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5814C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5814C CN100445814C CNB2005100067939A CN200510006793A CN100445814C CN 100445814 C CN100445814 C CN 100445814C CN B2005100067939 A CNB2005100067939 A CN B2005100067939A CN 200510006793 A CN200510006793 A CN 200510006793A CN 100445814 C CN100445814 C CN 1004458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display device
- touch panel
- conductive film
- driving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17 poly(methylsilsesqui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61—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ifting jib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18—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侧配置罩板的结构的情况下的鸣音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2)和覆盖显示面板(2)的显示屏侧的罩板(例如触摸面板3),对显示面板(2)输入显示驱动信号进行显示操作。还可以对罩板(3)输入显示驱动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是:具有利用输入的显示驱动信号进行显示操作的显示面板的各种显示装置。
在这些显示装置中,存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侧(用户侧)由例如触摸面板或其他带电性的罩板覆盖的情况。
作为其一例,在图9中表示由触摸面板覆盖显示面板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9所示,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屏侧的触摸面板120。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10,例如包括:互相几乎平行地配置的一对基板111、112;在其中的任何一个基板(例如显示屏侧的基板112)上设置的公共电极113;在另一个基板上设置的漏电极及栅电极(均省略图示);对公共电极113输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110的驱动信号的公共电极信号(COM)。另外,公共电极信号为例如高电位5V、低电位0V的10kHz的信号。
另一方面,触摸面板120包括:互相几乎平行配置的一对基板121、122;分别在该基板121、122双方设置的透明导电膜123、124。
触摸面板120的透明导电膜123和透明导电膜124,在其周缘部通过双面粘合剂125互相粘合,确保这两个导电膜123、124间的间隙距离。
对触摸面板120的透明导电膜123、124分别输入作为触摸面板的驱动信号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XR、XL、YU、YD)。另外,触摸面板驱动信号为例如高电位5V、低电位0V的100kHz的信号。
此外,触摸面板120和液晶显示面板110,在其周缘部互相粘合,确保这两个面板120、110间的间隙距离。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存在如下所述发生鸣音的问题。
图10为用于说明在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发生鸣音的机理的示意图,图11为表示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公共电极113和触摸面板120的透明导电膜123、124间的电位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图,图12为在公共电极113和透明导电膜123、124间的电场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另外,在图12中令从公共电极113向透明导电膜123、124的方向为正。
首先,在对触摸面板120进行触摸操作时,触摸面板120的基板121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2接触。由此,在该接触后基板121与基板112分离时,通过被称为剥离带电的现象,在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2的表面上积存有电荷e(参照图10)。即,通过触摸操作而使基板112的表面带电。
此外,输入至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公共电极信号和输入至触摸面板120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均为例如高电位5V、低电位0V的信号,但这些公共电极信号和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频率互不相同。即,公共电极信号和触摸面板驱动信号为互相不同步的信号。
由此,触摸面板120的透明导电膜123、124和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公共电极113,如图11所示为互不相同的电位。此外,如图11所示透明导电膜123、124和公共电极113的电位的大小关系不能固定,因此在透明导电膜123、124和公共电极113之间,产生随时间不同而方向变化的电场。
因此,由于上述剥离带电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110的表面带电时,电荷e受到与电场的方向对应的静电力。
即,电场的方向为从公共电极113向透明导电膜123、124的方向时电荷e也被吸引至该方向,电场的方向变为逆方向时电荷e也被吸引至逆方向。
由此,液晶显示面板110根据电场的方向而振动。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振动频率,即电场的方向变化的周期,依赖于触摸面板驱动信号及公共电极信号的频率,因此,这些信号为可听见的频带的频率时,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振动成为鸣音而被听到。
其次,图13为表示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屏侧由作为罩板的保护罩210覆盖的类型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图。
上述的鸣音并不限于如图9所示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如图13所示具有保护罩210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也发生。
这是因为:通过由于某种原因而被按压的保护罩210与液晶显示面板110接触,在该液晶显示面板110的表面产生剥离带电,产生的电荷与由公共电极信号产生的电场的方向对应受到静电力。
把这种解决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10带电而发生的问题作为课题的现有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
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为: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粘附透明导电膜,该透明导电膜地与地导通。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41372号公报(图1、段落号码16)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实际上不仅并不适用该技术,反而鸣音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和其他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情况是指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侧配置罩板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a)显示面板,具有根据接收的显示驱动信号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屏;和(b)罩板,覆盖所述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不仅被输入至所述显示面板,还被输入至所述罩板。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罩板包括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
