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5502U -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55502U CN216055502U CN202121945130.4U CN202121945130U CN216055502U CN 216055502 U CN216055502 U CN 216055502U CN 202121945130 U CN202121945130 U CN 202121945130U CN 216055502 U CN216055502 U CN 2160555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onnector
- guide
- connector assembly
- accommoda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15—Terminal blocks providing connections to wires o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35—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involving non-elastic deformation, e.g. plastic deformation, mel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端子(120),第一壳体限定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01);和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壳体(210)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端子(220),第二壳体适于部分地插入所述容纳腔(101)内,使得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接触,以将第二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器彼此电连接。第二壳体(210)设置有斜插限制结构(213),该斜插限制结构被构造成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被以倾斜姿态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上,以阻止第二壳体进一步倾斜插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其具有用于在连接器组装的过程中限制连接器的过度斜插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用于在诸如线缆之类的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建立电连接。常规的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采用配合的插头、插座设计,在将插头连接器插入到插座连接器的过程中,由于操作空间有限或为了便于操作,插头连接器最初通常以倾斜状态部分地进入插座连接器,倾斜插入的插头连接器不能与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或针脚对准,因此可能会导致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或针脚折弯或歪斜,导致最终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公开。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壳体限定上端开口的容纳腔;和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端子,第二壳体适于部分地插入所述容纳腔内,使得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接触,以将第二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器彼此电连接;第二壳体设置有斜插限制结构,该斜插限制结构被构造成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被以倾斜姿态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上,以阻止第二壳体进一步倾斜插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适于插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且所述斜插限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处,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适于插入所述容纳腔中之后露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插限制结构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插入所述容纳腔中之后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上或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插限制结构包括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向下延伸的凸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插限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容纳腔的一个内表面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槽,并且第二壳体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对应的第一引导肋,该第一引导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适于在第二壳体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在对应的第一引导槽中被引导和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插限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引导肋相反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插限制结构和所述第一引导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反的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导槽和位于两个第一引导槽之间的一个第二引导槽,第二引导槽具有不同于第一引导槽的尺寸;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一一对应的第一引导肋和位于两个第一引导肋之间的一个第二引导肋,该第二引导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具有与第二引导槽相匹配的尺寸,以适于在第二壳体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引导槽中被引导和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导槽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引导槽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的角部被倒角或具有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向底面倾斜延伸的斜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接端子,所述壳体适于部分地插入一个配对连接器的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斜插限制结构,该斜插限制结构被构造成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配对连接器被以倾斜姿态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抵靠在所述配对连接器上,以阻止所述壳体进一步倾斜插入。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侧视透视图,其中(a)示出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对准姿态组装到第一连接器前的状态,(b)示出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装后的状态;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另一侧视透视图,其中(a)示出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对准姿态组装到第一连接器前的状态,(b)示出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装后的状态;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其中(a)示出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对准姿态组装到第一连接器前的状态,(b)示出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装后的状态;
图4是侧视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倾斜姿态插入到第一连接器中的过程;
图5是另一侧视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倾斜姿态插入到第一连接器中的过程;
图6是截面示意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倾斜姿态插入到第一连接器中的过程;以及
图7是透视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倾斜姿态插入到第一连接器中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由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阐述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此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说明,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它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上部”和“下部”等方向性术语是根据附图进行限定的,但是部件的形状和位置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可以按照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而非意图限制和/或约束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种”以及“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在本公开中,“包括”、“包含”、“具有”和类似术语用于列举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所述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种不同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项目的多个组合或多个相关联的项目中的任一个项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连接器组件,其例如用于将线缆10电连接至电路板,如设置在电气设备(例如,各种家用电器、车载电器等)的壳体内的电路板或控制面板。这种连接器组件例如可以用于各种家用电器、车载电器等的电连接。
