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36220A - 連接器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6220A
TW201836220A TW107105958A TW107105958A TW201836220A TW 201836220 A TW201836220 A TW 201836220A TW 107105958 A TW107105958 A TW 107105958A TW 107105958 A TW107105958 A TW 107105958A TW 201836220 A TW201836220 A TW 2018362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ion
portions
assembly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竹俊之
塩田龍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航空電子(美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航空電子(美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6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2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5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連接器組裝體,即使是在構成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及對象側連接器有尺寸公差的情況,亦可將複數個連接器連接於對象側連接器。   [解決手段]連接器組裝體(11),是由在與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側面具有突狀部(25)的第1連接器(21)、以及在與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側面具有凹陷部(35)的第2連接器(31)所成,使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嵌入至第2連接器(31)的凹陷部(35),藉此使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結合,僅在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的其中任一方,具備往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呈正交的方向進行浮移動作的浮移機構。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裝體
本發明,是關於連接器組裝體,特別是關於由裝卸自如的2個連接器所成的連接器組裝體。
以往所使用的連接器組裝體,是由複數個連接器所成,可將該等複數個連接器與複數個對象側連接器統一連接。例如,在WO2016/137486,揭示有由圖24及圖25所示般之同一形狀的複數個連接器所成的連接器組裝體。該連接器具備殼體1,該殼體1具有與連接器連接方向D1平行的4面,在殼體1的4面,各自具有嵌合部2、3、4及5。該嵌合部2與嵌合部4、以及嵌合部3與嵌合部5,是各自配置成相反朝向。
且,在該連接器的嵌合部2~5,各自形成有凸部2A、3A、4A及5A、以及凹部2B、3B、4B及5B。嵌合部2的凸部2A及凹部2B與嵌合部4的凹部4B及凸部4A,是各自具有能互相嵌合的形狀,嵌合部3的凸部3A及凹部3B與嵌合部5的凹部5B及凸部5A,是各自具有能互相嵌合的形狀。且,分別形成在嵌合部2~5的凸部與凹部,是由藉由磁力來互相吸引的材料所構成。   如圖26所示般,可將具有這種嵌合部2~5的複數個連接器彼此結合成使各自的嵌合部2與嵌合部4、以及嵌合部3與嵌合部5互相嵌合。此時,相鄰的連接器的凸部與凹部會互相以磁力來吸附,藉此使複數個連接器彼此的結合位置被固定,而構成連接器組裝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16/137486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構成WO2016/137486所揭示之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及未圖示的對象側連接器中,有著各自在製造及組裝之際發生尺寸公差的情況。且,WO2016/137486所揭示的連接器組裝體,是使構成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的位置,各自被固定在既定的位置。因此,在構成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及對象側連接器發生尺寸公差之際,會在構成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之間發生位置偏差,有著連接器組裝體無法與對象側連接器連接的情況。
本發明,是為了消除這種以往的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連接器組裝體,即使是在構成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及對象側連接器有尺寸公差的情況,亦可將複數個連接器連接於對象側連接器。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關於本發明的連接器組裝體,是由各自在前端部具有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部且朝向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並排地裝卸自如的2個連接器所成,該連接器組裝體,是由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所成,該第1連接器是在與連接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側面具有凸部,該第2連接器是在與連接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側面具有凹部,使第1連接器的凸部嵌入至第2連接器的凹部,藉此使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結合,僅在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的其中任一方,具備往與連接方向呈正交的方向進行浮移動作的浮移機構。
浮移機構,可具備在第1連接器的內部。
