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9857A -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49857A CN101249857A CNA2008100096297A CN200810009629A CN101249857A CN 101249857 A CN101249857 A CN 101249857A CN A2008100096297 A CNA2008100096297 A CN A2008100096297A CN 200810009629 A CN200810009629 A CN 200810009629A CN 101249857 A CN101249857 A CN 1012498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formation
- mentioned
- lid member
- l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中,在前侧罩的两侧配设有照明器,在两照明器之间配设有由前侧罩从前方覆盖的配件,可提高维护用盖及外观设计的自由度,且提高维护性。前侧罩(36)由正面看在纵长的两照明器49的内侧侧缘之间形成维护用开口部(58)的罩主体(59)、和由多个盖构成构件(66、67)构成的维护用盖(60)构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在从前方覆盖转向自如地支承转向杆且设置于车身支承构架的前端的头管及所述转向杆的前侧罩的两侧,相互分离而配设有照明器,在所述转向杆及所述头管的前方且所述两照明器之间,配设被所述前侧罩从前方覆盖的配件。
背景技术
在特许文献1中公示有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该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为了可以在前侧罩内收纳物品和进行照明器的维护,在左右照明器间的前侧罩上设置有维护用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用维护用盖封闭。
特许文献1:特许第332167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特许文献1公示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中,在和左右照明器的内侧侧缘之间空出间隔的位置、在前侧罩上设置有维护用的开口部,在容易地进行照明器的灯泡更换等维护方面存在改善余地。于是考虑到将开口部扩展至两照明器的内侧侧缘,那样一来,维护用盖也大型化,维护用盖易变得醒目,因此,维护用盖的设计自由度降低,同时外观设计的自由度也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事情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可提高维护用盖及外观设计的自由度,而且可提高维护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盖结构,其在前侧罩的两侧,相互分离而配设有照明器,该前侧罩从前方覆盖转向自如地支承转向杆且设置于车身构架的前端的头管和所述转向杆,在所述转向杆及所述头管的前方且在所述两照明器之间,配设被所述前侧罩从前方覆盖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照明器在正面看形成纵长形状,所述前侧罩由罩主体、和维护用盖构成,所述罩主体分别安装有所述两照明器并且在所述两照明器的内侧侧缘间形成维护用的开口部,所述维护用盖由包括第一盖构成构件的多个盖构成构件构成并且关闭所述开口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罩主体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构成构件一体具有与所述两照明器的内侧侧缘邻接且向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纵长部以及以在所述两纵长部间形成向上方开放的凹部并连接所述两纵长部的下部间的连接部,所述维护用盖中除第一盖构成构件之外的部分以关闭所述凹部的方式向下方形成为凸形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所述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主体是将分别安装有照明器的左右一对侧罩构件在所述开口部的下方与车身构架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紧固连结而成,所述第一盖构成构件一体具有从前方覆盖所述两侧罩构件对所述车身构架的紧固连结部从所述连接部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且形成大致Y字状。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侧罩构件上分别一体设置有形成所述开口部的下缘、配置在比第一盖构成构件的纵长部的下端更靠近下方的位置且沿相互近接侧延伸并且其前端与所述车身构架紧固连结的延长部,由第一盖构成构件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两照明器的内侧下部侧缘及所述两延长部的上缘形成左右一对窗。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车身构架上固定安装有贯通所述窗且比所述前盖更向前方突出的支承杆,在该支承杆的前端安装有前部牌照板。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构成构件在用维护用盖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以所述纵长部的上缘与所述照明器的上缘平滑地相连的方式形成。
