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47676U -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7676U
TWM647676U TW112208932U TW112208932U TWM647676U TW M647676 U TWM647676 U TW M647676U TW 112208932 U TW112208932 U TW 112208932U TW 112208932 U TW112208932 U TW 112208932U TW M647676 U TWM647676 U TW M6476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oldable joint
fitting position
connector
stee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8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國慶
任政遠
Original Assignee
酷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酷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酷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47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767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包含一連接座組件及一連接器組件。連接座組件包含一基座及一轉向件。轉向件圍繞有一容置空間。轉向件以一軸線為軸心樞設於基座。軸線貫穿容置空間。連接器組件設置於轉向件,連接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位於容置空間。

Description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接頭,尤其係關於一種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目前在販售電子裝置之擴充介面卡時,會提供固定樣式的連接線材。然而,不同擴充介面卡的插槽或接頭方向不盡相同,各種電子裝置內部之電子零件的配置不盡相同,保留給擴充介面卡的理線空間與理線方向亦不盡相同。固定樣式的連接線材常不易滿足各種理線需求。
而且,當將擴充介面卡安裝在電子裝置時,若電子裝置之機箱內的理線空間不足,則常須將連接線材彎折使用。此使用方式除了容易與機箱側板干涉外,亦可能因不當彎折而造成連接線材熔損的情形。
有鑑於以上的問題,本新型之一目的係提出一種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可彎折成不同角度,以因應不同理線方向的各種角度需求。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包含一連接座組件及一連接器組件。連接座組件包含一基座及一轉向件。轉向件圍繞有一容置空間。轉向件以一軸線為軸心樞設於基座。軸線貫穿容置空間。連接器組件設置於轉向件,連接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位於容置空間。
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藉由轉向件以一軸線為軸心樞設於基座,且軸線貫穿轉向件的容置空間,使得轉向件能夠以各種角度相對於基座旋轉。因此,連接座組件可彎折成不同角度,以因應不同理線方向的各種角度需求。連接器組件可隨著連接座組件的彎折而一起彎曲,藉此順利連接不同的電子零件,且能夠避免連接器組件因不當彎折而造成熔損的情形。
以上之關於本新型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新型之實施例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了解本新型之實施例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理解本新型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新型之內容,但非以任何內容限制本新型之範疇。
於本說明書之所謂的示意圖中,由於用以說明而可有其尺寸、比例及角度等較為誇張的情形,但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於未違背本新型要旨的情況下能夠有各種變更。實施例及圖式之描述中所提及之上下前後方位為用以說明,而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
請參照圖1及圖2。圖1繪示依照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如圖1及圖2所示,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包含一連接座組件10及一連接器組件20。連接座組件10包含一基座11、一轉向件12、二滑軸塊13、二卡合件14及一按鈕15。連接器組件20包含一連接器21、一電性線材22及一卡勾23。
基座11包含一體不可分離的一頂板111、二側板112、113及一底板114,四者可圍繞出一貫通孔TH。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分別具有二滑槽11a。各滑槽11a包含相連的一旋轉區11b及一嵌合區11c。旋轉區11b之形狀略呈圓形。嵌合區11c之形狀略呈長條形。基座11可具有位於頂板111的凹部11d及位於底板114的凹部11e。凹部11d及凹部11e與貫通孔TH相連通。
轉向件12包含圍繞出容置空間S的一頂板121、二側板122、123及一底板124。於本實施例中,轉向件12之頂板121及二側板122、123一體不可分離,轉向件12之底板124卡合於轉向件12之二側板122、123。轉向件12可具有位於頂板121的凹部12a及位於底板124的凹部12b。凹部12a及凹部12b與容置空間S相連通。