在如图1-7所示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包括适于相互配合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端子120,第一壳体110具有由内表面限定的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在其上端或面向第二连接器200的一侧开口,以接纳插入的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端子120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内。例如,第一连接端子可以包括信号端子和/或电力端子,适于电连接至电路板。示例性地,如图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20的一端位于第一壳体110内,以用于与插入容纳腔101中的第二连接器200电连接,而第一连接端子120的相反的另一端从第一壳体110露出,以电连接至电路板。
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壳体210和设置在第二壳体210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20。示例性地,第二连接端子220适于与线缆10电连接,例如,线缆10可以插接到第二壳体210中,以与第二连接端子220电连接。第二壳体210适于部分地插入第一壳体110的容纳腔101内,使得第二连接端子220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110电接触,以将第二连接器200和第一连接器100彼此电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沿水平方向X延伸的长度、沿水平方向Y延伸的宽度、沿竖直方向或上下方向Z延伸的高度。
通常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上设置相匹配的引导结构,以恰当地引导第二壳体210至第一壳体110的容纳腔101的插入。作为示例,如1和4所示,第一壳体110的一个内表面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的第一引导槽111,而第二壳体210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引导槽111对应的第一引导肋211,第一引导肋211也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适于在第二壳体210插入容纳腔101的过程中在对应的第一引导槽111中被引导和移动,从而将第二壳体恰当地定位在容纳腔101中。
在组装中,可以以第二连接器200与第一连接器100对准的方式,如在图中的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Z上对准,使得第一引导肋211与对应的第一引导槽111在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Z上对准,以将第二连接器200插接到第一连接器100中,实现第二连接端子220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110之间的正确连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作环境或操作空间的限制,或者为了便于操作,操作人员通常使第二连接器200处于倾斜姿态(如偏离沿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Z上的对准),使得第一引导肋211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上滑动来找寻对应的第一引导槽111,即进行预插入或试探性插入操作。在这种找寻过程中,处于倾斜姿态的第二连接器200的一部分(如第二壳体210的角部)在容纳腔101内移动,导致第二壳体210的一部分过深地进入容纳腔101,可能接触或触碰到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连接端子120,这种接触或触碰有可能会导致第一连接端子120歪斜或弯折,进而可能导致后续的电连接不良。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10设置有斜插限制结构213,该斜插限制结构213用于在第二壳体21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被以倾斜姿态插入容纳腔101的过程中抵靠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上,避免第二壳体210由于歪斜而过深地进入到容纳腔101中,阻止第二壳体210进一步倾斜插入,从而防止处于倾斜姿态的第二壳体210接触或触碰位于第一壳体110内的第一连接端子120。
在示例性地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10的一部分,如下部,适于插入和定位在容纳腔101中,如图1-3中的(b)部分所示,而线缆10适于从第二壳体210的顶部插接到第二壳体210中以与第二连接端子220电连接。斜插限制结构213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的上部处,在第二壳体210的下部适于插入容纳腔101中之后,或者在第二连接器200适当地组装到第一连接器100中之后,斜插限制结构213位于第一壳体110之外或露出。
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二壳体210的下部适于插入容纳腔101中之后,或者在第二连接器200适当地组装到第一连接器100中之后,斜插限制结构213可以抵靠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上,或位于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的上方,如正上方,从而可以在一些意外情况下,如在第二连接器被意外地触碰或挤压的情况下,阻止第二壳体210进入到第一壳体110的容纳腔101中的过深位置,避免损坏连接端子或避免移位导致的连接端子的不良接触。
作为示例,斜插限制结构213可以包括凸棱,其例如从第二壳体210的上端向下延伸一长度(该长度例如小于第二壳体在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斜插限制结构213的下端面在第二壳体21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被以倾斜姿态插入容纳腔101的过程中抵靠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上。
将会理解,斜插限制结构213的位置和/或延伸的长度可以被设置为使得在无论第二壳体210以任一种倾斜姿态被预插入到容纳腔101中的过程中或在第一引导肋211在第二壳体210处于任一种倾斜姿态时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上滑动过程中,斜插限制结构213都能够抵靠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上并确保第二壳体210不会接触或触碰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连接端子120。在找寻到第一引导槽111之后,操作人员可以将第二壳体210从倾斜姿态转换成在上下方向Z上与第一壳体110对准的姿态(在这种对准姿态中,第二壳体210中的第二连接端子220将与第一壳体110中的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110对准),使第一引导肋211进入第一引导槽111,在配合的第一引导肋211和第一引导槽111的引导作用下,将第二壳体210正确地或对准地插入到第一壳体110的容纳腔101中。
如图1-7所示,斜插限制结构213至少设置或形成在第二壳体210的上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处,如在第二壳体210的上部的一侧的两个角部处。
在如图1-2、4-5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斜插限制结构213位于第二壳体210的与第一引导肋211相反的一侧,例如斜插限制结构213和第一引导肋211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210在宽度方向Y上的相反的外表面上,从而在第二壳体210以倾斜姿态被预插入到容纳腔101中的过程中,位于第二壳体210的相反两侧的第一引导肋211和斜插限制结构213分别在第一壳体110的相反的上端面(即,沿宽度方向Y相反的两个上端面)上滑动,避免第二壳体210在宽度方向Y上的某一个部分歪斜而过深地进入容纳腔101。
示例性地,位于第二壳体210的上部的角部处的斜插限制结构213可以跨接第二壳体210的相邻的两个外表面,从而可以在第二壳体210以倾斜姿态被预插入到容纳腔101中的过程中和在第二壳体210插入到容纳腔101中之后,都可以更加稳定地保持第二壳体210的姿态。
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上可以形成有两个或更多个第一引导槽111,在两个第一引导槽111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二引导槽112(参见图1和4),第二引导槽112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并具有不同于第一引导槽111的尺寸,例如具有不同第一引导槽111的宽度和/或长度。相应地,第二壳体2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引导槽111一一对应的第一引导肋211和位于两个第一引导肋211之间的一个第二引导肋212,第二引导肋212同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位置与第二引导槽112对应,并具有与第二引导槽112相匹配的尺寸,从而在第二壳体210插入容纳腔101的过程中第二引导肋212适于在第二引导槽112中被引导和移动。另一方面,第二引导槽112和第二引导肋212的尺寸不同于第一引导槽111和第一引导肋211,可以防止误插第二壳体或防止第二壳体以不合适的方位被插入到容纳腔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槽112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引导槽111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即第二引导肋212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引导肋211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从而可以确保第二壳体以正确的姿态被引导并插入到容纳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壳体210的下部的角部被倒角,或具有从第二壳体210的侧面向底面倾斜延伸的斜面或曲面,这可以在第二壳体210以倾斜姿态被预插入到容纳腔101中的过程中。进一步避免第二壳体210的下部的角部接触或触碰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连接端子120。可以理解,第二壳体210的下部沿宽度方向Y的整个角部可以被倒角或形成有斜面或曲面。在一些示例中,通过设置上述斜插限制结构213,或/或通过斜插限制结构213与第二壳体210的这种被倒角或有斜面的角部的组合,可以使得在无论第二壳体210以任一种倾斜姿态被预插入到容纳腔101中的过程中,第二壳体210的下部的该角部与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连接端子120之间的最小间距为0.19mm或更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此外应注意,除非另外指明,本文中使用的措词“包括”、“包含”、“具有”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端子(120),第一壳体限定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01);和