且,第1連接器的凸部,是沿著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來延伸的突狀部,第2連接器的凹部,是具有沿著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來延伸的滑動軌道和形成在滑動軌道之端部的抵接部,使第1連接器的突狀部,沿著第2連接器的滑動軌道來滑動,而抵接於滑動軌道的抵接部,藉此決定對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方向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亦可。   此外,第2連接器,可具有用來將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予以機械性固定的鎖定彈簧片。
且,使第1連接器的凸部與第2連接器的凹部互相往與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呈正交的方向嵌入,藉此決定對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方向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之中的一方具有磁鐵,另一方具有鐵磁性體,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是以磁鐵與鐵磁性體之間的磁力來互相吸附而固定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亦可。
此外,第1連接器的凸部與第2連接器的凹部,可使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配置成不管是在第1位態還是第2位態的任一者均可互相結合,該第1位態是使第1連接器的連接部與第2連接器的連接部在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互相成為相同位置,該第2位態是使第1連接器的連接部與第2連接器的連接部在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互相成為不同位置。
此外,第2位態,是使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之中具有浮移機構那一方的連接器,配置在比另一方的連接器還遠離對象側連接器的位置的位態亦可。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於使第1連接器的凸部嵌入至第2連接器的凹部,藉此使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結合,且僅使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的其中任一方,具備往與連接方向呈正交的方向進行浮移動作的浮移機構,故即使是在構成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及對象側連接器有尺寸公差的情況,亦可將複數個連接器連接於對象側連接器。
實施形態1   以下,根據附加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是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11的立體圖。連接器組裝體11,是由互相並列地結合的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所構成,該等的連接器21及31,是各自在前端部21A及31A具有對未圖示之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部22及32。且,在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的後端部21B及31B,各自連接有纜線23及33。   在此,方便上,將連接器組裝體11之對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器連接方向稱為Y方向,特別是,將從前端部21A及31A朝向後端部21B及31B的方向稱為+Y方向,將從第2連接器31朝向第1連接器21的方向稱為+X方向。且,將與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稱為Z方向。
於圖2,表示構成連接器組裝體11的第1連接器21的立體圖。第1連接器21,具有殼體24,在殼體24的-X方向側面,形成有對第2連接器31的結合面24A。該殼體24,例如,是使用絕緣性的樹脂材料等來構成。且,於殼體24,形成有從該結合面24A往-X方向突出,且沿著Y方向延伸的凸部亦即突狀部25。且,圖3是從-Y方向觀看第1連接器21的前視圖。如該圖3所示般,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是由從殼體24的結合面24A往-X方向突出的根部25A、以及從根部25A往-Z方向延伸的板狀部25B所構成。且,如圖2及圖3所示般,在殼體24的-Y方向端部形成有前端開口部24B,其對連接部22的周圍有既定距離的間隙。
於圖4表示除去殼體24之狀態的第1連接器21。如圖4所示般,第1連接器21,具有:與連接部22的+Y方向端部連結的金屬製之浮移構件26、與連接部22連結的連接器本體27、以及將連接器本體27與纜線23予以連接的纜線連結部28。連接器本體27與纜線連結部28,是僅透過未圖示的配線群來鬆弛地連結,只要是在既定的範圍內則可在X方向及Z方向彼此相對地位移。
在第1連接器21的連接部22所連結的浮移構件26,是由以下所構成:沿著XZ面伸出成板狀的擋板部26A、沿著XY面往+Y方向延伸的4個第1腕部26B、以及沿著YZ面往+Y方向延伸的4個第2腕部26C。在此,4個第1腕部26B,是連結於擋板部26A,且分別在連接器本體27的+Z方向側面及-Z方向側面對向地各配置2個。且,4個第2腕部26C,是分別連結於所對應之第1腕部26B的根部部分,且分別在連接器本體27的+X方向側面及-X方向側面對向地各配置2個。   且,在4個第1腕部26B及4個第2腕部26C的+Y方向端部,各自形成有從第1腕部26B及第2腕部26C延伸,且朝向遠離連接器本體27的方向彎曲成凸形狀的彎曲部26D。
圖5是將第1連接器21以平行於XY面的面來切斷,並從+Z方向觀看剖面的部分俯視剖面圖。且,圖6是將第1連接器21以平行於YZ面的面來切斷,並從-X方向觀看的部分側視剖面圖。如圖5及圖6所示般,於第1連接器21之殼體24的內側,分別形成有用來收納連接部22的一部分、浮移構件26及連接器本體27的收納室。亦即,在殼體24的內側,形成有:用來收納浮移構件26之擋板部26A的擋板收納室24C、用來收納第1腕部26B及第2腕部26C以及在各個腕部26B及26C所形成的彎曲部26D的腕收納室24D、以及用來收納連接器本體27的本體收納室24E。
如圖5及圖6所示般,擋板收納室24C,是對於浮移構件26的擋板部26A,形成為在X方向及Z方向分別有既定長度的間隙。且,於圖7,表示出以通過形成在第2腕部26C的彎曲部26D且平行於XZ面的面來切斷第1連接器21的前視剖面圖。如該圖7所示般,腕收納室24D,是分別形成為對於浮移構件26的第1腕部26B在+X方向及-X方向有間隙,且形成為對於第2腕部26C在+Z方向及-Z方向有間隙。   且,如圖5及圖6所示般,本體收納室24E,是形成為對於連接器本體27在X方向及Z方向有既定的間隙。
