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9624C - 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屏蔽加温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屏蔽加温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79624C CN100479624C CNB2003101025633A CN200310102563A CN100479624C CN 100479624 C CN100479624 C CN 100479624C CN B2003101025633 A CNB2003101025633 A CN B2003101025633A CN 200310102563 A CN200310102563 A CN 200310102563A CN 100479624 C CN100479624 C CN 10047962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resistance wire
- food
- heating plate
- cooking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H05B3/4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okers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用于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的加温元件(2),所述加温元件包括一金属管套(6),所述管套内安放着外包一绝缘体(5)的电阻丝(4),构成所述电阻丝(4)的两主要元素是镍或铁,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1500ppm/℃,最好大于3000ppm/℃,其特征在于,电阻丝卷绕成螺旋形,其外径是管套内径的0.7倍。本发明还涉及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所述电器包括至少一所述食物的加热板(80),所述板与一加温元件(2)相连,所述加温元件有一金属管套(6),所述管套内安放着外裹一绝缘体(5)的电阻丝(4),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电阻丝的两主要元素是镍和铁,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1500ppm/℃,最好大于3000pp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蔽型加温元件领域,其中,电阻丝呈螺旋形安放在一金属管中,所述金属管外围绕着一绝缘体如氧化镁。本发明尤其涉及具有特殊电子特征的所述元件。
背景技术
已知在热水器型装置中,使用了电阻加温元件,其电阻值有一很大的热系数,即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极大增加。所述特征普遍公知为CTP效应(即正温度系数)。
所述特征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ρ=ρ0[1+α(T-25)]
其中,ρ0为25℃时电阻丝电阻率,ρ为表示在以℃为单位的温度T时电阻丝电阻率,α为温度系数。
所述特征会减小这些元件的功率,因此功率P由表达式P=V2/R决定,其中,V为馈电电压,R为加温元件的电阻,它和其电阻率直接相关。
但这些加温元件要么全部使用,要么都不用,即在热安全性范围内避免所有功能障碍。电阻变化在约20℃至800℃之间为25%左右,这可产生25%的功率损耗,足够进行标准测试了。
另外,家用烹饪电器中的加温元件里通常使用的加热丝——其加热板的最大温度约300℃,对镍-铬或镍-铬-铝型加热丝来说,约有10%的变化。
因此,CTP效应对电器的工作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出于保护及/或调节这类电器,试着更好利用所述效应是很有好处的。
此外,从文件US 2,767,288中已知一加温元件,其加热丝至少有一等于0.003的温度系数,加温元件可通过双层管,提高加温元件处的热传递,内管如铜管有一强导热性,外管能抗腐蚀。
当然,温度上升时,这种加温元件可自动限制功率,使用所述加温元件局限在一大温度板、远距离加热产品或根据与待加热物体在一些点处接触。
但这种加温元件的实施由于双层管所用的材料而造价昂贵。另外,这种装置的缺陷在于加温元件与待加热物体之间接触很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缺陷。所述目的尤其通过用于食物加热或烹饪的电器的一加温元件而得以实现,所述加温元件包括一金属管套,所述管套内安放着外包一绝缘体的电阻丝,构成所述电阻丝的两主要元素是镍或铁,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1500ppm/℃,最好大于3000ppm/℃,其特征在于,电阻丝卷绕成螺旋形,其外径是管套内径的0.7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实施有一非常大CTP效应的加温元件,所述元件的热电阻率值(例如300℃)可达到环境温度时初始值的数倍。利用所述效应,通过向这类加温元件输送电流,随着加热,其电阻增加,因此其功率减小,直到稳定在某一温度上,所述温度的第一近似值取决于CTP效应及热传递条件。