此时,优选的是,上述触摸面板根据输入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触摸面板,包括:(a)第一基板;(b)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c)第一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面上;以及(d)第二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面上;其中所述触摸面板,根据输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
此时,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分别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的整个表面。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此时,优选的是,还具有选择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选择器向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中的至少一方,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以取代所述触摸面板驱动信号,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选择器不向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中未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导电膜电断开。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选择器检测所述触摸面板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并且在所述触摸面板被检测为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选择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触摸面板被检测为不是使用状态时,所述选择器切换所述第二状态至所述第一状态。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三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绝缘,所述第三导电膜可以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此时,优选的是,上述第三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面上。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第三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的整个表面。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导电膜适于经常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罩板包括保护所述显示面板的保护罩。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在所述罩板上设置的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适于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此时,优选的是,上述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罩板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面上。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罩板的整个表面。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导电膜适于经常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上设置的驱动电极;根据输入至所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显示图像,并且被输入至所述罩板的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为被输入至下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该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的任意一个上。
此时,优选的是,被输入至所述罩板的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为被输入至下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该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中靠近所述罩板侧配置的基板上。
此外,优选的是,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所述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的整个表面。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a)显示面板,具有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屏;和(b)触摸面板,覆盖所述显示屏并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所述触摸面板根据输入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检测所述触摸操作,所述显示面板根据输入的显示驱动信号显示图像,所述触摸面板在被输入所述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第一状态、和所述触摸面板电断开的第二状态间切换。
此时,优选的是,还具有选择器,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选择器检测所述触摸面板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当所述触摸面板被检测为不是使用状态时,所述选择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
此时,优选的是,当所述触摸面板被检测为不是使用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时,所述选择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有第二选择器,用于切换所述第二状态至所述第一状态。
作为优选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例如为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任意一个显示装置。
作为优选例,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作为优选例,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和覆盖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侧的罩板,对显示面板输入显示驱动信号进行显示操作,在该显示装置中,由于还可以对罩板输入显示驱动信号,因此在对罩板输入该显示驱动信号的状态下,可以抑制罩板和显示面板间的电位差。因此,可以抑制在显示面板和罩板间产生的电场,从而可以抑制这两个面板的振动。其结果,可以抑制鸣音。