且,如圖6及圖7所示般,連接器本體27,是具備配線基板29,於配線基板29,連結有連接部22。連接部22與配線基板29,是與連接器本體27和纜線連結部28不同,為互相固定,且不會相對地位移。
根據以上的構造,第1連接器21是具有浮移機構,該浮移機構是在對於連接部22作用有X方向及Z方向的外力之際,與連接部22一起對連接器本體27進行X方向及Z方向的浮移動作。亦即,在對於連接部22作用有X方向的外力之際,浮移構件26的擋板部26A會在殼體24的擋板收納室24C內往外力作用的X方向滑動,且4個第1腕部26B會在殼體24的腕收納室24D內往外力作用的X方向滑動,此外,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亦會往外力作用的X方向滑動有擋板部26A及2個第1腕部26B位移的距離量。此時,對於連接器本體27分別配置在+X方向及-X方向的4個第2腕部26C之中,在連接部22之位移的方向所配置的2個第2腕部26C的彎曲部26D會抵接於殼體24之腕收納室24D的內壁。藉此,形成有該等2個彎曲部26D的各個第2腕部26C,是彈性變形成接近連接器本體27。因此,若對於第1連接器21之X方向的外力不再作用的話,彈性變形的2個第2腕部26C會藉由彈性力而透過各自的彎曲部26D來被殼體24之腕收納室24D的內壁給推回,可使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回到原本的位置。
且,在對於連接部22作用有Z方向的外力之際,浮移構件26的擋板部26A會在殼體24的擋板收納室24C內往外力作用的Z方向滑動,且4個第2腕部26C會在殼體24的腕收納室24D內往外力作用的Z方向滑動,此外,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亦會往外力作用的Z方向滑動有擋板部26A位移的距離量。此時,對於連接器本體27分別配置在+Z方向及-Z方向的4個第1腕部26B之中,在連接部22位移的方向所配置的2個第1腕部26B的彎曲部26D會抵接於殼體24之腕收納室24D的內壁。藉此,形成有該等2個彎曲部26D的各個第1腕部26B,是彈性變形成接近連接器本體27。因此,若對於第1連接器21之Z方向的外力不再作用的話,彈性變形的2個第1腕部26B會藉由彈性力而透過各自的彎曲部26D來被殼體24之腕收納室24D的內壁給推回,可使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回到原本的位置。
且,由於對於連接器本體27在+Z方向側及-Z方向側分別配置有2個第1腕部26B,對於連接器本體27在+X方向側及-X方向側分別配置有2個第2腕部26C,故能抑制浮移構件26對於殼體24繞著沿著Y方向的軸的旋轉,亦能抑制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對殼體24的旋轉運動。
於圖8,表示構成連接器組裝體11的第2連接器31的立體圖。第2連接器31,具有殼體34,在殼體34的+X方向側面形成有對第1連接器21的結合面34A,於殼體34的+Z方向側面,形成為使大致矩形狀的矩形凹部34B延伸至結合面34A。該殼體34,例如,是使用絕緣性的樹脂材料等來構成。且,形成有從結合面34A往-X方向凹陷,且沿著Y方向延伸的凹部亦即凹陷部35。該凹陷部35,具有:朝向殼體34的-Y方向,亦即朝向連接部32側開放地形成的插入口35A、沿著Y方向延伸的滑動軌道35B、形成在滑動軌道35B之+Y方向端部的抵接部35C、以及在凹陷部35的-X方向側面之中形成在矩形凹部34B之正下方的側面開口部35D。且,設置有金屬製的鎖定彈簧片36來從殼體34的矩形凹部34B進入至殼體34的內側。
圖9是從-Y方向觀看第2連接器31的前視圖。如圖8及圖9所示般,鎖定彈簧片36,含有:配置在殼體34之矩形凹部34B的滑動鈕36A、以及朝向+X方向彎曲成凸形狀的彈簧彎曲部36B,彈簧彎曲部36B,是從凹陷部35的側面開口部35D往凹陷部35的內部突出。
於圖10,表示去除殼體34之狀態的第2連接器31。如圖10所示般,第2連接器31,具有:與連接部32連結的連接器本體37、以及將連接器本體37與纜線33予以連接的纜線連結部38。   且,鎖定彈簧片36,含有:與滑動鈕36A和彈簧彎曲部36B連結且沿著連接器本體37的+X方向側面來配置的彈簧前端部36C、從彈簧彎曲部36B的頂部往+Y方向突出之板狀的止動件部36D、以及連結於彈簧彎曲部36B並沿著+Y方向延伸之板狀的固定部36E。
圖11是將第2連接器31以平行於XY面的面來切斷,並從+Z方向觀看剖面的部分俯視剖面圖。如圖11所示般,在第2連接器31之殼體34的內側,形成有將連接部32的一部分及連接器本體37予以收納的本體收納室34C。且,在凹陷部35,形成有:在比側面開口部35D還靠-Y方向側將凹陷部35與本體收納室34C予以分隔的前側分隔部35E、以及在比側面開口部35D還靠+Y方向側將凹陷部35與本體收納室34C予以分隔的後側分隔部35F。且,在前側分隔部35E與連接器本體37之間,形成有間隙34D。鎖定彈簧片36的固定部36E,是被固定在後側分隔部35F與連接器本體37之間。
圖12是將第2連接器31以平行於XZ面且通過鎖定彈簧片36之滑動鈕36A的平面來切斷,並從+Y方向觀看的前視剖面圖。且,圖13,是表示對鎖定彈簧片36的滑動鈕36A作用有-X方向的力而使滑動鈕36A往-X方向滑動之狀態的第2連接器31的前視剖面圖。如圖12所示般,在對鎖定彈簧片36的滑動鈕36A沒有作用-X方向的力的狀態下,鎖定彈簧片36的彈簧彎曲部36B會從側面開口部35D往凹陷部35的內部突出。如圖13所示般,若對滑動鈕36A作用有-X方向的力,則滑動鈕36A會往-X方向滑動。此時,在前側分隔部35E與連接器本體37之間所形成的間隙34D內,鎖定彈簧片36的彈簧前端部36C亦往-X方向滑動,其結果,彈簧彎曲部36B亦往-X方向滑動,而成為彈簧彎曲部36B不往凹陷部35內突出的狀態。
且,使鎖定彈簧片36的固定部36E被固定在凹陷部35的後側分隔部35F,藉此對於滑動鈕36A不再作用-X方向的力的話,鎖定彈簧片36,是藉由自身的彈性力而往+X方向位移,而如圖12所示般,可回到彈簧彎曲部36B從側面開口部35D往凹陷部35內突出的狀態。
將以上所說明的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予以互相結合,藉此可構成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11。在將連接器組裝體11連接於未圖示的對象側連接器之際,於構成連接器組裝體11的2個連接器21及31之中的第1連接器21的連接部22,可進行X方向及Z方向的浮移動作。因此,即使是在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以及與連接器組裝體11連接的2個對象側連接器有尺寸公差的情況,亦可將連接器組裝體11與2個對象側連接器予以連接。