通过使用具有这类温度系数α的电阻丝,可实现加温元件的一稳定温度,所述温度大致与通过一专门调节装置获得的温度相同,所述调节装置例如包括与加温元件馈电中断装置相连的一测温计。
但使用具有高温度系数α的电阻丝的一个结果是其小的初电阻率(环境温度时)。但一更小电阻率会迫使要么增加加热丝长度要么减小电阻丝截面,以重新获得环境温度时电阻丝的电阻R0的一合适值,所述值可通过温度系数α调节一定温度下的值R。事实上,联系电阻与电阻率的表达式如下:
R=ρ(l/s)
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丝电阻率,l为电阻丝长度,s为其截面。因此,要增加电阻值,就要么增加电阻丝长度,要么减小其截面。
增加电阻丝长度的一个局限性在于涉及增加管套,这即意味着增加成本并可能增加热板即电器尺寸,也增加了多余的额外费用。
因此,在可能范围内,必须试着在管套的一定容积内安放一更长的电阻丝。
解决所述问题的一个方法在于:把电阻丝卷绕成螺旋形状,其外径比管套内径大0.7倍。事实上,一般都把电阻丝绕成螺旋形放在管套内,但线圈外径不超过管套内径的60%。但电阻丝与管套之间最好保持0.8毫米的最小距离。
因此,所述直径相对于管套内径的相对增加,对同尺寸管套来说,可增加电阻丝的总长度。
另外,实际上可减小绝缘体包裹的厚度,这可增大电阻丝与管套之间的热传递。
可使用其它技术在管内安放更长的电阻丝,因此限制增加加温元件的尺寸:线圈缠得更紧凑,同心、同轴螺旋,双层螺旋......
根据本发明的一特别特征,电阻丝成分中镍的比例大于40%。所述值可获得高温度系数α的电阻丝。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实施一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所述电器包括至少一所述食物的加热板,所述板与一加温元件相连,所述加温元件有一金属管套,所述管套内安放着外裹一绝缘体的电阻丝,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电阻丝的两主要元素是镍和铁,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1500ppm/℃,最好大于3000ppm/℃。
温度范围相对较小,约300℃,因为所述加热电器为食物烹饪器,所以要尽量使电阻丝有一高温度系数,同时注意实施包括所述电阻丝的加温元件不会大量增加所述元件的成本,或可与所述家用电器的实际实施兼容。
但加热板的实施会受到加温元件与所述板之间的热交换影响。因为平衡温度取决于用于烹饪食物的加热板的负荷,所以这点尤其重要。因此,加热板必须与加温元件紧密接触,才能使CTP效应充分发挥作用。
有利地是,加温元件符合前面所述的特征之一。
有利地是,调整电阻丝的电阻以使加温元件通电时可使电阻丝的电阻增加至一平衡值,所述平衡值对应于加热板的一温度,所述温度即在烤面包机、烤饼机、烤肉机等类型的食物烹饪电器中,所述加热板用于加热或烹饪食物时的工作温度。所述温度一般在常用电器内,通过一温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与加温元件馈电中断装置相连的一测温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取消用于调节某些家用食物电器内装配的加温元件的温度调节装置,同时确保可调节加温元件,而无需任何专门装置。
CTP效应必须很大,因为温差涉及到食品烹饪电器的调节,它远低于热水器发生功能障碍时的温差。
通过所述特征,当加温元件通电时,它加热加热板,这会增加其电阻。因此,随着其温度上升,它热得越来越慢。因此,可很快获得一热平衡。通过仔细确定电阻丝的电阻,可调节电阻丝因此即加热板的平衡温度。换言之,这种电器不一定要对加热板进行热调节,所述加热板可通过加温元件的主要构件电阻丝的CTP效应,自动进行调节。
但必须在CTP效应值和电阻丝的初始电阻率之间找到协调,因为如上所述,CTP效应越大,电阻率下降越快。
按根据本发明电器的另一特征,在所述加温元件馈电电压的相同条件下,当加热板在用于加热或烹饪食物时所必需的温度下加温元件的功率是环境温度下加温元件功率的0.4至0.7倍。
根据本发明,功率变化只是由于某种温度系数α造成的电阻丝的电阻的热变化引起的。
有利地是,根据本发明的家用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包括一些装置,所述装置有利于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的热交换。
事实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施一家用电器,电阻丝,即使它是问题的关键,并不构成唯一的参数,对它只需注意一下,以使大体上可实现电器的自动热调节。
实际上,当包括加热板的电器如烤面包机或烤饼机插上电源时,从电器开始使用直至到达加热板真空稳定状态,功率都很大。当放上食物时,加热板的温度再下降。于是,在小范围温度内(约50℃),所述装置的所有运行都在于所述温度下降,及随后的功率恢复。
所述功率重新上升或恢复是烹饪时必需的。所述功率重新上升或恢复是一重要参数,所述参数取决于电阻丝类型,但简言之,即取决于电阻丝和加热板之间的热交换,因为所述功率恢复只有当加热板温度下降的信息直到达加热丝时才会发生。
有利于热交换的一种方法在于,在加热板内设计一加温元件的插入凹槽,这可使加温元件与加热板之间连接更紧密。
有利地是,凹槽围绕在所述加温元件管套周长的至少一半上。
根据加热板凹槽内的加温元件插入槽的一实施变型,加温元件在凹槽里要经过一压缩阶段,以增加所述元件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接触表面。
