示时,G分量容易变得明显。相对于此,通过以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为中心使R分量和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能够可靠地抑制伪色的产生。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如上所述地利用采样处理生成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来进一步提高分辨感。此外,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采样处理,由于只要进行垂直方向的插值处理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平方向的插值处理即可,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使构成一个像素的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分别错开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图13(A)中,示出以往的投影机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在图13(B)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说明图。在图13(B)中,将第一方向设定为是对于屏幕SCR的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而进行表示。
在一个像素由R分量的子像素、G分量的子像素和B分量的子像素构成的情况下,以往的投影机中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如图13(A)所示,以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在图13(A)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分别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实际上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是一致的。
因此,在以往的投影机中,例如在所谓的三板式的情况下,尽管对于各色分量将液晶面板用作光阀以像素为单位进行光调制,但仅能够获得一个色分量的液晶面板的量的分辨率,从而不能提高显示图像的分辨率,而且特别地,目前根本不能获得显示图像内存在的图像边缘部分的分辨感。此外,由于以使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所以依显示图像有时会感觉到粗糙感。
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3(B)所示,G分量(广义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以相对于R分量(广义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分别在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更具体地,以G分量(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重叠在由R分量(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中心构成的正方形格子的格子点上的方式进行配置。这在图3中,能够通过相对于交叉分色棱镜160分别调整R用液晶面板130R和G用液晶面板130G的位置来实现。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的位置,只要不会使显示图像的画质劣化,在显示子像素DPB的位置上并没有限制,在图13(B)中,只不过是以通过简化调整步骤而得到的低成本化为目的,使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的位置与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的位置一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以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与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以及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
此外,在图13(B)中,虽然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所示出的是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分别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稍微错开,但是,能够例如使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以及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B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一致。
在图14中,示出图13(B)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的详细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4中,省略了B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图示。
在此,设定在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上,第一与第二像素P1、P2相邻,并且第三与第四像素P3、P4相邻,而在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第一与第三像素P1、P3相邻,并且第二与第四像素P2、P4相邻。此时,构成第一~第四像素P1~P4的R分量(广义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R4的中心CR1~CR4构成正方形格子。G分量(广义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以重叠在该正方形格子的格子点上的方式配置。在此,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是构成第一~第四像素P1~P4中的任意一个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
更具体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在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上错开1/2像素的量,在该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上错开1/2像素的量的方式配置。更具体地,以相对于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使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图像的水平方向上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间的距离的1/2,并且在图像的垂直方向上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的1/2的方式,设置第一和第二光调制部。
具体地,如果在构成正方形格子的四个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DPR4的中心CR1~CR4之中,将中心CR1、CR2的距离以及中心CR3、CR4的距离分别设为dh,将中心CR1、CR3的距离以及中心CR2、CR4的距离分别设为dv,则以相对于R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R1,在显示图像的水平方向上错开dh/2,在垂直方向上错开dv/2的量的方式,配置设置有中心CG1的G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DPG1。
这样,能够使通过重叠所得到的部分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均等,从而除了能够使分辨感进一步提高之外,还能够显示更均匀的图像。
此外,在此,虽然以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间的距离为单位仅错开其1/2单位的量,但是,本发明中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错开量的单位并不限定于相邻的同一分量的子像素间的距离。例如也可以将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大小作为单位,或将预定的距离作为单位。
此外,在图14中,虽然所说明的是将各子像素的中心间距离设定为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是不同的,但是,各子像素的水平方向的中心间距离与各子像素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间距离也可以相等。
在图15(A)、图15(B)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图15(A)示意地表示以往的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下的粒状度。图15(B)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子像素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配置下的粒状度。
在图16中,示出图15(A)、图15(B)的粒状度的评价式。
在此,作为投影尺寸为75英寸、像素数为1920×1080、开口率为42.25%、视距为0.5m、图像为全白模式的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在图15(A)中,粒状度为“26.12”,在图15(B)中,粒状度为“13.87”。粒状度的值越小,粒状性越低,从而能够减小图像的粗糙感。此外,在图15(B)中,示出了仅使用亮度分量进行单色化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
如上所述,由于R分量、G分量和B分量之中G分量的亮度最高,所以通过使其他的R分量和B分量的显示子像素的位置错开,能够使R分量与B分量的接缝难以被观看到,从而可以提高图像(特别是整体图像)的均匀性,并且使作为画质评价的指标之一的粒状性降低。
以上虽然基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在各种方式下实施,例如可以有如下的变形。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是由三个色分量的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构成一个像素的色分量数也可以是2或4及其以上。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是将光阀用作为光调制部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作为光调制部,例如也可以采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器)(注册商标)、LCOS(LiquidCristal On Silicon,硅上液晶)等。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作为光调制部,是以采用了所谓的三板式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的光阀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四板式或四板式以上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的光阀。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作为采样处理方法,所列举的是最邻近法、双线形法、双三次法等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插值处理方法。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是将本发明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进行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描述有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处理步骤的程序、记录有该程序的记录介质等。
Claims (9)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根据构成像素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包括:
根据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光的第一光调制部;
根据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光的第二光调制部;以及
根据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光的第三光调制部;
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所形成的调制光的上述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
根据与输入图像信号的分辨率和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对应的分辨率信息以及指定对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信号的采样处理方法的采样处理方法指定信息,输出图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当在上述图像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与第二像素相邻的情况下,构成上述第一像素的上述第二或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重叠在构成上述第一及第二像素的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边界部分。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至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各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上述子像素间的距离的1/3。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一个像素的第一至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为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情况下,上述第二色分量是G分量。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及第二光调制部:使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重叠在由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中心构成的正方形格子的格子点上。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及第二光调制部:相对于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上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上述子像素间的距离的1/2,并且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在上述图像的垂直方向上错开相邻的同一分量的上述子像素的1/2。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色分量是G分量。