二滑軸塊13分別設置於轉向件12之二側板122、123之外側,且一體不可分離。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夾住轉向件12且二滑軸塊13分別位於二滑槽11a內。轉向件12藉由滑軸塊13樞設於基座11。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具有一旋轉位置及一嵌合位置。轉向件12位於旋轉位置時,二滑軸塊13分別位於二旋轉區11b,且轉向件12可以二滑軸塊13樞設於基座11。轉向件12位於嵌合位置時,滑軸塊13嵌合於嵌合區11c。於本實施例中,嵌合位置包含一第一嵌合位置、一第二嵌合位置及一第三嵌合位置,將於後詳述。
二卡合件14分別連接於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之外側。各卡合件14包含一懸臂141、一干涉塊142、一撓性部143及一按壓臂144。干涉塊142連接於懸臂141。懸臂141經由撓性部143連接於基座11。按壓臂144連接於撓性部143且常態與基座11之側板112、113間隔一距離,懸臂141與按壓臂144位於撓性部143相對兩側,干涉塊142常態位於滑槽11a內,轉向件12位於嵌合位置時,干涉塊142可干涉滑軸塊13朝向旋轉區11b移動的路徑。按壓臂144往基座11之側板112、113靠近時,撓性部143撓性變形並經由懸臂141帶動干涉塊142脫離干涉。於本實施例中,設置有二個卡合件14,且二個滑槽11a皆包含相連的旋轉區11b及嵌合區11c,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僅設置一個卡合件14,對應於此卡合件14的那一個滑槽11a包含相連的旋轉區11b及嵌合區11c,另一個滑槽11a則可僅呈現長條形。
於本實施例中,按鈕15設置於轉向件12之頂板121。卡勾23彈性且一體不可分離的設置於連接器21。連接器組件20設置於轉向件12。轉向件12夾住且圍繞連接器21及卡勾23。連接器21之一部分及卡勾23之一部分位於容置空間S。卡勾23抵靠於按鈕15。電性線材22貫穿基座11之貫通孔TH,電性線材22之一部分位於容置空間S且連接至連接器21。電性線材22具有可撓性。
請參照圖3及圖4。圖3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之連接座組件的側視剖面示意圖。圖4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之連接座組件的側視分解示意圖。
如圖3及圖4所示,轉向件12具有一軸線AX。轉向件12以軸線AX為軸心樞設於基座11。軸線AX貫穿容置空間S,且貫穿二滑軸塊13。
各滑軸塊13之形狀為多邊形且具有一最小外徑D1及一最大外徑D2。各嵌合區11c具有一寬度D3。各旋轉區11b具有一最小內徑D4。嵌合區11c之寬度D3大於滑軸塊13之最小外徑D1且小於滑軸塊13之最大外徑D2。旋轉區11b之最小內徑D4大於滑軸塊13之最大外徑D2。
於本實施例中,滑軸塊13之形狀為具有圓角的正方形。軸線AX貫穿正方形的中心。滑軸塊13具有依序相連的一第一抵靠面131、一第二抵靠面132、一第三抵靠面133及一第四抵靠面134,第一抵靠面131與第三抵靠面133彼此背對,第二抵靠面132與第四抵靠面134彼此背對,嵌合區11c具有依序相連的一第一內壁11c1、一第二內壁11c2及一第三內壁11c3。
請參照圖5、圖6及圖7,說明組裝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的組裝過程。圖5及圖6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組裝過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一嵌合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如圖5所示,電性線材22貫穿基座11之貫通孔TH且連接至連接器21。按鈕15裝設至轉向件12之頂板121。
如圖6所示,轉向件12夾住且圍繞連接器21及卡勾23。連接器21之一部分、電性線材22之一部分及卡勾23之一部分位於轉向件12之容置空間S。卡勾23抵靠於按鈕15。
如圖7所示,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夾住轉向件12且二滑軸塊13分別位於二滑槽11a內。滑軸塊13嵌合於滑槽11a之嵌合區11c。卡合件14之干涉塊142干涉滑軸塊13朝向旋轉區11b移動的路徑。圖7繪示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一嵌合位置時的立體示意圖。
請參照圖7、圖8及圖9,說明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在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一嵌合位置的情形。圖8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一嵌合位置的前視示意圖。圖9繪示沿圖8之A-A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如圖8所示,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一嵌合位置時,第一抵靠面131抵靠於第一內壁11c1,第二抵靠面132抵靠於第二內壁11c2,第三抵靠面133抵靠於第三內壁11c3。基座11具有一基準面BS位於基座11之底板114。轉向件12之底板124及基座11之基準面BS夾一第一角度θ1。第一角度θ1為實質上180度。
如圖7及圖9所示,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夾住轉向件12。滑軸塊13嵌合於滑槽11a之嵌合區11c。卡合件14之干涉塊142干涉滑軸塊13朝向旋轉區11b移動的路徑。連接器21可插設於其他電子零件,卡勾23可卡合於前述電子零件。按鈕15可解除卡勾23與電子零件的卡合關係。所述電子零件可為設置於主機板上的插槽,亦可為設置於擴充介面卡上的插槽。
請參照圖10及圖11,說明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在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旋轉位置的情形。圖10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旋轉位置的前視示意圖。圖11繪示沿圖10之B-B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如圖10及圖11所示,朝向基座11按壓二按壓臂144,使得按壓臂144往基座11之側板112、113靠近,撓性部143撓性變形,並經由懸臂141帶動干涉塊142脫離對於滑軸塊13的干涉。將基座11往遠離連接器21的方向移動,使得滑軸塊13移動至旋轉區11b。二滑軸塊13位於二干涉塊142之間。此時,轉向件12可以軸線AX為軸心相對於基座11旋轉。另外,此時如圖10所示,轉向件12之底板124及基座11之基準面BS夾第一角度θ1。第一角度θ1為實質上180度。
