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9412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9412C CN100449412C CNB2005100922838A CN200510092283A CN100449412C CN 100449412 C CN100449412 C CN 100449412C CN B2005100922838 A CNB2005100922838 A CN B2005100922838A CN 200510092283 A CN200510092283 A CN 200510092283A CN 100449412 C CN100449412 C CN 10044941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le
- photosensitive drums
- linear element
- location
- form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9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paper transpor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具有改善的使用性能同时保持了可拆卸地安装于装置主体内部的各单元的良好位置关系。该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以及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设置在定位板上,并通过对各个轴独立地施加压力而将所述各个图像载体及所述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譬如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彩色传真机或这些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公知有用于在譬如纸张或薄膜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彩色成像装置中,通常通过使用四种颜色的调色剂作为显影剂来形成彩色图像。其结果是,比起单色成像装置,它的构件的数量增多且其尺寸很容易增大。此外,在单位时间生产出的单元数量,即彩色打印的速度降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使用被称为与个人电脑连接的打印机的成像装置的场合越来越多,成像装置的个人化得到发展,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便利地安置为靠近产品用户。因此,考虑到用户的操作性,希望这种成像装置具有小的高度并且基于空间考虑更优选小型譬如狭式的装置。此外,为提供这种成像装置的个人化和维修成本的降低,用户自己来实施维修或装置耗废元件的替换。
从增加彩色成像装置的打印速度的观点来看,其中将多个图像显影单元布置为紧邻多个成行排列的感光体,在每个感光体上形成单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将这些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由此彩色图像被转印至记录材料上的串联式成像装置优于公知的单感光鼓系统,在单感光鼓系统中是将多种颜色的显影单元围绕一个图像转印体布置,而感光体被显影单元旋转以转印显影单元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上合成彩色图像,然后将该彩色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
当期望上述的串联式成像装置的尺寸减小时,可以通过将成像单元如下布置以减小装置在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其中感光体与显影单元整合一体,或者中间转印单元如同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39976中所述地,成一定角度而非水平地布置在装置主体中。此外,该装置被设定为各个单元可通过配置在装置主体中的开口来可拆卸地安装、替换或在必要时进行维修。当成像装置具有多个这种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体的单元时,如果安装期间所述单元的位置没有被固定,则会发生图像偏移。为此,如同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39976中所述地,将每个单元的一端支承于装置主体内部而另外一端通过配备的保持单元来支承,使其可以在装置主体上开启及闭合。
在使用电子照相工艺的成像装置中,从配备在装置主体内的高压供电单元将电力供应传导给需要供电的元件,譬如充电辊、显影辊和配备于成像单元中的清洁辊,或是中间转印辊、中间转印清洁辊以及配备于中间转印单元中的二次转印辊。
在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39976描述的装置中,由于所述保持单元不能够开启或闭合,除非用工具拆掉将该保持单元固定到装置主体上的螺栓,因此在将成像单元或中间转印单元从装置主体拉出时,操作难于执行。由于在其闭合状态时负责定位各个单元,所以保持单元需要相对于装置主体精确定位。此外,由于所述保持单元可以相对于装置主体开启及闭合,在保持单元与装置主体内部的单元之间提供有间隙以确保定位位于主体内部的单元时顺利操作。为此,即使所述保持单元处于闭合位置时也存在某种松动。这样,感光体与成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预期的不同,即使非常地小,也可能在多色图像形成期间于色彩叠合转印实施的同时产生图像转印位置偏移。这种图像转印偏移会导致譬如颜色偏差的有缺陷图像外观。再者,由于所述保持单元支承成像单元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它的各个元件必须坚固。其结果是,当通过使用金属板等来增加刚性时其重量也增加了。由此,需要使各个用来开启及闭合所述保持单元的元件具有更高的强度。此外,由于当所述保持单元松开时成像装置可能不小心翻倒,必须在开启及闭合的方向上提供安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装置使用性能得以改善,同时保持了可拆卸地安装于装置主体内部的各单元的良好相互配置。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定位机构,它用于将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设置在定位板上,并通过对各个轴独立地施加压力而将所述各个图像载体及所述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normal position)上。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该开关面板包括用于支承每个图像载体的轴及每个辊的轴的一端的定位板、以及通过对各个轴独立施压而将每个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开关面板处于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已经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上,并且所述开关面板用于安装或拆卸上述单元。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以便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包括定位板和定位机构的机壳,所述定位板用于在各个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的驱动力结合侧分别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另外一端,而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对所述定位板中支承的轴独立施压而将各个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包括承载元件和定位机构的机壳,所述承载元件用于在各个成像载体及中间转印单元的驱动力结合侧分别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另外一端,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对所述承载元件支承的轴独立施压而将各个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它包括其中具有承载元件、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定位板、通过从上面对各个轴独立施压而将各个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的定位机构、以及通过可移动地安装于定位板的滑动板的移动操作来解除由所述定位结构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的压力解除机构,所述开关面板处于形成在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已经安装在其上的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下面,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以便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设在定位板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板中配置有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V形孔,并通过使用扭转螺旋弹簧对各个轴独立施压而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及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机构,用于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滑动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在定位板上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具有对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弹性独立地施压的压力元件,所述定位板中设置有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V形轴承,所述压力元件还用于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及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机构,它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滑动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具有对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施压的元件的机构,所述元件被整体配置于滑动板上,该滑动板可移动地设在