或者,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和覆盖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侧检测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利用触摸面板驱动信号进行触摸操作的检测动作,而显示面板利用显示驱动信号进行显示操作,在该显示装置中,可以从对触摸面板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第一状态,向触摸面板电断开的第二状态切换,因此在第二状态下可以抑制在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间产生的电场,从而抑制这两个面板的振动。其结果,可以抑制鸣音。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2为表示触摸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和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间的电位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4为表示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和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间的电场的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5为表示鸣音的级别的试验数据的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8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9为表示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在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发生鸣音的机理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和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的电位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12为表示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和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间的电场的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13为表示液晶显示面板侧由保护罩覆盖的类型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有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和触摸面板(罩板)3。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2例如包括:互相几乎平行地配置的一对基板(第一及第二显示面板构成基板)4、5;在其中任何一个基板(例如显示屏侧的基板(第二显示面板构成基板)5)上设置的公共电极(驱动电极)6;以及在另一个基板(第二显示面板构成基板)4上设置的漏电极及栅电极(图示均省略)。
其中,公共电极6,例如被设置为几乎遍及基板5的全表面。此外,漏电极和栅电极互相垂直地配置(配置为矩阵状)。此外,从未图示的信号输入装置,对漏电极及栅电极输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2的驱动信号的漏极信号及栅极信号,从未图示的公共电极信号输入装置,对公共电极6输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2的驱动信号的公共电极信号(COM)。
其中,公共电极信号为例如高电位5V、低电位0V的10kHz的信号。
这种公共电极信号使用漏极信号及栅极信号,液晶显示面板2进行显示操作。
另一方面,触摸面板3例如为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互相几乎平行配置的一对基板(第一及第二触摸面板构成基板)7、8;和分别在该基板7、8上设置的透明导电膜(导电膜)9、11。
更为具体的说,透明导电膜(第一导电膜)9被设置为几乎遍及基板(第一触摸面板构成基板)7的在基板(第二触摸面板构成基板)8一侧的整个表面,透明导电膜(第二导电膜)11被设置为几乎遍及基板8的在基板7一侧的整个表面。由此,两透明导电膜9、11为方向互相一致的状态。
此外,透明导电膜9、11,在其周缘部通过双面粘合剂12互相粘合,通过该双面粘合剂12确保透明导电膜9、11间的间隙距离(例如约0.1mm~0.2mm)。
另外,触摸面板3的基板7、8中至少面前侧(用户侧)的基板8由挠性材质构成,在触摸操作时弹性变形而与向透明导电膜11侧的透明导电膜9接触。此外,基板8在触摸操作被解除后弹性恢复,透明导电膜11和透明导电膜9再次间隔上述间隙距离。
具体的说,面前侧的基板8,例如由合成树脂(PET等)或玻璃构成。此外,内侧的基板7例如由合成树脂(PET、丙稀、聚碳酸酯等)或玻璃构成。
此外,从未图示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输入装置,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作为触摸面板3的驱动信号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XR、XL、YU、YD)。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例如为高电位5V、低电位0V的100kHz的信号。
其中,例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在透明导电膜9的两个端部设置电极16、17,同样地,在透明导电膜11的两个端部设置电极14、15。
并且,通过电极16、17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YU、YD),通过电极14、15对透明导电膜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XR、XL)。
这种触摸面板3利用触摸面板驱动信号进行触摸操作的检测动作。即,利用触摸面板驱动信号,检测由触摸操作使透明导电膜11与透明导电膜9接触时的接点的位置。
另外,触摸面板3和液晶显示面板2,在其周缘部互相粘合,确保该两个面板2、3间的间隙距离(例如约0.2mm~0.4mm)。
此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还可以将公共电极信号输入至触摸面板3的透明导电膜9、11。
即,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选择器(切换装置、使用状态判断装置)13,可以在以下两种状态间切换: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状态(第二状态);和取代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而输入公共电极信号的状态(第一状态)。
另外,还可以通过例如上述四个电极14~17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将公共电极信号输入至透明导电膜9、11中的一方或双方。另外,在以下,为了简单,对只能对透明导电膜9、11中的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外,选择器13还对触摸面板3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即操作中的状态进行判断。例如根据透明导电膜9、透明导电膜11是否接触而进行该判断。
并且,选择器13在判定触摸面板3不在使用状态时,停止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对该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另外,在判定触摸面板3不在使用状态时,选择器13为电断开透明导电膜11的状态,由此也停止对该透明导电膜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
另一方面,判定触摸面板3处于使用状态时,选择器13停止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对触摸面板3的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的状态时该透明导电膜9和液晶显示面板2的公共电极6的电位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图,图4为表示公共电极6和透明导电膜9间的电场的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
首先,在未操作触摸面板3的状态中,选择器13判定触摸面板3不在使用状态。由此,选择器13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而不是触摸面板驱动信号,并且透明导电膜11为电断开的状态。
在如此对触摸面板3的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的状态中,该透明导电膜9和液晶显示面板2的公共电极6,通常如图3所示,为相同电位。由此,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在透明导电膜9和公共电极6之间不产生电场。
因此,即使液晶显示面板2的表面带电,其电荷也不受起因于透明导电膜9和公共电极6的电位差的电场的静电力的影响。
由此,可以抑制液晶显示面板2及触摸面板3的振动,可以抑制该振动引起的鸣音。