請參照圖12及圖13,說明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在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旋轉位置的情形。圖12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旋轉位置的前視示意圖。圖13繪示沿圖12之C-C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如圖12及圖13所示,轉向件12可以軸線AX為軸心相對於基座11旋轉。轉向件12之一部分容置於基座11之位於底板114的凹部11e。凹部11e提供了基座11讓位的空間,使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旋轉時,不會受到基座11之底板114的阻礙。電性線材22隨著轉向件12的旋轉而彎曲。電性線材22貫穿轉向件12之位於底板124的凹部12b。凹部12b提供了電性線材22走線的空間,使得電性線材22能夠順利彎曲,而不會受到轉向件12之底板124的阻擋導致過度彎折。二滑軸塊13位於二干涉塊142之間。另外,此時如圖12所示,轉向件12之底板124及基座11之基準面BS夾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為實質上90度,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角度θ2亦可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
請參照圖14及圖15,說明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在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二嵌合位置的情形。圖14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二嵌合位置的前視示意圖。圖15繪示沿圖14之D-D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如圖14及圖15所示,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二嵌合位置時,第二抵靠面132抵靠於第一內壁11c1,第三抵靠面133抵靠於第二內壁11c2,第四抵靠面134抵靠於第三內壁11c3。轉向件12之底板124及基座11之基準面BS夾一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為實質上90度,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角度θ2亦可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
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夾住轉向件12。轉向件12之一部分容置於基座11之位於底板114的凹部11e。電性線材22貫穿轉向件12之位於底板124的凹部12b。滑軸塊13嵌合於滑槽11a之嵌合區11c。卡合件14之干涉塊142干涉滑軸塊13朝向旋轉區11b移動的路徑。連接器21可插設於其他電子零件,卡勾23可卡合於前述電子零件。按鈕15可解除卡勾23與電子零件的卡合關係。所述電子零件可為設置於主機板上的插槽,亦可為設置於擴充介面卡上的插槽。
請參照圖16及圖17,說明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在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旋轉位置的情形。圖16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旋轉位置的前視示意圖。圖17繪示沿圖16之E-E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如圖16及圖17所示,轉向件12可以軸線AX為軸心相對於基座11旋轉。轉向件12之一部分容置於基座11之位於頂板111的凹部11d。凹部11d提供了基座11讓位的空間,使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旋轉時,不會受到基座11之頂板111的阻礙。電性線材22隨著轉向件12的旋轉而彎曲。電性線材22貫穿轉向件12之位於頂板121的凹部12a。凹部12a提供了電性線材22走線的空間,使得電性線材22能夠順利彎曲,而不會受到轉向件12之頂板121的阻擋導致過度彎折。二滑軸塊13位於二干涉塊142之間。另外,此時如圖16所示,轉向件12之底板124及基座11之基準面BS夾第三角度θ3。第三角度θ3為實質上270度,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三角度θ3亦可大於180度且小於360度。
請參照圖18及圖19,說明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100在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三嵌合位置的情形。圖18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三嵌合位置的前視示意圖。圖19繪示沿圖18之F-F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如圖18及圖19所示,轉向件12相對於基座11位於第三嵌合位置時,第四抵靠面134抵靠於第一內壁11c1,第一抵靠面131抵靠於第二內壁11c2,第二抵靠面132抵靠於第三內壁11c3。轉向件12之底板124及基座11之基準面BS夾一第三角度θ3。第三角度θ3為實質上270度,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三角度θ3亦可大於180度且小於360度。