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中配备有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V形轴承,所述元件还用于通过上述施压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及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具有对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施压的元件的机构,所述元件被整体设置于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中配备有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V形轴承,所述元件还用于通过上述施压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及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滑动地配备于所述定位板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图像载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具有对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施压的元件的机构,所述元件被整体设置于定位板上的承载元件上,所述定位板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所述元件还用于通过上述施压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及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附图说明
通过下列具体描述以及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横断面视图;
图2是显示图1中成像装置的机壳和开关面板被安装时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开关面板与各个轴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放大图;
图4是显示开关面板的外罩被拆卸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显示了轴被开关面板与机壳所支承的一个示例;
图6是显示承载元件和臂状元件的结构示例和安装示例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轴被承载元件与臂状元件固定时状态的示例的放大横断面视图;
图8是显示承载元件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9是显示承载元件再一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0是显示另一实施例的臂状元件与轴之间关系的放大图;
图11是显示再一实施例的臂状元件与轴之间关系的放大图;
图12是显示再一实施例的臂状元件与轴之间关系的放大图;
图13A和13B是显示通过滑动板上的臂状元件对轴进行施压以及解除压力的操作过程的操作图解;
图14A和14B是显示通过定位板上的臂状元件对轴进行施压以及解除压力的操作过程的操作图解;
图15显示了通过使用驱动电机来移动滑动板的操作过程;
图16是显示通过包含弹性元件的臂状元件对轴施压的操作过程的操作图解;
图17A和17B是显示通过包含弹性元件的臂状元件对轴施压及解除压力的操作过程的操作图解;
图18是显示通过与滑动板整合一体的臂状元件对轴施压的操作过程的操作图解;
图19是显示滑动板锁紧机构的构造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解释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在下列描述的实施例中,将通过示例来说明可形成全色图像的电子成像系统的成像装置。
图1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图中所示的成像装置中,用作图像载体单元的四色成像单元10Y(黄色)、10C(青色)、10M(品红色)、10K(黑色)被可拆卸地安装于相应的成像站,该装置还包括作为曝光装置可使用激光束照射的光学单元20,中间转印体单元30,供纸单元40以及定影单元50。
成像单元10Y、10C、10M、10K具有相同的结构,各自都整体地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2,用于对感光鼓充电并充当处理装置作用于感光鼓的充电单元13,以及用于清除残留在感光鼓上显影剂等的清洁单元14,与上述成像单元连接有显影单元15,用于对形成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上的潜影进行显影。每个成像单元被构造为可以通过用于安装及拆卸的开口70在各个感光鼓的旋转轴方向上被安装及拆卸,所述开口作为单元替换口形成在作为机壳的成像装置主体1的前侧上。
中间转印体单元30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多个(此处是3个)可旋转地支承转印带31的辊32、33、34,将形成在每个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31上的主转印辊35,以及进一步将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给记录纸P的二次转印辊36。中间转印体单元30还具有允许通过开口70将其安装及拆卸的结构。
供纸单元40包括用于将记录纸P从供纸盒41或手动供纸托盘42输送至二次转印区域的供纸辊43以及阻挡辊44。定影单元50包括定影辊51和压辊52并具有公知的构造,用于通过对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来实施定影。
按照上述的构造,首先,感光鼓12被黄色(第一颜色)成像单元10Y中的充电单元13均匀充电,接着,利用从光学单元20发射的激光束,显影单元14对潜影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主转印辊35的作用被转印给转印带31。自此首次转印已经完成,通过清洁单元15,感光鼓12被清洁并为下一成像周期作准备。清洁单元15回收的残留调色剂被存储在布置于成像单元10Y拆卸方向(感光鼓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废调色剂回收瓶16中。废调色剂回收瓶16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1上,这样在其充满废调色剂时可以被替换。相同的成像过程也分别在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成像单元10C、10M、10K中执行,由此产生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在之前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上依次转印叠合。
另一方面,形成于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36的动作被转印给从供纸盒41或手动供纸托盘42输送至二次转印区域的记录纸P。已经转印上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输送至定影单元50,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50的定影辊51与压辊52之间的辊隙部分被定影,然后通过传输辊55记录纸被输送至收纸托盘56。
下面将参照图2至图4,来描述作为本实施例重要元件的开关面板100的构造。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开关面板100用于在规定位置引导和固定结合在成像单元10Y、10C、10M、10K中的感光鼓12以及辊32、33、34,所述辊具有延展其间的包含在中间转印体单元30中的中间转印带31。开关面板100被支承,使之能够在成像装置主体1的开口70下面自由地回转,这样它就可以采取覆盖图1所示成像装置主体1的开口70的位置或打开图1所示成像装置主体1的开口70的位置。在图2和图3中,箭头A表示拆卸方向而箭头B表示安装方向。每个感光鼓12向下倾斜,且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1向右倾斜大约15度的角度并被接地,而开关面板100在相对位置上沿着相同方向以大约15度的倾斜角被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1。这样,开关面板100能在开口70附近,以与孔相同的倾斜角度关、开,由此可以大范围地开启成像装置主体1中的开口70并改善可替换性和使用性能。
图2显示了开关面板100关闭开口70时的关闭状态,而图3和图4显示了开关面板100的内部结构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被支承使之可以通过一对铰链109开关的开关面板100支承并套准辊32的轴32A的一端、每个感光鼓12的轴10A以及设置在每个清洁单元15中并用于将回收的显影剂输送至废调色剂回收瓶16的显影剂回收轴15A。
参看图2,附图标记101表示开关面板100的外罩,而附图标记102A、102B表示锁杆,它们用于将开关面板100固定在闭合位置。如图4中所示,锁杆102A、102B被安装在开关面板100中设置的凸轮105的相应轴105A上,并可以转动操作凸轮105。在本图中并未显示锁杆102B的凸轮105。锁杆102A的凸轮105与由金属板构成的滑动板107的一部分啮合,并可以沿着图4中箭头C、D所示的左右方向、相对于金属板制成并构成开关面板100一部分的定位板104移动。
在滑动板107中形成多个用于插入定位板104中设置的多个台阶螺栓106的长孔107A,使长孔107A沿箭头C、D方向延伸。滑动板107以一定倾斜角度被配置在定位板104上方,这样连接感光鼓的轴10A的中心线O与位于其下方区域107B侧面的旋转中心线O1彼此互相平行。其结果是,当凸轮105转动时,滑动板107与旋转方向相应地在定位板104上沿着箭头C、D的方向移动。
在定位板104中配置有用于插入和支承显影剂回收轴15A的承载孔104A,以及作为承载元件用来支承辊32的轴32A及各个感光鼓的轴10A的一端的V形轴承111。显影剂回收轴15A、轴10A以及轴32A的另一端被形成于由金属板构成并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1内侧的侧板中的承载元件和承载孔可转动地支承。该承载孔以与承载孔104A相同的形状形成。作为结果,它们可以使用相同的冲孔模来制造且生产率得以提高。此外,由于这些承载孔的生产容许极限是统一的,可以减少元件装配的误差。将承载孔104A与定位板104的整合一体成型与轴10A的端部被承载元件所支承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并降低成本。
定位板104和滑动板107由金属制成来确保其强度,这使得它们可以用作各个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31的接地元件,并可以减少构件的数量。如果定位板104不是由金属板构成而是由金属构成且通过压铸制造,对于所有部件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形状,该板可以用作接地元件同时保持高强度,并减少构件的数量。作为选择,如果定位板104是树脂模制品,所有部件可以以低成本获得相同的形状,并且可以避免譬如静电荷的偏流泄漏的情况下。