如以上所說明般,連接器組裝體11,是結合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藉此來構成,但在以下,針對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的結合動作進行說明。   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的結合,是將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嵌入至第2連接器31的凹陷部35而達成。因此,例如圖14所示般,分別使第1連接器21位在-Y方向側,且使第2連接器31位在+Y方向側,並將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插入至第2連接器31之凹陷部35的插入口35A。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若插入至第2連接器31的凹陷部35的插入口35A,且沿著凹陷部35的滑動軌道35B往+Y方向滑動的話,會與鎖定彈簧片36的彈簧彎曲部36B接觸。若突狀部25進一步往+Y方向滑動的話,會如圖15所示般,使彈簧彎曲部36B被突狀部25按壓而往-X方向位移,並使與彈簧彎曲部36B連結著的彈簧前端部36C和止動件部36D、以及與彈簧前端部36C連結的滑動鈕36A,各自往-X方向位移。
若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進一步往+Y方向滑動,而抵接於凹陷部35的抵接部35C的話,會決定出在Y方向之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的結合位置。且,此時,突狀部25的-Y方向端部,是比鎖定彈簧片36的止動件部36D還位在+Y方向側,故彈簧彎曲部36B及止動件部36D是藉由鎖定彈簧片36的彈性力,而往+X方向位移。因此,如圖16所示般,鎖定彈簧片36的止動件部36D,是與突狀部25的-Y方向端部接觸,而可將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的結合位置予以機械性地固定。
圖17是將結合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的連接器組裝體11以平行於XZ面的面來切斷的前視剖面圖。如圖17所示般,可將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牢固地結合來構成連接器組裝體。在將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互相分離的情況時,是使第2連接器31之鎖定彈簧片36的滑動鈕36A往-X方向滑動,藉此一邊使彈簧彎曲部36B及止動件部36D往-X方向滑動,一邊使第1連接器21對於第2連接器31相對地往-Y方向位移即可。
如上述般,從在第2連接器31的連接部32側所形成的凹陷部35的插入口35A使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滑動來使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互相結合。例如,當插入口35A形成在第2連接器31之殼體34之+Y方向端部的情況時,在將所構成的連接器組裝體11連接於未圖示的對象側連接器之際,連接器組裝體11,是由對象側連接器受到+Y方向的力。此情況時,第1連接器21是對於第2連接器31朝向+Y方向側,亦即朝向插入口35A來位移,有著使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從第2連接器31的插入口35A脫離,而導致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分離之虞。在實施形態1的連接器組裝體11,插入口35A是形成在第2連接器31之殼體34的-Y方向端部,而使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抵接於第2連接器31的抵接部35C,藉此決定出在Y方向之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的結合位置。因此,在連接器組裝體11與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之際,可防止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互相分離的情況。
又,第1連接器21的浮移構件26,是具有4個第1腕部26B及4個第2腕部26C,但第1腕部26B及第2腕部26C的數量,並不限定於此。浮移構件26,只要可對第1連接器21的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進行X方向及Z方向的浮移動作的話,可適當設定第1腕部26B及第2腕部26C的數量。例如,浮移構件26,亦可對於連接器本體27在+Z方向側及-Z方向側,分別具有1個第1腕部26B,亦可分別具有3個以上的第1腕部26B。且,例如,浮移構件26,亦可對於連接器本體27在+X方向側及-X方向側,分別具有1個第2腕部26C,亦可分別具有3個以上的第2腕部26C。
且,第1連接器21之浮移構件26的形狀,只要可對第1連接器21的連接部22及連接器本體27進行X方向及Z方向的浮移動作的話,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第2腕部26C,不是從第1腕部26B延伸,而是從擋板部26A往+Y方向延伸亦可。
且,雖說明了形成有突狀部25的第1連接器21具有浮移機構,但亦可取代第1連接器21,而使第2連接器31具有浮移機構。但是,為了具備浮移機構,必須在殼體內有既定的容積,故以不具有凹陷部35的第1連接器21具有浮移機構為佳。
實施形態2   構成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11的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是將第1連接器21的突狀部25滑動於第2連接器31的凹陷部35藉此來互相結合,但第1連接器21與第2連接器31的結合方法,並不限定於該方法。
於圖18表示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41的立體圖。如圖18所示般,實施形態2的連接器組裝體41,是使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結合藉此來構成。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是各自在-Y方向端部具有連接部52及62,在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Y方向端部,各自連接有纜線53及63。且,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是各自具有殼體54及64。該第1連接器51的連接部52及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62,是各自具有與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1之第1連接器21的連接部22及第2連接器31的連接部32相同的構造。