通过更改加温元件的发射特征,可提高加温元件与加热板之间的热交换,加温元件与加热板相接触部分的上表面的幅射率大于未与加热板相接触的部分。因此,加温元件后部上的辐射减小。
用于增加加温元件向加热板的热传递的一补充方法是,用一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能材料如铝或铜的扩散板覆盖未与加热板接触的部分。最好,所述扩散板还和加热板接触,在加热板的相当大一表面约30%上延伸。
有利于加温元件向加热板能量传输的另一方法在于,在管套内使电阻丝的中心偏向加热板方向。
因此,通过提高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的热传递,所述加温元件可检测到加热板的任何温度变化,并自动改变其功率。
所述自动调节原理还有其它优势:
——通过减小高温下电阻丝的负荷,具有良好的响应性,
——相对于另外需要焊接区的“传统”调节法,通过减少切割数量,保持元件良好的时效,
——可取消保险丝。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后文中参照附图、以非限制性方式举例加以描述,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板的温度及功率的运行规律,所述加热板装配在烤面包机或烤饼机类型的电器上,
——图2至6示出了加温元件与加热板之间的特殊装配。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为一烤面包机或烤饼机型电器,所述电器包括以具有强CTP效应的电阻丝为基础的加温元件。
如本申请书引文时所指出的,获得强CTP效应一般与电阻丝的构成材料选择有关,尤其与其温度系数有关。在多种可用电阻丝中,根据本发明,一般选择其温度系数在0.0015至0.0050之间的电阻丝,这对应1500至5000ppm/℃的电阻率的相对增加。换言之,300℃的温度增加会引起电阻率因此即加热丝电阻增加一介于1.4至2.4之间的因数,在此温度下,这会使功率下降相同比率。
小于0.0015的值不能产生足够大的CTP效应,大于0.005的值会使加温元件及/或烹饪用具的安全性出现问题。
事实上,这种温度系数的变化会使传统电阻丝产生约0.2Ω·mm而非1Ω·mm的弱电阻率值。可通过调节两参数以找到额定值,所述两参数即电阻丝长度(需增加)及/或截面(需减小)。
但须注意,增加电阻丝长度会增大热交换面,这会导致电阻丝的典型负荷特性曲线“外伸出去”。此外,因此使用0.18毫米甚至0.14毫米的电阻丝直径(通常介于0.25至0.30毫米之间)。
图1示出了两典型的加热曲线。虚线表示的第一条曲线示出了当电器开始工作时,加温元件功率的变化。实线表示的第二条曲线示出了加热板温度的变化。
因此,加温元件一接通电源,即产生标注为Pf(即冷态功率)的大功率,所述功率是加热板温度上升所必需的。所述加热板加热,CTP效应使功率下降,直至到达加热板的热平衡。如此产生的功率称为Pc(热态功率)。因此,需考虑的第一个数据是所述功率差(Pf-Pc)/Pf,称为ΔP(%),因为运行时加热板的所需温度取决于平衡功率Pc,所述平衡功率通过温度系数α取决于Pf。
因此,此处可获得有关温度系数值的一宝贵信息。但需注意,尽管构成加温元件的电阻丝的有效“反应”可通过计算和模拟预知,但此处要获得所述信息,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所需达到的平衡还取决于相关热交换。当功率相对于平衡有点太大时,还可改变加温元件的馈电电压,以调节加热板的平衡温度。
因此需作测试:改变不同加温元件的冷却时欧姆值,以确定哪个冷却时的值是获得上升至300℃时达到稳定状态的一定功率。
重要的是,需注意,由于同样实施尺寸不能增加太大的加温元件,这类测试会变得很困难,所述加温元件必须包括一上述温度系数的电阻丝,所述电阻丝的电阻R在如前所述的限制下,可获得一定温度时的一确定功率。
下表中列出了这类测试,所述表根据不同冷态功率,表示出了根据温度的所述功率的变化,加温元件由一钢管构成,所述钢管内安放有温度系数为3600ppm/℃的一电阻丝。通过改变电阻丝长度即一般调节管内所述电阻丝的线圈间距,可获得不同额定功率。
表中还指出了160℃至210℃之间时的功率变化,所述两温度一是加热板接触到待烹饪或加热食物时的温度(160℃),另一是烹饪或加热过程中所述加热板的温度(210℃)。
25℃时功率 | 160℃时功率 | 210℃时功率 | 300℃时功率 | ΔP25℃/300℃ | ΔP160℃/210℃ |
1318W | 708W | 670W | 625W | 52.6% | 5.4% |
1128W | 605W | 570W | 524W | 53.5% | 5.8% |
977W | 540W | 506W | 461W | 52.8% | 6.3% |
893W | 470W | 440W | 400W | 55.2% | 6.4% |
796W | 430W | 402W | 367W | 53.9% | 6.5% |
754W | 401W | 373W | 335W | 55.6% | 7.0% |
同样条件下,若使用铝管,可获得以下结果:
25℃时功率 | 160℃时功率 | 210℃时功率 | 300℃时功率 | ΔP25℃/300℃ | ΔP160℃/210℃ |
1060W | 700W | 630W | 542W | 48.9% | 10.0% |
890W | 580W | 520W | 445W | 50.0% | 10.3% |
802W | 500W | 448W | 383W | 52.2% | 10.4% |
700 | 450W | 400W | 335W | 52.1% | 11.1% |
646 | 400W | 356W | 298W | 53.9% | 11.0% |
552W | 355W | 315W | 265W | 52.0% | 11.3% |