另外,实施例的前面罩36与本发明的前侧罩对应,实施例的腿部挡泥板39与本发明的侧罩构件相对应,实施例的信号装置49与本发明的照明器对应,实施例的电池50及喇叭51与本发明的配件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在左右照明器的内侧侧缘间形成维护用的开口部,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配件及照明器的维护作业。而且,维护用盖由多个盖构成构件构成,这些盖构成构件的一个即第一盖构成构件与照明器的内侧侧缘邻接而配置,同时形成向上方开放的凹部,除上述维护用盖中的第一盖构成构件之外的部分以关闭上述凹部的方式向下方形成为凸形状,因此由于将维护用盖细分化,可以提高维护用盖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使维护用盖变小为不易引人注目的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其结构为将与照明器邻接的部位的周边设定为和其它的部位为不同构件即第一盖构成构件的纵长部,因此,可以实施使照明器显著的特征的构思,可以提高照明器的被识别性,同时可以实现外观性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由作为大致Y字形状的第一盖构成构件覆盖两侧罩构件的、对车身构架的紧固连结部,能够将构成维护用盖的构件的个数抑制到所需要的最小限度,而且可以抑制维护用盖的大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由第一盖构成构件的左右两侧下部、两照明器的内侧下部侧缘及两侧盖构件的两延长部的上缘形成左右一对窗,因此与用单一构件形成窗的时候相比可以使成形模型单纯化,而且可以用从窗户导入前侧罩内的行驶风冷却发热构件即照明器和容纳在前盖内的配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贯通窗的支承杆的前端安装有前部牌照板,因此,不拆卸支承杆就可以进行维护用盖的拆卸,不会因为支承杆的有无而影响维护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用维护用盖覆盖开口部的状态下,第一盖构成构件的纵长部的上缘与照明器的上缘可滑动地连接,因此,可以达到将第一盖构成构件和照明器视为一体的效果,可以使维护用盖更不易引人注目。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小型摩托车的前部放大侧视图;
图3是图2的3向视图;
图4是在从前面罩拆下第二盖构成构件的状态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5是在从前面罩拆下维护用盖的状态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6是和图3从同一方向看左右一对腿部挡泥板的图;
图7是从腿部挡泥板拆下信号装置的状态的与图6对应的图;
图8是图3的8-8线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3的9-9线放大剖面图。
符号说明
16、头管
20、转向杆
36、作为前侧罩的前面罩
39、作为侧罩构件的腿部挡泥板
39b、延长部
49、作为照明器的信号装置
50、作为配件的电池
51、作为配件的喇叭
53、支承杆
54、前部牌照板
58、开口部
59、罩主体
60、维护用盖
66、第一盖构成构件
66a、纵长部
66b、连结部
66c、突部
67、第二盖构成构件
68、凹部
85、窗
F、车身构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小型摩托车的前部放大侧视图,图3是图2的3向视图,图4是在从前罩拆下第二罩构成构件的状态的与图3对应的图,图5是在从前罩拆下维护用盖的状态的与图3对应的图,图6是和图3从同一方向看左右一对腿部挡泥板的图,图7是从腿部挡泥板拆下信号装置的状态的与图6对应的图,图8是图3的8-8线放大剖面图,图9是图3的9-9线放大剖面图。
首先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的车身构架F具备:在前端固定有头管16的主架管17、在该主架管17的后端直角固定的横管18、前端分别与横管18的两端部连结设置的左右一对后架管19…。
主架管17由从头管16向后下方倾斜的下构架部17a、从下构架部17a的后端大致水平且向后方延伸的下构架部17b一体连结设置而成。横管18向车身构架F的左右方向延伸,该横管18的轴向中央部直角固定在主架管17的后端。
在上述头管16上可转向地支承有转向杆20,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21与上述转向杆20的下端连接,棒状的转向手柄22的中央部与上述转向杆20的上端连结。
在车身构架F的两后架管19…的前部,可上下摇动且通过连杆23可上下摇动地支承有由配置在后轮WR的前方侧的发动机E、和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方的传动装置M构成的组件摆动式的动力组件P,在动力组件P的后部轴支后轮WR。在左右一对后架管19…中的左侧的后架管19及动力组件P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组件24。
另外,在发动机E的汽缸盖25的上部侧壁连接有吸气管26,该吸气管26通过气化器28与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方的空气滤清器27连接。另外,在上述汽缸盖25的下部侧壁以导入排气气体的方式连接有向后轮WR的右侧方延伸的排气管29的上游端,该排气管29的下游端与配置在后轮WR的右侧方的排气消声器30连接。
在车身构架F的两后架管19…的前部之间支承有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的收纳箱31,从上方覆盖该收纳箱31的乘员用座椅32可开闭地支承在上述收纳箱31的前侧上部。另外,在收纳箱31的后方,以用上述两后架管19…支承的方式配置有燃料箱33。
一同参照图2,上述车身构架F、上述发动机E、收纳箱31及燃料箱33用车身罩35覆盖,该车身罩35具有从前方覆盖头管16及转向杆20的前侧罩即前面罩36、从后方侧覆盖上述头管16、上述转向杆20及上述主构架管17的下构架部17a的上部的中间罩37、与该中间罩37的下部连设的台阶地板38、连结前面罩36、中间罩37及台阶地板38的两侧的作为左右一对侧盖构件的腿部挡泥板39…、从侧面覆盖上述主架管17的下构架部17b且从两腿部挡泥板39…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同时与上述台阶地板38的两侧连设的左右一对上部侧车底护罩40…、从两上部侧车底护罩40…的下缘垂向下方的左右一对下部侧车底护罩41…、从两侧覆盖收纳箱31及燃料箱33同时与上述上部侧车底护罩40…及下部侧车底护罩41…的后端相连的后罩42…。上述乘员用座椅32配置在上述后盖42上。
上述台阶地板38一体具备:以放置乘坐在乘员用座椅32上的乘员的脚的方式形成的平坦的地板部38a、以从后方侧覆盖上述主架管17的上构架部17a的下部的方式从上述地板部38a的前端向上方直立的直立部38b,在直立部38b的两侧连接有上述腿部挡泥板39…,在上述地板部38a的两侧连接有上述上部侧车底护罩40…。另外,在上述直立部38b的上端连接有上述中间罩37的下端。
另外,前轮WF用由挡泥板前半构件43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4构成的前挡泥板45从上方覆盖,该前挡泥板45由上述前叉17支承。另外,上述后轮WR由以从上述后盖42的后部向下方垂下的方式配置的后挡泥板46从后侧上方覆盖,该后挡泥板46由上述后架管19…支承。
