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1179U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11179U CN210111179U CN201921022239.3U CN201921022239U CN210111179U CN 210111179 U CN210111179 U CN 210111179U CN 201921022239 U CN201921022239 U CN 201921022239U CN 210111179 U CN210111179 U CN 2101111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imiting
- plate
- limiting plate
- butt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印刷电路板、限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暴露于所述对接部前侧的舌板及设置于所述舌板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若干金手指,所述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完全位于所述对接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舌板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舌板在横向方向上的相应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引槽,以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能够与对接连接器精准对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电气装置中不可缺少的元件。随着电子电气装置的更新换代,电连接器已发展成相当成熟的产品。对于电连接器提而言,能够接触稳定并且可靠、高速的传输信号或者电流是必须的。一般而言,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具有电路板、绝缘本体及线缆,而电路板具有突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上、下表面分布有与电缆相连的若干金属接触指,以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相对接。然而,当电连接器组件在电子设备中的安装空间有限、且插头连接器的尺寸被控制得越来越小时,由于线缆的应力,插头连接器容易被插斜而导致电路板会抵顶插座端子,进而很难避免由此而导致的插座端子的垮塌变形。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对接连接器精准对接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印刷电路板、限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暴露于所述对接部前侧的舌板及设置于所述舌板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若干金手指,所述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完全位于所述对接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舌板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舌板在横向方向上的相应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引槽,以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将所述舌板的上表面部分遮盖,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引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具有一对第二限位板,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自相应第二限位板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板在竖直面上的投影至少大部分地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在该竖直面上的投影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对延伸部外,所述一对延伸部沿高度方向或横向方向相对设置,并且自所述主体部或对接部一体地向前延伸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且自所述舌板的三侧将其完全遮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板向前延伸以使其前表面至少位于所述舌板的前末端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舌板垂直且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具有平坦的导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延伸部具有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臂部,同一个所述延伸部的两个臂部沿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在两个所述臂部之间形成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定位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并夹置于对应的一对臂部之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所述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以与所述电连接器的金手指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避免其印刷电路板损坏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至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未对接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9至图11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13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14是图13所示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17至图18是图16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印刷电路板2、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金属锁扣件3以及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电性连接的数据传输线缆4.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对接部11及自所述对接部11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部12。所述对接部11具有设置于其相对设置的两侧的突出部112及位于其最前端的对接面111。
具体地,所述一对突出部112设置于所述对接部11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突出部112与所述主体部12相连,且自所述主体部12的前表面120向前延伸形成,于所述横向方向上,每一所述突出部112的外表面与所述主体部12的相应外表面共面。
所述对接部11具有一对安装部113、位于所述一对安装部113之间的鼻部114及位于所述鼻部114后侧的卡扣部115。每一所述安装部113与所述鼻部114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鼻部114及所述安装部113自所述对接面111向后延伸,且每一所述安装部113具有横向壁1131及与所述横向壁1131垂直的纵向壁1132,因此,自所述对接部11的上侧向下看,每一所述安装部113呈L形,所述纵向壁1132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横向壁11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每一所述横向壁1131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孔1133,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1133沿前后方向将对应的横向壁1131贯穿。每一所述安装孔1133具有相互连通的宽段与窄段,且所述宽段位于所述窄段的下方。每一所述安装孔1133的后侧形成有一斜面(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11上设置有条状的阻挡部116,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116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可由一个或多个凸包形成,并且所述阻挡部116也可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2上。
所述主体部12具有一对沿横向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增高壁121及位于所述一对增高壁121之间的一对凸部123,所述增高壁121突设于所述主体部12的上侧。所述一对凸部123位于所述阻挡部116的后侧,且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设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每一所述凸部123具有向后开放设置的收容槽1232,并且所述一对凸部123的两个收容槽1232朝向彼此开放设置,如此以使所述收容槽1232和所述一对凸部123之间的间隔空间相连通。
所述绝缘本体1进一步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延伸部13,其中每一所述延伸部13自所述主体部12的所述前表面120向前延伸形成。另外,每一延伸部13的上表面与所述主体部12的上表面共面。
每一所述延伸部13具有自所述主体部12向前延伸的连接部131及自所述连接部13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臂部132。每一所述臂部132呈平板状,同一延伸部13的两个臂部132沿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在两个所述臂部132之间形成收容通道133。至少一个所述臂部132上设置有锁扣孔134,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侧的所述臂部132上开设有所述锁扣孔134,且所述锁扣孔134沿高度方向将所述臂部132贯穿。
所述印刷电路板2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1包覆成型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和所述数据传输线缆4,所述印刷电路板2具有暴露于所述对接面111前侧的舌板21。