无论初始功率是多少,结果示出了钢管和铝管的相对稳定的ΔP值,且钢管的值略大于铝管的.相反地,铝管在160℃至210℃之间的功率变化更大,因而铝管比钢管的传热性能更好。
再看图1,在时间tA时,食物放在加热板上,这引起板的温度明显下降。所述信息通过热传递一直传送给加热丝,因此,所述加热丝电阻下降,这引起功率即ΔPc重新上升或恢复。
所述功率恢复决定烹饪质量,功率上升太小,不会或几乎不会烧烤食物及/或烹饪时间会很长。
因此,功率ΔPc的恢复值取决于:
——电阻丝类型,
——粉末状绝缘体如氧化镁的质量及电阻丝/绝缘体与绝缘体/金属体的两界面,
——金属管与加热板之间的热交换。
因此可看出,所使用的电阻丝决定了自动调节效应及烧烤质量的60至70%,热传递占30至4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本发明的电器为一可根据所用加热板的形状,实施烤面包机或烤饼机。其初始功率在500至600瓦之间,当加热板足够热时,其功率只有250至300瓦。
如前所述,必须使用一强CTP效应的电阻丝。但加热板和加温元件之间具有良好传热性也同样重要。换而言之,相对于安装有一调节器的产品,必须增加、改善热交换。事实上,对所述后一类产品,测温计通常直接连接烹饪板。对装有电阻丝的所述产品的测试显示,可改善热交换以增加电阻丝对加热板温度变化的灵敏度。
电阻丝安放在充满绝缘体的管内,所述管又连接着一扩散板,扩散板连接着接收待烹饪物的加热板,影响电阻丝和待烹饪食物之间热传递的多个参数共同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温度系数的不同电阻丝得以改变。
当然,如前所述,已对各类型电阻丝进行了基本测试,以确定加温元件的初始电阻,以获得相应烹饪温度的稳定。
因此,可进行其它测试:通过尝试提高热传递,以使加温元件对加热板的负荷变化灵敏,并可快速作出反应。可进行其它测试:使用由铝或铜而非钢或不锈钢质管构成的加温元件。其它测试或通过烹饪板里的加温元件的凹槽,或通过管内环绕电阻丝的绝缘体,或通过匹配管的表面特性,提高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的热交换,所述不同改善结合起来,可获得更大效应。
下表列出了所作不同测试。表中,与加热板的接触,“N”表示通常实施的接触,而“A”表示加温元件与加热板之间接触通过实施在热传递中有非常重要作用的所述加温元件的一凹槽,而改善了。
电阻丝的温度系数(ppm/℃) | 管类型 | 与加热板的接触 | ΔP(%) | ΔPc(%) |
1350 | 钢 | N | 30% | 8% |
1350 | 钢 | A | 30% | 11% |
3600 | 钢 | N | 55% | 19% |
3600 | 钢 | A | 55% | 29% |
3600 | 铝 | A | 52% | 40% |
4500 | 钢 | N | 66% | 25% |
4500 | 钢 | A | 59% | 41% |
4500 | 铝 | A | 59% | 47% |
所作测试显示,从温度系数为1350ppm/℃的电阻丝开始,功率变化如功率恢复的值很大,在最佳条件下分别为30%和11%。因此,需根据自动调节及食物烹饪原理考虑之后的效应。
通过选择温度系数更大的数值,可选择更大的冷态功率,这降低了加热板的加热实施。另外,功率恢复也越高,这提高了食物烹饪质量。
此外,在所作测试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些相对于“传统”调节法的优点:
——超过所述“调节”温度的极限,尤其是减少甚至消除了与调节中第一温度峰值相关的“过调量”现象,
——因此可上升10至30℃的一调节值,
——调节中温差减小(调节值周围最小、最大温度之间之差)
——过电压时功率不增加。
热交换的提高与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热惯性的减小,可通过加温元件的管的质量而获得,所述加温元件例如用具有良好导热性的一材料如铝来实施,再辅以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紧密接触。
如通常所使用的,如图2所示,加温元件2有一电阻丝4,所述电阻丝的中心在由绝缘体5包裹着的管套内。所述绝缘体最好为一矿物绝缘体如氧化物如氧化镁、铝或锆。也可使用氮化硼。
加温元件2通过一焊缝10连接着一加热板8。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的热交换相对较弱。
图3至6示出了可提高加温元件与加热板之间热传递的不同构型。
因此,如图3所示,加温元件的接收凹槽12设在加热板80里,所述凹槽由侧翼14确定。凹槽可和表面平齐,如图3所示,或在加热板内里面些,如图4所示,因此缩短了加温元件和加热板82的作用面81的距离。图3还示出了根据电阻丝4的一更大直径的线圈,所述实施法可在同一管套内安放更长的电阻丝。
在图4中,加温元件20和凹槽的形状一致,例如通过挤压,这样可进一步增加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的接触表面。
同时使电阻丝的构型符合凹槽的形状,电阻丝40在加温元件的管套内,中心偏向加热板82。所述构型,独立于电阻丝相对于凹槽的形状,可使加热主要集中在加热板处,因此限制了热量向加热板相反方向辐射。
在此相同目的中,还可进行一加温元件的特殊表面处理,以使所述元件在和加热板相接触的表面上幅射率更高,而其它地方幅射率低。
如图5所示,还可通过扩散板84,复制加温元件2的模型,加温元件2安放在所述加热板86上,所述加热板有或没有接收凹槽。
图6示出了提高加温元件和加热板之间热传递的一优化实施例。
加热组件30包括一加热板36、一加温元件37和一扩散板38。根据上述一特征,加温元件37包括一强CTP效应的电阻丝。