在开关面板100上设置有定位机构500,它通过对各个轴独立地施压而定位每个感光鼓的轴10A和辊32的轴32A。每个定位机构500被设定为随着滑动板107的移动而移动。该定位机构包括:配置在定位板104处的V形轴承111,对各个感光鼓的轴10A及辊32的轴32A向其各自轴心施压的金属臂状元件103,以及扭转螺旋弹簧108,它是一种充当压力施加装置的推动装置,用于通过对臂状元件103施加推力而施压于各个轴10A及轴32A。如图6中所示,臂状元件103被V形轴承111可转动地支承。换句话说,臂状元件103使其旋转支点处于V形轴承111上。臂状元件103抵靠该轴的表面103A是一个平面。臂状元件103被设定为从上对被V形轴承111所支承的轴10A、32A施压。如果臂状元件103的材料为金属,其可以具有导电性。由此,当必须对譬如感光鼓12实施接地时,该臂状元件可以用作接地元件。如果臂状元件103由合成树脂构成,其可以在需要防止充电元件如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接地的情况时提供绝缘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定位机构被安装于开关面板100,而臂状元件103、V形轴承111以及扭转螺旋弹簧108可以被设置在固定于成像装置主体1的侧板200上,该侧板起着定位板的作用并当其处于关闭位置时与定位板104相对。参看图5,驱动电机131的驱动轴132通过联轴器130与感光鼓12的轴10A的另一端面联结。由此,上述定位机构也可以安装在各个成像单元10Y、10M、10C、10K与中间转印单元30的驱动力结合侧,且在用作驱动力结合侧的驱动侧上安装上述定位机构可以抑制各个感光鼓12的轴10A及辊32的轴32A由于所述驱动力引起的振动。图5显示了辊32的一种示例,但是如图5中所示,感光鼓的轴10A也可以被独立地驱动。
至于V形轴承111,如图6和图7中所示,它是一种承载元件,在其充当轴孔的内侧部分11a形成有倾斜面112和113以获得V形或类似的形状。
如果将上述V形轴承111从下面设置在用于开关成像装置主体的开口70的开关面板100中,那么当开关面板100关闭时,轴10A、32A可以顺利地从下面拿起。当所述轴承的轴孔是绝对圆形时,考虑到轴的拆卸必须利用间隙装配。然而,当如同本实施例中一样形成倾斜面112和113以获得V形或类似形状,并利用使臂状元件103从上施压的方式时,轴10A、32A可以被保持在布局中心并增加安装精度。
由于压力从上面借助臂状元件103独立地施加给各个轴10A、32A,各个轴10A、32A在垂直方向上被倾斜面112、113及臂状元件103挤压、保持且固定。由此可以增加安装精度。此外,由于对各个轴10A、32A施压的臂状元件104的抵靠上述轴的表面103A是一个平面,可以确保较大的邻接区域并且压力可以可靠地施加至每个轴。
在图6和图7中,在其内侧部分111a形成有倾斜面112和113的V形轴承111作为承载元件的一种示例被显示,然而承载元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如图8中所示,可以是承载元件211,其中充当轴孔的内侧部分211a被形成为多边形外形;或者,可以是如图9中所示的承载元件311,其中内侧部分311a被形成为半圆形或U形。
如果V形轴承111的材料是导电金属,可以将流入每个感光鼓12的电流接地而且很容易预期到感光鼓12的充电效果。如果V形轴承111的材料是导电合成树脂,也可以将流入每个感光鼓12的电流接地而且很容易预期到感光鼓12的充电效果。此外,由于也可能存在绝缘,可以通过分别接地采控制上述电流。如果V形轴承111由不导电的陶瓷材料构成,可以做到绝缘。由此,可以通过分别接地来控制上述电流并且V形轴承111的自身强度得以增加。
臂状元件103的邻接表面103A可以具有如图10中所示的V形外形,或是如图11中所示的圆弧外形。通过上述外形,可以确保与各个轴10A、32A较大的接触区域并且压力可以可靠地施加至每个轴。此外,当驱动力被传递且各个轴被转动时,可以防止上述轴的脱离。当臂状元件103的邻接表面103A是如图12中所示的曲面时,与各个轴发生点接触或者线接触。这样,可以集中压力施加点且单个点上的施压会增大。
下面将说明V形轴承111的安装方式。
如图4和图6中所示,以轴孔为中心,在V形轴承111的外圆周处、于对角线上形成有安装部分114和115,它们用于插入作为紧固元件的螺栓110。所述安装部分114和115被配置在定位板104上,以使连接安装部分114和115的直线倾斜于轴10A的排列方向。
因此,如图4中所示,通过将V形轴承111根据定位板104或侧板200的加工精度而单独插入到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中,并将螺栓110经安装部分114和115紧固到定位板104中形成的螺纹部分内而使V形轴承111紧固并固定到定位板104或侧板200上,从而使V形轴承111得以连接。此外,由于通过紧固和固定予以连接是相对于定位板104或侧板200进行的,V形轴承111通过紧固和固定到定位板104或侧板200上得以连接,因此很容易替换。由于充当安装至定位板104上的部分的安装部分114和115采取倾斜于感光鼓12的布置方向(连接所有轴10A的线)的位置,可以确保滑动板108的移动范围并实施良好的施压及解除压力的操作。通过在承载元件211、311上形成安装部分114和115,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考虑到V形轴承111的可替换性,可以通过将所述轴承一个一个地插入所述定位板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并围绕作为中心的所述轴孔铆接(caulking)到定位板104上来固定,从而将轴承安装在定位板104上。当通过铆接来执行安装时,不需要使用螺栓110并降低成本。
V形轴承111被单独地安装至定位板104或侧板200,但是例如当支承感光鼓的轴10的V形轴承111被安装至定位板104或侧板200时,也可以提供安装到辊32的轴32A上的用于调整这排感光鼓12的轴10A的总装夹具,或是参照任一支承轴10A的V形轴承111来调节这排轴10A的总装夹具,并在感光鼓的轴10A的布置已经通过总装夹具固定保持后,将V形轴承111安装至定位板104或侧板200上。对于这种通过总装夹具将这排轴10A固定保持、然后V形轴承111被安装至定位板104或侧板200的方式可以增加安装精度。因此,可以确保感光鼓之间的精度并充分避免色彩偏移。
臂状元件103被V形轴承111可转动地支承,且其邻接表面103A可以具有图7以及图10-12所示的形状。例如,如图7中所示,当臂状元件103的邻接表面103A从轴10A、32A的上方直接施压时,该施压方向变成相对于轴10A、32A的垂直方向。由于各个轴10A被配置在同一条线O上(参看图4),在此情况下所述方向正交于线O。如图11中所示,当臂状元件103的邻接表面103A呈现圆弧形时,所述施压方向与上述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如果臂状元件103的施压方向相应于各个轴10A、32A呈垂直或正交方向,可以防止上述轴由于施压导致的偏移,并稳定上述轴的定位精度。
如图1中所示,轴10A顺时针转动而轴32A逆时针转动。因此,当臂状元件103的施压方向与各个轴的驱动方向相同(反方向)时,可以有效地推动各个轴并防止上述轴由于驱动力导致的位移。如果臂状元件103对轴10A、32A的施压方向相同,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轴由于驱动力和施压导致的位移。
扭转螺旋弹簧108沿着对轴10A、32A施压的方向推动臂状元件103。这样,扭转螺旋弹簧108起着压力施加元件的作用,用于产生臂状元件103所施加的压力。替代这种扭转螺旋弹簧,也可以使用板簧、橡胶材料或海绵材料作为压力施加元件。
如果通过上述扭转螺旋弹簧来产生臂状元件103所施加的压力,在较小空间内可以获得较大的施加压力。如果通过板簧来产生臂状元件103所施加的压力,较之使用扭转螺旋弹簧的场合更节省空间。如果通过橡胶材料或海绵材料的弹力来产生臂状元件103所施加的压力,这些材料在必要时可以提供绝缘性能。
如图6中所示,在V形轴承111上提供有臂状元件103的转动支点,但是如图13A和13B所示,也可以譬如在滑动板107的下部提供该支点。这样,臂状元件103在滑动板107上被支轴108a可转动地支承,并可以在轴10A上部与滑动板107整体地移动。支轴103a上卷绕有扭转螺旋弹簧108。该扭转螺旋弹簧108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板107和臂状元件103锁合,由此使得臂状元件103能够顺时针移动,也就是说,如图13A和13B所示,能够沿着对轴10A施压的方向转动。这样,臂状元件103在不接触轴10A的状态也即脱离滑动板107的状态下,从轴10A朝下转动。为此,在滑动板107上装配有止动器130,用来限制臂状元件103的转动。
滑动板107上的每个臂状元件103具有这样的构造:当滑动板107沿着如图13A中所示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它与轴10A接合并对轴10A施压,并且如果所述滑动板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它与轴10A的接合释放并撤销对该轴的施压。换而言之,臂状元件103响应于滑动板107的操作通过移动来对相应的轴施压及从轴上解除压力。
如图14A和14B所示,取代于在滑动板107上,也可以在定位板104上设置作为臂状元件103转动支点的支轴10。在这种情况下,扭转螺旋弹簧108的两端被设定成与臂状元件103和定位板104上的锁紧部分104b相锁合,并在脱离轴10A的方向上推动臂状元件103。在滑动板107的下部设置有作为压力施加元件的压力销140。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压力销与处于脱离位置的臂状元件103接合,并推动该臂状元件且通过臂状元件103从上对轴10A施压。
按照上述构造,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处于脱离位置的臂状元件103的上端与压力销140接合并彼此抵靠,且随着滑动板107进一步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臂状元件103以支轴103a为中心向下移动。随着该运动,压力销140通过臂状元件103的下端对轴10A逐渐施压并当压力销140与轴10A彼此面向时对轴10A施加最大的压力。此外,通过压力销140和轴10A,臂状元件103被保持于施压位置。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压力销140的位置发生移动。由此,对轴10A的施压逐渐解除。这样,如图14A和14B所示,滑动板107提供了一种对施压于相应轴10A的臂状元件103施压及解除压力的功能。参看图14A和14B,压力销140构成一种压力解除机构,用于通过滑动板107的移动来解除对各个轴10A的施压。此外,对于图14A和14B中所示的构造,当臂状元件103被滑动板107固定时执行臂状元件103的施压操作,滑动板107的保持力可以添加至对轴10A的施压,并可实现更可靠的定位。
参看图15,在滑动板107上压力销140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141;该开口141与臂状元件103一起,通过啮合及脱离臂状元件103的自由端,来实现对轴10A的施压及解除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扭转螺旋弹簧108被安装为使得臂状元件103能够沿着对轴10A施压的方向转动。
开口141被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该开口与臂状元件103的自由端接合,将所述臂状元件向上推,并解除压力,而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该开口与臂状元件103自由端的接合被释放。由此,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臂状元件103对轴10A的施压被解除,而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臂状元件对轴10A施压。这样,参看图15,开口141构成一种压力解除机构,用于通过滑动板107的移动来解除对各个轴10A的施压,并且当所述自由端与形成于滑动板107中的开口141从啮合状态脱离时,执行臂状元件103的施压操作。由此,可以在不接受滑动板107载荷的情况下执行臂状元件103的施压操作,并可避免对轴10A施加不必要的荷载。