所述延伸部13位于所述对接部11和所述舌板21的上方;具体地,所述连接部131位于所述对接部11的上方,且与所述对接部11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臂部132位于所述舌板21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臂部132向前延伸超出所述舌板21的前末端210。
所述舌板21呈纵长状,且具有若干金手指212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相接触,进而实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的信号传输。进一步地,所述舌板2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所述金手指212。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共同构成电连接器组件。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锁扣件3具有片状的安装片31及自所述安装板31向后反向延伸形成的弹性片32。所述安装片31设有位于其前侧的一对插入臂311及将其贯穿的穿孔312,每一所述插入臂311的前端插入到所述绝缘本体1对应的安装孔1133内,所述卡扣部115固定于所述穿孔312内,从而将所述安装片31定位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侧。
所述弹性片32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基部321、位于其后侧的支撑梁322及位于所述基部321与所述支撑梁322之间的按压部323。至少一个锁扣突部3212突设形成于所述基部321的上表面,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锁扣。所述支撑梁322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翼部3221。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322呈片状,所述翼部3221突露于所述按压部323的两侧,并且插入对应的收容槽1232内以实现固定。
所述按压部323呈弯曲状且向上拱出,并且至少部分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侧以便于操作。
所述锁扣件3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一对插入臂311之间的一对肘部34,所述肘部34与所述安装片31及所述弹性片32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肘部34将所述安装片31的前端与所述弹性片32相连,并且所述肘部34位于所述安装片31与所述弹性片32的前侧。每一所述肘部34呈弧形且向后开放设置。所述一对肘部34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一对肘部34之间形成有一缺部35,以与所述鼻部114相配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舌板21两侧的一对第一限位板51,以使所述舌板21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一对第一限位板51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板51自相应侧将所述舌板21遮蔽。所述第一限位板51平行且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51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方向延伸,具体地,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51垂直于所述舌板21,并且沿着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舌板21在竖直面上的投影至少大部分地与所述第一限位板51在该竖直面上的投影重叠;优选地,所述舌板21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限位板51在该竖直面上的投影内部。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具体来讲,所述限位件5还具有与相应的第一限位板51相连的一对第二限位板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51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52的前表面以及所述延伸部13的前端面共面,所述第一限位板51的前表面位于所述舌板21的前末端210前侧。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52定位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133内,并夹置于对应的一对臂部13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51的材料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52的材料厚度;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板51在横向方向上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52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
于横向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51的导引面512与所述舌板21的相应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引槽510,且所述导引面512为与所述竖直面平行的平坦表面,以使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无阻碍地与所述电连接器100插接。所述第二限位板52将所述舌板21的上表面部分遮盖,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52与所述舌板2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引槽,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52下侧的臂部132收容于第二导引槽内,但是并未将所述第二导引槽填满,因此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能够插入到其中。所述突出部112暴露于相应的第一限位板51与所述主体部12之间。
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52设有与相应的锁扣孔134相配合的固持部52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孔134也可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52上,而将固持部521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其中一个臂部132。
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一对第二限位板5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3,所述连接部53与所述第一限位板51垂直且与所述第二限位板52平行。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52具有位于其上侧的凹陷面522,且所述凹陷面522低于所述连接部53的上表面。所述限位件5的上表面与所述主体部12的最上表面大体上共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3的上表面与所述增高壁121的顶面共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5也可具有突设于其上表面的至少一加强肋(未图示),此时所述限位件5的上表面(不包括加强肋)与所述主体部12的最上表面大体上共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5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自所述舌板21的三侧将其完全遮盖,从而从三个侧向导引舌板21的插入,以尽量减小由于舌板21的抵压而造成的对接端子的变形风险。请结合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安装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也即,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安装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一致。
请参照图8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其绝缘本体1’、印刷电路板2’、金属锁扣件3’及数据传输线缆4’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5’自所述绝缘本体1’一体形成,一对连接部53’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2’向前延伸,一对第二限位板52’自相应连接部53’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也就是说,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52’通过所述连接部53’与所述主体部12’相连。
一对第一限位板51’自相应第二限位板52’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于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板51’全部位于所述对接部11’的前侧,且自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舌板21’的侧部将所述舌板21’遮蔽。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舌板21’向前延伸超出所述第二限位板52’的前表面。
请参照图12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其绝缘本体1”、印刷电路板2”、金属锁扣件3”及数据传输线缆4”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一对延伸部13”自对接部11”一体地向前延伸形成,并且沿高度方向彼此相对设置,舌板21”沿高度方向位于所述一对延伸部13”之间。与所述对接部11”相比,所述延伸部13”呈收缩状,也即,所述对接部11”的外表面位于所述延伸部13”的外表面外侧。
限位件5”组装于所述延伸部13”的外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5”为矩形的金属框型结构,且具有一对第一限位板51”、位于其上侧的一对第二限位板52”、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二限位板52”之间的连接部53”及位于其下侧的一对结合部54”。每一所述延伸部13”设有一对锁扣孔131”,每一所述锁扣孔131”自相应延伸部13”的外表面朝向所述舌板21”凹陷设置。