加热板36有至少一腔,所述腔有一符合待烹饪食物形状的一型腔。加热板36的所有型腔形成所述加热板36的烹饪区。
加温元件37安放在加热板36对面,所述加热板与有型腔的面相对。通过形成一环,加温元件37的形状符合烹饪区表面和加热板36的宽度及长度。
扩散板38有一槽32,所述槽符合加温元件37的形状,可接收所述加温元件。因此,加温元件37夹在加热板36和扩散板38之间。
所述扩散板的外形需使其在预定高度e上,至少符合加热板36的腔的所有型腔的一部分。
因此,扩散板38除有接收加温元件37的槽32外,还有一在预定高度e上接收加热板36的一腔35。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加热板36和扩散板38之间的热交换。
最好,加热板36由一导热性差的材料构成,如不锈钢,其厚度大致恒定,在0.6至0.8毫米之间。所述加热板36可很容易地先通过把铁板冲压再切割的方式来实施。冲压前,不锈钢板必须和待烹饪食物接触的侧边可涂上一层不粘材料。
最好,扩散板38用一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如铝来实施,其厚度大致恒定,在0.8至2毫米之间,最好在0.8至1毫米之间。所述扩散板38可通过冲压实施。
因此,通过热传导把来自加温元件37的热能分配在和扩散板38接触的加热板36的一部分上,扩散板38的作用相当于一热扩散器。
相反方向上,扩散板38有利于把加热板36的热状态信息反馈给加温元件37,这提高了调节的反应性。当加热板是具有产生较大热惯性的弱导热性的钢板时,这点尤其重要。
加热板36与扩散板38可通过焊接、粘贴或最好出于成本考虑、或铆接或螺钉固定连接起来。最好,加热板36和扩散板38彼此间通过搭接固定在一起,即通过共同冲压后的相互变形:把加热板插入扩散板38中,可使温度有着良好的上升及下降特性,尽管所使用的两金属板之间膨胀度不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文所述的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实施例中,加温元件装配在烤面包机上。这类加温元件及其相关自动调节功能还可通过与食物接触,应用在其它加热/烧烤电器如露天烧烤架、烤饼机、烤肉机中及其它热水器如咖啡壶、开水壶甚至熨斗中,同样可避免干烧。
Claims (18)
1.用于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的加温元件(2,20,37),所述加温元件包括一金属管套(6),所述金属管套内安放着外包一绝缘体(5)的电阻丝(4,40),构成所述电阻丝(4,40)的两主要元素是镍和铁,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1500ppm/℃,其特征在于,减小所述绝缘体包裹的厚度;所述电阻丝安放在充满绝缘体的所述金属管套内;所述电阻丝卷绕成螺旋形,其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套内径的0.7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元件(2,20,37),其特征在于,镍的比例大于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元件(2,20,3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3000ppm/℃。
4.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所述电器包括至少一所述食物的加热板(8,36,80,82,86),所述加热板与一加温元件(2,20,37)相连,所述加温元件有一金属管套(6),所述金属管套内安放着外裹一绝缘体(5)的电阻丝(4,40),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电阻丝的两主要元素是镍和铁;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1500ppm/℃;并且,所述电阻丝(2,20,37)卷绕成螺旋形,其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金属管套内径的0.7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元件有大于40%比例的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电阻丝(4,40)的电阻以由所述加温元件(2,20,37)通电产生的加热使所述电阻丝(4,40)的电阻增加至一平衡值,所述平衡值对应于所述加热板(8,36,80,82,86)的一温度,所述温度即指用于加热或烹饪食物时所述加热板(8,36,80,82,86)的工作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电阻丝(4,40)的电阻可通过变化其长度及/或直径来实施。