此外,在操作触摸面板3的状态下,选择器13判定触摸面板3处于使用状态。由此,选择器13停止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再度开始对该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
由此,触摸面板3处于可以检测触摸操作的状态。
另外,触摸操作时,与例如通话等时不同,即使发生鸣音操作者也不会在意,因此没有问题。
进而,再度变为不操作触摸面板3的状态后(即操作者的手从触摸面板3离开后),选择器13判定触摸面板3不在使用状态,开始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而取代触摸面板驱动信号,并且透明导电膜11处于电断开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5,对本发明者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5所示的A~H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情况下,鸣音的级别的单位为dB(分贝),白色的框条图(在A~H的各数据的左侧)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不带电的状态时(不带电时)的数据,带网的框条图(在A~H的各数据的右侧)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带电的状态时(带电时)的数据。
在图5中,数据A表示不实施任何对策时(相当于现有的图9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鸣音的级别。
此外,数据C及数据D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情况。
其中数据C表示对透明导电膜9输入公共电极信号、透明导电膜11处于电断开的状态的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更为具体的说,数据C表示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在透明导电膜9、11设置的电极14~17中,只对在透明导电膜9设置的电极16、17中的一个(例如电极16)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剩余的电极14、15、17全部处于电断开的状态。
此外,数据D与数据C相反,表示对透明导电膜11输入公共电极信号、透明导电膜9处于电断开的状态的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更为具体的说,数据D表示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在透明导电膜9、11设置的电极14~17中,只对在透明导电膜9设置的电极14、15中的一个(例如电极14)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剩余的电极15、16、17全部处于电断开的状态。
进而,数据E及数据F,表示对透明导电膜9、11中的任意一个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另一个接地的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更为具体的说,数据E表示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在透明导电膜9、11设置的电极14~17中,只对在透明导电膜9设置的电极16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剩余的电极14、15、17全部接地。此外,数据F表示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在透明导电膜9、11设置的电极14~17中,只对在透明导电膜11设置的电极14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剩余的电极15、16、17全部接地。
进而,数据G及数据H,表示透明导电膜9、11中的任意一个处于电断开的状态、另一个接地的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更为具体的说,数据G表示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在透明导电膜9、11设置的电极14~17中,只使在透明导电膜9上设置的电极16接地,剩余的电极14、15、17全部处于电断开的状态。此外,数据H表示下述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在透明导电膜9、11设置的电极14~17中,只使在透明导电膜11上设置的电极14接地,剩余的电极15、16、17全部处于电断开的状态。
从图5的数据A、C、D~H的比较,可以明白以下的事情。
首先,在不实施对策时,即在现有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情况下(数据A),带电时的鸣音级别为22dB及22dB以上。
此外,在E~H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也没有效果,或者鸣音级别与不实施对策时相比反而增大。即,透明导电膜9、11中的任何一个接地时没有效果,或鸣音级别与不实施对策时相比反而增大。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情况下(数据C、D),在任何时候均可以将带电时的鸣音级别抑制到12dB。
另外,这些鸣音级别的差(现有的22dB和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12dB)对身体所受的感觉来说为很大的差,数据A的情况下为在一般的环境中能够听到的级别,与之相对,数据C、D的情况为在相当静的环境中也处于能够听到和不能听到之间的级别。即,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实质上消除了鸣音。
如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把现有技术的情况下的约20dB~30dB的级别的鸣音,抑制到10dB~15dB,实质上可以消除鸣音。
根据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和覆盖该显示面板2的显示屏侧的触摸面板3,对液晶显示面板2输入公共电极信号进行显示操作,在该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由于可以对触摸面板3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因此在对触摸面板3输入该公共电极信号的状态下,可以抑制触摸面板3和液晶显示面板2间的电位差。因此,可以抑制在液晶显示面板2和触摸面板3间产生的电场,可以抑制这两个面板2、3的振动。其结果,可以抑制鸣音。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可以适用于例如便携式电话、PDA、便携式摄像机、AV播放机或其他的电子设备。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只对透明导电膜9、11中的任意一方输入公共电极信号的示例,但也可以通过对透明导电膜9、11双方输入公共电极信号抑制鸣音。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对本来具有触摸面板的透明导电膜9、11输入公共电极信号来抑制鸣音的示例,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下述示例:在触摸面板上设置专用于公共电极信号的输入的透明导电膜,通过对该透明导电膜输入公共电极信号来抑制鸣音。
另外,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20,仅只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在其他点上与该液晶显示装置10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在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触摸面板3中,几乎遍及液晶显示面板2侧的整个平面而设置专用于公共电极信号的输入的透明导电膜21。
对该透明导电膜21,例如经常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另外,其中的经常是指对液晶显示面板2的公共电极6输入公共电极信号的状态时。
更为具体的说,在透明导电膜21设置与透明导电膜9、1 1中的电极14~17相同的电极(图示省略),对该电极输入公共电极信号。另外,在透明导电膜21中,可以与透明导电膜9、11的情况不同,无需设置一对电极,而设置一个电极。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选择器13,因此并不具备该选择器13。