顺便说一下,上述车身罩35中的腿部挡泥板39…及上述上部侧车底护罩40…是金属例如铁制,除腿部挡泥板39…及上述上部侧车底护罩40…之外的部分为合成树脂,前挡泥板45中的挡泥板前半构件43为金属例如铁制,挡泥板后半构件44为合成树脂。
上述转向杆20的上部及上述转向手柄22的中央部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手柄罩47覆盖,在该手柄罩47的前部配设有前照灯48,在上述前面罩36的左右两侧配设有照明器即信号装置49…。另外,在头管16的前方,以用前面罩36从前方覆盖的方式配设有配件即电池50及喇叭51,电池50及喇叭51用由上述头管16固定的支承框架52支承。而且,在从上述支承框架52向前下方延伸且比前面罩36更靠近前方突出的一对棒状的支承支架53…的前端固定有前部牌照板54,后部牌照板55如图1所示,安装在后挡泥板46上。
在图3~图8中,上述两信号装置49…在正面看形成纵长,上述前面罩36由分别安装有上述两信号装置49…并且在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内侧侧缘间形成有维护用的开口部58的罩主体59、以关闭上述开口部58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罩主体59上的维护用盖60构成。
上述两腿部挡泥板39…一体具有以构成上述前面罩36的一部分的方式向前方侧弯曲的前面罩构成部39a…,上述罩主体59由这些前面罩构成部39a…在上述开口部58的下方与车身构架F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紧固而成。即在被收纳在前面罩36内且固定在车身构架F的头管16上的支承框架52上设置有位于上述开口部58的下方的支承构件61,在上述腿部挡泥板39…的前面罩构成部39a上以形成上述开口部58的下缘的方式分别一体设置有向相互近接的一侧延伸的延长部39b…,这些延长部39b…的前端用螺栓62…紧固在上述支承构件61上。
而且,上述两信号装置49…以与上述腿部挡泥板39…的前面罩构成部39a…的内侧边缘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该前面罩构成部39a…上。即,上述前面罩构成部39a…的内侧缘随着上述信号装置49…的外侧侧缘及下部侧缘弯曲形成,在从前面罩构成部39a…的内侧缘突出设置的多个例如3个照明装置支承部63…、64…、65…上安装有上述信号装置49…。
上述维护用盖60由多个盖构成构件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用第一及第二盖构成构件66、67构成上述维护用盖60。
第一盖构成构件66一体具有:与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外侧侧缘邻接且向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纵长部66a、66a、以在上述两纵长部66a…之间形成向上方开放的大致倒三角形状的凹部68的方式连接上述两纵长部66a…的下部间的连接部66b、以从前方覆盖上述两前面罩构成部39a…对上述支承构件61的连接部的方式从上述连接部66b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66c,且大致形成Y字形状,除上述维护用盖60中的第一盖构成构件66之外的部分即第二盖构成构件67以关闭上述凹部68的方式向下方形成为凸形状。
顺便说一下,在上述支承构件6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圆形的插入孔69,在安装罩主体59的状态的两信号装置49…的上部内侧分别设置有插入孔70…,另外,在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下部内侧分别设置有形成矩形形状的卡合孔71…。另外,在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上述突部66c一体突出设置有与上述插入孔69弹性嵌合的嵌合突出部72,在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纵长部66a…的上部一体突出设置有与上述插入孔70…弹性嵌合的嵌合突出部(未图示),另外,在上述纵长部66a…上一体突出设置有分别与上述卡合孔71…插通、卡合的大致L字状的卡合爪74…。
在第一盖构成构件66中从上述凹部68的上述两纵长部66a…的侧缘及上述连接部66b的侧缘向内侧方伸出有锷部66d,该锷部66d从内方侧与第二盖构成构件67的侧缘抵接。在该锷部66d的下部及两侧上部设置插通孔75…。另一方面,在覆盖上述凹部68的第二盖构成构件67上,如图8所示,一体突出设置有在与上述插通孔75…对应的部分与上述锷部66d抵接的凸台部67a…,插通上述插通孔75…的螺丝构件77…与上述凸台部67a…螺合。
另外,在上述锷部66d的左右两侧上下隔开间隔各设置有一对矩形的卡合孔76、76…,如图8所示,一体突出设置在第二盖构成构件67上的大致L字状的卡合爪78…插通、卡合在上述卡合孔76…内。
在图9中,在第二盖构成构件67的上部的左右两侧一体突出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安装部79…,在上述中间罩37的上部的左右两侧以将其前端从后方侧与上述安装部79…抵接的方式一体设置有突部81…,这些突部81…以形成向后方侧开放的凹部80…方式向前方突出。以将扩径头部82a…收容在上述凹部80…的方式插通上述突部81…的前端及上述安装部79…的螺丝构件82…与从前方与上述安装部79…抵接、卡合的螺母83…螺合。
顺便说一下,从上述腿部挡泥板39…的前盖构成部39a…向内方延伸的延长部39b…,以形成维护用的开口部58的下缘的方式配置在比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纵长部66a…的下端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由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左右两侧下部、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内侧下部侧缘及上述两延长部39b…的上缘形成左右一对窗85…,在前端部安装有前部牌照板54的支承杆53…以贯通上述窗85…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支承框架52上。