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温元件(2,20,37)的相同馈电电压下,处于加热或烹饪食物的所述加热板(8,36,80,82,86)所必需的温度下的所述加温元件(2,20,37)的功率(Pc)是处于环境温度下的所述加温元件(2,20,37)功率(Pf)的0.4至0.7倍,所述功率变化(ΔP)仅仅是由于所述电阻丝电阻(R)的热变化引起的,所述电阻丝电阻(R)的热变化是温度系数α的值变化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若干有利于所述加温元件(20,37)与所述加热板(36,80,82,86)之间热交换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36,80,82,86)包括接受所述加温元件(20,37)插入的一凹槽(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围绕在所述加温元件(20,37)的金属管套(6)周长的至少一半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元件(20,37)在所述凹槽(12)里经过一压缩步骤,以增加所述加温元件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接触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元件与所述加热板(8,36,80,82,86)相接触部分的上表面的幅射率大于未与所述加热板(8,36,80,82,86)相接触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加热板(36)接触的部分上覆盖着一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能材料的扩散板(8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84)还与所述加热板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管套(6)内,所述电阻丝(40)的中心偏向所述加热板(82)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提高所述加温元件(20,37)和所述加热板(36,80,82,86)之间的热传递,所述加温元件可检测到所述加热板的任何温度变化,并自动改变其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加热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的温度系数α大于3000pp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213251 | 2002-10-23 | ||
FR0213251A FR2846509B1 (fr) | 2002-10-23 | 2002-10-23 | Element chauffant blinde a effet ctp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8037A CN1498037A (zh) | 2004-05-19 |
CN100479624C true CN100479624C (zh) | 2009-04-15 |
Family
ID=3208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025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624C (zh) | 2002-10-23 | 2003-10-23 | 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屏蔽加温元件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19542B2 (zh) |
EP (1) | EP1422972B1 (zh) |
CN (1) | CN100479624C (zh) |
AT (1) | ATE451814T1 (zh) |
DE (1) | DE60330431D1 (zh) |
FR (1) | FR2846509B1 (zh) |
TW (1) | TW200414789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76535B1 (fr) * | 2004-10-13 | 2006-12-01 | Seb Sa | Element chauffant |
ITVE20060001U1 (it) * | 2006-01-12 | 2007-07-13 | I R C A S P A Ind Resistenze Corazzate ... | Contenitore per fluidi da riscaldare |
CN101263983B (zh) * | 2007-03-16 | 2012-01-25 |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热式煎烤器及利用该煎烤器煎烤食物的方法 |
US20100252561A1 (en) * | 2008-03-25 | 2010-10-07 | Moshe Ein-Gal | Food plate with structure for accommodating fork tines |
US20090242573A1 (en) * | 2008-03-25 | 2009-10-01 | Moshe Ein-Gal | Food plate with structure for accommodating fork tines |
CN201197641Y (zh) * | 2008-04-17 | 2009-02-25 |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局部高温加热的电煎烤器 |
KR101544552B1 (ko) * | 2009-05-04 | 2015-08-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조리 기기 |