如图13A、13B、14A、14B和15中所示,由于在开关面板100的定位板104或滑动板107上设置臂状元件103的转动支点,即使当开关面板100开、关时各个轴的相互排列也不会改变,并可以改善装配性能。
参看图15,配备有电机150,它作为驱动源用于驱动凸轮105并产生由臂状元件103施加的压力。通过被图2中所示的杆102A转动扫略(scan),凸轮105导致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D的方向移动,但是通过用驱动电机140转动凸轮105,可以获得施加至轴10A的强压力。
下面将参照图15来说明对驱动电机150的控制。
驱动电机15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151连接并且该电机在控制装置151的控制下被驱动。例如,定位板104设置有用于探测各个轴10A的变动的传感器S1-S4,并且控制装置151中存储有代表轴10A正常位置的数值。实施上述控制以驱动驱动电机150使得从各个传感器探测到的数值始终等于所述存储数值。为此,优选使用可以精确控制转动的步进电机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140。通过按照轴10A的改变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150,从而使施加至轴10A的压力始终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取代于使用传感器S1-S4来探测轴10A的变动,也可以配备譬如标尺或标记来充当探测轴10A在定位板104上的位移量的装置,并且产品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观察这种装置并按照观察结果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15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控制装置151上配备手控开关153并手控接通/断开驱动电机150,来控制驱动电机150的驱动量。按照上述控制,可以调节施加至轴10A的力。由此,譬如在从工厂发货期间,可以获得适当的施加力。
取代于在手控开关152的操作周期中设定驱动电机150的驱动周期,控制装置151也可以设置有电源开关153,用于接通/断开包含有驱动电机150和151的成像装置的电源,或者将传感器设定为等待模式并当接通电源开关153使装置启动时可以自动地被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每次成像装置启动或预热时都可以执行对施加至各个轴的压力的调节。因此,可以快速启动该装置并获得适当的施加力。
成像单元和中间转印单元30是通常所说的维修对象,在其置换的时候,将它们从成像装置主体1拆卸并安装上新的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新的单元中轴的直径或布置不相同,通过按照所述轴的改变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150,同样也可以获得恒定施加至所述轴的力,并可以减少各单元之间的差别。
图16显示了使用由树脂构成的压力臂203的示例。该压力臂用支承轴108与定位板104、滑动板107或承载元件111、211、311连接。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在定位板104上设置有压力臂203的转动支点,其具有“<”状外形。滑动板107包括孔141,用于随着滑动板107的移动而接合臂状元件203的自由端203a以及与所述自由端脱离,滑动板107还包括压力施加元件204,它抵靠于臂状元件203的另外一端203b并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使臂状元件203沿着施压方向移动。开口141被如此配备: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所示的解除压力的方向移动,则开口141与自由端203a接合并通过所述臂状元件在脱离轴10A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来解除所施加的压力,并且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解除与臂状元件203的自由端之间的接合。
因此,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臂状元件203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解除对轴10A施加的压力,且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压力施加元件204的推动力对轴10A施加压力。由于所述臂状元件自身由可弹性形变的元件构成,不再需要譬如扭转螺旋弹簧108之类的不精密装置,构件的数量得以减少,并且成本降低。
图17A和17B显示了这样一种构造,其中由板簧构成的臂状元件303的基座端303b通过铆接于滑动板107的下部而得以固定,而自由端303a被设置为与开口141接合或脱离。
臂状元件303被如此设定: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该臂状元件的自由端303a被开口303推动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解除施加至轴10A的压力;而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该臂状元件由于其自身弹力而变形和脱离并且对轴10A施压。由于所述臂状元件自身由可弹性变形的元件构成,不再需要譬如扭转螺旋弹簧108之类的压力施加装置,构件的数量得以减少,并且成本降低。
图18显示了挠性臂状元件403与滑动板107一体形成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如果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臂状元件403不再抵靠轴10A也不对该轴施加压力,而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臂状元件403会抵靠轴10A,随着滑动板107的移动而变形,并由于自身挠性而对轴10A施加压力。
如图19中所示,在滑动板107的上部边缘上、沿滑动板107移动方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有钩形部分321和322,用于啮合及脱离形成于成像装置主体1中的锁孔323和324。在如图3和图4中所示开关面板100处于关闭开口70的闭合状态时,钩形部分321和322也可以容纳于插入锁孔323和324中的位置。充当锁紧装置使滑动板107能够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的拉伸螺旋弹簧320的一端与滑动板107连接。拉伸螺旋弹簧320的另外一端与图中未示出的定位板104连接。由此,锁孔323、324以及钩形部分321、322构成锁紧机构350,用于调节滑动板107的移动。
这样,如果开关面板100从打开开口70的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而且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则钩形部分321、322被插入锁孔323、324中。进一步地,如果接下来取消滑动板107沿着箭头D方向上的移动,滑动板107由于拉伸螺旋弹簧320的弹力在拉力作用下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钩形部分321、322的末端与锁孔323、324咬合,而开关面板100被保持处于闭合位置。
换而言之,滑动板107被设置成可响应于锁紧机构350的操作以及开关面板11的开关操作而移动。此外,滑动板107具备能够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的性能,这样当滑动板107沿着箭头C的方向移动时,可以解除通过上述臂状元件对轴承10A、32A施加的压力。由此,可以防止开关面板100的开关操作期间所述轴对所述臂状元件的掣挡和损坏。通过实施这种响应于开关面板100的开关操作、对向轴施压的臂状元件施加压力以及从臂状元件解除压力的滑动板107的移动操作,可以充分避免在开关面板100被开启之前施加压力。
通过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的重要效果。
(1)通过将各个图像载体的轴、以及装配有中间转印体的辊的轴设置在定位板上,并对各个轴独立地施压,可以使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避免了图像的色彩偏移并改善了使用性能。
(2)在成像装置主体的用于安装和拆卸各单元的替换口附近,装配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用于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定位板、以及通过对各个轴独立施压而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的定位机构。由此可以提供一个宽的单元替换口,改善了可替换性和使用性能。
(3)在各个成像载体及中间转印单元的驱动力结合侧布置承载元件和定位机构,所述承载元件各自支承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另外一端,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对各个被承载元件所支承的轴独立地施压而将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由此,可以抑制各个图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由于驱动力引起的振动,并改善使用性能。
(4)由于定位板设置有用于支承各个成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轴承,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构件的数量得以减少且成本降低。
(5)由于在用于开、关成像装置主体的开口的开关面板上从下设置有用于支承各个成像载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V型轴承,当开关面板关闭时,各个轴可以顺利地从下面提升,并从上对各个轴独立地施压。由此,各个轴在垂直方向上被固定安装。其结果是,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增加安装精度。
(6)由于使用通过共用的冲孔模制造的侧板来固定装配有中间转印体的辊的两端,可以统一孔的生产特性,减少元件装配的误差,并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改善转印性能。
(7)由于使用通过共用的冲孔模制造的侧板来固定各个成像载体的两端,可以统一孔的生产特性,色彩的间隔得以一致化,并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避免色彩偏移。
(8)通过使用由金属板构成的定位板,可以保持其强度,并用作图像载体的接地元件,此外还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减少构件的数量。