另外,第一盖构成构件66在由第一及第二盖构成构件66、67构成的维护用盖60覆盖上述开口部58的状态,如图3所示,以上述纵长部66a…的上缘与上述信号装置49…的上缘平滑地连接的方式形成。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左右一对信号装置49…在正面看形成纵长形状,前面罩36由分别安装上述两信号装置49…并且在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内侧侧缘间形成维护用的开口部58的罩主体59、和以关闭上述开口部58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罩主体59上的维护用盖60构成,可增大开口部58的开口面积,容易进行电池50、喇叭51及两信号装置49…的维护作业。
而且,维护用盖60由多个盖构成构件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及第二盖构成构件66、67构成,将维护用盖60细分化,可以提高维护用盖60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使维护用盖60变小为不易引人注目的设计。
另外,第一盖构成构件66一体具有与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内侧侧缘邻接且向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纵长部66a…以及以在上述两纵长部66a…之间形成向上方开放的凹部68的方式连结上述两纵长部66a…的下部间的连接部66b,除上述维护用盖60中的第一盖构成构件66之外的部分即第二盖构成构件67以关闭上述凹部68的方式向下方形成为凸形状。因此,由于其结构为将与信号装置49…邻接的部位的周边设定为和其它的部位为不同构件即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纵长部66a…,因此,可以实施使信号装置49…显著的特征的构思,可以提高信号装置49…的被识别性,同时可以实现外观性的提高。
另外,罩主体59一体具有腿部挡泥板39…并且分别安装信号装置49…的前面罩构成部39a…在上述开口部58的下方与车身构架F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连结而成,第一盖构成构件66一体具有以从前方覆盖上述两信号装置构成部39a…对车身构架F的紧固部的方式从上述连结部66b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66c,且形成大致Y字形状,因此,能够将构成维护用盖60的构件的个数控制在所需要的最小限度,而且可以抑制维护用盖60的大型化。
另外,在腿部挡泥板39…间分别一体设置有以形成上述开口部58的下缘的方式配置在比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纵长部66a…的下端更靠近下方的位置且向相互近接的一侧延伸同时其前端与上述车身构架F连结的延长部39b…,由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左右两侧下部、上述两信号装置49…的内侧下部侧缘及上述两延长部39b…的上缘形成左右一对窗85…,因此与用单一构件形成窗的时候相比可以使成形模型单纯化,而且可以用从窗85…导入前面罩36内的行驶风冷却发热构件即信号装置49…和容纳在前面罩36内的电池50及喇叭51,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使由喇叭51发出的声音从上述窗85…有效地向前方放出。
另外,在车身构架F上固定有贯通窗85…且比上述前面罩36更向前方突出的支承杆53…,前部牌照板54安装在该支承杆53…的前端,因此,不拆卸支承杆53…就可以进行维护用盖60的拆卸,不会因支承杆53…的有无而影响维护性。
另外,第一盖构成构件66在由维护用盖60覆盖开口部58的状态下,以上述纵长部66a…的上缘与上述信号装置49…的上缘可滑动地连接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以达到将上述第一盖构成构件66和信号装置49…视为一体的效果,可以使维护用盖60更不易引人注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不脱离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述的本发明而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Claims (6)
1、一种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在前侧罩(36)的两侧,相互分离而配设有照明器(49),该前侧罩(36)从前方覆盖转向自如地支承转向杆(20)且设置于车身构架(F)的前端的头管(16)和所述转向杆(20),在所述转向杆(20)及所述头管(16)的前方且在所述两照明器(49)之间,配设被所述前侧罩(36)从前方覆盖的配件(50、5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照明器(49)在正面看形成纵长形状,所述前侧罩(36)由罩主体(59)、和维护用盖(60)构成,所述罩主体(59)分别安装有所述两照明器(49)并且在所述两照明器(49)的内侧侧缘间形成维护用的开口部(58),所述维护用盖(60)由包括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多个盖构成构件(66、67)构成并且关闭所述开口部(58)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罩主体(5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构成构件(66)一体具有与所述两照明器(49)的内侧侧缘邻接且向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纵长部(66a)以及以在所述两纵长部(66a)间形成向上方开放的凹部(68)并连接所述两纵长部(66a)的下部间的连接部(66b),所述维护用盖(60)中除第一盖构成构件(66)之外的部分以关闭所述凹部(68)的方式向下方形成为凸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主体(59)是将分别安装有照明器(49)的左右一对侧罩构件(39)在所述开口部(58)的下方与车身构架(F)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紧固连结而成,所述第一盖构成构件(66)一体具有从前方覆盖所述两侧罩构件(39)对所述车身构架(F)的紧固连结部从所述连接部(66b)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66c),且形成大致Y字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侧罩构件(39)上分别一体设置有形成所述开口部(58)的下缘、配置在比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纵长部(66a)的下端更靠近下方的位置且沿相互近接侧延伸并且其前端与所述车身构架(F)紧固连结的延长部(39b),由第一盖构成构件(66)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两照明器(49)的内侧下部侧缘及所述两延长部(39b)的上缘形成左右一对窗(8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身构架(F)上固定安装有贯通所述窗(85)且比所述前盖(36)更向前方突出的支承杆(53),在该支承杆(53)的前端安装有前部牌照板(54)。