根据以上的第二实施方式,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此外,透明导电膜21是需要追加的,但不需要选择器13,还可以获得控制容易的优点。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20,可以适用于例如便携式电话、PDA、便携式摄像机、AV播放机或其他的电子设备。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具有作为罩板的触摸面板3的液晶显示装置10、20中抑制鸣音的示例进行说明,但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下述示例进行说明:在具有作为罩板的保护罩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该保护罩上设置透明导电膜,通过对该透明导电膜输入公共电极信号抑制鸣音。
另外,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仅只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不同,在其他点上与该液晶显示装置20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即,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仅只在具有保护罩31而取代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中的触摸面板3这一点上,与该液晶显示装置不同,在其他的点上均与该液晶显示装置20相同。
更为具体的说,在保护罩31的液晶显示面板2一侧的面上,例如几乎遍及整个表面地设置透明导电膜21,对该透明导电21,经常输入公共电极信号。
另外,保护罩31例如由玻璃或合成树脂(例如丙稀、聚碳酸酯或其他的合成树脂)构成。
根据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在具有作为罩板的保护罩31的液晶显示装置30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可以抑制鸣音。
另外,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可以适用于例如便携式电话、AV播放机、品牌PC或其他的电子设备。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对触摸面板3输入公共电极信号抑制鸣音的示例,但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使触摸面板处于电断开的状态抑制鸣音的示例。
另外,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仅只在以下的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在其他的点上与该液晶显示装置10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并不是对该触摸面板3输入公共电极信号。
此外,如图8所示,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具有切换部(切换装置、使用状态判断装置)41以取代上述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选择器13。
该切换部41,从对触摸面板3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状态(第一状态),向该触摸面板3电断开的状态(第二状态)切换。另外,切换部41,通过使上述的四个电极14~17全部为电断开的状态,进行向第二状态的切换。
此外,切换部41,还判断触摸面板3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即操作中的状态。例如根据透明导电膜9和透明导电膜11是否接触而进行该判断。
并且,切换部41在判定触摸面板3不在使用状态时,使四个电极14~17全部处于电断开的状态。即,使触摸面板3的透明导电膜9、11同时处于电断开的状态。
另外,具体的说,切换部41,例如在检测到触摸面板3的操作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0秒),切换为透明导电膜9、11电断开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另一方面,在判定触摸面板3处于使用状态时,切换部41维持在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状态(第一状态)。
进而,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如图8所示,具有用于进行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的操作的切换操作部(切换操作装置)42。
该切换操作部42,接收使用者的切换操作时,对切换部41发送指令信号,在该切换部41进行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的切换(即,再度开始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触摸面板3的状态下,切换部41判定触摸面板3处于使用状态。由此,切换部41维持在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状态。由此,触摸面板3仍然处于可以检测触摸操作的状态。另外,在触摸操作时,与例如通话等时不同,即使发生鸣音操作者也不会在意,因此没有问题。
其次,对触摸面板3的操作完成时,切换部41判定触摸面板3不在使用状态。进而,该状态继续规定时间(例如10秒)后,切换部41切换至触摸面板3的透明导电膜9、11均电断开的状态。
在这种触摸面板3的透明导电膜9、11均电断开的状态下,该透明导电膜9、11和液晶显示面板2的公共电极6之间不产生电位差,因此在透明导电膜9、11和公共电极6之间不产生电场。
因此,即使液晶显示面板2的表面带电,其电荷也不受电场的静电力的影响,可以抑制该液晶显示面板2及触摸面板3的振动。由此,可以抑制液晶显示面板2及触摸面板3的振动引起的鸣音。
另外,在操作触摸面板3时,使用者操作切换操作部42。由此,从该切换操作部42对切换部41发送指令信号,该切换部41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因此再度开始对透明导电膜9、11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由此,触摸面板3再度变为可以检测触摸操作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5对本发明者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
在图5中,数据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情况下(即,使各电极14~17全部处于电断开的状态的情况下)的鸣音的级别。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情况下(数据B),可以把带电时的鸣音级别抑制为12dB。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实质上消除了鸣音。
根据以上的第四实施方式,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和覆盖该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屏侧的检测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3,触摸面板3利用触摸驱动信号进行触摸操作的检测操作,而液晶显示面板2利用公共电极信号进行显示操作,在该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40中,可以从对触摸面板3输入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状态向触摸面板3电断开的状态切换,因此在触摸面板3电断开的状态下,可以抑制在液晶显示面板2和触摸面板3之间产生的电场,从而可以抑制这两个面板2、3的振动。其结果,可以抑制鸣音。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适当的一例示例了液晶显示装置,但也可以为其他的面板型显示装置(例如,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及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触摸面板3为电阻膜方式的示例,但触摸面板3也可以为其他的方式。此时,例如,透明导电膜9、11并不是设置在基板7、8的几乎整个表面上,而是透明导电膜9、11中的一方配置为纵排、另一方配置为横排,形成互相垂直的矩阵状也可以。
Claims (34)
1、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a)显示面板,具有根据接收的显示驱动信号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屏;和
(b)触摸面板,覆盖所述显示屏,