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壳体(210)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端子(220),
第二壳体适于部分地插入所述容纳腔(101)内,使得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接触,以将第二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器彼此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第二壳体(210)设置有斜插限制结构(213),该斜插限制结构被构造成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被以倾斜姿态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上,以阻止第二壳体进一步倾斜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适于插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且
所述斜插限制结构(21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处,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适于插入所述容纳腔中之后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插限制结构(213)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插入所述容纳腔中之后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上或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插限制结构(213)包括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向下延伸的凸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插限制结构(21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容纳腔的一个内表面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槽(111),并且
第二壳体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对应的第一引导肋(211),该第一引导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适于在第二壳体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在对应的第一引导槽中被引导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插限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引导肋相反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插限制结构和所述第一引导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反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导槽(111)和位于两个第一引导槽之间的一个第二引导槽(112),第二引导槽具有不同于第一引导槽的尺寸;并且
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一一对应的第一引导肋(211)和位于两个第一引导肋之间的一个第二引导肋(212),该第二引导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具有与第二引导槽相匹配的尺寸,以适于在第二壳体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引导槽中被引导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引导槽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引导槽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5和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的角部被倒角或具有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向底面倾斜延伸的斜面。
12.一种连接器(200),包括:壳体(2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接端子(220),所述壳体适于部分地插入一个配对连接器的容纳腔(101)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10)外侧设置有斜插限制结构(213),该斜插限制结构被构造成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配对连接器被以倾斜姿态插入所述容纳腔的过程中抵靠在所述配对连接器上,以阻止所述壳体进一步倾斜插入。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5130.4U CN216055502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
DE102022120604.1A DE102022120604A1 (de) | 2021-08-18 | 2022-08-16 |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und Steckverbinder |
US17/890,344 US20230054113A1 (en) | 2021-08-18 | 2022-08-18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5130.4U CN216055502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55502U true CN216055502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59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45130.4U Active CN216055502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54113A1 (zh) |
CN (1) | CN216055502U (zh) |
DE (1) | DE102022120604A1 (zh) |
-
2021
- 2021-08-18 CN CN202121945130.4U patent/CN216055502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16 DE DE102022120604.1A patent/DE102022120604A1/de active Pending
- 2022-08-18 US US17/890,344 patent/US2023005411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2120604A1 (de) | 2023-02-23 |
US20230054113A1 (en) | 2023-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19691B1 (ko) | 커넥터 | |
KR101928630B1 (ko) | 커넥터 장치 | |
US6811411B1 (en) |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4836046B (zh) | 连接器端子 | |
CN10473389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390838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TWI394327B (zh) | 電連接器 | |
CN218867558U (zh) | 紧凑型电连接器 | |
US1217665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uiding structure and mating groov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WO1993003513A1 (en) | Board to board interconnect | |
CN112531402A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13753127U (zh) | 电连接装置 | |
US714427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uidance face | |
US10886656B2 (en) | Automotive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automotiv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201699214U (zh) | 电连接器的锁定装置 | |
TWI628881B (zh) | Connector device for substrate connection | |
US645461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full-insertion indicating means | |
CN216055502U (zh) |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 |
CN207320401U (zh)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
US680557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device | |
JP200027719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装置 | |
CN211929737U (zh) | 中继连接器 | |
CN210111179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0797691A (zh) |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
CN222380972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