(9)通过使用由金属构成、压铸制造的定位板,对于所有部件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形状,保持其强度,并用作图像载体的接地元件,此外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减少构件的数量。
(10)通过使用由树脂模制品构成的定位板,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在成本较低并避免譬如静电荷的偏流泄漏的情况下对于所有部件获得相同的形状。
(11)当承载孔是圆形时,考虑到安装及拆卸必须利用间隙装配。然而,通过将轴承的倾斜面形成为V形或类似形状或者所述孔具有U形或多边形外形,并从上施加压力,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轴可以被保持在布局中心并增加安装精度。
(12)如果轴承由导电金属材料构成,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将流入图像载体的电流接地而且很容易预期到该图像载体的充电效果。
(13)如果轴承由导电性合成树脂构成,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将流入图像载体的电流接地而且很容易预期到该图像载体的充电效果。此外,由于也可能存在绝缘,可以通过分别接地来控制上述电流。
(14)如果轴承由不导电的陶瓷材料构成,可以做到绝缘。由此,可以通过分别接地来控制上述电流,并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增加轴承的强度。
(15)由于结合加工精度来实施轴承在定位板上的安装,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确保其精度,并且紧固结合的方式允许轴承易于替换。
(16)由于结合加工精度来实施轴承在定位板上的安装,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确保其精度。此外,由于以相对于图像载体的轴排成一定角度来安装该轴承,可以确保滑动板的移动范围以及良好的施压及解除压力的操作。再者,用螺栓紧固使得轴承易于替换。
(17)由于结合加工精度来实施轴承在定位板上的安装,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确保其精度。此外,使用铆接时不需要使用螺栓110并能降低成本。
(18)通过调整图像载体的轴或装配有中间转印体的辊的轴来装配轴承的夹具,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确保了转印精度及图像载体之间的精度,并充分避免了色彩偏移。
(19)在对各个轴施压的臂状元件抵靠上述轴的表面是一个平面时,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确保较大的邻接区域并且压力可以可靠地施加至每个轴。
(20)如果各个臂状元件抵靠轴的表面具有V形或圆弧外形,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确保较大的邻接区域,此外在将压力可靠地施加至各个轴的同时,可以防止上述轴在驱动力作用下脱离。
(21)如果各个臂状元件抵靠轴的表面是曲面,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集中压力施加点且单个点上的施压会增大。
(22)通过将对轴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设置为与各个轴垂直,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防止上述轴在施压作用下的偏移。
(23)通过将对轴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设置为与各个图像载体的轴正交,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防止上述轴在施压作用下的偏移。此外,可以确保滑动板的单向移动并实施良好的施压及解除压力操作。
(24)当定位方位与驱动方向不一致时,通过将对轴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设置为与驱动力方向相同,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防止上述轴在驱动力作用下的偏移。
(25)当定位方位与驱动方向一致时,通过将对轴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设置为与驱动力方向相同,可以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防止上述轴在驱动力和施压作用下的偏移。
(26)当各个臂状元件的、与滑动板的开口接合的自由端从与开口接合状态脱离时,执行该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对轴的施压操作。由此,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在不接受滑动板荷载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臂状元件的施压操作。
(27)当臂状元件被滑动板固定时,执行该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对轴的施压操作,由此,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将滑动板的夹持力添加至所施加的压力。
(28)对轴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的转动支点被设置在定位板的用于固定轴的轴承上。由此,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低成本地对各个轴施加压力。
(29)对轴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的转动支点被配备在开关面板或滑动板上。由此,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改善装配性能。
(30)如果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由合成树脂构成,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在需要防止充电元件譬如转印元件接地的情况下提供绝缘性能。
(31)如果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由金属材料构成,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在需要对譬如图像载体电流接地的情况下提供电流传导性能。
(32)由于通过扭转螺旋弹簧来产生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在减小的空间内可以获得较大的施加压力。
(33)由于通过板簧来产生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节省空间。
(34)由于通过橡胶材料或海绵材料的弹力来产生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在必要时可以提供绝缘性能。
(35)由于通过独立驱动源的驱动力来产生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获得高压力。
(36)通过探测轴的变动并按照所探测的数值将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不断调整,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始终获得适当的施加压力,而不必选择条件。
(37)通过使用夹具等来探测轴的变动并按照所探测的数值将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不断调整,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在从工厂发货时获得适当的施加压力。
(38)通过按照对轴的变动所探测的数值,将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进行调整,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与始终实施调整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快地启动装置并可获得更精确的施加压力。
(39)由于在替换轴的期间对该轴的变动进行探测,并当装置启动时按照所探测的数值将施加于对轴施压的臂状元件的压力进行调整,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不考虑轴之间的差异的情况下获得适当的施加压力。
(40)由于在对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施压及解除压力的滑动板上设置有锁紧机构,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防止开关面板的开关操作期间所述轴对所述臂状元件的掣挡和损坏。
(41)通过将对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施压的滑动板平行于图像载体的轴排移动,在改善使用性能的同时,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构施加及解除压力。
(42)通过将金属选作对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施压及解除压力的滑动板的材料,可以利用该滑动板使所述臂状元件接地(传导电流)。
(43)通过实施滑动板的滑动运动,该滑动板响应于锁杆的转动操作对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施加压力及解除压力,可以更可靠地施加及解除压力。
(44)通过对响应于开关面板的开关操作而对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施加压力及解除压力的滑动板实施滑移,可以充分避免在开关面板100被开启之前施加压力。
(45)由于在定位板上配备有用于固定轴的V形孔,构件的数量得以减少且可以低成本地实施定位。
(46)由于在设置有V形轴承的定位板上提供对各个轴独立地、弹性地施压的压力元件,可以通过它们自身的弹性来产生所述施加压力,而不需要在所述压力元件上安装专门的压力产生元件,可以低成本地施加压力。
(47)由于在滑动板、定位板以及V形轴承上设置有对施压于轴的臂状元件施加压力的部件,构件的数量得以减少且可以低成本地施加压力。
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接受了本发明教导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Claims (54)
1、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可转动的感光鼓(12),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10Y、10C、10M、10K)中;
包含中间转印体(31)的中间转印单元(30),所述中间转印体(31)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感光鼓(1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