位于上侧的所述延伸部13”具有自其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的让位槽132”,以便于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所述限位件5”位于所述舌板21”的外围,所述一对第二限位板52”分置于所述让位槽132”的两侧。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52”设有一固持部55”,以与所述锁扣孔131”相锁扣;同时,每一所述结合部54”也具有一固持部55”。请结合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沿与对接方向平行的方向安装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也就是说,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
请参照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其绝缘本体1”’、印刷电路板2”’、金属锁扣件3”’及数据传输线缆4”’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限位件5”’环绕于舌板21”’的外围,并且与所述绝缘本体1”’一体设置。与第三实施例中的限位件5”及对接连接器200”类似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件5”’呈矩形框状,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沿着平行于对接方向的方向安装至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一对第一限位板51”’与一对第二限位板52”’彼此相连以构成所述限位件5”’。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位件5、5’、5”、5”’的第一限位板51、51’、51”、51”’全部位于所述对接部11、11’、11”、11”’的前侧,并且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舌板21、21’、21”、21”’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引槽510、510’、510”、510”’沿横向方向上设置于每一第一限位板51、51’、51”、51”’与所述舌板21、21’、21”、21”’的相应侧表面之间,以导引对接连接器200、200”的插接。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印刷电路板、限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暴露于所述对接部前侧的舌板及设置于所述舌板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若干金手指,所述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限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完全位于所述对接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舌板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舌板在横向方向上的相应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引槽,以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将所述舌板的上表面部分遮盖,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引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具有一对第二限位板,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自相应第二限位板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在竖直面上的投影至少大部分地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在该竖直面上的投影重叠。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对延伸部外,所述一对延伸部沿高度方向或横向方向相对设置,并且自所述主体部或对接部一体地向前延伸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且自所述舌板的三侧将其完全遮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向前延伸以使其前表面至少位于所述舌板的前末端前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舌板垂直且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板具有平坦的导引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延伸部具有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臂部,同一个所述延伸部的两个臂部沿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在两个所述臂部之间形成收容通道,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板定位于相应的所述收容通道内,并夹置于对应的一对臂部之间。
10.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以与所述电连接器的金手指相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2239.3U CN210111179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2239.3U CN210111179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11179U true CN210111179U (zh) | 2020-02-21 |
Family
ID=6956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2223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11179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1117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0108288A1 (de) | 2020-03-25 | 2021-09-30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ung, Steckverbinder; Rastmittel und Verfahren zum Ausblenden des Rastmittels |
-
2019
- 2019-07-02 CN CN201921022239.3U patent/CN2101111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0108288A1 (de) | 2020-03-25 | 2021-09-30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ung, Steckverbinder; Rastmittel und Verfahren zum Ausblenden des Rastmittels |
EP4128446A1 (de) * | 2020-03-25 | 2023-02-08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ung, steckverbinder; rastmittel und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des rastmittel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9901E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 |
US11450979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 |
US10320102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contact assembly | |
US7690946B2 (en) | Contact organiz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01196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CN102655309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109390803B (zh) | 电连接器 | |
US1074197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 |
TW202306247A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 |
KR101958063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209804985U (zh) | 具有插接定位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 |
CN102088152A (zh) | 电气连接器 | |
CN110098505B (zh) |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CN113948924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611430A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CN1165261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111179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006139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320401U (zh)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
CN217562862U (zh) | 电连接器 | |
US20220336976A1 (en) | Receptacle couple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47012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0797691B (zh) |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5989558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13484116U (zh)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2 |