基座11之二側板112、113夾住轉向件12。轉向件12之一部分容置於基座11之位於頂板111的凹部11d。電性線材22貫穿轉向件12之位於頂板121的凹部12a。滑軸塊13嵌合於滑槽11a之嵌合區11c。卡合件14之干涉塊142干涉滑軸塊13朝向旋轉區11b移動的路徑。連接器21可插設於其他電子零件,卡勾23可卡合於前述電子零件。按鈕15可解除卡勾23與電子零件的卡合關係。所述電子零件可為設置於主機板上的插槽,亦可為設置於擴充介面卡上的插槽。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藉由轉向件以一軸線為軸心樞設於基座,且軸線貫穿轉向件的容置空間,使得轉向件能夠以各種角度相對於基座旋轉。因此,連接座組件之電性線材可彎折成不同角度,以因應不同理線方向的各種角度需求。連接器組件之電性線材可隨著連接座組件的彎折而一起彎曲,藉此順利連接不同的電子零件,且能夠避免連接器組件之電性線材因不當彎折而造成熔損的情形。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新型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00: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10:連接座組件 11:基座 111:頂板 112,113:側板 114:底板 11a:滑槽 11b:旋轉區 11c:嵌合區 11c1:第一內壁 11c2:第二內壁 11c3:第三內壁 11d,11e:凹部 12:轉向件 121:頂板 122,123:側板 124:底板 12a,12b:凹部 13:滑軸塊 131:第一抵靠面 132:第二抵靠面 133:第三抵靠面 134:第四抵靠面 14:卡合件 141:懸臂 142:干涉塊 143:撓性部 144:按壓臂 15:按鈕 20:連接器組件 21:連接器 22:電性線材 23:卡勾 AX:軸線 BS:基準面 D1:最小外徑 D2:最大外徑 D3:寬度 D4:最小內徑 S:容置空間 TH:貫通孔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θ3:第三角度
圖1繪示依照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之連接座組件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之連接座組件的側視示意圖。
圖5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組裝過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組裝過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一嵌合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8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一嵌合位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9繪示沿圖8之A-A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0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旋轉位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11繪示沿圖10之B-B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2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旋轉位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13繪示沿圖12之C-C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4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二嵌合位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15繪示沿圖14之D-D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6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旋轉位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17繪示沿圖16之E-E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8繪示圖1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在第三嵌合位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19繪示沿圖18之F-F線剖切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100: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10:連接座組件
11:基座
111:頂板
112,113:側板
114:底板
11a:滑槽
11b:旋轉區
11c:嵌合區
11d,11e:凹部
12:轉向件
121:頂板
122,123:側板
124:底板
12a,12b:凹部
13:滑軸塊
14:卡合件
141:懸臂
142:干涉塊
143:撓性部
144:按壓臂
15:按鈕
20:連接器組件
21:連接器
22:電性線材
23:卡勾
S:容置空間
TH:貫通孔

Claims (11)

  1. 一種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包括:一連接座組件,其包括:一基座;以及一轉向件,圍繞有一容置空間,該轉向件以一軸線為軸心樞設於該基座,該軸線貫穿該容置空間;以及一連接器組件,設置於該轉向件,該連接器組件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容置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連接座組件更包括二滑軸塊,該轉向件包括圍繞出該容置空間的一頂板、二側板及一底板,該二滑軸塊分別設置於該二側板之外側,該軸線貫穿該二滑軸塊,該基座具有二滑槽,該基座夾住該轉向件且該二滑軸塊分別位於該二滑槽內,該二滑槽之至少一者包括相連的一旋轉區及一嵌合區,該轉向件相對於該基座具有一旋轉位置及一嵌合位置,該轉向件位於該旋轉位置時,該二滑軸塊之至少一者位於該旋轉區,且該轉向件以該二滑軸塊樞設於該基座,該轉向件位於該嵌合位置時,該至少一滑軸塊嵌合於該嵌合區。