且,實施形態2的第1連接器51,是具有與實施形態1之第1連接器21的浮移機構相同構造的浮移機構,殼體54內所含的元件,是與圖5及圖6所示之實施形態1之第1連接器21的殼體24內所含的元件相同。亦即,雖未圖示,但實施形態2的第1連接器51,是具有圖5及圖6所示之實施形態1之第1連接器21的浮移構件26及連接器本體27。且,雖未圖示,但實施形態2的第2連接器61,是具有圖11所示之實施形態1之第2連接器31的連接器本體37。   在此,於以下的說明中,省略與實施形態1的第1連接器21及第2連接器31相同之構成元件的詳細說明。
圖19是實施形態2之第1連接器51的立體圖。如圖19所示般,在第1連接器51之殼體54的-X方向側面,形成有對第2連接器61的結合面54A。且,於殼體54,分別使從該結合面54A往-X方向突出的凸部亦即3個突起54B、54C及54D,沿著+Y方向依序形成。在突起54B與突起54C之間,安裝有沿著結合面54A往Y方向延伸之板狀的第1鐵磁性體55A,在突起54C與突起54D之間,安裝有在Y方向比第1鐵磁性體55A還短的板狀的第2鐵磁性體55B。且,3個突起54B、54C及54D,是互相具有相同的大小。
圖20是實施形態2之第2連接器61的立體圖。如圖20所示般,在第2連接器61之殼體64的+X方向側面,形成有對第1連接器51的結合面64A。且,於殼體64,從該結合面64A分別使往-X方向凹陷的凹部亦即4個突起收容部64B、64C、64D及64E,沿著+Y方向依序形成。該等4個突起收容部64B、64C、64D及64E,是各自具有相同的大小。且,4個突起收容部64B、64C、64D及64E的大小,是各自比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54C及54D的大小還要略大,故突起54B、54C及54D的任一個,可嵌合於突起收容部64B、64C、64D及64E的任一個。且,在突起收容部64D與突起收容部64E之間,安裝有沿著結合面64A之板狀的磁鐵65。
且,突起收容部64B與突起收容部64D之間的距離,是和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與突起54C之間的距離相同。且,突起收容部64D與突起收容部64E之間的距離,是和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C與突起54D之間的距離相同。且,突起收容部64C與突起收容部64E之間的距離,是和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與突起54C之間的距離相同。因此,將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54C及54D,分別嵌入至第2連接器61的突起收容部64B、64D及64E,藉此如圖18所示般,可將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予以結合。此時,第1連接器51的鐵磁性體55B與第2連接器61的磁鐵65,是藉由磁力而互相吸附。其結果,使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的結合位置被固定。   在此,方便上,是如圖18所示般,將第1連接器51的連接部52與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62彼此在Y方向位於相同位置的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結合位置稱之為第1位態。
且,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及54C,可分別嵌入至第2連接器61的突起收容部64C及64E。其結果,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可在圖21所示的位態互相結合。此時,第1連接器51的鐵磁性體55A與第2連接器61的磁鐵65是藉由磁力來互相吸附,而使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的結合位置被固定。
在此,方便上,是如圖21所示般,將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62比第1連接器51的連接部52還位在-Y方向側的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結合位置稱之為第2位態。構成連接器組裝體41的2個連接器51及61之中,在僅使用第2連接器61的情況時,是將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以該第2位態來互相結合,藉此可使第1連接器51不妨礙第2連接器61的使用。
如上述般,實施形態2的連接器組裝體41,是將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54C及54D與第2連接器61的突起收容部64B、64D及64E,分別予以嵌合,藉此較容易將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予以結合。且,第1連接器51,是具有浮移機構,故即使是在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以及與連接器組裝體41連接的2個對象側連接器有尺寸公差的情況,亦可將連接器組裝體41與2個對象側連接器予以連接。   且,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B、54C及54D與第2連接器61的突起收容部64B、64C、64D及64E,是配置成使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在第1位態及第2位態的任一者皆可互相結合,故可配合用途來個別使用該等第1位態及第2位態。
又,在實施形態2,雖說明了第1連接器51具有鐵磁性體55A及55B,第2連接器61具有磁鐵65,但只要可使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藉由磁力來互相吸附的話,亦可為第1連接器51具有磁鐵,第2連接器61具有鐵磁性體。且,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亦可各自具有磁鐵。此情況時,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磁鐵,是分別將具有彼此相異之磁極的面配置成朝向-X方向及+X方向。
且,第2連接器61的突起收容部64B與突起收容部64C的距離,是和突起收容部64D與突起收容部64E的距離不同為佳。藉此,例如,第1連接器51的突起54C及54D,是分別防止嵌入至第2連接器61的突起收容部64B及64C,而可在既定的位態,結合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