其中,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不仅被输入至所述显示面板,还被输入至所述触摸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摸面板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摸面板,根据输入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触摸面板,包括:
(a)第一基板;
(b)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
(c)第一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面上;以及
(d)第二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面上;
其中所述触摸面板,根据输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的触摸面板驱动信号,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触摸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分别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的整个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具有选择器,在所述选择器向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中的至少一方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以取代所述触摸面板驱动信号的第一状态和所述选择器不向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第二状态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中未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导电膜电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器检测所述触摸面板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并且在所述触摸面板被检测为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选择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触摸面板被检测为不是使用状态时,所述选择器切换所述第二状态至所述第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三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膜绝缘,所述第三导电膜可以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的整个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导电膜适于经常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在所述触摸面板上设置的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适于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触摸面板的整个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膜适于经常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
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上设置的驱动电极;
根据输入至所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显示图像,并且
被输入至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为被输入至下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该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的任意一个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被输入至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为被输入至下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该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中靠近所述触摸面板侧配置的基板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所述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的整个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
23、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a)显示面板,具有根据接收的显示驱动信号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屏;和
(b)保护罩,覆盖所述显示屏,
(c)在所述保护罩上设置的透明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适于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不仅被输入至所述显示面板,还通过所述导电膜被输入至所述保护罩。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保护罩保护所述显示面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面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膜被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整个表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膜适于经常接收所述显示驱动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
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上设置的驱动电极;
根据输入至所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显示图像,并且
被输入至所述保护罩的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为被输入至下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该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的任意一个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被输入至所述保护罩的所述显示驱动信号,为被输入至下述驱动电极的显示驱动信号,该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中靠近所述保护罩侧配置的基板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输入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所述驱动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的整个表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
32、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26326A JP4056480B2 (ja) | 2004-02-03 | 2004-02-03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4026326 | 2004-02-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51980A CN1651980A (zh) | 2005-08-10 |
CN100445814C true CN100445814C (zh) | 2008-12-24 |
Family
ID=3480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679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5814C (zh) | 2004-02-03 | 2005-02-03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633484B2 (zh) |
JP (1) | JP4056480B2 (zh) |