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构成构件(66)在用维护用盖(60)覆盖所述开口部(58)的状态下,以所述纵长部(66a)的上缘与所述照明器(49)的上缘平滑地相连的方式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41766A JP4875514B2 (ja) | 2007-02-22 | 2007-02-22 |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車体カバー構造 |
JP2007-041766 | 2007-02-22 | ||
JP2007041766 | 2007-02-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9857A true CN101249857A (zh) | 2008-08-27 |
CN101249857B CN101249857B (zh) | 2011-05-11 |
Family
ID=3977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962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9857B (zh) | 2007-02-22 | 2008-02-19 |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875514B2 (zh) |
CN (1) | CN101249857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9924A (zh) * | 2009-05-05 | 2010-11-10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前盖装置 |
CN104417661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罩构造 |
CN107074313A (zh) * | 2014-12-11 | 2017-08-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前罩安装结构 |
CN108263526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10191841A (zh) * | 2017-01-18 | 2019-08-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
CN111824297A (zh) * | 2019-03-29 | 2020-10-27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前面板子组件 |
CN112188979A (zh) * | 2018-05-23 | 2021-01-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12550535A (zh) * | 2019-09-26 | 2021-03-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07579B2 (ja) * | 2009-02-27 | 2013-10-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灯火器の取付構造 |
JP5553555B2 (ja) * | 2009-08-27 | 2014-07-16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標示プレート取付構造 |
JP6008673B2 (ja) * | 2012-09-27 | 2016-10-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6287660B2 (ja) * | 2014-07-22 | 2018-03-0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
JP6238952B2 (ja) * | 2015-12-18 | 2017-11-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支持構造 |
JP6773715B2 (ja) * | 2018-04-02 | 2020-10-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6927941B2 (ja) * | 2018-09-27 | 2021-09-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6995798B2 (ja) * | 2019-05-31 | 2022-01-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64747B2 (ja) * | 1996-12-10 | 2003-11-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付属品取付構造 |
JP3584720B2 (ja) * | 1998-02-27 | 2004-11-0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3889610B2 (ja) * | 2001-12-03 | 2007-03-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4527015B2 (ja) * | 2005-06-29 | 2010-08-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取付構造 |
-
2007
- 2007-02-22 JP JP2007041766A patent/JP487551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2-19 CN CN2008100096297A patent/CN1012498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9924B (zh) * | 2009-05-05 | 2015-02-25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前盖装置 |