以下,表示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41的使用例。如圖22所示般,連接器組裝體41,可使用在連接多功能擴充座71與個人電腦72之間的纜線單元81。纜線單元81,具有2條纜線53及63,在纜線53的一端連接有連接器組裝體41的第1連接器51,且在纜線63的一端連接有連接器組裝體41的第2連接器61,在纜線53及63的另一端,連接有多功能擴充座用連接器42。   多功能擴充座71,例如,是連接於筆記型個人電腦,藉此可用來謀求主要為追加介面等之個人電腦的功能擴張,可與各種的個人電腦連接,可在所連接的個人電腦之間進行資訊的傳送並且可對個人電腦進行電源的供給。
圖22所示的個人電腦72,是大容量的筆記型個人電腦,亦即,可傳輸大容量的資訊且消耗電力較大的個人電腦。個人電腦72,是具備個人電腦側連接器72A,其可將構成連接器組裝體41的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52及62予以同時連接。對於個人電腦72的個人電腦側連接器72A來連接纜線單元81的情況時,可將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以第1位態來互相結合的狀態,來將該等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52及62對於個人電腦72的個人電腦側連接器72A同時地連接。藉此,可在多功能擴充座71與個人電腦72之間進行大容量的傳輸。
且,亦可取代圖22所示之大容量的個人電腦72,來將纜線單元81連接於圖23所示之小型的個人電腦73。個人電腦73,並沒有必要如圖22所示的個人電腦72那般同時使用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雙方,是只要1個連接器就可充分地進行資訊的傳輸與電力的收授的小容量的筆記型個人電腦。且,個人電腦73,是具備僅用來連接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52及62之任一方的個人電腦側連接器73A。對於個人電腦73的個人電腦側連接器73A來連接纜線單元81的情況時,是如圖23所示般,將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以第2位態來互相結合,藉此可以只讓不具有浮移機構的第2連接器61的連接部62連接於個人電腦73的個人電腦側連接器73A。此外,藉由使第1連接器51及第2連接器61以第2位態互相結合,而讓沒有被使用的第1連接器51不會在連接第2連接器61與個人電腦73之際成為阻礙。
如上述般,根據關於實施形態2的連接器組裝體41,可將第1連接器51與第2連接器61以第1位態互相結合的狀態、以及以第2位態互相結合的狀態,因應用途來個別使用。
1‧‧‧殼體
2、3、4、5‧‧‧嵌合部
2A、3A、4A、5A‧‧‧凸部
2B、3B、4B、5B‧‧‧凹部
D1‧‧‧連接器連接方向
11、41‧‧‧連接器組裝體
21、51‧‧‧第1連接器
21A、31A‧‧‧前端部
21B、32B‧‧‧後端部
22、32、52、62‧‧‧連接部
23、33、53、63‧‧‧纜線
24、34、54、64‧‧‧殼體
24A、34A、54A、64A‧‧‧結合面
24B‧‧‧前端開口部
24C‧‧‧擋板收納室
24D‧‧‧腕收納室
24E、34C‧‧‧本體收納室
25‧‧‧突狀部
25A‧‧‧根部
25B‧‧‧板狀部
26‧‧‧浮移構件
26A‧‧‧擋板部
26B‧‧‧第1腕部
26C‧‧‧第2腕部
26D‧‧‧彎曲部
27、37‧‧‧連接器本體
28、38‧‧‧纜線連結部
29‧‧‧配線基板
31、61‧‧‧第2連接器
34B‧‧‧矩形凹部
34D‧‧‧間隙
35‧‧‧凹陷部
35A‧‧‧插入口
35B‧‧‧滑動軌道
35C‧‧‧抵接部
35D‧‧‧側面開口部
35E‧‧‧前側分隔部
35F‧‧‧後側分隔部
36‧‧‧鎖定彈簧片
36A‧‧‧滑動鈕
36B‧‧‧彈簧彎曲部
36C‧‧‧彈簧前端部
36D‧‧‧止動件部
36E‧‧‧固定部
42‧‧‧多功能擴充座用連接器
54B、54C、54D‧‧‧突起
55A、55B‧‧‧鐵磁性體
64B、64C、64D、64E‧‧‧突起收容部
65‧‧‧磁鐵
71‧‧‧多功能擴充座
72、73‧‧‧個人電腦
72A、73A‧‧‧個人電腦側連接器
81‧‧‧纜線單元
圖1是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立體圖。   圖2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3是從連接器連接方向觀看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4是在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中表示除去殼體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的部分俯視剖面圖。   圖6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的部分側視剖面圖。   圖7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的前視剖面圖。   圖8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9是從連接器連接方向觀看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10是在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中表示除去殼體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1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的部分俯視剖面圖。   圖12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的前視剖面圖。   圖13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之滑動鈕在滑動之狀態的前視剖面圖。   圖14是表示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結合動作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構成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結合動作的連接器組裝體的部分俯視剖面圖。   圖16是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部分俯視剖面圖。   圖17是關於實施形態1之連接器組裝體的前視剖面圖。   圖18是關於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立體圖。   圖19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0是構成關於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1是表示構成關於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的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於第2位態互相結合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2是表示關於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對大容量個人電腦之使用例的立體圖。   圖23是表示關於實施形態2之連接器組裝體對小容量個人電腦之使用例的立體圖。   圖24是從正面側觀看WO2016/137486所揭示之構成以往之連接器組裝體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5是從背面側觀看WO2016/137486所揭示之構成以往之連接器組裝體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6是表示WO2016/137486所揭示之構成以往之連接器組裝體的複數個連接器之結合動作的立體圖。