定位机构(500),该定位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用于将各个感光鼓(12)的轴及各个辊的轴设置在定位板(104)上,并通过对各个轴独立地施加压力而将所述各个感光鼓(12)及所述中间转印体(31)固定在正常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开关面板(100),它包括:所述定位板(104)、以及所述定位机构(500),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1)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30),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所述各单元,其中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包括定位板和定位机构的机壳,所述定位板用于在各个成像载体及中间转印单元的驱动力结合侧上分别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包括承载元件(111、211、311)和定位机构的机壳,所述承载元件用于在各个成像载体及中间转印单元的驱动力结合侧上分别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开关面板,它包括:其中具有承载元件的定位板,该承载元件用于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定位机构、以及通过可滑动地安装于定位板的滑动板(107)的滑动操作来解除所述定位结构对各个轴施加压力的压力解除机构,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上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在所述定位板中形成用于插入所述辊的轴的一端的承载孔,而所述轴的另一端通过使用共同的冲孔模在与所述定位板相对的侧板中形成具有与上述承载孔相同形状的孔来支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在所述定位板中形成用于插入各个感光鼓的轴的一端的承载孔,而所述轴的另外一端通过使用共同的冲孔模在与所述定位板相对的侧板中形成具有与上述承载孔相同形状的孔来支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由金属板制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由通过压铸制造的金属制成。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由合成树脂制成。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在所述承载元件内侧形成构成V形或类似形状的倾斜表面。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元件的内侧被形成为半圆形。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元件的内侧被形成为多边形。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元件由通过压铸制造的金属制成。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元件由陶瓷制成。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通过按照定位板的加工精度插入承载元件并将所述承载元件用紧固元件固定,所述承载元件得以安装至所述定位板上。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通过按照定位板的加工精度插入承载元件,并接着使用紧固元件在两个或多个围绕插入所述轴的承载元件的孔的位置上将它们固定,将用于支承所述感光鼓的承载元件安装到定位板上,所述紧固位置被布置为连接所述紧固位置的直线倾斜于所述轴的排列。
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通过按照定位板的加工精度插入承载元件并接着将它们围绕插入所述轴的承载元件的孔铆接于定位板上而将用于支承所述图象载体的轴的承载元件安装至所述定位板上。
2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通过使用总装夹具来调整和固定承载元件,用于支承所述感光鼓的轴的承载元件被安装至所述定位板上,所述总装夹具用于参照支承所述辊的端部的承载元件来调整所述感光鼓的轴排。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通过使用总装夹具来调整和固定承载元件,用于支承所述感光鼓的轴的承载元件被安装至所述定位板上,所述总装夹具用于参照所述定位板上设置的用来支承任一感光鼓的轴的承载元件,来调整所述感光鼓的轴排。
2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抵靠所述轴的表面是一个平面。
2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抵靠所述轴的表面形成为具有V形外形。
2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抵靠所述轴的表面形成为具有圆弧外形。
2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抵靠所述轴的表面成形为一个曲面。
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相对于每个轴垂直。
2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与相应感光鼓的轴的连线正交。
2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每个臂状元件的施压方向与相应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2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相应轴及所述辊的轴施加压力,并且所述臂状元件所有的施压方向相同。
3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臂状元件,它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并且当各个臂状元件的自由端与形成在所述滑动板中的开口从与所述开口接合的状态脱离时,执行各个臂状元件的施压操作。
3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当各个臂状元件被所述滑动板固定时,执行各个臂状元件的施压操作。
3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所述臂状元件的转动支点被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上。
3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所述臂状元件的转动支点被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上。
3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所述臂状元件的转动支点被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
3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所述臂状元件的材料是合成树脂。
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所述臂状元件的材料是金属。
3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和扭转螺旋弹簧,用来产生要由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3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和板簧,用来产生要由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3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和橡胶材料或海绵材料,用来产生要由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4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和驱动源,用来产生要由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4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其中按照所述轴的变动结果来不断调节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4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以及用于探测所述轴的变动的探测装置,其中按照来自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信息来调节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4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以及用于探测所述轴的变动的探测装置,其中当成像装置启动时,按照来自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信息来调节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4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以及用于在所述感光鼓和/或所述辊被替换时探测所述轴的变动的探测装置,其中当成像装置启动时,按照来自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信息来调节所述臂状元件施加的压力。
4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响应于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的操作而移动、并对所述各个感光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的臂状元件,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滑动板滑动的锁紧机构。
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可移动地配备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用于导致臂状元件对各个成像载体的轴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以及解除压力,其中所述滑动板设置成可平行于所述感光鼓的轴移动。
4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可移动地设备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用于导致臂状元件对各个成像载体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以及解除压力,其中所述滑动板由金属构成。