KR (1) | KR100689363B1 (zh) |
CN (1) | CN100445814C (zh) |
TW (1) | TWI2883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63607B2 (en) | 2004-05-06 | 2010-02-16 | Apple Inc. | Multipoint touchscreen |
JP2007052183A (ja) * | 2005-08-17 | 2007-03-01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タッチパネル搭載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8243027B2 (en) | 2006-06-09 | 2012-08-14 | Apple Inc. |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KR101529840B1 (ko) | 2006-06-09 | 2015-06-17 | 애플 인크. | 터치 스크린 액정 디스플레이 |
CN104965621B (zh) | 2006-06-09 | 2018-06-12 | 苹果公司 |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
US8493330B2 (en) | 2007-01-03 | 2013-07-23 | Apple Inc. | Individual channel phase delay scheme |
US9710095B2 (en) | 2007-01-05 | 2017-07-18 | Apple Inc. | Touch screen stack-ups |
JP2008216726A (ja) * | 2007-03-06 | 2008-09-18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400637B2 (ja) * | 2007-03-06 | 2010-01-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356757B2 (ja) * | 2007-03-13 | 2009-11-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特定方法 |
TWI349221B (en) * | 2008-02-05 | 2011-09-21 | Au Optronics Corp | Sensing structure of a display |
JP4816668B2 (ja) * | 2008-03-28 | 2011-11-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
TWI380072B (en) * | 2008-05-09 | 2012-12-21 | Au Optronics Corp | Touch panel |
JP5372630B2 (ja) * | 2008-07-17 | 2013-12-18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EP2463757A1 (en) * | 2009-09-27 | 2012-06-13 | Inferpoint Systems Limited | Touch control display able to remove display impact on touch control |
EP2463756A1 (en) * | 2009-09-27 | 2012-06-13 | Inferpoint Systems Limited | Touch control display able to remove touch control impact on display |
US20110246026A1 (en) * | 2010-04-02 | 2011-10-06 | Gary Stephen Shuster | Vehicle console control system |
CN102281339A (zh) * | 2010-06-10 | 2011-12-14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型手机显示装置 |
US8766931B2 (en) | 2010-07-16 | 2014-07-01 | Perceptive Pixel Inc. |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code-divided and time-divided transmit waveforms |
TWI402027B (zh) * | 2010-08-20 | 2013-07-11 | Qisda Corp | 觸控式電子裝置 |
KR101037817B1 (ko) | 2010-10-04 | 2011-05-30 |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 기계적 특성이 우수한 폴리프로필렌 기반 난연성 수지 조성물과 이를 이용한 전선 |
JP6057262B2 (ja) * | 2010-10-14 | 2017-01-11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8804056B2 (en) | 2010-12-22 | 2014-08-12 | Apple Inc. | Integrated touch screens |
US20120197428A1 (en) * | 2011-01-28 | 2012-08-02 | Scott Weaver | Method For Making a Piñata |
US20130093697A1 (en) * | 2011-10-18 | 2013-04-18 | Wei-Hao Sun | Touch panel display and assembly process thereof |
JP6132125B2 (ja) * | 2012-05-09 | 2017-05-24 | 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9128712B2 (en) * | 2012-08-10 | 2015-09-08 | Blackberry Limited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ouches |
CN103780718B (zh) * | 2012-10-19 | 2016-06-2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显示面板的组装方法 |
US9288294B2 (en) | 2012-10-19 | 2016-03-15 | Htc Corporatio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panel thereof |
CN104021731B (zh) * | 2013-03-01 | 2017-08-04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KR102278506B1 (ko) | 2014-10-01 | 2021-07-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07483673B (zh) * | 2017-09-12 | 2018-06-22 | 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触控式屏幕的手机终端 |
CN110018585B (zh) * | 2019-05-16 | 2022-05-3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0570752B (zh) * | 2019-09-11 | 2021-11-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JP7289781B2 (ja) * | 2019-12-19 | 2023-06-12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09632A (ja) * | 1993-12-01 | 1995-08-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2000310949A (ja) * | 1999-03-17 | 2000-11-07 | Motorola Inc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と利用可能な整合した光学シャッ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セルを具備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
JP2002341372A (ja) * | 2001-05-21 | 2002-11-27 | Kyocer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機器 |