Claims (7)

  1. 一種連接器組裝體,是由各自在前端部具有對對象側連接器連接的連接部且朝向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並排地裝卸自如的2個連接器所成,其特徵為,是由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所成,   該第1連接器是在與前述連接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側面具有凸部,   該第2連接器是在與前述連接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側面具有凹部,   使前述第1連接器的凸部嵌入至前述第2連接器的凹部,藉此使前述第1連接器與前述第2連接器結合,   僅在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的其中任一方,具備往與前述連接方向呈正交的方向進行浮移動作的浮移機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組裝體,其中,前述浮移機構,是具備在第1連接器的內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組裝體,其中,前述第1連接器的凸部,是沿著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來延伸的突狀部,   前述第2連接器的凹部,是具有沿著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來延伸的滑動軌道和形成在前述滑動軌道之端部的抵接部,   使前述第1連接器的突狀部,沿著前述第2連接器的滑動軌道來滑動,而抵接於前述滑動軌道的前述抵接部,藉此決定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方向的前述第1連接器與前述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組裝體,其中,前述第2連接器,具有用來將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予以機械性固定的鎖定彈簧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組裝體,其中,使前述第1連接器的凸部與前述第2連接器的凹部互相往與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呈正交的方向嵌入,藉此決定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連接方向的前述第1連接器與前述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   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之中的一方具有磁鐵,另一方具有鐵磁性體,   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是以前述磁鐵與前述鐵磁性體之間的磁力來互相吸附而固定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的結合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連接器組裝體,其中,前述第1連接器的凸部與前述第2連接器的凹部,可使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配置成不管是在第1位態還是第2位態的任一者均可互相結合,該第1位態是使前述第1連接器的連接部與前述第2連接器的連接部在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互相成為相同位置,該第2位態是使前述第1連接器的連接部與前述第2連接器的連接部在對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連接方向互相成為不同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組裝體,其中,前述第2位態,是使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之中具有前述浮移機構那一方的連接器,配置在比另一方的連接器還遠離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位置的位態。
TW107105958A 2017-03-02 2018-02-22 連接器組裝體 TW2018362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66121P 2017-03-02 2017-03-02
US62/466,121 2017-03-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6220A true TW201836220A (zh) 2018-10-01

Family

ID=632953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2882A TW201937815A (zh) 2017-03-02 2018-02-22 連接器組裝體
TW107105958A TW201836220A (zh) 2017-03-02 2018-02-22 連接器組裝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2882A TW201937815A (zh) 2017-03-02 2018-02-22 連接器組裝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9246B1 (zh)
CN (1) CN108539455A (zh)
TW (2) TW2019378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81785S1 (en) * 2012-09-11 2017-03-21 Apple Inc. Adapter