CN101879924A (zh) * | 2009-05-05 | 2010-11-10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前盖装置 |
CN104417661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罩构造 |
CN104417661B (zh) * | 2013-08-30 | 2018-03-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罩构造 |
CN107074313B (zh) * | 2014-12-11 | 2019-07-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前罩安装结构 |
CN107074313A (zh) * | 2014-12-11 | 2017-08-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前罩安装结构 |
CN108263526B (zh) * | 2016-12-30 | 2020-03-1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08263526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10191841A (zh) * | 2017-01-18 | 2019-08-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
CN110191841B (zh) * | 2017-01-18 | 2021-07-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
CN112188979A (zh) * | 2018-05-23 | 2021-01-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12188979B (zh) * | 2018-05-23 | 2022-06-1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CN111824297A (zh) * | 2019-03-29 | 2020-10-27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前面板子组件 |
CN111824297B (zh) * | 2019-03-29 | 2022-03-01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前面板子组件 |
CN112550535A (zh) * | 2019-09-26 | 2021-03-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
CN112550535B (zh) * | 2019-09-26 | 2022-05-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875514B2 (ja) | 2012-02-15 |
CN101249857B (zh) | 2011-05-11 |
JP2008201333A (ja) | 200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49857B (zh) |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 |
CN101164826B (zh) | 摩托车 | |
US20020139596A1 (en) | Vehicle rear structure | |
CN110979530B (zh) |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 |
US6478105B2 (en) | Air cleaner fit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
KR20050031878A (ko) |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 |
JP546052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 |
JP2010036606A (ja) | 車体前部支持構造 | |
CN102343956B (zh) |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 |
JP4078341B2 (ja)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体カバー構造 | |
JP2009056950A (ja) | リフレクタ支持構造 | |
CN108137114B (zh) | 跨骑式车辆 | |
ITTO970365A1 (it) | Struttura di presa di ingresso per l'aria per un veicolo del tipo scooter. | |
CN1071226C (zh) | 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 | |
US9581073B2 (en) |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 |
CN100577500C (zh) | 二轮摩托车的车把罩装置 | |
KR101114080B1 (ko) | 자동 이륜차의 배선 유지 구조 | |
JP2009132349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5427672B2 (ja) | 二輪車のライセンスライトの配線構造 | |
CN100377959C (zh) | 载物架装置 | |
CN102001388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2785729B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2007030526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2815353B (zh) |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 |
CN101531225A (zh) | 机动二轮车的后侧罩支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