ITRM20100363A1 (it) * | 2010-07-06 | 2012-01-07 | I R C A S P A Ind Resistenze Corazzate | Sistema di riscaldamento di acqua, in particolare per lavastoviglie |
US10190814B2 (en) * | 2011-11-17 | 2019-01-29 | Component Hardware Group, Inc. | Condensate evaporator f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MA41647A (fr) * | 2015-03-05 | 2018-01-09 | Spectrum Brands Inc | Dispositif de cuisson |
US10251218B2 (en) * | 2015-04-27 | 2019-04-02 |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 Appliance heating element |
US20170325293A1 (en) * | 2016-05-06 | 2017-11-09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Appliance Heating Element with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ing |
CN106659034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艾思玛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放置发热元件的装置 |
US11154162B2 (en) * | 2017-03-14 | 2021-10-26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Cooking appliance and related heater assembly |
CN207412066U (zh) * | 2017-05-05 | 2018-05-29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烤箱 |
EP4434419A1 (fr) * | 2023-03-22 | 2024-09-25 | Lavafileds Group |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et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67288A (en) * | 1954-04-26 | 1956-10-16 | Gen Electric | Electric heating unit |
US4052590A (en) * | 1976-10-28 | 1977-10-04 | 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 appliance with intermittently staked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
GB2308537A (en) * | 1995-12-19 | 1997-06-25 | Strix Ltd | Mounting carrier for heating elem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99961A (en) * | 1948-04-30 | 1950-03-07 | Gen Electric | Electric heating unit |
US2816200A (en) * | 1954-12-15 | 1957-12-10 | Int Nickel Co | Electrical heating unit |
US2916594A (en) * | 1957-08-05 | 1959-12-08 | Gen Electric | Electric heating |
US3885128A (en) * | 1974-07-01 | 1975-05-20 | Gen Electric | Glass-ceramic plate heating unit cast-in heat spreader |
-
2002
- 2002-10-23 FR FR0213251A patent/FR2846509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0-15 TW TW092128532A patent/TW200414789A/zh unknown
- 2003-10-20 AT AT03356160T patent/ATE45181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0-20 DE DE60330431T patent/DE6033043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20 EP EP03356160A patent/EP1422972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22 US US10/689,734 patent/US69195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23 CN CNB2003101025633A patent/CN10047962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67288A (en) * | 1954-04-26 | 1956-10-16 | Gen Electric | Electric heating unit |