US10743433B2 (en) 2018-10-15 2020-08-11 Dell Products L.P. Modular floating mechanism design for cable blind mating at server infra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3127A (en) * 1990-04-20 1991-12-17 Amp Incorporated Strain relief assembly for flat cable connector
JP2001015223A (ja) * 1999-06-25 2001-01-19 Nec Corp 汎用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結合方法
US6688913B2 (en) * 2002-04-17 2004-02-10 Chun-De Li Connector assembly structure
TW580200U (en) * 2002-12-27 2004-03-11 Chou-Hsua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207447Y (zh) * 2008-04-30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7967631B2 (en) * 2008-06-06 2011-06-2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nsulators
JP5494236B2 (ja) * 2010-05-28 2014-05-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アー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1750024U (zh) * 2010-07-28 2011-02-16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02259936U (zh) * 2011-10-28 2012-05-30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性连接器
TWM445791U (zh) * 2012-05-17 2013-01-21 Tuton Technology Co Ltd 萬用電路板模組及使用該萬用電路板模組的連接器
US8672708B2 (en) * 2012-07-09 2014-03-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floatable module assembly with a coupling member
US9172174B2 (en) * 2012-07-12 2015-10-27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ion socket having insulating seats stacked together
TWM447609U (zh) * 2012-07-20 2013-02-21 Speedtech Corp 傳輸高頻訊號之高密度連接器結構
CN110752487B (zh) * 2013-09-18 2023-03-21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包括极性件的电连接器组件
WO2016029347A1 (en) * 2014-08-25 2016-03-03 Friwo Geraetebau Gmbh Plug-in power supply with interchangeable mains plug units
US10686277B2 (en) 2015-02-27 2020-06-1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Features to conjoin one-lane cable assemblies
CN205657237U (zh) * 2016-05-31 2016-10-1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件、对配连接件、连接组件及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455A (zh) 2018-09-14
TW201937815A (zh) 2019-09-16
US10069246B1 (en) 2018-09-04
US20180254585A1 (en) 2018-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3810B2 (ja) 平衡伝送用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9383523B2 (en) Stackable optical fiber adapter
CN103928793B (zh) 电连接装置
JP6925883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201843882A (zh) 插頭連接器
TW201611423A (zh) 正反雙向電連接器
TW201323956A (zh) 具有c型平面對準及固定特徵的光學收發器介面
TW201836220A (zh) 連接器組裝體
TW201801401A (zh) 線纜托盤組件
JP2018081873A (ja) コネクタ及び複合コネクタ
JP6270144B2 (ja) 調心機能付きコネクタ
TWM329781U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7161926B2 (ja) 電子装置
CN108352644A (zh) 连接器
US79614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1396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CN104979719B (zh) Usb插座
US1098551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ocket fixed in two perpendicular connecting axes
CN216083179U (zh) 光纤适配器
TW201944927A (zh) 撓性結構及具有撓性結構的組合(二)
TW201711556A (zh) 固定件及應用其之伺服器
JP6360451B2 (ja) コネクタ
CN109755828B (zh) 转接器及包含其的电子组件
TW201904144A (zh)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CN220291313U (zh)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