4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可移动地设备在所述定位板上、用于导致臂状元件对各个成像载体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以及解除压力的滑动板,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滑动板滑动的锁紧机构,其中所述滑动板的运动与所述锁紧机构的操作联动。
4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可移动地设备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滑动板,用于导致臂状元件对各个成像载体及所述辊的轴分别施加压力以及解除压力,其中所述滑动板的运动与所述开关面板的开关操作联动。
5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开关面板,包括设置在定位板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板中配置有用于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V形孔,该定位机构通过使用扭转螺旋弹簧对各个轴独立施压而将感光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开关面板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定位板上的机构,该机构用于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移动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其中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5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开关面板,包括定位板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板中设置有V形轴承,用于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该定位机构包括具有独立地对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弹性施压的压力元件,并用于将感光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开关面板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机构,它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滑动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其中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52、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可转动的感光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
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
开关面板,包括具有对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施压的元件的机构,所述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元件被整体设置于滑动板上,该滑动板可活动地设在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中设置有V形轴承,用于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所述元件还用于通过上述施压将感光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及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其中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53、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可转动的感光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
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
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具有对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施压的元件的机构,所述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元件被整体设置于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中设置有用于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的V形轴承,所述元件还用于通过上述施压将感光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及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其中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54、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可转动的感光鼓,它们各自结合于相应的成像单元中;
包含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体安装在多个辊元件之间且各个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此;以及
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具有对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施压的元件的机构,所述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这些元件被整体设置于定位板上安装的承载元件上,所述定位板用于支承各个感光鼓的轴及各个辊的轴的一端,这些元件还用于通过上述施压将感光鼓及中间转印体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及通过杠杆操作来移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滑动板从而解除对各个轴施加的压力,其中所述开关面板被安装在形成在成像装置主体中的替换口附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已经可拆卸地安装有成像单元及中间转印单元,所述替换口用于安装或拆卸各单元,开关面板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替换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81414A JP4417788B2 (ja) | 2004-06-18 | 2004-06-18 | 画像形成措置 |
JP181414/04 | 2004-06-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2013A CN1722013A (zh) | 2006-01-18 |
CN100449412C true CN100449412C (zh) | 2009-01-07 |
Family
ID=3493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922838A Active CN100449412C (zh) | 2004-06-18 | 2005-06-20 | 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00851B2 (zh) |
EP (1) | EP1607806B1 (zh) |
JP (1) | JP4417788B2 (zh) |
CN (1) | CN10044941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78299B2 (ja) * | 2004-02-20 | 2009-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7788B2 (ja) | 2004-06-18 | 2010-0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措置 |
JP4646214B2 (ja) * | 2005-03-17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30680B2 (en) * | 2005-07-08 | 2008-02-12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rum support bushing with orienting features |
JP4639131B2 (ja) * | 2005-09-15 | 2011-02-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ユニット位置調整方法 |
JP5239211B2 (ja) * | 2006-07-31 | 2013-07-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05168B2 (ja) | 2007-02-07 | 2012-03-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831190B2 (en) * | 2007-07-04 | 2010-11-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removing and mounting cover |