JP2003279937A (ja) * | 2002-03-27 | 2003-10-02 | Kyocera Mit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6463A (en) * | 1981-08-24 | 1984-10-09 | Interaction Systems, Inc. | Display device having unpatterned touch detection |
US4789858A (en) * | 1984-06-12 | 1988-12-06 | Taliq Corporation | Multifunction switch incorporating NCAP liquid crystal |
JPH05224813A (ja) * | 1992-02-17 | 1993-09-03 | Sharp Corp | 手書き入力装置 |
KR970008515B1 (ko) * | 1994-11-30 | 1997-05-24 | 엘지전자 주식화사 | 절전을 위한 터치 판넬 인터페이스 장치 |
JPH08139980A (ja) * | 1994-11-08 | 1996-05-31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EP0766168A3 (en) * | 1995-09-28 | 1997-11-1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cons for dual orientation display devices |
JPH10186317A (ja) * | 1996-12-25 | 1998-07-14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0322092B1 (ko) * | 1999-08-20 | 2002-02-06 | 김순택 | 집적된 터치패널 시스템 |
WO2003019347A1 (fr) * | 2001-08-30 | 2003-03-06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Structure de montage pour panneau tactile transparent amovible, et feuille de montage utilisee a cet effet |
KR100855480B1 (ko) * | 2001-12-27 | 2008-09-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액정패널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US20050007327A1 (en) * | 2002-04-22 | 2005-01-13 | Cliff Elion | Color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JP3657595B1 (ja) | 2003-11-28 | 2005-06-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JP4060313B2 (ja) | 2004-01-28 | 2008-03-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KR100978515B1 (ko) | 2006-04-05 | 2010-08-27 | 이명구 | 바베큐 치킨 제조방법 |
-
2004
- 2004-02-03 JP JP2004026326A patent/JP405648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2-02 TW TW094103184A patent/TWI28834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2-03 KR KR1020050009961A patent/KR10068936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2-03 CN CNB2005100067939A patent/CN1004458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2-03 US US11/049,462 patent/US7633484B2/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2-01 US US12/024,565 patent/US820353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09632A (ja) * | 1993-12-01 | 1995-08-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2000310949A (ja) * | 1999-03-17 | 2000-11-07 | Motorola Inc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と利用可能な整合した光学シャッ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セルを具備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
JP2002341372A (ja) * | 2001-05-21 | 2002-11-27 | Kyocer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機器 |
JP2003279937A (ja) * | 2002-03-27 | 2003-10-02 | Kyocera Mit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633484B2 (en) | 2009-12-15 |
US8203536B2 (en) | 2012-06-19 |
KR100689363B1 (ko) | 2007-03-02 |
US20050168450A1 (en) | 2005-08-04 |
TW200527262A (en) | 2005-08-16 |
KR20060041643A (ko) | 2006-05-12 |
US20080291176A1 (en) | 2008-11-27 |
TWI288341B (en) | 2007-10-11 |
CN1651980A (zh) | 2005-08-10 |
JP4056480B2 (ja) | 2008-03-05 |
JP2005221526A (ja) | 2005-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5814C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1436271B1 (ko) | 터치 감지형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에서 햅틱 및 오디오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2769574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443471B1 (ko) | 장치 | |
CN103282868B (zh) | 电子设备 | |
JP4910726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
KR102768220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906938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906043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 |
US944437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416043A (zh) |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 |
JP6026548B2 (ja) | 振動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03180799B (zh) | 电子设备、以及具有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 | |
KR20110088565A (ko) | 압전 햅틱을 이용하는 디스플레이 모듈 | |
KR102768182B1 (ko) | 음향 발생 장치 | |
JP2011175506A (ja) |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KR20120063345A (ko) | 햅틱 구동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 |
JP2014164429A (ja) | 振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EC LCD TECH CORP.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NLT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