US4052590A (en) * | 1976-10-28 | 1977-10-04 | 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 appliance with intermittently staked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
GB2308537A (en) * | 1995-12-19 | 1997-06-25 | Strix Ltd | Mounting carrier for heating elemen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8037A (zh) | 2004-05-19 |
FR2846509A1 (fr) | 2004-04-30 |
US20040084439A1 (en) | 2004-05-06 |
FR2846509B1 (fr) | 2006-03-17 |
ATE451814T1 (de) | 2009-12-15 |
US6919542B2 (en) | 2005-07-19 |
DE60330431D1 (de) | 2010-01-21 |
EP1422972A1 (fr) | 2004-05-26 |
EP1422972B1 (fr) | 2009-12-09 |
TW200414789A (en) | 2004-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9624C (zh) | 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屏蔽加温元件 | |
US3440384A (en) | Electromagnetic unit | |
JPH05347177A (ja) |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もしくは類似の材料から作製された加熱面における出力の制御及び制限方法並びに装置 | |
DE102015222797A1 (de) | System mit Kochgerät und Kochgeschirr | |
US3067311A (en) | Quick heated electric heater | |
CN103415092B (zh) | 一种厚膜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厚膜加热容器和设备 | |
CN106610038B (zh) | 电磁炉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磁炉 | |
EP4190212A1 (de) | Küche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eizsystems | |
US11638330B2 (en) | Food preparation apparatus with electrical PTC thermistor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
EP2112438A2 (en) | Heat exchanger for fluids | |
US20120085749A1 (en) | Cartridge heater with an alloy case | |
US3265851A (en) | Electromagnetic transformer unit | |
CA1077737A (en) | Electrical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 |
US11523471B2 (en) | Coil heating element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shield | |
CN203896523U (zh) | 一种带水流道的曲面PTCR-xthm芯片电热元件装置 | |
CN205493531U (zh) | 烹饪器具 | |
US11402104B2 (en) | Coil heating element with a heat transfer disk | |
CN109298732B (zh) | 烹饪器具及其保温控制方法 | |
GB2484321A (en) | A thick film heater/ heat dissipater assembly associate with a flow heater flow channel. | |
CN211985095U (zh) | 煎烤机 | |
CN215738481U (zh) | 炊具及厨房设备 | |
CN215738480U (zh) | 厨房设备 | |
CN108738168A (zh) | 电烹饪器及其加热控制电路、控制方法 | |
CN110934513A (zh) | 煎烤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9538023U (zh) | 电加热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