JP4761168B2 (ja) * | 2007-10-29 | 2011-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45947B2 (ja) * | 2008-01-07 | 2013-02-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02871A (ja) * | 2008-06-23 | 2010-01-07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43777A (ja) * | 2009-04-06 | 2010-10-2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67393B2 (ja) | 2009-09-11 | 2013-08-2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6934B2 (ja) * | 2009-11-10 | 2014-04-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40354B2 (ja) | 2009-11-20 | 2014-12-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07557A (ja) | 2009-11-20 | 2011-06-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02557B2 (ja) | 2009-11-19 | 2014-01-2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135751B (zh) * | 2010-01-27 | 2014-08-2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处理单元定位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JP5097236B2 (ja) * | 2010-03-30 | 2012-12-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0895B2 (ja) | 2010-05-14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機器用電源スイッチの配置構造、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2124B2 (ja) * | 2011-02-10 | 2015-11-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接続装置、並びにこの接続装置を備えた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5888598B2 (ja) * | 2012-03-13 | 2016-03-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639053B2 (en) | 2015-02-27 | 2017-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group |
US9341991B1 (en) * | 2015-05-20 | 2016-05-17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eskewing mechanism for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module and imaging drums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
US11150583B2 (en) | 2019-09-27 | 2021-10-19 | Ricoh Company, Ltd. |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2155Y2 (ja) | 1989-08-26 | 1997-0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5204244A (ja) | 1992-01-23 | 1993-08-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689764A (en) | 1995-05-24 | 1997-11-18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driving a contact type charging member |
JPH10186825A (ja) | 1996-09-25 | 1998-07-1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913095A (en) | 1997-08-25 | 1999-06-1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11344905A (ja) | 1998-06-03 | 1999-12-14 | Mita Ind Co Ltd | 作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371598B1 (ko) | 1999-10-29 | 2003-02-11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회전체 구동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JP3724310B2 (ja) | 2000-01-26 | 2005-12-07 |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62782A (ja) | 2000-06-09 | 2002-02-2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サブユニット取付構造及びサブユニット取付、取外し方法 |
JP4007531B2 (ja) | 2000-10-30 | 2007-11-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865361B2 (en) * | 2001-11-12 | 2005-03-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KR100564958B1 (ko) | 2002-09-12 | 2006-03-30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
JP4076427B2 (ja) | 2002-10-30 | 2008-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83898B2 (ja) | 2003-02-28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016629B2 (en) | 2003-04-17 | 2006-03-2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ing unit of increased capacity |
JP4461709B2 (ja) * | 2003-05-14 | 2010-05-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482385A3 (en) | 2003-05-20 | 2005-04-06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444719B2 (ja) | 2003-07-07 | 2010-03-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7788B2 (ja) | 2004-06-18 | 2010-0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措置 |
-
2004
- 2004-06-18 JP JP2004181414A patent/JP44177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6-13 US US11/150,105 patent/US7400851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6-16 EP EP20050012978 patent/EP160780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6-20 CN CNB2005100922838A patent/CN100449412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2013A (zh) | 2006-01-18 |
US7400851B2 (en) | 2008-07-15 |
EP1607806B1 (en) | 2015-05-06 |
US20050281594A1 (en) | 2005-12-22 |
EP1607806A1 (en) | 2005-12-21 |
JP2006003735A (ja) | 2006-01-05 |
JP4417788B2 (ja)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9412C (zh) | 成像装置 | |
CN101414152B (zh) | 成像设备 | |
US7466939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a plurality of process cartridges are detachably mountable by using a moving guide and an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 |
US697066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power-requiring unit | |
US7983597B2 (en)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ripping portions for cartridges | |
JP471745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02706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320794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8216692A (ja) | 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EP2450751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5068395B (zh) | 成像设备和盒 | |
US20010008588A1 (en) | Printer device | |
JP2011123251A (ja)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US904687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54270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imple cassette of image bearing photoconductors | |
JP3581375B2 (ja) | 回収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96979B2 (ja) |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37755A (ja) | 作像デバイス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20922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20134712A1 (en) | Photosensitive bod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H0618051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0618325B1 (ko) | 칼라 화상형성장치 | |
JP200116289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57603A (ja) | 軸受支持装置および軸受支持方法 | |
JP2001180076A (ja) | 開閉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