8.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根据构成像素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包括:
根据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光的第一光调制步骤;
根据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光的第二光调制步骤;以及
根据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光的第三光调制步骤;
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进行显示: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步骤所形成的调制光的上述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
根据与输入图像信号的分辨率和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对应的分辨率信息以及指定对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信号的采样处理方法的采样处理方法指定信息,输出图像。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根据构成像素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包括:
根据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光的第一光调制部;
根据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光的第二光调制部;以及
根据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调制上述第三色分量的光的第三光调制部;
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在上述图像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三光调制部所形成的调制光的上述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错开;
以下述方式设置上述第一及第二光调制部:使上述第二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重叠在由上述第一色分量的子像素所对应的显示子像素的中心构成的正方形格子的格子点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91605/2007 | 2007-11-09 | ||
JP2007291605A JP2009116216A (ja) | 2007-11-09 | 2007-11-09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0483A CN101430483A (zh) | 2009-05-13 |
CN101430483B true CN101430483B (zh) | 2012-05-09 |
Family
ID=40342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41388A Active CN101430483B (zh) | 2007-11-09 | 2008-11-07 |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122089A1 (zh) |
EP (1) | EP2059055A3 (zh) |
JP (1) | JP2009116216A (zh) |
CN (1) | CN1014304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43051A1 (ja) * | 2009-10-07 | 2011-04-1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 |
JP5321406B2 (ja) * | 2009-10-21 | 2013-10-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US9224323B2 (en) | 2013-05-06 | 2015-12-29 |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spatial or temporal resolution for dual modulated display systems |
CN110335885B (zh) * | 2019-04-29 | 2021-09-1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79723A (ja) * | 1984-02-27 | 1985-09-13 | Sharp Corp | 液晶プロジエクシヨン装置 |
DE3839438A1 (de) * | 1988-11-23 | 1990-05-31 | Grundig Emv | Lichtventilprojektor zur wiedergabe von farbfernsehsignalen |
US6392689B1 (en) * | 1991-02-21 | 2002-05-21 | Eugene Dolgoff | System for displaying moving images pseudostereoscopically |
CA2061329A1 (en) * | 1991-04-30 | 1992-10-31 | Albert D. Edgar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output display device resolution |
JPH05249562A (ja) * | 1991-10-29 | 1993-09-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H05323271A (ja) * | 1992-05-25 | 1993-12-07 | Sony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JPH06214250A (ja) | 1993-01-20 | 1994-08-05 | Fujitsu General Ltd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JP3298433B2 (ja) * | 1995-11-08 | 2002-07-02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画像表示装置 |
JPH09326954A (ja) * | 1996-06-07 | 1997-12-16 | Canon Inc | 画像入力装置 |
JP4101954B2 (ja) * | 1998-11-12 | 2008-06-1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JP3891000B2 (ja) * | 2002-02-15 | 2007-03-07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4095824B2 (ja) | 2002-05-07 | 2008-06-04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投射システム |
JP2004229195A (ja) * | 2003-01-27 | 2004-08-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におけるコンバージェンスずれ補正方法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4233813A (ja) * | 2003-01-31 | 2004-08-19 | Seiko Epson Corp | 色むら補正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4252273A (ja) * | 2003-02-21 | 2004-09-09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回路装置 |
JP2005148436A (ja) | 2003-11-17 | 2005-06-09 | Fujinon Corp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4271155B2 (ja) * | 2004-02-10 | 2009-06-03 | 株式会社東芝 |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
CN1961584B (zh) * | 2004-05-25 | 2010-09-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投影机和图像数据变换方法 |
US7466291B2 (en) | 2005-03-15 | 2008-12-16 | Niranjan Damera-Venkata | Projection of overlapping single-color sub-frames onto a surface |
JP2006323045A (ja) * | 2005-05-18 | 2006-11-30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当該画像処理方法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
-
2007
- 2007-11-09 JP JP2007291605A patent/JP200911621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
- 2008-11-07 EP EP08253654A patent/EP2059055A3/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1-07 US US12/267,054 patent/US2009012208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11-07 CN CN2008101741388A patent/CN10143048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116216A (ja) | 2009-05-28 |
CN101430483A (zh) | 2009-05-13 |
US20090122089A1 (en) | 2009-05-14 |
EP2059055A2 (en) | 2009-05-13 |
EP2059055A3 (en) | 2010-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0074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0416357C (zh) |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 | |
JP6172773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
CN101547328B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
JP544023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5471830B2 (ja) | 光変調装置の位置調整方法、光変調装置の位置調整量算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
CN115278367A (zh) | 图像拆分方法与图像显示方法 | |
US8300061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 |
CN108376527B (zh)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30483B (zh) |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 |
CN108377370B (zh)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4095824B2 (ja) | 投射システム | |
JP4973563B2 (ja) | クロストーク測定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クロストーク測定システム | |
JP521199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5522241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1217305A (ja)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 |
JP2010087698A (ja) | 光学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9194420A (ja) | 画素ずれ測定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素ずれ測定方法 | |
JP2008090239A (ja) |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5145934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
JP2018136399A (ja)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 |
JP3238993B2 (ja) |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 |
JP2014161054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921275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2009212756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