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嵌合位置包括一第一嵌合位置及一第二嵌合位置,該基座具有一基準面,該轉向件位於該第一嵌合位置時,該底板及該基準面實質上夾180度,該轉向件位於該第二嵌合位置時,該底板及該基準面實質上夾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嵌合位置更包括一第三嵌合位置,該轉向件位於該第三嵌合位置時,該底板及該基準面實質上夾大於180度且小於360度。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至少一滑軸塊之形狀為多邊形且具有一最小外徑及一最大外徑,該嵌合區具有一寬度,該寬度大於該最小外徑且小於該最大外徑。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各該旋轉區之一最小內徑大於該最大外徑。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連接座組件更包括一卡合件,該卡合件包括一懸臂及一干涉塊,該懸臂連接於該基座,該干涉塊連接於該懸臂,該干涉塊常態位於該滑槽內,該轉向件位於該嵌合位置時,該干涉塊干涉該至少一滑軸塊朝向該旋轉區移動的路徑。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卡合件更包括一按壓臂及一撓性部,該懸臂經由該撓性部連接於該基座,該按壓臂連接於該撓性部且常態與該基座間隔一距離,該懸臂與該按壓臂位於該撓性部相對兩側,該按壓臂往該基座靠近時,該撓性部撓性變形並經由該懸臂帶動該干涉塊脫離干涉。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轉向件包括圍繞出該容置空間的一頂板、二側板及一底板,該頂板及該二側板一體不可分離,該底板卡合於該二側板。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連接器組件包括一連接器及一電性線材,該轉向件圍繞該連接器,該連接器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容置空間,該電性線材貫穿該基座,該電性線材之一部分位於該容置空間且連接至該連接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其中該連接器組件更包括一卡勾,該連接座組件更包括一按鈕,該卡勾設置於該連接器,該按鈕設置於該轉向件,該卡勾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容置空間且抵靠於該按鈕。
TW112208932U 2023-07-28 2023-08-22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TWM6476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9477 2023-07-28
CN202322004947.7U CN220291313U (zh) 2023-07-28 2023-07-28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7676U true TWM647676U (zh) 2023-10-21

Family

ID=89341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8932U TWM647676U (zh) 2023-07-28 2023-08-22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313U (zh)
TW (1) TWM64767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313U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0798B (zh)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20110244709A1 (en) Connector for use in accepting a base-plate
US9461404B2 (en) Connector
CN106711686A (zh) 具有卡定元件的连接器装置及用于该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
TWI514702B (zh) 連接器旋轉框、連接器及連接器基板裝置
US20080268678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integrated with rotating mechanism
TWM647676U (zh)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頭
TWM450105U (zh)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JP2017033697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プラグ
JP6997127B2 (ja) 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コネクタ
KR101537417B1 (ko) 소켓 커넥터
CN105981231B (zh) 连接器
JP2013247112A (ja) コネクタ
JP2015035391A (ja) コネクタ
TWI496370B (zh) 訊號傳輸接頭
US20110130041A1 (en) Minipci connector
TWM507594U (zh) 電連接器殼體
JP2007250397A (ja) コネクタ
TW201836220A (zh) 連接器組裝體
JP6911727B2 (ja) コネクタ用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TWM596997U (zh) 轉接器及電子設備
CN216055502U (zh)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CN115498350B (zh) 卡合构件及电池容置装置
JP5574506B2 (ja) コネクタ
JP5060982B2 (ja) 合体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